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规划主要任务范文

时间:2023-05-29 15:09:3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十二五规划主要任务,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十二五规划主要任务

篇1

4月7日,来自农业部的信息显示,农业部审议并原则通过了《全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未来,农业部拟加快其他专项规划的编制进程,做好《规划》任务分解落实的各项准备工作,确保《规划》落实。

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

《规划》提出了“十二五”时期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

总体目标是粮食等主要农产品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现代农业建设取得阶段性明显进展,有条件的地区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农民收入大幅提高,农民生活更加殷实,新农村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城乡发展更加协调。

同时,主要任务包括七个方面。分别是巩固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大幅提升农业科学技术和物质装备水平、调整优化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努力促进农民持续较快增收、大力发展农业农村公共服务、完善创新农业农村发展体制机制和加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

规划》提出,在区域上进一步细化东北平原、黄淮海平原、长江流域等主产区“七区二十三带”,加快构建农业战略新格局。同时,对种植业、畜牧业、渔业、农产品加工业、农垦经济等5大产业发展进行了布局安排。按照巩固基础、提升能力、保障发展的建设思路,提出了高标准农田、“菜篮子”产品供应能力等六个方面建设重点。《规划》还从强化多元投入、加强农业补贴补助力度、完善农业奖补机制等8个方面提出了重点措施。

农业受社会资金热捧

任何现代化的想象都需要支撑,农业现代化也不例外。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完善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加大强农惠农力度,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和农民生活水平。可以预期,农业现代化的过程将是农业投资的黄金期。农业现代化和工业化、城镇化“三化同步”,这是“十二五”期间“三农”工作的重大战略。在过去很长时间里,农业和农村为工业和城市提取积累,资本、土地、劳动力等要素大量从农业和农村流出。与突飞猛进的工业和日新月异的城市相比,农业现代化进程显得极其缓慢,以至于中国的“城市像欧洲、农村像非洲”。

随着农业生产面临的变数愈加复杂、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依旧很大、消费者对农产品质量要求不断提高,农业的发展方式面临着更大的挑战。在发展现代农业的表述上,“十二五”规划纲要相比“十一五”规划纲要多了“加快”二字,亦表明推动农业现代化到了非常紧迫的阶段。

目前,我国农业中的生产要素难以支撑现代农业的发展,现代农业必须引入现代化的要素,包括现代的资金、科技、服务和劳动力等。“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四个方面支撑现代农业发展,包括保障粮食生产、完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这些方面都将吸引包括资金在内的各类市场要素大量流入。

篇2

今天,县政府召开全县“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和落实国家、省、市“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精神,安排部署我县“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下面,我先就“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讲几点意见。请大家认真领会,下来并认真贯彻落实。

一、关于国家、省、市“十二五”规划编制有关精神

3月8日,市政府召开了全市“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会议,会上,廖炎秋常务副市长作了重要讲话,市发改委康强主任传达了全国、全省会议精神,部署了全市“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强调了“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的重要意义。其意义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通过规划引导,积极适应国家发展环境新变化。百年罕见的金融危机,使世界经济孕育深刻转型,原有经济增长模式难以为继,全球主要国家的需求结构和供给结构面临深度调整;在世界政治格局中,不同利益集团重新分化组合,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话语权进一步增强;“后危机”时期引领全球经济的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技术、信息技术、低碳经济等高新技术产业竞争更加激烈。同时,国际金融安全、能源安全、粮食安全以及气候变化等全球治理问题凸显。这些新变化、新特点,要求我们树立全球眼光,把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与重塑国家竞争新优势结合起来,对未来五年经济社会发展进行认真研究和规划,在新的国际分工中不断提升我国地位。二是通过规划引导,妥善应对国内发展新挑战。未来五年,我国将面临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经济结构调整、保持社会和谐稳定、深化体制改革、妥善应对突发公共事件、保障国家经济安全等方面诸多压力。这些新情况、新问题,要求我们把充实完善应对当前金融危机的一揽子计划同长远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对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进行研究和规划。三是通过规划引导,全面加快小康社会建设进程。党的十七大在十六大的基础上,对全面小康社会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对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建设进行了全面部署。面对这些新要求,我们要紧密结合“十二五”期间的新变化,全方位规划提出更具针对性和阶段性的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为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奠定坚实基础。四是通过规划引导,全力推进“一化三基”和富民强省、强市战略。就我省和衡阳市来说,当前面临着国家实施中部崛起等战略机遇,承担着深入推进“一化三基”战略和“两型”社会建设等重要任务。这些机遇和任务,要求我们通过编制好“十二五”规划,为湖南领先中部崛起提供路线图,为推进“一化三基”、加快“两型”社会建设提供行动纲领。

(二)明确了“十二五”规划编制重点。国家、省、市发改委要求规划编制要深入研究重大问题,强调在指导方针和重要原则上,要体现“统筹兼顾、创新驱动、绿色增长和共建共享”;在主要目标上,要重点突出“经济增长速度、经济结构调整、社会民生改善、生态环境建设”等四大类指标的量化研究;在战略重点上,要着重研究八个方面的问题,即:如何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如何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如何调整优化城乡结构,如何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如何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如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如何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如何推动形成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省里提出,全省“十二五”规划的编制要着重搞好发展动力、产业建设、本文来源于范文中心:/和谐社会建设、区域协调发展、“两型”社会建设、改革开放等6个方面的研究。

(三)提出了“十二五”规划编制要求。主要是五个方面:一是要解放思想、锐意创新。做到“高、新、深、实”,即把握全局、高屋建瓴;开拓进取、耳目一新;深谋远虑、体现全球战略思维;增强可操作性,切实解决实际问题。二是要加强协调、强化支撑。按照下级规划服从上级规划、专项规划服从总体规划的原则,切实发挥好总体规划的统领作用。三是要规范程序、依法决策。严格遵循规划编制各个环节的要求,以程序的规范来保证规划编制工作的有序推进。四是要民主参与、集思广益。通过开展建言献策、专家咨询论证等活动,提高规划编制透明度和社会参与度。五是要加强领导、提供保障。各乡镇、各单位要组织得力的规划编制工作队伍,并安排必要的工作经费,保证规划编制工作顺利开展。

二、关于我县“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的总体安排

根据省、市“十二五”规划编制的工作方法和步骤,县政府起草下发了《**县“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方案》,明确了工作要求和各阶段的具体任务。

(一)关于规划编制的重点任务

全县“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的重点任务包括:重大课题研究、思路提炼、文本编制三个环节。

