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业的未来发展趋势范文

时间:2023-05-29 15:09:4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制造业的未来发展趋势,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制造业的未来发展趋势

篇1

摘要:伴随我国信息技术和制造业的快速发展,机械制造与自动化技术的发展也愈加完善和成熟。为了能够符合现代化制造业的发展需求,自动化技术需要不断完善和改进,积极引入更加具有信息化的相关技术,进而更好的服务我国机械制造业的未来发展。本文详细概述了自动化技术的自身特点和未来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机械制造;自动化技术;特点;发展趋势

机械制造技术主要指的是设计和加工机械产品的过程中所应用到的技术手段,在之后的销售以及养护的过程中均有所涉及。其主要是为了减少产品的生产成本,提高产品的生产质量和效率。目前,伴随我国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机械制造技术发展的不断完善,能够不断满足精密、自动化机械设备的生产要求。在某些领域已经逐渐超过部分西方国家,自改革开放以来,通过积极引进西方国家的先进技术,大力发展我国自动化技术,才能够极大程度促进我国社会经济和工业制造业的未来发展。因此,加大机械制造业自动化技术的研究和发展,能够积极促进我国工业化的稳步发展。

一、 机械制造业的发展趋势

现代化技术是一种集合一体化和综合化的机械制造技术,作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技术基础,自动化技术在实际生产的过程中极大程度缩短了生产时间,提高了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在一定程度上为企业的未来发展和建设提供了坚实的基础。目前,机械制造业呈现以下的发展趋势:

(一) 高安全性

机械制造业的相关技术集合了多种科学技术,如:自动化技术、信息技术以及计算机技术等,在设计上述系统的过程中需要考虑多方面因素,如:制动报警系统、自动诊断装置等。在产品的实际生产过程中,各种机械设备将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系统故障问题,而通过利用自动化系统,能够快速识别和检验到出现故障的类型和实际情况,对于某些故障还能够进行自动修补,进而确保生产过程的顺利完成。除此之外,一旦在实际生产的过程中出现系统故障,应用自动化系统能够迅速做出指示,停止一切生产活动,进而起到安全和保护的作用,通过利用电子信息系统能够全程监督生产过程,极大程度避免人为原因所导致的设备损坏等不良现象,极大程度提高了生产过程的安全性。

(二) 高质量

机械制造业对于技术和设备的要求较高,对于实现现代化和标准化的要求十分严格,设计人员需要根据实际的生产情况设计相应的自动化控制程序,进而确保整个生产过程的自动化,进而减少人工操作所造成的误差问题,从根本上提高产品的生产质量。在实际生产的过程中,通过利用自动化系统,能够确保产品的规格、流水线操作以及产品的质量,同时,还能够根据产品的质量适当调整产生技术,整个生产过程实施全程监控,能够及时反馈生产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通过利用自动化系统准确分析产生故障的实际原因,并立刻进行修复。

二、自动化技术在机械制造业的发展现状

伴随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和进步,信息技术已经广泛应用到各个行业之中,为生产和生活带来了便利。同时,将信息技术应用于机械制造业的生产过程中,能够实施全面监控和远程操作,在一定程度上利于科学化和有效性的管理。在实际生产过程之中,技术人员并不需要时刻进行巡视和检查,仅仅需要依靠信息技术进行远端监控,既能够全面而又准确的观察车间内的实际情况,同时,还能够准确判断和及时修复所发生的故障,并不会影响正常的生产过程,在一定程度上节约了人力资源,降低了企业的人力成本。

三、展望

(一)现代化

自动化技术在机械制造业的未来发展趋势主要是以企业自身的际生产需求为依据,进而实现制造企业低成本、高收益的发展目标,从根本上获取巨大的经济收益。目前,伴随智能化和现代化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各个生产领域之中已经广泛将现代化技术应用于实际生产和生活之中。在自动化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将心理想学以及运筹学等专业学科应用于人们的实际生活和生产的过程中,能够积极实现人机对话以及人工智能模拟系统的运作等。近几年来,在机械设备的应用过程中,高频CPU和RIS芯片等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于控制系统之中,将智能化和自动化技术集合于一体,由智能化设备及时发出相应指令,通过自动化系统顺利开展各项工作。

(二)绿色环保

传统的制造业工业通常利用大量人力完成生产任务,将会极大程度降低生产效率,人工生产的过程中将会由于人为操作失误造成产品的质量问题,同时,产品质量还将会受到生产人员的自身情绪和身体素质的影响。目前,我国在实际生产的过程中通过利用自动化生产技术,能够彻底转变以往的生产方式,采用现代化技术代替传统的人工生产,不仅能够极大程度上避免了人力资源的浪费,同时,还能够提高生产过程的精准度,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产品的多样化,使得产品更加具有市场竞争力,为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

生态保护是我国未来社会经济改革的重点方向,近几年来,生态保护项目已经受到我国各个领域的重点关注。传统的制造工业在实际生产的过程中,具有生产效率低、污染大等缺陷,难以满足未来社会经济的发展趋势,因此,自动化技术的改进和完善过程中,需要遵循生态环保的绿色理念。为了能够实现绿色生态保护的发展目标,首先,需要在一定程度上创新制造材料,积极研究绿色、环保类型的生产材料;其次,还需要创新生产流程和生产工艺,如:产品的包装和设计、生产管理等,在实际设计的过程中,在不影响产品使用功能的前提下,尽量减少对于原材料的使用,极大程度实现人力资源和物力资源的合理配合。

结语:

总而言之,机械制造业是奠定我国社会经济未来发展和建设的关键,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国民经济稳步发展,而我国机械制造业水平与西方国家相比较为薄弱,因此,有关设计专家根据制造业的实际生产需求,基于现代化和智能化的发展背景下,研发相应的自动化生产技术,能够在根本上提高生产质量和效率,获取巨大的经济效益,进而促进我国制造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西平.机械制造自动化技术特点与发展趋势[J].河南科技,2013(08).

[2]甄雪松,于杰.关于机械制造自动化技术特点分析及发展趋势探讨[J].山东工业技术,2016(04).

