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研究性学习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28 06:13:0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高中研究性学习论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高中研究性学习论文

篇1

1.树立研究性学习意识

长期以来,语文研究性学习在许多学校并不能有效开展,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学生缺乏研究性学习意识。传统的学习过程中,学生都是着眼于教材,以教师灌输模式为主,没有自我意识活动空间,学生大部分习惯于被动地接受知识,过分地依赖于教材,对教材的内容缺乏深层次的思考。因此,高中语文教师要帮助学生克服以往的学习弊端,鼓励学生主动探索研究,对教材大胆质疑,敢于对教材本身提出疑问,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去解读课文。语文教师除了教课传授知识外,更要注意在课堂中开发学生独特的个性,培养其学习能力。

2.以教材为本,制定可行性研究内容

开展研究性学习要以教材为本,这也是培养学生语言技能的根本方法。高中语文老师要根据学生特性,利用研究性学习的优势,为学生制定可行的研究内容,让研究性学习真正落到实处,而不是浮于表面的热闹模式。研究的主题不仅要有内容,而且要有意义,有研究的价值,还要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学生有能力开展研究才行,并且要容易获取研究资料。在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时,教师要明确自己的地位,不能越俎代庖,在研究过程中,教师不要过多代替学生的自我学习,主要起到指导作用,要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性作用,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科学有效地开展研究性学习探索。

3.探究小组的管理社团化

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与传统的语文教学相比突显出课程的动态特征,我们必须重视研究性学习小组的科学管理,才能确保探究活动的顺利开展和探究的有效性。通过多年的尝试,文学社是开展语文课外活动的有效途径。语文教师可以将语文研究性学习与校园社团活动有机结合,通过开展校园读书节、社会实践活动等方式开展探究活动,将研究性学习小组组合成社团,通过各种社团活动开展语文研究性学习,这种社团化管理方式,能够增加学生的归属感,激发学生探究的积极性,提高探究活动的效果。

4.完美过程性评价与多元评价

研究性学习不在于结论,更注重研究过程的体验。在对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进行教学评价时,我们不仅要对学生的学习表现给予科学合理的评价,更要有利于激励学生更多地参与研究性学习。评价的方式有很多,教师要综合考虑学生在研究性学习的探索过程中的态度及表现、研究的方法策略、研究的成果,对学生进行合理公正客观的评价,我们还可以改变评价主体,采用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家长评价等多元化评价体系。

二、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注意事项

篇2

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潜能,提升学生个人素养呢?研究性学习是最好的途径。

一、语文研究性学习的重要作用

语文研究性学习是指在语文教学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研究的方式,主动去研读课内课外的文学现象,发现并掌握语文学习的规律,获取文学知识;以社会实践的方式,自发地调查了解社会热点问题,深入细致地分析问题,从而提高综合素养,提升文化品位。它对现代教育有着重要的作用。

二、语文研究性学习的内容设计

研究性学习的内容又该怎样设计呢?

1.语文研究性学习的选题应以教材文本为基础。语文课本涵盖了许多千古传诵的文学佳作,离开课本,开展研究性学习就变成了“无本之源”,我们要学会充分挖掘教材,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相关课外研究性材料。

2.语文研究性学习的选题应立足于社会现实,捕捉社会热点。从生活中捕捉研究的灵感,从时下的热点问题中选题,既符合学生的兴趣规律,又彰显了语文的实用性。

3.语文研究性学习的选题可以凸现综合性。多种知识的融汇贯通,选择一些跨学科的课题,让学生一举多得。

4.语文研究性学习的选题应注意可操作性、新颖性和可调整性。

三、语文研究性学习的具体操作

如何让学生在研究性学习中确有所获,学有所用呢?教师一定要做好引导的工作。具体如下:

1.创设学习情境,引导学生质疑,激发探究兴趣。教师首先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营造一个自由和谐的学习氛围,唤醒学生的心灵。“教育就是唤醒”,学生一旦被唤醒,就会发现问题,提出议题,自主探索。

2.构建适合学生的主体学习活动,实现教学主体化。心理学家肯・韦尔伯认为,真正的学习是获得、理解或通过切身体验、研究而掌握和创造知识的过程。因此,我们的课堂教学必须解放学生的思想,关注学生的体验,让学生敢说、敢做、敢研究。学生应由依赖教师到依靠教师,由独立学习到对学习有所独创;老师由保姆式到师傅式,再到导师式。

3.教师应适度介入,对学生进行指导引导。尽管教师不再是“知识的权威者”,但在如何确定研究的方向、如何选题,如何把握课题研究的尺度、进度、深度等等,必须适度地介入。

一是指导方法。例如,访谈、问卷调查,写好研究日记,及时记载研究情况,真实记录个人体验等;教学生掌握开题报告、结题报告的一般写法,教会学生进行文献检索和资料查阅的方法等。

二是正确引导。及时了解学生活动时遇到的困难,巧妙引导、鼓励指导,帮助他们构建研究体系。

三是共同参与。共同参与学习,更有利于建立平等、信任、和谐的师生关系。

篇3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新课程;策略

文章编号:1005-6629(2010)09-0032-04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1 高中生自主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必要性

“能对自己的化学学习过程进行计划、反思、评价和调控,提高自主学习化学的能力”是《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的课程目标之一。[1] 学生是重要的教育资源,教师要相信并依靠学生,将可以交付给学生的认知任务先交付给学生,然后腾出时间和精力让学生进行大量活动,在活动中自行感悟获取知识,发展学习天性,开发学习潜能,实现“学大于教”的目标。[2]

高中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学科知识与实验技能。因此,在高中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中需采取多种策略唤醒并整合学生已有知识,让学生体会和自主开展研究性活动,提升学生知识的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2 目前高中生开展研究性学习存在的主要问题

2.1学生对“研究性学习”认识不足

主要表现在: (1)不理解“为什么高中阶段要开展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的意义是什么?”;(2)不清楚“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步骤”; (3)缺乏有效的研究策略,缺乏对自己的研究过程进行评价、反思和总结的意识与方法。

2.2学生对自我认识不足

主要表现在: (1)学生不能根据自己的知识与能力,确定合适的研究课题。(2)研究动机不足,遇到困难,缺乏恒心与毅力。

3 促进高中生自主开展研究性学习的策略

3.1开展研究性学习前,进行必要的课程知识辅导

(1)以讲座形式介绍研究性学习

介绍科学研究的基本步骤,包括四个阶段(确定课题、收集资料、开展研究、得出结论)。然后针对上述四个阶段,老师进行详细的分析,包括如何选择合理的研究课题、如何进行资料搜集、如何制定实验计划等等。同时, 介绍科学研究中如何开展调查,包括问卷的设计、数据的处理、调查结论对实验的启发等等。

(2)以优秀论文作为学习范例

推荐若干优秀论文供学生借鉴与学习, 如:

