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养殖技术范文
时间:2023-05-30 16:10:3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高效养殖技术,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泥鳅(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 Cantor) 又名灰泥鳅、真泥鳅等,属鲤形目、鳅科、花鳅亚科、泥鳅属,是我国主要的经济淡水鱼之一,广泛分布于我国北至辽河以南,南到澜沧江以北的广大水域,几乎从南到北的河流、池塘、稻田等都有分布,尤以长江和珠江流域中下游分布最广、产量最大。泥鳅属于温水底栖小型淡水鱼类,其肉质细嫩松软,风味独特,营养丰富,富含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和无机盐,是一种滋补食品,具有补中益气、滋阴壮阳、清热利尿的等功效,有较高的食用和药用价值,被誉为“水中人参”,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远销往香港、澳门、日本、韩国、越南等地,是我国外贸出口的重要水产品之一。近年来,由于受到水体严重污染、人为过度捕捞等因素的影响,加之农药、化肥大量使用,造成泥鳅的产卵繁殖环境及天然饵料遭到严重破坏,泥鳅野生资源日趋枯竭,已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要,导致泥鳅价格不断攀升。由于泥鳅具有适应性强、对环境条件要求不高、繁殖能力强、成活率高、抗逆性强、食性杂、易于养殖、运输方便等特性,适合于人工养殖,投资少,产量高,收益大,受到广大养殖户的青睐,发展泥鳅养殖业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是广大农民群众发家致富的好项目。笔者现结合多年的工作实践,将泥鳅高产高效养殖技术介绍如下,以期为养殖户提供有益的参考借鉴。
1.养殖场地选择
泥鳅养殖既可采用池塘养殖方式,也可采用稻田养殖方式。池塘养殖泥鳅的养殖场地应尽可能选择阳光充足,交通便利,靠近水源、水质清新无污染、进排水方便,土质为中性或微酸性的黏质土壤的池塘。池塘面积一般在1334m2左右,池深80~90cm,池塘四周高出水面20cm,池深池塘挖成后应把池壁夯实,用50×50cm水泥板做护坡,池底铺设腐殖泥土20cm左右,水深保持在30~50cm。池可投放浮萍,覆盖面积约占总面积的1/4。进水口高出水面20cm,出水口设置在池塘底部,平时封住,进出水口均用铁丝网防逃。用于养殖泥鳅的稻田应选择阳光充足,靠近水源,保水性强,进排水方便,水质条件良好,土壤腐殖质丰富的田块,以利于泥鳅的天然饵料繁殖。沿田埂四周挖好养泥鳅沟,沟宽、深各1m左右,设置独立的进排水口,并高出水面25cm,进排水管用密眼网布包裹,防止泥鳅逃逸。无论是池塘养殖方式还是稻田养殖方式,其养殖环境都应符合《农产品安全质量无公害水产品产地环境要求》(GB/T1840.74-2001)、水质符合《NY5051-2001无公害食品淡水养殖用水水质》标准。
2.鳅种选用和放养
每667m2底施腐熟厩肥3000kg、生物有机肥料100kg,或豆粕100kg、熟石灰30kg。泥鳅的苗种来源一般为本地及周边地区收购的野生泥鳅苗种,将收购的泥鳅先放在网箱中培育5~7d,待其对环境适应后,再用鱼筛筛选入池,要求规格大体一致的鳅种,选择标准为:无病无伤,体质健壮,雌鳅腹部明显膨大且圆、卵巢轮廓明显,雄鳅个体稍小、腹部较扁平、胸鳍较长、末端尖而上翘。对于病、残、弱的泥鳅种苗应剔除,防止病菌的侵入而造成大量损失,影响养殖效益一般于4月下旬至5月上旬,当水温升高到15℃以上即开始放养,每667m2放养规格为300尾/kg左右的泥鳅苗种10~15kg,条件好的情况下可适当增加放养量,反之要适当减少放养量。放养前鳅种用3%食盐水浸泡3~5min后放养,以利于提高泥鳅成活率。
3.日常管理
泥鳅的适宜水温为10~30℃,最适水温为24~27℃,当水温低于10℃ 或高于30℃ 时,其活动明显减弱,当水温在6℃ 以下或是34℃ 以上时,即潜入泥中停止活动。因此,为了使得泥鳅养殖获得高产、高效,日常管理中应密切水温的变化,及时进行调控。水质的好坏对泥鳅的摄食、生长、健康均会产生极大的影响,因此至少每天早晚巡塘2次,观察水质情况,若发现水色变为茶褐色或黑褐色,水质过于浑浊时,应及时加注新水,使水体常处于“肥、活、爽、嫩”状态。及时捞出病死泥鳅,清除残饵和杂物,发现情况及时妥善处理。饵料选择严格执行《NY 5072—2002无公害食品渔用饵料安全限量》和《饵料和添加剂管理条例》的规定,选择无公害环保型颗粒饵料,按照“定质、定量、定时、定位”的原则投喂,分别于早晨、午后、傍晚3次投喂,鱼种阶段日投饲量为鱼体重的5%~8%,成鱼阶段为5%左右。泥鳅为杂食性鱼类,因此要注意做到植物性饵料与动物性饵料的搭配,确保饲料营养良好,植物性饲料主要是豆饼、米糠、麸皮、蔬菜、豆腐渣、瓜果等,动物性饲料主要是小杂鱼、螺蚌肉、蚯蚓、昆虫及其蚕蛹、幼体、血粉、鱼粉等。
4.病害防治
泥鳅在养殖过程中常见的病害有气泡病、白尾病、赤皮病、水霉病、赤鳍病、打印病、车轮虫病等,防治上应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采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措施,尽量做到无公害防治,以确保泥鳅的食用安全和品质。为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养殖用的水体在放养泥鳅种苗以前,要严格用生石灰清塘消毒。
【参考文献】
[1]徐彩利,邢春英.泥鳅黄鳝健康养殖技术[M].石家庄: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01.
[2]郭国军.强农惠农丛书·特种动物养殖系列:黄鳝、泥鳅养殖关键技术[M].郑州:中原农民出版社,2012,11.
[3]黄浦东.池塘泥鳅高效养殖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08,(11):272-275.
篇2
关键词 蒙古;池塘;高效养殖;效益分析
中图分类号 S965.1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5)13-0311-01
蒙古(Erythroculter mongolicus),隶属鲤科(Cyprinidae)、亚科(Cultrinat)、属(Culter),其肉质细嫩,味道鲜美,深受消费者喜爱。蒙古曾是长江中下游湖泊鱼类群落的优势种,天然常见个体500~1 000 g,最大个体可达4 kg以上,是渔业生产主要对象[1-2],同时也是上海淀山湖的土著鱼类。近年来,天然水域中蒙古资源严重衰退,市场上已成珍稀品种[3]。蒙古具有食性杂、适应能力强、生长快等特点,易养殖,具有较好的经济价值和增养殖前景,是一个优良的养殖品种[4]。2014年,笔者在上海全根水产品专业合作社进行了蒙古池塘高效养殖技术试验,结果表明,养殖效益明显,示范效果良好。为加强蒙古的养殖推广工作,现将蒙古池塘高效养殖技术试验结果总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概况
试验在上海全根水产品专业合作社养殖基地7号、8号、12号池塘进行,试验池为东西向,长方形,池深2.5 m,面积均为0.3 hm2,池底平坦,底泥25~30 cm,塘埂坡度1.0∶(1.5~2.0);水源来自上海太浦河,试验池均配备功率为3 kW的增氧机1台。蒙古、花 、鲫鱼苗种均来自于上海全杰特种水产养殖有限公司苗种繁育场培育的1龄鱼种。
1.2 放养与管理
1.2.1 清塘消毒。鱼种放养前15~20 d,将池塘内留水10 cm深,然后全池泼洒生石灰2 250 kg/hm2清塘消毒。3 d后,将剩下的水抽干,充分曝晒,并加固塘埂、填补好池塘漏水处。鱼种下塘前7 d,保持池水深度1.3 m左右,施经过发酵的有机肥3 750 kg/hm2作基肥,以培育出足够的浮游动物供鱼种摄食。
1.2.2 鱼种放养。2014年1月初至3月下旬,分别投放蒙古、花 、鲫鱼鱼种,同时按4∶1比例搭配放养鲢鳙鱼种用以调节池塘水质,增加渔业产出,具体放养情况见表1。选择晴好天气在池塘上风处慢慢放苗。
1.2.3 投饲管理。鱼种放养后由于水温较低,一般不吃食,到开春后3月上旬,水温15 ℃以上时,即可进行饲料投喂,饲料品种以颗粒饲料为主。由于目前市场上没有针对蒙古的专用配合饲料,本次试验所用饵料为世海牌翘嘴浮性颗粒饵料(珠海市世海饲料有限公司生产;前期蛋品含量42%,后期38%),根据饲养鱼生长状态相应调整饲料粒径大小,饲料转换时,既要考虑到蒙古,又要照顾到花 ,以保证2种鱼的适口性为准。饲料投喂按照“四定”原则进行,每天投喂2次(即9:00及15:00)。日投喂量为鱼体重量的2%~3%,同时根据水质、天气、鱼类活动情况灵活掌握,随时调整[5]。
1.2.4 水质管理。试验期间,每周加(换)水1次,每次注水15~30 cm,高温季节每次换水量达30~50 cm;每月全池泼洒EM菌1次(高温季节每20 d进行1次);每月1次用浓度为20~25 g/m3的生石灰溶解后全池泼洒[6]。每周检测1次水质,高温季节每周2次,检测结果与渔业水质标准相对照。
1.2.5 日常管理。蒙古为肉食性鱼类,特别在夏季高温季节,要加强巡塘,监测水质的溶氧、氨氮的指标变化,合理使用增氧机。鱼病管理应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每月1次内服2%大蒜素1个疗程(5~7 d)杀菌,每隔15 d用0.7 g/m3漂白粉泼洒消毒饵料台[7]。鱼药使用和休药期严格遵守《无公害食品与用药物使用准则(NY5071―2002)》。在整个试验过程未发生鱼病。
2 结果与分析
2.1 产量
经1年的养殖,共投喂饲料19 303 kg,饲料系数约1.47。2014年12月11日起捕,0.9 hm2养殖池塘共收获蒙古10 371 kg,平均规格550.7 g/尾,成活率93.0%;花 815 kg,鲫1 922 kg,鲢490 kg,鳙190 kg。主养蒙古池塘养殖收获情况见表2。
2.2 经济效益
产值:按收入统计的各鱼产值和均价为,蒙古收入186 678元,均价18元/kg;花鱼骨收入21 190元,均价26元/kg;鲫收入19 220元,均价10元/kg;鲢收入3 430元,均价7元/kg;鳙收入2 090元,11元/kg;养殖收入共232 608元。
成本:苗种费9 500元,饲料费154 426元,药物费2 100元,电费6 075元,塘租费12 150元,人工费6 750元,共计191 001元。
利润:2014年池塘养殖水产品销售收入232 608元,生产成本191 001元,利润41 607元,折合单位面积利润46 230元/hm2,整个养殖模式投入产出比为1.00∶1.22。
3 结论与讨论
3.1 养殖模式
蒙古和花 均喜欢在水草丛中栖息,属于同一生态类型。从食性看,蒙古为肉食性鱼类,花 、鲫是以动物性饵料为主的杂食性鱼类,花 、鲫可起“清道夫”的作用,可充分利用水体空间和饵料资源,从而大大提高了池塘的利用率。从栖居水层看,蒙古、鲢和鳙属中上层鱼类,花 、鲫鱼则为中下层鱼类。
3.2 生长性能
本次养殖试验发现,淀山湖原种蒙古子一代生长速度以2龄鱼最快。蒙古6―10月为生长旺季,其中以8―10月生长速度最快,这与冯晓宇等2007年研究结果相符。因此,在生长旺盛期要保证饲料的供应,在生长相对缓慢的季节可适当减少饲料投喂量。
3.3 推广前景
蒙古广泛分布于我国的长江和黑龙江水系,也是上海淀山湖水域的主要土著品种。近几年以来,翘嘴池塘养殖发展迅速,产品供应得到了极大的丰富,但全国主要消费市场仅仅局限于长三角地区,市场呈饱和状态,翘嘴塘边价格处于14~18元/kg的低位,蒙古塘边价格仅为18元/kg,相对名特优水产品价格明显偏低,单位面积利润为46 230元/hm2,仍高于传统四大家鱼池塘养殖。因此,有计划地推广开展蒙古池塘养殖,可丰富市场供应[8-11]。
4 参考文献
[1] 林明利,李钟杰,夏雨果.蒙古食性驯化及鱼种培育初步研究[J].水生生物学报,2013(9):974.
