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学习策略范文

时间:2023-05-30 16:10:3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高效学习策略,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高效学习策略

篇1

关键词:学习策略;高效课堂;生物教学

生物教学高效课堂的有效构建需要不断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此,教师应该充分了解学生,针对学生学习的薄弱环节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有效调动学生生物学习的积极性和求知热情,在不知不觉中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这样高效课堂的有效构建也就指日可待了。

一、构建生物高效课堂面临的问题

1.学生学习兴趣不够浓厚,不能积极参与到生物课堂中去

学生生活中接触的生物知识较少,对生物知识比较陌生,因此,在生物学习过程中,学习兴趣不够浓厚,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生物课堂中去,跟随老师的思路,学习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这就大大增加了构建生物高效课堂的难度。学习需要一定的方法和技巧,更需要以饱满的热情对待生物学习,这样才能不断地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挖掘学生的潜能,有效构建高效课堂。

2.没有明确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目标,很难构建高效课堂

在生物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不能明确每节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这样,很难有目的性地提高学生某一方面的能力或者某一方面的知识点,很难得到有效的巩固和提高。教师在生物教学的过程中,如果不能有效制订规划每一节课的任务和重点难点,不仅大大增加了构建生物课堂的难度,更让生物课堂变得没有条理,效率低下。

3.不能充分分析了解学生,因材施教

构建生物高效课堂需要充分分析了解学生的学习和心理特点,因材施教。然而,现阶段的生物教学缺少针对性,教师不够了解学生的心理变化和学习变化,不能准确有效地把握学生在生物学习中哪里掌握得不够扎实、不够熟练,学生的强项是什么,学生之间的差距,这就给生物高效课堂的有效构建带来了一定的困难。这样不仅不能有效提高教学质量,更会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很难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在学习策略的培养中构建高效生物课堂

1.采取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生物教学过程中,要想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断挖掘学生的潜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就要不断地丰富和完善教学方法和教学活动,让学生对生物学习产生好感。对此,我们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将生物教学与生活实际充分联系起来,比如,在学习细胞的癌变这一部分内容时,我们可以让学生了解细胞癌变的严重性,以及细胞癌变对生活带来的影响,这样不仅能够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更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因为这样的学习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是我们生活中关注的热点问题。再比如,在课堂上我们可以使用图片、多媒体、音乐等方式不断完善教学方法。

2.仔细研读教材,明确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

在生物高效课堂的有效构建过程中,教师应该不断提升自身素质和个人魅力,得到学生的尊重和信任。为此,只有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知识储备和素质,才能够有效地管理班级、教育学生,才能让学生信服,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生物成绩,因此,教师要不断扎实基本功,明确每一堂生物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充分分析了解教材的知识点和重难点,在生物课堂上游刃有余,从而既能够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又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这样生物高效课堂的有效构建也就变得顺其自然了。

3.分析了解学生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处于青春期的学生往往比较叛逆,为了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热爱生物学习并积极配合教师,这就需要教师与学生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朋友,充分了解学生的特点和学习能力,从而能够让自己在生物课堂上更有条理地进行生物教学。对学生不理解或者理解起来有难度的知识点进行详细讲解,根据学生的基础和能力设置不同的学习内容和学习目标,分层教学,不在学习策略的培养中构建生物的高效课堂。

在学习策略的培养中有效构建生物高效课堂,需要采取合理的方法,更需要教师不断引导学生,通过科学的预习、复习等方式巩固自己所学的生物知识,不断丰富和完善自己,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这需要学生一点一滴的积累,更需要教师不断地鼓励和积极引导。相信,经过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生物高效课堂的有效构建一定会指日可待。

参考文献:

篇2

围绕这种学习形式本文借几个案例说一说自己的一些做法。

一、运用方法灵活,防止形式化

实际教学中,一些教师不能正确理解合作学习的要旨,把它当成课堂教学的插花点缀,为合作而合作,过一会儿用一次,以显示课堂形式的多样和课堂表面气氛的热烈,有时教师在学生进行合作时,走到前面浏览教案或是在学生堆里晃两晃,摆摆样,并不知道讨论的情况如何,进展到哪一步了。有时候,课堂上常常出现较大的喧哗噪音,这个问题在某些课堂上是非常突出的,以至于同组学生听清彼此的说话声都成了困难。着名合作学习专家斯莱文认为:合作学习的课堂听起来应该像一个蜂巢,而不应像田径场。当课堂上出现了过于强烈的喧哗时教师应及时的提醒,必要时可以用铃声或其他信号来改变这种状态。

我在实际的教学中发现,小组合作学习可以作为一堂课的主导,也就说整节课都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但要看这节课的类型,一般情况,我们在一堂课上最多用一至两次小组讨论就可以了。

在合作性学习中,教师一定要明确自己的职责,不仅要给学生架设学习的桥梁,指点学习目标,更要深入到学生的讨论中去,听取学生的讨论意见,参与其中,适时的评价、引导,恰当的提醒。

二、联系生活,群学探究

学科的最大魅力来自于生活,学科知识的最大意义是指导生活。新课程标准给地理定位要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因此,以上三种方式只是课堂探索的一部分,我们的课堂还要挖掘与生活相关的地理知识。在《长江》一节中,我将学生分为漂流探险组、水能开发组、航运开发组和治理洪涝组,以问题的形式引导学生探究互动。第一组可以探究长江的发源地和注入海洋,第二组可以探究水电站的建立和河段特征,第三组可以探究长江的航运能力和影响因素,第四组可以联系实际探究长江洪灾原因和治理。在小组的知识展示和教师点拨中,总结和分析问题。同时,地理活动探究还可以进行角色扮演,感受表达,时事分析,动手实践,慧眼识金等活动进行小组活动和探究。

