国际市场外汇范文

时间:2023-05-30 16:10:5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国际市场外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国际市场外汇

篇1

[关键词]外汇衍生品 对策

一、我国外汇衍生品市场发展现状

1997年1月,中国人民银行了《远期结售汇业务暂行管理办法》,同年4月1日,人民币远期结售汇业务首先在中国银行试点。2003 年在四大银行的另外三家推行。2004年以来,招商银行、民生银行和中信银行也先后获得牌照。2005年7月21日实行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后,因汇率波动加大,企业对汇率风险管理工具的需求加大,人民币汇率衍生品的推出开始加快。在2005 年8月10 日之前,中国外汇衍生品主要包括:远期结售汇交易、外汇衍生品交易和离岸人民币无本金交割远期汇率交易(NDF)。之后,央行推出允许符合条件的主体开展远期外汇交易,并允许具有一定资格的主体开展掉期交易。

纵观我国人民币外汇衍生产品市场,其特点主要有:(1)银行间市场起步较晚;(2)没有场内交易市场;(3)场外交易市场产品结构相对简单,没有以货币期权为代表的复杂外汇衍生产品。

1.远期结售汇业务

远期结售汇指外汇指定银行与境内机构签订远期合同,约定将来办理结汇或售汇的外汇币种、金额、汇率和日期,到期时按照合同约定办理结汇或售汇业务。远期结售汇业务已经扩大到所有具有即期结售汇资格的银行。交易期限从7 天至12 个月共分14 个档次,并允许择期交易和展期交易。交易币种包括美元、欧元、日元等9 个品种。远期结售汇的范围扩展至经常项目和部分资本项目,其中包括用于偿还自身的境外汇贷款和经国家外汇管理局登记的境外借款。远期结售汇业务的发展,对于拓宽国内经济单位的汇率风险管理手段、培育国内人民币对外币衍生产品市场、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发挥了重要作用。

2.人民币无本金交割远期(NDF)

所谓无“本金”交割指的是以人民币为标的,以美元为结算货币的产品, 由于其交割并不涉及人民币, 故此称为“无本金”交割。人民币无本金交割远期市场(NDF)是人民币的离岸远期市场,由于离岸市场不在本土管辖之内,是一种基于回避人民币汇率风险需要而自发产生的一种远期外汇交易,因而其市场化程度高,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汇率预期变动,交易量大,市场流动性强,从有效性角度看,要高于在岸市场的远期结售汇交易。可以说,离岸市场在一定程度上承担了回避人民币汇率风险的职能。不过从参与离岸交易的主体来看,从事套期保值交易的主要是那些在中国有大量人民币收入的跨国公司。境内企业和金融机构利用NDF交易还未被许可。

人民币的NDF是从1996年开始出现于新加坡,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后交易日趋活跃。目前,新加坡、中国香港是人民币NDF交易的主要市场。市场的主要参与者是大银行和投资机构, 他们的客户主要是那些在中国有大量人民币收入的跨国公司, 这些跨国公司通过参与人民币的NDF交易规避人民币收入和利润的汇率风险。

3.外汇间的衍生品交易

外汇间衍生品交易发展速度较快,品种多样。这类衍生品均为银行对个人和企业的零售、交易、银行提供外汇衍生品交易的服务主要是通过在国际金融市场上的运作来完成的。

2002年年底中国银行上海分行推出“两得宝”外汇期权交易后,国内各大商业银行随之相继推出了期权宝业务。对企业推出的相关业务包括代客外汇买卖、代客理财业务和外汇风险管理业务。2004年2月,银监会颁布《金融机构衍生产品交易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后,推动了金融衍生市场的市场竞争,众多金融衍生品相继涌现。不过随着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外汇衍生品的高风险也显现出来,市场热度急剧降温。2008年6月,银监会叫停了外汇保证金交易。

4.掉期业务

外汇掉期交易是指在买进或卖出即期( 远期)外汇的同时, 卖出或买进同一种货币远期外汇买卖的货币数额相等, 交割期不同。掉期交易并没有改变交易者的外汇数额, 只是改变货币期限。它最主要的作用是规避外汇汇率和利率变化带来的风险, 达到保值的目的; 银行可以利用掉期交易调整银行外汇头寸、改变资金结构。

外汇掉期交易最主要的作用是规避外汇汇率和利率变化带来的风险,达到保值的目的;同时银行可以利用掉期交易调整银行外汇头寸,改变资金结构。由于掉期交易涉及即期、远期两个市场,其报价依据两个市场之间的套利关系,并且使用掉期交易进行抛补利率平价套利成本低,因此对于保证远期汇率的合理性也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截止2008 年底,银行间人民币外汇掉期市场共有75 家会员。

二、我国外汇衍生品市场存在的问题

由于中国衍生品市场发展较晚,因此,对汇率衍生品市场来说,还是存在诸多问题:

1.外汇衍生产品品种较少,交易量不大

我国自从2005 年7月21 日汇改以来,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更加市场化,汇率变动更具灵活性和弹性。因此,汇率波动的幅度加大,汇率风险同时也增大。虽然央行先后推出了远期结售汇,掉期等品种,但是从目前的现状来看,远期结售汇交易发展到现在已具有一定的规模,但该项业务产品基本上还是寡头垄断,供给不足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该项业务的发展。远期结售汇市场的市场化化程度不高,交易量较小;外汇间衍生品交易主要表现为银行对个人和企业的零售、交易,银行提供外汇衍生品交易的服务主要是通过在国际金融市场上的运作来完成的; NDF是从1996年开始出现于新加坡,目前新加坡和我国香港是人民币NDF交易的主要市场,主要的交易者是那些在中国有大量人民币收入的跨国公司,他们通过NDF来规避人民币收入和利润的汇率风险,国内一般的企业和机构是不可能进行NDF交易的;银行间远期交易和掉期交易于2005年8月开始,交易还不活跃。国际外汇市场上普遍存在的外汇期货及外汇期权等交易品种缺乏,现有的交易品种、交易方式以及市场规模来看还远远没有满足未来避险的需求。

2.市场参与主体较少

目前能进入外汇衍生品市场进行交易的主要是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及外资银行在中国的分行等银行类金融机构,很多非银行金融机构、大型机构投资者和大型企业都未能进入外汇衍生品市场。比如远期结售汇业务在2005年前只有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和三家股份制商业银行能做,从而导致该项业务产品处于寡头垄断的状态,供给不足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此项业务的发展。市场主体种类的缺乏和数量的微小,导致了市场交易的不活跃。

3.未形成有一定代表性和权威性的地区定价中心

在我国外汇间衍生品交易中,银行是客户在国际金融市场进行交易,对于银行自身的外汇资产,也是通过国际金融市场进行风险管理,我国银行国际主要的的金融中心仅仅是参与者,我国未形成有一定代表性和权威性的地区定价中心,这与我国经济规模和影响力是不相符合的。

三、发展外汇衍生品市场的对策

为充分发挥外汇市场在汇率发现、资源配置和风险管理中的作用,我们应采取一系列措施发展外汇衍生品市场,以加大市场深度,扩展市场广度,增加透明度,提高流动性。

1.不断完善即期外汇市场, 重点发展人民币与外汇间的远期交易,适时推出人民币与外汇期货、期权交易

第一,不断完善即期外汇市场,为衍生品市场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即期外汇市场是外汇衍生品市场的基础,即期外汇市场发展是否完善,直接影响到外汇衍生品市场的运行状况。要进一步完善即期外汇市场,还应在以下方面进行改进:(1)逐步放松对银行即期外汇交易的头寸限额等各种限制,使其能够根据自身需要决定持有外汇头寸的规模以及进行保值或投资的行为;(2)逐步放松对市场主体参与即期外汇交易的限制,从“真实需求”原则过渡到“自由”原则,逐步允许出于投资目的参与即期外汇交易,从而扩大市场交易规模,提高市场流动性。

第二,重点发展人民币与外汇间远期外汇市场,尤其是积极发展掉期交易。

从国际外汇市场的发展特点和规律来看,重点发展远期外汇市场这一衍生品市场更符合国际惯例。在人民币与外汇间的远期交易中,在不断完善远期结售汇交易的基础上,要重视银行与银行间及银行与非银行金融机构之间的远期交易,以增加市场的交易规模和市场化程度。

