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决策范文
时间:2023-05-30 16:10:3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高效决策,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教育教学观念的转变以及打造出较为成熟、适应时代需求的高效课堂模式是摆在我们广大教育教学工作者面前的一大课题,然而要改变在我们头脑中早已根深蒂固的教育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并非一朝一夕的易事,下面是我们经过一年的探索、实践后总结出的化学高效课堂中的一些常见问题及解决策略。
一、老师在转变观念时面临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1、新课改是一种全新的理念,由于相应的专业培训较少,一线教师对新课改的理解肤浅,不知改什么,怎么改;有部分教师认为新课改就是“穿新鞋,走老路”,缺乏学习和探索的兴趣,甚至抵触新课改的推行;有部分教师实施一段时间后,发现学生成绩没多大变化,从而质疑“高效课堂”的作用,认为新课改形式下的“高效课堂”模式只是一种形式,摆花架子,不能很好的落实知识体系,不执行或者中途放弃教研计划。
2、对应策略
新课改的实施首先要求教师及时、深入、彻底的转变教学观念。教师观念转变的快慢和程度对于新课改的实施起着很大程度的制约作用。鉴于此,针对我们存在的问题,我们采取了如下一些措施:积极参加有关新课改的各种培训,个人参加后及时召开备课组会议传达培训精神;主动请求有经验的老师给学科组的成员进行指点和辅导;利用网络资源,下载和学习有关新课改的相关理论;制定科学、详细的教研组工作计划,任务落实到时、到人,定期召开教研组会议,制定专人汇报自己学习、探索、实施的情况和存在的疑惑,小组内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并写成“教学反思”做好资料保存。逐渐从多角度让老师明白新课改是时代的需求,不改不行,早改早好。
二、课堂模式在实施过程中常见的问题及策略
1、在自学环节,因为学生阅读能力缺乏,自学后不能提取教材中的有用信息。解决策略:教师在认真专研教材和充分解读课标后设计科学适用的“自学导航”,引领学生自学方向。在“导航”中既要包涵基础知识要点,兼顾知识的深度广度,还要在潜移默化中起着培养学生自学方法与技巧的作用。比如在学习《苯和芳香烃》时,一句“了解人类认识苯分子结构的过程”既可告诉学生一要去了解苯分子的结构,二还要关注化学学科的发展史。
2、学生阅读教材后,缺少对相关信息的归纳与总结,出现在“自学检测”环节不知或不会运用相应知识去解决问题。解决策略:一要不断告诉学生“整理与归纳”这一学习方法的好处,二要指点学生怎么去整理归纳不同章节或框题的方法,授人以渔。
3、很多学生缺乏自信心,在“合作探究”和“交流与讨论”环节不会或不愿主动表达自己的观点,更不会主动去质疑同学或老师得出的结论,提出自己独到见解。对应策略:俗话说好孩子是夸出来的。所以首先教师要相信学生,用心去了解学生,用心去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甚至去放大他们的闪光点,只要有可表扬之处一定不要吝啬表扬之词。比如:内向的孩子只要他们开了口你就得表扬他敢于发言的勇气;喜欢回答问题的学生哪怕他答错了你也要表扬他勇于表达自己观点的自信心;善于提出不同于常规结论的孩子你要表扬他们敢于质疑的精神;勇于指出别人不足及时纠正别人错误的学生你要表扬他们的诚挚与无私……在培养学生自信心的初始阶段,只要学生开口就是进步,怕的是他们不说话。其次还要设计环节或情景去感染学生、刺激他们想说的欲望。比如基础较差,说错后怕同学取笑而不敢答的同学你可以让他们先自己给自己说,让后过渡到说给旁边的同学听,最后在讲给大家听。还可以实行小组“捆绑”等奖惩制度,只要有人回答既可给小组加分等方法去刺激他们的主动性。
4、在完成分析、讨论、归纳后,学生往往忽略整理记录的环节,加上各个环节时间非常紧凑,课后去消化巩固时缺少素材。解决策略:一是不断讲解和强调记笔记的好处,随时提醒学生记录,二要传授记笔记的方法技巧。比如在理解“同系物”这一概念时,学生记录的不是“结构相似,组成上相差若干个CH2原子团的一系列有机物叫做同系物”这样完完整整的一句话,而是概念中的几个关键词“组成相似”、“分子式相差(CH2)n”。这样的笔记既可以突出理解这一概念的要点,还节约了记录所需的时间,而且学生课后复习时可以一目了然。
5、课堂训练时间不够,训练题量偏少,不能达成课标要求的相关知识和技能。对应策略:一是课前老师要充分备课,尽量设计精简的习题,二是针对不同章节或要求层次不同的内容适当设计一定量的课后作业题。毕竟高考要求还是比较高的,并非所有课时知识学生都能在课内解决,也就是说,适量的课外作业也是必需的。老师要根据实际情况把握好相应的尺度。
6、新课改的实施对教师的要求非常高,备课量很大,感觉力不从心。面对这样的问题,学科组的老师必须团结一致,充分发挥集体力量和智慧,新课改本事就是集体才能完成的工作。所以科学、详细的教研计划,步调一致的教学观念,认真踏实的工作热情,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必不可少。
篇2
[关键词]办公室工作;执行力;服务效率
中图分类号:F272.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19-0323-01
强化办公室自身的执行力,做好表率,高质量、高效率地做好每一项工作,完成每一项任务,以办公室系统的高效执行来推动整体工作的有效落实,对服务企业决策至关重要。
1 着力打造更高效率的运转中枢
值班工作要恪尽职守。要牢固树立“办公室工作无小事”的理念,以高度的责任心和良好的精神状态,持续提升值班人员综合技能,锤炼“严细实”工作作风,做优日常值班工作,完善日常岗位值班、节假日值班和领导干部带班制度,落实首问负责制,强化应急值守,认真执行油田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严格突发事件信息处理程序,准确做好上情下达、下情上传,密切内外部联络协调,树立良好“窗口”形象,充分发挥“枢纽”作用。
文书办理要规范高效。精细文书处理的闭环管理和节点把控,在系统总结梳理的基础上,完善网上办文的过程“留痕”,优化流程,提高效率,建成联系各方、流转高效、即用即查的全天候文件处理中心。进一步规范和加强领导办公会议纪要整理和会议资料的存档管理。依托办公信息平台升级,加强保密技术防护系统,落实公文处理安全保密机制,确保文件安全流转。认真落实请示文件限时办复制度,加强规范性、合规性审查,即时呈转、按时催办、及早答复,切实提高请示文件办理的质量和时效;密切跟踪请示文件办理进程,适时按需反馈办理进展情况、存在问题和意见建议,做到急事急办、件件有落实、事事有回音。
公务活动要严细规范。认真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严格审批程序,规范服务标准,精打细算,压减费用,树好形象。做优标准化服务、做实个性化服务、突出精细化服务。要按照“事前充分准备、事中优质服务、事后梳理总结”的工作要求,抓好活动的组织运行,强化全过程无缝隙优质服务,实行表单运行管理,精细服务,提升会务接待工作层次和水平,提升服务信息推送效率,擦亮“窗口”形象。
政务督查要高效落实。完善专项督办机制和政务督查考核机制,着力督促决策部署落实,从严领导批示督查事项的跟踪督办反馈,从细领导批示交办和会议议定事项的高效督办反馈,从实领导决策部署的定期督办反馈,加大反馈情况评判和政务督查业务考核力度,力争在推动政令落地、提升工作时效和转变工作作风上取得新成效。
2 着力提供更有质量的参谋服务
信息调研要提升价值。信息工作注重在保证数量、提高质量、增加份量上下功夫。要强化考核激励,实行政务信息工作量化考核,结果纳入执行力年度绩效考核;完善政务信息工作平台,展示和交流政务信息工作成果;开展好树先评优工作,充分调动各单位积极性,确保信息数质齐升。调研工作要紧紧围绕转方式调结构、提质增效升级、保效创效、降本增效、深化改革、管理创新等重点、难点和热点,开展“短平快”调研,联合联手联动,采取座谈交流、现场考察、问卷调查等方式,反映实情、提出建议、推动工作。要优化选题立项、业务交流、合作众创、成果共享的推进机制,推荐优秀调研成果参加创新成果评选,为调研工作多出精品提供有力保障。
公文制发要规范严谨。强化精品意识和法制意识,加强综合审核和业务指导,坚持少发文、发短文,进一步提升文件质量和制发时效,做到优质服务、规范严谨和依法合规,切实维护公文的操作性、严肃性和权威性;建立制度类公文修订解释说明制度,提高审批和审签效率。史志编纂要服务现实。推进和加强史志资料建设,突出强化以资料为重点的基础工作。大力推动以资料开发利用为重点的编研工作,创新服务理念,增强服务意识,不断推出展示油田成就、反映油田特色的史志新成果,更好地为领导决策服务。
3 着力构建更加规范有效的管理体系
