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文学常识范文

时间:2023-05-29 15:09:3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中学生文学常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中学生文学常识

篇1

关键词:中学语文教师;做好;初一新生;六种;“常识性”;衔接

中国分类号:G633.3

当小学生进入初一学习时,中学语文教师用注重做好六种“常识性”的衔接。这六种“常识性”的衔接指的是――

一、做好教材知识的衔接

初中语文教师应了解小学语文教材。小学低年级课文贴近儿童生活,课文类型以童话、寓言、诗歌、故事为主;小学中高年级课文题材、体裁、风格多样,并有一定数量的科普作品。而初中教材古代诗词和文言文占30%左右,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各占35%,目的是使学生在对文学作品的阅读、欣赏、研读中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提高审美能力,丰富精神世界。因此,中学语文教师应对小学语文教材内容心中有数,通过教材对比,把握学生已具备的知识体系,为下一步的语文衔接做好准备,在教学的弥补上有的放矢。

二、重视初一新生“喜欢语文”的衔接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如果想让学生喜欢你,这是比较简单的事,如果想让学生喜欢你的语文课,这就是一种挑战。如何才能使初一新生“更上一层楼”地喜欢语文呢?下列措施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课前三分钟演讲、辩论比赛、书法比赛、课本剧表演、好书推介会……这些不经意的举动,会让学生深深地爱上初中语文。无形中,就做好了初一新生“喜欢语文”的衔接。

三、做好学习方法培养的衔接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说过:“教育就是习惯的培养”。小学阶段就要引导学生形成一丝不苟地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如:通过各种方式让学生形成熟练使用常用字典、词典的习惯;养成书写规范工整、格式正确的习惯;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随时积累有用知识的习惯。学生进入初一学习时,要有意识、有步骤地教给学生一套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如怎样做好预习、听课、复习、作业、小结;如何利用科学记忆法提高学习效率;进行课外阅读时,如何选读、精读、批注;考试后如何正确检查等。

四、帮助学生做好心理上的衔接

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刚升入初中,面对新的老师、同学、环境,难免会出现新奇、紧张、甚至无所适从的现象,特别是一些成绩退步的同学,他们缺乏自信心,情绪低落,甚至产生厌学情绪。面对这些学生,如何正确引导,使其心理健康“过渡”,使其学习顺利迈上新的台阶呢?中学语文教师可以借助日记等方式,及时把握学生心理动向,不断鼓励他们建立自信心,自我调整心态。指导学生写周记,是对初一新生进一步进行教育的最佳结合点。为此,可以指导学生写好反映师生关系、家庭关系、同学关系的周记,由此架起师生之间心与心沟通的桥梁,帮助学生实现心理平稳的衔接。

五、做好阅读教学的衔接

小学阶段,小孩子天故事,并且幼稚单纯,表现欲强,对老师的盲目崇拜和依赖也最强,这是培养学生兴趣的最佳阶段,只要学生阅读兴趣培养起来了,并且掌握了初步的阅读方法,语文教学几乎没什么大问题了。所以小学最后一个学期,应鼓励学生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初一阶段,中学语文老师应对学生加强经典诵读的培养,及时复习巩固小学背过的诗歌文章,加深记忆,同时应加强初中乃至高中教材中经典古诗文的学习背诵,再者应充分利用“名著导读”的平台,有序开展中外名著阅读活动,教师还应不失时机地向学生推荐经典现代美文。在此基础上,应让学生们明白,通过记读书笔记可以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加强概括能力的培养,完成词语的积累与赏析,从而在阅读中提高语文素养与能力。

六、做好学习评价的衔接

语文课上,小学教师教态亲切,讲课富有感染力,学生随时都在准备回答教师提出的各种问题。一升入中学,教师应当十分爱护学生举手发言的积极性,让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否则就会使他们思考问题的积极性受到挫伤。小学教师在教学中能注重鼓励性评价,以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主动乐意地参与学习;中学教师同样也要注意到学生身心的发展,把握住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坚持正面诱导,多找学生的闪光点,让学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关注学生,绝不吝啬任何一次表扬的机会,用鼓励代替批评,从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篇2

关键词: 作文教学 语感 培养策略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要求“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提出语文教学“要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重视积累、感悟和熏陶,重视语文运用能力和语感的培养”,由此可见语感教学被重视的程度。

那么什么是语感呢?语感是一种修养,是在长期的规范语言运用和语言训练中形成的一种对语言文字(包括口头语言、书面符号)比较直接、迅速、灵敏的领会和感悟能力。如何在作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写作思维训练呢?

一、语感在作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

作文是运用语言文字反映客观事实、表达思想感情的一种实践活动。在语文教学中是检测学生语文综合水平的常规手段。在语文试卷中占百分之四十的分值,所以,语文考试成也作文,败也作文。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加强作文指导,提高学做水平,显得尤为重要。其中语文既是根本,又是难点。“文以载道”,“道非文不著,文非道不生”。只有“文”准确、精美,“道”才突出深远。

二、在作文教学中培养语感的做法

近年来,我在初中作文教学中,通过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语感,从而提高写作水平,取得了较理想的效果。

1.基础积累辅语感

每接手一个新班级,我便安排学生每天抄写精彩语段,目的在于丰富学生积累。从某个视角讲,写作就是调动的艺术。就是调动学生积累的生活经验和语文素材(包括好词佳句、名段美文、开头结尾的方法,调动要充分,必须先激活学生积累。如写有关“夏”的主题的,我从观察事物的顺序角度引导学生激活其大脑里积累的有关夏天的好词:(1)描写夏天天空的都有哪些好词?(2)描写夏天大地的有哪些好词?(3)怎样描写夏天的热有哪些好词?等等。

久而久之,学生的语文素养渐渐提高。内容、语言、结构、书写这作文的四大要求中,语言能力的培养需要花较大的工夫。其中,主要是在课文教学和作文教学中发展学生思维,增强语感。

2.发散思维增语感

魏书生先生有句口头禅:“对一个问题,有一百种解决方法。”寻求这“一百种解决问题的方法”的过程就是运用发散思维的过程。

发散思维是创新思维的主要方式,是指沿着不同的方向、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从多方面寻求问题的多种答案的思维方式,运用这种方式,可以挣脱传统习惯的禁锢,突破常规思路的束缚,闯出新路子,提出新颖独到的创见。因此,写作训练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进行求异性作文训练,乃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主要手段。我们鼓励他们另辟蹊径,独树一帜,推陈出新,从不同角度获得解决问题的崭新途径和方法。让学生将文中写得简略概括的地方根据他们已有的素材加以扩充,使其详细完整。

例如:“只听见一声枪响,各国的跨栏运动员们便狂奔起来,我国运动员刘翔奋力的跨过一个又一个栏杆,把其他人都甩在了后面,最后刘翔冲到了终点,夺得了中国第一枚跨栏金牌。”发散思维后蒋同学这样写:“世界男子110米跨栏比赛就要开始了,紧张地蹲在起跑线上的运动员像一张张拉满弓的箭,随着“砰”的一声枪响,刘翔这只离弦之箭向前飞奔着,只见他挥动着有力的双臂抬腿越过一个个栏杆,身轻如燕,姿态优美,很快便把对手甩在身后,闪电般的冲过了终点……”

