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教学实录范文
时间:2023-05-30 16:10:1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课堂教学教学实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生:高兴。(鼓掌)
师:大家是否还记得王安石描写江南春色的千古名句?
生:记得,(兴奋)齐诵“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师:一个“绿”字,写活了春到江南绿满江南的绮丽景象。现代著名散文家朱自清先生虽然在秋天到江南,也描绘了一幅“奇异的醉人的”绿的图画,令人陶醉。今天,咱们就一块去领略一番。
现在,请同学们在预习的基础上再浏览课文,从中找出一个最能概括全文内容,表现作者感情的句子。
生甲:我第二次到仙岩的时候,我惊诧于梅雨潭的绿了。
生乙:我第二次到仙岩的时候,我不禁惊诧于梅雨潭的绿了。
师:由此可见,梅雨潭的绿是课文描写的重点。那么,究竟梅雨潭怎样的绿使作者感到“惊诧”呢?请你从第三段中找出两个词加以说明。
生:(浏览课文后)奇异、醉人。
师:“奇异”和“醉人”正是文章内容的重心,可是,你看,作者在描写梅雨潭的绿之前还写了什么?请你快速阅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
生:梅雨瀑。
师:既然主要写潭水的“奇异”“醉人”,那么,为什么还要写梅雨瀑呢?请你再一次浏览第二自然段,抓住其中的关键语句作答。
生:(浏览课文后答)“这就是梅雨潭之所以得名了”一句,交代了梅雨潭名字的由来。
师:其实,不光交代了名字的由来,作者也描绘了瀑布的美,请大家朗读“那瀑布从上面冲下”到“微雨似的纷纷落着”。
生:朗读课文。
师:梅雨瀑虽然没有“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壮观,却如小家碧玉般的可爱,可人。由此看来,作者写梅雨瀑还有另外一个目的,请你从第三段的前半部分找出一个句子来说明。
生:瀑布在襟袖之间,但我的心中已经没有瀑布了……
师:为什么找这一句?
生:以瀑布的美衬托潭的美。瀑美,令人诧异;潭美,更令人惊诧,突出绿的“奇异”“醉人”。(鼓掌)
师:这位同学的概括很准确,表达很精练。这样,我们把这篇课文的中心和思路浓缩成一个句子,那就是……?
生:我惊诧于梅雨瀑下梅雨潭的“奇异”“醉人”的绿了。
师:现在,我们来看看作者是怎样对“奇异”“醉人”的绿展开描写的。请同学们朗读第三自然段的开头到“但你却看不透她”,要求边读边划出以下词句:
1.从亭边下到潭边,使用了哪些精彩的动词?
2.从整体上描写潭水的一个句子。
3.具体描绘水波、水色、水质的比喻句。
生:读,划。
师:好,哪位同学来回答第一个问题?
生甲:“招引”、“追捉”、“揪”、“攀”。
生乙:还有“探身”和“鞠躬”。
师:我们把“招引”“追捉”换成“吸引”“追逐”,好不好?
生(又是刚才的那位同学):不好。“招引”我们,“追逐”她,都把潭水拟人化了,具有了生命和感情,真的像一位十二三岁的小姑娘,令人喜爱;“吸引”而不招手;“追逐”而不“捉”,缺少灵气。(掌声如潮)
师:这位同学的语言真是很精彩,让我们再次为他鼓掌。好了,这开头几句的内容,可以用一个字来概括,“追”。那后边的几个动词表现了作者当时怎样的情态?
生:作者小心翼翼地探寻绿,急切见到的渴望之情溢于言外。
师:从整体上描绘潭水的一句是……?
生:仿佛一张极大极大的荷叶铺着,满是奇异的绿呀。
师:很准确。作者初到潭边有什么感受?
生甲:我的心随潭水的绿而摇荡。
生乙:“我想张开双臂抱住她……”
师:为什么说是“妄想”?“远”作何解?
生:幽深。
师:理解准确。我们看第三个问题,老师提示,大家齐读。
生:齐读“她松松的皱缬着……她滑滑的明亮着……她又不杂些儿尘滓……”
师:现在,把书合上。看着屏幕上的提示,老师说本体,同学们说喻体,能说准吗?
投影:她松松的皱缬着,……
她滑滑的明亮着,……
她又不杂些儿尘滓,……
师:(师生齐诵后)你能把这几句背下来吗?看谁背得快!
生:大声诵读(情绪激昂)
师:谁来试试?
生:(争先恐后)
师:咱们一块再齐背一遍。
师:现在请大家根据本体和喻体的相似点,想象一下,说说潭水的绿具体美在哪些方面?请注意打比方的三个角度。
生:轻柔、明亮、柔嫩、温润、清纯。
师:后两个方面概括得好,第一个方面不够味,为什么呢?因为,一个好的比喻句不仅能绘其形,还要能传其神,一两个词语可能概括不尽比喻句描绘出来的事物的神韵,这就需要我们从句外去体味。作者为什么不说“像少女的裙幅”呢?
多媒体放映:一、《小城旧事》中英子在皇城根跑跳的画面。
二、《茜茜公主》中,女主人公身穿深绿色长裙静坐的画面。
师:请大家把和少女的性格气质比较一下,然后用“少女…………”的对句回答,说说她们的不同。
生甲:少女天真活泼,温柔沉静
生乙:少女的裙子短,的裙幅长,所以要“拖”。
……
师:大家的想象很丰富,由此可见“像拖着的裙幅”一句,除了描绘了潭水波纹“轻柔”的形态之外,还蕴涵着一种特有的丰腴醇厚的神韵,甚至可以说,这“汪汪一碧”的“满是奇异的绿”的梅雨潭,幽深的仿佛就是温柔娴静的那双含情脉脉的眼睛。
师:现在,大家根据自己的理解,再加入一些想象,我们一起再次领悟朱自清先生曼妙飘逸的文笔和细腻温婉的情怀。
师生共同低声悟读这一精彩的文段。
师:此时,作者已沉醉在眼前“绿”的美色中了。现在请大家默读“我曾见过北京什刹海拂地的绿杨”到段尾,思考并讨论:(投影)
1.作者由梅雨潭的绿产生了哪些丰富的联想?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2.“奇异”“醉人”的绿引发了作者哪些神奇的遐想?具体表现为哪些可爱的形象?
3.找出具有强烈感彩的句子,结合上下文人称的变化,谈谈作者的感情是怎样发展的?
生:默读课文后,分组讨论,准备发言。
师:好了,第一个问题,谁先说?
生:联想到北京的绿杨,杭州的绿壁,西湖的波,秦淮河的波。目的是要表现梅雨潭的“绿”浓淡相宜,明暗适度,恰到好处。(掌声)
师:这使我们不由想起了苏轼描写西湖的诗,是哪一首?名句是什么?一起说。
生: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齐诵“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师:西湖如西施般美,可是比起梅雨潭来却逊色不少,这种写法叫……?
生:衬托,以美衬美。
师:第二个问题。
生:可爱的形象有、盲妹、小姑娘。
师:作者对这个“十二三岁的小姑娘”特别钟爱,是怎样描写的?看哪位同学读得好?自己先准备一下。
生:读“我舍不得你,我怎舍得你呢?我用手拍着你,抚摩着你,如同一个十二三岁的小姑娘。我又掬你入口,便是吻着她了。我送你一个名字,我从此叫你“女儿绿”,好么?”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反复诵读,从语气、感情、节奏等方面不断加以矫正。
师:作者为什么这么钟爱这位十二三岁如女儿般的小姑娘呢?
生:因为小姑娘的身上凝聚了“绿”所蕴含的青春与活力。
师:是的,“十二三岁的小姑娘”这一艺术形象,已经不再是单纯的人物形象,而是绿的精灵,美的化身,是美神!
生:齐读“那醉人的绿呀!……好么?”
师:第三个问题呢?请注意一个关键句。
生:人称的变化是由“她”到“你”,感情的发展是由“赞叹”到“挚爱”。关键句子是:“可爱的,我将什么比拟你呢?我舍不得你,我怎舍得你呢?”
