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知识管理范文
时间:2023-05-29 15:09:3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高效知识管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 高校;图书馆文献;信息服务;知识管理
Abstract: Knowledge management occurs after human beings enter the era of knowledge economy. At present, the service of library literature information has reached the stage of knowledge service. It is critical to raise the level of knowledge management in university libraries to meet the needs of teaching, training, consulting and scientific decisionmaking.
Key words: university; library; iterature; information service; knowledge management
随着CALIS(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体系)的建设不断深入,高校图书馆向用户提供的信息服务,逐渐从原始文献层面突破到知识单元层面,这一变革不仅将其服务效率和服务效果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而且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其运作方式。本文从分析知识管理产生的背景入手,探讨知识管理与传统图书馆业务之间的联系和区别,阐述知识管理对提高高校图书馆组织效率的积极作用。
一、 知识管理的产生
工业经济的高度发展,出现了以科技为生产力的知识经济。它把物质生产和知识生产结合起来,充分利用知识和信息资源,大幅度提高产品的知识含量和高附加值经济模式的转变引起了生产方式和分配方式的变化,知识作为生产资源进入生产中而使之成为资本确立下来。世界银行副行长瑞斯查德认为,“知识是比原材料、资本、劳动力、汇率更重要的经济因素”[1],经济的全球一体化是知识管理出现的直接动因。
信息技术大大改进了人类进行信息交流的手段,扩大了信息获取的范围,并使信息交流以更为高效的方式进行。这一切都为知识的产生创造了有利的环境和条件,成为知识管理的物质技术基础的重要组成部分。
可见,知识管理是基于知识在当今社会经济发展中的特殊重要地位提出来的,虽然人们对知识管理还没有统一的定义[2],但从各种不同中的表述中,我们发现:知识管理就是组织间知识创新和知识共享的一系列的过程。它是在组织心理学、图书情报学、经济学与计算机科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兴的边缘科学,目的就是在达到目标和完成任务时最充分地利用知识的成果。知识管理力求在知识创新与知识利用方面来服务于实际工作,也就是说,它是一门从一个组织的知识资产中创造价值的艺术。
目前,美国高等院校已经接受了知识管理这一概念,并将其运用于工作之中,目的就是为教学、科研提供最新的学术知识。
高校与高校图书馆人员通过教学、科研和服务活动把信息资源转换成读者需要的信息场所,在这个过程中,越来越多的信息在工作人员的头脑里产生了显性的或隐性的知识积累。如何将这些集中于一个人或一个过程中的信息与知识被多功能的集体所拥有,通过知识中介,促进知识创新,形成智慧,从而增强组织竞争力,适应国内外形势发展的需要,促进高校发展,培养大批高素质人才,便成为知识经济时代高校图书馆的重要课题。
二、高校图书馆知识管理的内涵
根据知识管理的特点,我们可以将高校图书馆的知识管理分为四个方面的内容,即创建知识库、改进知识检索、改善知识环境、管理知识资产。
(一)知识库建设
就高校图书馆而言,知识管理首先得创建知识库,而创建知识库要符合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体现高校的性质和任务;在馆员的中介作用下,能将最恰当的知识在最恰当的时间传递给最需要的院系领导,以便使他们能够做出最好的决策。
我们知道,大多数一体化的图书馆系统包含有一个提供有关图书馆运作与读者活动信息的部分。这类信息可以被用来创造显性的组织知识,用来说明服务,引导运作,或衡量目标的实现。例如,当这些专题数据被加到原有数据库时,专题数据库就产生了。这些资料加上流通与网上评论就可以为潜在的读者提供传播信息的提示。以上情况说明,作为一体化图书馆系统日常搜集信息,可以被用来创造信息、共享信息,以改进高校的教学和科研工作。通过现有资料创造知识,就会增加一体化图书馆系统的价值。同时,外部的知识库也可以用来达到组织目标。几年前,新墨西哥州立大学工程学院的老师在发表学术著作时选择了质量为上、而非数量为上的标准,通过图书馆信息来决定他们将在哪一种期刊上发表他们的论文。近年来,清华大学图书馆在理论与研究知识库的创建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在数字化网络参考服务方面也做了有益的尝试。
(二)知识检索
在创建知识库的基础上,高校图书馆还必须改进知识检索。知识检索是用来改进、检索和传递组织知识的,它往往是通过创造专家网络来实现的。这个网络是由个人与他们需要的专家组成,进而构建一个有共同兴趣的集合体。一种方法是由来自几个高校的各方面的专家组成网络,他们在一起交流经验、相互学习。另一种方法是创造黄页。按照专家各自不同的特长,分成几类。除此之外,组织内部交叉培训,或与其他部门互相交换也是必要的。
美国的国家标准技术研究所(NIST)已经建立了一个虚拟的图书馆来改进目前图书馆的服务,以加强知识传递。虚拟图书馆强调服务的主动性。比如有选择的信息流通与有选择的文献传递。另外,研究咨询人员也会把研究团队的知识与虚拟图书馆的知识结合起来,以确认有用的研究信息,并把研究信息直接传递给读者。
技术创新能改进知识过程。如英国石化成功运用电视会议,减轻维修人员的体力,提高维修效率。新墨西哥州立大学图书馆早在1990年的组织活动中即把E-mail当作一项战略资源来对待,结果使他们的组织效率大大提高。[3]
笔者认为,高校图书馆的知识检索时效性要求高,针对性强。如果不能即时地根据用户所需输出知识,那么,不仅会让创建的知识库失去价值,浪费资源,而且将会给教学、科研乃至领导决策带来较大的影响。因此,我们必须考虑多角度的检索点,使之具有全文检索、分类检索、主题检索、实时数据更新等功能的检索系统。以高校图书馆网站为门户站点,把分布在计算机网络上的各种数字资料进行分类、索引、管理、应用,为各类用户提供搜索、浏览、下载、运行等应用服务。[4]
(三)改善知识环境
创建知识库、构建强大的知识检索系统之后,还必须改善知识环境。馆员主要是创造一个能够促进知识创新与传递的环境。如果图书馆工作人员拥有的关于读者的默契知识能够被系统中的工作人员所分享,那么就会出现更有效的图书馆主页。为了创造一个能够支持这种知识的环境,管理人员必须在员工之间创造有效的联系方式,必须能够提供信息资源。
美国国家标准技术研究所是改进知识环境的一个好例子。它除了向其他数字信息资源提供一体化图书馆系统的有效链接外,还支持数字信息、出版项目在为国家标准技术研究所和整个组织传递文件的过程中提供接口。无论是图书馆还是电子出版项目都在这种合作性环境中受益。同时,图书馆还可额外获取内在价值很高的信息源。[5]
(四) 管理知识资产
我国大部分图书馆每年都对它们的知识资源进行内部审计,但在审计的时候,只是简单地登记物质财产和容易数量化的活动,而对它们的知识财产获得的最大回报,却没有审计过。对于如何评估工作人员头脑中的知识,如何评估存在于他们活动过程中及产品中的知识价值,如何评估它们通过电子方式获取的与日俱增的信息却没有认真考虑过。相反,西方发达国家非常注重知识资产的管理。如日本Kao公司和夏普公司就开创了一条创造与利用组织知识的途径。[2]这两个公司都定期地为员工提供创新的机会,讨论资源重新配置,然后迅速在全公司范围内决策。
三、结语
在知识管理和高校图书馆的传统业务之间也存在很多差异。首先,知识管理主要是以目标为导向。组织目标改变了,知识管理也会随之改变。其次,从读者的角度讲知识管理则活跃得多,知识管理的图书馆更容易开启对话。第三,传统图书馆试图要求每个人做所有的事情,而知识管理则是要求工作相对集中并且有选择性。第四,知识管理关注知识的时间价值,这也是过去高校图书馆所没有的。
传统的图书馆本着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精神一直都在努力为各种生产活动提供文献信息服务,有的甚至创造出了很多经验。但是,这些工作相对于图书馆所掌握的知识和信息资源而言,其作用还远没有充分发挥。当人们对寓于文献这一载体之中的知识有了新的认识之后,继而由此展开的工作便有了新的变化。
参考文献:
[1]刘茂生.图书馆知识管理[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4(2):20-25.
[2]李伟华.知识管理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华艺出版社,2002.
[3]CHARLE T TOWNLEY. Knowledge management and academic libraries[J]. College and Research Libraries, 2001(1):16-20.
