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村规划方案范文

时间:2023-05-30 16:10:4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生态村规划方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生态村规划方案

篇1

为了进一步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工作,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进程,根据国务院召开的全国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和市环境保护局《关于加强环境优美乡镇和生态村创建工作的意见》(宝市环发[]26号),县政府决定在全县范围内开展创建国家级优美乡镇和生态村活动,现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生态创建工作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总体要求

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通过优化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生态经济和循环经济,实现节能减排;实施生态保护、恢复和重建工程,改善生态环境状态,提高人居环境质量;弘扬生态文明,促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为构建富裕和谐新做出贡献。

目标任务:促进经济增长方式和传统生活方式的转变,推进生产、流通、消费等各个经济环节中的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工作,推动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增强全县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按照先行示范、逐步推进的总体设想,在“十一五”期间建成6个国家级环境优美乡镇和10个生态村,在“十二五”期间建成8个国家级环境优美乡镇和10个生态村。

总体要求:以发展循环经济为重点,推进生态经济体系建设;以加强资源永续利用为重点,推进资源保障体系建设;以生态保护和恢复为重点,推进以山川秀美为主的生态环境体系建设;以城乡环境综合整治为重点,推进人与自然和谐的人居生态体系建设;以环境管理能力和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推进高效、稳定、配套的能力保障体系建设;以培育生态文明,倡导绿色生产和绿色消费为重点,推进生态文化体系建设。

二、突出重点,稳步推进生态创建活动

环境优美乡镇和生态村建设是生态系列创建的细胞工程和基础工程,要重点解决农村的环境污染问题,主要抓好六个方面:

一是紧密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组织实施农村小康环保行动计划;

二是以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调查为基础,大力推广科学施用农药、化肥技术;

三是积极发展生态农业和有机农业,加大规模化养殖业污染治理力度;

四是推进农村改厨、改水、改厕、改圈工作;

五是加快推进农用废弃物等资源化利用,积极发展农村沼气;

六是积极开展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处理,探索污水处置办法和有效途径,大力解决农村环境“脏、乱、差”问题。

三、强化生态创建工作措施和保障机制

(一)精心组织,完善生态创建规划。坚持协调发展、因地制宜、量力而行、便于操作的原则,科学划分本乡镇优先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的区域,指导乡镇的产业发展和生产活动,充分发挥乡镇资源、环境、区位优势,突出地方特色。创建规划要与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相衔接,与相关部门的行业规划相衔接。生态县、环境优美乡镇建设规划和生态村建设实施方案要相互衔接,活动一并开展。规划任务和目标要做到工程化、项目化、时限化,便于实施、检查和考核。

(二)分类指导,规范管理生态创建工作。各乡镇应从本地实际出发,创造性的开展工作,高标准、高起点地做好生态创建,确保建设成效。根据国家考核标准,修订和完善生态示范县、环境优美乡镇、生态村建设指标体系,完善相关规划编制指南等技术规范。加强分类指导,制定创建方案,调动各方面力量,积极参与生态创建活动。

(三)加强领导,为创建工作提供保障。各乡镇要形成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工作机制。建立健全机构,加大创建工作的组织协调力度。制订年度实施方案或行动计划,把规划中确定的任务进行分解,切实抓好落实。提高环境综合监管能力,建立完善的生态环境信息管理体系、及时有效的区域生态环境质量评价体系和科学的城乡环境管理决策体系。

篇2

一、*年工作情况

(一)生态市建设进展良好。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和责任落实。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生态市建设的意见》。二是科学编制生态市县规划。市政府批准实施《临沂生态市建设规划》。各生态县区建设规划全部编制完成,并通过了省、市组织的专家论证,经各县区人大审议通过、颁布实施。三是突出抓好生态市建设重点工作。抓住循环经济、生态建设、环境保护三大重点领域和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生态农业、保持水土、防治污染四个关键环节。临沂市被列为全省循环经济试点市。四是积极推进生态县区建设。对全市各生态县区建设情况进行了调度,初步制定了生态县区创建计划,并上报生态省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确定兰山区率先建设生态区,*等多个县区争取生态县创建先进县。五是围绕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加强各项生态工作。六是加快2003—2007生态省建设市长目标责任书各项工作完成。对责任书各项指标进行认真分析梳理,确保如期完成目标任务,对生态市建设县区长目标责任书进行了督导落实。

(二)积极准备生态示范区验收工作。组织各县区环保局分管局长、科长去日照、章丘等地学习生态示范区创建先进经验。下发了《关于开展全国生态示范区建设试点考核验收工作的通知》,制定了《临沂市创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实施方案》和《临沂市各县区生态示范区建设验收资料准备方案指导意见》。

(三)快速推进环境优美乡镇创建活动。一是全面编制乡镇环境规划。环境规划坚持以人为本,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体现循环经济理念,因镇制宜,根据各乡镇发展定位,紧紧抓住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规划措施。各乡镇根据资源禀赋、环境容量、生态状况、人口数量以及国家发展规划和产业政策,明确不同区域的功能定位和发展方向,将镇域经济规划和环境保护目标有机结合起来,促进乡镇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加强对环境规划实施的监督管理,对不符合环境规划、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不符合环境保护要求的工程和项目,都做到了令行禁止。*年共编制62个乡镇环境规划,并全部通过论证,经县区人大或县区政府批准实施,居全省首位。二是加强资金扶持。环境优美乡镇等生态创建活动,应作为环境保护专项资金重点支持项目。市环保局对创建环境优美乡镇进行资金扶持。对获得省级环境优美乡镇称号的,市局奖励每个乡镇2万元;获得国家级环境优美乡镇称号的,市局奖励5万元。三是落实责任。为加快我市环境优美乡镇建设,临沂生态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印发了*年度环境优美乡镇创建计划,并组织部分乡镇及县局去*学习创建经验,*年上报沂水镇、郯城镇创建国家级环境优美乡镇,上报61个乡镇创建省级环境优美乡镇,居全省首位。四是梯次推进。为深入推进生态市、生态县建设,市环保局结合临沂实际,2005年制定了《市级环境优美乡镇考核验收规定》,在全省率先开展了创建市级环境优美乡镇活动。目前,全市环境优美乡镇创建工作,已形成市级、省级、国家级“整体规划、梯次推进”的良好格局。

