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优化范文

时间:2023-05-29 15:09:5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小学数学优化,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小学数学优化

篇1

关键词 :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优化策略;

新课程把教育教学理念的更新放在首位,强调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注重课堂教学的优化。在这一大背景下,我们应该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采取恰当的方法和策略,努力构建一种情趣充盈、活泼生动、风采依依的课堂教学气氛,从而吸引学生的有效注意,激活学生的思维和学习主动性,在课堂教学的优化中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一、创设直观生动的教学情境,激活学生主动学习数学的心理情绪

兴趣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最好老师。由于小学生的自我控制和判断能力有限,外界主、客观因素对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注意力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因此,要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教师必须积极创设与学生心理特点和教学内容相适应的直观、生动、富有新意的教学情境,使相对枯燥的数学知识呈现出动感和灵性,以此活跃课堂教学气氛,激发学生的兴奋点和主动性,使学生学习的内驱动力逐步由好奇升华为兴趣。在教“年、月、日”一节时,上课伊始我先问学生:你们每年都过生日吗?同学们都说:过!我又告诉学生,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年年都过生日的,有一位老爷爷,他到2008年才过他的第18个生日,你知道老大爷2008年有多大吗? 与学生原来判断结果大相径庭的教学情境,引发了学生的好奇,自然引起一番热烈的讨论。“难道还有人在一年中不过生日?”的疑问自然激发了学生主动求知的心理冲动,从而带着浓厚兴趣积极投身到新知识的探究中,相对静态的课堂教学在全体学生的主动参与下变得动态、活化。

二、调动数学学习的情感因素,发展学生积极学习数学的情感态度

现代教学论认为:课堂教学除知识对流的主线外,还有一条情感对流的主线。只有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调动数学学习的情感因素,使数学学习过程充满情致和韵味,才能时时打动学生的内心世界,发展学生积极学习数学的情感态度。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采取以下的情感策略:①实行教学民主,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充分尊重学生人格,增加对的学生感情投入,把微笑带进课堂,把信任的目光投向每个学生,以富有激情、善于诱导的教学语言巧妙叩开学生思维的闸门,点燃思维的火花。②结合教学内容和目标,用有趣的故事调节课堂气氛。如讲“三角形的特性”时介绍“杨辉研究三角形的故事”,讲“小数的意义”时介绍“高斯在数学上的创新故事”,以此深化学生的学习兴趣,感受数学规律的探求过程。③运用现代教学手段表现的声光、色形,图象的翻滚、闪烁、定格及色彩变化效果,向学生提供丰富的直观材料。在学习《圆锥》时,我们用FLASH课件演示圆锥的形成、变换,以立体、直观的动画给学生鲜明的感官效果,在降低教学梯度的同时,增强了数学课程的趣味性。④利用小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特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适时进行诸如抢答、竞猜、挑错等生动有趣的学习竞赛。富有情感韵味的小学数学课堂,拉近了师生距离,沟通了师生感情,从而增强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开展教学问题的合作探究,深化学生独立学习数学的情感投入

实现教师角色转变,倡导以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为主要内容的新型学习方式是新课程的一大亮点。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优化中,教师必须强化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由“带着知识走进学生”转变为“带着学生走进知识”,潜心设计具有启发性、迁移性和求异性的教学问题,引导学生对教学问题的小组合作讨论、操作、交流等系列合作探究活动.使学生在教学问题的合作探究中,学会思考合理性,掌握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并通过对知识理解不同点的反复讨论与辨析,深化学生独立学习数学的情感投入。在教学“认识厘米和米”时,我将全班同学分成五个小组,通过小组合作自主探究解决下列教学问题:①观察自己的刻度尺;②动手测量纸条长度;③总结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方法;④感知1厘米、1米的实际长度;⑤实际测量课本、教室、书桌的长度、宽度;⑥探知厘米和米之间的关系。这样的对教学问题的合作探究将“讲堂”变成“学堂”,促进了学生学习由被动向主动转化。学生学会了独立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使学生在享受发现真理奥秘的快乐中更爱学习和探究。

四、实施及时恰当的激励评价,愉悦学生自信学习数学的情感体验

苏霍姆林斯基有句名言:“成功是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每一个人都渴望成功,小学生更是如此。因此,教师要用欣赏的心态看待每个学生,全面了解学生,根据学生的兴趣度及自身条件,制定出符合学生实际、体现学生个性的教育目标和教学方案,给每个有个性差异的学生充分展现自己独特才华和兴趣的机会。对于学生取得的点滴进步,教师要实施及时恰当的激励评价。班里有个小男孩数学一直很差,他自己也有些自暴自弃。一次,他偶然答对了一个数学问题,我立即给予热情的表扬和鼓励,让他第一次体会到了成功的快乐,并由此萌发了学习的欲望。我就此为契机,在课堂教学中施以“特别的关照”,没多久,他的数学成绩就有了明显的提高。从某种意义上讲:及时恰当的激励性评价是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催化剂”,在愉悦学生自信学习数学的情感体验、推动学生形成良好的情动力去更好地学习数学方面具有无法替代的作用。

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师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我们应该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以深化课程改革、推进素质教育为宗旨,强化教学效益观念,在教学风格、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上有所创新、有所突破,才能切实优化数学课堂教学,让数学课堂教学变得更加“有血有肉”“有声有色”。

参考文献:

[1]张海蝶.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建构[J].科技创新导报,2011,4.