在远期外汇交易中,掉期交易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掉期交易可以看作一笔即期(或近期)与一笔远期交易的组合,其交易成本低,是一种常用的对敞口头寸进行套期保值的方式,并且也可使用掉期交易进行抛补利率平价套利活动(即期买入收益率较高的货币同时卖出远期该货币),这对于促使利率与汇率保持利率平价关系具有积极作用。

要积极发展掉期交易,可首先允许银行利用掉期交易进行抛补利率平价套利活动,在增加银行利用外汇市场获利机会的同时能够促进即远期汇率、国内外利率间的合理性。另外要尽快引入掉期交易的做市商制度,增加市场流动性。因为掉期交易承担风险较低,做市商可以持有比即期市场做市商更高的头寸水平,所以掉期交易的做市商不必频繁地入市交易冲抵头寸来回避所持头寸的汇率风险,相应地交易成本就比较低,做市商的报价相对于即期市场做市商来说对客户更具有吸引力。

第三,适时推出人民币外汇期货、期权交易。在汇率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汇率形成机制更加趋于市场化的情况下,适时推出人民币外汇期货、期权,具有特殊的战略意义。组建地区性的外汇衍生品交易中心,发挥我国经济的规模优势,可以为我国在国际金融市场上的定价权构建一个平台。可以进一步发展我国国际金融业务,确立在国际金融市场中的地位。

2.探索增加新的交易主体和扩大交易主体数量

外汇市场改革的重要目标就是要进一步放松管制,将潜在外汇供求转化为现实的外汇供求,增加市场流动性,增强市场供求力量及市场在生成汇率中的作用。应探索增加新的交易主体的种类和扩大交易主体数量。在吸收非银行金融机构、大型非金融企业入场的基础上,研究允许境外合格机构投资者(QFII)参与市场。

3.逐步建立有利于外汇衍生品市场发展的金融生态环境

健全法律法规。及时调整外汇衍生产品发展中需要的配套政策,逐步健全对衍生市场的监管法律框架体系,避免出现市场缺乏效率,或者市场缺乏稳定性的结果。银行同业协会或主要的交易商应发起制定适合中国法律环境的类似国际互换及衍生工具协会(ISDA)所制定的标准化法律文本协议,避免衍生交易的法律风险。

建立和发展外汇市场中介机构。建立金融机构信用评级制度,设立信用评级公司。这将有利于商业银行之间建立相互授信关系,为多种类的交易模式和国内银行逐步进入国际市场创造条件。顺应国际上清算业务集中化、专业化发展的潮流,设立专业化的清算公司,从机制上化解信用风险。设立货币经纪公司。发挥其在非标准化产品的交易和产品创新及市场推介方面的作用。我国外汇交易中心应尽快改制为提供竞价交易和结算平台的公司制经纪商,进一步改进服务,降低交易成本,提高交易效率。

加快利率市场化步伐,进一步增强汇率弹性,放松资本管制,稳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加快商业银行改革,进一步深化企业改革,为外汇衍生产品市场的发展创造有利的环境。利用外汇衍生品市场与利率市场化、汇率市场化和资本项目开放之间的互动关系,通过加快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步伐和进一步增强汇率的弹性来促进外汇衍生品市场的发展和资本项目的开放。

参考文献:

[1]高扬:构建人民币汇率的避风港:中国外汇衍生品市场研究[M].中国经济出版社, 2006

篇2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10ZD&054)。

作者简介:钟阳(1982―),女,满族,黑龙江哈尔滨人,吉林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国际金融研究;丁一兵(1973―),男,湖北武汉人,吉林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世界经济、国际金融研究;何彬(1979一),男,云南昆明人,吉林大学国有经济研究中心博士,主要从事应用计量经济学、公共经济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F82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006―1096(2012102-0070―05

篇3

关键词:国际金融外汇市场启示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各国间的金融系统越来越密切,国际外汇市场成为全球金融市场中最活跃、最开放的组成部分,在开放经济的背景下,包括新兴国家在内的众多发展中国家,外汇市场自身在传统交易日趋活跃的同时,不断创新的交易品种和交易方式,为外汇市场的深入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一、国际外汇市场的最新发展

对国际外汇市场发展现状及趋势进行最全面、最权威考察的,是国际清算银行(BankforInternationalSettlements)每三年进行一次的,对各国中央银行就外汇市场和衍生品市场发展所进行的调查。根据调查结果,当前国际外汇市场呈现出如下特点。

1、全球外汇日交易量巨大,并呈大幅回升之势

自1995年以来,全球外汇市场各外汇交易工具的日均交易量都在一万亿美元以上,2004年4月创出20180亿美元日均交易量的历史记录。除2001年前期相比有所下降外,其他调查年份均呈现增长势头,其中尤以2004年增幅较大,比2001年4月的日均12670亿美元增长59%。在各交易工具中,货币互换的增长幅度最大,从2001年4月的日均70亿美元跃升到2004年4月的210亿美元,增幅为200%;期权的增长幅度位居其次,增长近一倍。(见表1)

2、外汇衍生品交易占绝对优势,即期交易的重要性有所下降。

自1995年以来,衍生品交易一直高于即期交易量,并处于稳步上升之中。衍生品占全部外汇交易量的比重,从1995年4月的58%,上升到2004年的68%,其交易量已达同期即期交易量的两倍之多。各交易工具中,外汇互换衍生品的交易最活跃,占到全部外汇交易的49%。即期交易的重要性有所下降,但目前其市场地位已趋于稳定,市场比重保持在近三分之一的水平,而且在所有外汇交易工具中,仍居第二的位置。(见表2)

3、外汇交易对手以报告交易商为主,其他金融机构的地位趋于上升。

在国际外汇市场各交易主体中,报告交易商占据主导地位,这主要是指活跃在外汇市场上的大型商业银行、投资银行和证券公司,他们既从事外汇的自营业务,也从事业务,交易通常经由诸如EBS或路透的电子交易系统实现。尽管报告交易商的交易量比重自1995年以来呈下降之势,但其市场份额均在一半以上,2004年4月为53%。除报告交易商以外的其他金融机构,这主要指小型的商业银行、投资银行和政券公司,及各种基金、保险公司、中央银行等,其市场地位正在稳步上升,交易量比重从1995年4月的20%提高到2004年4月的33%。此外,非金融类最终客户也占有一定的市场份额,他们主要是公司和政府等,其交易量比重2004年4月为14%。(见表3)4、外汇交易主要集中于欧洲和美国,亚洲也占有一定的市场份额。

全球外汇交易的地理分布没有太大的变化,主要集中在欧洲、美洲和亚洲,交易量最大的前六个国家和地区,其交易量合计占全球的比重自1995年以来,一直稳定在72%左右,2004年4月该数据为73.1%。全球四大外汇交易中心的地位十分稳固,分别为伦敦、纽约、东京和新加坡。(见表4)

5、外汇交易的集中化程度不断提高,大银行的市场地位越来越强。

外汇交易的机构分布呈现集中化的趋势,少数大银行的市场份额在不断提升,这可以通过各个国家和地区中,拥有市场75%份额的银行家数呈不断下降趋势中看出。例如,在英国,占有市场75%份额的银行个数,从1998年的24家,减少到2004年的16家;美国同期的银行家数则由20家减少到11家;香港的集中化趋势更明显,由1998年的26家降到2004年的11家;德国的集中化程度可称得上最高,2004年4家银行垄断了国内75%的外汇交易,而1995年的数字是10家银行(见表5

二、对上海外汇市场发展的启示

以上对国际外汇市场的考察,为我们准确把握国际外汇市场的发展过程及趋势,提供了有价值的信息。上海的发展目标是建成国际金融中心,外汇是市场应该是其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目前人民币还不是自由兑换货币,我国外汇市场的完全开放与上海成为完全自由的国际外汇市场尚有待一定时日,但浦东政府应该积极利用综合改革试点的有利时机,大力进行金融生态环境的改造,为未来建成开放型的外汇市场准备条件。为此,我们提出以下政策建议。

