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知识小课堂范文

时间:2023-05-30 16:10:3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环保知识小课堂,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环保知识小课堂

篇1

“日立环保课堂”是面向小学生开展的环保知识课堂,旨在通过日立志愿者的交流与互动,向小学生传达环保知识,培养“环保行动,从我做起”的思想,提升环保意识。为了能引起孩子们对活动的兴趣,环保课堂创新思路,将环保知识与童话故事相结合,通过日立志愿者对童话故事的精彩演绎,帮助小学生理解环保知识,启发小学生环保意识,鼓励学生从身边小事做起,积极传播环保理念,开展环保行动。

与去年相比,全新的“日立环保课堂”在今年改变教育思路,除了以往的故事型活动之外,今年活动增加了手工型活动,由日立志愿者带小学生们利用材料,一起动手组装显微镜,通过它来观察植物的根、茎、叶细胞,从微观世界体会植物与环境的紧密关系,一起探索放大150倍的世界。活动中,志愿者引导小学生们一起思考身边的环境问题,启发小学生们共同找出解决方法,更加强调学生的参与体验。

在故事型活动开展中,日立志愿者编写了全新的故事“小昱的奇妙历险”,通过志愿者们生动有趣的表演,为同学们带来一出奇妙的“穿越剧”。在环保知识问答环节,志愿者们从“水”、“空气”、“垃圾”、“沙漠化”四个方面为同学们准备了丰富的问答题。问题多注重实践,在传递环保知识的同时,鼓励同学们积极“去做,去实践”。活动最后设置了“与家长共同创作环保作品”的环节,优秀的环保作品将会登载在“日立环保课堂”的网站上,并在年度活动结束后,公开评选年度优秀作品。

篇2

关键词:“环保教育”;探究性学习;方案

中图分类号:G718.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9-0227-02

目前从小学到中学这一阶段的教育中仍没有环保教育这门课,在中等职业学校农学专业基础课《植物生产与环境》教材中也只是提到了保护环境,对于树立学生的环保意识效果不理想。为了能够提高学生实践能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同时树立学生的环保意识,我设计了这一专题的活动。

一、活动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学生阅读教材、查阅资料、调查统计,了解本校——民勤——甘肃——中国——世界的环保情况,认识到环保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初步掌握一般调查方法,并学会小论文的写作方法。

2.能力目标。通过阅读教材,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通过查阅资料培养学生收集、分析、整理、利用信息的能力;通过调查统计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动手及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写调查报告、小论文、环保标语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与人合作能力。

二、活动指导

1.讲授3课时:小论文的写作方法1课时,小报的构思1课时,调查报告的写作、调查的注意事项等1课时。

2.提供查找资料的途径。到环保部门了解我县的环保情况,查阅地方志等文献资料,网上搜集信息,还可参考有关的报纸、杂志、电视等。

3.教师经常深入各班解决学生的疑问。不仅师生之间要多交流沟通,也要鼓励同学之间相互讨论,教师们要适当地引导学生进行活动,但不是一味地替学生们去做,可根据学生在活动中出现的某些情况提供建议和指导;密切关注每个学生在活动中的体验、感知、思维走向以及情感动态。

三、活动步骤

以小组为单位,2~5人一组,也可以个人的形式进行,利用课余时间进行活动。为了张扬学生的个性,发挥学生的特长,鼓励全体参与,每人选2~3个课题来研究。具体步骤如下:

1.自主学习。为了获得有关的环保知识,学生须自主学习,阅读教材,找课外资料,进行自学,从而懂得有关环保知识,认识到环保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并收集有关的信息,或查询写小论文的资料,学会设计、布局小报的版面。同学之间、师生之间可相互交流、讨论、提供信息源。

2.调查研究。刚开始要求学生进行一些较简单的调查活动,如调查教室内、宿舍内、盥洗间、食堂内、校园内环境的情况,并记录数据,然后要求学生利用节假日调查自己所在乡(街道)、整个县城的环境情况,并记录数据。

3.汇总整理。每个学生将调查统计的数据进行分析,提出改进建议,并写成调查报告或小论文,并设计环保标语,后在小组内讨论、研究,力求达到小组内每个学生的调查报告真实、建议有价值,论文有理有据,标语有创意、新颖、易理解、易记忆、有创新。

4.讨论交流。各小组长组织小组成员上台朗读调查报告、小论文,实物投影自己的小报等作品,并讨论如何从小处着手、大处着眼做好环保?提出合理化的建议,小组长汇总环保建议,教师和其他小组成员进行评价。

5.写倡议书。班长汇集各组环保建议,汇合成班级的环保共同目标,并向全校师生写一份“拣起身边的每一片垃圾”的倡议书,号召全校师生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来共同爱惜我们生存的环境,爱护我们的校园,使校园的水更清、天更蓝。

四、活动评价

活动评价是整个活动过程中重要的一个环节。只有重视评价考核这一环节,才能真正提高活动质量,提高学生的业务能力。为了做好评价活动,我认真写好每个学生每个阶段的指导方法、调查阶段小结,认真安排并记录好每小组成员的学习情况。此次活动结束以后,有大部分学生感触颇深:“这种开放式的学习很有新意,既能根据自己的个人爱好和兴趣选取自己喜欢的题材,又能鼓励学生主动的积极的去找寻相关信息和资料,这样学生们既获得了知识,又增加了历练,能深刻理解环境污染的危害性和保护环境的紧迫性,这是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与体验。”

