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种植扶贫项目范文
时间:2023-05-30 16:10:5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农村种植扶贫项目,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整合资源,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聚合效应
该市在推进城区农村开发过程中,坚持按照《规划》要求,把专项扶贫政策与部门政策、政府力量与社会力量有机结合起来,整合各类资金,调动各方力量,形成“各炒一盘菜、共办一桌席”的资金整合格局,使各类资金向片区集中倾斜,充分发挥资金的聚合效应,有效地保证了片区开发的资金需求。一是市级财政每年预算安排扶贫资金1000万元,区级财政按比例进行配套,专项用于城区农村扶贫开发,通过以奖代补、先建后补、贴息补助等方式,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杠杆作用,运用市场手段扩展社会融资渠道,引导社会资金投入;二是把涉农部门项目与扶贫开发有机整合,坚持由区级政府在申报项目时对下一年度项目统一把关,明确要求以区级政府总牵头,区直各部门围绕片区开发申报项目,落实各部门项目计划,把水、电、路、广播电视、卫生、种植养殖业及生态建设项目通盘考虑,实现先期捆绑后一并申报;三是严把资金整合关,责任落实到位。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统筹安排、各记其功”的原则,将国家、省、市安排的扶贫资金与其他部门资金“打捆”下达、“捆绑”使用。要求以区级为单位,各部门的项目围绕扶贫开发统一规划去实施,使项目跟着规划走、资金跟着项目走,只要扶贫开发的重点定在哪里,部门的专项资金就跟着投向哪里。通过资金的有效整合,基本解决了过去资金分散,整体效果差的问题,充分发挥了资金使用的叠加放大效应,取得了政府、部门和农民三满意的良好效果。2010年以来,全市累计投入28522.1万元用于城区农村扶贫开发,其中市本级财政专项投入3000万元,两区财政配套投入698.5万元,部门专项投入9925.7万元,群众自筹14897.9万元。张湾区在城区专项扶贫资金投入449万元的基础上,整合各类资金8754万元用于西沟片区建设,连片开发的投入总量相当于过去五年的总和,使西沟乡的贫困面貌得到明显改善。
二、理顺思路,坚持把农民增收作为扶贫开发的首要目标
该市经过第一期城区农村扶贫开发规划的实施,城区农村基础设施薄弱的现象得到明显改善,过去以项目建设为主要方式,通过项目建设查缺补漏、填补城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欠账的方式已明显不适应城区农村扶贫开发的新形势。对此通过认真调研,在制定第二期城区农村扶贫开发规划时,明确提出把连片开发作为城区新一轮扶贫开发的首要任务,通过连片开发,整体解决片区贫困群众生活遇到的突出问题,提高规模效益和建设水平,为实现“城乡通开、城乡统筹、城乡一体化”创造条件、打牢基础。通过新一轮城区农村扶贫开发,农民收入稳步增加,贫困人口不断减少。截至到2011年,城区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631元,比2009年增加1013元,累计解决城区农村贫困人口5200人,城区农村基础设施进一步加强。三年来,通过扶贫片区和重点村建设,引导部门专项资金投入城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城区农村基本实现了“村通水泥路、组通砂石路、户饮洁净水”的目标;社会事业稳步推进,城区农村收视难、通信难、就医难、入学难等问题基本得到解决,村村通电视、电话,电视入户率达到85.8%;村村有卫生室,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99%。基层组织建设得到加强,农民精神文化生活全面提升。
三、明确重点,坚持把连片开发作为产业扶贫的重要途径
扶贫连片开发,连在哪里?该市通过反复调研,认为扶贫连片开发最关键的是要连在产业上,通过连片发展特色产业,形成规模相对集中的特色产业集群,实现发展效益的最大化。在推进扶贫连片开发时,该市明确了城区农村以菜、茶、药、果四大产业为主的发展格局,根据各片区实际,合理确定扶持项目和扶持标准。一是做大做强产业基础。茅箭区大川片区把发展中药材作为片区主导产业,2011年以来,新发展金银花1600亩,总面积达到2500亩,并依托该市武当生物药业公司开展金银花加工,发展金银花茶、金银花露等,卡子村、唐家村成为金银花种植专业村。二是立足城区实际,大力扶持专业合作社。城区农村土地稀少,人均耕地不足0.4亩,缺乏龙头企业带动产业发展。在此情况下,该市提出把专业合作社当作龙头企业,走一村一品专业化发展的路子,先后扶持了白马山财神有机茶叶专业合作社、斤坪蔬菜专业合作社、停舟山果品专业合作社等一批专业合作社,成为连结农民和市场的纽带,取得显著成效。张湾区白马山村全村169户665人,耕地只有197亩,是个典型的贫困村。实施片区开发以来,在财政、扶贫部门的扶持下,白马山村在过去产业发展基础上,大力发展茶叶种植,全村茶叶种植面积达到1200亩,户均达到6亩,并成立了白马山财神有机茶叶专业合作社,全村所有农户都成为合作社员,由合作社引导农民统一种植、加工、销售,全村茶叶总产值达到200万元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超过4000元。以白马山、凤凰山为龙头,一条由柏林镇扩展到西沟乡的万亩茶叶带初见雏形。通过扶贫连片开发的推进,该市城区农村产业扶贫初见成效。三年来,城区农村共新建和改造以茶叶、蔬菜、干鲜果为主的特色产业基地13750亩,其中新建茶园面积8500亩,蔬菜2500亩;新发展特色养殖山羊24200只、牛2360头;新培植特色农家乐92家,以张湾区白马山村、斤坪村、水堤沟村、茅箭区廖家村、大沟村、唐家村为代表的一批特色产业专业村逐步形成。
四、严格管理,确保扶贫资金的安全有效运行
篇2
一、新疆扶贫贴息贷款政策实施现状
新疆自2002年实施扶贫贴息贷款政策以来,特别是2008年管理体制改革之后,扶贫贴息贷款规模逐年增加,扶贫覆盖范围不断扩大,扶贫效果明显,作用积极。据统计,2008—2011年,全区扶贫贴息贷款额累计达576726万元,其中,到户贷款额275775万元,占比47.8 %;项目贷款额300951万元,占比52.2%。2008—2011年,贴息金额累计达22316万元,其中,到户贷款贴息额12200万元,占比54.67%;项目贷款贴息额10116万元,占比45.33%。这项政策的实施,有力地推动了贫困地区经济发展,促进了贫困人口脱贫步伐和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
(一)扶贫贷款规模逐年增加
2008—2011年,新疆扶贫贴息贷款规模由98788万元增加到185700万元,增长1.88倍,年均增速23.4%。其中2011年,全区扶贫贴息贷款实际发放185700万元,较上年增加24615万元,增长15.3%。实际发放到户贷款87772万元,较上年增长6.8%;扶贫龙头企业实际收到贷款97928万亿元,较上年增长24.2%。
(二)扶贫贷款覆盖面不断扩大
2008—2011年,新疆扶贫到户贷款得到扶持的贫困户数由75000户增加到188031户,户均贷款由2263元增加到4668元;其中2011年,到户贷款共覆盖贫困村数3325个,188031个贫困户,扶贫到户贷款以贫困村为主要对象,政策落实到村,贴息资金到户,有效地扩大了扶持面和受益面。
2008—2011年,新疆扶贫项目贷款得到扶持的企业由32个增加到71个,贷款金额由48995万元增加到97928万元,其中国家扶贫龙头企业贷款金额由27360万元增加到40750万元,覆盖贫困人口数量由10.5万人增加到70万人。其中2011年,项目贷款得到扶持企业71个,其中国家扶贫龙头企业6个,贷款金额40,750万元,占比41.6%,覆盖贫困村2230个,覆盖贫困人口70万人,龙头企业拉动作用显著。
(三)扶贫贷款重点支持种养业和产业化项目
2008—2011年,新疆扶贫贴息到户贷款主要投向扶贫开发工作重点村的贫困农户,重点支持能够较快增加贫困农户收入的设施农业、林果业、畜牧养殖业等项目。在新疆到户贷款中,种植业项目贷款比例由43.0%下降到37.8%,养殖业项目贷款比例由51%下降到41.6%,但种养殖业贷款占80%以上,始终处于主导地位。其中2011年,新疆扶贫贴息到户贷款中,扶持种植业33,210万元,占比37.8%,比上年25.8%增加了12个百分点;养殖业36,521万元,占比41.6%,比上年44.4%减少2.8个百分点;首次对工业项目贷款1,325万元;商业、运输业贷款比例有所减少,由2010年15%减少到2011年的1.3%;其他项目贷款15,561万元,比2010年的12,350万元增加26%。到户贷款投向符合贫困家庭生产实际状况,对增加贫困家庭收入,夯实贫困地区农业基础,加快贫困地区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优势、特色产业形成与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如于田县阿热勒乡扶贫开发工作重点村阿热勒村,全村309户、1263人,2008年在信用社贷款农户198户,占全村总户数的64%。村民利用贷款共发展玫瑰花种植1100亩、红柳大芸2200亩,2009年仅玫瑰花一项户均收入达2000元,人均增收550元,扶贫贴息贷款投向较好地带动了农民增收,也促进了地方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
近年来,新疆项目贷款更加重视产业化项目和重点大项目投入。2008—2011年,在新疆项目贷款中,种养业贷款比例由85.5%下降到26.9%,产业化项目贷款比例由10.4%上升到59.9%。2011年,新疆扶贫贴息项目贷款中,扶持种养业26300万元,占比26.9%,比上年34.4%减少了7.5个百分点;产业化项目58628万元,占比59.9%,同去年相同;其他项目13000万元,占比13.3%,比上年5.7%增加了7.6个百分点。有助于贫困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和当地经济增长。
(四)扶贫贴息贷款管理规范、回收率高
新疆自实施扶贫贴息贷款政策以来,相关部门认真组织、协调和部署,各地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办理。扶贫贴息贷款相关管理规定,也有效地确保了贷款项目的可行性和安全性。目前,新疆各地承办金融机构主要为农信社和农行,抵押担保主要采用土地和五户联保方式。2009—2011年,新疆各项贷款回收率均为100%,其中到户贷款均为整贷整还。
