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物运输优化方案范文
时间:2023-05-30 16:09:5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货物运输优化方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1《公路货物运输》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1.1理论性强,与实际脱节
查阅很多相关教材和教学组织计划,发现很多《公路货物运输》的教学重心还放在理论教学上,大致安排的内容有认识公路货运、公路货运的优缺点、认识公路和公路线路、公路运输运费核算和保险等。而且运费核算大多给出公式没有结合实例进行详细教学。
1.2教改如火如荼,适用性有待考究
在教育部门的号召下,全国高职院校教改正在全面推进,运输管理等相关课程的教改也取得一定成绩,例如安娜,赵秀荣等[1]在《高职“运输管理”课程行动导向教学设计》一文中以行动导向教学理论为基础,利用现代教学设计理念,对高等职业院校“运输管理”课程专业教学的各环节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形成了课程教学设计方案。李炎炎[2]在高职《物流运输管理》课程教学改革探讨一文中分析了物流运输管理课程特点,研究了目前该课程教学现状,提出了案例分析、多媒体运用、角色模拟和顶岗实习等提高课程教学效果的措施。[3]提出了将任务驱动式教学应用于运输管理课程中。然而这系列的教学改革大多都提到需要以企业为实训基地,然而很多学校却很难和企业建立实质性的教学合作,一般都是在业务阶段帮忙做一些辅工作。因此借助企业作为实训基地对于学生的锻炼也是有限的。基于此,本文在充分了解物流企业岗位和业务流程的基础上提出在课程教学中模拟物流公司角色,以客户下达运输业务指令为驱动,将公路运输中涉及的内容串联起来,做到每一节课都是以解决问题、表达情感、完成任务为主的多维、互动式的教学模式。
2《公路货物运输》课程改革
2.1课程教学内容安排
本课程主要从公路货物运输业务流程、公路货物运输车辆配载、公路货物运输运费核算、公路货物运输路线优化四个项目组成,项目一公路货物运输业务流程由认识公路货物运输、公路货物运输业务流程模拟、公路货物运输单据填制-运输合同、货运单、货物清单、公路货物运输单据填制-作业通知单、运输计划、保险单、公路货物运输单据填制-取派通知单、装车单、集货单、公路货物运输单据填制-货运交接单、到货预报表、残损记录表六个任务构成,项目二公路货物运输车辆配载由一般货物车辆配载训练和特殊货物车辆配载训练两个任务构成,项目三公路货物运输运费核算由整车货物运输运费核算、零担货物运输运费核算和包车运输运费核算三个任务构成,项目四公路货物运输路线优化由认识我国主要公路运输线路、单一运输方式线路优化、多式联运线路优化和运输业务综合训练四个任务构成。每个任务教学课时为2,每一次教学都采用任务下达、分析解决思路、学生讨论解决方案、完成任务和课后练习五个部分构成,由于篇幅有限,此处只给出项目三种任务一整车货物运输运费核算的详细教学过程。
2.2课程教学实施
2.2.1任务下达。某货主托运一批瓷砖,重4538公斤,承运人公路一级普货费率为1.2元/t.km,吨次费为16元/吨次,该批货物运距为36km,瓷砖为普货三级,途中通行收费为35元,试计算总运费。2.2.2分析解决思路。思考:任务中的货物是整车运输还是零担运输。(1)整车运输的含义(2)整车运输的计算公式(3)整车运输计算流程首先确定货物运价,然后确定计费重量,接着确定计费里程,再确定其他费用,最后计算总运费。2.2.3学生讨论解决方案。学生分小组讨论任务解决方案,注意确定货物等级,营运类型,计费重量,计费里程和其他费用。2.2.4完成任务。小组按任务要求完成任务,提出完成过程中存在的问题。2.2.5课后练习。教师总结课堂存在的问题,并布置课后任务,巩固课堂学习内容。
3小结
《公路货物运输》是物流管理重要的一门课程,本文提出的任务驱动式教学改革方式从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课程授课理论性强、操作性差的问题。但是本文并没有给出课程的考核方案,展示改革的效果,这是今后需要进一步研究的地方。
作者:李玲 单位:重庆财经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安娜,赵秀荣等.高职“运输管理”课程行动导向教学设计[J].教育与职业,2013(05):154-155.
篇2
关键词:物联网;物流运输;影响对策
引言
2009年国务院将物流业列为我国十大振兴产业之一。运输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现代物流的重要组成部分。将物联网技术应用到货物运输中,可以对车辆运输路线、车货位置和安全情况、运行环境(如车内运输温度、湿度)等进行监控,掌握车辆和货物的实时信息,防止车货损失,实现运输过程的可视性和运输管理的透明性,从而提高运输效率、保障安全,提高服务质量。
一、物联网概述
目前关于物联网的定义仍然还有一些争议。综合国内外资料认为: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是通过RFID技术、视频识别技术、红外感应器、GPS系统、各类传感装置、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以一定的通信标准、协议为基础,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实现人到人、人到物和物到物的互连,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智能网络系统。物联网包括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三层架构,具备智能识别、定位跟踪和智能监控三大功能。物联网的本质特征体现为:互联网特征、识别与通信特征、智能化特征。
二、物联网技术在物流运输领域的应用
物流运输领域可以说是最早涉及物联网技术应用的领域之一。从运输方式的维度,在公路运输、铁路运输、航空运输、水路运输、管道运输等五个领域都用相应的应用,而且应用情况基本相似。主要就是实现货物和运输工具的智能识别、定位跟踪和智能监控。例如:通过EPC自动获取货物真实信息和身份,防止货物装卸错误、取送错误等情况发生。通过RFID电子标签和传感器等,掌控货物、运输工具、运输环境、运输路径以及驾驶员等情况,实现对货物和车辆的实时跟踪和监控,自动提供运输路线、运输时间等最优运输方案。从普通货物运输和特种货物运输的维度,在特种货物运输领域,如冷藏货物运输、危险货物运输、大件货物运输、集装箱货物运输领域的应用相对广泛一些。
(一)物流运输领域应用的物联网技术
通过调研和对近年来出版的《中国物流与采购信息化优秀案例》的分析。并依据物联网本质,物联网包含感知技术、通信与网络技术和智能技术三大技术体系。物联网技术在物流运输领域实际应用状况如下:
1.运输领域常用的物联网感知技术物流运输领域的物品不仅品种繁多、形状各异,而且时刻处于移动、交换过程中,为此,需要对运输中的物品进行识别、追溯、分类、拣选、计数、定位、追踪、监控,以及对特殊物品的性能及状态进行感知与识别。这就需要用到RFID技术、GPS技术、传感器技术、蓝牙技术、激光技术、视频识别与监控技术、红外技术感知技术。
2.运输领域常用的网络通信与网络技术在物流运输作业中,包含有大范围和区域范围内的线路运输与调度。要实现在物流运输过程中的物联网,需要集成多种网络通信技术和网络技术。在网络通信方面,常采用无线移动通信技术、M2M技术、3G技术、直接连接网络通信技术等;在网络技术方面采用互联网技术、局域网技术、无线局域网技术、无线通信技术和现场总线技术。3.运输领域常用的智能技术物流运输系统具有复杂性、开放性和多样性。因此也会涉及的广泛和复杂的智能技术。区域范围内的运输物联网系统包括:ERP技术、自动控制技术、专家系统技术等;大范围物流运输系统包括:数据挖掘技术、智能调度技术、优化运筹技术等。
(二)物联网技术在物流运输领域的典型应用
1.RFID技术在物流运输领域的应用
RFID技术是物联网中最关键和最核心的技术。RFID在运输领域的重点应用包括:第一,集装箱追踪与管理。能够实时记录箱、货、流信息,用智能集装箱电子标签记录开关箱时间和地理位置信息,实现集装箱运输全程实时在线监控。第二,货物和车辆的跟踪与管理。货运车辆上的RFID标签中包含车牌号、车辆载重量、车辆容积、司机信息、运输线路、车辆所属单位、货物信息等基本信息。第三,通过在托盘等装载设备上加装的RFID标签,实现托盘等装载设备的跟踪管理。此外,还在航空集装设备、货物追踪及行李管理、机场货运车辆的智能调度与管理等方面得到应用。
2.GPS技术在在物流运输领域的应用