[2] 冯晓宇,郭水荣,李行先.蒙古红池塘高产养殖试验[J].科学养鱼,2007(3):30.
[3] 吴维新,谢春华,王晓艳.蒙古的生殖力研究[J].内陆水产,2004(11):32.
[4] 吴维新,谢春华,王晓艳.蒙古红生物学特性及其养殖技术[J].中国水产,2008(10):22.
[5] 苏明,怀向军,李燕.蒙古与花鱼骨池塘混养模式初探[J].科学养鱼,2013(7):38.
[6] 李世华.蒙古红生物学特性及其养殖技术[J].中国水产,2006(10):22-23.
[7] 张小立,杨品红,吴维新,等.蒙古的制种及增养殖技术[J].内陆水产,2005,30(11):42-43.
[8] 朱爱民,朱永祥,王建民,等.滩涂池塘养殖鳗鱼技术[J].淡水渔业,2000(11):8-9.
[9] 钱学林,季雪芳,吕勋治.鲟鱼的池塘养殖[J].科学养鱼,2001(5):40.
篇3
关键词:青海高寒地区;藏羊养殖;高效率养殖;技术探讨
高寒地区的气候环境条件对大规模藏羊养殖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响。当前高寒地区在藏羊养殖方面的难度仍然较高,例如养殖技术比较落后、冬季饲料问题比较突出,以及养殖中经常有藏羊病死和病虫害等问题,从而影响了养殖经济利润以及养殖规模的进一步扩大。对此,探讨青海高寒地区藏羊高效养殖技术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推行杂交养殖方法
为了有效地强化藏羊的养殖效益,就必须重视品种改良,引入更多优良的藏羊父系品种与本地的白藏羊进行杂交培养[1]。因为藏羊培育以肉羊为主,杂交之后藏羊的后代会更加适应高寒地区的环境,同时也更有利于后续的养殖繁育。杂交后的藏羊并不需要直接饲喂饲料,而是依靠放牧的方式实现自主性觅食,并且发育成熟性也会有所提升。从目前的养殖现状来看,杂交后的藏羊,其体重增长速度相对于其他羔羊存在明显的优势,同时抵抗疾病的能力也比较强。
2羔羊的育肥方法
藏羊的养殖重点在于如何做好羔羊的育肥处理,育肥的难度较高,同时对实效性的要求也比较高。在放牧中适当添加饲料是保障羔羊育肥效果的关键。在羔羊生长到1月龄的时候,因为身体发育方面的需求,对于营养物质的吸收也会提升,这时母羊的乳汁已经基本无法满足羔羊的生长要求,同时此时也是促使羔羊育肥的重点阶段,需要高度重视饲料的营养全价[2]。大多数养殖户会在20日龄左右为羔羊提供饲料,饲料通常以容易消化的蔬菜为主。25日龄左右为羔羊提供混合饲料,使羔羊的消化系统逐渐成熟并健康发育。混合饲料主要由蔬菜、小麦、大豆和棉粕等组成。
3暖棚管理方法
青海高寒地区的冬季低温时间一般会维持半年左右,枯草时间一般会超过半年。针对这一现状,必须在冬季对藏羊做好相应的管理保护措施,否则不仅会直接影响藏羊的体重,病死率和疾病发生率均会显著提升,对此要及时搭建或修缮棚舍。棚舍的搭建时间一般在10月份左右,最晚不能超过11月份。藏羊本身喜欢在凉爽、干燥的环境中生活,所以冬季不仅需要维持棚舍本身的温度,还需要对通风条件进行适当改进,使棚舍中的湿度和温度都能够满足藏羊的生活习性。在太阳照射比较强烈、温度有所提升的时候可以适当地放牧。放牧前需要先将棚舍的排气孔打开(一般在30分钟左右),使棚舍内部的温度和湿度与外界相近后才可以进行放牧,预防因为突然性的温差导致藏羊发病。
4疾病预防控制方法
为了更好地预防藏羊体外寄生虫的传播,可以适当强化藏羊对于病毒的抵抗能力,从而达到降低感染可能性的目的[4]。在饲养过程中,要给予充足的营养来提升藏羊群在抗病毒方面的能力。养殖场要实行封闭性的饲养方法,育肥藏羊要坚持“全进全出”的原则,藏羊出栏后对棚舍用百毒杀等消毒药进行消毒处理;其次,及时做好免疫工作。根据当地兽医部门提供的信息及建议,制定行之有效的免疫程序,同时妥善做好藏羊体外寄生虫驱杀与免疫方面的问题;最后,定期做好藏羊棚舍的清洁工作。在养殖场的入口处建一个消毒池,对所有进出车辆实行消毒。藏羊棚舍需要经常性地进行卫生处理,及时清除藏羊舍中的粪便和排泄物,并对藏羊舍做好通风处理。食槽与各种养殖用器材需要经常性地清理,并定期进行消毒处理。定期采取百毒杀和过氧乙酸等消毒剂对饲养场中所有与藏羊有接触的物品进行消毒处理。
篇4
关键词蚯蚓;高效养殖;效益分析
蚯蚓养殖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养殖产业,用禽畜粪便、厨房垃圾等养殖蚯蚓,养出的蚯蚓是高蛋白产品,可作饲料,也可作钓饵;蚯蚓的粪便也是很好的有机肥料,还可直接饲喂鸡鸭,真正是变废为宝。可以说蚯蚓养殖非常符合现在的低碳、环保理念。和其他养殖种类一样,要做到科学、高效地养殖,首先要选好适养的蚯蚓种类,然后根据其习性进行养殖[1]。现对蚯蚓高效养殖技术及其养殖效益进行总结与分析。
1高效养殖技术
1.1蚯蚓种类选择
蚯蚓是环节动物门、寡毛纲的陆栖无脊椎动物。蚯蚓遍布世界各地,多达3 000多种,我国已发现和定名的蚯蚓有150种左右,但可供养殖的种类不多,主要养殖种类是正蚓科爱胜属的一些种类。爱胜属蚯蚓近20种,在我国各省区都有发现。目前世界上养殖最普遍的就是该属的赤子爱胜蚓和红色爱胜蚓。赤子爱胜蚓长60~130 mm,宽3~5 mm,成熟体重0.4~1.2 g,背面及侧面橙红或栗红色,外观有明显条纹,尾部两侧姜黄色,喜在烂草堆、污泥、垃圾场生活,具有趋肥性强、繁殖率高、定居性好、肉质肥厚及营养价值高等优点。
现在我国蚯蚓养殖种类多为太平2号蚯蚓(文中主要以此种为例介绍蚯蚓养殖),为日本引进种,是采用美国红蚓和日本爱胜蚓进行杂交选育而成的,一般成体体长不超过70 mm,成蚓1 200~4 000条/kg。这种蚯蚓适宜在我国多数地区养殖,喜吃垃圾和畜禽粪。一般引进成蚓作种,成蚓身上有环带(生殖带,产生蚓茧的部位),引种时要注意所购买成蚓的身长和肥壮程度,以便间接判断种群质量,因国内一般养殖场蚯蚓的种群退化都比较严重,退化的种群其繁殖能力和生长量都将受到严重限制。
我国常见的可供养殖的其他蚯蚓种类主要有:一是参环毛蚓。个体较大,长120~400 mm,宽6~12 mm,背面紫灰色,后部颜色较深,刚毛圈稍白,为中药材常用蚯蚓,又名广地龙,分布于湖南、广东、广西、福建等地,较难定居,在优质土壤的草地和灌溉条件较好的果园和苗圃中养殖较好。二是白颈环毛蚓,长80~150 mm,宽2.5~5.0 mm,背面中灰色或栗色,后部淡绿色,分布于长江中下游一带,具有分布较广、定居性较好的特点,宜在菜地、红薯等作物地里养殖,松土、产粪,肥田效果较好。三是威廉环毛蚓。一般长90~250 mm,宽5~10 mm,背面青黄、灰绿或灰青色,背中线青灰色,喜在林、草、花圃地下生活,产粪肥田,目前在江苏、上海一带养殖较多。四是湖北环毛蚓,体长70~220 mm,宽3~6 mm,全身草绿色,背中线紫绿或深绿色,常见一红色的背血管,腹面灰色,尾部体腔液中常有宝蓝色莹光,环带3节,乳黄或棕黄色。是繁殖率较高和适应性较广的品种,宜在池塘、河边湿度较大的泥土中生活,在水中存活的时间长,可以作水产饵料。
1.2环境要求
蚯蚓生活在土壤的间隙中,靠皮肤进行呼吸,其皮肤表面经常是湿润的,这样氧气溶解在皮肤表面的粘液中,渗进皮肤下的毛细血管内,毛细血管内的二氧化碳也能从皮肤中渗透出来。因此,当土壤湿润、透气,土壤间隙中充满空气时,蚯蚓在其中生活得很好[2]。下雨后,土壤如果透水性不好,土壤间隙中的水没有及时排出,其间的空气缺乏,蚯蚓就会感到呼吸困难而从土中爬出。如果下雨后又逢艳阳高照,土壤中积水温度上升很快,则蚯蚓会难以适应而导致死亡。在室内养殖蚯蚓,可使用有缝隙、孔洞的箱、桶之类的容器,或者直接在地上把料堆成像菜地里的畦样。使用箱、桶之类的容器,还可以搭架进行立体饲养。在室外养殖蚯蚓,可直接在地上堆畦,或者用砖块搭筑高约50 cm的围墙,在围墙内堆料。注意夏天要搭建遮荫棚(或者搭架种植藤蔓植物遮荫,或者覆盖以竹席,或者加高料堆至50~60 cm),冬天要覆盖稻草保温,雨天要检查料堆积水情况。利用蚯蚓不喜光照的习性,收获蚯蚓时可用铁丝网装钉1个筛子(用木片固定),然后将蚯蚓连土放在筛子上,放在光线明亮处,蚯蚓怕光即往下钻,筛子底下放1个盘子即可收集蚯蚓。因此,蚯蚓宜生活在阴暗、湿润、透气的泥土中,最适温度10~30 ℃,最适湿度60%~70%(用手握土,手指间见水珠但不滴下)。
