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疾病如何预防范文
时间:2023-05-30 16:09:5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精神疾病如何预防,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心理面面观:古今人物心理探析》岳晓东 著
随着现代医学的不断发展,躯体疾病在受到控制,可精神疾病却越来越严重。据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布伦特兰博士介绍,当今世界上前10种致残或使人失去劳动能力的疾病中有五种是精神疾病:抑郁症、精神分裂症、双向情感障碍、酒精依赖和强迫性障碍,其中精神抑郁症列第五位,预计到2020年将跃升到第二位。为此,专家学者惊叹:“精神疾病时代”正悄然来临,人类已由“传染病时代”、“躯体病时代”进入“精神疾病时代”,精神疾病将是21世纪的流行病。
忧郁与抑郁是心灵枯萎的不同表现
在所有精神疾病当中,抑郁症当是最可怕的疾病。它可以彻底摧毁一个人的生活意志,也可让一个人整日生活在高度兴奋与狂躁当中。那么,什么是抑郁症呢?
对此,人们要先分清什么是忧郁症与什么是抑郁症。从医学角度讲,忧郁症是神经官能症的一种,它通常由于用脑过度、精神紧张、体力劳累等引起,包含了失眠症、焦虑症、疑病症、恐惧症、强迫症、神经衰弱、神经性呕吐等病症;抑郁症则属于精神病的一种,通常由于长期的自我仇视及情绪低落而引起,它包含了狂躁症、双向抑郁症等。此外,忧郁症患者还多出现人睡困难,入睡1―2小时后即醒,醒后再难入睡等症状,并伴有坐卧不安、无缘无故的恐惧与焦虑等现象。而抑郁症患者则多出现沮丧、忧伤、自卑、对日常活动兴趣显著减退甚至丧失等症状。应该说,长期的忧郁症会导致抑郁症。
此外,忧郁症和抑郁症患者都很容易怀疑别人在说自己的坏话,怀疑自己的健康出现不利,并过分关注自己的身体变化。他们都会产生神经衰弱的症状,如精神疲乏、反应迟钝、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工作学习不能持久,头痛、食欲不振、懒散等等。凡此种种,都使得忧郁症和抑郁症患者活得十分的辛苦,十分的不开心。严重的抑郁症患者还会饱受自杀意念的困扰,感觉生不如死。
总之,忧郁症是严重的神经官能症,是亚健康状态的突出表现,如不及时就诊会导致抑郁症;而抑郁症是严重的精神疾患,也是情绪障碍的突出表现,如不及时治疗则会完全摧毁一个人的生活意志与身心健康。
就心理学来说,忧郁与抑郁是心灵枯萎的程度不同,是开心能力的不断下降。由此,维护一个人的心理健康,本质上就是提高并维持一个人快乐的能力。
怎么预防抑郁症
如何预防抑郁症?这需要谈谈精神刺激与性格特点的关系。有些人自己拥有什么从来看不到,看到的全是生活的不足,整日唉声叹气,郁郁寡欢。有许多证据表明,一个人应付精神刺激的方式与他的性格特点是密切相关的,“应付”有三个含义:
(1)对问题的评价是否符合实际;
(2)对问题的解决是否恰当;
(3)有了忧郁情绪是寻求社会支持还是酗酒或是滥用药物。
篇2
精神疾病给社会和家庭造成了沉重的负担,并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治疗精神疾病不仅使病人精神症状消失,更重要的是恢复正常的精神功能,重新回归社会,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但社会功能的恢复,还必须借助有效的健康教育,帮助人们索取保健知识,建立健康信念,控制不良行为,从而提高健康水平。
1.教疗的涵义。
1.1我院很早就设置了教疗护士一职,其主要工作任务是和住院病员一起开展娱疗、工疗、乐疗、体疗和生活管理,也进行精神疾病知识教育,称之为卫生知识课。1.2教疗是通过改变患者的行为和生活模式,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提高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促进疾病的康复。1.3教疗是基于人的行为可改变性理论以及信息在人的行为改变中的作用的理论,而在实践中又利用了心身医学学习原理,操作性条件反射强化等理论。它是通过信息传播和行为干预,帮助个人和群体,掌握卫生保健知识,树立健康信念,自愿采取有利于健康行为和生活方式的教育活动与过程。
2.康复科开展教疗工作的方法和方式。
2.1方法
2.1.1据精神病患者的临床特点,为了使患者了解有关疾病常识,以提高住院的适应能力,我们对患者分阶段进行知识培训与辅导,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康复期患者的精神症状基本得到控制,认知能力恢复,对患者进行精神疾病常识的宣教,介绍有关精神疾病的病因,症状及药物治疗,使患者对精神疾病有所了解。鼓励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促进疾病的康复。
2.1.2安排每月一次,集中全院各病区一部分病员到康复科上课,分别由各区教疗护士担任,给病员上精神卫生课,非常受欢迎。
出院前期患者已达康复,对患者进行坚持服药,掌握自我调控技巧,适应社会、家庭生活,预防复发的健康教育,使患者能健康的回归社会。
2.1.3通过及时反馈信息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患者反应出来的每一点信息都要认真对待并及时反馈,要主动关心,耐心解答患者提出的问题和患者感觉到特别为难的问题及其想知道的答案。
2.2方式。工作人员以连续、交叉、互补的方式为患者提供教疗辅导。
2.2.1采取一体化教育。通过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对患者进行教疗,效果非常好。采取个别和群体相结合的多样化教育方式,如娱疗室应设录像、音响、象棋、跳棋、扑克、麻将、乒乓球、羽毛球及健身器材等,患者可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活动,让患者的康复生活过得丰富多彩,寓教于乐。并定期组织讲座,发放阅读手册,工休座谈会,节假日联欢会等。这些活动的开展,不仅和谐了医患关系,最重要的是不断提高患者的生活乐趣,改善患者的情绪,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2.2.2计划性教育。待患者病情稳定后,以诚挚温和的态度向患者作探视制度与作息时间等的介绍,讲授精神疾病的发病机理,早期临床表现,药物作用及不良反应等。
2.2.3示范式健康教育。针对患者的知识水平及技巧掌握的深浅程度,对某些行为方面进行示范或纠正。如:指导患者日常内务料理等,鼓励患者参与病房的组织管理,倡导患者提合理化建议。这样既调动了患者的主观能动性,又使患者把注意力逐渐集中到提高自信方面,从而起到示范性的教育作用。
3.健康教育处方内容应重点介绍,如何预防疾病复发,家庭护理的注意事项,常见治疗检查及护理。常见的健康教育处方。
3.1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要向患者明确精神分裂症不是思想上出了问题,更不是人格品质出现了差错,而是一种与感冒等一样的疾病,是可以治愈的。只要遵医嘱按时服药,不擅自减量或是自行停止用药,一定会取得明显的治疗效果。告诉患者,一定要注意心理保健,遇到什么不开心的事,应学会向周围人进行倾诉。
3.2抑郁症患者的。一定要让患者清楚,抑郁症的患者在进行药物治疗和科学的心理治疗后,病情完全能够解除,要让患者配合医生的治疗,树立治愈信心。当然也要向患者说清楚,采用药物治疗免不了有一些不良反应,这如同吃钙片多了会便秘一样,不要过于担心,为了治病必须按照医生的嘱咐坚持服药,如果出现比较严重的不良反应尤要与医生联系,按医生的方法做就可以了。让患者知道,正在处于抑郁发作的时候,千万不要一个人苦苦思索,而是要把心里的想法向亲友倾诉或进行心理咨询,要让患者明白,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治疗抑郁症的药物都不会立即发生作用,一般要坚持服药一到两周才会渐渐感觉出效果,要有耐心、信心、恒心遵医嘱服药。
4.教疗工作的应用效果评价。
4.1管理者要定期对健康教育效果进行评价,建立长效制度。
4.2.注重健康教育的普遍化和个性化。在集中授课时,要用通俗的方法进行讲解;在个性化健康教育时应根据患者的文化程度、智力水平、情绪状态、病情严重程度,社会支持情况和现实需求给予不同的个体化教育。
4.3.拓宽教育范围。把健康教育对象从患者、家属延伸到整个家庭与社区,对家属实施教育实际上是对患者间接地帮助,家属的健康观和生活行为直接影响患者的疾病康复。因此,对于处于疾病困扰中的患者,既需要家属的经济支持,更需要家属和社会的精神支持。
5.教疗工作的注意事项。
5.1.因人施教。对年轻、文化程度高,性格开朗的患者,可采用宣传材料、介绍书籍、教育讲座等,做到缺什么补什么;对年龄大、文化程度低、性格内向的患者,在进行教疗时要通俗易懂,并举例说明。
5.2.在掌握娴熟的教疗方法同时,根据患者的个性、爱好、习惯、信仰等运用沟通技巧诱导其顺应教育活动。
篇3
资料与方法
自1998年6月起,选择首次住院的符合CCMD-2-R诊断标准的精神分裂症的男病人作为观察对象,将其按住院顺序分成2组,即实验组和对照组,至1999年12月,共收治218例,祛除具有遗传史及意外死亡病例42例,余176例,其中,实验组84例,平均25.7±7.2岁,对照组92例,平均30.3±9.4岁,两组病人在年龄、文化程度、家庭经济情况上无明显差异(P>0.05)。
实验方法:
护理人员在科室护士长组织下,按学历、职称、工作经验分成2组,分别负责实验室组及对照组,实验组采用整体护理工作模式,对照采用传统工作模式。至1999年3月,两组工作人员调换,同时,每组护士分成3小组,2小组护士轮换上夜班,1小组护士值白班,保证24小时病人都有自己的责任护士。
由每组至少2名护士一起亲自参与病史采集、收集最为可靠的资料,研究、确定、排列出正确的护理诊断、制定严密的护理措施,并严格执行,保证责任护士每天和病人接触交谈时间,保持病人与家属的定期联系,做好病人家属及病人工作单位的各方面的工作,解除病人后顾之忧。
规范交接班制度,提高整理护理工作质量。实行床头交接和各组交接的方式。床头交接由护士长带领交一级病人,全面观察评估新入院病人病情,同时将检查护理工作是否到位,护理诊断排列是否准确,指导护士护理工作,贯穿于床头交接过程中。各组单独交接白夜班护士严格交接负责病人12小时的饮食、睡眠、言语行为、情绪反映、护理效果、二级病人护理诊断是否准确,护理措施是否恰当,及时发现新问题,病态发展新动向,是否具有修改的必要。
有针对性的开展健康教育,口头向病人及家属介绍住院环境及规章制度、主管医生及责任护士,病人管理方式,作息时间,采用专题讲座及个别会晤式的方法对病人及家属做好安全教育宣传工作,讲解精神病人的心理需求,有关精神疾病知识,抗精神病药物的吸收、排泄、作用、不良反应的表现及处理,以正式和非正式的交谈方式给病人心理疏导,根据不同病因,症状解决病人心理问题,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以书面资料的方式向出院病人介绍复诊时间,巩固期间服药量及注意事项,必要时进行个别协调、具体指导。
实验组的护理人员对出院病人每月进行一次随诊,记录病人病情,并积极反馈,对原始资料进行统计学处理。
结 果
两组病人急性期比较,说明整理护理方法对缩短病人急性期的显著效果。见表1。
两组病人首次复发时间的比较,说明整体护理方法对降低精神病人复发有显著效果。见表2。
讨 论
1980年美国护理学会将护理定义为:“护理是诊断和处理人类对现存的或潜在的健康问题的反应。”从这一定义引申出:现代护理学是研究如何诊断和处理人类对存在的或潜在的健康问题反应的一门科学。强调“人的行为反应”,表现在人们对一件事从生理、心理、社会、文化和精神诸方面的行为反应。如心肌梗死病人的行为反应可以表现为:生理性――疼痛、胸闷、气急;心理性――害怕、恐惧;社会的――亲属单位的关心;文化性――对疾病知识的认识和理解;精神性――是否被护士和医生重视与尊重。从这一定义反映出护理的基本特征:①了解现象:护士进行诊断和治疗时应了解人类对现存的或潜在的健康问题的反应。②应用理论:护士运用护理理论对现象做进一步观察和认识,并用它来解决这些问题。③采用行动护士通过护理活动帮助个人、家庭及社会团体保持生命、减少痛苦和促进健康。④评价效果:护士通过护理活动,进行与人健康反应有关的效果评价。