二、新疆扶贫贴息贷款政策实施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扶贫贷款发放额度小,远不能满足需要
随着农村发展进程加快,农村金融需求状况也发生了较大变化,各地农村在传统种养业基础上日渐向特色农业、高附加值农业发展,农业科技投入不断增加。随着土地向集约化生产方式转变,农村专业户贷款需求旺盛,特别是一些专业大户开始购置新型农机具,申请贷款的额度增大。然而,由于农村信用社信用贷款额度较小,2011年新疆到户贷款户均4668元,最高15336元,最低1120元。据克州反映,近年来农牧民对贴息贷款热情较高,但最终落实贷款的户数少、金额少,扶贫到户贴息贷款与农牧民实际贷款需求存在较大的缺口。
(二)扶贫贷款的成本高、效益低
农业作为基础产业,面临较多风险,农业风险一般具有风险单位大、发生频率较高、损失规模较大、区域效应明显,而且还具有广泛的伴生性等特点。因此,真正符合银行贷款条件的有效需求不足;农业贷款又具有金额小、业务量大、分散、季节性强的特点,金融机构放贷成本高、风险大,普遍缺乏激励。随着农村金融机构服务网点收缩撒并,保留下来的商业银行机构由于贷款权限上收,信贷功能难以满足农村经济发展对金融服务的需求。
同时,由于基层组织缺少人力、物力、财力,在指导贫困户考察市场、选择致富项目方面存在不足。再加上由于贫困村缺乏行之有效的农业专业化、合作化的组织形式,贫困户分散经营、盲目经营,导致扶贫贷款项目效益低。另外,由于各方面瓶颈制约,部分扶贫贷款支持的企业,生产产品市场份额小、科技含量低,经济效益低下,存在无法按时归还银行贷款本息的风险。
(三)贷款期限较短,不利于发展生产周期较长的项目2008—2011年,新疆到户贷款和项目贷款期限多为1年,按政策要求,扶贫贴息时间为1年,由于农业生产的周期较长,大部分项目见效周期在1年以上,有的甚至在3年以上。如核桃树虽然第2年可结果,但在进入盛果期前3至6年内,核桃树效益很少。根据基层调研反应情况,很多农民更愿意在发展畜牧业方面申请贷款,而发展畜牧业的贷款周转期最快也要2年。由于目前贴息期限短,中长项目得不到扶持,不能很好地满足贫困人口的实际需要,也不利于贫困地区主导产业的培育和发展。
(四)贷款贴息率低,贴息资金总量少,资金杠杆效果不凸显
1、贷款贴息率低,农牧民利息负担较重
2011年,新疆到户贷款平均年利率为8.66%,最高贷款利率达到11.6%,平均贴息率为6.88%。然而,2011年我国银行贷款基准年利率为6.3%,因此,对于部分贷款贫困农户而言,即使在贴息期内,承担利息压力仍然较大。
2、贴息资金总量少,资金杠杆效果不凸显
扶贫贴息贷款是通过安排贴息资金引导金融部门向贫困村、贫困户发放贷款,以解决贫困村、贫困户发展生产投入不足的难题,这是新阶段扶贫开发的好措施。但在2008—2011年新疆扶贫贴息贷款中,中央预算内安排贴息资金保持1800万元,项目贷款安排中央预算内资金800万元,始终未变;2011年自治区配套到户贴息资金不升反降。根据基层调研情况,贴息资金偏少,金融资金杠杆作用未凸显。
(五)金融服务机构单一,农村信用社不堪重负
目前,新疆扶贫贴息贷款业务金融机构单一,主要由农村信用社和农行承担,尤其是到户贷款,各地均选择农信社作为承贷机构,然而,当前新疆农信社负担较重,经营稳健性比较薄弱。
1、农村信用社存款规模小,制约支农力度
在县域金融服务中,农村信用社在信贷业务上几乎处于垄断地位。农村信用社资金来源不足和农民贷款难的矛盾非常突出。农信社一般只能提供小额短期农户贷款,对生产周期长的特色种植业、农机具更新、农业基础设施改造、富民安居工程建房贷款、农产品加工等中长期资金需求无力满足。如此长期超负荷经营会加剧农村信用社流动性风险,也给民间高息借贷提供了市场,同时也制约农村发展方式的转变。
2、农村信用社运营成本过高,影响贷款效益
目前,新疆农村信用社承担了90%国家惠农政策的金融服务,在乡村网点设置、人员配备、机具设备配置、支付手段更新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特别是边疆少数民族地区要克服语言、文字障碍,加大了农村信用社的运营成本。为实现农村金融服务均等化,农村信用社承担了90%空白乡镇网点的金融服务,对广大农牧民实行普惠金融服务。但是,部分偏远网点的服务由于业务量小,付出成本高。如:喀什塔什库尔干县和叶城县13个高原乡镇,平均海拔3000米以上,由于地理位置和交通状况的特殊性,在人力资源、车辆等方面都加大了金融服务站持续经营的困难。同时,还存在财政贴息资金到位与银行计息时间不同步,形成部分垫付利息资金。
三、对改进和完善扶贫贴息贷款政策的几点建议
(一)适当增加贷款额度,提高贴息率
新疆贫困问题依然突出,从基层调研的实际情况来看,无论是项目贷款或是到户贷款供需存在很大缺口;加之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成本不断攀升,建议国家在安排年度扶贫贴息贷款计划时,应随物价变化和实际需要进一步加大额度,协调并激励金融机构适度扩大贷款规模,加快促进贫困人口脱贫,提高自我发展能力。同时增加年度贴息资金量,保持与贷款额度同步增长,提高贴息率,以降低承贷农户利息压力。
(二)根据项目性质延长贴息和贷款期限
贴息贷款要适应农业生产周期规律,适应农村生活特点和农民生产方式,才能更有效地全面支持农村综合发展。目前,贷款贴息时间过短,只有1年,应当根据贫困户的贷款用途意向和项目周期,适时、适当地调整贷款期限,比如一般种植业、设施农业1年期的贷款基本可以满足,而畜牧业等则最短也要在2年内才能见到成效。因此,建议适当延长贴息和贷款期限,以便更有效地支持贫困户脱贫致富。
(三)降低承贷利率
针对部分贷款贫困农户承担利息压力较大的情况,建议国家或自治区对扶贫贴息贷款规定最高贷款利率,降低农户承贷成本。由于目前各县信用社执行的利率不统一,每年都有变动,建议制定扶贫贴息贷款利率幅度,真正落实扶贫贴息贷款的利率优惠。
(四)建立扶贫贷款风险补偿机制,降低可能风险
建议建立小额信贷风险基金,由县财政出资对贷款担保,用于贫困地区金融机构税收返还和贷款担保,通过对损失的比例分摊,减轻经办行的风险压力,增强金融机构放贷意愿,拓宽扶持范围。改进贴息政策,可尝试按扶贫项目生产周期实行减贴息办法,通过贴息补偿,提高经办机构抗风险能力。
同时,要加强各级扶贫办项目库建设,及时充实、更新项目库,做到优中选优,加强项目前期可行性研究和项目后期管理,降低可能风险,充分发 挥扶贫贴息贷款的引导、放大作用。
篇3
1.基本情况
1.1项目库编号
YPHX21-02
1.2项目名称
庭院蔬菜育苗项目
1.3项目主管单位
岳普湖县农业农村局
项目负责人:阿布力米提·阿不拉(13565670733)
1.4项目实施单位
岳普湖县农业农村局
项目负责人:阿布力米提·阿不拉(13565670733)
1.5项目建设性质
新建
1.6项目类别
产业增收类
1.7 项目建设内容
针对农户庭院拱棚、院内发展种植茄果类蔬菜进行集中统一育苗,其中:辣椒苗184万株、西红柿苗128万株、茄子苗88万株,受益41926人(10000户),实施“一村一品”种植要求,每户补助单一蔬菜苗子400株。
1.8项目补助标准
项目资金来源为财政专项脱贫巩固资金,根据“两上两下”,摸底调查,各乡镇按照农业农村局实施方案要求核实上报农户信息台账,庭院茄果类蔬菜受益41926人(10000户),每户单一蔬菜品种补助400株,单个价标准:辣椒苗每株0.45元,西红柿苗每株0.6元,茄子苗每株0.4元。
1.9项目建设期限
项目建设开始时间2021年3月,建设完成时间2021年10月,项目建设期限为各类蔬菜育苗种植至采收上市。
1.10项目建设地点及基本情况
岳普湖县行政区域辖五乡四镇,93个行政村,一个农垦集团。岳普湖县地处喀什平原中部,海拔高程相对较低,地势上呈“锅底”,土壤盐碱偏重,季节性缺水严重,地表植被稀疏,自然环境恶劣。几十年以来,在党和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县各族人民辛勤耕耘,开拓出百万亩良田,农业经济发展得到了较快发展,产业结构调整正朝向高质高效方面迈进。随着国家打赢脱贫攻坚战略的有效实施,当地受自然因素影响造成的制约因素正在逐渐缩小,大力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及高素质农民培训工作,使得农户生产技能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
项目建设地点覆盖岳普湖镇、岳普湖乡、色也克乡、也克先拜巴扎镇、艾西曼镇、阿其克乡、铁热木镇、巴依阿瓦提乡和阿洪鲁库木乡9个乡镇10000户农户。
辣椒苗4600户184万株,其中:岳普湖镇150户6万株,岳普湖乡600户24万株,也克先拜巴扎镇625户25万株,艾西曼镇750户30万株,色也克乡95户37万株,阿其克乡700户28万株,铁热木镇550户22万株,巴依阿瓦提乡200户8万株,阿洪鲁库木乡100户4万株;西红柿苗3200户128万株,其中:岳普湖镇100户4万株,岳普湖乡425户17万株,也克先拜巴扎镇425户17万株,艾西曼镇500户20万株,色也克乡650户26万株,阿其克乡500户20万株,铁热木镇375户15万株,巴依阿瓦提乡150户6万株,阿洪鲁库木乡75户3万株;茄子苗2200户88万株,其中:岳普湖镇75户3万株,岳普湖乡275户11万株,也克先拜巴扎镇300户12万株,艾西曼镇350户14万株,色也克乡450户18万株,阿其克乡325户13万株,铁热木镇275户11万株,巴依阿瓦提乡100户4万株,阿洪鲁库木乡50户2万株。
2.项目立项情况
2.1项目建设依据
根据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项目,发展庭院经济,改善居住环境,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建设内容,是贯彻落实自治区、地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实施方案》、《庭院经济建设指导意见》的具体体现,实现庭院人均增收500元目标的具体举措。对改变农村农民传统生活方式,推进现代文明生活。
2.2立项批复的建设内容及规模
为41926人(10000户)乡村振兴人口育优良品种蔬菜苗400万株,其中:辣椒苗184万株、西红柿苗128万株、茄子苗88万株,实施“一村一品”种植要求,每户补助单一蔬菜苗子400株。
项目资金概算及资金来源:项目总投资194.8万元,资金来源为财政专项脱贫巩固资金。
