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治疗建议范文

时间:2023-05-30 16:10:2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高血压治疗建议,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高血压治疗建议

篇1

1 老年高血压的特点

随着社会老龄化,高血压患病率随年龄而递增,我国老年高血压的患病率已达38.2%~57%。老年高血压有一定特点。

1.1 患者多合并有动脉硬化、外周血管阻力明显增高,而心输出量减少,多属低肾素型高血压。

1.2 常伴有心、脑、肾等靶器官的功能衰退,故高血压致靶器官损害包括左室肥厚(LVH)、异位节律、冠状动脉储备减少均极常见,预后较差。

1.3 常合并糖、脂、尿酸代谢异常以及尿潴留(男性多见)、老年性痴呆等疾患。

1.4 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ISH)是老年高血压的一种特殊类型,约占老年高血压的50%,其发病机制、临床表现、治疗、预后等方面都有其独立特征[2]。

2 疗养院老年疗养员高血压罹患状况

在疗养院入住的疗养员当中,老年高血压占到很大的比例,本科室2006年7月至12月共有249名疗养员入院,老年人(年龄>60岁)占155人,在155名老年疗养员中,患高血压病的72人,占46.5%,其中41人同时患有冠心病或糖尿病,占26.5%,37人存在血脂偏高,占23.9%。在上述患高血压的疗养员中,有31人入院时血压仍未得到理想控制。

3 循证医学临床证据在老年高血压治疗中的指导作用

在疗养期间,经治医师对患高血压疗养员的治疗中发现,应用经验治疗往往对血压控制不够理想,特别是收缩压的控制。因此在治疗过程中,根据不同类型,针对每位老年高血压患者,我们从循证的角度出发,首先明确一个目标:治疗的主要目的不仅仅使血压降至正常水平,更主要的是最大限度地保护靶器官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从而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和死亡率。因此,从非药物疗法到各种药物的选择、联合应用都参考了一些大样本试验结果和一些系统评价。

3.1 单纯收缩期高血压(ISH)。根据老年ISH的特点,SHEP试验、STOP试验、ALLHAT试验均表明利尿剂可显著降低血压并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SYST-EUR试验、SYST-CHINA试验表明钙拮抗剂可显著减少周围阻力,改善动脉顺应性,不影响电解质、血糖及血脂代谢,尤其适用于老年ISH。综合各项EBM证据,老年ISH首选利尿剂或长效钙拮抗剂,伴心力衰竭及肾病者宜用ACEI或ARB,伴心肌梗死者可用β受体阻滞剂及ACEI[3]。

3.2 老年高血压合并冠心病。高血压可促发冠心病,其机制尚不明确。JNC-VI报告指出:药物降低血压可有效降低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死亡率,并使脑卒中、冠脉事件发病率明显降低。合并心绞痛者宜选用β受体阻滞剂和钙拮抗剂,其中β受体阻滞剂用于劳力性心绞痛者,钙拮抗剂多用于合并冠脉痉挛所致的变异性心绞痛者。合并心肌梗死者,在无禁忌症时,应服用β受体阻滞剂及ACEI[4]。ISIS-IV及SAVE等大系列临床试验中,ACEI用于心肌梗死患者显示出良好效应,心梗后长期应用可改善心室重构和降低再梗塞危险[4]。高血压不是导致冠心病唯一危险因素,在控制血压同时,扩冠治疗及其他危险因素的干预也是必需的,比如调整血脂、治疗糖尿病等。

3.3 老年高血压合并糖尿病。这类患者的降压目标应该是

3.4 老年高血压合并心律失常,包括房性和室性心律失常。左室肥厚者总心律失常发生率和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均高于非左室肥厚者,Messerli[6]和Framingham[7]研究提示左室肥厚和室性心律失常发生存在正相关关系。研究证明CCB、β受体阻滞剂、ACEI在使左室肥厚逆转同时可抑制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

3.5 其他。改变生活方式,包括减轻体重、限钠盐、体力活动、戒烟限酒、改变膳食结构,对早期和轻度高血压有肯定疗效,是治疗高血压的基础疗法;无论是否合并慢性肾病,老年高血压患者均应注意保护肾功能;继发性高血压应积极治疗原发疾病;绝经期女性激素替代治疗(HRT)有利于降低高血压[8]。

在循证的基础上对高血压患者进行个体化治疗,使得患高血压的疗养员有所受益,血压得到了进一步的控制,31名入院血压未理想控制的出院时27人血压达标,占87%,疗养质量提高。同时,治疗中证据的积累也为以后的治疗提供了更为科学、客观的依据。

参考文献

1李强.循证医学临床证据的产生、评价与利用.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

2袁洪,杨侃.老年高血压.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

3余振球,等.高血压科疾病诊疗规范.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

4刘国仗,胡大一,等.心血管药物临床试验评价方法的建议.中华心血管病杂志,1998,26(1):57

5毛正宽.老年糖尿病与心血管疾病及其临床处理.实用糖尿病杂志,1995,5(1):14-16

6Misserli FH,Ventura HO,et al.Hypertension and sudden cardi-ac death:increased ventricular ectopic activity in left ven tricu-lar hypertrophy. Am J Med, 1984,77:18-22

7LevyD,Anderson KM,et al.Risk of ventricular arrhythmia in l-eft ventricular hypertrophy:the Framingham Heart Study.Am JCordial,1987,60:560-565

