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范电信诈骗建议范文
时间:2023-05-29 15:09:5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防范电信诈骗建议,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案件经过
某日下午4点左右,临近下班,客户应女士神色慌张,急急忙忙地跑到慈溪农商行胜山支行新区分理处1号柜台,要求柜员将我行卡内的16万元全部汇入位于北京的一个账户。笔者见客户慌张汇款又是大额,还时不时的接听电话,便提高了警惕,再三询问资金用途,是否认识对方,提醒其不要给陌生人汇钱,注意防范电信诈骗。应女士表示收款人是其姑姑,在北京做生意急需用钱,今天一定要将16万汇到其账号上。笔者见客户坚持要汇款,便建议客户向其姑姑确认一下账号是否正确,乘应女士打电话的间隙,通过查其言,观其色,发觉越来越不对劲,便希望与其姑姑通话确定一下收款方的细节,以确保汇款无误,应女士拒绝了这一要求,再次强烈要求马上进行汇款,如汇不到,就要进行投诉。笔者再次提醒其注意防范电信诈骗,并说明一旦钱汇出就追不回来了,应女士好像查觉到了什么,打着电话离开了营业场。半小时后应女士敲开了刚关的营业大门,表示其遇到了电信诈骗,就在二个小时前,她已不幸通过邮政银行将另一张卡里的2万元汇了出去。应女士告诉银行工作人员其个人信息被冒充公安的诈骗电话说的一清二楚,使得她非常相信对方,对方让其将钱汇入安全账户以免被扣划,这才有了上述被骗的一幕。最后应女士选择了报警,同时她十分感谢银行工作人员的多次提醒,让其避免了更大的损失。
二、案件分析
现如今,各类电信诈骗案件频发,诈骗手段多样,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个人信息也被泄露无疑。在上述案件中,不法分子充分利用受害者泄露的个人信息进行诈骗,让其信以为真。笔者的及时提醒和制止,成功堵截了一起电信诈骗,不仅使客户避免了更进一步的损失,也进一步维护了和美银行的声誉和形象。
三、预防措施
(一)充分认识。首先,银行作为高风险行业,储户的资金安全涉及银行的声誉问题,银行工作人员应深刻认识防范电信诈骗犯罪的重要意义。近来不法分子利用个人信息泄露,借助电话、网络等手段实行诈骗犯罪案件呈高发态势,诈骗手法不断翻新,给银行客户资金安全造成较大危害,银行网点对当前案件防范应有充分认识,明白防范电信诈骗犯罪的重要意义。
(二)加大宣传。要积极向客户进行宣传,解释银行基本业务的常识、电信诈骗犯罪的特点,通过柜员宣传引导,张贴提示标语,大堂温馨提示等方式告诫客户不要轻信各类陌生电信。提醒客户保护好自已的银行卡及密码、身份信息,天上不会掉陷饼,从源头上防止诈骗事件发生。
篇2
关键词:电信诈骗;侦查;难点;对策
中图分类号:D91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8268(2013)01003306
一、当前重庆市电信诈骗发案基本情况
(一)总体态势
2010年12月21日至2011年3月20日,全市共立电信诈骗案1 887起,同比上升41.56%,涉案总金额达23 038 112元。其中,立网络诈骗案916起,同比上升102.21%;立电话诈骗案792起,同比上升20.18%;立短信诈骗案179起,同比下降19.00%。2月21日至3月20日,全市立电信诈骗案件959起,占全部诈骗案件的60.24%,发案数量同比上升91.38%,环比上升204.91%。(二)案件高发地区
2010年以来,电信诈骗案发案地主要集中于主城九区,其中沙坪坝区(206起)、渝中区(180起)、渝北区(154起)、江北区(148起)、南岸区(117起)、九龙坡区(113起)是持续高发地区,万州(80起)、永川(70起)、合川(53起)等地的发案情况也较为突出。
(三)受害人特征
1.上述电信诈骗案件的受害人总数为1 887人,其中男性918人,女性969人。性别结构特征不明显,男性和女性被侵害的几率基本相当。
2.受害人年龄段高度集中于18至48岁,数量占总人数的85%以上。
3.犯罪后果与被害人的心理弱点高度相关,大部分受害人均存在疏于考察、盲目轻信或贪图小利等一种或多种心理弱点。(四)主要作案手法
2010年以来,肆虐于重庆市的电信诈骗手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冒充国家机关(法院、检察院、公安、市政、卫生、文化、税务、煤监等)工作人员,编造事实,以电话或短信方式设连环局行骗。如:九龙坡区一起涉案金额高达58.9万元的电话诈骗案,就是犯罪嫌疑人冒充昆明市检察院检察长、公安局警官以及银行科长,以拨打电话方式,对受害人进行诈骗。又如:忠县的田某在接到“忠县武警中队”预订26个帐篷和32套门的电话后,按照对方要求,先向“指定帐篷供货商”的邮政账户汇入“预订款”1.2万元,后又将2.8万元“回扣”通过POS机分两次转账至对方农业银行账户,后发现被骗。
2.捏造诸如购车退税、购房退税、购摩托车返补贴、返还学费等事由,利用受害人贪利心理实施诈骗。如:2011年2月24日,南岸区的尹某接到“车管所工作人员”电话,称其购买汽车可以退税6 975元,尹信以为真,以银行转账方式被骗13.9万元。2011年1月26日,开县的谭某也因轻信“重庆市财政局工作人员”返还其子女学费的电话,以银行转账方式被骗4.7万元。
3.通过互联网和手机短信,散布商品购销、小额信贷、办理证照、中奖兑奖等虚假信息,利用受害人疏于考察、轻信他人的心理进行诈骗。如:渝中区的何某因急于出国留学,轻信互联网上的中介信息,主动拨打“博助教育机构”的联系电话,被对方以手续费、保证金名义,以银行转账方式骗去30.85万元。
4.通过手机通话、手机短信和腾讯QQ,冒充受害人亲戚、朋友、同事和战友等,谎称做生意、患病、罹难等急需资金,对受害人进行情感绑架,从而实施诈骗。如:2011年3月15日,九龙坡区的陈某接到电话,对方自称是其朋友“林明清”,要借款53万元用于资金周转,陈随即向对方指定账户汇款53万元。之后,陈向林明清核实借钱一事时,才知受骗。
5.通过网络、报刊杂志等媒体,交友、征婚或求子等虚假信息,诱人上当受骗。如:南岸区的仲某在报纸上看到一则广告,称以优厚报酬寻一健康男性为伴生育小孩,随即与对方电话联系,被告知酬谢费为50万元,但要自行预付税费,仲按对方指定方式,在银行分4次共汇出3.55万元,事后发现被骗。二、当前电信诈骗案件的主要特点
电信诈骗是犯罪集团(团伙)将传统诈骗手法模板化,以现代通讯(固定电话、移动电话和互联网等)和各种传媒为载体,充分利用电信业、金融业的服务项目和监管漏洞,远距离、跨区域(甚至跨国、跨境)实施的非接触式诈骗犯罪[1]。综合重庆市和各地公安机关“打防管控”的相关工作经验,发现电信诈骗案件的主要特点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作案手法翻新速度快
其一,诈骗方式高度模板化且模板品种繁多。犯罪分子充分利用普通群众的贪利、怕事等心理,精心编制各种标准化的诈骗模板,从传统的婚介职介、中奖信息、电话欠费、冒名顶替、办理证照,到紧贴时事的补贴退税、投资理财,甚至账号涉案(洗钱、贩毒、涉黑)、赈灾募捐等,花样繁多、层出不穷。
其二,从诈骗所依托的通讯技术来看,充分利用成本较为低廉的网络电话技术、短信群发技术、QQ通讯技术等,从而形成了犯罪的智能化和规模化,使得诈骗可以在极短时间内地毯式地展开,侵害面极广,所以造成的损失面也很广。
其三,犯罪分子还巧妙利用金融业的服务项目,如U盾、数字证书、电子口令卡等现代网银技术,以及方便快捷的ATM机存取款、转账、汇款服务,从而能在极短时间内,组织多人同步完成赃款分解、资金转移或现金提取,迅速转移犯罪所得,令金融部门和公安机关防不胜防。
其四,还应当注意到,由于电信诈骗的屡禁不止,造成了内地不法人员抄袭和模仿跨国电信诈骗团伙的犯罪手段和方法,与跨国电信诈骗团伙狼狈为奸、里应外合,从而极大地助长了电信诈骗犯罪的本土化和猖獗泛滥,加剧了电信诈骗的危害性程度。2010年3月14日,重庆市公安局警务情报信息中心会同巫山县公安局在湖北破获的一个电信诈骗案,便是湖北籍犯罪人员效仿境外诈骗集团犯罪手法,冒充重庆市巫山、铜梁“煤监局长”向当地煤矿业主批量发送“索贿”短信实施诈骗,虽技术含量较低,但犯罪分子也频频得手,这一案例证明了电信诈骗确实存在本土化和普及化的不良趋势。
(二)诈骗流程的标准化、模板化
目前看来,电信诈骗中电话诈骗的标准化和模板化程度最为明显。电话诈骗通行的作案流程一般包含四个步骤:“遍地撒网”、“请君入瓮”、“环环相扣”、“远走高飞”。
第一步,“遍地撒网”。在境外(当前主要是泰国、越南、马来西亚、印尼等国家和台湾地区)的诈骗犯罪团伙,通过架设在不同国家互联网服务器上的VoIP电话软件,对中国大陆任意地区的电话号码进行批量呼叫。因犯罪团伙使用了“透传软件”对通讯数据进行人为操纵,使得受害人的来电号码显示为诈骗团伙设定的任意号码,如通讯部门特服号码、银行部门特服号码、政府部门公开电话等,从而降低受害人的警惕性。
第二步,“请君入瓮”。若受害人接听来电,VoIP网络电话系统则先会自动播放语音,受害人往往按照语音提示,按键转入所谓的“人工服务”,此时,诈骗团伙中的“接线员”浮出水面,按照预先设计的角色、对话内容和方式,向受害人展开骗局。
第三步,“环环相套”。诈骗团伙往往有若干名“接线员”,依据诈骗模板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通过VoIP电话软件的语音通话转接功能,冒用法院、公安局、检察院、电信局、邮局等各种部门工作人员的身份,轮番上阵、紧密配合,充分牵制受害人的思路,使得受害人基本没有时间分辨真伪。当受害人确已陷入骗局、深信不疑之后,最后一名“接线员”即告知受害人,若需证明自己清白并保护自身合法财产,受害人就必须立即将其全部资金“暂时”汇入政府部门设立的“专用保护性账号”中。
第四步,“远走高飞”。一旦受害人将钱汇入“专用保护性账号”中,诈骗团伙便立即通过网上银行对资金进行拆解,化整为零;同时组织人员同步在境内外的银行网点和ATM机上取现,然后,迅即通过地下钱庄,或重新通过银行等方式,将资金再汇总到诈骗团伙名下。待受害人醒悟并取得相关部门支持时,其资金已经基本消失殆尽。
(三)集团作案,组织严密,职业化水平较高
电信诈骗呈现典型的集团化和职业化特征。团伙成员之间按照公司化运作,分工明确,相互之间一对一联系,互不交叉,甚至互不谋面。一般有五个层次的人员:
