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出口贸易相关问题范文
时间:2023-05-30 16:10:4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进出口贸易相关问题,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现代物流是经济发展的加速器。“物流推动论”认为:现代物流业的发展促进社会分工的深化,从而促进了经济的增长[1];物流联盟的出现通过交易费用的降低,促进了经济的增长[2]。除定性分析外,许多学者从定量视角对物流产业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研究,得出物流业发展对经济增长具有正向促进作用的类似结论[3-5]。近年来,浙江省开放型经济发展快速,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随着外向型经济的发展,对外贸易发展迅速。1986—2009年间,浙江省进出口总额从12.93亿美元达到增长到1877.35亿美元,增长了145倍。浙江省进出口贸易能取得如此成绩,与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是分不开的。物流业的发展有利于进出口贸易成本的下降,推动进出口贸易的发展。戎梅(2011)就单位物流成本对国际贸易的影响问题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单位货物贸易额与单位货物周转费用成反比,单位物流成本的降低对国际贸易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6]。杨长春(2008)[7]、侯方淼(2008)[8]等利用协整检验和Granger因果检验得出:我国对外贸易与物流之间存在着反馈性的因果关系,而物流对贸易的促进作用比贸易对物流的促进作用要稍大一些。就物流对进出口贸易的促进程度而言,张宝友(2010)运用弹性分析法,分别从物流的需求和供给两个方面检验华东地区物流业对进出口贸易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物流需求每变化1%,进出口贸易额相应的变化2.56%;而物流供给每变化1%,进出口贸易额就相应的变化6.08%[9]。也有学者提出不同的意见,王领(2010)运用协整理论和Granger因果检验法,利用上海市1978-2008年货物运输量、港口货物吞吐量与进出口总额相关数据,对上海市对外贸易与现代物流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得出不同的结论:进出口的增加会在长期内促进港口吞吐量和货物运输量的增加,但吞吐量的增加并未对上海市进出口增长起到推动作用,运输量的变化对外贸增长的作用有很大的时滞效应。综上所述,有关物流业发展能否促进我国进出口贸易增长存在不一致看法。而且还可以从以下角度进一步思考:如果物流对进出口贸易具有促进作用,那么其影响程度是多少?本文就以上问题进行分析,以浙江省为例,考察物流业发展对进出口贸易是否具有促进作用,如果有,那么影响程度是多少,影响程度是否随时间的变化有所差异,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2方法、变量及数据
2.1研究方法
本文首先对物流与进出口贸易的关系进行相关分析,目的是验证物流业对进出口贸易是否有促进作用,影响是否显著。然后,运用弹性理论,通过计算“物流-进出口贸易弹性”,即物流发展速度与进出口贸易增长速度之间的变动比率,来测算现代物流发展对进出口贸易增长的影响程度,以及其程度随时间的变动趋势。
2.2变量及数据来源
衡量进出口贸易的指标,一般选取具有代表性的进出口总额。而衡量现代物流发展水平的指标,由于缺乏统一的统计口径,不同学者选择的指标没有统一的标准,已有研究大多以货运量、货物周转量或港口货物吞吐量等指标为代表。从进出口贸易涉及的物流系统来看,其物流环节包含运输、仓储、检验、报关、包装、装卸搬运,以及信息处理等作业内容,其中,运输是必须的环节,故本文选择了货物周转量作为衡量物流发展水平的指标。数据来源于《浙江省统计年鉴》(2010),考虑到数据的可得性和一致性,选取1986—2009年间的数据。
3实证分析
3.1物流产业发展与进出口贸易增长的相关性
在相关性分析之前,首先对进出口总额和货物周转量的逐年变化情况作描述性分析,以掌握其变化的总体趋势,表1是浙江省1986—2009年进出口总额和货物周转量的统计数据。依据表1,绘制出1986—2009年浙江省进出口总额与货物周转量变化趋势图①,见图1。由图1可知,进出口总额与货物周转量的变化趋势大体一致,这初步说明浙江省物流业与进出口贸易之间存在正向相关关系,即物流业的发展对进出口贸易具有促进作用。为了说明物流业发展对进出口贸易增长的显著影响,下面利用统计数据进行回归分析。以进出口总额为因变量,设为Y,货物周转量为自变量,设为X。根据表1的进出口总额与货物周转量相关数据,运用SPSS软件进行回归分析,通过比较多种拟和方法得知,二次曲线(Quad-rati)拟和模型较好地反映浙江省物流与进出口贸易之间的变化趋势。回归结果见表2,调整后判定系数为0.9923,接近1,表明方程解释能力强,变量以5%的显著性通过t检验。回归方程显著性经过检验,F=1482.790,P=0.000<0.01,表明回归方程是显著有效的。回归方程如式(1):Y=-121.873+0.3129X+0.0000118X2(1)
3.2物流产业发展对进出口贸易增长促进程度的弹性分析
(1)测算模型
通过相关性分析,得知浙江省物流业的发展对进出口贸易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为了进一步分析物流对进出口贸易增长的影响程度,本文利用经济学中的弹性理论进行定量测算。弹性分析是计算一个变量对另一个变量变化的敏感性的工具。本文以“区域物流-进出口贸易弹性”一词作为衡量浙江省进出口贸易对物流业变化的敏感程度。进出口贸易额设为变量Y,货物周转量设为变量X,物流-进出口贸易弹性计算模型如式(2):E=dYdX•XY(2)
(2)物流产业发展对进出口贸易增长影响程度的测算
根据回归方程Y=-121.873+0.3129+0.0000118X2可得式(3):dYdX=0.3129+0.0000236X(3)运用物流-进出口贸易弹性计算模型,求得弹性系数E,见表3,1986—2009年间,浙江省区域物流-进出口贸易平均弹性为2.9,表示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货物周转量每提高1%,进出口总额约提高2.9%,说明浙江省物流业较大程度上推动了进出口贸易的增长。
(3)不同时段物流业对进出口贸易影响程度的比较表3显示,1986—2009年间不同年份的物流-进出口贸易弹性差异较大,从具体数据来看,弹性系数从1986年的8.4694,下降到2009年的1.3460。为了分析不同时间段物流对进出口贸易的影响程度,以每5年为一个时间段,计算1986—2009年不同时间段的物流-进出口贸易弹性平均值,结果表明,不同时间段的弹性均值从1986-1990年的6.57,下降到2006—2009年的1.25,弹性均值呈现下降的趋势,表明浙江省物流业发展对进出口贸易增长的促进作用有所趋缓。为了分析物流业对进出口贸易的影响随时间的变动趋势,以1986年作为时间t=1,对物流—进出口贸易弹性与时间t的关系进行回归分析。通过比较多种拟合模型,决定采用三次曲线(CUBIC)模型。拟合曲线如图2所示,回归结果见表4,调整后的拟合优度为0.98915,与1极为接近,表明方程解释能力强。变量均以1%的显著性通过t检验。回归方程显著性经检验,F=700.05937,P=0.000<0.01,表明回归方程显著有效。拟合方程如式(4):E=9.790957-1.3076t-0.0689t2-0.001232t3
(4)由方程(4)计算2010—2014年的物流-进出口贸易弹性指标值,见表5,浙江省物流-进出口贸易弹性呈下降趋势,表明浙江省物流业应进行产业调整,转变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增长”转变为“集约型增长”,以促进进出口贸易的增长。
4结论与建议
4.1结论
本文运用相关性分析和弹性分析等工具,就物流业对进出口贸易影响问题进行实证研究,得到结论如下:第一,物流业发展对进出口贸易增长的影响是正向的,物流业有力地推动了进出口贸易的增长。以浙江省为例,1986—2009年间,浙江省物流业每提高一个百分点,进出口总额相应增长2.9%。现代物流业促进进出口贸易的原因有:1)物流业的发展降低了运营成本,推动进出口贸易的增长。在国际贸易中,商品的价格与成本对国际贸易的效益有重要影响。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产品的生产成本下降的空间有限,而物流成本有较大的降低空间。物流业的发展,使得对外贸易中的物流活动运作效率越来越高,降低了物流成本,导致进出口贸易的成本降低,从而刺激进出口贸易的发展。2)现代物流的发展改善了国际贸易的环境,促进国际贸易的便利化。随着现代物流的发展,第三方物流产业不断壮大,第三方物流公司则通过货运等形式,减少了生产企业的物流负担,使对外贸易中的运输、报关等物流环节运作效率得到了提高。3)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拓展了消费者的购买空间。由于物流速度的提高,消费者在购买国外商品时,花费在物流运输上的等待时间大大减少,使得消费者愿意在全球范围内购买商品,这有利于外贸企业发现新市场,促进进出口贸易的发展。第二,不同时间段物流业对进出口贸易的促进作用有所强弱。以浙江为例,1986-1990年间,物流-进出口贸易弹性值为6.57,而到2006—2009年,物流-进出口贸易弹性值下降为1.25,表明不同时间段物流对进出口贸易的影响差异较大,且从整体上来看,浙江省物流-进出口贸易弹性值呈下降趋势,表明浙江省应进行物流产业转型升级,以更好地促进进出口贸易的增长。