全球定位系统(简称GPS)在货物运输领域中的应用主要包括:一是货运车辆运行管理。通过GPS技术对运输车辆和货物进行实时定位、跟踪、监控、调度等操作,同时提供报警功能确保车货安全,特别适用于对特种货物和专用车辆的定位跟踪、长途货运管理等领域。二是物流运输监控系统。通过车辆跟踪、路线规划与导航、话务指挥、信息查询、紧急救援等,对运输过程中车辆和货物进行监控管理和合理调度。三是网络GPS系统。通过公共GPS监控平台,提高了GPS的利用率,节省企业费用,降低物流运输行业总投资费用和总成本。此外也应用于智能港口物联网等其他领域。
3.无线传感网在物流运输领域的应用
无线传感器网络是由监测区域内大量微型传感器节点组成,通过无线通信方式形成的一个多级的自组织的网络系统,从而协作地感知、采集和处理网络覆盖区域中感知对象的信息,并发送给观察者。无线传感器网络在物流运输领域的应用包括运输中的设备和车内环境监测、运输车辆与物品的跟踪与监测、危险品运输管理以及冷藏货物运输管理等。例如运输冷藏货物,温度必须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如果车厢内的温度高于或者低于规定的温度就是发出报警,以便于采取相关处理措施,保证运输质量。
4.智能机器人在在物流运输领域的应用
智能机器人是物联网智能系统的执行者之一。将机器人纳入物联网系统中,利用机器人的自动化性能,实现智能作业与管理。目前我国智能机器人在汽车物流、烟草物流、等领域已经得到广泛应用,目前在运输领域的应用主要是在两端的装卸环节,尤其是冷藏货物运输或标准化的运输环境。
5.物联网技术在物流运输领域的集成应用
第一,运用GPS技术、RFID技术、传感技术等,建立运输过程的可视化智能管理网络系统。例如通过建立GPS智能运输管理系统实现货物实时跟踪与监控,实现货物运输的透明化、可视化管理。第二,运用RFID、声、光、机、电等多项技术,建立自动化的物流配送中心,实现“四流”全面协同。第三,基于物联网的运输服务信息平台。一是建立智能货运与配货信息化平台,在线提供实时的货物信息、返程配货信息、导航监测服务等。如汇通天下的配货网站就是这样的物流信息平台,另一个典型应用是运用物联网技术,建立一个集装箱多式联运智能信息化管理平台。全程实时监控和跟踪集装箱货物,使货主、船公司、港口、海关等部门都能随时查询集装箱货物的实时状态信息,提高运输效率、安全性和透明度。
三、物联网技术对物流运输管理的影响
(一)提高自动化程度,优化运输管理流程
运输业务各个环节相辅相成,互相制约,流程极为复杂。物联网技术的应用使运输公司、货主和政府部门能实时监控各个运输节点和运输途中的车货信息,从而提高车辆装载率,减少所需车辆和人员数量,减少商品损坏、错运、丢失等情况。物联网运输系统能根据车辆和货物信息自动设计货物配载方案、最优行驶路线等运输方案,并直接传达至车辆和相关工作人员,便于在第一时间组织装货运输。例如在集装箱运输中运用物联网技术,可以进行自动识别、检验和通关、卸货清点、验收,提高速度和效率,减少货物损坏。物联网技术的应用,从整体上优化了运输管理的流程,提高运输环节的自动化程度。
(二)改善运输信息传递,提高运输效率
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可实现货物在整个运输过程中的智能感知和实时监控,能准确定位车辆位置,方便企业对货物管理、纠纷和应急处理,改变了通过电报、电话、邮件、短信等传统传递信息的方式。运用RFID技术能够实时收集并对比所运货物的信息,确保货物安全,防止货物遗失、被盗、误装、误卸。传感器装置能够收集货物所处的实时环境,这对特殊药品、冷冻食品、贵重金属等运输尤为重要。物联网技术的应用改善了运输信息的传递,实现了运输管理的透明化,提高了货物运输效率。
(三)降低运输风险
物联网智能运输系统,可以实时监控和跟踪车辆与货物信息,确保车货安全。如果发现问题,可以迅速准确确定车辆和货物的位置,并采取补救措施,有时候系统还能自动采取处理,大大降低货物运输风险和损失。如GIS系统可对车辆位置和违规车辆进行识别,运输企业和货主可以实时获取信息,确保货物运输的有效性。GPS实时监控系统,能随时随地查询交通地理位置和速度等信息,并实时跟踪车辆是否存在停滞、偏离或速度异常等情况,若存在立即发出警告信号,迅速纠正,避免人、车辆和货物发生安全事故,从而降低了运输风险。
(四)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运输成本
首先,运用物联网技术,能够获得海量的运输信息,从而大规模地整合运输资源,对全社会范围内的运输资源的进行优化配置。例如物联网智能跟踪技术能及时获知车辆实时信息,提高车辆利用率,减少不必要的运输成本。第二,货主企业、运输企业、其他利益方可以通过的物联网监控平台,实时获取货物和车辆动态信息,对货物和运输资源做到精确掌握,协助制定最优运输方案,降低运输成本。第三,物联网技术的应用,使运输过程自动化提高,运输差错和纠纷减少,人工成本下降,从而节省物流运输总成本。
(五)提升物流运输服务质量随着物联网技术的使用,可以实现物流运输的自动化、可视化、可控化、智能化、网络化,使得运输信息在运输各方实现共享,提高了运输企业的整合能力和对市场变化的感知和应对能力。能够及时准确地向客户提供有关产品的运输信息,为客户制定最优化的运输方案,为客户提供最满意的服务,从整体上提升物流运输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
四、基于物联网的物流运输管理对策分析
随着物联网技术的普及和应用,对物流运输管理将产生较大的影响。需要采取必要的措施,才能紧跟信息时代的发展,提高运输效率,节省运输成本,提升运输服务。
(一)国家提供政策支持
虽然物流运输领域应用物联网技术有众多的优势,但目前也只有少数的资金雄厚的运输企业可以推广物联网技术。政府应在资金上给予政策支持,例如加大物联网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为运输企业提供优厚的贷款政策或补贴等措施。引导运输企业开展运输业务操作和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加快物联网技术应用的进程。随着物联网技术的推广,会产生规模效益,物联网系统中的产品价格和使用成本也会随之降低,从而使物联网技术在物流运输领域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
(二)政府要推动物联网标准的统一
目前,物联网标准过于分散,标准不一,RFID使用会受到很大限制。例如,在海南省,为方便对车进行管理,在车上安装RFID卡。但车出了海南省,RFID卡就无法使用了。这样,物联网技术的使用反而会造成更大的浪费。因此,政府要尽快促进物联网相关标准的统一,使物联网技术在物流运输领域的应用更加广泛。
(三)加强物联网安全建设
物联网技术给我们带来智能化的同时,也存在很多安问题。这也是物联网技术应用中的巨大障碍之一。RFID标签会记录大量信息,一旦遭到黑客、病毒侵袭,会使信息大量流失甚至被恶意篡改,给运输企业和货主带来灾难性的后果,因此,需要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提升安全技术能力,消除物联网技术应用中存在的安全隐患。物流运输领域涉及的企业和相关部门也要加强自身的信息与网络安全建设,才能更好适应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和发展。
(四)规范物流运输领域物联网体系的建设
物流运输涉及五种运输方式,有普通货物运输,也有特种货物运输。运输企业各自为政,物联网技术的应用情况参差不齐。除了从国家层面加强全社会物联网标准体系建设外,还需要对物流运输领域物联网体系进行规范化建设。首先,要对物流运输物联网中的相关的技术规范进行统一;其次,对物流运输软件以及物流运输标准进行分析,设计统一的行业标准,从而便于各运输企业、货主、政府部分之间进行通信和信息共享。
(五)加强协调机制,促进公共物流运输信息平台的建设
物流运输领域的物联网建设涉及众多单位和部门。交通运输部要牵头建立一个专门的管理机构,组织和协调运输物联网系统相关部门合作与联动,形成不同利益方之间良好的沟通机制。积极推进公共物流运输信息平台的建设,对大量分散的运输信息得进行集成和优化,整合各种运输方式、物流中心、物流园区的资源,并实施有效管理,提高物流运输效益、效率和服务质量。
(六)加强物流运输领域物联网人才的培养
任何一个行业的健康发展都离不开人才培养,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对物流运输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具备互联网技术、物联网技术、互联网的思维,了解掌握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最新技术的发展状况,并能熟练运用于物流运输领域。同时还要具备良好的心态,吃苦耐劳精神,适应运输生产、服务、管理需要的德、智、体、美诸方面全面发展的人才。
参考文献:
[1]阙丽娟浅析物联网技术在物流领域的应用及影响[J].现代商业.2014(8):44-45.