篇2

原发性高血压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也是脑卒中、冠心病、心力衰竭等导致人类死亡的常见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研究表明[1]控制血压可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和死亡率,可减少35%~40%的脑卒中事件,20%~25%的心肌梗死,超过50%的心力衰竭。除生活方式的改善之外,目前高血压主要依靠口服药物治疗,有调查显示在高血压人群中,服药率仅为24.8%,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的只有5.8%[2]。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差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其影响因素涉及患者自身,治疗和干预等多个方面,直接影响患者病情的发展个治疗效果,现将健康教育对高血压药物治疗依从性的影响做一综述。

1 影响高血压药物治疗依从性的因素

1.1 患者个体的因素

1.1.1 年龄和教育程度 陈首英等[3]在针对门诊高血压患者的调查中得到如下结论:年龄越大,服药依从性越好。朱大乔登[4]在住院治疗患者中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年龄>55岁,受教育程度高者,服药依从性好。国内针对社区高血压患者进行的调查表明,随年龄和受教育程度的增加,高血压患者按医嘱服药的程度也相应增加[5]。因此认为随着年龄的增长及受教育程度的提高,患者对自身健康的重视程度会提高,服药的主动性相应增加。黄加庆等[6]调查结果显示,住院患者出院后,出院带药服药不依从者以农村患者和中小学文化程度者多见。

1.1.2 血压知识的掌握程度 郜玉珍[7]通过对山西省1940例高血压患者应用结构式问卷和临床观察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随机分层抽样调查结果表明,患者服药依从性和其高血压知识掌握程度呈正相关,而高血压知识掌握程度又与患者受教育程度密切相关。这提示患者的高血压健康知识,越多越易配合治疗用药,同时也说明患者获取此类知识主要受自身文化水平限制,文化水平越高,获取知识的渠道越多,对疾患者是越深入,服药依从性越好。

1.1.3 入情况 收入的多少,对高血压药物治疗的依从性呈双相关。上海市部分社区进行的包括1565例患者调查显示,经济条件好的与差的患者组服药依从性较好,而经济条件居中者,药物治疗依从性差[5]。

1.1.4 在职情况 在职高血压患者较退休患者药物依从性好,可能与以下几点因素有关[8],①在职者较非在职者收入相对高,有条件用药;②在职在看病就医相对容易,接受医护人员有关高血压知识宣教机会也多;③在职者追求高质量的生活,关注血压控制效果,因为良好的健康状况是连续工作的前提条件。因此退休的高血压患者是遵医用药的弱势群体,医务人员应多关注,尽量为他们创造就医环境加强健康教育。

1.1.5 血压监测情况 在对患者进行的的问卷调查中发现,家中有血压计,每天定时测量血压者,服药依从性好[4],经常测量血压是患者注重自身血压变化的一种健康行为,它必然会影响到用药。不定期测量血压的患者,可能对控制血压的重要性认识不是及缺乏高血压的相关知识,此再次提示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1.1.6 患者的病情及主观感受 患者的病情及主观感受对于服药的依从性有一定的影响,病程长者,服药依从性高,可能与因为病程较长,来院就医的次数越多,接受医务人员健康教育的机会多一些,有关高血压知识也会增多。在生活感受方面,生活水平高的患者生活满意程度高,较生活满意程度低的患者更注意高血压的控制,依从性更好[8]。

1.2 治疗及干预因素

1.2.1 口服降压药的种类 用药种类越多,每日用药次数越多,越复杂,病程越长,服药依从性越低。

1.2.2 药物不良反应或血压控制不佳,药物不良反应多有胃肠道反应及神经系统反应;恶心、呕吐、头晕。

2 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是预防控制高血压病的基础和前提。通过健康教育可使患者掌握基本的用药知识及药物不良反应,认识药物治疗的重要性,这些对增强患者治疗的信心,坚持用药,提高服药依从性是有益的。

2.1 护理干预

由经过培训的专职护士进行一对一的健康指导,内容包括什么是高血压,高血压的诱因和危害性,血压的正常范围与异常,饮食要求及目的,运动时的注意事项,坚持用药及用药注意,血压与体重监测的目的及方法,各类并发症的防治,吸烟饮食对高血压的影响等保健知识,结果发现接受健康教育后,从饮食控制、遵医用药、合理运动、自我检测、戒烟限酒、定期检查等六方面明显好于对照组。帐淑风等[10]通过健康教育、饮食运动、服药等教育措施对高血压患者进行干预。结果发现干预组200例患者中,按时服药168例,需提醒服药32例,按时服药率100%。对照组196例,按时服药41例,提示干预服药73例,按时服药率58.2%。两组服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2 社区干预 戴俊明[5]通过医生培训,社区专题讲座,组建高血压俱乐部,提供免费的血压测量等方式进行社区干预,并以Morsisky-Green测评表进行高血压患者药物依从性评分(CPAT)通过问题回答评定①你是否有忘记服药的经历?②你是否有时不注意服药?③当你自觉症状改善时,是否曾停药?④当你自觉症状更坏时,是否停药?4个问题均为“否”为依从性佳,否则为不佳。结果表明干预后CPAT佳的比例提高显著,由干预前31.1%增加到49.6%,血压控制正常率干预前为26.1%,干预后为32.8%。通过社区干预,进行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进行授课,并发放《高血压自我管理指南》,成立高血压自我管理小组,指定医务人员,提供联系电话,接受咨询的方法进行社区干预。结果发现高血压患者的健康状况,6个月内看病次数,血压控制情况明显好转。

3 小结

通过健康教育,能明显提高患者对高血压药物认识,获取更多的有关高血压知识,了解高血压的危害,提高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更好的控制血压,降低心血管疾病发生率和死亡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为国家节约医疗资源,减轻家庭负担。

参 考 文 献

[1] 范维琥,蔡遒绳.高血压//陈灏珠.实用内科学.人民出版社出版,2005:1525-1544.