篇2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现代科技的不断进步,以及社会公众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绿色环保的概念越来越深入人心,随着低碳经济的提出,各国的服装纺织企业纷纷对于改进服装纺织生产,促进服装贸易可持续发展给予了充分的重视和关注。为了能够在保持并促进服装贸易经济增长水平的同时,不断对于服装纺织行业的生产技术标准进行提高,各国不断采用通过新的行业法规或标准的方式使本国服装纺织产品的质量得到改善和提高,同时,进口国通过国际贸易政策作为壁垒,对于低标准的产品输入进行限制。从服装纺织行业的发展角度看,各国的新法规和新标准确实有助于促使服装纺织企业完成高投入、高耗能、高污染的增长模式的转变,也有助于促进服装纺织产业的升级,同时对于保护生态环境、维护人类的生命健康也有很大的帮助。然而,各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以及行业技术水平毕竟存在着巨大的差距,国际服装贸易的发展也十分不平衡,这就导致了服装纺织产业的行业标准的国际化进程很难能够在世界的范围内得到一致的认可。假如发达国家以其发达的社会经济背景为支撑,利用先进的行业技术优势在是世界范围内强势推行服装贸易行业的国际化标准,必然会极大程度地扭曲国际服装贸易的发展格局,特别是会极大程度地影响发展中国家的服装进出口贸易。近年来,由于世界经济的发展,发展中国家社会经济的崛起,发达国家的服装贸易逆差正在不断扩大,针对于这一现象,欧、美等发达国家甚至将服装进出口贸易和经济、政治目的相挂钩,通过各种借口和理由对国际服装贸易的自由化进程进行阻挠。
从我国的服装进出口贸易的客观实际看,自进入WTO以来,我国服装进出口贸易在国际贸易中一直遭遇黄灯。在取消配额制度以后,我国的服装进出口贸易并没有因此得到解放,服装进出口贸易的自由化局面并没有因此而出现,以欧美的发达国家为代表,我国服装出口贸易一直遭受到设限,并且受到他们所谓的“中国”的影响,在服装出口贸易方面一直遭受到各种限制措施。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欧美等发达国家所引起的舆论影响和示范效应,其他国家或地区也作出了一些跟风的反应,针对我国的服装纺织产品制订并实施了一系列限制贸易的措施,我国的服装进出口贸易因此受到了巨大的影响。
尽管我国服装进出口贸易在国际贸易环境中受到了很多不公的待遇,但是最终还是要从经济发展的影响上寻找根源,为此,回顾我国经济与服装进出口贸易的发展历程,分析经济发展对于我国服装进出口的影响,有助于我国服装进出口贸易行业明确自身在国际贸易中所处的位置,制订出有效的应对措施。
一、经济起步阶段的服装进出口贸易
建国初期,百废待兴,我国的工业发展几乎是零基础,面对以美国为代表的国际帝国主义在经济上的封锁,在服装纺织行业的目标是要能够尽快地解决我国广大人民的穿衣问题。为了尽快实现这一目标,国家立足国内现有资源,特别是依靠农业基础,凭借天然原材料重点促进棉纺织工业的发展,兼顾丝织、麻、毛以及化纤等服装纺织工业的发展。经过全国人民的团结努力、自力更生,到了20世纪70年代末,我国的服装纺织行业已经发展成为具有丰富品种和齐全工业门类的产业部门,为我国的服装纺织产业和服装进出口贸易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
在这一阶段,我国服装纺织工业的发展主要还在于满足国内的需求,产量主要多用于自给自足,服装进出口贸易的量非常少,出口的纺织类产品也主要是初级产品,被出口用于吸引外汇从而进口国内经济建设所必须的物资。举例说明,在1978年,我国的服装进出口贸易额仅仅是24.3亿美元,这一数字在世界服装进出口贸易总额中的比重非常微小,也由于当时我国与国际服装纺织品贸易及世界服装纺织行业的联系很少,因此在我国服装进出口贸易中与国际上的纠纷和摩擦也较少。
二、经济快速发展阶段的服装进出口贸易
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改革开放促使我国服装纺织工业的发展进入了高速发展的阶段,服装纺织产业的发展终于走出自给自足的发展模式,从内需型的导向转变为出口导向型。在这一时期,国内服装纺织工业抓住了改革开放的历史基于,不断进行企业改革的探索和深化,引进了市场经济体制的模式对国有服装纺织企业进行改革,在对外方面,服装纺织工业以增加出口创汇为契机,扩大对外开放,不断向外向型经济进行转变。在经济发展的刺激,以及内外兼顾的发展战略作用下,我国服装纺织行业的工业基础得到了十分显著的提高,服装进出口贸易的能力也得到了持续的增强。根据统计数据显示,在1986年至2001年间,我国的服装纺织品出口的年均增长率达到15.4%,在世界服装纺织品进出口贸易总额中的比重不断攀升。到了1994年,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一大的服装纺织品出口国家,并将这一地位一直保持到现在。2001年我国的服装进出口贸易总额达到了534.76亿美元,在世界服装纺织品进出口贸易总额中的比重也从1980年的4.6%上升到了15.71%,说明在服装进出口贸易方面,我国已经跻身成为世界服装进出口贸易大国。
伴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我国服装进出口贸易能力也在不断得到增强,服装纺织产业的外向型特征不断突显,但是贸易纠纷在贸易摩擦也在不断增加。这一阶段在我国服装进出口贸易所遭遇的贸易纠纷和贸易摩擦中,我国往往处于孤立而被动的境地,总结原因有三个方面的因素:第一,当时我国还未成为GATT(《关税与贸易总协定》)或MFA(《多种纺织品纤维协定》)成员国,因此在进行服装进出口贸易协定的谈判中,始终无法获得GATT或MFA的支持和保护,使我国经常陷入被动、孤立的境地,因此在迫于压力的情况下签订的协议经常是不平等、不合理的;第二,在进行服装进出口贸易的过程中,由于缺少类似于GATT或MFA这种多边贸易组织的监督和约束,贸易进口方经常以各种借口和理由制造贸易纠纷和摩擦,更过分地会单方面地扩大对我国服装进出口贸易的设限额度和设限范围,对我国的服装类产品配额进行扣减,相 比于其他是贸易组织成员的国家,我国服装进出口贸易在国际市场的竞争中处于明显不平等的地位;第三,因为当时我国未成为GATT或MFA成员国,在服装进出口贸易纠纷中无法通过这些机构解决贸易争端,即使能够上诉到这些机构通常也无法得到公正的裁决。
总结这一阶段,在我国经济建设高速发展的情况下,我国服装进出口贸易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但是由于不平等的国际贸易地位,使我国在服装进出口贸易纠纷中遭受了很大的经济利益的损失,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我国服装进出口贸易的发展。
三、经济发展调整阶段的服装进出口贸易
随着经济实力的不断增长,中国在世界经济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2002年之后,我国终于能够以WTO成员国的身份正式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贸易。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于促进我国经济增长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为我国服装进出口贸易的发展带来了无限的商机和活力。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极大了减轻了配额对于我国服装进出口贸易的束缚,使我国服装进出口贸易能够在更为广阔和自由的环境中参与国际服装进出口贸易活动,使我国的服装进出口贸易的出口能力得到了很大的增强。在2002年至2004年间,我国对欧、美市场的服装出口贸易增速达到了32.96%,在欧、美等国家的市场占有率也得到了稳步的提升。