[2]吴晓钊王继祥.物联网技术在物流业的应用现状与发展前景[J].物流技术与应用.2011(2):53-59.
篇3
强化货运营销,巩固挖掘货源,夯实运量基础将是货运工作的关键,对于能否完成2013年运输经营目标至关重要。组织各站段对辖区内企业进行广泛调研。充分发挥货源营销小组的作用,采取走出去请进来和召开路企座谈会等形式,随时了解掌握地方经济发展情况,掌握市场动态和品类别运输市场形势,了解公路、水路等其他运输方式的货源状况,摸清不同时期货源变化趋势,完善货运人员驻厂、驻矿、驻港制度,随时掌握产运销信息,建立运输协调会议制度,调研货运情况,打好货源基础。(1)稳定既有货源。继续和钢厂、煤矿、电厂、港口等大中型重点企业等大客户签订战略合作伙伴计划,对管内重点发运大户、接卸大户,由铁路局牵头组织签订互保协议,内容包括发运总量、接卸总量、装卸车效率要求等,明确年度目标,力争实现增量;强化与中小企业的联系沟通,确保管内主要货源总量、品类稳定,为完成全年运输经营任务奠定基础。(2)开发新增货源。通过加快战略装车点和物流基地建设,以及开通货运业务网上办理,完善货源组织考核激励制度,研究制订激励奖罚措施,提高货源营销水平和效果,开发和吸引新增货源。(3)扩大做强白货市场。对现有货场、货运设施进行优化组合,对货场功能进行重新定位,利用物流基地建设形成的规模优势,积极吸引白货货源,扩大市场占有率。(4)健全路港、路厂合作机制。开发港口与钢厂间矿粉直达运输货源,扩大疏港物资运输量。(5)发挥运输站段优势。落实站段长负责制,密切与当地政府、企业的联系,根据路网能力变化和利用铁路大能力、低运价的优势,努力吸引其他运输方式的货源回归,积极开拓铁路货运新市场。通过提高服务质量,改进经营理念,创新工作思路,强化货运营销与日常装卸车组织的衔接,建立铁路货运营销长效机制。同时,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强化信息反馈,丰富服务形式,抓住全路电子商务改革机遇,突出服务意识,讲究诚信运输,做到随到随批运输计划,放开去向限制,组织有效货源。在空车使用和去向能力配置上,提高整列装车比例,坚持提供长期、稳定的运力保障,努力增强铁路货运市场竞争力。充分发挥铁路货运资源优势,加强运输业与非运输业的融合,大力拓展货运经营市场,促进全铁路局货运产品的升级和转型,实现多元化经营、一体化发展。积极拓展货装业务,在推进传统货场转型和拓展物流企业经营空间上下工夫,研究推进货装一体化管理,完善铁路货场物流服务功能,在具备条件的货场开展钢铁、木材、粮食、煤炭等大宗物资商品交易,使货场逐步转型为具有仓储、配送、加工、贸易等功能的物流基地。铁路局货运处应加强煤炭抑尘工作的行业监管和专业管理,完善散堆装货物抑尘规章标准体系,争取政策为矿物粉料铁路运输抑尘服务创造条件。在运条运价、保价运输等方面对物流企业给予支持。各货运办理站应指导物流企业参与货物到达交付担保业务,掌握上游企业运输信息,开展全程物流服务。
提高货运计划兑现率的途径
(1)从源头上认真疏理货流。从月编计划、货运方案和日历装车入手,把每月开行15列以上的车流全部纳入运输方案,提高始发直达列车组织力度,在月计划安排、日班计划审批上,重点组织开好煤炭直达列车和一站始发直达列车,提高主要干线及港口的直达装车比重,确保全铁路局直达装车比例达到71%以上。为保证月初请求车充足,进一步放开计划审批时限,月底对次月日常计划提前审批,满足全铁路局的装车需求。除对去向限制各铁路局严格控制外,对其他货源进一步加大审批力度,特别是杂型车,东北、西北、管内货源,合理安排管直结构。(2)提高日(班)计划质量。科学合理推算车流,从预确报入手,及时、准确地收集货流和车流信息,根据车流预计、现在车保有量和请求车结构,科学制订每日的货运、列车和机车计划,达到3个计划的相互匹配,建立行调、机调、计划调度的沟通制度和联动机制。设专人负责日(班)计划兑现率的分析考核工作,从提高运输效率和经济效益的原则出发,优化货物装车、卸车和去向。(3)提高计划兑现率和管理水平。对大客户企业按照全年运量协议,按月保季、季保年安排运量,做好分月运量衔接计划,严格按月度计划批准的重点企业运量安排日班计划,做到配车、装车、去向、挂运、交口、卸车“六优先”,使大型装车点货物发送量占全铁路局运量的比重达到50%以上。结合大客户管理及货运计划、运货五和货票信息共享工作,不断提高货运计划的决策分析水平,分析计划未兑现的市场、运力、收发货人等因素,通过加强管理,研究、制订货运计划兑现率考核与奖惩办法。(4)制订增量提效具体措施。对运力增长的南环公司,阳泉、邯邢地区,阳涉、邯长、邯济线等区域,对增量站段任务方案进行分配分劈,并进一步细化完善各项增运补欠挖潜提效运输组织措施,制订重点任务推进表,分解运输指标到车间班组岗位。(5)加强货运列车挂线组织。①从运输计划入手,对有货源保障的大宗货物实施挂线运输。对管内到达钢厂的矿粉及煤炭、到达电厂的电煤等大宗货源,按照年度计划及相关干线铺画的货物运行线情况,研究制定“四定”(定装卸地点、定运行线、定开行列数、定浮动价格)重点货运列车,与相关企业签订协议,实施挂线重点运输。②对管内具备实施“重来重去”钟摆式运输的企业货源,除了实施“四定”重点货运列车挂线运输外,按照企业要求编组相应车底,实施固定车底挂线钟摆式运输,同时研究制订相应的运输组织保障措施。③提高车辆利用效率。争取相关政策,对符合排空方向的货源,积极组织顺路稍脚运输。(6)提高编组站、区段站日班计划和阶段计划质量。丰台西、南仓、石家庄、唐山东、邯郸站一、三阶段计划兑现率达到95%,二、四阶段计划兑现率不低于85%,同时应提高解、编、取、送作业计划质量,紧密各作业环节的衔接,减少虚糜等待时间,为兑现日班计划和阶段计划创造条件。加强“三定”列车开行方案组织,不断提高兑现率。三大编组站(丰西、南仓、石家庄南)的“三定”列车应确保每日87列以上。(7)充分利用货运网上受理优势,充分利用远程监控、信息处理、网络传输技术等现代化科技手段,逐步实现计划管理向科学化、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方向发展。加强多元化经营,建立货运计划、组织、考核一体化机制,实现计划编制、运输组织、考核激励三同步,内部信息及时传递,外部信息合作共享。落实《铁路快运货物列车运输组织管理办法》,切实加快转变运输发展方式,推进货运组织改革,最大限度地满足客户公平、公开、便捷、高效的服务需求。(8)加强货物运价策划。对现行货物运输计费办法、清算政策,以及全铁路局货物运输盈利目标、成本结构、运输能力进行综合投入产出分析,依照可盈利货物运输才能下浮运价、效益必须覆盖运输成本、追求效益最大化3项原则,在允许的权限范围内,策划货物运价调整方案,整合运量与运力配置,实现既有运输能力的最大经济效益。
优化运力资源配置
随着京沪、京石武高速铁路和津秦客运专线陆续开通运营,京沪、京广、小京山和津山线货运能力也将得到释放。随着与呼和浩特、太原铁路局的深度合作,将有利于提高北京铁路局西煤入港、北煤南运的路港与路陆通道运量。不断提高编组站、区段站作业效率,优化运输结构,加强运输生产的成本控制,搞好均衡运输,减少违编违流、迂回运输、等机等线、单机走行、车辆积压等浪费。根据客运专线开通后既有线能力释放情况,加强对相关干线车流的调查,对管内车流经路和编组计划进行优化,及时提出车流径路调整、编组计划和运行图调整建议,为充分利用各线释放的货运能力,实现新的增运增收做好基础准备。运力资源应重点配置主要增量地区,探索建立通过装、卸、排成本测算来指导运输生产的新模式,实现市场引导、货源组织、运力配置三位一体管理。运能紧张地区,重点配置运力,把资源用足;运能基本适应地区,合理配置运力,把资源用优;运能相对宽松地区,兼顾市场培育和成本控制,灵活配置运力,把资源用好。大力提高高附加值、远距离白货组织力度,确保白货货收率达到55元/t以上,优化客货、管直、黑白、区域、品类结构,以最小的投入,争取经济效益的最大化。重点抓好占全铁路局80%以上的55个主要车站的卸车工作,坚持围绕“八待”(待接、待解、待编、待开、待取、待送、待装、待卸)和“一清”(清理48h以上大点车)开展工作。