[2] 肖慧敏,姜小鹰.高血压病人治疗依从性与社会支持的调查分析.中华护理杂志,2003,38(12):969-970.

[3] 陈首英,尹博英,李贞洁,等.影响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因素调查.高血压杂志,2003,11(5):486-488.

[4] 朱万乔,毛红娟,何丹丹,等.高血压患者自我监测血压对药物治疗依从性的影响.中华护理杂志,2004,39(8):581-583.

[5] 戴俊明,傅华.社区高血压病人个体特征与药物治疗依从性关系研究.中国公共卫生,2002,18(1):15-16.

[6] 黄加庆,郑玉仁,等.高血压病实用降压药物的流行病学研究.中国误诊学杂志,2002,2(3):366-368.

[7] 郜玉珍,程金莲,杨志明,等.对高血压病患者服药依从性调查.中华护理杂志,2002,37(10):774-775.

[8] 陈爱萍,褚德发,王小男,等.住院高血压患者遵医用药和生活方式的调查.中华护理杂志,2004,39(9):660-662.

篇3

【关键词】 治疗依从性;原发性;高血压;心脑血管事件

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的有效控制能够有效避免各种并发症的出现同时还能够控制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本文通过分析探讨河南焦作市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 136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不同治疗依从性对于心脑血管事件的影响分析 , 希望能够进一步改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依从性 , 降低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 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选取了 2009年 5月至 2011年 4月期间本院收治的 13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 其中男 69例 , 女 6例 , 年龄 29~78岁 , 平均 54.2岁。全部患者均根据原发性高血压诊断标准被确诊 , 排除继发性高血压的患者 , 排除存在严重的心肝肾等脏器功能不全的患者 , 排除其他不适宜参与本次研究的患者。

1. 2 方法 全部患者在入院后均应用 12.5 mg的氢氯噻嗪以及 10 mg的依那普利进行治疗 , 用药 1次/d。然后根据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用药表现将其划分为依从组和不依从组 , 其中 , 依从是指患者依照医嘱进行治疗 , 用药的时间累计达到了整体用药时间的 80%, 其他为不依从。本研究中 , 依从组患者共 59例 , 不依从组共 77例。平均每隔 30d对患者进行一次随访 , 连续随访 20个月 , 了解患者的血压状况以及对心脑血管事件进行记录。

1. 3 观察项目 临床观察的相关项目主要包括患者的性别、年龄、身高、体重、血压以及心脑血管事件。其中血压的测量应当在每日上午的八点至九点之间进行 , 在测量血压前 15 min内患者应当停止吸烟 , 静坐休息 10 min后再进行血压测量。患者在治疗前的第 15 d应当测量 3次非同日的血压 , 然后计算出平均值作为治疗前的血压值 , 注意测量时应当保证每次测量的均为患者的同一侧手臂。心脑血管事件主要包括猝死、心力衰竭、脑梗死等不良事件。

1. 4 统计学方法 运用统计学方法借助 SPSS14.0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 , 其中计量资料的处理结果通过 -x±s来表示 , t检验, 卡方检验 , P

2 结果

2. 1 依从性状况 136例患者中的依从组的 59例患者在治疗 12个月后对于血压水平不低于 140/90 mmHg, 或者收缩压下降幅度低于 30 mmHg, 舒张压的下降幅度低于 10 mmHg的患者的患者将氢氯噻嗪的应用量增加到了 25 mg, 而不依从组中的部分患者则自行停药、更改药量或者应用了其他种类的降压药物。

2. 2 治疗结果 经过连续 20个月的随访 , 依从组患者的收缩压同基线值相比下降了 (18.8±21.5) mmHg, 不依从组下降了 (7.2±7.9) mmHg, 依从组患者的收缩压改善效果明显优于非依从组 ( P

2. 3 心脑血管事件 在随访过程中 , 依从组有 1件非致死性心脑血管事件发生 , 不依从组有 5件非致死性心脑血管事件以及 1件致死性心脑血管事件发生 , 依从组的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不依从组 ( P

3 讨论

最近几年来 ,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以及生活方式的转变 ,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数量在不断增加 , 加之人们对高血压缺乏知晓 , 治疗意识较差 , 使得高血压的控制率一直较低 , 进而使得同原发性高血压相关的各种疾病的发病率以及致死率一直居高不下 , 严重影响到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生命安全。当前我国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数量已经达到了上亿人 , 而知晓率仅在四分之一左右 , 控制率则仅为 3%左右 , 为了更有效地帮助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控制血压 , 本文通过对不同治疗依从性对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临床心脑血管事件发生情况进行探讨发现 , 依从组患者的血压控制效果明显由于不依从组 , 依从组的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为 1.69%(1件 )也明显低于不依从组的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 7.79%(6件)。由此可见 , 较高的依从性有利于高血压的控制并且能够降低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相关医疗单位以及社区在以后的高血压控制及治疗中应当特别注重加强对患者的医疗知识宣传普及 , 让患者认识到高血压的危害以及遵从医嘱治疗的重要性, 进而做到积极配合医嘱治疗, 依从医嘱用药。