要主动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大力推进制度化、规范化、系统化管理,不断提升管理水平。不断深化制度建设。以“按制度管权管事管人”为目标,按照简明、务实、管用的原则,抓好制度梳理完善工作,不断改进和完善制度体系,努力推进管理经验的集成、提升和应用。建立制度问题快速处理机制,动态优化,持续改进,增强制度的科学性和有效性。要抓好制度的宣贯。通过宣传、解读、培训等多种形式,学习制度、理解制度、掌握制度,熟悉本岗位相关制度和流程,增强依法合规办事的意识和能力。要进一步强化制度执行落实。各单位办公室要结合实际,将相关制度进行细化分解,落实到岗位,明确责任主体,切实做到事事有人管,人人有责任。要突出业务流程管理,加强制度执行落地的过程控制,专项业务要严格按工作程序运行,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将制度和程序嵌入管理流程,确保制度规定不可逾越,切实把制度落实到工作的每个阶段和环节。加强制度执行监督检查,完善制度执行考核办法,增强制度的权威性。要认真抓好履职待遇、业务支出管理办法的落实,针对内审外查和自查自纠发现的问题,采取切实措施,抓好整改和规范,切实压减管理费用,
树立企业良好形象。进一步发挥办公室系统整体合力。树立大办公、大协调、大服务理念,深化系统管理,充分发挥办公室系统人力、信息、物资、公共关系等资源的整体优势和系统效能,扩大共享范围,搭建好纵向、横向沟通交流网络。对内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加强办公室之间的沟通协调,搭建畅通的交流平台,通过网络交流、电话咨询、调研走访等方式,在办公室之间形成沟通交流长效机制,相互学习借鉴,提升整体水平。办公室系统要一盘棋谋划,一体化协调,加强资源共享,加强工作配合,发挥办公室系统整体优势,使工作推进更有力度,圆满完成任务。
4 着力建设一流的办公室团队
要牢牢抓住队伍建设这个根子,严要求,正作风,提素质,努力打造作风硬、业务强、敢担当的队伍。坚持抓好学习。强化理论学习,坚定理想信念,提高思想认识和理论水平;加强形势任务教育,引导员工全面认识油田面临的形势,深刻领悟油田的发展思路、工作部署,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企业中心工作上来,在解放思想中统一认识,在转变观念中锤炼作风,在努力工作中激发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以良好的精神面貌投身于改革发展的事业中。锤炼严细实的作风。认真践行“三严三实”要求,发扬石油石化优良传统,深入开展“践行严细实,全力创效益”活动,坚持细字当先,严字当头,实字当家,融为一体,让严细实在办公室系统蔚然成风。
参考文献
篇3
【论文摘 要】高校负债问题一直是影响高校发展的重大问题,本文针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解决对策。
经过跨世纪的大改革、大发展,我国教育事业完成了两大历史性任务,一是全面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二是从高等教育的小国成为了高等教育的大国,这是我国教育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巨大成就。而伴随着高等教育大发展,一些高等学校所积累的债务越来越为政府、银行和社会各界所关注,也有不少指责、批评的声音。对待高等学校负债问题,应该站在历史和发展的角度,理性分析高校负债的历史背景,客观评价高校负债背后的历史性贡献,并在政府主导下有效化解高校负债,推动高等教育持续健康发展。
一、我国高校负债的现状
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教育经济所2007年完成的《高校负债问题的专题研究》报告显示,2002年底央属的76所高校贷款总额为88亿元,而至2005年底贷款总额已高达336亿元,校均贷款额4.4亿元,平均年度增幅达到76%。2007年7月初,经过对30多所知名高校的调研,全国高校贷款总额已达到2500亿元左右。
高校负债对高校日常教学造成许多不利影响,由于财务困难,不少地方高校在引进和培养高水平师资、改善教学和科研条件等方面资金捉襟见肘。据一位高校医学院老师说:“高校人体解剖课需要的尸体是一次性消耗品,但其价格已从400元涨至8000元。以前上课解剖人体,现在只能用小白鼠或兔子。”
二、我国高校负债的原因
目前高校财务困境的形成是内在制度因素和外在现实因素的综合作用结果。在制度层面上,我国高等学校存在极其严重的预算软约束特征,这是造成目前高校学校群体性负债的内在制度驱动与根源所在。
管理不善导致高校的损失浪费严重,2004年,教育部建立了每五年一轮的高校教学评估制度,而且每年公开一次全国高校教学基本状态的相关数据。这是关系到学校声誉和生存发展的头等大事。本科评估的一项重要指标就是硬件建设,盲目扩张,“过度”建设,所以,学校宁可举债也要把学校建设为现代化的高校。评估制度出发点在于推动我国高校建设,但其实质上推动了我国高校的负债。
财务管理落后。许多高校对财务只是反映一定期间的收支状况和资金结存情况,而对资金的结构、状态、支出结构、效益缺乏分析,以至于无法科学考核学校整体和各系部门资金的使用效率。
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飞速发展,高校开始重视财务预算控制,但是在财务预算编制过程中,收入支出的预算没有按照学校当年事业发展的规划和任务的有关标准和定额编制,仅凭上年的实际数加预计的增加数来确定,这种方法会使预算和实际数发生很大差异。另外,学校缺乏长远的资金规划,高校事业发展规划与财务规划相脱节,无法从学校相应的预算中得到保障,这种缺乏长远性、连续性的预算不利于学校发展规划的实施。
三、解决我国高校负债的对策
我国高校应该转变观念,改变债务迟早会由国家解决的想法,树立风险意识和市场意识。学校发展离不开金融机构和资本市场的支持,但学校的可持续发展,首先需要自身努力改变财务困难的现状。
解决高校负债问题无非从增收节支两个方面入手,而且侧重是增收。如通过兴办校办企业以及学校和企业合作获取相应的资金赞助,或通过社会团体和个人投资,出资和捐资高等教育事业,也可以通过争取国际银行组织的贷款用于地方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等途径。我国高校应该学习美国经验,在销售产品和服务社会、科研经费吸纳与管理、开展社会捐赠、资本运营、开展项目融资、利用资本市场创新工具等方面寻求突破,美国高校在这些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其资金来源中这些渠道来源的资金占据40%左右的份额,而我国只有8%左右,差距非常明显。这也表明我国在社会捐赠和服务社会等方面大有可为。所以我国高校应该学习美国经验积极开拓融资渠道,构建合理科学的融资体系。
整合教育资源,提高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率来节约高校支出;增强高校科研创新能力,积极利用自身在学术、科研、医疗等方面的优势开展各种社会服务,并销售相关产品和服务取得收入,高校在构建服务型教育体系的过程中,要积极探索产学研合作新模式和高校与企业利益共享机制。
创新教育思路,鼓励民间资本和富裕家庭投资教育,主动为富人提供优质的教育服务,满足对学习有针对性、实务性、高层次要求的需求,为社会输送有专业知识的高水平人才,优质教育资源能迅速产生经济收益,实现高校与富人的双赢等。
加快人才培养和引进,组建高素质投融资队伍,美国高校往往具有一支高素质、懂金融的财务管理团队,融投资是美国大学校长的首要任务。而我国高校基本都是核算型财务,校级领导和财务部门往往缺乏精通投融资的专业人才。学校要加强财务管理,健全资金管理机构,完善投资决策程序。所以我国高校必须通过培养和引进等手段加快专业队伍建设,组建一支精通投融资和财务管理的专业团队,建立涵盖财务、基建、监察、审计、工会等部门负责人的资金管理领导小组,负责学校经费收支和贷款资金的使用、管理与监督,积极增收节支,合理安排资金,加强投融资管理。能够根据金融市场的变化,低成本、高效率地融通资金,化解债务危机。可借鉴美国经验由专业人士制订具有可操作性的债务战略发展计划,并及时根据政府政策或市场变化调整学校债务。
修正会计核算基础,逐步由收付实现制为主向责权发生制会计制转移。同时,增加或调整相应会计科目,将基本建设纳入学校财务统一核算,重现构建高校财务报告体系,以利于高校财务信息的及时披露,发现潜在的财务风险。财务风险预警系统应贯穿于高校日常活动的全过程,以高校的财务报表、财务预算及其他财务资料为依据,利用会计、金融、统计学和管理学等理论,采用比例分析、数学模型等方法,发现并预测高校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风险,为管理者决策提供警示。
综上所述,上述问题值得进一步研究,但欣喜地看到,高校负债已引起各级政府的高度关注,美国高校债务融资发展的历史和管理经验对我国目前解决高校债务困境具有较强的借鉴意义,我国学者也以科学严谨的态度进行深入探讨,我们有理由相信,在科学发展观的引领下,我国高校能够较为妥善地解决高负债问题,高等教育也必将步入科学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篇4