3.细节描写促语感

细节描写是对事件发展和人物的性格、肖像、心理、动作及环境等一些细微而又有典型意义的情节所做的细腻、具体的描写。

有一次,我对学生进行了“细节描写”的写作训练,下笔前我对他们说了这样一段话:这次作文,要求细腻而真实,题目自拟。包同学这样描写向日葵:“蓦地,一大片向日葵在我眼前怒放,它们挺直碧腰,向太阳扬起笑脸,用花瓣迎接太阳的亲吻,金黄的吻将花瓣也染上了黄晕。向日葵并不出众,论艳丽不比牡丹,论香气不比桂花,论意蕴不比幽兰,论高洁不比白莲,但它从不和它们争艳,它只是昂着头,一直高昂着,它坚信,只要有阳光,它就可以幸福地活着。”

4.联想想象润语感

从联想和想象中培养学生丰富的语感。要体验语言的高妙,就要通过展开联想和想象,填充那些没有展示出来的空白点,体验作家描述的意境。夏丏尊曾指出:“在语感敏锐的人心里,‘赤’不但解释作红色,‘夜’不但解释作‘昼’的反面吧……见了‘新绿’二字,就会感到希望、自然的化工、少年的气概等等说不尽的意趣。见了‘落叶’二字,就会感到无常、寂寥等等说不尽的意味。”通过联想和想象,学生不仅对文意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同时,他们的语感也在联想和想象的过程中培养起来。

张同学这样写道:“你听,笔尖在纸上沙沙作响,像春蚕咀嚼桑叶,又像暖风吹拂白杨,像秋雨轻吻梧桐,又像泉水叮咚欢唱。笔随着手腕运转,字随着思路延伸,一个个,一行行,一页页,横看如群蚁排衙,纵观如阅兵方阵。秀丽,整洁,赏心,悦目,捧着自己的劳动成果,你不认为这是一种乐趣吗?”

5.日常生活展语感

任何语言都离不开他所反映的生活内容,语言也只有在生活中才能见出好坏。要调动起学生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体验作家运用语言表情达意的方法。叶圣陶说过:要求语感的锐敏,不能单从语言文字上揣摩,而要把生活经验联系到语言文字上去。

篇3

高职院校作为现代职业教育的主要力量,必须进一步加强创业教育力度,不断提升学生的创业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其更好地适应创业形势的发展。本文主要以中职市场营销专业为例,研究和探讨了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2中职学校市场营销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的瓶颈

所谓创业能力就是指创业者在创业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一种自我开发和动手实践的创造能力,它是一种较为稳定的心理范式和状态。创业能力是一种综合性能力,其形成和提升离不开专业理论知识的积累和实践技能的概括。根据创业能力的构成特点,我们可以将创业能力分为思维能力和经营能力两部分内容。其中,思维能力是创业活动成功的前提和基础,它是创业者思维模式和心理品质的总和,主要包括创业意识、主动学习能力、合作能力、联想能力、创造能力等内容。而经营能力是创业的核心,它指的是创业者在创业活动所需要执行能力和管理能力,由营销专业能力、自我控制能力、决策能力、人际沟通和交往能力等组成。对中职营销专业的学生而言,要想实现顺利创业就必须将所学知识灵活运用,做好市场推广工作。但与此同时,中职院校市场在对营销专业学生进行创业教育时仍存在着一些瓶颈,严重影响了创业能力的培养和提升。具体来看,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思维能力方面

①创业意识。受传统教育理念和意识的影响,很多中职院校在对学生开展创业教育时,仍以知识灌输为主,忽视了对学生创业意识的教育和培养,致使其创业意识和观念淡薄,严重影响了其创业教育的最终质量。另外,与其他专业相比,营销专业学生的就业选择较多,毕业生创业意愿度较低。同时,一些家长基于就业安全性考虑,不愿孩子承担过高的创业风险,因此不支持毕业生创业。②创业品质。当前,中职营销专业的学生普遍缺乏创业灵感和创意,即使具备一些可利用的资源也无从下手,不知从哪方面做起,创业依赖性较强,无法独立应对创业中遇到的种种难题。同时,毕业生的自我约束能力和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差,无法直面创业挫折和压力,一旦遇到摧折就容易一蹶不振,丧失创业信心,甚至中途放弃,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此外,随着毕业生中独生子女比例的不断升高,新一代毕业生多存在创业心理不成熟、合作意识淡薄、竞争力不强等问题,无法适应当前创业的实际发展需要。

2.2经营能力方面

①师资队伍匮乏。当前,很多中高职院校在开展创业教育时,常因专业师资力量不足而影响了其创业教育的发展进程。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师的创业经验不足,无法做到理论知识与实践创新的有机结合,授课效果不理想。此外,学校在进行创业教育时,单纯采取照本宣科的授课模式,授课针对性和专业性不强,无法有效提升学生的创业能力。②创业环境。通过分析当前的创业环境,我们可以发现目前中职院校的内外创业环境不容乐观。一方面,受学校现有资源条件的限制,很多中职院校没有能力建立起自己的创业基地和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学生的创业教育缺乏有力的物质基础;另一方面社会对毕业生创业仍保持怀疑和观望态度,国家政策性和资金扶持力度不足,同时很多企业不愿为学校提供相关项目支持,创业教育难以顺利开展。③课程整体设计。目前,一些中职教师在创业教育能力的认知上存在问题,无法充分理解创业能力培养的目标和方向,在进行课程设计时无法立足当前市场需求,以市场为导向,做到创新能力培养和创业课程设计的完美融合。另外,有些中职院校在进行创业教育时,将其教育定位于课堂教育,不重视对学生创业实践能力的培养和锻炼,不利于其创业能力的培养和提升,违背了创业教育的初衷。

3中职学校市场营销学生创业能力培养模式

3.1创业思维培养

①创业意识培养。创业意识的培养对于提升学生的创业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方面强化和提升学生的创业意识可以使其更好地适应当前就业形势的变化,激发其创业热情和创业兴趣;另一方面创业意识培养还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水平,使其将所学知识更好地运用至创业实践当中,提高其创业成功几率。另外,教师在进行创业教育时还可以将学生的兴趣特长与其创业方向结合起来,激发起创业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其创业信心和勇气。②创业品质素养。学校可以自学生入学之初就开展创业了解和认知教育,使其了解最新毕业生创业和就业政策,树立科学的就业观和创业观,增强其创业信心,提升其创业意愿度。另外,学校还可以组织一些创业项目实践的方式,使学生亲身体验和感知创业教育,认识到提升创业品质的必要性和意义。另外,学校可以组织讲座和研讨会,向学生介绍和分析一些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成功案例。