篇2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知识管理;实践
高校图书馆是一个巨大的知识聚集地与集散中心,充分发挥着知识文化传播的重要作用,保障了文献知识得以保存与利用,促进了隐性知识的转化利用与科学管理。高校图书馆作为典型的知识密集型组织,从理论的角度来看,其与知识管理理念不谋而合,因此高校图书馆工作人员应提高对知识管理的重视度,并且将其在日常的图书馆管理工作中予以实践,进而提升高校图书馆的管理水平,增强竞争实力。
一、高校图书馆知识管理的重要作用
高校图书馆日常管理工作便是对其馆藏知识进行整理、分类以及数据处理,便于读者进行知识查阅,其工作性质刚好与知识管理理念不谋而合。在当前知识经济时代背景之下,对高校图书馆管理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相关管理人员要充分掌握管理书籍、先进服务以及相应的信息技术,这也是时展的必然结果。知识管理在高校图书馆中发挥着积极的推动作用,随着对知识管理的高效实践,能够有效提升图书馆的竞争实力,并且为广大读者提供更为人性化的知识服务。(一)满足拓展服务功能的需求。在高校图书馆当中,有着非常丰富的信息资源,在当前的知识经济时代,高校图书馆应转变传统的管理模式,在日常的管理工作中渗透知识管理理念,能够满足当前高校图书馆深化及拓展服务功能的需求,进而提高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的质量水平。此外,高校图书馆的知识管理模式,能够全方位、多角度地拓展自身服务功能,凸显出知识服务功能的优越性,进而促进自身的发展。(二)实现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的共享。所谓隐性知识,是指潜藏在工作业务当中以及人的大脑当中还未发掘的经验与知识,相反,显性知识就是以各种形式载体表达的数据、文献资料、研究报告等等。而高校图书馆的知识管理则是通过采集信息、放大潜在知识、发掘信息资源中所隐藏的潜在知识单元,进而实现其从隐性知识到显性知识的转化过渡,也有效实现了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的共享。(三)助推高校图书馆可持续发展。在当前的知识经济背景之下,高校图书馆也发生着相应的变化,如信息更为复杂、资源环境多变以及技术条件有所提升等等。此外,随着通信技术、存储技术以及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高校图书馆在信息资源传播手段、馆藏资源建设以及建馆模式方面都逐渐呈现出虚拟化、网络化以及数字化的特征。同时,高等教育的规模不断扩大,图书馆读者环境也在不断变化与扩招,这些变化都要求高校图书馆应该对知识进行快速且准确的整理、处理、储存与传递,同时还要重视对知识的创新,来满足不断发展的读者需求,进而在激烈的竞争出保持足够的竞争实力,助推高校图书馆迈向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二、当前高校图书馆知识管理实践的相关对策
(一)遵循知识管理理论,引导图书馆服务。利用知识管理理论对当前高校图书馆的服务进行引导,具体可从以下两点予以实践:1.丰富高校图书馆服务内容的知识性。当前的知识经济时代对高校图书馆知识需求有着非常大的影响,在提供知识服务的工作内容中,高校图书馆应将网络虚拟资源与馆藏的实体文献资源进行有机整合,为读者提供更为丰富的知识。2.深化高校图书馆服务方法的知识性。高校图书馆开展不同形式的服务模式,有效激发图书馆管理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通过对读者的信息需求进行研究且对信息知识进行加工,进而将知识信息的无序变为有序,将固化变为活化。(二)构建全新组织结构,助推组织机构重组。高校图书馆为促进知识管理实践的有效性,应构建全新的组织结构,并且要始终围绕有序化活动和管理方法作为主要内容予以构建。在当前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形势中,高校图书馆的业务结构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应积极采用知识型组织体系,具体来讲也就是加强横向联系,减少纵向层次,使得高校工作人员可直接提供建议以及信息,通过组织机构的进一步简化达到快速无误的信息传送与知识传递,从而加强并支持知识管理活动。(三)结合信息科学技术,建立知识管理系统。为能够在高校图书馆管理工作中合理应用现代信息技术,需要建立高校图书馆的知识管理系统,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去实现对知识的获取、识别、转化以及组合、传播,进而促进图书馆的知识管理。一般来讲,知识管理会涉及非常多的领域,那么究竟要如何在高校图书馆中应用知识管理系统,一直以来都是人们重点探究的课题。针对图书馆知识管理系统的开发,其客户服务器结构可分为三层,主要由服务器层、中间层以及客户层构成,在这其中服务器层主要包括服务器的特殊应用与服务器操作系统;中间层则主要包括服务性中间件、传输站、网络操作系统;客户层着主要包括用户操作系统、用户界面等等。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当前的知识经济时代当中,知识管理理论应运而生,将其应用于高校图书馆的管理工作当中是一种重要且有效的管理改革手段。高校图书馆作为高校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也是人类知识管理的大本营,其今后的发展有着更多的可能性与挑战性,所以为了将高校图书馆的技术优势与资源优势最大限度发挥出来,则需要加强知识管理,在实践中去凸显出高校图书馆的核心价值。
【参考文献】
[1]王超.新形势下高校图书馆知识管理实践分析[J].兰台世界,2013(26):83-84.
[2]苗玲.高校图书馆知识管理的实践探索[J].卷宗,2015(8):142.
篇3
论文摘 要:随着知识管理理念越来越深入人心,教育界也开始重视利用这一管理理念。高职院校怎样做好知识管理,这首先需要广大教师做好个人知识管理,为学校知识管理的实施提供知识资源。本文就教师怎样做好个人知识管理提出了一些建议。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一个新的管理理念,知识管理理论随之诞生。它强调对于知识的共享,最终达到提高企业竞争力的目的。随着知识管理在企业界的蓬勃发展,教育领域也开始重视这一理论的研究。知识管理理论在教育界也迎来了大发展时期。一些高等和初等学校逐步建立起知识管理系统,有力地推动了学校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知识管理是一种不同于科学管理和信息管理的管理理念,自从它被引入学校管理领域之后,对提高学校的整体管理水平和竞争力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在学校实施知识管理的过程中人们发现,教师如同企业中的员工一样,如果不能通过知识管理更有效地管理好个人的知识资本,即使学校进行了知识管理,也很难从知识贫瘠的教师身上获取有用的知识资源,而教师自己也难以从学校的知识管理中获取更丰富的知识和更强劲的学习力。教师只有首先成为个人知识管理中的“首席知识官”,才能在提升自我专业竞争力的同时,成为学校知识资源的主要提供者,并为学习型学校的创建做出应有贡献。
尤其对于高职院校的教师,情势更加刻不容缓。高职院校是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主产地,作为高职院校的教师,就面临着更大的挑战。高职教育既属高等教育层面,又归属职业技术的实用性、应用型教育。在职业技术教育规格上,处于最高层面,社会需求量又非常大,有发展和竞争的潜在优势。教师承担着多重角色:教师不仅是学科文化、知识、技能的传播者,而且也是学校已有办学风格、特色的传承者;教师还是办学特色的创造者。高职院校教师还面对着来自学生的压力:如今的学生群体的特点是家庭物质条件和学习环境普遍有较大改善;成长于改革开放年代,思想比较活跃,普遍掌握计算机知识,获得的信息量大,对提高生活质量有较高的期望。因此,高职院校的教师更应首先做好个人知识管理。
教师个人知识管理是教师个人通过对知识获取、共享、转化和创新等过程的管理与优化,及对个人知识体系的修缮与维护,更有效地整合与补充个人知识资源,调整和完善个人知识结构,提升个人的学习效率和学习品质并最终提高专业竞争力的过程。教师个人知识管理的本质就是把知识当成个人特有的“资产”来管理。通过这种“知识资产”的管理,知识成为个人专业竞争力的有机组成部分,并对教师个人专业发展产生更大的促进作用。
做好个人知识管理的前提条件首先是教师要有清晰的个人发展战略。教师要认清时势,看清社会发展大势,明了学校发展趋势,将个人发展目标同学校发展目标紧密相连。其次教师要提高自身的工作学习效率,做一个高效率的知识工作者。教师的自主时间较多,因此,很容易养成低效拖拉的习惯。教师要掌握快速的知识获取方法,高效的研究能力,时间管理能力和文件管理能力。最后教师要有不断地累积个人知识资产的需求。要不断地更新和快速地积累个人知识,因为社会对教师的知识结构和知识水平的要求会越来越高。
教师怎样实施个人知识管理呢?
(1)有目标地学习。现今社会,信息发达,信息爆炸未必等于知识爆炸,要避免信息发达而知识贫乏的状况。要明了知识和信息的区别。信息是由what、Who、 where、 when等要素构成,知识以How,Why的形式表达。信息社会,仅仅存储资料已经没有多少意义,经过大脑处理过的信息才是意义,能够被利用的信息才是知识。学习的目的不是为了知识,而是为了运用知识去工作,去达到目标、实现价值。
建造自己的学习网:参加各种学习与培训,找到专家、权威,找到他们,争取能够跟他们交流;还要多关注教育类媒体,学习在互联网上搜索知识。搜索是一个重要的技能,需要认真学习。
(2)建立自己的知识系统架构。系统的知识架构,就是储藏知识的架构,目的是有效地存储知识和查找知识。我们需要管理的信息和知识主要有以下几类:①人际交往资源,如联系人的通讯录、每个人的特点与特长等。②通讯管理,我们的书信、电子信件、传真、聊天记录等。③个人时间管理工具,事务提醒、待办事宜、个人备忘录。④网络资源管理,网站管理与连接。⑤文件档案管理,我们的教案和各类总结等等。我们应将撰写教后记作为一种习惯来培养,教后记是一种能有效改善教师个人教学水平的良好途径。教师们对日常工作学习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加以注意与管理,将使我们在专业及教学知识上收获甚丰。
(3)知识的共享和传播。以一种大公无私的态度将自己的知识与别人共享。我们教师也要学会推销自己,信息社会要学会让别人了解自己。让别人了解你,是与别人协作,取得别人的理解、信任的前提。建造自己的人际网络,人际交往中的学习是其它方式不可代替的,人际交往中学到的多是隐性知识,隐性知识是指隐含经验类知识,往往是个人或组织经过长期积累而拥有的知识,通常不易用言语表达,也不可能传播给别人或传播起来非常困难。所以我们要扩大自己的朋友圈,多与人交流。
(4)知识的利用和创新。发挥知识的价值,“知道”不能代表已经拥有知识,只有能说出来,而且能写出来的,才是自己的知识。知识显性化是知识工作者必备的能力之一,显性知识的表达可以树立专业形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专业实践相关的各种描述性资料记录下来,整理成个人专业成长档案。教学计划、课程发展、活动设计、班级经营、师生互动、教学评量,以及教师活动等资料;实录性资料如相片、录像带、录音带与书面记录等,也都是档案资料的重要内容。此档案更能成为提升教师专业发展的资料,也有利于教师进行个人知识管理,进而发现个人知识的重要作用。这样使得教师内隐的、个人的、实践的知识逐渐显性化,成为可以分享与交流的知识。它可以提供教师与同事分享专业的感受、经验与体悟,或是在对话交往中产生冲突与矛盾,从而共同合作,一起探寻专业发展的途径与努力目标。
教师的个人知识管理成效对于学校的整体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在学校层面,学校领导要组建学习共同体,营造整个学校教师个人知识管理的氛围。这就需要学校领导摒弃官僚作风,切实地为教师着想,加大相关的激励措施,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当整个学校的整体教师都投入到个人知识管理中去的时候,学校的教学和管理效率将有大幅度提高,作为群体的教师在其中会乐此不疲。
参考文献
[1] 赵振红.论教师实践知识[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8(5).