1.3饲料准备与投喂
蚯蚓是杂食性动物,喜欢吃经过腐熟的东西,喜甜、酸味。在蚯蚓养殖过程中,蚯蚓饲料(家畜粪便、厨房垃圾等)的发酵处理是关键,如果饲料没有发酵或发酵不彻底,将会产生有害气体,酸碱度过高或过低,都可能使蚯蚓逃逸、不产茧甚至死亡。养殖蚯蚓主要是用以处理家畜粪便、厨房垃圾,变废为宝。
为了使这些废料快速发酵成功,并且使其中一些有毒有害物质降解,提倡添加EM菌进行发酵:一是架堆。注意待发酵料堆应是5~6成干,太湿易引起腐败。如果家畜粪便、厨房垃圾水分过多,可以先晒至5~6成干,或者加干稻草或秸秆(最好裁成小段)、锯末等粗纤维料,采用1层粗纤维料、1层粪料/垃圾,喷洒1层EM菌液(1 t料用5 kg EM原液,1 kg EM原液对水100 kg)直至水渗出。架好料堆后,用黑色塑料薄膜盖严压实(厌氧发酵)。二是翻堆。在气温较高的季节,一般第2天堆内温度就会明显上升,4~5 d可升至60~70 ℃,以后逐渐下降,当堆内温度降到40 ℃时(大概需要12 d左右)则可进行翻堆。生产上一般10 d后进行翻堆,把上面翻到下面,两边翻到中间,边翻堆,边再洒上EM菌液,然后再盖上黑色塑料膜压实。冬天翻堆2~3次,夏天翻堆1次。如果每天收集的粪料/垃圾不多,可以先堆肥,但容易滋生蚊蝇等昆虫,尤其夏天。一般自己养猪的农户,家里积存有很多饲料袋,这种饲料袋内层是塑料膜,外层是编制袋,可将制好的料堆装入这种饲料袋内,将袋内料堆压实,袋口扎上并留有一定空隙(扎袋口时,可先在袋口上插上根木棍之类的硬物,扎好袋口后拔出硬物),袋口朝下倒立堆放(发酵过程中,会有液体流出,这种液体若不及时排出,会影响发酵效果)。发酵完成后,先把料堆耙开,让其透气1~2 d后,先放几条蚯蚓看其是否很温顺地钻入料堆中。若蚯蚓不钻入料堆,一个劲往边上爬,说明料堆发酵不合格,需放置几天后再用。
发酵成功后的料堆,散热后即可以直接使用,也可以添加营养促食剂后使用,取100 kg水,加0.2 kg尿素,0.2 kg食醋或40 mL醋精,3 g糖精,4盖菠萝香精(约4 mL)制成营养促食剂,喷洒料堆,注意料堆的湿度。注意,以上所用到的“水”,是指清洁无污染的水,如果用消毒自来水,需要曝气2 d使其中的余氯散尽后才可以使用,或者1 t水用30~40颗米粒大小的大苏打(硫代硫酸钠)中和余氯后马上就可以使用。
1.4日常管理
种蚯蚓引进后,最好用箱养。木箱规格为60 cm×40 cm×25 cm,每箱可放养种蚯蚓1 500~3 000条。
种蚯蚓入箱后,每3~7 d浇1次营养促食水剂(促食、保湿,但注意不要把料土喷得太湿,保持料土湿度60%~70%)。20 d后,进行蚯蚓与蚓茧的分离。把木箱内的料连同蚯蚓一起倒在光线明亮的水泥地上,推成垄状,蚯蚓都钻到底面,拿掉上层的料土(料土里混有许多蚓茧),底下就是一堆堆的蚯蚓。将带有蚓茧的料土,做成垄状,20 d后蚓茧孵化,这时将1垄分成3垄以疏散密度,每3~7 d浇1次营养促食水剂,20 d后加1次料。40 d后,即生长至成蚓。成蚓预留部分做种(有意识地挑拣个体大、健壮的做种,可有效地防止蚯蚓种群的退化),其他的收获待用。以后可视蚯蚓大小、密度,以及蚯蚓的活动(有部分蚯蚓开始逃逸,极可能是料堆内蚯蚓密度过高),隔10 d、20 d收获1次,3~7 d喷1次营养促食水剂,20 d加1次料,料土中蚓茧数量多时单独分出孵化。
养殖过程中注意防害。因为蚯蚓繁殖速度快,考虑到成本原因,有时候敌害原因也可以忽略不计。家养的鸡、鸭、鹅、猪等都喜食蚯蚓,但需注意,除了鸭、蛙类可以直接喂以活蚯蚓,其他的如鸡、猪类不要喂以活蚯蚓,因为活蚯蚓是含多种寄生虫的中间寄主,可将蚯蚓用开水烫死后剁碎拌入饲料中喂食,用量一般为15%,或者烫死后晒干或烘干粉碎后拌食。蚯蚓粉也可以代替鱼粉,自制饵料喂食吃食性水产动物如黄鳝、泥鳅等。
2蚯蚓养殖效益分析
2.1饲料来源与市场需求
养殖蚯蚓,首先要考虑饲料来源是否容易[3]。蚯蚓好养,现在大量养殖的蚯蚓就是吃垃圾粪料的种类,但因其繁殖快,所需饲料量很大。因此,如果家中有一定的养猪、养牛等养殖规模,每天产粪很多,又有一定的空闲地可供养殖蚯蚓,那么养殖蚯蚓几乎是不需要什么成本的。注意一点,如果产的粪含水量比较多,比如饲料猪的粪,还要考虑是否容易获得稻草、秸秆、锯末等粗纤维料。如果打算用厨房垃圾、污泥等养蚯蚓,也要考虑垃圾、污泥是否容易获得。虽然现在垃圾处理仍然是政府头疼的一个问题,但有时候不一定能收到垃圾养蚯蚓,原因是采用填埋方式处理垃圾的成本比用蚯蚓处理低很多。
污泥处理也一般由企业运作自负盈亏,用蚯蚓处理费用为80~90元/t,企业也会选择其他的方式处理。如果需要联系政府,可咨询环保局。但要注意的是,使用重金属含量高的污泥养殖蚯蚓,养出的蚯蚓富集了大量的重金属,这种蚯蚓不能作饲料用,只能集中焚烧掉。蚯蚓好养,只要经过简单的培训,就能马上养殖。如果自己有养家禽家畜、吃食性水产动物(草食性的除外),那么养出来的蚯蚓可以作为饲料蛋白添加在饲料中投喂,蚯蚓处理后的泥土里有大量的蚓粪,是很好的有机肥料,可以自用,也可以出售给花卉苗木公司。如果只是利用他人提供的粪料、垃圾、污泥等养殖蚯蚓的,那么在选择蚯蚓养殖场所时就要注意,养出来的蚯蚓,最好能就近卖给养殖户作为饲料,或者卖给渔具鱼饵店作为钓饵。
2.2养殖效益计算
按料堆高度30 cm计算,1 m2面积需0.3 m3的料(可计为0.3 t)。料价20元/t,每1 t料需EM原液5 kg(约60元)。因此,所需料价格为6元,所需EM原液价格为18元。平均20 d添1次料。投种6 000~12 000条/m2,每条种蚯蚓1~2分钱。因此,种苗价格最多为240元/m2。若土地为租用的,按土地租金4 500元/hm2计算,1 m2土地租金为0.45元/m2。其他一些用具费用暂计为150元。年总成本828.45元/m2。如果料、土地均为自有,这部分成本减去,总成本即为718.5元/m2。蚯蚓种苗引种1次后即可自繁,EM原液购买一次后可以自制,一般1次购买10 kg花费约150元,以后可以用缸、桶等容器密封,自己培养EM菌液,这样成本又可以大大降低。从以上可以看出,除去料、土地成本,其他都是一次投资长期收益,也就是说,1 m2养殖面积,首期投入400~500元即可启动。
蚯蚓为雌雄同体、异体受精。性成熟的每条蚯蚓,约1周产卵1次,每次产1个蚓茧,每个蚓茧可孵化出3~5条蚯蚓。蚓茧孵化需15~20 d,孵化后到性成熟需40~50 d。这样计算,1条种蚯蚓3个月左右时间(从亲体蚯蚓到蚓茧到孵化出小蚯蚓到性成熟)可以繁殖10倍。按1 m2投种12 000条计算,3个月后可繁殖至12万条,每3个月收获1次,留12 000条作种,1年收3次,按成蚓2 400条/kg计算,1年总共可收135 kg/m2,按最低价格12元/kg计算,收入1 620元/m2(作种销售或者作钓饵销售,价格可达40~80元/kg)。1年下来至少可以产生1 t/m2的蚓粪,按最低价格0.15元/kg计算,收入150元/m2(花卉苗木公司再将蚓粪出售给家庭养花种草消费时,价格可达2~6元/kg)。
蚯蚓作为蛋白源添加到饲料中喂猪喂鸡,蚯蚓粪也可用以喂养鸡鸭,一个养殖周期下来,可以节约饲料成本30%~50%,并且养殖的动物生长速度加快,增重明显[4]。如果自己养猪、养牛、养鸡等,养出的蚯蚓自产自销,也是一种增产的措施。比如散养土鸡,原本需要7~8个月才能上市,但是若在喂料中添加蚯蚓饲喂,只需要3~4个月即可以上市。
3参考文献
[1] 姜阳.蚯蚓养殖高产管理技术[J].山东饲料,2002(6):24.