一是境外核心人员。多为台湾籍等境外人员,此类人员负责:编制诈骗模板;准备作案所需的器材设备、银行卡和场所等;通过各种常规渠道,从内地物色、招募“接线员”团伙成员,并将“接线员”带到诈骗场所培训和管理。
二是技术支撑人员。一般由核心人员从网络论坛临时招募,或经“圈内”人员介绍加入。他们负责通过互联网,远程为诈骗团伙安装并维护VoIP电话软件和“透传软件”,并保证诈骗团伙的电话能顺利接入内地的电话网络。
三是专业拆账人员。在核心人员指挥下,将全部赃款拆分――若在境内取款,则拆解为单笔2万元以下;若在境外取款,则拆解为单笔1万元以下――转入若干张银行卡里,以确保能在一天内转移全部赃款。
四是取款人员,也称为“车手”、“取款负责人”。车手一般事先潜入各地待命,拆账完成接到取款指令后,迅速持银行卡去银行网点、ATM机取钱,最后再将赃款存入诈骗团伙指定的账户。从目前了解到的情况来看:每名车手均持多张银行卡,分散到几个城市;多名车手组成一个“车手组”,听命于一个小头目;小头目则负责从核心人员处接收银行卡和取款指令,再将银行卡分发到每个车手,并向车手发送具体的取款、存款指令。每个“车手组”可能承揽多个诈骗团伙的取款、存款业务。
五是关联作案人员。大量的不以团伙成员真实身份注册、与犯罪团伙毫无身份关联的银行卡是诈骗成功的保障,也是每个电信诈骗团伙必备的犯罪工具。电信诈骗团伙这一“刚性需求”,近年来逐渐催生了专门提供银行卡的“公司”,这些“公司”通过各种合法或非法渠道获得大量银行卡,通过地下渠道贩卖给诈骗团伙[2]。三、电信诈骗的侦查瓶颈
从2010年公安部牵头侦办“10・11”、“8・10”、“11・30”、“12・8”等系列电信诈骗案,以及各地历年来侦办同类案件的经验来看,侦办电信诈骗案件往往同时面临五难:取证难、抓捕难、定性难、追赃难、打击难,因此,造成目前打击工作的实际状况是高成本、低产出、重复劳动甚至徒劳无功[3]。
(一)VoIP电话呼叫的落地反查取证工作难以深入
解剖已破获案件可以发现,电信诈骗所使用的VoIP语音呼叫技术,一般架设于境外互联网服务器上,犯罪分子发起呼叫后,其语音数据包通过电信运营商提供的线路,“透传”(即落地语音网关)入PSTN电话网(public switched telephone network,即我们日常使用的电话网,声音以模拟信号传输)。经“透传”后,受害人的来电号码虽然显示为诸如银行特服、公安局办公电话等电话号码,但实际上是由犯罪分子手动设置而成;为了增加破获的难度,诈骗团伙往往通过多层服务来设置侦查障碍;同时因互联网服务器和落地语音网关的不确定性和隐蔽性,以目前的技术,很难通过来电查询对VoIP通话进行逆向追踪。
(二)警银缺乏深度合作
电信诈骗案中,银行卡是实现犯罪目的的关键环节。从目前的情况来看,银行部门的部分管理规定和运营模式容易被犯罪分子利用,有助于电信诈骗犯罪的滋长,也成为公安机关快速打击的掣肘。
1.犯罪分子批量开立银行卡、网上快速拆账、ATM取现畅通无阻
部分地区的银行对借记卡的管理,大都不如对信用卡的管理一样审查严格、发放谨慎,这就造成了借记卡的批量开户问题,犯罪分子持一张身份证就可以到银行开立几百个借记卡账户,或者是持一批他人身份证大批量开立借记卡。银行部门按照国家银监局、公安部等部门的要求,对银行卡设置了单日取款2万元的上限,但是,对持有网银U盾的客户则没有设置单日转账限额。因此,犯罪分子只要持有网银U盾和足够多的银行卡,再多的赃款也能在短时间内分拆至银行卡,再从遍布全国各地的ATM机上取现。
同时,还需注意到的是,随着经济形势的发展,各大商业银行都加快了“国际化战略”的步伐,陆续设立了海外分支机构,令人担忧的是,如果犯罪组织也开始利用这些境外银行网点办卡、取现,那么警方极可能连“车手”等犯罪团伙低端成员也很难查证和捕获。
2.部分银行管理规定制约了公安机关的快速反应
侦办电信诈骗案件,出手迅速是关键。但目前,银行管理规定中,主要有三方面因素制约了公安机关的快速反应。其一,金融部门现行的有关规定,限制异地司法查询、冻结;其二,电子银行信息的司法查询,需到发卡银行所归属的地市级分行电子银行数据中心,且查询结果不能实现即到即得;其三,各家银行基本不向公安机关开放其本行银行卡活动监控数据;在各类银行卡的活动数据中,公安机关仅能通过中国银联公司获取银联卡的跨行活动数据,此数据的运用,仍然需要到开户银行或交易发生银行落地查证。
(三)取证繁琐、定性困难、证据链条易缺失
我国现行法律中没有专门规定电信诈骗罪,加之电信诈骗面对的是不特定区域和不特定对象,犯罪行为、犯罪工具和犯罪结果等交织在一起,给侦查、抓捕、取证、定性都带来重重障碍,如:公安部牵头侦办的“11・30”案件,因所在国司法体系原因,专案组经多方斡旋,突破重重困难,才将台湾籍犯罪嫌疑人从菲律宾押送回国。真正的诈骗核心人员往往位于境外,而目前抓获的均为一些犯罪团伙的底层人员,这些底层人员一般会以《刑法》第312条掩饰、隐瞒犯罪所得和犯罪所得收益罪之规定报捕;如果证据仍不足的,为打击和震慑犯罪,还会选择报批劳动教养。但是,一旦涉及外国人时,就不能适用劳动教养,只能释放。侦办案件往往是投入大、产出小,形成了对侦查资源的极大牵制。四、打击电信诈骗犯罪的措施
从2010年开始,重庆市公安机关先后投入了大量的警力、物力,成立了多个专案组进行侦办,共破获电信诈骗案717起,其中,破年内案件15起,破案率仅为0.61%。虽然成功打掉了几个犯罪团伙,但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打击到的境外核心人员也少之又少。与国内外电信诈骗团伙横行肆虐、大批不法人员蠢蠢欲动相比,我们取得的战果只能算是冰山一角。因此,警方既要深入研究,科学部署,加强对电信诈骗犯罪的打击实效,更要强化犯罪预防,策动相关社会力量,合力筑牢、完善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全方位、立体化防控机制[4]。
(一)探索打击电信诈骗的新方法和新机制
1.建立专业侦查队伍,或改进侦查方法,有效应对高发态势。电信诈骗的职业化趋势十分明显,建议成立专业侦查队伍以针锋相对,最大限度地实现警方的快速反应和专业化程度;同时,或可参照禁毒等专业警种的工作方法,视情设置“侦查圈套”,适度运用诱惑侦查手段,通过侦查经营来切实提高打击实效。公安部自2009年6月12日起,部署开展了为期四个多月的声势浩大的全国范围内打击电信诈骗犯罪专项行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仅仅两个半月时间,至2009年8月31日,全国公安机关共打掉电信诈骗犯罪团伙277个,抓获电信诈骗犯罪嫌疑人1 469人, 破获电信诈骗犯罪案件4 836起,追回被骗资金1 900万余元[5]。
2.落实“落地侦查”协作机制。按照公安部提出的设想,尽快搭建全国性的网络平台,建立跨区域协作共享和快速联动反应机制,实现远距离网上串并案,同时落实各涉案地侦查、抓捕和取证工作,以集约化作战来应对电信诈骗的多发、普发态势,避免各自为战、重复劳动。
(二)寻求银行、电信行业的最大支持,堵塞可资犯罪利用的漏洞
银行服务和现代通信服务,是电信诈骗高度依赖的“两个支点”,对该两个支点任选其一进行打击,即可斩断其资金链或技术链,扼杀电信诈骗。因此,警方与银行、电信两大行业的深度合作是打击电信诈骗的治本之策。其具体操作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简化银行查询、冻结等审批手续,建立快速反应机制。如我国台湾地区已经建立起“165反诈骗咨询热线”,受害人一旦受骗,可以在第一时间通过165热线报警并通知银行对涉案账户进行冻结,极大地减少了受害人的损失。
2.搭建制度化、常态化沟通机制或平台,合力打击非法营运的VoIP服务器、贩卖银行卡、非法营运短信群发、违规租用通信线路等违法犯罪行为,剪除电信诈骗犯罪的周围支撑。
3.加强技术领域的合作,实现系统化合力管控。如建立基于“黑名单”的电话语音控制系统。一是公安部门将掌握的诈骗分子使用的电话号码提供给电信部门,制成“黑名单”,存入电信部门提示系统的数据库。一旦发现有与数据库内相同的号码拨打居民用户电话,等电话接听完毕后,这个系统马上会自动拨打提示电话过去,提醒居民与警方联系核实。二是该系统自动检测到某一时间段同一个电话集中拨打批量用户时,就将该可疑电话号码记录下来,储存在系统数据库,并随即向被拨打的电话用户发出语音提示。例如,江苏常州警方与电信部门联合开发的一套“防电话诈骗语音提示系统”,即可自动向被“黑名单”拨打过的电话用户进行语音提示:“刚才您接听到的电话,如涉及电话欠费、银行卡消费转账等情况,可能是诈骗,请拨打常州市报警电话110或电信10000号进行咨询。”自该系统启用以来,平均每月成功拦截诈骗电话近20 000个,基本实现了以技术手段从源头上阻截诈骗电话。
(三)加大宣传力度,增强人民群众被害免疫力
多管齐下,充分发动各级各类宣传媒体,对各阶层人民群众实现全方位的覆盖,开展电信诈骗预警宣传,增强人民群众自身的防范意识。
1.依靠电视、电影、广播、报纸、杂志等传统媒体,以滚动、连载、专题、专栏等形式,宣传典型案例,剖析犯罪手法特点,犯罪动向,保证宣传的宽度和广度。
2.充分利用网络、短信等现代通讯技术,策动电信、移动、联通等运营商,以群发手机短信、群拨语音提示、群发警示网页等方式,加强宣传的密度。
3.警方应当以“阳光警务查询监督系统”建设工作为载体,加强电信诈骗犯罪的专题宣传;同时,适时开展防范电信诈骗宣传日活动,主动深入社区、街区和机关单位,采用派发宣传单、组织观看宣传视频、展示缴获的赃物等直观的方式,面对面地接受群众的咨询,向群众介绍防范电话诈骗犯罪的知识,增加宣传的强度。
4.筑牢柜面警示防线,增强宣传的针对性,警方在银监部门和银行网点的配合下,对全市银行的柜面员工开展防范电信诈骗犯罪的专题培训,使每名员工都熟知电信诈骗,从而引导他们在日常工作中,发现并主动提醒有可能受骗的汇款人员,或是及时将人员和资金的异动情况报告公安机关,尽可能及时发现案件苗头,防止被骗后果的发生。
5.警方也可开通报警服务专线,帮助群众提高分辨骗局的能力、熟知电信诈骗的犯罪动态、增强自我防范的意识,如哈尔滨市公安局开通的“96345”预防电信诈骗专线咨询服务报警电话,在预防和打击电信诈骗中均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参考文献:
[1]南京市公安局.电信诈骗犯罪的现状及对策思考[J].中国刑事警察,2009(5):2931.
