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教学设计反思范文

时间:2023-05-29 15:09:5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单元教学设计反思,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单元教学设计反思

篇1

关键词:轴承部件;拆、查、测、绘;单元教学设计反思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3)02-0101-02

在我校课程单元教学设计活动中,笔者的教学内容是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出版的教材《高级机修钳工工艺与技能训练》(刘继福,2007)中的“轴承部件的拆、查、测、绘”。现对本次课的教学设计方案加以反思,旨在进一步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能力。

教学设计方案

(一)学习者分析

本课的学习者是高中起点的机械设备维修专业三年级学生,18名学生均为男生。在能力基础方面,他们思维较活跃,动手能力较强,求知欲强,乐于实践操作,熟悉设备拆装,对测绘有一定了解。在背景知识方面,他们已经完成《机械制图》、《机械基础》等专业基础课程的学习,并参加过一个学期的机械维修技能训练,具有一定的机械基础知识,达到了中级机修工技能水平。

(二)设计理念

项目课程已成为新一轮职教课程改革的共同选择。要把《高级机修钳工工艺与技能训练》这门课的课程结构转换为工作任务结构,将课程中的理论与实践进行有机整合,项目的选择及其结构设计显得特别重要。“减速器的拆装与测绘”这个项目是以一个具体的机器为教学载体,引出了减速器的组成、功用,减速器装配图的识读,零部件的拆装与测绘等制图专业理论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在完成各个子项目训练的过程中,逐渐展开对其他常用机械的专业知识、技能的理解和应用,培养机械设备维修专业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轴承部件的拆、查、测、绘”这一项目是“减速器的拆装与测绘”项目的一个子项目。

(三)教材分析与处理

本课内容的地位与作用 本课的内容选自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出版的教材《高级机修钳工工艺与技能训练》第二单元课题1,需用6个学时完成。零件测绘是一个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是对整个课程的综合化训练,是后续的机械装调技术综合实训的重要基础。为了给学生建立一个既符合认知规律,又遵循技能习得过程的知识结构网,笔者在教材原有内容的基础上,补充了查阅滚动轴承的代号与含义等环节,旨在学生学习完知识点后能够动手操作、亲自体验,把知识转化为技能。

单元教学目标的确定 根据教学大纲要求,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当前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笔者拟定了如下三个教学目标:(1)专业知识目标:能够正确拆装齿轮减速器;熟悉测绘滚动轴承的过程、步骤、注意要点;合理选择零件的表达方法,掌握草图的绘制方法和过程。(2)能力技能目标:培养学生正确拆装齿轮减速器、测绘零件、查阅资料、计算机操作等能力;锻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与团队学习等多种学习能力。(3)情感素质目标:通过小组分工合作,提高学生的参与竞争和团队协作精神,锻炼学生的查阅能力、自学能力、表达能力和评价能力;提升学生的自信心和赏识他人的胸怀,激发爱岗敬业的情怀,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加强学生安全操作、文明生产的意识。

确定学习重难点 (1)学习重点:机械零部件拆卸方法、步骤及注意事项;正确使用常用工量具;测绘滚动轴承。(2)学习难点:滚动轴承的测绘。

教学准备 (1)准备三台圆柱齿轮减速器、若干拆装工具、测绘工具、专用工具等。(2)准备若干《机械手册》、《机械制图》、《机械零件》、绘图纸等。(3)给学生发放学习辅导资料。(4)按照小组之间学习能力基本相当原则进行分组,将学生分成3组,每组6人,组内推荐组长,自学《学习辅导策略》等资料。

(四)教法与学法的运用

教法:直观教学法、引导发现法、探究教学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学法:自主探究、查阅资料、合作学习、归纳总结。

教学实施过程

课后反思

(一)教学结果

反思本次课的教学实践,教学目标达成度高,重点难点突出,在课堂结构、教学方法、学法指导等方面教学过程顺畅,方法适当,学生能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积极思考、动手实践,教学效果较好。

(二)教学实施感受

单元教学设计落实三维目标 笔者按照戴士弘教授关于“职教课程的能力本位项目化改造”讲座和《高职教改课程教学设计案例集》进行教学设计,选取了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内容,体现了教学能力本位,采用了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等形式,明确了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目标、能力技能目标和情感素质目标。

合理选择内容,学习难度适宜 本次课从轴承到机械装调技术综合实训装置,从零件拆装到零件测绘,从徒手画图到计算机绘图,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步步深入地进行教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笔者立足于学校的现有实训条件,合理选择内容,学习难度适宜,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能够实现能力的拓展与延伸,较为成功地完成了教学任务,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

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 笔者在整个教学环节中起着组织和引导作用,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并掌握学习方法,把学生实践活动作为课堂主线,鼓励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头脑去判断,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在授课方式上采用任务驱动、项目引领、双线并行等教学形式,让学生在教中学、在学中做,努力突出“教学做”一体化。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能够发挥主体作用,兴趣盎然,参与主动,体验深刻。

挖掘德育因素,启迪学生智慧 教育赋予我们的责任不仅是授之以知,教之以事,更重要的是要感之以德。笔者在专业实训课教学中,充分挖掘德育因素,在教给学生专业知识的同时,给予适时的思想品德教育。在本次课中,团队合作很重要,笔者引用减速箱上的齿轮来引导学生:“我们的班级就像一个大齿轮,而每位同学就是一个轮齿。我们从入学至今一起奋斗,一起成长,从最初的棱角分明打造成如同齿轮般齿齿相扣、紧密联系、缺一不可,希望同学们继续发扬机械精神,彼此推动,让班集体这个大齿轮正常、顺利转动,共同营造一个团结奋进的班集体!”在教学过程中,巧妙地将专业教学与德育融为一个有机整体,使德育工作“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三)不足之处

一是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整合设计的预设痕迹有些明显,学生自由拓展的空间较少,课堂张力稍显不足。二是教学环节之间过渡和时间秩序的调控上还有待提高和完善。三是教师要进一步熟悉教材教案,语言要简练确切,减少不必要的重复。四是上课时有很多听课教师,学生还是过于拘谨,出现了怯场的表现。笔者及时与他们沟通,给予他们鼓励,这就耽误了一些时间,出现了“前松后紧”的现象。

参考文献:

[1]戴士弘,毕蓉.高职教改课程教学设计案例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2]曾良骥.高职课程“六位一体”教学设计范例[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9.

[3]董必辉.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机械制造技术》课程单元教学设计[J].职业教育研究,2012(11).

[4]卢培文,温盛红.行动导向教学法与《钳工制作》课程教学方案设计[J].职业教育研究,2009(8).