3.2经营能力培养

①师资队伍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的质量直接影响着创业教育的最终质量。因此,中职院校在开展创业教育的同时,还必须做好师资队伍建设工作,加强教师人才培训力度,通过组织多种形式的主题培训活动,有效提升教师的职业能力和业务水平,科学指导学生的创业行为,并针对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科学的的解决方案。另外,学校还可以采用聘请一些既有实际管理和创业工作经验的企业家、创业投资家等担任学校创业教育的兼职教师,以强化创业能力培养的师资力量。②创业环境。良好的创业环境是保证创业教育成功的关键。因此,学校必须积极利用各方面的优势资源,加强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建立校外实训基地,并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对学生的创业心理和行为进行分析和研究,优化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引导和鼓励学生广泛开展创业实践。另外,学校还可以通过申请资金支持和帮助的方式,向政府申请一定数额的创业教育资金,保障其创业教育活动的顺利进行。③课程整体设计。创业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高职院校营销专业的创业教育要把培育具有创业精神、创业意识、创业技能的人才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纳入到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中。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就意味着课程体系的改革。在营销专业创业型人才培育过程中,要求能在每门课程的实训教学工作中,都强化学生经营自己、管理他人的实践。另外,还应形成一套完善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开设《创业学》、《创业管理入门》、《商务沟通》、《创业实务》、《创业社会常识》、《团队训练》、《创业心理和技能》等基础课程,为学生拥有良好的创业思维能力打下基础。

4结束语

篇4

一、挖掘教材内容渗透人文知识

在教学活动中有意识、有计划地结合语文知识传授、语文能力培养,对学生实施人格教育活动。文质兼类的语文教材比其他教材的育人因素得天独厚,更能陶冶人的情操。因此,语文课堂成为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中学语文教材既是各种语文知识的载体,也是各种文化知识的载体,其中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知识,涉及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因此,语文教材既是学生学习汉语言文学的范本,又是了解和吸取中外社会、政治、历史、地理、文化等方面知识的教材。语文教师要善于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的实际,结合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介绍和讲解相关的人文知识和信息,指导学生去了解、认识、思考、联想,从而学习和借鉴。比如教材中的诗、词、文、赋、小说、戏曲以及中国古典文学中蕴含着传统的审美文化,道德、风俗、礼仪文化、建筑、音乐、工艺文化等,内容十分广泛。教学中,教师对这些内容稍加点化,让学生从中接触到传统文化,了解其丰富和悠久,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认识其价值,从而自觉地接受优秀的文化传统。特别是教材中那些包含着传统的人生观、价值观,展现中华民族传统的性格、精神品质的优秀篇章,更值得启发学生去思考,引导他们从中感悟人的内心世界,思想情感,人性的真、善、美与假丑恶等。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初步建立起人与社会和世界发展相一致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从而使科学的知识,科学的理念和正确的价值观念、道德情愫、行为规范等转化为学生的内在素质。

二、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促进健全人格的形成

在语文教材中,有很多耐力韧性的好素材:宋濂在“家贫,无从致书以观”的情况下“负箧拽屣”于“深山巨谷”中拜师求学,终得苦尽甘来,有所成就;文天祥在威逼利诱面前高喊“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矢志不渝,闻一多的“前脚迈出去,就没有打算再退回来”的慷慨激昂;鲁迅先生漂洋过海,备尝艰辛的“救治国人思想病苦”的赤胆忠心……这些,对于今天缺乏韧性,吃不了苦,受不了挫折,经不起磨难的青少年是再好不过的激励。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因势利导,引导他们学会坚强,勇敢地面对压力和挫折,乐观自信,奋力进取,培养他们顽强的意志,为其在千军万马的竞争中,在潮头浪尖的弄潮中蓄积坚韧不拔的毅力和愈挫弥坚的斗志。

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为了祖国,为了理想,终身正道直行的执着追求精神;范仲淹《岳阳楼记》中表现的那种“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博怀和高尚人格;鲁迅先生“俯首甘为孺子牛”的无私奉献精神;还有表现中国劳动妇女勤劳、质朴、善良、勇敢、坚强的花木兰、江竹筠、刘胡兰等女英雄形象,教材中随处可见,举不胜举。他们惊天动地的事迹,光照人间,为后人树立了做人的楷模。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用心发掘这些人物形象中蕴含的精神内涵,精心地选择、组合、疏导,在人物形象与学生心灵中间架起一座情感桥梁,使学生的灵魂超越时空,与那些古今中外的杰出人物进行交流沟通,沐浴他们的人格光辉,感受他们的精神道德力量,从内心深处得到震撼和陶冶,从而与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民族传统、人文精神自然融合。

三、转换多种“角色”,做到既“渊”又“博”。

篇5

关键词: 中文系 专业素质 综合训练

一、我系开展学生专业素质综合训练活动的教育背景

1984年,中山大学中文系要求新生一年内读100本书,写出读书笔记;到1986年,又做出一个令全国高校同行都为之震惊的硬性规定——所有入学新生在一年级期间必须写150篇题材自由的作文。进入上个世纪90年代,该系开始逐步形成一个贯穿大学4年的强化基本功系统——一年级100篇作文,二年级8篇读书报告,三年级写学年论文,四年级写毕业论文(后来还增加了一项内容——要求全体学生精读100篇古文,背诵其中的50篇,并列入学习考核内容。)。为配合学生基本功强化训练,中大中文系在近二十年前就同时推出另一项在全国上下引起更大震动的创举——本科生全程导师制。在一二年级,导师和学生是一对一或者一对二的关系,每个学生都有固定的导师对自己的文章进行个别辅导,三年级以后则由学生自己选导师。这项在全国大学中从没有过的制度,彻底改变了老师们的教学观念。这种专业素质强化训练带给老师们的是成倍增长的工作量,也是对自身价值的一种再认识。在与学生的互相交流中,老师们受益无穷,有助于提高科研和教学水平。例如中大中文系的萧德明教授在指导十几届学生100篇作文的基础上,就写下《大学生写作》这样一本深受好评的专著(参见薛晓峰、秦晖、邱瑞贤《大学生要补“童子功”,成才先打国学基础》一文及中山大学中文系网站相关文章介绍。)。

中山大学中文系的相关教学成果《强化写作训练,着眼提高素质》获广东省第二届普通高等学校教学成果奖一等奖,《抓好教学实习,培养综合才能》、《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举措——全程导师制》、《加强科研训练,培养高素质的中文专业人才》分别获广东省普通高等学校第三、四、五届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目前,中山大学的专业素质(专业基本功)强化训练做法为全国很多高校所采用。我系通过实地考察、当面访谈、电话咨询、网络查看等方式调研过全国十几所高校,了解到这些高校中文系早就开展一系列加强学生专业基础与综合素养的教育教学改革,例如建立专业基本功强化训练系统、实行本科生全程导师制等,并取得良好效果,我们需要向兄弟院校看齐。

二、我系为什么要开展学生专业素质综合训练活动

1.互联网时代,中小学生大都很早就会电脑打字,却写不好中国字,会上网聊天、打游戏,却写不好作文,对西方文化津津乐道,对中华文化却缺乏了解,热衷于感官刺激的网络读图,却冷待有思想艺术高度的名篇佳作。尽管他们有幸从高中考上大学,高考成绩及外语分数很高,但没看过或看不懂中外经典名著。以致有教育者戏称之为文化文盲,因为看起来实在不像是中文系的学生。

2.大学生在中学期间经历的基本上是应试教育,他们进入大学后松了一口气,学习与生活变得茫然,没有明确的学习目的和成才观念。这些学生的知识结构普遍“虚弱”,只会应试做题,没有较高的人文素质。