[2]庄华.我国电信诈骗犯罪的特点与侦查策略思考[J].北京人民警察学院学报,2010(4):8083.
[3]刘继敏.信息社会电信诈骗犯罪分析及打防措施建议[J].公安研究,2011(6):1822.
篇3
伍佳佳,2012年2月考入湖北日报传媒集团荆楚网,分配到总编室工作,2015 年调入新成立的频道编辑部,任部门副主任至今,兼任湖北日报新媒体集团第三支部组织委员。截至目前,“拆二代办养老院”等新闻作品在全国获得较大影响。先后获得湖北新闻奖一等奖(集体),湖北网络宣传好作品奖,湖北日报传媒年度好新闻二等奖、月度好新闻奖,荆楚网好稿奖二等奖等多项;2014年获得湖北日报新媒体集团最佳新锐奖、2015年获得湖北日报新媒体集团明星人物奖、湖北日报传媒集团“先进个人”称号。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个人信息在多平台交互使用中,形成了一种不可逆的累积过程。个人信息泄露,导致关联危机发生,而电信诈骗就是最为严重的一类。打击电信诈骗,一直被认为是公安机关的使命,然而,在愈打愈烈的情况下,有必要跳出传统的逻辑分析框架,重新厘清电信诈骗与信息安全之间的逻辑关系,转变单一主体破解难题的狭隘空间,构建多元主体参与的社会化治理模式,从而形成“安全为人民,安全靠人民”的良性社会生态。
[关键词]电信诈骗 社会化治理 信息安全 全民参与
据新华社报道,2015年全国公安机关共立电信诈骗案件59万起,同比上升32.5%,造成经济损失222亿元。2016年1月至7月,全国共立电信诈骗案件35.5万起,同比上升36.4%,造成损失114.2亿元。电信网诈骗已成为危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严重影响社会稳定的“毒瘤”。如何根除电信诈骗这一社会“顽疾”,成为当前一道亟待解决的社会难题。
一、电信诈骗的社会化治理:一种有效的治理模式
社会本质上是一个开放演进、具有耦合作用和适应性的复杂网络系统,在这个庞杂的系统内,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需要及时予以疏导、缝合。在传统的观念里,社会治理政府主导是主流。但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一些错综复杂的问题不断涌现,单靠线性管理模式很难快速给出有效应对方案。因此,有必要引入新的治理模式。
1.电信诈骗的特殊性决定了其治理模式的多元。
电信诈骗是不法分子通过非法手段,盗用个人信息,骗取钱财。其借助的是电信、互联网等技术,在实名制还未全面普及的情况下,其手段还具有较强的隐蔽性。它有别于普通的诈骗,普通诈骗的受害方与施害方是可视或者可识别的。电信诈骗既关涉电信企业,又与银行有一定的黏度,受害人一旦报案,又牵涉到公安机关。假若受害人身份特殊,譬如学生,又牵涉了教育部门。因此,电信诈骗是一种关乎全民的社会化结构关系。这种关系决定了其参与主体的多元化。
2.多主体合作是治理电信诈骗的最佳选择。
多主体合作共治是当代公共治理理论中较为核心的机制建构与制度设计。具体就电信诈骗而言,其问题的复杂性,使得单一行动或者决策失效。电信诈骗与当前互联网技术紧密相连,需要专门的互联网技术手段、侦查办法、防骗宣传、舆论监督等共同作用。而关联主体的广泛参与,有利于快速补位,使得失序的社会关系逐渐回归本位。
多主体合作需要价值观的引导与重塑,需要构建利益趋同的参与机制,需要共享治理成果。电信诈骗作为全社会识别度较高的问题,亟需整合社会资源,多主体互动,以实现社会秩序良好。
二、电信诈骗社会化治理的体系构建
合作协商治理是现代社会治理最主要的特征之一,是治理主体由政府 “本位”向多元转化。电信诈骗作为社会治理中的特定问题,除国家和政府外,还应吸纳社会团体、行业组织、社会群体等力量共同参与。这种新型的社会联动关系,需要一套完整的体系将其统一。构建这样的内容体系,至少需要符合三大要素。
1.全民参与:培育多元化的治理主体。
《2016中国网民权益保护调查报告》显示,54%的网民认为个人信息泄露情况严重,84%的网民曾亲身感受到因个人信息泄露带来的不良影响。根据这份民意调查,不难看出,民众对于信息安全的关注度空前,个人信息保护刻不容缓。而2016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主题为“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也旨在呼吁全民参与网络安全建设。
除了民众参与,政府相关部门也应积极参与。早在2015年6月,国务院建立由公安部牵头,包括、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等23个部门和单位参与的国务院打击治理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这一多部门参与的形式,高效,且能形成惊人威慑力。
此外,媒体也应发挥舆论监督作用。将电信诈骗作为一项长期的报道工程来建设。遇到重大电信诈骗案件,要做好议程设置,通过多媒体手段,进行有针对性的传播。再者,与电信诈骗相关的企业,因业务原因,天然掌握用户信息,更应积极参与到保护个人信息的行列中来。
2.成果共享:治理电信诈骗的终极目标。
任何治理体系的构建,落脚点不仅仅是解决问题,还在于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形成的一系列成果要全民共享,切忌人为制造壁垒。否则,会损害到因共同的目标形成的利益联盟。利益共享的更高层级是服务增效。具体就治理电信诈骗而言,无论是政府部门,电信企业,银行等,在协助解决问题的同时,要提高服务水准,提升技术安全级别。以民生为向度的服务供给,是实现各自利益最大化的最好路径。
譬如银监会与公安部研究制定的《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案件冻结资金返还若干规定》,就明确要求公安机关、银行业金融机构对已查明的冻结资金及时返还受害群众,同时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办理返还应在三个工作日内办理完毕,不得,收取任何费用,这就是典型的成果共享。
三、电信诈骗社会化治理的实践推进
电信诈骗是社会“顽疾”,治理起来必然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社会化治理体系的构建,最终还是要通过实践去推进。除了理论上行之有效的体系构建之外,还需要从技术、管理、立法和舆论监督等多个具体层面着手。
1.技术引领:大数据、实名认证等实时反馈。
电信诈骗寄生于移动通信和互联网技术,那么,回归到技术本身,能否通过更为先进的技术来阻断已经出现的问题?实际上,很多监管难题都是依托技术进步才找到了解决之道。治理电信诈骗,离不开以信息化治理为基础的技术支撑。
譬如,据广州日报报道,中国移动内蒙古有限公司研发了“诈骗电话预警系统”,当用户接听或拨打疑似涉骗号码时,用户的手机屏幕就会同步显示该号码已被标记为诈骗电话,提醒用户谨慎接听。这种利用大数据技术手段从侧面打击电信诈骗,见效快、成本低、效率高。
再者,电信、银行等,要加快推进实名认证。进一步完善身份信息和证件核验技术手段。同时通过人脸识别技术,深化实名认证,让多重验证聚力,确保个人信息安全。实名制只是准入,之后还需要企业引入并匿名技术、数据泄露保护模型技术,此外,还需要不断升级业务系统,防止黑客攻击。
2.法律保障:个人信息保护相关法规无缝衔接。
我国目前还没有《个人信息保护法》,因此,有必要针对电信诈骗,构建立法、执法、司法三位一体的法律框架体系。建议根据我国国情,尽早推出《个人信息保护条例》,明确个人信息的保护类别,保护措施等。设置专门行政机关来保护个人信息,赋予其行政处罚权。同时,将个人信息侵权案件纳入各级人民法院民事受案范围,并制定配套的民事赔偿制度等。立法、执法、司法无缝衔接,才能确保与电信诈骗相关的违法行为,有法可依,违法必究。
3.舆论监督:媒体作为与公众参与合力推动。
电信诈骗的社会化治理,还需要引入媒体和社会舆论监督机制。媒体作为舆论监督的主体之一,理应时刻以民生为本。电信诈骗作为危害社会的毒瘤,媒体作为社会的“眼睛”,要敢于对于个别政府部门不作为,电信企业、银行等不作为,予以曝光,督促其积极作为,共同给力,解决民生顽疾。
媒体可以利用自己的专业优势,就电信诈骗中的热点,做好议程设置。此外,可以设计专门的防骗APP,开辟专门的通道,收集线索。还可以开辟举报平台,政风行风热线,鼓励公众参与。在传播方式上,可以采取分类传播,定向传播,譬如,可以与高校合作,社区合作,制定针对特定人群的防骗报道、防骗常识等。还可以及时引导舆论,避免因个别案例而引起的不必要的恐慌。
治理电信诈骗还需要在实践中摸索,社会问题通过社会化治理模式,必然会得到有效解决。只是在这个寻求解决过程中,需要多方主体参与,达成共识。
注释:
[1]谢宗晓、林润辉、王兴起:《用户参与对信息安全管理有效性的影响――多重中介方法》,《管理科学》2013年3期
[2]林元庆:《电子商务环境下客户信息安全问题研究》,《现代商贸工业》2016年4期
[3]王菲菲:《公民意识和网络舆论监督――兼论网络舆论监督影响力》,《新闻前哨》2010年1期
[4]章海宁:《关于网络通讯中信息安全的保障研究》,《电脑知识与技术》2016年13期
[5]葛磊:《电信诈骗罪立法问题研究》,《河北法学》2012年2期
[6]谢连觯骸兜缧耪┢的防控体系研究》,《法制与社会》2011年14期
【网友热议】