摘要:高校学生收费是高等教育经费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高校筹措资金的重要渠道。本文通过分析高校收费精细化管理的必要性,初步阐述数据挖掘技术在高校收费管理中的应用策略,助推构建科学化、标准化、精细化的收费管理体系,为高等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资金保障。
关键词 :数据挖掘技术;高校收费;精细化管理
当前,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和教育领域改革的不断推进,高校教育投入和办学规模不断扩大,经费筹措呈现多元化、多样化格局。但多数高校还是以财政拨款和学费收入为主。因此,学费收取是高校财务管理的一项基础性的重要工作,也是一个重要的风险控制点。如何确保足额收缴学费,规范收费管理工作路径,创新收费管理工作手段,提高收费工作效率,已成为高校收费工作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高校收费精细化管理的必要性分析
(一)实施精细化管理是形势发展的需要
实行收费精细化管理的目标就是规范收费、优质服务、控制成本、提高效率,确保资金安全。一些高校的收费管理工作较为粗放,存在不同程度的内部控制不严格、管理体系不完善和制度不健全等现象,导致产生收费管理漏洞,收费工作效率低,直接影响到教育资金安全。开展以收费管理为突破口的加强高校收费精细化管理,具有一定的科学意义与实践意义。
(二)精细化管理科学性的要求
精细化管理是始于发达国家的一种企业管理理念,同时也是一种管理工程,它是在科学管理基础上建立的一套管理理论体系,突出体现精益生产、集约管理和注重效益的管理思想。其核心理念是精、准、细、严,其基本方法包括细化、量化、制度化、流程化。目前高校的办学层次和形式多样化,各科各类学生专业不同,收费不同,再加上转专业、中途休学等情况,以及奖、贷、减、困、补、缓等学费减免措施的存在,都增加了收费工作的复杂度,因此收费要做到及时、足额、高效,高校收费引入精细化管理理念也是一种必然趋势。
(三)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条件
随着数字化校园的建设,信息化程度普及较高,财务管理系统为工作人员提供了大量信息数据,但目前高校的电算化和网络化,并不能提供收费活动中数据的分析、规划和决策活动,更不能随时从财务数据仓库中提取数据,财务信息系统存在信息不统一的现象,使得高校收费信息孤立,财务相关部门的收费系统都在独立运转,这些情况的存在都需要高校财务部门整合现有财务信息化资源,强调信息化技术和精细化管理体系的有机整合,不断提高收费管理工作水平。
二、数据挖掘技术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突飞猛进,高校财务信息化建设的迅速发展,高校财务收费系统信息中包含大量时间跨度长、范围广的数据,数据量日渐增大,查询条件日趋复杂。传统的财务数据分析是依靠财务人员采用手工的方式从大量的数据中筛选出有用的信息,效率很低,精细化管理的各种决策需要数据的支持,而信息化系统可以为精细管理提供强大的数据支持和决策辅助,因此,数据挖掘技术应运而生。
数据挖掘是20 世纪末崛起的一门新兴科学,它是一门广义的交叉学科,包括了数据库、人工智能、数据统计、并行计算等方面的技术。数据挖掘就是从大量的、不完全的、有噪声的、模糊的、随机的实际应有数据中,提取隐含其中的、人们事先不知道的、但又潜在的有用的信息和知识的过程。数据挖掘的任务就是发现隐藏在数据中模式。根据模式特征,可分为分类模式、聚类模式、回归模式、关联模式、序列模式、偏差模式和广义模式。这些模式包括的具体算法有市场分析、聚类检测、神经网络、决策树方法、遗传算法、连接分析、基于范例的推理和精集以及各种统计模型。数据挖掘的流程具体包括确定业务对象、数据准备、构建数据挖掘模型、结果分析和知识的应用。将数据挖掘运用高校收费管理中,就能在数据量庞大的收费数据中,对数据进行筛选,提取出有价值的数据。
三、基于数据挖掘技术的高校收费精细化管理策略
(一)实现财务数据无缝对接,提高收费工作效率
收费信息化建设是精细化收费管理的基础条件,其基本特征是计算机、网络及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收费领域,使收费信息收集、提取、处理比较便捷而高效,实现收费信息资源的多元化和高度共享,能够实时、主动的获取收费完成、催缴、执行、监督、考评等方面的信息,及时发现收费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加以分析和调整。目前,高校收费工作涉及诸多相关部门,例如:教务处、学工处、学生资助办公室、后勤管理处、银行等,教务处提供考务费、报名费等数据,学工处提供住宿费等数据,学生资助办公室提供学费减免数据,后勤管理处提供水费、电费数据,银行提供批量处理学费、助学贷款等数据,这些业务系统之间的数据传递不顺畅,共享程度不高,要实现收费信息在不同部门的不同角色流转中产生的数据可以关联,高校应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条件成熟的优势,搭建收费数据集成管理平台,将相关部门机构设置、学生信息、基本定额信息全部纳入到平台里面,做到基础信息口径统一。其中机构设置包括部门属性、部门信息、部门职权、负责人等信息,学生信息包括学生所属学院、专业、年级、班级、学号、入学时间等统计信息;根据数据来源和采集途径的不同,认真梳理业务部门职责内的主要工作,科学确定工作程序,编制相应的工作流程图,优化相关部门工作职责和工作流程;充分考虑采集周期和时间,实时把相关部门业务系统中的数据加载到收费数据仓库。通过该平台,财务处可调用教务管理系统中学生变动信息及时掌握学生休学、退学、转专业等情况,及时更改学生的费用信息;还可调用学生信息管理系统中学生住宿信息,及时更新学生的住宿费标准;教务处可调用收费管理系统中学生缴费信息,并以此为标准办理学生开学初入学报到注册;各二级学院可调用收费管理系统中学生欠费信息,掌握本系学生的欠费额及欠费率,进行及时的催缴;学生可通过数据平台对本人收费信息的进行查询、核对等等,使财务收费数据与业务数据实现无缝化对接,畅通收费管理“事前预测、事中控制、事后分析”的科学、规范管理路径,提高收费工作效率。
(二)提高收费信息利用能力,增加收费工作针对性
学生拖欠学费一直以来都是各高校普遍遇到的问题, 欠费学生占在校生人数的比例也在逐年上升。利用数据挖掘技术分类模式中的决策树算法对收费数据仓库中每个学生每学年应缴纳的学费信息进行深度挖掘,先分析欠费原因、划分欠费类型,确定催缴的难易程度,然后根据欠费类型,设计催缴方式。具体步骤有:(1 )按已知的全部缴费和欠费信息对数据进行初始分裂;(2)按已知的以往的有无欠费记录进行第二次分裂;(3)再按欠费原因分别对以往有无欠费记录再次分裂;(4)生成决策树;(5)根据模式评估对分类方法进行改进或者对决策树进行修剪,根据需要从步骤一重新开始。最后通过对决策树进行修剪把决策树转换为分类规则分析可得知出高校收费工作欠费收缴应以以往有无欠费记录为导向,提高对家庭贫困的学生的帮扶力度,加大对恶意欠费学生的催缴力度,在以在校学生人数为基准的情况下,只有这样才能获得充足的学费收入。
在针对欠费学生进行催缴过程中还可采用聚类模式对学生校园“一卡通”各类消费情况进行分析,以自然月生均消费水平为基点,定义远远偏离该基点的数据为离群点,对学生日常校园消费数据进行挖掘,然后评估和解释挖掘结果并及时采取相关措施。对于远低于基点的学生消费人群,列为学校重点资助群体,进入学校学生资助系统,进行跟踪管理,用足用好国家、地方政府和高校的资助政策,帮助其顺利完成学业;对于远高于基点的学生消费人群,可以交与学校资助管理部门进行核实,分析产生该结果的原因,必要时可以建立诚信电子档案,并将分析数据提供给相关业务部门,对欠费学生在校园内的相应活动权限进行限制,如图书借阅数量、网上选课、学生注册等,实行动态化催缴管理。
(三)创新收费票据管理手段,提高收费工作水平
高校采用的会计核算基础是收付实现制,只对实际收到的学费进行账务处理、报表反映,对应收款总额和欠费总额不予账务处理和报表反映,为全面、真实地反映高校的学生收费情况,实现高校缴费业务、票据管理以及财务核算形成对应关系、稽核关系、互相印证关系的统一管理,高校应将收费票据信息纳入数据仓库,创建一整套完善的票据自动化信息系统,加强对收费各种票据的数字化管理,健全票据管理制度,按照收费服务流程详细划分票据类型,例如:申购票据、领取票据、开具票据、核销票据等等,确保各种票据管理都走向数字化、智能化,确保任何一项收费项目的进出都纳入数据仓库,以此达到对票据的信息化控制的目标,有效控制收费管理漏洞,不断推进收费工作水平上台阶。
通过将数据挖掘技术应用于高校收费管理系统,获得大量对收费信息的采集、挖掘和分析,可以使收费业务部门管理更通畅,学生支付更便捷,财务部门监管更严密,整体工作效率和管理效益得到明显提升,为高校收费管理精细化发展起到一个科学导向作用。
参考文献:
[1]魏丽亚.刍议高校学生收费管理的问题及对策[J]. 财经界,2012(24):36-37.