课题研究。重点是解决“为什么”论述性的问题,侧重于摸清情况、认清形势、找准症结、突出重点、寻求对策,为规划思路提炼、文本编制奠定良好基础。重大课题研究和规划编制工作的牵头单位和参与单位,要紧扣“科学发展、科学跨越”的要求,紧密结合**实际,对“十二五”时期发展环境、思路目标、结构调整、产业布局、城乡统筹、科教文卫、改革开放、人民生活和资源环境等方面进行研究,重点要突出综合交通、城镇发展、优势产业、商贸物流、节能减排、重大项目等领域。具体内容要把握指标测算、项目筛选、政策对接三个关键:指标测算,相关单位要根据所编规划的性质,会同统计部门研究提出一套全面、系统的规划指标体系,并对“十一五”期间指标完成情况和“十二五”期间指标安排情况进行摸底、测算、论证和说明。项目筛选,相关单位要对“十一五”期间重大建设项目实施情况进行评估,对“十二五”期间安排的重大建设项目进行论证,形成“十二五”规划重大建设项目库。同时,对需要纳入国家、省相关规划的重大项目,要及早向上级部门衔接汇报,避免出现遗漏。政策对接,各单位要认真对“十一五”期间相关政策实施情况进行评估,并加强省市相关部门衔接联系,对“十二五”期间继续实施或可能新出台的政策进行梳理对接,形成“十二五”规划政策推进体系。

思路提炼。重点解决“怎么做”方向性问题,侧重于提出指导思想、总体要求、发展目标、基本方向、工作重点和战略布局。全县总体规划和重点专项规划,都要在课题研究的基础上提炼出准确鲜明、符合时代、号召力强的规划思路。

文本编制。重点解决“做什么”实施性的问题,综合汲取课题研究和思路提炼的成果,侧重于对主要工作开展、重点项目建设及综合保障措施等进行安排部署。文本编制要用精炼的语言、慎密的思维、科学的论证,明确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总体思路、主要目标、战略任务和战略布局,阐述支柱产业、优势产业的主攻方向、目标和重点,标明重大工程和重点项目的布局,提炼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政策、措施等。

(二)关于规划编制进度安排。“十二五”总体规划编制大体分为动员准备、前期研究、纲要形成、报批四个阶段,各专项规划要与总体规划同步推进,其程序可适当简化。

1、动员准备。召开“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会议,对各项具体工作进行安排部署;采取指定、委托、招标等方式,落实课题研究和规划编制承办机构和承办人,并积极开展基础调查、信息搜集、项目论证等工作;聘请“十二五”规划决策机构和专家委员会,引导专家学者参与“十二五”规划编制。

2、前期研究(2010年3月-5月)。4月中旬,完成全部课题研究任务,组织专家对研究成果进行评审,形成最终研究报告;4月底前,县直有关部门召开行业座谈会后,提出专项规划思路;5月底前,县发改局综合提出全县“十二五”规划基本思路,听取县人大和县政协的意见和建议后,报县政府审定,由县政府报县委,县委研究提出《关于编制**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建议》。

3、纲要编制(2010年6月-11月)。8月底前,县发改局根据国家、省、市“十二五”总体规划基本思路和县委《关于编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建议》,完成全县“十二五”总体规划纲要文本起草,并牵头组织有关部门完成专项规划文本起草;2010年9月-11月,各规划编制单位组织开展征文、建言献策等活动,召开一系列座谈会、衔接会、论证会,基本完成“十二五”重大项目库建设,并在新闻媒体上开设专栏,广泛征求社会各界人士意见,进一步修改完善规划文本草案。

4、规划报批(2010年11月-2011年初)。全县“十二五”总体规划纲要草案经县委、县政府审定后,提交县十五届人大五次会议审议批准;专项规划在总体规划批准后,进一步做好衔接工作,报县政府批准。经过批准后,统一向社会公开。同时,对全县“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进行全面总结。

(三)关于规划编制中应注意的问题。具体来说,做到“四个结合”:内容上,要做到贯彻上情与体现县情相结合。“十二五”规划编制,既要充分体现国家有关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战略思想,反映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要求,推进经济转型,创新发展模式,又要紧密结合**实际,科学继承“十一五”期间好的经验和作法,提炼出指导性和号召力强的提法,充分体现**特色和时代特色。方法上,要做到定量分析与定性描述相结合。编制各类规划时,既要强化规划目标及指标研究,突出导向型、约束性,形成一套能检查、可评估量化指标;又要从突破薄弱环节、解决突出问题、发展新兴经济入手,本文来源于范文中心:/对战略重点、政策导向、重大工程和项目、重大改革和政策进行深入研究和科学论证,真正做到“高、新、深、实”和图文并茂、形象生动。程序上,要做到依法决策与民主决策相结合。既要按照国家、省规划编制的相关程序规定进行,又要进一步完善专家咨询、公众参与、规划听证等制度,开门编好规划,使规划更能反映群众意愿。体系上,做到上下对接与平行协调相结合。在规划目标、生产力布局、投资安排和政策手段等方面,“十二五”规划要与主体功能区规划、城乡建设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相衔接,下级规划要与上级规划相衔接,专项规划与总体规划、专项规划之间要相互衔接,防止规划交叉重叠和撞车,形成一个上下衔接、左右协调、有机统一的规划体系。

三、做好“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的几点要求

“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覆盖范围广、涉及领域多、时间跨度长、工作任务重,必须聚全民之心、集全体之智、举全县之力,全力以赴,共同推进。各部门要在县委、政府的统一安排部署下,高度重视、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努力编制出一部可操作性强、能解决实际问题、经得起历史和实践检验的高质量的“十二五”规划。

一要加强组织保障。各单位要加强“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的组织领导,凡有调研任务和专项规划编制任务的单位,必须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组建专门的工作班子,安排充足的工作经费,切实做到组织领导、责任任务、工作人员、工作经费“四”到位。尤其要选配知识结构好、业务能力强的骨干,组建规划编制队伍,为规划编制工作提供人才保障。同时安排足够的工作经费,为规划编制工作提供财力保障,确保规划编制工作顺利开展。

二要提高思想认识。各部门一定要认识到,“十二五”时期将是我县的一个黄金机遇期,这一时期将揭开我县全面建设大交通、突破发展大产业、财税实现大增长的崭新一页。所以,我们要更新规划编制理念,准确把握“十二五”规划编制的时代背景,准确把握国家宏观经济趋势,准确把握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的重大发展战略,准确把握县委、县政府的重大决策部署,准确把握**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增强中长期规划的战略性、前瞻性、政策性和操作性,严防规划与实际脱节、规划滞后于发展的问题。