师:这位同学能抓住上下文的联系,仔细揣摩,表达也非常简洁,让我们为她鼓掌。(掌声)现在我们再看开头句,能否将“惊诧”换成“惊讶”?
生:不能换,“惊讶”太轻了。
师:此时单是“惊诧”也轻了,而是……?
生:不禁惊诧!
师:这里“不禁惊诧”的内容恐怕已不再只是绿的色彩、绿的情状了,而是一种只可意会的东西……?
生:是绿的神韵,即青春的活力,蓬勃的生机。
师:板书学生的话:“青春的活力,蓬勃的生机。”
师:请同学们随着音乐的旋律,跟着录音,轻声地诵读课文,回味作者的温情和优美的语言。
生:听音乐,跟读,品味。
篇2
[关键词]幼儿园 儿童 艺术教育 美术活动 洗照片
教育观念是教师素质的灵魂,它直接影响着教师的教育行为和教育效果。幼儿园艺术教育的本质是培养和建立幼儿的艺术审美感受能力、情感体验和创造美、表现美的意识与能力。在以人文主题为主线,知识技能为隐线的艺术教育活动中,要培养儿童的尊重、关怀、合作、交流、反思、探索的品格,从而奠定塑造儿童完满人格的基础。因此,幼儿教师不仅要具备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全面综合的艺术底蕴,更应该具备人文精神和拥有正确的教育理念,才能担当起这个重任。
幼儿艺术教育活动的目标设计应该结合儿童的认知特点,注重培养和发展幼儿在艺术活动中的多种能力和幼儿在参与艺术活动中的情感体验。以下是一位幼儿师范学校毕业生进行的幼儿园美术活动的课堂教学实录与作者的评价。
教师说课:今天,我上的是一节小班的美术活动《洗照片》。我的教学目标是:
1、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让孩子尝试用简练的语言,对玩具进行简单的描述。
2、鼓励幼儿通过大胆的尝试,掌握初步的涂刷方法,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和绘画成功的喜悦。希望各位老师课后给予指导和批评。
从现场摆放的教具(活动场地展台上摆有毛绒动物玩具若干,已用白色油画棒画好玩具造型的白色卡纸,小方桌、各色颜料、水粉笔等物品)和教师规范、条理的说课情况看,该教师实施幼儿艺术教育活动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法是正确的。教学活动目标明确,活动教具准备充分,语言逻辑叙述清晰,运用了“让孩子、尝试、鼓励、体验”等词汇,表现出了她乐业敬业的人生倾向和热爱艺术、尊重幼儿的人生态度。具备了幼儿艺术教师的基本素质。
老师:(教师带领小朋友按顺序进入教室的行进中)今天我们的教室里来了这么多的客人,小朋友们!和客人老师打个招呼吧!
小朋友们:老师好!阿姨好!叔叔好!(纷纷打招呼并挥手示意)
教师的人生观、世界观和行为方式往往潜移默化地影响着被教育对象,“和客人老师打个招呼吧!”一句话,产生的教育效果是深远的,既培养教育了幼儿懂礼貌、真诚自然和与人交往的沟通能力,又培养和发展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幼儿教师的言传身教,势必会培养出更高素质、更为优秀的下一代,文明呼唤、社会需要这样高素质的老师。
活动一:引导观看玩具展览
老师:(在安排好小朋友们入座后)今天刘老师要告诉小朋友一个好消息,我们幼儿园正在进行玩具展览,小朋友想不想去看一看呀?
小朋友:(稍作停顿在想)想去!
老师:好!让我们排成一个小火车去看玩具展览吧。(老师把小朋友们引领到玩具展台前)啊!看这么多的玩具宝宝,我们跟玩具宝宝问个好吧!
小朋友:(争先上前观看并打招呼)玩具宝宝好!
教师赋有想象力、创造力和稚气的语言,能够引发幼儿的好奇心、新鲜感和探索的愿望。“让我们排成一个小火车去看玩具展览吧”,把一个普通的队形说成是“小火车”,“向玩具宝宝问好!”等话语,再次体现了教师的职业教育素养,教师能站在幼儿的角度看问题,蹲下来说话,以接纳、允许、欣赏、分享幼儿的观点、看法和表现手法,更能激发幼儿参与艺术活动热情。同时进一步体现出了其理解幼儿、尊重幼儿的教育理念。
活动二:语言表达能力
老师:小朋友们看一看,你们喜欢的是哪一个玩具宝宝?
小朋友:喜洋洋、天线宝宝、小狗、小熊等……(老师分别回应小朋友的回答)
老师:好!让我们用眼睛去仔细看一看,最喜欢哪一个。也听听其它小朋友喜欢哪一个。(引领小朋友们就坐后。小朋友逐个举手发言说出自已最喜欢的玩具,老师一一拿玩具回应孩子们的发言。引导幼儿说出喜欢玩具的理由以及玩具的颜色、形状、特征等。有个别小朋友举手,教师没有顾及到也没有及时回应。)
此时初步实现了本次艺术活动的第1个目标: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让孩子尝试用简练的语言,对玩具进行简单的描述。活动环节环环相扣、导引自然、过渡顺利,说明该教师组织艺术活动的条理清晰,方法得当。幼儿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得到培养和发展。
在儿童艺术活动中的教师应该尊重、关怀、接纳、欣赏每个孩子,关注儿童在艺术活动中的每一个表情和反应,倾听他们的点滴想法和感受,察觉他们的困难、问题和需要,适时给与必要的帮助,让每个孩子的能力在活动中得以发展。活动中有个别小朋友举手发言刘教师没有看到,有的小朋友说话也没有及时回应,今后应该注意。
活动三:给玩具拍照——巩固认识玩具的外形特征
老师:玩具展览完以后,玩具宝宝就要回家了,也要被带走了,我们怎样才能把这些玩具宝宝留下来,随时能看见它呢?(讨论)现在就让我们做一个小小摄影师,把最喜欢的玩具拍下来,然后把照片洗出来,这样我们就可以随时看见它们了。
老师:(老师领小朋友再次来到玩具展览台前,小朋友们纷纷做出照相的体态动作)小小摄影师们!赶快给你喜欢的玩具照相吧!(小朋友们纷纷做照相体态,并模仿照相机按快门时发出的“咔嚓、咔嚓”的声音)
活动四:动手能力培养——洗照片并感受油水分离画的乐趣
老师:小摄影师们都照好了吧,我也照好了我喜欢的照片。你们想知道我照了什么吗?
小朋友:不知道!
老师:让我把照片洗出来给你们看吧。(老师把小朋友领回座位,拉过一面贴有白色相纸的黑板,并拿起颜料盘和刷笔,带领小朋友学习感受油水分离画显现过程的乐趣。老师一边做一边讲握笔的方法,沾颜料的方法,并从左向右至上而下一笔一笔将颜色均匀地涂在白色相纸上。每涂一部分会显现出熊猫的部分肢体,整张相纸被涂满水粉颜料后,出现了熊猫在竹林里吃竹子的画面。)
小朋友:耳朵、头、熊猫、竹子(小朋友们惊讶地发现,从色彩鲜艳的颜料中一步步显露出事先用油画棒画好的玩具宝宝熊猫图案,并跃跃欲试)
老师:小朋友们想不想把自己的相片洗出来?
小朋友们思考:(齐呼)想!
(此时,老师领小朋友来到已摆好颜料、刷子和相纸的矮方桌前,让小朋友们用刷子沾上不同的颜料,往白色的相纸上涂,开始洗自己的相片,老师做巡回指导)
老师:(巡回期间不断地表扬、鼓励):佳佳小朋友真棒!
(小朋友的相片很快洗出来了,交给老师贴在黑板上展示。)
教师用温和、朴实、充满稚气的语言,耐心引导幼儿在观看教师涂刷颜料步骤中学习涂刷方法,实现了活动目标2:鼓励幼儿通过大胆的尝试,掌握初步的涂刷方法,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和绘画成功的喜悦。特别让小朋友惊讶的是老师的绘画技巧,当形象逼真的熊猫吃竹子的画面出现在幼儿面前,幼儿的观察力、发现美的能力以及探索艺术创造的愿望和能力得以培养和发展,幼儿在体验艺术创作的乐趣的同时,获得了成就感。艺术活动的情感体验目标得以实现。
活动五:作品展示与欣赏
老师:洗好的照片贴在黑板上了,大家看一看,我们的照片有多漂亮呀!