[2] 刘权,郑淑英,杨华,等.蚯蚓养殖技术[J].渔业致富指南,2009(24):23-24.
篇5
养殖鲤鱼首先准备放养工作、放养样方式、饲养管理等方面工作,为鲤鱼营造优良生存空间,减少鱼病的发生,促使鱼健康成长,达到增产增收目的。通过定期投喂中草药等,降低饵料成本,提高鲤鱼的抵抗能力,达到优产目标。
1. 选择养殖池塘
用于养殖鲤鱼的池塘最好是选在电力充足、交通便利的地方,其鱼池若是旧池塘,则需要清理淤泥,以使池塘具有较好的保水性。一般池塘面积约为0.27 hm2,水深为2 m左右;池底需平坦且樯叭劳磷詈茫恍枰拥有独立的进水排水系统。池塘的水质需达到《国家渔业水质标准(GB11607―89)》,其中池水透明度为25~30 mm,池水的溶氧量控制在6~7 mg/L,pH值为6.5~8.0。
2.放苗前准备
放苗前必须给鲤鱼创造良好的生存环境,做好池塘的清整和水质调节工作。在冬季时抽干池塘中的水并曝晒,清除其中多余的淤泥,留有10-15cm高的淤泥,用生石灰化浆液泼洒全池,曝晒10-20d,这样既保证板结淤泥的疏松,同时又促进有害气体的扩散、挥发,杀灭池塘中的各种病菌、寄生虫、卵、野杂鱼等,为鲤鱼创造良好的池塘生存条件。饲养鲤鱼的池塘土质应以壤土最优,粘土次之,沙土最劣。粘土能起到良好的保水保肥效果,但很容易使得池水肥料过剩,必须经常换水。沙土保水保肥效果差,但其能使得水不容易变质,需要勤加水。壤土则具有良好的保水保肥效果,具有一定的水交换能力。另外,在配套设施上,应为池塘开挖相应的进排水通道,并根据池塘规模大小设置发电装置,保证不间断供电。在放养前的一个星期,往池塘中注入1m高的水,然后往池塘中施入一定量发酵好的鸡粪,每亩池塘施入300kg鸡粪。另外,还应施加一定量的光合细菌和液体肥水型氨基酸,在水质变肥后施加芽孢杆菌,保持水色的稳定、干净。
3.放养鱼苗
选用鱼苗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养殖的效益。在选择鱼苗时,需尽量选择大小均匀、健壮活泼以及全身无病灶的优良鱼种;另外,所选鱼苗品种最好是当地养殖的品种。对放养量需要根据养殖池塘的容积、水质、养殖水平、计划产量以及当地渔市价格等因素来综合考量。而在放养前需要用3%食盐水对鱼苗进行6 min消毒,以防止将病菌带入池塘。按上述池塘条件,一般可放养10 cm长的鲤鱼种4.5万尾/hm2,另外还可放养15 cm长的鲢、鳙鱼7 500尾/hm2进行搭配养殖。
4.饲养管理
饲养管理是鲤鱼优质高产高效养殖技术的重点,必须做好日常饲养管理、病害防治、池塘日常管理等工作。
4.1饵料投喂
经过严格的对比验证,选择信誉好、产品质量有保证、技术力量雄厚的饵料生产厂家,选择优质饵料,根据鲤鱼的生长季节和规格选择合适颗粒大小和营养含量的饲料来喂养鲤鱼。在鲤鱼入池后的第三天开始投喂驯养,投料前先敲击饲料桶,给鲤鱼产生声音刺激,然后边敲击饲料桶边小把投料,通过这种方式使鲤鱼产生条件反射,当其听到敲击饲料桶的声音后就知道要上浮抢食了。一般来说,驯养一个星期左右就能使鲤鱼产生条件反射,至此之后就可以采用投饵机来投喂,减轻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在每次投喂时,先敲击饲料桶,将鱼吸引过来后就用投饵机投喂,并合理设置投饵机的投料间隔时间。投喂次数应根据鲤鱼规格、池塘水温、季节、水质、鲤鱼健康状况等来灵活变动,确定每天的投喂次数以及每次的投喂量,保证鲤鱼的健康成长。一般来说,每天的最后一次投喂的饵料量应较前几次少一些。而每次投喂的时间则控制在1-1.5h范围内,使得所有的鱼都吃得八分饱,做到不浪费任何一颗饵料。每周进行一次打样,随机抽取50尾鱼,计算出平均每尾鱼的重量,然后再根据水温、水质天气等情况确定下一周的投喂次数、投喂量。
4.2调节池塘水质
在养殖过程中,池塘水质的好与坏将直接影响鱼类的生长与摄食。因此,需要对池塘的水质保持高度的重视。进入夏季,水温升高后需将水位增加至2.5 m。坚持每天早晚巡塘,主要观察鱼类生长与活动是否正常,清除池中杂草或者杂物,另外需定期向池中注入新水,以保持池水的水质。当进入高温季节时(8―10月),每天需要使用增氧机增氧,以防止泛塘;另外需注入新水,每次间隔8~12 d。池塘的水深保持在2.5 m为宜。在整个养殖过程中,需要每间隔25 d向池内泼洒微生态制剂,以此净化池塘水质。
4.3常见病防治方法
4.3.1指环虫病
该病主要是由于指环虫寄生于鲤鱼的鳃丝上引起的。大量寄生时,病鱼鳃黏液增多,鳃瓣无血呈苍白色,鳃部明显浮肿,鳃盖张开,呼吸困难,病鱼游动缓慢。流行于6月下旬-7月上旬。适宜温度为20-25℃。 防治方法:(1)用生石灰彻底清塘,“百毒清”或“杀灭海因”全池泼洒,“聚维酮碘液”浸泡。(2)用“指环虫煞星”全池泼洒,内服“高稳维C”。
4.3.2 白皮病
篇6
优质油菜“一菜两用”技术,是指利用符合国家双低(芥酸含量小于1%,硫代葡萄糖甙含量小于30微摩尔/克)优质油菜品种,其菜苔没有苦涩味而可作蔬菜食用,然后通过再生分枝开花结实的特点,采用早播,早栽、早管早发等一整套技术体系。实践证明,只要措施到位,一般的田块每亩可摘菜苔250公斤,价值250~300元,而且油菜籽单产不减反增,是优质油菜的一种增产增效种植模式。“一菜两用”技术操作简便,增效显著,适宜范围广,可大面积推广应用;此外,该模式还能有效利用秋冬温光水气资源,增加农民收入。
主要栽培技术
1.选用良种。选用符合双低标准并经过湖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的优质油菜品种,如中油杂2号、中油杂4号、华杂6号、中双9号、中双10号等。
2.施足肥料。施足肥料包括苗床和大田。苗床亩施总含量为25%的复合肥50公斤加“志信”大地硼200克(或硼砂1公斤)作底肥,定苗后结合浇水追施稀释人粪尿或加施少量尿素。大田亩施总含量25%复合肥60公斤(或碳铵65公斤,过磷酸钙50公斤,氯化钾10公斤),加“志信”大地硼200克(或硼砂1公斤)作底肥。“冬至”前后亩施土杂肥60担加施尿素10公斤作腊肥。2月上旬或摘苔前一周左右亩施尿素8~10公斤作苔肥,在苗期―初花期结合防病治虫喷“志信”高硼加“志信”齐丰2~3次。
3.适时早播。“一菜两用”油菜播种期要求在8月25日~9月15日。并做到足墒播种,一播全苗,亩播种量控制在400克左右,及时间苗定苗,培育大壮苗,苗龄控制在35天以内,移栽时单株绿叶7~8片。
4.早栽早管促早发。前茬收获后及时翻耕坑土,适时耙地保墒,移栽前精细整地,移栽期安排在10月上、中旬,每亩栽足7500株以上(行距1尺,株距0.75尺),及时浇足定根水,以缩短缓苗期,活棵后及时中耕松土除草促早发,力争“冬至”苗单株绿叶数达到12片以上。
5.适时适量摘苔。在2月中下旬,当苔高达25厘米左右,及时摘去15厘米左右,亩产菜苔250公斤左右。注意摘苔量过大,会影响分枝再生数量而导致菜籽减产。
6.防渍防病虫。移栽前按厢宽4~5尺,厢沟宽1尺,深0.8尺,围沟宽1.2尺,深1尺的标准开好一套沟,开春后及时清沟防止春雨渍害,遇春旱应浇水防旱。苗期(包括苗床)及时搞好菜青虫和蚜虫防治,注意摘苔前必须使用低毒低残留农药并掌握好安全间隔期,防止食物中毒。后期搞好菌核病防治。
二、油菜免耕栽培技术
油菜免耕栽培技术,是指在前茬作物收获后,土壤不经过耕翻整地,板田直接播种或移栽油菜,并结合相应的配套栽培技术,使油菜达到高产的一整套栽培技术体系。如稻板田板播、板栽油菜等,这是湖北省乃至南方水稻产区常用的油菜种植方式。免耕具有保持土壤结构,透水透气性好,可防渍促爽;实行早播早栽,有利于冬前早发壮苗,还可缓解茬口紧的矛盾;提高播栽质量;省工节本,提高土地利用率;有利于抗灾夺丰收等许多优点。因此,搞好油菜免耕栽培技术推广应用,对发挥晚茬油菜的生产潜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主要技术要点
1.播栽前开沟排渍
在晚稻收割前7~10天,开好围沟,放水晾田、硬板,达到水稻收割时田面硬而不干,湿而不烂,实行齐泥割稻,结合开畦沟覆土,削高垫低,抽沟的泥放在畦两边,待中耕施肥时将其打开。同时开好腰沟,做到深沟高畦,方便田间管理。
2.综合防除杂草
免耕油菜田由于未经翻耕,杂草较多,宜采用综合措施进行防除。一是合理轮作换茬。二是覆土除草。三是及早中耕除草。四是化学防除,在播、栽前3~5天用可芜踪、农达等进行灭生性防除;播后苗前用大惠利、丁草胺、乙草胺(禾耐斯)、杀草丹、绿麦隆等除草,方法是在播后盖籽3天内完成;出苗后或移栽田,宜在越冬前(12月底)进行杂草防除,用盖草能、威霸防除禾本科杂草,高特克防除阔叶型杂草。
3.适时播种移栽
(1)播种方法普遍采用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条播法,就是在水稻收获后,开宽为1.5~2.0米的畦,畦沟宽20厘米,深20~25厘米。按行间距30~35厘米,沿畦宽方向开一条深为2~3厘米的播种小槽。然后顺槽方向施足有机肥,依墒情浇好点穴水,墒情好的可免浇,再撒籽播种,盖好灰粪。出苗后按株间距10~15厘米留苗。另一种方法为穴播法,按行间距为30~35厘米,穴间距15厘米,打穴8000~10000个,穴深为3厘米,每穴下籽5~6粒,留苗1~2株。