三要突出项目支撑。据测算,**“十二五”期间经济增长要实现12%的目标,投资至少要保持25%以上的增速,五年内投资总规模将达到330亿元以上。这么大的投资必须要有项目作支撑,因此,全县“十二五”规划编制要以项目来定规模、定方向,各行业、各领域的规划发展都要落实到具体的投资项目上。同时,也要使规划编制过程,成为项目开发、策划、包装和推进的过程,努力争取**有更多的大项目、好项目纳入到国家和省里相关规划。在此基础上,建立起与规划文本相配套、与规划目标相适应、与争取支持相吻合的“十二五”重大项目库。

四要加快工作进度。现在已经是3月底了,离规划报批,不到10个月时间。全县上下要以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加紧推进“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今天的会议后,各单位要迅速行动起来,尽快制定和实施具体工作方案,组建得力的工作班子,全面启动“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今年,县政府将“十二五”规划编制纳入到年度政府部门绩效考核内容。县发改局要会同县委督查室,对各单位的工作开展情况进行调度和督查,以确保各项工作按进度要求落实到位。

五要形成工作合力。编制“十二五”规划,涉及到方方面面,需要全县相关部门的积极参与和密切配合。各相关部门要加强与县发改局的衔接,县发改局及相关部门要加强与省市发改委及相关部门的衔接,有的项目还要加强与国家发改委及相关部门的衔接,尽最大努力争取将我县规划的重大项目更[更多精彩文章来自“:/”]多地纳入到国家、省和市里的规划。各部门要根据县委县政府确定的规划编制工作总体安排,明确各自职责,确保整个规划编制工作有力、有序进行,如期保质保量完成。

篇3

(一)目标实现情况。对《市规划》的总体目标、分类目标及量化指标进展情况进行分析评估,主要包括各项指标实现程度、完成情况及原因分析等。其中,量化指标请按《市突发事件应急体系建设“十二五”规划量化指标中期完成情况表》要求认真填写。

(二)主要任务落实情况。对《市规划》提出的综合保障体系、应急队伍、风险管理和监测预警体系、应急处置体系、应急善后体系、基层应急体系、应急知识宣教培训体系、应急指挥技术体系、应急管理示范工程等9个方面的建设任务落实情况进行分析评估,包括具体任务的进展、建设的工程、采取的政策措施、取得的成效、存在问题及原因等。

(三)重点建设项目实施情况。对《市规划》提出的应急物资保障、应急避护场所、综合应急救援队伍建设、监测预警系统、应急救护培训基地、应急平台、应急管理示范区等7大类工程项目的立项、审批、设计及建设情况进行总体评估,并填写《市突发事件应急体系建设“十二五”规划重点项目中期完成情况表》。

(四)政策措施落实情况。对《市规划》提出的相关政策措施落实情况进行分析评价,主要包括相关政策措施的研究与制订等。

(五)对策建议。根据《市规划》实施进展情况及应对突发事件新形势、新要求,分析目前应急体系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和重点建设项目建设内容的合理性,提出《市规划》实施后期需要加强、补充、完善和调整的内容及相应对策建议。

(六)评估范围。各地、各有关单位要对照《市规划》内容逐项进行评估分析,并将与《市规划》衔接的有关专项规划相关内容纳入评估范围。其中,《市规划》重点建设项目评估工作由项目建设单位牵头负责,中期评估的时点和采用的数据截至2012年12月31日。

二、有关要求

篇4

一、系统思考,注重衔接。《教育“十二五”规划》既体现国家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部署,又紧密结合江西经济社会发展对教育的新要求。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江西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和《江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等文件精神,在内容上注重与上述文件要求相衔接。特别是“教育发展重点工程”专栏与《江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完全对接,并适当扩充。教育改革试点项目与《江西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确定的十大改革试点一致,并与国家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实施方案备案意见的通知》内容相协调。

二、体现时代,突出背景。《教育“十二五”规划》认真贯彻了中央的要求和各级领导的最新指示精神,充分反映了最新的教育改革发展思路和理念。在加大学前教育投入方面,要求做到预算有科目、增量有倾斜、投入有比例、拨款有标准、资助有制度;在职业教育方面,要求探索建立从中职向高职、应用型本科、专业硕士纵向衔接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满足学生多元发展需求;在建设现代大学制度方面,要求“逐步取消实际存在的行政级别和行政化管理模式,推行校长职级化”;在优化政府管理职能方面,要求对达到一定标准的设区市公办普通本科高校,根据设区市财力状况和要求,逐步上划省管;在民办教育方面,要求“支持有条件的独立学院申请转设为独立建制的民办普通本科高校”;在人才培养模式方面,要求实施“卓越工程师、卓越医师、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在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方面,要求“依托高水平大学建立一批大学教师发展中心,探索大学教师发展的有效机制”等等。

三、锐意改革,注重创新。《教育“十二五”规划》在注重传承的基础上力求有所创新,突出江西特色。在编写体例方面,跳出了按照“成就、机遇挑战、指导思想、发展目标、主要任务、保障措施”的传统规划编写体例。在指导思想方面,提出提升教育幸福指数、实现“五乐”工作目标,这是继续提高教育“五率”,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进一步深化和拓展。在专栏设置方面,突出工作重点,设立了四个专栏,即:“十一五”教育规划主要指标完成情况、“十二五”主要目标、教育发展重点工程、教育改革试点,这既突破了以往教育“五年规划”的编写方式,又不同于一些省份教育规划专栏设置。在高等教育方面,要求普通本科高校逐步退出高职(高专)教育,高职(高专)院校逐步退出中职教育。在更新教育观念方面,要求引导广大青少年存高远之志,做红色精神的传承者;修高尚之德,做社会新风的引领者;成报国之才,做勤奋好学的进取者;行务实之风,做跨越崛起的先行者。

篇5

关键词:勤工俭学;发展;任务;措施

“十二五”期间,中小学勤工俭学工作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第四次全教会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精神,深入落实教育部勤工俭学工作会议要求,紧紧围绕服务市域“十二五”教育改革和发展大局,努力把勤工俭学工作与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学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校园文化建设、校园风险防范体系建设等结合起来,进一步加强勤工俭学工作队伍建设、制度建设和机制建设,强化勤工俭学的育人功能和服务功能,创新服务方式,提高服务水平,继续丰富勤工俭学工作的内涵,不断扩大工作外延,突出加强以劳动实践场所建设为主要内容的素质教育基地建设、以关注师生安全为主要内容的校园风险防范体系建设、以提高师生生活质量为主要内容的学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建设,为“办人民满意教育”和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做出新贡献。