与此同时,随着经济的增长和服装进出口贸易业务量的增加,我国在服装进出口贸易中遇到的贸易纠纷和摩擦也在迅速增加,遭遇到的设限范围之广、设限数量之多也是前所未见的。根据世界贸易组织的数据统计,我国在进入世界贸易组织的第一年在世界反倾销案件占了276起中的47起,数量达到了世界第一位。俗话说树大招风,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引起了世界上一些国家的警惕,无论是欧、美发达国家,或者是发展中国家,纷纷把矛头对准了中国,加大了对我国服装进出口贸易的打击。在这一阶段,各国对我国服装进出口贸易的摩擦和打击主要通过五个方面的途径进行。第一,故意将世界纺织品配额的释放进程推迟。ATC(《纺织品和服装协议》)规定了成员国要在1995年1月1日到2005年1月1日完成全球范围内的服装进出口贸易一体化进程。然而,实际情况是各国在进行每个阶段的执行时,其增加的一体化金额远远低于数量,并未达到ATC所规定的配额追加增长要求。这种要到最后的时刻才将配额全部释放的行为不但抑制了我国服装进出口贸易的发展,而且使国际服装进出口贸易长期性的处在扭曲的状态,不利于国际服装进出口贸易的发展。第二,欧美等国家长期对中国服装进出口贸易实行高压政策。这些国家利用其强大的经济实力和政治影响力,频繁地对我国服装进出口贸易进行施压,更过分地是在国际社会中肆意鼓吹中国。美国的纺织品行会还通过联合各洲的国会力量以及纺织工人的组织对世界范围内的纺织品贸易相关议题进行施压,矛头指向中国和印度。在欧美等国家的影响下,世界上共计65个国家相关行业组织签署了《伊斯坦布尔公告》,规定世界贸易组织讲纺织品配额制度延长到2007年底,极大了损害了我国服装进出口贸易的利益,影响了我国服装进出口贸易的发展。第三,发达国家通过采取双边协定、补贴以及高关税等各种方法和手段达到限制我国服装进出口贸易的目的。根据世界贸易组织的数据统计,2003年,美国、加拿大和欧盟等国家的服装进口关税平均为7%到10%,甚至有达到30%的高关税,是在所有进出口货物中关税最高的产品。根据国际纺织品服装局的数据统计显示,2001年美国的进口关税收入中,有42%是来自于纺织品或服装类货物。此外,美国、加拿大以及欧盟等国家还通过双边协议的方式对非洲及加勒比国家以及其他一些欠发达国家和地区给予贸易优惠的待遇,例如免配额、免关税等方式,这种行为一方面对于缺乏优势的纺织业生产地区起到了扶持作用,使国际服装进出口贸易格局遭到扭曲,另一方面是发达国家为了扩大面料出口,变相地对本国纺织业进行补贴的手段。由于我国并不属于世界上的任何组织或集团,不仅不能享受到进口国的优惠待遇,还要受到进口国最严厉的限制,使我国的服装进出口贸易的发展遭到了打击,蒙受了不必要是损失。第四,通过各种借口和理由对我国服装出口贸易进行设限。长久以来,欧美国家一直警惕我国的经济发展,对于我国的服装进出口贸易一直保持高度的重视。在我国进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这些国家不断地对我国服装进出口贸易进行挑衅,同时采取了各种限制措施。由于这些发达国家十分担心我国的服装进出口贸易会对其国内市场造成扰乱,会对其国内经济发展造成威胁或者损害,因此经常寻找借口讲对于我国服装进出口贸易的制裁进行延长。这种对贸易设限的延长,使我国服装进出口贸易在国际贸易的竞争中,长期处于不平等的地位,抑制了我国服装进出口贸易的发展。
四、结束语
随着全球经济的持续发展,世界服装进出口贸易也将更加自由化,更加一体化,但是由于各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贸易保护的现象还将继续在国际贸易的舞台上继续保留一定的戏份,并且将不断地衍生出更多新的保护措施和贸易保护的相关理论,通过更加灵活而隐蔽的方法对全球服装进出口贸易的各个方面造成影响。因此,为了促进服装进出口贸易的健康发展,加快世界服装进出口贸易的自由化、一体化进程,关键在于保证世界经济的平衡发展,从而减少贸易保护的情况发生,最终使这种现象完全消失。
参考文献:
王丽萍.纺织产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当代经济管理,2007,(1).
李钊.中国纺织产业国际竞争力.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7.
篇3
【关键词】上海自贸区 进出口贸易 机遇与挑战
一、前言
上海自贸区的建立在一定程度上将刺激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发展,为我国进出口贸易提供了不少的有利条件,如:进出口退税及附加的优惠条件、自由贸易、自主管理、市场范围更广等。但是在自贸区提供的优越条件下,我国进出口贸易业同样也面临着创新改革的挑战。
二、上海自贸区建立的目的
上海自贸区建立的首要核心目的就是想要“改革”,借助新的经济交易平台,为我国经济贸易提供更多的交易渠道。上海自贸区的市场管理主要是由政府干预的经济活动转变为主要由市场主体的主导权,借此让政府职能的性质从管理型变为服务型。其次,上海自贸区的建立是为了提高人民币在世界贸易中的认知度。上海自贸区建立还有一个重要的目的:便于中国和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议(TPP)接轨、融合、合作。以此实现经济自由化,增加经济的开放程度[1]。
三、上海自贸区建立带来我国进出口贸易的机遇及挑战
世上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对于上海自贸区带给我国进出贸易的影响也是存在两面性的,这既是机遇也同样面临着挑战。这就需要我们全面分析,才能够较好的理解、处理好这究竟是什么样的机遇以及什么样的挑战。
(一)上海自贸区建立带来我国进出口贸易的机遇
进出口贸易是一个与时俱进的行业,必须抓住时机,创新改革才能得以快速发展。上海自贸区的建立为我国进出口贸易提供了很好的发展机会。
1.加大监督管理制度。针对上海自贸区的建立,我国政府实行“简政放权”,政府将原有的管理形式改为监督监理。具体来说就是政府首要任务减少管理权,增加我国进出口贸易的独立自主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刺激其积极性;其次对进出口贸易实行大力度、高透明度的监管。在已有的监管制度基础上,上海自贸区对我国进出口贸易的监督管理做出了如下改革:(1)建设自贸区的信息资源共享以及服务中心,实行“一口受理、综合办理”的服务形式,以此便利我国进出口贸易;(2)大力发展社会信用体系,对我国进出口贸易实行全面的经济贸易信用信息记录并建立披露机制,对信用度高的企业进行奖励和对信用度不高的进行惩罚;(3)逐步实现市场经济的综合监督管理体系,增加我国进出口贸易的综合监督管理能力。
2.增强我国进出口贸易开发和国际接轨的多元化。上海自贸区的建立扩大了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开发,让我国的国际贸易行业努力实现于与TPP接轨、合作。首先,上海自贸区金融业的创新业务发展给我国进出口贸易的离岸交易以及海外市场开拓提供了充足的资金保障,较宽松的金融管理制度,给国际贸易结算以及一些跨国公司的资金周转带来了便利。其次,上海自贸区对进出口贸易的贸易资金管理实行先限额管理,再逐步扩大到无限额管理的方式,同时也给我国进出口贸易的货物交易实行期货交易和商品期货的交割仓库。由此看来,上海自贸区的建立给我国进出口贸易的扩大提供了更大的市场平台,并且提供了资金、物资的巨大帮助。
3.优化政策,增加进出口贸易的开发度。随着上海自贸区的发展,政府也在不断优化其对进出口贸易的相关政策。鼓励中内外投资者加入自贸区,扩大服务行业,并给进出口贸易提供全面的服务。同时创新、改进出口贸易的出口退税、海关手续程序等。“简政放权”、大胆地让进出口企业独当一面[2]。
(二)上海自贸区建立带来我国进出口贸易的挑战以及应对措施
上海自贸区建立给我国进出口贸易带来了很多机遇,但是利益面前难免都会存在一些风险,这就要求我国今后的进出口贸易行业能担得起这些风险,勇于面对挑战,开拓创新。
1.离岸金融体系。我国进出口贸易在创立上海自贸区前,处于国家控股、国家掌托状态,对于资金流入、流出大都有国家的支持。而现在政府大胆放手任其自主管理、自主运行,这一巨大转变让进出口贸易在总体管理上发生了变化。进出口贸易管理者负责对企业进行管理,进出口贸易的资金要自主筹资,这给企业带来巨大的挑战。如何运行、获得、周转、管理、使用资金,怎样才能更好地保障资金流动顺畅?进出口贸易可以借助自贸区的金融服务,借助离岸金融体系管理出口货物的资金流动问题,让国内外的贸易活动能够井然有序的展开。
2.减少进出口贸易顺差。我国的进出口贸易长期处于顺差,人民币迫于国际形势压力不断升值,并且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商品大多为初级商品,出口量多。这种长期的进出口顺差给我国进出口贸易带来了压力,交易过多的出口产品导致资金外流,不利于国内经济的增长。为了缓解贸易顺差,进出口贸易可以借助上海自贸区提供的开发平台,吸引外商到国内投资,大力“拓市场、调V结构、促平衡”,借助有力资源,开发贸易平台,全面提升服务,提高进出口贸易的管理以及调整相应政策(如:低税率等),这样可以一定程度的转变我国当前的贸易方式,减少我国的进出口贸易顺差。
3.加强进出口贸易管理。在上海自贸区建立前,我国进出口贸易是由国家控股管理,其发展方向明确。现在自贸区建立后,进出口贸易实现了自主管理,这需要更系统化的管理模式和管理办法,包括进出口货物、程序、资金、单证以及国际贸易的从业人员管理等都需要紧跟时代步伐加强管理。
四、总结
综上所述,上海自贸区的建立是一把双刃剑,利用好了,它能给我国的经济添砖加瓦,利用不好,它会导致我国经济的流失。全面分析上海自贸区的建立对我国进出口贸易的机遇和挑战,能够让我们更加自如的运用自贸区带来的优势,创造更多的经济财富。
参考文献
[1]黄丽薇.上海自贸区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研究――与香港发展的比较[J].经营管理者,2014(04):180-181.