(2)移栽技术免耕油菜大都为迟茬类型,要获得高产,需推行育苗移栽,并且要抢时早栽。免耕油菜移栽的方法有两种:一是铁铣法,方法是“一铣一条缝,两头两棵苗,中间按肥土,跟着踩一脚,别忘定根水”;另一种方法为条栽法,按照行距开出一条深13厘米的三角沟,在沟内施上基肥,然后栽种油菜,浇定根水。
4.合理密植
免耕直播油菜由于播种较迟,营养生长期较短,单株结角数较少。因此,通过增加密度来确保产量,一般在高肥条件下,每亩以定苗1.5万~2万株为宜;中肥条件下定苗2.5万株左右。对于免耕移栽油菜,由于在秧田期已培育出壮苗,也没有延误生长季节,因此每亩移栽密度宜在1.0万~1.2万株,肥田、旱栽、施肥水平高的应适当稀一些,而瘦苗、薄田、迟栽和施肥水平低的适当密一些。
5.科学施肥防早衰
免耕田块有效养分集中在表层,前期供肥能力较强,后期容易出现脱肥早衰。因此,要坚持基肥与追肥并重的原则,追肥比例应占50%~60%。中上等肥力的田块需亩施纯氮15公斤,氮、磷、钾比例为1∶0.5∶0.9。基肥要多用有机肥,追肥按照“早施苗肥,重施腊肥,早施苔肥、巧施花肥”的原则施用。切忌苔花期偏施过量氮肥,以减轻菌核病的发生。m期―初花期用“志信”高硼加齐丰喷施2~3次,防止油菜花而不实和早衰。
6.勤中耕
免耕油菜田由于没有翻耕,土壤较为板结,杂草也很多。因此苗期必须勤中耕,一般2~3次,以消灭杂草,疏松土壤,培土壅向根部,促进根部生长。
油菜免耕栽培的不足之处表现在不利于抑制杂草,草害较重;根系分布较浅,容易倒伏;不耐渍害,春季土壤升温缓慢;不利于深施肥料;后期油菜容易脱肥早衰等。因此,栽培上应针对这些弱点采取相应措施。
三、淡水龙虾稻田养殖技术
1.稻田养龙虾的优点
(1)增产增收。一般养龙虾的稻田每亩能增产10%~30%,龙虾每亩产量可达250~500公斤。
(2)除草省时。稻田里的龙虾可以吃掉田中消耗肥料的野杂草和水生生物,但不吃稻秧,不仅节省了除草劳力,还能消灭危害人畜的蚊子和其它幼虫。
(3)保肥增肥。龙虾在稻田里来回不停地行动、觅食,不仅能帮助稻田松土、活水、通气,还可增加田水溶氧量,同时通过新陈代谢排出大量粪便,起到了增肥的效果。
2.稻田的选择
稻田养龙虾要选择只能种一季中稻,不能种夏粮、油菜的低洼田块,选择水源充沛,排灌方便,不受旱涝,洪水影响,水质清新,无污染,土壤肥沃(以壤土为好),保水性能好,阳光充足的稻田。如实行投饵精养,必须在田块四周开挖2~4米宽、1米深的虾沟;对面积大的稻田,要开挖“井” 字沟或“十”字沟,沟宽0.5~0.7米,沟深0.3~0.5米。四周筑埂,使稻田能保持水深0.3~0.7米。
3.虾种放养时间及密度
(1)放养时间。秋季中稻收割完毕,留茬0.3~0.5米,灌水不得低于0.3米,不论是放当年的虾苗还是抱卵亲虾应力争一个“早”字,早放可延长虾在稻田中的生长时间,以充分利用稻田天然饵料资源,常规放养时间在每年10月份。
(2)放养密度。每亩放秋季产龙虾幼苗1.5万~3万尾,若投放抱卵虾,每亩投放20~30公斤,放养密度要根据养殖水域条件、养殖方式、饵料来源等因素综合考虑,精养时要适度增加放种量。
4.饲养管理
(1)饲料投喂。
龙虾食性杂,荤、精、青饲料都吃,常用饲料荤的有螺、蚬、野杂鱼虾、动物血液、畜禽下脚料等,青饲料包括水陆草类、瓜皮、蔬菜下脚料等,精饲料有大小麦、玉米、谷物。精养投饵时要合理搭配,一般每天投放2次,以下午及傍晚投喂为主。投喂量为虾体重的3%~5%,稻田养虾也要定时、定位、定质、定量投喂,平时要坚持检查龙虾吃食情况,当天投喂的饵料在2~3小时内吃完,说明投饵不足,应适当增加投喂量,如第二天还有剩饵,投饵料量要适当减少。
篇7
(1.清远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清远 511510;2.华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学院,广东 广州 510642;
3.清远市北江水产科学研究所,广东 清远 511510)
基金项目: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资金(CARS-46-43),清远市科技计划项目(2013A002).
作者简介:冼昶华,男,副教授,E-mail:xichhu@263.net
通讯作者:邹记兴,教授,E-mail:zoujixing@163.com
大宗淡水鱼包括青、草、鲢、鳙、鲤、鲫、鲂等7大水产养殖品种。它们作为我国淡水养殖产量的主体,一方面提供了丰富食物蛋白以满足城乡居民的消费需求,另一方面又为改善水域生态环境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淡水鱼产业已经成为我国渔业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自2010年开始,国家大宗淡水鱼类产业技术体系广州综合试验站一直在探索大宗淡水鱼升级换代的模式,并最终繁育出改良鲫,探讨了其池塘高效健康养殖模式。
1鲫简介
鲫,属鲤形目、鲤科、鲫属。鲫又叫喜头鱼、肚米鱼,是一种主要以植物为食的杂食性,喜群集而行、择食而居的常见经济鱼类。鲫分布广泛,全国各地水域常年均有生产,以2-4月份和8-12月份的鲫最肥美。鲫是除四大家鱼外,养殖范围最广、养殖产量最高、适应性强、生产快、易饲养的优质大宗淡水鱼。
目前,鲫的种类繁多,包括原始种类和新培育的种类:主要包括高背鲫、方正银鲫、彭泽鲫、淇河鲫、异育银鲫、杂交鲫、湘云鲫、龙池鲫鱼、海拉尔银鲫等。
2鱼种来源
改良鲫以彭泽鲫为母本,以雄性美国大口胭脂鱼作为精源,跨科诱导彭泽鲫雌核发育而成,本文试验鱼种是广州站工作人员在清远养殖示范基地自繁自育的鱼种。
3改良鲫的具体养殖过程
3.1养殖场地的环境
养殖地位于广东省清远市清城区东城街道石板村内。养殖地区域内水源充足,灌溉方便,没有污染源(如工业“三废”、农业和医用废弃物、生活污水等)。
3.2池塘条件
本养殖基地有鱼苗池1个,面积1 860 m2,水深1.2~1.5 m;鱼种池2个,面积分别为2 668 m2(彭泽鲫亲鱼)和4 870 m2(美国大口胭脂鱼亲鱼),水深1.5~2.0 m;成鱼饲养池8个,面积6 790m2,水深2.0~2.8 m。池塘保水性好,塘边设有排水沟,注排水十分方便,池底较为平坦,在池塘上风处设置投饵机,淤泥厚度在0.2 m以内。每2 000~3 000 m2水面配备3 kW的增氧机1台。
养殖基地要有充足的水源,水质清新,透明度适中,一般在25~35 cm之间。水质主要化学因子指标如下:有机物耗氧量(COD)为12~32 mg/L、总氮为0.6~4.0 mg/L、总磷为0.08~0.50 mg/L、有效磷大于0.018 mg/L、溶解氧4.5 mg/L以上、酸碱度(pH)中性或弱碱性、盐度为0.5‰~3.0‰,较为适合改良鲫的养殖。
3.3放养前准备
3.3.1清塘放养鱼种前需彻底清塘。将池水排至约10 cm,用生石灰1 350~1 500 kg/hm2,或漂白粉约65~80 kg/hm2,用水溶化,全池泼洒。带水清塘时,水深1 m左右为宜,用生石灰约2 300~2 600 kg/hm2,或漂白粉约190~210 kg/hm2,用水溶化后全池泼洒。
3.3.2池塘整修与注水冬季塘闲时,要求抽干塘水,清除过多淤泥和杂物,或对塘堤土壤翻松晒塘1个月以上,同时对池塘四周池坡、堤埂以及进排水口等进行检查维修。整修清塘后的鱼塘在要进行养殖前10~15 d加注新水,注水时要用密网过滤,防止敌害生物进入,避免对鱼种造成影响。
3.3.3施基肥以改良鲫为主养品种的池塘应尽量少施或不施肥。如果是没有晒塘或者10 d内进行过消毒的池塘,放鱼前一天,需先进行试水,具体方法为将少量待放鱼苗放入池塘事先安置好的网箱中24 h左右,观察鱼的活动情况,鱼体活动正常才能向鱼塘中放养改良鲫。
3.4人工繁育
3.4.1亲鱼的培育这一步是至关重要的,因为亲鱼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改良鲫苗种的质量,改良鲫苗种的生长情况。亲鱼的培育池一般为0.33~0.47 hm2,水深1.5 m左右,池底淤泥少,临近水源和产卵池,排灌方便,并配备增氧机,以防止缺氧。亲鱼池选择有微长流水的池塘,水质清新无污染,透明度高,溶氧充足,酸碱度为中性或偏碱性。亲鱼放养密度2 250~3 000 kg/hm2,搭配50~100 g的白鲢鱼3 750尾/hm2左右,鳙鱼450尾/hm2左右以调节水质。由于鲫鱼性腺的越冬期为Ⅳ期,故培育重点应在夏、秋两个季节。夏季首先是繁殖后亲鱼体质的恢复,随后一直到秋季是亲鱼的肥育过程。此阶段需贮备足够的脂肪和做好越冬准备,此过程需要大量的营养供给,日投饵量为体重的3%~5%,并根据天气情况和吃食状态灵活增减。同时注意定期加入新水和增氧,以促进性腺发育。