①以实验法、访谈法为主开展的研究性学习案例――《生活中食用盐种类的调查及“真盐”与“假盐”的辨别方法研究》。

②以实验法、问卷调查法为主开展的研究性学习案例――《垃圾分类回收在广州的调查报告及分解有机垃圾的实验报告》。

③以定量实验、对比实验法为主开展的研究性学习案例――《水果中维生素C的含量的测定》。

3.2开展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多向交流,反复磨合,落实研究过程

研究性学习过程一般分为四个阶段:

在这四个阶段的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学生的研究历程常常是一种螺旋式的推进。譬如,学生在搜集了资料后会发现自己的题目不太适合研究,因此会对研究的课题进行更改;又如,学生在开展研究后,得出结论的同时又生长出新的探究点,因此又会开展新一轮的深入研究。在这个反复磨合的过程中,教师应采取多种方法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维持学生的探究热情,及时进行探究的指导,使学生获得反馈与自我调整,增强学生在活动中的自我效能感。

(1)尊重学生的兴趣,允许学生尝试,鼓励组员相互沟通与协作。

[案例1]在第一次的研究性学习活动上,×××等同学初步确定他们的研究课题是“验证零度可口可乐是否真的不含糖”;但经过一周的资料搜集后,该小组的研究课题却变为了“验证果粒奶优的营养成分”;然而,在真正进行实验研究的那天,该小组的研究课题变为了“验证茶叶中是否含有咖啡因”。

老师询问学生为何否决“零度可口可乐”的方案,学生认为在搜集资料时,无法找到合适的检验方法,所以否决该题目。

关于“验证果粒奶优的营养成分”的方案,学生则认为该实验方案较容易,所以决定采用,其中实验内容包括验证果粒奶优中是否含维生素C、蛋白质、还原糖等。

至于后来为什么采用“验证茶叶中是否含有咖啡因”的方案,那是因为小组组长认为“果粒奶优”的方案技术含量太低了,希望换成这个课题,于是小组成员与组长产生了分歧,在组长的协调下大家决定尝试一下。

最后,该小组经历了两天的蒸煮茶叶等实验,制得了少许的白色粉末,学生估计这是咖啡因,但苦于没有更好的仪器验证咖啡因的成分,所以经组员讨论,该小组重新进行了关于“验证果粒奶优的营养成分”的实验。

[反思]首先,教师要尊重学生选题的权利,不能包办或代办,否则会打击学生的积极性。其次,学生在研究性学习中的最重要收获不在于研究是否有成果,而是让学生能够体会研究性学习的过程,掌握研究的方法与策略。

为了提升“验证果粒奶优的营养成分”研究课题的内在价值,老师查阅了一些相关资料,发现果粒奶优与娃哈哈营养快线是同一类乳酸饮品,于是,建议学生在做实验时可以用纯牛奶、营养快线、果粒奶优进行对比实验,比较三者的营养成分差别,让学生通过实验获得更多的对比信息。

(2)在研究性学习中,老师要做学生的拐杖,但不做学生的字典。

[案例2]×××等同学的研究课题是“关于营养盐的研究”,学生在进行实验时对铁强化盐的评价是:“那盐的颜色怎么有点黄呀?”对钙强化盐的评价是:“好夸张,溶液pH显强碱性喔!”

学生1:为什么铁强化盐显黄色的?

教师:那你认为是什么原因呢?

学生2:Fe2+被氧化为Fe3+吗?

教师:你们查一下资料看看吧。

学生1:补铁是指人体吸收Fe3+还是Fe2+呢?

教师:以前好像有学生做过铁强化盐的研究,你们去中国化学课程网的学生频道查一下。

学生2:钙强化盐溶液为什么显强碱性?

教师:强碱性意味着有腐蚀性,为什么还作为营养盐呢?你们去查一下,而且还要查一下使用钙强化盐时有什么注意事项。

……

[反思]研究性学习是教师与学生共同成长与进步的阵地,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教师是学生的助手,而不是学生的百宝袋,学生需要的是从教师那里获取研究性学习的方法,而不是研究内容的相关知识。因此鼓励学生通过网络、课本等资源分析研究结论,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反思、评价、调控能力。

在第二天的课后,该组同学告诉老师他在网上找到答案了。补铁最好是让人体吸收Fe2+,因为铁强化盐易被氧化为Fe3+,所以其补铁效率较低。钙强化盐中因含有活性钙,所以其水溶液显碱性,因此,胃酸过少的老人家及婴幼儿不适宜食用钙强化盐。

(3)引导学生掌握对比实验的要领,培养学生科学素养。

对比实验易于让学生找出物质间的差异,提升研究报告的价值。因此,让学生把握基本的空白对照实验的意义、实验过程中外界干扰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化学试剂的用量如何控制、对比实验中的“同”与“异”的因素等问题,对于培养学生掌握基本的研究方法十分有帮助。

[案例3]××等同学研究的课题是“方便面是否真的没营养?”,他们对某品牌方便面的三包调味包进行了实验研究,证明调味包中含有淀粉、蛋白质、脂肪、维生素C。于是,他们写出了研究论文证明“方便面是有营养的”。

[反思]学生在进行研究时,易出现研究目的不清,妄下结论的情况。如该小组的研究对象是方便面,但实际研究对象却变成了方便面的调味包,以“检验调味包是否有营养”来证明“方便面是否有营养”,这个命题显然不合理。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笔者根据与学生的访谈得知,学生认为方便面必然含有淀粉,所以认为没有研究的价值,“方便面有营养”应来源于调味包中还含有其它的成分,如蛋白质、维生素C、脂肪等,所以在实验中选取了调味包作为研究对象。

这反映出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忽略了量的问题。“有”不等于“含量多”,更不等于方便面的营养成分高于其它粮食。因此,老师引导学生调整课题的研究方向,因为“是否有营养”无法从定性的实验中简单推断。笔者引导学生选取同类食物作为研究对象,以其它快食面调味包、味精等与康师傅快食面的调味包作比较,分析康师傅快食面的调味包是否在营养成分种类上优胜于传统的调味包或味精。学生的研究课题最终改为“方便面的调料剂与味精间的营养对比”。

[案例4]笔者与研究“果粒奶优的营养成分”的研究小组成员的对话:

教师:你们用果粒奶优与纯牛奶做对比实验,是否有点不妥?果粒奶优是乳酸饮料。而且你们的初步研究成果显示,纯牛奶含蛋白质,果粒奶优不含蛋白质,这是真的吗?可口可乐公司推颂果粒奶优中含有大量乳清蛋白。

学生1:我们敢于权威嘛!

教师:你们是不是实验过程中没有控制好试剂用量呀?

学生2:怎么会呢?老师,我们有注意用量的。

教师:你们还是再重复做一次实验吧。

学生2:好,我们明天再去做一下实验。

教师:还有,听说可口可乐公司是为了打击娃哈哈集团的营养快线在乳酸饮料市场上80%的占有率才推出果粒奶优的,它的优势应是果粒奶优含水果颗粒,你们参照的对象是否还应引入娃哈哈的营养快线?