[2]张明,郭子睿.上海自贸区:进展、内涵与挑战[J].金融与经济,2013(12):19-22.
篇4
一、电子商务在进出口贸易中的应用现状
随着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许多中小型进出口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机会越来越多。这些企业借助互联网和电子商务平台资源,可以获取更多的商业信息,赢得更多的商机。在进出口贸易中运用电子商务不仅可以提高企业的交易效率,还能降低交易成本降低。相比于传统交易,电子商务大大缩减了进出口企业的交易时间与交易费用。每个网络服务公司都有各自的技术背景,其可以充分利用电子商务技术形成覆盖型行业联合网络,为市场有效提供具体的有针对性的全面的流水线服务的无形商品和服务。对于有形商品、互联网虚拟消费的产品交付及全球化信息产品交互服务可以通过网络完成交易,打破地域障碍,使进进出口贸易行为更加方便简捷。在传统进出口贸易中,企业需办理各种繁琐手续,费用也比较昂贵。而采用电子商务的方式,加快了办事效率,降低了交易成本。此外,电子商务使进出口贸易商在交易进程中减少了对中间商的服务性投入,交易双方直接通过网络联系洽谈业务,很大程度上降低了贸易活动成本。
二、电子商务在我国进出口贸易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1.信息基础设施薄弱
发达国家凭借高尖技术、雄厚的资金以及完备的信息基础设施优势占据了先机,基本上垄断了国际信息技术贸易的全部份额。我国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虽然在近些年也有一定的发展,但是目前总体还存在收费较高,网速较慢,有些地区没有网络等问题,影响到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发展,如果不改变目前现状将导致我国失去电子商务发展的最佳时机,进一步加大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2.网络安全问题亟待解决
电子商务既有与传统商务活动相同的风险,也有其自有的风险,尤其在交易安全方面,包括资金安全、信息安全、货物安全、商业秘密安全等。网络黑客在数据传递过程中破解密码,获取客户资料,然后以客户的名义或者卖方的名义发邮件给对方,极易造成网络诈骗。这种情况在我国采用电子商务从事进出口贸易的企业中屡见不鲜,这不仅造成交易双方的损失,也会影响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更会制约电子商务在进出口贸易方面的运用。
3.物流环节不畅
我国信息跟踪服务体系和网络体系的落后也制约着物流业的发展。主要表现在:第一,我国信息服务和网络体系更新的落后,这使物流业的发展失去了坚实的基础;第二,发展电子商务的物流服务水平普遍较低;第三,对物流的认识仍停留在传统的运输和存储等层面上,而在物流成本控制、流通加工、物流方案设计等物流增值服务方面,尤其在全程物流服务等高层次的物流服务方面还没有全面展开,难以提供包括计划、规划、咨询在内的全程服务。
4.有关电子商务的法律法规不够完善
电子商务不仅涉及到交易双方,还涉及到银行、保险、税务局等多个部门,并且涉及不同国家和地区,这就需要统一的部门来协调工作,统一的标准来约束国际贸易。但从目前我国的情况来看,没有建立相应的标准,成立相应的部门来协助电子商务的发展。
三、促进电子商务在我国进出口贸易应用中的对策
1.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企业发展电子商务的基础是需要有先进的网络基础设施和完善的配套设施。我们必须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优化电子商务的网络基础设施,提高传输速度和准确性,降低网络的使用成本。应大力完善各项硬件和软件设施的基础建设,合理、科学、有效的利用现有的与电子商务有关的各种网络资源,引入竞争机制,打破传统的行业分割和垄断的管理体制,为电子商务的发展清除障碍。
2.加强网络安全管理
电子商务安全主要涉及认证技术安全、支付安全、密码技术安全、防火墙技术安全等。相关管理部门应该从法和德两个方面解决电子商务应用中存在的信息安全及信用问题,不断完善有关网络信息安全的法律法规,建立交易纠纷解决机制、应用电子商务的信用等级认证数据库等。而从事进出口贸易的企业除应加强其网站的安全建设与管理、提高网络风险防范意识,还应该建设和改善对有关电子商务应用的硬件设施。
3.优化物流企业业务流程
优化物流企业业务流程,在物流企业内部推行先进的物流管理技术和延伸服务。建立电子商务物流配送信息管理系统,从根本上保证商流和物流的高效率。采用先进的管理技术、信息技术和条形码技术等,降低物流成本,提高效率;
4.建立和完善符合我国国情的电子商务法律法规
篇5
模型建立
影响进出口贸易的因素有很多种,本文就人民币汇率对上海市进出口贸易影响进行实证分析,即研究人民币汇率因素的影响。由此可建立方程模型:E=f(G,ε)式中,E表示进口(或出口)占进出口总额,G表示人民币汇率波动幅度,ε表示其他因素带来的误差,在此假设为常量。
变量选取
下文实证研究所采用的数据来自于上海市统计局官方网站,分析了2005—2011年我国人民币汇率、上海市进口额占进出口总额的比例和出口额占进出口总额比例。根据J曲线效应理论分析,因为2005—2008年处于J曲线效应,其具有时滞性,该区间数据不作为分析样本数据,故本文选取了2008年上海市的进出口数据值为样本初始值,样本长度为2008—2011年上海市进出口额数据(数据略)。
数据处理
为检验汇率波动的幅度对上海市进口额、出口额占进出口总额的比例是否存在直接影响,下文运用统计学基本原理,对进口额、出口额和进出口总额进行处理。随着2005年的汇率改革,人民币逐年升值,同时,由于J效应理论的时滞问题,汇率的变动对进出口贸易的影响从2008年开始逐步显现,由上表数据分析得到,随着人民币汇率上升,上海市进口贸易占进出口总额比重也逐年增大。(1)人民币汇率变动与上海市进口贸易额占进出口总额的关系。现将数据导入Excel表,软件分析得到2008—2011年汇率浮动对上海市进口贸易额占进出口总额比例图像(图略),上海市进口贸易额占进出口总额的比例从2008年47.429%到2011年的52.014%,汇率上升幅度从2008年的0.1397到2011年的0.1520,数据显示,两个存在正相关关系,现将数据代入方程模型:E=f(G,ε)将数据导入Excel软件,回归分析,得到图像(见图1)和函数如下:函数方程式为:E=3.7762G-0.0532,方程显示为一元一次方程,斜率为3.7762,常数项为-0.0532,函数呈现正相关,所以人民币升值幅度与上海市进口贸易额占进出口总额比例成正比关系。(2)人民币汇率变动与上海市出口贸易额占进出口总额的关系。现将数据导入Excel表,软件分析得到2008—2011年汇率浮动对上海市出口贸易额占进出口总额比例图像(图略),上海市出口贸易额占进出口总额的比例从2008年52.571%到2011年的47.959%,汇率上升幅度从2008年的0.1397到2011年的0.1520,数据显示,两个存在负相关关系,现将数据代入方程模型:E=f(G,ε)将数据导入Excel软件,回归分析,得到图像(见图2)和函数如下:函数方程式为:E=-3.7762G+1.0532,方程显示为一元一次方程,斜率为-3.7762,常数项为1.0532,函数呈负相关,所以人民币升值幅度与上海市出口额占进出口总额比例成负比关系。
篇6
关键词:外商直接投资;进出口贸易;区域经济增长
一、数据来源、变量的选取及样本说明
本文用外商实际投资中的直接投资额表示外商在各个区域经济带中直接投资的波动水平,1993年至2006年的数据来源于中国对外经济统计年鉴和中国区域经济统计年鉴,2007年的数据值来源于国家统计局的全国各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统计公报。利用进口额和出口额(根据商品经营所在地)的年度数据表示各个区域经济带进出口贸易的波动情况,数据来源于各年的中国统计年鉴。使用国内生产总值数据代表不同区域经济带经济增长的现状,数据来源于各年的中国统计年鉴数据。为了消除统计数据中的价格变动的影响以及数据波动的不平稳性,对数据均进行对数变换,分别用LNGDP、LNFDI、LNIM和LNEX表示取对数后的地区生产总值、实际外商直接投资额、进口额和出口额。这样的处理不会改变原序列的协整关系,相对而言,更接近经典线性模型(CLM)假定,尤其对于严格为正的变量,其条件分布常常具有异方差性或偏态性,对数化能够缓和这方面的问题。同时,为使所有变量量纲一致,根据人民币对美元各年的年均汇率进行了换算。
三大经济区域的划分按传统的方法,东部地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辽宁、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和海南,中部地区包括山西、吉林、黑龙江、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西部地区包括内蒙古、广西、四川、贵州、云南、陕西、甘肃、青海、宁夏和新疆(由于重庆市1996年以前的部分数据严重缺乏,故将重庆市1997年至2007年的统计数据并入到四川省统计数据中,而西藏地区经济结构的特殊性,未将这一地区的数据纳入分析范围)。这样,本文的样本地区为29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东、中、西部各变量的数据值均由各自对应的省、自治区和直辖市数据加总所得。
二、实证分析结果及解释
(一)单位根检验
由于所选取的FDI、进出口贸易与GDP都是年度时间序列数据,在进行协整和因果检验之前,必须先检验时间序列的平稳性(stationary),即检验序列是否服从单位根过程。本文利用扩展的迪基-富勒(Augmented Dickey-Fuller,简称ADF)方法来检验样本数据的时间序列特征。先后对相关变量的对数序列和一阶差分序列进行ADF检验,在滞后期数的选择上,参照赤池信息准则AIC(Akaike info criterion)和施瓦茨准则SC(Schwarz criterion),结果如表1。