高霞:徐玉玉事件侧面凸显公民个人信息保护方面还存在漏洞。该事件之所以能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一方面在于其准大学生的特殊身份,另一方面则是作为贫困家庭,其生命的陨落,引起广泛的同情。希望悲剧不再重演,所有与之相关的部门能够从这一事件中看到切实的社会管理、公民教育、福利供给的问题,并采取有效综合措施,不断加以完善。
李欢:电信诈骗、骚扰、推销是信息时代的切肤之痛,相信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类似的经历,只是有的人警惕性强,置之不理,而有的人因为疏忽,上当受骗。徐玉玉事件,让更多的人关注到信息安全,越来越多的网民通过社交平台痛陈遭遇,要求彻查电信诈骗,肃清通讯环境,这对于信息安全相关措施、政策法规的出台是一个很大的触动。
杨虹磊:电话诈骗案发生后,一些专家总是提醒人们要提高警惕,注意防范。诚然,个人防范固然重要,但如果本可以从源头上就堵住电信诈骗,问题就能从根源上得到解决。因此,单纯的呼吁人们提高警惕来应付日益多变的各类诈骗,这无疑是社会的一种悲哀,也会进一步稀释社会信任度。所以,面对屡禁不绝,越来越猖獗的电话诈骗案,需要制定法律,来进行更细致的指导和规约。
李克伟:如果说加强个人信息保护立法,提高人们警惕心和识骗防骗能力,形成长效机制,可让电话骚扰、电信诈骗无机可乘,那杜绝提供平台载体,斩断依附于电信平台的各种灰色“利益链条”,避免电话骚扰诈骗恣意横行,更是当务之急、重中之重。唯有建章立制,依法确立电信企业兜底责任,对电话骚扰诈骗造成的消费者损害,进行违约赔偿或者连带责任先行赔付,甚至依法进行刑事追责,才能真正起到震慑促动效应,倒逼电信企业提升自律、服务和质量意识,堵住电信运营管理“漏洞”,进而有效防范电信骚扰诈骗愈演愈烈,有效保障人们的正常通讯权利,维护好健康安全有序的通信消费环境。
景纯:徐玉玉事件虽然是发生在山东省,但是湖北的媒体也应该紧跟热点,结合本地实际,采访本地受骗者案例,再找专家给予指导,或者通过深度报道做调查和对策,或者通过微信、微博、专版等形式介绍防骗知识。纸媒可以宣传一些网络安全典型,做防骗知识小贴士等;网媒可以通过访谈、漫画、动画、H5等形式提醒大众提高安全意识。如果可行的话,也可以开发防骗APP。
篇4
疫情最新消息:江苏新增确诊病例19例!
2月15日0—24时,新增本土病例46例(江苏19例,其中苏州市18例、南通市1例;辽宁15例,均在葫芦岛市;内蒙古7例,其中呼伦贝尔市5例、呼和浩特市2例;广东3例,均在深圳市;广西2例,均在百色市)。无新增死亡病例。无新增疑似病例。
下面是疫情防控居家小贴士:
一、防疫第一,配合管理
小朋友们,在家严格按照属地、社区防疫要求,配合工作。遵守多通风,勤洗手的原则,保持个人和居家的清洁卫生。不外出、不聚集、不扎堆,安心居家学习。保持作息规律,保证睡眠时间,合理膳食均衡营养,增强自己的免疫力和抗病毒能力。
二、亲子互动,增进感情
居家学习的间隙,可适当增加亲子活动时间,提高亲子互动质量。孩子们普遍喜欢游戏,建议家长多与孩子做一些肢体互动类的游戏,在嬉笑、出汗的过程中,避免孩子产生焦虑情绪。同时,也可以适当增加听音乐、阅读的亲子活动,让孩子形成平和理性的情绪状态。
三、制定计划,有序学习
同学们,居家生活要有一份计划,有目标就有导向,有行动才能让居家生活和学习充实起来。马上行动,和爸爸妈妈一起做简单的规划:1.学习还是主旋律,每天设置固定的学习时间,让大脑保持思考、学习的状态;2.劳动也不能少,帮爸爸妈妈完成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锻炼身体又充实生活。3.适当放松,可以听听音乐,做做自己喜欢的事,调节情绪愉悦身心。
四、加强锻炼,健身悦心
适当的运动不仅可以帮你消除疲劳,提高大脑中的血氧含量,并且能够促进大脑活动,既健身又悦心。在家可以开展室内锻炼活动,保持良好身体状态。每天坚持1小时左右的室内运动,如进行垫上俯卧撑、仰卧起坐、平板支撑,还可以跳健身操、转呼啦圈、踢毽子等。有条件的家庭可以进行适当的户外锻炼,如小区里慢跑、散步等。
五、手机管理,注意防诈
学生居家线上学习期间,需要家长教育孩子正确使用手机、电脑,对防范电信网络诈骗进行教育提醒,手机密码以及银行卡密码不要轻易透露给孩子。
以下几类电信网络诈骗请学生和家长高度重视:
1.游戏账号、皮肤、装备虚假交易诈骗。
2.刷单返利诈骗、冒充熟人诈骗。
3.虚假购物诈骗、虚假中奖诈骗。
篇5
网络支付欺诈事件的特征和表现形式
目前来讲,电信欺诈、钓鱼欺诈和网站信息泄漏是目前三种主要的网络支付诈骗类型,其主要特征为:
电信欺诈
一般是诈骗分子冒充国家执法人员或发放贷款人员,通过电信渠道编造各种理由诱骗客户开通网上银行、手机银行,诱骗客户泄漏其合法的登陆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相关认证信息,盗划客户账户资金,客户接到诈骗分子的相关电话后并未向相关部门求证,而匆忙按照犯罪分子的要求操作,泄露自己的身份证件号码、账号密码、电子银行渠道登陆认证信息等。
钓鱼网站
通过“钓鱼网站”盗取客户身份证件号码、账户信息、账户密码、客户手机号码、电子银行渠道登陆密码等客户私密信息,通过支付方式盗取客户信息,或盗取客户信息后致电客户以退款为由,让客户缴纳退款定金,通过QQ发送“链接”给客户,客户点击链接操作遭到资金被诈骗。
网站信息泄漏
部分招聘类、会员类门户网站要求用户实名认证,大量收集用户的身份信息,但对所搜集用户信息的安全保护却并不到位。犯罪嫌疑人盗取客户注册信息,包括姓名、身份证号、手机号码、所攻破网站登录密码、电子邮箱等信息。再通过软件筛选有用信息,通过软件多次尝试录入的方式获得账户密码、支付密码、电子邮箱密码、手机服务密码等,获取客户账号相关信息。
网络支付欺诈风险的防范要点
全行要加强客户的安全教育工作,提升了客户对网络的安全应用。
1.提醒客户妥善保管账户介质、身份证件、安全产品等重要物品,不要将上述物品转交他人,包括银行工作人员保管或使用,不要泄露银行密码、证件号码、银行卡号、电子银行渠道登陆密码、手机密码等重要信息。
2.提醒客户防止无抵押贷款、验资等各种名义的诈骗手段等;牢记银行网站,不浏览不良网站或下载来源不明软件。
3.不要在公共场所(如网吧、图书馆等)使用网上银行,以防止这些计算机可能装有恶意的监测程序,或被他人窥视。不要点击陌生人发送的邮件和“链接”以防止使用的计算机中木马病毒或受到诈骗。
4.提醒客户谨慎在相关网站注册留存个人实名制相关信息包括姓名、身份证号、手机号、电子邮箱等。
5、定期下载安装最新的操作系统和浏览器安全程序或补丁;安装防火墙及防病毒软件,并定期杀毒;每次操作后要清除浏览器里的历史纪录。
6.提醒客户不要设置简单的、有规律的、容易猜测的账户密码、网站会员、邮箱认证登陆、手机服务密码(移动运营商方面设置的)或电子银行渠道服务密码。
7.提醒客户签约电子银行渠道时必须签约或登记本人的手机号码,当本人手机遗失或转让时,应及时注销电子银行服务,当本人手机号码更新后,应及时联系银行更新。
从银行内部操作层面来讲,要更好的做好客户服务工作,避免客户账户资金遭受网络支付欺诈,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1.严把开户、签约关。一是客户办理开户时,严格实名制开户制度,严格联网核查手续,确保开户资料的真实有效;二是客户办理个网上银行签约时,必须坚持客户本人申请、本人签字、本人领取网银盾、本人手机号码;必须坚持身份证件联网核查、身份证件和本人进行核对是否相符。
2.风险提示要到位。客户在办理开户、签约时,柜员或大堂经理要对客户进行风险提示:身份证件、银行卡、网银盾等安全工具属个人重要物品,切勿交由他人保管;且勿将银行卡账号、密码、身份信息、网上银行登录信息等重要信息告知他人或在有关网站加入会员时登记泄漏,以免产生资金风险;特别是在客户追加账户时,务必要提示客户已签约电子银行这一事实,待客户确认无误后再为其继续办理,否则一定要中止电子银行签约。
3.在办理电子银行签约业务时,需留心观察客户异常行为,
当发现上述情况时,务必要耐心询问客户办理电子银行服务签约目的,确认后再办理,否则不予办理,严防诈骗事件。
外部欺诈事件客户投诉的处理
面对突发风险事件和客户投诉、质询时,务必保持冷静,按首问责任制要求及时受理客户问题。一是要给客户展现出银行“负责任的形象和积极的态度”,尽可能使客户的激动情绪得到平复,不能给客户造成拖延、搪塞、消极推诿的印象,从而使客户转而寻求通过媒体扩大影响、要挟银行的想法;二是要详细了解事发经过,从开户、签约到客户交易行为做详细的了解(如通过核心系统核查账户明细及交易流水等),对问题做出准确的分析判断,找出客户问题资金损失发生的原因。
遇突发风险事件和客户投诉,耐心做好客户安抚工作,第一时间协助客户与商户联系,让商户进行及时处理,以保全客户资金,尽力争取客户的理解,切勿激怒客户,避免事态升级;同时,建议客户立即报案,并尽快查明原因,根据银行相关规定,做出对应的处理意见,同时要与客户保持紧密的沟通和联系,及时向客户通报进展情况,尽可能得到客户认可。
对于客户在核心系统的交易明细为卡单交易的支付投诉,以及电子银行后台系统通过客户号或客户账号核查无账户明细和交易流水的支付交易,多为银联认证支付或第三方认证支付,要及时与银行卡管理部门联系处理,及时协查;对于电子银行后台系统通过客户号或客户账号核查有账户明细及交易流水的支付,要及时与电子银行业务管理部门联系,以便及时协助核查。
加强对明显异常的支付交易在系统上监控和控制,成立网络支付欺诈研发小组,对网络支付欺诈事件特征进行研究,建立网络支付(包括购物支付、转账支付、缴费支付等)反欺诈系统,从网络支付用户行为分析的角度出发,以用户交易习惯作为风险分析的重要依据,着力解决用户应用过程中的安全隐患,对明显异常的支付交易进行监控、预警,甚至交易挂起。