学生1:那我们的调查与实验研究就以这两个竞争对手来作对比吧。

在研究性学习中,引入对比实验,有助于学生找出题目的社会价值与闪光点,提升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的信心,让学生看问题的目光变得更客观一点、更实证一点。

(4)融合课本知识,拓宽学生的研究空间

老师若能让学生自主整合他们所具备的知识,那么学生的研究空间就会广阔多了。

[案例5]×××等同学研究“珍珠奶茶的成分”。对于这个课题,笔者开始是不太看好的,因为检验奶茶中是否含有蛋白质、奶精等成分,是十分麻烦的事情。然而,该小组学生根据生物课本中关于蛋白质的测定方法,了解到可用苏丹红III检测蛋白质;其次, 设计实验对比牛奶与奶精的成分有何不同,发现奶精内含有淀粉,而牛奶中不含淀粉;于是,该小组取样四种来自不同饮食店的奶茶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各样品中是否含有淀粉,从而间接分析出样品中是否含有奶精;而且,学生还以自制奶茶作为对比实验,分别用奶精+红茶、牛奶+红茶、奶粉+红茶进行对比,发现市面上售卖的奶茶颜色与奶精+红茶的样品颜色极相似;最后,学生还检验了珍珠奶茶中的“珍珠”是否含有淀粉,以及尝试检验奶茶中是否含有工业氯化镁。

在研究过程中,教师需要给予学生的支持不仅仅来源于物质与知识上的支持,还要有一定的耐性,让学生好好思考自己的研究计划与方案,培养学生的反思与探索精神。

3.3 开展研究性学习后,向优秀论文学习,形成研究成果

学生在撰写论文时往往存在如下的不足:

(1)条理不清。虽然学生完成了实验,但多个实验之间的关系未能理清,每个实验的实验目的、实验用品、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总是混在一起,用一两段话来表述。

(2)研究方法单一。只呈现了实验法得到的基本结论,未能进行问卷调查、访谈等。

(3)未能提升课题的社会价值。如研究奶茶的学习小组,在开始时只是着眼于研究奶茶的成分,但对于为什么青少年热衷于饮用奶茶的研究不足,因此笔者建议该小组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并根据其研究成果在学校书写了一份倡议书。

(4)未能记录研究性学习中的收获。如学生在采访中的日记、实验中的札记、个人感受等等。

(5)引用网上的摘抄内容十分多,阐述个人成果的内容十分少。因此,在论文撰写中应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来总结搜集的资料。

针对上述不足,笔者采取了以下策略:

(1)要求学生向优秀论文学习,学习优秀论文的内容布局,文字措词,段落体例等。

(2)老师对论文中不足之处用红笔指出,并对学生论文进行面批,以文字形式把意见写在学生的论文草稿上,供学生课后详细分析。

(3)表扬学生在每次修改论文后的进步与论文闪光点,让学生体会论文撰写中需做到纲举目张并逐步提高。

4 实施成效

自2007年2月至2010年2月,笔者先后三次在校内高一、高二年级开展关于“食品中的化学”的研究性学习,×××等同学的《关于对“地下工场”里的白果加工情况的调查与研究》获第八届广州市“我与化学”比赛一等奖;×××等同学的《珍珠奶茶成分研究报告》获第十届广州市“我与化学”比赛二等奖,并刊登于《少年发明与创造・中学》第180期上。

近一年来,该课题的研究性学习的开展提升了高一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2009年9月,笔者任教的高一(4)班各科成绩较差,尤其是数理化三科。自从有两个来自四班的研究性学习小组进行了关于“奶茶”与“山楂糕”的研究性学习活动后,在班内带动了不少同学来参加化学的研究性学习,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逐渐高涨,化学成绩有大幅度提升。在期末测试中,该班的化学平均成绩从年级第十四名升至第八名,而且化学也成了他们骄傲的优势学科之一。

不少学生在研究性学习感想中认为获益良多。如×××同学总结到“通过这个有趣的活动,我获益匪浅:朋友多了,动手动脑能力强了,实验严谨了,更懂得了团结的重要性,这都要谢谢我的指导老师和我的队友”。如×××同学写道“在这次的探究活动中,我们的知识面得到了拓展,虽然耗用了时间,影响了我们的作息时间与课业,但我们没有后悔,因为它使我们学到了更多的知识,锻炼了我们的各种能力,帮助我们从课堂走向社会,有利于我们今后的成长。”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研制组.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8.

[2]郭思乐.教育走向生本[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58~64.

篇4

关键词:体育与健康课程;研究性学习;高中体育教学

中图分类号:G807.0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6-1487.2013.04.014

“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爱因斯坦)这是因为“提出问题”的过程更能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和创新意识。在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科学探究的意义以及如何通过国家课程标准促进探究性学习实施的问题,得到了普遍的重视。学会认知、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发展是21世纪人才所应具备的能力,随着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基础教育在课程结构改革上也有了许多新的变化,从重知识轻能力,到重视学生情感的发展;从封闭办学观的影响,课程忽视社会性实践,到重视学生的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能力的提高,加强了对学生与社会实际的联系,特别是对社会需求的能力的培养。这些变化表明了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提升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教育改革措施,已日益为教育者所理解接受并主动实施。

1 研究性学习课程的性质和内涵

研究性学习的本质是人类学习知识、认识世界的一种活动,在学校教育的背景下,它既是一种具体的学习方式,也是一种课程形态。作为一种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是指教师不把现成结论告诉学生,而是学生自己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地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的过程。作为一种课程形态,“研究性学习课程”是在课程计划中规定一定的课时数,以更有利于学生从事“在教师指导下,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所以,“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初步学习、体验科学研究的活动性课程。

2研究性学习的特点

研究性学习有如下特征:第一,经验性和体验性。研究性学习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让学生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积累实践的经验,并在亲身经历的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善于质疑、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努力求知的积极态度。这种经验性和体验性显示出研究性学习与记忆书本知识的不同。第二,过程性和生成性。接受式学习是学生掌握即定的知识,但研究性学习则是在探究的过程中运用知识、建构知识、生成知识。第三,开放性和实践性。研究性学习在内容上具有开放性,学习内容不是特定的知识体系,而是来源于学生的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注重研究的过程而不是结果。同时,研究性学习具有明显的实践性,只要学生“投入”到研究性学习之中,学生便会自觉地认识到,这是一项认识客观事物的实践活动。第四,自主性和探究性。在研究性学习中,学生是研究活动的主体,学生的研究活动是自主进行的,他们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主确定研究课题,学习计划是自已设计的,学习活动是自已亲身经历的,其中的困难又是在个体的努力和同伴的协作下一起克服的。同时,研究性学习是基于问题解决的一种学习,学习的方式不是被动地记忆、理解教师传授的知识,而是敏锐地发现问题,主动地提出问题,积极地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并探求结论。