精神分裂症愈后复发时间与巩固用药时间、亲属态度、家庭环境有很大的关系,且据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姚贵忠同志所著的关于“精神病知识系列讲座”的需求调查,文中对于讲座的内容“家属希望了解的知识”一项里,将“如何预防疾病复发”列为首项,占被调查者的86.1%,可见病人及家属对如何预防疾病复发是极为重视的。他们希望了解有关疾病知识的心情是迫切的,通过整体护理工作模式中讲座及个别会晤式法,能够满足病人及家属对疾病知识的需求,尽量给病人创造良好的修养环境,稳定的支持系统,促进疾病的康复,降低复发。
篇4
摘 要 目的:探讨药物维持治疗联合家庭干预对缓解期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影响。方法:选择经过急性期治疗后病情稳定的精神分裂症患者60例,将其随机等分为家庭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予以单纯药物维持治疗,家庭干预组予以药物维持治疗和家庭干预。采用社会支持量表(SSRS)、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及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ITAQ)分别于患者入组时和治疗1年后采用盲法评定两组患者的精神病性症状严重程度、自知力和社会支持情况。结果:1年后家庭干预组患者再住院率、BPR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主观支持、支持利用度、ITAQ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客观支持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单纯的药物维持治疗相比,药物维持治疗联合家庭干预可以有效地降低患者1年内的再住院率,更好地维持患者病情稳定,促进自知力的恢复,提高主观支持和支持利用度。
关键词 首发精神分裂症;家庭干预;社会支持;自知力
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4.07.006
The effect of drug maintenance therapy combined with family intervention for the first-episode schizophrenia in stable condition
LI Lan-fang,LI Yue-xia,LI Wen-feng
(Yuebei Third People′s Hospital of Shaoguan city,Shaoguan 512200)
Abstract Objective:To discuss the effect of drug maintenance therapy combined with family intervention with simple drug maintenance therapy for the first-episode schizophrenia in stable condition.
Methods:After the treatment of acute phase,60 patients in stable condition met the study criteria were selected to be divided into interven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at ranadom.The family intervention group received drug maintenance therapy and family intervention and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simple drug maintenance therapy.The patients of two groups were assessed blindly by Social Support Scale (SSRS),Brief Psychiatric Rating Scale (BPRS) and Insight and Treatment Attitude Questionnaire (ITAQ) at the time of enrollment and 1 year later.The obtained data were statistically analyzed.
Results:The readmission rate and BPRC score of the family intervention were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And the subjective support,support utilization and ITAQ scores of were high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 (P<0.05).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objective support (P>0.05).
Conclusion:Compared with simple drug maintenance therapy,drug maintenance therapy combined with family intervention can effectively reduce patients readmission rates,maintain the patients in stable condition,promote the recovery of insight and improve subjective support and support utilization.
Key words First-episode schizophrenia;Family intervention;Social support;Insight
新型抗精神病药用于临床以后,对精神分裂症的症状有确实的疗效,但并没有改变精神分裂症的总体预后。部分患者经过急性期药物治疗后,仍遗有影响精神功能的残留症状,他们的社交技能也难以完全恢复,并且有为数不少的患者即使能按医嘱服药,也免不了病情复发。因此,有必要将心理和社会因素融入到整个治疗与康复过程中。为此,我们尝试在药物治疗基础上联合家庭干预治疗精神分裂症,效果满意,现将方法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2年3月~2013年3月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60例。入组标准:(1)符合ICD-10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2)经过急性期治疗病情稳定的患者,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总分<35分。(3)受教育程度>6年,能独立完成测验内容。(4)年龄15~60岁。(5)至少有1名家属与患者共同居住。(6)获得本人及家属的同意,并签订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智力障碍。(2)有严重躯体疾病和脑器质性疾病。将患者随机等分为家庭干预组和对照组,家庭干预组男18例,女12例;年龄18~33岁,平均(25.32±6.42)岁;病程2~23个月,平均(13.73±5.74)个月;受教育年限6~16年,平均(10.24±2.96)年;已婚11例,未婚19例。对照组男16例,女14例;年龄16~33岁,平均(25.72±6.82)岁;病程2~25个月,平均(13.68±5.76)个月;受教育年限6~16年,平均(10.21±2.98)年;已婚13例,未婚17例。家庭干预组有1例患者的家属因时间冲突而参与次数少于5次视为脱落,对照组2例患者因外迁而脱落。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受教育程度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单纯药物治疗,家庭干预组采取药物治疗联合家庭干预,本研究采用家庭联谊会的形式开展集体性的家庭干预。联谊会一般有4个议程:(1)讲解过程。由专门的1名治疗者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围绕一个主题进行讲解,生动地讲清楚科学道理。(2)讨论过程。请与会者进行讨论和自由提问,治疗者引导患者和家属进行讨论、分析,和与会者共享自己的经验或教训,同时联系自己的具体情况和问题并结合所见的内容,把科学知识消化转变成患者自己的认识、理解和体会,以解决他们自己在治疗过程中的问题。(3)制定康复计划过程。让患者及家属结合自身情况经过充分讨论后制定,不要求详细和面面俱到,有怎样的认识就制定怎样的设想,只要切实可行即可,以后再逐步完善。(4)疑难问题解答过程。由治疗者对讨论情况进行归纳和说明并解答疑难问题,提出落实执行的重点。联谊会每半个月召开1次,时间为2 h。主题内容包括:(1)精神分裂症的主要表现及其特点。(2)精神分裂症的全面治疗。(3)如何预防精神疾病的复发。(4)为什么要进行精神疾病康复。(5)患者与家属如何进行良好的沟通。(6)如何对待自我歧视和社会歧视。(7)家属的正确情感表达是什么。(8)社会交往知识。(9)如何创造良好的家庭康复环境。(10)精神分裂症的家庭护理。干预内容由专人负责,按照大纲进行,保证家庭干预的一致性。对患者及家属的家庭干预为免费干预。在授课前告知患者及家属家庭干预的重要性,并在每次进行家庭干预前1 d提前通知家属;对已出院的家庭每次参加联谊会后给患者开半个月的药物,让他们复诊的时间正好是参加下次家庭联谊会的时间,以保证治疗依从性。如果某些家庭参与联谊会的总次数少于5次则视为脱落。
1.3 评定指标 (1)社会支持。采用社会支持量表(SSRS)[1]进行评定,包括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和对支持的利用度。(2)再住院率。即两组患者在半年内各自再住院的情况。(3)精神病性症状严重程度指标。采用BPRS[1]进行评定,总分反应疾病严重程度,总分越高,病情越重,治疗前后总分值的变化反映疗效的好坏,差值越大疗效越好。(4)自知力。采用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ITAQ)[2]进行评定。评定分数越高,表明患者自知力越充分。以上指标分别在患者入组时及出院后1年进行评估。评定方法:采用盲法评定,即评定者不知道评定对象的分组情况,也不能询问患者在住院期间康复的情况。评定人员由4名经过统一培训的精神科医师进行各种量表评定,其一致性检验Kappa值≥0.82。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重复测量资料比较采用重复测量资料设计的方差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 果
2.1 两组入组时和出院1年后SSRS量表评分比较(表1)
注:两组患者在入组时和出院1年后SSRS量表评分比较,家庭干预组主观支持、支持利用度评分组间、不同时间点、组间与不同时间点交互均高于对照组,P<0.05;客观支持评分组间、不同时间点、组间与不同时间点交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再住院率比较(表2)
2.3 两组患者入组时和出院1年后BPRS,ITAQ评分比较(表3)
注:两组患者入组时和出院1年后BPRS、ITAQ评分比较,家庭干预组BPRS量表评分组间、不同时间点、组间与不同时间点交互均低于对照组,P<0.05;ITAQ评分组间、不同时间点、组间与不同时间点交互均高于对照组,P<0.05
3 讨 论