(四)积极开展文明生态村创建活动。创建工作向村庄延伸,使村庄成为生态系列创建活动的基本单元,生态市、生态县、环境优美乡镇创建工作就有了坚实的基础。2005年11月,市委、市政府在全市农村广泛开展了创建文明生态村活动,以“经济发展、民主健全、精神充实、环境良好”为主要创建内容,由各级文明办和农业、环保等部门共同组织实施,并提出了全市创建文明生态村活动的目标:到2007年,全市15%左右的行政村达到文明生态村标准;到2010年,全市45%左右的行政村达到文明生态村标准;力争到2020年,把全市行政村建成文明生态村。创建以来,全市涌现出一大批文明生态村先进典型。*年4月,在临沭县召开了全市文明生态村建设工作现场会,创建活动全面铺开。目前,全市文明生态村已建设规划538个,基本建成201个文明生态村。

文明生态村建设中,以新农村建设为目标,以创模为促进,以建设生态示范区为主体,以创建环境优美乡镇为拉动,以实施农村小康环保行动计划为主要内容,因地制宜,确定了平原、山区、丘陵等不同类型的典型范例进行总结推广,按照好、中、差划分为三个层次制定了不同创建标准,实施了以“三清五化”(清粪堆、清垃圾堆、清柴草堆、硬化、净化、绿化、美化、亮化)为重点的环境整治工程,开展了以“六通九有”(通电、通自来水、通硬化路、通客车、通电话、通有线电视、有村庄规划、有管理制度、有专管人员、有文体活动场所及活动器材、有文艺队伍、有图书阅览室和小康电子书屋、有宣传栏、阅报栏、村务公开栏、有村民学校、有卫生室)为主要内容的基础设施建设,实施了以“一池四改一利用”(沼气池建造与改圈、改厕、改厨、改水,开发利用太阳能等新型清洁能源)为中心的生态家园建设,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多元化投入机制,在全市建成了生态家园型、文化特色型和生态经济型等不同类型的文明生态村,农村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

(五)加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一是围绕新农村建设,全面加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下发了加强农村环境保护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通知,沂水县被国家环保总局批准为全国实施农村小康环保行动计划试点。二是认真准备土壤污染防治调查基础工作。成立了临沂市环境保护局土壤污染调查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初步摸清并上报了全市土壤污染调点对象基本情况。三是加强好秸秆禁烧及综合利用工作。夏秋收季节,市政府分别下发了做好秸秆禁烧及综合利用工作的通知。根据对国家环保总局利用风云一号等气象卫星对全国主要麦收地区的焚烧作物秸秆火点进行监测的结果统计,夏收季节全国共计火点2982个,其中山东省430个,临沂市22个,占全省的5%。

(六)加强自然生态区和生态功能保护区建设。在全市开展了自然保护区专项执法检查。建成了莒南马鬐山、临沭苍马山2个市级自然保护区,协调各方积极进行蒙山省级自然保护区建设,蒙山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已编制完成。积极开展生态功能保护区建设,云蒙湖、沭河源、跋山水库等省级生态功能保护区规划已编制完成初稿。开展省级生态示范旅游区创建工作,与市旅游局联合转发了省旅游局、环保局开展创建省级生态示范旅游区的文件,上报蒙山风景区等创建省级生态示范旅游区。

二、存在的问题

(一)生态保护工作缺乏具体的规范和有关制度的支撑。生态保护职责难以真正落实,环保部门在生态保护方面责任大、权力小、措施空。由于缺乏配套的法律措施和最基本的原则性规定,面对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环保部门无法可依,缺乏相应的处罚依据和处罚标准。

(二)严峻环境污染形势下,现实中生态保护很难与污染防治并重。当前污染防治任务异常繁重,环保系统内难以拿出更多的精力用于生态保护。另外,围绕怎样促进污染防治,生态保护还没有找到明确的、马上行之有效的切入点。

(三)生态市建设投融资渠道不畅,政府引导、市场推进、社会参与的多元化融资机制尚未健全。生态保护与建设,必须有资金支持,有明确的政策,有顺畅的渠道。生态资源补偿机制的建立,也迫在眉睫。

(四)生态保护与建设管理体系需要进一步理顺。生态保护工作,单纯环保部门自己的事情很少,大多工作主要是别的部门负责,有的还重复。比如,环保部门的农村小康环保行动计划,与农业部门的生态家园富民行动类似;发展有机食品、沼气工程等农业部门更具有优势,要人有人,要钱有钱;等等。

(五)生态保护自身的制约性,反过来也制约了工作的进一步深入开展。比如自然保护区建设,自然保护区按规定绝对不能随意开发,《环境保护违法违纪处分暂行规定》也特别明确的针对在自然保护区违规旅游等提出了处分规定,另外还需经费维持,已建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资金非常紧张。有的部门存在一种误解,认为是花钱买“套”,积极性不高。

(六)县级环保局生态管理队伍水平偏低。缺少培训,开展生态保护工作少,不能适应新形势需要。

三、2007年主要工作

指导思想:认真贯彻国务院《决定》和省局部署,学习兄弟市先进经验,以生态市建设目标责任书为抓手,以创建生态示范区为中心,健全组织和资金保障,加强各类生态示范创建,突出抓好农村环境保护、自然生态保护,务求实效,使全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有较大进展。

(一)做好国家级生态示范区验收工作。原先计划*年9月全市包括12县区全部建成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各项前期工作均已开展。通过认真落实《临沂市创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实施方案》和《临沂市各县区生态示范区建设验收资料准备方案指导意见》,计划2007年全市整体分别通过省局预验和国家总局验收,率先建成全国人口最多的国家级生态示范区。

(二)继续推进生态市、县区建设。进一步加强生态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努力形成齐抓共管、分工协作、责任明确、有序推进的工作格局。定期召开生态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成员会议和联络员会议。建立生态市建设考核奖惩机制。加强各县区、各有关部门生态市建设任务调度。计划2007年兰山区率先建成生态区。

(三)积极创建环境优美乡镇。计划2007年建成10个国家级、30个省级环境优美乡镇。落实省级环境优美乡镇奖励2万元,国家级环境优美乡镇奖励5万元,鼓励各县区也出台相应奖励政策。加快乡镇环境规划编制和评审工作,精心准备申报材料。配合市文明办、农业局搞好创建文明生态村活动。

