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的经济效应范文
时间:2023-05-29 15:09:2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企业的经济效应,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论文摘要】反垄断审查机构在使用这些方法的时候,过于倚重市场份额,忽视其他市场因素的重要性;在使用买方力量、封锁效应等概念的时候没有弄清楚其真实的含义;使用“市场支配地位的传导”等似是而非的经济概念;没有认识到市场细分等经济现象的存在。本文以商务部公告的案件为基础,对企业合并反垄断审查案件中经济分析概念和方法的使用进行深入地探讨。
自2008年8月《反垄断法》实施至2010年6月底,商务部反垄断局立案受理了企业合并审查案件140余件[1],其中经审查后决定禁止的合并以及附条件批准的合并共7件[2]。按照《反垄断法》第30条的规定,商务部反垄断局对外公告了全部7个案件的审查过程和审查结果。考察所有这些公告,我们可以明显发现,反垄断审查机构在企业合并案件的反垄断审查方面已经逐渐进入角色,审查技术已经取得了相当大的进步。但是,在笔者看来,这些审查仍有不少疏漏之处,尤其在经济分析方法的使用方面,仍然存在相当大的改进空间。
一、市场份额高能否与具有市场支配地位划等号
在企业合并的反垄断审查中,市场份额无疑是反垄断审查机构最为倚重的因素。例如,在“英博公司收购AB公司”案中,反垄断审查机构附加限制性条件的唯一理由是:“此项并购规模巨大,合并后新企业市场份额较大,竞争实力明显增强”[3]。在“三菱丽阳公司收购璐彩特公司”案中,反垄断审查机构认为:“从横向看,此次交易很可能会对中国MMA(甲基丙烯酸甲酯)市场的有效竞争格审查机构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市场份额的最大意义,仅在于它为市场份额低的企业提供了一个安全港。当反垄断审查机关发现企业合并后所占的市场份额很低,则可以断定其完全不具备控制市场的可能,可以批准其完成合并了。因此,使用这一指标,有助于反垄断审查机关提高审理案件的效率。但是,当企业市场份额比较高的时候,市场份额则仅具参考意义,反垄断审查机关必须进一步考察市场的其他因素,才能作出最终判断。
二、为什么需要关注市场细分的情况
在“松下公司收购三洋公司”案中,反垄断审查机构把其中一个产品市场确定为“民用镍氢电池”,认为“民用镍氢电池市场是一个集中度较高的市场,且竞争者数量有限,合并后松下公司市场份额达46.3%,远高于其他竞争者,合并可能导致松下公司具有单方面提价的能力”。反垄断审查机构把相关产品市场确定为“民用镍氢电池”,本身并无问题。但在进行竞争效果分析的时候,它没有注意到该市场的特点,没有就进一步的市场细分进行讨论。
在“民用镍氢电池”市场上,除了松下公司和三洋公司外,还有另外三个公司,包括两个中国公司和一个日本公司(其生产基地都在中国)。但是,市场调查表明,这个市场实际上可以进一步区分为高端市场和低端市场。松下公司和三洋公司处于高端市场,其产品品质高,性能稳定,另外三家公司则处于低端市场,其产品的质量和性能与前者相去甚远。
市场分析还表明,市场上现有的另外三家公司的产品如欲达到松下公司与三洋公司的水平,必须大幅度改进其生产设备,并且要克服顾客不认可其品牌的困难。另外,由于建设新的生产厂房需要相当高额的资金,而市场对“民用镍氢电池”的需求处于稳定状态,所以不太可能有潜在竞争对手进入这个市场。[8]鉴于以上理由,松下公司与三洋公司合并后,提高其“民用镍氢电池”价格的可能性非常大。
反垄断审查机构在分析松下公司与三洋公司合并所造成的竞争后果时,没有注意到市场细分问题,而是直接从46.3%的市场份额推断松下公司有可能进行限制竞争的行为,显得说服力不足。引入市场细分概念之后,则可以有说服力地证明两公司合并对“民用镍氢电池”市场竞争的巨大影响。
三、市场支配地位的“传导”是什么意思
“可口可乐公司收购汇源公司”是迄今为止反垄断审查机构禁止的唯一企业合并案件。反垄断审查机构禁止该合并的主要理由之一是:“集中完成后,可口可乐公司有能力将其在碳酸软饮料市场上的支配地位传导到果汁饮料市场,对现有果汁饮料企业产生排除、限制竞争效果,进而损害饮料消费者的合法权益”。[9]
令笔者疑惑的是,可口可乐公司在碳酸饮料市场上的支配地位通过什么途径传导到果汁饮料市场?反垄断审查机构所称的“传导”是否反垄断经济学所称的“杠杆效应”?