三、学案导学

在学案导学的课堂中最关键的部分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对学案的精心设计上。学案的整体构思以突出学生的识图分析能力,知识点的记忆能力和有助于小组“一帮一”之间互查为主。因此,对于识图要求较高的,地理学科系统性较强的,以及区域地理性质较强的内容,在学生掌握了基本的地理学习方法之后,学案导学对于稳定学生的学习情绪,维护系统的知识体系,锻练学生运用地图这一工具,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在《巴西》这一节中,因为学生已经掌握了分析区域地理的基本方法,所以在学案设计中,我采取了识填图、填空和简答三种知识呈现方式。识图填图让学生自主完成该区地理位置的分析,和重点知识的填图,填空题呈现了巴西文化特点和工业发展现状,简单题则要求学生对巴西的工农业分布,雨林危机和城市化问题作出系统描述。在课堂学习过程中我依然采取了学生先自己完成能学的内容,然后再小组合作讲解疑难,最后给全班同学进行知识点的讲解与展示,由教师进行各小组的合作与展示评价,并组织课堂巩固和当堂检测。教师的点拨也应该成为课堂生彩的一笔,这一笔就是对教师素质的最大考验也成为我现在的课改最大的困惑。

我根据这些年的教学实践经验,总结了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策略:

1.科学组建合作小组

教师应根据班内的实际情况,有意识地将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学生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进行分组,其目的是为了学生在合作过程中做到组内合作、组间竞争,让每个学生在合作中都有展示自我的机会,让学困生在互相帮助中不断提升,让学优生得到更好的发展。

2.以小组集体的学习效果作为评价依据

小组合作学习注重把学生个人之间的竞争变为小组之间的竞争,组间成员竞争的格局,把整个评价的重心由鼓励个人竞争达标转向大家合作达标。这样会让所有孩子都受到老师或同伴的鼓励,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取得不同程度的进步,并由此一步步迈向成功。

3.教师要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

篇3

【关键词】中学;英语;高效;学习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02-0238-01

一、认知策略

(一)选择性注意策略。是为学生合理筛选相关知识与关键知识的策略,其能够将输入到人脑的知识做出过滤与挑选,进而确保人脑较好地将知识做好编辑、保存与处理。

(二)记忆策略。是利用记忆将知识做到维持、提炼的策略,能够促使人脑牢记知识,增加记忆效率。

(三)精加工策略。是把新信息和旧信息关联到一起的策略,能够促使人脑将新信息进行深入了解,既有人为联系策略也有内部关联策略。

(四)组织策略。是把知识简单化、做到从无序至有序的解决策略,它旨在构成新信息彼此的内部关联,关键涵盖聚集组织策略与归纳组织策略,其可以合理增加和提升对已有信息的牢记、了解和陈述。

(五)思维策略。即了解客观物体、剖析矛盾与处理矛盾的理性程序。在中学英语教学方面,重点表现为以下几点。

第一,依据需求预习。学生应该依据教师给定的预习要点,以及习题进行预习,先记忆单词,再标记重难点方便课上学习。自己预习能够找出问题,启发思维,避免课堂上无目的听课,提升听课质量。第二,提高关注度。重视重点,解决难题,细心留意,专注课堂。第三,主动思索。对准矛盾,主动思考,勤奋思考,主动回应老师,避免教、学脱节。第四,牢记知识点。切忌把老师传达的信息完全照抄下来,要挑选主要内容进行学习。第五,依靠图表及其他非语言途径进行了解与陈述。第六,及时回顾、总结、处理已有知识。仅依据老师课上的回顾、总结远远不够。学生本身要及时处理已有知识。第七,探索逻辑,触类旁通。学生应该留心寻找记单词的规律,老师应该指导和协助学生掌握规律。第八,合理使用母语。必要时可以合理使用母语信息来掌握英语,如,查看通过母语编写的相关英语材料,将母语构成和英语构成相比。

二、交际策略

这是为同学们想要得到大量的交际机遇,保持交际并且提升交际成绩而使用的策略。包括这几点:第一,主动发现利于个人的学习策略。所有学生应该试用各种学习策略,再进行对比,寻找方便个人的学习策略。避免“照猫画虎”,勇敢舍掉于个人而言成果较差的学习策略。建议通过英语进行交际。在英语学习过程中,争取用英语和他人对话。第二,擅长利用通过英语交流的机会。打破恐惧与卑微心理,勇敢交流,不回避差错;利用所有通过英语交流的机会。第三,重视想法交流。在交际方面,将关注度集合于想法陈述方面,避免局限在语法上,可以沟通想法感情,获得交流的成果。如果察觉出差错,并不需要马上修改,下次再碰到类似情况加以更正即可。第四,擅长肢体语言交流。在交流方面,需要依靠肢体、表情等来沟通。第五,擅长求助。在交际上遇到障碍,可以进行合理求助,获取他人的帮助。第六,掌握国际交际习惯的差别。所有民族在风俗习惯等方面均有所不同,民族文化也有自身特别的形式与含义。文化是语言的基础,语言体现文化。掌握国际交际习惯的不同,是发展跨文化交际的关键。

三、调控策略

(一)制定学计划。想要学习出色,就要设置实际的学习计划,具备计划便能够有效利用时间,合理安排。有计划便有学习目的,计划应划分出长中短不同阶段。

(二)把握主要内容。学生应该把握学习的主要内容,划分出轻重。在课堂上应重点记忆所学课文的单词、句子、关键句式,争取在课上便将本节课较为关键的知识点牢记,随堂理解。

(三)与教师或同学交流学习体会。积极与教师沟通,传授个人学习策略,告知个人学习环节上的领悟和心得,还可以和同学沟通,取长补短。

四、资源策略

资源策略即学生正确利用学习途径去获取英语知识。第一,利用音像素材帮助个人学习。如使用复读机、CD及其他学习英语。第二,利用工具书寻找知识。第三,关注生活上与媒体上涉及的英语知识。收录以及学习所有物品的英语名称和英文说明;注意报纸上的英语文章;留心大众传媒中的英语知识。第四,充分利用图书馆以及互联网资源。如,到学校图书馆以及社会图书馆寻找个人需要的素材来学习英语;利用互联网资源查找资料。第五,完全并机智地运用已有资源。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独立学院;学习策略;本科生;专科生