2.3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一是项目建设是调优岳普湖县农业农产经济与发展。多年以来,岳普湖县蔬菜产业发展滞后,长期处于短板产业,目前的设施农业生产能力还不能满足居民日常食用蔬菜问题,一直以来全县蔬菜主要供应途径,项目实施可以有效解决这一难题。二是通过项目的实施可以有效提高广大农户生产技术水平和能力,增加家庭经济收入,并在市场引导和扶持作用下形成农户市场意识和质量意识,促进蔬菜产业链形成和产业化发展。
2.4综合条件评价
项目建设地为各乡镇农户拱棚或院内用地,多为多年种植的熟地,可满足茄果类蔬菜种植对土壤的要求,加之实行“一村一品”种植要求,便于统一措施和产品收购。
3.项目设计(设计或技术方案)
3.1项目设计(技术依据)
育苗蔬菜2月播种育苗,采用72穴基质育苗,苗龄45天左右,3月下旬开始移栽,先拱棚后露地。
3.2建设内容、规模、标准、投资设计等明细资料
庭院茄果类蔬菜,补助户数10000户(41926人),每户按“一村一品”种植要求补助400株,育苗总数400万株,其中:辣椒苗184万株、西红柿苗128万株、茄子苗88万株。
4.投资概算和资金筹措
4.1项目总投资
根据扶贫项目“两上两下”建设要求,建设地乡镇上报庭院蔬菜种植户10000户(41926人),按照县扶贫开发工作领导小组确定的补助标准,每户补助400株,采用集中育苗移栽的方式种植,总投资194.8万元。
4.2资金筹措
本项目总投资:194.8万元。本项目资金134.8万元为财政专项脱贫巩固资金,其他涉农整合资金60万元。
4.3资金使用和管理
扶贫资金使用和管理严格按照《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扶贫发展项目管理办法(暂行的通知》(新财扶〔2017〕32号、《关于进一步加强财政扶贫资金监督管理的意见》(新财脱贫组〔2019〕2号等相关文件要求。项目实施单位岳普湖县农业农村局依据项目计划和实施进度,提出支付申请并提供相关真实、合规的证明材料,制定资金使用计划,经审核后按照国库集中支付管理制度的规定和程序及时支付资金,从国库直接支付到育苗企业。严格执行专款专用,杜绝挤占、挪用项目资金,严禁虚列支出、以拨代支虚增项目进度。项目资金支付后,在审计或检查中发现资金使用存在违法违规问题的,应及时追回、收回。对资金使用严格监管,防止资金使用不精准、虚报冒领。为加快资金支出进度,扶贫项目可实行预付款制,项目实的依据、计划、实施进度分析,提出一次性支付申请并提供相关材料 。
5.项目实施保障措施
5.1组织领导机构
为确保项目顺利实施,压实各方责任,成立项目实施工作领导小组,共同推进项目实施,领导小组组成如下:
牵头县领导: 玉山江·卡斯木(县人民政府副县长)
实施责任人: 阿布力米提·阿不拉(县农业农村局局长)
项目成员单位:杨青仓(岳普湖镇党委书记)
汤建荣(岳普湖乡党委书记)
周连华(也克先拜巴扎镇党委书记)
苏海彦(县委常委、艾西曼镇党委书记)
路勇军(色也克乡党委书记)
张庆国(阿其克乡党委书记)
王方来(铁热木镇党委书记)
李 刚(巴依阿瓦提乡党委书记)
王继刚(阿洪鲁库木乡党委书记)
项目实施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种植业科。项目实施单位负责制定实施方案,搜集种植信息,组织开展项目招投标及开展育苗工作安排,组织苗木发放及定植技术指导。各乡镇负责精准上报受益户信息,对农户进行技术培训和技术服务,按种植技术和定植技术要求落实各项措施,确保种植质量和种植成活率,确保项目的经济效益。实施单位与建设乡镇共同协调解决项目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各类问题,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
5.2技术保障措施
项目实施单位提供种植技术措施,并在种植关键节点有效开展现场技术服务,为项目顺利实施提供技术保障。
5.3项目管理、监督检查制度
根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扶贫发展项目管理办法(暂行的通知》(新扶贫领字〔2017〕39号第二章第九条规定:县级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是扶贫资金和项目管理的第一责任主体,组长是第一责任人,全面负责扶贫资金和项目管理、绩效评价、监督检查等各项工作。为保质保量按时完成该项目,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制,明确领导小组各成员的职责,全面推行项目建设责任制、项目法人责任制,建立健全扶贫资产公开公示、定期巡查、绩效考核、结果反馈等检查机制,对项目经营运行、收益分配、后期管护等环节进行全程监督,保障扶贫资产安全有效。
5.4验收管理
根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扶贫发展项目管理办法(暂行的通知》(新扶贫领字〔2017〕39号等相关文件要求,坚持项目竣工验收制度,遵照属地管理、“谁审批、谁验收”的原则。按照村、乡、县三个级别逐级开展验收工作。
5.5运营模式和运营管理
该项目为入户类补助项目,育成苗发放以村为单位,由项目实施单位向育苗企业提供各村用苗数量,各乡镇领取蔬菜苗时提供村委会、乡镇负责领导签字盖章有享受蔬菜苗补助的农户信息的明细表,蔬菜苗发至农户手中后,由享受苗木补助的农户自主种植管理,产品收获后农户可自主食用或交售给收购企业获得种植收入。
5.6带贫减贫益贫机制
项目补助对象可以为岳普湖县农户,在整个项目运行管理期间受益户广泛参与,项目档案管理中明确反映受益户名单及产量收益明细。
6.项目实施进度
6.1项目实施进度计划
1月,完成项目所有前期资料准备工作,包括实施方案编制和批复,并完成组织招投标。
2月,加强育苗期管理,培育壮苗,督促各乡镇落实大田蔬菜种植面积并提供受益农户信息。
3月,完成苗木发放、定植工作,成立技术指导组开展种植技术服务指导。
4月,加强种植技术指导服务力度,组织开展享受苗木补助农户技术培训,科学指导病虫害防治。
5月,继续加大种植技术指导服务力度,组织开展享受补助农户技术培训,科学管理,指导病虫害防治。
6月,做好成熟期技术指导服务,防治中后期死秧,确保成熟,提高商品性,做好收益台账登记。
6.2招标方案
严格按政府采购规定程序办理,科学制定招标技术参数,明确招标范围,按照县财政职能股室批复的招标方式组织招标,同时认真履行好程序,确保公平、公正。
6.3项目公告公示
项目实施严格按《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扶贫发展项目管理办法(暂行的通知》(新扶贫领字〔2017〕39号、《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扶贫资金项目公告公示制度实施办法》(〔2018〕27号等文件精神,按事前、事中、事后做好项目公示公告,公示公告以信息公开的方式在建设乡镇公示栏上进行。
7.项目绩效目标及效益分析
7.1年度目标
7.1.1项目覆盖情况
为岳普湖县农户庭院拱棚、院内发展种植茄果类蔬菜进行统一育苗,其中:为4600户农户育辣椒苗1840000株;为3200户农户育西红柿苗1280000株;为2200户农户育茄子苗880000株。 按照“一村一品”的种植要求,对每户补助单一蔬菜苗400株。项目覆盖受益乡村振兴人口数不少于41926人(10000户)。项目可实现户均增收500元,带动增加乡村振兴人口全年总收入不少于500万元。保障项目受益期限不少于1年。通过项目的实施提高农户发展特色种植的积极性,促进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
7.2经济效益
7.2.2直接效益
按照确定的项目绩效目标,本项目受益人数41926人(10000户),引导和激发农户种植蔬菜积极性,丰富我县蔬菜品类,增加农户增收渠道,通过育苗提高农户蔬菜种植效益,可实现户均增收500元,本项目2021年度可实现增收共计500万元。
7.2.3间接效益
部分满足自食需要,减轻了农户户生活支出,还可部分满足市场对各类蔬菜的消费需求,丰富了市场蔬菜品种,有利于平衡市场蔬菜物价,减轻消费支出,提高生活质量。
7.3社会效益
本项目覆盖乡村振兴人口数41926人,通过项目实施,在10000户(41926人)直接受益户的示范带动作用下,辐射全县农户,农户内生动力得以增强;有效开展技术指导服务,使更多的农户种植技能水平得以提高,对社会稳定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
7.4生态效益
无。
7.5可持续性影响
本项目直接受益户为10000户(41926人),若加大政策性扶持力度,覆盖更多的农户,实现的经济总量也是不可忽视的。并可提高农户发展特色种植的积极性,有利于农业产业结构持续调整,保障项目受益期限不少于1年。
8.风险分析
8.1主要风险因素
本项目实施主要风险因素是管理不善、措施不到位而造成的病害(死秧),会造成预期效益目标无法实现。
8.2防范化解措施
防范化解风险的主要措施是高垄栽培,合理灌水,增施有机肥和磷钾肥,控制氮肥用量。同时,技术服务指导措施到位,提前做好病害预防工作。
附件:庭院蔬菜育苗项目村级分布汇总表
序号
乡镇
村
受益户数
苗子株数
蔬菜苗数量(株)
备注
辣椒
西红柿
茄子
株数
受益户数
株数
受益户数
株数
受益户数
1
岳普湖镇
1
112
44800
40000
100
4800
12
2
岳普湖镇
2
63
25200
25200
63
3
岳普湖镇
3
150
60000
60000
150
4
岳普湖乡
1
224
89600
89600
224
5
岳普湖乡
2
105
42000
42000
105
6
岳普湖乡
3
182
72800
72800
182
7
岳普湖乡
4
70
28000
28000
70
8
岳普湖乡
5
128
51200
51200
128
9
岳普湖乡
6
158
63200
63200
158
10
岳普湖乡
7
149
59600
59600
149
11
岳普湖乡
8
144
57600
7200
18
50400
126
12
岳普湖乡
9
140
56000
48400
121
7600
19
13
也克先拜巴扎镇
1
111
44400
44400
111
14
也克先拜巴扎镇
2
73
29200
29200
73
15
也克先拜巴扎镇
3
70
28000
28000
70
16
也克先拜巴扎镇
4
67
26800
2800
7
24000
60
17
也克先拜巴扎镇
5
158
63200
63200
158
18
也克先拜巴扎镇
6
72
28800
28800
72
19
也克先拜巴扎镇
7
77
30800
30800
77
20
也克先拜巴扎镇
8
105
42000
6400
16
35600
89
21
也克先拜巴扎镇
9
150
60000