篇4

优先推荐家庭监测清晨血压 《建议》明确指出,清晨血压与心脑血管事件有关,清晨血压对心脑血管事件有预测价值。血压在24小时之内是不断变化的,清晨通常是一天之中血压水平最高的时段。研究显示,心肌梗死、脑卒中等,在清晨时段的发生率最高。

《建议》提出,清晨血压的定义,是指清晨醒后1小时内、服药前、早餐前的家庭血压测量结果,或动态血压记录的起床后2小时或早晨6:00~10:00间血压。对绝大多数患者来说,清晨血压是管控全天24小时血压的风向标。

由于家庭血压监测可以经常甚至每天进行,家庭血压监测获得了《建议》的优先推荐,成为观察降压治疗过程中血压控制情况的最佳方法。

《建议》给出的家庭血压测量方法:(1)应在起床后0.5~1.0小时内进行,通常在6:00~10:00之间;(2)应尽可能在服药前、早饭前测量血压;(3)测压前应排空膀胱,并尽可能采取坐位。

《建议》明确了清晨血压的正常值,当家庭血压监测或动态血压监测清晨血压≥135/85mmHg、诊室血压≥140mmHg,即为清晨高血压。

篇5

一天下午,我正在看门诊,只见高血压患者老王急冲冲地走进诊室,尚未坐稳就焦虑地询问:“医生,你帮我重新换种降压药吧!听别人讲这个药吃了会诱发糖尿病的!”我定睛一看,他手里拿了一盒吲达帕胺(商品名:寿比山),我一边招呼他坐下,一边安慰他别急,同时详细地跟他解释起来。

吲达帕胺是近年来常用的一种长效降压药物,具有30%的利尿及70%的扩血管效应,属于噻嗪类利尿剂的一种。2003年美国高血压指南指出:利尿剂是治疗高血压的基础药物。虽然大剂量利尿剂可能对某些高血压病人有潜在的不良代谢作用,但小剂量利尿剂仍然是比较安全和有效的高血压治疗药物。2005年修订出版的《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也将利尿剂作为高血压治疗的初始药和联合用药的基础用药。由于大多数高血压病人需要两种或两种以上药物才能控制血压,而利尿剂是与其他各类降压药合用互相加强降压疗效、对消不良反应的最佳选择配伍,因此是常用的降压基础药。例如市场上许多复方制剂,如珍菊降压片、复方卡托普利(商品名:开富特)及复方氯沙坦钾酯片(商品名:海捷亚),都是含噻嗪类利尿剂的复方制剂。

而且利尿剂如吲达帕胺,由于其降压持续时间长,疗效较好,且价格低廉(如寿比山 0.6元/片,每日半片到一片),服用方便,因此在基层医院已被广泛应用。许多国际大规模临床试验表明,利尿剂降压治疗可减少高血压患者的脑卒中事件约40%。中国脑卒中后抗高血压治疗研究(PATS)和国际降压治疗预防脑卒中再发研究(PROGRESS)两组大样本多中心临床研究就是单用或联用吲达帕胺片,随访结果显示:中国区治疗组对发生过中风的病人再发危险降低53%,显示服用寿比山,中国人比外国人的疗效更显著。

至于长期使用利尿剂后,是否对糖脂代谢造成不良影响?对于这个问题应本着科学态度客观评价:长期大剂量服用利尿剂确实会对糖脂代谢造成不良影响,但小剂量使用利尿剂,如吲达帕胺片(1.25〜2.5毫克/日)对血糖、血脂影响不大,即使在长期需服用多种药物的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患者中,服用1.25毫克/日完全可以放心,并且降压疗效很好。

篇6

【关键词】社区;高血压病人;生活干预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0301―01

1 高血压病人体重指数(kg/m2)应控制在24以下。减重对健康的利益是巨大的,平均体重下降5~10公斤,收缩压可下降5~20mmHg。减重一方面要减少总热量的摄入,强调低脂、低碳水化合物的摄入,另一方面则需增加体育锻炼,如跑步、太极拳、健美操等。减重的速度可因人而异,但首次减重最好达到5公斤以上,关键是“吃饭适量,活动适度”,在减重过程中还需积极纠正其他不良生活习惯,如戒绝烟酒等...

2 高血压病人应减少钠盐的摄入量, WHO建议每人每日食盐量不超过6g。限盐首先要减少烹调用盐及含盐高的调料,少食各种咸菜及盐腌食品。

3 高血压病人应减少膳食脂肪的摄入,补充适量优质蛋白质 每周吃鱼四次以上与吃鱼最少的相比,冠心病发病率减28%。建议减少食用含脂肪高的猪肉,增加含蛋白质较高而脂肪较少的禽类及鱼类。蛋白质占总热量15%左右,动物蛋白占总蛋白质20%。蛋白质质量依次为:奶、蛋;鱼、虾;鸡、鸭;猪、牛、羊肉;植物蛋白中豆类最好...