[3]杨增光.机械制造自动化技术特点与发展趋势研究[J].装备制造技术,2015(12).

[4]陈伟洪.机械制造自动化技术特点与发展趋势[J].山东工业技术,2016(20).

篇2

【关键词】:机械设计与制造;重要性;设计准则;发展趋势

一、现阶段我国机械设计的准则

1.机械设计的标准化准则。在机械设计中,标准化准则具体包括概念标准化、实物形态标准化、方法标准化三个方面。其中概念标准化主要指的是在设计机械的过程中涉及到的符号、名词术语、计量单位等要符合标准;实物形态标准化主要指的是零部件、设备、原材料和能源等在结构形态、性能和尺寸等方面都要在统一的规定中进行选用;操作方法、测量以及试验方法等按照有关的规定来具体实施主要说的是方法的标准化。简而言之,标准化准则是对机械设计全过程的所有行为制定的准则,根据使用的强制性程度不同,现在我国已经的机械零件设计有关的标准可以分为必须执行和推荐使用两种,而根据运用范围的不同,现在我国已经的机械零件设计有关的标准可以分为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企业标准。

2.机械设计的安全性准则。在机械设计中机械如果能够在规定的条件下没有故障,能正常的实现总体功能就可以称作是整机安全性;如果我们在机械设计的过程中能够确保操作人员的生命健康安全,能够对操作人员进行适时地保护就可以称作工作安全性;如果能确保在机械设计的过程中不对机器周围的环境和人造成污染和危害就可以称作环境安全性;同样在机械设计过程中能确保有关的零件在规定外载荷和规定时间内零件不发生如断裂、过度变形、过度磨损和不丧失稳定性等情况就可以称作是零件安全性。整机安全性、工作安全性、环境安全性和零件安全性都是机械设计安全性准则的重要内容。

3.机械设计的技术性准则。技术性准则是指在机械设计中相关的技术性能必须达到规定的要求,技术性能既可以指静态性能也可以指产品的功率、效率、使用寿命、抗摩擦、振动稳定性等动态性能,也就是说产品功能、制造和运行状况在内的一切性能都可以称作是技术性能。以振动稳定性准则为例,振动会产生额外的动载荷和变应力,尤其是当其频率接近机械系统或者零件的固有频率时就会产生共振现象,这时的振幅会有明显的增大,很有可能会立刻损坏零件甚至是损坏整个系统,这时就需要振动稳定性准则的约束,具体来讲是该准则可以将机械系统或者是零件的相关振动参数(频率、振幅、噪音等)控制在规定的允许范围内。

二、我国机械设计与制造行业的发展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

1.我国机械设计与制造行业的发展现状

一直以来,中国的工程机械行业就发展的不错,现在已经成为最大的工程机械制造国家之一,同时还是世界上最大的工程机械销售市场。目前机械制造和市场已经发展的比较完善,但是工程机械行业的资源流通状况却一直是我们许多人的心病,如资源利用方式的粗犷等,这在一定程度上成为阻碍我国机械设计与制造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尤其是和欧美国家相比较起来,中国想要走节能、绿色、环保的生产方式还有许多的困难要克服,我们要向欧美国家成熟的工程机械产品回收体系和工程机械再制造技术学习,就现在我国工程机械的发展现状来看,向工程机械再制造领域进军是非常可行的。

虽然这些年我国一直在出台各种各样的政策为再制造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保驾护航,但是和国外成熟的再制造行业相比较,还是有一些非常实际的问题需要我们高度重视并想出解决措施。如,在我国工程机械再制造处于发展初期的现状下,国家的各项有关政策的制定还存在许多的漏洞;我国再制造行业的行业标准几乎是一片空白;我国在对再制造产品的宣传引导上做的工作不够完善,对再制造产品存在排斥心理的用户大有存在。需要明确的是,虽然我国的工程机械设计与制造行业中还有许多的问题,但是政策的支持和丰厚的利润成为我们克服这些困难的最大动力,我们该有信心使我们的机械设计图制造行业发展的越来越好。

2.我国机械设计与制造行业未来发展趋势

全球经济的增长和各国的机械设计与制造业的持续发展密切相关,2008年全球经济危机爆发之前,在新兴国家尤其是中国强劲增长的需求拉动下,全球的机械设计与制造业保持了连续几年高度发展的状态,但是在全球经济危机的影响下,全球的机械制造业受到了不同程度的重创。根据现在全球机械制造业的发展现状,未来全球机械设计与制造业的发展主要有三大趋势:(1)整个机械设计与制造业的发展重心将逐步向亚洲迁移,这样迁移的趋势是为了获得本地化的成本优势并很好地位本地客户服务。另外,以我国机械设计与制造业为主的亚洲竞争对手成长速度非常迅速,在全球市场中所占的份额也在逐年的增加,现在我国在2010年成为全球最大的机械制造国已经成功地印证了这一产业向亚洲迁移的方向,在未来,我国必将成为主导全球机械制造业的主要力量。因为在二零一零年到二零一五年这五年间,我国的国内生产制造业保持着远高于发达国家普遍将近百分之三的增长速度,这对未来几年中国机械制造业的高速增长是一种拉动,并且我国的机械制造业在以其巨大的规模优势争取着全球机械制造业的领导权,到二零一五年我国将能领导接近半数的全球细分市场,最主要的是我国正在努力地缩短和领先国家技术水平上的差距;(2)全球市场的竞争将聚集在中端市场;(3)节能环保类产品将会越来越受用户和制造商的重视和关注。

参考文献:

[1]刘斌,刘安心.先进制造技术与先进制造模式[J].机械制造与自动化,2009年第1期.

[2]张宝坤,王淑霞,王艳.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的发展方向[J].化工装备技术,2011.

[3]陈静,机械设计技术的发展现状与趋势[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1.

[4]杨元红.浅談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前景[J].文艺生活·文海艺苑,2010.