一、“十二五”勤工俭学事业发展的主要任务

1.积极推进中小学劳动实践基地建设,大力强化勤工俭学的素质教育功能。建设并充分利用农村中小学劳动实践基地,对学生开展劳动实践教育。农村中小学要充分利用当地的资源优势,因地制宜,突出农村特色,开展多种形式的种植、养殖和农副业的校内外劳动实践教育活动。城区中小学要按照劳动实践教育课程标准,组织学生开展适宜的社会和劳动实践教育活动。“十二五”期间,紧紧围绕素质教育功能的发挥,建成1个以上市级综合性多项目、多功能社会综合实践教育示范基地,建成每县2个以上、每区1个以上的县区级学生综合实践教育示范基地,满足中小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的需要。

2.稳步实施中小学后勤社会化改革,不断规范教育内部市场的管理和服务。根据国家、省有关实施中小学后勤社会化改革最新精神,借鉴沧州、承德、唐山等已经启动中小学后勤社会化改革城市的经验做法,组织开展专项调研,适时出台指导性意见,慎重启动并分步推进我市中小学后勤社会化改革,培育、发展和规范全市中小学教育市场服务体系。到“十二五”末,力争使条件适宜的学校的后勤管理工作纳入全市统一的教育内部市场服务系统。

3.依法完善校园安全风险管理服务体系,全力维护学校和师生的正当权益。要指导和督促学校建立和完善勤工俭学安全管理制度,强化安全防范措施,促使师生牢固树立“珍爱生命、安全第一”的意识,全面提高学校安全教育工作水平和质量。各中小学要按照国家、省有关要求做好学校风险分散和转移工作,加大协调力度,继续抓好学生学平险管理和组织工作,积极建设教育行业风险管理服务体系,努力创建和谐平安校园。“十二五”期间,中小学校园风险防范服务系统将更加完善,风险分散和转移工作将更有实效。

4.不断扩大校办第三产业服务领域,努力创造校办产业发展的新辉煌。紧紧围绕服务教育教学、服务师生生活,大力发展既面向教育内部市场,又面向社会公众的校办第三产业和社会服务项目。市县两级要科学规划,指导协调各中小学举办更多的适宜的具有地方特色的产业服务项目。

二、“十二五”勤工俭学事业发展的保障措施

1.加强学习,全面提高对新时期勤工俭学的认识。勤工俭学是推进课程改革的条件保障,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基础性工作,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要进一步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对勤工俭学纳入教育事业发展的整体规划,给予足够的重视和支持。市县两级勤工俭学管理部门要围绕教育发展大局,找准定位,加强协调,抢抓机遇,突出重点,切实发挥好“规划、协调、指导、服务、监督”的职能作用,加快勤工俭学事业发展步伐,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教育现代化服务。

2.加强领导,不断加大对勤工俭学工作支持的力度。各县区教育局要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和乡镇政府对中小学勤工俭学工作的支持,在土地划拨、资金投入、技术引进等方面争取最大限度的优惠,为勤工俭学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为中小学勤工俭学事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必要保证。市继续实施劳动实践基地建设专项奖励扶持政策,适时增加专项扶持奖励资金数额。各县区要采取多种形式筹集资金,加大对劳动实践基地建设的投入和配套奖励。

3.加强管理,切实改善勤工俭学机构和队伍建设。以有利于全市教育事业改革和发展,有利于勤工俭学工作健康持续发展为出发点,加强对勤工俭学工作的领导和管理,加强管理机构和队伍建设。各县区勤工俭学管理部门要在理顺管理体制的基础上,重新梳理和强化管理职能,努力构建适应素质教育发展要求的勤工俭学管理服务体系。要加强队伍建设,构建市、县区、总校、学校四级工作网络体系,强化岗位业务素质培训,努力建设一支具有良好政治业务素质、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管理队伍和工作队伍。要切实加强县区级管理机构建设,配备得力人员,强化管理职能,不断提高管理和服务水平,努力开创勤工俭学事业发展的新局面。

篇6

自从党的十七大提出建立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后,各地积极探索统筹城乡发展的新体制新机制。未来五年,各地特别是东部地区城乡一体化将向纵深推进,地方“十二五”规划《纲要》已明确了推进的重点。2005年以来,国务院先后批复了9个不同主题的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对于未来五年的改革攻坚能否在不同重点领域取得突破,各个综改试验区重任在肩。目前,涉及综改的省市已作出新的改革规划。

随着2月27日湖北省2011年两会的落幕,全国31个省(区、市)的“十二五”规划《纲要》已悉数获得通过。梳理对比各地规划,我们除看到最大变化、最热问题、最强战略之外,还发现了不少新的发展指标,特别是绿色低碳成为新的潮流;城乡一体化有了新的内涵,小城镇、小城市和新城建设力度将普遍加大;改革攻坚全面向纵深方向挺进,各类综改试验区、示范区建设有了全新的思路和部署。

节能减排指标增加内涵深化,绿色低碳演绎发展新潮流

目前,第一次将节能减排纳入约束性目标的“十一五”已顺利收官,基本完成了到201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比2005年下降20%左右的目标,但同时也存在很多问题,“十二五”期间节能减排任务仍很艰巨。中国2009年在哥本哈根会议上承诺,到2020年,中国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要在2005年的基础上降低40%至45%。这个宣告,不仅明确了节能减排将继续作为“十二五”的约束性指标,而且还将增加新的考核内容。对此,地方“十二五”规划《纲要》已有部署,除了与“十一五”相同的能耗和减排指标外,不少地区还明确提出了碳减排、氨氮排放指标以及新能源发展目标。