五、活动体会

1.探究式的教学模式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来帮助对新知识的理解和记忆,符合中学生好奇心强、喜欢尝试的心理特点,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喜欢尝试、喜欢动手实践是中学生的一大特点。探究性教学通过一些贴近生活的简单易行的小实验,让学生亲身实践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使学生更容易掌握知识,更深刻地记忆,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探究式的教学模式采用分组讨论和全班交流的方式组织教学,符合中学生团体意识增强的心理特点,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喜欢在团体中体现自己的价值是中学生的另一大心理特点。通过分组讨论和全班交流,让学生互相启发、讨论,密切配合,共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共同体会成功的乐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这样的学习方式也为学生提供了宽松的学习环境,减轻了学生惧怕说错的心理压力,极大调动了全体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3.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通过情境问题的设置,抓住了学生求知欲旺盛的心理特点,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中学生的另一个心理特点是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他们对周围的新事物非常好奇,有非常强的探究欲望。探究式教学通过设置情景问题,在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的同时,还可以补充很多的课外知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篇3

【关键词】初中 生物 教学 环保意识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7-0033-02

我国环境问题矛盾如此突出的原因不仅在于高速发展的经济水平,还在于人们淡薄的环境保护意识。若想要彻底缓解这一矛盾,就必须在生物课堂中提高学生们的环境保护意识。在新的教育改革之下,对中学生生物教学中也提出了提高学生环保意识的理念。所以,做好中学生的环保意识教育,为我国逐步深入的环保事业做出贡献,就要求中学教师加强对学生环保意识的教育课程。下面将详细阐述在生物课程中,如何提高初中生的环保意识。

一、展开实践教学模式

生物学科,是一门实践性比较强的学科,在学生进行生物学习的过程中,免不了进行大量的科学实验。实验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和积极主动性。所以教师在生物教学的过程中,要合理运用好实验教学活动,在进行实验的过程中边授课边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例如,在讲到影响鼠妇分布的因素时,教师可以事先带领学生在学校周围寻找鼠妇的生存地点,并且对周围的环境进行详细的贯彻与讨论,在具体的时间环境下分析总结出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在观察活动结束之后,教师要让学生将抓到的鼠妇放归自然,并告诉学生不能肆意的去伤害自然界的动物,如果过度的猎杀动物,地球的生物链就会遭到破坏,许多物种将要灭绝。动物的灭绝必然将引起生态环境的巨变。又比如,在进行观察鱼尾鳍的血液流动时,教师要提醒学生勤往鱼身上撒上适量的水,防止鱼因缺氧而出现死亡。还要注意观察学生的实验过程,防止学生因好奇对鱼造成伤害。在教师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在学生的脑海中就形成了环境保护的意识,有效的提高了学生对环境保护的自觉性。

二、在课堂中渗透环保教育

1.扩展课外知识

初中生物课本上的内容多数为一些相对专业的知识,尽管涉及了许多与环保有关的内容,但是大多数的内容仍然不够详细,所以在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的过程中,这些内容不能够满足学生对环境保护知识的需要。鉴于书本中的内容相对狭隘的情况,教师应该对环境保护内容进行有选择性的扩展,根据课本中的内容例举一些与之相关的环保内容,进而在日常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例如,在讲到水域环境保护这一节内容的时候,由于这一节知识点较多,文字性的内容也比较多,很多同学见到这样大篇幅的课程很快就会失去耐心,对学习生物知识的兴趣也会渐渐丧失。在这一节的生物教学中,教师要将这些专业内容转化成通俗易懂的语言,在老师讲述的过程中,教师也不要忘记对学生讲述对水域环境保护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还可以对这些内容进行相关的扩展,例如教师还可以为学生讲解我国水资源面临的紧缺局势。例举我国人均水占有量以及世界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将二者进行对比可以更加直观的反应我国水资源紧缺的局势。

2.展开丰富多彩的讨论活动

在生物课堂上,设计符合书本内容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分小组对课堂内容进行讨论,这样不仅可以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充分的发挥学生在学习上的积极主动性。例如,在讲到大自然的动物这一节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选择一个值得讨论的问题,让学生进行自主讨论,在学生讨论情绪高涨的时候,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展示一些贩卖、屠杀野生动物的照片或者视频,使学生认识到自然界的生物面临的危险,引起学生对这些动物的同情心,学生便这些残忍的捕猎行为产生愤怒感,之后教师可以进一步的为学生讲解保护野生动物的重要性,让学生明白大自然和其中的生物是人类的好朋友。这样不仅增加了学生的知识面,还达到了提高学生环境保护意识的目的。

三、鼓励并且带领学生参加环境保护活动

单纯的书本内容是无法起到良好的环境保护教育效果,教师还要不时的带领学生融入社会,亲身感受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让学生从书本中走向现实生活。这样可以让学生充分的体会到课本中无法传达的心灵感受,也是对课堂内容的有效补充。学生环保实践活动的进行,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首先,可以让学生参与社会中的环保公益活动,例如对废旧电池进行回收、对垃圾进行分类、宣传少用塑料袋、监督人们节约用水等。还要学生在日常的生活中,不使用一次性筷子,也不要使用难以降解的一次性饭盒。教师还要对学生讲解白色污染对环境的危害,要教育学生环境保护从生活中的点滴小事做起。还可以在班级内举办环保知识竞赛和环保小技能的展示,让学生在社会环保活动中学习到的环保知识通过这种形式表现出来。第二,还可以在重要的环保纪念日中开展丰富多彩的纪念活动。例如在3月22日的植树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植树活动,也可以在课堂中讲解树木在地球上的重要作用等等。最后,教师可以在班级中设置分类垃圾桶,让同学自觉地对垃圾进行分类,将可回收的垃圾进行集中的储存,积攒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可以将其卖掉,所得的费用充当班费。