(四)加快实施生态省建设市长目标责任书。2007年是实施生态省建设市长目标责任书的最后一年,确保我市责任书考核成绩能确保合格,并能进入生态市建设先进市考核B组前三名,取得生态市建设先进市称号。同时制定《生态市建设县区长目标责任书(2003—2007)考核办法》,做好生态市建设县区长目标责任书的督导落实和检查考核。

(五)认真实施“农村小康环保行动计划”。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求,结合国家、省要求,制定并组织实施全市《农村小康环保行动计划》。加强农村生态保护。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有机农业,积极创建有机食品基地,推广有机食品认证。加强规模化禽畜养殖业污染防治,开展对规模化禽畜养殖业的污染防治进行监督检查,创建畜禽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示范工程。加强农村饮用水源保护。继续开展秸秆禁烧与综合利用、农用化学品环境安全管理等工作。

(六)认真做好全市土壤污染防治调查工作。根据国家总局、省局规定,在全市范围内系统地开展土壤现状调查,分析重金属、农药残留、有机污染物等项目及土壤理化性质,通过开展全市土壤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掌握土壤环境质量总体状况,阐明区域土壤污染的特征,为建立符合我市的土壤环境质量监督管理体系,保护和合理利用土地资源,防治土壤污染提供基础数据和信息。

(七)加强自然保护区与生态功能保护区建设。建成蒙山省级自然保护区和3个市级自然保护区,建成沭河源头区、云蒙湖、跋山水库饮用水源地3个省级生态功能保护区和3个市级生态功能保护区。加强重点资源开发及旅游资源生态保护,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生态保护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八)建立生态市建设财政支持制度。协调市财政设立专项资金支持生态市建设事项,争取制定生态市、县区建设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办法,落实财政设立专项资金。开展全市生态补偿机制研究,以云蒙湖饮用水源地生态补偿为试点,争取建立全市上下游之间的生态资源补偿机制。

(九)开展生态环境状况评价。依据国家环保总局最近于*年5月1日实施的《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技术规范(试行)》,开展全市及各县区生态环境现状及动态趋势的年度综合评价。

四、建议

(一)强化保障措施。一是加强组织保障。建议省里出台专门的生态省建设考核奖惩机制。二是加强资金保障。建议省里出台文件,进一步明确生态省、市、县建设资金列入本级预算的规定,做到必要的资金保障。对生态示范系列创建落实配套支持资金,省级及以上级别创建,省里应给予部分资金扶持。三是加强法制保障。建议省里制定相应的操作性强的法律法规措施,面对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使基层环保部门有法可依,有明确地的处罚依据和处罚标准。

篇3

一、指导思想

区林业生态区建设工作依照党的十七大关于“建设生态文明”总体要求,年度。以《省林业生态省(生态)建设规划大纲(-2012和《市林业生态市建设规划编制提纲(-2012为依据,以三年(年年底前)建成林业生态区为奋斗目标,以生态廊道、农田林网、村庄绿化为重点,创新机制、强化措施、突出重点、打造亮点,全面推进林业生态区建设工作健康、快速发展。

二、建设原则

(一)坚持以铁路、公路、乡村道路、农田林网、围村林带、街道、村庄公共绿地、群众房前屋后绿化为主的原则;

(二)坚持突出重点。

(三)坚持因地制宜。优先发展速生用材树种、优良乡土树种等高大乔木,兼顾常绿树种的原则;

四)坚持生物多样性和营造混交林的原则。

三、目标任务

其中:生态廊道绿化250亩、村庄绿化834亩、水源涵养林1000亩。全区计划完成新造林2084亩。

(一)生态廊道绿化

1铁路两侧30亩;

2铁路两侧100亩;

3310国道两侧30亩;

4铝厂专用铁路两侧90亩。

(二)村庄绿化(围村林带、街道、公共绿地、房前屋后)834亩。

(三)水源涵养林1000亩。

(四)乡村通道绿化11公里。

(五)林业生态村建设

依据《市林业生态村建设标准》建成2个林业生态村。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六)生态林网建设

以峡窝镇中部、北部和工业路街道办事处所辖村为主。每个网格面积不超过200亩。

(七)造林管护

发生火情及时组织扑救,1加强森林防火工作。林地受害面积控制在1‰以内,确保不发生大的森林火灾。

做好虫情检测预报,2加强病虫害防治工作。及时防治,森林病虫害成灾率低于6‰,确保不发生重大森林病虫害。

做好修枝除草、抗旱浇水、巡护防盗管护工作,3加强幼林抚育。确保造林效果。

四、措施和要求

(一)加强领导。

区农经委、发展改革委、财政局等部门相关负责人参与的督查组,区政府成立由分管副区长牵头。对冬春造林工作实施全程督查。充分发挥政府通报和新闻媒体监督作用,及时通报工程建设进展情况。

(二)科学组织。

全面完成目标任务。区政府对各镇、办年度造林绿化工作实行目标管理,各镇、办要及时组织开展造林工作。年年底前对各镇、办造林绿化工作进行综合评定。

(三)强化宣传。

加强政策宣传,各镇、办要利用各种形式。使广大人民群众充分认识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建设生态文明”对林业发展的意义和要求,提高植绿、护绿、爱绿意识和积极参与林业生态区建设的自觉性。

篇4

设计单位:Vincent Callebaut Architeotures()

一直以来,海地被人誉为西印度洋群岛上的一颗明珠;也正因此,它成了大安得列斯群岛中人们受访最多的个国度。然而,发生在2010年的一场里氏7.0级的灾难性地震,使其现在不得不面临一次全新概念的城市规划和家园重建。

此次概念方案的设计者之一――法国建筑事务所Vincent Callebaut Architectures以名为“珊瑚礁生态村”的概念来进行设计。该项计划预计座落于海地的太子港区,设计采用“矩阵式组合屋”的形式为当地难民打造一个三维理念且在能源上能自给自足的生态村。

之所以命名为“珊瑚礁生态村”,其设计灵感正是来源于珊瑚礁衍生和有机组合方式。因此,其设计概念也十分简单,即利用当地可自己生产的金属结构以及热带木材组合成如同货柜般的预制单元模块。这些预制模块分成两排交错排列组合,从而形成两个水平平行且垂直交错的波形社区。交错排列的预制模块形成了一户户悬臂式的被动节能住宅,为住户提供了观望的多重视角;同时有机交错的悬臂式结构,使每户家庭可拥有自己的庭院,并且家庭所产生的废物还可作为混合肥料种植蔬果等;预制的单元模块大大缩小了工程的施工时间,预计将容纳超过1000户海地家庭。