社会支持是个体来自社会各个方面,包括家庭、社会和自助群体等给予的精神和物质上的帮助和支援。一般认为,社会支持可以从客观维度、主观维度和利用度方面加以解释。客观支持主要指客观的、实际的或可见的支持,包括物质上的直接援助和社会网络的支持。主观支持主要是指主观的、体验到或情绪上的支持,包括个体感到在社会中被尊重、被支持、被理解的情绪体验或满意程度。利用度则是指个体对社会支持的利用[3],良好的社会支持有利于身心健康。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在入组时的社会支持无明显差别,出院1年后家庭干预组患者在主观支持、支持利用度评分高于对照组。一方面,通过家庭干预让家属意识到家庭支持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的重要性,并学习正确的支持方式和技巧,增加对患者的支持;另一方面,通过家庭干预让患者可以更好地学习社会交际能力以及面对关于疾病问题的解决能力,学习与家属之间的沟通技能,学习向他人求助的技巧。从而提高了患者的主观支持和支持利用度。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复发率较高的精神疾病,近年来的资料表明,1年内的复发率约为40%~60%[4]。本研究中,单纯的药物维持治疗1年的再住院率为39.29%,而家庭干预组的再住院率为10.34%,与江学锋等[5]的研究结果一致。说明药物维持治疗联合家庭干预比单纯的药物治疗可以减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再住院率,更有效地维持患者病情的稳定。
自知力是患者对自己疾病的认识程度。临床上常常把自知力是否完整作为疗效判定的一项重要指标。自知力恢复越好,患者的依从性也就越好,精神疾病的复发机会也就越小。由于自知力涉及的内容大部分都同认知相关,因此,适当的家庭教育可以成为一种有效改善患者自知力的方法。相关研究显示,家庭教育、认知治疗可以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自知力及对疾病治疗的依从性[6]。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在入组时自知力水平相当,虽然两组患者病情已治疗稳定,但ITAQ分值显示自知力仍存在一定的障碍。出院1年后两组患者的ITAQ结果分析显示,家庭干预组ITAQ总分高于对照组。说明家庭干预有助于患者自知力的改善,这与谢文娇等[7]的研究结果一致。
通过联谊会形式的家庭干预,让家庭成员在联谊会的主题内容上认识到自身的不足,通过互相对比能让患者知道自己的情况并非独有的,患者之间也可以互相分享各自的疾病经历和各自对疾病的认识,其他的患者也有类似的情况,知道这些都是由疾病引起的。通过对精神疾病知识的讲解还可以让患者提高对幻觉、妄想等症状的识别能力,了解到更多的精神分裂症知识,提高对疾病自我效能和可控感。同时通过良性的引导让患者意识到精神症状好转是同抗精神病药物的服用分不开的,让患者体验到服药带来的益处,进一步提高患者服药的依从性。
综上所述,本研究显示家庭干预可以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主观支持和支持利用度,能更好地保持病情稳定,降低再住院率,改善自知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汪向东,王希林,马 弘主编.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增订版)[M].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127-131,263-267.
[2] 张作记主编.行为医学量表手册[M].北京:中华医学电子音像出版社,2005:36-38.
[3] 章浩明,李蓉娣.影响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支持的因素分析[J].浙江实用医学,2007,12(2):136-137.
[4] 刘晓峰,陈芝香.精神分裂症复发因素及对策[J].中国医药导报,2007,4(2):126.
[5] 江学锋,张 晨,吴志国,等.家庭干预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辅助治疗的随访研究[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12,22(1):1-4.
[6] 国效峰,赵靖平.精神分裂症结局研究的策略及方法的进展[J].中华精神科杂志,2007,40(1):52-54.
[7] 谢文娇,谢 翊,肖育卿,等.家庭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依从性及社会功能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3,29(22):934-936.
篇5
[关键词] 心理护理;精神病;冲动行为
[中图分类号] R473.7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6)05(b)-0174-04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impact of targeted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the recovery effects of psychopath after discharge. Methods 200 discharged psychopaths from January 2012 to January 2014 of our hospital were selected as study object.The patients were divided according to the odd or even number of discharged order.Odd numbers was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even numbers was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and each group was 100 cases.Patients in control group were given psychiatric routine nursing after discharge and patients in observation group were given targeted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the basis of psychiatric routine nursing after discharge.Before and after intervention,the NOSIE,NORS,MRSS in two groups were evaluated and counted. Results After intervention,the NORS in observation group was low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impulsive behavior inhibition situation was obvious bett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
[Key words] Psychological nursing;Psychopath;Impulsive behavior
精神疾病是一种表现在行为、心理上的紊乱的神经系统疾病,其致残率较高,同时也是一类慢性迁延性疾病。由于精神分裂症的患者需要长期住院,因此其对社会功能有着明显的消极影响。由于住院期间,患者的正常生活模式、家庭生活以及社会活动受到严重干扰,导致长期住院的患者患上“住院综合征”,而护理干预能对于这类患者起到有效的作用。为使患者在出院后能维持治疗,得到良好的家庭护理,达到减少复发、提高康复质量的目标,本研究选取我院出院的200例精神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进行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4年1月出院的200例精神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出院顺序单双号分组,单号为观察组,双号为对照组,各100例,其中观察组男56例,女44例;年龄23~60岁,平均(33±11.5)岁;病程6个月~10年,平均(6.3±0.5)年;病情:癫痫性精神障碍24例,躁狂症27例,精神分裂症37例,精神发育迟滞12例。对照组男53例,女47例;年龄21~68岁,平均(31±12.4)岁;病程1~12年,平均(6.3±0.5)年,病情:癫痫性精神障碍23例,躁狂症29例,精神分裂症33例,精神发育迟滞15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病情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采用常规的精神科治疗与护理方法以及常规的出院指导,内容包括告知患者坚持服药、定期复查、生活能力训练、药物应用的注意事项等。观察组在常规精神科治疗与护理方法以及常规出院指导的基础上给予针对性护理干预,具体如下。
1.2.1 组建护理工作组 护理工作组组员由具有较高的精神科专业的医疗、护理知识、相关的医药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的主管护师、护师、护士以及责任护士组成。
1.2.2 编写护理干预措施和康复指导内容 内容包括精神卫生知识(精神疾病的病因、症状、治疗、预后、病情复发的征兆);药物的治疗作用及副作用与维持治疗时间;如何预防复发;出院后的家庭护理;出院后的康复计划。
1.2.3 建立出院患者信息登记卡 将纳入护理干预的精神病患者资料整理建档,患者信息登记卡资料包括患者姓名、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婚姻、职业、经济来源、家庭住址、诊断、用药名称和剂量、监护人姓名,联系电话等信息。护理工作组的每个成员都要了解患者的病情及家庭社会背景,利用这些信息在护理工作中与患者建立起和谐的关系,并争取得到患者和家属的信任。
1.2.4 定期复查 监督患者定期复查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定期复诊。
1.2.5 指导患者的生活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及工作能力的恢复 通过电话回访和定期上门访视,于患者出院后的第1、3、6、12个月进行回访,持续时间为1年。具体的指导内容包括日常生活指导、服药指导、社会功能恢复指导以及心理咨询和安全指导。①日常生活指导:主要是对患者的个人生活指导,让患者形成良好的生活和卫生习惯,以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②饮食习惯指导:避免暴饮暴食或不食少食等习惯,要尽量多摄入蔬菜水果等高纤维的食物,要通过运动和锻炼提高身体素质[2]。③睡眠习惯指导:确保患者的睡眠环境干净整洁、安全,避免睡前兴奋活动或饮用浓茶等兴奋性的食物饮料,通过适量的运动促进睡眠[3]。④服药指导:患者出院时,嘱咐家属药物由专人保管,让患者按医嘱、按时服药,教会家属如何观察药物副反应及病情复发的征兆,及时掌握患者服药的不良反应和药物效果,及时与医生联系进行药物剂量的调整,让患者达到接受药物治疗的最佳效果[4]。⑤社会功能恢复及心理指导:主要是对患者进行鼓励和交流,促进患者和家属之间的沟通,为患者提供较好的环境,同时通过心理咨询,安抚或者用药来减少患者的病情复发[5]。
1.2.6 对患者及患者家属进行安全指导 防止患者因为病情反复伤害他人或者自伤、自杀等行为,确保患者所处的环境安全、整洁。
1.2.7 及时总结经验 建立工作会议制度,定期进行工作会议,总结护理经验。
1.3 效果评定[6-9]
采用精神护理观察(NORS)量表对患者的冲动行为因子进行评分。NORS量表中的“激惹因子”项目中有六个小项(不耐烦、容易生气、不如意便心烦、拒绝做日常事务、易激动发牢骚、容易冒火)与患者的冲动行为有关,评分中每个小项为0~4分,共分为五个等级,按等级来确定每个小项的分数,总分值≥10分的患者为有冲动行为倾向。于干预前后采用自拟调查表统计两组各类症状的发生率,采用护士用住院病人观察量表(NOSIE)评定护理干预效果,对两组评定结果进行对比分析。采用康复状态用量表(MRSS)进行整体的康复状态评分。MRSS量表依据患者的依赖性、活动能力、社交能力、症状及病态行为表现分为4个部分,共28个项目,用(0~7)8级评分法,得分越高,表示状态越差。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
2 结果
2.1两组患者干预后NORS评分的比较
观察组患者干预后的NORS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冲动行为抑制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NOSIE评分的比较