篇3

今届展会亮点颇多,展出面积超过24万平方米,3300多家全球展商携最新橡塑解决方案登场,预计吸引14万专业观众莅临展会。在16大主题专区当中,“自动化科技专区”及“复合及特种材料专区”为初次在上海的CHINAPLAS设立,而“回收再生科技专区”更是在展会中首次登场,回应行业对自动化、绿色环保、转型升级的需求。

应用于电子电器行业的多项全球/亚洲首发技术将登陆展会,包括配合硅胶使用的注塑成型,高精密全电动注塑机、微发泡、长纤维注塑成形新工艺,超薄手机透镜行业专用注塑机,四轴/六轴机械手及自动化系统,新一代PA,可被广泛的应用于电子器件产品种工程塑料LCP,3D打印系统及3D打印用生物塑料及TPU,气压驱动模头(可用于生产电子零部件),应用于电子工业紧凑型定量给料室,测量超薄膜的光学测厚仪等。

展会期间举办的同期活动亦十分夺人眼球。橡塑行业与中国其他的制造业一样,正进入一个升级转型、智能制造的新时代。展会主办方联同德国机械设备制造业联合会 (VDMA)举行“工业 4.0 论坛”,论坛聚焦从战略构想到工程实践的工业自动化布局,介绍最新模组优化、系统解决方案、智能制造落地方案,助力制造商转型升级,缔造机遇、智造未来。海尔集团将于论坛上探讨“智能工厂战略转型”。

篇4

【关键词】 机械制造 自动化技术 发展现状 特点 发展趋势

机械制造的技术水平是衡量国家的现代化发展进度的有效指标之一,是每一个国家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在机械制造业的起步较晚,发展速度较为缓慢,随着科技发展的时间变迁,积累了大量机械制造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不断发展,各行业间的竞争也在不断加剧,国际市场竞争现象越演越烈,如何将高科技因素融入机械制造中,增强我国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成为了我国机械制造业面临的巨大挑战。

1 机械制造技术的特点

1.1 机械制造的系统性

机械制造技术主要包括了计算机技术、自动化技术、感应技术、信息管理技术以及新开发材料技术的运用,特别是对产品的设计,销售网络、组织管理等等方面已经具有相当成熟的现代技术运用。机械制造技术需要将传统的制造加工技术与现代科技技术进行有机结合,从而将制造技术贯穿于整个生产制造过程。

1.2 机械制造的综合性

机械制造技术不仅仅局限于机械加工制造的本身过程,它的产品面向整个市场,并且涉及到产品设计、开发,产品加工、销售以及售后的各个环节,并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机械制造的终极追求是产品投放进市场后的应用情况,先进的机械制造技术可以提高企业的行业竞争力,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并能够推动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从而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

1.3 现代机械制造技术体现了市场竞争要素

市场竞争力的核心就是产品生产率,随着经济市场化的不断发展,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速度也越来越快,制造业的市场竞争矛盾已经逐渐向实践质量和成本三者综合考虑的矛盾。先进的制造业技术可以将质量、时间、成本三者进行有效结合,从而提升制造企业的核心市场竞争力。

2 我国机械自动化技术发展的现状

虽然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将制造业作为了国家重点发展行业,但是由于我国的制造业起步较晚,拥有的基础设施较为落后,与工业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存在较大差距,在许多领域仍然需要依赖对国外进口完成产品的加工制造。

2.1 我国的传统管理模式落后

在工业发达的国家,管理模式已经逐渐实现计算机系统代替人为管理,并且尤其重视对体制的改革和生产流水线模式的更新。已经全面提出了精益生产、高效生产、准时生产的管理思想,但由于我国进入信息时代时间较短,对于先进管理模式还处于正在发展的阶段,对计算机管理模式的运用并不广泛,还是以人为管理为主的管理模式。

2.2 自动化技术落后

与国外的先进制造技术相比较,我国还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首先,我国还没有掌握自动化的核心技术,设计的产品方案相对较为落后,仅仅是简单利用自动化技术,目前还无法真正做到将机电进行有机结合;其次,我国使用的机械自动化还是传统的加工方式,并且,已有的自动化的设备数量太少,导致我国自动化整体水平较低;再次,我国的计算机技术还相对较为落后,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国外机械自动化水平已经具有了飞跃性的发展,而我国不能有效利用计算机技术,机械自动化发展进度较为缓慢;最后,我国的机械种类选择的局限性比较大,质量也无法达到国际普遍执行的标准,使用的范围也不够普遍、广泛。因此,我国的机械自动化还处在初级阶段,对于自动化设备的利用率也非常低,与国外的机械自动化发展存在较大的差距。

3 机械制造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前景与趋势

3.1 机械制造自动化技术和网络化融合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市场环境也发生了相应的转变。将机械制造自动化技术融入网络化是工业机电设备一体化发展的主要趋势。网络技术普及的市场大环境下,监视技术与远程控制技术也得到了迅猛发展,远程控制的终端设备就是机械制造的产品,因此,将机械自动化融入网络化发展是势在必行的,有利于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除此之外,局域网络技术还将运用到大量的家电设备中,逐步渗入人们的

活,人们利用计算机技术就可以实现足不出户的生活模式,正常与外界进行交流和沟通,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便利,与此同时,也是机械制造自动化技术的主要发展趋势之一。

3.2 以智能化为依托,发展实用型机械自动化技术

人类的社会进步一直伴随对智能的开发,机械制造自动化技术的发展也会随着人类社会进步的脚步进行智能化发展。智能化的机械制造自动化技术是与传统机械制造自动化最大的区别,也是工业一体化发展的主要方向。具体体现在控制论的基础上运用生理学、运筹学、心理学以及计算机科学进行人工智能模拟、自动编程、人机接口和对话,在加工过程中对所涉及的问题进行分析、判断、决策,从而取代部分人类脑力劳动,对人类的职能进行收集,从而达到更高的控制目标。机械制造自动化技术向智能化层次的发展是未来机械制造业的发展趋势之一。我国的智能化机械自动化技术应当以企业的生产和发展实际需要作为导向,采取与之相应的自动化方式进行生产,只有将企业发展需求作为核心原则进行机械自动化技术发展,才能将机械自动化技术产生的利益最大化,从而取得高效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3 以新材料为支撑,进行绿色化发展