3.本系学生在社会活动和就业求职过程中也暴露出专业基本功、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等方面的缺陷。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补救”措施。

三、我系开展学生专业素质综合训练活动的大体做法

我系参考外院校的经验,结合自身实际,配合学校的素质拓展活动,制定了有自己特色的训练宗旨、训练目标和操作方式、操作程序,编成《中文系学生专业基本功训练指导书》。大体内容如下:

1.中文系学生应通过本课程的修习,在写作能力、阅读能力、口语表达能力、调查研究能力、自我认知能力、社会认识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及其他相关能力等方面得到较大发展,使自己成为厚基础、宽口径、强技能、高素质的有益于社会的人才。

2.本课程总任务:学生需在大学学习期间不间断地进行听、说、读、写及其他专业基本功的强化训练;前三个学年内写作练量篇(首)数不得少于112篇(首),字数不得少于11万字;精读专业著作总量不得少于38部著作(泛读要求见《中文系学生阅读书目》说明),读书笔记字数不得少于3.8万字;背诵总量不得少于180篇(首)诗文(具体要求见《中文系学生背诵篇目》说明);参加社会调查不得少于2次,调查报告总字数不得少于2000字;参加本系组织举办的各种专业性第二课堂活动不得少于6次。

3.本课程以学生自我训练为主,老师指导为辅,并实行导师负责制。不同年级的若干学生编成同一训练小组,设组长、组长负责召集组员定期(一般每两星期一次)开展研究性的学习交流活动。每个老师负责一个小组的训练指导工作,导师和学生应以写作讨论会、读书报告会、调研心得会、诗文朗诵会、时事评论会等活动形式,从文化素养、专业技能、思想人格等方面展开全方位的训练。小组与小组之间可以举办各种讨论、交流、竞赛活动,必要时本系举办全系性的示范活动。

4.本系提倡老师和学生共同搞教研、科研活动,欢迎老师和学生合作发表教研、科研成果。各指导老师在培养过程中要善于发现特长生、优秀生并向系上推荐。本系可在特长生大四时继续为其提供导师或为其创造进一步发展的机会。经过前三年培养已具备考研潜力的优秀生,本系在其大四时为其配备考研导师(或由其自由选择导师)。

四、我系开展学生专业素质综合训练活动目前取得的效果

本素质拓展综合训练活动遵循专业学习、素质拓展、考研升学和系务管理一体化的思路设计。其主要功能是为本系学生拓展专业素质提供思路和方法,为本系学生考研提供知识线索和学习指导,同时为改进本系教师的专业教学和本系的系务管理提供摸索途径。本活动从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育原则出发,以师生互动,教学相长为导向,以读书写作、调研交流、学行并进为方法,以学生自我引导、自我管理、自我促进为侧重,把中文系师生组织起来搞好教学工作,借此改变学生一味等待老师赐予的被动状态而成为学习的主人,建立一种新型的学风、教风和系风,尝试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目前已取得一定的效果,师生双向交流大为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自觉性大为提高。

五、我系学生专业素质综合训练活动目前的不足

1.教学、学习观念改变的问题:部分教师的教学仍然仅仅停留在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单向灌输教学方式上,未能创造更广阔更自由的教学大平台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和教师的主导性作用。部分学生缺乏自觉的学习观念和成才观念,仍然处于一味等待老师赐予的被动状态而未能够成为学习的主人。

2.“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问题:部分懒散畏难的学生,采用敷衍应付的态度对待训练活动,系里给出的训练要求和训练方式,到了他们手里往往会被有意无意地扭曲变形。

3.活动组织不力的问题:个别小组,由于组员们的素质的问题,也由于指导老师指导不到位的问题,缺乏向心力和凝聚力,一盘散沙,活动难以高质量开展。

六、我系学生专业素质综合训练活动目前需要解决的困难

1.活动地点、活动时间统筹安排的问题:希望学校能为中文系配备一间学生专业素质拓展活动工作间或实验室;希望学校排课时能为本系专业素质拓展提供较为统一的活动时间。

2.学生活动经费和教师指导报酬的问题:希望学校能提供长远保障。

七、结论

在兄弟院校普遍进行教学改革的大环境下,本系如果不开展学生专业素质综合训练活动,教学质量只会与兄弟院校拉开更大的距离。所以开展学生专业素质综合训练活动势在必行,也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见出明显效果。我们应该有耐心,有毅力,持之以恒地推进学生专业素质综合训练活动。(2010-10-30)

八、附《中文系学生专业基本功训练方案》

1.中文系学生专业基本功训练是本系的一门综合性实践课程,属必修课,学生须用三个学年完成本课程的修习。每学期计0.5学分,三个学年共计3学分。

2.中文系学生应通过本课程的修习,在写作能力、阅读能力、口语表达能力、调查研究能力、自我认知能力、社会认识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及其他相关能力等方面得到较大发展,使自己成为厚基础、宽口径、强技能、高素质的有利于社会的人才。

3.本课程总任务:学生需在大学学习期间不间断地进行听、说、读、写及其他专业基本功的强化训练;前三个学年内写作练量篇(首)数不得少于112篇(首),字数不得少于11万字;精读专业著作总量不得少于38部著作(泛读要求见《中文系学生阅读书目》说明),读书笔记字数不得少于3.8万字;背诵总量不得少于180篇(首)诗文(具体要求见《中文系学生背诵篇目》说明);参加社会调查不得少于2次,调查报告总字数不得少于2000字;参加本系组织举办的各种专业性第二课堂活动不得少于6次。

4.本课程分阶段任务:一年级学生上学期完成不少于16篇(首)的写作练习,其中文学类(例如散文、诗歌、小说、戏剧等)占50%,应用文类(例如新闻通讯稿、计划总结、对联、各种报告、各种公文等)占50%,各类写作练字数须15000字以上;精读(泛读另计,下同)专业著作不少于5部并写出5篇读书笔记,读书笔记总字数须5000字以上;背诵至少30篇(首)诗文;参加本系专业性第二课堂活动至少1次。一年级学生下学期完成不少于20篇(首)的写作练习,其中文学类占50%,应用文类占50%,各类写作练字数须20000字以上;精读专业著作不少于7部并写出7篇读书笔记,读书笔记总字数须6000字以上;背诵至少30篇(首)诗文;参加本系学生社团举办的专业性课外活动至少1次。二年级学生上学期完成不少于20篇(首)的写作练习,其中文学类(含创作与评论)占50%,应用文类占30%,社会评论和其他类别占20%,各类写作练字数须20000字以上;精读专业著作不少于7部并写出7篇读书笔记,读书笔记总字数须6000字以上;背诵至少30篇(首)诗文;参加本系专业性第二课堂活动至少1次。二年级学生下学期的写作、阅读、背诵任务同上学期,另外应个人单独完成或多人合作完成一次社会调查活动并写出不少于1000字的调查报告(多人合作完成的社会调查由各人单独执笔行文报告)。三年级学生上学期任务与二年级学生下学期同。三年级学生下学期完成不少于16篇(首)的写作练习,其中理论类(含文艺评论、文艺理论、社会评论和其他理论性文体)占50%,应用文类占50%,各类写作练字数须15000字以上;精读专业著作不少于5部并写出5篇读书笔记,读书笔记总字数须9000字以上;背诵至少30篇(首)诗文;参加本系专业性第二课堂活动至少1次。四年级学生在前三年理论学习和实践训练的基础上进行专业实习和毕业论文写作,检验自己大学学习的最终成果。