该生态村建于人工码头上,而工程地基则深植于加勒比海中。其造型概念既综合了珊瑚礁的组合形式又从整体上借鉴了水流的波动性。此外,波浪形的造型设计,还使每户家庭都能享受到日照。在两排波形社区之间,是一个豪华阵营的社区峡谷,峡谷内瀑布声不绝于耳,不仅种植有海地特有的热带植物,还可在这块土地上圈养动物。该峡谷是一个由当地动植物群构成的真正的热带生态系统,不仅呈现了一个生物多样性的城市环境,同时也将成为这个未来村落社群生活的中心。

在防震问题上,设计师利用位于社区最下层的地下空间和建筑作为防震系统,且社区蜿蜒的造型设计,也有利于减缓地震时所带来的损害。同时,基于预制模块的插件式组合方式,因此在海啸来临时,还可通过系统解除模块之间的串连,使房子可单独漂浮在海面上;同时,插件式的组合方式,还使工程的总体规划可根据时间和空间的具体需求进行拓展延伸,从而使生态村灵活可变、不断发展的城市框架成为可能。此外,社区还可借助码头和船舶的环境优势,进行水产养殖:社区还计划拥有一个废水处理厂,将污水经过净化处理后排入大海。

篇5

确保全面完成省、市政府下达给我区的年度林业生态建设目标任务,为切实做好年度造林绿化工作。结合我区实际情况,制定如下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加快推进我区生态文明建设。根据《森林生态城总体规划》和《区林业生态建设规划(年)安排安排,紧紧围绕“生态经济”强区建设目标,依照市委、市政府年度生态建设总体要求,以生态造林、廊道绿化、环城防护林建设、中幼林抚育和生态村建设等造林绿化工程为重点,创新造林机制,强化质量措施,突出造林重点,坚持依法治林,大力培育森林资源,推进我区林业跨越式发展。

二、基本原则

招标造林,坚持以荒山、荒沟、荒坡、荒滩等生态脆弱部位生态治理为主的原则;坚持重点区域、地段、路段重点治理的原则;坚持工程造林。确保造林效果的原则;坚持因地制宜,适地适树,以优先发展速生用材树种、优良乡土树种等高大乔木为主,兼顾常绿树种和名优经济林树种的原则;坚持生物多样性和营造混交林的原则。

三、目标任务

一是完成林业生态省、市造林任务7700亩,年度完成造林总任务10793亩。其中新造林3500亩(水保林和水源涵养林1500亩、生态能源林500亩、生态廊道网络工程300亩、环城防护林带及城郊森林500亩、村镇绿化工程700亩)园林绿化苗木花卉2200亩,森林抚育和改造2000亩,建成5个林业生态村。二是完成区本级造林3093亩,其中连霍高速周边绿化200亩,绿源东路绿化100亩,村路绿化19亩,道路升级改造600亩,索须河上游绿化320亩,东风渠造林绿化954亩,完善农田林网造林面积900亩。

(一)林业生态省、市建设任务

生态能源林主要以核桃、枣、泡桐、刺槐等为主,1西北部荒山荒滩水保林、水源涵养林和生态能源林建设。区西北部邙岭和北部黄河滩区建设500亩生态能源林和1500亩水保林、水源涵养林。水保林和水源涵养林主要以杨树、松柏、国槐等为主。

2生态廊道及环城防护林带、城郊森林建设。年度完成生态廊道网络建设工程300亩和环城防护林带及城郊森林500亩。

造林面积700亩。3林业生态村镇建设。年度建设林业生态村6个。

涉及镇、镇、路办事处、办事处。4林业产业工程园林建设。年度完成苗木花卉园林2200亩。

主要涉及花园口镇的花园口村、南月堤村和八堡村三个行政村。5中幼林抚育工程建设。年度完成中幼林抚育2000亩。

(二)区本级重点造林工程

绿源东路绿化100亩,1道路绿化。连霍高速下道口周边绿化美化200亩。镇村新修道路绿化19亩,完成10公里已绿化道路的升级改造工作,升级改造面积600亩。

绿化长度4.2公里,2索须河河道绿化。年在索须河上游河道两侧进行造林绿化。植树2.4万株,面积320亩。

待高标准河道治理完成后进行绿化,3东风渠河道绿化。东风渠在区可绿化长度6.5公里。每侧绿化平均宽度50米,植树954亩,约10万株。

长度60公里,4高标准农田林网建设。绿化田间生产路、排水沟和塘埂293条。面积900亩,植树总数8.6万株。

共需补植各类树木6万多株,5往年造林补植补造。对往年缺株断档地块进行补植补造。

四、具体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

切实加强对此项工作的领导,各单位、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年度的造林绿化工作。要抽调专门力量,具体负责年度造林绿化任务,将其纳入单位、部门的主要工作,明确目标、强化措施,确保高标准完成全年植树造林目标任务。区政府把林业建设纳入全年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将抽调有关部门,成立造林绿化工作督查组,对全区造林绿化工作进行全面督查。

篇6

一、主要工作完成情况及措施

(一)领导重视,机构健全。

针对当前农村环境污染的严峻形势,为了保护和改善农村环境,我县成立了由分管副县长任组长,环保局局长任副组长,相关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县农村小康环保行动计划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农村小康环保行动的综合协调、组织实施、督查调度。同时,我县已组织力量对农村环境污染现状进行了调查,根据农村面源污染现状,经过多次研究讨论,在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的前提下,编制了《县关于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意见》,明确了各乡镇、各有关单位的职责分工,共同抓好农村小康环保行动工作。

(二)统筹规划,狠抓落实。

1、切实保护农村饮用水源地。把保障饮用水安全作为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首要任务,依法科学划定了农村饮用水源保护区,加强了饮用水源保护区的监测和监管,取缔了铁石口、大塘埠等乡镇水源保护区内的排污口。加强了水源水质的监测,开展了农村饮用水源水污的调查评估,为进一步保护水源提供了依据。

2、加大农村生活污染治理力度。生活垃圾实行了“组保洁、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置”的城统筹处理模式,全年新建分格式垃圾池255座,购置垃圾转运车16辆,配置保洁桶9492个,配备保洁员340名;结合农村改水、改厕、改路配套建设沼气池254座;同时,开展了环境整治,拆除了一大批“空心房”及违障建筑,绿化、美化了农村环境,