结语:

在可持续发展的大环境下,环境保护是我国面临的一个重要的问题,增强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不仅仅是政府的工作,也是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重任。营造绿色的生态环境,不仅是为了我国经济的更好发展,也是为了给我们的下一代留下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绿色生产和绿色生活必须融入到人们的日常社会活动当中,而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的教育,是加强环人们境保护意识的基础,教育工作者以及社会中的所有人士必须共同努力才可以有效的解决环境问题。

参考文献:

[1]杜伟生.渗透环保教育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必要性[J].生物技术世界,2013(01)

[2]朱建燕.初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环保意识与能力探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3(16)

[3]麦永坚.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J].新课程学习(中),2012(07)

篇4

我们知道,许多学校没有单独开设环境保护课程,利用地理课向学生渗透环境知识,进行环保教育有很直接、很现实的效应。因此,提高中学生的环保意识,是我们每位教育工作者肩负的使命,如何通过地理教学进行环境教育是每个从事地理教育人员的责任所在,身为一位地理教师,更应注重地理教学,提高学生环境意识。那么,在地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呢?

一、利用课堂教学传授环境知识

课堂教学开展环境渗透教育,应遵循以现行教学大纲为“纲”,以现行学科课本为“本”原则。凡属直接讲授环境保护知识的内容,应结合教材讲深,讲透;凡属不是直接讲授环保知识,但与环境保护密切相关的内容,应结合教材作一些必要的补充、引伸和扩展。

(一)传授知识与培养意识、价值观相结合

环境教育重在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养成良好的环保行为习惯,而不是专业技术教育。中小学生正处在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的目的并不是培养其从事环保的技能,主要是通过传授环境知识,培养学生对环境、对人与社会的正确态度和价值观、进而使其形成与环境和谐共存的行为模式。

在地理教学中可采用启发的探究式教学。可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如:幻灯、图片、录像来加强学生的感性认识,课前组织学生收集资料,课堂上组织学生讨论,这样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适当使用互动式教学方法,组织学生表演科学小品,通过环保教育和实践,提高学生对环境污染的认识,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态度和价值观,提高环保责任感。使他们自觉养成良好的个人习惯,并形成积极参与环境改善与保护的动机。

(二)传授知识与社会生活相结合

环境教育实现由知识传授为主向知识、能力并重的转变我们在环境教育中,既注重向学生传授较为系统的环保知识,更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如果只从理论上讲,学生容易产生繁琐枯燥的感觉,所以,教师应从大家身边的事例出发,理论联系实际,体现地方特色。适当补充介绍本地区当前的环境状况,例如:全市有多少辆摩托车,多少辆汽车,所排出的尾气对大气的污染的严重性;还有本地区工业企业有多少,区位是否合理。这样以学生身边能够感受到的问题对他们进行教育。我校是一所普通高中,我们充分发挥地域优势,不断丰富环境教育的实践活动。

同时,我们可以积极开展讨论和调查,引导学生关心身边的环境问题,进行环境意识培养。我在讲述有着环境问题时,经常在课堂上开展讨论,对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措施;对人口问题的解决方法;对绿化造林,节约用水的态度等等,并利用深圳是个移民城市,学生来自祖国各地的特点,随机在课堂上作个小调查,请同学们谈谈家乡的环境问题,使同学们对我们祖国各地的环境状况加深了感性认识,从而引导同学们树立正确的资源观、环境观、人口观和人地协调、持续发展的观点。早在1972年,联合国就召开了“人类环境会议”,提出了“只有一个地球”的口号,呼吁世界各国保护并改善人类赖于生存的环境。如今已是2008年,世界的环境问题仍未得到很好的解决,反而有越来越严重的趋势,“保护地球”已变成了“拯救地球”。

二、利用丰富的课外活动,强化环境意识

课堂教学主要以传授知识为主,对学生的环境教育必须与学生的具体实践相结合,以鼓励和培养学生的主动精神和责任感,使学生以主人翁的姿态积极参与环境保护活动。采用适合学生特点,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对学生进行多层次的环境教育,可促进学生树立牢固的环境意识,培养良好的环保行为。

(一)开展宣教活动

每学年都要就环境教育开展一系列的主题教育活动。一年一度的“植树节”、“地球日”、“人口日”、“爱鸟周”、“世界无烟日”、“世界环境日”、“野生动物保护宣传月”都是我们传统的环境教育日。配合有关主题,举办环保知识讲座,组织学生进行演讲比赛、征文比赛,利用黑板报、墙报进行宣传展览,排演环保节目,进行环保知识问卷调查等,这样使学生对环境保护有了新的认识。

(二)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组织学生游览附近的风景名胜,参观植物园、动物园。使学生在感受美的过程中,产生向往大自然的情感,从而升华为热爱大自然,以增强学生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组织学生调查附近的工厂、小河、垃圾处理场、生活小区等,当他们看到污浊的河水、遍地的垃圾、工厂排出的废气、公路上的尘埃,自然就会明白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并自觉行动起来,保护环境。