篇6
“配合办案”是圈套
路芳是一名资深的财务人员,工作多年,一直兢兢业业,年终考核时常被评为优秀员工,后被单位提拔为结算中心主任。家庭美满、事业有成,路芳在朋友圈中是经常被人点赞的幸福女人。然而,美好的生活却因为接听了一个神秘电话发生逆转。
2016年3月30日下午,路芳的办公桌上响起了电话铃声。“你是路芳吗?”对方是名男子。“我是路芳,请问您是?”路芳思忖着是哪位领导。
“我是反贪局的李阳检察官,正在查处一起大案要案,需要你密切配合。”“这,我要先向领导……”路芳话还没有说完,对方立即打断:“不可以,现在侦查还处于绝密阶段,如果泄露消息,我们将以干扰执法办案追究你的刑事责任。”一听事态如此严重,路芳不敢再提向领导汇报的事。
“那需要我怎么配合?”路芳小心翼翼地问。“很简单,你只需按照我们的指示,对你掌管的账户进行清查。”接着,对方给了路芳一个网址,指示其登录“最高人民检察院”网站。路芳在上面看到了“电子协助调查令”,事后查明该网站为虚假网站,然而路芳看了这些,对配合办案的要求深信不疑。
根据“李阳”的要求,配合调查任务必须由她一个人秘密执行。而单位有7个银行账户,路芳只保管其中3个U盾、口令牌,另外4个U盾和口令牌则由晁计保管,路芳无权使用。为了完成“任务”,晁会计下班离开后,路芳打开保险柜,取出全部U盾和口令牌。然后她拨通“李阳”的电话,根据对方的指示操作电脑,以配合“查询”。
晚上7时许,已饥肠辘辘的路芳认为自己配合国家机关做了一件大事,心里充满了成就感。
巨额资金被转走
第二天上午9点多,晁会计因月底填报财务报表,在核对自己保管的银行账户存款时,发现资金少了许多。她怀疑自己弄错了,再次在网上查询,发现资金在30日被转账到异地。
晁会计心生疑惑:“路主任,昨天您动过我这边的资金吗?”路芳十分诧异,她想起配合办案清查账户的事,赶紧在自己的电脑上把账户都查了一遍,个别账户显示余额为零。路芳大喊道:“糟了,上当受骗了!”接着,她从结算中心奔了出去。
晁会计见势不妙,赶紧向领导汇报。领导闻讯赶来后,立即安排人手紧急核对,发现下属7个单位累计有600多万元被转走。他们判断,是路芳里应外合,卷走资金。
上午10时许,公安经侦大队接到报案称,路芳卷走巨款潜逃。当天下午,经侦大队在网上查出路芳用身份证在南通市的一家宾馆登记,于是立即出警将其带走。
通过对路芳所使用的电脑进行技术分析,警方获知,30日晚上6时以后,犯罪分子通过网络远程操控,从该单位下属的7个银行账户转走款项600多万元。
到底是路芳与犯罪分子内外勾结共同作案,还是因路芳受骗上当,导致巨额资金被转走?路芳工作的单位一时议论纷纷。有人提出疑问:“作为结算中心的主任,具有多年的财务经验,怎么会连起码的防范心理都不具备呢?”这也是侦查的重点。
案件移送检察机关后,经进一步侦查发现,30日下午,路芳确实进行过远程通话,但来电是经过篡改的号码。而路芳到案后,经数次审讯,均供述是相信了骗子所说的“配合办案”的要求。结合路芳的一贯工作表现,其供述可信。
失职犯罪被判刑
2016年6月,南通市崇川区人民检察院以路芳罪,向法院提起公诉。
7月12日,法院作出一审判决,路芳犯国有事业单位人员罪,判处有期徒刑4年,并责令其退赔人民币600多万元,发还被害单位。
一审判决后,原公诉机关提出抗诉,被告人路芳提出上诉。
检察机关抗诉意见认为,被告人路芳并非电信诈骗的共犯,原判决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六十四条,即责令被告人退赔被害单位全部损失,适用法律错误,应予以撤销。
路芳提出上诉。其辩护人辩护称,首先,路芳因受到电信诈骗,误以为“配合办案机关调查”而将单位财务账户、密码、口令牌告知诈骗分子,致使被害单位遭受损失,其主观恶性较小,可酌情从轻处罚。其次,路芳被警方找到时,侦查机关尚未对其作为犯罪嫌疑人立案侦查。在此情况下,路芳如实交代全部犯罪事实,应以自首论。第三,一审判决责令路芳退赔被害单位全部损失应予以撤销。辩护人建议二审依法改判,并对路芳适用缓刑。
南通市中级人民法院认定的路芳犯罪事实与检察机关认定事实和一审查明的事实一致。该院审理认为:
第一,路芳归案不属于自首。路芳具有重大犯罪嫌疑,侦查机关通过侦查,从本地的一家宾馆将其带至办案机关。本案系被害单位报案而案发,路芳并未主动投案,不符合自首的构成要件。故“归案属自首”的辩护意见不能成立,法院不予采纳。
第二,原判决路芳退赔被害单位损失应予以纠正。经查,路芳主观上并无非法占有被害单位财物的故意,客观上亦无非法占有被害单位财物的行为,尚无证据证明路芳系电信诈骗的共犯,原判责令路芳退赔被害单位人民币600多万元,应予以纠正。
10月26日,南通市中级人民法院作出判决,路芳犯国有事业单位人员失职罪,判处有期徒刑3年6个月。
对于路芳为何从国有事业单位人员罪,改判为国有事业单位人员失职罪,本案审判长陈广宇予以了法律释明。
篇7
一,坚定工作信念,把社区工作做细做实:
由于我分管的三个社区(北炮、六号院、XX家园社区)均属于驻区机制,因此决定民警的工作就是围绕社区开展一些切和利益的工作来开展工作,坚持每周三下午的警务工作站值班接待工作,定点为社区群众解答和处理问题,每周抽出不少于两个工作日的时间下沉到社区,到群众家里走访,发现问题了解群众所反映的情况,力所能及地直接的解决。制度的坚持得到群众的信任认可,每到周三接待日,都有群众来到警务室,进行户籍或其他事项的咨询,为他们解答相关事宜,工作的耐心细致,建立了融洽的关系,有的与我建立了“微信”好友,在网络上进行交流,目前有30余人与我建立微信好友,为深入开展宣传拓宽了思路。驻区民警是联接政府和群众的纽带,当你把群众的事儿放在心上,群众才会把你的事放在心上。在社区工作中,坚持走到边,看到位,沉到底,把群众反映的问题记在心里,并及时给予回复。特别是群众上户口或办理其它政审等业务,需要我出具证明时,考略同志们工作忙或不方便,只要是政策范围,都是近最大努力,不让群众多跑路。
二、做好安全防范,发现问题及时疏导解决。
提高群众的防范意识,筑牢辖区的安全防线,根据环境的治安问题动态,第一时间通过宣传途径做好预防,比如针对电信诈骗案件的不断出现,发放宣传资料,利用社区电子大屏幕进行提示宣传,同时还对社区内的学校学生开展“防诈骗”宣传教育课,在红旗村邮电所门前社站点进行宣传发放宣传资料,多年的电信诈骗案件在不断翻新侵扰着群众,由于宣传的不断深入,群众对此事的防范意识在不断提升,已有了应对措施和防范技能。
同时针对消防隐患存在于不同的角落,危急社区群众的安危,能及时配合社区物业部门,开展隐患的整治与排除,力争把隐患消减到最低点。年初配合XX家园物业部,开展为期一周的社区居民楼乱堆乱放废弃易燃杂物的清理,减轻了消防隐患的潜在威胁,得到社区群众的认同,使大家过上一个安稳的新春佳节。
三、加强物技防建设,提高安全感满意度
居民小区物技防建设在不断走上正轨化道路,群众已认识到它的重要性,对这项小区硬性设施建设群众很是关注。在我们下社区入户工作中,一些热心群众经常为我们反映小区内监控设施、楼门对讲门禁,存在的问题及一些好的建议,可见群众对社区安全的关注度。我们把这些意见及时转达到相关部门,我们社区中的单位、物业都很重视,从去年“争创文明城区”工作以来,相继在我们的社区及主要道路上,增加了许多监控探头设施,有些进行了更新和调控,从某种程度上解决了一些实际问题,有些群众曾经找到过我讲:谢谢你们的关注,解决了我们的实际安全问题。其实工作能够得到落实,群众安全感得到提升,主要是相关单位的领导的大力支持,没有你们的的决断和财力的支持这项工作就无从谈起,这里我们也发自内心的感激,谢谢你们对我社区安全工作的支持与协助,没有你们的相助,社区安全就无从谈起。
四、搞好实有人口普查,为政府部门提供可靠数据的支撑。
城市建设速度加快,给群众带来良好的生活环境空间,随之也带来人员的大流动,原来的居住模式受其它因素的影响发生巨变,购房、建房、调房、租房、上学、就业等情况,导致原来的户籍人口居住稳定性发生巨变,人户分离现象更加普遍,加之流动人口租住、购房等情况的出现,原有的管理模式已不适应现实的情况。今年四月中旬,我们开展了实有人口普查工作,这项工作到现在历时已三个多月(现在还在进行中),得到社区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由于工作要求民警最大化的入户群众家中,加之辖区的特殊性,开展起来的确有一定的难度,我们发挥不同渠道的的力量,放弃休息利用晚上的时间登门入户,期间遇到许多困难,比如:不开门、不提供信息数据、不反应真是信息等等,我们耐心解答得到群众的谅解和信任,最大的获取人员的信息与数据,由于遇到这些阻力,推进进度迟缓,我为此受到单位领导的批评。经过后期的追赶,到目前大范围工作基本完成,因前期的工作置后受到影响。但是数据的登记是真实可信、有效地。
五、认真摸排,为“两大安保”做好铺垫。
实有人口工作的进行,为我们两大安保工作,获取到许多宝贵的资料,为我们下一步更好地开展两大安保工作,得到了具佳的良好铺垫。通过走访入户,群众的反映,对原来不知情、不掌握的情况,有了一些直观的感触,一些潜在的问题隐患得到进一步了解。这次“两大安保”工作,整体标准要求很高,分局要求必须全力以赴,动员发动各级力量保证社会面的稳定,前不久我们在结合地区特点,相继开展了一些有针对的工作,特别是在人、地、物、组织等方面已有所侧重,发现了一些问题,有的问题正在逐步进行分化和解决,有的正在严格规划进程中,选择目标进行针对的工作。
同志们!下半年,“两大安保”工作等待着我们,为实现“两大安保”工作,不发生重大责任事故为目标。深入开展安全社区创建活动,最大限度预防和减少社区内各类案事件的发生,全力实现“发案少、秩序好、社会稳定、群众满意”的良好氛围,我们相信在各级部门和社区居委会和全体居民的大力支持配合下,必将创造出优异的战绩!