3、开展优美乡镇、生态村创建活动。我县根据省环保厅《关于在全省开展创建省级优美乡镇和生态村的通知》精神,结合我县实际,认真对照创建标准,积极申报省优美乡镇和生态村。大塘埠镇等2个条件较好的乡镇、4个村已向上级申报省级优美乡镇和生态村,目前已通过了省、市专家组的验收。

4、加强畜禽养殖的污染防治。科学划定禁养、限养区域,改变人畜混乱现象,改善农村生活环境。对新建、改建、扩建规模化畜禽养殖场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确保污染物达标排放,对未达标排放的畜禽养殖场实行限期治理,逾期未完成治理任务的,实行停产整治。同时,鼓励建设生态养殖小区,通过发展沼气、生产有机肥等方式科学有效利用畜禽粪便。

二、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一)区域规划、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有机食品基地创建等工作进展较慢。

(二)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程涉及范围广,全面实施有一定的难度,应根据各乡镇实际,突出重点,进行组织实施。

(三)农民群众认识不高,仍需做大量的宣传工作。我县农村生活垃圾和污水处理还处于起步阶段,农村生活垃圾和污水处理还存在技术和资金方面的困难,还存在农村垃圾随意倾倒排放,造成土壤和水体的污染的现象。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加大投入,加强农村环境治理。加大对农村环境保护的资金投入,重点抓好农村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处理。同时,创建省级环境优美乡镇2个(铁石口镇、正平镇),积极争取中央环保专项资金的支持。

篇7

一、主要做法

(一)以制度建设为保障,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在环境整治和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我们注重以制度配套为保障,成立了由镇党委书记任组长,镇党政班子成员任副组长,新农村建设办公室、村镇建设办公室等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环境整治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负责统筹规划与协调指挥;原创:制定了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方案和实施细则,在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由各成员单位按照职能分工成立了9个专业项目工作组,各工作组都制订了工作方案,并与领导小组签订工作目标责任书,将指标层层分解,对各村的环境综合整治情况纳入年度考核,采取组长碰头、工作调度、现场办公等多种形式每月召开一次调度会议,集中力量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对镇主要路面公用设施责任到人并签订包保责任书,镇城管监察大队会同派出所、城建办等部门采用综合执法的形式不定期清理沿街乱摆乱放。通过强化组织管理,调动了全镇干部群众的积极性,形成了有人抓、有人管、有人办的良好局面。

(二)以舆论宣传为先导,积极引导,广泛发动。开展环境整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宣传群众、发动群众、教育群众、引导全民参与是关键。为确保镇村规划及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既深入人心又形成合力。我们高度重视,通过多种途径进行发动和引导:一是舆论引导。镇村两级通过横幅、标语、宣传窗、大型宣传牌、黑板报等形式,广泛宣传镇村规划、环境整治的目的和意义,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二是载体推动。通过开展评选“文明小康村”、“文明生态村”、“精神文明一条街”和发放环境整治倡议书等活动,使广大群众在参与创建活动中形成了人人为环境保护做贡献的共识。据统计,今年上半年全镇共有4000多人次参加了镇政府组织的环境综合整治活动,有效的推进了整治工作的进展。三是经验交流,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我镇专门召开相关部门及各村书记研讨会10余次,各村根据自身情况提出了镇村规划的建议和意见以及切实可行的环境综合整治措施,有效的促进了我镇工作的开展。

(三)以科学规划为龙头,高点定位,全面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规划是龙头。我们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过程中,把镇村建设规划的编制工作作为重中之重。在镇总体规划方面,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实现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为目标,以解决制约全镇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环境问题为重点,以“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为原则进行了新一轮的小城镇建设规划,注重土地开发建设的优化配置,推动土地开发利用模式由“沿路开发”向“功能分区”转变,新的小城镇规划对全镇进行了功能分区,即:文化行政区、工业园区,粮食主产区、矿区。在村庄规划方面,我们对全镇各个村庄的现状逐一进行调查分析,并借鉴外地经验,实施以点带面,分层次来推进村庄规划。一是试点引路。以马楼村为规划试点,充分调查研究该村的人口结构、劳动力、就业渠道、村民居住习惯以及对住宅户型要求等,对村庄发展方向、用地规模、总体布局和村庄内部道路的配套、路灯设置、垃圾处理、草堆圈舍的处理以及农民住宅方案等都进行了详细系统的规划,为村庄建设规划工作的开展开了一个好头。二是分层次推进。依据镇村布局规划,拟分为三个层次编制规划。一类为示范村,即列入市委新农村建设的10个示范村;二类为先行村。即人口规模较大、历史悠久、特色明显的村庄有21个,规划层次相对降低;三类为一般村,即其他村庄计14个,以规划明确四至界限为主。截至目前,镇总体规划和马楼村试点村的规划已经完成,谷堆、东落、前万、东故等示范村已完成初步规划,正在进一步修订完善。

(四)以环境整治为突破,集中整治,美化容貌。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创建活动,积极开展环境集中整治活动,按照高标准、高起点规划原则,制定了《北宿镇村容整洁标准》,组织专门人员,集中打扫卫生,清理街道“五大堆”和街道两侧的牛皮癣,对各种乱堆、乱放、乱搭建进行了集中整治,有条件的村庄进行路面硬化和道路两侧绿化,安装路灯、设立垃圾箱,原创:并落实待遇实行专人负责,掀起了全民动手,万物搬家的环境整治活动,为新农村示范村建设打下了良好基础。结合环境整治,我们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今年以来,顺利完成了北屯村压煤搬迁任务,目前正在实施霍村小康楼建设;完成北宿中学西创业大道的沥青铺设、绿化工作;原华光影院西侧和北宿花园对过拟建的高标准水冲式公厕已进入施工阶段;利用北宿中学南、岚济路北原沙坑上建设了一处占地面积48700平方米的花园广场,现土建工程已经结束,即将进入绿化阶段。

二、下步工作计划

回顾总结我镇开展的镇村规划和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我们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对照上级要求和先进地区的经验,仍有一定差距,群众还不能自觉的参与到治理、建设自己的家园中来。下一步,我们将认真对照上级要求,继续在以下四个方面加大力度:

一是继续加强宣传,营造全民参与的氛围。采取多种形式,不断加强对干部群众开展环境整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宣传教育,通过对全社会的广泛宣传,进一步营造领导重视、群众参与的浓厚氛围。

