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专题研究范文

时间:2023-05-30 16:10:0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初中数学专题研究,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初中数学专题研究

篇1

关键词:初中数学;学困生;教学策略

新课程提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些都阐明了数学作为基础学科的重要性。而数学后进生就其个人成长来说,由于学科的基础性与工具性,即将直接影响到对他们的后继教育、身心健康、全面发展与成才问题;对教育来说,关系到学科教学的平衡性与课程改革的重大战略和基础教育水平的根本大计;对国家来说,关系到劳动者的素质和综合国力的提升。可见,数学学困生的转化问题,成为当前教育常抓不懈的课题。新课程改革已经六年多了,尽管课程标准和教材更新了,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行为也有不同程度的改变,但数学后进生并没有减少,反而有增加的趋势。我所在的学校,近几年来数学成绩不及格的人数比例逐年增加,很多教师都抱怨现在的学生是越来越难教了。要想改变这种教育质量低下的现状,学困生的转化是关键性问题。由于学困生的形成原因众多,如自身、家庭、学校、社会等。在转化学困生方面,有许多工作是教师无能为力的,如单亲家庭、留守儿童、学校教育环境、教师素质、应试教育等,但教师在转化学困生方面起的作用又是不可忽视的,因此我们应着重从教师教育方面来研究如何转化学困生。

一、对数学“学困生”的界定

数学“学困生”是指那些感官和智力正常,但数学学习成绩低于其智力的潜能期望水平,远未达到教学目标要求的那部分学生。数学“学困生”是一个相对性的概念,数学“学困生”身上的欠缺、不足,就其实质而言,是由于在认知方面(如记忆、理解、思维等)、情绪方面(如师生关系、同伴关系等)存在一定的障碍而形成的,具有过渡性、不确定性、暂时性。

二、研究学困生的意义

当今世界,国力竞争日趋激烈,国力强弱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取决于各类人才的质量和数量。这要求我们教师要深化教育改革,转变教育观念,革新教育体质,改良人才培养模式,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实施素质教育就必须面向全体学生,最大限度地开发每一个学生的潜能,使每个学生的基本素质都得到提高。但据有关报道在我国现有的3亿学生中,被教师、家长列入“差生”行列的学生已达5000万人,即每6个学生中就有一个差生。且据本人调查发现,某些农村中学“差生”出现呈上升趋势,而“差生”中数学学困生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如此多的学困生走入社会,会使民族整体素质降低,国力削弱,甚至成为社会的不安定因素。因而如何提高数学成绩,减少学困生,已成为当前教育的一项不可忽视的主要任务。

三、关于学困生的研究现状

在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今天,学生从小学升到初中以后,在数学学习中的“两极”分化现象越来越明显。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一是自身的因素。如上课不认真听讲,课后不完成作业,学习习惯不良等;其二是客观因素。如教育者的失误,家庭、社会等不良环境的影响,有的学生受到环境的不良影响或者遇到考试成绩不理想时,教师和家长缺乏对其进行耐心的教育和心理疏导,在经历多次失败或挫折后,他们逐步丧失学习信心而成为学困生。再者是由于评价标准的绝对统一造成的。每个学生的智力发展不平衡,有先有后,每个学生所接触的社会环境不一样,他们的认识也就千差万别,而且每个人兴趣不同,追求的目标也不同,当然会导致他们学习成绩的差别,可是我们的教育体系却用统一的标准来衡量他们,学困生自然会产生。学困生是基础教育中的一个大问题。数学学困生是学困生中的最大群体,是数学教学中经常遇到的一个问题,也是数学教育研究中非常棘手的课题。为此省内外一线教师和学者对数学学困生有非常多的探索,但由于学生情况和教学环境不同,解决方法也不尽相同。因此,笔者根据数学学困生的现状,以及已有的研究成果,采取一系列转化措施,帮助他们走出学习困难的困境。

四、如何转化初中数学学困生

(一)多实施成功教育

每个学生都渴望获得成功,尤其是学困生,教师应重视这种心理,对学困生的每一点进步都应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让他们从中尝试到成功的喜悦。既使学困生考得差,教师也不要过多的批评、歧视,应多用一些名人名言来鼓励他们继续努力奋斗。

(二)以情动人,恢复学困生学习数学的信心,培养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数学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他们普遍数学成绩差,对学数学信心不足,兴趣不浓,存在自卑心理。作为教师,我们首先不要歧视他们,而要多关心他们,多帮助他们,也不要更多地责备他们,而应与他们交朋友,多与他们交谈,了解他们的实际情况,与他们一起寻找弥补的办法和途径。如基础差的学生要补相应的知识;思维水平较低的学生要鼓励他们多动脑筋;对于学习习惯和学习品质差的学生,要多做他们的思想工作,鼓励他们积极进取,要有理想,有追求。严格规范的要求他们,坚决纠正他们的坏习惯。只要我们教师平时多关心学困生,帮助学困生,学困生的情绪就会高涨起来,教师的关怀会增强他们的信心,一旦他们对教师有了信任,学习数学的兴趣就会大大提高了

(三)适当开展合作学习

篇2

一、初中数学新课程改革顺应了数学教育的发展趋势

我国教育部基础教育于1999年3月正式组建了国家数学课程标准研制工作组。工作组经过专题研究、综合研究、起草标准和修改初稿四个阶段,历时近一年时间,研制形成了《义务教育阶段*国家数学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义教标准》)。《义教标准》的内容包括背景、基本理念、总体目标及分学段目标和课程实施建议,较好地体现了国际数学教育的发展趋势。从初中数学的学科地位来分析,第一,新课程标准要求培养有数学素养的社会成员。是否掌握数学的思想方法是具有数学素养的一个重要标准,具有数学素养的人往往善于分析、综合比较,善于概括判断、推理论证、归纳总结,这些科学思维方法必须在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和训练中加以培养。第二,在初中课程中,数学是一门主要课程。它为其他课程的学习提供思想、方法和语言,是一门工具学科;同时,其他课程也为初中数学课程提供应用的问题和实验的条件。

初中数学课程的宗旨是向学生传授在日常生活、生产、服务和进一步学习中能够长远起作用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简称“双基”),在提高学生运用数学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同时,通过对数学的学习、实验和应用,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树立数学文化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通过建立数学模型运用数学的意识。