4 高血压患者通过合理的体育锻炼可以使血压有某种程度的下降,并减少某些并发症的发生,运动方案(包括运动种类,强度,频度和持续运动时间)应当因人而异,须根据血压升高水平,靶器官损害和其他临床情况,年龄,气候条件而定。 每个参加运动的人特别是中老年人和高血压患者在运动前最好了解一下自己的身体状况,以决定自己的运动种类、强度、频度和持续运动时间。具体项目可选择快步行、慢跑、太极拳、游泳等。按科学锻炼的要求,常用运动强度指标可用运动时最大心率达到180(或170)减去年龄,如50岁的人运动心率为120-130次/分。运动频度一般要求每周3-5次,每次持续20-60分钟即可。

5 不良情绪可对血压产生较明显的影响,喜,怒,忧,思,悲,恐,惊等均可不同程度的升高血压,生活节奏过快,压力过大也是血压升高的常见诱因。此外,不良心境还常使患者产生嗜烟酒倾向,间接影响血压水平,并降低对抗高血压治疗的依从性。对有精神压力和心理不平衡的人,应减轻精神压力和改变心态,要正确对待自己、他人和社会,积极参加社会和集体活动,不要对自己和他人要求过高,更不要斤斤计较,因此。高血压患者应努力保持宽松,平和,乐观的健康心态,对待疾病既要予足够的重视,又不要过于焦虑和恐慌。...

6 吸一支普通的香烟,可使收缩压升高1.3~3.3kPa(10~30mmHg),长期大量地吸烟,可引起小动脉的持续性收缩,导致动脉硬化的形成。还有研究表明,有吸烟习惯的高血压患者,由于对降压药的敏感性降低,抗高血压治疗不易获得满意疗效,经常不得不加大剂量。因此,戒烟是必须的。对于吸烟的高血压患者,为了减少戒烟过程中难受的症状和复吸的机会,应积极寻求医生的帮助,在医生的指导下结合戒烟药物早日戒烟成功...

篇7

老年的定义

现在多数国家依据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的生理年龄定义老年,即欧美发达国家65岁以上称为老年。我国目前将≥60岁者划分为老年人,目前在我国一些省市中,老年人已占10%左右,而且比例逐年增加,估算我国每日约有5000人达到65岁,65岁以上的人中男性寿命平均为80.1岁,女性为84.5岁。WHO报告65岁以上的老年人患高血压约计50%。

发病原因

原发性高血压:临床上有90%以上的高血压患者未找到明确病因,称为原发性高血压,又称高血压病。目前高血压病的发病原因尚不清楚。有如下几种学说:①遗传因素:高血压病有家族遗传倾向,普遍认为是遗传因素与一系列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②年龄因素:高血压病的患病率随年龄而增加。③精神因素:持续紧张及精神创伤与高血压的发病有一定关系。④食盐摄入量:流行病学调查表明,膳食中每日食盐在10g以上者高血压患病率高。每日限盐3~5g,并适当增加钾盐的摄入,可使多数人血压降低。⑤其他因素:如吸烟嗜酒、多食肥胖等,与高血压发病也有一定关系。烟碱可使心脑应激性增强,心率增快,使外周血管收缩,血压升高。

继发性高血压:临床上有5%~10%的高血压是由一些特殊疾病所引起的。血压升高是这些疾病引起的一系列症状表现中的一个突出症状或体征,故称之为继发性高血压或症状性高血压。常见于:①肾实质性:如各种急性、慢性肾炎、肾病及肾盂肾炎等。②肾血管性:肾动脉狭窄(老年肾动脉粥样硬化)、多发性大动脉炎及肾梗死等。③内分泌性(肾上腺性):如嗜铬细胞瘤、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肾上腺增生、腺瘤)、柯兴氏综合征等。④药物性:如长期大量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口服避孕药。

老年高血压病诊断标准

早在1978年WHO建议老年高血压定义为60岁以上人群,血压值或非同日3次以上收缩压≥160mmHg和舒张压≥85mm即可诊断为老年高血压。这项诊断标准一直沿用了15年,到了1993年WHO将高血压定义为血压≥140/90mmHg。1997年国际高血压协会(ISH),美国预防、检测、评估与治疗高血压全国第六次报告中,仍将高血压定义为收缩压≥140mmHg,舒张压≥90mmHg,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诊断标准为收缩压≥140mmHg,舒张压<90mmHg。若患者既往有高血压病史,目前仍在服降压药治疗,有一定疗效,血压控制在140/90mmHg以下时,仍诊断为高血压病。1999年WHO/ISH提出的高血压治疗指南中,高血压诊断标准为≥140/90mmHg。没有单独提出老年高血压诊断标准。2003年5月美国预防、检测、评估与治疗高血压全国第七次报告中(JNC7),也没有列出老年高血压病的诊断标准,而2003年6月欧洲高血压指南根据现有的证据,建议所有的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收缩压和舒张压)均应严格控制在140/90mmHg以下,意味着老年高血压诊断标准与一般人相同,即血压≥140/90mmHg。目标血压应在140/90mmHg以下。