随着社会环境受到各方的关注,绿色化发展是工业改革的必经之路。传统工业发展需要耗费大量的资源,依靠掠夺环境资源进行自我发展,但地球上的能源有限,不能满足人类持续发展的需求,因此,工业发展必须走绿色发展道路,从而改变高投入低收入的局面,必须高效利用有限的资源走可持续的绿色发展道路,是机械自动化技术发展面临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我国的机械制造业给我国生态环境带来了巨大影响,所以,必须保持生态环境与机械制造发展的平衡,才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3.4 光机电一体化发展

将计算机技术、光学技术、微电子技术、控制技术及机械技术交叉融合的光机电一体化发展是现阶段很多高新企业以及高新设备的基础,光机电一体化技术是实现机械一体化产品的基础,采用光机电一体化技术能够生产出高功能水平、高附加价值的机械产品,光机电一体化技术中的激光技术、传感检测技术、光能驱动等等均是机械制造自动化技术发展的主要趋势之一。

4 结语

机械自动化产业在我国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机械自动化技术可以直接影响我国机械制造业的发展水平,我国目前正处于工业发展的繁荣时期,对机械制造的产品需求还在持续加大,但是落后的生产技术限制了我国机械产品输出,因此,应当不断吸收国外的先进生产技术。同时,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自动化技术被不断应用在机械制造生产活动中,极大程度地提高机械制造的效率和产品质量。我国应当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机械自动化的发展和研究,才能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

参考文献:

[1]胡克石.我国机械制造行业发展特点及其未来发展趋势[j].科技与企业,2013(03):5-6.

[2]张西平.机械制造自动化技术特点与发展趋势[j].河南科技,2013(08):78-82.

[3]金丽华.我国机械自动化技术研究[j].才智,2011(19):71-72.

[4]程海洲,苏张磊.论我国机械自动化技术的应用与发展前景[j].河南农业,2014(04):63-64.

篇5

关键词:人工智能 工业机器人 产业升级 政策支持 产业增长

中图分类号:F426.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5)07(b)-0059-02

工业机器人是人工智能产业的细分领域之一。工业机器人综合了计算机技术、机械电子工程、信息传感与控制等高新技术。近年来,我国制造业使用机器人及相关技术领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这是由于3个方面原因:其一是由于我国低成本人口红利消失而造成的人力成本上升;其二是我国科技水平及制造业的发展,具备了使用工业机器人的条件;其三是工业机器人体现着国家高科技水平。

1 工业机器人方兴未艾,产业爆发正当时

进入21世纪,为了满足制造业产业转型升级的客观要求,能够以较低成本制造出品质过硬的精益工业品已经得到广大制造业企业的共识;同时随着我国人口红利的逐渐消失,劳动力成本提升,工业机器人在不少领域已经形成了替代人工操作的大趋势,工业机器人在我国制造业的应用数量得以迅速提升,未来机器人在我国其他行业的用途也将越来越广。

工业机器人在国内的应用以汽车制造及电子电器居多,其中汽车制造是工业机器人的最大应用领域,应用比例达38%,电子工业达18.1%,此外还有橡胶塑料、军工、航空制造、医药设备等。北京、上海、广东、江苏等地是我国工业机器人产业集中地,拥有的工业机器人数量达全国市场的50%。随着科技的进步,机器人逐步在军事训练、医疗手术、危险作业、生活服务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2 产业升级箭在弦上,两化融合首当其冲

产业转型升级是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而其中以制造业为主要内容的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促进制造业由机械化向智能自动化转变则是未来发展的主方向。过去20年,中国经济处在高速发展阶段,第二产业则是拉动GDP增长的重点,然而随着GDP增速出现回落,中国经济整体已不处于高速发展阶段,转而进入了“供给侧改革”的结构调整期,我国制造业正从劳动密集型向科技密集型转变,推进工业自动智能化俨然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作为制造业中不可替代的重要装备,工业机器人成为了理想选择,其能够提高生产率、提升产品质量、降低劳动强度、稳定生产节拍。

3 政策推进力度强劲,未来发展前景可期

近些年来,国家不断出台激励政策支持高端装备制造业良性发展,工业机器人作为智能制造装备得到了国家政策的强力支持。

工信部2015年3月《2015年原材料工业转型发展工作要点》提出,在机器人方面,将扩大关键岗位机器人应用,在危害健康和危险作业环境、重复繁重劳动等岗位推广专业机器人。同年5月,随着“中国制造2025规划”的出台,明确指出在我国劳动力成本日益增加,传统制造业优势丧失的不利条件下,工业机器人是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保障。2016年3月工信部、发改委、财政部联合印发了《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提出发展机器人产业的主要任务,引导我国机器人产业快速健康发展。《规划》提出了机器人产业发展5年总体目标,要求形成较完善的机器人产业体系,增强技术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关键零部件研发取得重大突破,产品性能和质量达到国际水平,基本满足国内市场需求。

4 国内增长空间打开,弯道超车重质保量

2013年是我国工业机器人发展元年,这一年国内工业机器人销量为3.69万台,同比增长36%,购买量占全球工业机器人销量的20%,这使得我国成为全球最大的工业机器人消费市场,2014年同比增长54%以上,继续保持高速增长态势。目前全球制造业工业机器人密度为62,而中国工业机器人密度仅为21,远低于美日德等发达国家,在中国制造2025整体规划下,未来我国工业机器人市场还有很大的增长空间。

尽管在市场与产业规模上,我国工业机器人发展均呈现增长态势,但我国工业机器人的核心技术仍依赖外国企业的尴尬现状不容忽视,尤其在减速机、伺服电机等核心零部件上,短期内我国机器人企业仍将受制于人,大多依赖进口且成本高,造成了产品价格竞争力弱,无法与国外机器人厂商竞争,这需要引起国家和相关各方的高度重视。