观察组患者干预后的NOSIE各项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3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MRSS评分的比较
观察组患者干预后的 MRSS各项评分均低于干预前和对照组干预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们的压力也随之增加,受到高度紧张和高压的影响,精神病患者的数量也不断地增长。我国目前的精神病院的设施以及患者家庭的经济情况,难以满足患者长期住院的需求,而且慢性精神病患者不适宜长期住院治疗,通过针对性护理能够有效地改善出院后精神病患者病情。精神病的病程长且易复发,药物治疗后能够有效地改善病情,但由于很多病人都转入到慢性疾病过程中,需要结合医院治疗和出院后针对性地护理恢复。针对性护理干预延续了出院后精神病护理工作,能够处理患者出院后潜在的护理问题,通过改善护患之间的关系,对患者的生活进行指导以及提供心理咨询等,促进患者的康复[10-13]。针对性护理干预是现代医学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影响治疗的重要条件,与患者建立良好的关系,可以帮助出院后精神病患者尽快消除紧张焦虑心理,对患者的身心起到安抚作用[14]。根据不同患者的情况给予合理的针对性干预,让患者自己说出自己内心的矛盾点,并给予积极的支持和鼓励;对文化程度、心理问题相似的患者给予针对性干预,有效地解决实际存在的心理问题;强化医患之间的关系,积极引导患者放下思想包袱,消除抑郁、焦虑、悲伤的情绪,提升其自信心和正视疾病的能力;重视培养患者按时休息、定期洗漱、搞好个人卫生及整理床铺的习惯,减少其不良情绪,促使患者快速康复。精神卫生针对性干预可有效地控制患者的精神症状,也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社会能力,帮助患者尽早回归社会,促进患者更好地康复。定期向患者讲授精神疾病的相关知识,可以提高患者对精神疾病的认知能力,协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和配合治疗方案[15]。护患沟通可使患者了解治疗目的和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调动其主动服药的积极性,从而积极配合及遵从治疗,确保治疗效果[16]。客观方面的原因可以通过后期工作加以改善,而主观方面的因素需要通过特殊的方式来加以解决[17]。本次研究将针对性心理干预应用到出院精神病患者的康复工作中,取得良好的效果。护理人员以人性化管理为工作原则,在护理工作中给予患者关心、爱护、理解和尊重,赢得患者的信任,改善护患之间的关系,从而提高患者的依从性。本研究中,分析针对性心理护理干预对精神病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干预后的NORS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冲动行为抑制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干预后的NOSIE各项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干预后的MRSS各项评分均低于干预前和对照组干预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提示针对性心理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抑制精神病患者的冲动行为,降低精神病患者及医护人员的安全风险,减少复发,提升精神病患者康复效果,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参考文献]
[1] 王桂花.精神分裂症78例冲动行为调查及护理干预[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13(27):344-345.
[2] 谢荣仙,吴金花,谢素芳.住院精神病患者攻击行为分析及护理对策[J].中国民康医学,2011,23(12):602-603.
[3] 黄慧玲.住院精神患者攻击行为特点分析及护理对策[J].现代医药卫生,2012,28(2):463-464.
[4] 张志玲,范明秀.109例住院精神患者攻击行为的防范对策探讨[J].中国医学创新,2012,9(11):547-548.
[5] 周玲.护理干预对流浪精神病患者住院期间冲动行为的影响[J].中国民康医学,2012,24(2):135-136.
[6] 郭建设,万晓玮.精神科人性化护理的实施与效果评价[J].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10,16(3):278-279.
[7] 王雪娣.人文关怀对康复期精神病患者心理健康状况及治疗依从性的影响[J].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13,19(5):444-446.
[8] 曹志良,谢慧玲,张程W.综合性干预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12,18(6):513-515.
[9] 王善澄.实用康复精神医学[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289-298.
[10] 郑兰,李家磊,马婷婷.系统性综合干预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的影响[J].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13,19(4):338-339,379.
[11] 张明国.精神科评定量表手册[M].2版.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214-217.
[12] 刘保芹,王彦.精神病人在住院期间的心理护理浅析[J].中国民康医学,2009,21(6):651.
[13] 李丽珠,郝伟平,袁国萍.综合护理干预对老年痴呆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14,20(1):72-73.
[14] 项玉涛,李文咏,翁咏振,等.“重返社区”技能训练对精神分裂症康复的作用[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2,16(10):707.
[15] 曾丽苹.精神病学科的发展趋势及设想[J].医药杂志,2013,25(3):6-10.
[16] 马丹英,常向东.慢性精神病患者康复技能训练的研究进展[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4,22(4):639-640.
篇6
【关键词】 分段保健护理;孕妇;糖代谢异常;血糖水平检测;护理效果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6.315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3123-02
目前,世界各个国家妊娠期糖代谢异常的发生几率为1%-15%,我国孕妇在妊娠期糖代谢的发生几率高达8%[1],如何预防和控制孕妇在妊娠期间出现血糖水平,降低孕妇糖代谢异常的发生几率成为护理人员在护理日常护理工作的重点和难点问题。我院对2010年5月至2012年5月期间收治的100例孕妇实施了分段保健护理干预措施,取得了十分可喜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5月至2012年5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和护理的100例妊娠糖代谢孕妇作为本次研究课题的调查对象,在取得孕妇和孕妇家属同意的情况下,采用抛硬币的方式将100例妊娠糖代谢孕妇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孕妇均50例。分组前,对所有孕妇进行了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确保所有孕妇的相关情况都符合GDM的诊断标准,对检查期间发现有妊娠子痫、胎儿不稳以及本身患有重大疾病如肿瘤的孕妇给予排除[2],确保100例孕妇均符合本次研究课题调查对象的选用标准,避免医疗事故和医疗纠纷的发生。据统计,孕妇的年龄在22岁至45岁之间不等,孕妇的平均年龄为(30.26±5.28)岁;孕妇的孕周在4周至32周之间不等;病程在1个月至6个月之间不等。两组孕妇在年龄、孕周、病程等相关方面并没有明显的差异(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1.2.1 早期保健阶段的护理服务 对怀孕12周期间的孕妇进行早期的保健护理。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主要需要对孕妇的日常生活提供护理,对孕妇和孕妇家属进行健康宣教,讲解相关的注意事项,从而有效的预防病毒感染和弓形虫感染对孕妇和胎儿造成的伤害[3]。
1.2.2 中期保健阶段的护理服务 分段保健护理中的中期护理主要需要对孕妇进行营养护理和饮食护理,对孕妇日常饮食的营养成分进行分析和改善,合理的调节和控制孕妇的日常饮食,保障胎儿发育和成长所需的营养和热量,避免孕妇在此阶段因营养过度导致糖代谢异常症状的出现,向孕妇和孕妇家属讲解有关胎教的相关知识和注意事项。
1.2.3 晚期保健阶段的护理服务 护理人员在分段保健护理中的晚期护理过程中,主要需要向孕妇讲解分娩的原理和流程,给予孕妇精神安慰和鼓励,消除或减小孕妇对分娩的恐惧感和紧张感[4],帮助和引导孕妇进行适当的、适度的运动,为分娩手术的顺利进行奠定基础,减少医疗事故的发生几率,提高孕妇和胎儿的存活率。
1.3 治疗方法 在治疗过程中,对对照组孕妇采取常规治疗,对治疗组孕妇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实施分段保健护理干预措施。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活动中所得的所有数据都需要通过SPSS10.软件系统整理和分析,以P
2 结 果
在治疗组和对照组孕妇OGTT各点血糖值的改善和控制情况分析对比中得出,治疗组孕妇血糖的控制效果要明显的优于对照组孕妇血糖的控制效果,见表1。
3 讨 论
据相关的医院监测资料显示,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病几率在近几年来呈逐年上涨的趋势。同时,轻型糖耐量受损的压力在增高,多数的孕妇在妊娠期间都出现了糖代谢异常的症状,在一定程度上对孕妇的生理和心理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并且极有可能影响胎儿的正常发育和成长,对孕妇和胎儿的生命安全构成了不小的威胁。
研究表明,与孕妇在怀孕期间的饮食不当很容易导致妊娠期糖代谢异常甚至糖尿病的出现,对孕妇和胎儿的健康带来了一定的风险隐患,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会对孕妇的心、脑、肾、眼等脏器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并且加大了孕妇产后终生糖尿病的发生几率;同时,妊娠期糖代谢异常和糖尿病很容易导致胎儿过大,增加了胎儿先天畸形的危险,不利于孕妇的正常待产和胎儿的健康发育。因此,孕妇需要定期的刀医院检测空腹和餐后两小时的血糖,一旦发现问题需要及早的接受正规治疗和护理,分段保健护理对预防和控制孕妇糖代谢异常症状具有较为明显的效果,降低了孕妇糖代谢异常的发生几率,将因糖代谢异常引发的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的发生几率控制在最小范围,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护理方式,值得更大范围的推广和使用。
参考文献
[1] 黄志宏,马文君,戚本华,等强化饮食管理的妊娠期糖代谢异常孕妇的产后随访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09,12(10):183-184.