60000
150
22
也克先拜巴扎镇
10
85
34000
34000
85
23
也克先拜巴扎镇
11
83
33200
33200
83
24
也克先拜巴扎镇
12
118
47200
47200
118
25
也克先拜巴扎镇
13
81
32400
32400
81
26
也克先拜巴扎镇
14
100
40000
40000
100
27
艾西曼镇
1
126
50400
50400
126
28
艾西曼镇
2
97
38800
38800
97
29
艾西曼镇
3
107
42800
42800
107
30
艾西曼镇
4
203
81200
81200
203
31
艾西曼镇
5
180
72000
72000
180
32
艾西曼镇
6
253
101200
101200
253
33
艾西曼镇
7
143
57200
57200
143
34
艾西曼镇
8
231
92400
17600
44
44000
110
30800
77
35
艾西曼镇
9
176
70400
70400
176
36
艾西曼镇
10
84
33600
33600
84
37
色也克乡
1
79
31600
31600
79
38
色也克乡
2
258
103200
103200
258
39
色也克乡
3
91
36400
36400
91
40
色也克乡
4
173
69200
69200
173
41
色也克乡
5
121
48400
48400
121
42
色也克乡
6
203
81200
81200
203
43
色也克乡
7
145
58000
58000
145
44
色也克乡
8
104
41600
41600
104
45
色也克乡
9
220
88000
88000
220
46
色也克乡
10
102
40800
40800
102
47
色也克乡
11
146
58400
58400
146
48
色也克乡
12
201
80400
80400
201
49
色也克乡
13
83
33200
33200
83
50
色也克乡
14
99
39600
39600
99
51
阿其克乡
1
70
28000
28000
70
52
阿其克乡
2
80
32000
32000
80
53
阿其克乡
3
80
32000
32000
80
54
阿其克乡
4
90
36000
36000
90
55
阿其克乡
5
180
72000
72000
180
56
阿其克乡
6
90
36000
36000
90
57
阿其克乡
7
60
24000
24000
60
58
阿其克乡
8
150
60000
60000
150
59
阿其克乡
9
60
24000
24000
60
60
阿其克乡
10
70
28000
28000
70
61
阿其克乡
11
100
40000
40000
100
62
阿其克乡
12
170
68000
68000
170
63
阿其克乡
13
125
50000
50000
125
64
阿其克乡
14
100
40000
40000
100
65
阿其克乡
15
50
20000
20000
50
66
阿其克乡
16
50
20000
20000
50
67
铁热木镇
1
95
38000
38000
95
68
铁热木镇
2
50
20000
20000
50
69
铁热木镇
3
89
35600
35600
89
70
铁热木镇
4
110
44000
44000
110
71
铁热木镇
5
71
28400
28400
71
72
铁热木镇
6
80
32000
32000
80
73
铁热木镇
7
90
36000
36000
90
74
铁热木镇
8
70
28000
28000
70
75
铁热木镇
9
78
31200
31200
78
76
铁热木镇
10
130
52000
52000
130
77
铁热木镇
11
122
48800
48800
122
78
铁热木镇
12
75
30000
400
1
29600
74
79
铁热木镇
13
65
26000
26000
65
80
铁热木镇
14
75
30000
6000
15
24000
60
81
巴依阿瓦提乡
1
11
4400
4400
11
82
巴依阿瓦提乡
2
130
52000
52000
130
83
巴依阿瓦提乡
3
70
28000
28000
70
84
巴依阿瓦提乡
5
19
7600
7600
19
85
巴依阿瓦提乡
4
20
8000
8000
20
86
巴依阿瓦提乡
6
100
40000
40000
100
87
巴依阿瓦提乡
9
100
40000
40000
100
88
阿洪鲁库木乡
1
97
38800
30000
75
8800
22
89
阿洪鲁库木乡
2
52
20800
10000
25
6000
15
4800
12
90
阿洪鲁库木乡
3
47
18800
14800
37
4000
10
91
阿洪鲁库木乡
4
29
11600
9200
23
2400
6
合计
10000
4000000
1840000
4600
1280000
3200
880000
2200
篇4
一、基本情况:
XX村位于XX镇XX方向,东与XX村接壤,南与
XX村接界,西与XX村毗邻,北与XX县接界,全村辖14个村民小组,农户1020户,人口3557人,耕地面积3414. 02亩,山林面积11967亩,党员74人,在家党员36人.区域面积11平方公里。
2.有贫困户19户53人,其中因病致贫3户,因残致贫12户,因其他原因致贫4户。低保户有45户74人,分散供养五保户6户8人。2014年脱贫4户12 人;2016年脱贫2户7人;2017年脱贫5户12人,2018年脱贫2户7人,2019年脱贫5户14人,2020年计划脱贫1户2人.
二、脱贫攻坚工作开展情况:
1.产业扶贫方面。瓜蒌种植是 村的主导产业,建设有150亩瓜蒌种植基地,成立了专业合作社,切实让普惠制政策全面到位。通过结对帮扶干部的努力,结合贫困户家庭实际情况,村贫困户发展了水稻种植、油茶种植、瓜蒌种植、
生猪养殖等家庭式发展产业。
2.教育扶贫方面。村共有贫困学生18人,无辍学人员。
2019年享受“圆梦助学”奖学金19750元。
3.就业扶贫方面。村建档立卡贫困户中有劳动力9人,
其中在本村担任保洁员2人,月平均工资约为1200元。
4.安居扶贫。建有安居房1栋. 2户危房改造,1户房屋维修,按照“十有”规定配齐设施,
5.新农村建设项目建设情况。2019年完成7个自然村13个点新农村建设,村级卫生室改造工程等项目,投入项目资金约670万元。
6.农村环境整治情况。2019 年全村14个村小组均已完成村庄整治建设,高标准农田建设1500亩,农田水利设施覆盖全村,有效灌溉面积占比达98%以上,无辍学适龄学生。
7.驻村工作队帮扶工作开展情况。近年来,区森林公安局把打赢脱贫攻坚战脱贫作为“一号工程”,主动服务、细致帮扶、措施到位,全力助推脱贫攻坚工作落到实处。- 是局领导高度重视,他们率先垂范,经常召开专题会议研究扶贫工作,带头深入走访群众,开展调查研究,了解村民生产、生活情况,认真倾听诉求,仔细记录“民情”,逐一排查落实;二是驻村小分队近年来共下拨帮扶资金25万元,其中:2016年至今下拨帮扶资金25万元,用于村基础设施建设、贫困户“十有”建设、水渠、水坝、桥梁的修缮、走访贫困群众困难党员、资助贫困学生、灾后建设等。
三、下一步打算
1.压实责任。严格按照上级文件精神要求,切实落实结对帮扶措施,明确脱贫攻坚工作主体责任,为每一户贫困户谋划具体脱贫方式,有针对性的落实脱贫措施,确保贫困户在2020年全部脱贫。
篇5
一、确立新路子
残疾人是社会大家庭中的一员,帮助残疾人摆脱贫困不仅是人道主义精神对全社会的基本要求,而且是党的为人民服务宗旨和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具体体现。谷城县委、县政府一直很重视残疾人扶贫工作。县委、县政府召开专题会议,就如何搞好残疾人扶贫开发工作进行了认真的分析。
首先,从全县残疾人分布情况来看,有4万多名残疾人生活在农村,生活在自然条件较差的山区,解决残疾人的脱贫问题,重点在农村,大头在山区,必须走靠山脱贫、依山致富的路子;其次,从全县的地理特色、资源优势来看,谷城县是一个“八山半水分半田”的山区县,80%的版图面积是山区,解决残疾人的脱贫问题,潜力在山区,优势在山区,必须走靠山脱贫、依山致富的路子;再次,从全县已有的扶贫开发成功实践来看,可利用山区资源发展食用菌栽培、茶叶生产、花椒种植、特色养殖等项目。同时在开发上述项目的过程中,也涌现出了许多致富典型。因此,解决残疾人的脱贫问题,有现成的模式,有典型引路,靠山脱贫、依山致富的路子是走得通的。
通过对本地情况的分析,我们得出结论:谷城残疾人贫困的原因在山,发展经济的优势在山,脱贫致富的希望也在山。搞好农村残疾人扶贫开发,必须靠山脱贫,依山致富。
二、探索新途径
(一)抓重点,发展种养项目。山区的优势是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广阔的山场资源。只要充分地利用这些资源,山区残疾人的脱贫问题就有希望解决。因此,我们鼓励和扶持残疾人发展种植、养殖项目,取得了较好效果。
1.发展食用菌栽培。全县山区到处都长有丰富的桦栎木,而桦栎木是栽培食用菌最好的原材料。谷城历来有生产食用菌的传统,技术力量雄厚,操作方法简单易行,很适合残疾人参加,缺的只是启动资金。自1996年以来,我们利用康复扶贫贷款在4个乡镇滚动扶持了3500多户残疾人发展食用菌生产,每户年增加纯收入达800至1200元,为他们摆脱贫困、走向富裕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如五山镇残疾人蔡以芝夫妇,通过发展食用菌生产,不仅还掉了2万多元的债务,而且盖起了新楼房。
2.发展茶叶生产。谷城是全国闻名的茶叶之乡,有规模的茶园4万多亩,年产值8000多万元。茶叶生产、管理技术容易掌握,劳动强度不大,因此有许多残疾人参加。我们从资金、技术、销售等方面对参加茶叶生产的残疾人给予支持。资金方面,向残疾人每户发放1000元小额信贷,作为他们的启动资金;技术方面,将技术资料翻印后分发给他们;销售方面,让残疾人与茶叶公司签订销售合同和收购保护价,使残疾人加入到“公司+农户”的农业公司中去,达到公司、农户“双赢”。残疾人杜立江从事茶叶生产后,在政府的帮助支持下,如今已成为远近有名的“茶老板”,年获利3万余元。
3.发展花椒种植。我县冷集镇地处汉江之滨,土质非常适合花椒生长。经过几年的开发,如今已形成了万亩花椒基地。花椒种植和茶叶生产、管理相似,劳动强度不大,比较适合残疾人参加。我们对从事花椒种植的残疾人按照茶叶生产模式对其进行扶持。1300多名残疾人通过种植花椒先后实现了脱贫。肢残人黄德军自从种上了花椒后,他家的4.6亩花椒如今每年能获利5000至8000元,相当于以前全家两年的收入。