篇2

高中数学单元教学设计活动(以下简称单元设计)的指导思想是从总体上把握高中数学教材,为此,单元设计分别从数学的视角、课程标准的视角、教材比较的视角、教学方法的视角、教学目标的视角、学生学习特征的视角、 教材重难点的视角等七个方面进行分析和探讨。所选的单元教材,可以是教材的一个章节,也可以是一个专题。如果所选的单元是某个专题,又可以分知识方面的专题和能力方法等方面的专题。活动中,在前述七个方面分析的基础上,首先确定总的单元教学目标和分课时教学目标,科学准确地体现三维教学目标,力求可操作性和可检测性;其次设计总的教学流程,对本单元教学内容进行课时分解,描述每节课教学之间的关联及与单元总目标之间的关系,分析单元的重、难点。然后,基于单元教学设计理念,选择本单元的一节课进行教学设计。最后是自我反思,从整个单元教学设计的角度,反思自己在教学设计过程中的得与失,提出改进建议。

活动邀请高中数学课程标准研制组组长、首都师范大学王尚志教授开设培训讲座,对参赛教师的单元教学设计展示课堂进行点评。前期还邀请北京市开展单元设计的实验教师介绍经验,与参会教师交流互动,收到了较好的成效。

活动以团队形式参与,对于选定的教学单元,充分发挥团队协作的精神,利用集体力量解决问题。本次活动除评出若干优秀展示课奖项外,还评选了优秀指导教师奖和优秀组织奖,为后续活动的开展奠定了基础。

传统的说课、公开课、观摩课等活动,授课者往往把注意力集中在具体某节课的教学设计上,专心钻研设计课堂教学过程的细节。虽然有时也考虑诸如课程标准或教学大纲的要求、本节课教学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思想教育等方面的内容,但总的来说,这种一招一式的“磨课”容易出现“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情况,难以从整体上宏观地把握教材。实际上,常见的情况是,从教多年后,大部分数学教师将高等数学的思想、观点、方法和内容遗忘殆尽,日常教学仅局限于高中数学教材所涉及的狭小范围之内。这既影响了学生的持续发展,又影响了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提高。

与传统的教研形式不同,单元设计努力从总体上把握高中数学教材。备课过程中,教师不仅要考虑教学过程的细节,还要从数学的角度通盘考虑,按课程标准的要求精心设计,要在教材比较的基础上,琢磨教材编写者对课程标准的理解和对相关教材的处理。这种思考使得教师必须时刻回顾高等数学相关知识,重温有关的教育教学原理,全面考虑所教教材的教学问题。这种做法使数学教育界追求的“高观点下的中学数学教学”成为现实,为实现这一目标找到了有力的突破口,对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提高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篇3

开学到现在已经两个月了,在这两个月的英语教学中,看似短短的两个月,笔者却经历了漫长的心路历程,其中不乏开学之初的踌躇满志、失望、迷茫以及后来的喜悦。今年是我县实行“五改六”的第三年,这就意味着所有的高一新生都来自农村。语言科目总是存在城乡差别,农村的学生基础差,语言能力也差,这是任何人都不能否认的事实。而今年也是实行课程标准的第四年,《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所要求达到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学习目标,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在加强对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培养的同时,注重提高学生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用英语进行思维和表达的能力;高中英语课程还应根据学生的个性特征和发展需求,为他们提供丰富的选择机会和充分的表现空间。从以上不难看出,《课程标准》所要求达到的目标是很高的。虽然如此,由于笔者所在的学校是省级重点中学,生源较优,而且还任教两个拔尖班,所以还是信心满满的。

二、第一单元(Unit 1 Friendship)的教学设计案例分析

在使用这套教材之前,笔者认真研究了学生用书,发现当中的每一个单元都设置了很多的任务:

(1)热身(warming up),其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其己学过的知识;

(2)阅读(Reading),总共分三个部分,即读前(Prereading)、阅读(Reading)和理解(Comprehending);

(3)语言学习(Learning about language),包含两大部分即词汇练习(Discovering useful words and expressions)和语法(Discovering useful structures);

(4)语言运用(Using language),其中包含了听、说、读、写四大块;

(5)小结(Sum up);

(6)学习建议(Learning tip);

(7)趣味阅读(Reading for fun)。

此外,每个单元还有配套的练习册,每个单元包括十个部分:听、说、单词和习语的运用,语法结构的运用,听的任务、读的任务、说的任务、项目及其自我评价。由此看来,每一个单元包含了大大小小二十几个任务,结合学生现状,笔者估计每个单元大概需要七个课时。以下是笔者第一单元(Unit Friendship)的简要教案及所花的课时。

三、第一单元教学实践后的感悟与反思

第一单元上完之后,之前的信心早已不复存在了。感觉自己每一堂课都是根据教学要求精心设计的,可是每次到了课堂上都非常不流畅、不顺利,有时甚至成了自己一个人在表演,究其原因还是对情况分析得不够细,对困难估计不足。

农村学生的特点是语言表达能力不强,表现欲不强,知识面狭小,英语底子薄。很多时候对于一些话题一无所知,根本无话可说。此外,新教材的编者考虑到的可能只是城市里的孩子,语言能力好,好表现,知识面宽等。在反思之后,笔者决定进行重新尝试,不面面俱到,而是舍弃一些内容,选择适合这批学生的内容,同时对一些内容进行重组,降低难度和要求,让学生有学习兴趣,做到因材施教。

四、反思后第三单元(Unit 3 Travel Journal)的教学设计及成果(由于篇幅有限,不能把详细步骤写出)

1.阅读课。舍去Warming up部分,以“Where there is a river, there is a city.” 导入,说明河流对人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列出有哪些重要性(如饮水、食物、交通运输等)。列出一些世界知名河流,其中包括湄公河(The Mekong River),让学生看地图并说出它流经哪些国家,然后,简单介绍本单元的主要内容,即:Journey down the Mekong,其实这是王坤写的旅游日志,总共分为6部分,其中,第1、2、6部分出现在阅读中,而其它3部分且以听力形式出现。阅读时把第1和第2部分组合在一起,上一堂阅读课,把书上相关的练习(19页第1题,22页第1题)和《导学教程》上的阅读理解题做完。

2.知识点讲解课。解释两篇文章中的重要知识点及句型。

3.听力课。用一节课时间听中间3部分内容,选做其中的一些练习。

4.读写课。阅读日志的第6部分(练习册59页),并完成相应的练习,然后按照课本23页中Writing的要求给王坤写一封电子邮件。

5.词汇课。把课本和练习册中的涉及词汇的练习完成。

6.语法课。本单元的语法是学习使用现在进行时表将来,把课本和练习册中的语法练习处理完。

综上所述,笔者把本单元整合成了六大部分、六种课型,内容清晰,层次分明。而且由于删减了其中的一些难度较大的内容,使课堂内容更贴近学生,降低了难度,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课堂气氛也好了很多,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五、教学改革后的反思与感悟