[2] 沈莉.产后抑郁症中医药研究进展[A].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精神疾病专业委员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1.
篇7
1心理亚健康的界定
什么是心理亚健康?2008年以陶芳标为主编制了《青少年亚健康多维评定问卷》[4,5],问卷中指出亚健康状态包括躯体亚健康和心理亚健康两部分,其中心理亚健康包括情绪问题、品行问题、社会适应困难3个维度,共有39个项目,每个项目分6个等级,分别将持续3个月以上赋值为1,持续2个月以上赋值为2,持续1个月以上赋值为3,持续2w以上赋值为4,持续1w以上赋值为5,没有或持续不到1w赋值为6。将症状持续不到1个月的赋值为0,持续达1个月以上的赋值为1,分别计算每一个调查对象的得分,将总分≥1的界定为存在心理病理症状,界定标准为全国青少年学生症状数的P90,将心理病理症状总数≥8界定为心理亚健康状态[6]。刘欢欢[7]也曾对心理亚健康做过研究,将其定义为:"是一种介于心理健康与精神疾病之间的中间状态,这种状态未达到CCMD-Ⅲ等精神病学诊断标准,但同样会给人的工作和生活带来很大的影响,甚至还可诱发躯体疾病、精神疾病和心理危机的状态"。
2不同层次青少年心理亚健康的状况
近年来,国内有关大中学生心理亚健康的研究有很多。梅松丽[8]在对长春市1271名初中生心理亚健康状况调查研究中发现,有34.8%的学生存在轻度心理问题,其中感到学习压力、情绪不平衡、人际关系紧张的检出率较高,分别为18%、14.9%及11.6%,另外敌对症状、焦虑、抑郁的检出率也相对较高。张衡[9]对呼和浩特市29中的学生进行了心理亚健康现状的调查,结果发现,在被调查的407名学生中,与108名属于心理亚健康状况,占总调查人数的26.5%,主要表现在紧张、心理烦躁、人际关系敏感、学习适应困难等方面。调查发现,我国大学生心理亚健康的检出状况也不容忽视。雷军在山西高职院校学生心理亚健康现状调查[10]中指出,在被调查的409名高职学生中,大约有76.7%的学生在学习、工作中都感觉到不同程度的劳累,且存在着自我感觉压抑、信心不足等心理障碍的人数比例较高。李力生[11]等对天津中医药大学的学生进行了心理亚健康状况的调查,发现心理亚健康的检出率为61.8%,其中女生亚健康者的比例为56.%,男生则较高,为67.7%,作者认为可能与男女生处理事情的方式,应对情绪的方法及生活习性不同所致。
3大学生心理亚健康干预
目前国内对青少年心理亚健康的干预所采用的方法大多为集体(团体)辅导、开设相关心理健康课程、生物反馈疗法、个体心理咨询等等[12]。不同干预方法的使用,所达到的干预效果也会有所不同。肖艳红[13]等对120名存在心理亚健康的在校大学生采用集体心理辅导、生物反馈治疗、心理健康教育等综合治疗方法,结果发现,3个月后,SCL-90总均分、抑郁、焦虑等均有显著性降低。陈瑜[14]对广州某医科院校168名处于心理亚健康状态的大学生进行了为期4w的干预实验,共将其分为音乐组(34人)、健身组(33人)、健康课组(32人)、综合组(32人)、对照组(37人),共五组。实验结果显示,音乐组、健康课组以及综合组的MR总分、SCL-90总均分、强迫、人际敏感、抑郁、焦虑4因子得分,PSQI总分均低于同期对照组;建设组的MR总分,SCL-90总均分、抑郁、焦虑因子得分均低于同期对照组;以上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4研究意义与展望
当今社会处于知识大爆炸的时代,随着社会的发展,竞争日益激烈,在这个人才激烈竞争的时代,心理素质的健康与否就显得尤为重要。大学生是未来影响我国社会发展的主力军,不仅需要有较高的文化素养,丰富的社会实践,还必须具有过硬的心理素质,才能适应社会的高速发展。但是在实际生活中,由于收到了来自诸如学业、就业、感情等多方面的压力,使得大学生成为了当今社会中心理亚健康的高发人群。
心理健康不仅是一切个人活动的基础,同时也是社会和谐、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由于青少年处于青春发育期,性格上活泼好动,情绪波动比较大,易激动好怒,更容易出现诸如抑郁、焦虑、偏执等心理问题,如果这些问题没能得到及时有效地解决,就会出现学习困难、沟通及情感交流障碍等问题。青少年心理亚健康的研究目的在于减少心理亚健康的检出率,对于有心理亚健康行为的青少年能够做出及时地诊断,并采取有效的措施予以干预,以求为青少年的学习和生活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为今后顺利踏入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于勇.试议大学生"亚健康"状态的成因与对策[J].湖北中医学院学报,2004,6(2):60.
[2]赵瑞芹,宋振峰.亚健康问题的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2002,176: 23-56.
[3]Mikolaidis G.Indeterminacy of definitions and criteria in mental health:case study of emotional disorders[J].Eval Clin Pract,2013,19(3):531-536.
[4]陶芳标,胡传来,孙业桓,等.我国青少年亚健康多维评定问卷的编制与应用研究[J].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08,12(4):309-314.
[5]邢超,陶芳标,袁长江,等.青少年亚健康多维评定问卷信度和效度评价[J].中国公共卫生,2008,24(9):1031-1033.
[6]陶芳标,邢超,袁长江,等.青少年亚健康多维评定问卷全国常模研制[J].中国学校卫生,2009,30(4):292-295.
[7]刘欢欢.广东医科院校大学生心理亚健康状态的筛查及生物反馈干预研究[D].第一军医大学,2004.
[8]梅松丽,李晶华,马晓黎,等.长春市初中生心理亚健康状况调查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卫生研究,2007,02(36):215-216.
[9]张衡.呼和浩特中学生心理亚健康现状调查分析[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
[10]雷军.山西高职院校学生心理亚健康现状及其对策研究[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5(94):18-19.
[11]李力生,井蕊,王泓午.大学生心理亚健康及心理症状的相关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1,8(24):990-992.
[12]李爱叶.大学生心理亚健康调查研究及对策[J].心理健康教育, 2010,1:48-50.