1.引言

高校独立学院的招生是依据全国高考统一招生计划的基础上,实施降低分数的方式进行的。然而,独立学院属于第三批次录取的院校,其生源高考成绩与普通高等院校学生差距很大,但是对独立学院学生的要求,尤其是在英语学习上与普通高等院校的学生是相同的。例如,要求非英语专业的学生参加全国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并与毕业证或学位挂钩等。由此可见,独立学院的学生与其他普通高校的学生对英语学习的要求并没有什么区别,事实上,独立学院学生的高考入学成绩与一般本科学生相比存在着很大差距,造成这两者在英语学习的实际情况上有很大区别。此外作为独立学院的专科生也是大学英语学习不可忽视的重要群体,虽然他们没有被要求参加大学英语四级考试,但由于就业的压力,通过四级考试成了就业的门槛,因此对专科生也有着同样的英语学习要求。

语言学习策略在大学英语的教学中和学生自主学习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但很多传统教育方式的教学,忽略了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从而导致教和学脱节。另一方面,大多数英语教师长期以来习惯于传统的教学方法,忽略了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的主导地位,从而导致学生不能够自发地、主动地学习。因此,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导地位,更多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策略,并把相关教学和训练融入大学英语教学的各个环节已成为大学英语教学的迫切要求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

2.文献回顾

2.1 国外研究

近年来,第二语言学习策略研究受到普遍关注,国外的研究多集中在以下几方面:比如O’Malley & Chamot(1990);Oxford(1992)等对学习策略的本质的研究;Ellis(1994)等对学习策略有着不同的阐述和定义;O’Malley & Chamot(1987)对策略的分类研究;Oxford(1990)依据策略与学习材料的关系将其分为直接策略与间接策略;Cohen(1998)根据使用策略的目的将其分为学习语言的策略和运用语言的策略;影响策略选择的因素,研究代表的人物有Oxford(1989)和Chamot(1988);研究词汇策略的有Oxford(1990)、Cohen(1990)等;研究学习策略与外语学习成绩之间的关系有Mangubhai(1991);Ellis(1999)等。进入90年代后,二语学习策略的研究进入了一个较为完善和成熟的阶段。

2.2 国内研究

在我国二语学习策略的研究起步较晚,20世纪90年代以来,很多语言学家、教育学家把二语学习策略作为研究的重点。其中,文秋芳、王立非分析了中国英语学习策略的实证研究,其中吴一安和刘润清借鉴和参考了国外多位学者的理论研究了分类模式;文秋芳(1996)对高分者和低分者进行了对比研究;秦晓晴(1998)对研究生新生中的高水平组与低水平组进行了对比研究;袁凤识(2004)则比较了英语专业和非英语专业学生的学习策略。

纵观已有的研究成果,虽然我国学者对第二语言学习策略已有了一定的研究,但针对独立学院学生,特别对本科生和专科生学习策略比较的定量研究几乎没有。本文利用Oxford(1990)的语言学习策略分类系统为基础编制的“语言学习策略量表”,对独立学院的本、专科学习者英语学习策略的使用情况进行对比研究,并应用社会科学统计软件SPSS13.0进行定量分析,目的是探索现状,发现差别,找出原因,提供建议,以帮助和促进独立学院学生英语学习能力的提高。

3.研究方法

3.1 研究问题

独立学院的本科生和专科生在学习策略上是否存在差异?他们的策略使用情况如何?

3.2 研究对象

本研究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参加本次调查者为山东科技大学泰山科技学院大一年级学生共67人,他们分别来自测绘(本科)专业36人和采矿(专科)专业31人。在以下研究中下均称为独本生和独专生。

3.3 研究工具

研究工具为问卷,由两部分组成:个人简况(测试对象的年龄、性别和专业)及语言学习策略调查表。问卷的设计是Oxford(1990)编制的语言学习策略调查表,该量表分别测量6类语言学习策略:记忆策略、认知策略、补偿策略、元认知策略、情感策略、和社交策略共50个项目。每一项目后都有里克特五级量表(Likert Scale),包括“几乎不完全符合”、“通常不符合”“有时符合”、“通常符合”、“几乎完全符合”五级测量标准,它要求测试对象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对每个项目表明自己的态度并评价选择符合自己的项目。

3.4 数据收集与分析

问卷于2011年7月中旬在课上有任课教师发给学生,完成后当场收回。这67名学生均采取随机(random sampling)的方式选取,实际回收有效问卷67份。任课教师不参与问卷分析。然后分别统计出每个学生在6种学习策略方面各项的总分,输入计算机,利用SPSS13.0计算出每种学习策略的平均分,最后对数据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信效度分析。

4.结果与讨论

4.1 对问卷的信度分析

表1 独本生可靠性检验

Cronbach's Alpha N of Items

.924 50

表2 独专生可靠性检验

Cronbach's Alpha N of Items

.944 50

为了保证调查的信度和效度,首先将问卷译成汉语。此外,还对试卷进行了信度分析,以上统计分析显示,在实施正式调查前,随机抽取独立学院本科生和专科生各30名,使用学习策问卷略进行预测,测得学习策略问卷的的克伦巴赫内部一致性系数分别为.924和.944,从这两个数值表明本研究所使用的问卷的具有较高的信度。