(一)外汇市场建设是一项政策性很强的工程,政府在市场发展初期的推动作用十分重要,政府应在其中积极发挥主导作用。需要注意的是,我国外汇市场发展是一个与人民币自由兑换进程协调一致的循环渐进过程,应积极、稳健、妥善地推进。

(二)积极准备条件支持推出外汇衍生产品。美国芝加哥商业交易所(CME)在上世纪70年代初国际固定汇率体系崩溃之际,于1972年率先进行外汇期货交易,成为国际衍生品交易所的领头羊。我国目前仅有外汇远期衍生品种,这显然不能适应人民币汇率不断市场化的发展趋势,上海应充分发挥中国外汇交易中心自身的优势,适时推出其他外汇衍生品,培育出我们自己的、能与国际同行竞争的衍生品交易所。

(三)引入更多实力雄厚的外资金融机构入驻上海。实力雄厚的外资金融机构,是国际外汇市场上的活跃份子,将其引入上海,则上海的外汇资金来源与对外联系网络将扩大,这对活跃上海的外汇交易十分有利。

(四)增加金融机构类型,为市场提供更多服务。国际外汇市场上,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市场地位呈上升趋势。我国也应积极引入更多其他类型的金融机构进入外汇市场,并可考虑设立新型的专业性金融机构,目前首先可作的是,尽早推出中外合资的货币经济公司,利用国际著名货币经济公司的管理经验与服务手段,为金融机构的外汇买卖等业务提供世界一流的中介服务。

(五)加快国内金融机构运行机制改革,增强其市场竞争力。国内金融机构在开放过程中竞争力的提高,对我国金融命脉的掌控意义重大,应该充分利用上海有利的经济、金融环境,加快国内金融机构的股份制改造与公司治理,使上海的金融机构能成为全国金融机构的排头兵,并着力培育几个能与国际同行抗衡的中坚力量,应对国际市场上不断兼并、强者恒强的竞争势态。

(六)加强上海在国内贸易口岸中的地位,把上海建成国际贸易中心。贸易往来与资金往来相辅相成,国际贸易的活跃必然带来大量的资金交易及与之配套的服务系统。我国目前已跻身世界贸易大国之列,上海应成为中国国际贸易的重要口岸,以发挥国际贸易对国际金融发展的带动作用,这在我国目前实现资本管制的背景下,意义尤其显得重要。

篇4

关键词:中间汇率;行为金融;汇率

一、外汇市场的基本状况

2005年7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实施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改革,人民币不再与美元挂钩,采取将市场供求作为基础并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在人民币汇率机制改革的影响下,外汇市场呈现出了较高的流动性,并且增加了广度和深度初步实现了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市场化。类似于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后西方发达国家的外汇市场,“汇改”后的人民币外汇市场也出现了汇率预期的异质性特征。

我国的外汇市场经过“汇改”之后,市场的框架已经初具规模,市场结构摆脱了原来较为单一的体系结构而转变成为基础产品和衍生产品共存的体系。人民币的汇率形成机制也在可控性、渐进性和可控性的原则中逐步完善,争取早日达到市场供求成为人民币汇率的形成基础和资本项目下可兑换的目标。

二、我国外汇市场存在的不足

我国的外汇市场正在成长中,与发达国家成熟完善的外汇市场相比还是存在较大差异和不足的。首先,我国的外汇市场并未完全建立外汇经纪人制度,限制了交易者自由选择的实现,降低了市场效率;发达国家的外汇市场中却存在大量的外汇经纪人促成买卖双方的交易。其次,我国的外汇市场对企业参与外汇交易有着严格的资格标准和审批,并且限制他们的投机和套利活动;在发达国家的外汇市场上,企业可以根据自己的交易目的自由地进行外汇交易,受到的政策限制较少。再次,我国外汇市场交易者主要是由国内企业组成,尤其是国有企业占有大部分的比例,风险意识和自我约束意识较弱;发达国家的外汇市场中,非居民企业尤其是跨国公司都是重要的交易者,具有丰富的风险防范和操作经验。最后,我国的外汇交易工具虽然不断增加,但是品种较为单一,金融创新程度有待发展和提高;发达国家的外汇交易品种和功能都十分丰富,尤其是衍生品的创新能力很高。央行宏观调控的过多干预也是阻碍外汇市场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外汇市场上真正的主体是各类交易者而不是中央银行,中央银行只是外汇市场上担任宏观调控角色的媒体。央行在外汇市场上的职能应该是被动性的市场干预,即只有在市场出现较大幅度的突发性波动才主动进行干预。但是,中国人民银行扭曲了自己的职能,采取了过多干预市场的行为,成为外汇市场上最大的买主,不利于外汇市场供求机制的形成。

综上所述,中间汇率制度存在所需的主客观条件在我国外汇市场上并不完善和成熟。自2005年“汇改”以来,汇率弹性有所增大,对汇率波动幅度的控制也有所放宽,人民币呈现缓慢升值的趋势。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美元的大幅贬值以及存在我国外汇市场的大量投机者给人民币带来了巨大的升值压力。但是,货币当局又重新采取了紧缩的汇率管理措施,人民币汇率并没有受到较大的影响,在较为稳定的波动幅度下,人民币升值态势更加缓慢。可见人民币汇率的形成并不是完全由市场交易者的行为决定,央行的宏观调控仍然起着较大影响作用。由于我国的宏观经济一直保持着良好状态和强劲的发展势头,并且自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以来有力的履行着人民币不贬值的承诺,所以我国在维持汇率政策公信力方面具有强大的实力。由此可见,我国基本上具有了中间汇率制度存在的主观条件,却并不具备中间汇率制度存在的客观条件。

三、中间汇率制度存在的主观市场条件

除基本面风险之外,稳定交易者和破坏稳定交易者的相互作用会被主观市场条件(或制度设置)所影响。汇率市场上最重要的制度设置就是适当的汇率制度。

在外汇市场上,噪声交易者的进入以某种方式改变了风险和收益的结构。这证实了他们对高风险溢价的预期,同时也因此吸引了更多其他的噪声交易者。汇率行为的关键是由基本面交易者的风险厌恶系数来决定的。这个系数的减少诱使基本面交易者同破坏稳定的交易者进行更加激烈的博弈以确保汇率处于基本面均衡的水平。

汇率市场上的参与者间的相互作用根本上是由他们对风险的主观感知而形成的。汇率的行为不是直接由宏观基本面因素决定的,是由参与者间的相互作用决定的,这一点对汇率政策有重要的影响。市场结构是内生的而不是外在给定的,可以被政府政策改变。这里所说的政府政策能够通过在市场上的实施来影响交易行为和交易者的构成。根据这个观点,一个稳定的汇率不仅是在较高的基本面波动中传递,而且能够提供无成本的稳定性作为市场条件,市场结构因此而改变。

适当的汇率制度在有效地改变市场结构的同时也可能带来其他的影响。货币当局防止汇率波动的公告有足够的能力来威慑破坏稳定的交易者寻找风险溢价的行为,还能够迫使经济体对均衡的低水平波动采取措施。尽管稳定汇率的承诺约束了均衡状态下货币政策的反应功能,但是我们却没有发现由货币自主带来的其他方面的牺牲。政府对汇率的管理是依据未来汇率波动而变化的。在浮动汇率制或不可信的固定钉住汇率制中,汇率的预期波动是非零的,从而汇率是由货币市场或实物市场以外的因素来决定。中间汇率制度下汇率的波动不仅是由市场决定的,而且预期的波动水平是较低的,因此政府能够稳健的管理汇率。

Williamson(2000)提出了中间“目标区间”汇率制度,该制度是由BBC理论支配的,优先于浮动制或硬钉住制成为更适合于新兴市场国家的汇率制度。新兴市场国家选择带状区间体系而不是浮动制度的基本原因在于:(1)带状区间制度下的外汇市场对何时会产生均衡汇率有预期功能,并且预期在跟有影响的市场行为有关的时间范围内是稳定的。(2)带状区间制在限制汇率波动方面有显著地作用,它能阻止噪声交易者特别是想要阻止损失的交易者在汇率市场制造噪音获取利益。跟传统的目标区间制不同,市场参与者是理性的,这个观点中的目标区间是不稳定的。但是,目标区间使得市场更加理性,所以非理易者在几乎没有波动的市场环境中生存下来变得更加困难。