篇4
关健词:高校图书馆;知识管理;管理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1)02-0056-02
知识管理的出现在各个领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知识管理是知识经济时代一种全新的管理,它充分体现了知识经济时代的管理特征:信息化、柔性化、创新性和适应性。知识管理产生于知识型企业的管理实践已得到了成功的验证,正成为世界范围内企业管理的新趋势,图书馆作为从事知识与信息资源管理的专门机构,作为对知识进行管理的最早部门之一,有必要及时研究和借鉴知识管理的经验,积极应用知识管理打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是为满足现在和未来的需要,使图书馆的各种知识在运动中得到共享与增值,从而提高图书馆的创新能力和应变能力。图书馆的管理知识工作就是将图书馆馆藏的知识信息进行有序化、系统化地整合,使之最大限度地转化为生产力、竞争力和新价值,同时提高图书馆知识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创新信息化的能力的水平,求得图书馆知识生存的广阔天地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最终达到知识管理创新和知识共享的目标。
一、图书馆知识管理的概念
知识管理是一个对人和信息资源进行动态管理的过程。目前,对图书馆知识管理的定义还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存在多种观点。我国图书情报科学家、教育家柯平教授认为图书馆知识管理就是运用知识管理的理论与方法,进行图书馆业务、财务、人事等各方面的管理,它是图书馆管理的一个新领域。广义的图书馆知识管理既包括对图书馆馆藏知识资源的组织与管理,又包括运用图书馆的集体智慧开展业务活动,提高图书馆创新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图书馆管理。图书馆知识管理是知识管理理论在图书馆的应用与发展,它是以人本主义为中心,以信息资源为基础,以现代技术为手段,以知识创新为目的,获取、存储、开发、传递和利用知识并将其转化为提高核心竞争力的思想的活动。
二、图书馆知识管理的主要内容
图书馆知识管理是指对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的搜集、整理、存储和应用,并使其充分发挥作用的过程。显性知识是指利用馆藏文献进行整序、开发、利用,并制作一些重要学科的相关文献数据库等信息产品,作为服务的信息源;隐性知识是指对图书馆员的人力资源管理,以及对他们头脑中丰富的知识潜能的开发与共享。图书馆知识管理主要包含四方面的内容:一是对显性知识的序化,即对显性知识进行信息组织、加T。二是对图书馆隐性知识的挖掘,建立一种创新交流学习和应用知识的环境和激励机制。三是以知识管理的理念指导图书馆服务,充分发挥知识服务的价值。四是不断激励馆员进行知识创新,开展创新服务,使其成为高校图书馆创新能力的主要动力源。
三、图书馆知识管理的特点
(一)知识经济中知识已成为主导地位的因素
在知识经济和信息社会时代,我们可以理解为知识是起点,即对知识的创造和使用过程进行系统、合理的控制,使知识能够顺利地传播并增值,从而促使高校图书馆和用户创新,提高图书馆自身和用户的生命力。通过知识运营、知识创新、知识资源管理和知识共享机制的建立,不仅可以为人们寻求文献提供简单、便捷的服务,而且有能力直接提供知识增值服务以及向所有需要知识的人提供最有效率和效益的服务。知识是对信息进行深加T的产物,知识管理的手段和方法比之信息管理更加先进和完善,它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在信息系统中加以识别、处理和传播知识,并方便有效地提供用户使用。
(二)创新和共享是知识管理的目标
高校图书馆知识管理的根本目标就是通过对图书馆T作人员智慧的充分挖掘、传播和运用知识,提高对环境快速变化的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实现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共享和有效转换提供一种途径。高校图书馆知识管理理论的核心目的就是最大限度地获取海量信息并进行高效率的序化处理,充分利用网络技术等高速传播手段,为读者提供获取知识的便捷通道,搭建知识共享平台。对知识资本的有效管理就是运用集体的知识,提高组织的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只有不断创新,组织才能发展壮大。知识管理不是一门技术,而是各种可行解决办法的一种综合体,尤其侧重于创新。因此,图书馆要充分运用知识管理的理念和策略,担当起知识创新、知识传播和知识应用的重任。
(三)开发人力资源掌握知识的员工是图书馆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取胜的关键因素
因此,图书馆领导应该重视人的作用,实施以人为本的管理,充分考虑人的愿望、需求和理想,尊重人的个性,为员工的创新提供充分的信任空间,不断激发员工的创造性与潜能。高校图书馆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实施知识管理,对自身人力资源及读者的管理不可忽视。知识管理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注重人才教育以及人力资源的管理。图书馆工作人员在为用户服务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有价值的知识,知识管理将这些分散在各位工作人员头脑中的“隐性状态”知识和信息变成“显性状态”,进而提升为图书馆知识,有利于共享和利用。知识管理的核心是人,它主要体现为以人为本,尊重关怀馆员,重视工作人员的作用,促使工作人员自身的发展,提高人的素质,发挥人的创造力,是知识管理的重要内容。目前,图书馆学界有许多人主张为了实施知识管理,图书馆的管理都应该朝柔性化方向发展,图书馆的柔性管理以馆员技能、服务目标、图书馆战略为核心,重视图书馆员自身的作用,强调馆员的精神状态和专业素质,以充分调动馆员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高校图书馆工作人员在知识管理中体现自身的价值和地位,以柔性管理替代硬性管理,使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与创新精神能够得到最大限度地释放。
(四)信息技术是知识管理的管理工具计算机网络技术为知识的获取、传递、加工和共享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是知识管理必备的条件和工具,高校图书馆知识管理需要充分利用数据仓库、数据挖掘、人工智能技术获取信息中隐含的知识,并广泛利用大型数据库技术、新型检索技术、智能、搜索引擎以及网络技术保证知识的存贮、传播和共享。基于服务的知识管理涉及对客观显性知识组织、开发、服务、传播等管理活动,需要运用一系列先进的信息技术与工具,如超文本技术、元数据技术、存贮结构技术、大型数据库技术、智能技术、知识挖掘技术、智能推拉技术等。这些技术手段极大地提高了知识编码、存储、传播和利用的速度,简化了以往的复杂手续,大大降低了成本,使知识共享成为可能,促进了知识的利用和转化过程,缩短了知识创新的周期。数据仓库技术、文档管理技术、工作流技术、共享技术、中间件技术等技术促进了高校图书馆知识的共享与创新,以及工作人员直接的交流和协作。因此,图书馆知识管理深化了对包括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等先进信息技术
的运用。
四、图书馆知识管理的必要性
(一)知识管理能提升图书馆创新服务水平
知识管理既重视显性知识(信息资源)管理,更重视隐性知识陨(及读者头脑中存储的智慧和经验)的交流、共享与创新,强调信息处理能力与人的知识创新能力的最佳结合,加快隐性知识的显性化,把图书馆员和读者的智力因素调动起来,使信息转化为知识;并有组织、有系统的应用知识,进而创造新的知识。因而,高校图书馆实施知识管理更有利于充分利用馆藏、技术优势,充分挖掘开发人力资源优势,有效提供高质量、高水平的服务,高校图书馆事业充满生机和活力。知识经济的产生与发展,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影响,深刻地改变着传统的生产、经济乃至人们的生活。知识不仅成为了当今最重要的资源,亦成为基本的生产要素。在此背景下,图书馆能否在管理知识和运用知识上发挥作用,是图书馆生存和发展所面临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现实问题。信息技术以及网络的产生也不断影响和改变着图书馆,图书馆面临着管理与服务方式、服务内容的改变。能否应用知识管理的理论和方法,提高信息资源的存取性和可获取性,提高图书馆服务的个性化和效益,以及最大限度地使知识增值,是图书馆所面临的重要任务,传统的信息管理是以物为中心,只注重对知识资源中显性知识的管理,不适应读者对知识信息日益增长的需求,而知识管理是以人为中心,更注重对隐性知识的管理和挖掘,更强调对知识的“创造性利用”,能更好地实现知识创新和共享。因此,图书馆实施知识管理是自身改革、创新和发展的迫切需要。高校图书馆实施知识管理更有利于充分利用馆藏、技术优势,充分挖掘开发人力资源优势,有效提供高质量、高水平的服务,使高校图书馆事业充满生机和活力。
(二)知识管理能提高图书馆文献信息的利用效率
知识管理改变了以往针对图书文献借阅的传统文献管理方式,通过对知识获取、重建、储存、组织等方式挖掘各种载体形态文献的隐含知识,提高信息、知识的准确性、及时性、可用性,并以易于利用的方式提供交流与共享,达到降低成本、提高文献、信息和知识利用效率的目的。
(三)知识管理能促进图书馆信息和技术的整合
知识管理要尽可能地运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特别是计算机网络技术和知识挖掘技术建立起各种形式的知识网络,为知识交流与共享创造基本条件,促进高校图书馆不断开展基础性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进行信息和知识整合的新知识创造和应用新技术的开发,进而不断完善和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篇5
1.1 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
显性知识又被称为明晰知识,是指能够被明确表达的知识,即用口头传授、书面语言、图表或数学公式表达的文字化的东西,它只是知识的一种,是规范化、系统化的知识,这部分知识正是传统图书馆管理的对象。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相对而言,是指不能系统阐述的知识或者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知识。隐性知识是高度个人化的知识,是一种主观的、基于长期经验积累的知识,它不能用几个词、几句话、几组数据或公式来表达,是我们知道却难以表述的知识,它通常存在于人们的头脑和行为之中。显性知识在整个知识体系中只占很小比例,绝大部分知识是隐性知识。
1.2 图书馆知识管理概念