篇2

【关键词】优化;口算教学;对策

由于口算题越来越侧重对学生的基础知识和数学思维的考察,因而学生要想做好口算题就需要以基础知识为基石,掌握一定的计算规律和逻辑思维能力。本文主要探究了小学数学口算题的教学方法,希望能对小学生口算能力的提升起到一定的助推作用。

一、当前阻碍小学数学口算教学的弊端分析

1.学生只知结果,而不知过程。

“算法多样化”是而今数学教学中比较时髦的理念。因此,在口算教学中不少教师为了突出这一点,在学生说出一两种算法之后,总是会带有强迫的口吻追问学生是否有不同的算法。至于有没有道理可言,毫无顾忌。其实,这样的一味地“逼”问学生,不仅会让学生感到无趣,还会导致学生为了“配合”老师而胡编乱造地说出一个所谓的答案,没有口算技巧可言。学生的口算只是停留在知道得数上,至于是怎样的算理,学生几乎是全然不知。

2.练习过于单调,而没有练习的实效。

在实际教学中,不少教师对于口算的教学比较的随性,总是认为口算教学简单,只要学生会算出正确结果就行了。因此,在组织学生练习时,常常是比较的随便,多数教师选择在黑板上抄一些口算题,然后让学生口答得数,要么就是让学生指着数上的口算题进行“开头车”回答,或是让学生先在书上完成再指名交流得数。试想,这样的练习,学生会感兴趣吗?会有实效吗?

3.过度偏向于问题的解决,而忽略了口算的练习。

翻开数学教材,我们会发现,口算教学都融入在相应的实际情境问题中。在教学时,有些老师主次颠倒,课堂上把多数的时间放在剖析实际问题,而对于口算的计算技巧却是轻描淡写,只要学生说出得数即可。学生在口算错误时,教师将其归纳为学生的粗心大意。其实不然,学生的口算能力是需要培训,需要练习的。

二、创设口算教学情境,刺激学生口算热情

在小学课堂中,要想提升教学和学习效率,必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由于小学生活泼好动,而小学数学课堂,很多时候都是与数字等数学符号打交道,因而在学习过程中,他们很难集中注意力,提起对抽象、枯燥的数学计算的兴趣。再加上由于小学生在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上尚有欠缺,因而教师需要给予相应引导,通过适当的教学策略激发学生对数学口算的兴趣,提升口算课堂的教学效率。

教学实践证明,调动学生的兴趣是提升学生学习效率的前提。小学生好奇心较重,针对此,教师可以在小学数学口算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使用情境教学,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比如,要通过口算得出数学算式“100-15×3-10×5”的答案,如果单纯地让学生直接去计算,可能很多学生都不愿意算。这种情况下,教师就可以创设问题情境,设现有班费100 元,需要购买清洁工具,其中扫把5把,每把10元,拖把3 把,每把15元,问100元的班费够吗?够的话还剩多少?通过这种方式,学生的好奇心顷刻之间就会被调动起来,很快就会算出算式的答案。

三、加强口算训练力度,实现阶梯式教学

在数学课中,虽然我们不倡导题海战术,但是适当地做题练习和训练却也是非常必要的。教育教学实践也已经证明,一定量的口算练习和训练可以帮助学生提升口算能力。为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结合口算教学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好分层教学,正确把握口算教学的梯度,强化学生的口算训练,最大限度地提升学生的口算速度和口算准确率。比如,对于乘除法欠缺的学生,教师可以专门设置一些关于乘除法的口算题,并且相对减少加减法的训练量,这样既能减轻学生的负担,又能使学生的学习成绩获得较快的提升。另外在口算训练的过程中,还要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口算习惯,比如认真观察、耐心应对、仔细检查等。只有这样,才能避免不必要的错误。小学生由于习惯、爱好的不同,差异也是非常明显的,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了解学情,掌握每一个学生的状况,以做到有教无类,因材施教,这样才能从整体上提升口算教学的质量,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四、强化小学数学口算教学的措施

1.重视口算算理教学,让学生能知其所以然。

口算教学看似简单,其实不然。在教学中,我们不能只满足于学生能准确地说出得数,也不能默许学生用笔算代替口算来计算。我们在鼓励学生进行多样化口算的同时,要优化学生所想出来的计算方法,给学生讲清楚计算的思路,教给他们口算的基本方法,这样才能让学生明白得数是从何而来,才能举一反三。例如:在教学“7加几”的时候,我出示了“7+5”以后,让学生先自由发挥,然后交流各自的算法。在交流中发现:有的学生是用数数的方法算出7+5=12;有的学生用画小棒的方法找到了答案;还有一部分学生是将5拆成3和2,将“7+5”变成“7+3+2=12”。我借机让学生比较哪种方法比较简单,顺势向学生介绍了“7+3+2=12”其实就是数学上的“凑十”法。再通过电脑的演示,教师口述算理,让学生明白了在口算7加几时,可以先将7凑成10,再用10加几就等于十几。这样一来,学生不仅能正确地口算,还明白了其中的算理,为后面学习8加几、9加几打下基础。