老年高血压特点

老年高血压是高血压病的特殊类型,由于近年来发病率越来越高而日益受到重视。老年高血压患者合并其他疾病较多,如主动脉钙化、糖尿病、心肌梗中、脑卒死、间歇性跛行等,其心血管疾病死亡率以及总死亡率显著高于同龄正常人。近年来收缩压随年龄增高现象日趋普遍,发生冠心病、脑卒中、心力衰竭较舒张压升高更大。

老年高血压特点为:①老年高血压大多属于Ⅰ~Ⅱ级高血压,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最常见,收缩期血压的增高,加速粥样硬化,引起心、脑、肾重要脏器的致病作用大于舒张压。恶性或急进型者少见。高血压症状表现常与血压值不成比例。②性低血压:多见于从蹲位到站位或从站位到蹲位,起床后由卧位到坐位(速度偏快),血压常突然下降,表现为头晕,甚至摔倒。③血压波动大:老年高血压患者常见于1日之内血压忽高忽低,要求医生不能以1次血压测量结果来判定血压是否正常,每天至少常规测量2次血压,如果发现患者有不适感应随时监测血压,以免发生意外。其机制可能为老年人存在不同程度的器官退行性病变,体内各种血压调节因素失衡,导致血压波动偏大,收缩压尤其明显。④并发症多:老年高血压并发症较多且严重,包括冠心病、脑卒中等。这主要与老年高血压患者血管功能失调、动脉硬化、心功能下降等有关。⑤假性高血压:老年人肱动脉多呈僵硬状态,使得临床所用的间接测压法(气囊压不住肱动脉)读数过高,产生“假性高血压”。⑥脉压较大(收缩压减去舒张压即脉压):主要是动脉硬化收缩压增高,但血管壁回缩力变小,致使舒张压下降。脉压越大,可能动脉硬化程度越重。⑦病死率较高:大多数由靶器官受损引起严重并发症所致,如脑血管意外、冠心病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及肾功能衰竭尿毒症等。

老年高血压治疗原则

篇8

新的基层指南在原2005版指南的基础上进行修订,增加了新的证据,也考虑到基层实际推广应用的需要,更简明扼要,注重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降压达标 最为关键

高血压治疗的目标是血压达标。老年高血压降压治疗的收缩压目标

关于血压达标时间,基层指南建议:一般情况下,1~2级高血压争取在用药4~12周血压逐渐达标,并坚持长期达标;但患者耐受性差或老年人血压达标时间可适当延长。血压尽早达标有利于减少心脑血管事件。

老年高血压的药物治疗

基层指南建议,老年人高血压的收缩压目标为150 mm Hg,如能耐受,还可进一步降低。老年高血压患者将收缩压降至

降压治疗获益主要来自血压的控制,因此选择合适的降压药物是非常重要的。

老年人高血压的治疗应从改善生活方式入手,以低盐、减重、戒烟、限酒为基础,再根据患者不同病情、靶器官损害和合并症是否存在,个性化治疗,合理选择不同种类降压药物。

结合指南所提倡的药物治疗原则,老年人高血压药物治疗策略可总结如下。

降低总外周阻力,增加心脑肾等重要脏器的血流量,预防或逆转长期高血压导致的心、脑、肾靶器官的损害。

初始小剂量单药或小剂量两种药物联合治疗。如第一步药物治疗后血压未达标者,可在原药基础上加量或另加一种降压药。如果血压达标,则维持用药。推荐使用长效降压药,平稳有效控制血压。对2级及以上高血压一开始用小剂量联合治疗。实施个体化治疗。

应用新药或增加剂量前后,均应测量坐位和立位血压,以警惕直立性低血压发生。

基层指南中建议,使用1次/日给药,药效可持续24 小时作用的药物,其降压谷峰比值应>50%。以保证全天24小时平稳降压,防止晨起血压骤升导致脑卒中、心肌梗死及猝死。保护靶器官,同时还可增加患者依从性。

常用降压药:基层指南提出,目前临床上常用的五类降压药物,如长效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硝苯地平控释片)、ACEI(依那普利)及ARB(替米沙坦)、利尿剂(氢氯噻嗪)和β阻滞剂以及低剂量固定复方制剂,均可作为高血压初始或维持治疗的选择药物。大量临床试验表明,前四者对老年人高血压的治疗有较强的证据。

降压药的选择:基层医生首先要掌握药物治疗的禁忌证和适应证,根据病情和患者意愿,结合经济承受能力选择适合该患者的药物。由于老年人合并症多而且复杂,注意多药合用时的药物选择。

联合治疗方案:为使血压达标,尤其控制老年收缩期高血压,单药治疗的效果有限,常需≥2种药物联合应用。联合治疗可以从不同的机制来进行药物干预,降低每种药物的剂量,减少不良反应,增加疗效,改善依从性。对2级以上高血压或高危患者,指南推荐应选择联合治疗,不能达标者可以增进剂量或联合应用≥3种的药物。合理的降压药物联合治疗方案,包括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ACEI/ ARB,ACEI/ARB+小剂量利尿剂,钙拮抗剂+小剂量利尿剂等。也可选择含有利尿剂的固定复方制剂,但需监测血钾。总之,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治疗应遵循个体化原则,需考虑危险因素、靶器官损害、药物的耐受性、不良反应等诸多因素,进行合理、有效地治疗。