我们还可以举行以环境教育为主题的班会活动,拓宽学生对环境知识的了解,培养学生对环境的意识和态度。学校可定期或不定期邀请有关环保专家作专题报告或讲座,同时可举行以环境教育为内容的演讲比赛,让学生畅谈自己对环保的看法。充分发挥共青团组织的作用,组织学生实地参观,进行环保义务宣传等活动,加深学生对环境的了解,提高保护环境的责任感。组织学生参加社区服务活动,营造绿化带,种植树木花草,使学生在实际行动中形成环境保护意识,激发学生热爱环境的情感。

(三)环保兴趣小组活动

篇5

一、统一认识,建立和完善教育体系

学校领导以深刻长远的理念,充分认识到创建绿色学校的重要意义。坚持以面向可持续发展的环境教育的思想为指导,构筑起以学校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课堂和社会为载体,学校和环保部门共同参与的学校环境教育体制。成立了由校长孙凯任组长,各处室负责人和年级组长为成员的创建"绿色学校"活动领导小组,坚持以绿色观念教育学生,在全校范围内渗透可持续发展意识、环境价值观、环境道德观、环境参与意识与环境建设及创新意识。形成"绿色校园"-"绿色教育"-"素质教育"-"可持续发展教育"的教育链条,把创建"绿色学校"、实施"绿色教育"作为落实整体素质教育、推进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切入点,把开展环境教育创建"绿色学校"作为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工作常抓不懈。

二、重视课堂主渠道,将环境教育渗透到各项活动之中

1、把环境教育渗透到各科教学之中。环境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采取多种方式把环境教育渗透到学校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各教研组把环保教育列入教学计划,在教学过程中挖掘渗透环境教育的观点。考试中有环境教育内容的题目,有比分。努力提高环境教育的质量和效果,促进师生进一步认识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重要性与迫切性,发挥了环境教育的辐射作用。构建起环境教育的课程体系。

2、充分利用多媒体等现代化的手段开展环境教育。充分利用广播站定期广播环保知识,利用宣传栏定期出专刊宣传党和国家的环境保护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张贴环保标语等。

3、加大投入,狠抓管理,加快校园绿化美化净化的建设进程。学校配备了多媒体教室、语音室、电脑室等,征建了运动场,校园小广场及其附属设施,有计划购买花草树木在植树节、青年节、妇女节等节日中种植。由于有科学规划,有每年持续植树和有效的管理,我校的绿化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学校把校园划分成若干区域,由各班专门负责净化并进行检查评比。每周一小结,每月一总结,每学期一次总评比,把环境教育和爱护校园列入评选文明班级的重要条件。做好灭蚊、灭蝇、灭鼠和防病各项工作。做到校舍净化,无卫生死角,厕所无异味,食堂符合卫生要求,餐具每餐高温消毒,保证教工、学生的身心健康。

4、投身社会大课堂,环境体验教育效果突出。我校通过以生活为中心,以解决问题为导向,采用多种环境实践的课外、校外及社区活动促进学生环境道德和环保行为的养成。每年3月12日植树节、4月22日的世界地球日、6月5日的世界环境日以及世界人口日、世界粮食日组织学生参加爱护环境,从我做起等活动;通过讲座、诗歌朗诵、知识竞赛、征文比赛、绘画比赛、演讲辩论、科技活动等丰富学生的环境科学知识和环境法律知识;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植绿护绿、垃圾分类、废电池回收、爱鸟护鸟、绿色消费、对周边环境进行监督等一些力所能及的保护环境的行动;鼓励学生撰写环境论文、调查报告进行环保方面的小发明、小设计,鼓励学生参加各种环保知识科普小制作竞赛,在市县级比赛中均获得骄人的成绩。培养了青少年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学校还经常组织学生参加社区开展的环境保护活动,通过不同方式向群众宣传环保知识,进一步增强了环保意识,培养了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高尚情操,同时也用自己的模范行为否定并批判了污染环境、破环生态的不文明行为,促进全社会都来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

篇6

关键词:有效性 转化 政治课堂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216(2015)12C-0063-01

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关于“转化的灵感”有一段经典的解说:“这些乳白色的浆液令人浮想联翩……秤盘里的白色粉末是石膏,它是把豆浆点化成豆腐的关键,那些原本让大豆尴尬的不利因素,在古老的转化手段中,都被自觉或不自觉地消除了……所有的这些,让一粒黄豆得到了升华。”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广大一线教师应根据形势的变化和学生的实际灵动处理教材,找寻属于政治课堂的“转化”密码。

一、 化远为近:让课堂走近学生生活

教育要给学生提供生长的条件,而生活就是最好的土壤。新课程改革结合我国教育教学的实际,提出将“生活性”作为其基本理念,而思想政治课作为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切实贴近学生生活,有效地达成教学目的。学会化远为近,寻找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的有效联结点。在《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这一课中,笔者从学生生活出发,从熟悉的雾霾现象入手,引入了柴静的雾霾调查纪录片,这部纪录片引爆了网络,有“点赞者”,有“砍柴者”,有“中肯者”,引导学生“用唯物辩证法中的原理谈谈如何看待人们对柴静雾霾调查纪录片的评价”。应从教学内容和学生生活这两者中找寻联结点,归纳总结出相关的原理,理性分析社会现象。

二、化虚为实:让课堂走进学生心灵

课堂教学有效与否是衡量一节课成功与否的根本标准。学生课堂获得既指知识和能力的获得,也包括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升华。部分教学内容具有抽象性,学生会产生政治课“比较虚”的感受,要改变这一现状,政治教师就必须具备“化虚为实”的转化智慧。学会化虚为实,真正走进学生心灵。政治课教学应对“虚”的教学内容进行必要的“转化”,立足于学生的自主体验,强调课堂教学从“初步感受”出发,通过师生互动达到“理性感知”,最后达成“有效感悟”。以《走近国际社会》为例,通过“史海钩沉”来初步感受中日关系的错综复杂;通过聚焦来还原历史,围绕我国设立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划设东海防空识别区来认识国家的权利等;通过主席为期11天的访欧行让我们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丰富多彩的国际社会,同时也向世人展示了我们从容、自信、进取的国际形象,“勿忘国耻、珍爱和平、振兴中华”的种子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