4.发展特色养殖。利用丰富的山场资源,扶持残疾人发展养牛、养羊、养猪、养鸡等项目,效果十分显著。椐统计,全县通过我们扶持的残疾人每年可出栏牛1300头,羊55000只,猪30000头,土鸡40万只,产值达6500万元,户均增收300至600元。
(二)抓难点,纳入全县扶贫规划,实现共同致富。
全县3万名贫困人口中,残疾人就有1.6万人,占贫困人口总数的53%。这么多的贫困残疾人,单靠残联一个或几个部门去解决是难以奏效的,而残疾人扶贫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全县扶贫攻坚的全局。农村残疾人扶贫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解决贫困残疾人温饱问题并非一日之功。受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的影响,已脱贫的残疾人还可能返贫。因此,残疾人扶贫工作任重道远,必须将残疾人扶贫纳入全县扶贫规划,统筹规划,统一安排。
近年来,谷城县委、县政府针对残疾人扶贫工作出台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和扶持措施,从资金、技术、物资上对残疾人给予倾斜支持。同时,在全县广大党员、干部中间广泛开展“一助一”、“结对子”等多种形式的扶残助残活动,号召广大党员干部每人帮扶一户贫困残疾人,用3到6年的时间使他们摆脱贫困。县四大班子领导带头参与,率先垂范。县长李传寨对所包特困户采取定期专访、帮扶的办法,使所帮特困户一年内就走出了困境。这些措施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三、实现新突破
农村残疾人扶贫开发是一项难度大、涉及面广的工作,县委、县政府从加强组织领导、加大资金投入、加强技术培训等方面入手,努力使我县残疾人扶贫开发取得新的突破。
1.强化组织领导。县政府成立了以分管县长为组长,扶贫办、民政、财政、科技、农业、劳动、妇联、团县委等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农村残疾人扶贫开发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我县的农村残疾人扶贫开发工作。为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县政府办公室专门印发文件,对每一个成员单位的职责给予了明确。
2.强化资金投入。残疾人之所以长期贫困,一个主要原因就是缺乏启动资金。我们在财力有限的情况下,每年拿出50万元,专项用于残疾人扶贫。同时,由县政府出面与金融部门协调,每年由县残联向银行承贷100万元,滚动扶持500至800户残疾人脱贫(每户发放小额贷款1500至2000元)。另外,县政府还要求县直机关党员干部每人包扶一名残疾人,每年帮扶资金不少于200元。这样,全县每年用于残疾人扶贫开发的资金可达200万元。
3.强化技术培训。全县农村残疾人中,80%以上的残疾人具有劳动能力。然而山区的自然条件十分恶劣,致使他们参加劳动实现自食其力的机会十分有限,再加上农村残疾人文化程度偏低,要想使农村残疾人实现就业,其难度可想而知。面对这样的现实,我们在制定工作计划时,首先想到的就是要对有一定文化知识、就业能力和就业要求的残疾人开展多方面培训,提高残疾人参与社会活动的能力。
一是开展实用技术培训。近年来,共组织了950多名残疾人到武汉、襄樊、十堰、东莞等地学习家电维修、服装裁缝、保健按摩等实用技术。这些残疾人学成归来后,绝大多数实现了就业,有的在家乡开起门市部自己当老板,有的则到外地打工,收入不菲,过上了以前想都不敢想的生活。盲人夏光友学了按摩技术后,到广东东莞开办了自己的保健按摩院,经过10多年的努力,如今资产已达200多万元,并吸纳了23名残疾人就业。
篇6
甘肃省贫困山区农村经济基础薄弱,产业以传统农业为主,几乎没有工业,外出务工和养殖业的大部分收入用于补贴家用、子女教育和盖房等方面,投入农业发展的资金有限,农业发展投入严重不足。近几年来,政府虽然加大了对农村地区的投入,但作用不够明显,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仍然不足,薄弱的经济基础无法支撑贫困山区农村经济快速发展。此外,由于农业劳动生产率普遍低于二三产业,贫困山区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外出务工,农村土地撂荒现象较为突出,原本劳动力资源富裕的农村地区出现了劳动力不足的问题,贫困山区农村经济发展后劲严重不足。
2甘肃省贫困山区农村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2.1生存发展环境差,经济发展支撑力严重不足
甘肃省贫困人口中有约200万人生活在自然条件恶劣,基础设施落后,缺乏基本生存条件的深山区、林缘区和地质灾害频发区,需易地搬迁。截至2012年底,全省通行政村公路硬化比例仅达48%,村组间公路网络建设更加滞后,仍有526万人存在饮水安全问题,99万户农村群众的危房急需改造[3]。行路难、饮水难、住房难等问题仍然十分突出。区域经济增长是一个多因素作用的过程,需要自然资源、劳动力资源、资金和技术等多方面的支撑[5]。甘肃省贫困山区农村生存发展环境差,可供利用的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有限,经济发展的基本条件较差,经济发展支撑力严重不足。
2.2农民收入水平低,农村资源配置能力弱
甘肃省贫困山区农民收入普遍较低,有限的收入大多用于自发性消费,满足日常的生活开支,投入农业生产的资金极其有限,从而导致农村生产方式仍然以传统农业生产方式为主,生产效率低下。此外,甘肃贫困山区农村资源配置能力较弱,现有的有限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在贫困山区农村资源浪费现象较为严重,其中土地撂荒现象尤为突出。
2.3思想观念落后,增收致富难度大
由于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基础设施限制相对较大,贫困山区农民思想文化观念普遍较为落后。甘肃省贫困地区农村居民平均受教育年限仅为7.28年,比全省和全国平均水平低0.73年和1.52年,贫困山区的受教育程度更低。受到落后思想观念影响,贫困人口普遍存在等、靠、要国家扶贫救济的心理,发展经济的主观意愿不够强烈,积极性不高。农业经济发展受诸多因素制约,发展家庭经济缺规划、缺技术、缺经营能力,加大了增收致富的难度。
3榆中县北山地区概况
榆中县北山地区包括榆中县贡井、园子、上花、哈岘、中连川和韦营6个乡,现有47个行政村、281个村民小组、1.13万户,总人口4.56万人。区内平均海拔2480m,年降水量300~350mm。耕地面积大,日照充足,降水稀少,气候干燥,有利于旱作农业发展。受到特殊地域条件的影响,榆中县北山地区绝对贫困人口2198户8934人,外出务工14060人,低收入人口4967户20585人,五保户151户152人,是甘肃省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地区之一。
4榆中县北山地区农村经济发展策略
4.1积极开展区域经济规划,做好扶贫政策对接工作
根据《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国家扶贫任务从解决温饱为主到“两不愁三保障”,随着扶贫任务的转变,国家对贫困地区将加大在教育、卫生、文化、就业、社会保障等民生方面的支持力度,培育壮大特色优势产业,加快区域性重要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着力解决制约发展的瓶颈问题,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从根本上改变贫困地区的落后面貌[8]。榆中县北山地区作为甘肃省贫困山区之一,仅靠自身力量难以实现经济发展,需要多方面的努力、全方位的投入以及整体的协调配合。当地应做好区域经济发展规划,确立主导特色产业,规划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形成区域增长极,做好与国家省上扶贫政策的对接工作。贡井乡地处榆中县北山地区中心,交通便利、区位条件优越、具备一定发展基础,应将其打造成为榆中县北山地区的重要增长极,带动区内农村经济发展。
4.2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实现农村经济全面协调发展
根据调研资料,榆中县北山地区农村产业发展现状是第一产业严重滞后,二三产业是空白,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大部分服务业质量不高、种类不全,整体经济发展极不协调。以榆中县北山地区贡井乡石台村为例,种植、劳务输出、养殖是村民收入主要来源。农作物种植以马铃薯、玉米、豌豆和小麦为主,受自然地理条件限制,农作物产量低,农业收入少。因此,贫困山区农村经济发展必须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促进产业协调发展。调整优化种植结构,扩大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大力发展规模养殖,拓宽增收渠道,积极发展第三产业,为农业发展做好服务工作。
4.3科学合理规划项目,实施项目带动经济发展战略
项目是产业的支撑、投资的载体,项目建设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工作,科学合理规划项目是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关键。根据榆中县北山地区自然气候条件,结合农村经济发展现状,应重点发展以下项目:一是低产农田改造项目,通过新修梯田、改造中低产田、修建集雨水窖、发展集雨节灌等措施扩大旱作农业覆盖面,提高旱作农业生产水平。二是优质马铃薯、玉米、中药材种植项目,修建集雨水窖、采用节水灌溉技术,兴修旱涝保收田,并将其建成优质马铃薯种植基地、双垄沟播玉米种植基地和中药材种植基地,采用测土施肥技术,改良土壤肥力,提高作物品质,增加亩均产量。三是草食畜产业重点项目,扶持建设一批规模牛羊养殖大户、养殖小区和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在山顶低产农田种植牧草,建立牧草种植基地,为养殖业提供饲料。四是循环农业重点项目,主要包括节约型农业技术推广工程、废弃物循环利用工程和生物有机肥、生物饲料开发、农膜回收利用等项目工程。
4.4以农村土地政策改革为契机,实现农业种植规模化发展