4.2 学生使用学习策略的倾向

表3 独本生与独专生学习策略各层面描述性统计

策略分类 独本生 独专生

平均数 标准差 平均数 标准差

记忆策略 2.66 .25 2.69 .43

认知策略 2.93 .53 2.93 .40

补偿策略 3.09 .55 2.92 .42

元认知策略 2.76 .34 2.97 .36

情感策略 2.76 .38 3.12 .23

社交策略 2.69 .49 3.03 .38

表4 独本生与独专生学习策略的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

策略分类 T值 显著性 平均数的差异数

记忆策略 -.320 .750 -.35238

认知策略 -.472 .639 -.96667

补偿策略 1.141 .258 1.03810

元认知策略 -1.435 .156 -1.84762

情感策略 -2.024 .047 -2.19048

社交策略 -2.023 0.47 -2.05238

从表3中可以看出,独本生使用频率最高的是补偿策略,其次为认知策略,使用较少的是社会策略,而频率最低的为记忆策略。在这六项策略的使用方面,补偿策略均高于3,认知策接近3,而记忆策略的使用仅为2.66。这些数值表明本科生倾向于使用补偿策略和认知策略,说明他们在英语学习中常借助释义,母语等补偿手段,而且他们在学习中自我管理和计划性都比较高,有较明确的目标。但是对情感策略的使用频率较低,这是由于传统文化和以往的学习经历等的影响,使得他们不善于表露自己的情感。此外社交策略使用也较低,主要是由于我们缺乏学习英语的二语环境,他们很少有机会,也很少去创造机会来练习英语,特别是对于非英语专业学生来说更是如此。记忆策略使用最少,是由于参与调查的学生大多是理科生,他们不善于记忆,且不喜欢去机械的记忆。本研究中的专科生也是同一情况。

表3中统计结果表明专科生策略的使用频率最高的是情感策略,随后依次是社交、元认知、认知、补偿和记忆策略。从访谈中可以了解到,专科生比本科生更容易焦虑和不安,他们一般采用与老师、同学交流或自我鼓励的方式来缓解紧张情绪,故其情感策略的使用显著高于本科生。

4.3 独本生与独专生学习策略的相似性和差异性(见表4)

表3和表4的结果显示独立学院的本科生与专科生在使用语言学习策略时既存在一定的共性又存在一定的差异。在记忆策略、认知策略、补偿策略和认知策略这四个层面上,本科生与专科生之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说明这两层次学生在日常的英语学习中,对这四个策略的使用频率和倾向度上没有太大的差距。而在后两个策略层面即情感策略和社交策略上,本科生和专科生在其使用上存在显著性差异,也就是说这两类学生在英语学习中,使用这两类策略的频率显著不同,结合表3的描述性统计结果,可以看出本科生在英语学习中,使用这两个策略的频率不如专科生多。这一结果与以往的研究结果存在差异,可能是由于调查对象的特殊性。据作者了解,本研究中的专科生虽然英语基础不如本科生,但是他们由于具有继续学习升入本科的目标,故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不低于本科生,甚至有些学生的积极性高于本科生,并且平常非常乐于与老师、同学交流,因此这些都有可能使得他们在这两个策略的使用上要高于本科生。

5.启示

通过对独立学院学生英语学习策略的讨论分析,本研究对外语教学有以下启示:独立本科院校应增强学生的英语学习策略观念,提高他们的学习策略意识,特别是对记忆策略、认知策略和社交策略的培训。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予以关注,应创造更多的机会和环境,鼓励学生多运用英语去主动交流,为学生提供更多应用英语的实践机会,帮助他们树立起学好英语的信心,增强兴趣,使他们成为自信、自主、高效的学习者。

参考文献

[1]Andew D.Cohen.学习和运用第二语言的策略[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社,2002.

[2]冯健.大学普高与高职生英语学习策略的比较[J].湖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4(2):

68-70.

[3]刘亦春.学习成功者与不成功者使用英语阅读策略差异的研究[J].国外外学,2002(3).

[4]雷沛华.中国大学生英语学习策略研究[J].东华大学学报,2004(3):93-96.

[5]李炯英.中国学生二语学习策略的观念与运用[J].外语教学,2002(1):2-49.

[6]文秋芳.学习和运用第二语言的策略导读[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7]文秋芳.英语学习策略实证研究[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8]文秋芳.英语学习的成功之路[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0(3):255-267.

[9]吴舸.高校独立学院学生二语学习策略探析[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

[10]薛建青.对专科大学生英语学习策略的探析[J].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12).

篇5

一.教学目标的设定是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效率的首要问题。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主体在教学活动中所要达到的结果和标准。它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是学生学习的具体指标和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指南,也是评价教学效果的依据,具有定向和调控功能。

在制定课时教学目标时,一要有整体性,应把课时目标和单元目标及课程总目标结合起来。二要有可操作性,在目标的制定上应体现学生的实际水平。三是科学设定标高,针对学生个体的差异,既要有统一的要求,又要有一定的弹性,体现分层教学。四是教学目标要少而精,突出重点。我们可以采用“通过……(途径),掌握……(能力)”这样的格式来陈述能力目标。

二.教学情景的优化是提高课堂效率的有效途径

一般情况下,课党教学效率低下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学生不配合,常常表现在学生精神萎靡,注意力不集中,不能进行有效的课堂互动。因此必须优化教学情境,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情境,激发和保持学生对信息技术的求知欲,形成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态度。例如创设学生身边喜闻乐见的内容为素材,让学生把解决问题的愿望转移到学习新知识的兴趣上,激起学生探索的兴趣和动机,引起积极的思考,充分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主动学习的状态下完成了教学目标,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三.教学内容的调整和组织策略

1.教学设计上,整体思考,以主题贯串。这就要求我们对使用的教材相当熟悉,备课时从整体教学观出发,进行“整体思考、单元备课,即不仅熟悉了解各个学习阶段信息技术学的教学内容,而且对全学年或整个学期的教学有一个全盘计划,依据学生认知过程及兴趣,打破教材中的章节界限,实现知识与技能的最佳重组。