3 研究性学习的组织与实施

3.1 指导学生选题

学生研究课题的选择与确定,通常要反映学生的生活背景和兴趣,以及特定的文化传统、自然资源状况等,只要是与学生现实生活和社会生活相联系,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就可以作为研究课题。“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可根据教学目标,寻找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可以激发学生兴趣的材料,创设出特定的情景,向学生展示出要研究的领域,引导学生发现并提出需要探究的问题。教师可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兴趣、认知、理解、应用的实际能力及完成课题研究的可能性,提出一些研究性课题供学生选择。为体现研究性学习的实践性,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特长自行选题。学生的选题宜小不宜大,应尽量适合自身能力的课题。围绕学生的学习、身边生活的事物,切入口小的课题去引导学生选题。例如“中学生体能素质的现状调查”、“肥胖学生的体质状况及折因研究”、“ 高中学生生活方式的研究”、“学生睡眠状况的调查”、“ 耐力跑对增强体质效果的调查”、“学生学习焦虑情绪的调查研究”等进行研究。广东实验中学研究性学习成果“广州娱乐性体育场所举隅”就是由余乃明老师指导,由何聪、陈翰波、张津冬等7位同学组成的课题组研究完成的。专家评价是学生一项很有意义的探究活动,是一项较好的研究性学习成果。贴近学生生活、贴近学生经验的课题,容易为学生所接受和取得研究成果。

3.2指导学生制定研究计划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败。制定研究计划以引导研究过程,学生初步进入科学研究领域,缺乏科学研究的知识,难以把握研究的全过程,因此,确立研究课题成立课题研究小组后,教师要指导学生制定研究计划。研究计划的内容包括:研究目的、意义,研究内容,调查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预期结果、课题组成员(中学生研究性学习可采用小组合作研究、个人独立研究的形式进行)和研究分工,研究进度,研究措施等。

研究方法是研究计划中的核心部分,制定研究计划,确定研究方法,就是组织学生学习科学研究理论与方法的过程。收集资料、调查访谈、问卷调查、实验、统计等科学研究中的一般方法也适用于学生研究性学习的课题。围绕研究性学习课题的研究内容,要达到的研究目的,指导学生去选择研究方法。资料研究、调查访问是不可缺少的,至于是否要进行实验、是否要测量,是否采用问卷调查,就要根据课题的研究内容来确定了。问卷调查是科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有效的方法,可以为课题研究获取很多研究资料和信息,学生学习编制一份简单的调查问卷,作一次问卷调查的实践,是很有意义的。

3.3指导学生实施研究计划

研究计划实施阶段,主要是学生根据课题研究方案中规定的具体安排,在教师指导下开展具体的研究工作。

资料研究主要是指导学生围绕研究目的和内容,阅读有关理论知识,或邀请老师作专题讲座,开拓理论视野,以理论去指导研究,并为撰写论文提供理论支撑。指导学生利用图书馆和网络查阅相关的文献信息和资料,收集相关历史的、现实的资料,从历史的、现实的资料中对研究象进行分析。调查访问、问卷调查、实验、测试等,都是观察研究对象的状态、变化、问题和与相关因素的联系,收集研究资料。这里特别要强调的是典型资料收集,典型引路路最明,典型说话话最灵,典型资料对研究问题的阐述具有不可代替的作用。

调查访问、问卷调查都要根据研究的需要,事前拟好调查问访提纲,选择好调查对象,进行访谈,收集研究资料;学生初次做问卷调查,问卷设题不宜太多,以封闭式问卷调查为主,目的在于学习编制问卷的方法,体验问卷发放和回收的方法。

采用实验研究,如“ 耐力跑对增强体质效果的实验研究”、要指导学生做好实验方案,内容包括实验目的、任务、实验时间、实验形式(单组对照或双组对照)、实验施加因素、实验测试指标、实验分工、实验步骤安排等,实验法要与文献资料研究、访问调查、观察等方法结起来,列入实验方案,收集实验资料,一步一步逼近研究目标。

无论采用什么方法,教师都要指导学生及时整理、分析资料,认识研究对象内部和外部各因素的关系,形成观点,逐步达到对事物规律的认识。

3.4指导学生撰写论文

在撰写论文之前,要指导学生整理资料,学生结合亲身实践,得到的实验现象、数据,进行分析、推理、判断,从而得出初步的结论。在资料整理、分析过程中,认识研究对象的状态、本质和问题,形成观点,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撰写研究性学习课题成果,是科学研究的一次总结,对学生逻辑思维、写作能力都是一次很好的锻炼,体育课程研究性学习成果,一般以调查报告、实验总结(实验研究报告)、小论文、研究论文等形式呈现。

不管什么形式,结构都要严谨,全文要有论点、论据、论证。指导学生提出的立论观点鲜明,论证有据、指导学生充分运用收集到的资料,如访谈材料、观察材料、文献资料、实验或测量的材料、典型材料等,作为论据去论证和支持自己研究提出的论点。

3.5指导学生总结交流和评价

研究性学习成果的交流和评价,是整个研究性学习过程中的最后环节,研究成果的处理可以有多种形式,最常用的是组织研究成果报告会,宣读论文,交流心得体会,让更多同学分享课题组的研究成果,征求同学们对研究工作和研究成果提出意见和改进建议,师生对研究成果做出评价。有价值的研究成果可推荐到出版单位发表,发挥研究成果的作用。

4 结束语

研究性学习是一种以人为本,让学生学会生存、学会认知和学会发展的学习理念, 高中设置研究性学习课程是我国教育的一项重要改革,让中学生提早进入科学研究领域,接受科学研究的教育和实践,培养学生创新意识、问题意识和科研素养。促进学校体育改革,提高体育课程的质量,以推进素质教育。

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学生是知识经验的建构者,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重在知识技能的应用,重在亲身参与探索性实践活动而获得感悟和体验,重在学生的参与。让学生在做中学,在科研实践中增长知识,增长才干,社会调查中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研究性学习是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手段,开展研究性学习是中学教学改革的必经之路。在中学体育课程改革中,体育教学研究性学习仍是一个比较簿弱的环节,我们有责任推进这项活动的开展,深化学校体育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实施指南(试行).2001.

[2] 钟启泉,崔允潡等主编.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 [美]斯特弗、盖尔主编.高文等译.教育中的建构主义[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4] 张华.论“研究性学习”课程的本质[J].教育发展研究,2001(5):16.

[5] 许镇辉等.如何有效地开展研究性学习[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4:20(6):62.

[6] 刘赞英等.构建研究性教学模式的难点和突破点[J].中国高等教,2008:(13),(14).

[7] 刘久成.研究性学习的有效性思考[J].中国教育学刊,2009:(1):68-70.