2.设计多样练习,让口算取得实效。

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对于口算学习,总是感觉比较的枯燥无趣。他们在新学一种计算技巧时还基本能认真听讲,一到练习,不少学生就显得无精打采。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尽量避免机械、单一的练习形式;要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角度出发,设计出灵活多样,符合儿童心理特征的练习,采用多样化的练习形式进行口算训练。比如:针对低年级儿童好胜心较强的特点,在口算练习时我们可以设计夺红旗活动;针对他们酷爱游戏的特点,将口算练习设计在相应的游戏中,开火车、帮小动物找家、帮信鸽送信等都是小学低年级学生比较感兴趣的游戏,我们可以让学生一边玩游戏一边完成口算练习。采用多种形式进行口算练习,学生就不会感到无趣。

篇3

[关键词]小学数学;计算教学;计算能力

在小学数学教学的具体实践中,很多数学教师会对如何提升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感到困惑,这也是小学数学教学中需要重点解决的教学难题,而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提升不是一朝一夕之功,不仅需要学生牢固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具备基本的数学教学方法和正确的解题思维方式,还要养成认真审题、仔细解题、耐心检验的好习惯,所以小学数学教师要把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看成一个系统工程,积极针对学生的个性化特征制定多样化的计算教学策略,提高学生的计算学习热情,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潜力。

一、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数学基础知识不牢固

在数学计算过程中,很多小学生总是感觉无从下手,或者在中途无法进行下去,很多时候都是因为对数学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造成的,这对学生的准确计算、快速计算以及计算能力的系统培养与提高都是不利的。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不仅能接触到大量的数学概念,还会涉及到运算法则和计算公式,这些基础知识都是学生准确进行加减乘除运算的基础,但是由于这些基础知识点比较分散,小学生的学习和记忆存在很大的难度,加上受到遗忘规律的影响,小学生在数学基础知识构建上存在缺陷是在所难免的。

2.数学计算兴趣不浓厚

如果在小学数学教学课堂上单纯开展灌输性的教学,那么课堂教学氛围将会比较沉闷,尤其是当学生的听课思维没有跟上教学节奏时,教学效果将难以得到保证。具体到小学数学的计算教学环节,很多小学数学教师习惯于采取“题海战术”,学生在翻来覆去的计算练习中很容易丧失数学学习兴趣,甚至会逐渐对数学课程产生抵触情绪,这对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培养显然有百害无一利。同时,由于部分小学数学教师的计算教学思维比较落后,习惯于对学生的数学计算过程进行过多的干预,导致学生的计算过程缺乏独立性,有些学生甚至因此而养成了“被动学习”的习惯,难以产生数学计算兴趣。

3.数学计算习惯不科学

通过对学生在数学计算中所犯错误的系统分析发现,数学计算错误的出现不仅仅与学生对数学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有关,还与学生数学计算习惯是否科学有着必然的联系。按照数学计算的客观规律,学生对数学题计算的准确性和速度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良好的计算习惯可以帮助学生趋利避害,确保数学计算的准确率和高效性,反之则会严重影响学生数学计算的准确性和高效性。

二、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策略的优化措施

1.实施信息化教学,促使学生不断巩固计算基础

针对小学数学教学中基础知识比较分散、记忆难度大等特征,小学数学教师可以通过信息化教学策略的科学组织,让学生对数学基础知识进行系统化的掌握,多加强基础知识记忆、理解、应用的横向比较和纵向联系,促进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牢固掌握,这将会对学生计算能力的提升形成有效的促进。以多媒体为代表的信息化教学手段在小学数学课堂上的引入,让一些原本抽象化的数学基础知识变得形象和生动,将静态知识进行动态化呈现,帮助学生降低理解难度,突破数学知识在计算应用中可能遇到的思维障碍,让学生更好地理清计算思路。在“年、月、日”与“时、分、秒”的计算教学中,由于这与普通的十位数、百位数计算存在很大的不同,学生在计算过程中很容易遇到思维障碍,出现计算上的错误,此时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对多种运算关系进行横向比对,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运算法则,这样能有效降低学生在计算解题过程中基础知识的应用错误。

2.实施快乐化教学,促使学生不断提升计算兴趣

传统的小学数学计算教学模式是非常枯燥的,“题海战术”的落后教学思想必须彻底摒弃,在快乐数学教学理念的指导下,组织和实施快乐化教学,这样可以有效丰富学生在数学计算课堂上的学习体验,促使学生数学计算兴趣的形成。同时,实施快乐化的小学数学计算教学,可以很好地贴近学生好奇、贪玩的天性,营造出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让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变得更加和谐,帮助学生以更加轻松的心态投入到数学计算学习活动中。例如,在小学数学加法和减法的教学中,为了有效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教师可以把学生合理划分为若干小组,然后组织口算接力赛跑、夺红旗、对口令等多种数学游戏和竞赛活动,在数学计算教学中营造出“寓教于乐”的良好课堂氛围。比如,在口算接力赛跑的游戏组织中,将学生按照10人分一个小组,计算“1,2,3,4,5,6,7,8,9,10”这10个数之和,但是不同小组之间的数字顺序要打乱,看哪个小组在口算接力中最快得出正确答案,这样可以让学生边学边玩,从而有效集中学生的学习注意力,实现数学计算教学的快乐化,让小学生在数学计算学习中收获更多的成功与快乐,这对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和计算能力的培养都是非常有利的。

教师在数学学习中,只有做到“心中有学生”,保证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爱学;善于创造条件,让教学准备的预设更加多元、富有弹性,保证课堂教学有效性,使学生能学;改进数学教学方法,不断加强教与学的反思,使学生会学。