知识管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管理实践的需要而逐步产生的一种新的管理概念,是1992年由美国麻省一家著名的国际咨询公司首次提出,最早源于企业,即利用集体的智慧提高企业的应变和创造能力,它为企业实现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共享提供了新的途径,是经济时代的一种全新的理念和方法,是知识经济时代的一种新的管理模式,是组织的一种有意识的战略,是信息技术和人力资源的有利结合,是知识共享基础上的知识转移过程,它要求运用集体的智慧提高个人和组织的应变和创新能力。
对于图书馆来说,隐性知识是整个图书馆全体人员(读者与馆员)头脑中难以编码的知识的总和,图书馆的传统工作流程针对的管理对象是显性知识,显性知识皆有其隐性根源,而隐性知识在人类知识中起决定性作用。
到了20世纪90年代末,我国图书馆学界把知识管理的概念引入图书馆管理中,这是我国图书馆管理史上的一次深刻的革命。所谓图书馆知识管理是将其知识资源(包括其显性知识资源和隐性智力资源)作为管理对象,给予组织、协调、控制,其核心是通过在组织内部??建一个有效的机制,进而提高一个组织的核心竞争力。它强调的是知识与人的结合与创新,强调知识流动,并通过有效地利用知识,提高个人和组织的创造价值和能力。
2 图书馆知识管理的目标
2.1 知识资源共享
知识共享是知识管理的核心目标之一。是指图书馆员个人的知识(包括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通过各种交流方式为组织中其他成员所共同分享,从而转变为组织的知识财富的过程。知识共享的主体(包括个人、团体或组织)是知识共享的承担者和发动者,知识共享中最困难和最有意义的是隐性知识的共享,知识共享的目标就是要消除各种知识共享障碍,运用知识共享机制来调节和组织知识创新。
2.2 知识创新
知识创新是知识管理的又一核心目标。它是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之间的动态转化过程,它不仅仅是指创造新发明、提出新理论和提供新知识,还包括对现有的知识进行管理,揭示现有的未被人们所认识的内容。图书馆作为知识和信息收集、加工、整理和传播的基地,是科学系统链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同时也是知识创新中的重要环节。这就要求知识管理不仅要促进图书馆内部、图书馆与图书馆之间、图书馆与用户(读者)之间的联系,而且要加强知识联网,加快知识流动,充分利用馆内外的智力资源,通过积极组织各种活动,促进馆员与馆员,馆员与读者之间的知识、文化和学术的交流,努力把馆员的隐性知识发掘出来,使它们流向需要的用户(读者),同时将文献中的显性知识转化为读者头脑中的隐性知识,进而转化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能力。
3 图书馆知识管理策略
图书馆要想成功实施知识管理,必须讲究方式方法,充分激活与人和技术有关的各个要素,并对其进行有效结合,才能达到知识管理成功运作的目的。
3.1 技术创新
信息技术创新是指图书馆把所有显性知识通过数据库形式储存,创造出数字化信息服务和网络化操作。知识管理运用现今的信息技术,解决用户的需求和知识混乱无序的矛盾,通过互联网大量地提取和整合电子资源,创建全社会共享的信息文献资源系统。作为图书馆显性知识管理系统,实施人本管理,就是在管理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树立馆员的主人翁地位,在用户(读者)服务上体现用户第一的宗旨,从而推动知识管理的不断发展及其与社会实践的有效融合。
3.2 提高馆员素质,转变馆员角色
人本管理是知识管理的核心所在,只有尊重人的价值,充分考虑人的愿望和需求,为广大馆员提供充分的信任空间,才能全面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发挥他们的最大潜能。首先要建立完善的馆员培训教育制度,不断学习本学科及相关学科的知识,进行管理和专业技术相结合的培训教育,完善更新知识,促进馆员内在知识的不断积累,优化馆员的知识结构,促进图书馆整体知识结构的优化,培养出具有高素质专业化人才。其次,要改变馆员角色定位,由图书保管员发展为新时代的知识导航员。
3.3 知识信息的参考咨询
用户(读者)是图书馆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资源,图书馆的服务只有不断地满足用户(读者)的需求,才能在激烈的信息服务竞争中赢得用户资源,获得持续发展。图书馆的职责就是在现代化的网络环境中,能够帮助读者在网上大量的信息中快速找到自己所需要的信息是。参考咨询为服务提出了明确的知识需求,使得图书馆的知识管理有了明确的目标,符合图书馆有限的、有目的和分等级的知识管理。它是图书馆知识信息服务的核心内容,是图书馆对隐性知识管理及使隐性知识显性化的一个很重要的部分,它可以很好地促进馆员将隐性知识显性化,达到知识管理和创新的目的从而进行更好的管理,同时也有助于知识的创新。
3.4 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和资源的作用
知识管理是围绕知识获取、知识加工、知识利用开展管理的、在知识获取过程中,图书馆通过利用数据库资源对数据进行挖掘,对人工智能技术进行挖掘,获取隐含的知识,进行融合并创立知识联盟。在知识存储过程中,充分利用大型数据库及新型检索技术、搜索引擎、智能以及组件技术、网络技术,做好高速信息处理工作即大容量存储总做,为合理高效管理知识提供保障。在知识传播及交流方面,图书馆应充分建立集成图书系统、电子资源管理系统、网络信息资源管理系统,进行多功能集成。
篇6
论文摘要:高校图书馆作为知识资源的管理和服务部门,将知识管理的实践、创新和传播与高校图书馆的工作流程结合起来,走在推广和应用知识管理的前沿,对高校图书馆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知识管理是适应知识经济要求的管理模式,能够提高组织的员工素质和生产效率,有助于组织的知识创新,培育组织的竞争优势。图书馆承担着记录、储藏和传播人类知识的任务,它通过对文献信息资源进行收集、处理、存储,将知识传递给需要它们的人,来促进社会知识交流和创新。新的管理模式和知识服务依赖于图书馆对知识管理的引进和实施。
一、知识管理
知识管理充分体现了知识经济时代的管理特征:信息化、柔性化、创新和适应性。知识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对知识的有效管理。管理是对知识有效的识别、获取、开发、分解、使用、存储与共享,为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构建转化和共享的途径,运用集体的智慧提高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并进而推动整个社会知识经济的发展。
美国资深知识管理专家、经济学博士约根什·马尔霍特拉将知识管理定义为:“是当企业面对日益增长的非连续的环境变化时,针对组织的适应性、生存和竞争能力等重要方面的一种迎合性措施。本质上,它包含了组织的发展进程,并寻求将信息技术所提供的对数据和信息的处理能力以及人的发明创造能力这两方面进行有机的结合。”它完整地概括了知识管理的必要性、目的、内容和手段,揭示了知识管理的实质:人是知识管理的核心,是知识管理中最活跃和主动的因素,强调企业员工的创新意识和集体创造力;知识管理以企业内外部的知识共享和协作为基础;有效的知识管理必须建立在一种新的组织机构之上,要求新的组织形式与之相适应。
二、高校图书馆知识管理的主要特征
什么是高校图书馆知识管理?图书馆知识管理是指对信息资源及与信息资源有关的智力资源所进行的管理,其目的是通过提高图书馆自身的管理效率来提高图书馆的服务效益。包括工作内容上的知识管理,又包括组织管理上的知识管理。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知识管理在图书馆中将会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它是知识经济时代新的管理模式,具体体现如下:
人力资源管理是图书馆知识管理的核心内容。知识经济体系中最重要的资源是掌握知识的人才,人的智力因素将决定经济发展的水平。知识经济时代,全面提高馆员的素质和定位人的价值成为图书馆知识管理的重要目标。图书馆将重视馆员的职业培训与终身教育,引导和发挥馆员的智慧潜能,把开发馆员头脑中的知识资源作为提高效率的重要途径,
图书馆知识管理的目标是要推动知识创新。图书馆知识创新管理就是对知识的生产、扩散和转移及其由相关机构和组织所构成的网络系统的管理。它包括知识的理论创新管理、技术创新管理与组织创新管理三个方面。
信息技术是图书馆知识管理的工具。现代信息技术的出现打破了信息传递的时空限制,通过网络可以方便地与世界各地的同行、用户探讨有关问题,现代信息技术不仅是实现信息交流和共享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解决知识产权保护的强有力方法。
三、高校图书馆实施知识管理的必要性
图书馆的基本职能是对信息、知识进行收集,整理并提供使用,这和知识管理的过程基本一致,但知识管理更多强调的是对知识的“创造性”利用。图书馆工作的知识性、信息技术工具的采用、服务理念的进步以及图书馆资源观的变化,在知识经济时代不断创新,使图书馆完全具备实施知识管理的可能性。实施知识管理,有助于图书馆增加竞争力,提供高附加值的知识服务。
实施知识管理是知识经济时代图书馆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需要。知识经济对图书馆的影响表现在:资源环境的变化,如资源更新和淘汰的速度加快;网络资源等多元信息不断增加。技术环境的变化,高校图书馆在办馆模式、馆藏资源建设和信息传播途径方面随着计算机技术、存储技术、通讯技术的发展,日益表现出数字化、网络化和虚拟化的特征。现代用户对信息需求呈现出全方位广泛化、综合性深度化、快捷方便时效化、任意漫游网络化的特征。读者环境的变化,多年扩招使我国高等教育总规模增长了近一倍,这客观上要求高校图书馆不仅要对知识信息的收集、存储、整理与传递进行高效率的管理,而且要用创造性的劳动创造出新的知识去满足读者的需求。信息服务机构的激增,使图书馆不得不面对激烈竞争。图书馆的读者和用户正在被分享,图书馆的生存和地位受到了挑战。因此为了更好地面对知识经济的挑战,图书馆有必要引入并实施知识管理。
实施知识管理是图书馆拓展和深化服务功能的需要。图书馆累计了丰富的信息资源,知识经济的兴起要求图书馆实现管理模式由信息管理向知识管理转变。知识服务是图书馆联结用户和市场的纽带,它以用户需求为调节手段,知识管理也为图书馆高质量的知识服务目标的实现提供了有力保障。图书馆面对用户知识需求,应从各方面全方位地拓展和深化其服务功能,以显著的知识服务的功能优势求得生存与发展。
实施知识管理可以提升图书馆管理功能。图书馆应重视对知识型人才的管理,对图书馆馆员隐性知识的管理是科学有效地开展基于服务的知识管理工作的前提条件。它强调将人的能力的提高作为组织实施管理的出发点,为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的相互转化提供途径。
参考文献
篇7