篇9

关键词:老年人;高血压;社区干预;护理

高血压是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流行病学显示高血压的发病率逐年增高,血压水平随年龄增加而增加。老龄化的加剧是我国面临的重要国情问题,根据我国人口总数及老年人比例,预测到2016年,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将超过2 亿[1]。随着中国老龄化的剧增,老年高血压患者数量逐年增加。而通过社区干预及用药指导,能够更加有效控制血压,降低心脑血管事件,防止并发症,提高老年患者的生存质量。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6月~2015年12月在本院120例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年龄在50~85岁。

1.2社区干预方法

1.2.1健康教育 通过健康教育患者可以正确认识老年高血压发生发展规律,充分认识自我保健的重要性,掌握锻炼和提高生活方式的能力,积极配合医生,提高治疗的依从性[2],从而由被动的依从型改变为主动的参与。一般主要形式为不定时间的宣传讲座、了解情况、指导运动、饮食,定期赠于印刷的宣传册,组织观看教育视频等。

1.2.1.1用药指导 教授选药原则及药物的作用机制、注意事项,联合降压的好处等。督促遵医用药、连续用药。

1.2.1.2血压监测指导 开始服用降压药物期间,建议患者每日至少监测血压一次,若有性低血压发生的患者,建议增加血压监测次数,尤其是改变前后的监测,若血压控制平稳的患者,建议至少1w监测一次血压。

1.2.1.3饮食指导 合理的饮食是血压平稳的基础,告知患者:①饮食适时定量,不饥不饱,不暴饮暴食。②中国绝大部分高血压为食盐依赖性,建议高血压患者食盐摄入量每天应限制在3g以下。③多吃含钾的食物。含钾的食物即可以保护心肌细胞,还能缓解因钠多引起的不良后果,但高血压并发肾功能不全时,则不宜吃含钾多的食物,否则会因少尿而引起体内钾离子蓄积过多,导致心律失常以致心脏骤停。

1.2.1.4行为指导 指导患者的生活习惯和日常行为:①定时睡觉,保持充足的精力。②杜绝着凉。在寒冷季节室温维持在20℃上下,外出应加强保暖防护。③穿宽松衣服。平日注意裤带、领带、鞋带等不要勒紧,防止因周围血管阻力增加而使血压升高。④居住安静场所,避免各类噪声干扰。⑤严格禁止吸烟。⑥保持良好的娱乐习惯,不做不利于健康的活动,饮少量红酒。

1.2.1.5指导患者定期行常规检查 测心电图、眼底检查、血脂、血糖、肾功能、尿常规等全身检查,以了解是否出现并发症。

1.2.2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患者档案 建立患者档案有助于了解病史及病程进展情况。严格监测并记录患者血压,在监测过程中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给予指导和用药调整。

1.2.3由家人监督患者行为并参加到各类活动中 老年人的物质与精神主要依托于家庭,家人的作用永远不会被任何事物所替代。主要表现在家人即能提醒患者按时按点用药;又能照顾到许多患有合并多种疾病和认知与行为能力受损的老年患者。整个家庭的支持可有效的改变患者的不遵医服药行为,同时也是患者拥有良好心态的前提条件。

1.2.4心理干预 心理社会因素不仅是高血压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而且还是影响高血压转归、预后及治疗效果[3]。高血压患者在住院后,环境变化较大、缺乏了解疾病的知识,通常处于一种紧张焦虑的状态,这些因素对患者的心理、行为均产生了较大的影响。诸多不良心理方面原因是引起并发症的主要条件,因而社区心理干预的意义十分重要。主要的干预方法是心理支持和放松疗法。心理支持疗法是针对高血压患者不同的心理症状而言,用关爱、启发、鼓励、说服等方式[4]。放松疗法主要由默想、练功等。因此,不仅要掌握老年性高血压诊治方法,更应该加大加强病患的社区干预力度,有效防止高血压病发病率的升高,控制心脑血管疾病及其并发症的产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轻社会的压力。

1.3判定标准 显效是指舒张压下降≥10 mm Hg,并处于正常范围内;舒张压下降>120 mm Hg或收缩压下降>130 mmHg。有效是指舒张压下降

1.4数据处理 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所有计量资料的实验数据经正态性检验,数据呈非正态分布,用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表示,各组之间比较用Mann Whitney U检验(非参数检验)。组间计数资料率比较采用χ2 检验,以P

2结果

干预组显效51例(65.4%),有效24例(30.8%),无效3例(3.8%);对照组显效25例(32.1%),有效38例(48.7%),无效15例(19.2%)。显效率干预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老年高血压是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是心脑血病的主要危险因素[5],同时也是老年人生活自理能力降低、致残、致死的重要原因。随着社会老龄化程度的加深,老年高血压患者也在增加,康复护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工作,针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的疾病特点,作出合适的治疗与教育计划,加强患者心理护理、饮食、运动、和用药指导以及在其他各个方面宣传宣教工作,促进患者养成防治该病的生活方式,使的疗效最大化,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6]。本研究显示,对于老年高血压患者,在护理过程中实施健康教育干预模式,的确能有效提高临床疗效,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减轻社会的负担。

综上所述,针对性的社区护理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效果明显较好,大大的减少疾病的进展及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在老年高血压治疗护理上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护理的成本也较少,较好的控制血压能节省患者费用,提高生活质量,延长寿命。

参考文献:

[1]赵怀娟,朱艳松.老龄化研究新视角及其政策因应[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25):1969-1970.