De Grauwe和Grimaldi(2006)在没有建立事前公信力的情况下得出了一个简单的结论:目标区间的存在加强了汇率的均值回复行为,从而增加了基本面交易者事后交易的收益率。尽管文章强调了外汇储备的可持续性,但我们认为这种反应性的理论低估了抵御投机性攻击的成本和持有大量外汇储备的机会成本。另外,在自我实现危机的条件下,问题不仅仅是投机者是否增加了汇率的波动,还包括他们是否会导致汇率远离基本面而失调。这些失调即使仅是临时的,也可能会有毁灭性的影响。

因此,目标区间制有价值的方面是它有建立事前公信力的能力,公信力能驱使破坏稳定的交易者离开市场且使得边缘化的高代价干预成为没有必要的行为。正如“自我实现”危机模型强调的那样,危机机制是通过投机者对政府在紧张的危机局势中选择的预期来运作的。如果汇率波动没有被可靠地控制,噪声交易者就不会被阻止进入市场。

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认为政府在保护汇率带状波动范围上坚定的承诺降低了基本面交易者对风险的厌恶,鼓励了他们跟有破坏性作用的图表分析交易者进行更激烈的博弈,从而进一步保证了汇率较低的波动水平。因此,持续任何中间汇率制度的关键在于决策者在汇率制度方面承诺的公信力。

四、中间汇率制度存在的客观市场条件

噪声交易者进入市场的决定跟基本面因素的方差和风险溢价(汇率波动性)是正相关的关系。当基本面因素波动性较低时,噪声交易者不活跃的地方会产生单一均衡,从而导致了汇率的低波动性。相反,当基本面因素波动性较高时,数量众多的噪声交易者会进入市场,导致了汇率的高波动性。当波动性处于中等程度时,汇率市场上能够实现多重稳定的平衡,并且取决于寻找风险溢价的噪声交易者的数量。

一旦汇率市场处于泡沫平衡中,图表分析交易者就会拥有较高的盈利能力,从而继续驱使汇率偏离基本价值。这使得我们对此存在疑问:支持泡沫发展的潜在市场条件是否从一开始就是存在的?汇率市场多重平衡的发展关键要依靠初始条件,也就是汇率的初始冲击。汇率的初始冲击越大,图表分析交易规则的收益就越多,能够引起投机者注意的价格脱离基本汇率也会越远。因此,某种“潜在的波动”有必要在泡沫均衡的情况下引入到经济体当中。尽管如此,在中等程度的波动情况下,决定汇率最终结果的因素仍不确定,因为并不是任何汇率上的冲击都会导致泡沫均衡。

行为金融学理论和实证的研究重点都放在了噪声交易者的行为上,几乎没有提及过基本面作用的复杂性,并且没有质疑基本面理论的假设。这些文献多数是深深地嵌入了货币方式的汇率决定理论。但是,如果市场参与者的预期和行为成为研究的首要问题,并且预期终止的形成是理性地,那么就不需要一套独特的基本面交易原则来保持能够让汇率变动的永久动力。

汇率市场的参与者是多种多样的,他们用来形成对未来汇率预期的模型是不同的。Bacchetta和Wincoop的替罪羊模型就是其中的一个。在这个模型中,基本面的严重失衡是汇率变动的“替罪羊”,投资者由于对汇率波动根源的困惑而使用基本面交易原则。该模型表明了基本面因素在汇率波动中的重要性。在汇率动态的决定中,尽管金融市场参与者的重要性被认可了,但传统汇率理论中的汇率基本面因素--主要是货币因素,仍然被维持着。

后凯恩斯主义长期以来一直批评遍历世界的假设。在这个假设里,潜在基本面因素未来的状况可以用过去的数据进行推测,因此该假设被基本面交易者紧紧地压制着。在凯恩斯理论中,我们通常是在不确定的基本面、预期、心理上的信心和事物现有的状态会无限期的持续下去的假设下来管理投资行为。但是,如果这种惯例决定了货币市场价格和预测未来的习惯,市场的心理就成为保持投资组合价值的关键。理性套汇者或者“哑巴”反馈交易者的存在不仅导致了短视和风险,还会导致了潜在的不确定性和产生凯恩斯选美理论的原因--价格体系缺乏真正的锚。

尽管我们赞同凯恩斯在汇率变动方面的假设:基本面不确定性、预期的重要性和信心的存在。但是,拒绝基本面思想本身在理论上是难以令人满意的。确实,如果资产市场参与者的预期和行为被承认是汇率变动的趋势因素,就会产生理解资产持有者预期和动机的构成的尝试。这个尝试超出了现有的主流基本面并且指定了用来驱使投资者行为的可替代基本面。

五、总结

综上所述,外部市场条件能够影响交易者间的相互作用,并且交易者间的市场结构随着市场条件的变化进行转换。例如,交易者能够依据市场条件把自己从套汇者转变成为稳定的投机者。因此,基本面交易者和噪声交易者间的相互作用是非线性的。中间汇率制度是介于固定汇率制度与浮动汇率制度之间的一种汇率制度。该制度下,汇率短期内在一定的幅度范围之内自由波动,长期内呈现升值或贬值的趋势,政府根据需要对汇率进行干预和指导。行为金融理论下的汇率模型指出,汇率是由外汇市场参与者的交易权重及其对汇率的预期决定的。外汇市场参与者的行为能够对中间汇率制度下汇率的波动产生影响,并且汇率的波动情况也能够反映出中间汇率制度实施的成果。因此,本文通过外汇市场的角度来研究中间汇率制度可维持性所需的条件。本文对外汇市场条件研究的重点既应该放在客观市场条件上也要放在主观市场条件上。客观市场条件主要涉及的是基本面因素在多种交易者间相互作用形成中产生的作用;主观市场条件则涉及到影响交易者风险参数的体制框架和交易规则各自的优势。

参考文献:

[1]鄂志寰.国际外汇市场运行规律与欧元汇率波动前景[J].国际经济评论,2001(Z1).

篇5

《实施细则》在原有《保险外汇资金境外运用管理暂行办法》之上,对外汇资金的投资渠道进一步拓宽和明确,除银行存款、高信用级别债券等产品外,还增加了境外H股、住房抵押贷款债券(MBS),以及境外的货币市场基金。

海外货币市场基金将成为保险外汇资金境外运用过程中?进行流动性管理的重要投资工具,一家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外汇业务研究人员告诉记者。

资产规模持续增长

“保险资金境外投资可配置的币种,与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中所参考的一篮子货币高度一致,使保险机构可以投资全球主要的成熟金融市场,构建多种币种投资组合,获取稳健收益,分散投资风险。”长城基金管理公司创新业务部李贤彬说到,“其中货币市场基金是其不可或缺的理财产品。”

从全球货币市场基金的运作来看,货币市场基金具有风险极低、本金稳妥、日常流动性强、具有竞争力的收益等显著特点,与银行存款相比货币市场基金更安全、流动性更好、收益更高、登记注册更便捷。

在被问及公司是否会投资境外货币市场基金时,前述外汇业务研究人员说到:“投不投要看公司投资组合的整体需要,但海外货币市场基金产品同国内的货币市场基金一样,所投资的都是短期品种,流动性好,赎回的手续也相对简单。在国外甚至可以做t+0。再加上评级高于银行存款凭证,所以它的信用风险非常小。”

国际三大评级机构Moody’s、Standard & Poor’s、Fitch IBCA分别将海外货币市场基金评级为AAAm、Aaa-MR1+、AAA/V1+。近期Standard & Poor’s更是给予了货币市场基金“本金稳妥”的评级。

在中国,货币市场基金的历史不过短短一年有余,但是海外市场的货币市场基金起源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的美国,已经经历了数十年的演进。近十年来,欧洲、亚洲的货币市场基金也进入了发展的快车道。