[2]毛国育.基于工作理念的高校财务数据采集与挖掘分析[J].会计之友,2013(02):114-116.
篇5
一、高等学校完善会计决策与控制体系的意义
(一)高教大必然要求高等学校切实提高管理效益
自《面向21世纪振兴行动计划》颁布实施以来,我国高等教育通过大发展步入大众化阶段,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作为高等教育微观管理主体的各高等学校要持续协调发展,必须以科学管理来增强自身的综合竞争力。在经济学中管理的含义是:在既定资源的投入条件下如何提高效率。随着高校办学自主权的落实,高等学校所面对和所需要的不再是一般意义上的管理了。高校在履行教学、科研、服务三大职能的过程中,已由单纯的社会事业型变成了事业经营型,其办学行为已与社会经济行为融为了一体。良好的管理效益是高等学校持续健康发展的前提,直接关系到高等学校整体办学水平和综合竞争力的提高。
(二)提高高校管理效益的关键是决策与控制
决策,就是从为达到同样目标而采取的许多方案中选择最佳方案的判断过程,决策贯穿于管理工作的各方面。管理决策创始人,美国管理学家赫伯特.西蒙认为:管理就是决策。正确的决策符合教育和客观经济规律,能够调动广大教职工的积极性,从而保证完成学校的既定目标,是提高高校管理效益的重要途径。良好的决策需通过完善的控制体系保障实现。控制,就是监督各项活动,以保证它们有计划地按决策的既定目标进行,并纠正各种重要偏差的过程,可分为内部控制与外部控制。高校提高管理效益,内部控制是提升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三)提高高校经济效益需完善会计决策与控制体系
高校管理在国家财政已取消了全额预算管理制度的“事业单位财务规则”,明确规定了对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是“核定收支,定额或定项补助,超支不补,节约留用”的原则的情况下,财务管理的作用及意义被日益突出出来。维护学校良好的财务状况,加强财务管理,充分发挥高等学校财务在理财工作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追求资金的使用效益,是高等学校管理工作中十分重要的问题。因此,在目前的教育体制和经济环境下,会计决策成为与保障高校的教学决策、科学决策、人事安排决策、物资供应决策、后勤服务决策等经济效益决策的双刃剑,从某种意义上说,高校经济效益决策中心是会计决策。
高校的会计控制,是指与保护财产物资的安全性、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以及财务活动的合法性和有效性有关的控制。会计控制自产生之日起就与会计信息质量密不可分,会计信息是决策者决策的重要依据之一,提供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是保证会计信息使用者作出正确决策的基本前提和条件,直接关系到组织决策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影响高校管理的经济效益。同时,建立和完善高校内部控制制度,可以形成上下协调、前后呼应、相互制约的控制能力,强化监督、堵塞漏洞,防止错误和舞弊,保护高校资产的安全、完整;而且内控制度的完善以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为目标,可以有效的降低管理成本,直接促进高校经济效益。
二、高等学校会计决策与控制的特点
会计决策与控制是在会计的专业领域中所体现的具体管理职能,科学的会计决策与控制借助于完善的会计决策与控制管理信息系统得以实现。高校在教学管理、科研管理方面经过多年的努力已形成一套有效的工作规范,财务管理工作由于其上在高校管理中的地位,决定了其到目前虽然在财务管理的大环节上已有一定的规范,但还缺乏系统的管理,存在一些不足。
(一)实行了会计电算化,会计信息存在局限性
高校普遍使用的会计电算化系统平台,较之过去传统会计手工记账生成的会计信息有极大的促进,降低了劳动强度,使账簿与收支册不符等差错率大为下降,改变了手工记账只有到月底才做月结,平时无法得到财务报表等信息的绝对静态状态。但现行的会计信息系统不能满足高校快速发展的需要,还存在不少局限:系统信息处理方式单一、系统缺乏管理会计职能、系统所生成输出的会计信息有限、系统缺乏信息交流界面,不利于校内部各部门间交流。
(二)片面强调不相容职务分离使管理信息成为信息孤岛
不相容职务是指那些由一个人担任,既可能出现差错和舞弊又便于掩盖其错弊行为的职务。高等学校管理中历来对不相容职务分离工作非常重视。各学校都专门设立人事、教务、资产管理、科研、财务部门等作为职能部门分别负责学校各项管理工作,以实现不相容职务分离。事实上高校的管理活动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从会计的角度,学校的各职能部门的工作无一不与财务管理有着无法割裂的关系。现实的高校管理中,各部门都运用机辅助管理,但数据都是分别生成,各自为政地运用各专业的管理软件以提高工作效率,学校财务部门的固定资产帐与资产管理部门的实物帐严重不符,学费收缴明细帐与学籍管理情况不一致是许多高校客观存在的事实。因此,把学校的人权、财权、物权分属不同部门管理实现了不相容职务分离,但使数据割裂,使各部门的管理信息成了一个个无法协同发挥作用的信息孤岛。
(三)未能充分运用校园局域资源进行会计信息交流界面的建设
目前各高等学校都拥有较完善的校园网络资源,但对网络财务管理系统使用非常贫乏,在会计核算、财务管理上一般都是以财务部门内部组成的局域网以实现网络环境下的实时处理业务系统,对运用校园网资源的效率有限。在校园网上实施的主要是由财务部门维护财务的法规与相关政策的信息,或开通一些职工个人工资信息等查询系统,缺乏高校各职能部门的业务数据与财务部门核算互动交流处理的界面。
三、以CIM哲理为指导进行高校会计决策与控制系统的建设
通过以上的分析可以发现,高校会计决策与控制系统的建设首先应解决的是会计信息的孤立问题,因此导入CIM哲理作为指导具有实际意义。
(一)关于CIM哲理
CIM是计算机集成制造(ComputerIntegratedManufacturing)的缩写,CIM的哲理提出者是美国的约瑟夫哈林顿博士,在1974年提出来的解释为:组织现代化生产的哲理。欧共体CIM-OSA(开放系统结构)课题委员会定义为:CIM是信息技术与生产技术的综合作用,旨在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和响应市场的能力。
(二)CIM哲理的价值
CIM旨在提高企业的劳动效率和对市场多维变化的响应能力,按CIM哲理所开发的管理信息系统CIMS,抽象地表述就是实现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集成,这种理想的运作不可否认地由高度的信息集成与物理集成为支撑,以人的集成为关键。因为在市场分析、决策、生产经营目标的确定、产品设计制造过程中新的构思永运需要人的创造性。CIMS作为人、经营、生产、技术的集成系统可以满足这种及时、精益生产方式的需要,并已取得惊人的效率,实现了它应有的价值。邯郸钢铁集团公司作为国家863的《邯钢CIMS重点示范工程(一期)》的信息化建设,是CIM哲理在应用的成功案例。
从20世纪90年代初期开始,一种称为ERP(Enterprise Resources Planning——资源计划)的新型企业管理系统在国外逐渐兴起,众多的企业纷纷建设自己的ERP系统。在,联想、康佳等国内知名企业不断加入实施ERP行列之中。回顾ERP的轨迹,ERP是由20世纪80年代的MRPⅡ演进而来,而MRPⅡ的代表技术就是CIM。
(三)完善高校与决策体系的思考
1、加强信息集成,建立会计决策控制系统
企业的CIMS系统从上至下一般可分为四个级次:企业管理决策级、生产作业调度级、过程控制级和基础自动化级,在信息集成的支持下实现的。高校的会计决策控制系统的完善可以引入企业CIMS的理念与,以高校各职能部门核算系统和管理信息系统为基础,由下至上依次为职能业务层、会计核算层、内部管理层、财务决策层。
按照CIM哲理物流和资金流集成的理念,就要把会计数据的取得延伸和前置到物流业务发生时,即把职能部门在履行资产管理、学籍管理、人事管理职责时产生的物流、信息流等业务数据存入与会计核算部门统一的数据库作为会计核算的依据,为系统的职能业务层;会计核算层根据职能业务层基础数据,按照会计制度编制记账凭证,实现会计业务,而完成会计业务的过程同时也是对职能业务层的数据进行审核的过程,大大增加信息的真实性,并真正发挥出会计部门对业务部门的监督控制作用,经过核算处理的数据为向内部管理层提供的信息,同时向外部使用者提供统计会计报表或同时生成职能业务层的职能业务信息,会计核算层再根据管理层下达的控制信息不断调整具体工作,并把调整信息及时传递给职能业务层;管理层处于系统的中间层,起着中枢作用,它根据内部核算层提供的核算信息,经过统计,产生一系列财务信息,提供给决策者,同时又能对外提供有关财务计划方面的控制信息,并结合外部输入与决策层提出的管理计划和控制指标信息等指导会计核算层不断改进工作;决策层是系统的最高层次,它根据外部瞬息万变的动态、发展信息,在充分分析内部中层管理者提供的财务信息的基础上,充分运用高层领导者的智慧,提出预测和决策信息,并下达决策方案。当然以上系统的运行必须在各个级次的自动化建立的基础上,各层级之间有相互联通的,能实现各种数据的整体集成功能,产生实时的动态信息,实施对高校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的运行与控制,达到进行预测、控制和决策的目的,做到从根本上提高高校的管理水平。