三、化大为小:让课堂增加亲和力

政治教师需要积极探索“化大为小”的教学方法和路径。剖析“大”“小”核心联结点,探索教学转化通道。实现“大”“小”之间的有机联结,实质上是政治课如何从“宏大叙事”走向“小型研讨”的重要命题。因此,只有深度剖析“宏大”与“细微”之间的核心联结点才能打通两者之间的转化通道。笔者在一节高三热点专题复习课中,围绕年度热词“APEC蓝”、新环保法的实施,设计了一系列热点问题的变式训练,如何才能让“APEC蓝”变成持久的“中国蓝”, 新环保法铁腕执行,发展和环保的平衡木该怎么走,通过这种“化大为小”的方式,将宏大的“课题”转化为微观的“话题”,使教学内容与学生的距离拉近了,使复习课教学也能有一段新的人生体验。

四、 化繁为简:让课堂呈现整体之美

“化繁为简”即实现政治课堂的简约化,简约并非简单和简易,而是“寓丰富于简单之中,是一种更为深广的丰富”。政治教师需要对课堂进行“化繁为简”,力争让政治课堂呈现整体之美。编织“两条线索”,理顺政治课堂脉络。所谓两条线索指的是知识和叙事这两条逻辑线索。叙事线索应当是政治课堂的主线索(明线)。知识线索应当是政治课堂的辅线索(隐线)。将叙事线索作为课堂的主线索,只是起到了串联课堂结构的作用,而真正的核心是知识的达成,能力的提升和情感的升华,这是辅线索所承担的重要任务,就像藤蔓与瓜的关系,“辅”与“隐”只是形式。在政治生活《当代国际社会》的复习课教学中,笔者贯穿了一条叙事线索,亚投行――你我知多少、亚投行――背后的故事、亚投行的朋友圈――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亚投行――未必这样红、亚投行的中国式烦恼、亚投行之你我大行动;一条知识线索,国家、国际关系、国家利益、外交政策等。主线与辅线有机交织,共同构建流畅、明快的课堂教学环节,政治课的整体之美也得以跃然实现。

《舌尖上的中国》向世人介绍了中国各地的美食,深谙转化之道的中国人从身边选取食材,经过各种手法加工转化成舌尖上的美味,厨艺如此,教学又何尝不是?“运用之妙、存乎一心”,课堂教学过程也是教师教学智慧的展示过程,教师的“转化”智慧,也能使政治课堂生动而丰盈。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绿色化学化学教育绿色化学教育

环境与发展问题,已成了当代世界共同面临的两难选择,成了对21世纪人类最严峻的挑战,人类不得不面临新的环境问题。为了从根本上预防和治理环境污染,必须依靠近年在国际上引起极大关注的化学领域——绿色化学(Green Chemisty)。

一、“绿色化学”的提出和内涵

“绿色化学”这个名称最早出现在美国环保局的官方文件中,以突出化学对环境的友好。1995年,美国总统克林顿、副总统戈尔专设了“总统绿色化学挑战奖”,以推动社会各界进行化学污染预防和工业生态学研究,鼓励支持重大的创造性的科学技术突破,从根本上减少乃至杜绝化学污染源。由于上述原因,使得“绿色化学”这个名称广为传播。

“绿色化学”是当今社会提出的一个新概念。在“绿色化学工艺”中,理想状态是反应物中原子全部转化为欲制得的产物,即原子利用率为100%(原子经济性)。原子的利用率越高,意味着生产过程中废物的排放量越少,对环境的影响也越小。

把绿色化学融合于中学课程教材改革和课堂教学改革之中,便绿色化学成为中学化学教育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这是中学化学教育的崭新课题。

二、“绿色化学”在中学化学中的渗透

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应该抓住教学中的各个方面,多角度的进行环保教育。

1.抓住教材的环保内容渗透环保教育

化学教师应该结合化学教材中的许多章节向学生介绍环保的相关知识。如结合硫、氮的氧化物,介绍空气污染,酸雨的形成及其危害;结合一氧化碳等有毒气体的教学,在课堂上介绍其对环境和人体的影响和相关的实验操作注意事项;结合炼钢炼铁的工业流程,介绍工业污染及废气、废渣的处理;结合重金属元素的教学,介绍重金属对水的污染并给人体健康带来的危害;结合磷肥的相关知识,介绍湖泊水质的富营养化;结合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内容介绍白色污染及其危害和解决方法等等。课堂是教师的第一阵地,作为化学教师,我们要抓住这一阵地,紧密联系教材,在日常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让学生理解环保的必要性和紧迫性,逐步培养起环保意识。

2.在实验教学中推进环保教育

作为化学教师,我们要利用实验教学,让学生参与到环境保护的实践中来。首先,我们要培养学生的实验习惯,如在密闭系统或通风橱中操作有毒气体,对反应后的尾气进行吸收,不让其扩散到空气中,反应后的废液、废渣不随意倒入水池,而是分类回收等等,使学生养成环保的好习惯。其次,我们要帮助学生学会从环保角度设计、改进、挑选实验方案,选取实验药品。使学生尽可能采用一些无毒无害、低污染、低能耗的实验方案和选择一些无污染、可回收、可循环利用的药品。从小培养学生在科学实验和工业生产上的环保意识。