注:(1)***、**和*分别表示满足1%、5%和10%显著水平下拒绝原假设。(2)(C,T,K)分别表示单位根检验方程,包括常数项、时间趋势和滞后项的阶数,加入滞后项是为了使残差项为白噪声,D表示一阶差分。
由表1可知,三个经济区域的LNGDP、LNFDI、LNIM和LNEX时间序列ADF的统计量均大于5%显著水平下的临界值,接受原假设,时间序列含有单位根,是非平稳序列,其一阶差分序列的ADF 值均小于10%显著水平下的临界值,是平稳序列。由于LNGDP、LNFDI、LNIM和LNEX都是一阶单整的序列,这就构成了序列进行协整检验的前提条件,下文将通过协整检验模型来判断外商直接投资、进出口贸易与经济增长分别在三大经济区域内是否都存在长期均衡的协整关系。
(二)滞后期选取与协整检验
Johansen协整检验是一种基于向量自回归模型的检验方法,因此在进行协整检验之前,必须首先确定之后阶数。如果滞后期太少,误差项的自相关很严重,将会导致参数的非一致性估计,但滞后期太大又会导致自由度减少,直接影响模型参数估计量的有效性。我们根据LR、AIS、SC等指标,并考虑模型的自由度来判别对VAR模型合适的滞后结构选择。检验结果表明在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分别构建的VAR模型最佳滞后期均为2期,下面本文将以此作为建立VAR模型的滞后选择的标准进行模型的构建。我们利用Eviews6.0对相关变量进行协整检验,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东、中、西部经济增长、进出口贸易和外商直接投资之间的Johansen协整检验
通过迹值检验结果可知,东部、中部和西部在1993年至2007年间的协整检验统计量都拒绝了协整向量个数为0的原假设,三大地区的Johansen检验分别接收了协整向量为2、4、2的备择假设,因此,我们有理由判定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三个经济地区中的FDI、进出口贸易与经济增长是相互影响的,它们之间存在长期均衡的协整关系。
(三)格兰杰因果检验
协整检验说明了经济增长与FDI、进出口额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但并没有给出FDI、进出口额和GDP三者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及因果关系的方向如何,为此采用Granger因果检验对序列DLNGDP、DLNFDI、DLNIM和DLNEX进行短期Granger因果检验,尝试不同的滞后期,在10%显著性水平下,检验结果如下表4:
表3 东、中、西部经济增长、进出口贸易和外商直接投资之间的Granger因果检验
从表4中我们可以看到三大地区的FDI、进出口贸易与经济增长的Granger因果检验结果:首先东部地区的外商直接投资与经济增长互为Granger因果关系,而在中、西部地区没有出现相互的因果关系;其次,东部和中部地区的进口贸易是本土经济增长的Granger原因,而进口贸易没有在西部地区形成经济增长的Granger原因;最后出口贸易和经济增长的单向Granger关系仅发生在东部地区,这与张战梅(2007)的实证结果是一致的。
三、本文小结
根据以上的实证分析结果,我们可以综合得出以下两点结论:协整检验和Granger因果关系说明,外商直接投资、进出口贸易与经济增长存在一定的相关性,进口贸易所带来的技术、管理效应有一定的显现,但FDI、出口引起的促进贸易、扩大就业、培育人力资源等长期效应在中、西部地区并不明显。
笔者认为,引进外资和加大开放力度是为了更好地促进经济发展。如果只关注外资总量的纵向增长,而不深入研究外资对当地经济的带动效果,只会陷入盲目引资陷阱,并最终丧失对外资的吸引力。作为经济落后、 资金欠缺的中、西部地区,在积极引进外资、不断扩大对外开放的同时,需要进一步通过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深入发展特色产业,寻求后发优势,扩大内需、完善市场环境、保护生态环境等措施促使经济总量迅速增长,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从而更有效地吸引外商投资,形成经济增长促进外商投资,同时外商直接投资和进出口贸易又有效促进经济增长的一个良性互动态势,才可以使外资和进出口贸易真正成为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助推器
参考文献:
[1]高铁梅,2006:《计量经济分析方法与建模》,清华大学出版社。
篇7
关键词:人民币升值 进出口贸易 对策
一、人民币升值的背景以及原因
近几年,我国贸易顺差和外汇储备都呈不断上升的趋势,虽然外汇储备对一个国家的经济运行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过多的外汇储备,从远期来看将影响人民币名义上和实际上的有效汇率,逼迫人民币长期持续的升值。这两个方面是国外要求人民币升值的主要原因。
近几年,由于美国次贷危机和欧洲债务问题引发的一系列金融动荡,欧美货币市场安全性相对减弱,为了规避风险,越来越多的国际资本流入我国,大大促进了我国外贸出口和工业投资,由于外资不断增加,人民币变得非常紧俏,进而升值压力不断加大。
二、人民币升值对进出口贸易的影响
(一)人民币升值对进口贸易的影响
1、弊端。我国是全球引进境外投资项目最多、涉及领域最广泛的的国家之一,外商投资企业是吸引国内劳动力的一个重要渠道,引进外资还可以促进我国技术进步、产业结构调整,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人民币升值后,会使投资成本增加,改变即将来我国投资的外商的态度,转而将资本推向其他发展中国家。
2、利好。人民币适当的升值,对于我国经济建设来说是一个重大利好。首先,可以加大我国消费者对各种国外产品的需求;其次,还可以降低国内企业进口大宗原材料的成本,增强企业竞争力,从而使相关行业的盈利状况有所改善。根据需求弹性理论,商品的需求弹性越高,进口价格变化引起进口数量调整的程度越大。由于不同商品价格的弹性有差异,人民币升值对不同商品的影响程度也是不同的。
(二)人民币升值对出口贸易的影响
1、不利影响。根据传统经济学理论,人民币升值对出口不利,而贬值可以提高该国产品的国际市场竞争力。较大幅度的升值,对我国以劳动密集型为主的出口企业造成的不利影响巨大。如果人民币过度升值,会缩小劳动密集型出口企业的利润空间,如果保持原有的利润空间,就会削弱其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优势,进而影响国内的就业。
2、有利影响。首先,人民币适度升值将有利于提高我国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更好的促进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其次,人民币适度升值可以改善我国和主要贸易国的关系。适度的将人民币进行升值,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贸易摩擦和各种有针对性的贸易纠纷,对于更好的树立我国大国的国际形象是非常有益的。
三、进出口贸易应对人民币升值的政策和建议
(一)积极扩大进口,促进进出口贸易平衡发展
目前,我国不仅在出口,而且在进口方面也已步入全球大国行列。一国通过进口可以引进资金、技术和各种先进的设备,弥补国内某些资源的不足,促使国内企业积极参与到竞争中来,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生产效率的提高,增加产品的科技含量。据相关研究,进口对中国生产率进步的贡献率约为46%。即使是进口消费品,也会带来相关的示范效应,从而传输到生产环节,使一国生产的发展更为优化。中国已跻身贸易大国的行列,不仅要重视出口,更好重视进口,积极促进进出口贸易的平衡发展,为世界贸易和全球经济的发展做出贡献。
(二)调整进出口商品的贸易结构、促进产业优化
目前我国进出口商品的贸易结构具有以下特点:劳动密集型产品占有较大比重;对于高科技产品仍然需要大量进口来满足;服务贸易所占比重较小。从我国商品的贸易结构可以看出,我国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的外国需求弹性小,还要面临众多发展中国家对市场份额的竞争;先进设备和高科技含量产品的国内需求弹性相对高,这一特点对于完善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发展是非常不利的。我们要努力增强出口产品的供给弹性,进一步提高出口商品的科技含量,尽量减少对国外的依赖,通过在进出口两方面的努力来缓解人民币升值对我国贸易带来的弊端。
(三)向内需型经济转变,减少对进出口贸易的依赖
加入世贸组织以来,我国经济开始向内需型转变。由于国内内需不足,我们必须依靠对外贸易的发展。但是,任何一个国家单纯的依靠出口,过度依赖国际市场发展本国经济都是极度冒险的。所以,我国也应该积极推进对内开放,转变发展战略,由外向型向内需型转变,我国人口众多,国内消费潜力巨大,当受到国际经济变化的冲击时,国内的回旋余地较大,扩大内需可以抵消人民币升值后可能下降的外需。总的来说,在政策方面,我们可以下调税额、调整个税征收点、改变对民营企业融资的态度、使国内企业和外资企业享有同等的税收权利等。
(四)逐步改革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
降低人民币升值的压力,维护我国进出口贸易持续稳定发展,最终必须依靠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目前,我国的汇率水平还不能对资本账户变动做出快速反应,因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程度和发展水平还没有条件可以让中国完全开放资本市场和和外汇交易市场,我们必须逐步完善和改革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扩大人民币对美元的浮动区间,改变单一的联系汇率机制,变为盯住一揽子货币的联系机制。等到经验成熟,我国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具有对进出口贸易完全的掌控能力之时,可以考虑将对外资本项目完全开放,实行人民币汇率的完全浮动。