5.本课程其他要求:学生的所有写作、阅读、背诵、社会调查、第二课堂活动等成果均需接受同学和老师的评点、检查(例如学生把自己的习作复印好分发给同学们评点,学生与学生之间相互检查背诵和第二课堂活动情况)。学生的写作练习、读书笔记、调查报告等必须用钢笔、圆珠笔或毛笔书写,与三笔字(钢笔、毛笔、粉笔)训练相结合。学生应每学期把自己的写作练习、读书笔记、调查报告等编好目录、装订成册并妥善保管。学生应在《中文系学生专业基本功训练指导书》上做好阅读书目和背诵篇目的记录以备同学、老师检查(建议每个学生在大学毕业前把自己的专业基本功训练习作、各科目作业、学年论文、毕业论文等结集成自己的大学学习成果集。)。

6.本课程是一门独立的综合性实践课程,与其他专业课程是相互并立、相辅相成的关系,其他专业课程的作业、练习不能计入本课程的写作、练量。各专业课任课老师应在课堂上高质量上好自己所任教的专业课程,为学生在课堂外完成专业基本功训练的各项任务打好理论基础和实践基础;学生应认真学好老师课堂上传授的知识技能,融会贯通地运用到课堂外的专业基本功训练中去,高质量完成本方案的各项任务。确有某方面写作特长或其他特长的同学,经指导老师同意,并经主管实训工作的系领导批准,可以在不违背本课程训练宗旨的前提下,对本课程训练方案作出改动,为自己制订特别的训练方案。

7.本课程以学生自我训练为主,老师指导为辅,并实行导师负责制。不同年级的若干学生编成同一训练小组,设组长,组长负责召集组员定期(一般每两星期一次)开展研究性的学习交流活动,活动的主要目的是训练听、说、读写等专业基本功,训练办文、办事、办会等专业能力,并通过相互交流、取长补短、拓展阅历等提升把握社会生活的能力,为就业或考研打下坚实的专业基础。每个老师负责一个小组的训练指导工作,导师和学生应以写作讨论、读书报告、调查研究、诗文朗诵、时事评论等活动形式,从文化素养、专业技能、思想人格等方面展开全方位的训练。小组与小组之间也可以举办各种讨论、交流、竞赛活动。必要时本系举办全系性的示范活动。

8.本课程实行如下考核办法:平时考查可通过导师检查、组长检查、组员自查、组员互查等方式进行。每学期末导师按写作占40%、读书报告占30%、背诵占10%(没有社会调查任务的学期,此项占20%)、社会调查占10%、课外活动占5%、考勤占5%的比例为学生评定综合成绩。任何一项缺成绩则整个课程考核不予通过,专业性第二课堂活动一项须经有关活动组织者确认。

9.本系提倡老师和学生共同搞教研、科研活动,欢迎老师和学生合作发表教研、科研成果。本系鼓励学生积极向报纸杂志投稿,争取习作公开发表。本系定期编辑学生优秀作品集出版发行。鼓励热心同学尤其是学生社团积极参与相关系务管理,担负起组织、督促、检查学生专业基本功训练的部分任务。本系学生应组织各种专业性社团并积极开展活动,为广大同学提供参与专业性课外活动以获得相应成绩的机会。

10.各导师、各小组、各学生社团应及时收集同学们专业基本功训练的成果和重要信息,例如公开发表的文章、各种获奖情况和有影响的活动等,向系上汇报以便汇总、公布、存档。

篇6

一、“家庭生活”中找米

家庭生活对于小学生来说是最重要的,也是最习以为常的。家庭生活的方方面面、对孩子的学习成长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但往往是熟视无睹,不能从日常家庭生活中找到细节。因此,我经常性给学生布置一些家庭劳动任务,如扫地、洗衣服、整理房间、购物、烧饭……劳动难度由易到难,我还让学生留心观察生活记录下来。如刚上一年级一个多月的孩子通过观察生活中的影子写道:晚上我在台灯下写作业的时候,影子就偷偷地溜出来,安静地看我写作业。但是,我动他也动,我停它也停,它不停地学着我的动作。写完作业,我来到小区的路灯下,我发现影子现在变成了一个小矮人,离路灯远一点,它又变成了大高个,非常神奇有趣。我招招手,它也招招手。我踢踢腿,它也踢踢腿,我跳绳,它和我跳得一样高……我做什么,它也做什么。我发现,我跟它说话,它就是不理我。

观察得多细致呀,一年级的孩子天真烂漫,就像小诗人!

二、“大千世界”中找米

四季更替,大自然也在不停地变化。花开花谢,阴晴雨雪,都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教学中引领学生走进自然世界,认真留意大自然,时刻与大自然为伴,用心去体会大自然,与大自然亲密交融,触感再生。

三、“社会生活熔炉”中找米

社会是个大熔炉。学生有了一定的作文能力后,就应该让他们走向社会,表现自己,锻炼自己。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活动,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社会,去感受生活,体验生活,使作文教学尽量贴近学生的生活。如生活调查,参观访问,收集资料,在社会生活实践中积累写作素材,从而促进学生作文能力和人文素质的协调发展。如:在基地的五天中让我深受感触的是拓展活动。比赛有6关,只有最后一关让我感受到我们六连的团结。

胜利墙,只有我们男女生配合才能过。当前两名同学过完前五关时,冲到胜利墙下,邹锐和李环宇两人毫不犹豫地搭成人梯,把我们女生送上去。当我向上攀登时犹豫了,怕自己重踩疼他俩,怕他俩会坚持不住,到底该不该上,自己心里很矛盾。过了一会,看见他俩坚定的样子好像在说:“上吧,没关系。”我用最快的速度爬上墙。只剩最后一人了,我们的榜样――李环宇。他为了给我们搭梯子自己已经没力气了。我心急如焚:他现在上不来,我是女生,是应该帮他一把,还是坐视不管……不管了,还是捞他一把,我拽着他的裤腿把他拉上来。“耶……”当我们知道我们六连得了第一时,大喊“我们胜利了”“我们胜利了”。胜利时我们不骄傲。我们的胜利离不开教官的指导,也离不开我们平时的努力及男女生的团结一致。

在这次比赛中,我看到男生团结、坚强的一面。比赛中我也明白了团结协作的重要性。

四、“校园活动”中找米

好动好玩是小学生的特点,尽可能地创造和利用多种条件,带领学生去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在活动中,指导学生观察、想象、体会。如跳绳比赛,猜谜语,做游戏,讲故事,读书汇报会……让他们参与其中,说快乐,谈感受,悟体会。请看我班韩思诺同学的《失败的感受》――

我上了场,被子一掉,手忙脚乱的我心急如焚,我又看见以前是朋友现在是对手的张开,已经叠了一半了,我心想没希望了,我三下五除二地一折叠就下了场,不管不顾冲下场地,向学校的水管旁飞去,灰心失望抛在脑后。没有人看见我在掉泪,我的眼睛湿润了,泪水就像断了线的珠子落了下来,我一下子感觉自己失败了,但我没有让任何人看到。

回到座位上,璀璨明珠、杨博雅……她们几个劝我说:“韩思诺,你应该好好叠呀!你还能拿个名次,可你心急地一叠,你想想你还会有成绩吗?”这时我感到了同学的爱,泪水又哗哗地不由自主地流了下来,在这里我想对她们说一声:“谢谢,我非常感谢你们!”