突出做好电厂、钢厂、焦化制气、港口卸车企业的卸车作业组织,及时掌握原材料到达、日耗、库存情况,加强作业写实和大点车、零星车清理,避免超能力集中到达,车流发生重大变化时,及时启动应急预案和调卸方案,实现重车不积压,能力不浪费。抓好第一班作业组织,进一步强化管重输送和卸车盯控。第一班管重输送要达到64%以上,第一班卸车比例达到55%,全日必保完成应卸车。实施车站和装卸车基地扩能改造,努力提高作业能力和效率。(1)尽快开通白羊墅站驼峰Ⅱ、Ⅲ线束,提高白羊墅站解编作业能力,压缩空车在站时间,努力适应石家庄货迁工程后,石家庄地区解编能力变化需要,缓解阳泉站解编能力紧张状况,同时为白羊墅站、阳涉线增量创造条件。(2)优化装车作业组织,对不能整列装车又有多条货装线的车站(如白羊墅站),可以组织不同装车点同时平行装运同一到站、同一收货人的货物,压缩在站集结时间,加速车辆周转。(3)在北正战略装车点电气集中改造和加装道岔的基础上,实施北正大型装车点架设接触网,实现装车列车直送直取,由日均装车2列,提高到3列,实现增量100万t的目标。优化施工方案,杜绝无计划和超范围施工。提高施工天窗综合利用率,科学给点、一点多用。跨铁路局的线路施工应统一天窗时间安排,减少跨局施工间的协调环节。强化施工前后班计划的兑现,积极组织好施工前后的接发车工作,避免施工后机列衔接不好,确保本务机的运用效率。(1)抓好分界口列车交接。加强车流组织,密切铁路局间协作,以货物列车达速行车、按图定时刻追踪开车为抓手,进一步释放通道及车站到发线能力,扩大第一班交车比例,实现分界口大出大入。树立大局意识,按照“一卸、二排、三装”的运输组织原则,分界口排空第一班应达到50%以上。(2)优化机车运用方案。通过强化机车段内作业、出入段,压缩机车待挂、待开等作业时间,压缩单机走行率,减少乘务员超劳,落实调小机车管理考核机制,用满用活调小机车,杜绝机车浪费,提高机车使用效率。(3)抓好车辆使用。通过抓列车满轴满长,超轴列车开行及列车补轴工作,提高列车平均总重;督促站段抓好车辆的巧装满载,千方百计增加C70车底的使用数量,提高全铁路局单车静载重;充分利用站存空车组织装车,减少甩空车;加强杂型车的使用,使每辆车都能产生最大效益。(4)合理控制运用车。根据下达的运用车保有量,努力压缩中停时,加速机车车辆周转,进一步挖掘运输生产潜力,紧盯点线,实现高效率;盯紧任务,目标高效益。
重点物资运输保障措施探讨
(1)严格落实重点物资运输管理办法,确保电煤、粮食、石油等重点物资运输。在运输计划编制过程中,对列入重点物资运输范围的企业或物资,必须按年度、季度和月度计划做好进度安排;对列入月度货物运输计划和日常货物运输计划的重点物资运输,应在日计划中优先安排、坚决落实。除特殊情况及发、收货人原因外,必须确保计划兑现,不得欠装;在日常运输组织工作中,做到优先安排去向、优先配空车、优先组织装车、优先挂运,确保月计划和日、班计划的兑现,确保一车不少、一吨不欠。建立专用台账,随时掌握重点企业物资运输进度,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确保质量良好地完成重点运输任务。(2)牢固树立责任意识,健全保障机制,制定应急预案,确保“一省两市”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需要。确保“节日”、“两会”、“迎峰度夏”、“冬季供热”期间的重点运输,维护社会稳定。遇非常时期采用合署办公等多种方式,按轻重缓急、平衡矛盾实施运力倾斜,最大限度地满足需求;对抢险救灾等应急物资要做到急事急办、特事特办,对专特、军运等重点运输,做到确保安全、万无一失。(3)深化与大客户互利合作,确保重点企业互保协议运量。抓好与重点企业签订的发送运量协议,制定季度、月、旬运量计划方案,并依据运量计划,掌握企业生产需求信息,督促企业组织有效货源,加强运力保障,全力确保运量目标的兑现。同时,重点组织到达企业的卸车工作,对企业在北京铁路局管内的需求运量提供重点保证,为企业日常生产创造条件。按照日历进度,车流到达情况,做到日算、月清责任明确,考核到位,真正与企业建立长期可信赖的战略伙伴关系,实现路企双赢。(4)做好大型装车点的建设与经营。目前,北京铁路局共有69个大型装车点,非运输企业参与的有13个。不断完善既有大型装车点的仓储、物流、配送、市场交易等功能,变地缘地域优势为产品产业优势,提高吸引区域货源的优势地位。在计划安排上,对大型装车点月编计划、日常计划做到优先审批和重点掌握;在作业组织上,按整列取送、快装快卸的要求,优化站台货位使用方案,避免整列货位人为分割,每列装车时间原则上不超过3h;在日常调整中,加强车货衔接、机列衔接,提高大型装车点送达、开车效率。(5)积极发展港口物流。利用区域内港口的资源优势,发挥铁路在集港、疏港运输中大通道和大能力的作用,逐步扩大集疏港运输比重。精心设计铁路运输新产品,使内陆港与沿海港紧密连接,实现重来重去、高效运输。(6)加强重点地区、重点用户运输组织,扩大服务领域。制订完善的合作机制和编组站、区段站的畅通措施,优化作业组织,提高运输效率,推动跨局联合经营。深化与其他铁路局的合作,实现优势互补,推进多元化经营发展,扩大市场占有份额。
有关建议与思考
篇4
【关键词】超限超重货物;运输管理;运输安全
超限超重货物运输是铁路货物运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铁路特种货物运输的主要内容之一,超限超重货物多是国家重点工程或国防建设的关键设备、核心设备,在国家重点工程、国防建设和国民经济的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我国军事、机械、化工、电力、石油冶炼等工业的高速发展,同时铁路大规模的路网建设陆续开工,大型的超级超限军事装备和机械设备在铁路运输中运量不断增长,大型车辆、桥梁、道路等建设,大型机械、设备如发电设备、化工机械、石油冶炼设备、桥梁构件等的运输需求也不断增加,铁路预制梁、架桥机、铺轨机等超限机械运输任务将十分频繁。由于超重超限货物对邻线、对铁路两侧接近限界有严格的要求,稍有不慎,就会酿发生车毁人亡的重大事故。因此确保超限超重货物运输安全是济南铁路局运输安全重点之一。为此,几年来,围绕着超重超限货物运输,济南铁路局制定了较为完善的运输安全管理体系,确保了超重超限货物铁路运输安全万无一失,从未出现过任何责任事故。尽管如此,在运输过程中,也存在在一些需要改进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1 超限超重货物铁路运输安全工作现状分析
1.1 管理体系
根据目前铁路局直管站段的体制特点,济南铁路局全面梳理、修订、完善了超限超重运输管理体系,制定了济南铁路局超限超重货物运输管理办法、济南铁路局限界管理办法、济南铁路局超限超重货物运输事故应急预案等,成立了济南铁路局超限超重货物运输及限界管理委员会,确保各部门之间分工明确、职责清晰、衔接紧密、互控到位。但是在日常运输执行中,由于超限超重运输货物工作涉及的部门较多,结合部管理薄弱,部门强调专业分工,导致协调不畅。工作职责难以落实到位,组织领导作用发挥不充分,这些不足在站段表现明显。
1.2 基础数据
目前,济南铁路局健全了限界管理体系,完善了限界管理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了限界管理委员会的领导作用。但是铁路局管内部分相邻并行线路、专用线、专用铁路限界资料还不齐全,影响了超限超重运输工作的正常秩序;另外,限界动态监控、变化报批制度执行中仍存在欠缺,是影响安全的重大隐患。
1.3 队伍建设
一是,部分站段未能按照要求配齐配强专业技术管理人员,站段独立承担能力有待提高。
二是,部分站段人员对所拍发的超限货物请求挂运电报不规范存在漏洞,业务有待提高。
三是,由于部分新进人员业务素质无法满足当前运输要求,需要通过培训给予加强,培训要结合现场作业以取得预期的培训效果。
1.4 关键作业卡控管理
1.4.1 电报管理需严格审核
站段拍发的请求挂运电报有的未履行审批程序,站段主管部门负责人未履行审核把关职责,反映出站段这方面的工作未处于有效的受控状态。
1.4.2 作业环节监控
在超限超重货物车车型选配及装车时,部分站段相关人员未按要求到场进行签认、把关,管理上脱节,造成车型不对重新倒装,监控落实不到位。