为进一步阐述上述系统的构架,以固定资产管理为例,对高校决策会计决策控制系统进行说明。在形成固定资产需求的前提下,首先由需求部门向固定资产管理职能部门提出固定资产需求申请,固定资产管理部门根据已有的规定进行审批,并将审批意见中有关资产基本性状、使用部门、资金需求概算等基本信息输入机并传递给会计核算层,会计核算部门依据资产管理部门计算机传递的信息提供固定资产采购的资金支持;在购入资产后,办理固定资产的验收、领用手续,固定资产管理部门把验收领用手续的基本信息如采购价格、资产性状、领用部门、经办人员等输入系统数据库,会计核算部门依据现有规定对固定资产管理部门传递的信息进行审核,以经审核无误的信息为基础编制会计凭证,完成采购经费的报销,使用部门的归集等,实现固定资产核算会计业务,并存入系统数据库,使固定资产管理的物流信息与财务管理的资金信息即时集成,成为管理层合成会计报表、资产管理部门生成固定资产明细帐的核算信息;管理层(包含会计部门管理者与职能部门管理者)可根据决策者的需要对核算信息进行汇总、筛选,提供包含固定资产与资金状况的专项信息或全面的财务报表传递给决策层;决策层可对会计、管理信息进行实时调用、查询,结合学校的实际,分析管理层提供的有关固定资产的信息,形成固定资产管理的决策并授权给相关管理部门,资产管理部门、会计核算部门根据决策层的下达决策有序开展固定资产的管理。上述流程周而复始,真正实现信息流向理顺,数据来源于底层,数出一门,加工快速,传递通畅,查询方便,便于领导能够进行科学的预测、正确的决策和及时的控制,实现的高校管理新模式。
2、有效利用校园网资源,实现实时的会计决策与控制
高校会计决策与控制系统应充分运用学校丰富的局域网资源实现决策与控制功能。首先以校园网资源为依托,建立“实时核算系统”,对学校的各种事项在发生时即可实时记录、实时处理、实时报告,并且提供“金字塔”式的报告结构,形成包括最底层的原始数据到高层的浓缩信息,通用、专用信息的信息流,经授权信息使用者可直接进入信息系统,信息使用者进行双向交流, 及时获取、自主选择会计信息,从而满足其决策需要,不必再等到分期报告出来之后,去获得那些经综合的历史信息。同时,信息使用者与信息提供者交流的平台也使信息使用者与信息提供者进行实时的相互监督、控制成为可能,信息使用者可以依据授权的权限审核信息的正确性,而信息的提供者则可依据系统的数据验证领导决策的民主性与合理性,从而使信息更准确、工作更有序、决策更科学。
篇6
关键词:多媒体语言实验室 低利用率 解决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6-0061-02
1 多媒体语言实验室的教学优势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不断介入外语教学,多媒体语言实验室作为一种计算机技术与传统语言实验室相结合的现代化教学媒体,在外语教学方而具有其它媒体无可比拟的优势:(1)在多媒体语言实验室内可提供丰富的视听教学信息,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教学过程,对语言相关知识的表现极其准确生动,为学习者提供比较理想的示范作用,便于学习者理解和掌握。(2)通过耳机接收教学信息,在集中学习者注意力的同时,避免了外界刺激的干扰。(3)多媒体语言实验室可通过创设语言情景的方式反映语言信息的全部内容,调用多种感官参与,促进大脑皮层活动,符合认知学习规律。因此,通过多媒体语言实验室教学可将语言知识学习与交际背景融合在一起,较真实地展示语言交流过程,同时可安排学习者实践模仿练习,创设一个具有良好的视觉、听觉及交互式的语言学习环境,激发起学习者强烈的交流愿望。
2 多媒体语言实验室的使用现状
2.1教育技术技能的缺乏
外语教师属于文科教师,其动手能力一般不如理科教师强,虽然具备计算机的一般操作技能,但他们普遍缺乏视听设备的专门知识,面对功能繁多、先进精良的音视频媒体和几十甚至是上百的操作按钮,往往感到手忙脚乱、力不从心。一些教师在使用中不能严格按照操作规程的要求做,常因误操作而引发一些故障,他们解决这些问题的惟一方法就是放弃大多数新功能的使用,将一套多媒体语言学习系统当作一台固定的普通录音机使用。这不仅极大地影响了教师使用多媒体语言实验室的积极性,也降低了学生使用多媒体语言实验室的热情。
滥用多媒体。有的教师以放映影片来代替外语听力教学,忽视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没有发挥老师在课堂上的主导作用。殊不知,多媒体教学只是辅助手段,它并不能代替教师的创造性劳动。语言设备损耗大,相应的维护及维修工作量大,维护成本较高。多媒体技术运用于教学中,确实提高了教学质量、教学效率。然而,高效率靠的是高科技,高科技是要高投人的。每台投影机的灯泡价格为3000元左右,而其使用寿命不到2000小时。电脑中的软驱、光驱、教师机磁头、学生机耳机、按键等也属易损件,加之学生多、课程多,更易造成设备的损坏,甚至故意损坏设备的情况也经常出现。另外,多媒体语言教室的各种设备都要有其相应的操作规程,有些教师不了解设备性能,不会操作容易造成设备的损坏。比如投影机关机时需待散热风扇停止运转后才能关闭电源,但很多老师可能不懂或不愿意等而立即关掉电源,造成投影机电源板、主板损坏,投影机灯泡也因散热时间不够而缩短其使用寿命;课程结束后,有些教师关闭计算机时不按正常程序退出,就直接关闭电源,造成计算机硬盘损坏。因此,及时检修,加强设备的日常维护就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教学过程中设备突发故障多。教学过程中设备突发故障主要是发生在计算机、投影机和学生机上。这些故障有的是因为设备本身质量不佳,有的是人为不小心操作失误,有的是违规操作所致。
2.2教学设计的陈旧
教学设计在现代教育技术理论中占有重要位置,是运用多媒体教学最关键的一环。一些教师虽然使用着现代化教学媒体,但大多数还停留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他们对现代教育技术的理解不深,忽视对多媒体教学方法的研究,更少了解教学设讯,他们将传统的教学模式照搬到先进的教学系统中,不仅学生感觉不到现代化媒体教学的优势,就连教师本人也会感到二者的冲撞与不协调。
2.3教学软件的匮乏
近些年,不少学校配备了多媒体语言学习系统,但相应的多媒体教学课件却很少,市场上众多的教学软件中存在以下几个问题:适合家庭个别化教学的软件较多,适合课堂教学的软件很少;一些软件过分强调娱乐性和趣味性,华而不实;中、小学软件较多,高等教育的教学软件很少;软件价格偏高。另外,精通外语熟悉教学的外语教师其多媒体课件的编制水平普遍不高,加之社会对外语人才的不断需求,造成外语教师短缺,很多外语教师教学任务不断加大,没有时间、没有精力再去搞教学任务以外的事情,尽管他们能够认识到这些多媒体课件对于教学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尽管他们急需这些课件并想借此改善和提高教学效果。
2.4管理人员的缺失
由于各校、院将从事实验技术的管理员视为教辅人员,对其重视程度不够,在工资待遇、奖金福利、外出进修、晋职升迁等多方而都与专任教师有较大差距,使得管理人员心理落差较大,极大地挫伤了他们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导致其工作不安心,实验技术队伍不稳定,更加不可能引进高学历且技术过硬的高层次人才,也就无法形成一支实验技术高且结构合理的梯队,管理员的中坚作用就不可能得到有效发挥,由此而来的问题即如前所述,教师不熟悉设备操作,设备出现故障后管理人员也不及时维护,造成语言实验室的闲置浪费,无法有效发挥出语言实验室的功能优势,教学效果必将大打折扣。
3 针对多媒体语言实验室使用问题之解决对策
3.1提高教师教育技术水平
多媒体语言系统由一台主控计算机控制,外加投影仪、影碟机、功放器、及学生机等共同组成,各种设备都有其相应的操作规程,教师如果不了解这些设备的性能与规程,极易造成系统故障,影响语言学习系统的正常使用。因此,平时应以学院为单位,组织教师进行计算机基本操作技能培训,对语言实验室内设备功能、操作规则、步骤等进行讲解,并提供提前演练的机会,将主要操作步骤张贴在主控台前,以利于教师在教学操作时参考,如果教师能熟练地运用多媒体语言实验室设备,那自然就克服了畏难情绪,就愿意到多媒体语言实验室去上课,如此才能充分利用多媒体语言实验室的功能优势,从而大大促进教学效果的改善和教学质量的提高,体现出多媒体语言实验室的重大价值。对教师的培训应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设备操作技术,二是利用设备功能组织教学活动的技能。在技术培训的同时应使教师认识到,在现代化的社会里,不能使用现代化教学设备教学的教师不能算是合格的教师。上述两点应纳入学校对教师的管理工作,列入教师考评考绩的内容,以便从观念认识上强化。另外电教人员应争取主动,协助制定培训计划,承担培训任务,努力提高培训效果,要加强日常教学辅助工作,监督、检查并帮助教师用好设备,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做好课前培训,课后总结,改进创新三部曲,切实发挥语言实验室的功效。
3.2掌握好教育技术,搞好教学计划