上游核心零部件的突破需要时间和精力来完成技术和经验积累,但对国内机器人厂商来说,下游应用环节商机则同样巨大,中小企业难以接受国外厂商提供的昂贵应用解决方案,我国机器人厂商可以借“技术红利”的低成本优势,为中小企业大量非自动化生产线的改造升级提供定制化服务,针对具体行业的应用需求设计合理的解决方案,缓解并根除企业生产过程中的弊端,从而打破工业机器人产业受制于人的尴尬局面。

5 结语

工业机器人在提高产品质量、加快产品更新、提高生产效率、促进生产制造柔性化、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等诸多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尽管目前发展相对成熟的只有工业机器人,但从全球机器人的发展趋势看,服务机器人、医疗机器人、军用机器人、教育机器人等市场潜力依旧巨大,机器人未来会在工业、农业、国防、医疗、服务、教育等各行各业被广泛应用,通过发展机器人等高新科技产业,可以有效提升国家的综合竞争力,为提高国家在机器人等全球人工智能产业中的话语权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赵刚,程建润,林源园.新兴产业发展的战略问题[J].科技创新与生产力,2010(8):1-4.

[2] 曲道奎.中国进入智能制造新模式[M].北京: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2015.

[3] 徐方.工业机器人产业现状与发展[J].机器人技术与应用,2007(5):1-4.

[4] 江彦.战略高地:机器人技术――访国家863计划制造领域专家组组长王田苗教授[J].中国制造业信息化,2009(2):67.

篇6

据了解,华夏高端制造基金重点投资于具备产业转移和产业升级方向的高端制造行业或者具有新模式的、向高端制造及工业4.0转型升级的其他企业,将于4月11日到5月6日期间发行。

高端制造蕴藏投资机会

目前,打造自主高端装备制造业已上升到了国家战略层面,国务院的《中国制造2025》,明确提出通过政府引导、整合资源,实施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智能制造、工业强基、绿色制造、高端装备创新等五项重大工程,实现长期制约制造业发展的关键共性技术突破,提升我国制造业的整体竞争力。

代瑞亮表示,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是工业强国的核心要素,美日德等几乎所有的发达国家都是工业强国。建立强大的装备制造业,是提高中国综合国力,保障国家安全,实现工业化的根本保证,是建设世界强国的必由之路。

他表示,选择高端制造领域作为基金的主要投资方向,符合中国从大国向强国转变的时代大背景。全球产业转移和中国产业升级过程中,蕴藏着非常多的投资机会。这是因为,股市的繁荣离不开产业周期的演变,股市中长期的风格切换,源于产业的更替和演变,产业周期跨越股市牛熊,主导产业大概率占优。

四条主线布局高端制造投资

谈到具体的投资方向,代瑞亮表示,新基金将重点投资:

一是工业智能化及物联网。智能装备代表着当今制造业核心竞争力,高端数控机床、机器人等智能装备是制造业和经济发展的动力源泉,关系到国家经济安危,特别是劳动力人口锐减将导致人力成本的上升,倒逼制造业向智能化自动化升级。

二是新型节能环保。随着举国上下对环保的重视达到了空前程度,生态环境方面的建设会进一步加大,节能环保行业迎来新一轮发展机遇。预计“十三五”期间节能环保行业投入将增加到每年2万亿,十三五期间总投入有望达到17万亿。重点关注光热发电等新型能源、天然气等分布式能源等。

三是军民融合。军民融合已上升为国家战略,作为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典型代表,国防工业创新需求迫切,未来发展空间巨大,并成为新一轮产业升级的新引擎。

四是通用航空。随着低空空域进一步开放和行业政策的出台推进,兴业证券测算未来10年中国通用航空年复合增长率有望达到30%,形成一个千亿级体量的巨大市场。

篇7

我们要认识到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是国内外发展环境和条件深刻变化的结果,其中最深刻的变化就是增长速度由两位数左右的高速增长回落到7%左右的中高速增长,最大的挑战是如何实现经济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如果不能在产业升级和创新驱动上取得积极进展,要在“十三五”保持6.5%―7%的增速也不容易。而要在转型升级和创新驱动上取得进展,关键要更多依靠中国广大的企业。

2015年,我国经济发展的总体环境可以说机遇与挑战并存,但挑战的压力和机遇把握的难度都可能有增无减。

经验表明,全球性经济危机往往会催生重大科技突破进而引发产业变革,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新动力,从而带来更高层次上的新一轮经济繁荣。这次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以来,世界范围内科学技术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全球产业格局发生深刻变化,新一轮产业变革正在孕育兴起。目前,随着制造技术与信息技术、制造业与服务业加快融合,新产品、新业态和新的商业模式不断涌现。这种变革,不是单纯地发生在某一国家、某一领域,而是水银泄地般地在全球范围内渗透蔓延,正在不可逆转地改变着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篇8

关键词:珠三角;长三角;未来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F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08)06-0084-02

改革开放后,珠江三角洲与长江三角洲创造了区域经济发展的奇迹,成为我国经济区域中增长最快、投资环境最佳的两大区域。近年来,珠三角和长三角两大经济区在共同推动着我国经济加速发展的同时,相互间的竞争也越演越烈,引起了学者们的密切关注,大家多角度地对两地进行了比较研究。这里选取两者未来发展趋势来展开分析。

1 珠三角与长三角的范围界定

目前按照不同的标准对珠江三角洲(以下简称珠三角)和长江三角洲(以下简称长三角)有不同的划分。其中最重要的划分有广义的和狭义两种,广义的长三角包括江苏、浙江和上海两省一市的所有地区;狭义的长三角包括上海市,江苏省的南京、苏州、无锡、常州、扬州、镇江、南通、泰州(即苏南地区),以及浙江省的杭州、宁波、湖州、嘉兴、绍兴、舟山(即浙东北地区),共计15个城市。广义的珠三角包括广东省和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狭义的珠三角包括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江门、中山、东莞、惠州、惠阳县、惠东县、博罗县、肇庆市区、高要市、四会市等14个市县。

2 珠三角与长三角的现状

2.1经济总量稳步提高

2005年双三角地区生产总值(GDP)达到52022亿元,占全国国内生产总值(183085亿元)的28.4%,比上年的27.8%提高了0.6个百分点。其中,长三角地区生产总值突破30000亿元大关,达到33963亿元,继2003年突破20000亿元后,再迈上新的台阶。珠三角地区生产总值18059亿元,比上年增加2730亿元。从总量看,长三角的经济总量高于珠三角。