1.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教师必须有正确的、科学的教学指导思想,对教学对象作全面系统的分析,采取适合本班学生的教学方法,完成《课程标准》所规定的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标。

2.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教师应更多地考虑教师的设计怎么去适应学生,而不是让学生适应教师。

3.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并根据学生的需求和实际水平对教材进行适当的补充、删减和调整,创造性地设定教学目标和完成教学任务,这是另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具体落实形式。

篇4

改革教案,提高教学效果

笔者在培训中,通过听南京各名校一线教师的示范课后,悟出了自己课堂教学与这些优秀教师课堂的差距在哪里。根本原因是:笔者平时缺少对课堂教学的精心研究和设计,把教学设计这一重要的环节只关注了常规格式的完备和字数的多少上,没有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思考研究教与学方式的转变、方法揭示和教学策略的优化等问题。

案例一: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碳及碳的氧化物》的单元复习课。笔者以前的教学方法是引领学生先回顾一遍知识点、强调考点,然后就做练习册后面的单元测试题,总认为复习课就是做练习。教学的方式多半采用自己不停地讲,让学生认真地听。但南京新城中学莴老师的复习课设计就像“新授课”一样,以父女夺宝的故事创设情景引出学习内容。学生课前自己构建单元知识树,教师通过学生练习设计的展示活动,对典型的课前复习内容设计,引导学生自己开展学习评比活动来完成对本单元知识的概括总结;然后精选不同类型的试题,进行分类分层练习指导,查漏补缺,强化练习,突出复习课的重点,在学练结合中渗透中考知识点。分析这位老师的教学,教学理念新,做到了心中有教材。

案例二: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燃烧与灭火》中的课题二“燃料的合理利用和开发”新授课。由于平时的教学过程很关注考试成绩,结合中考知识点,对本课题实施没有重视,由此,在教学设计中,只是从知识层面上让学生了解,忽略了学生的情感培养。但南京金陵河西分校包老师的新授课做了充分有效的课前设计,并在上课前与资深教师共同探讨教学方案设计,采用了集体备课。她在课堂中先以最新的与本节课有关的“新闻展示”的方式进行情境创设,随后用生活中常见的物质来引入并代替课本实验,通过多媒体动画演示让学生了解化石燃料的形成及合理利用。包老师的教学过程,不但培养了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社会、树立环境保护的意识,尤其对情感目标的完成恰到好处,达到了学科育人的目标。

目前,很多年轻教师课前只是草草完成教案,以备学校检查,没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精心设计,这一核心环节缺少的就是课前的思考分析。课堂的精彩来自学生的精彩,学生的精彩同样来自教师课前对教学设计的反复思考。有效课堂的实现,必须从教案的有效改革开始。

树立科学态度和操作探究能力

我们的课时安排是每周四节课,考虑到教材内容多,课时紧这一现实,平时的实验教学只能赶进度。在实验前还对缺少仪器和药品长时间放置变质等原因的考虑,经常采用教参书后面配备的视频光碟或下载的视频做间接实验,以视频实验代替了学生实际的操作实验,忽略了体验实验过程带来的快乐感和成就感。在培训期间,马宏佳教授和龙琪教授向我们传递了一个重要的思想――“要重视实验教学,没有实验就不是化学课”。他们的专题讲座给笔者感受是:不管进度如何紧张,还是实验仪器的严重缺失,我们要努力从生活当中寻找替代品来让学生感受实验的魅力。受训后,笔者积极用培训期间学过的知识来完成课本当中的相关实验,根据修改后的教学设计有效地完成了教学内容,并且让学生做家庭小实验带到学校来评比,甚至把他们做的家庭小实验来代替课本中的实验。这样一来,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大有提高,有些以前不喜欢化学的同学也有改变。

案例一: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七单元《金属》中的课题二“金属的性质”新授课。笔者教学设计是通过视频播放让学生观察现象总结知识点。而南京中华中学上新河分校林老师采用以学生自主实验探究的方式完成了教学内容。整堂课老师讲的很少,都是学生在做分组实验,合作探究。为了节约时间,她巧妙地把小组合作学习分成两大部分:一部分是金属与稀盐酸反应;另一部分是金属与稀硫酸的反应。在课前每一个实验桌上都放好了所需的仪器和药品,学生通过有序地“玩实验”,把金属活动性顺序给归纳出来了,并且以游戏的方式对顺序进行排列。整堂课气氛活跃,学生们学得很轻松!

学习与反思的重要性

以前,笔者很少连续写教学反思,在南京培训中听了专家的讲座,触动很大。现在,每上完一节课后,根据课堂的效果,特别对笔者感觉对“糟得很”和“好得很”的课及时写下简要反思,以备后用。笔者觉得坚持写教学反思,对自己很有帮助。只有在不断反思中,自己的专业水平才能不断地提升和进步。

篇5

关键词 新课标;高中历史;教学设计

一般来讲,“教学设计”应当包括教学任务及对象、教学目标、教学策略、教学过程和教学评级等基本要素。这里必须明确,我们不能把教学设计仅仅定位于解决知识如何讲授的问题上,更重要的是还必须要强调“对学习环境的创设、学习情感的培养、学习方式的指导和学习技术(策略)的关注。”具体来讲,一个完整的教学设计通常应包括课前分析、实施过程和课后反思等三个基本环节。

一、教学设计的三个环节

一是课前分析。它包括教材分析:包括课标的要求,每课教学内容在整个模块中的地位、特点和作用;高中教材内容与初中教材内容的关联等;分析学情:包括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能力状况;学生学习需求和学习行为等;确定教学目标:包括知识与能力目标、方法培养目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确定教学实施的基本策略:包括教师如何教学生和学生如何学两方面的实施策略的选择;设计教学环境和教学用具等。

二是实施过程。指对教学过程与策略方法的设计,即解决目标实现的途径问题。它包括:设计问题的展开方式,即如何进入问题的情境;设计问题的解决方式,即如何进入问题情境的;设计问题的解决方式,如探究的、体验的;预设教师和学生在实施过程中的行为活动,以利于调整;设计和准备相关的材料和使用方式;设计鼓励和引导学生的方式方法等。

三是课后反思。主要包括两个方面:针对教学设计方案和教学实施效果,及时作出自我评价;根据教学实际,对教学设计方案进行必要及时的修订等。

鉴于普通高中新课程的根本性追求是为学生的生命实现可持续性发展和不断超越而奠基,期望他们能够在选择中学会选择。因此,作为教学设计,就不能在仅仅是考虑如何实现教材知识的简单授受,而更应该强调的是教师对课程标准的全面理解和把握、对教材内容的有机整合与开发以及对教学实施策略的创造性、自主性的选择与设计。就教学实施层面来看,新课程的上述基本理念所带来的一个显而易见的实现要求,就是直接指向了对教学活动中教与学两个主体的真正解放。