篇5

在我国,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实施,除了学生基于自身的兴趣,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学生生活中选择研究专题,在校内、校外进行自主、合作与探究的学习;这门课的价值主要在于参与各项活动所经历的过程,而不在于结果;需要家庭与社会给予学校以配合这些“共同要件”得到强调外,从我国国情出发,它还是作为一门必修课开设的,每周每科1课时。

我们学校从2008年开设研究性学习课,经过三年的探索和学习。学校对开设研究性学习的认识加深。认识到学生是活生生的具有个性的有潜力的人。看到学生有那么高的热情参与其中,而且执著的进行研究,研究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团队精神,让学校感动。学校的科研实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但是最为明显的是学生们,他们在研究性学习课堂中变化是最大的,主要有以下几点:

(1)研究性学习为学生开创了乐于尝试的新挑战,让学生焕发出令人感动的探索热情,使学生获得拓展智能的体验。

多元化的评价方式使认真参加研究性学习的同学普遍获得成功的体验,课题答辩使研究卓有成效的少数优秀学生脱颖而出。2008级一班的王忠姚同学在《论光绪帝在中的地位和作用》课题中,直接查阅书籍8本,奏疏数13篇,上谕数9份,朱批奏折批语44条,论文9篇。李菲同学在《一个受学生爱戴的教师应具备怎样的素质》课题中,查阅了36期《班主任》杂志,研读论文15篇,采访8位教师,调查了数十名同学。

(2)研究性学习使学生们的成绩有了很大的提高,对知识 的理解也深刻得多了。传统的教学模式,老师只是传授知识,学生是被动的接受者,教师教什么,学生记什么,对知识本身的理解并不深,现在通过研究性学习,通过自己对知识主动获取的过程,学生们对知识的理解全面和深刻了。在2009―2010上学期的全区期末联考中,2008级一班的李菲同学语文以129分的好成绩为全区文科第一名,2008级一班的王吴圆同学地理以87分的好成绩为全区第十名。

篇6

一、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支持环境建设不力,研究性学习的条件不佳

众所周知,在高中地理教育中,开展综合性、开放性、社会性、实践性很强的地理研究性学习,必须从班级、学校、社区三个方面人手,加强支持环境建设。

目前,山区经济文化落后,信息相对闭塞,现在的高中生还没有完全摆脱应试教育的羁绊,班内研究性的氛围不浓,合作讨论和小组竞争意识不强,研究性学习几乎是少数“尖子生”的专利。从学校的情况看,山区财政困难,学校建设和管理的资金全靠自筹解决,沉重的债务负担,无力满足研究性学习所需的信息设备、实验设备和人员配备的要求。从社区环境看,由于地方贫困,学校难以得到社会各界资源、设备、资金及技术的支持与援助;封闭式的学校资金o张,几乎不与外界交流,也就难于将社区专业技术人员融入到学校的研究性学习中去。

(二)师资队伍薄弱,缺乏科学的研究性学习内容

据人民教育出版社杨爱玲老师的研究,高中地理研究性学习内容的生成方式,有三种,即“同心圆生成方式”“对立园生成方式”和“相交园生成方式”。这就需要地理教师作深入细致的研究,以便确定科学的研究性学习内容。在山区,普通中学出高价聘请地理教师;重点中学地理教师数量少任务重,一名教师需要承担七八个班的课程,仅上课一项就疲于奔命,哪有时间和精力去进行研究性学习内容生成方式的研究?为了应付上面的检查,制定了书面的研究性学习计划,提出了几十个研究性学习推荐课题,这种在缺乏理论指导下杜撰出来的研究性学习内容,应付检查或许有效,实际行动几乎无效。

(三)生存危机压力过大,研究性学习无时间保障

地理研究性学习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开展地理研究性学习的方法,独立开展研究性学习,并在其过程中构建自己的地理知识,培养自己分析地理问题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这一目标的实现,大体要经过“范例学习”“模拟学习”和“独立学习”三个阶段,而这三个阶段的完成,没有时间保障是难以凑效的。

作为贫困山区的高中生,他们的父辈大多数以务农和打工为生,生活在社会的底层,生存压力很大,为了不重蹈父辈的覆辙,把改变命运的砝码全压在了高考上。于是乎,教师忙于备考、学生疲于应考、家长盯着高考。“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状况不能改变,研究性学习的时间就没有保障。2014年6月,我们组织了高二、高三的学生参加“全国中学生地理研究性学习实践活动竞赛”,要求所有学生必须在暑假期间完成自己所申报的课题,开学后,不少学生因家长请家教占有了全部时间而没有完成任务。

二、应对主要措施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在地里教学中采取了如下应对的解决办法。

(一)革新教学方法,营造研究性学习的氛围

华东师大钟启泉教授指出:“研究性学习”就是旨在变“灌输中心的教学”为“对话中心的教学”的基本策略。由此可知,尽管山区研究性学习条件不佳,支持环境建设不力,只要我们深刻领会研究性学习的宗旨和意义,不断革新教学方法,努力提高学习兴趣,定会营造出浓厚的研究性学习氛围。我们的做法:第一,想方设法建立互助的师生关系,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如建立值日生互教制度、师生角色转换制度等。第二,实施“指导自学教学法”,提高自我发展的能力。我们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总结出的“指导自学教学法”将地理课堂教学划分为四个阶段,即教师指导一学生自学一总结归纳一运用创新。其中第一和第三阶段,主要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第二和第四阶段,则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两个作用相互交织,相得益彰。第三、课中有意设置悬念,激发学生探究兴趣。例如,在讲“地转偏向力”时,我给学生讲故事:从前,一位学生物的大学毕业生,在晚饭桌上给同伴讲述自己的新发现――所有的漩水涡都按同一方向旋转。你知道是什么方向吗?不做实验没有发言权。同学们利用水杯盖的小洞在寝室里盛水作多次实验后,到教室里与我理论,我们师生共同分析原因后,再做实验检验。如此反复,师生间、生生间均有收获,彼此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二)提高教研能力,探讨研究性学习的内容

在高中地理教育中开展研究性学习,首当其冲便是确定科学的研究性学习内容。作为高中地理教师,一方面,要时刻关注高中地理研究性学习内容生成理论的最新进展,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全面审视高中地理的教学内容,依次确定科学的研究性学习内容。另一方面,带头对高中地理研究性学习内容进行深入研究,做好学生的表率。就拿《宇宙中的地球》一章来说,我们先后在报章杂志上发表了“你知道地球在衰老吗?”(《学校于家庭》2008年1月8日)、“谈地球和月球的国界”(《地理教育》2006年第5期)等。教师教研能力的提高,是实施研究性学习的关键。

篇7

一、初中语文研究性学习的一般要求

初中生刚刚从小学毕业,只掌握读写的基础知识,好其心强,可塑性强。他们既需要学量语文知识打基础,也需要研究性学习训练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研究性学习与其他学习方式相比,首先它更注重语文知识技能的运用,而非掌握语文知识数量。重在亲身参与语文探索性活动获得感悟和体验,因此教师不要只注意学习的结果,学生写了多少篇获奖作文,而应重视学生学会语文学习与研究的方法。其次它面向全体学生而非个别尖子学生。教师眼睛别只盯着论文写得好的学生,而应重视每个学生在每个阶段的不同表现。再次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不要把研究性学习讲授式学习对立化。因为初中学生年纪小,为了让学生真有收获,最好能把每个环节设置得更具体些,教师要多些“导讲”,不要放任自流。要允许学生提问。及时解答学生的问题。