(小朋友们围在黑板下,欣赏并评论自己和其它小朋友的相片。大家显得很兴奋,并很有成就感,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
在儿童艺术活动中,教师应该和善于担当多种角色,称职的教师应该是儿童艺术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支持者、合作者、参与者,为最本质的更应该是儿童艺术活动的欣赏者。此时,一句“……看一看,我们的照片有多漂亮呀!”体现了教师积极的评价态度,以支持、接纳和陶醉般的赏识带给儿童一个宽松、和谐、愉悦、温暖的环境。让儿童体验到了创造的乐趣和莫大的成就感。
下课:
老师:现在我们有了这么多的玩具宝宝相片,把它们贴在教室里,我们就可以随时看见玩具宝宝了。(小朋友把自己的作品送到展台前,贴到黑板上。老师带领小朋友准备离开教室。)
老师:小朋友们和客人老师说再见吧!
小朋友:客人老师再见!(老师带领小朋友离开教室)
执教教师从说课到艺术教育活动的组织,各个环节完成的都比较顺利,可以说这是一次成功的艺术活动课。虽然在活动中出现了一些没有兼顾到个别小朋友的感受、对小朋友的回答没有及时给与回应等现象,但从她的教学语言、教学态度、艺术活动环节的设计、教具的准备等方面,可以看出她对幼儿教育教学的理论和观念掌握还是比较牢固的;从鼓励幼儿参与艺术活动的热情和课堂活跃的气氛,显示出通过本次艺术活动,幼儿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都得到了锻炼和发展;从艺术活动教具的准备可以看出她扎实的绘画功底,特别是让幼儿和听课教师记忆深刻的是,在刷水彩时油水分离的一瞬间展示出的逼真的动物造型,让幼儿体验到了绘画的乐趣和喜悦。可以说这是一节成功的艺术教育活动。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艺术教育标准》(实验稿)【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7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美术教育标准》(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7
篇3
师(导入):前面我们已经进行预习,了解了写作背景,掌握了作者生平,熟悉了课文内容。我们知道,《边城》自1934年问世,距今穿越了八十年的悠悠岁月,那里有绵绵青山,沧桑古城,吊脚竹楼衬着白色孤塔。有人说,边城那里的山是归根山,那里的水是忘情水,那里的石是三生石,那里的人是有情人。这节课,就让我们紧跟着沈从文先生,去看看那山、那水、那人。
师:这节课的学习目标已写在黑板上,请同学们齐读学习目标。
生齐读三个学习目标:1.品读重要情节,感受湘西的风俗之美;2.分析人物形象,体会作品的人性之美;3.探讨小说主题,领悟悲剧的艺术魅力。
师:明确了学习任务之后,我们再来有步骤地进行学习。今天这节课,是以大家的展示交流、合作学习为主。我看了大家完成的导学案,一组是做得最好的,给一组的整体预习加4分;其次是四、五、六组,各加3分;给三组加2分,二组加1分。二组有同学有部分题没有做完,请及时补上。除了奖励分数之外,还特别奖励一组两次答题机会。首先是把导学案上第一题的内容展示给同学们,请一组同学派代表。请大家看题目,第一题是关于小说情节的,请同学们看一看自己的导学案,读一读自己写的内容。请注意课文是节选的部分内容。
一组同学代表迅速在黑板上板书:
第三章:庆端午 赛龙舟 第四章:看划船 遇二老
第五章:因躲雨 见大老 第六章:忆往事 谈未来(其它组同学看自己导学案)
师:下面请其它组的同学看看自己写的跟一组的答案有什么差距,(生看黑板片刻)其它组同学有意见吗?(学生表示没有)
师:看看他们写的,第四章“看划船,遇二老”省掉的主语是谁?
生(齐答):翠翠
师:因躲雨,见大老,又是谁?谁忆往事?
生(齐答):翠翠
师:实际上在这部作品当中,主人公就是翠翠,除了翠翠,还有与她相依为命的(生答:爷爷),也就是祖父。现在看看我们一组代表展示的预习成果。请大家评价一下,如果满分是2分的话,大家看一组能不能给满分?(生答:能)好的,给他们加2分。
师:因为一组的整体预习非常好,还有一个机分给他们,当然,这个机会给一组之后,其它组还可以质疑。那就是第二小题,小说情节结构有什么特点?这个特点起到什么作用?请一小组派代表回答。
生:节选部分情节结构采用插叙。回环往复,衔接得当,避免了平铺直叙,形成文章形式上的跌宕美,交待了翠翠爱情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也充实了人性美的内容。
师:那你的关键词是什么?(生答:插叙)现在能不能告诉我,根据王佳思同学写的内容,哪些是去的内容?
生:第四章的端午节是两年前的端午节,第五章的端午节是一年前的端午节。这两部分是通过第三章写端午节去的部分。(师:对不对?生齐答:对)
师:大家肯定了一组的意见,还有没有新的意见?(生答:没有)那毫无疑问要给一组加上2分。
师:一组的同学总结了小说情节的特点。我们知道小说有三要素,是哪三要素?
生:人物、情节、环境……
(接下来采取站立交流的形式,分析人物形象;然后分组展示,质疑。老师笑容亲切,学生表现积极,对人物概括简洁明了,板书速度快,质疑气氛热烈,并伴有分角色朗读,课堂气氛很好。)
师:我们看到了,边城的人都是善良的人,那翠翠的爱情为什么会以悲剧结束?
篇4
1941年6月22日,德国法西斯不宣而战,发动了对苏联的侵略战争。苏联人民奋起保卫祖国。《夜莺的歌声》讲述了苏联卫国战争时期,一个被称为“夜莺”的小男孩巧妙地同敌人周旋,把德国官兵引入游击队的伏击圈,歼灭德国法西斯强盗的故事。赞扬了小男孩机智勇敢的品质和热爱祖国的精神。文章以夜莺的歌声为主线,构思巧妙,段落分明,语言含蓄、幽默。掩卷沉思,那悦耳的歌声不绝于耳,一个危险中充满镇定,紧急中充满智慧机警、机智勇敢的小英雄形象便跃然纸上。
【课前准备】
1.收集苏联卫国战争资料,了解时代背景。
2.收集夜莺资料,了解夜莺。
3.熟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课文内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2.感悟文章拟人、排比、双关、前后照应等写作方法。
过程与方法:
1.从课题切入,抓歌声主线,抓关键语句。
2.选取重点语段,采取多形式朗读感悟,重视分角色朗读,体会小夜莺的勇敢机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苏联卫国战争中少年儿童的勇敢机智和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过程】
一、读课题,从课题切入课文
师:这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13课《夜莺的歌声》,齐读课题。
生:13.夜莺的歌声。
师:这里的“夜莺”,指的就是那种会唱歌的小鸟吗?
生:不是,指的是一位苏联小男孩。
师:对,那“夜莺的歌声”指的是什么呢?
生:指的是小男孩模仿夜莺的叫声吹的口哨声。
师:好。再读课题。
生:13.夜莺的歌声。
(从课题切入,直奔主题,为实践长文短教迅速拉开序幕。开篇提纲挈领,简洁明快,既让学生明了文中的夜莺指的是什么,又为第四环节深究课题,升华主题做了铺垫。)
教师过渡:写夜莺的歌声的句子,在文中多次出现,请你默读课文,勾画出有关语句。
二、以小夜莺的歌声,机智勇敢为主线,品析、朗读并感悟课文
抓描写夜莺歌声的句子,相机理解重点语句,感悟小夜莺机智勇敢的品质。
师:“夜莺的歌声”到底在文中出现了几次?请用波浪线勾画,并用你喜欢的符号标注。勾画、标注时,请用铅笔。
生默读、勾画,师巡视。
师:“夜莺的歌声”在文中出现了几次?