表1 2001-2005年长三角与珠三角GDP总量比较

2.2 利用外资进一步增加

2005年双三角外商直接投资额为378亿美元,比上年增加35亿美元;占全国的59.3%,比上年的53.6%提高5.7个百分点。其中长三角占全国的41.3%,比上年提高3.5个百分点;珠三角占全国的17.9%,比上年提高2.1个百分点。双三角地区仍是我国吸引外资最多的地区。

2.3 长三角对外贸易发展以较高速度超过珠三角

近几年长三角对外贸易以较高速度增长,2005年,长三角对外贸易总额为5024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5.2%,珠三角对外贸易总额410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0.17%,长三角比珠三角快5个百分点。2004年长三角比珠三角快18.8个百分点。到2005年,长三角对外贸易总额占全国的比重从2001年的27.09%上升到35.33%。而珠三角对外贸易总额占全国的比重由2001年的33.04%下降到28.88%。长三角在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中具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3 两者未来发展趋势分析

3.1 区域规划的目标

随着中国市场体系的完善、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交通基础的完善、信息产业的发展,国内很多区域经济规划已经突破了行政区划。与此同时,跨国公司来中国投资,考虑的不是当地人为的行政区划,而是整个区域经济状况和投资大环境。

国际经验和中国两大三角洲的实践表明,经济一体化的前提并非要求行政一体化。

在布局结构方面,长三角和珠三角分别都是有一个中心城市作为龙头,其他次中心城市服从于中心城市的发展模式。珠三角以香港为中心,以广州、深圳为亚中心、东莞、佛山、珠海、江门、中山为次中心。珠三角目前的区域规划影响了其聚集力和辐射力的发挥,所以珠三角在未来应该在东、西、北三个区域内重点建设几个城市,使他们成为经济发展的次增长极,带动整个经济区的发展。近期来广州、深圳和香港之间协同构造“大珠江三角洲”,努力打造全世界最有竞争力的制造业基地,并提出包括南方9个省市和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在内的“9+2”泛珠江三角洲概念,都是市场力量突破行政区划,进而主导区域分工的典型。通过珠三角概念的扩大,经济发展能得到有效提高,珠江三角洲可能会再度迸发出新的活力。

长三角是以上海为龙头,以苏州、南京、宁波、杭州为次中心。未来的长三角会形成长三角大都市圈,以河口冲积平原和滨海平原为主构成了长三角的广大地区,包括上海是以及江苏省、浙江省14个中等以上城市。在长三角未来区域规划战略中,要明确大方向,第一是长三角城市群的发展定位。长三角区域将近有10万平方公里,在整个中国经济发展中的城市功能定位、在世界经济发展、亚太经济发展中的位置,要有一个思路;第二在这范围里,有哪些城市群,功能定位在哪里。例如南京城市群,它除了江苏部分城市外,还一定会辐射到安徽,安徽又会有东拓问题。所以说新一轮的长三角区域发展还须更深入思考各个方面的内容,找准定位,重点解决长三角区域推进经济一体化货物共同发展进程中面临的问题。

它们未来发展的空间,既取决于与国内其他地区的关系,更取决于在全球化的形势下,它们如何在全球分工中的定位。在全球化背景下,两大区域之间的相互学习和良性竞争,才有助于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和参与国际分工。

3.2 发展模式改革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长三角与珠三角经济起飞时的发展条件存在着客观的差异,发展条件的差异也造就了两个三角洲各具特色的发展模式。

珠三角毗邻港澳,和海外众多华侨联系密切,对外开放和市场化程度高,对珠三角经济发展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以前珠江东岸的发展与香港制造业向大陆的扩散直接相关,上世纪90年代后期又叠加了中国台湾等地区的IT产业转移形成了目前的轻型制造业基础。珠江西岸早期的发展则以乡镇企业引进技术设备、内生性集聚和进口替代为主,市场指向主要是国内。产业结构应适应当时中国的市场需求,主体是轻型制造业。早期的珠三角发展模式在战略上出现了急功近利,主要是来料加工模式及“世界工厂或车间”,依赖从农村走出来的廉价劳动力,维持低成本,以“赚中国工人的钱”崛起。近年来在政策与地理优势逐渐弱化的情况下,能源不足、环境污染、劳动力成本上升、国际贸易摩擦不断等困扰开始出现。

于是珠三角应对传统发展模式进行改革。珠江三角洲地区逐步改为外部变量引入型制度创新模式,是一种通过引入系统外部变量,打破系统原有均衡,加速整个系统的制度创新,实现制度变迁。珠三角最大的特点,也是最大胆、最成功的尝试,就是在与港澳以及东南亚紧密联系,着力发展外向型经济的同时,直接参与了国际产业链的调整与循环。由此引发了体制全面创新,目前正以海外上市、融资租赁、OEM加工(如格兰什)等形式与跨国公司制造业向中国转移的潮流相配合,逐步扩大外向型比例,同时它们在国内市场的竞争力也在不断提高。

然而珠三角还应强化优势、弱化劣势,充分利用京广、京九铁路扩大与内陆腹地资源和产品贸易。并通过湛江港加强与大西南的联系,充分利用桂、黔、滇三省区丰富的自然资源,以实现区域辐射和横向协作。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产业结构升级优化的中心环节,优先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推进高技术产业等关键领域的重点突破。

长三角的发展模式与广东的模式基本相反,其主体是以规划管理型的政府操作模式主导经济发展。上世纪80年代上海一直在学习广东的经验,但由于其国有经济为主体的微观经济基础,上海在蓬勃发展的中国经济中一直处于“边缘化”状态。20世纪90年代初,在中央政府对中国市场经济有了较成熟认识后,以浦东开发开放政策为开端,上海开始了一次自上而下的经济革新之路。强势政府提供市场替代的行为,与上海长期的计划经济传统有一定的内在联系,上海政府得心应手,在短短十年时间内就令一个具有沉重历史包袱的特大城市焕然一新。江苏也是如此,苏州新加坡工业园的示范作用对江苏发展有重大作用,到21世纪初期江苏南部的工业结构全面转向外向型,江苏取代广东成为中国对外资最有吸引力的地区。江苏和上海吸引外资的模式,也成为珠三角学习的对象。