从这一瞬间,我知道,我输了,真的输了,回过头来想想我以前在宿舍的时候,每天起床我是老大,可这次得了个倒数“老大”,我太恨自己了。我想对自己说:“韩思诺,坚强,你是男人,你永远是最棒的,把你以前争强好胜的性格找回来吧!”

顺便对支持我的同学说一声:“对不起,我让你失望了,请相信我吧。我是在失误中失败的,对不起,让你们失望了。”

五、“课堂教学瞬间”中找米

课堂上,飞来的一只燕子或小鸟总会吸引学生的目光,此时再按常规教学已经是不可能的事了,写日记;新来的教师或更换老师了,不同的风格也是日记素材,读后感或书评等都可以成为写作材料,不是生活中没有素材,而是孩子们缺少善于发现美的眼睛。教师要及时引导,不要时过境迁再去追忆,作文的时效性、情景场都要兼顾到。

六、“活用教材”中找米

教材无非是个例子,但又是最好的习作例文。向课本学作文,也会妙趣横生的。开发教材,以教材为依托,达到活学活用,会运用是我们的终极目标。

篇7

任何文学作品都有未确定性,是一个多层面的未完成的开放的图式结构,它存在的本中并不能产生独立的意义。而作品意义的实现是要靠读者通过阅读使之具体化,即读者的感觉和知觉经验将其作品中的空白填充起来,即

“排除或填补未定点,空白或文本中的图式化的环节”,使作品的未定性得以确定,最终实现对作品的再创造。课内的阅读理解欣赏训练,就是在教师的带动、指导和帮助下,由学生独立或与他人共同实现阋读对象的开放性,并将文中的空白点加以具体化或明确化。优秀作品中的艺术形象既是鲜明的,又是模糊的,富有张力,它往往能激发读者丰富的想像,而文学作品的魅力也常常就存在于读者的想像中。“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道理就这么简单。如果教师把那些优美的文章进行医学式的解剖,虽则是具体、细致,但却把“活体”分解成“死尸”。在这个活动中教师的作用“不在于全盘授予,而在于相机诱导”。教师在课堂上给学生留一块“试验田”像其他艺术形式一样讲究留白的艺术,所谓的“留白”原是国画创作中的一种构图方法,它的意思是计白当黑,可以收到虚实相映,形神兼备,创造出无画处皆成妙境的艺术境界。在教学活动中给学生留一块“试验田”,构成教学的“阴晴圆缺”,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求知的过程中能动地去探索、思考和发现。让学生情感表达少上自我体验和感受;让学生在知识结构上自我构建和完善把学生探索的热情点燃。让学生的主体意识在教师留下的“试验田”里得以充分发挥,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以下是作者的几点尝试。

一、在实验田里播下品味的种子,收获学习的兴趣

语文课堂重在注重文本阅读理解欣赏与教师、学生的互动、引导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玩味与感悟,以及对文本内容背后价值取向的感知和人文精神的悦纳。在课堂中引导学生品味感觉文本内容精髓,从而授学生以“渔”,获得人文智慧,让语文课堂散发出浓郁的芬芳;来激发学习的兴趣。学习语文最好的办法是让学生投入到文本内容品味的海洋里,在阅读欣赏中,若能抓住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重点词句进行比较品味,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上《桥、之美》一课,讲到第4段中的“茅盾故乡乌镇的小河两岸都是密密的芦苇,真是密不透风,每当其间显现一座石桥时,仿佛发闷的苇丛做了一次深呼吸,透了一口舒畅的气”时,学生难以理解。于是我就问:“你们有过潜水的经历吗?让我们闭上眼睛做一次深呼吸,体验一下当时的感受,好吗?”一做完,好多学生都情不自禁地发出感叹:爽!这时又有学生接过话茬道:“其实,苇丛不会‘发闷’,也不会做‘深呼吸’,这只是人的感受投射到它身上而已,说明了作者与周围环境已融为二体。”说完,学生豁然开朗,老师也欣慰的笑了。语言的丰富性,决定了品味语言形式的多样化,‘通过这块“实验申”中联想品味,学生定会掌握理解语言的钥匙,运用语言的能力也将会出现质的飞跃。这正是:品中有悟,读中有获,爱“品”才会赢。

篇8

关键词: 古诗文教学 健康成长 作用

中国原是诗的国度,自古培养学生就注重“诗教”。中国古代的文人以优美的文字、凝练的语言、丰富的情感,如春风化雨般滋润着读者的心灵,有的振奋人心,有的开导劝慰,有的逍遥浪漫,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的思想和行为。当然,古诗文学习对学生的健康成长也有重要的影响。

一、什么是健康成长

我们所说的健康,不仅是指身体健康,还包括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教育者必须关注学生的健康成长,即学生是否认知正常,情感协调、意志健全、个性完整和适应良好,能否适应生活、学习和社会环境的发展变化。语文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在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培养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品质,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发展健康个性,逐步形成健康人格。”可见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就是帮助学生拥有健全的身心。然而,中国古诗文“养心修身,润人心田”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好载体,在教学中必须巧妙并充分利用。

二、如何利用古诗文

古诗文教学以“听读”、“诵读”、“思考”、“联想”为主,我认为要想在古诗文教学中更好地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还要做到以下几点:

1.巧选诗文,以德为本。

古代文人赋诗言志,好的诗文能提升人的精神境界,因此,教师在选取教学文本的时候要有取舍。当今社会经济快速发展,道德却出现了滑坡现象,在此影响下,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都发生了变化,学校教学应格外注重学生优秀品德培养,以“育人”为目标。在古诗文教学中要有目的地选择以德为本、修养情操的诗文,因为拥有高尚的品德和良好的情操是身心健康的保障。中国古诗文对品德情操的含义和如何修养也有不少描述。例如,《论语・宪问》中说“以直报怨,以德报德”,告诉我们为人既要重恩德又要讲原则;再如宋代诗人程颢在诗中写道:“富贵不贫贱乐,男儿到此是豪雄。”形容志士们不谋名利的高尚品质;《诗经・小雅》中有“高山仰止,景行行止”一句是在告诉我们,人们对道德高尚的人崇敬和模仿。

这些诗文让学生了解到什么是德。如何培养品德,古代文人告诉我们一些方法。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告诫人要每天对自己进行审视和反省;《左传》“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是在告诉我们知错能改的道理;《孟子》中说“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反映了古人自我修养的至高境界。若我们在古诗文教学中选择、推荐这一类的诗文,进行系统性的诵读、品鉴、记忆,对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帮助学生抵制外界的种种诱惑,保持平静心态则有很大的帮助。