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测度我国高技术产业五大行业的知识管理效率,结论显示:电子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综合技术效率最高,其资源配置和资源使用都有效;航空航天器制造业综合技术效率最低,主要因为其规模无效所致;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和医疗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综合技术效率较低,是因为这两行业规模效率无效;医药制造业综合技术效率较低是因为其资源配置和资源使用低效导致。在此基础上提出高技术产业知识管理效率提升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高技术产业;知识管理效率;DEA
在自然资源稀缺、利用效率相对低下的背景下,创新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着一个国家、一个区域乃至一个行业的兴衰。高技术产业正是以创新为特征的知识密集型产业,创新能力决定着高技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而知识资源的合理配置是决定高技术产业创新能力高低的关键,可见,相对于自然资源的配置,知识资源的合理配置对高技术产业创新能力的提高尤为重要。因此,研究高技术产业知识管理效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知识管理的目的在于有效地将外部知识转化为内部知识,对知识进行全面而充分地开发利用。国内外学者对高技术产业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研发投入、创新绩效等方面[1-3],对高技术产业知识管理效率的研究文献相对较少。本文以我国高技术产业中医药制造业、航空航天器制造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电子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和医疗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为研究对象,运用2012年最新相关统计数据和DEA模型对高技术产业知识管理效率进行测度分析,为提升我国高技术产业知识管理效率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借鉴。
1研究方法和指标体系
1.1研究方法选择DEA(DataEnvelopementAnalysis)数据包络分析,是著名运筹学家A.Chames和W.Wcooper等学者在以往的经验基础上发展起来的。DEA是根据已知数据,使用模型对多个变量的DMU进行相对效率评价时使用的方法之一,目前较多用在有关效率的分析研究中。在DEA中,相对效率的分布区间为(0,1),最高效率为1。DEA方法延续至今,很典型的有CCR、BCC、FG和ST模型。本文所研究的问题会涉及一个以上的产出,所以所采用的模型为多产出的CCR模型。TE指相对于投入来说,产出已经达到了它的最大值,也就是说决策单元已经位于生产的可能性曲线上;PTE指DMU在现有的技术水平下已经达到了效率的最大化状态。总之,投入和产出在t+和t-之间变动时,当D越大,效率越好。
1.2指标体系构建对高技术产业知识管理效率的测度就是对知识资源的投入和产出的效率进行分析。而DEA模型以决策单元的投入和产出的数据为衡量效率的基本标准,用此模型进行效率分析的基础就是建立合理而正确的投入和产出指标体系。投入主要为劳动力的投入和资金的投入,其中从业人员的平均人数、R&D人员全时当量、机构人员反映了高技术产业在劳动力方面的投入。R&D内部经费支出说明了产业内部对知识管理的重视度,新产品开发经费支出、机构经费支出、专利方面的经费支出说明了对创新的支持程度,技术引进经费支出、购买国内技术经费支出、消化吸收经费支出说明了产业对于知识的引进、改造和消化吸收的支持,这些都是在资金方面的投入。产出指标主要分为价值和技术的产出。主营业务收入反映了高技术产业产出的一个整体状况,新产品产值、新产品销售收入、利润出货值和高技术产品的出口额反映了高技术产业的价值产出,专利申请数、有效发明专利数反映了在技术方面的产出。最后结合数据的可得性和高技术产业的特性,借鉴盖丽莎等[4]的研究指标,构建我国区域高技术产业知识管理效率测度的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
2知识管理效率的测度及分析
从我国《高技术产业年鉴2013》中,采用2012年高技术产业五大行业的截面数据,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法测度我国高技术产业知识管理效率。高技术产业知识管理效率的测度是多指标的综合评价,包括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结果如表2所示。表2中,电子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的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都为1,规模报酬不变,说明它的知识管理效率高,也就是说,如果按照目前的这种投入和产出或者这样的比例继续投入的话,该产业的产出将会处于高效的范围之内,知识管理的效率也就一直会维持在高效的水平上。电子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的知识管理效率如此的高,其主要原因就在于专业性强,智力资源的含量较高,属于较高的具备专业技能的脑力劳动,不需要一般劳动力和低端行业的资源介入,一般不需要大的投入就可以得到可观的产出,致使其知识管理效率高。但是,电子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的规模报酬不变,导致了多的投入不会有多的产出,所以在电子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方面不可盲目投入,否则会导致效率下降。
医药制造业无论是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还是规模效率都较低,其中规模报酬的递增也为医药制造业留下了大量的投入空间。由表3可以看出,医药制造业知识管理的投入和产出极为不平衡。从产出来看,目前新产品的销售收入为29286008万元,还没有达到就目前的投入而应得的产出为56235860.371万元,但是在技术产出方面,有效发明的专利数达到了预期的要求。造成这样结果的原因就是市场的推广力度还不够,广告的投入力度也比较低,在消费者心里的知名度比较低。投入方面,R&D人员全时当量x2、新产品开发经费支出x5、企业数x6、技术引进经费支出x7、购买国内技术经费支出x8、技术改造经费支出x9、消化吸收经费支出x10的投入都过量。当产出维持在目前的水平时,R&D人员全时当量应该减少26003.143人年,减少高技术产业专业人员的工作量;新产品开发经费支出也应该减少751034.454万元,新产品的开发一直都是产业的重点工作对象,而如此多的投入却没有赢得应得的产出,导致了严重的资源浪费,增加了产业的资金负担;企业数也比较多,应该减少4369个。技术引进经费支出、购买国内技术经费支出、技术改造经费支出、消化吸收经费支出这些指标表示了高技术产业知识管理中知识投入方面技术的引进、改造和消化吸收,这些方面的效率体现最能突出知识管理效率。表3显示,医药制造业关于技术的购买、改造和消化吸收的经费支出都明显较高,目前比预期的支出要多达979948.762万元,这样的经费配置会造成极大的浪费。医药制造业由于技术水平低、创新能力不足和政策控制严重的原因,导致了这一行业很难吸收和利用外部知识。综上所述,医药制造业的知识投入明显超出了目标值。在规模报酬递增的情况下,如此多的投入都没有获得较高的产出,可见医药制造业的知识资源配置明显不合理,投入过剩而产出不足,造成资源浪费和资金压力。航空航天器制造业的技术效率在这五大产业中是最低的,只有60.6%,低于平均水平20.6个百分点。表2显示航空航天器制造业的综合技术效率与其规模效率都比较低,表明其知识管理效率相对较低。主要的原因就在航空航天器制造业的特殊性。
航空航天器制造业关系到国家的安全,具有较高的专业性和高端性,国家对航空航天器制造业的人才要求也比较严格,这一行业的各方面门槛都比较高、政策限制较多,行业的性质导致了通常会需要更多的时间,几年或是几十年来完成一个目标,使知识的循环转移不自由,表现在航空航天器制造业的知识管理的效率不稳定,会在一定范围内波动。航空航天器制造业的规模报酬递增,导致了这一行业的产出会以比投入更高的比例增长,也就表明了航空航天器制造业的发展空间大,知识管理的效率会有一个很大的上升空间。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和医疗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的综合技术效率差别都不大,都处于无效状态,主要源于两个产业规模无效。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的规模报酬递减,其基本原因是缺少独特的高端技术,一直都使用低端劳动力和普通技术,依靠劳动力来提升产出。这种加大产出的做法短时间内还行,但是一旦超出一定的界限,不断地增加普通劳动力就不会再提升产出,反而会使产出降低。医疗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的规模报酬递增与这一行业的性质有很大的关系。医疗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从劳动的专业分工上看,属于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都较为普通的行业,但是纯技术效率较好。
3我国高技术产业知识管理效率的提升对策
通过对我国高技术产业知识管理效率的测度和分析发现,我国高技术产业知识管理的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分别为0.812、0.951和0.859,与陈士慧等[5]测度的2008年的结果相比,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都有所下降。这与测度指标和测度方法的差异有关,也可能与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实体经济的不景气有关。根据张杰等[6]的研究,中国渐进性的市场场化改革引致了要素市场扭曲,即政府对要素市场的干预和管控人为压低了要素价格,延缓了市场化进程,抑制了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作为微观主体的企业会倾向于使用廉价的有形要素获得利润,甚至从事寻租活动获取超额利润,而对于如何提高知识管理效率从事创新活动的动力不足,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高技术产业知识管理效率的提高。高技术产业是知识密集度高、投入高、效益高和风险高的四高产业,高技术产业的显著特征是创新,通过提高知识管理效率促进创新对高技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基于本文实证分析的结果,结合我国高技术产业发展的现实,从知识管理的视角提出以下对策:(1)加快要素市场的市场化进程,使市场在创新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注重人才的引用和培养,推进知识创新和扩散,保持行业和技术的开放性,尽可能推进该产业高技术化,提高整体竞争力。(2)注重高技术产业专业人才的培养。高技术产业知识管理效率体现了知识的研究、转化和消化吸收的效率,人是运用知识的主体,人才是关系到高技术产业知识管理效率高低的重要因素。但是人才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因此要长期加强人才的培养,鼓励人才的流动,最大限度地开发人才资源,实现人力资源共享,从人才的角度推进高技术产业知识管理效率的提高。(3)强化对优势产业的支持。电子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是高技术产业中的优势产业,其知识管理效率也最高。应加强知识产权的管理,提学研平台,出台一些优惠政策,使得高技术产业快速发展。(4)实行高技术产业知识管理效率测度常态化。尽可能统一评价指标体系并保持连续性,定期测度。这样,有利于掌握高技术产业知识管理效率及其变动态势,及时做出反应。