3.4.2亲鱼的选择改良鲫的母本彭泽鲫具有天然雌核发育特性,而且性成熟年龄较短。本项目养殖基地位于南方的广东,彭泽鲫1冬龄便已经达到性成熟,怀卵量与鱼龄正相关:1冬龄彭泽鲫怀卵量为1万~2.8万粒;2冬龄为2万~5.9万粒;3冬龄鱼2.6万~6.8万粒;5冬龄可达11万粒以上。彭泽鲫属分期分批产卵类型,产卵期从3月延至8月,产卵时水温一般在15~20 ℃之间。在自然状况下,彭泽鲫会在下雨以后,逆水上游产卵,卵黏附于水草上。诱导生产改良鲫的来自美国大口胭脂鱼,它属一年一次性产卵的鱼类,雄性来源于2龄雄鱼为好。为保证改良鲫品质,在人工催产条件下,彭泽鲫应挑选2冬龄以上,体重500 g以上为好。美国大口胭脂鱼雄鱼应选择无外伤,无疾病,身体健壮,性腺发育良好,体色、体型正常、体重1 200 g左右的雄亲鱼提供精源。
3.4.3产卵池与鱼巢的准备产卵池面积667 m2左右为宜。使用前可用生石灰清塘消毒处理,清除池中的野杂鱼和池周的杂草,注入70 cm、pH为7.5左右,经过过滤的养殖用水。经过筛选,鱼巢用柳树根、棕榈皮效果较好。
3.4.4亲鱼的催产鲫的繁殖期在每年的3月中旬至7月中旬,与水温和天气的变化有着密切的关系。当亲鱼达到性成熟,水温达到恒定时,即要进行人工催产繁殖,一般情况下,当池塘水温升至15 ℃左右时,亲鱼出现产卵行为。但通常以水温在18~24 ℃左右较为适宜。当水温维持在18 ℃以上时,可以进行繁殖。如果此时遇到下雨,会自然产卵,但这时的鱼苗很难保证是改良鲫,必须是美国大口胭脂鱼精源诱导彭泽鲫雌核发育的鱼苗才是改良鲫苗种。
为了生产优质的改良鲫,我们采用人工催产繁殖。人工催产前,将池塘内的水先排出一部分,以便拉网捕捞亲鱼。在挑选亲鱼时,性成熟的美国大口胭脂鱼雄性亲鱼胸鳍有粗糙感,轻压腹部,有白色流出,白色遇水立即散开为好;性成熟的彭泽鲫雌鱼腹部膨大,柔软,有弹性,泄殖孔附近饱满松软。雌雄鱼搭配比例一般为5:1左右,此种搭配比例受精率较高。人工催产时间为16:00-17:00,从雌亲鱼的胸鳍基部无鳞处进行注射,此时渔场较为安静,同时可使亲鱼在次日清晨产卵。催产剂用量根据亲鱼的体重来确定,每 kg体重的雌亲鱼注射鲤鱼脑下垂体约4~6 mg,雄鱼一般不用注射。为确保改良鲫苗种质量,我们不提倡对未达到性成熟时期的亲鱼采取强行催产的二次注射法。
3.4.5产卵与孵化鱼卵入池前一周要用生石灰消毒清塘,追施基肥,并注水60~70 cm。注水时用筛绢网过滤,防止蝌蚪、野杂鱼、剑水蚤等能吞食鱼卵的生物进入池塘。一般放改良鲫鱼卵750万粒/hm2左右,并及时注入新水,更换老水。水温18~22 ℃约50~55 h可孵化出苗,孵化期间要经常检查鱼卵的孵化情况,4~5 d可将鱼巢移走。出苗后可检查出苗情况和鱼苗的活力,用一个网兜在池中捕捞几下进行观察。出苗5~7 d后,鱼苗腰点显现,卵黄囊消失,鱼苗游动活泼,用手轻轻搅动水,能够在水中平游时,表明可以下塘饲养了。这个阶段在生产上称之为水花。在鱼苗出膜3~4 d时需要给鱼苗投喂一次蛋黄,一般每10万尾鱼苗用一个煮老的鸡蛋黄,以增加幼苗的营养。在鱼苗下塘前,需投喂一次豆浆,每1 m2孵化池用50 g的黄豆磨成125 g左右的豆浆即可,全池均匀分散泼洒。泼完豆浆1 d后,改良鲫水花就可以下塘或出售了。
3.4.6鱼苗的培育水花下塘后饲养至体长2?5~3 cm的鱼苗阶段称为夏花,一般需培育20 d左右。此阶段鱼苗培育池面积以0.1~0.2 hm2为宜,放养225万尾/hm2左右。鱼苗培育池要求距离水源较近,注排水方便,不漏水,池底平坦,淤泥厚度在15 cm左右,池边和池中没有水草生长,池面向阳,池深1.5 m左右,注水深度在0.5 m左右。鱼池清塘和消毒,具体方法与亲鱼池相似,不同的是鱼苗池要求相对较高,必须经过干塘曝晒,保留表层淤泥5 cm左右,过量的淤泥需清除干净,池底整平,放苗前10 d用生石灰清塘,用量为2 250 kg/hm2。培育期间以人工喂食为主,一般采用粪肥培育法、有机肥与豆浆混合培育法、豆浆培育法三种。我们采用的是有机肥和豆浆混合培育法,利用的是有机肥能够迅速繁殖浮游动植物的优势,不但减少了黄豆用量,而且水质肥度比较稳定,养鱼效果好。具体操作方法是鱼苗下塘前7 d左右,施有机肥2 250 kg/hm2左右以繁殖轮虫,鱼苗下塘后,前期每hm2投30 kg左右黄豆豆浆,下塘10 d后投喂豆饼糊等人工饲料,效果很好。同时,视池塘的肥度每5~7 d追施有机肥750 kg/hm2。若是以黄豆浆培育法,每天用45~60 kg/hm2的黄豆磨成135 kg左右的豆浆,全池均匀泼洒,早晚各一次即可,此法方便,但成本较高。
鱼苗培育期间应定期加注新水保持池水水质。一般每三天加注一次,每次加水10~20 cm,保持水深1~1.2 m,加水时间选择在晴天上午进行。同时做好巡塘工作,一般每天早晚各巡塘一次,观察水质的变化情况和鱼苗的活动情况,以决定施肥和投饵数量的多少以及是否需加注新水等。巡塘过程随时清除杂草和捞出蛙卵。
3.4.7鱼种培育从夏花生长发育至鱼种鳞片完整、鳍条长全的过程称为鱼种培育。鱼种培育池面积一般0.33~0.53 hm2,水深1 m左右。池塘使用前要做好清洁和消毒工作,夏花入塘前因生长较快,要注意肥水,同时选择大小一致,健康活泼的鱼种,放养夏花15万~30万尾/hm2为宜,搭配40%的草鱼、鲢鳙冬片鱼种等,放养时间宜早不宜迟,规格宜大不宜小。同样每天泼洒豆浆1~2次,每1万尾规格3 cm以上的夏花需黄豆4~5 kg。当夏花成长至5 cm左右时,改喂人工配合饲料,投喂量视天气情况而定,一般投喂量为鱼体重的2%~8%。
3.5鱼种放养
以养殖改良鲫为主的成鱼池,改良鲫的放养量和收获量约占渔获总量的50%为宜,同时搭配一定数量的大宗淡水鱼,如:鲢、鳙、鲂等品种,具体搭配品种可根据当地实际情况而定,草鱼、鲤不搭或尽量少搭配。放养密度为50 g左右的改良鲫22 500~30 000尾/hm2,50~150 g的鲢2 250尾/hm2,100~250 g的鳙450尾/hm2,50~100 g的团头鲂1 500尾/hm2左右。
3.5.1放养时间春放,宜在3月中下旬至4月进行,其数量占全年总放养数量的20%为宜;秋放,在10月中下旬至11月期间进行,其数量占全年总放养数量的80%左右。
3.5.2鱼种消毒鱼种在放养下塘前应进行药浴消毒:用2%~4%食盐水浸浴10 min左右,或20 mg/L的高锰酸钾溶液 (20 ℃)浸浴20~30 min。
3.6饲养管理
3.6.1投饵按照”四定原则”进行投喂,观察天气、水色、水温、鱼活动及摄食情况,酌情增减。
定时:在每天上午8:00-10:00,下午16:00-18:00,分两次投喂;
定位:饲料应投在饲料台上,或用定点的投饵机进行投喂;
定质:确保饲料的品质,不得有霉烂变质的情况,同时可按改良鲫的营养需要配成颗粒饲料进行投喂;
定量:一天的投喂量中,上午投喂占60%,下午占40%,以每次投喂后半小时吃完为宜。若遇阴雨天或鱼病流行时期,投饵量应酌情减少甚至停喂。
3.6.2投喂量与方法改良鲫投喂的人工颗粒饲料蛋白质含量应在26%以上。鱼种下塘初期,需投饵驯化,一般时间控制在30~40 min,驯食期水深控制在1 m左右为宜,驯食成功后搭配以适当比例的鲢、鳙,因鳙也摄食颗粒饲料,可带动改良鲫摄食,搭配少量团头鲂也有利于驯食。
3.6.3水质调节养殖水质要求透明度在30 cm左右。若透明度降到20 cm以下时,应及时加注新水;若透明度达到45 cm以上时,表明水太瘦,应该施肥培水。改良鲫对水温的适应范围较广,最适生长水温为10~32 ℃,水温过低或过高,可通过加水和排水来控制池塘的水温。池水的pH值应保持在7.5~8.0为宜,当池水偏酸性时,可全池泼洒生石灰来控制水质,每次用量为20~30 g/m2水面。
3.6.4日常管理要安排专人实地管理,坚持每天早晚各巡塘1次,做好巡塘记录,做好观察水色和水质变化、鱼群活动和摄食情况、鱼病检查等工作,并根据天气情况安排注排水及增氧机开机时间。经常清除池塘中污物,可起到保持池塘良好养殖环境、防控水体和鱼体病原菌滋生、抑制青蛙受精卵附着等效果。
4病害防治
改良鲫与大部分鱼类一样,高密度养殖会滋生病害,我们实施的是生态养殖,采取鱼病“预防为主,治疗为辅”的方针。平时做好池塘消毒工作,尽可能地避免病原菌的进入,调节好水质,每月泼洒适量的生石灰1~2次,每隔15 d使用EM菌全池均匀泼洒,并辅以光合细菌和硝化细菌,可较好地达到预防疾病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唐虹,徐彦山,胡国宏,等.彭泽鲫()与黑龙江野鲤()的杂交利用研究[J].水产学杂志,2004,17(1): 14-20
[2] 李丽,庆宁,赵俊,等.异育彭泽鲫及其双亲消化酶活性的比较研究[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3):115-120
[3] 汤惠明.苏联对银鲫×家鲤的杂交种进行研究[J].水产科技情报,1985(2):30
[4] 肖平,陈道印.我国鲫鲤杂交的研究进展及展望[J].江西农业学报,2002,14(3):56-60
[5] 王正印,梁浩亮,叶林.鲫鲤杂交制种关键因素研究[J].水产科技,2006(3):22-24