1.5 科技投入
目前在铁路超限货物运输新技术的开发和运用方面投入不足,济南铁路局各编组站投入的安全检测设备未形成全局一定范围的监控网络,影响了安全综合防范能力的提高。
2 加强超限超重货物运输工作的对策
2.1 明确管理职责,落实安全责任
1)进一步提高认识,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并细化安全管理职责,清晰安全责任界面,解决结合部管理薄弱难题,将安全职责逐层分解、逐项细化到部门、岗位,确保人员配备齐全、职责明确、责任落实到位,不断巩固、完善超限超重货物运输安全管理体系。
2)建立健全超限超重运输管理委员会的工作制定,定期召开工作会议,总结阶段工作,分析存在问题,集中解决超限超重运输工作中存在的重大问题。
3)落实好专业分工负责制度。各部门按照要求,各司其职,相互支持配合,保证超限超重货物运输安全管理平稳有序,安全持续稳定。
2.2 加强队伍建设,提高人员素质
合理优化货运站段管理结构,配齐专业技术人员,强化专业管理,超限超重货物发送量较大的办理站应配备专业技术管理人员。落实首席技师制度,以从事超限超重货物运输的从业人员为重点,切实培养造就一批技术专家、拔尖人才和骨干人才,带动整个人才队伍建设,为提高超限超重货物运输管理水平和工作质量打下坚实基础;组织开展职业技能竞赛活动,发挥竞赛的指引作用,严格现场操作能力的考核,促进职工业务素质的整体提升。
2.3 规范基础管理,强化安全保障
一是,要对铁路局管内超限超重车辆固定通行径路上的限界及桥梁承载能力实施动态管理,及时、准确掌握限界及桥梁承载能力变化情况。二是,要进一步复核铁路局管内限界资料,提高资料的完整性和准确度。三是,要制定方案、计划、细化措施,加强对线路、桥梁、设施设备的病害情况及侵限设施的整治力度。四是,要采取有力措施,切实提高铁路超限超重货物运输能力,确保超限超重货物运输通道安全畅通。
2.4 严格日常管理,确保关键卡控
一是,要严格执行超限超重货物运输各项规章制度,严把承运关、严格过程管理和质量控制签认,坚决杜绝无电报装车、无请求挂运电报开车、未纳入日班计划开车、无部令使用长大货物车。二是,要切实强化日常管理,有关业务处室加强对站段超限超重货物运输工作的日常检查和指导。三是,要狠抓重点,严控关键,加强超限超重货物专列运输组织管理工作,严格制定超限超重专列运输方案并通过各相关业务处室审核,规范自轮运转超限货物运输管理,强化电气化铁路超限超重货物运输组织管理工作。
2.5 加大科技投入,做好技术保障
1)认真分析设备检测盲点,完善济南铁路局超限安全检测设备布局;按照高标准,对既有设备进行更新改造,使其符合安全检测设备的标准;建设济南铁路局超限超重货物运输决策支持平台,通过信息系统建设,实现超限超重货物运输各个环节的计算机管理,逐步实现自动化办公,为确保超限超重货物运输安全,减少超限超重车对运输秩序的干扰,扩大运输能力的同时为客户提供网上受理、信息共享,切实提高超限超重货物运输工作质量。
2)加快铁路限界信息化管理
(1)铁路限界是铁路行业重要的基础数据之一,各业务部门通过日常的限界管理,可以明确本业务部门的建筑限界情况,哪些地方限界小,那些设备的建筑限界小于《技规》标准,关键控制设备怎样分布。在每年的限界整改工作中,通过日常的限界管理明确哪些地方需要整改,制定整改措施期限,减少重复性劳动。
(2)通过日常限界管理,建立动态、实时、准确的限界信息数据库,当有超限超重货物运输时,利用积累的限界信息数据库计算通行径路的最小综合限界,通过与超限超重货物轮廓对比,确定超限超重车是否能够安全通过,不能通过的,控制设备是什么设备,能否拆除,除第一控制设备外,还有那些控制设备,进而为超限货物运输组织提供辅助决策支持。
(3)通过日常限界管理,进一步完善的限界变更管理办法和管理手段,对确需改变建筑限界的项目建立申报、逐级审批制度,严格控制缩小建筑接近限界,保证限界数据不被随意更改,对确保超限货物运输安全、提高运能有重要意义。
篇5
关键词:物流运输;网络优化;层次分析法
1. 河南长通物流现状分析
当前中原物流市场已拥有强大的物流系统,但从系统来看中原物流资源需要整合,在其基础上长通物流要建立高效、统一的物流运输网络,做到对自身的网
点合理布局。如今长通物流运输网络在建设方面还有很多问题,其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缺乏系统规划。几乎没有从系统的角度研究物流发展的合理性,企业单一的运营模式,很多部门缺乏整体协调,不能与外界实现资源共享,并且长通的信息平台一直处于孤岛状态。(2) 物流技术水平较低。缺乏系统的技术开发,技术水平还处于较低的层次,物流技术和物流平台技术之间尽管有很多局部地、小规模地开发的单项技术,但还影响了整个物流的有效运作。(3) 结构缺陷严重。长通物流平台结构,主要由线路和结点交叉接合配置构成网络,但其结构基本上处于畸型发展状态,能够直接反映数字的线路关注度高,处于较快的发展状态,而线路的交汇、所构成的结点长期受到忽视。(4) 专业化的物流程度低,缺乏高素质的物流管理人才。长通物流人员在素质方面很落后。在货物运输过程中,缺乏高素质的人才阻碍物流运作的正常运行,不按时发货接货、分拣,致使货丢、货损、错货时常发生。国外物流企业的发展实践表明,物流从业人员是否具有较高的物流知识和操作经验,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其物流业已具有一定规模的物流教育系统,为物流行业培养并输送了实用人才,但国内还比较薄弱。
2. 长通物流运输方式的优化
(1). 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影响运输方式选择的因素很多,本文主要从经济性、及时性、便利性、安全性等方面衡量。经济性。经济性表现为运输成本。一般来说短途运输,公路的成本较低,中长途运输铁路成本较大,长途运输对时间有较高要求的运输,宜选择航空运输。及时性。及时性体现为运输速度与准时率。不同的运输方式,运输速度各不相同。运输载体的最高技术速度一般受到运输载体运动的阻力、载体的推动技术、载体材料对速度的承受能力以及与环境有关的可操纵性等因素的制约。 便利性。便利性一般指运输网路的密度和覆盖面,也就是选择某种特定的运输方式的方便程度。一般情况下铁路和公路的便利性比较强,空运的便利性受到航线的影响,而水运受自然条件的限制,便利性相比起来就较弱。便利性一
般很难定量表示,本文利用发货人所在地至装车地之间的距离来表示,其距离越近便利性越好。安全性。安全性包括货物运输的安全和人员的安全以及公共安全。从整个运输过程来说,与其它运输方式相比,载货卡车能够更好地保护货物的安全,因为卡车能够实现“门口到门口”的运输,而不需要中途装卸和搬运。
(2)层次分析法模型的构建
明确运输方式选择的影响因素主要依据两个假设条件:可供长通物流公司选择的物流运输方式只有公路、铁路、水路、航空,公司在选择物流运输方式时只考虑运输的安全性、及时性、经济性,便利性暂不考虑其他因素的影响。建立递阶层次结构。本文对问题所包括的因素根据是否具有共性把其分组,并将其之间的共性作为系统中新的层次(即准则层)中的一些因素,而这些因素本身也是根据另外的特性组合起来,形成更高层次因素(即总目标层),层级的划分要根据情况而定,一般包括总目标层、准则层、方案层,现以选择合理的运输方式为最高总目标层来构建层次分析模型(见图1-2),在图中最高层为总目标层,即决策的总目标是选择合理的运输方式;第二层为准则层,即为实现总目标所要考虑的因素、条件、决策的准则;第三层为最底层方案层,根据考虑因素的特性做决策时的备选方案。在选择运输方式时,结合长通公司的运营现状,往往在保证运输安全的前提下来衡量运输费用和运输时间,到货时间得到满足再考虑费用低的运输方式。所以选择运输方式可以采用经济性H1、及时性H2、便利性H3和安全性H4等四个评价指标。
一致性很好可接受。同理再分别计算每一准则层指标下方案层各具体方案的权重
篇6
【关键字】物流园区、功能区域、港口、铁路