从教师教学设计的角度而言,课程实施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的新理念要求,都应当通过教师富于创造性的教学实践活动才能得到落实。教师一切教的行为设计,都必须真正服务于学生的学这个立足点。概言之,即因学定教。其中,如何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问题,应是我们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必须要首先加以关注的。

从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角度而言,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强调了其设计和实施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强调学生主动学习,在多样化、开放式的学习环境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与参与性的新理念。在这个前提之下,我们的教学设计就必须要树立崭新的设计理念,即一定要真正以学习者为中心,切实遵循学生学习和发展的内在规律,突出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这里需要特别强调的是,普通高中新课程在结构上与以往相比,一个最大的变化就是采取了学习领域+科目+模块的方式,架构起了整个课程体系的框架。即,模块课程取代了过去的线性课程。其中,这里所说的模块,是为了实现明确的教育目标,围绕着某一特定主题,通过整合入学生经验和相关内容而设计的相对完整、独立的学习单元。在新课程方案中,模块是构成科目的基本单位。

二、教学设计模块课程特点

1.综合性。与传统课程中的单元结构相比,模块具有更强的综合性。即每一个模块都以一个特定的主题为核心,学生在模块课程的学习中所获得就不再是一个个孤立的知识点和单一的技能,而是一种在主题统摄之下的结构化的知识。

2.独立性。即模块都是以科目内相对独立的内容为基础,并结合学生经验和社会现实而形成的相对独立的学习单元。每个模块都有其明确的教育目标和特定的主题内容。模块和模块内容之间虽有一定的学科内容上的逻辑联系,但他们之间的联系并不很密切,并不一定都具有必然的序列递进关系,而是具有相对的独立性。

3.灵活性。传统的高中课程往往以单元的方式来设计,单元与单元之间往往表现为一种线性关系,学习必须要个按照知识的逻辑顺序依次展开,灵活性较差。而新课程所采用的模块方式,由于不同的模块均有着不同的主题,模块之间相对独立,这样,在呈现并列关系的模块中,就可以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兴趣以及教师的实际情况,来灵活选择并决定从哪一模块首先开始教学,甚至若有必要,也可以在模块之间进行跳跃性选择。

4.开放性。模块在一定程度上改造了原有的课程内容组织的线性的梯装序列,而是课程内容得以用多开端、多系列、多层级的方式进行组织,从而实现了课程内容的纵横沟通及相互关联,这就打破了传统课程相对封闭的弊端,它一方面对教师与学生的经验融入课程,沟通科学世界和生活世界的联系而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开放空间;另一方面也为相关最新研究成果及时进入课程,实现模块主题的不断更新而提供了前提。

总之,教学活动设计时,只要真正地以学生为主体,把激发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放在首位,关心每一个学生的兴趣所在,注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就能让课堂充满活力。新课改下如何进行历史教学,值得每一位教师深入探讨。但改革需要一个过程,只要我们不懈努力、追求,总有一天会达到预想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孙民基.高中历史课堂教学设计和实施案例[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1年Z1期

[2]仲建毅.为学习而设计——刍议新课程理念下的历史教学设计[J].江苏教育研究,2012年05期

篇6

关键词:混合教学;教学设计;网络课程;flash制作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7)14-0186-03

混合教学在教育技术领域不是一个新的名词,但其理念和方法教育教学仍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随着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深入应用和开放在线教育的发展,将传统教学与在线教学的优势融合,积极开展基于网络教学平台的混合教学研究和实践以提高教学质量意义非凡,尤其2013年MOOCs风靡全球之后,院校对于混合教学改革的呼声越来越大。

混合教学博取众家之长,融合多种教学理论和教学方式,一方面能够促使学习者的学习更加符合信息化社会的特征,另一方面有利于提升学习者的学习体验和学习效果。总体而言,现有混合教学研宄和实践较多采用多媒体计算机工具辅助课堂教学形式,教学方式相对传统;而基于THEOL网络教学平台的混合教学,把网络课程作为基于网络教学平台开展混合教学的重要因素,在网络课程设计和建设的基础上开展混合教学,可以实现对学习者在线学习活动和学习过程更加系统的支持,促进他们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能力的提升。

以《Flash制作》课程作为案例,进行网络课程的设计、建设以及混合教学方案设计。研究结果表明,该教学设计在提升学习者学习效果和学习体验方面具有积极作用。

1课程设计

1.1学习者分析

本课程学习者为计算机相关专业学生,学生的特点是不善于抽象思维,不善于逻辑推理,不善于数值计算、理解表达;但同时学生有一些长处,如喜欢做事,喜欢动手,喜欢成果展示、竞赛,喜欢集体活动、游戏。修本课程的学习者之前已先修课程《计算机应用基础》、《图形图像制作(Photoshop)》,所以具备较强的信息素养,在课程的教学设计中,要结合学生的特长和个人爱好,以学习者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动手能力,但在学习技能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穿插知识学习,尽可能使两种技能的学习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1.2教学目标分析

本课程作为专业必修基础课,学生学会如何使用Flash软件制作简单动画作品,学习动画的相关基础原理知识,为后续学习原画制作、动画技法及动作规律、网页设计、三维动画制作等课程打好坚实基础。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动画制作的基本思想,利用所学的知识技能,做出一般的简单动画短片、FLASH类型的广告、MTV、网站及导航、小游戏等。

技能要求:能进行普通动画短片、Flash广告、MTV、网站及导航、小游戏等的制作。

知识要求:学生了解动画设计的基本概念,具有初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编写一般程序脚本的能力,为相关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

职业素质训练要求:运用Flash软件独立制作、编辑图文声并茂的动画,并为影片形式。

整体来看,本课程属于技能性强的课程,但也包括相关原理性知识,知识内容和技能的学习可以相互促进。

1.3教学内容设计

从教学内容来看,除了第一单元属于课程的引入,做一个整体介绍;第七单元和第八单元,在之前单元技能的基础上进行综合能力的提升之外,第二单元到第六单元属于单项技能的提升。结合学习者特征和教学目标,网络化的教学内容设计充分发挥计算机在多媒体信息呈现方面的优势,利用案例呈现和操作解说的方法对操作技能方面的内容进行呈现,通过文字形式对原理性的、知识l生强的内容通过文字形式呈现。