四、结语
人民币升值对我国经济发展短期内会有一些不利影响。但是从长期来看将有利于降低进口产品的成本,通过引进国外先进的设备、技术,加快国内企业的升级改造,促进结构调整,提高出口企业的经济效率和竞争能力。如何有效掌控适当升值这个“度”,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既要采用合适的方法防止人民币大幅波动以缓解其对我国进出口贸易的消极影响,又要充分利用人民币的小幅升值对我国外贸发展的促进作用,以各种方式为人民币进一步的升值减压,以避免汇率大幅波动带来的不良后果。
参考文献:
[1]唐超.人民币升值对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影响[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0(08)
篇8
关键词:人民币汇率 进出口 Granger检验
中图分类号:F7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24-0202-03
一、问题的提出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经济增长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GDP年均增长率达到9.8%,GDP总量从1978年的3 645.2亿元,增长到2010年的397 983亿元,增长了108倍。在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组成份额中,对外贸易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1978年,中国对外贸易额仅为206.4亿美元,2010年这一数字达到29 727.6亿美元,增长了143倍。可以看出,中国对外贸易增长速度快于GDP的增长速度,对外贸易中国GDP具有极大的拉动作用。同时,由于中国长期实行出口导向的外贸方式,外贸易依存度逐年增加。以当年平均汇率计算,中国对外贸易依存度从1978年的8.8%(美元对人民币的年均价为1美元=1.5549元人民币)增长到2010年的50.6%(美元对人民币的年均价为1美元=6.7695元人民币),增长了4.75倍。
同时,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人民币面临升值的压力不断加大。2005年7月21日,中国宣布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的管理浮动汇率制度,到2010年7月22日,人民币对美元实际升值22%,到了2011年4月29日,人民币对美元突破6.5的关口,当日中间价为1美元=6.4990元人民币。但即便这样,外界还认为人民币被低估,要求其进一步升值,可以预期,由于受美元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及其他外部冲击的影响,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会进一步加剧。
面对上述事实,我们不禁会想到以下问题:随着人民币的不断升值,它将对中国的对外贸易将产生怎样的影响,这种影响是短期的还是长期的,该影响有多大?如果其影响具有长期效应,那应该采取怎样的措施进行调整、干预,以减小由此产生的损失?本文试就上述问题进行实证分析。
二、研究方法及数据整理
本文通过建立单方程回归模型,运用协整分析(Cointegration Analysis)及格兰杰因果检验(Granger Causality Test),来研究人民币汇率变动对中国对外贸易的影响。主要的经济变量有:(1)汇率(ER);(2)出口(EX);(3)进口(IM)。
从相关经济理论可以得知,一国的货币汇率对外贸会产生显著影响,在不考虑其他因素的情况下,本国货币升值,会对该国的出口产生负面影响,而有利于该国进口。本国货币贬值,情形则与之相反。因此在本文所假定的模型中,设定本国货币币值变动与出口贸易额呈反向变动关系,与进口贸易额呈正向变动关系。
除了汇率对进出口有显著的影响外,根据张鹤、刘金全、顾洪梅(2005)的观点,进出口贸易相互间也存有相关性,并且由于出口与进口间存在“双重乘数”作用,使得当增加一个单位的进口商品后,出口会大于一个单位,二者间表现为明显的正向变化关系。刘穷志(2005)从出口退税的视角,认为中国经济增长过由于过于依赖对外贸易,政府短期内不会任其随行就市,而是积极干预;并得出进口与出口表现出正效应,原因在于进口能够引入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从而提高中国企业的出口竞争力,增加出口贸易额。因此假定中国进出口之间存在正向变动的关系。
本文根据所收集到的数据,选取中国1985―2010年二十六年的对外贸易额,即出口额(EX)、进口额(IM)以及各年的年平均汇率(ER)(人民币对美元)作为分析变量,建立回归方程进行分析。数据来源于相应年份的《中国统计年鉴》,同时考虑到物价因素对进出口贸易额产生的影响,我们使用1985年(作为基年)的商品零售价格指数对其给予调整,以消除物价影响。本文拟建立以下计量模型:
EX=α0+α1ER+α2IM+μt(1)
IM=α0+α1ER+α2EX+ξt (2)
其中,EX、IM、ER分别表示出口、进口和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α0、α1、α2为系数,μt、ξt为残差项。
但上述模型一般都存在时间序列的异方差,为了消除其产生的不利影响,我们对上面的模型两边取自然对数Ln,这样方程(1)、(2)可以写成如下(3)、(4)的形式:
LnEX=α0+α1LnER+α2LnIM+μt(3)
LnIM=α0+α1LnER+α2LnEX+ξt(4)
三、数据分析与结果
基于上述的计量模型,我们运用OLS方法进行回归分析,但通常具有经济关系的时间序列都存在不平稳的特性,因此在回归分析前需要判断序列是否平稳。本文进行平稳性检验的方法是ADF单位根检验(见表1)。
从表1可以看出,变量LnEX、LnER都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是平稳的,而变量LnIM,其原序列是不平稳的,对其进行一阶差分,发现它的一阶差分在1%显著性水平下是平稳的。这样,需要对上面(3)、(4)式作进一步调整,即用D(LnIM)代替式中的LnIM,以保证分析的有效性。
我们使用Eviews6.0计量软件对上述方程进行回归,得出如下结论:
LnEX=-1.318746+0.171938LnER+0.5716521D(LnIM)(5)
(-2.398745) (41.745386) (3.642514)
R2=0.996312
D(LnIM)=-0.570432-0.189724LnER+0.182891LnEX (6)
(-0.976605) (-1.973528) (9.87620)
R2=0.887694
从方程(5)可以看出,模型的拟合优度达到了0.996312,很好的拟合了样本数据,从括号中的t值可以看出,LnEX 与LnER、D(LnIM)三者之间有显著的关系,分别达到了41.745386、3.642514。同时LnER、D(LnIM)的系数表明,当LnER增加1%,LnEX就会增加0.18个百分点,D(LnIM)增加1%,LnEX增加0.57个百分点。
从方程(6)可以看出,模型的拟合优度为0.887694,比较好的拟合了样本数据,从括号中的t值可以看出,LnER为-1.976605,在5%的临界值下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而LnEX是9.87620,在5%的临界值下通过了显著性检验。同时LnER、LnEX的回归系数表明,当LnER增加1%,会对DLnIM产生0.19的负影响,而LnEX增加1%时,DLnIM会增加0.18个百分点。
通过对进出口贸易与汇率的回归分析,得出三者之间具有较为明显的相关性,但对于三者之间是否存在伪回归,需要对其进行协整检验。从上文的回归方程中,我们可以使用适合于多变量的Johansen协整检验方法,检验结果(见表2)。
从表2可以看出,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LnER、LnEX、D(LnIM)三者间存在唯一的协整关系,进一步说明了上述假定的模型是合理的。
为了找出模型中两两变量间的因果关系,通常要对其进行因果检验,常用的方法为Granger因果检验。在该方法中,如果某一变量是另一变量的Granger原因,那么该变量就能起到对另一变量的预测作用,但要进行Granger检验的前提是其数据序列必须是平稳的。前面我们通过对变量LnER、LnEX、D(LnIM)进行了Johansen协整检验,得到变量LnEX、LnER、D(LnIM)之间存有唯一的协整关系,满足Granger检验的条件,得到的结果如下(见下页表3)。
通过对LnER、LnEX、DLnIM三变量进行Granger因果检验我们可以得出,LnEX与LnER之间,前者不是后者的Granger原因,但后者却是前者的Granger原因;LnER与DLnIM之间,两者都接受了Granger原假设,即二者互不为Granger原因;LnEX与DLnIM之间,二者都表现出显著的拒绝原假设的结论,说明它们互为Granger原因。