物流园区的功能区域布置是在园区规划是的重要一环,它包括物流作业区的布置,辅助活动区域的布置,物流园区的景观绿化体系的布置。在物流作业区域的布置中,要决定物流中心的联外道路型式,厂房空间范围、大小及长宽比例,物流中心内由进货到出货的主要物流路线型式,并按物流相关表和物流路线配置各区域位置。而布置辅助活动区域时,一般在物流园区行政办公区均采用集中式,并与物流仓储区分隔,进行合理的配置。物流园区的景观绿化体系则需要绿化隔离和组织微观交通。
经过规划分析,可以得到物流园区的功能区域布置草图,但最后还应根据一些实际限制条件进行必要的修正与调整。这考虑调整的因素包括:厂房与土地面积比例、厂房建筑比率、容积率、绿地与环境保护空间的比例及限制等因素。物流园区区域面积布置受到已有的总面积的形状及大小的限制,必要时得修改物流或设施的规划以符合实际情况。建筑的造型、长宽的比例、柱位的跨距、梁高等限制或要求。土地建筑法规、环保卫生安全相关法令、劳动法等因素。交通出人口及所在区域的特殊限制等因素。
在完成物流园区布置方案修正后,需要对物流中心布置方案进行评价,只有做好方案评价,才能确保规划设计的成功。常用的布置方案评价方法有优缺点比较法、加权因素比较法等。不管怎样布局,物流园区整体优势的发挥,依赖于物流园区各组成部分的有机结合与协调,而这种协调除了依靠信息系统的整合外,物流园区系统功能的优化配置(功能整合)既是信息系统整合的基础,又是整合物流园区系统的重要手段。物流园区所具有的功能与地区物流发展、物流服务需求、进驻物流园区的物流企业的性质、物流园区所处位置的物流特点等因素密不可分。因此,合理规划物流园区功能,利用功能的优化配置整合物流园区系统,是发挥物流园区整体优势的基础。
物流园区完善的功能,是建设物流园区的总目的。它把分散的物流作业集合在一起,形成包括运输、保管、包装、装卸搬运、流通加工、配送和物流信息管理的综合化主体,有效的提高了服务质量,物流效率,节约了成本,并为物流产业乃至城市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基础和保证。因此,在建设规划物流园区时,应该尽量把物流园区的功能最大化,合理的规划和设计物流园区的功能,是实现物流园区建设目的的保障,也是规划建设整个物流园区的工作基础。
物流园区的功能组合分为九个中心,本文重点研究了港口集装箱物流区域和铁路型物流园区系统的功能规划设计。
(1)港口集装箱物流区域
港口集装箱区域根据其功能和作用可以分为以下几个功能区,主要包括集装箱堆场,集装箱货运站,仓储、配送、流通加工区,辅助作业区等。
集装箱区域规划一般要考虑到该区域的面积问题,使在物流需求得到满足同时区域面积最小,力求有效、合理的利用空间。这里所说是面积包括仓库面积、集装箱堆场面积与货运站拆装箱场地面积。
集装箱物流区域的部分功能区域同样存在于散货物流区域,但港口散货物流区域还具有以下功能区域:堆存作业区、流通加工区、地磅与交接区和管理中心。散货物流园区的堆存作业区往往由作业堆场、皮带机、堆取料和装船机等作业机械和储存空间组成的一个有机系统,在堆场作业区域完成散货的装卸、堆存、筛分等物流作业。有些散货要进行流通加工,如钢材的剪切、开平、折弯等加工功能,需要额外的加工场地和加工机械。地磅与交接区是陆地、水陆运输的连接点,主要是承重计量和交接货物,并交接各种单据,检查出门的车辆是否符合公路规则的要求。管理中心主要有中央控制室,室内有控制信息系统、指挥和遥控设备以及相关办公室组成。综合港口可以几个不同货种的物流园区合用一个管理中心大楼。
(2)铁路型物流园区系统规划与设计
铁路型物流园区是指依托铁路货运站或者铁路集装箱中心站的货运集散功能形成的,提供铁路货运中转等诸多功能的枢纽性物流园区。与其他物流园区相比,铁路型物流园区最大的不同在于充分利用园区内铁路物流系统提供的快速、大批量货运集散功能,来实现货物的区域集散,以及以货物运输为核心的仓储、流通加工等功能。
铁路货运站是铁路运输网络的节点和基层运输生产单位,在路网中的主要职能是进行货物的装卸、调配与发送,是保障整个铁路货物运输通畅的关键节点;同时也是铁路货物运输生产过程起始和终止的地点,与国民经济各部门直接发生联系,是铁路货物运输营业的依托。货运站由装卸区、铁路引导线、货物存放区、汽车停放处和调度管理区构成,承担着货运管理的诸多职能。
货运站布置应该做到设备的数量根据货运站的业务量进行合理配置,人与机械的合理配置,大型固定设施的布置要考虑到车站远期的发展。
总而言之,物流行业涉及的行业、领域广阔,对基础性设施建设的要求很高,并非所有的地区都适合建设物流园区。物流园区是物流企业或配送中心的集中场所,因此需要以市场经济的眼光科学选址,这是因为能否吸引足够的资金和企业是物流园区建设和运营成功与否的关键。进行物流园区的建设,必须有一个总体规划,物流园区的规划建设需要研究场址的概况和各方面的因素。
参考文献:
[1]王媛媛.物流园区规划与运作若干问题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5(04).
[2]赵旭.关于我国物流园区规划与选址问题的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7(03).
篇7
关键词:货检作业;流程;人员设置
1 改革、优化流程目标
通过改革、优化作业流程,充分发挥货运安全检测、监控设备的作用,实现信息、监控、协调、处置的高度集中,达到减轻人员作业强度,提高货检作业质量,确保运输安全的目的。
2 改革、优化流程方案
2.1 具备下列条件时可以按优化后的流程进行货检作业:货检安全集中监控系统、超偏载检测装置全部验收并正常运行,货车装载视频监控系统白天、夜间摄、录像清晰。
2.2 流程优化具体内容:
2.2.1 改变现有预检方式。一是突破《铁路货运检查管理规则》中对到达列车进行人工预检的规定,改由货检监控员在室内通过货物装载视频监控系统对到达列车进行视频预检。二是取消直通列车人员必须出务进行预检的规定,改为使用设备进行视频预检。
2.2.2 增加货检作业内容。突破《铁路货物运输管理规则》关于“苫盖货物的篷布顶部、集装箱顶部、敞车装载的不超出端侧板货物的装载状态,在途中不交接检查”的规定,利用货运安全监控设备,对上述内容的设备可视部分进行检查,提高货检的安全保障能力。
2.2.3 调整到达列车作业检查内容。到达场货检员只对到达的重点车(含高保价货物)进行检查及货检监控员临时安排的需要出务作业的(处理问题车辆等)。
2.2.4 取消部分纸质台帐。货检集中监控系统完全投入使用后,取消《铁路货运检查管理规则》及《成都铁路局货运检查管理实施办法(试行)》内规定的纸质报表及台帐(危险货物运输相关要求的除外)的手工填记,全部改为电子台帐,由货检生产管理软件自动汇总生成,实行无纸化作业。
3 改革、优化流程后人员岗位设置
3.1 每班设货检值班员1 名。
3.2 货检站集中监控中心根据自站日均办理辆数每班设上、下行货检监控员,日均办理辆数1万辆以上的设4名,不足1万辆的设2名。
3.3 到达、出发场货检员人数由车站根据自站作业量按规定配备货检员。
4 改革、优化流程人员作业组织方式
根据已配备的检测、监控设备,对货检作业的组织结构进行改革,改过去的分散作业为货检调度集中统一指挥作业;改原始的电话指挥为现代化、信息化、网络化指挥;改过去的纸笔记录为手持机记录;改过去的人工处理作业结果为计算机自动处理。取消货检作业劳动组织中间层,将全站的货检作业纳入集中统一管理,货检作业设置指挥层(室内人员)和现场作业层(室外人员),形成集中指挥、分层作业、专职监控的扁平化货检作业组织管理模式。改革后货检作业组织模式:a.货检值班员指挥货检监控员、货检员作业。b. 货检监控员指挥货检员作业。c. 货检员按照货检值班员、货检监控员的指挥完成相关工作,及时反馈相关信息。
5 改革、优化流程后各岗位职责
5.1 货检值班员:负责货检班组的全面工作协调、生产组织管理,做好当班期间的现场作业安全盯控。对货车超偏载信息、超限车辆进行核准、处理、登记,监控现场作业人员,处理发现的问题,打印作业大表、交接班等工作。
5.2 货检监控员:负责对货车装载视频监控系统、超偏载检测系统进行室内监控,及时、认真、准确的通过系统回放功能检查列车,发现问题及时汇报、处理。根据车站列车阶段计划通知现场各作业点进行货检作业(未配置货检PDA 手持终端的车站由各作业点组长安排),编制倒、整车普记,拍发电报,加强与调度、运转的工作联系。