受当前农村土地政策限制,农民土地分布较为分散,规模化种植难以实现。榆中县北山地区农村种植业以分散、零星种植为主,这种种植模式生产效率低下,不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求。为此,榆中县北山地区农村应以当前国家土地政策改革为契机,在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的前提下,促使承包经营权分离,形成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新格局,推动农村土地有序流转,为实现农业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创造条件。
4.5加大政府扶持引导力度,大力发展现代农业
榆中县北山地区农村经济发展靠自身无法实现,当地政府必须加大对农村经济发展的资金扶持和政策引导力度,改变现有农业发展模式。在资金扶持方面为农业发展提供低息贷款,扶持农村地区特色产业发展。在政策引导方面,加大农业科技推广力度,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建立农民合作社,传播农业技术、信息。通过加大扶持引导力度,帮助农村地区摆脱传统农业发展模式,大力发展现代农业。通过发展特色农业、高附加值农业、品牌农业、规模化农业以及对农业产业进行纵向延伸、横向扩展,逐步形成农业产业链,增加产品附加值,加强中下游企业间协作关系,降低成本,提高抗风险能力,最终实现农业现代化。
4.6加快特色农业发展,实现农民脱贫致富
篇7
【题目】民企参与精准扶贫的问题探析
【第一章】精准扶贫中民营企业介入研究绪论
【第二章】 【第三章】民营企业参与扶贫动力及参与机制
【第四章】民营企业参与扶贫过程中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第五章】国内其他地区企业扶贫的经验借鉴
【第六章】民营企业参与扶贫问题解决之道
【展望/参考文献】民营企业精准扶贫研究展望与参考文献
第二章 鹤壁市民营企业参与扶贫的方式与作用发挥
目前,随着扶贫工作深入,民营企业在扶贫工作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参与扶贫工作的方式更加多样化,参与的领域更加宽广,成效更加明显,全方硕响应党和国家关于精准扶贫的号召,民营企业越发显示出生力军的活力和生机。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工作机制和工作内容更加科硕,更具可持续性;实现了双赢,既消除了贫困,又实现了民营企业的发展壮大;民营企业实现华丽转身,由以前的自然人变成现在的社会人,增强了对于扶贫开发的责任感、使命感,自觉把扶贫开发纳入自身发展战略当中,体现在企业硕化当中。
一、鹤壁市政府支持民营企业参与扶贫的政策体系。
各地政府也根据实际情况出台了相应的政策支持来保障民营企业的扶贫工作。
鹤壁市对产业扶贫的政策支持大致也可分为以下五类:
1.财政扶持。20162018 年,每年度市财政投入 1000 万元,对产业扶贫基地基础设施建设进行一次性奖补,奖补标准按吸纳就业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数量给予支持,原则上每安排 1 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奖补 1万元。
2.金融支持。产业扶贫基地优先享受产业扶贫贷款贴息政策和小额信贷政策。其中,产业扶贫贴息主要用于产业扶贫基地购置设备、原材料采购等流动资金贷款,贴息期限为 1 年,贴息年利率为 3%。
3.到户增收。以行政村为单硕,乡镇、村统一规划并组织项目实施。到户增收扶持资金每户 4000 元,在建立清晰利益联结机制基础上,可用于产业基地基础设施建设或设备购置,确保扶贫资金、措施、收益充分到户。
4.技术培训。在产业扶贫基地就业的贫困人员可优先参加雨露计划培训,其中从事工业生产的人员可参加短期技能培训,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员可参加实用技术培训。鼓励产业扶贫基地积极参与到对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的培训中来,可作为扶贫培训机构的实训基地,也可自己建立培训机构对吸纳就业贫困人口进行培训。
5.项目支持。各县区在不改变资金项目用途的情况下,整合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农业综合开发、农村综合改革转移支付涉农项目资金、农村饮水安全提升工程、五小水利工程等项目资金,优先安排已挂牌的产业扶贫基地。⑦
二、鹤壁市民营企业参与扶贫的方式方法。
现阶段民营企业参与扶贫的方式多种多样,仅鹤壁市民营企业扶贫的方式就有七种之多:村企合作、入股分红、参与基础设施建设、一对一帮扶、农企合作社、扶持农村电商、组织公益捐赠等。其中以村企合作、一对一帮扶、参与基础设施建设、组织公益捐赠这四种方式参与扶贫的民营企业居多。
1.村企合作模式:鹤壁市山城区石林镇以企业为农村服务,农村为企业发展助力为中心,通过村企联建的形式,与万家欢乐纺织服装有限公司合作,创建了巧媳妇服装加工卫星工厂,吸纳周边贫困户转移就业;在温家沟村等精准布点,打造一公里就业圈,让贫困人口在家门口就能脱贫致富;与天恩光科、河南华通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在镇机关和西酒寺、郑沟、店庄等 8个贫困村建设 9个光伏发电站,建成后可直接为 520户贫困户带来年人均 2000余元的稳定收入。截至 2017年年底,石林镇 8个省定贫困村已有 6个实现脱贫摘帽。
2.入股分红模式:九州路办事处组织 36 户贫困户,将政府出资的每户 10000 元的产业扶持资金,注入当地优势民营企业,公司按三年期,每年每户 1000 元的标准,向贫困户分红,帮助民营企业集聚社会资金,增强经济总量,助力企业发展,让企业承担起社会责任,更让贫困户得到经济收益,实现产业扶贫,实现龙头企业和贫困户的双赢。
3.参与基础设施建设:鹤壁市扶贫办组织多家民营企业,筹集资金用于改善上峪乡水利等基础设施上,修建了新的蓄水池和供排管渠等配套设施,新池子一次蓄水 400吨,不仅村民的生活用水得到彻底解决,配套的管网建成以后,全村和周边几千亩地都能浇上水,彻底解决了当地农业发展因缺水而滞后的状况。
4.一对一帮扶:在山城区,通过民营企业结对帮扶,使贫困户变工人的做法,是一大特色。山城区内 38 家龙头企业,如柳江集团、新中源陶瓷等,每个企业对口联系一个贫困村,在解决贫困人口就业的同时,还为村子做了大量的公益事业,受到不少群众的交口称赞。山城区石林镇新中源陶瓷有限公司有五分之一的工人是周边村镇的贫困人口。这是山城区通过招商引资引进了一批陶瓷企业落户石林镇,如今已经形成了远近知名的陶瓷产业园,产业园中有陶瓷企业 13家,生产线 30余条,每年可以吸纳就业人口1 万余人。同时,石林镇辖区内还有矿用设备配套企业 16 家,可吸纳就业 2000 余人。通过和这些民营企业积极对接,建立了扶贫就业技能培训岗硕基地 6个,签订合作用工协议企业 19 家,对于有一定劳动能力的贫困户,通过到企业打工、参加技术培训等形式,促进扶贫产业发展与贫困户增收脱贫互利双赢,目前已帮助 500余名贫困户就业增收。
5.农企合作社:山城区晶金食用菌农民专业合作社与贫困户签订劳务合同,根据劳动能力来确定不同的工资待遇。该合作社发展温室种植面积 120亩,种植香菇、灵芝、天麻等 9 大类 20 余个品种,通过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的经营模式,吸收贫困户就业65 人,并示范带动周边村农户发展特色种植,效果显着。山城区旭鸿果木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吸纳贫困户加入合作社,带动贫困户 17 户就业;宏民林果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依托公司+贫困户模式,帮扶贫困户 55 户 160人实现了就业增收;蚂蚁山特色种植项目流转土地 1500 余亩,种植薄皮核桃、无籽石榴等高效作物,发展休闲农业,带动辐射周边耿寺、柏落、柳涧等村 59 户贫困户加入,增加贫苦户收入;合作社扶贫基地项目集生态采摘、餐饮休闲为一体,形成了观光、饮食、采摘、销售一体化的产业扶贫模式,吸纳周边村贫困人口 26 人就业。
6. 农村电商:2017 年 4 月,受市场价格波动影响,浚县大蒜、油桃等农产品出现滞销。为帮助贫苦户减少损失,鹤壁多家电商商户深入贫困户家中了解情况,在多个电商平台开展农产品爱心义卖,运作大蒜、油桃项目,销售大蒜、油桃等滞销农产品 2.5万单,近 25万斤,帮助贫困户增收 35万元。8月份帮助淇县北阳果农销售滞销葡萄 2.5万斤,帮助果农增收 6万元。
7.组织公益捐赠:硕于鹤山区姬家山乡大山深处的蒋家顶村,全村共 157 户村民,其中贫困户 97 户,是省级贫困村。2017 年 4 月,在市工商局的牵线搭桥下,启明公益基金会和北京罗麦科技有限公司为这里的贫困村民送去扶贫定向捐款 20万元。
2014 年 5 月天天集团所有员工现场向贫困山区留守儿童捐款 10 余万元。 2015 年、2016 年天天集团连续两年不断向贫困山区捐赠健身器材,累计金额达 30 余万元。
三、鹤壁市民营企业参与扶贫的作用。
当前民营企业已经成为产业扶贫的生力军,并且特色鲜明:一是所参与开展的扶贫开发活动主要利用的是民营企业的资产和物力,是先富起来的人对贫困对象进行帮扶,从而让更多的人富起来,从而达到共同富裕,其特点和表现更符合社会扶贫的内涵;二是以开发式扶贫作为扶贫的主要模式,由输血变造血,注重项目建设,建立双赢共赢机制,将民营企业自身的发展和脱贫攻坚紧密联系在一起,同甘苦,共命运,共享发展成果,扶贫的作用和效果更具可持续性;三是资金投入量大,并且引入市场机制。注重信息共享、人才队伍建设和观念的更新,是点燃扶贫对象内生动力的火种,体现了输血和造血的有机结合。四是实现了民营企业和扶贫对象的共同发展,在参与扶贫攻坚的过程中民营企业赢得了来自政府、社会等各个方面更多的支持,为自身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因此民营企业参与扶贫开发更加注重科硕性、系统性和可持续性。
从上面讲到的鹤壁市民营企业扶贫的 7类方式方法来看,民营企业在扶贫中发挥的作用是非常可观的:增加了扶贫工作的资源投入。主要表现为参与基础设施建设、组织公益捐赠,这些模式都可以使贫困户直接受益。基础设施的建设是一项长期惠民投资,基础设施是民生的基本保障,加强基础设施的投入可以促进贫困地区的经济增长,有效推进贫困户的增收。组织公益捐赠,更是直接作用于贫困户的扶贫方式,不仅让贫困户得到可观的收益,还能达到暖心的效果,使贫困户在经济和精神上,都能得到帮助。另外,组织捐赠的民营企业也可以通过捐赠活动来提高民营企业硕化的风尚。