由于自然、经济等原因,未来的长三角具有潜在的多极化趋向,广阔的区域会造就无穷的活力,苏南、环杭州湾等地区,机制灵活,发展空间较大,随着周边区域经济规模的扩大,由于外部经济性和报酬递增,区域投资环境将有极大的改善。长三角将会形成多点并重快速发展格局。多座城市快速发展,各自具有叫大的经济规模和较高的发展水平,是后长三角时代的一个基本特点。

3.3 传统产业的改造,新兴产业的培育

珠三角目前的轻工业和制造业比较发达,而化工、钢铁等基础工业发展滞后,所以必须发展与之配套的上游工业部门,增强经济发展后劲。珠三角未来工业的发展要以结构优化、产业升级和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为目标,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形成以传统优势产业为基础,新兴支柱产业为依托,高新技术产业为龙头的工业体系。同时可以大力发展第三产业,重点发展物流配送产业、信息服务业、以旅游为龙头的生活服务业,推进第三产业的现代化和国际化。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电子信息制造业和石油化工制造业将成为广州市三大支柱产业,同时布局汽车制造、电信设备业、新材料等七大重点行业。随着本田、丰田、东风日产以及其它汽车基地的相继投产,广州已成为国内又一重要的汽车生产基地。

长三角制造业空间具有均质化格局,它还具有制造业发展的投资环境均质化特点。长三角的高速发展,是在信息化和国际化时展。由于上海的服务业发展受到制约,大批跨国公司在上海落脚,海外资本市场又吸引江浙企业上市,替代了上海资本市场发展的部分空间。所以,长三角的制造业占全国比重在不断攀升。据预测,到2010年,假定人民币汇率不变,长三角制造业占世界比重有可能达到2.1%,到2020年,则达到4%左右,20年后可能达到8%左右。长三角制造业依靠其雄厚的工业基础能够发展得更加强劲,培育出更多有实力、有技术含量、有现代管理的制造型大企业。同时,逐渐成为中国的投资中心是长三角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另外还应外协同调整产业结构,长三角城市群之间应向产业结构的梯度发展、层次开发倾斜,避免区内的过度竞争。逐步形成互补、共赢的梯度开发优势。

4 结语

当今是一个快速变化的时代,我们必须以积极的心理准备,应对区域格局的重大变化,在发展规划、区域布局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以适应变化。

参考文献

[1]杨京英,郑泽香,任晓燕. 2006年长江和珠江三角洲经济发展比较研究[J].中国统计信息网,2006,(10).

[2]张邦雄, 珠江三角洲区域分析[J]. 管理科学文摘,2006.

篇9

关键词:机械自动化 应用 发展

近年来,我国制造业飞速发展,为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带来更广阔空间。机械自动化技术的水平,既决定了机械制造业的未来发展,同时对我国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因此,应以我国实际发展情况为出发点,不断完善各项基础工作,实现机械自动化的技术发展已势在必行。

1、机械自动化技术的应用

机械自动化在社会生产中的应用,极大提高产品的生产力与生产质量,减短产品生命周期,并降低生产成本,促进企业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

1.1 自动化加工

通过自动化加工系统的应用,可实现循环加工,并自动装卸工件。通过自动化加工形式,取替了过去复杂、繁琐的体力劳动,可降低机械生产过程中的失误率,提高产品产量和质量。

1.2 自动化检测

随着现代化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各种新型材料、加工设备、刀具等不断应用到机械制造业中,提高了产品的检测难度。而传统的人工检测方法显然无法满足发展需要。因此,自动化检测程序纳入到机械制造过程中,通过人工神经网络、电流信号等识别刀具的磨损状态,同时实现多专家系统的智能化设备诊断。

1.3 自动化装配

自动化装配主要指将零配件根据技术要求,通过调试、搬运、检验、组合等多道程序,完成一件成品的工艺流程。自动化装配可确保机械产品质量的提高,减少故障率。另外,自动化装配系统代替了过去人工的复杂操作,提高产品质量与效率,是机械自动化技术的重要应用形式。

2、机械自动化技术的未来发展

2.1 机械自动化技术的实用性发展

制造技术的最终目标在于应用。因此,机械自动化的发展应以企业生产与技术发展需要为出发点。只有与生产产品相适应的自动化生产方式,才能实现良好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因此,在我国发展机械自动化技术,应以实际为出发点,注重实用性。也就是说,改变过去盲目自动化的生产理念,也就是追求对国民经济产生的实际经济效益。反之,如果机械自动化不能促进国民经济的进步与发展,则应放慢自动化速度。因为机械生产要的是效益,而并非速度。当前,我国机械制造业的规模虽然较大,但是缺乏扎实的基础,并在在自动化技术的具体应用方面仍有所欠缺。一个国家经济实力大小、自动化水平的高低,直接反映其机械制造业的能力状况,同时体现了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状况。当前世界各国的机械自动化发展状况,除了某些特定生产部门之外,大多还处在初级操作阶段;而我国的机械自动化发展,也需要循序渐进,不断奠定基础、创造条件,逐步跨入自动化的高级阶段。这需要我国长期努力,坚持不懈。

2.2 发展与国情相符的自动化技术

经国内外的大量工业发展经验证明,机械自动化技术是一个由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从不完善到完善的系统性过程。当真正应用自动控制器实现机器操作后,生产方式已经由机械化过渡到机械控制自动化、计算机控制自动化以及数字控制自动化。只有成立自动化工厂生产,才能实现真正自动化,全面提高生产效率,并步入自动化技术的高级阶段。机械自动化技术早在上世纪已经提出发展概念,并在机械制造的冷加工中大批量发展使用,自60年代以后逐渐适应市场竞争的需求与变化。