[6] 孙远东,张纯,刘少军,等.人工诱导雌核发育日本白鲫[J].遗传学报,2006,33(5):405-412
[7] 段巍,覃钦博,陈松,等.用雄核发育方法制备改良异源四倍体鲫鲤群体[J].中国科学C辑,2007,37(5) :530-539
[8] 蒋一圭,梁绍昌,陈本德,等.异源在银鲫雌核发育子代中的生物学效应[J].水生生物学集刊,1983,8 (1):1-13
[9] 黄庆洲,伍莉,陈鹏飞.清江鲫与建鲤杂交F1代苗种阶段生长对比研究[J].四川畜牧兽医,2001,28(4): 26-27
[10] 王安利,苗玉涛,王维挪,等.水产动物诱食剂研究进展[J].水产学报,2002,9(3): 265-268
[11] 张延华,王爱英,潘晓玲,等.丰产鲫蛋白质需求量的研究[J].齐鲁渔业,2008,25(11):43-44
[12] 杨品红,张倩,李梦军,等.洞庭青鲫幼鱼最适蛋白质需求量的研究[J].渔业现代化,2006(5):28-30
篇8
一、水域条件
1. 水域环境
养殖环境符合国家《农产品安全质量 无公害水产品安全要求》(GB/T 18407.4-2001)的要求,水源水质符合国家《渔业水质标准》(GB11607-1989)和农业部《无公害食品 淡水养殖用水水质》(NY5051-2002)的要求,且定期进行监测;养殖水域面积应在60公顷以上,无杂物,风浪平稳,环境安静,且具有方便的水陆交通条件。网箱设置区的水深应在5米以上。
2. 水温、溶解氧、透明度、流速
罗非鱼为热带鱼类,最适生长水温为22~30℃,因此,要选择常年水温较高的水库进行养殖。水体溶解氧要求在5毫克/升以上,透明度应大于70厘米,有微水流更佳,流速以10~20厘米/分钟为宜。
二、网箱和设备的布置
1. 网箱的架设和布置
选用聚乙烯线无结节网片制作的六面体网箱,规格为5米×4米×3米或6米×6米×3米,网目孔径为2~2.5厘米。在箱盖一角的两边各留长约l米的活络网口,以方便鱼种投放和生产期间的检查等操作,平时封闭。
网箱架设在开阔向阳,避风的水域。网箱架设前要认真检查,要无破损、脱节、断线等情况。多采用浮动式,把箱体悬挂在框架上,箱底离水底1~1.5米。盖网应撑离水面约50厘米,便于罗非鱼上浮摄食,盖网的网目可大些。根据生产规模大小,可将多个网箱连接起来,将网箱按箱距2~5米串联成行。有多行网箱并列时,行距为5~l0米,相邻两行的网箱应交错间隔排列。为了便于人工投饵,也可将两只网箱间隔l~2米组成一对,或者4只网箱按箱距l~2米“田”字形排列形成一组,每对(或每组)的间距为5~10米,再串联成排。如有更多的网箱,排与排的间距应在50米以上。如果网箱设置区离岸距离较近,可在岸边打桩,在桩间系缆绳将成排的网箱固定在两条缆绳之间。如果网箱设置区水深只有5米左右,水位也较稳定,可以打桩固定。网箱固定在桩上后,两排网箱间可搭简易人行道,以便于人们行走,进行投饵和管理。
在一定水域范围内,布置的网箱不可过于密集。当网箱只能设置于水深不足5米的水域中时,除疏散布置外,还应经常移动网箱,以避免养殖区水域局部过度污染。
2. 设备的安装
每4~5个网箱安装1台1.1~1.5千瓦的增氧机。
三、鱼种的放养
1. 网箱下水
网箱在鱼种放养前7~10天下水,这样可使网箱的网衣上着生少量藻类,使网衣变得光滑,不易擦伤鱼体。
2. 鱼种放养时间
鱼种放养时间要根据当地的气温和水温确定,只有水温持续稳定在16℃以上时方可放养。鱼种以提早放养为好,这样可以延长罗非鱼的生长期,提高商品鱼的规格和产量。在山东沿海地区,一般在5月底至6月初放养。
3. 鱼种选择和规格
购买鱼种时,要到规模较大、信誉好、持有国家(省)级原良种场和具有省渔业主管部门颁发的《苗种生产许可证》的正规厂家购买。应选择雄性率高(生长快、个体大、出肉率高)、体色鲜艳、鳍条完整、鳞片无脱落、无损伤、无寄生虫、无病态,且规格整齐、游动活泼、适应性强、抗病力强的优质罗非鱼种。
放养的鱼种多为越冬的大规格鱼种,尾重一般在150克以上。为了调节市场水产品销售的淡旺季,可在不同的网箱内放养不同规格的鱼种,以实现养殖的罗非鱼能够根据市场的需求灵活上市,进而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但是同一网箱内放养的鱼种规格应基本一致,利于其生长。
4. 鱼种运输
①运输工具。由于罗非鱼鳍条具硬棘,大规格罗非鱼种运输较一般淡水鱼类运输困难。尾重150克以上的鱼种,最好选择用汽车安装玻璃钢水柜或装帆布桶进行运输。采用水柜运输时,水柜上方留50厘米×50厘米的开口,供人进出操作,柜内底部设置以硬塑胶管为导管的氧气输送设备,采用增氧机或钢瓶装纯氧供氧。采用帆布桶运输时,桶内放置软聚乙烯管连接的散气石,同样采用增氧机或钢瓶装纯氧供氧。
②运输前的准备。鱼种装运前应停止投喂两天,并拉网锻炼2~3次,以增强其抗应激能力,提高运输成活率。鱼种装车时要快速计量、计数,尽可能缩短鱼种离水时间。
③运输。采用水柜运输时,水柜内加满水,一般每立方米空间可装载尾重150克以上的鱼种40~50千克;采用帆布桶运输时,帆布桶规格为1米×1米×1米,每个帆布桶可装尾重150克以上的鱼种30~40千克。运输时,在水体中加入维生素C 0.5~1毫克/升,可降低鱼种的应激反应,提高运输成活率。上述装载密度在8~10小时内运达目的地比较安全,具体装载重量应视运输时间长短、运输水温高低适当增减。
5. 鱼种卸放与消毒
鱼种经过长途运输后,不宜直接卸进网箱,应先往水柜或帆布桶内加入适量的药物进行消毒,再采用人工或机械抽水的方法逐渐向柜(桶)内添加网箱周围的水,使柜(桶)内水自然外溢,待水温与网箱内的水温基本一致后再把鱼种捞出放进网箱内。
鱼种消毒一般用20毫克/升高锰酸钾溶液浸洗15~20分钟,或用3%~5%食盐溶液浸洗10~15分钟。浸洗消毒时必须注意观察鱼的动态,如有异常应立即放养。
6. 鱼种放养密度
放养密度对罗非鱼的生长速度影响很大,也影响产量。放养密度大,罗非鱼生长慢,规格小,商品率低;放养密度小,罗非鱼生长快,但群体产量低。据试验,网箱养殖罗非鱼放养密度以120~180尾/米2为宜,具体的放养密度应视水质好坏和水流流速的快慢而定。
四、饵料的要求与投喂
1. 饵料要求
网箱养殖罗非鱼主要投喂硬颗粒配合饲料。硬颗粒配合饲料要求营养全面,蛋白质含量在28%以上,绝不能投喂无产品质量标准、无质量检验合格证、无生产许可证和产品批准文号的饲料。根据罗非鱼的规格,投喂颗粒大小合适的饲料,尾重150~300克时饲料直径为3~5毫米,尾重300克以上时饲料直径为5~7毫米。
2. 饵料投喂
①投饵方法。鱼种入箱后次日即可投喂硬颗粒配合饲料进行驯食。驯食时,每次投少许硬颗粒饲料,集中某处投喂,使罗非鱼养成集群上浮抢食的习惯。每次驯食时间不少于30分钟,每天上午、下午各驯食1次,一般4~5天便可驯食成功。人工投喂时,每个饲养人员配备1只投饵船,可管理4~5个网箱。
②投饵量和次数。一般日投饵量为鱼体重的1%~5%。驯食期间日投饵率为0.5%~1%,尾重150~200克时日投饵率2%~3%,尾重201~300克时日投饵率3%~4%,尾重301~400克时日投饵率3%~3.8%,尾重401~500克时日投饵率2.5%~3.5%,尾重501~600克时日投饵率2.5%~3%,尾重601~700克时日投饵率2%~2.5%,尾重700克以上时日投饵率1.8%~1%。具体投饵量应根据天气、水温和鱼的摄食等情况灵活掌握,一般情况下使鱼吃到八成饱即可。当水温升到25℃以后,罗非鱼进入摄食旺季,日投喂3~4次。9月份以后,水温逐渐下降,日投喂次数逐渐减少为1~2次。
③投饵频率。每次开始投饵时要少投、慢投,当鱼大部分上浮抢食时再多投、快投,当大部分鱼吃饱不再上浮抢食时应少投、慢投,简单地说要掌握好“慢、快、慢”的投喂节奏,鱼吃到八成饱后停止投喂。
五、生长情况检查
每隔10~15天检查1次罗非鱼的生长情况,即从每个养殖网箱内随机捞出15~20尾鱼,观察其体表颜色是否正常、有无损伤和寄生虫,测量其体长,称其体重,并做好记录。通过生长情况记录进行分析,看其生长是否正常,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管理。
六、日常管理
1. 日常投饵时,应注意观察鱼的摄食情况,如有异常应立即检查,发现鱼病要及时采取防治措施。
2. 在遭遇大风浪,水流急或水体混浊的情况下,应注意适当减少投饵量;当水温急剧下降时,也应减少投饵量。
3. 水位若常有变动,应随时调节网箱,使网箱正常浮于水面。
4. 及时清洗网箱上的杂藻和污物。
5.定期检查网箱有无破洞,框架、浮子、绠绳有无松动,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每7~10天或大风前后应潜水检查箱体是否完好,以防患于未然。
6. 适时开启增氧机增氧,在天气晴朗时每天中午开启增氧机2~3小时,特殊情况如阴雨天、气压低时凌晨再开机增氧3~4小时,以防水体缺氧。
7. 对养殖网箱编号登记,做好养殖生产、养殖用药和销售记录,记录内容要详细、准确并妥善保管。
七、鱼病防治