二、初中数学新课程改革体现了新旧课程的差异

传统的数学教学认为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具有浓厚的科学主义倾向,忽视了数学教育的文化价值,给人以呆板、枯燥、抽象、冷漠和缺乏人情味的印象。应试教育则更在很大程度上掩盖了数学课程的本来面目,认为数学就是做题,歪曲了数学原应有的过程:经历、体验、探索等,让许多学生产生了厌学情绪。与之相对应,新课程改革前的初中数学教育在课程、教材、教法和考试制度上,都存在着教育的行政化和教师意志的主导化现象,使实际的教育教学过程常常不是以学生为主体来组织和实施。大纲和教材将代数、几何分开,各自要求相对完整的知识体系,理论上仍有要求过高的现象,并且在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应用上注意不够,在数和形的应用上联系不够紧密。“不考试就不教”使大纲和教材中的选学内容流于形式,这也不易做到因材施教。比较是发现差异的有效途径,差异是探寻改革方向的原点。一方面,初中数学新课程要求以学生为本,强调学生的多方面发展,强调学生有计划的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注重数学知识产生的历史(即问题解决的过程)及其在实践中的具体应用,强调研究性学习的重要性。学习内容从基于数学知识的学习转化为批判思维和基于选择、决策的学习,教学背景是仿真的或现实的,教学媒体是多媒体,师生间的信息传递是双向多项交换。新课程的显著特点是不确定性,包括教学目标、结果、对象、内容、方法、过程、评价等的不确定,给教师留下更多的创新余地。另一方面,新课程注重微观结构的研究,提倡设立数学学科课程、活动课程和实践课程等校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对数学史的介绍,展示数学知识产生的过程。重视数学能力培养,“数学应用是一种数学意识,一种基本观点和态度”,恰当的应用是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 转贴于

篇3

关键词:师专;数学专业;课程设置;改革

20世纪80年代以来,对于数学教育的目标一直存在着一种观点,即数学教育为培养学生的数学素质。而数学素质是指学习者对客观世界中形和数的认识,由直观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提高到内涵更深、外延更广的抽象数学结构和空间概念,以及处理其相应关系的悟性和潜能的一种素质。高等师范专科学校的数学教育目标,从教育的主体上看,其灵魂正是数学素质。从教师教育特性来考虑,这种数学素质的外延应该适当扩大,还应包括学生从事数学教学的素质。为了实现这一广义的数学素质目标,我们可以把它分成两个子目标,即培养学生的数学知识能力和数学教学能力.这些目标的实现自然而然的需要通过专业课程设置这一载体来完成。本文中,笔者结合我校近年来数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改革探索,谈谈我们的体会和成效。

一、以基本的高等数学思想方法为主线设置主干课程体系

高等师范专科学校数学教育阶段的课程应致力于使所培养的数学师资获得适应未来数学教育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事实,涵盖数学知识和数学思维活动经验,以及基本的高等数学方法和必要的数学应用能力。从下述宏观意义上的高等数学思想方法为主线设置主干课程体系.

1.极限思想。极限思想是高等数学思想的实质、是不同于初等数学的主要体现。有了极限理论作为基础,才有高等数学的蓬勃发展。

2.符号化和变元思想。使用符号化语言和在其中引进变元是高等数学高度抽象的要求,它能使数学研究的对象更加具体、简明、直观、形象、准确,更易于揭示研究对象的本质,极大简化和加速思维过程。主干课程应注重体现符号化和变元思想。

3.函数和方程思想。函数思想是指变量与变量之间的一种对应思想,也可以说是一个集合到一个集合的一种映射思想.方程思想则是变量与变量相互制约的条件,它反映了变量之间的内在联系。它们对于解决数学问题具有方法论的意义。

4.概率统计思想。未来信息社会的公民应该具备一定的处理信息的能力,应能够阅读和解释复杂的有时甚至是矛盾的信息,增强对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和解释的意识和方法,数学师资当然应该首先具备这种能力和相关科学知识,这就要求在课程设置中对这一方面有所体现。

5.逻辑推理思想。数学是思维的科学,是使人变聪明的科学,原因就在于学习数学能够锻炼人的思维习性.对抽象的数学对象借助符号和逻辑系统进行严格的推理和论证,是数学研究的一种良好习性,也是科学发现的一种重要方法。课程设置也要处处体现和强调这一点。

6.数学史思想。数学史本身就是数学的一部分,是一部数学概念的发展史,是历史上的数学。我们的课程体现数学史,不仅可以将同一概念在古代和在现代的情况进行比较,找出二者的异同,借以展现数学发展演变的过程,启发学习数学的思路,而且可以通过数学家的事迹来影响和感染学生,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将人文精神教育、德育育人教育在数学课程中自然而然地顺利贯彻。

除明确提出的上述六条高等数学思想方法外,在课程体系中还应该渗透优化思想、集合思想、数学实验思想以及计算机数值应用的意识,满足中学数学师资专业知识的必需。

二、兼顾职业技能的原则设置专业特设课程

长期以来,当我们在确定数学课程体系的时候,经常会出现这种情况:总觉得这门课程必须学,那门课程也很重要;这个内容很有用,那个内容也不能少。结果给学生简单“堆积”了不少看似确实“应该学”的知识,过重的增加了纯粹地知识学习课时,削弱了培养学生职业技能的课时。我们也感觉到不对,但课程的内容就是减不下来,原因在哪里呢?我们认为原因就在于没有认真地把握高师院校的教师教育特性,在课程体系的设置中还遗留有传统的教育观念,即学生在校期间就应该多学,恨不得把他们今后可能要用到知识全部教给他们,这种观念有时甚至是冠冕堂皇的。这就是典型的职前终身教育观念。但是,可以明确的讲,世界上还没有任何一所学校能使学生在校期间就把他们终身需要的知识学完。事实上,学生今后在工作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所需要的知识很有可能是前人从未遇到的,更不可能是书本上已经有的;更何况,知识是无穷的,无论怎样学也学不完,多学一两门课和少学一两课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提高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和发展知识的能力。总之,职前终身教育是不现实的,培养数学素质才是永恒的。这样一来,我们在设置课程体系时,就可以抓住主要矛盾,毫不犹豫的丢掉瓶瓶罐罐,以高师院校培养的人才目标为出发点,本着中学数学师资专业知识的必需和够用为度,兼顾职业技能的原则,把那些陈旧的、次要的而又不影响课程的思想性、完整性和逻辑性的内容坚决的取消掉,把空出来的教学时数去安排那些和中学实际教学有紧密联系的、学后可快速适应中学教学的实用性特设课程。