根据相关统计,截至2008年8月,我国国内已经成立的货币市场基金达24只,管理资产规模为1900亿元,占全部145只开放式基金管理资产总份额(3814亿份)的半壁江山。

但这个数字与全球市场相比,仍显得微不足道。

根据Investment Company Institute(ICI)的统计,截止到2008年3月末,全球货币市场基金管理资产规模3.26万亿美元,占全球开放式基金管理资产规模16.134万亿美元的20.21%;全球共有3612只货币市场基金,基金家数仅占全球开放式基金数目54702只的6.6%。

有着数年国内基金业从业经验的李贤彬,对海外货币市场基金市场也多有关注。他指出,近几年间,全球资产管理规模持续增长,同时基金购并十分活跃。

他向记者提供了一组数据:近六年,全球货币市场基金管理的资产规模分别为23960亿美元、24830亿美元、29860亿美元、31900亿美元、32060亿美元、33230亿美元,年均增长6%;基金数目却持续降低,分别为6745只、4692只、4277只、4394只、4973只、3623只。

“这说明海外货币市场基金集约化经营的思路已逐渐体现。”他分析,截止到2008年第一季度,全球共同基金单只基金平均管理资产规模为2.95亿美元,而货币市场基金平均管理资产规模高达9.03亿美元,是全部共同基金平均规模的三倍多。

就单只基金而言,截止到2008年9月13日,美国最大的三只零售货币市场基金Fidelity Cash Reserves、Vanguard Prime MMF/Retail、Schwab Money Market Fund分别管理资产高达619亿美元、469亿美元、430亿美元,而最大的三只机构货币市场基金JPMorgan Prime MMF/Capital、JPMorgan Prime MMF/Instit、Citi Instit Liquid Reserves管理的资产规模分别为309亿美元、229亿美元、222亿美元。

另外,地域分布的差异也极大,货币市场基金主要集中在美国、欧洲。截至2008年3月31日,美国的货币市场基金管理资产规模为19331.7亿美元,占全球货币市场基金资产的59.3%;欧洲管理的规模为10584.3亿美元,占比32.47%。

而中国内地240亿美元左右货币市场基金在亚太地区排名第四,跟排名第二、三的韩国、日本差异不大。而排名第一的是澳大利亚,其货币基金规模在1341.5亿美元。

投资成本逐渐下降

由于美国的货币市场基金占据了全球市场近六成的规模,相信美国市场将是国内保险公司外汇资金的首选,前述外汇业务研究人员分析认为。

另外,保险公司现有的100亿美元的外汇资产中,多为三大上市保险公司IPO的融资,再加上部分外汇保单业务收入、合资公司的外汇资本金以及中资保险公司引入境外投资者后获得的外汇资本收入,资金的币种配置以美元为主,因此保险外汇资金将会较多地流向香港及美国市场。

他续称,虽然选择货币市场基金多看重其流动性,但流动性管理的工具已有若干种,那么在进行选择时,自然就要参考收益率的高低。

李贤彬告诉记者,根据他所掌握的数据显示,美国货币市场基金收益水平随联邦基金目标利率而变动,2008年年初美国货币市场基金的7日平均年化收益率为0.53%,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在最近10次会议上以每次25个BP的步骤升息,已将联邦基金目标利率升至3.5%。

“目前还可能继续加息。”他说。当前美国的零售货币市场基金的7日平均年化收益率在2.92%左右。欧元区的这一指标在2%左右;英格兰在4.6%左右。目前国内货币市场基金的7日平均年化收益率在2%左右。

篇6

关键词:金融衍生品;金融体制

金融衍生品是由股票、债券等金融基础工具衍生出来的各种金融合约及其各种组合形式的总称。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金融衍生产品在国际市场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并在近年来国际金融市场的热点。现阶段,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主要可以分为期货市场和场外金融衍生品市场。期货市场是由中国证监会负责监管的场内交易市场,由上海期货交易所、郑州商品交易所和大连商品交易所三家商品期货交易所和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这一家金融期货交易所组成。而场外金融衍生品市场主要包括银行间场外衍生品市场和银行柜台场外衍生品市场,由中国人民银行负责监管。

一、期货市场发展现状

1990年10月12日郑州粮食批发市场的开业为标志,经过20多年的发展,经历了初期发展阶段、清理整顿阶段和逐步规范阶段三个阶段,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市场功能日益完善,尤其是,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国内期货市场融入世界期货市场的步伐不断加快,新业务新品种不断推出,我国期货市场进入了创新发展的新阶段。

从2010年以来,中国期货市场开始进入从量的扩张向质的提升转变的关键时期。2010年4月16日,中国推出国内第一个股指期货合约――沪深300股指期货合约。2011年8月19日,期货公司投资咨询业务正式获得批准。2012年11月21日,期货公司资产管理业务正式获批。2013年,中国期货业协会审查通过20家期货公司成立风险管理子公司的备案申请。2013年9月6日,国债期货重新上市。

目前,我国商品期货成交量已跃居世界第一位。在金属方面,中国市场对锌期货的定价有主导权,对铜和铝期货有重要的影响力,在铜的定价话语权上能与伦敦金属交易所LME相提并论。在农产品方面,中国在白糖、大豆、豆粕和强麦上有定价的主导权,在玉米期货上有重要的影响力。另外,股指期货和国债期货的上市,填补了我国金融期货市场的空白,为金融市场价格发现和风险管理提供了良好的工具。

二、场外金融衍生品市场发展现状

我国衍生品场外市场,随着我国金融市场市场化的推进,近年来取得了较快的发展。现阶段,我国场外金融衍生品市场主要包括银行间场外衍生品市场和银行柜台场外衍生品市场。

1、银行间场外衍生品市场指的是在银行间市场进行的场外衍生品交易,交易发生在银行间市场成员之间。是当前我国场外金融衍生品市场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各类机构参与银行间场外衍生品市场程度不一。其中,商业银行是参与银行间市场场外衍生品交易的主体,交易量占全市场交易量90%以上。

我国的银行间场外衍生品市场2005年才推出利率衍生品,而我国证券公司柜台市场直到2012年12月才刚刚起步。从成交量看,2011年银行间场外衍生品市场交易量达到15.3万亿元。其中,汇率衍生品交易量为2.0万亿美元,折合人民币12.5万亿元,占总交易量的82%;利率衍生品交易量为2.8万亿元,占总交易量的18%。人民币外汇掉期、利率互换交易量分别为1.8万亿美元、2.7万亿元人民币,占总交易量的比例分别为73%、17%,是银行间场外衍生品市场的主要交易品种。

但从国内外场外衍生品市场的交易情况比较看,我们与成熟市场国家存在巨大的差距。根据国际清算银行统计,2012年底全球场外衍生品名义总额达到了633万亿美元,是全球主要国家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八倍。而2012年我国银行间场外衍生品市场交易量只有19万亿元,银行间柜台市场远期结售汇交易量只有约2.3万亿元,而证券公司柜台交易市场衍生品交易量还不到100亿元。我国的场外衍生品交易量只有全球场外衍生品名义总额的0.5%。我国的场外衍生品交易量只占到GDP的比重的37.54%。

2、银行柜台场外衍生品市场是商业银行与企业、个人进行交易的零售柜台市场。由于监管的原因,商业银行是我国场外金融衍生品市场的主要参与者,证券公司、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只能部分参与银行间场外衍生品市场,尚未对个人办理场外金融衍生品业务。与银行间场外衍生品市场相比,银行柜台场外衍生品市场交易场所分散,交易量较小。截至2011年底,共有29家商业银行获得经营柜台衍生品业务资格,其中真正开展业务的有20家。客户中主要以大型实体企业为主,航运、电力、机械设备制造、煤炭等行业相关企业参与银行柜台衍生品交易较多。当前我国银行柜台场外衍生品市场共有利率互换、人民币外汇远期、人民币外汇掉期、人民币外汇货币掉期、外汇期权等产品,主要用于管理利率、汇率波动风险。随着实体企业及个人面临的利率汇率波动风险加大,银行柜台场外衍生品市场规模也不断扩大。2011年银行柜台外汇衍生品交易量为4022亿美元,为同期银行间市场外汇衍生品交易量的1/5。银行柜台利率衍生品交易量尚没有公开的统计数据。