篇8
论文摘要:中国社会信用体系的生成和发展是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产物。在这一背景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电信产业信用体系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失信惩戒机制尚未形成,经济主体的信用意识也处于较低的水平,当前信用缺失问题已成为妨碍中国电信产业做大做强的“瓶颈”,如何顺应市场经济前进的步伐,构建合理有效的失信惩戒机制,逐步建立电信业信用体系对中国电信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中国电信产业的失信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当前中国电信产业失信行为的表现
1.企业信用缺失。(1)企业之间竞争不规范。恶性“价格战”愈演愈烈:擅自改变资费标准,对具有同等交易条件的用户或其他经营者实行价格歧视;散布涨价或者降价信息,扰乱市场秩序;订立价格联盟,损害其他经营者或电信用户的合法权益。(2)企业之间信用无保障。互联互通中,个别主导电信经营者出于“保住用户阵地、维护自身利益”的狭隘意识,在与新兴电信企业网间互联时不是按照诚实信用原则全面履行互联协议的约定,而是以各种借口拖延网间业务开放,人为设障,降低互通率和互通质量,损害了互联他方及电信用户的利益[1]。(3)企业自觉履约率低。近年来,电信运营企业在当地通信管理局或行业协会的倡导下,行业自律公约或自律协约签了不少,但实际执行的效果却不尽如人意[1]。个别企业言行不一,背弃协约条款规定,有的甚至擅自撕毁协议,在经营中仍我行我素,继续违规,导致市场秩序混乱。
2.个人信用缺失。电信企业的欺诈行为使用户、投资人蒙受了重大的损失。同样,电信公司也由于各种用户欺诈行为,如盗打电话、拖欠拒交话费、伪造身份注册及网上商业诈骗等,蒙受巨额损失。(1)用户的电信欠费和恶意欠费行为普遍存在,致使一些恶意欠费者在不同运营公司消费而得不到追究。特别是取消入网费以后,恶意欠费的欺诈行为更加难以防范,已经使电信运营企业呆账比例增加、企业利润不实、资产流失严重。(2)欺诈手段越来越多样化。少数电信用户或盗用他人电子密码通过电信网络侵害合法用户的利益,或伪造身份证注册和上网或盗打公用电话,或伪造电信卡使用业务,手段多样化。
3.政府信用缺失。政府信用是社会信用的关键,起示范作用。电信改革已经走过十年的艰辛历程,围绕提高电信行业的综合竞争实力和为公众提供优质的电信服务两大主题,进行了一系列大刀阔斧式的重组改革,但市场绩效并没有取得基于有效竞争的良性结果。政府在市场进入、互联互通、电信资费、普遍服务等诸多方面的表现令广大消费者失望:垄断定价、限制竞争、服务低质量、“不联不通”,严重损害了公众的利益。
(二)电信产业信用缺失的深层次原因
1.失信惩戒机制尚未建立,失信者没有付出相应的代价。建立健全合理的失信惩戒机制,是规范信用交易的有效途径,是建立现代社会信用体系的基本保障。中国电信产业存在大量失信行为,一个主要原因是国家信息管理体系不健全,缺乏有效的失信惩罚机制,失信违规成本小。在立法方面,《民法通则》、《合同法》和《反不正当竞争法》中虽然都有诚实守信的法律原则,《刑法》中也有对诈骗等犯罪行为处以刑罚的规定,但这些仍不足以对社会的各种失信行为形成强有力的法律规范和约束,诚守信用的立法明显滞后[2]。
2.电信产业信用体系不健全不完善,缺乏整体性和协调性。社会信用体系是一种社会机制,它通过对失信行为的社会联防和适当惩戒,有效保护经济活动的正常秩序。建立社会信用体系需要综合抓好信用道德文化、信用法律环境、市场培育和中介服务、政府监管及行业自律、技术支撑体系等多个环节,全面考虑制度安排、组织形式、运作方式和技术手段等许多方面,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在社会信用体系不健全的情况下,市场行为主体信息不对称以及由此而形成的不完全契约,是市场经济中信用缺失的主要根源。
3.市场信用意识淡薄,企业内部普遍缺乏基本的信用管理制度。由于当前电信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尚未健全,产权制度不明晰,国家代替企业成为社会信用的主体,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直接面对市场成为自主经营主体,而由于产权边界不清,企业无须对自己的行为承担责任,就很难使市场经济主体自觉讲信用,一大批企业会“搭便车”,坐收失信之利,却不用付出任何(失信)成本。因此出现了电信市场诸多诚信缺失的现象[2]。
二、构建中国电信产业失信惩戒机制的必要性
(一)构建失信惩戒机制是加快建立信用体系的关键环节失信惩戒机制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中的关键环节,是社会信用体系发挥其功能和作用的重要保障。目前,电信产业乃至其他领域之所以会出现大量的经济失信行为,关键在于长期以来缺少社会信用体系的核心部件——失信惩戒机制,这使得市场中信用主体的失信行为几乎不受成本约束,造成信用市场中的虚假信息普遍存在。
(二)构建失信惩戒机制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信用经济不是仅靠道德的软约束就可以形成的,还需要社会制度的硬约束。中国自20世纪经济体制逐步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来,经济主体逐渐多元化。与之伴随的就是原有的社会规范基本丧失殆尽,社会各经济主体利益边界模糊,市场范围扩大的速度远远快于社会约束与制度建设的速度。这种不协调发展,使得那些不具备市场竞争能力和承担责任条件的市场主体大量存在,严重扰乱了市场经济秩序[3]。
三、构建电信产业失信惩戒机制的总体思路和运作机理
(一)失信惩戒的内涵
失信惩戒就是对通过一系列措施、手段和办法,对失信行为能够及时、适当地进行惩戒,造成对失信行为人的经济、道德或者其他约束,使其付出高昂的失信成本,把失信行为人的个别失信转化为对全社会的失信,并对其未来的预期形成巨大的威慑力和社会影响力,这是失信惩戒机制的内在含义。
(二)构建失信惩戒机制的总体思路
失信惩戒机制是社会信用体系最重要的制度安排之一。失信惩戒机制实质上就是一系列的正式和非正式的制度安排。它包括基于信用记录,通过生产、销售、购买和使用信用产品对失信行为进行的市场性惩戒,通过法律、法规对失信行为的司法性和行政监管性惩戒以及对失信行为人的社会性和行业性惩戒。其运行机理在于以信用记录的形式对失信者的失信行为予以准确的记录、保存和标识,并将其置于全社会的监督控制之下,通过市场、行政监管、法律、行业自律及社会道德等综合惩戒机制给予失信者及时适当的惩戒,使失信者付出高昂的交易成本,把失信行为人的个别失信转化为对全社会的失信,使失信者一处失信,处处受制约。
(三)中国电信产业失信惩戒机制的运作机理
1.通过生产、销售、购买、使用信用产品形成的市场性惩戒机制,对信用记录好的企业和个人,给予优惠和便利;对信用记录不好的企业和个人,拒绝进行交易,让其遭受种种不便。
2.通过综合利用市场性惩戒和社会性惩戒机制,记录和公示有严重失信行为的个人和组织,通过信息的广泛传播,使对交易对方的失信转化为对全社会的失信,让失信者一处失信,处处受制约,并形成对失信行为的威慑力量。
3.通过行政性监管性惩戒机制对失信行为进行经济赔偿或行政处罚,使之在财产、人身自由、资格准入等方面付出代价,同时,政府部门之间信息共享,形成监管合力,减少重复建设。
4.通过行业性惩戒机制的建立,加强行业自律,对政府委托下对失信行为人进行行业资格准入的限制,甚至责令退出行业,使之在行业内难以立足。通过自律、互律和他律的约束机制,提高行业信用水平。
5.失信惩戒机制的根本目的是提高信用水平和创造信用环境,因此要及时接受被失信惩戒机制处罚者的投诉和申辩,纠正记录错误和帮助失信者修复信用,从而从根本上改善信用环境。
四、政策建议
(一)推进电信产业信用体系建设,为失信惩戒创造前提条件
失信惩戒机制是社会信用体系中最为重要、最为核心的组成部分。失信惩戒机制的建立和运行要以健全的社会信用体系为前提条件,因此,必须加快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尽早建立起政府推动、以信用服务业为主体、以法律法规为保障、以企业信用管理为基础、以行业协会为纽带的、能够如实反映市场交易者信用状况和应对措施的完善的社会信用体系。
(二)加快信用立法,为失信惩戒提供法律保障
失信惩戒机制有效运转的前提条件是有完善的信用法律法规作为基本保障。要尽快推进《电信法》的出台,同时制定失信惩戒的法律法规,明确在市场经济中,失信的法律边界是什么,失信到什么程度将给予何种程度和形式的制裁,明确失信行为的惩戒内容,失信惩戒的实施主体及其责任。
(三)加强电信企业信用制度建设,为失信惩戒创造基础条件
企业信用是社会信用体系的基础环节。加强企业信用建设,培育良好的企业信用品牌,防止因授信不当以及因客户违约而发生信用风险,是构建失信惩戒机制的基本目标。鉴于电信企业在信用管理上比较薄弱,没有形成防范信用风险的机制,所以应该加强电信企业信用制度建设,推动企业尽快建立法人治理结构,引导企业把现代信用理论和方法引入企业经营管理之中。
(四)推动行业协会建设,为失信惩戒提供客观环境
行业协会和其他社会中间体是行业性惩戒的实施者,在失信惩戒机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行业协会按规定承担行业性失信惩戒功能,制定行业规章制度,记录、披露所属企业信用行为,实现对企业经营活动的自我约束,改善业内的信用状况。政府应当在法规建设、业务环境和人员安排等方面支持信用行业协会,使协会得到培育发展,同时又要加强监督管理,确保行业协会能够诚信守法、规范运作。
参考文献:
[1]赵兴源,吴烨.信用缺失已成为电信业做大做强的“瓶颈”[EB/OL]..