三、新旧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分析

旧专业课程设置(1998年前)。专业主干课程:数学分析、高等代数、解析几何、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常微分方程、复变函数、高等几何、普通物理;专业特设课程:初中数学教材教法、初中数学(代数)专题研究、初中数学(几何)专题研究;教育科学课程:教育学、心理学、电化教学与课件制作、教师口语、书法;教育实践:第六学期学生到中学顶岗实习4周。新专业课程设置(1998年后)。专业主干课程:数学分析、高等代数、解析几何、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离散数学、普通物理;专业特设课程:竞赛数学、平面几何基本图形分析法、数学史、初等数论、中学数学新课程教法;教育科学课程:教育学、心理学、电化教学与课件制作;专业选修棵:数学教育心理学、flash课件制作、数学写作、教师口语、书法、健康教育;教育实践:第五学期学生到中学顶岗实习一个学期(16周)。

比较新旧专业课程设置,新设置按照中学数学师资专业知识的必需和够用为度,兼顾职业技能的原则,对专业主干课程进行了调整,去掉原来开设的复变函数、高等几何等理论性较强的课程,把常微分方程并入数学分析课程中;调整并增加了专业特设课程,这些特设课程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数学思想和文化内涵的深层理解,更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教学能力,从而可以缩短学生从教不应期;教育科学知识课程也进行了适当调整,增加了专业选修课。这些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整体素质,提高他们在教学中运用教育心理学的规律和现代教育手段,应用心理健康知识对青少年进行全面教育的能力。加强了教学实践环节,这一环节着重强调学生职业技能的养成训练,从第四学期开始,就将学生分组实施技能培训,安排教师包组辅导,锻炼学生的课堂教学能力。教育实践由旧设置的4周增加到16周,这一改革,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实际教学和见习机会,使学生能够完整了解一个学期的初中数学教学全过程,更有助于切实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

四、效果检测

为了能够客观验证课程设置改革前后的实际效果,我们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从旧、新专业课程设置培养的毕业生中各抽取40人组成对照组和试验组,对两组研究对象采取诸如领导和同行评议、走访调查、听课、个人汇报、座谈、问卷调查、教育教学和科研获奖统计等方法和途径,依据制订的“初中数学教师政治思想和教育理念素质检测指标体系”和“初中数学教师专业素质和教学素质检测指标体系”进行了多次检测,运用数理统计方法,得出了一系列重要结果:试验组在基础素质、专业素质和教学素质三项指标上差异极其显著,对照组在这三项指标上差异均不显著,从而说明新专业课程设置效果明显。

五、结论

高等师范专科学校数学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应定位于:第一,了解数学科学,系统掌握高等数学专业知识,养成推理严谨,言必有据,条理化的数学思维习惯,能够适度开展富有个性化的数学思维活动。第二,掌握教育科学理论和方法,熟练运用多种教育教学方式,准确把握数学课程标准,能够适当创造性地开展教学活动。

高等师范专科学校数学专业从人才的培养层次上来说主要服务于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师资,其所应具备的数学专业知识不应该是本科专业课程的简单删减,而应是在保证高等数学思想方法体系完整的前提下科学的整合。从人才的培养目标上来考虑,传统的职前终身教育体系不再适合时代和个体发展,应当适当地把职后继续教育纳入职前培养阶段中,突出职业技能养成。而大多数专科数学专业往往忽视了这两方面。因此,专科数学专业的课程改革是必需的,是大势所趋,是适应时代进步的。

我们在进行专业课程设置时要充分考虑到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层次,本着被培养对象应具备的数学专业知识的必需和够用为度,兼顾职业技能的原则,从数学知识能力和数学教学能力两方面入手来设置课程,科学整合,合理设计,是完全能够培养出适应新时代义务教育阶段所需要的优秀数学师资.我们自1998年施行新课程设置以来,从各方面的反馈信息和毕业生的发展业绩统计情况,通过科学的效果检测和大量数据,用事实验证了新课程设置能够培养出适应新时期中学教育教学发展的优秀数学师资,能够充分体现专科数学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值得同类院校借鉴和推广。

作者单位: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计算机系

参考文献:

[1]萧树铁,谭泽光等.面向21世纪大学数学教育改革的探讨[J].高等数学研究,2001,3:67-68.

[2]李树臣.关于发展我国中学数学教育的三个核心问题[J].中学数学教与学,2002,5:29-30.

[3]田长生.试论数学素质[J].高等数学研究,2007,1:89-90.

篇4

1 方差公式引理

如果为一组数据x1,x2,…,xn的平均数,S2为这组数据的方差,则有

S2=1n[(x1-)2+(x2-)2+…+(xn-)2]=1n[(x21+x22+…+x2n)-n2]=1n(ni=1x2i-n2).

2 典型例题解析

例1 (1993年全国高中数学联赛题)实数x,y满足4x2-5xy+4y2=5,设S=x2+y2,求S的取值范围.

解 设x2+y2=t,视x,y为一组数据,则由方差公式得S2=12[(x2+y2)-2(x+y2)2]=12[(x2+y2)-x2+2xy+y22]=x2+y2-2xy4=t-2xy4.①因为4x2-5xy+4y2=5,所以5xy=4(x2+y2)-5,所以xy=45(x2+y2)-1=45t-1,代入①中,得S2=t-85t+24=-3t+1020≥0.所以3t-10≤0,t≤103,即Smax=103.所以由4x2-5xy+4y2=5得(2x-2y)2=5-3xy≥0及(2x+2y)2=5+13xy≥0,所以xy≥-513,所以S=x2+y2=54(1+xy),S≥54(1-513)=1013,所以Smin=1013,所以S的取值范围为:

1013≤S≤103.

例2 (2001年全国初中数学竞赛试题)已知实数a,b满足a2+ab+b2=1,且t=ab-a2-b2,那么t的取值范围是 .

解 将a2+ab+b2=1,t=ab-a2-b2,两式相加可得ab=1+t2.故由

(a+b)2=(a2-ab+b2)+3ab=-t+3×t+12=t+32≥0,可知t≥-3.视a,b为一组数据,则由方差公式得S2=12[a2+b2-2(a+b2)2]=14[(a2-ab+b2)-ab]=

14(-t-t+12)=-3t+18≥0,于是3t+1≤0,即t≤-13,故t的取值范围为:-3≤t≤-13.

例3 (2008年天津市初中数学竞赛初赛试题)已知a,b为实数,且a2+ab+b2=3,设S=a2-ab+b2,求S的取值范围.

解 设a2-ab+b2=t,由于a2+ab+b2=3,则ab=3-t2.于是(a+b)2=(a2-ab-b2)+3ab=t+3×3-t2=9-t2≥0,解得t≤9,视a,b为一组数据,则由方差公式得S2=12[a2+b2-2×(a+b2)2]=14[(a2-ab+b2)-ab]

=14(t-3-t2)=3t-38≥0,于是t≥1,故1≤t≤9.从而1≤a2-ab+b2≤9.

例4 (2004年“信利杯”全国初中数学竞赛试题)实数x,y,z满足x+y+z=5,xy+yz+zx=3,求z的取值范围.