3.实施生活化教学,培养学生计算应用的意识

数学课程的知识性、应用性比较强,但有些教师在数学计算教学中容易陷入应试教育的误区,没有实现小学数学教学与学生生活实际的有效联系,限制了学生知识应用意识和知识应用能力的提高。实施生活化教学,可以在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实践中导入更多真实化的计算题目,进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培养学生的数学知识应用意识,真正感受到提升计算能力的价值和意义。对此,小学数学教师要积极创设生活化的计算场景和情境,让小学数学计算教学变得更加轻松和愉快,减少学生在计算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思维障碍,降低学生计算学习与理解的难度。例如,在《认识人民币》的教学中,小学数学教师要多结合小学生的购买行为、购买习惯创设购物生活情境,多涉及一些与人民币使用相关的题,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人民币的使用技能,提高相应的计算能力。有的教师在课前准备了“班级币”这一虚拟货币,然后让学生分别扮演售货员和购物者的角色,引导学生利用班级币在教学过程中模拟开展虚拟性的买卖活动:小明向小王买一支铅笔,价格是6角钱,小学现在有1元2角钱(一张1元的和两张1角的),问小明该用哪个人民币进行付款,小王需要给小明找回多少钱?在这样真实化的生活情境下,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对于人民币相关知识的学习与计算兴趣,便于学生对人民币相关知识的学习、理解、记忆和应用。

4.实施错题化教学,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

小学生在计算过程中难免犯错,如何避免重复犯错才是最重要的。对此,小学数学教师要对学生犯错的原因进行认真调查,在充分了解学情的基础上指导小学生建立错题集,对自己所犯的错误进行反思,如果是因为自己的基础知识掌握不牢,那么就需要进行及时的查漏补缺,完善知识结构;如果是因为自己审题不仔细,那么就要提醒自己在日后的解题中不要盲目求快,解题后要多进行检查和验证;如果学生的做题成功率较高,但是做题速度比较慢,那么就重点提升学生的解题速度,强化学生解题思维的训练。例:从甲地开往乙地,客车要10小时,货车要15小时,货车与客车花费的时间之比是多少?该题的正确答案是3:2,但是大部分学生会认为是2:3,学生犯错的原因显而易见,主要是因为审题不仔细,因为在题目中是先表述客车条件,再表述货车条件,但最终题目问的是货车与客车花费的时间之比,如果学生在计算中不够仔细,就非常容易犯错,数学教师可以将这一错题资源作为错题教学的典型案例,强调计算审题的重要性。

总之,对于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小学数学教师应给予足够的重视,积极转变传统计算教学思维,对计算教学策略进行进一步的优化和调整,彻底从过去的“题海战术”教学中摆脱出来,实现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趣味化,帮助学生掌握多样化的数学解题方法,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实现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持续提升。

参考文献:

[1]王凤琳.基于新课改下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研究[J].今日中国论坛,2013(21).

篇4

创设氛围,平等对话

小学数学对话教学中的师生对话,不是简单的一问一答,而是融合了师生间相互倾听、认真思考和用心表述,需要敞开精神世界交流。这就要求教师要注意营造平等、民主、和谐的对话氛围,要注意倾听学生的不同观点,及时给予学生积极性的评价。教师要正确地认识平等对话,它不是教师的独角戏。平等对话让数学课堂充满了活力,也让师生敞开心扉,放飞着思想。比如:在执教《吨的认识》时,笔者是这样营造氛围并与学生平等对话交流的――

师:同学们,大家已经掌握了十分丰富的动物知识,一定知道陆地上最大的动物是什么吧?

生:大象!

师:对。大家都知道大象是陆地上最大的动物了,但你们知道一头大象一般有多重?

生:不知道,可以称一称啊!

师:对,称一称就知道了,知道怎么称吗?你们听过《曹冲称象》的故事吗?现在来看视频《曹冲称象》。

这一段对话,密切联系将要学习的知识,有效促进了教学活动的开展。

明确目的,小组合作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对话目的不是寻求共识,排除不同意见,而是加强师生的交流,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师生在对话的过程中,要在尊重差异的基础上,调整自己的思维,完善自己的认知,更新自我,提升自我。但是,对话也不是越多越好,优质的对话必须要为教学活动的开展服务,对话教学也不能毫无原则地滥用,要结合教学的内容和学生实际来确定,如果有的教学内容不适合运用对话教学,就要智慧地取舍,不要生拉硬拽地为对话而对话。比如:笔者在教学《角的初步认识》的内容时,先让学生们去寻找生活中自己看到的角,在学生对角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后,再组织对话教学,让学生展示自己在生活中找到的“角”,这样明确了教学的目的――认识角。而如何正确地认识角,则是在学生对角形成了感性认识之后,抓住时机,开展对话教学,加深了学生的体验,提升了教学效果。

在小学数学对话教学中,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对话,对于学生思维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学生在没有教师参与的教学环境中,往往会感受到一种心灵的放松、思想的自由,由此也有了大胆表达自己意见的自信。学生在自主性的学习状态下,张开想象的翅膀自由飞翔,思考着问题,产生与同学交流的欲望。学生在小组的交流中,可以是平和的交流,也可以是激烈的争辩,虽然每个人都想表达自己的想法,但也会倾听别人的见解,在思维火花的碰撞中,做到取长补短,提升自己。在生生交流的过程中,学生将收获满满,感受到发自内心的快乐。比如:在执教《圆的面积》时,首先让学生回忆以前学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时都是用什么方法推导出来的?然后让小组合作推导公式,要学生去讨论圆可转化为哪一个学过的图形?小组可以剪一剪、拼一拼……然后小组之间相互比较,选出最好的方法,最后引出圆的面积公式。这样的对话方式加深了学生对圆面积的认识,也让学生感受到自主探究的快乐。