2.为产业发展搭建渠道与平台。主要表现为入股分红模式、农村电商,民营企业为贫困户提供资源和渠道。
篇8
一、贫困户基本情况
XX村委会贫困户34户,共有86人,其中低保救济户21户、生产扶贫户13户。我委结对帮扶贫困户11户,共有16人。其中低保救济户4户、生产扶贫户7户。结对4户低保救济户均为泥土平房或危房。
二、扶贫工作进展情况
经全体帮扶干部的努力,扶贫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为挂点村34户贫困户建档立卡。与本村党员干部一道对34户贫困户进行结对帮扶工作,实现了全覆盖。其中:本单位帮扶11户,村干部帮扶23户。并按照上级规定要求上门走访贫困户,与贫困户进行对接,填写党员干部精准帮扶手册。
2、指导帮助农村改善基础设施建设。兴修进村水泥通道2300米、硬化农村巷道3000米、加固维修2座小山塘水库,累计投资近80万元。
3、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做大做强种养殖专业户。年内新增养牛、养猪专业户各2户、新增种植面积20亩以上井冈蜜柚种植户1户。
4、积极协助种养殖大户解决发展生产所需资金,今年为5户种养殖户获得20万元扶贫担保贷款提供帮助,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其发展生产缺少资金的燃眉之急。
5、积极协助开展向上争资争项目工作。通过加强与县发改委、县水利局、交通运输局、文广新局等部门沟通联系,已争取到1座小山塘水库维修立项计划及修桥和道路等方面立项计划;县文广新局捐助一套价值8000元的投影设备;为4户贫困户家庭争取到9000元建房补助资金。
6、走访慰问贫困户34户,为贫困户提供食用油及井冈密柚苗木,折合资金1.3万元。
7、通过牵线搭桥联系了1位私营企业主为3户贫困户家庭子女提供了一万元助学资助。
8、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供4万元帮扶资金,并已落实到位。
9、为1户贫困户家庭子女进园区务工提供服务。
三、主要做法
1、高位推动。召开了委领导班子会议专题研究扶贫帮扶工作,成立了由单位主要领导担任组长二位班子成员担任副组长股室负责人为成员的扶贫帮扶工作领导小组。
2、宣传鼓动。组织编印了农村扶贫政策宣传单发至挂点帮扶村家家户户,通过扶贫政策宣传,增强广大农民脱贫致富的信心。
3、上门联动。组织机关23位党员干部带上食用油和双服务联系卡上门走访34户贫困户,攀穷亲,摸实情,寻对策,认真做好帮扶手册的填写工作。
4、多方促动。为最大限度地争取对扶贫村及家庭困难户的援助,县工信委利用自身优势积极为有爱心的企业家牵线搭桥动员其到挂点贫困村开展各种支助活动。
5、产业撬动。为了寻求一条永久致富门路,结合当地实际情况,积极引导动员贫困户利用其本地资源发展适合自身发展的种植业和养殖业。
四、下一步的工作打算
通过努力,我委扶贫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村基础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与先进单位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依照县委、县政府的工作要求,发扬成绩,纠正不足,充分发挥委工作优势,继续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继续加强对扶贫工作的领导,全面强化帮扶责任。
篇9
新乡太行深石山区,主要集中在辉县市和卫辉市,面积1677.3平方公里,占新乡市总面积的22%,涉及18个乡镇40.2万人。那里基础设施薄弱,山高坡陡,生产、生活条件恶劣,经济发展严重滞后,农民人均纯收入只有585.5元。
“三结合”助推扶贫搬迁
搬出贫瘠的大山,是太行深石山区群众深切的期望,更是让他们摆脱困境、走向小康的重要方式。2003年,国家实施新的扶贫开发政策,对生活在山区的贫困农民实施扶贫搬迁和产业扶贫,通过各级政府的财政支持,使生活在山区的贫困农民搬出大山,发展产业脱贫致富奔小康。
新乡市扶贫办通过调研摸底,确立了搬迁扶贫的工作思路――以“增加贫困群众收入”为中心,突出“尊重群众意愿、有序搬迁扶贫”这一主题,采取“集中资金、集中力量、分散迁出、集中安置”的推进方式,注重“政府引导、群众自愿、科学规划、因地制宜、有序搬迁”的工作方针,彻底改善深石山区群众生存状况,使其实现搬迁致富。
搬迁扶贫与小城镇建设相结合。在环境容量许可的情况下,尽可能将安置地选择在区位优越、交通便利、配套设施齐全、产业辐射带动能力强的中心村、集镇。
搬迁扶贫与新型农村住宅社区建设相结合。搬迁新村(区)按社区功能统一规划,统一管理,完善安置区各项公共服务配套设施,有条件的还配套建设社区医疗站、超市、幼儿园,搬迁户可在短期内彻底改变生存、生活环境,一步跨入致富渠道多、基础设施齐全的新农村行列。
搬迁扶贫与贫困户增收致富相结合。新乡市把增收项目、劳动力就业与搬迁同步规划、同步实施,既制定了基础设施建设目标,又提出了后续产业发展规划,通过结构调整、产业开发、项目带动、劳务培训等方式,使搬迁户能够就近、就地从业致富。
山区村民尝到了“幸福的味道”
“谁会想到啊,我们还能过上这么好的日子……”卫辉市唐庄镇四合新村的村民纷纷表示。如果不是扶贫搬迁,他们或许“永远不会尝到幸福的味道”。
篇10
1.主导产业不断壮大。
十二五期间,坚持把产业发展作为绿色赶超的首要任务,以舍饲养殖和高效农业为主攻方向,大力发展普惠氏富民产业,现代农业体系基本形成。现代农业方面,舍饲养殖、旱作农业等特色产业不断扩张,农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坚持规模化经营,标准化生产,建设高标准圈舍10900平方米,养殖园区和养殖场23个,培育养殖重点村6个、养殖重点户86户,可实现年出栏生猪20000头、羊20000只、牛270头,全乡51家年出栏100头以上的养猪大户和35家年出栏100只以上的养羊大户得到了稳固和发展,有力地促进了畜牧业生产方式的转变和效益的提升。大力推广张杂谷、玉米、优质马铃薯等旱作高效农业,鼓励大户开展规模经营,新增种植大户20多家,土地规模经营面积达到1000亩,张杂谷、马铃薯的种植面积分别稳定在6000亩、5000亩,谷黍、玉米、亚麻等高产高效作物种植面积近2万亩;新增食用菌种植基地1200平方米,走出了一条应对干旱、促农增收的新路子。生态旅游业方面,坚持把发展旅游产业与生态建设有机结合,投资300万元,启动了__休闲度假项目,已建成长18公里、宽3米越野车赛道1条,仿明长城1500米,并配套了部分设施。新能源产业方面,坚持大公司、大集团发展战略,成功引进了由江苏海润光伏股份有限公司投资1.8亿元的西杨木沟20兆瓦光伏发电项目,新能源产业实现了从无到有的重大转变。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现代产业框架基本形成。
2.基础条件不断改善。
坚持把改善基础设施作为绿色赶超的重要保障,发展基础更加坚实。十二五期间,实施基础设施项目62项,解决了一批关乎长远发展的基础难题。投资273万元,实施安全饮水工程22处,解决了4200人的饮水安全问题;投资40万元,开发整理土地2000亩,农业发展基础进一步稳固。投资380万元,实施19公里砂石路建设、20公里水泥路硬化等公路建设工程,人民群众出行状况进一步改善。投资220万元,推进了东杨木沟、侯达沟等3个村级文化广场、垃圾池、排污沟等公共服务建设,进一步改善了农村面貌;投资50万元,新建、修缮村两委办公用房5处,为进一步夯实发展基础、增强发展后劲提供了阵地保障。
3.环境建设不断推进。
坚持把环境建设作为强乡之基,生态环境与发展环境持续改善。十二五期间,实施京津风沙源治理、21世纪首水建设等生态建设工程,完成小流域治理3平方公里,全乡林地面积发展到7.15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33%,奠定了良好的生态基础。加大生态资源保护力度,认真落实舍饲禁牧、封山育林等政策措施,生态植被逐步恢复,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同时积极改善发展环境,投资30万元,启动了100平方米的乡便民服务中心,配备了7名专职工作人员,积极搭建为民服务平台,投资30万元完成占地100平方米的乡便民服务中心建设,配备专职工作人员7名,设立了民政救助、计划生育、社会保障等7个窗口,极大地方便了办事群众,简化了办事流程。
4.社会事业不断进步。
坚持把维护好群众利益作为最大责任,不断优化财力资源,保障改善民生。十二五期间,实施一大批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民生重点工程,认真落实各项惠民政策,发放退耕还林补贴、粮食综合直补等资金1315万元;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为重点,不断提高城乡低保标准,累计发放城乡低保金1205万元。扎实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参合率达到78%。加快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完成4处互助幸福院创建工程。以整村推进为重点,贫困群众生产生活状况得到较大改善。继续开展计生惠民工程,发放奖励扶助资金5.38万元,独生子女费4.5万元。在财政收支矛盾较大的情况下,我们竭诚尽力,始终把改善民生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注重制度建设,兜住民生底线,推动了社会事业发展。
一是基础设施和配套功能不够完善。由于乡财政十分紧张,难以投入足够的资金来建设基础设施和公用设施。二是经济发展不够协调。经济发展基础弱、底子薄,产业结构调整步伐仍然缓慢,主导产业没有形成较大规模,没有真正意义上的二产、三产,农业增产、农民增收难度大。三是干群思想不够解放。部分干部群众惰性思想较重,缺乏敢想敢干的勇气和魄力,不能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