二是实行规划下乡活动。把新农村的建设规划方案展示给群众,广泛听取群众意见,不断修正完善,努力使村庄建设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基本农田保护规划、城镇体系规划以及交通、水利等规划相衔接,合理布局镇村生产、生活区;在落实村庄规划过程中,严格按照“规划一张图、建设一盘棋、管理一个法”的要求贯彻执行,确保规划的严肃性。

篇8

近年来,四川省大邑县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精神,深入实施“生态立县”战略,先后成功创建了国家生态建设示范区、全国平原绿化先进县、四川省级生态县、省环保模范县、省保护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先进县,初步走出了一条具有大邑特色的生态发展路子,谱写了生态文明的新篇章。

加强顶层设计,着力构建安全的生态空间

注重规划引领,优化空间布局。为突出规划的龙头引领和指导作用,大邑县高标准遴选编制单位,开展了大量的实地调研,多批次组织人员到浙江安吉、桐庐等先进地区学习,借鉴其创建经验,编制完成了《成都市大邑县生态县建设规划(2008-2015)》(以下简称《规划》),并由县人大批准实施。《规划》做到了与大邑实际相结合,通过控制开发强度,调整空间结构,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为生态创建工作提供了路线图。

注重多方衔接,务求形成创建合力。《规划》从大邑自然资源和社会、经济、环境发展的实际情况出发,结合周边地区的发展特征,做到与《大邑县城市总体规划》、《大邑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大邑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成都市生态市建设规划》以及成都市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战略部署等相衔接并保持一致,坚持推进区域之间、流域之间、上下游之间生态建设保护工作的协调合作,实现横向与纵向相结合、总体与局部相衔接,通过凝聚各方共识形成合力,高效推进生态环境建设步伐。

注重任务分解,各领域齐抓共建。大邑县在稳步实施《规划》的基础上,又陆续编制实施了《环境优美乡镇建设规划》、《生态乡镇建设规划》、《生态家园环境建设规划》等一系列相配套规划,先后制定了生态工业、生态农业、生态旅游、生态文化等“十二五”专项规划,全域乡镇也完成了生态乡镇、生态村建设等相应规划,形成了“一综多专”的生态规划编制实施体系,为创建目标任务的落实提供坚实保障。

推进三大工程,着力培育发达的生态经济

推进生态工业工程。按照高端、高新、高效产业发展方向,、加快工业化和信息化“两化融合”,着力提升产业质量。加快形成汽车零部件、重大装备制造等优势产业集群。抓好经济开发区全国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园区工作,提高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引导工业区(点)企业参与清洁生产认证,实施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节水改造。

推进生态农业工程。大邑县切实加强与农业科技院校合作,大力推广农用塑料薄膜回收、.节水灌溉等技术,加快优质粮油、果蔬、茶桑、畜牧、林竹药五大产业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推进标准化生产。积极推行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种植和认证,提高“大邑产”品牌影响力,提升农产品附加值。结合安西走廊示范线建设,坚持“公司+基地+农户”等模式,大力发展生态观光农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目前,“安韩王新”农业园区被评为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荣获“国家生态食品基地县”称号。

推进生态旅游工程。大邑县通过健全完善《生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有序推进“三山一泉两古镇”(西岭雪山、鹤鸣山、雾中山、花水湾温泉、安仁古镇、新场古镇)六大精品旅游景点建设,有效保障了生态旅游资源的持续利用,在全县建设了一批主题鲜明、特色明显、环境优美、服务设施相对完善的星级农家乐和乡村酒店。

加大三个力度,着力打造良好的生态环境

加大生态资源安全保护力度。结合龙门山生态旅游综合功能区建设,将县城以北的1000平方公里山区、丘陵纳入区域生态功能保护范围,严禁进行煤矿、矿山开采等破坏生态的行为。划定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水源保护区等各类保护区505.8平方公里,占全域面积的39%。狠抓天然林资源保护、退耕还林、植树造林、四旁绿化等工程,在成都市率先实行公益林生态补偿,将大邑县336. 339平方公里林地纳入生态公益林保护,有效提高了区域生态环境安全保障水平。

加大水环境安全保护力度。以两河(斜江河、出江河)源头保护和饮用水源地水质安全为抓手,大力开展全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对沿河两岸大小煤矿、石材厂、火电厂等企业进行了全部关闭,有效降低了水质污染。在全县19个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划定了畜禽养殖禁养区和适度养殖区,对禁养区内697家养殖户(场)进行了全部关闭,对适度养殖区内的59个规模养殖场实施“养殖+沼气+种植”种养结合循环治理模式,实现养殖废水“零排放”。

加大大气环境安全保护力度。建设9个负氧离子自动检测站,对大邑县空气质量进行全域动态监控,建立预报预警、联席会议、目标考核、督查督办及公众监督五项制度和环境空气污染预警及应急处置机制。完善了《大气环境整治和扬尘污染整治方案》、《大邑县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等相关制度建设。2014年,环境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负氧离子浓度优于世界卫生组织规定的清新空气标准。

狠抓全域建设,着力营造适度的生态生活

提高绿化水平。实施生态绿地进城、生态景观绕城、生态廊道围城的空间优化行动,2014年大邑县共完成义务植树105万株,新增城镇绿地8.12公顷、森林面积1367.4公顷,获得“四川省绿化模范县”荣誉称号。结合旧城改造,完成大小南街一大邑大道城市改造、二环路绿化提升、斜江河两岸绿化建设等一批生态景观工程。2013年大邑县生态环境质量指数84.1(EI)达到“优”,在成都市各区县中排名第一。

美化村镇风貌。大邑县深入开展以“五改一化”(改路、改厕、改水、改房、改线和美化环境)为基本内容的村庄环境整治,农村清洁能源使用比例达75%。健全了“户集、村收、镇运、县处理”的生活垃圾分类处理体系,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为95%,有效改善了全域村镇风貌。

深化细胞建设。大邑县把开展生态细胞创建工作作为各项工作的基础和中心环节,下大力、多措并举推进。截至目前,大邑县20个乡镇均获得国家级生态乡镇称号,实现国家级生态乡镇全覆盖,建成省级生态村6个、省级人居活动社区2个、市级生态村183个、市级生态家园644家,成绩喜人。