生1:三次。
生2:四次。
师:那你说说,你找到的到底是哪四次?
生2:第二自然段的,“夜莺的歌声打破了夏日的沉寂。这歌声停了一会儿,又用一股新的劲头唱了起来。”是第一次。
师:找得非常准确!真是个细心的孩子,不仅回答正确、清楚、完整,还说出了句子所在的自然段,这样,再长的课文,听的人也会非常清楚。掌声送给她!那第二次呢?
生2:第十一自然段,“孩子学了几声杜鹃叫。接着又把哨子塞到嘴里吹起来。”
师:找得好!接着说。
生2:第三十七自然段,“从孩子的嘴里飞出婉转的夜莺的歌声。”这是第三次。“这歌声,即使是听惯了鸟叫的人,也觉察不出跟真夜莺有什么两样。”这是第四次。
师:这两个句子,在一处出现,应该算一次。不错,你找到了三次,都非常准确,再一次把掌声送给她!还有吗?
生3:第二十自然段,“小孩有时候学夜莺唱,有时候学杜鹃叫,胳膊一甩一甩地打着路旁的树枝,有时候弯下腰去拾球果,还用脚把球果踢起来。”
师:好,非常准确!掌声送给他!还有吗?仔细找找看。
生4:二十九自然段,“夜莺的歌声越来越响了。”
师:找得好!
生5:第三十四自然段,“夜莺还是兴致勃勃地唱着,但是对藏在寂静林中的人们来说,那歌声已经没有什么新鲜的意思了。”
师:很好,我们找出了六处出现“夜莺的歌声”,我们按照它们在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标上序号吧。
生标注序号。
师:我们一起来看看第一句。齐读句子。
生1:夜莺的歌声打破了夏日的沉寂。这歌声停了一会儿,又用一股新的劲头唱了起来。
师:夜莺的歌声指的是什么?
生:小男孩学夜莺叫的声音。
教师引导:1941年6月22日,德国法西斯突然进攻苏联,罪恶的战火烧跑了人民、烧焦了树林、烧毁了村子。满目疮痍的村子变得格外安静,一点儿声音也没有。这样的安静,静得让我们的心有种沉重的感觉,用课文里哪个词最能反映当时的这种情景?
生:沉寂!
师:能把它换成“宁静、寂静”吗?为什么?
生:不能。宁静的静,是安宁祥和的静;寂静的静,是没有一点儿人声,非常安静;沉寂,静的程度更深,让人感到压抑、沉闷。
师:说得多好啊!掌声送给她!是啊,“沉寂”静的程度比“寂静”静的程度更深。而且,我们还感受到,沉寂的静,让我们感到压抑、沉重,是我们所不喜欢的、不想要的静。
教师小结:文中战后的村庄的静,就是这种让人感到沉重、感到伤痛的静,因此不能换成寂静,更不能换成宁静。
【课后反思】
1.整体构建,践行了“删繁就简”,达到了长文短教的目的。教学中紧扣课题,以“夜莺的歌声”为线索,紧紧抓住课文文脉,线条清晰。通过品读重点段落、重点句子,抓住人物特点,层层推进,使学生情感与文本产生共鸣。在反复朗读课题中总结,升华情感。
2.教学拓展:以宣读《儿童和平条约》结束本课,达到唤醒向往和平、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心声。
篇5
教学目标:
通过实例观察,了解简单图形经过旋转制作复杂图形的过程,感悟数学的美。
理解旋转的三要素(点、方向、角度);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旋转90度,并灵活运用旋转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通过动手操作,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旋转的三要素(点、方向、角度);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旋转90度。
教学难点:会判断图形旋转的角度。
教学准备:课件、方格纸(每人两张,一张是方格,一张是方格上画有两个三角形),彩笔,三角形卡片2个,其他图形卡片若干张。
教学过程:
一、图片欣赏,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图形会变魔术,你们相信吗?
生:不信。
师:接下来是见证奇迹的时刻!变!
(课件播放动画)
师:这些图形是怎么变出漂亮图案的?
生:旋转。
师:按什么方向旋转的?
生:有的是顺时针方向,有的是逆时针方向。
(课件的画面停留在两个直角三角形旋转而成的两个图形上)
师:这两个图形都是由哪个基本图形旋转而成的?
生:三角形。
师:同样是三角形,为什么会得到不同的图案?
生:围绕的中心点不同。
师指中心点:这个中心点叫做旋转中心(板书:旋转中心)一个图形围绕一个旋转中心,按照一定的方向旋转,就会形成一个新图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图形的旋转(板书课题:图形的旋转)
二、新授
旋转指针,引出旋转三要素
师:课前,我们已经知道旋转有两种方向
生1:顺时针方向
生2:逆时针方向
师:看这个钟面,现在分针正好指向12
(课件演示分针顺时针旋转到数字3)
生:分针顺时针旋转了90度
师:你怎么知道是90度?
生:因为分针绕着钟面转一周是360度,整个钟面共分成12个大格,分针从12开始转1个大格是30度,转到数字3正好是3个大格,是90度。
师:你说得很有道理!
(动画演示分针又顺时针旋转在到数字6停下)。
师:分针刚才又是怎样旋转的?
师:如果时光倒流,分针从6又回到了12,谁能用一句话说清楚分针是怎样旋转的?
生:分针逆时针旋转了180度。
(动画演示分针逆时针旋转在数字12停下)
师:真棒!通过刚才的旋转,我们知道图形的旋转不仅有方向,还有一定的角度。
师:旋转中心、方向、角度是旋转的三要素。掌握好这三个要素就可以对图形进行旋转了。
实践操作,旋转三角形。
顺时针旋转直角三角形90度
师:现在,同学们想不想亲自动手旋转图形?
师:为了帮助同学们,老师给每一位同学准备了一个学具,它能让画在纸上的三角形动起来。拿出1号信封中的1号三角形,将它与方格图中的三角形重合,转一转,然后把旋转后的三角形在方格图上画出来。
学生动手操作,画图,教师巡视,收集正确和错误的画法。
师:画完的同学仔细观察,新图形与原来的三角形的各条相对应的边之间有什么关系?
展示一名同学的画法。
师:这位同学说一说你是怎样画的?
生:把小卡片与原来的三角形重合,顺时针旋转90度,再画下新的三角形。
师:你们也是这样画的吗?谁有问题问她?你怎么知道旋转到这里是90度?
师:除了可以看着两条直角边,斜边呢?也形成90度夹角吗?
生:是!
生:不是!
师:看来大家有分歧,肉眼看不精确,我们用直角三角板量一量好不好?
(利用电子白板上的直角三角板,演示量斜边的夹角)
师:通过刚才的观察、量、画,哪位同学发现了新图形和原三角形的各条相对应的边有什么关系?
生:都形成了90度的夹角
师:也就是说把三角形顺时针旋转90度,三角形的每一条边都相应的旋转90度,新图形和原来的图形的相对应的边分别形成了90度的直角。
师:如果把这个三角形再顺时针旋转90度,会转到哪里呢?先想一想,再在方格图中画出来。
生独自画图,画完的同学用小卡片验证一下。
师:如果三角形又顺时针旋转90度,会形成什么图案?能想象出来吗?
生:小风车。
逆时针旋转直角三角形90度
师:我们再用这个三角形做一次旋转好不好?将三角形绕0点逆时针旋转90度。
学生画图,教师巡视,收集正确和错误的画法。
请一名学生到台前画出旋转后的图形。
师:说说你是怎样画的?
教师引导:三角形长的直角边旋转90度后到了哪里?短的直角边旋转90度后到了哪里,确定了两条边,第三条边就好画了。
师:画对的同学举手。画错的同学不要灰心,我们帮他分析一下原因。
师:这位同学不仅知道哪儿错了,而且知道怎样改错,知错就改就是好孩子。
三、巩固练习,拓展提高
师:现在如果没有小卡片的帮助,你能画出旋转后的图形吗?好!下面老师要考考你!