从上面的Granger因果检验结论中我们可以看出,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同中国对外贸易表现出诸多不合常理的地方。2011年4月29日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已经突破 6.5的关口,但中国还保持着大量的贸易顺差,到2011年3月,中国外汇储备已经超过3万亿美元。这其中存在的原因需待我们全面而深入的研究。中国目前执行的是基于市场供求,统筹一篮子货币的管理浮动汇率制度。进出口贸易除了受市场环境、国外经济形势等因素影响外,政府对进出口企业的政策向导也是一个重要的诱因。中国目前的经济增长,还依赖于对外贸易的拉动,各级政府虽然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下已经有了“受制于外贸”的切身感受,并也作出了扩大内需,减少外贸依存度的许多措施,但要实现根本性的转变,并非一日之功。四、简要结论
本文以1985―2010年的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进出口贸易额等数据为依据,对人民币汇率升值对中国进出口贸易额(对外贸易额)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得到以下几个主要结论:一是汇率、进出口额三者之间有着紧密联系。汇率与出口额之间表现出正相关,这与一般的经济学理论不相稳合,其原因可能是由于中国出口商品的低成本引起的。除此之外,根据J曲线理论,一国汇率增加,在短期内由于消费和生产的“黏性作用”而不会对出口产生明显的影响,但长期对出口会产生负面作用;汇率与进口额之间表现出负相关,但二者的关系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进口贸易额与出口贸易额之间表现出正相关性,且具有显著性。表明进出口贸易二者之间存在促进与激励效应。二是汇率、进出口贸易额三者表现出不同的决定与被决定关系。汇率是出口的格兰杰原因,汇率的变动对出口具有预测作用,但汇率不是进口的格兰杰原因;而无论是出口还是进口,二者都不是汇率的格兰杰原因;对于进出口贸易额,二者表现出互为格兰杰原因的关系。三是通过对人民币汇率、对外贸易的实证分析,可以提出有效的政策建议。虽然短期内中国还表现出强劲的贸易顺差,积累了巨额的外汇储备,但从长期来看,这样的贸易形势不利于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如果不进行转变,可能造成对外贸易对中国经济的“挟持”。因此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经济增长结构,逐步减少因对外贸易波动对中国经济的冲击;同时,加快产业结构升级,调整与优化对外贸易政策,突出对外贸易“质”的增强,而不单是“量”的增加,保证人民币汇率的平稳波动,以实现中国经济又好又快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刘穷志.出口退税与中国的出口激励政策[J].世界经济,2005,(1).
[2]张鹤,刘金全,顾洪海.国外总需求和总供给对中国经济增长拉动作用的经验分析[J].世界经济,2005,(4).
篇9
【关键词】进出口贸易综合实验;教学问题;解决方案
一、进出口贸易综合实验教学的重要性
国际贸易专业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学科,它培养的是从事国际贸易的适应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应用型人才。应用型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既具有一般人才培养模式的特征,又存在国际贸易专业的个性。在培养应用型国际贸易人才时,要把“育人”和“育才”动脑动手结合起来。既重理论,更重实践;既重知识,更重素质和能力,显示鲜明的时代特征和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要求。教育部长周济同志曾指出“要把就业问题作为关系学校发展的重大问题来,在招生、教学、管理、毕业生就业等各个环节坚持以市场和社会需求为导向,形成一个有机结合的整体”。因此,国际贸易专业培养模式必须考虑学生现行就业与未来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与此同时,国际贸易专业在专业设置、课程设计和教学实施的过程中,应当紧贴国际贸易发展的趋势,以就业为导向。
目前,国内许多高校往往过分注重国际贸易的理论课程,比较轻视实验和实践教学环节,导致学生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实验教学是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的一个重要指标,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开展实验教学对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其中实践能力指的就是适应外贸业务岗位实际工作需要的各种操作技能的应用能力,需要掌握制单、报关、海运、保险、国际结算、外汇核销和进出口商品检验等方面的知识,并能熟练运用。传统教学教授的知识都是点而不是面,学生学的时候都是孤立地去学,到了实际中就不会综合运用。通过进出口贸易综合实验,利用Simtrade教学软件,在网络上建立几近真实的国际贸易模拟环境,让学生在其中亲身实践,熟悉外贸业务的流程和惯例,熟练运用交易磋商的各种基本技巧,体会国际贸易中不同当事人的不同地位,面临的具体工作和互动关系,从而达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目的。与此同时,如何调整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手段和方法,加强国际贸易专业实验室建设,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实现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以及老师教、学生学的无缝对接已成为我们必须要解决的重要课题。
进出口贸易综合实验目前采用的是SimTrade外贸实习平台。该外贸实习平台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学生实习难的问题。学生在网上进行国际货物买卖实务的具体操作,能很快地熟练运用进出口的成本核算、询盘、报盘、还盘等各种基本技巧,熟悉国际贸易的物流、资金流和业务流的运作方式,体会国际贸易中不同当事人的不同地位、面临的具体工作和互动关系,学会外贸公司利用各种方式控制成本以达到利润最大化的思路,了解供求平衡、竞争等宏观经济现象,并且学会合理地利用。老师通过在网站新闻、调整商品成本和价格、调整汇率、业务费用、海运费、保险费率及突发事件的发生概率等方式对国际贸易环境实施宏观调控,让学生在实习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真正掌握和吸收课堂中所学的知识,为将来步入工作岗位打下良好基础。
二、进出口贸易综合实验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方法过于单一
目前,实验指导教师主要针对每一环节进行指导,学生对教师还是非常依赖,不能完全独立地完成整个交易,同时也没有在头脑中形成操作思路,实践水平的提高极其缓慢。
2.教学内容相对比较简单
实验指导老师侧重于培养学生制作单证和审核单证的能力,但在前期交易磋商及合同签订等相关环节往往粗略带过,使得学生普遍存在交易磋商能力不强的情况。
3.忽视外贸函电运用能力的培养
函电撰写贯穿于整个交易过程,在建立业务关系、进口询盘、出口发盘、进出口还盘、进出口成交、提出/接受/拒绝信用证修改要求、履约状况通知/询问、索赔理赔、业务善后等多个环节都必不可少。
4.考核体系的单一
考试不仅是考察学生学习效果、评价教师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也是促进学生学习、引导学生选择学习重点和学习方式的重要机制。现有考核采用系统打分,根本无法看出学生在各实验阶段的成果以及进步,不能真实地反映学生的实际能力和水平。因此,建立有效的引导学生树立正确学习态度,培养综合能力的考核体系和方法就变得刻不容缓,同时也有利于激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进取,努力克服各种困难,争取更大的进步。
三、解决方案
1.针对教学方法过于单一
目前在整个进出口贸易综合实验的过程中,学生对实验指导教师还是非常依赖,不能完全独立地完成整个交易,同时也没有在头脑中形成操作思路,实践水平的提高极其缓慢。由于进出口贸易综合实验侧重于学生自己动手,因此可以通过分组方式,即给学生分配角色:进口商、出口商、进口地银行、出口地银行和工厂五个不同角色,要求每一组学生必须要相互配合,共同完成实验,有利于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
2.针对教学内容相对比较简单
实验指导老师侧重于培养学生制作单证和审核单证的能力,但在前期交易磋商及合同签订等相关环节往往粗略带过,使得学生普遍存在交易磋商能力不强的情况。通过教学软件系统给学生设置一定的贸易场景,让学生充当具体的业务角色,按照实际外贸业务流程,一步一步地完成交易的全过程,注重强化交易磋商环节。
3.针对忽视外贸函电运用能力的培养
函电撰写贯穿于整个交易过程,在建立业务关系、进口询盘、出口发盘、进出口还盘、进出口成交、信用证修改、索赔理赔、业务善后等多个环节都是必不可少的。所涉及的单证和电子邮件均要求用英文填写,希望学生通过实验掌握大量的国际贸易专业词汇,提高了专业英语的应用能力。
4.针对考核体系的单一
对于学生平时提交的操作结果进行及时的点评,以便学生了解学生进度,并在此基础上加以改进。最终成绩充分考虑学生的平时表现,也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参考文献:
[1]吴建功,曾颖锋.国际贸易场景模拟实训教学模式的探索[J].职业教育研究,2008(5).