篇8
【关键词】老年抑郁症;特点分析;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0295―02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患者对医疗护理服务的品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如今人均寿命的不断延长,老年性疾病发病率逐渐增高。老年人抑郁症的患病率也相应增高。严重危害了老年人的身心健康。老年人抑郁症的后果极其严重,甚至有可能危及生命。
1 老年抑郁症:
抑郁症是中枢乙酰胆碱能占优势的假说(沈渔1988)。与遗传因素、心理社会因素、躯体疾病因素、性格因素等有关。老年抑郁症是老年人最常见的精神障碍和心理疾病。是一种情感性的精神疾病,其发病原因错综复杂,其中75%的病例都是由生理、社会与心理因素引起的。大都在60岁以后发病。
2 特点分析:
2.1性格表现:内向,敏感,兴趣范围狭窄,依赖性较强,情绪易波动。思维迟缓思维内容障碍及意志活动减少,情绪低落和失去兴趣。
2.2.睡眠障碍:绝大多数抑郁症患者伴有睡眠障碍,如入睡困难、易醒、多梦。早醒等,其中最具临床特征的是早醒。而且因为醒后不能再次入睡,患者往往对护理要求苛刻。
2.3无用感或负疚感、思维和注意力下降,躯体不适,食欲减退。
2.4出现焦虑,激动不安,对外界事物兴趣丧失,注意力不集中在自身躯体不适,疑病观念明显,易激怒,常因身体不适而忧伤苦恼,对生活前景悲观失望,以及出现自杀念头等症状。
2.5因长期情绪低落的结果,因而很容易引发心肌梗死、高血压、冠心病和癌症等身体疾病。
3 护理:
3.1 心理护理
3.1.1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护士应当用和蔼可亲的态度、亲切同情的目光与患者交流。在与患者进行沟通时注意沟通技巧,避免不良刺激,帮助老年患者保持乐观的情绪.调整好自己的心理状态,克服自己的性格缺陷,保持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生活,鼓励情感抒发。
3.1.2 鼓励患者培养兴趣与爱好,扩大人际交往.参加一些社会活 动,加强新陈代谢活动及提高免疫抗病能力。从而消除郁闷情绪,情绪安定,胸襟开阔,益于身体健康。
3.1.3 给予患者充分理解和同情,以和善、真诚、支持、理解的态度接诊患者。
3.1.4针对老年抑郁症病人情绪低落、思维迟缓和思维内容障碍特点,给予患者理解式的交谈 护士首先站在病人的角度上,体谅患者,关注患者,尤其是病人提出问题时,应特别专心听,让患者感觉你很关心重视他。
3.1.5使病人消除恐惧感,放松情绪,打开内心世界与护士进行交谈,对病人的任何话语都要表现出相应的兴趣,通过患者情绪状态释放,稳定患者情绪。
3.2安全护理:
3.2.1自杀倾向是抑郁症患者最严重而危险的症状,,因此,必须重视患者安全防范,并叮嘱家属照管病人时特别警惕.密切观察病人异常行为。凡病人采取过自杀的,应该有防自杀医嘱。让家属(第一监护人)在病例上签字,并且护理人员要交代好陪护的注意事项,防止发生意外。将病人安置在易观察的房间,留陪护。
3.2.2提供安全舒适的住院环境,房间的设施安全.光线明亮。房间窗帘色调柔和。舒适的睡眠环境。
3.2.3建立良好的治疗性人际关系,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多鼓励或陪伴患者。
3.2.4随时保持病房的安静,保证病人足够的休息时间,以调动病人积极良好的情绪。
3.2.5通过聊天达到治疗和护理手段:护士在可能的情况下,通过聊天可以获得病人的许多信息和资料,通过聊天给病人一些常用的药物、治疗和护理的建议。一般情况下,对医护人员的意见和建议,病人及家属都会特别重视并遵照执行。也就是说,在聊天过程中,医护人员把治疗和护理的建议和方法传递给了病人,从而获得应有的治疗和护理效果。
3.3健康指导:
3.3.1对老年抑郁症患者应加强健康指导,在护理病人时,不能忽视对家属、照顾者的健康宣教,指导他们学习疾病知识及如何预防复发的常识。
3.3.2指导及帮助患者管理药物并按时服药,密切观察病人的病情变化和服药情况。
3.3.3让患者多与其他人的交往,让其感觉到在与其他患者的交往中感到自己的个人价值,逐步从抑郁的阴影中解脱出来。
3.3.4. 指导患者进行一些适当活动,注意活动要循序渐进,由少到多,由简单到繁琐,最好护士能和患者一起参加有娱乐性的集体游戏。
3.3.5睡眠指导:有睡眠障碍的患者到夜间都非常焦虑,可通过患者流露的迹象和倾诉的内容来分析了解病人的心理活动,指导患者减轻心理负担,消除不良心态。睡前不应与他们谈论与疾病相关的问题,避免不良刺激。
3.3.6饮食指导:很多抑郁症患者不思饮食,体格消瘦。一方面是因为抑郁症患者本能欲望减退.进食欲望减低,协助患者了解自己存在的问题,另一方面一部分患者认为自己已是废人,不必要再浪费粮食,可重塑患者独立面对问题的能力。以诚恳、接纳、体谅的态度与患者交流,取得患者信任,多做解释、开导工作。嘱咐家属陪同患者多活动.进食不必按时按点,可少量多次。同时根据患者饮食习惯、爱好变换花样,刺激患者食欲。保证足够的营养。
小结:
抑郁症的发病和治疗不仅与生物因素有关。而且与心理、社会等因素有关,因此护理就显得尤其重要。通过良好护理干预,在治疗护理中.改变单纯的护理方式,将心理护理等贯穿于整个治疗护理过程中。通过有效的心理护理、安全护理、健康指导等等的护理实施,患者掌握了一些必要的知识,认识到自身的弱点,学会了自我控制和心理平衡的调适方法,避免发病诱因。降低患者的发病率,从而达到提高疗效,缩短病程、预防复发目的,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有效的保障了患者安全。
参考文献:
[l] 童坦君,医学老年学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 .543-544
[2] 刘莉华,老年抑郁症病因分析及心理护理方法的临床观察 现代护理・2010,4(7)169,170
[3] 聂琳.老年高血压患者抑郁现状及护理对策.中国现代医生,2008,4(12):118,131.
篇9
摘要目的:探讨女性乳腺癌患者综合治疗期间配偶的心理真实体验,为临床心理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质性研究的现象学研究方法,对9例女性乳腺癌患者配偶进行深入访谈。结果:通过访谈归纳出5个主题:工作与家庭的冲突;疾病治疗信息的缺乏;出现了焦虑、抑郁情绪;性生活不和谐;对生活的前景和期望值降低。结论:医务人员应为乳腺癌患者和配偶构建交流平台,关注和缓解乳腺癌患者配偶的心理压力与痛苦,提高男性配偶的生活质量,改善乳腺癌患者和配偶的婚姻生活质量。
关键词 乳腺癌;配偶;心理体验;质性研究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4.11.051
乳腺癌是威胁女性健康的常见肿瘤之一,癌症的确诊和治疗不仅给患者带来很多痛苦,也给整个家庭,尤其是通常作为患者身心照顾者的配偶带来巨大的压力[1]。家庭是提供社会支持的主要来源,特别是配偶对患者的康复有着重要的影响。本研究运用质性研究的方法描述乳腺癌患者配偶在陪伴过程中的真实心理体验,旨在更好地发挥配偶的功能作用,为促进乳腺癌患者的康复实施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提供依据。现总结报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2012年1~7月,本研究采用立意抽样的方法,访谈了来自福州市某三级甲等专科医院乳腺外科9例确诊为乳腺癌患者的配偶9例。纳入标准:(1)实施乳腺癌综合治疗期间的乳腺癌患者配偶。(2)年龄≤60岁。(3)有较好的语言表达能力。(4)自愿参与配合本次研究。排除标准:(1)伴有其他严重急慢性疾患。(2)既往有精神疾病史及精神疾病阳性家族史者。(3)有严重视听障碍或语言表达障碍可能影响对问题的正确理解和回答者。 研究样本量的确定标准为受访者的资料重复出现,且资料分析时不再有新的主题呈现,即资料饱和[2],9例患者的基本情况见表1。
1.2方法
1.2.1研究方法采用现象学质性研究方法[3],研究乳腺癌患者配偶在乳腺癌患者治疗期间的真实感受及体验。
1.2.2研究工具采用半结构式访谈提纲,共拟定五个开放式问题,(1)当你的妻子被诊断为乳腺癌时,您的感受?(2)当你妻子因为治疗不得不切除一侧乳房时,您的处理方式?(3)目前您的主要顾虑有哪些?(4)对您生活产生怎样的影响?(5)患者的情绪波动对您产生怎样的影响?