二、初中语文研究性学习的组织形式

初中语文研究性学习采用以小组合作方式展开学习探究的较多。以《鲁迅自转》为例:首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确立研究课题,预先准备数个课题供学生选择:(1)谈我最喜欢的一部鲁迅作品,(2)别人眼中的鲁迅;(3)鲁迅精神今天还用吗?接着组成3~6人的课题小组,学生自选组织能力较强的同学为组长,可以聘请有一定专长的成人(教师、家长、校外人士等)为指导教师,研究过程中,组员要分工协作,各展所长,协助互补。有时,为了了解学生个人的研究能力也可采用个人研究的方法,但这要在大多数学生已经较好地掌握了研究 性学习方法的基础上才可实施。为了节省时间,全班集体讨论结合的方法有时也可以在语文课堂运用,但这需要学生预先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三、指导初中学生实施研究性学习的一般程序

以“鲁迅专题研究”(其作品在初中语文课本有十几篇)活动课进行的研究性学习为例,指导研究性学习一般程序是:

(1)开设鲁迅作品文学讲座,目的是做好背景知识的铺垫,激活学生原有的知识储存,诱发探究的动机。

(2)指导选题。研究性课题可以由老师提出,也可以由学生自己提出,根据学生具体情况而定。也可以师生合作,确定题目。与学生生活直接关联的,切入点较小的课题较受欢迎并容易实施。如:“鲁迅精神还有用吗?”“少年闰土和我比童年”等。

(3)制定研究讲划。课题组可由学生自由组合,共同制定计划,教师适当调节。研究讲划要有目标、有方法、有过程,教师可整体指导,学生修改,避免走弯路。

(4)实施研究。学校、教师要给学生一定的时间保证,创造必要的条件,并对研究过程中的问题给予指导。例如组织参观鲁迅博物馆,介绍图书资料的查找方法和渠道。学生也要随时记下自己的感想体会。

(5)写论文。教师引导学生学会整理鲁迅的有关资料,根据自己课题的需要来进行取舍。教师还要教会学生写论文的基本方法,提供一些范例让学生模仿、学习。论文交上来后,要指导学生修改。

(6)论文交流研讨,思维硬拼,大家对鲁迅其人、其文有更深入的了解,丰富了自己的知识,因此这是整个研究性学习的必要部分。

以上只是我在实施语文研究性学习探索中一种常规做法,在实际操作中语文教师可根据教学需要截取其中的某一环节,或着重做资料收集工作,或根据教师提供的资料讨论结论等等。

四、初中语文研究性学习评价

(1)初中语文研究性学习评价要重视过程、重体验、重全员参与,不只看结果。教师要边指导边评价,随时激励学生。

(2)要重视三个环节的评价:一是开题评价与指导。不要讥笑学生的选题,打击其积极性。二是定期评价与指导。表杨做得好的小组,鼓励遇到困难的小组,给予帮助。三是结题时的评价。不要求过高,更重视每个小组的闪光点。可多团结性、创新性等多方面进行评价。

(3)学生参与评价。可以组织学生评判团给论文评分、论文答辩,还可以让学生在墙报栏搞论文展览。

(4)评价学生成绩要多层次,每次活动有评价、有表彰,还有小奖品。尤其多鼓励能力较弱的学生,让他们尽快赶上。

五、初中语文教学中实施研究性教学还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加强指导,逐步放手。由于初中生年纪小,教师在进行研究性学习教学时,一定要主动介入,要加强指导力度,逐步放手。在每个阶段,教师要自己尝试一下,预见学生可能会遇到的困难。例如:课题启动阶段,要教会学生怎样上网找资料,也要防止学生上网游离课程内容做其他事情。课题实施过程中教师要注意随时指导,例如用中午时间,轮流值日接待求教学生,及时解答学生问题。

2、形式活泼,力求多样化。初中学生对新事物好奇、有兴趣,但维持时间较短,为让学生始终对语文研究性学习保持一种兴趣和热情,教师要通过各种形式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例如“选题”阶段,教师可安排图书馆查找资料、上网收集资料、问卷调查、就近访谈、口头演讲……这样一来,学生表现得积极、活跃。

篇8

[关键词] 高中数学;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课程已作为必修课正式开始实施了,研究性学习就是要让学生主动地参与研究过程,获得亲身体验,培养其良好的科学态度和学会进行科学研究的方法。下面我结合高中数学新教材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实践谈点自己的看法。

一、研究性学习

1、研究性学习的概念。 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老师指导下,在学科领域或现实生活情境中,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式的学习研究活动,在摄取已有知识或经验的基础上,经过同化、组合和探究,获得新的知识、能力和态度,发展创新素质的一种学习方式。

2、研究性学习的特点:开放性、探究性、实践性。

3、研究性学习的目标。研究性学习强调对所学知识、技能的实际运用,注重学习的过程和学生的实践与体验。需要注重以下几项具体目标:1)获取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2)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培养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4)学会分享与合作;5)培养科学态度和科学道德;6)培养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二、高中数学研究性学习

1、数学研究性学习。数学研究性学习是学生数学学习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是在基础性、拓展性课程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数学的和现实的问题的一种有意义的主动学习,是以学生动手动脑主动探索实践和相互交流为主要学习方式的学习研究活动。用于数学研究性学习的材料应是建立在学生现有知识经验基础之上,能够激起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体现数学研究的思想方法和应用价值,有利于营造广阔的思维活动空间,使学生的思路越走越宽,思维的空间越来越大的一种研究性材料。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问题的研究者和解决者,是主角,而教师则在适当的时候对学生给予帮助,起着组织和引导的作用。数学研究性学习的评价不仅仅关心学习的结果,而且更重要的是关注学生参与学习的程度、思维的深度与广度,学生获得了哪些发展,并且特别注意学生有哪些创造性的见解,同时对学生的情感变化也应予以注意。

2、数学研究性学习课题的选择。数学研究性学习课题主要是指对某些数学问题的深入探讨,或者从数学角度对某些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研究。要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活动和合作活动。研究性学习课题应以所学的数学知识为基础,并且密切结合生活和生产实际。

新高中数学新教材将按《新大纲》的要求编入以下课题,供参考选用,当然教学时也可由师生自拟课题。提倡教师和学生自己提出问题。

新高中数学新教材研究性学习参考课题有六个:数列在分期付款中的应用,向量在物理中的应用,线性规划的实际应用,多面体欧拉定理的发现;杨辉三角,定积分在经济生活中的应用。其教学目标是:(1)学会提出问题和明确探究方向;(2)体验数学活动的过程;(3)培养创新精神和应用能力;(4)以研究报告或小论文等形式反映研究成果,学会交流。

3、数学开放题与研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的开展需要有合适的载体,即使是学生提出的问题也要加以整理归类。作为研究性学习的载体应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有利于学生创造潜能的发挥。实践证明,数学开放题用于研究性学习是合适的。

数学开放题的常见题型,按命题要素的发散倾向分为条件开放型、方法开放型、结论开放型、综合开放型;按解题目标的操作模式分为规律探索型、量化设计型、分类讨论型、数学建模型、问题探求型、情景研究型;按信息过程的训练价值分为信息迁移型、知识巩固型、知识发散型;按问题答案的机构类型分为有限可列型、有限混沌型、无限离散型、无限连续型。

数学开放题有利于为学生个别探索和准确认识自己提供时空,便于因材施教,可以用来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发散性,使学生体会学习数学的成功感,使学生体验到数学的美感。因此数学开放题用于学生研究性学习应是十分有意义的。

4、数学研究性学习中开放题的编制方法。

1)以一定的知识结构为依托,从知识网络的交汇点寻找编制问题的切入点。

2)以某一数学定理或公设为依据,编制开放题。

3)从封闭题出发引申出开放题。

4)为体现或重现某一数学研究方法编制开放题。

5)以实际问题为背景,体现数学的应用价值编制开放题。将数学开放题作为数学研究性学习的一种载体,首先必须有适合的问题,如何编制能够用于研究性学习的开放题,这是值得研究的。在研究性学习的教学实践中,有充满活力和创造力的学生的参与,必将促进对这一问题认识的深化和提高。

目前,“研究性学习”仍属于初创、实验阶段,还存在许多方面的问题,同时也给我们广大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让我们共同走进“研究性学习”吧!