解 由x+y+z=5,xy+yz+zx=3可得x+y=5-z,因此

x2+y2

=(x+y)2-2xy=(5-z)2-2(3-yz-zx)=(5-z)2-2[3-z(5-z)]=-z2+19.

视x,y为一组数据,则由方差公式得S2=12[x2+y2-2(x+y2)2]=14[-z2+19-2(5-z2)2]=

-14(3z2-10z-13).

由S2≥0,可知3z2-10z-13≤0,解得-1≤z≤133,这就是z的取值范围.

例5 (2003年全国初中数学联赛试题)已知实数x,y满足x+y=3a-1

x2+y2=4a2-2a+2,求a的取值范围.

解 视x,y为一组数据,则由方差公式得S2=12[x2+y2-12(x+y)2]=

-14a2+12a+34≥0,即(a+1)(a-3)≤0,解得-1≤a≤3.

例6 (第七届美国中学生数学竞赛题)设实数a,b,c,d,e适合a+b+c+d+e=8,a2+b2+c2+d2+e2=16,求e的取值范围.

解 因为a+b+c+d+e=8,所以a+b+c+d=8-e,因为a2+b2+c2+d2+e2=16,

所以a2+b2+c2+d2=16-e2,视a、b、c、d为一组数据,则由方差公式,得

S2=14[(a2+b2+c2+d2)-4(a+b+c+d4)2]=14[(16-e2)-14(8-e)2]=14(-54e2+4e)=-516e(e-165)≥0,所以0≤e≤165,这就是e的取值范围.

例7 (2013年江西省高中数学联赛试题)函数y=3x-6+3-x的取值范围是

.

解 令a=3-x,b=3x-63,则y=a+3b,易知1个a与3个b的平均数为y4.所以1个a与3个b的方差S2=14(a-y4)2+34(b-y4)2=y216-(a+3b)y8+a2+3b24,因为y=a+3b,所以S2=a2+3b24-y216=a2+3b24-(a+3b)216=3(a-b)216.(*)因为S2≥0,所以y216≤a2+3b24=14[(3-x)+3×3x-69]=14,即y2≤4,当且仅当a=b=y4,即x=114时,y有最大值2,又因为a-b=3-x-3x-63在[2,3]上递减,所以a-b≤1,则由(*)式,知S2≤316,即y216≥a2+3b24-316=14-316=116,当且仅当x=2时,y有最小值1.所以函数f(x)=3x-6+3-x的值域是[1,2],所以1≤f(x)≤2.即f(x)的取值范围.

例8 (吉林省高中数学竞赛题)设实数a、b、c满足a2-bc-8a+7=0,(1)

b2+c2+bc-6a+6=0.(2)则a的取值范围是 .

解 (1)+(2),得b2+c2=-a2+14a-13.(2)-(1),得(b+c)2=(a-1)2.视b、c为一组数据,则由方差公式,得实数b、c的方差为

S2=12[(b2+c2)-12(b+c)2]

=-34(a2-10a+9).

篇5

一、注重中考研究,把握中考动向

中考数学命题是以《标准》中的目标和内容为依据的,试题重点是对初中学段数学基础内容的考查。总复习前,教师要深入研读《标准》和《中学数学教学大纲》(以下简称《大纲》),明确学生应具备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的数学素养,明确不同知识的考查程度、层次水平,明确考试的内容和范围,试卷的形式和结构,题目的类型和难度等,使整个复习工作不偏离方向,不脱离实际,准确把握总复习的深度、广度和难度。

二、科学制订计划,稳步扎实推进

1. 第一轮回归课本,夯实基础

(1)依靠课本,系统复习。《大纲》规定考查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容易题占中考题的70%,这类试题一般只用一次概念,或只须一次运算与推理即可得出答案,大多数题是课本上的原题或改造,虽有一些题“高于课本”,但原型一般还是课本中的例题或习题,是对课本中试题的引申、变形和组合,实质是“题在本外,根在本内”。

因此,这一阶段复习应以课本为主,把课本看做是学生起跑的动力,生命的源泉,认真钻研课本,绝不能轻视和脱离课本。把分散在初中各册课本中的数学知识进行整合,使之形成体系,即组成“实数”“代数式”“方程(组)与不等式(组)”“函数及其图像”“统计与概率”“空间图形与三角形”“四边形”“解直角三角形”“图形的变换”和“圆”10大知识板块。每板块建立知识网络,罗列考查要点,教师对照知识网络以课本为依据按章节逐次进行复习,做到要求低一些,难度小一些,速度慢一些,面向全体学生。

(2)掌握基础知识,培养基本技能。基础知识即初中数学课程中所涉及的概念、公理、定理、公式、法则等。正确理解概念是掌握数学基础知识的前提,基础差的同学往往概念模糊不清、似懂非懂,教师要把正确理解和运用数学概念放在首要地位,引导学生分析概念的关键字眼,从不同的角度和不同的侧面帮助学生理解概念的内涵与外延,掌握概念的本质。若概念不清,计算、推理就会发生错误。

除学好概念之外,本阶段学生还要准确记忆并灵活运用公理、定理、公式和法则等,因为数学中的公理、定理、公式和法则是进行推理、论证和计算的依据。如一元二次方程求根公式的推导用了配方法,这是数学中的一个重要方法,应用非常广泛;勾股定理的证明用了割补法,不但在平面几何中很有用,在今后学习的立体几何中更有用,对研究数学问题的思想是很重要的。所以,学生不但要牢记它们,而且要掌握它们的推导和证明方法。

基本技能是指运用数学基本知识进行相关的计算、论证和作图等方面的能力。平时教师要尽量多示范和引导学生掌握做题方法与技巧,让学生学会审题,学会研究对策,提高自己的技能。

2. 第二轮专题研究,提高能力

第二轮复习要以能力为立意,以掌握重要数学知识、技能和数学思想方法为出发点,抓住中考数学的主干知识和核心内容,关注中考数学命题的热点和特点。同时要围绕中考重点题型,如方案设计类、运动类、开放探索类、阅读理解类、新定义类等试题对学生进行集中精讲精练,引导学生对专题所涉及的知识点和技能进行归纳,深入理解知识间的联系,防止单纯的“就题论题”,应“以题论法”,重视对分类讨论、数形结合、转化化归、函数等数学思想方法的理解和运用,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第三轮模拟中考,心理锤炼