篇8
关键词:物流企业;全面预算;成本管理
一、物流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必要性分析
物流成本在物流企业经营管理中,占据很大的比例,包括物流活动中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等。任何一家物流企业,都必须准确预测企业未来的物流需求,综合考虑物流运作各个阶段的物流基础设施成本、物流装备成本、物流工具成本等。一般而言,全面预算是物流企业经营策略的主要依据,与企业的经营密切相关,物流企业在全面预算之前要根据企业的最高效益目标制定物流计划,确定哪些成本是企业物流需求所必须支出的,衡量各种成本的战略地位,是否符合企业的运作。笔者认为,物流企业的成本管理事关企业的竞争优势,而目前物流企业在成本管理方面仍然存在一系列的问题:首先是物流企业现行的财务会计制度还不适应全面预算管理的方法,明显不利于物流成本的有效管理,物流企业构成物流成本的因素很复杂,存在不能够全面掌握成本费用的情况,另外企业的财务会计制度没有涉及单独的科目进行物流成本的全面预算,导致企业很难对构成物流成本的各种费用进行准确地判断和分析,全面、准确地降低物流成本难以实现;其次是物流企业物流规模形成物流成本的制约因素,致使部分规模较小的企业难以形成整体的全面预算方案。再次则是不同物流企业的成本控制掌握方法没有同一的标准,也无法得出准确的行业平均物流成本值,难以建立物流成本的比较优势。由此可见,物流企业的成本构成错综复杂,进行全面预算管理,最大限度降低物流成本势在必行。
二、物流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方法
(一)物流成本的构成因素分析
物流企业进行全面预算管理需要综合分析物流成本的构成因素:①客户下单的受理,客户委托物流公司完成运输任务,物流企业需要提前以选择计算运费的方式,了解清楚托运货物的数量、体积、重量等,根据客户下达物流任务的运输情况和具体提货时间,及时调动物流资源,合理安排物流工具,保证运输过程的及时性,以期减少不必要的成本支出。②提货、运输、货物跟踪的物流作业也是构成成本的重要因素,全面预算需要提前对这些因素进行科学掌握,首先是提货,物流企业派出提货人员到客户指定的提货现场提取货物,检查提单与实际货物的数量、型号等是否相符合,尤其是物流目的地较多时,而且货物型号复杂的情况下,可以通过科学标记的方法区分货物的目的地和型号,保证货物运输的准确性,避免不必要成本的支出。其次是运输,物流公司要在全面预算方案内体现货物装车时间、发车时间的合理计划安排,保证货物既能够按照客户的要求安全、及时地运到,还能够在突况下迅速启动后备方案,避免物流成本的增加。再次则是货物的跟踪,物流企业为保证货物运输过程中安全、及时、准确和有序,需要及时告知对方的物流动态流程,在全面预算范围内,货物的跟踪属于一种应急补救措施,可以避免或者减少货物的损失。
(二)全面预算的动态流程管理方法
根据上文提到的物流成本问题,笔者认为全面预算需要进行动态的流程管理,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处理:
1 制定物流作业的标准,物流管理需要结合物流的规则和规律,对整个物流过程所涉及的物流市场、货物发送、货物接送、货物中转等,对这些流程所涉及的人力、运力、财力和运输设备进行合理组织和平衡调度,实行适时监督,全面预算方案中所体现的物流作业标准,体现为:①按照客户的实际需要,遵守约定时间,及时将货物送达制定的地点,尽量缩短货物的在途时间;②将货物送达目的地要精确到点,防止各类意外事故的发生而加大运输成本;③合理选择运输方式和运输路线,利用各种运输工作工具和设备,实施科学配货方案,节约人力和物力资源,合理降低运输成本;④运输过程中做好防止货物损坏或者损失等事故发生的预防工作,避免物流成本的增加。
2 制定运输技术标准,开发客户满意的物流服务项目,使得客户的满意度和物流质量管理达成一致:①在全面预算之间调查市场客户的物流需求与期望值,进行相关物流法律法规和行规的资料收集,并分析竞争对手的能力和动向等;②为防止意外事故发生时的经济纠纷,增加不必要的运输成本,预算方案中要将物流作业过程的责任和义务等影响因素进行综合考虑,作为对客户书面承诺的依据;③预算项目的策划和准备,以降低运输成本为基础目标,开拓新的市场。④预备方案,由于运输条件是不定的,随时可能进行更改,这时候要有事先准备好的预备方案,预备方案要以文件形式存在,并经过有关部门的协调一致,确保不会因为更改而增加运输成本。
(三)全面预算管理的信息化建设
物流企业进行全面预算管理,降低物流成本,必须借助现代的信息化系统,利用互联网等先进科学技术统筹物流管理工作,使得物流作业得到有效地协调、控制和管理,具体来说,物流企业需要将客户的物流意向、数量和价格等信息传输到物流系统当中,进行全方位预算,一方面是为了正确、迅速进行运输作业和企业作业,另一方面则是控制物流成本发生的可能性。笔者认为,物流企业应该采用VPN设备,设备是集防火墙、流量控制、集群技术、智能线路等技术,配置分支设备,使得分支设备和总设备进行数据共享和信息交流,而工作人员PDA加载PPTP模式,接入总设备VPN设备形成专用互联通道,可以随时通过总设备查询物流车队、码头、船舶、运输机场、运输专机的货运数据,确保总部中心的全程监督与所有分支机构、工作人员、仓库等进行信息分享,也可以作为全面预算管理的基础依据。
篇9
【关键词】华兴物流;运输管理;对策
一、哈尔滨华兴物流有限公司概述
(1)公司简介。哈尔滨华兴物流有限公司是华兴货运有限公司的下设子公司,总部位于河南省郑州市。公司主要从事公路物流运输配送、仓储及特种货物运输。公司成立于2008年,占地面积10000多平方米,拥有员工60余人,注册资本为5000万元人民币,公司拥有箱式货车20多辆,敞车30多辆,拥有2.2米、4.2米、5.2米、8米、9.6米、12米、15米挂车50多辆。(2)公司目前的物流状况。哈尔滨华兴物流有限公司是集零担货物运输、仓储、快运、回城配载为一体的物流公司,公司主要经营业务是为家乐福、世纪华联等超市配送日化产品,以及省内的运输业务和省外大宗货物的长途运输,并且实行门到门运输服务。年总收入可达1000万元人民币。公司拥有省内最先进的网络操作平台以及GPS定位系统,可对每一台运输车辆进行定位跟踪、实施监控。哈尔滨华兴物流有限公司主要的省外运输网点有河南省、河北省、吉林省、辽宁省、山东省等。省内主要有齐齐哈尔、牡丹江、大庆、佳木斯、鹤岗、双鸭山、鸡西、黑河、绥芬河、七台河、海拉尔、满洲里、加格达奇、东宁、五大连池等地。
二、哈尔滨华兴物流公司运输环境分析
(1)内部环境分析。哈尔滨华兴物流有限公司是一家小型的以公路运输为主的物流公司,公司内有各种公路运输车辆百余台,但其它运输方式比较缺乏。公司内部没有专门的运输管理人员,也没有对运输线路做过具体的规划,但是公司内部管理信息系统很健全,能及时对运输车辆及货物进行管理。(2)外部环境分析。首先,运输是东北经济发展的薄弱环节,黑龙江省位于中国的最北部,主要从事于农业生产,良好的运输环境对黑龙江省的经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黑龙江省的运输设施却只处于初步建设阶段,一级高速公路还比较完善,但哈尔滨市内以及其他各县市内部道路情况就比较差,大大缩短了车辆的使用周期,降低了运输效率。其次,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燃油价格也不断攀升,从而导致运输成本居高不下,这也给很多物流企业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三、哈尔滨华兴物流公司运输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运输管理制度不健全。一是对运输人员的管理;二是对运输车辆的管理。华兴物流对运输人员没有基本的管理制度,一般都是按照以往的运输方法、招聘方式、以及培训方法管理运输人员,没有具体的规范的管理制度,这就导致了运输人员的素质偏低,经常出现酒后驾车、运输过程中投机取巧的情况,对运输人员的生命以及公司的财产都造成了威胁。对车辆的管理也不完善,尽管公司有比较完善是定位系统,但是对车辆的维修保养、调度分配以及载货量的管理却差强人意,致使车辆使用寿命变短并且时常会出现空载、超载的现象,导致了运输成本的升高。