1、把三角形②绕A点顺时针旋转90度。
出示题目:将三角形绕A点顺时针旋转90度。
师:先想好旋转后的三角形的样子,再把每次旋转后的三角形在方格纸上画出来,最后用你手中的小卡片验证一下。
师找一生到台前画出旋转后的图形的样子。
2、将三角形③绕O点逆时针旋转2次,每次90度。
师:如果我要得到一个小风车图案,应该怎样旋转?
生:顺时针旋转三次,每次90度后者逆时针旋转三次,每次90度。
师结:这个三角形绕同一个中心点,顺时针和逆时针旋转3次,每次90度,竟然得到了同一个图形,好神奇啊!(播放Flash课件演示)
实践体验,拓展应用
师:现在,你们已想不想做一个小设计师,设计一个图案?从老师发的2号信封中,选一个基本图形,用旋转的方法设计一个漂亮的图案,好吗?
学生动手设计。
师:欣赏着同学们设计的美丽的图案,谁来说说,做图形旋转的时候,我们应该注意什么?
生1:旋转中心保持不变
生2:旋转过程中,图形的大小和形状不能变。
拓展延伸,深化内涵
图 A怎样旋转到图B
师:这是老师设计的小风车,不小心掉了两片叶子,想一想,由图 A 怎样旋转到图B?
学生回答后,教师课件展示旋转的过程。
(2)由图C 怎样旋转到图 D。
生:顺时针旋转180度或者逆时针旋转180度,(课件展示旋转的过程。)
四、欣赏图片,培养情趣
师:老师非常佩服同学们的想象能力,!美丽离不开旋转,荷兰著名的版画大师埃舍尔就利用旋转等数学知识制作了许多漂亮的作品。我们一起来欣赏。
篇6
师:小朋友们,动物是我们人类的朋友,谁能说说你最喜欢什么小动物?为什么喜欢它呢?
生:我喜欢大熊猫,因为它是我们的国宝。非常可爱。
生:我喜欢小狗,因为我家的小狗能帮我们看家,我觉得它非常能干。
生:我喜欢小兔子,雪白雪白的,很漂亮。
生……
师:看来同学们不但有自己喜欢的小动物,而且还很了解他们。你们真是留心生活,留意周围事物的好孩子。所以今天啊老师特意请来一只小动物,你们快看它是谁啊?(课件出示小猫图片)
生:小猫。
师:你们喜欢它吗?
生:喜欢
师:今天啊,可爱的小猫受老师的邀请来到我们班级做客,还特别为我们同学带来了一个有趣的故事,大家想看吗?
生:想看。
师:(课件出示五幅图)看看小猫怎么了?引出课题并板书。
二、出示挂图,整体观察
师:想知道小猫到底怎么了吗?
生:想
师:请学们仔细观察一下这五幅图画,(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谁愿意用一句话或者几句话来说一说这是一个怎样的故事呢?
生:小猫看到别人家屋外挂着漂亮的辣椒,忍不住吃了一口,结果被辣着了。
生:小猫因为平常没有见过辣椒,所以不知道辣椒很辣,就把别人家的辣椒吃了,结果辣得不行,它知道自己错了。
生……
三、明确教材要求
师:小朋友们观察得真仔细,能从小动物神态,动作上去理解故事内容,而且语言表达清楚明白,你们真棒!那么教材中对这次写话有哪些具体的要求呢?请打开书115页,自由读读115页上面的一段话,谁愿意给大家读一读?(生读写话要求)
师:这次写话让我们做什么?
生:(读写话要求:仔细观察下面的五幅图。有几幅图的意思没有写出来,你能根据自己的理解把这几幅图的意思写出来吗?)
师:小朋友们看,这是一次补写故事的写话,现在我们弄清了这次写话的要求,就把书放下吧,看老师。
四、逐图观察,叙述图意
师:下面,就让我们展开对小动物语言,动作,心理等的合理想像,细细观察这几幅图,然后说说你喜欢哪一幅图,为什么?再用一两句话把图的意思说出来。
1、第一幅图
师:来说说,谁喜欢这第一幅图,为什么?
生:我喜欢第一幅图,因为红红的辣椒在阳光下特别好看。
师:小朋友们看,正因为有了这串红红的尖尖的,挂在屋檐下的辣椒,所以才有了以后这些有趣的情节。所以我们说这幅图的意思时,一定要把辣椒说出来。谁愿意来说说图意
生:辣椒红,辣椒尖,一串串地挂着,在阳光下格外好看。
师:每当秋天辣椒由绿变红的时候,人们就会把辣椒串起来,挂在屋外,在阳光下格外好看。
(贴字条:辣椒红,辣椒尖,一串串地挂着,在阳光下格外好看。]
2、第二幅图
师:这好看的辣椒被出外散步的小猫看见了,会怎么样呢?我们来看第二幅图。谁喜欢这幅图,为什么?
生:我喜欢第二副图,因为小猫思考的样子很可爱。
师;小猫是不是既天真又可爱?
生:是啊!
师:小猫在干什么呢?
生:在想(师贴字条:图中提示语)
师:小猫在想什么呢?
生:这是什么呢?我一定要尝一尝。
生:这是什么呢?红红的,一定能好吃。
师:谁愿意到前面学学小猫想的样子?(生台前表演)
师:你让我们看了一只天真的小猫。
师:谁愿意再说说这幅图的意思呢?
生:小猫想:这是什么呢?红红的、尖尖的,一定非常好吃,我要尝一尝。
3、第三幅图
师:于是,小猫就这样做了,我们共同看这第三幅图。
师:谁喜欢这幅图,为什么?
生:我喜欢这幅图,因为想到小猫一定被辣得哎呀哎呀直叫,很有意思。
生:我喜欢这幅图,因为我也被辣椒辣过。
师:谁来说说图意。
生:小猫跳起来咬了一口。
师:小猫在跳起来之前还会有哪些动作?
生:小猫可能会先蹲下,再跳起,这样会跳起来得高一些。
生:我想,它脸上一定还会带着甜美的笑容。
师:谁能加进自己的想像做做动作?
生:做动作。
师:你让我们看到了一只活泼的小猫,你真可爱。
师:谁再说说图意?生:……
师:你说得真好,真生动!
(间休)师:你们表现的这样精彩,老师请来的小猫客人高兴极了,它要送给我们一个礼物,什么礼物呢?一首动听的歌曲,让我们一起来倾听吧。
4、第四幅图
师:这一舔可了不得了。我们继续来看第四幅图。
师:说说谁喜欢这幅图?
师:想象一下,这时小猫会说些什么?
生:好辣呀!
生:哎呀!辣死了!
生:我再也不嘴馋了![贴字条]
师:你真可爱!让我看到一只天真可爱的小猫。
师:谁再来说说图意。(生说)
5、第五幅图
师:小猫在这儿辣得不行,直抠,哪顾得上旁边还有几只老鼠呢?我们来看第五幅图,说说谁喜欢这幅图,为什么?
生:我喜欢这幅图,因为小老鼠们很狼狈。
师:小老鼠为什么会跑?
生:老鼠以为小猫要吃它们,吓得四处逃窜。
生:老鼠看见小猫张着大嘴,还以为要吃它们呢,吓得撒腿就跑。
师:[贴字条]谁来说说图意?要把老鼠逃窜的样子说出来,鼓励学生用上平时积累的词汇。
生:老鼠看见小猫张着大嘴,还以为要吃它们呢,吓得撒腿就跑,四处逃窜。
师:谁愿意再说说。(生说)
五、配音表演,启发想象
师:小朋友们凭着智慧,想像,把这五幅图的意思都说出来了,你们可真棒!下面,我们把这五幅图的意思连成一个小故事,好不好?
生:好。
1、师:老师也创作了一个关于小猫的故事,并制作了动画片。可是老师忘了为这部动画片配上声音,现在就请你们当一次配音演员,帮助老师来完成这部动画片的配音,你们愿意吗?下面我们就先来分组练习练习。
2、生4人一组练习,师巡视指导,并注意搜集典型例子。(要求:语言要生动;要加上适当的动作和神态。
3、选出几个小组戴上头饰向全班汇报表演,表演完一组全班评议一组。
六、写图意
师:小朋友们把这个小故事说得这样生动,我们的小客人小猫非常喜欢,它告诉老师,希望小朋友们能够把这个故事写出来,送给它,你们愿意吗?