为保证如期完成“十二五”节能减排任务,各地“十二五”规划《纲要》均提出要发展绿色和低碳经济。作为全国低碳试点省之一,广东面对“十一五”节能降耗的漂亮成绩单和“十二五”可能到来的更大的任务压力,提出将加快产业低碳化,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十二五”期间,广东要把培育现代产业500强项目和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两大抓手,把构建六大主体产业和载体作为主要任务,目的就是要尽快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浙江省则提出继续走生态立省之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积极应对气候变化。该省“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重点建成25个省级循环经济试点基地、30个工业循环经济示范园区、100个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区。山东省未来要在环境政策和制度上进行探索,提出通过制定有针对性的产业、财税、价格、环保等政策,实施好重大节能减排项目建设,加大淘汰落后产能力度。中西部省份也不甘落后,如煤炭大省山西提出坚持“绿色、低碳、洁净、健康”的发展理念,以加强节能减排和发展循环经济为重点,努力建设绿化山西、气化山西、净化山西、健康山西。重庆提出要推进低碳城市建设,实施2000万平方米的绿色低碳建筑和低碳公租房示范工程;推广新能源公共交通车辆和绿色照明,推广地源热泵系统和江水源热泵集中供冷供热技术。

加强节能减排,坚持走低碳绿色发展之路,目的还是为人们营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上海市提出要建设生态宜居的绿色家园,规划《纲要》专门拿出一个章节的篇幅对此进行了全面部署。《纲要》提出,要让生产生活更加绿色低碳,促进经济社会绿色低碳发展;让城市资源更加有效利用,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强资源节约集约利用;让城市环境更加天蓝水清,继续滚动实施环保三年行动计划;让城市生态更加清新宜人,努力营造良好的绿色生态环境。为推进国际旅游岛建设,海南省“十二五”规划《纲要》特别提出,实施好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生态保护三项行动,努力打造“绿色低碳岛”品牌,使海南的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

城乡统筹重点更加明晰,新城建设全面提速

未来五年,各地特别是东部地区城乡一体化将向纵深推进,地方“十二五”规划《纲要》已明确了推进的重点。如“十一五”期间,江苏成为全国城乡发展差距最小的地区之一,城乡一体化发展也为全国提供了示范样本。对于“十二五”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规划,江苏提出要实现“五个一体化”,即以破除城乡二元结构为突破口,大力推进城乡规划、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劳动就业一体化,促进公共资源在城乡之间均衡配置、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自由流动,加快建立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

新城建设则成为上海、北京等地“十二五”城乡统筹发展的一个亮点。面对资源环境约束趋紧、商务成本攀升、人口总量增长较快、交通压力日益凸显的现状,上海将以新城建设为重点提升城乡统筹水平。上海市“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分类推进新城建设,优化提升嘉定、松江新城综合功能,建设长三角地区综合性节点城市;加快青浦新城建设,提升产业和居住功能;大力发展浦东南汇新城,建设综合性现代化滨海城市;加快奉贤南桥新城发展,加强功能性开发和提高综合配套水平;支持崇明城桥新城走特色发展道路。同样,北京也十分重视新城建设,提出要着力推进通州现代化国际新城建设,实施新城中心区引擎、高端要素集聚、城乡一体化加速、国际化发展四大战略,实现区域经济发展、城市建设管理、城乡一体化发展三大跨越,社会建设水平、生态文明建设、人民生活品质三大提升和区域合作的深化,基本建成北京中国特色世界城市之中的北京新城。据悉,北京2011年拟安排230个重点建设项目,总投资约9196亿元,其中,重大项目中新城所占的比例为中心城的两倍,中心城项目64个,新城项目133个。

浙江、福建等地则把小城市、小城镇作为未来发展的重点。在近几年强县扩权和发展中心镇上尝到甜头,浙江“十二五”将以加快中心镇建设为重点提高县(市)城市化水平,目标是将一批重点中心镇发展成小城市。具体部署是:加强县城和中心镇规划建设,推动人口和产业向“一城数镇”集聚,促进县域经济转型升级;支持各地继续加强县城建设,鼓励有条件的县城发展成为中等城市乃至大城市。加强中心镇规划建设,全面扩大中心镇经济社会管理权限,积极支持和推动有条件的中心镇发展为小城市。福建省“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要提高小城镇综合承载力,发挥小城镇在连接城乡、辐射农村、扩大就业和拉动内需中的重要作用。根据规划《纲要》的部署,福建省深化小城镇改革建设试点要把小城镇建设与农村社区和中心村建设、灾后重建有机结合起来,带动新农村建设,推进小城镇综合改革建设试点,抓好小城镇规划设计,形成示范带动效应,提升建设发展水平。与福建一样,辽宁省也要启动实施一批城镇化试点,实施全省43个县、100个镇、57个村的城镇化试点,支持一批经济强镇、区域重镇和文化旅游名镇加快扩大规模,向小城市发展。

改革攻坚全方位推进,综改试验区、示范区百舸争流

当前,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已经进入攻坚阶段,改革的路径已从单一的经济体制改革向综合、纵深、全方位方向发展。从2005年开始,国务院先后批复了上海浦东、天津滨海、重庆和成都、武汉城市圈和长株潭城市群、深圳以及沈阳经济区8个不同主题的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从金融、土地、政府体制等不同领域突破改革的关键环节,在“十一五”时期取得突破性进展。就在去年年底,山西省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又获批,这是我国设立的第9个国家级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也是我国第一个全省域、全方位、系统性的国家级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另外,近年来我国还相继批准了十多个国家试验区、示范区等区域发展规划,其中长三角、珠三角、海峡西岸、江苏沿海、横琴岛、辽宁沿海经济带、图们江区域合作开发、黄三角、海南国际旅游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甘肃省循环经济等经济区已经出台正式发展规划,“十二五”将是这些规划全面推进时期,相关省(区、市)“十二五”规划也对其作了专门部署,如山东在今年刚刚获批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后,提出了“黄蓝战略”, 要使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和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成为全省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其中2011年省市两级财政将安排20亿元人民币专项资金,用于支持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重点项目发展。安徽省“十二五”规划对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作出安排,提出充分利用好先行先试权,在体制机制、政府服务、社会管理、区域合作等方面大胆创新。此外,目前已经完成相关规划、正在等待审批的京津冀都市圈、成渝地区和西南开放桥头堡等经济区的相关省市――河北、北京、重庆、四川和云南等省区,在各自“十二五”规划《纲要》中也对这些重点区域战略做出了相关部署。

地方“十二五”规划《纲要》中的节能减排指标省(区、市) 指标

内蒙古 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15%,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氨氮、氮氧化物排放达到国家要求

山东 到2015年,全省新能源占电力总装机比重由目前的5.5%提高到12%,燃煤火电所占比重由92%下降到71%

福建 单位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在国家下达的指标内;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提高到20%

黑龙江 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16%,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降低17%

青海 循环经济增加值比重达到80%,可再生能源生产比重达到40%,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二氧化碳排放量、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均控制在国家下达指标以内