网箱养殖罗非鱼因水体比较活,水质较好,发病概率相对较低,但由于是密集养殖,一旦发病流行很快,传染率高,给防治带来很大困难。因此,在养殖生产过程中要勤于观察鱼的摄食、活动、生长等情况,掌握鱼体的健康状态,严格把好水质、饵料关,及早发现病兆并准确诊断、及时治疗,避免或降低病害造成的损失。
八、成鱼出箱和效益分析
罗非鱼经过3个多月的养殖,部分鱼体重可达800克以上,可根据市场需求适时上市出售。出箱销售前2~3天要停喂饵料,捕捞时先把鱼赶到网箱一角,用抄网捞取。大量出箱销售的时间,一般在国庆节前后。养殖户一定要在水温降到14℃以前将鱼全部出箱,避免水温突降时罗非鱼被冻死,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篇9
一、稻田选择与田间设施建设
1. 稻田选择。具体要求是:①背风向阳,环境安静,地势平坦;②土质肥沃,黏性壤土为佳;③取水方便,水量要满足养殖需求,水质清新;④周围无污染源,经检测各项指标符合《无公害食品 淡水养殖产地环境条件》(NY 5361-2010)标准;⑤供电、交通、通信方便;⑥稻田面积不限,每块田以5~10亩为宜,最好集中连片,便于商品鳖销售、品牌创建和形成产业化。
2. 土方工程。主要开挖环沟,田间沟,鳖坑,注、排水口和加高加固田埂。距田埂四周2~3米处,挖成上口宽5~6米、底宽3~4米、深0.8~1米的环沟;大的田块开挖“目”字形或“井”字形的田间沟,沟宽2~3米、深0.5米;在稻田对角或四角分别开挖2~4个鳖坑池,池长、宽、深为5米×4米×1.5米,为养殖鳖提供活动、摄食、避暑场所;开挖沟、坑的土用于加高加固田埂,田埂加高到1~1.2米,埂顶宽2米左右,每层土都要夯实,确保田埂的保水性能;在稻田两端斜对角开挖注、排水口,通过水管由阀门控制,并设置不锈钢或铁质防逃网。
3. 防逃设施。整筐养鳖稻田用低碳钢丝涂塑网建成隔离栏,每隔2米树1根水泥桩固定,网高1.8米,埋入土中20厘米、土上1.6米,防止外来人员和动物进入。在田埂顶部用塑料薄板做材料,沿稻田四周挖约0.2米深的沟,将塑料薄板埋入沟中,保证塑料薄板露出田埂面50厘米左右,塑料薄板每隔1米用竹、木棍或塑料细管支撑固定,用细铁丝扎紧;防逃塑料薄板在四角做成弧形,防止鳖沿夹角爬出逃逸。有条件的在稻田上空覆盖防鸟网,将鸟类拒之网外。
4. 晒背台。在鳖沟中每隔20米设置1个宽1.2米、长2米的木板或用竹片拼成的晒背台,并兼作饵料台。晒背台要求表面光滑,一端用绳、桩固定,另一端设置沉入水中15厘米左右,供鳖在上面摄食和晒背。
二、种养前的准备
1. 稻田整理、施肥。土方工程和田间设施完成后,进行稻田整理,用机械翻耕秸秆还田。精细整地并待田面沉实2~3天后,每亩施32%复合肥25千克加尿素5千克。
2. 鳖沟、鳖坑消毒。鳖沟、鳖坑注满水,按每亩用生石灰150千克化水泼洒消毒,杀灭致病菌和其他有害生物,3天后排去积水,暴晒1周后经过滤注入新水。
3. 移栽水草。鳖沟、鳖坑注水后向沟内移植水花生、水葫芦等浮水植物,用浮竹竿做成正方形将其固定在水面上,覆盖面积不超过鳖沟、鳖坑总面积的30%,其目的是夏秋高温季节水位较低时为鳖提供遮阳、躲避场所和净化水质。同r,栽种一些轮叶黑藻、野菱等沉水植物,可模拟鳖的野生生态环境和提高鳖的卖相。
4. 投放螺蛳。螺蛳投放分2~3次进行。第1次在清明节前,投放在鳖沟、鳖坑中,每亩投放活螺蛳150~250千克,同时投放一定数量的抱卵青虾,让其自然繁殖幼螺和仔虾,为鳖提供活体天然饵料。以后,视稻田中螺蛳数量适时进行补投,每次投放100~150千克。螺蛳投放前先将其洗净,用强氯精或二溴海因等药物杀灭螺体上的细菌及原虫。
三、鳖种放养与水稻栽植
1. 鳖种选择。要求品种纯正,体质健壮,色泽鲜亮;裙边厚实且平直,腹部有明显黑斑,背部青灰色;无病无伤,反应灵敏,规格整齐。根据养殖方式和设计产量情况,如果饲养周期为1年,可选个体重350~450克的鳖种;如果采用1年种水稻,2年1个轮作周期,可选个体重150~300克的鳖种。同一稻田放养的鳖种尽量规格一致,有条件的建议雌雄鳖分开单养。
2. 鳖种放养。鳖种在水稻插秧20天后进行投放。放养量为:饲养1年的每亩100只左右,饲养2年的每亩200只左右。如果稻田条件较好,每亩还可套放小龙虾苗种5000尾。鳖种放养前,用浓度为15~20毫克/升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泡15~20分钟,或浓度为3%的食盐水浸泡10分钟,或浓度为30毫克/升的聚维酮碘液(含有效碘1%)浸泡15分钟,杀灭幼鳖体表所携带的病原菌及寄生虫。
3. 水稻选择与栽植。选择抗倒伏、抗病力强的水稻品种,也可选用“高秆稻”作为养鳖田稻种。根据当地积温适时安排水稻育秧和插秧。可另田水育秧或旱育秧,一般控制秧龄在30~35天开始移栽,插秧方式采用机插、手插均可。采取大垄双行技术,即每2行为1组,组内行间距为20厘米,组间距为40厘米。普通插秧机一般不能插宽窄行,需要对插秧机进行改造。另外,插秧时要注意鳖沟边行密植。
四、日常饲养管理
1. 饲料投喂。为了保证鳖的生长、成活率和商品质量,以稻田中的螺蛳、小杂鱼虾、昆虫等天然活饵料为主,辅以蛋白质含量为30%以内的鳖专用全价饲料;也可将鲜鱼,螺蚌蚬肉,畜禽内脏(如猪肝、猪胰),瓜果,蔬菜等打浆与全价料混合投喂,做到精料和粗料搭配。水温18~20℃时,两天投喂1次;水温20~25℃时,1天投喂1次;水温在25℃以上时,每天投喂2次,分别为上午9:00和下午4:00前后进行。饲料投喂在食台上,一般控制在2小时左右吃完为宜。
篇10
一、养殖场址选择
一般选择背风向阳、地势高燥平坦或平缓,水、电、路三通,不适合种植粮食作物的具有喀斯特地貌的荒山荒坡或者林下。
二、小别墅鸡舍建造
小别墅鸡舍是养好鸡的关键设备。该鸡舍是贵州柳江畜禽有限公司经过3年攻关发明的一种养殖设备,拥有5项专利1项成果,如为减轻人工劳动强度,安装了自动喂料箱,一次投料可供鸡只采食5~7天。该鸡舍从功能上划分为休息区和活动区两大区。休息区是一个周边有围帘的小区域,面积2米2,可供鸡只饮水、采食、栖息、产蛋和防风寒;活动区设有3米2的网床和1米2的沙浴池,是鸡在舍内活动和沙浴的场所。
三、养殖品种选择
蛋鸡品种,既可以选择国产稀有型绿壳商品蛋鸡,也可以选择大众化粉壳商品蛋鸡。只要饲养管理得当,均可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四、饲养管理
1. 各饲养阶段的管理要点
①育雏阶段的管理。优质商品蛋鸡0~42日龄为育雏阶段,育雏工作成败的衡量指标是成活率高低,一般成活率达到98%为较好成绩。育雏前期要注重保温,育雏室环境温度0~3日龄以37℃为宜,4~7日龄为35℃,以后每周下降2~3℃直至常温,鸡群既不扎堆又不张口呼吸,表明温度适宜。育雏后期要注重通风。育雏阶段用育雏饲料,并做好防疫。
②育成阶段的管理。优质商品蛋鸡43~140日龄可视为育成阶段。此阶段用育成饲料,大、中、小鸡分群饲养,促进鸡只骨架发育,提高整齐度。
③预产阶段的管理。鸡群产下第一枚蛋至产蛋率达到5%为预产阶段。此阶段用育成料和产蛋料各半饲喂。管理要点是在见蛋前准备好产蛋窝,可参照小别墅产蛋窝设计(暗箱设计,分有小隔间,每3~5只鸡1个小隔间,底层为鸡笼底网,倾斜15°,蛋产出后可自动滚出,便于集蛋),也可以在鸡舍内搭建长30厘米、宽25厘米、深30厘米的简易产蛋窝,以每3~5只鸡搭建1个产蛋窝为宜,在窝里放置适量干燥的稻草或野干草,以减少鸡蛋破损。
④产蛋阶段的管理。管理要点是保证营养供给,光照合理。补饲的配合饲料应含有足够的蛋白质、能量、钙质、磷等营养成分。光照时间恒定在16小时。此时饲养人员应固定,严格按照程序进行饲养管理,避免鸡产生应激而影响产蛋。
2. 各饲养阶段补饲用配合饲料简易配方(见表1)
3. 各饲养阶段光照程序(见表2)
4. 放牧与补饲管理
在小别墅鸡舍周边种植牧草(最好是苜蓿与黑麦草混播),每亩地放养量不高于50只(以35只为宜,标准是20~50只)。放牧时间应选择无雨天的下午,晚上进行补饲。绿壳蛋鸡属于土鸡品种,就巢性较强,发现就巢后应及时放入铁制产蛋鸡笼中,下蛋后再放回小别墅鸡舍;其他国外培育的粉壳蛋鸡一般无就巢性,但啄肛现象严重,应在产蛋前给每只蛋鸡戴上特制眼镜,避免出现啄肛死淘现象。
5. 鸡舍管理
对于小别墅鸡舍,夏天要去掉卷帘,以加强通风透气;冬天要在鸡舍周边围上卷帘,以避风防寒。为了防止出现冬天水结冰鸡喝不到水的现象,应勤观察,可以人工加热融冰,有条件的也可以通电融冰,但通电融冰一定要请专业人士操作才能确保安全。
五、疫病防治
养殖期间要科学进行防疫,参考免疫程序见表3。
免疫注意事项如下:①接种疫苗时必须按规范操作,保质保量,不得漏免错免,做好免疫记录。②免疫前后及时进行抗体水平检测。③活苗免疫前后两天停止消毒。④接种疫苗必须留下疫苗瓶签和包装,以备查对。
只要防疫到位,平时避免让鸡接触潮湿地面和粪便,利用小别墅鸡舍可以生产出高质量的鸡蛋。
六、鸡蛋的收集、分级与储存管理
- 上一篇:急性肠胃炎的治疗措施
- 下一篇:教育方法和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