[参考文献]

[1]李建平、普通高中如何实施研究性学习

[2] 程太生、普通高中开设“研究性学习”的实践与思考

篇9

【关键词】乡土地理 研究性学习 实施过程 思考

随着高中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实施,研究性学习已成为高中生重要的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是在教师的指导下 ,学生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去获取地理知识并加以应用的方式。乡土地理即本市县乡镇的自然、人文社会环境,它是一个内涵十分丰富的体系,包括了一个地区的历史传统、文化特征、人口状况、风俗习惯、自然资源、经济基础和环境保护等许多方面的内容。由于乡土地理涉及面广、贴近学生生活,可研究、探讨的内容丰富,非常适合研究性学习的开展。

一、乡土地理研究性学习的实施过程

1.提出问题,确定主题

我们课题组在开展乡土地理研究性学习之初,先由教师紧扣乡土地理提出若干可行性研究专题(下表仅列的自然地理方面)。

①地形:特点、地形区的分布等

②地质构造:名称、特点、分布、开发和保护

③气候:当地的降水和气温状况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④河流湖泊:名称、水量、流域面积、污染及其对人类活 动的影响

⑤地下水资源:时空分布特点、开发现状、污染及保护

⑥植被:类型、分布、利用现状、产生问题及保护

⑦土壤:类型、分布、剖面、利用现状、产生的问题及保护

⑧灾害性的地理现象:台风、梅雨、干旱、洪涝、地震、滑坡等

2.调查访问、收集资料

指导教师根据学生确定的主题认真审阅学生的调查计划,协助学生做好设计方案、查阅资料、外出调查、资料整理等的具体分工。同时尽可能预计学生在调查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告诉学生在出现问题求助时的联系方式,提醒学生在执行调查计划时要注意人身安全,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调查过程的时效性与安全性。

3.汇总成果,形成“作业”

学生必须充分利用收集的各种资料形成成果,对于论文指导教师必须明确指出要根据调查资料提出论点和论据,并运用地理知识进行分析,主题要鲜明,资料要客观,尽可能运用图表法。引用他人资料应在论文末尾注释清楚资料来源。研究性学习的成果主要以“作业”的形式体现 ,如调查报告、研究论文、一项设计、一块展板、一场辩论会、一张自制地图等。

4.进行评价与交流

对于学生来讲,研究性学习评价更需要鼓励性的评价,发展个性的评价。乡土地理研究性学习必须遵循学生的身心特点,依据学生研究性学习具体目标进行评价,评价中不能太过注重成果,不必太关注“做得好不好”,而是应该多关注他们“是否认真做了”,评价不应只由教师来决定,应进行多方面的评价。在整个研究性学习的组织与指导过程中,教师应成为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参与者、协作者和鼓励者。

二、关于实施乡土地理研究性学习的思考

1.研究性学习的本质

研究性学习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科学研究活动,其本质上是学生的一种学习方式。学生可以根据自己感兴趣的事物和关心的问题选择课题或专题开展探究实践活动,教师应给学生营造一个自主、宽松的学习环境,使其有兴趣、有勇气、充满自信地施展各自的才能。

2.乡土地理研究性学习的关键

其关键在于,教师一定要将学生引导到一个问题情景中去,促使他们自主发现问题,自主探索,自主解决,切不可取而代之。同时,由于学生兴趣不稳定,变化快,他们往往难以坚持下去,故而在开展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及时关心、鼓励、指导和督促学生。

3.研究性学习的形式

一般以小组形式开展,由学生自由组合,但应本着面向全体学生的原则,坚持人人都参与,不能排除差生,所以教师应予以适当指导和调配。

4.研究性学习的三个阶段

对学生来说,乡土地理研究性学习实施需要经历“准备阶段、实施阶段、总结阶段”三个阶段。然而,走完这些阶段,通常要用一个学期或一个学年的时间。因此,要放慢推进速度,把每个阶段、每个环节都设置得更具体些,让学生通过寻找问题,学会怎样观察,初步体验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同时尝试对信息进行分析、筛选、概括。

5.研究性学习的思路

乡土地理研究性学习实施需要按着 “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进行,这是研究性学习实施的基本程序,它不会因为不同学段,或不同课题而改变。由于学生知识储备量小,认识水平和理解能力较低,我们可以在内容要求、活动范围、掌握程度等方面适当降低难度。选题中要尽可能选择一些学生知识能力所及的课题,将其范围界定在与学生生活有关的现象的范畴内,这样更容易让学生产生成就感,也容易让学生产生兴趣。

结束语:乡土地理内容十分丰富,让学生直接参与有关乡土地理的研究和调查,具有直观性,运用所学的知识去理解、解决自己身边的问题,成就感更强,学习兴趣更浓厚,更有利于教学的实施和知识的巩固,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和社会责任感,也更有利于学生的可持续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篇10

研究性学习是相对于接受性学习而提出,长期以来以接受性学习方式进行学习,这已难以适应创造性人才的培养和人才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所以新《课程计划》提出研究性学习方式,以弥补接受性学习方式的不足。我们要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指导,首先要理解它的含义和本质。所谓研究性学习是指在老师的指导下,以问题为载体,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景和途径,让学生通过自己收集、分析和处理信息来感受并体验知识的生产和应用过程,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并由此而逐渐养成创造性的个性。它至少有六大特点:⑴创造性,⑵自主性,⑶开放性,⑷探究性,⑸实践性(6)过程性。今秋全面实施新《课程计划》明确了目标要求、课时安排、内容、实施途径和方法,给学生的创造性的个性的培养带来极大机遇。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教师的指导作用是至关重要,是成败的关键。它可以从五个方面进行思考。

一、教育观念的转变是指导的前提

任何一种教育,无不受一定的教育观念的影响,教育的成败在于观念。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要关注学生全面和谐发展;要注意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和自主发展;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要真正实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这已是现代教育观念的主流。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指导,首先要求老师具备现代教育观念,并且需要亲身的感受和体会,才能准确把握研究性的教学,无论在课题的组织,开题时机的把握,学习模式的选择,学习成果的评价等都要受教育观念的影响。