讲究方式,强化实践

作为初等教育的基础学科,小学数学具有较强的实践性,我们要结合这一特点,选择更加有效的对话教学方式,将数学知识的学习寓于生活实际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拉近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距离,增强学生数学的综合能力。如下是笔者在执教《认识时间》时的对话片段――

师:同学们,《大耳朵图图》这部动画片都谁看过?你们都喜欢大耳朵图图吧?大耳朵图图和我们大家一样,很喜欢看动画片。但是,一天他在看动画片时,遇到了一个问题。是什么问题呢?大家想知道吗?

生:想。

师:好,请看大屏幕。(播放课件)

从课件里发现,原来图图不认识时间。

师:同学们,图图不认识时间,你们愿意帮帮他吗?

生:愿意。

师:这是几点呢?

生:六点多。

师:六点几分呢?这节课我们就和图图一起来认识时间……

学生在学会了认识时间后,笔者又安排学生把自己看动画片的时间是几时几分记下来,告诉身边的同学们,进而强化了训练,加强了学生们对时间的认识。

篇5

1. 精心设计课堂教学

学生的思维过程,是学生对知识的认识过程。为了最终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要运用最优的教学方法,采取最优的措施,进行最优的设问,才能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在对学生提问时,我特别注意问题的“启发性”和“准确性”。简单的问题,无助于学生的思维发展;高难度的向题,学生高不可攀;笼统的问题,会使学生对知识产生负迁移。只有结合学生实际水平,恰当地提出向题,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例如,在讲授“商不变的性质”这一课时,我设计出两种不同教法。一种是“扶”的教学方法,在一组算式中,一道一道题出现,一步一步地让学生观察回答,被除数和除数是怎样变化、商又怎样变化,最后才综合出商不变的性质。另一种是“启”的教学方法,出示一组算式后,先提出两个问题:①从上往下看,被除数和除数是怎样变化?商又怎样变化?②从下往上看,被除数和除数又怎样变化?商呢?再让学生观察议论,最后让学生归纳出商不变的性质。两种教法相比较,前一种课堂气氛呆板,不利于培养学生观察思维能力;后一种教法,通过学生观察、分析、议论,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精力集中,积极性高,使学生在探索发现中牢固地获得知识,并在获得知识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

2. 培养学生发散思维

①试题发散思维训练。如:

( )+( )=9

( )×( )=24

( )÷( )=64

125×88=( )(用几种不同的方法计算)。②问题发散思维训练。讲应用题时,给出条件,让学生提出多个问题,理解应用题的数量关系。③条件补充发散思维训练。在应用题教学中,给出一个条件和问题,让学生补充另一个条件;或只给一个问题,让学生补充两个条件。这是使学生了解应用题的结构和学习运用分析法的一种训练方式。④编题发散思维训练。由低年级到高年级循序渐进,先看图编题,看式子编题,再按类型编题等。⑤解题发散思维训练。就是让学生用多种方法解答应用题。⑥拆题发散训练。就是把一道多步计算的应用题,拆成几道简单的应用题。⑦改变条件或改变问题的发散思维训练。在应用题教学中,改变某一条件或问题、改变某一词句,进行训练。通过以上训练,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在课堂上给学生提供创造性思维的机会,使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3. 课堂教学脑、口、手结合

例如:一个长方形长5厘米,宽4厘米,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先让学生用自己剪好的学具摆一摆,用若干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纸板去量长5厘米宽4厘米的长方形纸板的面积,再算一算。问:怎样最快求出这个长方形的面积呢?这时每个学生都动脑、动口、动手。教师把学生说的方法显示在幻灯幕上。结果学生分别说出了几种不同的方法:一种是全部摆满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正好是20个1平方厘米;一种是每行摆5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共可以摆4行,算出5×4=20(平方厘米);一种是每竖行摆4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共可排5竖行,面积是4×5=20(平方厘米)。最后通过比较分析,师生共同总结出“长方形的面积=长×宽”的计算公式。这样学生看得见,摸得着,直观形象。

4. 让学生精练巧练

精练巧练,是启发式教学的体现,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掌握技能技巧,巩固“双基”知识,发展学生的能力。精练巧练的形式必须多样化,如在教学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时,我设计了以下练习题:

①填空

A.6.4÷0.2商的最高位是( )位。

B.3.95÷0.05商比被除数( )。

C.0.74÷3.7商比被除数( )。

②判断题。对的在题后打“√”,错的打“?”,并改正过来。

③计算

18.22÷3.02 1.204÷2.8

10.112÷0.158

篇6

一、?O立新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生活中处处可见与数学有关的知识,可以说数学与生活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的时候可以从生活中寻找题材进行知识点的引入,引入的方式可以选择谈话或者是情境或者是课件的形式;这些方式的引入可以根据不同的知识产权性质进行定义,然后根据教材的编写模式进行出版,这样才能更好的激发起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学习动力;以生活实例为主要课题吸引学生去发现其中的数学问题,学生发现问题并对其进行提出以后,教师可以根据这个为中心论点,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给学生学习任务,让学生可以真切的感受到数学知识中存在着生活,而生活中也处处都有数学,这样更有利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