1.2.3资料收集方法本研究采用半定式个人深度访谈法[3],即事先设计好关键的核心问题,以开放式提问方式,不分先后顺序,由经过专业培训的访谈人员进行自由访谈,以收集尽可能多的信息。
1.2.4知情同意原则访谈在受访者自愿的前提下开始,严格遵守伦理道德。访谈前向受访者解释保密原则,本次研究的目的、意义,同时签署知情同意书、并对谈话内容记录、同步录音,每位受访者访谈45 min左右,视情况随时调整。
1.2.5资料分析方法资料分析利用了Colaizzi分析法。反复聆听录音,将录音资料整理成文本,并参照现场记录的笔记,对资料采用反复阅读、分析、反思、编码、分类,形成主题。
2结果
2.1主题1出现焦虑、抑郁情绪
本研究中受访者均表示承受着巨大的精神压力。首先配偶不仅要照顾患者生活起居,而且需要向患者提供情感支持,期间需过滤负面信息来保护患者;其次乳腺癌患者由于手术方式导致形体外观改变,治疗的毒副反应,导致面部色素沉着、头发脱落而导致情绪不稳定;最后在陪同期间与患者反复办理出入院,反复接受各项治疗,以及同病房病友的病情变化,对患者病情和预后的担忧 ,产生危机感和无助感,从而使配偶在短期内出现焦虑、抑郁、悲观、失望、不知所措等负性情绪。N5:“妻子的病情,令我十分焦虑,心情很郁闷,没有倾诉对象。” N8:“看到妻子化疗后不断的恶心、呕吐,看到她稀疏的头发,不知如何应对。”
2.2主题2疾病治疗信息的缺乏
妻子确诊为乳腺癌后,配偶希望获取更多疾病信息及治疗措施,成为妻子躯体和精神上的支持者。N3:“与医务人员沟通存在一定的障碍,如专业术语;医务人员工作繁重,导致沟通时间有限等。”N5:“希望医务人员讲授更多的乳腺癌相关信息。”N9:“目前希望通过网络、电视、书本等途径获取乳腺癌相关信息,以便更好地帮助妻子渡过难关。”
2.3主题3工作与家庭的冲突
配偶必须进行家庭角色的转换,从被照顾者转换成照顾者,尤其对不曾担任过家庭照顾者角色的男性来说,将承受心理及体力上的巨大压力。N8:“确诊乳腺癌对家庭是巨大的打击。”N1:“被照顾者转换成照顾者角色,不知如何应对”,配偶在承担家庭照顾角色外,同时还需要减少社会活动和工作量来陪伴患者治疗,减少经济支出,同时承受来自家庭、职场以及经济等方面多重压力,感到十分的疲劳。”N9:“陪伴患者的过程中不仅完成工作,而且需要照顾家庭及其成员,精力有限。”
2.4主题4性生活不和谐
大部分配偶对性生活认知上存在误区,均认为妻子身患乳腺癌,在治疗期间要求其行使妻子的义务,会受到他人的指责;认为性生活对病情不利,从而尽量控制自己,性生活明显减少;面临妻子乳房切除手术后身体外观的改变,对性的吸引力下降,性行为减少;夫妻间缺乏关于性生活话题的讨论。N2:“确诊乳腺癌近半年时间,夫妻生活一直不理想。”N4:“不能正视妻子的胸部。”N9:“目前关键就是治疗。”
2.5主题5对生活的前景和期望值降低
9例受访者均认为妻子的患病给家庭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和心理负担。同时由于手术导致女性特征的缺失;治疗的反复与毒副作用,以及未来疾病是否复发不可预知,均使受访者及患者对生活的前景和期望值降低。N7:“最担心复发。”N3:“如何预防复发。”
3讨论
3.1关注男性配偶在陪伴治疗过程中出现的负性情绪为乳腺癌患者及其配偶搭建沟通平台,每周1次的乳腺癌团体心理活动,鼓励他们以积极的心态参与照顾患者;建议合理安排生活节律,适应陪伴的角色;通过团体中男性配偶之间的经验分享,从他人身上学到应对策略,并应用到自己的生活情境中;通过团体活动中设置自我暴露等环节,让配偶情绪得以宣泄;通过情绪管理主题沙龙,让配偶审视自身的情绪,掌握调节情绪的技巧;协助配偶发现并利用其有效的社会支持资源,鼓励其保持与家人的积极沟通,同时引导患者关爱男性配偶,重视、理解他们的主观感受,鼓励夫妻之间的情感交流,从而提高配偶心理适应能力。
3.2多途径提供乳腺癌相关综合治疗信息本研究发现,缺乏相关治疗信息而引起的不安全感是男性配偶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依据患者的治疗阶段,通过口头宣教、分发健康小处方及播放健康教育视频等途径向配偶传播治疗与康复知识;通过定期举办乳腺癌相关知识讲座,及时解答和反馈配偶的疑难问题。宣教过程中注重改善认知、情绪,重塑行为,引导配偶对乳腺癌的认知和接纳,对照顾角色的接纳,促使其治疗过程中对患者的照顾有更多的关爱和理解,进而更深层次的指导男性配偶体会妻子身患乳腺癌后的生理困扰,使其对手术后妻子身体外观的改变,从心理上逐渐接纳,促进男性配偶对妻子的理解和支持。
3.3构建和谐性生活,提升期望值乳腺癌的诊断与治疗对夫妻关系是一个压力源。医务人员应结合患者及其配偶的文化背景开展健康教育,通过乳腺癌团体心理活动中“乳腺癌综合治疗”,“乳腺癌综合治疗毒副反应”等专题讲座,让患者及配偶对综合治疗及其毒副反应等有更进一步的了解,提升其对生活期望值;通过活动中设置“两性”,“梦想”等主题,引导他们对患病期间性生活的认知,提供相关的健康咨询及性生活指导,给予合理、科学的性生活指导,逐步将性关系问题明朗化,促进夫妻之间相互沟通与互动,增强相互理解与支持,来维护家庭和婚姻美满。
4小结
有研究表明[4],婚姻质量和疾病的疗效呈正相关,拥有良好婚姻质量的乳腺癌患者,常常会得到较为满意的治疗结果,通过9例乳腺患者的男性配偶深入访谈,挖掘出其真实感受和体验。配偶作为最重要的社会支持系统之一,医务人员在关注患者的同时不能忽略配偶的身心健康,其在患者治疗与康复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应帮助乳腺癌配偶建立积极的应对方式,要对患者和配偶同时进行心理调适,促进夫妻交流,积极寻找夫妻生活之间存在的问题,对夫妻双方进行科学的性健康教育,为乳腺癌患者和配偶提供康复交流平台,更加有效地调动患者和配偶的正性情绪,提高夫妻双方的生活质量及婚姻质量。
参考文献
[1]邾萍,付菊芳,王雁,等.乳腺癌患者配偶的生活质量及其影响因素[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3.30(3):1-5.
[2]邾萍,付菊芳,郭丝锦,等.乳腺癌患者男性照顾者照顾体验的质性研究[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2,29(8A):9-12.
[3]仇晓霞.乳腺癌患者根治术后婚姻情感体验的质性研究[J].上海护理,2009, 9(5):20-23.
[4]仇晓霞,郭艳,钟卫菲,等. 乳腺癌患者根治术患者婚姻质量的调查研究[J].上海护理,2010, 3(10):35-38.
篇10
上床以前头昏欲睡,上床以后脑子静不下来,思维活跃,浮想联翩,心里很焦急,愈急就愈睡不着,患者可能会试用各种方法使自己静下来,或做其他放松试验,但往往无效。此时,患者对周围的各类声、光刺激特别敏感,时钟的嘀嗒声、汽车的喇叭声、行人的脚步声、室外的灯光等,都会成为其失眠的诱因,患者恨不得周围没有任何光线和声音。但即使在十分安静的环境里,患者也会有“理由”失眠,就是自身的心跳也会烦得自己无法入睡,这样折腾数小时才能睡熟,但很快东方欲晓,又该起床了……
这里为您描述的,是一位神经衰弱患者的经典失眠片段。可以说,几乎所有的神经衰弱患者都经历过类似的不眠之夜――神经衰弱带给人的困扰可想而知。长此以往,患者自认为病魔缠身,以致情绪紧张、焦虑、烦恼、睡眠不足、食欲不振、免疫功能下降,还可并发其他疾病。神经衰弱不仅严重地影响患者学习、工作和前途,也给其家庭增加了负担,甚至影响家庭的和睦。而对疾病、个人前途的忧虑和家庭的不和,又构成新的社会心理因素,反过来使疾病进一步加重,形成病理的恶性循环,影响疾病的预后。
神经衰弱虽不危及患者的生命,也不影响寿命,但却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人们的身心健康和正常生活。遗传、环境、职业、心理以及某些躯体疾病等因素都有可能诱发本病。
性格缺陷:重要的致病因素
神经衰弱是指精神容易兴奋和脑力容易疲乏,并常伴有情绪烦恼和一些心理生理症状的一组神经症。一般认为,较持久的精神紧张或内心心理矛盾冲突是本病的近因或外因;性格缺陷等不良心理素质或认知、应付能力不足是发病的基础和内因。
患者病前常有学习或工作负担过重,情绪紧张,睡眠不足,长期处于心理矛盾、冲突和情绪压抑的状态。但是,并非所有心理因素均可诱发神经衰弱。不良的精神因素是致病的重要外因,但更重要的还取决于患者当时对这些精神刺激的态度和情感体验,以及躯体状况能否承受这种心理压力。
性格缺陷是本病重要的内在致病基础。患者的性格多偏向于胆怯、自卑、敏感多疑、多思多虑、依赖性强、缺乏自信心等,少数人则表现主观、急躁、任性、好强、缺乏自制能力。体质不良或近期遭受感染、中毒等躯体疾病,均容易诱致神经衰弱。