今年以来,我们以开展党建磁铁行动为载体,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按照县委十届五次全会和全县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要求,牢牢把握“项目牵总,创新驱动”工作主线,按照年初确定的发展思路和目标,主动担当,实干苦干,强势推进,狠抓落实,全乡经济社会步入了发展的“快车道”。预计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12亿元,增长11.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9000万元,增长9.2%,财政收入324万元,增长10%,农民人均纯收入6450元,增长10%,主要经济指标较2014年有了显著提升。
1.强化新能源项目建设,蓄积发展后劲。
将
项目建设作为全乡工作的主线,今年以来,继续加大项目争跑力度,特别是将新能源项目建设列入重点工作,坚持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重点抓的原则,成功引进了由江苏海润光伏股份有限公司投资1.8亿元的西杨木沟20兆瓦光电项目。目前,投资方已经兑付了租地费用,正在建设通往项目区的“三通一平”工程。该项目的实施,实现了新能源产业从无到有的重大转变,进一步夯实了产业基础,为全乡经济的发展积蓄了后劲。2.优化现代农业结构,提升质量效益。
着眼“三个二”和“一个菌”(年种植两万多亩杂粮杂豆、出栏两万多头生猪、出栏两万多只活羊和年出销30吨干蘑菇)产业基础,围绕全县“打造__绿色农产品供应基地目标”任务,以调优种植结构,改良畜禽品种为切入点,以大户经营、合作社运作为抓手,以扶贫攻坚为主战场,大力发展特色杂粮杂豆种植、优质猪羊养殖和食用菌栽培。今年以来,全乡谷黍、玉米、亚麻等高产高效作物种植面积近2万亩,新增种植大户20多家,规模经营土地1000多亩,河湾地种植蔬菜面积逐年增大;全乡51家年出栏生猪100多头以上的养猪大户和35家年出栏100只以上的养羊大户得到了稳固和发展,其中有11家养殖户正向标准化养殖方向发展,预计今年全乡可出栏生猪1.8万头,出栏羊2万只;全乡新增食用菌种植基地1200平方米,绿野食用菌合作社拓展了加工销售小米、莜面业务,全年预计可销售干蘑菇40多吨,销售收入70多万元。
3.培育生态旅游产业,增强经济活力。
立足__、__总计3万多亩生态涵养区、保存较完整的15公里北齐和明代长城遗址和富有传奇故事的海拔1715米__旅游资源,围绕全县“风光无限秀美__”的形象定位,先行开发__,打造“钻林海,走龙脉、游长城、爬__、上天路、食地方特产”旅游项目。今年以来,__新增投资50多万元,新建住宿餐饮设施13间、260多平米,修建环山通道5公里,重新修建了水源,配套了部分设施。生态旅游项目的实施,使得经济活力明显增强。
4.创新扶贫开发方式,巩固扶贫攻坚成果。
一是继续培育猪羊养殖项目。对6个村确定的949户、1915名贫困人口实施了猪羊养殖扶贫项目,80%以上的农户受益,户均享受4500元扶贫物资,进一步改良了猪羊品种,缓解了贫困户资金不足难题。二是大力培育龙头企业。对全乡23家种养合作社或公司,从用地、项目资金给予重点扶持,信义、__两个分别完成投资在300万元以上的养殖企业实现了扩模和标准化建设,其中__养殖场完成圈舍建设面积3000多平米,正在申报省级种羊(小尾寒羊和__)场基地项目;信义养殖场与侯达沟村40多家农户建立了公司加农户利益联结机制;三是新建修复大口井6眼,新增水浇地600多亩。
5.关注热点民生问题,加大民生改善力度。
在财政收支矛盾较大的情况下,我们竭诚尽力,始终把改善路、点、水等热点民生问题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注重制度建设,兜住民生底线,推动了社会事业发展。投资65万元,新建修复大口井6处,新增水浇地600多亩;投资67.4万元,实施了5个村人畜饮水、3个村饮水管道修复项目,解决了1200多人的饮水困难问题;实施侯达沟村主街道水泥路硬化,为常住人口不足30人的上__沟村修建了一条4公里沙石路。继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确保了19户20人城镇低保、995户1319人农村低保、 69户69人农村五保、14户14人高龄补贴、77户77名优抚对象的资金按时足额发放;发放临时救助6.4万元;发放退耕还林补贴、粮食综合直补等资金218.7万元;巩固和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5066人参加新农合,参合率达到78%;2686人参加了社会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82%;继续开展计生惠民工程,奖励扶助12户、11520元。
6.着眼环境优化,打造一流服务水平。
一是加大绿化造林工作。完成了2014年1200亩退化林分改造工程,正在实施2015、2016两个年度的5000亩退化林分改造工程,完成抚育工程1万亩、林业基地建设任务3000亩。二是巩固农村面貌改选提升建设成果。新建护坡100多米,新上太阳能路灯15盏,当年种植景观树木300多株,种植花草500多平方米。三是强化两级平台、三个代办服务机制。全年处理案件15起,为民代办事项153件。四是整合种类项目资金,扶持3名回乡创业的农民发展实体经济,示范带动全民创业。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经济结构调整、产业优化升级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步伐还不快,人才、资金匮乏;村集体经济积累和农民持续增收的难度仍然较大,部分群众的生活还比较困难;少数干部的思想不够解放,还不能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
对上述问题,我们将认真剖析研判,区别对待,在今后的工作中切实采取有效的措施,努力加以改进。
指导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的决策部署,紧紧围绕“生态、小康、和谐”__河建设目标,牢牢把握“项目牵总,主动作为”工作主线,全力做大做强“新型能源、现代农业、生态旅游!”三大产业,突出“美丽乡村示范村建设,扶贫攻坚,民生改善,环境优化”四项重点,着力加强党的建设、转变作风、真抓实干,加快实现跨越赶超。
奋斗目标:“十三五”时期,我们将以“强化定位、聚能发力、真抓实干、跨越赶超”为工作主题,围绕“生态、小康、和谐”__河建设目标,努力实现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经济总量明显增加,综合实力显著增强;经济结构更趋合理,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明显改善;居民收入显著提高,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社会大局稳定,社会更加和谐。
“十三五”时期,将着重抓好以下工作:
一是坚定不移地推进三大产业建设。新型能源方面,立足区域北部1万多亩未利用荒山荒坡,建设10万千瓦光电项目,打造立乡支撑产业;现代农业方面,围绕全县打造“__绿色农产品供应基地”目标任务,依托“三个二”和“一个菌”,建设____特色杂粮杂豆种植、优质猪羊养殖和食用菌栽培基地;生态旅游方面,围绕全县“风光无限秀美__”的形象定位,打造“钻林海、走龙脉、游长城、爬__、上天路、食地方特产”项目;引进有实力的大集团大公司开发__和脑门沟生态旅游项目,实现与天路西线对接。
二是坚定不移地推进美丽乡村示范村建设、扶贫攻坚、民生改善、环境优化思想重点工作。美丽乡村示范村建设方面,利用五年时间,建成生态美、产业美、环境美、精神美的“四美”新农村;扶贫攻坚方面,__河、__沟、__沟3个行政村800多贫困人口实现稳定脱贫,产业基础牢固;民生改善方面,基本达到全面小康的标准和要求;环境优化方面,环村绿化大大改观,境内林草盖度达到80%以上,人文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全面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的决策部署,紧紧围绕“生态、小康、和谐”__河建设目标,牢牢把握“项目牵总,主动作为”工作主线,全力做大做强“新
型能源、现代农业、生态旅游”三大产业,突出“美丽乡村示范村建设,扶贫攻坚,民生改善,环境优化”四项重点,着力加强党的建设、转变作风、真抓实干,加快实现跨越赶超。结合乡情实际和发展要求,明年经济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左右,财政收入增长10%,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2%。
1.壮大新型能源产业。⑴力争海润2万千瓦光电项目建成并网;⑵新上3万千瓦光电项目。
2.加快发展现代农业。⑴种植业方面,调优特色杂粮杂豆种植结构,新增200亩架豆种植面积;⑵养殖业方面,出栏猪2万头以上、羊两万只以上,猪的优种率达90%以上,羊的优种率达60%以上;争取__养殖场通过省级种羊场验收,当年培育种羊500只以上,信义养殖场育肥羊500只以上,培育种羊300多只;⑶食用菌加工方面,绿野食用菌新建加工场房300多平米,并申领生产经营许可证,进行食用菌和杂粮杂豆加工销售;⑷新增食用菌和杂粮杂豆加工销售摊点1处。
3.提升生态旅游业。⑴__旅游项目,装修300平方米食宿设施,新建5个蒙古包,开通对接天路的线路,初步具备接待能力;⑵__生态旅游项目,力争当年招商引资,并开工建设。
4.抓好美丽乡村示范村创建。以乡政府所在地__河南店村为示范村,进行改造提升。环境整治,清理各类垃圾,清除残垣断壁,新建垃圾池7个,栽植景观树500株,种植花草1000平方米,绘制文化墙100平方米,整治临街建筑立面400平方米,整治标语广告30平方米,安装太阳能路灯30盏。动员村民规整院内堆放的物品,建立村内卫生保洁员队伍。民居改造,对破损或存在安全隐患的住房进行改造,新建28户、56间,维修24户、48间,进一步消除隐患,美化村庄。基础设施配套,硬化主街道3500平方米;维修水源1处,重新铺设供水管道5100米,解决饮水问题;新建公厕1处,改厨示范户10户,安装太阳能热水器52台,增设体育设施12件。
5.打好扶贫攻坚战。(1)在__河、__沟、__沟3个贫困村继续实施猪羊养殖扶贫项目;(2)继续加大基本农田水利建设,增加节水浇灌面积,全年新增水浇地500亩;(3)建立公司+农户、合作社吸纳等模式,因地制宜扶贫,实现精准扶贫;(4)培育2个种植及加工合作社。
6.切实保障改善民生。(1)修复__、__等3个村的人畜饮水水源,实现全乡饮水入户全覆盖;(2)硬化2个村主街道共2公里;(3)硬化__山南店至__、__至马2处共计3公里断头路建设,实现东西、南北道路连接无段接;(4)完善临时救助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