篇9
关键词:高中生 理财 现状 建议
一、理财的含义和意义
(一)含义
理财是个人为了实现财产的最优化配置和实现财产创收的有效途径而制定、安排、实施和管理的一个各方面总体协调的财务计划的过程。高中生理财是为了有效的管理和使用自己的零花钱,让钱发挥最大价值的活动。
(二)意义
高中阶段是学习理财的黄金时间,学习经济金融基本常识,掌握理财基本技能,有助于培养良好的理财习惯,树立正确的理财观念。学会理财是每个人必备的素质能力,也是一种生存能力。作为高中生的我们即将要离开父母,独自到外地求学,学会管理自己的钱财有助于我们独立生活,也为以后步入社会积累知识和经验。
二、高中生理财的现状分析
(一)普遍缺乏理财的观念
一直以来,在高中阶段的学生面临着高考升学考试的压力,学校的教育主要以提高学生学习成绩为主,没有开设理财方面的课程来传授理财知识,缺乏对学生进行理财观念和技能的培养。同时,家长也希望孩子把时间精力放在学习上,不注重培养孩子的理财意识,因此造成了许多高中生很少有理财观念和意识,大部分学生都没有记账的习惯,不了解自己资金的收入和支出,更不会制定理财计划。
(二)理财资金少,来源单一
高中学生主要以学习为主,缺少工作经历,尚不具备依靠自己挣钱的时间和能力,所以收入来源主要来自父母平时给的零花钱和奖学金,还有就是春节期间亲朋好友给的压岁钱。这些资金收入并不多,所以可用来理财的资金有限。
(三)缺少理财知识,理财经验不足
由于缺少学习机会,很多高中生对理财知识积累不多,甚至有部分学生误认为理财就是买股票基金,或者误以为理财就是节约省钱。高中生普遍存在对理财产品不熟悉的问题,因此导致大部分高中生理财的方式都比较单一,主要选择将钱存放到银行来进行储蓄理财。此外,由于高中生可自由支配的资金量比较少,许多学生认为没有必要理财或者不愿理财,因此也就缺少了投资理财的实践经验。
三、对高中生进行理财的建议
(一)主动培养自己的理财习惯。
首先,高中生要主动去提高自己的理财意识,养成良好的理财习惯。日常学习生活中要学会管理和使用自己的零花钱和压岁钱,养成财务记账等理财习惯,清晰地记录和了解自己的资金来源和使用情况。根据自己的消费习惯,合理做好资金使用预算,发现不合理消费时,及时合理分配自己的支出项目,让自己的资金发挥最大的价值。其次,高中生可以尝试选择适合自己的理财产品。可以根据自己的资金情况,将闲余资金存在银行,或者存放到余额宝等互联网理财产品,也可以在家长的帮助下,购买风险较低的基金。在理财实践中逐步培养理财习惯,学会合理规划自己的资金。
(二)认真学习理财知识与方法,提高理财能力。
高中生可以在课外时间,首先可以通过网络浏览财经新闻,金融资讯来增长财经知识,其次也可以通过电视关注《财经天下》等财经节目,或者到学校图书馆借阅金融理财书籍储备理论知识,最后还可以到阅览室阅读《21世纪经济报道》、《经济观察报》等报刊杂志。在寒暑假或周末积极参加金融理财相关的社会实践活动。例如到银行去办理银行卡,咨询银行储蓄业务,了解信用卡等信贷产品,向银行工作人员咨询银行理财产品等。最后还可以向父母或者亲戚等长辈请教学习经济金融常识和理财方式等知识,提高自己的理财能力。
(三)理财要注意防范金融风险
高中学生通常都缺少社会阅历,理财经验不足,且容易听信他人。因此高中生也成为了金融诈骗团伙实施金融诈骗的重点对象之一。所以高中生在银行进行办理储蓄业务或者转账过程中要特别注意保管好自己的银行卡和密码,不要听信陌生人的话,更不要随意转账到陌生人的账户。在使用网上银行和支付宝等网上支付工具的时候,要注意网络金融诈骗,有意识的防范网络病毒。最后还需要防范电信金融诈骗,接听到陌生电话时候需要保持清醒的头脑,提高风险意识。
四、结束语
现阶段高中生在金融理财方面存在着意识薄弱,理财知识和经验不足等问题,而理财又是高中生综合素质能力的组成重要部分,学会如何理财,积累基本经济金融常识,掌握基本的理财技能对高中生意义重大,因此,建议高中生要提高理财意识,积极学习理财知识,合理地对自己的财产进行理财。
参考文献:
[1]马榛.试论个人投资理财的方式和技巧研究[J].财经界,2012(09)
篇10
Abstract: Based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information bombing in network environment in China,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information bombing based on questionnaire and statistical analysis. The research and analysis is carried out from the age of users, the conditions of Internet access, the vigilance of privacy protection, the source of information, thinking and other aspects, and explores the corresponding strategies and recommendations.
关键词: 信息轰炸;问卷调查;影响
Key words: information bombing;questionnaire survey;influence
中图分类号:TP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7)22-0178-03
0 引言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信息和手机短信等业务受到了广泛的追捧,但也带来了大量的垃圾信息,包括非法的、不健康的不良信息和真假难辨的商业广告等,已经形成了一种包围的轰炸之势,给社会和公众生活带来了危害。如今,除了通过手机和互联网发送垃圾信息,更多是通过一种群发器进行垃圾信息的群发,形成一种让人避之不及的轰炸之势。如何治理、规范、减少垃圾短信息已成为政府和电信与网络行业的重要课题。本文试图通过分析网络环境下信息轰炸的现状与风险隐患,在受众人群调查的基础上分析其影响因素,试图提出一些相应的策略建议。
1 网络环境下信息轰炸的现状及其严重性
1.1 社交平台与垃圾信息现状
本文对信息轰炸的界定:是指恶意群发的不良、不法的消息或者在网络上通过某种群发性质的软件与发出的不良、不法的消息。
1.1.1 搜索引擎的弹跳广告窗
网络用户在各大社交平台浏览信息时往往会遭受垃圾信息的轰炸,比如:在百度搜索引擎搜索时会跳出自动弹出的广告,在浏览一些网站信息时,周边会不停的弹出各种小广告;在通过导航网页浏览军事新闻的时候,一般在右下角会弹出各种广告,点击进入具体的军事新闻页面时,会有更多的广告弹跳出来,严重影响了我们正常的浏览网页。
1.1.2 贴吧、论坛、社区的垃圾私信
各大贴吧、论坛、社区等越来越受人们的喜爱,网民有什么问题一般会在贴吧、论坛或者社区里面发帖询问。之前受欢迎的天涯论坛,现在受欢迎的百度贴吧,人人网,各种圈等,比如现在你有减肥圈、护肤圈等社区的账号,那么你的账号里面每天都会收到各种私信,其中兼职、招、减肥产品、护肤产品、丝袜等为主的广告比较多。以其中的百度贴吧为例,账号里面经常接受到一连串的垃圾私信,有兼职,学英语,各种讲座,减肥药,面膜,等。这些垃圾广告已经形成了一种轰炸之势,给我们的普通生活带来了很多的困扰。
1.1.3 微博的私信推广
在人们已经无法离开网络的时代里,微博也是一个重要的社交网络平台,其中以新浪微博为主,现在的用户已经养成了一种习惯,吃饭、睡觉、逛街、做事之前都要拍张照片发到微博,微博这样高的人气也给一些不良分子带来了可乘之机。他们利用微博传播一些不良信息,甚至是违法信息,以广告信息最为突出,私信里面的兼职信息、网络赚钱的方法、时时彩能赚钱等不良信息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很大的麻烦,有些人甚至相信网络上的时时彩能赚钱而被骗取大量现金。
1.1.4 朋友圈的轰炸
现在的微信朋友圈很是受欢迎。人们从最初的QQ转战微信,微信的语音、红包、朋友圈等独特方便的功能吸引了大量粉丝,微信是仅次于QQ的中国排名第二的应用,自2014年底官方数据称使用微信的人数达到了6.49亿人。可见其重要与受欢迎的程度,然而自微信的流行之后,微商逐渐崛起,从最初的朋友代购发展到了处处是微商,你在任何地方只要稍微不留神留下了你的微信号,就有大量的人加你,其中一大部分是微商,这些微商从最初的偶尔代购变成了专职代购,每天刷屏,整个朋友圈都是商品秀、秀,是一N洗脑式的营销,这些轰炸式的刷屏已然成了为生活中的垃圾信息,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诸多不便。
1.1.5 垃圾短信和垃圾电话
最后一种是我们最常见的交流方式:手机短信和手机电话。现在一般的手机经常收到垃圾短信,用户的隐私早就被以各种形式出售,每天也会收到很多其他的垃圾信息,包括各种网站的促销活动等,诸如推销保险、投资商铺、诈骗电话等骚扰信息。给用户的正常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影响,部分用户就是被带链接的信息所骗而损失巨大。
1.2 我国网络环境下信息垃圾的严重性