一种新型媒体的出现,必将带来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变革由于多媒体语言实验室具有多种先进的教学功能,所以语言实验室中的教学与普通课堂上的教学应该有着明显的区别。如果说普通课堂的教学更多地注重教案的实施,那么语言实验室中的教学则应侧重教学设计,优化教学过程。一般地说,录音机、录像机VCD(DVD)视频仪等设备的使用,以及网络的运用、课件的选择都应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适当地纳入某个教学环节中;聆听、对话、口译、小组讨论测试等应根据教学目的的要求,灵活运用在教学过程中;个别辅导、插话、示范、学生自学、双录节目播出等许多常用功能要适时使用,一定要通过教学设计将它们有机地结合起来 运用多媒体教学,切忌用多种媒体进行简单堆砌,应重视研究、掌握多媒体教学设计,适时适度地运用教学媒体,发挥各种媒体的优势,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这样才能使教育技术学中研究的两个具体内容“学习过程”和“教学资源”,通过精心设计的教学程序和教学方法,在多媒体语言实验室的教学中得到很好的展示,进而使多媒体语言实验室的教学取得良好的效果
3.3加强课件的开发和利用
如果说设备硬件是多媒体语言实验室的躯干,那么教学课件就是多媒体语言实验室的灵魂,没有有效适用的软件,再好的硬件也发挥不出它的功能来,多媒体课件的开发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首先,应调动任课教师的积极性和参与意识。一方面要求课件编制人员要对相应课程有所了解,另一方面应对教师加强应用软件的培训。这样才能开发出性能优良、功能全面、方便实用、真正适合教学的多媒体课件。其次,要加强对教师的课件编制技术培训,制定相关的考核标准从应用的角度出发,针对教学中的具体问题,采用专题讲座、相互交流、分别辅导、鼓励运用等方式,不断激发教师自己动手开发多媒体教学课件的兴趣和积极性。再次,在课件的选题上应注意从教学内容的实际出发,总结语言教学规律,分析语言教学重点,解决语言教学难点。要求所选课件运用到课堂上,能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发挥有效的作用。最后,应重视课件的积累和整理,包括录像、光碟、图像、照片等可用自行开发的课件与兄弟院校的相关学科做横向交流,也可以将网上和市场上的一些软件,有选择、有改进地收集起来,为本校服务。
3.4发挥管理员的中坚力量
从语言实验室整体的建设、外语听力教学水平来看,财力投人固然重要,但要靠有效的管理和使用,才能发挥其最大的效益。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管理技术队伍,是搞好整个外语听力教学和语言实验室管理工作的根本因素。采取近期目标和长期规划相结合的办法,有计划、有目标、分批分期地对管理人员进行培训,为他们提供学习新知识、新技术的机会;每年在不影响教学工作的前提下,安排1、2名管理人员外出进修和到兄弟院校学习电化教学和管理的经验;语言实验室内部实行以老带新,将老传统、好经验教出来、传下去;同时带领他们参加各种学术活动及实践性环节的学习,给他们开辟交流现代教育技术和经验的园地,在实际中增长才干。通过这些手段促使语言实验室管理人员不断学习业务知识,全面提高业务素质和学历层次,从而建设一支高效、精干、务实、求新的实验技术队伍。我们的语言实验室的使用和外语听力教学才能迈上一个新台阶,上一全新层次。
参考文献:
[1]琳冬梅.多媒体语言实验室在教学中的功能优势[J].广州大学学报,2002(3).
[2]王治文,罗晓岗.多媒体语言实验室开发设计中的几个技术问题[J].中国电化教育,1997(8).
[3]刘湘丽.论多媒体语言实验室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J].牡丹江大学学报,2007(2).
篇7
[关键词]消费理性;品牌属性;品牌利益;品牌价值;广告层级诉求
[中图分类号]F7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2)31-0014-03
1 消费环境的理性变化
所谓的理性思维是指运用概念进行推理与判断的思维形式。当今消费环境中至少有这几种现象使原本浸泡在广告符号的精神乐园中乐此不疲的消费者变得日趋理性。一是虚假的广告导致消费者获得品牌的间接知识与直接知识严重不符,假冒伪劣产品严重损害消费者的利益甚至人身安全,品牌信用危机四起。二是企业的过度营销使消费者的产品知识在不断增长,丰富了其购买前判断商品的知识素材。三是高科技的迅猛发展及普及使消费者在需求层次化特征的驱使下对商品日益挑剔。四是金融危机及通货膨胀,使消费者相对购买力下降,从而对商品的性价比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当前理性消费心理将直接导致消费者在购买前要通过较长的时间对已获得的概念进行逻辑推断思考。这种心理反映在商品领域则表现为模糊了原有的高卷入商品和低卷入商品界限,所谓高卷入商品,一般是指消费者需要很长时间的逻辑判断才能作出购买决定的商品,例如房子、汽车、珠宝等,反之则是低卷入商品。消费者对原本低卷入商品由于消费心理趋于理性而将该商品划为了高卷入商品。目前大部分商品已经成了高卷入商品,本文的研究视角正是目前高卷入商品的诉求决策。
尽管消费心理日趋理性,但完全理性经济人的假设并不存在,理性思维永远表现为有限性(非完全理性)、间歇性、对抗性,而“非完全理性学习过程是不断试错、矫正和提升的过程,这个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激励因素主导阶段、选择形成阶段和调整认识阶段。在激励因素主导阶段中,卖方通过煽动购买者心中潜藏着的自我象征和理想社会形象,力图使他们专注于精心营造的错觉和幻象:选择形成阶段是指消费者从关注产品直到全盘接受产品所标榜的一切价值符号意义、对其他选择形成排他性或者为该产品树立起品牌精神内涵的过程……”事实上,卖方通过煽动购买者心中潜藏着的自我象征和理想社会形象这一过程是卖方利用购买者理性思维的过程,其目的是为了第二阶段消费者全盘接受产品所标榜的一切价值符号意义。所谓感性思维就是对客观事物的直接感觉和认识的一种思维方式,它以内心的情绪情感为先导并驱动自己的行为,而价值符号意义是能引发消费者内心情绪情感,接受价值符号意义是消费者感性思维的外在表现,同时在非完全理性的前提下,消费者“大量的无意识的、感官——情感反应塑造着一切。这一切,包含我们如何与公司产生联系,如何解释我们所看到的广告,如何对商家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做出回应等”。简言之,企业通过价值符号意义使消费者产生了情绪情感,并在情绪情感的支配下产生购买行为,而消费者接受价值符号的意义是要通过第一阶段的理性思维过程。由此可见,在消费心理中感性思维仍然是主导购买行为产生的思维动力,而感性思维的形成要依赖理性思维。
因此,当今的消费心理仍然是理性感性两种思维对立统一在人的大脑里,只不过现阶段理性思维比以前上升了,打破了原来感性与理性思维的平衡而建立了新的平衡,这种新的平衡主要表现为,理性思维统领整个消费心理活动的动态过程,虽然感性思维仍然是引导消费者购买行为产生的思维动力。但理性思维可以推理出能够引发感性思维的信息符号意义从而影响感性思维,并通过影响感性思维引导着当前消费者的购买行为。
2 广告诉求层级
篇8
【关键词】数学;课程;策略;能力
一般来说,解决问题的方法,是指鉴于某个问题所采用的解决手段、途径和程序。解决问题的策略,则是指针对所遇到的具体问题,作出基本判断,进而寻找相应解决方法的思维过程。全方位地实施策略教学,能很好地启动学生的认知、情感与意志,开放学生的思维空间,推动个性与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受益终身。
那么,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呢?以下就高年级常用的策略谈谈个人的一些做法。
一、概括、领悟常见的数学思想
小学高年级的学生抽象逻辑思维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他们有一定的归类和上升为数学思想的能力。
数学思想较之数学基础知识,有更高的层次和地位。小学数学教学中,只有对数学思想与方法概括了,才能在分析和解决问题时得心应手;只有领悟了数学思想与方法,书本的、别人的知识技巧才会变成自己的能力。像小学数学经常会出现的行程问题,学生如果掌握了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解决的时候就会得心应手。
二、重视审题能力的培养
审题能力是综合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一种能力,它需要以一定的知识储备、认知水平为依托,更需要有良好的读题习惯、有效的思考方法为保证。应用题的审题过程就是要审清题目的情节内容和数量关系,使题目的条件、问题及其关系在学生头脑中建立起完整的印象,为正确分析数量关系和解答应用题创造良好的前提条件。
培养小学生养成认真审题的好习惯,并形成较高的审题能力这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必须要有相当长的时间来强化训练,几乎贯穿我们数学教学的始终。在开始的训练阶段,教师必须对学生提出明确的要求。教师可以要求学生一读题目,建立表象;二读题目,明确问题;三读题目,找出关键,并作记号。其难度主要体现在“在关键字词句下划上重点标记”这一要求。教师还可以利用时常出些“陷阱题”?“刺激”学生,让学生从思想上认识到审好题目的重要性,这一点还是比较容易做到。
如:哥哥像妹妹现在这样大的时候,妹妹是9岁;妹妹到哥哥现在这样大时,哥哥是24岁。兄妹俩人现在各是多少岁?