生:愿意。
师:那就请同学们动笔完成这个生动有趣的故事吧。
在写之前先听老师的提示:注意写话的题目《小猫怎么了》要写,前空四格,空两格再写故事内容。这是一个补写故事的写话,所以小朋友们可以借助黑板的提示语进行想像补充。开始吧!(生写,师巡视)
篇7
关键词:语文 九年级 广告 课堂实录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1(b)-0182-02
《广告多棱镜》是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初中语文实验教材九年级上的内容,本节课属于“专题”教学模块。本节课要实现的教学目标是了解广告的相关知识及其应用特点;培养学生欣赏广告的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了解广告的创作过程,在此基础上能够引导学生根据广告创意的基本原理进行初步的广告创作。教学过程与方法是通过对生活中常见广告的学习,培养学生们善于观察生活、热爱生活,同时要善于想象、大胆想象,做出自己的广告创意。依据设定的教学目标,本节课分为五个环节展开教学,分别是:课前热身— 课堂学习— 分组广告创作— 展示交流— 归纳总结。
1 课堂实录
1.1 课前热身
师:同学们,猜猜看,下面这些广告语是表述什么商品的?
师(投影出示)一表人才,一见钟情。
生(齐声):钟表。
师(投影出示)趁早下“斑”,请勿“痘”留。
生(齐声):化妆品。
师(投影出示)瞬间的永恒。
生(齐声):照相机。
师(投影出示)随心所“浴”。
生(齐声):淋浴器。
师(投影出示)有口皆“杯”。
生(齐声):杯子。
师:广告,丰富多彩;广告,无处不在;广告,让我们开怀。欢迎大家走进“广告多棱镜”,希望大家能有一个愉快的广告之旅。
生(鼓掌)
1.2 课堂学习
师:我们先进行课前自主预习。
生(阅读书本上关于广告的介绍,并将重要的内容划下来,理解背诵。)
师(投影出示)自主学习反馈。
(1)广告的定义。
(2)广告的分类。
从它的最终目的来划分,可以分为哪两大类。
(3)广告的形式。
生(举手回答问答题)
生:广告是传播信息的一种方式,目的在于推销商品、劳务或说服人们接受某种观点。
生:广告分为商业广告和非商业广告两大类。商业广告是为了推销商品或劳务,以求得利润。非商业广告是指一些团体、组织宣传某种观念、立场的广告。
生:广告的形式在古代有实物广告、装饰广告和印刷广告;在现代有电视广告、网络广告、橱窗广告、路牌广告、车身广告等。
师:同学们理论上都掌握得很好,下面我们来进行实例学习。
师(投影出示)广告小故事补结尾:
某学生翻墙被校长捉住,校长问:“你为什么翻墙?”学生指着上衣说:“美特斯邦威,不走寻常路!”校长又问:“这么高的墙你怎么翻过去的?”学生指着裤子说:“李宁,一切皆有可能!”校长生气地说:“我要给你记过处分!”学生惊慌了,忙说:“我的错误没这么严重吧!”校长说道:“……”
请大家猜一猜,校长说了一句什么镇住了这位爱说广告语的学生?
生(七嘴八舌,形成一致意见):动感地带,我的地盘我做主!
师:大家答的很好。
师(投影出示)在生活中有哪些广告语让你记忆犹新的?说说它让你印象深刻的原因。
生:牛奶香浓,丝般感受,是德芙巧克力的广告,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让人一听就想吃。
(大家笑)
生:今年过年不收礼啊,收礼只收脑白金!是脑白金的广告,通俗易懂,让人记忆深刻。
生:平时注入一滴水,难时拥有太平洋。太平洋保险公司的这个广告非常形象的让人看到了买保险的投入和所获得的保障之间的巨大反差。
……
师:刚才听大家说了那么多让同学们记忆犹新的广告语,说明同学们都是生活中的有心人,在生活中积累了那么多生动的资料,而且还认真进行了思考。下面老师也补充几条,请同学们利用白板进行赏析。
(投影出示)
(1)晶晶亮,透心凉。(雪碧)
(2)人类失去联想,生活将会怎样?(联想电脑)
(3)只溶在口,不溶在手。(M&M巧克力)
(4)车到山前必有路,有路必有丰田车。(丰田汽车)
(5)串起生活每一刻。(柯达胶卷)
(6)牙好,胃口就好,身体倍儿棒,吃嘛嘛香。(蓝天六必治牙膏)
(7)海尔,中国造。(海尔电器)
(8)瑞士天梭,世界穿梭。(天梭手表)
(9)默默无“蚊”的奉献。(金陵蚊香)
归纳特点:
说说你认为优秀的广告语应该具备哪些特点?
生(小组讨论):运用适当的修辞手法、通俗易懂、利用谐音字、以情动人……
师:大家归纳的都很到位,下面我们自己也试着进行广告创意吧!
1.3 分组广告创作
(投影出示)运用所学课文知识,写一则宣传广告语在白板上展示。
A组宣传我校形象或办学理念、办学特色等,
B组宣传家乡特产“镇江香醋”,
C组宣传“说普通话”的理念。
生(积极讨论,书写白板,挂上黑板)
师(用红笔圈点,进行评讲):各小组展示后要请大家评选出最佳广告和最具创意小组哦!
1.4 展示交流
A组宣传学校。
(1)上镇外,教老外。
(2)外国语,我看行。
(3)世界因镇外而改变。
(4)上镇外,好成才,好升学,好未来。
(5)小组合作,镇外无敌。
(6)震撼出击,镇外最强。
(7)挥汗如雨,短兵相接,镇外最棒。
(8)在合作中学习,在五自中成长。
B组宣传香醋。
(1)“醋”不及防,谁人可挡!
(2)“醋”茶淡饭。
(3)“醋”意浓厚。
(4)“醋”门在外,醋要常带!
(5)醋香飘千里,情谊满万家。
(6)醋香一方,醋享一生。
(7)镇江香醋,香遍神州。
(8)镇江广告需要香醋吗?需要!
镇江香醋需要广告吗?不需要!
C组宣传普通话。
(1)今年过节不说话,说话只说普通话。
(2)普通话—— 国家免检产品,国家宇航局指定用语。
(3)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的距离,也不是天各一方,而是你说方言,我一句也听不懂—— 请说普通话。
(4)中国化,中国话。
(5)普通话,化普通。
(6)普通人,普普通通讲普通话。
(7)普及你我,通遍全国,话里话外,语众不同。
(8)一切从普通开始——请讲普通话。
师:三个小组的创作都很棒,下面请大家投票选出最佳广告和最具创意小组!
生(七嘴八舌讨论,互相拉票,上台投票)
师:好,根据大家的投票结果,我宣布最佳广告是“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的距离,也不是天各一方,而是你说方言,我一句也听不懂—— 请说普通话。”,最具创意小组是B组。
1.5 归纳总结
师:今天课堂上同学们的创作真是太精彩了,老师为你们感到骄傲!
生(鼓掌)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使我们对广告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同学们通过今天这堂课也深刻体会到生活处处皆学问,身边事事即文章。相信同学们会将更多的知识运用到我们多彩的生活中去,我们的生活也将因此而更加精彩!下课!