上海 人均生活垃圾处理量比“十一五”期末减少20%以上,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5%以上,城镇污水处理率达到85%

广西 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源消耗、二氧化碳排放以及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削减按国家下达的指标执行,森林覆盖率提高到60%

天津 实施第一热电厂关停和陈塘庄热电厂搬迁,治理机动车尾气,开发利用清洁能源,环境空气质量达到或好于二级天数提高到85%以上

“十二五”九个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改革部署试验区 主要部署

上海浦东新区 争创国家改革示范区,率先建立公共服务型政府,率先探索与国际惯例相衔接的制度,率先形成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格局

天津滨海新区 深化农村体制改革,推进城乡就业、社会保障、公共服务的二元并轨,稳步推进撤镇建街、撤村建居,成为全国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示范区

重庆综改区 稳步开展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创新城乡建设用地统筹规划布局。发展村镇银行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加快发展涉农信贷和涉农保险

成都综改区 按照全域成都的理念,深入推进“六个一体化”、“三个集中”和农村工作“四大基础工程”,加快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进程

深圳特区 探索建立高度城市化地区土地管理模式,积极推进收入分配和户籍制度改革,探索建立低碳环保的体制机制

武汉城市圈 加快圈域基础设施、产业布局、城乡建设、区域市场、生态环保一体化进程。充分发挥武汉龙头作用,巩固中部地区中心城市地位

长株潭城市群 重点围绕两型社会新的体制和机制的创新,实行资源类价格的改革,以及农村环保自治、环境责任田等围绕环境友好保护等体制创新等

篇7

一、交通发展规划执行情况

期间,在区委、区政府正确领导和上级交通部门的指导和大力支持下,我区交通发展规划得以较好实施,全区道路水路运输有了长足的发展。

(一)公路客货运输:期间,我区运输市场经营结构实现了宏观调控的目标,运力结构得以优化。城乡公交、农村客运、货物运输和危险品运输以及车辆维修企业、机动车驾驶员培训学校得以发展,客运集约化、货运专业化程度进一步增长。到年底,全区客运班车达到40辆,634座位,出租车达615辆,3075座位;货运汽车达到6050辆,15114吨位

(二)水路客货运输:到年底,我区拥有客运船舶5艘,115客位;货运船舶103艘,51230吨位。

(三)农村公路建设。期间我区多渠道筹措和积极向上争取资金,充分调动各级和广大农村群众的积极性,先后完成了农村公路新建、改建、扩建23公里,进一步改善了我区农村交通环境,方便了群众的出行,全区所有行政村已全部通上了水泥路,路面硬化率和通村比例均达到100%。至年底,全区共有农村公路79.62公里,其中县道20.42公里,乡道38.24,村道20.96公里。

二、“十二五”交通发展思路

“十二五”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时期;也是加快推进现代交通运输业发展,加快交通运输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向现代服务业转型的战略机遇期。“十二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特征必然对交通运输发展提出新的更高要求。一是运输需求持续增长,交通运输供给能力仍需加强。二是运输需求结构不断升级,运输质量和服务水平亟须提高。三是提高各种运输方式组合效率,综合运输体系建设势在必行。四是统筹区域和城乡发展,交通一体化进程必将加快。五是资源约束和环境压力凸显,转变发展方式日趋紧迫。六是公共安全责任重大,安全保障和应急能力亟须提升。预计在“十二五”初期我市将面临交通管理体制的重大变革,大交通的格局将逐步形成。

“十二五”交通运输发展总体要求是:

坚持因地制宜、突出重点、统筹发展的原则,突出“惠民、利民、便民”思想,着力改善民生,按照我市“东扩、南进、西拓”发展战略,主动融入我区大开发、大建设工作中去,充分发挥交通的职能和作用,并努力当好先行。

“十二五”交通运输必须把握好的几个原则。

一是根据我市交通发展总体规划,大力推进我区城市化建设,努力把握我区“十二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人民群众便捷、安全出行的新要求,结合我区现代交通发展实际,摸清现状,总结经验,查找问题,科学预测我区“十二五”交通发展需求。

二是要科学设定发展目标,根据新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综合考虑、优化结构、以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

三是要合理确定发展重点,促进我区交通协调发展。主动融入我区的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在推进我区的城市化进程中,促进交通运输方式协调发展,以及交通与自然环境的协调发展;着力解决城乡之间交通发展不平衡和城乡交通二元结构问题,推进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充分发挥各种运输方式优势,促进现代物流发展。

四是要充分体现发展方式的转变推进交通科学发展。要着力改变传统发展模式,充分依靠科技、信息、管理、技术,提高我区交通运输服务水平和能力,实现规模、速度、质量、效益的统一,充分发挥已有基础设施的效率,着力加强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工作,推进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交通行业发展。

五是强化安全保障能力建设,实现安全发展。高度重视和加强交通运输安全和施工安全监管、应急保障体系建设,更加重视和加强人员救助、抢险和应急处置能力建设,不断提高交通运输保障国家安全、经济安全的能力。

“十二五”期间主要任务

一、道路、水路运输

加强宏观调控,以市场为导向,紧紧抓住建立市大交通这一有利时机,大力推进城乡交通一体化的体系建设,不断改善我区客、货运输装备水平,实现客、货运方式的根本转变。

(一)运力发展计划

(1)客运:“十二五”期间,客运网络将通达和覆盖全区,同时合理布局区内农村客运线路。到2015年,全区客运量将达到2500万人;客运周转量将达到15000万人公里。

(2)货运:“十二五”期间,全区货运车辆将达到10000辆,运力总吨位25000吨;货运船舶将达到100艘,60000吨。货运量达到1200万吨,货运周转量达到60000万吨公里。

到2015年初步建立起比较完善的道路、水路运输网络,水陆运输相互衔接,不同等级和类别的运输工具相互配套,并驾齐驱,运输能力、服务和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二、农村公路建设、养护和管理

“十二五”期间农村公路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将有重大变革,届时我区农村农村公路的管理职能将收归市里,由市统一管辖。在未上收之前抓好以下工作:

1、农村公路安全保障工程

“十二五”期间,对我区农村公路重点路段将增设护栏、交通标志、交通标线、减速带等交通安全配套设施,进一步改善我区农村公路交通安全状况,预防重、特大交通事故的发生,保障农村和发就就发放级可公路安全畅通。