二、提高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巩固知识点

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学生会根据教师讲解的知识点中提出自己不明白的地方,教师可以针对学生所提问题来指引他们自己去研究答案,这样学生们可以自己动手进行操作,不仅能够让疑问得到解答,还可以很好的巩固知识,对以后的数学问题操作起来会更容易一些;如果是低年级的学生在进行动手操作,那么需要教师与学生一起,老师可以从旁引导一步一步的按照学生的认知逻辑进行知识的分析;如果是中高年级的学生在进行动手操作,那么老师可以结合课本教材与学生的实际认知情况,采用共同分析的形式让学生的主体作用得以发挥出来,但是不能忘记要对学生进行适当的指导;教师还应当给学生们设计一套有效的复习方案,这?佑兄?于学生在进行知识学习的过程中把实践与理论结合在一起,提高动手能力的同时也巩固了知识点。

三、注重趣味练习,提高学习效率

科学的课堂练习,也是增强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环节,它能够达到夯实基础,升华知识的目的,但课堂练习一定要融入一定的趣味性和时效性,枯燥无味,缺乏创意的课堂练习将使?W生产生反感,且不利于时效性的发挥。著名的教育教学布鲁纳指出,“对学习兴趣的激发源于学习材料的运用。”这就要求教师在开展课堂教育过程中,要充分认识到教学材料的重要性,如何通过对情景、器材、环境的有效布置整合,才能使课堂练习更加具有趣味性、新颖性和丰富性。最典型的试验方法,就是将教学模型和实际生活情境有机联合在一起,让他们从生活中去理解和体验数学的奥妙,融入更多的生活元素,解决更多的实际问题,从而使学生们逐渐认识到数学的意义,从而达到提到学习效率的目的。

四、实施恰当的激励评价,增强学生学习信心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成功是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任何人都渴望成功,小学生概莫能外。所以,面对存在个性差异的学生,教师要用欣赏、鼓励的眼光看待每个学生,根据不同学生的需求和能力的差异制订不同的要求,让每个学生都能充分展示自己。对于学生取得的点滴进步,教师要及时给予激励、评价,点燃他们的希望之火,特别是个别学困生,他们更希望得到教师和同学的肯定与表扬。比如,班里有一名学困生的学习成绩差,胆子小,课堂上总是低着头,不敢举手发言。课堂上教师总是特别“关照”他,有一次发现他对教师提出的问题欲言又止,教师马上让他回答这个问题,虽然他回答得不是很完整,但教师却立即表扬“回答得很好,继续努力!”此后,他回答问题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且能抓住教师时常给予的课堂提问机会,即使回答得不完整或有错,教师在给予正确引导的同时,以“有进步”加以实时鼓励。渐渐地,他在教师的激励下提高了学习的信心,增强了学习兴趣,学习成绩都有相应的提高。

五、通过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的点评

篇7

策略一 创设引人入胜的教学情境

小学生思维活跃,创设一定的现实问题情境,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数学来源于生活,但又高于生活,在课中创设现实生活情境,不仅能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也能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符合低年级儿童的认知特点。

例如:教学三年级《千米的认识》,课前、(教师在教室门口有意识的向前走步到讲台)

师:老师从教室门口到讲台,走了几步?

生:三步。

师:用哪个长度单位?大概有多少?

生:米。有三米。

老师:今天,我上班,从高桥出发,经过南京路后再经过成都路到学校,路很远,你们说这么长的路程,该用哪个长度单位来表示?

生:千米。

教师:真聪明,长的路程用千米作单位,千米是长度单位,是比米长的多,也是用来表示物体的长短的单位。

教师与学生平等聊天式的对话,很快拉近了师生的距离,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被深深吸引到学习活动中来,让学生观察走步,感受情境,再感受教师的言行,激发学生的对新知的好奇心,学生在宽松民主的课堂氛围里,变的不拘束,愿想,愿做,愿说。每一位学生都经历了不同的探索过程,有不同的体验和发现,沟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启发学生用数学思想审视生活。课堂成为了他们展示自己智慧的宽阔舞台。

策略二 造就民主气氛,通过比较优化解题方法

在数学中,一个问题有多种解法是十分普遍的,传统的做法通常是将那些教者认为最佳的方法介绍给学生,害怕学生走弯路浪费时间。然而这些最佳的方法往往不是唾手可得的,学生有时很难想到,甚至无法想到。学生在赞叹教师“妙笔生辉”的同时又感到一丝无奈。探索式教学则要求尽量改变这种状况,一方面要打破权威,造就民主的课堂气氛,充分倾听学生的意见,哪怕走点“弯路”,吃点“苦头”;另一方面,则引导学生各抒己见,评判各方面之优劣,最后选出大家公认的最佳解决问题的方法。

策略三 注意知识回顾反思,总结提炼数学思想

篇8

课堂教学,作为教学的一种主要形式,因其独特的优越性长期被人们所普遍采用,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课堂都是学校教学的主阵地。课堂教学是一个由多要素构成的复杂的动态系统,它是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渠道,是完成教学目标的主要过程。因而优化小学数学教学课堂教学一直成为人们所关心的问题。下面我就谈谈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积累的一点做法。