1.4教学评价设计

本课程的评价方式目前主要通过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两种方式,具体表现为课程结束后有一个上机考核。而最终的成绩评定由期末成绩和平时成绩两部分组成,其具体构成:1)期末成绩,占全期成绩60%(采用百分制,满分100分),机考;2)平时成绩,占全期成绩40%(采用百分制,满分100分)。在具体的网络课程的评价中,一方面可以充分发挥网络教学平台的数据统计功能,学生在讨论区和小组协作学习过程中发言的次数和质量进行对学生进行诊断性评价;另一方面,运用学生平时提交作业的质量和网络课程学习中的整体表现对学生平时成绩做评定也提高了平时成绩的客观性,使教学评价更加客观、规范。

2《Flash制作》网络课程建设

根据上述《nash制作》的网络课程设计,该部分将对上述网络课程的设计进行具体实现。首先,课程栏目导航简洁明了,通过上方导航栏显示,包括课程信息、课程导学、课程学习、FLASH作品赏析、学习分析、学习资源、学习小词典栏目,点击进入二级导航,完成网络课程的整体架构。其次,通过网络课程首页教师致同学们的一封信拉近师生间的距离,同时鼓励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互,建立协作、互信、包容的学习氛围;同时,在首页显示最新通知、讨论话题等使得课程吸引学生的注意,引导学生进行相应的学习。

在众多模块中,课程学习是一个重点模块,学生主要学习活动都通过这个模块完成。在此模块,充分发挥网络教学平台的交互功能,并融合到具体的课程学习单元中,使学生自然地按照教师的教学设计进行课程的学习。本课程课程学习模块按照课程内容的特点表现为三种不同形式,第一单元为导入课程,分五个大的栏目,首先通过课前小调查了解学生对该课程的已有了解和个人学习预期,使教师对学生需求有一个整体的把握;第二步进行动画常识性知识测试,主要目的是引出课程学习内容和学习目标;第三步开始切入正题,对Flas课程进行介绍,包括课程整体内容和框架;第四步主要为学生提供学习支持软件的介绍和下载;第五步通过优秀案例的展示告诉学生本课程学习之后可以达到的效果,Flas形象生动,可以激发学生整个课程的学习兴趣。第二到六单元为单项技能训练,单项技能的训练部分包含基础概念和原理性的知识,然而更主要的是通过案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包括绘画基础、简单动画制作、遮罩动画、声音处理等技能,使学生能自主完成案例的制作。本部分的设计按照案例教学的流程进行,首先进行案例的呈现,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然后通过案例讨论、播课学习和配套的测试完成理论知识和相关操作的学习;之后学生通过学习完成作业并上传至相应模块;最后进行反思和单元学习测试。

第七和第八单元属于综合能力训练,通过调用主题模块中的小组协作学习组件来完成。综合技能的学习需要对单项技能学习的有机整合,完成一个相对完整的、大型的作品,为充分发挥学生的协作能力和更深人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的能力,采用小组探究方式流程进行,主要包括确定探究主}一制定探究计划一小组探究一成果展示评价环节。

课程导学模块包括对课程框架、学习方法和评价方法的介绍,以及为促进学生更好的学习的一些建议;FLASH作品赏析模块一方面用于展示优秀的作品,突出该课程的特点,另一方面促进学生拓展性的学习和模仿;学习评价模块主要是通过平台对学习的分析来促进学生的学习,包含学习进度、讨论区、学习反思、作业和测试相关成绩、优秀学生作品的展示;学习资源相关模块包括课程讲稿、推荐学习网站、案例源文件、视频教程等,

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支持资源和拓展资源;学习小词典模块主要提供学生学习过程的帮助,包括名词术语、常见问题以及其他相关的趣味性知识。

此外,网络课程的一方面可以与诸多社会交互性软件建立联系,从而使课程更符合年轻一代的心理,同时增加课程的交互性:另一方面,通过随时可以调出的学习笔记模块使学生在网络课程学习过程中增加了自主性。上述网络课程的建设可以为师生提供强大的在线教学与学习环境,下面将针对该网络课程,设计相应的混合教学方案。

3混合教学设计

从《二维动画制作》课程整体结构来看,课程内容包含三种类型,第一种是课程导学性质,包括第一单元(即Flas简介部分),主要对本课程整体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学习所需软件的特点、及软件环境进行整体介绍:同时通过赏析教师准备的多种Flash作品,一方面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另一方面使学生了解到经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够达到的目标,为课程的整体学习奠定基础。

第二单元到第六单元同属单项技能的训练和培养,包括Flash绘画基础、简单画制作、引导路径动画、遮罩动画、声音处理五项基本技能,这部分内容在网络课程的建设过程通过统一的方法、统一的内容呈现形式和统一的学习活动、评价方式来实现。混合教学设计也采用相似的方法,都采用案例教学法,遵循案例教学的具体实施方法:案例呈现一案例分析一一案例学习和再造一学习迁移。鉴于每种技能的学习都有一些相对核心的概念,对这些概念的学习和理解能促进技能的提升,故添加教师对重点概念和技能的讲解,此模块通过面对面活动进行。案例的呈现和案例分析主要通过网络课程,即面对面方式进行,案例分析通过讨论区讨论方式进行,教师充分发挥引导作用,可适当搭建问题脚手架帮助学生学习;案例学习(操作演示)和案例再造(即学生重新做出案例中呈现的效果)在混合环境中进行,方便教师对学生进行个别化的指导;重点概念和技能的讲解

篇7

关键词:初中化学; 课堂教学设计; 教学举隅

新课程理念强调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和独立思考的能力。通过对初中化学的学习可以提高学生自主动手的能力、探索性思维的培养。因此做好初中化学的课堂设计,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可以有效的贯彻新课程的理念。

一、初中化学教学设计及其内容

1.教学设计的分析和实施过程

所谓的教学设计指的是通过利用系统化的方法,对教学过程中的问题进行分析,进而确定教学的目标、出台具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并对教学成果进行评价与修改的一个过程。在初中化学课堂中教学设计主要指的是,依据学校和该专业的特征与任务、学生年龄的特点以及课程之间的联系等来对课程的设置、课时和顺序进行规定。

初中化学教学设计的实施主要包括问题的分析、目标的设计、实施和实施效果的评估与修正几个过程。教学设计在实施的过程中是把教学过程看做一个系统进行控制和实施的,它首先要做到对教学问题进行透彻的分析,进而确定相应的目标、选择合理的实施方法,在实施之后要对方案进行一个合理的评估并作出一个修正。在实施的过程中要强调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结构和教学内容的优化,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教学的质量。

2.教学设计的内容

教学设计主要包括课前内容、课堂内容和课后内容三个系统。其中课前部分主要包括对课程标准、教材以及学生的分析以及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学策略和教具的选择。课堂内容主要包括课前的准备、新课的导入、课程内容的实施、课后总结和课后作业等。课后部分主要涉及到教师对知识、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等的反思。