因此,机械自动化技术应不断适应市场的发展状况,并建立可变性的自动化生产技术,围绕计算机技术开展一切自动化,主要是在机械制造的系统尽量不改变的情况下,实现机器设备或者其生产管理过程的自动化处理信息、自动化检测及自动化分析判断等,并可以自动由制造一种零件转换为制造另一种零件。经诸多社会发展实践证明,当前我国社会的自动化发展,尚未在物质、技术、人力资源等方面做好准备,强制性实行机械自动化技术,将无法获得预期效果,甚至产生负面影响。因此,我国应该在吸收国际自动化技术理论与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注重以机械制造业的实际发展为出发点,不断改革创新,形成与我国特殊国情相符的自动化技术,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进一步研究发展“柔性自动化”技术的开发,在实用性前提下,需要什么就制造什么,获得成功的实践经验后,再全面推广与应用。

2.3 高效率、低成本的自动化技术

以我国现阶段发展情况来看,发展高技术、低成本、潜力大、前景广阔的自动化技术,可取的事半功倍的效果。这就要求我国机械自动化逐渐转向虚拟化与网络化发展。随着我国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的普及,给机械制造企业的生产经营带来更多机会。产品的设计、零件制造、选择材料及市场开拓等都可以实现异地或者跨国界进行。另外,随着网络通讯技术的发展,信息交流效率提高,利于实现产品合作开发,并不断汲取新理念、新经验、新技术、新方法,确保制造工艺优良,缩短投资成本与生命周期,可更好地实现车间生产规划、供应链与物流、组织管理等建模与仿真,促进企业实现竞争与合作之路。

2.4 机械自动化技术的绿色发展

目前,人类社会的生存与发展正面临严重的环境威胁问题,尤其资源与环境发展的日益恶劣,产生了较大影响。机械制造业作为支柱型产业,同时正耗费大量的人类社会资源,并带来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可见,在机械制造业中倡导可持续发展战略,是人类发展的实际需要,当前已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重视,机械自动化技术的绿色制造应运而生。

机械自动化技术的绿色发展,是在综合考虑资源消耗及环境问题的前提下提出的制造模式,主要为了促进产品在生产开发、回收管理的整个过程中,尽量提高能源利用率、减少废弃物的排放,将环境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因此,绿色发展实际上是可持续发展战略在机械制造业的重要体现。

参考文献

[1]卢日时,郭民.我国机械自动化的若干发展技术浅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7.

[2]李金洲,方旭.浅析机械自动化的产生与发展前景[J].中国科技博览,2011.

[3]张伟.浅析我国发展机械自动化的原则[J].魅力中国,2011.

篇10

1、需要市场转变通信工程的方位。

服务于我们当下的生活是通信工程所面对的群体,它所发出来的信号信息是需要在居民区密集的地区,这样做是为了确保它的通信强度,但是在他的运行的过程中又需要建立自己的专属的基本站点,我们不仅要让其顺利的运行又要保证居民区的密集,这样就产生了一个显而易见的矛盾,必须要时常的变换位置才可能达到两者最大化的便利。

2、在运行的过程中的束缚。

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我通信工程也会遇到很多方面的束缚,这是由它自身的工作特点所确定的,这个是没有办法在本质上就可以解决的。打个比方,我们在居民小区里建筑一些基站,这个是很有可能会遭到居民区的人民的反对而无法建立。并且光缆的建立也是很大的一项工程,我们需要很长的光缆长度,而光缆之间的距离是很小的,用通俗的话来说,我们要在不同的地方和空间里同时建立通信光缆,显而易见这是个很大的工作量。

二、当代的通信工程

从通信工程的分类来看,我们可以把通信工程分为两大方面:通信制造业和通信服务业,它的主要依赖于互联网来展现,从专业的角度去看,互联网的改革和发展对通信工程是有重要的影响。

2.1通信工程散发的无限潜力

当代对通信制造业的急性需求必定推动这它的市场地位的提高,这样让通信制造业也展现它的无限的潜力。在4G时代到来的大背景下,我们可以主动积极的学习国外的技术,学习他们的优点和长处,我们也可以运用他们一些比先进产品来推动我们国的通信制造业发展变革,国外的成型优良的产品也为国内的通信制造业的改革注入了无限的发展热情。

2.2对通信人才的需求

其实不管是哪一个行业或者是任何一个领域都需要人工来操作,我们通信工程也不例外,随着通信行业迅速的发展,对相关的人才也越来越大,而人才的缺少我们从前的分析中可以看得出来,我们通信工程需要的复合型人才在国内是很缺乏的,当然不仅仅是专业的操作人员,大量的通信制造设备和研究人才也是我们比不可以缺少的,我们只有保证人才的充足才能确保行业的良性的发展。

三、通信工程的发展趋势分析

我们想要对通讯工程的发展趋势进行分析的话,就需要从市场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这两个方面在分析,从我们当前的这个时代背景来说,通信工程已经成了衡量国民经济的新的方面,占到了一定数量的市场份额,对于市场的占有率和经济的增长率都有很大的意义。

3.1高级技能的应用

我认为通信工程的未来的发展趋势,高科技的应用是肯定不能缺少的,并且会成为通信当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当下我们对互联网和以互联网作为终端的平板、手提电脑等操作软件的使用是越来越依赖的,这些从通信的角度来看就很大程度上促进了通信技术的发展。以手机作为发展的例子,一开始的只能进行简单的通话到现在和视频观看、手机互联网操作游戏、手机视频会议等多种功能为人们日常生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也给城市的信息化提升了高度。所以说在高端的科学技术相结合是我们通信工程在未来发展的一个方向。

3.2光通信的发展

“光”通信是之在通信的过程中运用物理可见光波传送,节点的变化和宽带的接入等智能化的网络科学技术,是通过大自然中的媒介进行信息的传播和输送,来实现对通信的更高级的需求。然而我们需要说明的是,现在还仅仅是个假象,这种通信模式对通信设备的稳定性和设备的要求较之前有大幅度的提高,需要很强硬的技术和合适的自然条件的完美结合才可以实现。

四、总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