一、优化教学目标论

教学目标决定着教学活动的方向,决定着教学内容、方法、手段的选择,决定着教学效率的提高。传统教学目标搞“一刀切”,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要为每个孩子量身定做不同的教学目标是不切实际的空想主义,但是制定分层目标是行得通的。可以分成下限目标、上限目标、发展目标。如在教学算法多样化时,笔者要求能力弱一些的学生只要求掌握基本算法即可,能力好些的学生则要求会运用多种算法,能力更好的学生在会运用多种算法的基础上学会择优或想出更好的方法。这样从学生的认知差异出发来设计差异化的教学目标,最终“促进所有学生在原有水平上得到应有的发展。”

二、优化教学手段

传统教学使用的是粉笔、黑板。有人戏言:一支粉笔走天下。这种单调的教学手段,制约了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生的发展。因此,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要注意教学手段的优化。合理地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结合声音,动画等,更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能够使他们积极,主动参与学习。对于发挥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把“静止”的内容变为“活动”的形象,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观察、思维、解决问题等能力,实现课堂教学最优化,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几何图形”是小学数学学习的重点,也是难点。解题需要学生有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由于年龄关系,学生的思维发展处于具体形象向抽象过渡的阶段,解答相对复杂的图形就显得力不从心。如果利用多媒体教学,让静止的几何图形动起来,问题就变得简单了。例如:教学计算组合图形面积的时候时,我们可以通过电脑演示用平移、加线、旋转、重组重叠图形等方法化解难点,找到解题的突破口,让学生看到具体形象的过程理解图形的组成,从而找到解题方法。

但在多媒体的选择和使用上,要注意“度”的把握。曾经有一段时间,大家为了赶时髦每一节课都用多媒体。开始的时候,很有新鲜感,可在反思中觉得并不是每一节课的每一个环节都需要多媒体,太多的刺激会让学生疲惫不堪,降低课堂的教学效率。而只有适当使用,才会发挥的优越性。多媒体技术毕竟是手段,而且只是一种手段。

三、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既要精心预设又要注重生成。预设是教师以课程标准为依据,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环节等做出的设计性的展望。目的是为了让课堂教学有序、有效的进行。生成是在课堂中自然出现的,这种出现与教材的精心设计是密不可分的,当然它也是意料之中的。预设与生成是一对矛盾统一体。没有充分的预设不会有也不可能有精彩的生成,它是生成的基础。生成是预设的补充和拓展,两者在教学过程中相辅相成,同样重要。

作为一个数学教师就首先要有生成意识,宽容的接纳来自学生的生成,善于抓住和筛选有效的生成资源。就像布卢姆说的那样:“人们无法预测教学产生的成果的全部范围,同样,没有了预料不到的成果,教学也就不成其为一种艺术了。”

四、注重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1.小组合作学习要讲实效性

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中为了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学习。合作学习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在教学过程中不能什么都是小组合作学习,要根据学生和教学的需要而组织进行。内容简单的不用小组合作学习,内容较难的先要给学生留有独立思考的时间,再组织小组合作。这样,每个人都有思维上的参与,实现人人学数学。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组织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第一步要做的就是制定相应的规则。合作学习的关键是教师要科学组建学习小组,即要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性格爱好、成绩等进行分组,让不同特质、不同层次的学生优化组合。小组合作学习就是以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合作能力为目标的。笔者曾在学校组织的家长开放日,教《应用题的练习》(四年级)时要求学生四人小组自主分工:一是把应用题拼组完整,二是读题,三是写出算式,四是说出解题思路。在反馈过程中,证明四年级的学生自己能做出优势互补的合理的安排。动手能力强的拼,朗读水平高的读,书写能力强的写,条理清晰的说。小组合作的实效性得以彰显,使大家都得到了锻炼并发挥了自身的长处,得到了听课老师和家长的一致好评。

2.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的策略

篇9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过程;数学思想;学习兴趣

新课改实施以来,大力倡导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也明确规定了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给学生提供体验数学学习的机会。使学生能够在课堂教学中实现知识建构的目标,同时学习能力也得到提高。教学活动教给学生学习能力比单纯获取知识更重要,学生获得了终身学习的能力,才可以在日后的职业生涯中实现自我成长。因此,优化教学过程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深化素质教育的关键。下面谈谈自己对教学改革中如何优化教学过程的思考。

一、优化教学过程的意义

教学过程是教师实施教学活动的经过,也是学生获得知识的过程。教师在准备教学的过程中、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采取科学而有效的教学方法,给学生创造了一个轻松民主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在生活化的教学氛围中建构数学知识,形成数学学习的能力。科学有效的教学过程可以帮助学生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因此,有经验的老师都非常重视教学过程的优化。因为教学过程是教师实施教学活动的载体,是在教材内容和学生认知之间桥梁搭建的环节。因此,重视教学过程的优化是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关键。

二、优化小学数学教学过程的方法

1.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决定了数学学习要依靠兴趣做动力,针对小学生的一切学习活动都要以兴趣为前提,学生具备了兴趣才能主动学习,主动获取知识和学习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设法利用一切手段,优化模式,优化教学过程,让学生在愉快的环境中获得知识。学生对数学产生了兴趣才能主动学习。教师教学的首要任务是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兴趣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关键。也是优化教学过程的重点内容。