3.发挥考试的导向功能,强化环保教育

近年来,环境保护试题在各地中考试卷中都有出现。这些题有的落点仍在化学的基础知识上,发挥考试的导向作用和教育功能,引导学生关心社会、了解社会,推动中学的素质教育,提高学生对环境保护的认识。我觉得,中考中环保试题应向着综合型发展,难度有所提高,范围更加广泛,促进我们更要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鼓励学生多了解环保常识,多把书本中的理论与社会实践相联系。我们化学教师要在平时就注重把身边实际与知识相结合,在日常考试练习中给学生营造一个重视环境保护的外部环境。

4.利用丰富的课外活动开展环保教育

根据现行《中学化学教学大纲》的要求,学生环保意识的培养仅靠在课堂上的培养是不够的。我们应该把环保活动作为化学课外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把培养学生环保意识作为化学课外活动的一个重要目标来认真有效的实施。 ① 专题讲座。结合国内外重大的环境污染问题和重大的环保活动举办专题讲座。如结合6月5 日世界环境日向学生介绍当前世界关注的全球性环境问题有哪些;结合9月16 日国际保护臭氧层日向学生介绍臭氧层的相关知识及其被破坏的原因和氟里昂的应用及其替代技术;结合我国提倡消除白色垃圾活动谈谈白色垃圾的起源及其危害。 ② 组织学生参观活动。我们可以利用假期组织学生到附近典型的污染工厂(如焦化厂、水泥厂和镀锌厂)和受污染河流等处参观,与厂里工人和技术人员及河流周围的居民交谈,明确环境污染的危害性和环保的紧迫性。③ 组织学生进行小课题调查研究 a.组织学生对雨水、江水和工厂废水、民用废水的pH值测定后进行比较;b.了解空气质量是怎样评估的,API值与空气质量级别的对应关系,调查繁忙公路上二氧化碳及空气污染气体的含量;,c.调查目前各品牌冰箱中氟里昂的使用情况,与以前情况对比如何;d.对比小白鼠在不同空气质量、不同酸度的饮用水的条件下的生长情况;e.从环保角度改进课本上一些实验,并进行讨论研究。通过这样一些课外活动,让学生活动在环保第一线,把平时所学的化学知识用到实处,亲身参与环保活动,真真切切体会到环保任务的艰巨性,有利于学生把被动的培养环保意识转为自发的主动的培养自身的环保意识。

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一场绿色变革浪潮正席卷全球,二十一世纪将成为绿色世纪。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开展绿色化教育是历史赋予我们的责任。绿色化教育有利于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实现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中学化学必须体现绿色化学教育,要让绿色化学的思想和内容贯穿于整个教育活动之中,真正做到绿色无所不在,只有这样我们的教育才能够充满生机,绿意盎然。

参考文献:

(1) 《十万个为什么—环境化学分册》

篇8

能力;环保意识

〔中图分类号〕 G633.8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3)10—0091—01

伴随着我国经济形势的发展和变迁,社会对中职人才的职业水平和道德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具体到教学方面,这就要求中职教师必须以全新的视角去思考和改进教学方法。作为中职的化学教师,我认为要提高中职化学教学质量,增强学生素质,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重视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是教师教学活动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教学实践表明,同一门课有的学生爱听,有的学生不爱听,其原因是教师讲课水平和教学艺术高低的不同。要想唤起中职学生对化学这门课的兴趣,中职教师应有渊博的知识,并要认真备课,巧妙设计课堂教学结构。在上课时要采用形式多样、新颖的教学方法。此外,中职教师还要注意语言表达艺术,中职化学课堂语言除了要有严谨的逻辑性外还应有趣味性。口头语言要简明扼要、生动、幽默、活泼,声调要有高有低。板书要整洁、明晰、美观。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课堂上始终保持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

二、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实验不仅有助于化学知识的掌握、实验技能的培养,而且在培养学生素质,使学生全面发展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在新课程标准下,中职化学实验教学有了更为突出的作用和意义。因此,抓好实验教学是中职化学教学中十分重要的内容。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更是化学实验中的主角,他们应是主动的、积极的知识探究者。而作为教师,应该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动手机会,课堂上让学生大胆地动手做演示实验是一种较好的方法,但前提是在老师指导下反复练习,确保实验成功。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的减少,使教学效果受到很大影响,也束缚了学生的手脚和思维的空间。其实,我们都知道多数学生实验只要严格按照正确的操作去完成,一般是不会出现事故的,危险源于不规范操作。例如,玻璃仪器轻拿轻放,避免破损;金属钾、钠取用适量;切不可往正在进行加热的盛有苯酚和甲醛混合物溶液的试管中加入盐酸催化剂等等。