2.把握课堂教学中的契机,关注课堂教学的生成,挖掘学生本身所蕴含的教学资源。课堂教学不可能一直按照教师预设的情形进行。在我们师生教学互动过程中随时可能出现我们没在预设到的情形,学生在回答问题时一个意外的答案,或者是在操作演示时一个标准答案之外的答案。这些都是课堂上随机生成的资源,如果我们善待它,也许它就能 “一石而激起千层浪”,给我们的课堂教学带来意外的精彩和收获。

四.培养学生学习方法的策略

在新课程教学中,教师的在教学过程中的角色发生了根本的改变,教师的职责不仅是传授知识和技能,而且更重要的是运用有效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形成问题,解决问题。

新课程提倡“自主学习”。这就要求我们在注重知识、技能传授的同时,关注学习方法的培养;其次,合理调整教学顺序,改变以往“置疑”“教师讲解、示范”“学生模仿练习”的教学方式,提倡“先做后学”或“做中学”,即“置疑”“学生探究”“教师指导”的教学方式;再次,还应注重培养学生使用软件“帮助”和屏幕提示的习惯,使学生能够利用计算机提供的“帮助”和人机对话等途径来解决,学习中所碰到的问题(包括计算机上新知识、新软件)。同时还要注意培养学生利用网络获取帮助的能力。

五.教学方法的得当是提高课堂效率的有利保障

中学信息技术课程操作性、实践性和探究性特征明显。这就决定了在教学中应强调小组合作学习策略,在引导学生把握知识体系的基础上进行开放式教学,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篇6

一、更新教学理念,改变传统教学观

课堂教学效率提升的前提是教学理念的更新。教学理念的更新需要教师主动探索和实践,笔者认为教师首先应做到以下两点:

1.改变教师主体观:高中英语新教材内容新颖,编排科学,图文并茂,不仅注重传授语言知识,培养语言技能,还注重对学生文化意识、情感态度和学习策略等方面的培养。所以,面对这样一种新的形势,教师的首要任务是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逐步从“传道授业解惑”的权威转变为“平等中的首席”,在新的课程环境下重新塑造自己,把发展学生的智力、开发学生的个性放在首位,在与学生共同探讨新知、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自觉放弃传统意义上的教师的权威性,努力寻求科学的教育教学方法,不断完善自己、充实自己,形成自己独特的教育教学风格。

2.把教学主体还给学生:新课标的核心教学理念就是教学的主体应是学生。而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应充分体现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应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自主获取知识的过程中享受学习,从而使学生能积极、主动、活泼、健康、高效地发展,没有学生的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效率必然低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学习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和取得良好学习效果的关键。因此,在英语课堂中,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进行互相交流,由单向灌输关系变为多向互动。要善于通过不同教学方式来调动和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刺激和启发学生思维,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更有效地参与课堂活动,以达到提高学习效率的目的。

二、深入了解教材,备好教材

毋庸置疑,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基础,作为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之一,备课的重要性不可忽视。所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教师在备课中不能沉浸在个人的想象世界,而是应该以教材为基础,备学生、备教法。除了把握教学重难点,适当取舍教材内容外,更要结合实际让教材这个例子和学生这个实际有机融合,充分预设,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有所创新。这样,充分的课前准备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课堂气氛必将呈现出活跃的状态。

三、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课堂内容要以“实效”为宗旨,抓住宗旨不放松。英语课堂上生动形象地叙述,合情合理地分析是必要的,但是必须有个“度”,不能为讲而讲,更不能华而不实,哗众取宠。英语课堂的“实”体现在师生交流的深度与广度上,师生交流是非常必要的甚至是难点突破的关键,但是交流的“质量”至关重要。例如,讲解课文时,老师要精心安排三至五个层次的问题,从易到难,引导学生了解大意,找出细节,分析原因,得出结论。每个层次的问题不必多,以达到目的为宜。课堂上必须紧扣“实效”不放松,围绕宗旨做“文章”。课堂标准以“活”为原则,既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又要激活学生的思维。语言课堂不是事先铺就的铁轨,教学过程也不是准时经过的列车。教师要根据课堂的实际情况及时调整自己的讲课内容,以“活”应万变。以“活”为原则,还体现在教师在授课时不应该侧重知识的传授,而应侧重于激活学生的思维,让课堂上充满学生的思维火花,让课堂成为学生思维演练的主阵地。吕书湘先生说:“一个具有自己教学风格的教师,他是会随机应变的,他的教室里总是生机勃勃?D?D成功教师之所以成功,就在于他把课讲活了。”所以,在课堂上,教师应适时投下激起千层浪的“石”,让学生能够活跃思维,强化理解,而不是生吞活剥,死记硬背。总之,教学要活,手段要新,只有不断优化课堂教学,才能真正的提高教学效率,让学生在课堂上体验成功,学有所成,快乐成长。

篇7

【关键词】高等数学教学 素质教育 内容 方式 检验

随着社会的进步及科技的发展,数学的重要作用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在很多学校里,不但原有的理工科专业继续开设高等数学课,而且越来越多的文科专业也在一定程度上开设了高等数学课。然而多年来,尽管许多数学教育工作者在高等数学教育与教学改革中做了一定的努力及多方面的尝试,但收效甚微,这一切都难以满足各学科发展及实践对数学的需要。笔者根据自身的教学经验,对高等数学课程教学总结了以下几点看法。

一、当前高等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内容方面

高等数学作为一门课程体系,在教材的编排方面,讲究知识的系统性及理论的严谨性,然而各专业对数学的要求是不一样的,并且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推进,各专业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都做了相应的调整,因而对数学的要求也相应地改变。但是很多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为了数学知识体系的严谨性,不加区别的传授,并且还有一部分教师只偏爱推导公式,证明结论,进行纯数学方面的理论推导及数学计算,这势必使所学知识与实际脱节,并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学生学习的难度。