总复习的最后阶段要对学生进行迎考状态的心理训练。期间教师要通过精选中考模拟试题,以限时考试的方式组织学生进行模拟测试,让学生学会恰当分配考试时间,掌握做题方法与技巧等。教师对学生试卷中出现的错误要面对面地分析其原因,让学生正确看待自己的考试成绩,明白考试中出现错误是很正常的事。这样,能防止学生对考试产生畏惧、着急和焦虑的心理,让学生学会调整心态,学会镇定,抛弃因考试失败受到的挫折和家长施加给他们的压力,并振作精神,把错题当成再次锻炼自己的机会。

三、加强自我反思,善于自主纠错

中考数学复习要在短时间内进行有效的查漏补缺,最好的办法是引导学生自我反思,定期整理自己的笔记和试卷,找出错题,深入分析其原因。如果是该题所属的知识点没有掌握,则找出该知识点加强记忆和理解;如果是该题型的解题方法没掌握,则找出相关同类题型,对解题方法进行强化训练。学生在复习中若能养成这种坚持纠正错题、查找错误原因的良好习惯,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因材施教,关注个体差异

《标准》的基本理念中强调“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是指数学课程要面对每一个有差异的个体,适应每一个学生的不同发展需要。然而,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人们片面追求考试成绩和升学率,因此面临升学就必然意味着“选拔”和“淘汰”。但我们务必清醒地认识到,教育比“升学”有更重要的目标,那就是使学生学会做人和学会生活,这方面的目标是容不得淘汰的。所以,我们在总复习的过程中,不可能整齐划一,应关注个体差异,使具有不同认知特点、不同数学发展程度的学生,都能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知识、基本思想和必要的应用技能。

篇6

一、数学课堂教学的现状分析

1. 教师自身的心态问题

一是心理盲目自信. 教师自身固有的心理暗示,也是一种心理寄托,总认为讲了做了学生就能听懂、记住、会做,自己心理就平衡,否则就放心不下. 考前拿到题目,看似熟悉的题目,认为学生一定会做,但考试结果还是一塌糊涂. 基本的运算、等式的变形、定义、定理都错漏百生、含混不清. 二是备课不充分. 有些老师自认为初中的知识对于他来说,是易如反掌的事,备课与否,对于课堂教学不会有多大影响. 因此,导致课堂上的时间安排不合理,自己的思路不清晰,逻辑不严谨. 三是为教授目的而急功近利. 题目一条一条地讲,课本内容一点一滴地传授,生怕知识结构不完整,还要把知识拓展延伸. 教师讲得津津有味,课堂时间不够,还要拖堂上课,生怕遗漏一个环节,但学生课堂上什么也没有记住. 另外,还有题海战术、差异教学等诸多方面的问题.

2. 学生与家长方面的问题

学生:初中生虽不再像小学生那么懵懂、贪玩好耍,但是他们并未完全脱离孩子贪玩的天性. 因此,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无法长时间集中注意力,自制力不强,好奇心强,逆反心理强,没有尝到数学对自己的好处,自然无法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家长: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父母的言行,往往对孩子有着很大的影响. 现在社会,社会节奏加快,父母肩上的压力比较大,因此,大多父母为了养家糊口,忙于赚钱,往往对孩子的关心也只限于物质方面的给予,精神和心理方面便有所忽略. 对于自己的孩子的学习,往往忽视了在学习过程中的关心和帮助,而父母关心的也就是成绩这个结果而已.

二、优质数学课堂教学的方法

如何在40分钟内提高教学效果,产生最大的效益?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全方位的提升,提高教学质量,课堂是关键,追求课堂效率、减轻学生课后的负担是教师一直追求的目标. 在教学实践中,通过不断反思教师的教学行为,笔者认为课堂上应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1. 认识价值,培养兴趣

当今社会是一个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社会,老师在教学中应该让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已经渗透于社会各个领域中,初中数学知识已经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一种基本知识技能了. 只有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数学知识的重要性,认识到掌握数学知识的必要性,学生才会刻苦努力学习并保持持久的动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只有让学生对数学知识产生兴趣,才能让学生自主地去了解学习它. 有很多数学成绩较差的学生,一般都是觉得数学知识像大道理般抽象难懂,初中知识在生活中一般都很难运用得到,因此,觉得初中数学无用,从而也无法对它产生兴趣. 老师在教学中应该认识到学生的这种心理,先让学生了解到数学知识的重要性,然后慢慢从充分备课、把握教学难度、丰富教学方法等方面培养学生的兴趣.

2. 建立师生关系,提升自我能力

人们都有着自己的喜好,对于自己喜欢的事物,就会有着浓郁的兴趣,反之亦然. 教师和学生之间也一样,师生关系融洽,课堂教学效率也会大大提高. 因此,教师也可以是学生的朋友,与学生打成一片,让学生从心底里接受自己,喜欢自己. 正所谓爱屋及乌,老师让学生喜欢,相应老师所教授的学科也相应的会被学生所喜欢,从而产生极大的兴趣爱好. 老师在教学中适时创造机会和条件,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并引导他们自主研究学习,让他们在学习中形成这样一个积极学习、主动思考的习惯,并且将自己的想法及时地运用到数学知识的学习中去,让他们养成这样一种“学习――思考――实践”的良好学习习惯,必将在以后的学习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 深化重点,化解难点,把课堂还给学生

篇7

一、学科中心组――作为教师学科培训的专业智力保障

专业引领是教研培训的支撑,是学科培训质量的关键保障。全县各类学科教研活动的开展和校本教研发展的不平衡,更需要专业智力的指导和支持。各学科中心组是由一线骨干教师组成的学科教学研究队伍,学科中心组也是学科教研员的工作团队。每个学科中心组有十几位成员,成员的选择坚持优中选优的原则,并实行动态管理。

(一)在各级各类培训中发挥引领作用

现有的较大规模学科培训主要包括12学时全员培训和90学时培训等,其中有全县全员培训、片区域学科培训等。学科中心组在上述培训中发挥专业指导作用,在每学期始整体部署学科学期培训计划,确定各次培训的主题和要求,然后按照学科中心组成员的专业特点进行分工,通过专业引领确保每次培训的质量。

如每次各片学科活动的开展,都能确保有2名以上的中心组成员担任专业引领并按计划进行轮换,各学科每学期组织中心组教师送教到片活动2~3次,以保证每次主题教研的有效开展。例如在一次语文学科的文言文教学专题培训中,张火明、朱佩娟、史勋能三位高级教师就自己的文言文教学作了介绍,叶惠玉老师开设了展示课并作了题为《文言文语言教学的“意义探寻”》的专题讲座,突出了活动的主题,推动了活动的深入。在另一次关于语文课堂提问的专题培训活动中,中心组黄春华老师结合课堂教学作了题为《自主学习策略研究之课堂有效提问的探究性教学》的分析,然后深入研究“课堂教学追问”,史勋能老师作了题为《追问:让课堂向纵深方向发展》的主题讲座,从引导学生探究性学习的有效提问到追问进行了案例培训。在定期举行的县名师课堂教学展示活动中,中心组的所有成员都参加了展示,或上观摩课,或主评公开课,或围绕课堂转型等作专题讲座。除组织和指导现实教研活动外,各科中心组成员还承担网上互动教研的指导和组织,在每次学科教研活动后,通过海盐教师博客或学科互动区,突破时空限制对活动开展网上互动交流。