这题看上去似乎条件不足,小学生很难弄清楚其中哥哥和妹妹之间的年龄关系。通过线段图来帮助理解,找出之间的关系。
分析:妹妹现年-9岁=哥哥现年-妹妹现年=24-哥哥现年
最短的线段是指妹妹9岁,最长的线段是哥哥24岁
24-9=15(岁) 15÷3=5(岁)
哥哥现在的岁数:24-5=19(岁)妹妹现在的岁数:9+5=14(岁)
三、重视解题策略的反思
小学高年级的学生有一定的归纳、概括、和策略反思的能力。
在数学解题过程中,解决问题以后,再回过头来对自己的解题活动加以回顾与探讨、分析与研究,是非常必要的一个重要环节(“解后不思等于不收”,“反思是收获的黄金季节”)。这是数学解决问题过程的最后阶段,也是对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最有意义的阶段。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目的并不单纯为了求得问题的结果,真正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经验只有通过概括才能上层次,概括的层次越高,迁移的半径就越大),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而这一教学目的恰恰主要通过回顾解决问题的教学来实现.所以,在数学教学中要十分重视解题的回顾,与学生一起对解题的结果和解法进行细致的分析,对解题的主要思想、关键因素和同一类型问题的解法进行概括,可以帮助学生从解题中总结出数学的基本思想和方法加以掌握,并将它们用到新的问题中去,成为以后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有力武器。
四、适当进行开放题的训练
数学教学中适当地对学生进行开放题和新型题的训练,是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必要补充。可利用学校的图书馆、教室等学生非常熟悉的地方,创设出一个个丰富的现实的问题情境,学生依据这些材料解决问题,求知欲强,并体会到成功的快乐。还可以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能知道现实生活中蕴涵着大量的数学信息,能感受到现实世界中有广泛的应用。也可以通过改变条件或问题,把一道题改编成几道不同类型的问题,让学生弄清算理,加以辨析,从而形成知识链,提高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能力,使学生的思维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开放题的特点是可以有多种解决的策略,如著名的和尚分馍,鸡兔同笼问题可以用列表,猜测,假设策略,和方程策略。解决问题的策略除以上提到的外还有很多,如:线段绘图策略联想相关问题策略,还有关系,传递与反传递,归纳,剩余等推理策略,利用模型绘制策略,排除策略,等等。
篇9
关键词:高层建筑;结构选型;影响因素;选型方法
高层建筑是随着社会生产力和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在一定的技术经济和社会条件下出现的一种建筑物类型。它有利于节约和集约化地利用土地资源,解决住房紧张,减少市政基础设施和美化城市空间环境。可以说高层建筑的发展开创了整个建筑业的新纪元。
1 高层建筑结构选型决策的必要性
建造高层建筑有其不经济的一面。例如:按单位建筑面积计算高层建筑的造价和管理费用都远远超过多层建筑,高层建筑中结构设备占去更多的空间,便有效使用的建筑面积减少。高层建筑的供热通风系统消耗更多的能量等等。但在另一方面,几十层乃至上百层的建筑集中了成千上万的人在一起工作生活,极大地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可节省土地资源,增加绿化面积改善城市环境。而在高层建筑的设计中,结构设计占有重要的地位。如果说建筑设计决定了建筑物的造型和功能,那么结构设计就是赋予建筑物一个支撑骨架。这个骨架的型式及其空间关系的合理性,不仅直接关系到建筑物的安全,而且关系到建筑物能否实现其预定的功能和能否达到预期的经济效益。所以,正确进行高层建筑结构体系的选型是结构设计的一个关键环节。根据工程实践经验,如果高层建筑结构体系选型不当,那么任凭用再先进的结构理论和精确的计算方法也难以做出安全可靠经济合理的高层建筑。结构设计正确处理高层建筑结构体系的选型问题,对于高层建筑的设计施工乃至使用维护而言都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2 高层建筑结构选型决策的特点
高层建筑结构的选型决策,就是针对某一幢建筑在建筑方案已经确定的情况下通过比较分析确定一个满足建筑功能要求的,结构受力合理的,综合经济效应最佳的结构型式。结构选型决策具有以下特点:所选结构类型应对建筑的功能有较大的适应性、工程造价和投资能力、施工条件技术条件和施工工期的要求、建筑材料和能源的供应、建筑的美学要求包括建筑群及其与环境的配合、建设场地的地形地貌和自然灾害的特点。
无疑,结构选型有赖于先进的结构设计理论和计算手段与技术,同时要具备一定的相关学科的知识。但由于结构选型决策工作中包含大量随机性、模糊性和未确知性信息,使得决策中较多地是对判断性问题,而非分析性、非技术问题进行处理。这种决策判断是基于理论的积累规则的应用,启发式思维和对工程的直观感觉。
面对结构选型中的复杂问题,普通设计人员缺乏从总体把握,彼此有连锁反应的各种制约因素,常顾此失彼或仅从一些能够量化的指标上作简化处理。这将导致决策结果失效,只有具备大量的工程设计经验的各方面专家(包括结构理论、结构工程、建筑经济、建筑美学、施工管理和工程企业经营等方面的专家)发挥各自优势,共同配合协商解决选型决策问题,这是选型决策有别于其它设计决策的一大特色。
高层建筑结构选型决策的自身特点,表明它同时具有确定型决策和非确定型决策的一些特征。所以,在具体的决策工作中,既要考虑确定性的因素,又要考虑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既要善于运用数学计算等技术手段,又要重视专家的经验和直觉判断才能得出正确的决策。
3 高层建筑结构选型决策的原则
从以上分析可知,高层结构的选型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决策过程。它与众多的不确定性因素有关,这些不确定性因素错综复杂,相互影响。大大增加了决策工作的难度,但这并不是说高层建筑结构的选型是不可把握无章可循的。相反,从设计施工建材等角度考虑,为了选出经济合理的结构体系,使建筑物的综合经济效益最佳至少应考虑以下基本原则:建筑设计原则、结构设计原则、建筑施工原则、建筑设备原则、建筑材料原则、经济角度原则等。
结构选型决策在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的三阶段决策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它既有一般决策的基本特点。同时还具有自身的特殊性。诸如,综合性强与各种非技术因素关联性强等。故选型时需要从设计施工建材经济性等方面遵循一定的基本原则,在这些基本原则的指导下,决策者首先应全面了解决策中的全部备选方案,不同备选方案所采用的结构体系的特点、使用范围和对建筑物综合经济社会效益的影响等方面。因此,要有效地进行高层建筑结构选型决策,决策者必须首先对各种高层建筑结构体系进行比较分析。
4 高层建筑结构选型方法
高层建筑结构选型决策受诸多确定性因素和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中有的能直接量化为定量指标,而另有相当一部分要凭经验做出主观判断。做好调查研究,掌握大量的数据资料是进行结构方案的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的共同前提,只有这样,才能使分析结果更充实、更可靠、更科学。重视定性分析,要避免主观臆断;重视定量分析,要避免单纯依靠数学方法,更要倾听专家意见。两者必须做到有机结合,才能使决策结果、结论符合实际。