二、教学设计在初中化学课堂中的应用分析

1.教学设计在课前部分的应用

教学设计在课前部分的设计主要包括对课程标准、教材以及学生的分析以及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学策略和教具的选择。例如在第三单元自然界的水这一单元的课题2涉及到分子和原子的学习,在进行教学设计的课前准备部分时要对课程的目标、教材以及学生进行分析。首先根据大纲规定要求:经过学习学生要掌握分子的概念与性质、认识分子的存在等,同时要求培养学生查阅文献资料、抽象思维能力以及观察的能力。对所学内容的分析是该对象看不到、摸不着的特性成为了教学的难点。而学习的对象即初中生,由于学生对微观世界的了解较少,学习的内容比较抽象,学起来有一定的难度,但是学生具备丰富的想象力这一特点。根据这一切入点,教师在选择教学方法的时候可以利用做实验、观看动画、生活中的现象等来进行学习。比如长期放煤球的墙壁会变黑的现象,教师可以拍成对比的照片制作成幻灯片,这样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和体会。

2.教学设计在课堂部分的应用

教学设计在课堂内容中的应用主要包括课前的准备、新课的导入、课程内容的实施、课后总结和课后作业等。还是在分子这一课题的学习当中,在进行课前准备的时候教师可以依据课程的特点,让学生做一些家庭实验。比如让学生在家里向装满砂子的瓶子里倒水,这样来提前温习分子之间有间隔这一特性。同时这一现象的出现也给学生设计了一个疑问,带着问题走进课堂可以是学生的学习过程具有主动性。在开课前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并根据一些生活现象来引入“分子”这一概念,比如对学生所做的实验进行反馈信息的收集,进而依据实验中出现的问题自然而然的导入课堂主题。

在课程内容的实施中要求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例如在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这一单元中的课题一能量守恒定律的学习中进行NaOH 溶液与 硫酸铜溶液反应的课堂实验时,教师可以依据学生的特征进行配对分组,将动手能力强的学生与动手能力稍差的学生分在一组,在动手能力上进行相互的帮助与学习。在此过程中教师应当扮演协助和诱导者的角色,避免全权负责。这样可以让学生通过切身的体会去较深对知识的理解,也很好的培养了其动手的能力。在此过程教师可以在饰演的过程中向学生设定一些问题:这一化学反应的方程式?对比实验前后质量的变化?化学反应中分子变化了吗?在实验进行完毕后让学生依据实验记录进行讨论和回答问题,这样可以让得出的结论更具有依据,同时培养了学生探索和解决问题的思路。在讨论结束后教师再对学生的观点进行总结和纠正,同时在布置课后作业也要与课堂的内容相衔接。

3.教学设计在课后部分的应用

教学设计在课后部分的实施主要涉及到教师对知识、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等的反思。课后对教学效果进行及时的反馈并及时的修正可以有效的提高教学的质量,因此对这一环节的设计要给与高度的重视。例如在能量守恒这一课题中教师在总结这一课堂设计的优势:实验培养了学生动手与合作的能力,教会了学生提出问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和能力。缺陷: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不能正确的使用天平早场的误差给最后能量守恒这一结论的得出代乐乐矛盾,这一现象就要求教师注重对学生使用仪器的培养。

三、结语

教学设计在初中化学课堂的应用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其分布于课前、课中及课后。在课前教师对教学目标、教材和学生特征进行分析,教师可以选择做实验、观看动画、生活中的现象等教学手段。在课堂的教学设计中,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在课后设计中对课堂的效果进行评定和修正,找出课程的成功和失误之处,积累经验。教学设计的有效利用可以提高教学的质量,因此教师应强化认识,不断的积累经验,对其进行有效的利用。

参考文献

[1]郝凤兰: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导入方法举隅,新课程学习(基础教育), 2012年8期

篇8

【关键词】英语课程标准 小学英语 课时教学设计方案

一、简述

小学英语课时教学设计方案,亦称课时教案,“是指小学英语教师根据《英语课程标准》(2011)理念,为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以课时为单位,对教学诸要素(目标、内容、人员、方法、技术等)进行优化组合,而实际制定的指导教学活动的实施方案。”

随着基于课程标准教学的实施和深化,英语课程标准已走进小学英语教师的日常生活,但是对具体的教学实践的影响却依然不大。本文从标准陈述、课时教学目标设计、评价方案设计三个维度,对2013年参加郑州市“基于标准的小学英语教学设计”比赛的163份教学设计进行统计,得出下表结果:

从上表结果可看出:

1.从上表中标准陈述这一维度,具有标准陈述的教学设计共44份,占总数的27%,其中标准陈述准确的仅占33%,是总数的7%。不合格的标准陈述占67%,占总数的20%。这些不合格的标准陈述大多数是直接从英语课程标准中涉及一、二级的分级标准的重复,并没有根据具体教学进行选择。由此可见大多数小学英语教师对课程标准的理解并不准确,更谈不上有效实施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

2.163份教学设计中具有评价活动方案的占总比例的75%。然而,具有可操作性以及能够评价目标达成度的评价活动方案仅占8%,是总数的6%。大部分的评价活动方案不具备可操作性。见下面三个评价活动方案案例:

案例一:小学阶段英语教学评价的主要目的是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应当关注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过程以及学习的效果,针对确定的学习目标,在评价上主要采用小组互评、自我评价和课堂随机观察等途径。

案例二:(1)自我评价。有效评价要求学生投入。这种投入使他们进行反思,也可以使他们肯定自己学习的努力,并看到改革标准对自己的学习和行为进行的评价,而评价标准,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具体制定。(2)互相评价。(3)教师评价

案例三:注重生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结合

一百六十三份教学设计中全部都有课时目标设计,而且目标设计合理具有可操作性、与课程标准一致的教学设计方案占总比例93%。其它课时教学目标陈述比较模糊、可操作性不强。从中可以看出大部分教学目标具有可操作性。而10份具有合理评价活动方案的教学设计均来自这152份教学设计。也就是说大部分的教学目标并没有合理的评价活动方案来保障目标的有效达成。

通过上述统计可以发现小学英语教师对课程标准的理解还不够准确,对课程标准的实施还处于生搬硬套阶段。本文旨在通过对基于标准的小学英语课时教学设计方案的特征、要素、格式的分析来进一步加深读者对其理解,进而帮助读者特别是小学英语教师深化对标准的理解、实施,以助于进行有效的小学英语教学实践。