(二)开展调研扶助学科薄弱学校进行校本教研

校本教研是学科教师能力提升的主阵地,而各学科由于各种原因总是存在着一定的不平衡,为此海盐县教研室建立了学科教学调研预约机制,由学校提出调研学科及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再由教研员组织中心组成员开展针对性调研。每学期各学科中心组都组织1~2次的到校学科教学调研。有的是针对青年教师培养的指导,如围绕一个教学问题,一位或多位教师针对同一内容或不同内容连续多轮上课进行研究等,全方位面对面地进行指导。有的是针对中考复习、小班化背景下的课堂转型等专题进行深入调研,及时发现问题并讨论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和策略。更多的是针对学科校本教研活动的开展情况进行指导。如针对我县沈荡中学科学青年教师比例高达80%而校本教研水平较低的状况,县科学中心组一行8人到该校开展了具有针对性的学科教学调研活动,给学校留下了两点深刻印象:一是此次调研的主题满足学校青年教师迅速成长的迫切需求,因为青年教师需要有更多学习体验的机会,需要得到学科专家的亲自引领与辅导;二是调研辅导不只重“技术”辅导,更重“教师成长素养意识”培训。调研始于听课,继之以指导教师与开课教师直面研讨交流。大到“教学目标的定位”“重点与难点的确立”“设计理念的把握”“实施策略的选择与运用”,小到“过程细节的剖析”“教师理答技巧”等,辅导教师都悉心评价,细致点拨。最后教研员围绕“教育是事业,意义在于献身”“教育是科学,意义在于求真”“教育是艺术,意义在于创新”三个方面,对全体科学教师作了题为《谈教师专业成长》的讲座。这样的活动,拓展了“调研”的外延,充实了“调研”的内涵。在这样的调研活动中,教师收获的不只是专业的知识技能,更有内心深处理性的提升、精神层面的塑造。

(三)研究把握学科重点疑难开展针对性培训

随着学科教学的改革和发展,不同时期不同学科都有相应的教学重点难点问题,需要在研究的基础上对教师进行培训。学科中心组能及时地研究问题并提出对策,然后开展针对性培训。例如初中数学中心组依托省教研课题“数学初高中衔接教学的实践研究”,以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的发展为本,系统研究了教学内容、思想方法、教法学法等方面的衔接,并以研究的各项成果为基础,对全县初中数学教师进行了多形式的上述三个角度的培训,包括内容模块的详细分析、高中教师的介绍分析、典型试题导向的深入分析等,让广大初中数学教师站在中学整体的高度认识当前的教学要求。

二、学科基地――成为教师专业培训的平台

我县按各校学科特点成立了10个初中学科基地,它们在学科领域的教师培训和成长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承办较大型学科培训活动提供了良好的平台,成为全县学科教学的辐射中心和教师学习的资源中心。

(一)教师学习培训的平台

学科基地有一支整齐而高素质的团队,还聘请了学科带头人和名师为基地专家,也具有一定的财力和人力。这为高层次的教研活动提供了很好的平台。

一是邀请高层次专家和名师来作指导,邀请省市学科教学专家讲课标、讲教材体系、讲学科教学规范、讲考试评价的深入分析等,也邀请其他地区专家介绍教改特色,还邀请在全省、全国课堂教学比赛中获奖的优秀教师来作展示和剖析。

二是利用学科基地平台承办较高规格的活动,创设培训学习的机会。近几年,我县各学科基地先后承办了省初中信息技术优质课评比等大型活动,也举办了省“携手行动”初中数学、科学、思品、语文、信息的送教活动,还承办了各类市县级学科疑难培训、优质课和单项评比及观摩活动。活动形式多样,参加的教师都有一定的反思任务,对每个教师来说,每一次活动都是极好的学习机会,使基地很好地发挥了教师培训的平台作用。

(二)学科资源和校本教研的辐射中心

各学科基地注重挖掘和积累基地教学资源优势,然后通过各种渠道和方式辐射到全县各教研组。一是教学资料的开放,学科基地详细整理各备课组的教学安排、备课资料、练习测试卷、竞赛及课外活动资料等,向全县教研组开放;二是课堂教学的开放,各基地每学期组织教学开放日,供全县各学校教师观摩学习,其中,既有研讨课、展示课,也有经验介绍、主题讲座和互动式交流,为参加活动的教师提供了很好的学习平台;三是网上资源建设共享,各学科基地都在自己的学科基地网站上传各类原创资源并不断更新,这些资源在内容上对相关学科教学具有针对性和前沿性,为全县教师和学生提供网上学习、交流与辅导的资源。

学科基地还进行主题研究,并辐射校本教研。为了使各校的校本教研能均衡有效发展,基地教研组着力辐射以“学习、反思、研究”为核心的合作共享的教研文化。如海盐实验中学的科学、英语学科基地全力推进“主题化三步曲实践课”校本教研项目。“主题化三步曲实践课”选择一课为例,在专题理论学习的对照下实施课堂行为的改进,通过观察、记录、评议,获得问题解决的经验,形成具有普遍性规律的主题成果,运用到日常教学中,并催生多元的研究行动。它有三个核心概念:一是“主题”,学习、磨课的过程始终在一个主题的引领下;二是“三步”,既为反复的教学磨砺过程,也指研究行为的多样性――理论学习、课堂实践、讨论交流;三是“实践”,紧紧依托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通过这样的校本教研辐射,各教研组根据自身特点学习开展类似的校本研修,并派生出更多更有效的方式。

三、片教研组――发挥与教师课堂实践培训关系紧密的优势

按照一定地域并考虑学科平衡的城乡一体化片教研组,在教师课堂实践培训中具备了更明显的优势,它既承担着落实各项教研工作的重任,又直接面对和解决各校课堂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我们组建了有利于合作分享、专业支持的片组织,将学科教学整体较好的城镇学校与同一个地理区域的几所学校相组合,各学科中心组成员频繁参与各次片的研训活动,逐步形成了有利于“实践反思,合作分享,专业支持”的教学研究氛围。