三、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课程改革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把学生定位为“发展中的人”。学生作为发展中的人,需要教师格外的关注,让其张扬个性。教学不要以现成的答案框定学生思路,不要以现成的教案预设线路。在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实验时,我改变以往给学生设计步骤的方式,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设计。例如,在探究“石灰石与盐酸”的反应时,会出现过量二氧化碳与石灰水反应不出现浑浊的现象。我先不告诉学生这一现象,由他们自己去发现。通过观察,我发现各组实验的现象很不一样:有的石灰石取得多,有的盐酸取得多。针对这种现象我要求各组互相交流、讨论,让学生得出化学反应的现象与药品的用量多少有直接关系的结论。然后在引导学生充分讨论的基础上,进行归纳小结,从而加深学生对这一问题的理解和掌握。每次组织实验教学时我都尝试着这样做,学生逐渐养成了预习实验的习惯,能根据教材的提示设计简单的实验方案。为了激励学生保持这种良好的学习习惯,我以组织他们参加课外实验作为奖励,邀请设计实验方案较好的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到实验室做实验,如“粉笔炸弹”,制作“叶脉书签“、“会长毛的鸭子”,配制“去污剂“、“汽水”等。并把实验产品拿给全班同学分享,这样就培养了他们的探究和创新能力。

四、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环保教育是中职化学第二课堂教学中的重要部分。随着工业技术的发展,大量的工业“三废”使得生态失衡、环境污染,这些也将最终破坏人类自身的生存发展。化学制品是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中职化学教学必须与环保教学相结合。

篇9

[关键词] 语文教学 渗透 环保教育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环境保护已经成为全球共同关注的焦点。同样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加强环境教育是贯彻这一基本国策的基础工程,是保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事关千秋万代的大事,因此加强对青少年的环保教育工作是一项极为重要的战略任务。今天,环境保护已成为人类谋求生存和发展的重大课题之一。在语文教育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是新形势新课标的必然要求,也是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基本手段。

一、正确认识环保,树立环保意识

人类只有一个地球,世界是一个“地球村”,环境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整个地球的生态环境日趋恶劣,人类赖以生存的唯一家园――地球在痛苦的。人口激增、水质污染、水土流失、生物资源衰退以及地球大气层变化等严重问题一次又一次给人类敲响了警钟,为了我们这一代和将来的世世代代,保护和改善人类环境,已经成为人类一个紧迫的目标。作为教师就应该帮助学生树立环保意识,让学生认识到保护环境人人有责。每个人都应该从小爱护环境,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大到关心全球环境问题,小至节约一滴水、不乱扔一张废纸、爱护一棵草……

二、深入研究教材,挖掘环保素材

在语文课上,将语言文字练习与环保教育相结合,既是可行的,也是素质教育的要求。在九年义务教育初中语文所选编的教材中,有不少是涉及环境保护内容的课文,在教学中注意对学生渗透环保教育,从实际出发,因课制宜,认真吃透和掌握教材,做到文道结合,水融。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课文内容,联系学生的生活和思想实际,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环保意识的渗透。例如在教学《长江》、《黄河颂》等课后,我让有条件的学习上网查找资料,看水土流失除造成黄河的变化外,还引发了什么恶性后果?经过上网查找,他们搜集到了98年长江发大水的主要原因是由于长江上游的植被破坏和人们无节制的乱砍滥伐所导致,了解到目前黄河面临着工业污染治理举步艰难,生活污水和农业退水污染加重的状况,污染形势十分严峻等。这些资料,对学生都有深深的触动。又如在教学《那树》时,课前让学生先收集有关资料,了解树木砍伐,破坏环境的危害,课堂上让学生讨论思考:①对于一棵阻碍现代化建设的千年古树我们应该怎样处理?②我们中学生能为改善我们的生存环境做些什么切实可行的工作?针对上述问题,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分析,纷纷谈了自己的看法,表示一定要积极参与保护树木、植树造林,不随意倾倒生活垃圾、生活污水等,精心保护好我们周围的环境。可见学生在学习课文的同时,认识到破坏环境的危害性,体会到人类生存环境遭破坏的严重后果,从而增强了他们保护环境的意识和责任感。这样通过教学,就能够把环保意识渗透、灌输到学生的思想中去,使他们认识到保护自然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的必要性。

另外写作训练是语文教学活动中一个重要环节,因此,在指导学生写作训练的过程中有机地将环境教育渗透于作文教学中,以增强环境意识是完全可行的,也是行之有效的。例如结合散文、说明文、游记等体裁给学生们安排自然为话题的作文,使学生在抒发对美景的喜爱的同时,既得到了美的教育,又强化了环保意识。

三、利用现代手段,强化环保意识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电教媒体走进语文课堂,成为一种全新的教学形式。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可利用幻灯、录像机和多媒体电脑等手段,向学生展示我国乃至全球令人堪忧的环保现状,分析目前我国环保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展望二十一世纪环保工作的前景,强化学生对环保问题的理解,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学生认识到:应该保护好我们生存的环境,爱护我们居住的家园。例如在教郦道元的《三峡》时,利用多媒体展示三峡神奇秀丽的风光,把三峡工程近期进展情况用图片展示出来,让学生对比课文中描写的三峡与现代三峡的异同,认识到人类改造自然的伟大力量,讨论三峡工程对环境的影响,让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在教《筏子》时,通过多媒体展示黄河的图片,使学生更直观地认识到黄河的恢弘气势,培养学生的热爱之情。同时播放有关黄河环境污染、缺水断流的惨状。触目惊心的情景强化了环境保护的意识,使学生清楚认识到爱护环境、节约用水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四、开展课外活动,实施环保行动

篇10

关键词: 高中化学 环境教育 渗透

当前,我国经济持续保持迅猛的发展态势,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不断丰富和充实,加之全球气候逐年变暖,人们的环保意识日益增强。因此,学校将环境教育作为各个学科教学的重点。高中化学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育工作者亦将环境教育作为重点研究课题。