在结构选型的决策工作中,根据具体问题,可以只考虑可定量化的影响因素,忽略那些本身及其产生的经济效益不易转换成计量单位供评估比较的因素,只采用定量方法进行结构选型。只要控制好结构方案的比选范围,把握好影响因素“取舍”的“度”,则选型决策的结果还是可信的。例如,同济大学李国强教授就曾对上海地区高层建筑采用钢结构还是钢筋混凝土结构进行了综合经济效益比较分析。高层建筑采用钢结构或钢-混凝土混合结构的结构占用面积比采用混凝土结构的结构占用面积小,建筑的有效使用面积相对增加,在销售上就能体现出其经济效益,可以抵消一部分因采用钢结构而增加的费用。施工工期对整体成本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时间即是成本”的关系上。
高层建筑采用钢结构或钢-混凝土结构与采用混凝土结构相比,在建筑有效使用面积与施工工期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能取得较可观的经济收益,从而可抵消一部分因采用钢结构而增加的费用,进而使得工程的整体成本明显降低。因各工程的总建筑面积不同,为统一比较标准,在整体成本分析时以每平方米建筑面积的等效造价为标准进行比较分析。
5 结语
由于高层建筑结构选型的“软”科学性,对于结构选型中的许多不确定因素的考虑要求助于专家的经验来解决。为了充分利用人类的这笔宝贵的精神财产,发挥它们在结构选型中的作用,很有必要针对高层建筑结构选型决策问题建立起专家系统,更好地为结构设计服务。
篇10
【关键词】高职院校 贫困生群体 现状分析 存在问题 解决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15-0033-02
一 高职院校贫困生现状
1.高职院校贫困生人数逐年递增
高校的贫困生工作已经是作为学生工作的重点之一。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高校的贫困生的比例只占总人数的5%,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这个人数有所攀升,根据1994年全国普通高等院校资助困难学生交流会上提供的信息,贫困生的人数达到了10%~20%,将近60万人。2002年人数达到了300万人,平均已达到25%,2009年,贫困生的比例接近30%。高职院校的贫困生人数,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原因一,目前国际的经济发展不是很景气,大量大学毕业生的就业不是很乐观,家长越来越重视技能教育,有一项技能学到手,即使不到公司工作,也会自己独立创业,就业的机会更大,并且对于家庭不是很富裕的家庭,高职院校的学习成本也会相对少些。原因二,现在国家的教育体制正在转化,重视职业教育,大力发展一些高职院校,培养德技全面发展的学生。在素质教育的基础上,重视发展技能教育和动手能力。原因三,社会现在企业的招聘方向主要以技术人员为主导,尤其我国大力发展东北老工业基地,一些重工业企业需要大量的机械类技术人员。高职院校培养的学生主要面向技术类,生源不断扩大。基于这几种的主要原因,现在高职院校的贫困生人数达到有史以来的最高点。
2.高职院校贫困生产生的原因
在高职院校的贫困生中,由于自身因素的不同,导致贫困的原因也有所不同,大概分为几类。
第一,自然灾害和地域的影响。有些学生的家庭处在常年干旱和贫瘠的地域,如,辽宁的朝阳市就是容易受到自然灾害和气候影响的地区,被列为贫困地区,此地区主要是山区地形,经济发展受到阻碍,主要以农业为主,气候是十年九旱一涝,在此地区的家庭大部分都是贫困的,这样的家庭的孩子在高职院校占了很大一部分。
第二,家庭环境的影响。据不完全的统计,我国现在的离婚率达到了10%,这是相当高的一个数值。离婚带来的一个弊端就是影响孩子的发展,父母离异后,有的双方家长都不愿意抚养孩子,是孩子寄养在亲属或者祖父母家里,孩子的上学和生活的费用成为一大难题。还有一种情况,单亲家庭,只有一方父亲或者母亲,经济实力相对较弱,这几种情况也是高职院校的学生贫困的原因。
第三,意外事件的影响。在高职院校的贫困生中。有一部分的致贫原因是由于意外事件的发生,如,家庭破产、意外事件发生,如地震、车祸等。这些是我们在生活中不可预料的。
3.高职院校贫困生学习、生活情况
高职院校的大学生还处在青春期内,对于家庭的贫困情况的反应各有不同,有一部分学生能够积极面对自己的困难,刻苦学习,勤俭节约,在外做兼职,减轻家庭负担,充实自己的校园生活。有一部分学生不能面对自己的贫困,虚荣心较强,不想被人瞧不起,不想让同学们知道自己家庭贫困,一味地装有钱,玩游戏,不思进取,反而增加了家庭的负担。还有一部分学生因为自己的贫困而感到自卑,不与人交流,产生严重的交往障碍,没有大学生该有的活力和阳光,只想到比较阴暗的一面,极易出现心理疾病。还有一部分学生,心里的想法较扭曲,他们认为家庭贫困,别人就应该帮助他们,学校的助学金等就应该给他们,对于他人的帮助不感激,认为是理所当然。我们应该正视这种现象,对他们进行正确的引导。
二 高职院校贫困生存在的主要问题
1.贫困生认定依据的可信度难以保证
一所高职院校出现了这样一种情况,开学初学校统计贫困生情况,上交各种贫困证明等,班级50名同学,报名的就有30多名,并且材料都符合学校和国家的规定。可在报名的学生中,穿着名牌衣服,拿着高端手机,我们很难把他想成是贫困生。当问到有些同学时,他们却说看别人都报了,我就报了,反正能开出来的。这种情况对学校认定贫困生是有难度的,无法确定学生的真实贫困程度。这些贫困材料开出来,有的是找关系或亲属,影响了判定贫困生的真实性。
2.学生获得助学金不能发挥其所能
获得资助的一些学生,当钱拿到自己手里的情况下,不但不交给家里来减轻负担,反而随意的挥霍,如请客、买高档的衣服或手机、电脑等,使这些钱不能用到关键处,这是贫困生的认识不够,意识不强,不能学会如何安排这些资助。这也是现在贫困生中所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
3.助学贷款不能按时还,缺乏诚信
高职院校的贫困生一旦毕业,有部分学生就失去联系,对于当时办理助学贷款的贫困生的还款情况出现偏差。有的同学恶意拖欠还款金额,使国家的经济财政受到影响。同时银行也对大学生的诚信产生质疑,对于以后的贫困生在贷款时,取消的多个贷款的名额,有的银行甚至取消给大学生提供助学贷款。
三 高校贫困生存在问题的解决对策
1.对于贫困生的认定工作要公平性和合理性相结合
第一,根据学生出具的贫困证明的相关材料,以及学生生源地的最低生活保证标准,还有班级同学从接触以来对这
位申报贫困生的同学生活上的观察,如在消费、吃饭等方面,全面的建立学生的贫困档案,来开展贫困生的认定工作,保证贫困生认定工作的公平性和合理性。第二,有些贫困证,如城市低保证、农村低保证、烈士证、孤儿证等,这些证件都是经过国家严格的把关才下发的,是具有很大的权威性的。在进行认定等级时,我们应优先考虑这些学生。是我们应该关注的对象。同时考虑不同的地区的消费水平不同,来确定贫困生及贫困程度。
2.对于评选出来的贫困生,采取动态的管理办法
对于平时的生活和学习根据开始建立的档案,进行跟踪民意管理,动员学生干部和同寝室的同学对他进行监督,经过一定时间的考核和评审。一旦发现有违反贫困生标准的行为发生,即进行教育和制止,屡教不改者将取消其贫困生资格。如随意请客、高水平消费、把钱用在不良的行为上等现象,我们将取缔他的贫困生资格。
3.开展德育教育和诚信教育
我们不仅要关注贫困生的生活情况,他们的心理情况我们也要严加关注。因为贫困生产生的消极心态,会导致一些恶性事件的发生。在教育贫困生时,我正确的引导他们的思想,经常开展一些团体活动,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并给予他们以鼓励,使他们的心理在承受家庭的贫困时,让自己更坚强、更阳光。加强贫困生的品德教育、诚信教育,这也是我们解决高校贫困生所面临的问题的方式之一。
参考文献
[1]教育部、财政部.关于认真做好高等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的指导意见,(教材〔2007〕8号)
[2]国务院.关于健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意见,(国发〔2007〕3号)
[3]苗福生.贫困证明的信任危机[N].中国财经报,2006.8.7
[4]张春生、聂风华.高校学生经济困难程度评估方法研究[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