(二)教学方式方面

现行的高等数学课堂教学,“满堂灌”的现象依然突出,教学过程呆板,讲解枯燥无味,缺乏探究和学生的主动参与,缺乏相互的合作与交流,而采用的教学手段依然是粉笔加黑板的传统模式,没有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另外,在作业方面,一般仍遵循着传统的模式,即“教师布置固定题目的课后作业学生完成指定的题目并上交书面形式的作业教师批改完后发给学生并讲评作业”。这种作业方式固然有一定的好处,但由于循环周期长及题量有限,因而学生难以从作业中及时得到信息反馈,且不能对所学知识进行较全面的巩固,这势必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从而影响下一阶段的学习,进而导致整个学习效果不佳。

(三)效果检验方面

当前,我国的高等教育虽然不像中小学那样以升学考试为目标,但从整个培养、教育过程的特征来看,本质上还是应试教育。因为学习成绩将主宰学生整个四年的学习生活乃至其一生,而确定学生成绩的唯一办法还是考试,这也就导致了很多教师在教学时也以通过考试为出发点,而没有与学生所学专业的实际应用挂钩,更别提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及数学理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因而也不可能实现素质教育,培养出21世纪所需要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

二、高等数学教学应对问题的策略

(一)课程内容方面

针对不同的专业对数学的不同要求,教师在教学时要有选择地进行教学,一方面要满足各专业的实际需要,另一方面要渗透一些现代的数学思想方法。如对物理、化学等专业,讲解及举例时可与实际挂钩;在工科数学教学中,可删掉一些过于烦琐的推理和完全可以用计算机代替的计算以及一些相对陈旧、在现代科学发展中没有发展前景的一些概念和方法,压缩一些论述(如微分学利用,语言证明极限的例子只需点到即可),某些数学概念的叙述可以用既简单又准确的语言代替;而对于文科高等数学的教学,应在介绍高等数学知识体系的同时,适当进行数学思想方法与数学美学的渗透,给他们创造一个接受数学思维熏陶的环境,提高他们的数学素质。

(二)教学方式方面

由于过多的教学内容与严重不足的教学课时之间的矛盾,传统的教学模式一方面导致课堂信息量少,使得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疲于追赶教学进度,对一些重点的应该精讲、细讲的内容不能完全展开,影响了教学质量与教学效果;另一方面,没有更好地进行探究式与参与式教学。因而在实际教学中,首先,应大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而教师主要在方法上进行指导,注意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与积极性。其次,可将多媒体技术应用到数学教学中,通过多媒体教学,创设直观、形象、生动的数学教学场景,可以增大课堂信息量,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如讲极限、定积分、重积分的概念,介绍切线的几何意义时,通过计算机在图形上对极限过程进行动画演示,可使学生容易理解接受。但应用现代化教育技术不等于全盘抛弃传统的教学手段,因为黑板也是一个重要的媒体手段,教师在讲课中表现出的艺术感染力和魅力不是多媒体所能完全替代的。如很多数学概念的引入,数学的基本原理、方法与技巧等数学上的训练用粉笔在黑板上解释会更清楚、简洁,更能体现数学的逻辑思维能力,也更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因而在实际教学中,要合理地将现代化教育技术与传统的教学手段结合起来。在作业方面,可将涵盖本次课基本知识点、体现本次教学目标的题目在教师讲授之前布置给学生,由学生通过自学来完成作业;也可利用学校的互联网,使学生作业的布置、解答、上交都可通过校园网来实现。当然,各种作业方式灵活应用,才能充分发挥作业在高等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马戈,杜跃鹏.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思考[J].高等数学研究,2004,7(03):11-13.

篇8

【关键词】化学课程 高效复习 策略

化学是高中阶段最重要的课程之一,既是一门高考的必考科目,同时也是构建学生从宏观世界到微观世界认识的一座桥梁,可以有效发散学生思维,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虽然教师和学生都知道化学课程很重要,也都在很认真的教,很认真的学,但是不少师生都反映,平常上课容易,但是真正到了复习和梳理整体思路的时候,平常学的知识总显得这么零散,拾不起来,不知道从哪开始复习。其实,复习的过程,不是一个对过往所学知识简单的重复,而是要基于以前的知识,在这个基础上夯实基础,抓住主干,归纳方法,进一步搞好讲评,培养能力,最大限度地挖掘每一个学生的潜能,全面提高的过程。本文结合现阶段高中化学课程的教学实践,对化学课程的复习方法和模式进行重新归纳,为构建高效的化学复习策略提供参考。

一、充分利用往年高考试题,挖掘复习指导思路

高考题是经过层层筛选和实践检验的试题,是基于众多专家深思熟虑、反复推敲而形成的,它视觉独特,题型新颖,对于引导正确的教育方式、把握教学内容的深浅、锻炼学生的学习能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再利用高考题进行复习的时候,不仅仅是要把题让学生做一遍,而是要把高考题进行分析、分解、总结、发散、迁移、创造、比较、判断、阐释,让学生通过分析高考题,可以获得一种解题和复习的思路。同时,教师在运用高考题进行复习的时候,也要做到立足于现有的课堂教学实际情况,使考题有机的、恰到好处的融入教学活动中,而不是生硬的一道道地让学生做考题,或者说让高考题“牵着鼻子”走,抛开现有的教学实践,“另辟蹊径”。 换言之,对高考题的利用,不是对现有化学课堂的化妆、补妆,需要活学活用,这样才能更好地体现高考题的价值。但是由于全国各地高考题众多,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差异也比较大,教师在选择高考题的时候要有效地进行筛选,结合本校实际情况选择最适合的考题。不能一味地追求难度,也不能一味地追求新颖,要把握整个高考的走向,这样才能更好地提高复习课的效率。