据分析可以看出,在网络等社交平台的发展的同时,也让很多不良、不法分子有机可乘,通过网络侵犯他人的事例日益增多,引发了一系列的信息安全问题,包括:恶意轰炸、不良信息、人肉搜索、侵犯隐私等。此外,个人信息的外泄也造成了垃圾信息和恶意电话泛滥成灾。另外,在我国经济发展的情况下,网络购物越来越流行,信息泄露也越来越严重,经常接到诈骗电话,又如:您的订单付款失败,需要给您退款等。此类垃圾消息在互联网中恶意传播,造成了很大的恶意的不良影响:一是垃圾消息影响了知识产权的保护;二是对个人隐私的侵犯;三是对用户、社会组织、企业的经济造成恶劣影响。
据IDC评述网调查显示,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展示了我国垃圾消息与不良短信息发送情况。据报告显示,发送垃圾邮件的IP地址主要集中在湖北、北京和广东等地区,而被举报的垃圾短信IP地址大多数来自广东和北京。
垃圾信息中,涉嫌欺诈类占据了主要位置,高达26.46%的比例,紧随其后的是零售业推销,达18.64%;后面是房地产推销占据17.65%,这三种占据了垃圾信息中的很大一部分比例。剩下的垃圾信息涉及违法出售票据和证件,教育培训类,电信业务宣传,金融保险推销,非法经营活动等。这些都给人们的日常及隐私带来了很大的隐患。
2 基于信息轰炸受众群的问卷调查及因素分析
2.1 问卷的设计
针对现有的垃圾信息及各类平台的信息轰炸,试图通过对受调查人群的的问题的实际调研,探索出相应的影响因素及策略。在问卷的设计上,本研究从五大因素进行问题的延伸设计了26道具体的问题。具体的问卷设计内容、理由及目的如下:
第一大类为样本的基本信息因素,从受调查人群的年龄、性别、收入等进行问题的设计,试图了解其与接收垃圾信息的关系;
第二大类为上网条件因素,设计受调查人群使用的上网设备及系统等问题,试图挖掘硬件系统对垃圾信息的影响;
第三大类为上警惕性因素,对信息轰炸的警惕性及危机意识方面进行问题设置,分析受轰炸人群的间接受害率;
第四大类为来源渠道因素,试图从信息的来源渠道进行分析,试图探索政府或行业的信息轰炸特征,为策略分析提供依据;
第五大类为样本的思维策略因素,看看是否会有意识的主动防范,比如过滤或监控类的软件使用频率及效果等,试图从技术上来分析信息轰炸的规避策略。
2.2 问卷统计与因素分析
本研究组织了线上线下的问卷随机发放约500份,回收有效问卷约440份,针对信息轰炸的具体因素,进行了详细的问卷统计分析。
①样本因素分析。
参加调查问卷的人群中15-25岁的占据参与调查的主要人群,比例多达73.96%,也就是俗称的90后占据主要人群,25-35的占13.54%,位居第二,由此,主力人群还是偏向于年轻一代。
②上网条件因素分析。
据调查普通人所使用的手机系统主要是安卓系统,比例高达61.98%,排名第二的是苹果系统,占32.18%,而使用其他类型的系统则很少。这类智能手机,是可以设置黑名单或者利用安全软件拦截垃圾信息的。此外调查表明93.75%的人是经常上网,只有6.25%的人不经常上网,说明人们的日常生活离不开网络,获取信息的渠道很大一部分也是来自网络。同时有91.15%的人拥有智能手机,有75%的人拥有手提电脑,31.77%的人拥有平板电脑,29.17%的人拥有台式电脑,而只有6.77%的人拥有老年机,由此,在如此普及的上网环境下,必然会受到垃圾信息的影响。
③警惕性因素分析。
调查显示,只有34.9%的人对信息轰炸很了解,而53.65%的人都只是听说过,具体的并不了解,甚至有11.46%的人没听说过。此外,调查得出有57.81%的人收到垃圾信息时感到很困扰,有38.54%的人感觉无所谓是否收到垃圾信息,还有9%的人对于垃圾信息并不感到困扰。因此,群众对于垃圾信息的轰炸警惕性普遍较低,并没有明显的危机意识。
④来源渠道因素分析。
群众了解信息的渠道主要有,微信占77.6%,QQ占71.88,随之排在第三、四、五、六名的分别是,微博占65.63%,电视占42.71%,贴吧、论坛、社区占41.67%,搜索引擎占40.1%。有57.81%的人经常收到垃圾信息或者垃圾电话,有40.63%的人偶尔收到,只有1.56%的人从未收到过任何过。有89.58%的人所收到的垃圾信息来自于手机短信,60.94%的人从电子邮件中收到的垃圾信息,41.67%的人收到的垃圾信息来自于搜索引擎的自动推广。此外有41.15%的人表明收到的垃圾信息来自于QQ,37.5%的人垃圾信息的轰炸来自于朋友圈,35.94%的人表明来自微博弹跳窗,20.8%的来自于贴吧、论坛、各大社区等。
⑤样本思维策略因素分析。
有59.9%的人选择拉黑发垃圾信息的号码或者ID,位居第一,当然,这一办法也是最简单的一种解决方法。还有49.48%的人选择运用一些安全软件来自动屏蔽垃圾信息,例如360安全卫士,金山卫士,QQ管家等。甚至还有40.1%人不管它,对收到垃圾信息感到无所谓,只有9.38%的人选择向有关部门举报,由此可见,人们保护自己隐私的意识还是比较淡薄的。
但与此同时人们在面临垃圾信息的轰炸时,72.4%的人认为政府部门应该加强立法,保护公民的隐私权,同时加大对不良、不法分子的惩治力度;有69.27%的人认为相关行业及负责部门应该加强自身监管与约束;65.1%的人认为有必要开发一种相关的监控、过滤系统,从过程中拦截垃圾信息;最后只有57.81%的人认为要提高自我的隐私权保护意识。
3 信息轰炸防范的策略建议
3.1 加宣传教育――提高防范意识
在现在网络环境下,网络用户几乎没有什么隐私可言,自己的手机号或者其他信息随时会被其他人泄露,包括各大运营商,网络购物,网上求职,或者报考的一些机构等都有可能泄露你的隐私信息。根据前面的调查结果进行的样本因素分析、警惕性因素和样本思维因素分析可以得出,现在智能时代、网络时代的主力军是年轻一代,但这一群体在保护自身及家人隐私方面的警惕性很低。因此,相关部门应该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民的隐私保护意识,个人尽量不要泄露关于自己或家人的重要信息,以免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3.2 行业自身的约束――禁止泄露客户信息
由来源渠道因素分析和上网条件因素分析得出,很多用户收到的垃圾信息都是来自各大网站、各大社交平台和三大运营商。对此,各大互联网网站应该加强自身约束,保护好用户的个人信息。
①网站加强巡视与监管。加强网站监管和巡视是个较好的解决方式,例如在各大贴吧、论坛、社区加强巡视,制定发帖或者私信的规则,禁止发一些不良的垃圾广告等,对于网站搜索引擎自动弹跳出的广告,应加强监管、整顿,对QQ、微信朋友圈等,禁止刷屏形式的广告推销等。
②通信运营商加强监控与管理。以电信、移动、联通三大运营商为主,这三家在提供各种服务的同时也应该加强监控与管理,手机号码严格执行实名制,同时加强监控,一般运营商都会有整体的监控系统,对于一些用户投诉的推销号码或者诈骗号码应该立即给予调查处理。
③开通举报系统。在面对如此频繁的信息轰炸的同时,各大运营商应该统一开通相关的举报系统,并且可以以群发短信的方式告诉人们举报的方式和电话,通过多种渠道宣传举报系统,帮助用户养成一种遇到不良信息就垃圾举报的好习惯。
3.3 政府部门的管理――加强立法与惩戒
从样本思维因素分析和来源渠道因素分析得出,只靠个人和相关行业的努力效果是微乎其微的,没有相关的法律用以约束不法分子。对此,政府部分应该加强立法,对不法分子和不法企业加大打击力度。对网络环境进行净化,保证互联网环境下个人信息的安全。
①完善相关行业立法。在行政立法方面,我国之前已经公布的《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明确指出把全面增强国家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设列为将来15年信息发展的战略重点。目前,我国在计算机犯罪方面,刑法已经列入了部分的内容,对于网络犯罪的具体内容应更加具体化。
②加大对不法分子的惩罚力度。在对不法分子的惩治力度方面,可以借鉴相关经验,如英国规定的用户的个人信息在被商业性质的公司使用时,必须得到使用用户本人的同意,否则属于违法行为。日本的“关于特别商务交易的法律”和“特定Email法”。若手机消息已被用户排斥,则不允许第二次发出。《欧盟隐私与电子通信指令》规定,没有经过用户事先允许的禁止在欧盟范围内向用户发送具有利益性质的的Email。这些都是对不法分子严格惩治的有力依据。
3.4 过滤系统的监控――从源头上杜绝
从垃圾信息来源渠道分析可知,垃圾信息大都来自于网络与手机,目前防火墙的拦截系统应用较广泛,在此基础上,可由此相关部门可以开发过滤系统,若是在发送过程中过滤系统识别到信息中包含垃圾敏感词则自动拦截。
关于过滤系统,负责的厂家应该加强在VPN及相关方面的研究开发。尽最大的可能把用户经常遇见的安全问题对策方法放到到一台设备之中,包括VPN、防火墙、杀毒、防垃圾Email、内容过滤等。也可以采用各种各样过滤手段,包括关键字、黑白名单、指纹识别、反向侦测SMTP服务器等,提高垃圾邮件的识别率,预防垃圾邮件的猖獗。
参考文献:
[1]何国强.个人信息保护与垃圾短信的法律规制[J].重庆社会科学,2012(06):39-45.
[2]王林林,仲タ.垃圾短信治理的演化博弈分析[J].系统工程,2011(02):118-122.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6防范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