少数患者亦可由急性精神创伤所致。患者有慢性躯体疾病、性格有缺陷或家族精神疾病病史,在外界因素作用下容易促发本病。
症状千奇百怪
神经衰弱的症状多种多样,有的甚至很离奇。
精神疲劳、脑力迟钝这类患者感到精神不足、萎靡不振和容易疲倦,不能集中注意力,记忆力减退(但对自己的疾病发展经过、看病医生则记得清清楚楚),工作效率减退。早晨起床后即感到精神不佳,晚上反觉精神好一点。
神经过敏外界一点小刺激就能引起患者烦躁和不安,怕吵、怕光、怕气味等。情绪不稳,易发脾气。
头部不适80%以上的患者有头脑不清爽,头重脚轻,头昏胀、有压迫紧缩感等。头痛多在工作、脑力劳动、不愉快、遇到困难、心情紧张、焦急时加剧,但疼痛一般能忍受。
睡眠障碍失眠较多见。躺在床上胡思乱想,焦虑不安,深怕睡不好。常有多梦、惊醒、早醒。部分患者自述整夜未眠,但别人却听见一夜鼾声。
自疑有病有的心慌、心跳,即认为是患了心脏病;有的脸色发红,发热感即认为是患了肺结核;胃部不适,不想吃饭即认为是患了胃病或胃癌,甚至有人觉得“肠内有一股气在上冲”;有的小便次数增多、遗精、,女性常有月经不调等。
心理治疗打“头阵”
心理治疗是治疗神经衰弱的基本方法。由医生向患者系统讲解该病的医学知识,让患者对该病是功能性疾病及可治愈性的本质有充分了解,从而能分析自己起病的原因,并寻求对策,消除疑病心理,减轻焦虑和烦恼,打破恶性循环,并予讲解治疗方法,使患者主动配合,充分发挥治疗作用。个别心理治疗是在集体或小组治疗的基础上针对个别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心理辅导。森田疗法,主张顺应自然,是治疗神经衰弱的有效方法之一。
药物治疗仅对症
大多数神经衰弱患者在心理治疗基础上再采用药物对症治疗。常用药物有:(1)抗焦虑剂,可分别选用安定2.5~5.0毫克,舒乐安定1~2毫克,阿普唑仑0.4~0.8毫克,氯羟安定1~2毫克,3次/天,连用1~2周。(2)抗抑郁剂,适用于有情绪忧郁、消沉和压抑的患者,常用药物有多虑平、阿米替林(又称阿密替林)。可选用多虑平25~50毫克,睡前服1次。(3)解除睡眠障碍的药物,可分别选用三唑仑0.25~0.5 毫克,硝基安定5~10毫克,或氯硝安定2~4毫克,每晚睡前服,连用1~2周。
营养与饮食疗法
有益食品包括红枣、桂圆、天麻、核桃、五味子等。常吃新鲜葡萄、葵花子配酸奶(向日葵子50克,酸奶1杯)。喝果蔬汁:新鲜的莴苣叶搅碎浸泡出汁液,每天晚上饮1~2汤匙,或食用新鲜莴苣。睡前饮牛奶有助睡眠。用1汤匙食醋兑1杯温水服下,有时效果也很好。还可以在睡前饮1杯酸奶,加1个香蕉。睡前勿抽烟、饮浓茶、咖啡等,以免神经兴奋。补充营养素,如乳酸钙或钙箝合剂加镁、褪黑色素、维生素B族、泛酸及肌醇、银杏萃取物、Y-氨基丁酸加肌醇、卵磷脂等。
中医“看破”神经衰弱
中医对神经衰弱的发病原因说法很多,最主要的是“七情致病”,即喜、怒、忧、思、悲、恐、惊。(1)情感所伤。中医认为情感所伤可使肝失条达、气郁不舒、郁而化火、火性上延,而忧动心神、神不得安则不寐。(2)体虚久病,身体虚弱,肾阴耗伤,不能牵于心,水火不济,心肾不支而使神志不宁,因而不能寐。(3)劳倦思虑太过会伤心脾,伤于心则阴血暗耗,伤于脾则食欲欠佳,心所失养,则心神不安、夜不能寐。(4)饮食不节,或过食少食,使肠胃受伤,胃气不和,表现为卧不得安,即不能入睡。
中医治疗有自己的优势,不仅疗效佳、疗程短,而且所用的药物无明显毒副作用。现将中医治疗神经衰弱临床疗效较好的7则验方介绍如下:
(1)丹参汤
丹参30克,水煎。每日1剂,早晚分服,1个月为1个疗程,一般1~2个疗程即可收到明显疗效。经临床验证,此方治疗神经衰弱引起的失眠症疗效较佳,治疗神经衰弱引起的头晕、头痛疗效也不错。
(2)百合汤
百合30~60克,用冷水浸泡1小时后,先用文火煎煮,煮沸5分钟后,取下药罐,放凉后吃百合饮药汤,每日1剂。1周为1个疗程。一般1~2个疗程即获良效。百合味甘性寒,具有养阴清火安神的作用,故治疗阴虚火旺型神经衰弱疗效较佳。
(3)莶草汤
莶草10克,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用。连续服用3~5天。据临床验证,本方治疗神经衰弱引起的失眠、惊悸等症状有较好的疗效。
(4)三七粉
三七粉0.5克,临睡前服用。本方对老年人因神经衰弱导致的失眠有良效。一般在服药30分钟后,即可入睡。
(5)半夏薏米汤
法半夏15克,薏米30克。将上药水煎,以米熟为度。取米汤200毫升,分早晚2次服用。本方治疗神经衰弱引起的失眠有良效。
(6)苦参枣仁汤
苦参30克,酸枣仁20克,加水淹过药面,煎取15~20毫升,于睡前20分钟服用。10~15天为1个疗程。本方对神经衰弱诸症均有效,特别是对失眠症疗效尤佳。
(7)补中益气丸
按说明服用。本方对气虚型神经衰弱诸症有良效。一般半个月为1个疗程,1~2个疗程即可见效。本方对心阴虚、肝阴虚、肾阴虚等阴虚火旺者无效。
按摩效果也显著
自我按摩治疗神经衰弱的主要原理,是通过按摩反射性地影响神经中枢的功能,使神经中枢的兴奋和抑制过程恢复平衡,头晕、失眠、多梦等不适得到改善。按摩还能舒筋活血,通利关节,使肢体疼痛减轻或消失,神经衰弱的某些发病因素也可消除。头、后颈、脚掌及手指根等部位有不少镇静、安眠穴位,按摩刺激这些穴位有镇静催眠作用。具体方法如下:
按头每晚临睡前半小时擦热双掌,贴于面颊,两手中指起于迎香穴,向上推至发际,经睛明(内眼角稍上方凹陷处)、攒竹(眉毛内侧边缘凹陷处)等穴,然后分开向两侧至额角而下,食指经“耳门”(耳屏上切迹的前方,张口时凹陷处)返回起点,如此反复按摩30~40次。
搓胸取盘膝坐位,用右手平贴右肋部,向左上方搓至左肩部,共30次;然后左手平贴,自左肋部搓至右肩部,共30次。
揉腹取盘膝坐位,用一手掌叠于另一手掌上按于腹部,以肚脐为中心,先顺时针方向揉腹30次,再逆时针方向揉腹30次。
抹腰取盘膝坐位,两手叉腰(四指向后)沿脊柱旁自上而下抹至臀部,共30次,如发现压痛点,可用手指在局部按压20~30秒钟。
揉膝取坐位,两手按于两膝膑骨上,由外向内揉动30次,然后再由内向外揉动30次。揉动时手不离开皮肤,轻度用力,膝部感到舒适即可。
搓脚掌取坐位,用左手握左踝关节,右手来回搓左脚掌(足底前半部)30次,然后右手握右踝关节,左手搓右足掌30次。
为神经衰弱考生“支招”
随着高考临近,不少高三学生也加入到神经衰弱一族当中。这些考生把成败得失看得很重,因而心理负担过重,情绪高度紧张,一旦超过本人心理、生理负荷时,就会出现心理疲劳和脑力下降。这时如能适当休息,及时调整学习方法和计划,合理分配学习、休息及娱乐的时间,很快就可以恢复。但有些考生由于自身素质及社会家庭的压力,又急于投入到有效的学习中去,即使休息的时候也念念不忘学习,总在批评自己:“总这么休息,能考上大学吗?”于是不断提醒自己:“一定要睡好觉!”结果越是努力提醒自己,反而越睡不着,休息不好,学习成绩和脑力均在下降,越下降,越着急,越着急越睡不好。如此恶性循环,就形成了神经衰弱。神经衰弱考生应从下面几个方面,调整自己的状态。
心理减压首先应认清,这种“病”是可以治愈的,不是什么绝症,也决不会变成精神病。尽管自觉脑力不济,照样能应付日常生活和学习,不会造成精神残疾。应将理想与现实、希望与可能分清。比如,希望自己能总有精力,永无疲劳,能考上名牌大学,但实际上学习已经是超负荷,这时应该休息了。不要为脑力下降而焦虑,必要时也需降低自己的奋斗目标,要量力而行,要把目标确定在自己能充分发挥潜能,而又不导致精神崩溃的限度。将目标降低,轻装前进,能收到出人意料的好结果。
休息调整身体有症状,其实是一种信号,它告诉你:“大脑太累了,压力太大了,需要休息调整了。”这时,想一下子消除症状肯定是无济于事的。应该先冷静地分析一下,这种情绪紧张和心理压力来自何方。从表面上看,神经衰弱确实影响了学习,可实质上它也能及时地阻止你超负荷运转,使你暂时摆脱沉重的心理负担,获得休整、喘息的机会。
心灵放松神经衰弱考生往往想通过人为的努力来消除注意力不集中、失眠的烦恼症状。但有时这些努力不但无效,反而越发集中注意力,越想努力消除,症状越重。要想打破恶性循环,需做到以下两点:(1)不把注意力集中于这些症状;(2)不去有意识地直接消除症状。这时,可以放下复习备考,做些跟学习无关的事,如打扫室内卫生、看自己喜欢的书籍、欣赏音乐,等等,休息一会,让心灵放松,再投入复习备考,反而会有更好的效果。
改善睡眠要想改善睡眠,首先要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注意学习和生活有规律。晚饭不宜过饱,临睡前不要进食,不饮用具有兴奋作用的饮料,不要进行大运动量的体育锻炼,不听节奏感太强的音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