参考文献:
[1]冯锋,马雷,张雷勇.外部技术来源视角下我国高技术产业创新绩效研究[J].中国科技论坛,2011(10):42-48
[2]惠树鹏,张玉春.我国高技术产业研发效率的空间变动及影响因素研究———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随机前沿分析[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21-25
[3]吴旭晓,许正中.基于超效率DEA的区域高技术产业发展绩效评价[J].统计与决策,2010(22):110-112
[4]盖丽莎,董洁.我国区域高技术产业知识管理效率测度研究———以江苏省为例[J].科技管理研究,2013(21):72-75
[5]陈士慧,田王君,董芙蓉.基于DEA的高新技术企业知识管理效率分析[J].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1(24):118-120
篇8
关键词:知识管理;知识导航员;知识管理员;信息教育者
中图分类号:G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3-0-02
一、知识管理与高校图书馆
知识管理是是组织、控制知识并为管理决策服务的过程。它将知识看作一种可开发资源,以人为中心,以信息为基础,以知识创新为目标,是对人与信息资源的动态管理过程。知识管理引入图书馆的一个重要意义就是对知识资源实行管理,更好地概括了图书馆工作的本质。知识管理环境下的图书馆不再局限于信息收集、整理、存储、检索,而是重在对知识分析、提炼、增效和创新。知识管理是图书馆在21世纪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获得自我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高校图书馆作为高校教学和科研的学术性机构,是学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学、科研的支撑系统和坚强后盾。它是知识创新、产生知识的重要场所,同时也是传播知识的主要场所。知识管理的实施使高校图书馆能够及时了解知识流向,掌握知识动态,提高为教学科研服务的效率,提高馆员的素质,提高图书馆在信息社会中的竞争力,从而使高校图书馆从容面对知识经济时代中的各种挑战。如何开发利用高校图书馆的知识信息资源,开展高效率的服务工作,充分发挥图书馆为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的职能,是高校图书馆的重要课题。这些工作,都离不开人,即图书馆员。
二、知识管理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员的角色转变
(一)知识导航员。长期以来,高校图书馆员一直以图书文献资料为工作对象,大部分精力局限于找书――借书――还书,作为读者与文献之间的二传手将文献提供给读者,许多工作是被动的、简单重复的,人们获取的只是文献数据信息本身,并不是知识。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高校图书馆不仅拥有传统的印刷型,还拥有声、光、电、磁为介质的多种类型载体的信息资源,高校图书馆在馆藏结构、服务格局和管理理念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成为了选择联结和组织利用信息资源、为用户提供信息和资源服务的“工作站”。高校图书馆员要充当现代知识导航员的角色,使读者可以轻松地查阅图书馆的馆藏和流通情况,了解新书信息,查阅资料,下载文献信息。
知识导航员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根据读者的需求组织馆藏或网络上的信息资源,进行知识分析、综合、加工成读者所需要的知识内容,形成知识库,提供给用户服务,最终帮助读者找到其所需的相关知识。高校图书馆员开展导航服务,就要引导、帮助读者尽快了解图书馆所拥有的各类文献资源数据库,熟悉图书馆的各种现代化设施,掌握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检索技术,为读者更好地利用图书馆的馆藏文献信息资源奠定基础。
无论是印刷型实体资源,还是虚拟电子资源,都需要通过知识导航员对知识信息资源的组织、解释。高校图书馆员凭借自身具备的信息处理技能及相关学科知识背景,编制学科、专业或专题网络检索工具、网络检索指南等网上信息链接引导系统,为读者便捷高效地利用信息资源提供导航服务,了解文献信息资讯的目次、内容大意、著者的权威性、著者的相关著作、他人的评价等等,判断其相关性,决定资料是否为其所需,在最短的时间里以最快的速度找到急需的情报资料。
(二)知识管理员。在高校图书馆传统的资源管理模式中,图书馆员只是以普通图书管理者的身份在各自的采编、流通、阅览、参考咨询等工作岗位上实现着各自的职业角色。图书馆知识管理的目标是引导和发挥图书馆员的智慧潜能,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知识资源,把知识用一种满足读者需求的方式表现出来,使创新知识、采集知识、传播知识、利用知识更为方便、及时、有效。这就要求高校管理员努力跨越文献员、保管员的角色,成为知识管理员。
高校图书馆员作为知识管理员,具有对知识进行高效组织、二次开发的能力和素质。依据本馆的馆藏建设原则,广大师生的信息需求特点,结合各专业发展状况、研究成果和研究方向,将大量的图书和信息组织起来,综合地加工和重组知识,形成具有新价值的高质量知识产品,建立一个能充分被利用而且能支持学校教学与未来学术研究需求的知识资源保障体系,推动他们的教学和科研工作。
图书馆员凭借自己的隐性知识,对随时随处可获得的知识信息进行筛选、组织、整序、深度加工、分类检索,以有意义的、清晰的、直观的方式表达出来,为读者提供深层次的增值服务。根据科学原则,引进国内外一些大型数据库和最鲜活、最前沿、符合本学院学科专业需求的文献,通过联合、共建等形式,对创造性知识资源进行重组和整合,建立专题文献数据库,向不同专业的读者群提供专题目录、综述评论等二、三文献服务和为直接进行某一课题的科学研究服务,这些都将成为馆藏资源开发最重要的途径,也是高校重点学科建设和国内、国际学术研究的需要。
(三)信息教育者。无论是纸质信息资源还是网络信息资源,都具有明显的分散性、随机性、多元性等特点,许多师生并不真正懂得检索的技巧,面对海量信息时,不是无功而返,就是检索到一堆无用、不相关的资料。但是图书馆员与教师的关系长久以来并不密切,并不是每个教师都会利用图书馆,大多数学生从未接受过系统的信息资源检索的培训,存在着自我获取信息的能力障碍,因此对师生获取信息能力的培训显得尤为重要。高校图书馆责无旁贷地承担着培养、提高读者信息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加工实际能力的重任,这是信息社会对高校图书馆提出的最基本的要求。开展读者教育培训,教会师生充分利用各种信息资源,是图书馆员服务的一项重要内容,进一步强化了高校图书馆员信息教育者的角色。
高校图书馆面对的是文化层次较高、信息意识较强,对新的信息环境尤为敏感的广大师生。这就要求馆员的工作重点向服务一线转移,针对多层次、多类型、多学科的读者群提供个性化服务,积极主动地提供信息咨询服务与信息资源教育培训。高校图书馆每年都有读者培训、新生入馆教育、经常性的读者阅读指导、专题讲座、书评活动,但基本上是以信息检索知识教育为主。
因此,高校图书馆员对于信息资源利用的指导作用是必不可少的,他们不仅要教育读者掌握检索技巧,更要指导读者具备构建检索策略的能力。当读者遇到问题时,能够分析问题的属性,确定问题的主旨,知道应该使用何种资源,运用何种检索技巧,以及如何过滤检索结果,评价检索结果的相关性等。知识管理环境下的图书馆真正成了没有围墙的大学。
三、高校图书馆员实现角色转变的措施
馆员是图书馆知识管理的关键因素,是实现图书馆知识创新和知识服务的主体。全面提高馆员的综合素质,增强服务意识,是做好知识管理时代知识信息服务的前提,是实现高校图书馆现代化服务的保证。
(一)高校图书馆的管理必须树立起以人为本的理念,使馆员的创造性得到最大的发挥,这是知识管理的本质特征。目前馆员个性价值在图书馆的整个管理体系中一直是缺位的,只有给馆员自主的空间,才有可能充分实现图书馆员的自我价值。高校图书馆应重视馆员们在不同阶段需求的多样性与变化,建立完善的继续教育培训制度,并根据个体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职业教育计划,使每一位馆员都有获得不断更新知识的平等机会和胜任本职工作的能力。另外,还要引进各方面的专业人才,深化内部机制改革,进行人员结构调整,根据个人的情况和图书馆的实际需要安排岗位,坚持公平竞争的原则,为提供馆员晋升的机会,激励馆员积极上进,自觉投身深层次知识信息服务活动,实现馆员整体素质的提高。
(二)高校图书馆要重视馆员的教育培训。图书馆员培训是提高图书馆员综合能力的有效途径。通过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开发图书馆员的潜能,为其搭建个性化的发展平台,更新其知识使他们更有能力和信心创造和实现价值。在图书馆员中普及计算机和网络知识与技能,是促使其尽快实现角色转换的智力前提。馆员可以报考研究生、夜大、函授等在职教育,系统第学习和提高某一门专业知识。还可以通过各种培训班、专业学术会议、专题讲座等来提高自身的素质、知识素养和业务能力。培训内容不仅包括现代信息技术,也应包括图书馆服务的新理念、新方法。
(三)自学是每一位高校图书馆员应该终身自觉进行的,只有终身学习才能适应形势的发展,这是大多数馆员实现自我完善的主要途径。图书馆有着丰富的馆藏,具有各种专业文献,这为馆员的自学创造了有利的物质条件。馆员针对自身的知识结构,在干中学,以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为主,积极学习新技术、新知识,对多种专业知识进行掌握和应用,达到一专多能、学以致用,不断为自己充电。馆员可以通过自学来提高知识管理的能力,努力使自己向多元化知识结构的复合型人才发展,以适应时代的需要。
参考文献:
[1]柯平.图书馆知识管理研究[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6,(12).