二、 明确复习思路,优化复习课堂教学思路

一般我们把化学复习可以分为几轮,第一轮复习注重知识的梳理,唤醒学生们沉睡的记忆,打好基础。一般要做到抓住课本的知识点,紧扣每章的重点、难点进行整理分类,回忆、对比,以达到大章内容的综合与提高;第二轮复习注重知识的升华和知识结构的优化,要学生能在现有知识基础上尝试举一反三。这就要求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一方面要让学生抓住课本的知识点,紧扣每章的重点、难点进行整理分类,回忆、对比,以达到大章内容的综合与提高,另一方面,还要通过这些知识进行充分的延伸,将知识形成一个“大网”,每个环节和每个环节,每个知识点和每个知识点都能连接起来;比如在复习元素化合物这部分的时候,这部分知识在内容、形式相似化,基本上都是由单质氢化物氧化物相对应的酸或碱盐这样一条主线展开。教师就可以结合已有知识,让学生这样自己把知识织成一张网,结合教师恰当的提问对学生加以引导,这样就可以使学生复习的思路更加明确;第三轮复习注重学生融会贯通的能力,将化学知识前后有机串联,获得化学学习和探究的能力。这就需要教师结合小组合作学习等方法,让学生利用复习的机会,充分对已学的知识进行实践、探究,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三、 激发兴趣,使复习课堂教学方法多样化

很多教师认为复习的时候就是在课堂上,让学生巩固知识,做题就行了。于是高中化学的复习课堂越来越枯燥,越来越乏味,学生们的学习效率也越来越低。其实,不管什么样的课堂,单调、乏味、照本宣科的方式都不会取得良好的效果。为此,教师需要充分调动课堂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将复习课变成每门课程的部分。这就像化学中许多物质之间的反应都是在加热或有催化剂的条件下进行,而且温度升高反应速率越快的道理一样。教师在复习课程中加入更多更多调节气氛的环节,就像给复习课程中加入了催化剂,让思想活跃,思维敏捷的青年学生得到最大限度的触动。教师如再给一定的“温度与催化剂”就能激发学生释放出潜在的能量,就能在原有的认知水平上产生第二次飞跃而进入新的意境。这外界条件“温度与催化剂”就是我们教师的自身素质、文化专业知识水平和教学手段。

总之,化学课程的复习,一方面是如何激发学生对已学知识的回忆,概括、深入与创新。既要使学生的基础知识扎实,又要在扎实的基础上拓展知识面,掌握解题技巧,进一步提高发散思维、创新思维的能力。另一方面,复习也是对教师的教学思想、教学水平、教学能力的全方位检验的一个过程。因此,高中阶段化学的总复习,是很多教师都感到非常重视而又特别棘手的问题。这就要求教师要充分对化学复习的思路、模式、手段进行探讨,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整个化学课程的教学的水平,并不断使教师自身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朱志江. 新课程背景下高考化学复习的思维变革[J]. 化学教育,2009(11).

[2]李玉强. 从一组高考题的解法谈起迁移应用,课堂学习的终极目标[J].考试周刊,2010(52).

篇9

关键词:高效课堂;合作学习;初中物理;问题;解决策略

一、引言

“小组合作学习(cooperative learning)”就是指学生在小组中为了完成共同的目标与任务,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学习。依其任务类型或学生学业水平、能力倾向、个性特征、性别等方面的差异,将学生组成若干个异质学习小组,创设一种只有小组成功了小组成员才能达到个人目标的情境,即小组成员不仅要努力争取个人目标的实现,更要帮助小组同伴实现目标。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习效率[1]。随着课改的进一步深化和高效课堂理论的提出,小组合作学习已经成为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最近两年,本人所在地区正在进行轰轰烈烈的高效课堂改革,合作学习模式已被初中物理教学采用且已取得了一些可人的成效,但还是存在以下几点问题:

2.1小组合作只是形式上的合作而非本质上的合作。在实际考察中,笔者发现大多数小组的成立都是课堂上教师的随机安排,小组内部成员没有任务分工,只是将原来一排排坐的学生变成了按组坐的学生。这种分组只是形式上的分组,小组成员之间没有本质上的合作。

2.2合作学习时,教师引导不到位使得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很多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之前,并没有引导学生进行必要的知识学习和思路分析,而是在学生没有完全明白合作目的、学习目标的情况下,教师便抛出问题和任务,随后便一声令下:“开始小组合作学习,时间为xx分钟。”然后教师便走下讲台,到学生中巡视。实际观察发现,在这种情况下,只有一少部分学生明白该做什么,大部分学生都处在茫然之中。

2.3小组内部成员的参与程度不均衡。由于小组形成的随意性及对组内成员并未进行相应的教育和培训,使得组内成员分工混乱。笔者经常看到这样的现象:在小组合作学习时,有的学生忙的不可开交;有的学生无所事事、脸上一片茫然;有的学生却玩了起来……这不仅不能达到合作学习的目的,反而会降低课堂教学效率使得差生更差,这与物理新课程的理念“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相矛盾。

2.4合作内容随意。合作学习不是一种万能的学习方式,它受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素质、问题难度等多种因素的制约,不能随意滥用。

2.5合作学习时,教师只重视合作过程,不重视合作之后知识理论的形成。“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学习方式,通过这种方式来达到获取知识,培养能力的目的。在实际教学中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现象:有的小组正在实验,有的小组正在讨论……而教师却一声令下“时间到了,安静下来,停止手中的动作。”

2.6由于各小组间竞争意识薄弱,导致组内成员集体荣誉感差,使得小组合作学习难以持续进行。由于分组的随意性,使得各小组之间存在不公平性。又由于教师缺乏引导各组之间相互竞争的意识,这便导致各组之间缺乏竞争性,从而导致小组内部成员集体荣誉感差,合作积极性弱,久而久之,“小组”便形同虚设,名存实亡。

三、初中物理教学中实施有效合作学习的策略

3.1加强教师的理论学习,促进教师更深刻的理解“合作学习”。虽然“合作学习”是当今世界教育改革的主流思潮之一,同时伴随着新一轮课改的实施,合作学习已经在我国中小学教学中被广泛应用,但是,许多中小学教师却对“合作学习”理论知之甚少,甚至对其理解有所偏差,所以为了有效地实施合作学习,必须让教师充分认识合作学习的价值内涵,使教师认识到“合作不只是教学方式,合作还是各科教学应达成的目标。”[2]不应将合作学习简单地等同于小组讨论,合作蕴含着丰富的原理与技术。