一、课堂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

当前,我国教育部门特别重视向学生开展环境教育,因此,化学教材编写组在教材各个部分都设置了大量环境教育素材,这就需要高中化学教师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上课之前认真备课,对教学内容和知识进行深入的挖掘,思考能够向学生渗透环境教育的化学知识点,将环境教学寓于化学教学之中。另外,处于江苏高考模式下的高中化学教师,更要密切关注社会热点,熟练掌握日常生产生活中的环境知识。在化学课堂上,教师要融会贯通,巧妙地创设既与环境相关又能够被学生接受的教学情境,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知识与环境知识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例如,苏教版化学必修2教材中《解决环境问题需要化学科学》这一专题专门向学生介绍“绿色化学”的相关知识。教师应当打开思维,开阔眼界,在课堂上要既有针对性又自然地引入绿色化学思想,将环保知识与教材内容有机结合在一起。通过这一部分内容的讲解,达到带领学生深刻认识到“绿色化学”对当今时展的重要意义的教学目的。值得注意的是,高中各个年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有所差异,教材内容亦有较大差别,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运筹帷幄,搭建能够恰当地向学生渗透环境教育的平台。与此同时,高中化学教师在向学生开展环境教育的过程中,要始终贯彻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先进理念,引导学生认识到保护环境,实现和谐发展的重要意义,确保中学生可以拥有良好的生存、生活环境。

二、化学实验中强化环境教育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与语数外等理论性较强的学科不同,化学学科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它将实验作为学生学习的基础。化学实验过程中,会不可避免地产生废渣、废气和废液等,俗称“三废”。若无法对“三废”进行环保处理,而是直接将其排放或丢弃,极其容易对环境造成污染。基于这一认识,高中化学教师一方面要引导学生进行规范化的实验操作,另一方面要加强对废弃的化学药品残留的重视,在带领学生做完相关实验之后,要及时指导学生对其进行综合的环保处理。例如,“常见的物质检验”这一实验涉及众多具体的小实验,具体表现为“溶液中的铵根离子的检验”、“溶液中的氯离子的检验”、“溶液中的钾离子、钠离子等的检验”,这些小实验会使用到氯化铵溶液、硫酸铵溶液、硝酸银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等众多药品。教师应当在学生进行实验之前,指导学生如何正确地利用试管、酒精灯和烧杯等仪器对这些药品进行取量、转移、加热和过滤等操作,要严格按照操作步骤规范有序地进行操作,减少不必要的污染产生。再如带领学生进行关于燃烧实验的过程中,对于实验用剩的化学燃料,教师要及时提醒学生将其收集在一起,方便下次实验的时候使用。在进行测试溶液酸碱度实验的过程中,对于使用过的废液,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根据每个废液具有的不同特征对其进行分类,进而对其进行有效的处理。通过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关于化学知识的积极引导和教育,以及对“三废”的正确处理,能够促进学生对化学内容的吸收和掌握,更能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提升学生的学习水平。

三、课外活动中拓展环境教育

要有效地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高中化学教师不能只将目光局限于课堂上,还应该充分发挥课外活动和社会活动等载体的积极作用,将高中化学教材与学生实际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通过为学生开设环保讲座、带领学生进行关于环保问题的问卷调查和公益活动等具体方式向学生渗透环保教育。与此同时,教师要增强学生爱护环境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不断鼓励学生,保护环境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积极参与地方环境与发展问题相关的活动。例如,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内容的过程中,主要教学目标是引导学生了解天然水当中的杂质及城市自来水的获取过程。首先,教师要利用PPT和环保讲座等方式对学生进行天然水和自来水的知识铺垫,在此基础上带领学生采集水资源样本,并对样本进行水质实验和分析,进而得出相关实验结论。长期以来,由于人们只顾眼前利益,忽视长远利益,一味追求发展经济,不惜牺牲环境,使我国大部分区域的水资源水质日益恶化,长期发展下去,人们的生活用水将受到极大影响。通过课外活动,学生可以切实感受到环境教育的重要性,认识到若不及时对居民进行润物细无声和深入人心的环境知识普及与环境保护教育,空气质量和水质将进一步恶化,人们的居住环境将受到严重影响。高中化学教师将调查研究作为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有效途径,既可以培养学生对化学学科的认知度和学习自主性,更可以引导学生学习教材以外的化学环境知识,提高学生的自主环保意识。

四、作业测试中体现环境教育

新形势下,我国教育部门提出要对学生开展素质教育。素质教育背景下的高考试卷不再将出题范围局限于课本,而涉及社会现实的方方面面。由于近年来我国环境质量日益恶化,其理所当然地成为出题者的出题重点。在此背景下,高中化学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高效利用课后习题及练习册中的习题,通过习题提高学生对绿色化学思想的认识,指导学生将学到的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结合在一起。与此同时,化学教师可以采取自己设计化学习题的形式,在设计过程中,有针对性地将环保常识与化学知识融会贯通,引导学生认识到在环境不断恶化的情况下提高保护环境的意识。例如,高中化学教师可以设计“酸雨形成的缘由、危害和治理”、“汽车尾气的危害和治理”等方面的习题,利用这些习题对学生进行绿色化学思想的教育和引导,提高学生对建设绿色中国的认识。此外,化学教师要鼓励学生在课后多阅读环保读本,从而为掌握更多的绿色化学知识奠定一定的基础,有利于高中学生在社会实践中践行化学教材上的理论知识。通过一系列教学手段和措施,高中化学教师要向学生展示化学已经渗透到人类生活环境的各个层次,化学就在我们身边,要利用已学的化学知识为改善身边的环境做努力,从而达到增强环境教育的教育功能的教学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