[2]王槐深.21世纪图书馆员的角色定位与培训[J].图书馆论坛,2001,(6).
篇9
一、高校教学档案信息增值的涵义
信息增值是信息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信息的有序化和系统化本质上是实现信息从量变到质变的手段,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信息在量上的增值;二是信息在质上的增值;三是信息在价值上的增值。
高校教学档案是指高校的教学管理机构及教师个人,在从事教学管理、教学实践和教学研究活动中直接形成的,有一定保存价值的文字、图表、声像、电子载体的,具有有机历史联系的文件体系。根据信息增值的涵义,笔者认为:高校教学档案的信息增值主要是指教学档案信息内容的增值和教学管理、教学实践和教学研究等工作活动效率的提高。它主要是通过对教学的文档信息及其它和教学活动相关信息的捕获、接手、存储、加工、传递和利用来实现的。高校教学档案的信息增值体现为信息内容能够帮助高校的教师及管理人员,提高他们的决策合理性和实际管理工作、教学工作活动的效率。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教学档案信息在消除不确定性方面的作用。通过对这些大量的、低价值的教学文档数据和相关信息的加工、传递和利用,减少高校的有关教学的活动的不确定性,从而制定最有利于提高高校教学各项活动的水平,促进高校发展相关政策的制定。
二是高校档案信息满足利用者需求度的变化。通过对原始教学档案信息分析、加工、整合,形成高质量档案信息产品,其价值发挥不再局限于参考、凭证或历史文化作用,而是致力于解决利用者实际问题。
三、有关教学的活动效率的提高。这需要在教学档案信息资源和利用者之间建立联系,形成教学档案利用者和教学档案信息之间的有效匹配。为教学档案的利用者提供高效的信息服务,以提高教学档案利用者的决策水平和工作效率。
二、高校教学档案信息增值中的知识管理内涵
知识分为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知识管理的基本观点是:显性知识重新组合成为更复杂的显性知识、隐性知识通过一定的方法显性化、隐性知识不断完善形成新的隐性知识、显性知识经过思考重新组织成为隐性知识。根据知识管理内涵,可以看出高校教学档案管理尤其是其信息增值有着自身特殊的知识管理价值和内涵。
(一)高校教学档案的信息增值体现对知识本身的管理
高校教学档案信息管理的目标和基本任务之一,就是实现已有教学档案的信息价值和增值。实现教学档案信息价值的关键是建设信息资源体系和信息系统网络,开展教学档案信息服务活动,实现教学档案信息流的有序流动和有效使用。而教学档案的信息增值则要依赖对信息资源的筛选、组织与开发来实现。高校教学档案具体内容包括学校有关教学工作的文件材料,有关教学质量检查、评估材料,有关专业设置的文件材料、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学生学籍卡、在校生花名册,实验室管理材料,典型教案、重要备课记录,学生对教师评价等。这些教学档案材料是高校知识的重要载体,其本身所承载的知识一部分是显性的,一部分是隐性的。
高校教学档案信息增值过程中对知识本身的管理是通过对上述显性知识、隐性知识,以及对显性知识和显性知识之间相互作用的管理实现的。高校教学档案信息增值的显性知识管理主要是对教学档案衍生的知识资源进行分析、加工、整合,使显性知识成为更复杂的显性知识。隐性知识管理主要是对教学档案中经验类知识的所有者(包括教师、各学科专家、档案工作者等)头脑中知识分享的管理,而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之间相互作用的管理是指挖掘教学档案信息的潜在价值,隐性知识显性化,使知识得到创新。
(二)高校档案的信息增值体现知识基本过程的管理
知识只有通过人脑加工和经验的处理,集体的智慧转化为新的知识,才能不断地繁衍和发展。知识管理的任务主要在于知识的获取、积累、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的转化以及知识的交流与共享等。高校教学档案的信息增值有着自身的增长方式,不仅要把教学档案信息收集起来,进行分类整理,还要通过创建教学档案信息共享平台,集约不同结构的教学档案信息资源,使教学档案信息资源得到有效开发和充分利用。通过教学档案信息资源的共享,为高校教师和管理人员的学习注入动力,督促他们跟踪教学档案信息的发展方向,做到教学档案资源建设的与时俱进,为教学档案利用者提供快速、高效、可靠的优质教学档案信息服务。通过对教学档案信息资源的共享,进一步提高高校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全面提升高校的教学和管理水平。由此可见,高校教学档案的信息增值过程中体现的知识基本过程的管理就是利用档案馆人员的专业知识及各类先进技术对教学档案隐含的知识收集、分类、整理、挖掘、转化、交流与共享的管理等。
(三)高校教学档案新信息增值中体现对知识相关要素的管理
高校教学档案信息增值要解决两方面的问题:一是教学档案信息资源的建设问题;二是教学档案信息资源的存取和开发利用问题。“教学档案信息资源”的概念不同于“教学档案的概念”,它是指经过人们合理开发和组织的教学档案中的信息、信息技术、文档人员等要素组成的有机集合。在这些要素中,通过对教学档案的加工处理而获得的有关信息,无疑是构成教学档案信息资源的核心要素,但是相关的信息技术和文档人员等要素,也是这种经过开发和组织的教学档案信息得以有效控制和利用的必要条件。再有,信息技术的掌握和人员素质的提高需要通过建构某种学习共同体而得以实现,需要高校教学档案形成每一环节中涉及的人员之间展开不断的学习。面对这种境况,需要建成学习型组织,营造个人、组织共同发展的良好组织环境。可见,高校教学档案的信息增值蕴含着对与知识有关的各种要素(包括知识组织、知识设施、知识技术、知识人员、知识制度和知识环境等)的管理。
三、基于知识管理的高校教学档案的信息增值策略
在知识管理广泛运用于组织之中以提升组织能力的背景下,高校教学档案的信息增值作为学校档案工作的一个新任务,需要采取有效的知识管理策略来保证高校教学档案的信息增值的实现。
(一)注重对教学档案信息资源中的隐性知识的挖掘
知识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的观点就是:隐性知识比显性知识更完善、更能够创造价值;因此,隐性知识的挖掘和利用能力将成为个人和组织的成功关键之所在。因此,高校教学档案工作不仅要注重对学校内产生的有关教学工作的显性知识(文档)的收集、管理,而且更要重视对隐藏在教学档案中的隐性知识的发掘,这部分知识对高校教学档案的信息增值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因此,要从教学档案承载的信息和数据中,发现特定数据和信息的相关性和内在联系,通过提炼、分析、综合和激活,发现事物的本质,并把这些数据和信息重新组合成为具有高价值的教学档案信息。
(二)建立教学档案信息共享平台
教学档案信息只有在交流的过程中才会增值,通过建立顺畅的教学档案信息交流渠道,不仅可以扩展学校整体的教学档案信息资源储备,而且可以实现教学档案信息的增值。因此,高校教学档案信息增值的实现还要有赖于教学档案信息共享平台的建设。
建置教学档案信息共享平台的目的,在于让学校的教学档案信息能做有效的管理,经由整理分类后,提供给学校的全体人员,做经验的分享与知识的传承。从短期目标看,可以藉由教学档案信息的分享平台,提升学校全体人员教学档案信息的分享和对谈的机会,通过谈话和分享促进教学经验的获取、教学技能的提高;从长远上来看,通过交流平台,教师能够在第一时间整理和提炼好自己独具特色的教学知识和教学档案,这在学校的教学评估、优秀课程评比等活动中都是优秀的素材。
(三)增强教学档案形成者与管理者的知识管理能力
篇10
论文摘要:介绍了隐性知识的内涵及特征,分析了隐性知识的形成因素,论述了高校图书馆隐性知识的共享与管理措施。
2l世纪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知识南潜在的生产力变成现实生产力。知识拥有者成为更多价值的创造者,知识成为资本。知识服务及知识管理因此也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知识管理是知识经济时代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图书馆管理的主要内容。
现代社会发展趋势是走向开放与透明,图书馆作为一个公益机构,无论是加强内部管理还是对外完善读者服务,都要求加强知识管理、信息公开。知识管理可以分为显性知识管理和隐性知识管理,在对知识管理的实际工作巾,隐性知识及信息的揭示与披露更为重要,这是图书馆发展过程巾来自外部和内部两种力量推动的必然趋势。
1 隐性知识的内涵及成因
1.1隐性知识的内涵
“隐性知识”这个术语首先是由英国著名物理化学家、思想家波兰尼(MichaelPolanyi)于1958年提出的,是指:“在一个人所知道的、所意识到的东西与他所表达的东西之问存在着隐含未编码的知识”川。他认为隐性知识来源于个体对外部世界的判断和感知,是源于经验的。他的一句名言“我们知道的多于我们所能表达的”很好地表明了隐性知识的内涵。后来日本学者野中郁次郎(1kujiroNonaka)认为:“隐性知识是高度个人化的知识,有其自身的特殊含义,此很难规范化也不易传递给他人”。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只能意会不可言传”。隐性知识是一种主观的、基于长期经验积累的知识,它不能用几个词、几句话、几组数据或公式来表达,它的内容都有十分特殊的含义,包括信仰、隐喻、直觉、思维模式和所谓的“诀窍”。