篇9

1、“两区一线”治理要取得新成果。一是以环保部华北督察中心两次暗查的14家污染企业为突破口,开展104国道沿线及周边企业专项整治。摸清污染企业底数,制定污染企业整治方案,开展专项整治行动,查处违法违规行为、补办环保审批手续、治理不达标企业、搬迁电镀及金属加工制造企业、关停治理无望和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企业,使104国道两侧六乡镇环境治理取得明显成效。二是突出抓好大邱庄及周边地区的水污染治理工程。全面实施大邱庄及周边区域水污染治理方案,并在现有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的基础上再建两个大型污水处理厂,提高大邱庄及周边地区污水收取率和污水处理率;同时开展84台燃煤设施脱硫除尘的双重治理,解决烟尘及二氧化硫超标排放问题。三是继续抓好子牙地区拆旧污染专项治理工作,要按照县政府《关于禁止进入子牙环保产业园内第七类固体废物到园区外拆解加工的决定》,严厉查处外货内销,内货外流,烧线污染的违法行为,进一步改善子牙及周边地区的空气质量。

2、电镀企业清理整顿工作要取得新进展。落实县委静党发[**]**号《**县规范和促进电镀行业健康发展的暂行办法》文件精神,推进三个电镀集中控制区建设。在完成第一批唐官屯、大丰堆、团泊、梁头四乡镇70家电镀企业整治的基础上,采取严厉措施,全面展开其余14乡镇153家企业的整治工作。对完成限期无望企业、未经允许私自建设企业,要下达关停处理决定;对已被取缔关闭,后又死灰复燃企业,要强行拆除生产设施;对原地整治企业,要下达限期整改,逾期不能完成的,要下达关停处理决定;新上电镀企业,必须进入集控区。区外原有电镀企业不允许扩大产能,废水排放要严格达到环保规定标准,不能达标的要依法关闭。

3、中小企业污染整治要采取新行动。要按照“关闭一批、限期治理一批、改造搬迁一批”的原则和先易后难、先城郊后乡村,先国道、后园区的整治思路,以保护群众健康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为依托,全方位、分步骤实施整治计划,全面开展中小企业整治工作,提升企业清洁生产水平和能力,努力实现中小企业污染治理设施覆盖率百分之百、排放达标率百分之百的目标。

篇10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的总体目标,坚持以人为本、和谐发展,以创建环境优美乡镇和生态村为载体,引导农民树立清洁生产理念,提高农村经济发展质量,建设生产发展、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二、基本原则

(一)协调发展,互惠共赢

正确处理农村环境保护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实施农村小康环保行动计划与建设新农村的关系,把农村小康环保行动计划融入到新农村建设大局中去,在发展中落实保护,在保护中促进发展,坚持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实现可持续的科学发展。

(二)突出重点,全面推进

紧紧围绕农村环境污染防治这一重点任务,优先解决农村地区突出的饮用水环境污染、土壤污染、畜禽养殖污染、工业企业污染、生活垃圾污染等问题。加大资金投入和政策引导,重点保障农村污染防治必需的生活污水处理、生活垃圾收集和运输、养殖废弃物处理与利用、饮用水源保护等基础设施建设。同时,进一步搞好试点示范,以点带面、点面结合,全面推进农村小康环保行动计划的实施。

(三)统筹规划,分步实施

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和要求,统筹规划农村环境保护工作。重点规划“十一五”农村环保工作的目标任务和重点工程项目,以项目作支撑,把农村环境污染防治与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有机结合,优先解决影响面大、矛盾突出的问题,分步实施,扎实推进。

(四)因地制宜,政府主导

各乡镇人民政府要根据当地自然、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采取相应的环保对策和措施,重点加强农村环保基础设施与环保能力建设。

县政府有关部门和各乡镇人民政府要加大财政对农村环保的支持力度,制定有利于农村环保工作的相关政策,引导公众积极参与农村小康环保行动计划的实施,充分运用法律、行政、经济等手段,建立激励机制,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全面落实小康环保行动计划。

三、工作目标

到2010年,初步解决农村环境“脏、乱、差’’问题,农村地区工业企业污染防治取得阶段性成效,农村饮用水环境得到改善,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得到基本控制,生态示范创建活动全面展开,农村环境监管能力得到加强,公众环保意识进一步提高,农村环境得到初步改善。基本达到“清洁水源、清洁家园、清洁田园”目标。

——建设1个工业企业污染治理示范工程。

——在全县选取并基本完成20个行政村的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理系统和30个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示范建设项目。

——建设3个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示范工程。

——建设4个环境优美乡镇,4个生态村。

——加强我县的环境监测、监管和宣教基础设施建设。

——完成3处农村饮用水源地环境保护示范工程建设。

四、主要任务

根据我县农村存在的环境问题和近期治理目标,重点要完成以下4项任务。

(一)加强生态保护

1.做好农村饮用水源地保护工作。特别是农村人口相对密集居住区的集中饮用水源;防治农村工业和农业生产及农民生活对饮用水源的污染;开展农村饮用水源水质调查与评估工作,建立农村水源水质监测制度。

此项工作由各乡镇人民政府牵头实施,县环保、水利、卫生等部门按各自职责做好工作。

2.加强自然生态保护。积极开展生态示范系列创建活动,建设一批环境优美乡镇、生态村,努力实现农村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突出抓好县域内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的建设管理工作,

此项工作由县林业局、各乡镇人民政府牵头实施,县环保局及其他有关部门配合。

(二)强化污染治理

1.按照国家环保部部署,积极配合市环保局开展土壤环境现状调查工作。

此项工作由县环保局配合。

2.治理畜禽养殖业污染。科学划定禁养区和限养区,对超标排放的养殖污染企业进行治理。遵循资源化、无害化、减量化和综合利用优先的原则,因地制宜,采取生产沼气、建设有机肥生产厂以及堆肥、工艺处理等模式,提高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利用率与达标排放率。

此项工作由县环保局和农业局按职责分工做好有关工作。

3.治理乡村工业污染。在服从乡镇及行政村总体规划的前提下,制定乡镇及行政村环境保护规划,对乡村工业统筹安排,合理布局;对工艺落后、设施简陋、污染严重的乡村工业企业,予以限期治理、取缔或关闭;乡镇工业发展要与小城镇建设相结合,有条件的地区,应建设乡镇工业小区,对污染进行集中防治。