三、金融衍生品市场存在的问题

1、金融衍生品市场发展水平滞后,品种缺乏。目前我国商品期货品种缺乏细分,没有推出关键期货品种的上下游产品相应的期货品种,期货市场的价格发现和套期保值功能难以覆盖到所有商品市场领域,企业对更多重要商品的预测价格和分散市场风险的需要在期货市场上难以得到满足。而金融期货市场仅有股指期货和国债期货。中金所的数据显示,2013年,中国股票市值占全球的6.15%,金融期货交易量仅占全球金融期货期权交易量的1.6%,股指期货持仓规模仅占全球交易所权益衍生品持仓额的2%,我国股指期货持仓规模仅占我国股票总市值的3.5%,股指期货的现货覆盖率只是国际平均水平的1/32。其他系列还是空白。据统计,境外市场品种丰富的如巴西、南非、印度、俄罗斯等金砖国家金融期货品种可比口径分别达到70、62、49和45个,中国香港、中国台湾和韩国的产品数量也分别为26、20和18个,既有期货还有期权,完整覆盖了股权、利率、外汇等主要资产系列。

另外,我国场外衍生品市场发展处于初期阶段,参与者仅限于商业银行以及证券公司、保险公司等部分金融机构,尚未对实体企业以及个人开放。场外金融衍生品市场上的交易品种主要包括债券远期、人民币外汇远期、货币掉期、利率互换、远期利率协议及少量资产证券化产品,集中在银行间市场,并主要通过中国外汇交易中心进行,交易量少,市场流动性较低。

因此,逐步推出更多的衍生品品种,不仅是发展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的需要,更是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2、金融衍生品的创新不足制约市场发展。在品种上市和业务创新上,目前我国场内市场仍然采用的是严格的审批制,降低了期货市场的运行效率,遏制了期货市场的交易需求,也削弱和挫伤了交易所的自主创新意识。目前的产品创新机制也不利于场外衍生品的自由化发展,违反了场外衍生品市场成长需追求多样化和自由化的基本逻辑。

另外一点,中国的金融衍生品设计经常是监管先行,而监管者经常是从方便监管的角度出发来设计产品。由于忽视了市场参与者的真实需求,产品往往缺乏生命力,推出后无人问津。2010年推出的中国版CDS――信用风险缓释(CRM)产品就是一个典型的案例。国际标准CDS产品采用一篮子同权债务,而中国的CRM产品则采用指定债务。CRM产品的设计论证把这项改造称为一项创新,并认为这在信用事件处理上会更加简单,也更容易判断市场参与者的真实交易意图,有利于市场风险防范。但结果证明这是一个缺陷,扼杀了CRM产品的应用价值。

3、金融衍生品市场交易规则不完善,国际影响力低。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缺少真正的市场均衡价格、信息披露缺乏透明度和公开性以及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参与者素质有待提高。另外,我国的场内金融衍生品市场只允许本国投资者参与,场外金融衍生品市场只允许部分本国金融机构参与,大部分金融衍生品的交易价格对国际金融衍生品的定价影响力较弱,对其他国家和地区衍生品市场的影响力较小,严重影响了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国际化程度和我国在国际贸易中的定价权,难以取得与经济实力相匹配的话语权。

四、结束语

金融衍生工具及衍生交易市场的产生和不断发展,加大了金融风险的不确定性和复杂程度,使预防和化解金融风险更加困难。正确认识金融衍生工具的特点和正负效应,加强衍生工具风险的监管与防范,是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一个重大而紧迫的课题。我国目前正处于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建立现代金融体系的关键时期,深入研究和认识金融衍生工具,对中央银行强化金融监管和业务创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作者单位:上海大学经济学院)

参考文献:

[1] 常清、陈君.次贷危机并非是金融衍生品惹的祸[N].2008.上海证券报.2008-10-16(B7)

篇7

不管愿不愿意承认,在这场全球外汇风暴中,中国企业损失惨重已经是不争的事实。正当汇率走势愈发扑朔迷离之时,如何痛定思痛,力挽狂澜,是中国企业必须审慎考虑的问题。

尽管人民币升值已成定局,然而谁也料想不到这场风暴会来得如此迅速和猛烈。

形势逼人

2007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升值幅度超过6%,高出年初市场预期的5%的升值幅度。

进入2008年后,人民币升值速度加快,1月初连续4个交易日突破7.30、7.29、7.28和7.27四个关口。仅仅第一季度,人民币升值就超过4%。4月10日,银行间外汇市场美元对人民币汇率的中间价为:1美元对人民币6.9920元,突破7.00关口,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迈入“6”时代。7月份以后,人民币对美元单边升值的景象暂告一个段落,开始出现双向波动。(如图1所示)

实际上,不光是人民币市场,国际外汇市场也是跌宕起伏。从2008年开年到七八月初,美元指数连连创下新低,美元兑各主要货币都出现大幅度的贬值;然而近段时间,美元又出现一个大幅度的反弹。以欧元为例,在过去短短的两个月内,从1.604这样一个高点跌至1.40,将近2000个点的波动(如图2所示)。

花旗银行中国区金融市场部总监张昕女士向记者表示,无论在国内还是国际上,今年外汇市场的这种波动幅度在历史上都是相当罕见的。

仓促上阵

不管是主动亦或被动,中国企业都已身陷这场外汇风暴之中。

一家小型服装外贸企业数月前以美元结算签订了一份价值60多万美元的出口法国的单子,当时1美元还能兑换7.2元人民币;仅仅因为汇率的变动,如今就让企业损失了人民币12万元。

这只是冰山一角。对于那些订单动则千万,多则上亿的大企业而言,面临的是更大幅度的外汇资产缩水。

汇率风险激增,不少企业借助远期交易以求套期保值。然而,今年的掉期市场同样让人不知所措――掉期点的波动远远大于基期市场的波动。比如3月份的时候,一年期人民币掉期点曾经到达7000点,而最近贴水点又回到了800点左右。可见,企业在不同时点,保值成本也相差甚远,这无形中为初出茅庐的中国企业再添新愁。

与此同时,金融机构汇兑净损失也正在迅速扩大。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和中国银行年报显示,这三大银行去年的汇兑净损失共计156.49亿元(人民币),截至去年末的外汇净敞口共2093.11亿元(人民币)。其中工商银行外汇敞口净额合计188.49亿美元,已经确认的汇兑损失达到68.81亿。此前2006年工行的外汇敞口为147.1亿美元,汇兑损失13.29亿。据估算,在不考虑银行采取新的避险措施的情况下,目前人民币对美元每升值1%,银行业的净利润损失也接近1%。

中国外汇市场的开放是必然的,中国企业需要越来越多地参与到全球经济中去也是必然的,而这场不期而至的外汇风暴,让中国企业深刻地体会到何谓真正的风险。

必修一课

毋庸置疑,外汇风险管理成为中国企业接受这次“成人礼”的第一门必修功课。

政策追踪。汇率走势往往与一国政策密不可分。盛宝银行中国市场首席策略分析师克雷格・拉塞尔(Craig Russell)先生建议,从事涉外业务的中国公司应该多多关注本国及出口国的外汇政策。

“中国外汇政策部分比较容易把握,我们经常能够从中国人民银行或是外汇管理局看到一些指导。”比如新近获得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外汇管理条例》中,取消了企业外汇收入强制调回境内的要求,允许外汇收入按照规定条件、期限等调回境内或者存放境外。显然,企业结(售)汇的自主性加大,有利于企业减少长时期内,因人民币汇率变动造成的损失。

篇8

关键词:外汇储备;缩水;原因

一、我国外汇储备变动的最新动态

我国外汇储备余额已经连续十余年持续增加,在2006年中国就取代日本成为世界第一大外汇储备国。至2014年6月末,我国外汇储备创下3.99万亿美元的历史新高。然而,此后外汇储备由升转降,到2015年6月末已降至3.69万亿美元(具体数据见表)。过去一年时间里,我国外汇储备净减少近3000亿美元。