2.以“乐”引路,提高审美。

古代诗歌的语言凝练,注重押韵、对仗,读起来朗朗上口,许多诗歌更是被改编为歌曲。因此,在古典诗词的教学中引入音乐不仅可以达到古典诗词的教育作用,而且可以让学生有美的享受。孔子曾说:“音乐可以善民心,移风俗,淳教化。”在诗歌教学中尽量结合音乐,精心挑选与所讲古诗词相关的乐曲贯穿教学,这是一个很明智的方法。学生在音乐的带领下,步入古诗词的意境,体会作者的喜怒哀乐,读懂古诗词,体验诗词的音乐美、画面美、思想美和意境美,提高诗词的鉴赏和审美能力。

这样的教学实例不少。举个例子:在学习《诗经・蒹葭》时,我播放了一首由它改编而来的歌曲《在水一方》:“绿草苍苍,白雾茫茫,有位佳人,在水一方。绿草萋萋,白雾迷离,有位佳人,靠水而居。”邓丽君的歌声给学生塑造了凄丽迷茫的意境,很切合诗中要表达的那种缠绵悱恻、独自彷徨的情愫。经过聆听乐曲,学生在诵读的时候能较好地把握朗读的情感,在解读诗歌内容时更有画面感,并能准确把握诗歌表达的思想情感。这种诗情乐韵结合的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在音乐情感体验和诗词意韵抒发的过程中受到良好的审美教育。让音乐领路古诗词教学,不仅能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还能让学生更有兴趣、更加轻松地学习和传承中国古诗词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

3.知人论世,情感共鸣。

诗文是作者抒怀的重要途径,我们可以看到文人的积极向上、豪迈胸襟,也可以看见他们的自然纯真、坦率豁达,还可以了解他们对人生的思索,可以看见他们的爱国热情,等等。透过诗文,我们在教学时应该更加深入了解作者本人。我坚信伟大的诗人穿越千年,依然能散发人格魅力,感染学生。在古诗文教学中要重视对作者人生经历的学习和了解,抓住对人的了解,可以让学生因人爱诗,因诗动情,给学生正确的情感导向。目前学生学得最多的就是唐诗,诗仙“李白”是唐朝诗人中最富有想象力,不畏挫折的人格美的代表。我们学过他的很多诗篇,其中“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展现了他的乐观和自信,尽管李白的一生充满波折,但是在现实与理想有很大差距的时候,他却没有悲观,而是依然执著追求自己的目标,坚信“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再说“诗圣”杜甫,身处战乱年代,但是忧国忧民的他依然在诗中表达对国家命运的关心,写下“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诗句,表达自己不怕困难、敢攀顶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以及卓然独立、兼济天下的豪情壮志。

每一个文人都有自己的故事,每一个文人都有个性,每一个文人都有独具风格的作品,那么不论是深处浊世却坚持九死未悔的屈原,还是隐居山林采菊东篱的陶渊明,还是为因为离别怅然神伤的柳永,抑或是怒发冲冠奋力抗敌的岳飞,总有那么一个诗人能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触动学生的内心。

三、古诗文教学对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意义

1.对优秀品德的培养。

中国的传统教育的本质是以人伦教化为核心的道德教育,是以礼乐诗书、经史典籍为主要内容的人文教育,使学生温文尔雅、知书达理,成为有文化、有教养的人格特征的人。我们要剔除封建糟粕,吸收借鉴有意义的思想内容,比如“父慈子孝、兄爱弟敬、夫和妻柔”的家庭理想,“刚健有为,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民族精神,这都是符合时代要求。我们要通过古诗文这一载体,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担负起传承中华美德的责任。

2.对审美能力的提高。

在古诗文教学中,引导学生感受古代文人笔下所描写的自然景物之美,调动学生想象,置身于作者所描绘的一幅幅美丽的画面之中。在古诗文中,那些壮丽秀美的自然环境,能促使诗人调整心态,以积极的态度面对社会,并且能够给诗人带来不少生活哲理的启迪。借此引导学生思考自然与人的关系,让学生懂得,古诗文中,大自然已经成为诗人抒感的重要对象,成为诗人情感外化的表现体,从而培养学生热爱环境、热爱自然的情感。

3.对情感世界的充实。

通过古诗文教学,可以丰富学生的思想情感,学会调节情感,树立爱国主义思想。一方面那些激励斗志、自强不息的诗篇,让学生汲取奋发进取的精神,另一方面那些规劝开导,分析得失成败的文章让学生明白成功不容易,失败不气馁的道理。通过古诗文学习加深学生对祖国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和杰出的科学成就的认识,增强民族自豪感,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壮美河山的思想感情。

品诗读文,欣赏中华千年文明最精美的结晶,含英咀华,感受萦回在意境里的美好情思。古诗文的学习可以让学生感悟人生真谛与宇宙哲理,可以丰富精神世界和人文素养,提高对人生世相的洞察力与感悟力,更可以淡泊名利心,净化灵魂。古诗文教学应受重视,它在培养学生健全人格,促进身心健康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在素质教育的育人工程中任何手段都不能替代它。

参考文献:

[1]李玉霞.中国古典诗文与现代心理健康教育[J].卫生职业教育,2009(13).

[2]范爱蓉.论中学语文古典诗文教学中的学生人格塑造[D].华中师范大学,2004.

篇9

关键词:小学数学竞赛;师范生;教学解构

数学竞赛作为培养和选拔人才的途径,已经在我国开展了十余年。数学竞赛在选拔人才上发挥了充分的作用,各大数学竞赛的知名度也随着获奖人数的增多而逐渐升高。在小学数学竞赛课程的教学中,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本文针对即将走向工作岗位的师范生,提出了完善教学的方法。

一、小学数学竞赛课程教学的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

在小学中开办数学竞赛课程可以开发儿童数学潜力,为未来参加更高层次的数学竞赛打下坚实基础。处于小学阶段的儿童具有极强的好奇心,对知识的渴求也十分强烈,但在注意力和理解力上有所欠缺,因此教师在进行小学数学竞赛课程教学时应注意以下四点。

1.联系实际,有取舍地选择教学内容。小学数学竞赛试题丰富,内容全面,几乎涵盖了小学甚至高中数学知识的方方面面。在教学过程中,要从学生实际知识储备水平和认知情况出发,有重点有取舍地做专题选讲。教师要全面了解历届各种数学竞赛的试题并对其分析,掌握宏观的试题框架。例如,计数类问题基本涉及四个方面的内容:基本算术题、运用数字性质和定律的计算题、巧算和估算。教学时应将重点放在巧算和估算,这两类题型是目前小学数学竞赛计算题的主流。

2.重视解题思路的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学者应详细解答问题,引导小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推导结果,尽量不要加入初高中数学知识。在教学中,应从问题条件出发,推导归纳公式,这一步骤有利于思维活动的展开并提升学生理解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仔细审题和认真书写的习惯。在数学竞赛中,时间紧张,题目较难,题量较大,学生审题错误现象频繁出现。在讲解应用题时,应提倡学生“一题读三遍”:第一遍了解应用题的条件,第二遍应明确解题的具体途径,第三遍找出合理的运算公式。计算题则采用“看两遍”的方法:第一遍看清数字和符号,第二遍看数字特点进行巧算和估算。除了“读三遍”“看两遍”以外,还有大量技巧需要师范生自己去分析总结。