3.2科学组建合作学习小组。学习小组的组建是物理课堂合作学习活动顺利开展的前提。组建学习小组,教师要对学生的分组进行认真研究设计,使各个小组总体物理水平基本一致,以保证各小组开展公平竞争。小组一般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进行,由4~6人组成,分组时不仅要求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思维特点出发,而且在构成上要求小组成员在性别、个性特征、才能倾向、物理水平等方面存在合理差异,以便学习时发挥各自的特长和优势。小组建成后,还必须要求每个小组中的成员相互团结,民主平等,体现小组的团体力量和精神[3]。

3.3选择恰当的学习内容和时机,实施合作学习。不是所有的内容都适合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必须选择恰当的学习内容实施合作学习。

3.4建立多元的评价机制,优化合作学习,使其持续发展。为了健全评价机制,笔者认为首先应该转换评价对象。传统的教学评价是以“个人”作为评价对象,而合作学习是以“小组”作为评价对象,这一转化有利于促进组内成员更好的合作。其次,应该建立切实可行的奖罚制度。运用恰当的奖罚制度可以激活“小组合作学习。”

四、结语

总之,合作学习是物理教学中一种新的学习策略,是物理教学以育人为最终目的,探讨如何让全体学生都参与全过程的一种尝试。笔者相信只要教师能够认真研究合作学习的理论,精心的设计分组,正确地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建立健全评价机制,“合作学习”就会成为促进全体学生物理学习的动力车。

参考文献:

[1]王志力,黄致新,中学物理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成员角色分配问题探究[J]高等函授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01:91―93

篇10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小学数学的教学效率,文章从转变教师思想,提高课堂效率;密切联系实际,充实教材内容;注意合作学习,相互交流探讨;游戏课堂教学,提起学生兴趣四个方面分析了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率的具体策略。

关键词:

小学数学;学习兴趣;课程标准;课堂效率

“数学是思维的灵魂。”通过学习数学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作为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生活中的一切事物,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考虑问题,用数学的观点去认识世界。教师应通过灵活的教学方式,把学生吸引到数学教学课堂中来,了解数学和生活的关系,使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从而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当然仅仅将学生的数学学习与生活紧密联系还不够,在这个信息技术大爆炸的时代,要倡导现代信息技术走进小学数学课堂,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图文、声形并茂的特点,来丰富数学课堂。让信息技术辅助数学教学,在实施新课改的今天显得尤为重要。

一、转变教师思想,提高课堂效率

在传统的应试教育中,学生必须按照教师设计的思路去接受知识,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比较少,学生很难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自我学习和巩固。久而久之,使得一部分学生跟不上教师授课的节奏,越来越听不懂,感觉数学枯燥乏味,对学习数学失去信心。为了改善这一状况,教师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凸显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教师要通过建立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建立现代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同时,教师还要着眼于培养与发展学生的现代数学素质,以提高学生终身学习能力为根本目的,落实新课程改革实践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密切联系实际,充实教材内容

小学数学知识与生活息息相关。教师在教学中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千方百计地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例如,小学数学有这样一道题,“一支铅笔定价为0.5元,现在有32元钱,一共能买多少支铅笔?”如果学生看到这样的应用题兴趣不大。教师就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把课堂上的应用题改为贴近学生生活的实际内容。如修改为“我班旧作业本卖废纸卖了32元,现在要买铅笔,一支铅笔0.5元,可以买多少支铅笔?我们班现在有38名同学,每人一支铅笔,还剩几支铅笔?”通过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实例,与学生的生活相联系,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目的。因此,教师要善于挖掘现有教材中的生活素材,善于收集学生生活中的一些数学问题,将教材中、生活中的相关内容加以整合并灵活运用,有机渗透到小学数学教学中去。

三、注意合作学习,相互交流探讨

新课改推行以来,在现代教育理论指导下,数学教学方法发生了极大的改变。其中合作学习方式备受推崇。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是基础教育改革中提出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新课程改革倡导的一种新型学习方式。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数学教学课堂上应用,不但给课堂注入了新的活力,而且让中等生和学困生有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小学生是一个思考能力和心智都还没有完全成熟的一个群体,还没有完全形成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但是可以将自己的观点同别人交流和表达出来。合作学习打破了传统“教师一言堂”教学模式设置的壁垒,让学生之间能够合作学习,有利于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引入合作学习模式,教师必须掌握学生的基础知识、学习能力、智力状况、性别、心理素质、兴趣爱好等各个方面的情况,以此进行分组,并且要明确小组成员的责任,开展小组讨论。学生在与同学交流讨论的过程中,对别人提出的观点进行分析和思考,将内容内化,有效提高自身的思考能力。

四、游戏课堂教学,提起学生兴趣

著名教育家陈鹤琴老先生曾指出:“游戏可以伴随人的一生,不管您是风烛残年的老人,还是牙牙学语的小孩,都是对游戏充满了热情。”如果让游戏走进小学数学的课堂,那么学生的学习将变得更有趣,更快乐。通过多年的小学数学教学实践发现,小学低年级的孩子对游戏特别痴迷,对于其喜欢的游戏可以一连玩几个小时,但让他们长时间坐着,一动不动,估计坐不了10分钟。所以,对于低年级的学生就要通过游戏,把孩子的眼球吸引到课堂上来,把注意力长时间地稳定在学习对象上,使教学收到良好的效果。

五、结语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提高教学效果对小学数学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应该树立现代教育理念,从学生的学习实际需求出发,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才能提高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良好习惯。

参考文献:

[1]傅道春.新课程中课堂行为的变化[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2]王立军.新课程数学教师教学设计应树立的五种意识[J].中学数学研究,2006(11):6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