表 2008年―2015年中国外汇储备金额 单位:亿美元

数据来源:国家外汇管理局网站

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近期数据分析,一季度,新兴市场国家的外储总额减少2220亿美元,降至7.5万亿美元。其中,包括汇率损益的中国外汇储备下降幅度占新兴市场总体降幅的一半。

二、我国外汇储备缩水的原因分析

外汇储备减少主要源于资本外流,美元指数上升以及我国推行“意愿结汇”、“藏汇于民”,优化资产负债结构等带来的效果。

1.热钱撤离

中国的外汇储备资金部分来自贸易顺差、外国投资者在中国的长期投资等,也有部分属于热钱,这些投资者综观全球债券及股市情势,再将资金投入回报率最佳的市场中。对热钱来说,中国曾经是投资的绝佳地点,具备强劲货币及股市上涨。但人民币自2013年来不稳定的走势,以及近期中国股市已涨至高点,使得中国市场已经不具有足够的吸引力。此外,中国经济成长趋缓和房地产市场面临不景气,使不良贷款增加,甚至导致部分债务违约。根据估计,从去年6月到今年6月,中国官方外汇储备金额少了近3000亿美元,其中包括国外避险基金和中国个人及企业,他们以各种方式将手上的钱转离中国。如果此现象持续下去,将使得中国央行面临困境,当然央行可以透过提高利率的方式将这笔钱留在境内,但高层似乎更倾向调降利率以刺激经济成长。降低央行的基准贷款利率将削弱中国投资的吸引力,并可能加速流出。

2.美元升值

外汇储备的下降,一部分原因是过去一年里美元汇率在国际市场上走强,由于我国官方外汇储备以美元计价,以其他货币形式持有的外汇储备要受汇率变化的影响。随着美元汇率走强,我国外汇储备中的非美元资产在折算成美元时,就出现了“缩水”,造成了外汇储备的账面价值下降,如今年上半年,欧元对美元总体贬值,我国外汇储备中的欧元资产在价格不变的情况下折算为美元显示的储备资产就会下降。另一方面,美元升值将会变相降低其他国家商品的国际售价,从而降低出口收入,同时会加速外资流出,向美国转移。美元走强对许多新兴市场经济体带来了双重伤害,既削弱了收入增长又降低资金流入。

3.优化资产负债结构、藏汇于民

从我国的情况看,外汇储备的减少更多的是我国“藏汇于民”的一种体现。外币跨境收支只有发生结售汇时才会引起外汇储备的变化。如果企业收入了外汇不卖而变成外汇存款持有,外汇储备就不会因此增加;如果企业购买了外汇以后不对外支付,而是存到银行,储备也会下降,这也是“藏汇于民”的一种表现。数据显示,2015年上半年,我国企业外汇存款余额上升384亿美元。

2014年二季度以来,随着人民币汇率由单边升值转为双向波动,境内机构和个人也开始优化资产负债的币种结构,其中一种重要的趋势是,他们开始增加外汇存款和对外资产,同时减少外汇贷款和对外负债,这也影响我国的外汇储备。我国对外资产持有因此比以往更加分散。从资产端看,截止2014年末,我国对外金融资产中,非储备资产的占比达到39%,较上年末上升了4个百分点,2015年一季度末该比例进一步升至41%。这反映了对外资产由国家集中运用转向市场分散持有,外汇储备的减少部分体现了公共部门(央行)与民间部门之间资产负债表的置换,符合“藏汇于民”的改革方向。从负债端看,截止2015年3月底,外币外债达8685亿美元,较2014年6月底减少了488亿美元。这反映了境内机构对外债务偿还正在有序推进。因此,我国外汇储备的实际下降是境内机构和个人优化资产负债的币种结构,增加外汇存款和对外资产、减少外汇贷款和对外负债的必然结果。

三、结论及趋势预测

对于中国而言,外汇储备出现一定程度降低并非坏事,这有利于降低管理外汇储备的财务成本,并抑制输入性通货膨胀的发生。未来外汇储备持续减少是大概率事件,影响新兴市场外汇储备降低的因素在短时间内很难出现逆转。而美元走强趋势若确定,假如资本项目完全开放后,资本持续净流出,延续“藏汇于民和去杠杆化”,外储缩水将会延续。从短期看,如果未来内外部市场环境发生于我国有利的变化,不排除国际资本重新回流我国,外汇储备有可能恢复增长。而从中长期看,随着人民币汇率形成市场化程度提高,央行基本退出外汇市场常态干预,则进出口顺差必然对应着资本净流出,贸易顺差越大、资本流出越多。由此,短期讲外汇储备上下震荡、长期看外汇储备振幅收敛将是新常态。

面对外汇储备持续减少的情况,应积极采取措施,尽量降低外汇储备减少对本国经济带来的冲击。面对目前国际情况,我国一方面会促进外贸发展以提高外汇收入,当前政府已经为鼓励外贸发展出台了多项利好政策;另一方面,适当调整外汇资产的结构,如减少欧元持有量,增加美元持有量,从而降低外汇波动对外汇储备造成的损失。

参考文献:

[1]陈果静.我国外汇储备缘何下降[N].经济日报,2015(07)28.

篇9

关键词:人民币升值 ; 汇率;对外贸易

引言:21世纪以来,国内外关于人民币升值与否的论战不断升级。人民币升值对我国宏观经济各组成部分影响是多方面、全方位的。本文将从人民币升值对我国消费、投资、产业经济、外汇储备以及国际贸易等方面作详细论述。

一、人民币升值的原因

1.内部原因

进入21世纪以来,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增长速度减缓,整体呈现低迷、萧条的态势。而与之相比,自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迅速发展,进出口贸易额不断增长。我国对外贸易的经常项目长期处于出超地位,贸易顺差持续扩大,外汇储备不断增长,这是人民币升值的根本动力。国际收支状况的好坏直接影响外汇市场的供求关系,在很大程度上也决定汇率的基本走势和实际水平。随着贸易顺差的增大,我国现已成为全球最大的资本流入国,这种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双顺差的状况使得我国的外汇储备节节上升,导致市场上的外汇一直供过于求,这使得人民币具有上升的趋势。与此同时,越来越来的国际游资盯住中国市场,大量热钱涌入中国,引发某些行业投资过热的现象,导致人民币升值趋势愈加明显。

2.外部原因

日本、欧盟尤其是美国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纷纷向中国施压,要求人民币升值。他们逼迫人民币升值,并进而将这一经济问题转化为政治问题,宣传所谓的“中国”,指责中国政府控制汇率,并要求中国的汇率制度应该更为市场化。

二、人民币升值的几种改革建议及其弊端

1.一次性升值

一次性升值,如果升值幅度较小,不仅不会抑制当前投机资本流入反而会使大量投机资本会通过各种渠道涌入。对于一次性大幅升值,政府不敢贸然采取。

2.放宽汇率波动区间

放宽汇率波动区间,在各种压力的共同作用下,人民币汇率有可能会升高到一个严重偏离价值的价位。

3.放开管制完全让市场决定

放开管制完全由市场决定,此改革极可能使我国的汇率被某些国家恶意操纵,引起经济混乱。

三、人民币升值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1.积极意义

(1)人民币升值增强了人民币的支付能力。首先,人民币升值,会使得居民的消费水平和生活质量相对提高。其次,将会使外国的原材料价格降低,减轻我国进口能源和原料的负担。从而使一些企业成本降低,增强企业竞争力。最后,人民币升值,也可以增强我国偿还债务的能力,使得我国的外债额相对减少。

(2)人民币升值有利于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人民币升值以后,许多依靠廉价劳动力赚取微薄利润的行业,其优势消失转而发展资本密集型产业,由此加速我国的产业调整和升级,使我国由“制造大国”向“创造大国”转变,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3)有利于实现人民币的国际化,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一国货币的币值与该国的经济实力密切相关。人民币升值,体现了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向外界传达了我国经济形势良好的信号,也有利于树立投资者对我国经济的信心,增强投资者的投资意愿。