1.2隐性知识的特征
通过对“隐性知识”概念内涵的理解,可发现其具备以下特征:
一是学习方法的特殊性。隐性知识雌以用语言和文字来精确表述,也难以川数字和公式来表达,所以学习隐性知识唯一的方法是领悟和练习。二是难以规范性。隐性知识深深地植根于行为本身,植根于个体受到的环境约束,此具有难以规范的特点。三是独占性。隐性知识难以言明和模仿,大部分不易编码或不能编码,交流与转化速度较慢,成本较高,存一定程度上具有独占性。四是内隐性。隐性知识是高度个人化、难以规范的知识,闪此难以传递给别人,只能靠感悟和领会来获得。五是指数增长性。在适当的激励下,知识可按指数增加,所有的学习和经验都具有这一特点。随着知识的逐步被获取和吸收,可提供的知识基础本身也在增大,于是知识基础按比例不断增大,最终呈指数增长。六是分享性。知识是少数在分享的情况下才能快速增长的资产之一。一部分隐性知识经过挖掘、编码后可以性化,使之利于沟通和分享。
1.3隐性知识的成因分析
(1)知识垄断,保持竞争优势的思想。知识垄断的发生是建立在垄断者自身利益的基础之上的。由于人们担心将隐性知识显性化后会使自己失去竞争优势,总是倾向于将自己所掌握的、具有一定使用价值的思想观念、技术诀窍保密起来,同避或谢绝与人共享,以此来确保自己的优势地位抑或等待机会。如果图书馆没有形成知识共享的组织制度和图书馆文化及相应的激励机制,那么这些掌握冈书馆隐性知识的员工就会拒绝与他人分享知识,从而利用自己的知识优势来维护个人利益。这种知识的垄断,成为图书馆隐陛知识转化的主要障碍之一。
(2)隐性知识的难于表达性。隐性知识作为一种没有用系统的、编码的语言明晰地表现出来的知识,它是各种社会活动中作为主体的人与客体长期互相作用的主观感受,是人们对外部事物的判断、感知和对自身行为的认识以及对别人行为的模仿,因此在大多情况下是无论付出多大的代价都难以实现转化的。
(3)组织机构滞后。传统的图书馆大多仿效政府机关设立处、科、室、办等机构,使图书馆管理结构自然倾向于“金字塔”形式,等级森严,层次分明。组织结构是按刚性管理要求设计的,缺少变化、沟通,适应能力差。这种组织机构的僵硬成为组织内部进行高效知识共享的一大障碍。
(4)利己主义的文化氛同。知识共享是一种利他主义的行为,但这种行为并不带有普遍性。从社会文化的角度来考虑,如果能够形成知识保护的传统,意识到知识共享不仅使公众受益,也使自己受益,那么知识共享的机制就相对容易建立。相反,如果社会制度没有给知识创造者以必要的保护,利己主义就会盛行,知识创造者就会拼命保护自己。
(5)信息技术素。信息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它在成为隐性知识转化的主要手段之一的同时,也为图书馆隐性知识库增添了大量的新内容。如果图书馆的员工能够掌握信息技术中所包含的新的隐性知识,那么信息技术就真正成为隐性知识转化的有力工具;反之,如果图书馆员工没有掌握信息技术中所包含的隐性知识,他们就无法熟练运用信息技术,这样不仅不能促进图书馆隐性知识的转化,而且还增加了冈书馆需要转化的隐性知识的领域和知识量。
(6)工作人员本身素。知识水平、心理素、个人价值观等都会促使隐性知识的增加。知识水平并不仅指一个人的譬业技术水准,同时还包括非专业领域的知识面及发现、接受、创造新知识的能力。此,隐性知识能否转化、转化与传播的速度及效率在很大程度上都取决于隐性知识主体和接受者知识水平的高低。在心理素方面,部分员工缺乏对知识发现的信心或不熟悉权威学者陈述知识的话语,还有的屈服于学者专家的权威而决定放弃表述的权利。隐性知识的个人占有性使得它的性化完全取决于知识主体的个人意愿,而这又与个人的价值观、所处的人际关系、工作氛围等环境因素密切相关,其中个人价值观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以集体利益为重、乐于奉献的人,隐性知识的转化就相对容易;反之,难度就会大大增加。
2 高校图书馆隐性知识的共享与管理
2.1营造知识共享的图书馆文化
高校图书馆无论内部管理还是对外服务读者,都应做到信息公开透明,这也是消除误解和隐患的最有效方式之一。俗话说“阳光是最好的消毒剂”,馆长对此应倍加重视,亲自领导该工作,在馆内形成一种文化氛围,这是馆内知识共享的基础。知识共享是使组织的每个成员都能接触和分享他人的知识,也将自己的知识与他人分享,从而使组织内的知识能够得到充分全面的利用,以提高知识的生产率。图书馆文化是指图书馆所创造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是图书馆在一定的社会文化环境中为谋求生存和发展,在长期的文献情报活动中自觉形成的,是图书馆事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建立有利于知识共享的图书馆文化是图书馆内部管理的需要,也是图书馆提升自身竞争力的需要。
图书馆应创造一个有利于隐性知识传递、交流、共享和创新的文化氛围,以文化驱动知识的共享和创新,这种全新的管理理念是现代图书馆管理者必须经历的观念转变。按照这种全新的管理理念来实施图书馆的隐性知识管理,能够促进学习、交流、积累、创造和应用知识,使每个图书馆员都能认识并享受到这种文化氛围所带来的好处。图书馆的隐性知识归根结底是以馆员个人为基础的,要充分尊重个人的兴趣和创造性,要强调基于组织日标的合作和团队精神,提高图书馆的向心力和凝聚力;要引导馆员树立全局观和互惠观,破除个人狭隘的垄断和独占隐性知识的心理,树立自觉合作、自觉交流、自觉共享的价值观,营造一种和谐的、相互信任的人际关系。图书馆一旦形成了这样一种文化氛围,必定会使隐性知识管理的难度大大降低。
2.2建立适应知识管理的组织结构
我国图书馆组织结构中层次过多,往往以垂直的层次式领导为特点,缺乏适应性和灵活性,给图书馆员的隐性知识交流和共享造成了一定的障碍。因此,从有利于知识传播和共享的角度,要对图书馆业务流程进行重组,建立一种合理的组织结构,变垂直管理为扁平管理,在横向结构上打破壁垒,在纵向结构上减少层次。图书馆只有充分考虑知识传递和利用过程的连续性和有效性,减少管理层次和重复作业,才能提高工作效率。此外,通过图书馆业务流程的重组,进一步体现新型的服务理念,能提高知识资产的管理效率和使用价值。
2.3使图书馆成为学习型组织
学习型组织是当代最杰出的管理大师—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彼得·圣吉首先提出来的,其理论精髓体现在《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物》一书中。学习型组织是指通过培养弥漫于整个组织的学习气氛、充分发挥员工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而建立起来的一种有机的、高度柔性的、扁平的、符合人性的、能持续发展的、以信息和知识为基础的组织。它具有持续学习的能力,具有高于个人绩效总和的综合绩效。构建学习型图书馆是图书情报界今后的必然选择,必将促进图书馆隐性知识管理。
非正式组织也称非正式群体。它是与正式组织相对应而形成的较为松散的一类组合形式。各类图书馆中存在的如较为密切的朋友关系、同学关系、邻居关系以及其他各种关系网络等,都是馆内的非正式组织。通过非正式组织内馆员的心得及经验等信息的交流,无形中就使这些隐性知识得到交流与共享。同时由于有些馆员加入了不同的非正式团体,这样就在图书馆中形成一个非正式团体交叉关系网,进行知识的交流与共享。图书馆管理者应当鼓励馆员在馆内组织非正式的协作团体。每个独立的团队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可以有效地创造和捕捉到各种隐性知识,这也是馆内非正式组织的重要作用
2.4对内服务中对隐性知识管理与揭示的方法
(1)做好全馆各部门工作量及信息统计、汇总及披露工作。统计报表要设计的细致,能反映图书馆具体业务工作,无论采编、流通还是技术部门,都要根据其工作流程设计一个合理有效的统计报表,范围涵盖全馆所有业务。在执行中,各部门要有具体负责该工作的信息统计员,各项统计报表要及时上报馆办,形成一个全馆的信息一览,像会计报表一样,便于馆领导对全馆工作的了解和掌握,以方便检查和调整。图书馆做到精细化管理,可以在管理中去除大量的隐性信息。
(2)馆内岗位轮换,它不光是图书馆内部隐性知识转移的一条有效途径,也是了解员工的能力、调整工作环境以及消除员工工作枯燥感的手段。图书馆岗位轮换制要在一定计划与目标的前提下,依照一定的时间期限,让馆员轮换担任若干不同岗位工作。当某位馆员从原工作岗位转换到一个新的工作岗位时,无论是移交原工作还是接受新工作,都必然产生相互的交换知识。通过这种转移学习的循环过程,使得隐性知识在图书馆内部不断实现转移。
2.5对外服务中对隐性知识管理与揭示的方法
(1)图书馆应充分利用馆内大厅、宣传栏、网站等宣传阵地,详细披露图书馆拥有的资源、服务内容及方式、馆员构成等各种信息,以节约读者时间,使其不盲目,能有序、从容地利用资源。有条件的图书馆应着手建立知识地图,用来提高读者服务水平。
(2)图书馆在使馆内隐性信息显性化的过程中,应着手去除各种存在于馆员和读者间的隐性障碍。可使面向读者服务的一线馆员统一着装,挂牌上岗,使馆员身份“显性化”,加强自我约束。利用馆长信箱或在网上设置读者讨论区等方式,广泛收集读者意见,以发现、消除图书馆服务中的隐性障碍,提高服务水平,提高读者满意度。
(3)图书馆要以文献检索课为基地,促进知识的内化和社会化;以参考咨询为窗口,促进工作人员和读者之间的隐性知识传播;以馆员培训为契机,提高读者服务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以上工作开展顺利,都能够形成隐性知识的交流与共享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