篇10
摘要:当今社会,全球化进程在不断地发展,各国之间的进出口贸易对一国经济的发展起到举足轻重的地位。中老两国由于其独特的地缘优势,在中国和老挝先后加入东盟自由贸易区之后,双方之间的贸易额在不断地增加。中老进出口贸易对双边经济的发展越来越重要。基于此,本文从中老进出口贸易的基本现状出发,结合现状分析了钟来进出口贸易中存在的主要的问题,并结合具体问题,根据实际状况提出了相关的建议,以期能够为促进中老进出口贸易提供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进出口贸易;影响因素;中老
引言
当今世界,全球化进程在不断地加速发展。各个国家之间的经贸合作关系愈加重要。中国和老挝相接壤,发展进出口经济贸易合作具有其本身独特的地缘优势。与此同时,双方彼此之间的独特的国际关系也为其经济贸易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老挝是东南亚地区相对比较贫穷落后的国家之一,作为东盟的一个成员国,积极发展同邻国之间的双边贸易关系是近几年老挝政府优先考虑的重要问题之一。改革开放后,在中老双方的共同努力下,中国与老挝的经贸关系迅速发展,合作领域也不断扩大,双边贸易额持续增长。除此之外,作为东盟自由贸易区的主要成员国,彼此之间的贸易不仅会带来老挝经济的增长,也会促进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因此研究中国和老挝之间的进出口贸易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背景分析
近几年来,中国与东盟在进出口经济贸易的发展不断的迅速发展。基于目前的贸易数据分析,可以发现中国与东盟之间的贸易额是仅次于欧盟,美国和日本的第四大贸易主题。统计结果显示,在中国与东盟的各个成员国之间,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菲律宾和印尼与中国之间的贸易额排在前列。中国与东盟各成员国之间的投资领域也在不断地扩展,东盟各国在中国投资的方向从开始的农产品加工、玩具、服装、纺织等延伸到近年来的金融、海运、医药卫生、基础设施、电力和机械制造等行业。同时中国在东盟各国的投资也从早期的装配、加工和生产性的小型项目扩展到了化工、通讯、运输、能源开发、电气、金融和医药等行业。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各成员国之间的合作的深入发展,中国希望开发更多的成员国,并且能够建立更加广泛地合作范围。老挝在2010年加入了东盟,这一举动为老挝与中国两国的贸易关系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由于加入东盟需要5年的宽限期,因此老挝在2015年才可以正式成为东盟自由贸易区的一员。老挝加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对于中老双边贸易而言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其可以消除双边之间的贸易壁垒,使中老双方之间的贸易经济的发展畅通无阻。
2.双边贸易现状分析
中老两个之间自从建立绑脚关系之后,一直发展着良好的贸易关系,特别是进入21世纪之后,随着全球经济和全球化的不断快速发展,中老两国的双边贸易一直呈上升势头,且势头呈稳步增长趋势,如表1所示的2007-2014年中老两国的贸易额的变化情况。
由表1和图1可知发现,从2007年到2014年,中老两国之间的双边贸易总额不断地发展,贸易总额不断激增。贸易总额是由进口和出口贸易两个方面组成的,从图1可以发现在进出口贸易中,虽然中国对老挝的出口额和进口额之间的差距不断地减少,中国对老挝的出口总额在2007年到2014年期间一直高于其进口额。说明中国与老挝之间的双边贸易中存在着顺差的问题。
从产品结构来看,2014年,中国自老挝进口的前5位产品有木制品、矿砂、铜及其制品、橡胶和谷物,累计进口总额达1689亿美元,占中国自老挝进口产品总额的818%。其中,以进口木制品最多,进口额达1029亿美元,同比激增1367%;其次是矿砂,进口额达452亿美元,同比增长255%;再者是铜及其制品,进口085亿美元,同比增长85%;橡胶位居第四,进口078亿美元,同比下降24%;对谷物进口最少,进口额为044亿美元,同比增长338%。
同期,中国对老挝出口的前5位产品是电子、机械、车辆及其零件、钢铁制品和化肥,累计出口总额达1626亿美元,占中国对老挝出口产品总额的717%。其中,电子是第一大出口产品,出口额达816亿美元,同比增长181%;其次是机械,出口491亿美元,同比下降31%;再者是车辆及其零件,出口158亿美元,同比增长167%;钢铁制品位居第四,出口129亿美元,同比增长91%;对化肥出口最少,出口额为031亿美元,同比激增837%。
3.中老双边贸易存在的问题
(1)双方贸易的产品结构差异较大
近几年,老挝的经济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但是老挝整体还是处于一种经济欠发达的状态。因此老挝的整体技术水平及生产能力相对比较落后,加上其本身的资源禀赋优势,导致老挝对中国贸易的产品多以原材料和初级产品为主,这些产品的附加值相对较低,使得老挝在贸易中长期处于一种贸易顺差的状况。同时,相比而言,中国出口的产品相对而言本身具有一定的资本和技术上的优势,更容易受到老挝市场上客户的欢迎。因此,由于国家的综合发展水平,这种双边贸易的差额短时间可能还无法改变。
(2)双方贸易依存度较低
由于老挝经济基础一直比较落后,所以使得老中贸易始终处于不对称的关系,中国向老挝出口的产品附加值都比较高,而老挝向中国出口的产品附加值则很低。除此之外,由于老挝向中国进口的商品主要是木材及其制品,但是由于林木的生长周期比较长,而且老挝政府正在按照联合国的要求,施行生态资源保护,禁止乱砍滥伐,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对于老挝的进口贸易额很难有较大的增长。同时,在于中国的贸易中,老挝面临着泰国、越南等东盟国家的竞争的威胁,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中国对老挝的贸易依存。而从中方的角度出发,相对比欧美等发达国家的技术和产品质量优势,在价格优势不断减少的情况下,老挝对中国的贸易依存度也在不断下降。
(3)双边贸易政策存在问题
在中国和老挝的贸易中,仍然存在这比较严重的贸易壁垒问题。在双边贸易中,老挝政府会颁布相关的法律法令来对进出口商品进行严格的限制,例如征收比较沉重的税负,并且限制进出口商品的种类。同时老挝政府效率问题。作为经济最不发达国家之一,老挺在经济发展上仍然有很长的一段路需要摸索与尝试,目前并没有足够的经验来支持贸易工作,在处理贸易事务上老挺政府效率低下,各个部门各自为政,协调性较差,施执行能力较弱,削弱了政府对外贸易的支持与监管。
4.主要对策建议
(1)开发双边贸易产品的种类
中老两国现阶段的贸易大部分仍然是基于原材料及初级加工品的大宗商品贸易。为了促进双边贸易,把市场品结构优化,开发更多的贸易品种。一方面在发展己有商品的同时,积极的探讨新的产品种类,对于老挝而言尤其是要开发有高附加值的制成品交易。同时,从中国的角度出发,应该积极的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技术水平,积极探寻适销对路的相关的贸易产品。使双方的贸易的种类不断的增强,在此基础上减少双方的贸易方面的不平衡问题。
(2)加强政府之间的有效合作
中国政府应大力发展与老挝政府经贸部门的联系,争取对中国有利的经贸政策。通过中老两国政府的交往,消除影响双边经贸发展的壁垒,改善中老两国间交通、通讯、银行及金融等合作,积极利用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合作框架,把双边合作尽可能达到最有效的水平。而从老挝的角度出发,其需要完善自身的经济贸易的相关的法律法规体系,提高进出口贸易部门工作的效率,积极有效地保障中老双发的贸易的持续改善。中老双方政府要不断地就进出口贸易方面进行有效地磋商,并开展相应的合作,才能让中老双发的贸易达到一个新的层次。
(3)改善贸易投资环境
为了吸引资金,扩宽经济合作的领域双方应进一步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规范双方的贸易行为,确保两国的经贸合作健康发展。虽然中国是当前老挝的第二大投资国,但相对于中国对外投资总额而言所占比例极低,因此并没有充分挖掘中国对老挝的投资潜力。因此,老挝要不断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改善交通运输的状况,努力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吸引更多的投资者,为企业提供更好的贸易环境和服务,进一步促进中老双边贸易的发展和老挝经济社会的发展。(作者单位: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保建云.中国与老挝两国双边贸易发展特点及其存在的问题分析[J].学术探索,2007,(3):36-41.
[2]坎鲁翁.老挝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合作中的地位与作用[J].东南亚纵横,2010.
[3]张建中.新形势下中国与老挝双边贸易关系研究[J].东南亚纵横,2012,(1):29-33.
[4]唐志华.老挝与中国双边贸易合作的比较分析[J].中国商贸,2013,(24).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进出口贸易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