(4)有利于平衡与缓解各国的贸易矛盾,减少纠纷和摩擦。中国巨额的贸易顺差,引起了美国、欧盟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不满。而随着人民币的升值,不仅可以改善外部经济均衡问题,也将会缓解与其他国家在反倾销上的贸易摩擦,进而减少贸易纠纷的经济、人力和时间成本。促进我国与世界经济的融合度。

2.消极影响

(1)进出口受到制约,阻碍国民经济的发展,同时增加了就业压力。我国出口的商品多为劳动力密集型产品,其附加值较低。人民币升值以后,将会使产品的生产成本增加,其原有的价格优势被削弱,本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降低。企业倒闭,工人失业现象增多,加重我国的就业压力。

(2)不利于吸引外资,尤其是外商的直接投资将会受到影响。在人民币升值的背景下,外商在华投资的成本将会提高。在国际市场上外商投资产品的出口竞争力降低。

(3)迎合投机资本的预期,制造资产泡沫。人民币升值将会带来更大的升值预期,在使得直接投资减少的同时,大量投机的短期资本涌入,误导经济向非理性方向发展。当这些短期资本外逃时,将会对我国的经济造成毁灭性的打击。同时,大量外国投机资本的涌入,将会加大我国的贸易顺差,使得人民币的升值压力更大。

(4)大量投机资本的涌入,也会造成输入性通货膨胀,不利于我国实行独立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5)人民币升值使我国巨额外汇储备面临缩水的可能。目前,中国的外汇储备居世界第一。充足的外汇储备使我国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但人民币升值将使我国巨额外汇储备面临缩水的可能。

(6)人民币升值对中国银行业的影响。我国资本市场中拥有大量的热钱,人民币升值以后,热钱会继续大量涌进,会对银行业造成了很大的冲击。首先,对进出口行业会有影响,对进出口行业的收益将会产生影响从而间接的影响到银行。其次,对银行的自身财务状况也有影响。人民币升值以后,持有的境外资产将产生一定的汇率损益。最后,是对银行资产负债方面的影响,在人民币相对升值的时期,从存款方面看,外币储蓄和外币存款的压力比较大。从贷款方面看,贷款者都愿意接受外汇贷款,银行外汇存款下降和外汇贷款上升的矛盾就比较突出。这样,外汇的资金需求会变大,银行的外汇资金的流动性管理压力增大,这也导致了同业拆借市场外汇拆借利率急剧上升,对银行的经营带来一定的压力。

参考文献:

[1] 饶璐.徐佩秋.人民币升值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及对策.企业经济,2008,5:151-153

[2] 王元龙.中国对外金融资产的安全策略.中国金融,2011,22:43-45

[3] 国家统计局贸易对经统计司.2009中国贸易外经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出版社

篇10

汇率是开放经济中一种重要的资源配置价格,汇率的变动将对一国的宏观经济稳定和可持续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已经成为经济及金融领域不争的事实。我国自2005年7月21日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汇改后将近7年的时间里,政府逐渐放松了对汇率的管制,人民币汇率的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波动也越来越明显,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从2005年7月的8.2369到2012年3月的6.32,人民币已累计约升值30%。长期以来持续的巨额贸易顺差和外汇储备使得人民币一直面临着巨大升值压力,现在,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主要贸易伙伴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上升,未来人民币的汇率变动预期以及如何最大限度地规避汇率风险,如何最大限度地减小利益相关者的损失,避免我国经济发生大幅度的波动;以及如何把握住这一机遇优化我国产业结构,寻求我国经济高质量可持续发展路径,成为我国经济调控者的艰巨任务。要实现这些目标,明确影响人民币汇率的重要因素,并且通过研究得到这些影响因素和汇率变动的相关性显得尤为关键,因为只有这样才能通过调节影响汇率的重要经济变量,进而调节汇率,保证汇率成为宏观调控的有效政策工具,使之充分发挥调节国民经济内外杠杆的作用,最终实现我国国际收支平衡和汇率稳定的宏观经济目标。

同时,作为国际金融领域重要的政策工具之一,汇率既是维系我国与其他国家货币兑换的纽带与桥梁,又是关系到金融合作、经济关系甚至政治关系的纽带和桥梁,如何尽可能准确地分析和预测汇率的未来走势已经成为经济学家研究的重点和热点问题,当前复杂多变的国际经济环境对人民币汇率的准确预测提出了苛刻的要求。基于前人的研究基础,本文在对人民币汇率进行深入的理论及实证研究和分析基础上,为人民币汇率变动及影响人民币汇率变动的相关因素提供一个量化分析方法及实证分析模型,通过建立ADL模型对汇率的变动趋势进行模拟预测,希望借此能够较为准确地预测人民币汇率的走势,为汇率政策的制定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

二、人民币汇率影响因素的理论分析

汇率作为一国货币的价格表现形式,既要受到国内外的各种经济因素的影响,又要受到一国政治、社会因素甚至国际局势的影响,基于汇率决定基础及前人的理论研究。通过定性分析本文总结出人民币汇率的影响因素主要有一国经济实力、国际收支差额、货币供应量、两国利差、通胀率之差以及预期等,其中国民收入、货币供应量、通胀水平之差与一国汇率水平呈正相关,而生产力水平、国际收支差额、利率之差与汇率水平值呈负相关。

(一)一国经济状况

一国经济实力增强,必然是生产效率提高,使国民生产总值增加,国民收入增长带动总需求增加,一方面刺激内需,另一方面使进口上升,那么对于外汇的需求将上升,基于国际收支理论,必然会导致外币价格上升,外币升值,本币则相对贬值。一般来说,国民收入与汇率呈正相关,一国生产效率与汇率呈负相关。

(二)经常项目差额

如果一国的经常项目差额长期是顺差,本币升值外币贬值,直接标价法下汇率下降;如果一国经常项目长期逆差,则导致本币贬值外币升值,直接标价法下汇率上升。因此,经常项目差额与汇率呈负相关。

(三)货币供应量

如果一国货币发行过多,会使超额的货币被物价上涨吸收,以通货膨胀的形式表现出来,相对价格机制发挥作用,出口下降,进口增加,本国货币贬值,外汇汇率上升;反之,汇率下降,因此,一国汇率与其货币供应数量成正比。

(四)资本项目差额

当一国资本项目长期顺差时,会使国际货币市场上的外汇供给大于外汇需求,本币升值外币贬值,表现为外汇汇率下降;反之,汇率上升,因此,资本项目差额与汇率呈负相关。

(五)两国利差

如果各国利率水平存在差距,逐利的资本会流向利率水平较高的国家,即期使得资本流入国货币需求上涨,使资本流入国的货币币值上升,流出国货币币值贬值;远期汇率变动则相反,因此,汇率与利率水平呈负相关。

(六)两国通货膨胀率之差

如果本国通胀率大于国外,即本国价格水平高于国外,使得本国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相对价格上升,导致本国出口下降进口增加,继而使外汇收入小于外汇支出,即货币市场外汇供给小于需求,使得外货币升值,本币贬值,表现为汇率上升。因此,一国汇率水平与其通胀率水平呈正相关。

除了以上各种经济变量会对汇率变动产生影响外,很多非经济因素的变动也会引起汇率的波动,例如预期、政局和社会因素等,由于其不确定性,因此本文不作探讨。

三、ADL模型构建及分析

(一)变量设置及数据说明

1.变量设置

基于上述对汇率影响因素的理论分析及计量分析的数据要求,选择可量化且有月度统计的变量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变量的筛选,除了选择我国名义汇率数据作为因变量外,最终选择经济变量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Et)、中国外汇储备(Reservet)、中美利差(R_C-R_Ft)、中美两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之差(CPI_C-CPI_Ft)、外商直接投资(FDIt)、当月货币和准货币数量(M2t)、进出口总差额(NXt)作为自变量进行建模和实证分析。

2.变量数据说明

Et——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由于我国的现阶段的关键货币为美元,则因变量为我国的基本汇率及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

Reservet——中国外汇储备,在实际建模过程中,由于外汇储备具有长期趋势,需对其取自然对数,即为Ln-reservet;

R_C-R_Ft——中美利差,R_C为我国银行间同业拆借加权平均利率%,R_F为美国联邦储备利率(%);

CPI_C-CPI_Ft——中美两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之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