二、课题的组织是指导的关键

所谓研究性课题主要是指对某些学科问题或综合性问题的深入探讨,或者从学科角度对某些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研究。研究性课题是研究性学习的载体,它是整个研究性学习过程的关键所在,无论在难度、内容、背景、时间等方面都要精心设计和创造,也是教师创造性的具体体现之一。从难度值看,易了不成研究,难了研究不成。在选择或编拟课题时,要适应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能力水平以及实际生活的经历和阅历;要考虑三个有利于:一、是否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二、是否有利于学生兴趣的发展;三、是否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课题按来源分可分为指导性课题(来源课本)和自拟性课题;按参与人数分可分为公共课题、小组课题和个人课题;按创造的性质分可分为知识性课题和应用性课题。如何编拟课题是大家关心的问题,一般从两个方面去考,一是知识性课题方面;二是应用性课题方面。

(1)、知识性课题

知识性课题是我们和学生天天接触的 ,我们有计划、有组织、精心设计、创设创造情景,让学生去体验和感受知识再创造的过程。

(2)、应用性课题

应用性课题是研究性学习课题组织的一个亮点,它取材广泛,视野开阔,来源于学生的亲自实践活动和周围他人的实践活动,让学生自己体验和感受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能充分体现学生的创造性、自主性、开放性、探究性、实践性,使学生体验和感受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寻找规律,分析规律,应用规律的过程。

三、开题时机的把握是指导的艺术

科学研究的一个重要价值指标是首创性,而研究性学习的课题大都属于再创造的问题,要保持研究性学习的课题的创造性,开题时机的把握则是至关重要的。要把握好时机教师要有全盘观念,全局思考,理解和把握高中阶段的本学科课程结构、内容安排、编写意图,打破年级、章节的限制,要实行开放性,不一定一经提出就要得到解决,也可以是半年、一年内解决,当然要适合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能力水平。例如,扬辉三角形的研究,就可以是高一学生完成,甚至可以是初中学生完成,特别是古代的数学问题,正是适合学生的水平,也许现在学生知识水平已远远超过古代数学家的知识水平,知识结构还可能更加合理,显然有能力研究古代的数学问题,这是一些很好的知识再创造的课题。时机的把握、氛围的形成需要全局、综合考虑,正像艺术创作,所以称之为指导艺术。对时机的把握至少要考虑四个因素:1、新颖性。要使课题具有新颖性;2、求知欲。能激发学生对课题有强烈的研究欲望;3、兴趣性。能引起学生对课题研究的兴趣,使学生乐于研究,研究于乐;4、研究的氛围。教学过程中的知识的形成,学习任务的轻重都会影响研究的氛围。如果能在四个因素最佳组合的时机开题,就能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充分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发展个性,就能达到最佳效果。

四、研究模式的选择是指导的载体

对于科学问题的研究,你采用何种方式研究是开放的,只要你取的成果就行,有时如何研究也是未知的,还需要创新与探索。而我们学生的研究性学习,属于学习的性质,只不过学习方式的改变,侧重点不同而已,所以学生必须学习几种最基本的研究模式。对研究的模式的教学也要采用启发式和讨论式的教学,让学生亲自去实践、探索,教师进行宏观调控,因势利导,这样学生才能体验研究的方法,提高研究能力;不然仍是以记忆、模仿学习为主,仍没有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还是走接受性学习的老路;不然就会变成挂研究性学习的牌子,走接受性学习的老路。我们的教师要通过不同的研究模式,以相应的方式进行研究性学习指导,所以称研究模式为指导的载体。至于选择何种研究模式,要根据课题的性质、特点,学生的研究水平和能力,教师的知识结构和研究能力,选择适当的研究模式,以提高研究性学习效率。例如:在《研究绝对值方程、不等式解法》时,不给任何限制,全开放,只要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符合数学原理即可,如果又能得到大家的认可就更好。以论文的形式反映你的研究成果,你认为能把研究的成果说清楚,又能让同学看得懂即可,同时向学生提供《中学生数学》中的学生论文的范文,不要怕学生写的不好,关键是让学生跨出这一步,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创造性,久而久之,学生自然学成。在选择研究模式时,当然要考虑你的问题的侧重面。

五、研究成果的评价是指导的导向

人类从事任何活动无不受价值取向的影响,所以我们对研究性学习的成果的评价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对研究性学习成果的评价是起着导向的作用,这是无可置疑。如何能客观地评价研究性学习的成果,直接影响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我们的培养目的,这已在《新大纲》有明确的教学目标,但在某些杂志上看到的研究性学习的课例中,还是类似解题教学或开放题的教学,或是研究过程的某一片段,还是重成果、重拔尖,没有很好的体现“面向全体学生”的原则,缺乏个性教育。研究性学习的成果与科学研究的成果是有明显的不同,科学的研究成果重在成果的社会价值,而研究性学习的成果重在个人价值(即学生个人的教育价值)。研究性学习的教育价值与接受性学习的教育价值也是有明显的区别,对于个性的培养是接受性学习所不可代替的,其他是侧重面不同而已,研究性学习的五大特点,创造性、自主性、开放性、探究性、实践性,也就说明了研究性学习在这方面的优越性。从而也确定了它是重过程,轻结果,在过程中得到体会和感受创新精神,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至于以上考虑,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评价。

(1)、教育价值评价

从教育价值来看,判断研究性学习的效果如何,主要看学生所受教育的程度和受教育的广度(体现面向全体学生)如何,他们所接受的教育是接受性学习难以替代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锻炼和培养。只要你课题选好、开题导好、研究过程中指导好、学生能积极投入,对全体学生的创新教育意义是无可置疑的,差别只在于受教育的程度不同,要承认学生的个性差异,能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得到自主发展,这也就是研究性学习的最大的教育特点。至于论文的发表,研究成果的应用价值是不能对全体学生的要求,这因为能发表学生论文的刊物也很有限,即使再好的论文也不能让全体学生发表,但可以组织编写班级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论文集,以提高学生论文的写作能力,这也很好。对论文的发表,研究成果的应用是我们大家共同追求的目标,但不能作为对全体学生的评价标准。

(2)、研究方向评价

根据研究性学习的特点和目标,要求我们不要给学生有不必要的限制,要给出问题空间的开放性,研究过程的实践性和探索性,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个性。因此,我们对学生的研究的评价只在于研究方向的评价,它包括对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各个环节都可以根据科学家研究规律进行评价,来实现方向性指导。美国著名的哲学家P•费耶阿本德认为,不阻碍科学进步的唯一原理是:怎么都行。只要你采用相应的办法达到你所需要达到的目标就行,办法只不过是达到目的手段,它是为一定认识任务服务的,所以我们指导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时,不要有太多的“应该这样,不应该这样。”的指导,只要他采用的办法能达到目的就行,一切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去体会、去感受,使学生学会真正属于自己的东西。

研究性学习指导是我们教师研究教学的新课题,这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只要我们充分发挥自己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就一定能战胜各种困难,实现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目标,使素质教育向更高层次推进,使《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在学科教育中得以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