二、基于标准的小学英语课时教学设计方案

(一)特征

小学英语教师要具有基于标准教学的意识。崔允指出,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指的是“教学目标源于课程标准、评估设计先于教学设计、指向学生学习结果的质量”。在撰写课时教学设计方案时要思考上述三个指标。他指出基于标准的教案具有以下几个内容:

(1)课题:

(2)相关标准陈述:标准陈述从年段基准中而来,和上课内容息息相关;标准陈述是具体的,包含内容标准和表现标准

(3)教学目标――学生学习结果:教学目标要描述在这一堂课的教学中可以观察到的学生表现行为或结果;教学目标要引导学生去证明标准陈述中的知识或技能。

(4)检测这些表现或成果的评价活动方案:评价的手段和工具要能检测学生是否达到预期的学习结果

(5)教学活动方案:教学活动的安排应该是能指引学生去证明自己的学习结果。

设计基于标准的小学英语课时教学设计方案时,也必须要具备上述5个方面内容。尤其是第(2)、(3)、(4)、(5)项内容。在设计这四个项目内容时,要注意它们和以往传统教案的区别。林荣凑对传统课时教学设计方案和基于标准的课时教学设计方案的差异进行了进一步的描述,如下表:

结合以上可以得出,基于标准的小学英语课时教学设计方案具有以下特征:

1.课时教学设计方案中必须要体现课程标准陈述、教学目标、评价活动方案、教学活动方案四个项目内容。

2.在陈述课程标准时,不能简单地从英语课程标准中把分级标准内容原班不动地照抄一遍。而是要根据课程纲要、单元纲要、具体的教学内容、学生实际情况等方面综合考虑,选取课时教学内涉及的课程标准内容,另外,课程标准是比较抽象、概括的文字,需要对其进行分解。

3.在设计课时教学目标时,要确定课时教学目标来源于课程目标。但是由于课程标准目标的抽象性,小学教师需要按照“课程标准分级目标――学年/学期课程目标(来源于课程纲要)――单元目标(单元纲要)――课时目标”的层次来设计课时教学目标。这也就意味着小学英语教师在进行教学之前,首先要仔细研究课程标准,然后根据课程标准制定学年/学期课程纲要;再根据课程纲要制定具体的单元纲要。最后要根据单元纲要制定课时教学设计方案。不能够省略中间环节,直接从课程标准到课时教学设计方案。

4.在设计评价活动方案时,要根据“评价的手段和工具要能检测学生是否达到预期的学习结果”来制定具有可操作性、能够检测目标达成度的评价活动方案。在一中的三个评价活动方案都仅仅是描述性的文字,不具备任何可操作性,也不能够检测学生的学习结果。

(二)要素

基于标准的小学英语课时教学设计方案除了包括上述几个要素外,还可以根据具体情况添加其他要素。下面是方案包含要素:

一般项目:课题、班级、科目、时间、授课教师、课型、授课时长等;

课程元素:标准陈述、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情分析、教学方法、教学工具、评价活动方案、教学过程、教学板书、教学反思等;

其他所需条件:为顺利实施该课时教学所需要的其他条件

小学英语教师在设计课时教学设计方案时,要充分考虑实际教学情境,选择方案要素,进而设计合理、可行、有指导性的方案。

(三)样式及案例

课时教学设计方案的样式不拘一格。不同的小学英语教师由于年龄、教学实践经验、价值观等的差异可以选择制定适合自己的方案样式。总的来说,方案是辅助教学活动的,只要能够有助于教师教学,任何样式的方案都是可行的。下面是教师常用的一种方案样式案例部分内容,在此列出,以供大家更好地理解方案。

相关课程标准:能借助图片、图像、手势听懂简单的话语或录音材料;能正确朗读所学故事或短文;能按要求用简单的英语做游戏。

教学目标、要求:(1)借助图片、板书和班班通,能听懂、会说句子What do you do on Saturdays / Sundays? I often do homework, read books and watch TV.并能正确朗读和在游戏中灵活操练对话。(2)根据调查问卷,能同伴合作创编至少4句的对话。

学情分析:本节课是PEP第五册教材Unit 2的第五课时,课型为对话课。谈论话题是周末活动。学生已在第四课时学习了Saturday, Sunday, do homework, read books,watch TV这几个词汇,同时还能听、说句子What do you do on…? I often…,但还不能灵活地替换关键词。因此,本节课的学习难点是能在创设的情景中灵活运用对话。另外,本课Let's try部分的内容较多且易混淆,需注意引导学生仔细看图,细听录音,独立完成听音圈图的练习,为对话的教学进行铺垫。

教学评价方案:(1)任务一:先让学生分角色朗读对话,然后设置“魔盒”游戏和头饰扮演,让学生对所学对话反复操练。(检测目标1的达成)(2)任务二:设置问卷调查,让学生先在小组内调查,然后要求两人一组创编至少四句话的对话。(检测目标2的达成)

教学过程(略)

教学反思(略)

(四)评价

评价小学英语课时教学设计方案主要指根据评价指标,科学地对方案进行价值判断。在评价时需要关注设计成果的规范性、创新性、可实施性以及其他教学资源的支持性等方面。一份好的小学英语课时教学设计方案首先应当是规范、完整的,所采用的内容必须是准确无误的,教学步骤应该清晰,语言应该简练明确,另外,应该具有可操作性,有益于教学。下面是一份方案评分标准,仅供参考。

三、结语

小学英语教师是教学的实践者,也是课程标准的实施者。对基于标准课时教学设计方案的思考,能够进一步加深他们对标准的认识和理解,有助于最终走向基于标准的有效教学。本文通过对基于标准的小学英语课时教学设计方案的特征、要素、形式、评价的分析,旨在提高读者对方案的认识和理解,走出传统方案的一些误区。

参考文献:

[1]崔允.有效教学 [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128.

[2]周建平.小学课堂教学设计 [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259.

[3]李锋.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理论、实践与案例 [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186-188.

[4]崔允.课程实施的新取向: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 [J].教育研究,2009,(1):74-79.