2.运输网络辐射范围小。哈尔滨华兴物流有限公司运输网络的辐射范围只局限在北方各省,如吉林省、辽宁省、河北省等,而对于其他省市并没有运输网点,并且华兴物流在省内的运输也只在县级以上的城市,对于各乡镇也没有运输网点。
3.运输方式单一化。运输方式是货物运输时必须考虑的因素之一,运输方式选择的合不合理直接影响运输的合理与否。运输方式主要有公路、铁路、航空、管道、水运五种,其中五种运输方式各有利弊。华兴物流是以公路运输为主要运输方式的物流公司,虽然公路运输车辆比较齐全,但是如果没有其他运输方式的配合使用也很难达到运输效率最高,而且还会使货物运输受到限制。
4.运输路线设计不合理。运输路线设计不合理可能会导致空驶、对流运输、迂回运输等,不仅会增加运输成本、延长运输时间,而且可能会给运输人员带来危险。华兴物流的运输路线设计中就出现了很多漏洞,经常会导致延长运输距离或者使运输车辆陷于困境等情况,而且还导致司机与跟车人员的意见不统一,导致员工之间不团结。
四、哈尔滨华兴物流公司运输管理问题解决对策
1.运输管理规范化。一个企业要想处于领先地位就必须提高企业内部的管理制度,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良好的内部管理制度是企业成功的关键。针对上文中提出的运输管理制度问题,本节得出了具体的解决方法:第一,企业要制定出具体的运输人员守则。针对企业出现的各种运输状况,例如酒驾、怠工、投机取巧等情况制定出相应的员工守则,并且严格按照守则要求的事项进行管理、规范,提高运输人员的整体素质。第二,对车辆的维修保养情况作出规范,并且定期检查车辆的安全程度,以免对运输人员以及货物造成损害。第三,对各种运输车辆的运输能力作出具体的说明,并要求运输人员严格按照规定的载货量运输货物,防止出现空载、超载等现象。第四,协调运输人员之间的分工。合理安排员工的时间和具体工作是规范运输管理的一项必不可少的措施,只有调配好员工的工作才会使运输更有效率,使工作更有秩序,使员工更加团结。
2.合理布局运输网络。运输网络设计的合理与否直接影响到物流企业的运输成本的高低。我们知道,企业选择合理的运输网络方案时应考虑的因素有货物运送的距离、物流管理能力、库存管理、资金、供应商所处位置、客户所处位置等。然后在此基础上制定出适合自己的运输网络方案,并再进一步优化。合理布局运输网络并不是运输网络越密集越好,因为运输网络太密集就会使建设费用增加,并且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对于华兴物流来说,公司需要扩大运输网络范围,将运输网点扩散到河南的南部和西部,并且将省内运输网络细化,深入到县级以下的各乡镇,这样才能更有效的满足客户的需求。
3.多种运输方式相结合。随着经济的发展,如今单一的货物运输方式已经被淘汰,在现代物流中多式联运已经成为主导,将五种运输方式结合使用,综合考虑运输时间、运输成本以及运输能力,权衡利弊,从而提高运输效率。采用多式联运的方式有利于企业发挥综合运输的优势,有效组织各种运输方式的衔接与配合,选择最合适的运输方式,加速货物和资金的周转,充分发挥综合运输的整体功能。华兴物流应积极采用多式联运的运输方式,有效提高运输效率,降低运输成本。
4.优化运输路线。合理的运输路线设计是物流运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因此,在运输的外部条件如各个送货点、送货量等因素确定的情况下寻求运输距离的最小化是优化运输路线所必须做的工作。针对华兴物流的运输路线问题提出以下三点解决措施:首先,对公司涉及的业务的运输路径全部列出来,对各个路线的距离、路况都进行相应的了解。其次,确定每次运输货物的运输量以及单位运价。最后,运用最优路径法得出最优路径。
参考文献
[1]凌征武.我国企业物流运输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商业文化杂志社,2009(6):97~98
[2]宋志华.DBH公司物流运输效益改善对策研究[D].上海:上海交通大学.2007
[3]王慧炯.交通运输发展的国际经验及其对我国的启示[D].投资经济专业专题研讨会论文集.2005:46~55
[4]杨兆升,杨庆芳.传统运输企业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变的对策与分析[J].公路交通科技.2001,5(10):112~116
篇10
一、(略)。
二、区域运输需求
1.区域旅客运输需求。区域旅客运输需求是指人们愿意并且能够支付的对运输的需要,包括政府补贴后人们愿意并且能过支付的需要。影响客运需求的因素主要有客运服务的质量、其他运输方式的交叉弹性系数、居民的收入水平。如图1是运输需求与运价之间的关系,在一定时期运输产品的需求量会随着价格增加而减少(如需求与价格在a和b之间运动),当商品价格以外的其他因素变化会引起整个需求的变动(如需求曲线在D与D1之间移动)。当运输企业的服务质量提高后会引起需求曲线的移动(如需求曲线在D与D2之间移动),即相同的运价水平,服务质量高的企业会有更多的运输需求,或者说相同的运输需求服务质量高的企业可以有更高的运价水平。
2.区域货物运输需求。区域货物运输需求是指人们愿意并且能够支付的对货物空间位移的需要。影响货运需求的因素主要有货运的运价水平、运输的非价格成本、托运人的个人偏好、需求对运价变化的敏感程度和运距。货物运输需求基本属性主要包括运输距离和运输批量,一般而言,初级产品的运输费用占产品价值的比重较高,对短距离的运输需求较高,最终产品的运输费用占产品价值的比重较低,对长距离的运输需求较高。
三、区域经济与运输的关系
1.区域经济发展与运输需求的关系。当中间投入品的需求增大时,运输成本对经济增长率的影响率也增大。如果中间投入品在最终产品中所占比重达到70%,即σ=0.7,则在运输成本分别为5%(C1=1.05)和10%(C2=1.10)时,即运输成本差异为5%的情况下,经济增长的差异可达49%。运输需求的增加可以带来规模效益,从而带来运输成本的降低,进而可以推动经济增长,良好的运输体系有助于带动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
2.区域经济发展与运输经济的关系。从本质上,运输经济盈利过程是通过相关运输资源的投入,生产出若干运输产品从而获得收益的过程。区域运输经济发展的目标是提高各种社会资源的配置效率,实现区域内资源的合理配置,从而推动区域经济社会不断进步,最终实现经济社会的快速、可持续发展。区域运输经济研究又以区域内的资源作为背景,运输经济学的研究离不开特定的区域环境。首先合理的运输方式和运输线路选择有利于区域内资源的优化配置,加快区域内物质资源转化和循环利用,合理的运输方案能够大大减少运输时间和运输费用,从而降低人们的出行时间成本和货物的在途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其次运输条件影响区域内产业布局,交通便利的铁路交通枢纽、港口对运费占价值比重较大的重型原材料工业具有很大的吸引力,高速公路交叉点以及机场对新兴的以“轻、薄、短、小”为特点的高技术产业布局具有很强影响如美国的硅谷、日本的硅岛等。再次运输费用影响区域内经济活动区位,作为“经济人”,经营者都会选择运输费用低的地方进行经济活动,生产初级产品企业会选择靠近原材料的地区进行生产,生产最终产品的企业一般会选择靠近市场的区域进行生产。现实生活中,如果有一个备选方案能较好地满足定下的最基本要求,决策者就实现了满意标准,不愿意再去研究或寻找更好的备选方案,因此决策者得到的往往是较满意的方案,而非最优方案。这就导致运输费用在企业选址中的作用变得难以确定,但可以肯定的是运输费用仍然起着主要作用。
四、区域经济的测度与运输经济衡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