篇8

[关键词] 水利经济;发展;形势

“十二五”期间,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关键时期,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时期,是深化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的攻坚时期,也是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转变的重要时期。

一、安阳市水利经济发展现状

安阳市位于河南省最北部晋冀豫三省交会处。北濒漳河与河北省邯郸市毗邻,南与河南省鹤壁市、新乡市相连,东与河南省濮阳市接壤,西隔太行山与山西省长治市交界,总面积7413平方公里。安阳市水系分属于海河流域和黄河流域,其中海河流域占76%,黄河流域占24%。全市多年平均降雨量为573.5毫米,水资源总量16.4亿立方米,可利用水量11.94亿立方米。全市人均水资源占有量322立方米,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7,亩均水资源占有量301立方米,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6,属重度缺水地区。

安阳市现有大中型水库8座,总库容3.87亿立方米,其中兴利库容1.69亿立方米;小型水库110座,总库容0.63亿立方米。主要河流有洹河、金堤河、淇河、汤河等;过境河流有漳河、卫河。蓄滞洪区7处,其中海河流域6处,黄河流域1处。主要泉域有小南海泉和珍珠泉,万亩以上灌区10处,灌溉机电井8.55万眼,固定机电排灌站479处。

二、安阳市水利经济发展面临的形势及存在问题

安阳市水利虽然基本形成防洪除涝、供水保障和水利综合执法三大体系,但与经济社会发展对水利事业的需求相比,基础仍然薄弱,形势依然严峻。一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保持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要求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升水利的保障能力,对安阳市水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二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保障和改善民生要求加快民生水利建设,今后一段时期,民生水利建设任务艰巨。三是安阳市属于资源性缺水地区,生产、生活用水长期挤占生态用水,加之水污染、地下水开采过度以及水土流失依然严重等,保护水源地和维系河流健康面临巨大压力。四是完成新时期、新阶段水利建设和管理任务要求全面加强水利行业能力建设。

目前安阳市水利经济发展仍存在以下主要问题:

1、防洪除涝工程标准低,建设速度慢,安全隐患多。城市防洪达不到部颁设防100年一遇洪水标准,洹河市区段治理后达到50年一遇标准,但是于曹沟以下河道未进行治理,泄洪能力不满足要求;市区沟渠、洪河及相关支流大多未进行治理,河道淤塞严重,堤防防洪标准仅5-10年一遇,对市区安全依然构成威胁。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中小河流治理、蓄滞洪区工程及安全建设速度仍然较慢,中型病险水闸除险加固仍未实施。

2、水资源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体系尚不完善,供水安全保障程度还需进一步提高。(1)水资源短缺,水资源保证率不高仍是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2)工程调控能力偏低,现有水资源不能得到充分利用,现有水利工程配套不完善,工程老化失修损坏严重,缺少调蓄工程,如遇洪水、干旱等,无法实现水资源合理供给和调控。(3)节水意识不强,节水设施较少,节水型社会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4)水土保持法制观念淡薄,人为水土流失现象仍大量存在。水污染、水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未得到有效遏制。

3、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还要进一步加强,“十一五”规划中剩余70.11万人农村饮水不安全问题和纳入到国家新增规划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任务急待解决。

4、水利保障能力建设不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水利信息化建设滞后,科学调度、风险调度和水资源优化调控管理信息化水平仍然不高,与安阳市经济发展水平不相适应,与水利现代化管理要求仍有很大差距,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求。

5、水利投入明显不足,缺乏长期稳定的投入机制。长期以来,投资渠道单一,水利建设资金主要依靠中央和省、市级财政,县(市、区)财政大多无正常水利投入渠道,远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三、“十二五”时期安阳市水利经济发展的主要任务

“十二五”时期是形成较为完善的水利基础设施体系的关键时期,是着力推进民生水利的重要时期,是全面深化水利改革、加强水利管理的攻坚时期。“十二五”时期安阳市水利经济发展的主要任务是:

1、加强和完善水利基础设施,提高防洪减灾能力。“十二五”期间,通过对洹河、洪河河道进行治理,完善城市防洪体系,使安阳市城市防洪标准达到100年一遇。加快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步伐,到2015年年底前,全面完成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消除水库安全隐患。加快对崔家桥、长虹渠、广润坡、白寺坡蓄滞洪区工程及安全建设,增强调蓄洪水能力,确保河流防洪安全。加快进行珠泉河、岳飞沟等中小河流治理工程,提高其防洪及排涝标准,保证沿河两岸乡镇、农田的安全。争取完成国家规划内中型病险水闸除险加固工程。

2、发展民生水利,推进新农村建设。到2013年,解决“十一五”规划中剩余70.11万人农村饮水不安全问题,“十二五”期间基本解决新增农村饮水不安全人口的饮水问题。加快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重点实施红旗渠灌区、漳南灌区、跃进渠灌区、大功灌区(滑县、内黄)、渠村灌区(滑县)、人民胜利渠灌区(滑县)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建设;争取实施豆公灌区、琵琶寺灌区、淇河灌区和珠泉灌区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和大中型灌区末级渠系改造。进一步提高农业灌溉保障能力,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实现全省粮食增产目标夯实基础。加大新农村电气化县和小水电代燃料工程建设力度,启动农村水电增效减排工程,推进库区移民安置工作建设。努力形成保障民生、服务民生、改善民生的水利发展格局,进一步提高农民生产生活水平,改善新农村建设基础条件,使人人共享水利发展改革成果。

3、严格落实三条红线,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建立用水总量控制制度,建立用水效率控制制度,建立水功能区限制纳污制度,建立水资源管理责任和考核制度,提高水资源管理技术水平,全面推进水资源配置、节约和保护。以节水型社会建设为主线,建立完善的城市、行业节水法规体系和统计体系,落实用水定额管理,加强用水计划管理。加大水资源费(南水北调工程基金)征收力度,足额征收水资源费,利用经济杠杆促进水资源的优化配置,为水资源管理和保护工作提供资金保障。积极研究水资源统一管理的体制、机制、方法和步骤,加强供水企业的用水监管,真正实现水资源在水源保护、引供水、节排水、污水处理回用、规费征收方面的统一管理。

4、加强水土保持与生态修复,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继续在西部山丘区实施坡耕地改造、整修梯田、修建小型水利水保工程,种植水保林、经济林、封禁治理等治理措施;在东部风沙区采取平整沙丘、打机井、铺设地埋节水管道、取水压沙、植防风林带固沙等措施;完成国家和河南省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积极建设省级、国家级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打造河南省乃至全国水土保持示范亮点工程。