2 教后反思
“专题”教学模块的设置是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初中语文实验教材的一项创造性设计,是一种全新的尝试,是新课程理念在教材编排中的具体体现,体现了语文学习的学科渗透性,符合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要求。这部分的教学是以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点,比较集中地体现了探究性学习和跨领域学习的课程目标。
2.1 知识性与趣味性并重
在“广告多棱镜”一课中,学生们不仅学习了有关广告的知识,对广告的定义、类别和古今不同的形式等都有了深入的了解。通过图文并茂的广告图像和学生们耳熟能详的广告用语,使得学生在上课时的学习兴趣能够大大提高,容易调动他们的情绪,使学生能够广泛参与到课堂讨论中来。通过这种方式能够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信心,让学生们在积极心态的引导下充分展现每个人的想象力。
2.2 教学情境的创设非常重要
初中生本身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在面对新鲜事物时他们往往会表现出很高的热情,设定一个适合的教学情境会强烈地激发他们的想象力,也会使他们迸发出其他更有创意的想法。教学时应突出分组创作讨论这一环节,引领学生根据教师的要求进行自主创作活动。让他们在创作和展示的过程中相互学习、共同提高。教者的作用主要是筹划和安排好学生的分组创作讨论,帮助学生启发他们的思维。教师不仅要关注教学内容,更要关注教学情境的设计,为学生搭建一个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快乐舞台,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在这个舞台上充分展示自己的个性。
篇8
在教学课文《赤壁赋》中,针对班上学生的畏难、害怕挫折的现状,我做了与学生探讨“如何应付挫折”的尝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将课堂实录摘录如下:
师:下面我们来共同学习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大家先朗诵,然后讨论告诉我苏轼分几个层次解答客人心中的郁闷 ?
生:(讨论回答)两层。
师:第一个层次到哪,说了些什么内容?
生:(讨论,一生总结)到“而又何羡乎”。用水和月做例子,得出结论“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物与我皆无尽也”。
师:非常好,那谁能解释结论的意思呢?
生:是变化与不变的关系。
师:我们经常讨论的变化的那一句话是・・・・・・
生齐答: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
生:从变化的角度来说,事物每一刻都在变化;从不变的角度说,千百年来月亮还是那个月亮。物好理解,“我”怎么理解呢?
师:一个人在世界上消失了,是不是整个人类就跟着消失了?
生:不会,还会有别人、有后人啊!
生:哦,所以,人类还在,人类是不变的。一个个体时时变化,会有从有到无、从生到死的过程,而从事物整体来看,依然是绵延不息的!
师:非常正确! 所以说,变化时时存在,从不变的角度看,万物和整个人类又是永恒的。既然万物和我们都是一样的,那又“有何羡乎”!看来,从不同的角度来看问题,就会有不同的结果,就会豁然开朗。那第二层又说了些什么呢?
生:(讨论)物各有主,是你的就拿,不是你的一丝一毫都不能拿。
生:大自然的清风明月是大家的,要好好享受。
师:结合苏轼的经历理解苏轼为什么这样说,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生:苏轼有美好的理想,一心为国却遭诬陷,在他看来,清明的政治、和谐的社会是如此遥远,想要改变现实太难了,不是自己想就能实现的,有些东西强求不来。所以产生了消极的想法。
生:苏轼的思想不允许他悲观,所以他又看到了自然山水的美,要好好享受人生,所以又是乐观豁达的。
师:把两个层次结合起来理解一下。
生:这一段着重的表现了作者“变”与“不变”的相对主义理论和“物各有主”的观念,这是全文的重点所在,这其中,虽然有作者纵情山水与世无争的消极思想,但更主要的是一种旷达,一种洒脱,一种理智和超然,既是解答客人的苦闷也是表达自己的思想。
师:同学们理解的非常好,下面我来补充归纳一下:
此段文字集中体现了苏轼儒释道并存的思想。此文表面写“哀”,其实苏子亦受感染而哀。他说服客的同时,一定首先说服了自己。虽然被贬黄州,身处逆境,仍可安天乐命,不羡慕别人,往事自然不堪回首,但要“相信未来,珍惜生命”,此时之“痛”不正是今后人生的一笔财富吗?此是儒家“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体现。“天地之间,物各有主……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吾与子之所共食。”目前之痛固然是自己亲历之痛,但这并不是黄州生活的全部,除此之外,自己还拥有许多值得高兴的事物,如眼前之美景!此乃道家“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至高境界。此段整体上有一种佛家式的参禅,正因为如此,才会有最后一段的顿悟与尽兴忘情。这是一种超凡脱俗的诗化人生。苏轼这种人生态度是缘于诗人痛苦的人生际遇,畅达地看待人生的起起浮浮,是一种豁达的情怀。
在现实生活中没有人可以承诺我们一生永远是晴天,也没有人可以保证我们一生永远波澜不惊,当我们在人生的急转弯处突遭风霜刀剑,急遇毒蛇猛兽,乃至走进山穷水尽的绝地时,我们又当如何处理?于是有人被痛苦打倒了,而一蹶不振,最终失去了生活的尊严;也有人勇敢的面对生活,积极的探寻,为自己的将来开另一扇窗。挫折的严重性是相对的概念,心理卫生学普遍认为,真正引起适应困难的,与其说是挫折本身,还不如说是当事人对他们的看法,以及所采取的态度。苏轼要通过此文“净化”我们的灵魂,提升我们的人生境界,让我们学有所获、读有心得,这又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为人和为文的双重境界。他赞成从多角度看问题而不同意把问题绝对化,因此,他在身处逆境中也能保持豁达、超脱、乐观和随缘自适的精神状态,并能从人生无常的怅惘中解脱出来,理性地对待生活。这种人生态度穿越千年时空,依然散发着智慧的光芒,温暖着我们的内心世界。
通过苏轼的启发,我们遇到挫折怎样应对?
篇9
关键词: 初中语文 口语交际 课堂教学 开展思路
一、概述:初中“口语交际”教学的重要性认识
《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强调指出――口语交际要使学生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所以要想更好地开展口语交际教学,首先要对口语交际教学的重要性有一个清晰明确的认识。有关口语交际的重要性,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1)在关于人的成长方面。开展口语交际教学不仅是适应和满足中学生生存和发展的需要,而且是他们在社会中与人进行社会沟通的基本需要。(2)在关于中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方面。口语交际教育的开展能够在学生思维品质的训练、智力的培养及思想文化素质的提高方面产生重要作用。(3)在关于阅读、写作教学中的互动关系方面。良好的口语交际训练也能够对与之相关的阅读、写作教学产生有益影响,通过语感培养,能够将交际能力运用到写作和阅读之中,同时能够为语文写作教学提供大量指导和练习机会。
二、采用新的手段进行“口语交际”教学
在目前的口语交际教学中,采用的手段主要有幻灯片、多媒体、网络及录音设备等,而采取的途径则主要是:配乐朗读课文;听时事新闻然后让学生概括、复述内容;利用已有教材进行角色配音;看图说话,等等。从这些手段和途径我们可以看出,口语交际教学仍然被束缚在传统的听说教模式层面,而其中最重要的交际能力受到很大程度的忽视,这完全不利于口语交际教学的开展和完成。苏霍姆林斯基说:“儿童是用形象、色彩、声音来思维的。”因此,在目前的教学环境下,如何开发和利用新的教学手段,将网络、多媒体等与口语交际的教学实践有机整合,进而提高对现代技术的利用效率,有关设想大概如下:(1)通过网络、多媒体技术等创设有趣、生动、活泼的交际情境,例如图像情境、演示情境等,进而激发学生交流的热情和兴趣。(2)让初中生通过多媒体、网络等观察动画、图像与视频等,然后进行分组式讨论,在讨论中,教师开展有关口语交际的指导。
此外,要注意的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根据教学目标和大纲要求及学生实际情况等选择适宜的教育技术手段,通过不同技术手段的运用,达到促进学生交际能力提高,口语交际教育教学效率提高的最终目的。
三、有关初中“口语交际”教学开展的几点策略思路
1.采取“口语交际”教学的新途径
在目前的口语交际教学中,采取的途径一般是介绍类、独白类、交往类、表演类、讨论类朗读、口头作文与演讲等,而且课程的资源仅仅限于已有语文教材,开展活动也仅仅限于课堂之内,这些都严重忽视了有关口语交际教学的实践性和生活实用性、真实性等特点。成功的口语交际的教学活动都是在相对真实特定的环境里才是有可能的,需要通过亲身体验,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形成过硬的口语交际能力。目前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够很好地适应口语交际教学的要求,而生活是口语交际内容的源头活水,只要处处留心,做有心人,定能发现和设计出更好的口语交际内容。教学中应根据教学实际,从以下几个方面不断拓展“口语交际”教学的新途径。