此项工作由县城建局、各乡镇人民政府牵头实施,县环保部门配合。

(三)开展创优活动

按照《国家农村小康环保行动计划》要求,引导和推动一批具有较好社会基础、较强经济实力、良好环境的村镇率先开展生态示范系列创建工作,达到环境优美乡镇、生态村的标准。生态示范系列创建工作要着眼于以环境优化农村经济的增长,突出地方特色,因地制宜发展生态经济。一是发展生态农业。大力发展优质安全农产品,保障食品安全,促进农民增收。二是提高乡村工业档次和效益。*乡村工业要实行清洁生产,积极发展循环经济,促进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和秸秆等再生资源转化及循环利用,提高能源和资源利用水平。

此项工作由各乡镇人民政府牵头实施,县环保、农业等有关部门配合。

(四)推进环境建设,要大力推进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

各有关部门要配合建设部门采用适用技术处理生活污水和垃圾。要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工作,强化农村环境监管。要在现有乡镇建保所的基础上,继续加强乡镇环保机构建设与人员配备。

此项工作由各乡镇人民政府牵头实施,县城建、环保部门配合。

五、重点建设工程

(一)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建设

1.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理系统示范建设

到2010年,完成20个行政村建设垃圾收集—转运设施。

生活垃圾收集—转运设施配置:根据村庄规模和卫生要求配置一定数量的垃圾筒(箱),及时收集村庄生活区产生的垃圾废物。根据村庄人口规模、清运路程,配置一定数量、规模的垃圾转运工具、中转站。

2.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示范建设

到2010年,完成30个行政村污水处理设施示范建设。优先在我县农村水环境污染较严重的地区及水污染治理重点流域,建设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示范工程,根据我县的实际情况,选择沼气池、化粪池、污水净化池、人工湿地、地埋式污水处理等技术模式,建设农村污水处理设施。

(二)生态示范系列创建工程

到2010年,创建省级以上环境优美乡镇4个,生态村4个。

按照环境优美乡镇及生态村考核指标要求,在具有较好社会基础和较强经济实力的乡镇、村,率先开展环境创优工作,建设一批环境优美乡镇、生态村,实行以奖代补,对获得称号的乡镇、村予以奖励。

(三)农村饮用水源地保护示范工程

到2010年,完成3处农村饮用水源地环境保护示范工程建设。优先在饮用水源水质污染较重、对当地群众身体健康构成严重威胁的农村地区及水污染治理重点流域,选取3处农村饮用水源地,建设农村饮用水源地环境保护示范工程。开展农村饮用水源地周边污染源调查与评价,布设水源地水质自动监测系统,划定水源保护区范围,建设水源周边截污工程,设置水源保护区标志,建立和完善管理制度,制定水源水质保护相关规定和办法。

(四)工业企业污染防治示范工程建设

到2010年,完成1个工业企业污染治理示范工程。重点在工业企业污染较重的农村地区、污染治理基础设施不配套的部分工业园区和工业集中发展区,建设和完善工业企业的污染防治基础设施,鼓励、引导工业企业采用节能降耗新技术,推行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减少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

(五)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示范工程

到2010年,完成3个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示范工程建设。在重点流域、区域和规模化畜禽养殖企业发展较快的地区,建设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示范工程。根据养殖场所在地的经济发展水平、种植业和养殖业布局等具体情况,因地制宜地选择生产沼气、堆肥、各类环境工程等技术模式,治理畜禽养殖业污染,力求实现养殖污染物的资源化综合利用,确保污染物达标排放。

(六)农村面源污染防治示范工程

到2010年,我县要完成1—2个农村面源污染防治示范工程建设。

根据我县种植业和养殖业布局,因地制宜地选择生产有机肥、沼气、堆肥、粪尿处理及秸秆气化技术,综合利用各类环境工程等技术模式。

(七)绿色(有机)食品生产基地建设工程

到2010年,完成建县绿色藠头基地示范工程建设。积极支持和协助有关部门开展绿色(有机)食品生产基地环境调查与评估,编制绿色(有机)食品生产基地发展规划,开展产地水、土壤、大气环境质量定期监测。

(八)土壤污染与农村面源污染综合治理工程

根据市土壤污染状况调查的有关数据和结果,针对不同土壤污染类型(重金属、农药残留、有机污染、复合污染等),选取有代表性的区域(污灌区、固体废物堆放区、矿山区、工业废弃地等)开展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示范工作。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有机)食品,实施沃土工程,避免或减轻土壤污染,促进土地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指导农民合理使用农药、化肥、农膜等,积极发展生态农业,搞好作物秸秆、畜禽养殖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妥善处理村镇生活垃圾和污水,综合防治农村面源污染。

(九)农村环境保护能力建设工程

加强和完善我县的环境监测、监管能力建设,建立农村环境应急预警系统。要在现有环保机构和装备的基础上,加强环保人员和环保装备的配备工作,使之与我县环境保护工作需要相适宜。

六、保障措施

(一)组织领导

实施“农村小康环保行动计划”是一项具有综合性、复杂性、长期性、艰巨性的系统工程,县政府成立以分管副县长为组长,环保、农业、林业、水利、城建、财政、卫生、民政、交通等相关部门为成员的领导小组,负责行动计划的组织与实施。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环保局,负责实施方案的制定、调度、协调和考核工作。

(二)政策措施与资金投入

县政府有关部门、各乡镇人民政府要研究制定有利于农村小康环保行动计划实施的政策措施,制定促进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绿色(有机)食品发展、有机肥推广使用等有关政策,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新农村的建设,引导农村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向投资主体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及时建立我县农村小康环保行动专项资金,并制定具体可行的农村小康环保行动专项资金的支持计划。这些资金重点支持以下工程建设:

——农村环境污染综合治理基础设施建设工程;

——农村饮用水源地环境保护示范工程;

——乡村工业企业污染防治示范工程;

——绿色(有机)食品生产基地建设工程;

——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示范工程;

——土壤污染综合治理示范工程;

——环境优美乡镇、生态村创建工程;

——环境保护能力建设工程。

(三)宣传教育

要充分运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宣传实施《行动计划》的目的、意义和内容,广泛开展“绿色村庄”、“绿色学校”、“绿色家庭”创建活动,提高广大农民环境意识,引导广大群众自觉保护农村生态环境,形成良好的生活和消费习惯。动员和发动农民群众积极参与农村小康环保行动计划实施工作,通过树立和宣传典型,发展生态文化,弘扬生态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