二、师范生在对小学生数学竞赛辅导课程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国对师范生培养的重视,师范生出身的小学教师逐渐占据了多数小学教师岗位。小学教育专业的师范生有其自身的专业化优点,师范生教学观念新、思想活跃、领悟力和接受力较强。但是,部分初出茅庐的师范生缺乏教学经验,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讲解过程超出学生理解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学者为了更好地推导答案可能会采用初高中数学知识为小学生讲解。在一定程度上会造成学生无法理解,甚至会产生厌学心理。在教学过程中,教学者应采用多种方法,多举例多示范,用小学生能理解的方式让学生解出答案,如采用“假设法”等。

2.忽视因材施教。在实际教学实践中,开展小学数学竞赛课程的往往是课外辅导班。辅导班对学习数学竞赛课程的学生不设起点,以多为好,以达到提高经济收益的目的。教师可能会采用“一刀切”的方法对学生教育,无法做到因材施教。

三、对师范生辅导小学数学竞赛的思考

师范生应掌握整个小学数学竞赛的教学体系,对竞赛试题进行教学解构并创新教学方法这三项技能,掌握这三点是辅导小学数学竞赛的基础。

首先,师范生应做到对小学数学竞赛教材有整体的把握,对其知识点进行分类,初步把握各项知识概念。这样才能保证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到阶段性和连续性。小学数学竞赛试题的解题方法不同于一般数学教学中的题目,师范生在通读教材时要领会教材的特点,领悟教材的脉络,从而更好地进行试题讲解。

其次,师范生应学会从教师的角度对竞赛试题进行建构和解构。教学解构是指从教育学理论的角度对理论的含义及其所反映的思想方法进行分析,包括理论的创立背景,理论的外延和相关理论的构建。教学解构要求不能只满足于告诉学生“是什么”或“什么是”,而是应该将重点放在概念的背景和引入理由,指导公式或理论的延伸。这一点对讲解较难理解的试题过程是十分必要的。

最后,师范生要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创新教学方法。例如,在小学数学竞赛辅导中可以采用案例教学法对学生进行辅导。案例教学法指教师根据教学目标,举出一个案例将学生带入案例,引导学生共同参与某个问题的思考。在数学竞赛应用题的教学中,案例教学法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对于师范生而言,小学数学竞赛课程的讲解是重点也是难点,相关的技巧应作为职前师范教育的主要课程。在教学中,应加强基础,立足实践,深入研究把握学科内容,科学地培养小学阶段的数学人才。

参考文献:

[1]石冶郝,林玲.关于高师小学教育专业数学分析课程建设的思考[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4(7):17-20.

篇10

/

1.1 观察根尖分生区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材料

在“观察根尖分生区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中,教材上选用了既经济又比较常见的洋葱,但洋葱染色体比较小,数目较多(16条),所以观察效果不明显。针对这些特点,教师在试验教学中可采用一些染色体个体大、数目较少植物作为实验材料,有条件的学校可以采用蚕豆(12条染色体)作为有丝分裂的实验材料。这样制片较简单,容易观察,实验效果会更好些。

1.2 还原糖的检测实验材料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蛋白质”实验中的还原性糖检测的材料常用苹果或梨匀浆。但是苹果或梨匀浆后很快被氧化变成黄褐色,会影响学生观察实验颜色变化过程。若要减缓材料的氧化速度,可在打匀浆前加入少许食盐,匀浆后匀浆便可长时间保持颜色无色透明。

2 实验操作过程中的细节处理

2.1 色素提取中无水乙醇的加入量处理

由于实验材料用的是新鲜的菠菜绿叶,其含水较多,而研磨时再加入10 mL无水乙醇,势必导致研磨困难、研磨后色素的浓度较低,最终导致分离的色素带颜色很浅。所以笔者建议在研磨前加2 mL无水乙醇,减小研磨难度,待研磨到一定程度后,再加入3 mL无水乙醇,即共加入5 mL无水乙醇,最终色素带分离出的颜色效果比10 mL的好得多。

2.2 “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解离时间的处理

由于“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的实验材料用的是洋葱、大蒜,解离液用的是质量分数为15%的盐酸与体积分数为95%酒精1∶1的混合液。解离就是用药液使组织的细胞相互分离开来,便于最后制片时能被压成一薄层进行显微观察。解离液中酒精的作用是迅速杀死细胞,固定细胞的分裂相;而盐酸的作用是使洋葱细胞的细胞壁软化,并使细胞间的果胶质层松散溶解,使细胞彼此容易分开。新课标认为:取洋葱根尖2~3 mm,放到盐酸和酒精的混合液(1∶1)的培养皿中,在室温下解离3~5 min。但多次的预实验证实:3~5 min的解离时间不够,每种实验材料具体的解离时间是不同,至少需要解离10 min以上。根尖完全酥软的标志是根尖色泽变白,略带透明,而含分生区的根尖尖端呈现乳白色。

研究表明,不同浓度的盐酸溶液所用的解离时间不同。教师可以通过增大盐酸溶液的浓度来缩短解离时间,这样就能在实验课上让学生完成整个实验操作过程。

2.3 “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制片的处理

制片是观察有丝分裂相比较关键的步骤之一,按照教材实验要求:用镊子将染过色的根尖取出来,放在载玻片上,加一滴清水,并用镊子尖把根尖弄碎,盖上盖玻片,在盖玻片上再加一载玻片。然后,用拇指轻轻地按压载玻片。在做最后一步可能会出现2个问题:① 移去载玻片时,盖玻片移动标本跟着移动,使细胞分散不好。可以在盖玻片上加一层纱布,再盖上载玻片,用拇指轻轻按压,再取载玻片时就比较轻松了。② 压片时可能会出现一些大的气泡,影响观察,保留时间比较短很快变干。在出现这种情况时,可以在压片后用引流法使清水进入装片,这样制出的装片基本没有气泡,美观易观察。

3 实验结果的分析

3.1 色素提取实验四条色素带不整齐的原因分析

所划滤液细线的效果和质量直接关系到色素在滤纸条上的分布是否均匀,四种色素扩散起点是否一致,这些因素将直接影响实验效果。划滤液细线的要求是线条要细而齐。课本上的划法是用毛细吸管吸取少量滤液,沿铅笔线处小心均匀地划线。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成功率比较高,但其结果多是弯弯曲曲的四条色素带。经分析,导致色素带比均匀的原因主要有:① 制备滤纸条时一端没有剪去两角;② 在距剪两角1 cm处没有用铅笔画一条细直横线;③ 滤液细线画线不均匀。制备滤纸条时,剪去滤纸条的两角能避免滤纸毛吸作用导致两边的色素扩散得快,没有用铅笔画一条细直横线,滤液细线画线又弯弯曲曲、深浅、粗细不均匀,使得色素的起始点都不相同,最终的素色带弯弯曲曲、宽窄不一、凸凹不平。可在滤纸条的一端去角,在1 cm处用铅笔画一条细的横线,并沿着此线用毛细吸管吸取少量滤液均匀地画出一条细线,风干后重复多次,会发现滤液细线细、直、颜色深,层析结果比较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