(1)专题调研教学模式。专题调研的教学模式不仅能够培养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的有关能力,而且能很好地提高初中生实际的口语交际能力及与之相关的其他各方面能力。专题调研的过程大致是:首先要确立课题并进行有关方案的讨论,其次是撰写开题报告,再次是进行调研访问的组织,最后进行调研成果的答辩事宜。例如在初中口语交际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分组让学生研究学校附近的现状,学生在调研过程中会进行组内之间的讨论,围绕问题的调查形成特定方案,然后进行有关实地调查、访谈等,最后讨论形成结论。这样不仅增强学生研究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锻炼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与交际能力等。
(2)座谈、访谈教学模式。座谈、访谈调查模式主要通过一系列提问及有关回答组成,这种模式通常在两个或者更多人之间进行,以特定题目有关信息的获取为主要目的。在这一过程中,交流者之间是多向性的或者至少是双向性的,他们都要在这种情况下做出有关语言上的回应,而且需要必要的评价能力。在座谈或者访谈过程中,访谈者需要考虑的是问题的最佳提出方式及进行全面的准备,而被访谈者需要对有关问题和认识等作出必要回答与评价,所以说这种方式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有效促进学生的口语交际,有利于课堂教学效率提高。
(3)主题辩论教学模式。严格来说,这种模式是不同于一般课堂上的小组讨论模式的,在这一模式中,教师首先要做的是鼓励学生选择来自生活中并且感兴趣的、有价值性的主题进行辩论,此外,关于题目的确定不仅局限在课堂之内,而且可以到课外对学习资源进行探寻。其次,学生在围绕主题进行辩论时可以选择从实际的生活经验进行入手,然后进一步上升到理论层面。最后,主题辩论的模式辩论的内容也可以向学生的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方面拓展,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的生活应用很好地结合起来。主题辩论的具体操作步骤是:题目的收集、题目的确定、问题的发现、对问题的分析和评价、问题的最终解决。
2.综合运用有关“口语交际”的各种教学资源
在口语交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课程性质的临场性问题。这是因为,一般来说,进行口语交际的场合都是一种较为自发的行为,所以在课程教学过程中,能否在有限的空间和时间内将日常情景交际的实际情况原原本本地模拟出来,而且这种情境是否具有有效性,能否真正起到诱发学生自觉的交际行为是连接课堂与实际生活的纽带和桥梁。所谓口语交际,本身就是根植于生活而存在的。因此,尽管是移植到课堂上的,但仍然不能连根拔起,搞“无土栽培”,使来自人们的广阔日常生活的口语交际失去实际生命力。
在课程学习中,语文学科的教学资源包括课堂和课外教教学和学习资源两大类。例如教科书、广播、电视、图书馆、展览馆及文物古迹、自然风光、社区生活等,这些都可以成为课程学习的课内外资源。因此,可以说语文学科的教学资源相当丰富,在口语交际的教学和学习中也有很多可资利用的学习资源。在口语交际的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类型的教学资源选择进行不同模式的教学设计。例如在课内,教师可以将口语交际的教学与综合性学习、阅读、写作等相结合,在将口语交际教学情景化与生活化的同时,还使教学具有场合、对象、目的及材料等,这样口语交际也就具备活动前提,同时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切实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而在课外,教师可以通过对学生的实际口语交际进行指导,将教学的触点延伸到学生的实际生活之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实际的交际场景,合理规划和选择适当的口语交际的教学内容。此外,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在整合教学资源的同时,应该注意自身角色的变化,是实际交际场景的参与者和指导者,而不是主宰者,主要是让学生在自身体验中提高口语交际的实际能力。
在实际的口语交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实际的教育教学和情境需要选择适当的教学新形式,在教学新途径的开拓中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
总之,在目前我国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之下,口语交际作为语文学习中与阅读、写作等同样重要的内容之一,在教学中也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此,我们有必要采取各种课堂教学措施改进和完善初中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现状,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同时,促进学生口语交际水平和能力的提高,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与完善。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展示探究;提升巩固
新课程改革的实践支撑点在哪里?素质教育的核心突破点在哪里?教育的根本出路在哪里?人们在思考,在争论,在探索,在这个过程中,多的是困惑,是焦灼,是期盼,是无奈!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利用的是“满堂灌”的方法,这种教学方法的弊端在于教师占据了整堂课的时间,学生没有了思考和练习的余地,真正成了接受知识的容器,教师在台上讲得是天花乱坠,学生在下面是昏昏欲睡。久而久之,学生失去了学习兴趣和主动参与的意识,其创造性潜能被扼杀,厌学情绪便油然而生。为了改变我们现行课堂上教师“一言堂”的现象,千方百计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驱力,激发其潜能,让学生在课堂上有更多的活动时间,在课堂组织形式上个人自学、合作互动、交流展示相结合;在课堂结构上突出自学、精讲、训练的教学模式。经过三年多的艰难探索,教改之路逐步明晰,教改经验逐步成“熟”,教学模式逐渐成“型”,初步形成自己的一种思路和教学模式。
一、回顾反馈(目标展示5分钟)
教师对旧知进行回顾和反馈,检查所安排的复习或预习效果,引入新课,展示教学(学习)目标。
二、预习(独学、对学、群学15分钟)
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目标,分发或展示预习提纲,让学生带着任务、目标先独学思考,再对学(结对子)、群学。预习提纲(预习目标、预习重难点、预习方法指导、基础知识、基本能力等)。
预习操作步骤:
1、自我预习(独学):结合提纲读教材,作好批注,并把重点及典型题目整理在预习笔记上。要求学生:用黑笔把会(懂)的落实在预习笔记本上,不会(懂)的用红笔标记在课本和预习笔记本上。
2、小组交流(对学):组内成员你说收获,我说疑难,互相借鉴,取长补短。教师始终巡视在各小组之间,遇到难题用培养小老师的办法,老师A(老师培养小老师A,再由A培养B、C、D......形成网状,不让任何学生掉队)。
3、全组或全班汇报(群学):各组找代表在全班谈预习收获,说疑难问题,和他组相同的不再重复。
4、教师总结:根据各组代表说到的成果与困惑,教师进行简短的总结。
5、预习检测:可以是教师提前预设的题目,也可以检测学生说到的预习成果。
6、锁定疑难:把各组提到的共性疑难,确定展示的内容。
三、展示(中等生讲解,优等生点评,学困生质疑15分钟)
展示操作步骤:
1、明确目标:小组交流一两分钟回顾预习时确定出的本课的共性疑难即是本节展示的学习目标。
2、分配任务:教师口头传达或以纸条的形式分配给各小组(或六分之一)的任务。
3、分组合作:各小组领取任务后在组长的带领下进行讨论、交流式的合作学习,教师必须深入到各小组内进行指导。
4、展示提升:各组同学一一登台展示。文科的展示形式多为诵读、赏析、谈感受、编排课本剧、与文本联系密切的歌曲、相声、小品、绘画、舞蹈等。理科的展示形式多为说题目的解题过程、做题的关键点、易错点、突破口、知识点、总结的规律技巧方法、变式训练题目等。教师的作用体现在及时的引导、点评、追问和总结。为让各位同学参与进来,评比评价是必不可少。 学生参与情况(朗读 讲解 分析 表演 点评 质疑 总结),对各小组进行捆绑式的评价。
5、穿插巩固:留出专门的时间让学生到自己没能展示的板面前进行反思消化。
四、达标测试(巩固提升8分钟)
文科多为说收获,谈心得,口头或书面表达。理科多为对变式训练题目检测。
五、课堂小结(教师鼓励性总结2分钟)
教师对学生本课任务目标达成情况进行反馈,同时对本节课各小组的学习表现进行评价评比。
正是这个自主学习模式的运行,使得老师与学生之间有了更多的默契,造就了活跃而和谐的课堂氛围,很好的解决了合作学习问题、学生主体问题以及面向全体共同发展的问题。当然课改之路并非会一帆风顺,它需要我们长期坚持下去,出现新的问题和困惑,想办法解决困难和问题。
参考文献:
[1]《走向自主的教学改革解读》主编:王坦.山东教育出版社.2006年出版.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课堂提问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