各学科片组根据教师的不同层次和学科的研训重点,着力开展“三种案例”的课堂实践培训。一是青年教师的汇报课,基本流程为“备课―开课―议课―改课―复课―反思”,突出青年教师的自主备课和真实展示,然后指导教师和同片组名师面对面指导,共同修改,再在实践中比较、诊断和提升。二是教学问题研究课,重在形成基于问题、教师合作参与的比较式研训模式,研讨流程为“教学问题―教学设计―教学行动―教学反思―教学推广”,即就教学实践中形成的问题或研究的专题进行教学设计,落实教学行动,并共同参与反思行动。培训过程注重个案的横向纵向一般化规律,有效引发教师的后续行为。三是展示评比精品课,执教的一般都是骨干教师,有着自己的教学思想和个性特色。它围绕执教教师的个性化备课展开,集合片教研组骨干教师的智慧,就课堂教学中的个性化处理予以思考、实践、验证。这一过程更注重学习创造,并通过成功的课例给教师搭建了高境界发展的平台。各片组不停留于案例本身的培训,而是后续跟进撰写教学反思、进行实践推广,由点带出一个面,带出一种意识和思想。

四、网络平台――拓展教师培训的时空

网络培训具有吸纳全体参与、拓展有限时空、满足个性需求等特点,我们依托海盐教研网、海盐教师博客网、海盐教师优视网、海盐课题管理网和各学科基地网站、博客、QQ群及各校办公平台等网络平台,形成群体性互动教研的氛围。

篇8

关键词:自主学习 合作学习 问题教学 多媒体教学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高中数学教学中那种以死记硬背、机械训练为主的呆板方法已经不能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崭新的教学方式,体现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合作性和探究性,就整个学习过程而言,学习之前要确定明确的学习目的,制定切合自身实际的学习计划,学习的过程中要能根据教学进度、教学方法,结合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自我反馈与调节,学习活动完成后要能进行全面准确地自我评价,对尚未掌握的知识进行自我补救。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谈谈高中数学教学方式改变后所具有的独特魅力。

一、让自主探究学习贯穿始终

在学习动机上要“想学”,在学习方法上要“会学”,在自我意识上要“能学”。探究性学习就是在老师创设的情境中,独立自主发现问题,在实验、操作、调查、运算叭推理中搜集信息,建立模型处理信息,要有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探究性学习不仅关注结果,尤其要关注过程。合作性学习是指学生在学习集体中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学习。学生在真实、复杂的情境中,通过人际会话、讨论、交流、协商完成学习任务。学生与学生之间互相取长补短,和谐相处,共同进步。

自主·探究·合作性的学习方式,它包含学习方法,还包括各种方法间的关系,而且还包含学习习惯、学习意志、学习品质等心理因素和心灵力量。

自主、探究、合作性的学习方式是贯穿于课内外所有的学习活动中,开拓课内课外的联系,校内校外的沟通,学科与学科间的融合。

自主、探究、合作性学习方式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具有密切的内在联系,是现代学习实践活动的特点。是个体间思维的碰撞,集体智慧的交融。

二、让我们的课堂成为“问题课堂”

人们常说:“问题是最好的老师,探索是最好的学习”,这是教学科学发展观提出的一种理念.现代教学的理论指出,产生学习的根本原因是问题.高中数学较初中数学相比,难度大,知识面广,而且定义、定理、公式很多,大部分学生觉得数学枯燥无味,学生对数学存在这种倦怠心,其原因之一是我们的数学课仍然是“师问生答,师讲生听,师考生答”这种师授生受的教学,学生的问题意识越来越淡薄.研究表明,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是最具有震撼效果,最能使学生产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内驱力.要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需要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进而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如在学习等比数列通项公式时,教师可创设问题情境:“让我们做个游戏,如果你能把一张厚度不到1毫米的纸对折32次,我就能顺着它爬上月球,可以吗?”学生一听,容易产生困惑:“好像挺容易的,能达到吗?”这种困惑就是问题,它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把问题引向深入,同时教师要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向老师,或同学提出问题,学生随着新问题的产生自己去思考,去发现,最终会牢牢掌握新知识.因为是自己思考所得,在以后碰到的同等类型题中就能够“举一反三”。

三、让多媒体走进数学课堂

要学好高中数学,需要较强的抽象思维.而高中生的抽象思维仍未很好地形成,过分抽象的内容往往会使他们感到枯燥乏味,难于理解.而多媒体的利用可以将其过程和现象立体地、多方位地、动态地表现出来.用有形的现象把无形的表现出来,能很好地帮助学生提高空间想象能力.

如在讲椭圆的第一定义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体会“动点到两定点的距离之和恒等于定值”这一定义中的“定值2a”与“两定点间距离2c”的关系对曲线形状的影响,可用Flas进行展示,让学生一目了然.

又比如在学习“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时,可通过投影仪把柳州银川北二环路矮塔斜拉索景光大桥的图片投影出来,让学生从各条拉索中感受直线倾斜角与斜率的关系.这种通过相应的数学知识背景及情景的展示,易使学生的精神处于兴奋状态,进而激起他们求知的好奇心和兴趣.

四、正确处理难易练习题

篇9

【关键词】 自主探究;问题课堂;多媒体;练习

【中图分类号】G632.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17-0-01

职业高中数学课作为一门工具课,是为专业课服务的,而学生数学基础差,大部分学生对数学毫无兴趣,这给教学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因此,新形势下的中职数学教学必须进行改革与创新,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数学教学观念,创新数学教学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掌握必要的数学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比较熟练的职业技能,使学生具有较强的就业能力和一定的创业能力,促进中等职业学校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

一、让自主探究学习贯穿始终

在学习动机上要“想学”,在学习方法上要“会学”,在自我意识上要“能学”。探究性学习就是在老师创设的情境中,独立自主发现问题,在实验、操作、调查、运算叭推理中搜集信息,建立模型处理信息,要有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探究性学习不仅关注结果,尤其要关注过程。合作性学习是指学生在学习集体中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学习。学生在真实、复杂的情境中,通过人际会话、讨论、交流、协商完成学习任务。学生与学生之间互相取长补短,和谐相处,共同进步。

自主・探究・合作性的学习方式,它包含学习方法,还包括各种方法间的关系,而且还包含学习习惯、学习意志、学习品质等心理因素和心灵力量。

自主、探究、合作性的学习方式是贯穿于课内外所有的学习活动中,开拓课内课外的联系,校内校外的沟通,学科与学科间的融合。

自主、探究、合作性学习方式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具有密切的内在联系,是现代学习实践活动的特点。是个体间思维的碰撞,集体智慧的交融。

二、让我们的课堂成为“问题课堂”