[2]陈晓晴,郭彩云.家属参与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医疗护理依从性的影响[J].护理杂志,2012,29(1A):47-48.

[3]陈雪萍.心理护理干预对老年高血压患者治疗依从性及效果的影响[J].现代护理,2014,12:163-164.

[4]周永君.心理干预在原发性高血压治疗中的作用[J].四川精神卫生,2004,15(3):173-174.

篇10

关键词:老年人高血压 治疗 注意的问题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3.08.252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8-0228-01

高血压是临床常见病,是心脑血管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也是可干预因素。老年人高血压如控制不良,则可引起严重心脑血管并发症,是致死致残的主要因素。

1 老年人高血压应注意的两个问题

1.1 脉压[1,2]。脉压增高是老年人高血压应注意的一个重要问题。大多数老年人高血压表现为脉压增大,脉压增大是反映动脉弹性差的指标,脉压越大反映动脉硬化程度越严重。脉压是心血管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脉压每升高10mmHg,患心血管病的危险就增加1.19倍。脉压越大颈动脉内中膜厚度越厚,检出斑块的危险越大。脉压与女性动脉内斑块形成有较强的关联。

1.2 单纯收缩期高血压[3]。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是老年人最为常见的高血压类型,收缩期血压的增高可加速动脉粥样硬化,对心脏、肾等重要脏器的致病作用大于舒张压,而加强对老年收缩期高血压的防治则可减少冠心病和脑卒中的发病和死亡。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的影响因素有:①年龄,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的患病率随年龄的增大而明显升高;②性别,老年女性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病率升高的幅度比男性显著;③超重,超重和肥胖可增加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的患病率。

2 老年人高血压治疗中应注意的问题

2.1 药物治疗。六大类降压药,利尿药、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药(ACEI)、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药、β受体阻滞药、钙拮抗药、醛固酮等均可用于老年高血压病人。合并脑供血不足宜选用ACEI钙拮抗药和利尿药;合并肾功能受损宜用ACEI和钙拮抗药;合并心衰宜用ACEI,不宜用硝苯地平、维拉帕米和地尔硫卓(硫氮卓酮)可用氨氯地平;合并糖尿病可选用ACEI或钙拮抗药;合并冠心病选择长效钙拮抗药或β受体阻滞药是有益的。

2.2 心理治疗。老年人高血压中有一部分为“白大褂高血压”,另有一部分为生气烦恼后血压升高,平息后好转,说明心理变化对血压的影响在治疗中的重要性。据病人的心理特点区别内向投射性心理与外向投射性心理,采取不同的心理对策,以纠正心理认识偏差。据病人在治疗过程中出现的心理问题如焦虑、忧郁、急躁等进行心理教育,使其配合治疗。

2.3 其他治疗。对初次发现血压超过高血压标准不多的病人先建议用改变生活方式的方法,如运动疗法、饮食疗法。

2.4 健康教育[4]。根据高血压及老年人的特点,进行健康教育,有利于老年人对高血压加深认识,了解到有关高血压的知识及治疗中应注意的问题,更好的配合治疗。

2.5 高血压前状态[5]。美国关于高血压预防、检测、评估和治疗的全国联合委员会的第七次报告中首次提出将收缩压120~139mmHg或舒张压80~89mmHg列为高血压前状态。高血压前状态强调作为危险因素的一级预防,不需要用药,而需要改变生活方式,戒烟、戒酒、限盐、合理饮食、坚持运动、控制肥胖。

3 治疗中的误区

3.1 盲目用药,滥用药品。治疗学的最高目标在于延长生命,减少事件同时提高生活质量。而有的临床医师在发现高血压后不分析原发性、继发性,是否为一过性高血压,而急于给药,用药过程中不按最新的临床指南选药,用药针对性不强。

3.2 片面用药,配伍不当。高血压是一种多因素引起的疾病,治疗措施亦应采用综合治疗,尤其初发高血压,在血压不是很高的情况下,宜先用非药物治疗措施,如改变生活方式、运动疗法、饮食疗法等,同时药物治疗期间也可配合以上治疗;另注意药物的搭配,不可同一种类药物叠加使用。

3.3 未体现“个体化”原则。不能适时据病情的变化改变用药,对某些个体化倾向较大的药物,不能因人、因时、因病情而异。如β受体阻滞药、利尿药的配伍等,对病情变化或血压控制不理想时,不能及时调整剂量与药物。

3.4 血压越低越好。有人认为血压降的越低对病人越有好处。对老年人而言,研究表明,血压降的太低(收缩压75mmHg时脑卒中的发生率随血压的升高而增加,提示降血压“越低越好”不是老年人的治疗策略。

参考文献

[1] 吕敏,师绿江,史平,等.中老年人自然人群脉压和亚临床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联研究.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4,32(12):1139~1142

[2] 陈培瑞.培哚普利加利尿药对高血压病患者脉压的影响.药物流行病学杂志,2003,12(2):60

[3] 吴锡桂,段秀芳,黄广风,等.我国老年人群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病率及影响因素.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3,31(6):456~459

[4] 苏红颜,余同珍.老年高血压患者和健康教育及效果评价.实用医学杂志,2004,20(1):105~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