篇9

一、集体备课的含义和宗旨

教师集体备课制度,是小学数学教研的一种重要形式,是指教师在课堂讲授之前,由本年组集体研究、讨论教师讲课内容,从教材分析到教学设计再到教学反思等环节的设计。并且小学数学的集体备课要理论联系实际,有现实感和创新性。我们所提倡和积极探讨的集体备课就是同年组教师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材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最科学的教法和程序,是为优质高效的课堂教学做好充分准备,是一种集体的效应,充分发挥集体智慧,通过相互借鉴,资源共享,优化教学方案,增强课堂效果,是教师自我成长的有效途径,使全体教师都能从单元整体上驾驭教材。

“一种思想与另一种思想交换,可形成更新的多元思想。”集体备课作为基础教育阶段一种方兴未艾的备课形式,体现的是教师合作研讨,更成为学校教研活动的亮点。并且集体备课要有目的性、针对性、实效性。既发展了学生,又成长了教师。

二、数学集体备课的主要内容及要求

集体备课,主要是确定讲授的理论框架、基本观点、基本概念,着重突出备课中发现和明确的重点、新意,应解决的难点。理论联系实际,可以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在集体备课中,我们应该坚持定单元,定中心发言人,定单元教学进度的“三定”。还有要坚持“五统一”,这是集体备课的重要特征。即统一单元教学目的,学重点、难点,统一课时分配和进度,统一作业布置和三维训练,统一单元评价测试。在这样几个教学环节中,集中表现集体制订的教学计划和教学设计。体现重点、难点、知识点、能力点、教育点。在以下环节做重点处理,即备课标、备教材、备教学手段、备教法、备学法。

篇10

【关键词】Flash设计 单元教学 知识应用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5)08-0166-02

一 中职院校中Flash课程教学的现状

Flash是目前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相关专业中普遍应用的一个二维动画制作设计软件,它可以制作各种广告动画、小电影、交互式游戏、教学课件等。因此,广告制作专业、网站建设专业、动漫设计专业均将其作为专业课程,它也是电子商务等专业的拓展课程。但是,该课程在实施教学中,却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

1.所用教材不足

现有的Flas课程的教材中规中矩,理论性太强,不能紧跟学生的需求。教材作为教师实施教学的参考书,作为学生平时预习、复习的理论依据,应该简洁明了,但是教材专业术语没有通俗易懂的文字进一步介绍,点、线、面没有总结,也没有把Flash的强大功能体现出来。

2.学生兴趣不高

现有Flas课程的教材每章所引用的案例陈旧、刻板,不能吸引学生的兴趣。而且每个案例所用的知识点没有总结,章节内容跨度大,练习时间不足,学生抓不到主要知识脉络,因此难以投入兴趣。

3.教学方法不新

现在常规的教学过程是按照教材的章节顺序,先进行理论讲授,再进行案例分析与示范操作,然后是学生上机操练。但是由于章节理论知识与案例知识无法第一时间达到同步配合应用,故而效果不理想。

二 Flash单元教学设计的作用

对于Flas课程的单元教学设计笔者认为:应该从一章或者一个单元的知识点出发,根据章节或单元中不同的知识点,综合利用各种教学形式和教学策略,通过一个阶段(而不是一个课时)的教、学、练,让学生完成一个相对完整的知识单元的学习。因此,需要教师与学生共同配合。

1.对于教师来说,教学过程的实施有化繁为简的好处

对教师来说,做好Flas课程的单元教学设计,有利于教师更好地认识教材,把握每个章节的知识点、重难点,以便更好地选择教学方法,设计教学案例,组织教学过程。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进行交互式教学,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循序渐进;使学生对一个模块或一个单元的知识有一个系统的理解;使学生掌握本单元在Flash整个软件中的具体应用,并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

2.对于学生来说,可以更加轻松地掌握知识的纲领与实际应用

对学生来说,实施Flas课程的单元教学设计的优势在于:打破了单个知识点的刻板记忆,不但关注如何让学生掌握个体知识点,同时也重视让学生梳理清楚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形成更加完整的知识体系、更加坚固的知识结构,从而应用理论知识制作各种要求的案例。

3.加强师生交流,提高教学效果

将Flas课程按单元进行教学设计,由于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单元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师生共同讨论、分析、划分各个单元知识进行内容的设计,共同探讨案例实施的多种方法以及案例的实用性、观赏性、艺术性,更加有利于师生之间的情感、技能等的交流。

三 如何实现Flash课程的单元教学设计

Flash作为一款越来越受大众熟知并学习的动画制作软件,它的优势与发展方向越来越受到各个领域的关注。为了让各个阶段的学生都能充分学好这门课程,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教学单元的设计。

1.课程单元的具体划分

根据学校对口专业所用教材的特点,划分为七个教学单元:A.工具箱的使用;B.场景舞台中各部分的作用;C.几种常用动画的制作应用;D.在动画中加载音频与视频;E.用AS语言编程制作与按钮控制动画简介;F.动画的与导出;G.组件的应用简介。每个教学单元均做好详细的教学课程目标、教学课时安排、过程任务设计及考核评价方式。

2.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Flash是一门操作性非常强的课程,所有的理论知识都是服务于案例操作的。培养学生的创造性非常重要,而兴趣又是激发创造的最好老师。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案例教学要贯穿始终。为了设计好切合实际的、学生感兴趣的案例,就要在平常生活与工作中多看、多想、多总结,可以通过小广告片、MTV音乐电影、常用教学课件、启发性的小游戏等等,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其次,实行“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教师设计好教学案例后,就要组织学生实施操作。在教学过程中,先让学生观看案例的动画效果,再进行操作步骤的文字讲解,将理论联系于实践中,然后由学生模仿操作,在模仿操作熟练后,即可进行创新训练。

3.分小组教学,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根据教学班级的人数进行分小组教学。一般小组成员的人数在4~8人为宜,每个小组推选一位小组长。由于每个单元案例知识点不同,小组长可以更换。谁擅长哪个单元知识点的应用与案例操作,即可担任小组长。小组长主要负责本小组的任务分工、讨论记录、相互答疑、检查评定、结果上报等工作。分组教学的方法可以培养每个学生的表达能力、沟通能力、协作能力,并能增进同学之间相互了解与信任。

4.建立合理的评价体系

Flash课程是一门艺术性、欣赏性很高的课程,传统的考试评分方式已经不适合评价此课程。因此,评价体系要民主化,多元化。可以在学习过程中评价与在考试中评价。在命题上,可以命题式结合开放式;在时间安排上,可以限定一周或者两周的时间内完成;在成员安排上,可以2~4人一个作品。作品考核分两个组成部分:作品展示与作品内涵阐述。作品一律要求原创,坚决杜绝各种抄袭。作品收集后,可以在班级展示或者学校展示评价,设置专业师与生评价分、非专业师生评价分,然后综合评价成绩等级。每种评价均指出优点与缺点,以利于学生共同改正提高。

5.组织校外参观、见习、实践

Flash作为艺术创作设计应用类课程,要紧跟时代生活,体现当前文化艺术品味,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经常组织学生到校外相关的单位、企业、工作室进行参观、见习与实践。各种方式要灵活,可以利用周末时间分小组参观,引导学生做参观笔记,并将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诚恳地向师傅请教。寒暑假期间,可以组织学生到有条件的工厂企业实参加实践。通过实践,更加有效地将所学的知识充分应用,并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与长处,从而有针对性地弥补不足,更快地提高学习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