篇9

格来说,清洁技术还不是一个产业,而是一个新经济概念。而正是这一以消除负面生态影响为中心的概念,则蕴含了巨大的投资空间。

清科研究中心研究指出,2010年全年披露清洁技术VC/PE投资案例130起,其中已披露金额的案例共涉及金额11.4亿美元。统计数据显示,清洁技术目前已经是仅次于TMT、生物医药的第三大热门投资行业。

透析政策愿景

产业发展离不开政策支持。从2009年开始,政府就把积极发展清洁能源作为主要任务之一。时值又是“十二五”开局之年,排在战略新兴产业首位的节能环保行业,更将面临密集的政策扶持。最近《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简称《发展规划》)、《环境服务业“十二五”规划》等已提交至国家决策部门,相关部委还将编制节能产品目录,完善节能产品认证制度和节能产品政府采购制度等,以确保节能环保行业快速发展。

《发展规划》将节能环保在结构上分为节能产业,环保产业和资源的循环利用三个方面。按照《发展规划》,将把高效节能技术和装备、高效节能产品、节能服务产业、先进环保技术和装备、环保产品与环保服务六大领域列为重点支持对象,在财政、税收、金融等方面提供政策支持。据了解,到2015年,节能环保产业总产值预计将超3万亿,占GDP的7%~8%。

国务院国资委召开的中央企业节能减排工作会议明确了央企“十二五”节能减排的总体目标,提出到“十二五”末,万元产值综合能耗下降16%左右。“十二五”期间央企节能减排的重点将有三大举措:一是结构调整,把落后的、高耗能的、污染重的企业淘汰;二是技术进步,用好的节能环保技术提高企业运营质量,减少污染,减少能源、资源消耗;三是发展新兴产业替代传统产业,全面推进技术自主创新。

“十二五”期间,碳强度、能源强度降低,非化石能源所占的比重,以及森林面积、蓄积量等,都会成为“十二五”规划中的一些约束性指标,这主要是为了确保实现碳强度在2020年降低40%~45%的目标。工信部节能司司长周长益表示,“十二五”期间,国家将继续提高能源利用标准,大力推广节能先进技术推广和节能专项整治,为节能服务产业的发展创造巨大的发展空间,其中工业节能潜力依然很大。

破解资本瓶颈

仅靠政策支持就想撬动节能环保3万亿规模的市场无异于天方夜谭,产业发展更依赖于商业化的运作,而主体则是产业企业和投资机构。现在,资金缺乏仍是节能领域的最大瓶颈之一。据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科技与产业发展工作委员会副主任杨秋生介绍,目前节能服务公司以自有资金为主,占全部投资的65.2%,其次是银行信贷,占全部投资的28.1%。近年来,民间资本和租赁业务开始进入节能服务市场,分别占全部投资的4.2%和3.5%。

作为中国惟一一家以节能减排、环境保护为主业的中央企业,中国节能环保集团也正面临资金瓶颈,尽管其拥有完整的节能环保产业链,号称中国节能环保领域规模最大、最具特色、最具综合竞争力的产业投资集团和集成服务运营商。据了解,目前,中国节能环保集团总资产接近600亿元,拥有二级子公司23家,其中全资子公司12家,控股子公司11家,三级公司206家,上市公司1家,员工3万余人。子公司分布在国内20多个省市及境外30多个国家和地区。

中国节能环保产业与资本市场接轨论坛近日在北京金融街威斯汀大酒店隆重召开,原本低调的中国节能却也以论坛主办方的身份亮相。而此次,其主办该论坛,就旨在为国内国际资本市场提供了解节能环保产业的平台,并共同探讨借力资本市场推动节能环保产业发展,提升节能环保产业在国际国内资本市场的影响力。

在业内人士看来,节能产业作为一个跨产业、跨领域、跨地域,并与其他经济部门相互交叉、相互渗透的综合性新兴产业,还存在着潜在的投资风险,而且投资需求总量和单个项目的投资需求较大,技术专有性较强,一般投资者进入障碍较大。发展节能环保产业,必须突破传统的融投资模式,利用资本市场进行金融创新。这样,才能大规模地融集资金,加速和扩大节能环保产业的发展;才能为资本市场培育更多的具有较快成长性、质地优良的上市公司,为投资者提供更好的投资机会,为资本市场长期、稳定发展提供保障。中国节能希望通过此次论坛,寻求合作,探索节能环保产业在资本市场新的服务运营模式,占领市场先机。

未来很长时间内,中国节能环保产业将保持15%~20%的复合增长率,预计到2015年,产值将达到人民币4.5万亿元。中国节能环保集团副总经理陈曙光表示,愿与各投资机构开展日益密切的合作,力争通过不同渠道不断推动节能环保业务与资本市场接轨,并共同探索、创新商业模式,实现互惠双赢。

篇10

值此新年到来之际,我们谨向关心支持全市档案事业发展的市委、市政府及各部门领导致以崇高的敬意,向辛勤工作在各条战线的广大档案工作者致以新年的问候。

2014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的第一年,也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的关键一年。前不久,国家档案局召开了全国档案局长馆长会议,会议强调,各级档案部门要以党的十、十八届三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统一思想,凝聚力量,牢牢把握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一时代主题,紧密结合档案工作的实际,坚持档案工作的基本原则,积极探索新形势下档案工作的发展规律,推动档案事业取得更大发展。杨冬权局长就今年工作提出了七项主要任务。因此,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和首都经济社会发展对档案工作的新要求,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努力实现“十二五”规划各项任务目标,全面贯彻落实全国档案局长馆长会议精神,是各级档案部门和广大档案工作者今年共同面临的重点任务。

“本期视点”推出吕和顺题为《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扎实推进档案事业科学发展》一文,对去年全市档案工作取得的成绩进行综合评述,高屋建瓴,思路清晰,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该栏下的“原声讲堂”刊出的《明清时期的诰命与敕命》,以内容丰富的馆藏档案为依托,为您简要介绍了产生于数百前的“诰命”、“敕命”,带您了解历史知识的同时,也再次领略了档案的魅力。

“理论探讨”是本刊的主打栏目,本期刊出的《数字科研档案资产管理研究》一文,从采用资产管理视角来研究数字科研档案管理,通过分析典型案例的研究方法,深入研究了英国数据资产框架DAF(data asset framework, DAF)的基本经验,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我国数字科研档案资产管理的主要思路,对加强我国数字科研档案管理提出了有益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