人们常说:“问题是最好的老师,探索是最好的学习”,这是教学科学发展观提出的一种理念。现代教学的理论指出,产生学习的根本原因是问题。中职数学较初中数学相比,难度大,知识面广,而且定义、定理、公式很多,大部分学生觉得数学枯燥无味,学生对数学存在这种倦怠心,其原因之一是我们的数学课仍然是“师问生答,师讲生听,师考生答”这种师授生受的教学,学生的问题意识越来越淡薄。研究表明,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是最具有震撼效果,最能使学生产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内驱力。要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需要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进而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如在学习等比数列通项公式时,教师可创设问题情境:“让我们做个游戏,如果你能把一张厚度不到1毫米的纸对折32次,我就能顺着它爬上月球,可以吗?”学生一听,容易产生困惑:“好像挺容易的,能达到吗?”这种困惑就是问题,它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把问题引向深入,同时教师要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向老师,或同学提出问题,学生随着新问题的产生自己去思考,去发现,最终会牢牢掌握新知识.因为是自己思考所得,在以后碰到的同等类型题中就能够“举一反三”。

三、让多媒体走进数学课堂

要学好中职数学,需要较强的抽象思维。而中职生的抽象思维仍未很好地形成,过分抽象的内容往往会使他们感到枯燥乏味,难于理解。而多媒体的利用可以将其过程和现象立体地、多方位地、动态地表现出来.用有形的现象把无形的表现出来,能很好地帮助学生提高空间想象能力。

如在讲椭圆的第一定义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体会“动点到两定点的距离之和恒等于定值”这一定义中的“定值2a”与“两定点间距离2c”的关系对曲线形状的影响,可用“Flash”动画进行展示,让学生一目了然。

又比如在学习“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时,可通过投影仪把柳州银川北二环路矮塔斜拉索景光大桥的图片投影出来,让学生从各条拉索中感受直线倾斜角与斜率的关系.这种通过相应的数学知识背景及情景的展示,易使学生的精神处于兴奋状态,进而激起他们求知的好奇心和兴趣。

四、正确处理难易练习题

篇10

关键词:学习方式;阅读兴趣;阅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6)11-0234-01

数学是一种"语言"学科,其语言特点是符号化、逻辑化、严谨性、抽象性。平时教学过程中适当运用"阅读"教学策略,不仅能加强学生对数学概念、定理的理解,还能提高学生的思维深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数学阅读可以转变学生的数学学习方式

在当今的课堂,教师讲解和做练习题是数学学习的主流方式,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数学阅读在教师的安排和引导下,让学生直接面对文本,自主地感知和加工教材中的信息,体验学习的过程和方法,尝试解决学习过程中的困惑。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对阅读数学课本的重视,取得了一定的效果。这学期期中"概念"复习过关:有2人得了满分,其余都在80分以上。对书本练习的质疑:学习了分解因式后,有一成绩较差的学生说:"X2+4X+1=X(X+4)+1从左到右的变形是分解因式"这句话是错的。"为什么呢?"他说:分解因式概念里说是把一个整式化成几个因式积的形式,这里还有和。"会咬文嚼字地理解了!可见在阅读活动中,学生是学习的真正主体。

2.表达的精确性,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数学语言不同于其他学科,对它的概念、符号、术语都要精准地表达,准确地理解。阅读教学时,不可以用含糊不清和易产生歧义的词汇教学,防止学生理解出现偏差。当学生通过阅读来理解一段数学材料或一个概念、定理时,首先必须理解数学术语和每个数学符号的精确含义,不能忽视或略去表达中的任何一个数学用语。因此,浏览或快速阅读方式不太适合数学阅读学习。

3.引导学生有效数学阅读的策略

数学阅读是数学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一种重要形式,也是教师开展有效数学教学的重要基础。针对数学阅读教学的实情,要改变阅读教学被忽视、滞后或流于形式等不良现状,切实提高阅读教学在学科教学中的地位,毫无疑问,数学教师肩负着不可推卸的责任。首先,在意识层面,教师自身需要进一步转变教学观念,充分认识到阅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树立在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意识;其次,要在操作层面即培养学生阅读的策略方面进行思考与研究。我与同行经过两年多的实践与调查发现: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有意识地从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培养阅读的方法、能力及习惯等方面进行设计与实践,往往会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4.创设主动阅读的氛围,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陶行知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当学生对阅读有了兴趣,他才可能积极地去进行这项活动。丁尔升教授在《21世纪基础教育数学课程改革的构想》中指出:数学课程必须提供适当的情景,使学生能够学习读数学,写数学,谈数学。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转变观念,即数学需要阅读,相信学生会读,学生能读好。其次是提供丰富的材料,开展多途经阅读,大力挖掘数学阅读资源,如收集数学普及读物、报刊,师生自办数学阅读材料集等这也易引起学生的兴趣;此外在教室里吸引人的地方经常陈列或张贴一些有趣的数学材料也不失为一个加强课外阅读激发其兴趣的好办法。第三,注重学生阅读过程中的自主阅读和阅读体验,并把握阅读时机,让学生在需要理解处、创新处、疑难混处、升华提炼处阅读。鼓励学生去阅读数学的一个有效方法是给以好的阅读材料,现行初中数学教材中每一章都有一些很好的阅读材料,教师要合理而有效地利用;教师还应经常向学生介绍一些有趣而通俗的课外阅读材料,如专题研究等,当学生对阅读有了兴趣,就会将数学阅读变成为自己的自觉行为,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5.注重课后阅读,提高学习效率

在师生共同尝试与探索完新知识后,还要重新阅读课本,采取先复习后做作业的方法,在理解的基础上复习与记忆,在记忆过程中加深理解。尤其在单元复习或总复习时,让学生自己归纳知识要点、框架图,这就需要阅读好课本。再次阅读课本的过程是学生思维加工制作的过程,多次理解与加工制作,可使知识经久不忘。所以数学教师不仅仅让学生阅读教材时获得一些知识,更重要的是把目光投向教科书之外,尽一切可能使学生的背景知识更广泛。教材是数学基础知识的载体,是数学阅读的主要内容。通过阅读教材,不仅可以学习知识、探索规律、锻炼思维,还可以通过数学图形和数学规律感知穷的数学美。

6.阅读思维的灵活,提高数学阅读水平

数学语言转换频繁,阅读中需要一定的灵活性,通过不同的数学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图形语言等,把阅读交流的内容转化为易于接受的语言形式,体会用不同的语言形式表达相同的语言内涵。

总之,在新课程背景下的数学阅读教学更加贴近生活的实际。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注意指导学生读题,在此基础上深入到题目之中,逐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阅读题目的技巧。

参考文献:

[1]牛欣. 应用型本科高校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 大学数学, 20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