2.关注学生的个性和情感发展

培养具有个性的学生,培养具有数学思想和数学精神的学生,是小学数学教学的目标之一。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和人人获得必要的数学知识是素质教育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思想。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关注学生数学思想的形成,应该成为小学数学教学的主流方向。学生在数学知识的学习中充分体验获得知识的愉快,培养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和能力,这是数学教学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目标的具体体现。学生在经历了知识建构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数学思想。比如,在数学教学中,结合生活进行,使数学学习生活化。学习圆的知识,可以让学生回顾生活中哪些方面应用了圆的优势,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和生活是密切相关的。掌握了数学知识就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优化教学过程离不开多媒体技术

篇10

【关键词】小学数学;作业设计与评价

在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进一步发展的要求下,小学数学作业的设计与评价已成为数学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也是学生巩固知识的有效方法。当前很多教师为了提高教学成绩,给学生布置大量的练习题,使作业成为学生的负担,这陈旧的教学理念不但收不到较好的效果,还不利于培养学生实际应用数学的能力。新课程标准要求数学的学习内容应是现实、有意义和挑战性的,能够让学生主动观察、猜测、试验、交流等,也就是要求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重新定位作业在教学中的位置,优化数学作业的设计和评价,降低学生的负担,提高教学效率。

一、 优化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策略

1.作业设计要重视基础性和层次性

教师要全面了解学生,根据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掌握能力,分层次布置作业。作业设计要围绕教材内容和教学大纲进行,设计出不同内容、不同水平的作业,避免作业陷入题型呆板、机械单调的现象。在实际设计中,教师可以根据难易程度将作业设计为A、B、C等不同级别,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行选择,基础差的同学可以做一些对教材知识的理解和运用的习题。比如在学了“长方形的面积与周长”后,可以设计这样的题型供学生选择:A、量一下教室并计算出其周长和面积;B、学校要改造旧操场,操场原来长100米,宽50米,现在要把操场加长30米,且要加一个围墙,问围墙长多少米;C、操场新增部分要加上草坪,问草坪的面积是多少。这种分层题型可以让学生呈现出递进的学习层次,学生自愿选择,就不存在负担,如果做不出还可以做前一层次的题,有较大的灵活性。

2.作业设计要注重趣味性

教师要了解小学生思维的形象性和认知的特点,然后布置生动、有趣的作业,才能激起学生对作业的兴趣。比如在学习“分数的意义”后,可以让学生用一个分数来表示一下自己,学生会说“我是二分之一,因为我和同桌是一个单位,那我就占一半”、“我是六分之一,我是我们小组的一员”......学生将数字与自己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有助于提高学生对作业的兴趣和热情,从而提高作业的教学效果。

3.作业设计要注重探索性和实践性

将所学的知识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才能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学生亲自参与实践,把知识转化为技能,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实际问题,能使学生更好的感受和领悟知识。比如在学习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和周长”后,教师可以布置这样的任务:“根据自己家房屋的大小,设计一份装修计划。”学生在做的时候,首先要量出每个房间的长度和宽度,算出每个房间的地面面积;然后根据自己家的经济收入水平和爱好,调查一下材料的价格,选择适合自己的材料,算出所需材料的量及其所需资金;再算出这次装修需要的资金。

二、 优化小学数学作业评价的方法

1.采取激励评价方式,促进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在传统的评价方式中,教师只是对作业打分,不给予相应的鼓励和评价,不能起到应有的向导和自省作用。在新课程标准要求下,教师要将批评和鼓励有效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自信心,从而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来写评语,比如对马虎的同学可以写“方法很好,但是如果能再认真一点一定是最棒的。”对于勤于思考的学生可以写“你总是有与众不同的见解,头脑灵活,值得别人学习。”这些看似平凡的语言,却对学生有巨大的激烈作用,教师的一个微笑、一个眼神都对学生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教师对于不同学生采取不同的激励措施。

2.让学生参与作业的评价,提高学生的自信

教师可以采用多主体的评价方式,让学生参与到作用评价中来。比如可以选择作业中的某些问题,有针对性的选择一些不同水平的学生来批改,让他们先看看优秀的作业,再看看自己的作业,从比较中认识到自己的差距。另外,还可以分组评价作业,制定明确的评价细则(包括作业的书写质量、完成情况、正确率等)。每一项都有相应的分值,教师把不同水平的学生合理搭配在一组,让同一组的学生进行评价,教师要适时查看评价表,根据评价表反映的问题对学生进行辅导、纠正,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

3.加强对学生表现的评价

数学与生活密不可分,教师要加强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数学的评价。这种表现性评价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思维能力,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扩展了教学的目的,更好的体现了教育的意义。比如让学生买3个足球以供学生课下使用,假设每个足球60元,那么160元够吗?经过计算,一个学生说买三个需要180元,所以160元不够,另一个学生说如果可以讲价的话就能够了。尽管两个答案都对,但第二个学生更灵活、更接近生活。对学生表现的评价不仅考察学生是否掌握了教材知识,更注重学生运用知识能力的培养。

结语:

总之,在新课程标准下,作业的设计与评价也要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把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立足点和出发点。教师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不同水平,设计不同层次的作业和评价方式,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进来,并体会到学习数学的愉悦性和成就感,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师要不断的探索和创新,真正发挥作业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丁惠祥,张芳英. 小学数学作业的有效设计与评价[J]. 上海教育科研, 20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