反垄断审查机构所称的“传导”,可能还有一种情况,即可口可乐公司收购汇源公司后,利用其在碳酸饮料市场上赚取的资金,在果汁市场上采用低价战略,把其他果汁生产企业赶出市场。然后再提价,在果汁市场上赚取高额利润。
总之,关于“可口可乐公司收购汇源公司”一案,笔者认为,反垄断审查机构不应当使用这种近乎臆想的“传导”概念。正确的做法是计算合并完成后可口可乐公司在果汁市场上的市场份额(基本上是把可口可乐公司的果汁品牌“美汁源”与汇源公司的“汇源”品牌以及两公司其他果汁品牌所占的市场份额相加)。如果其市场份额过大,或市场集中度过高,则应进一步考察市场上其他果汁企业的竞争能力、其他企业进入果汁市场的难度以及其他市场因素,最后再做出是否允许合并的判断。
四、“买方力量”在什么语境下是有用的概念
在“松下公司收购三洋公司”案中,反垄断审查机构讨论了买方力量的问题。该局认为,在“硬币型锂二次电池”市场上,松下公司与三洋公司的合并将导致限制竞争效果的发生,并且,“买方力量不足以消除上述限制竞争效果。虽然部分下游大型用户具有与合并后实体抗衡的买方力量,但此种买方力量并不能扩展至其他不具备同等议价能力的中小型用户”。
以上述方式讨论买方力量其实意义不大。如果上游市场(即“硬币型锂二次电池”)形成垄断,下游买方力量无论强弱都很难降低上游市场的提价欲望。只要存在对“硬币型锂二次电池”的刚性需求,无论下游市场买方力量多强,松下公司都有可能提价。这就像我国钢铁企业与澳洲铁矿石企业的博弈。尽管我国钢铁企业是大型用户,但因澳洲铁矿石企业垄断了铁矿石的供应,我国钢铁企业也不得不接受提价的命运。我国钢铁企业是铁矿石的接受者,它们没有渠道对澳洲铁矿石企业形成钳制。所以,在进行竞争效果分析的时候,买方的对抗性基本上可以弃之不论。
五、如何看待纵向合并中的“封锁效应”
在“三菱丽阳公司收购璐彩特公司”案中,反垄断审查机构运用了“封锁效应”理论(foreclosuretheory):“从纵向看,由于三菱丽阳公司在MMA及其下游两个市场均有业务,交易完成后,凭借在上游MMA市场取得的支配地位,合并后三菱丽阳公司有能力对其下游竞争者产生封锁效应”。
封锁效应理论多应用于纵向企业合并(即企业之间存在上下游市场关系)或有关纵向企业整合的反垄断案件之中。假定企业A处于上游市场,企业B处于下游市场,企业C、D、E与企业B相竞争。如果A、B两企业合并,A可能将原料优先供应B企业,而减少供应或不供应给C、D、E三企业,对于这三个企业来说,A、B两企业的合并就产生了“封锁效应”。B企业因而获得了竞争优势地位,在极端情况下,C、D、E三企业还有可能被驱逐出市场,A企业以此手段既垄断上游市场,也垄断下游市场。
但是,应当注意,在大多数情况下,这种封锁效应并不明显。上游市场处于垄断状态,下游企业完全依赖于一个企业的情况在实际生活中并不多见。在“三菱丽阳公司收购璐彩特公司”案中,根据商务部反垄断局公布的数据,三菱丽阳公司与璐彩特公司合并后将占MMA市场上64%的份额,并未完全垄断上游市场。与三菱丽阳公司的下游公司相竞争的其他企业,仍然可以从其他公司(例如市场份额处于第二位的吉林石化和位于第三的黑龙江龙新公司)获得MMA。
市场竞争是动态的。为了应对三菱丽阳公司与璐彩特公司合并后的市场效应,处于下游市场的其他企业一定会根据市场形势,加强与MMA市场上其他企业的联系,防止原料紧缩或断档的情况发生。这样一来,MMA市场上其他企业反而可以获得较多的市场份额,从而威胁三菱丽阳公司在MMA市场上的支配地位。
篇2
【摘要】华谊兄弟作为中国唯一一家将电影、电视和艺人经纪三大业务板块有效整合的传媒企业,从1994 年创立至今,一步步完成了其主营业务的扩张和资产总额的急剧增长。本文对其2009-2013 年的运营情况进行分析,结合其主要的经济指标和收购融资事件以及我国电影行业的整体背景情况,分析其实现规模经济效应的动机和渠道。
关键词 华谊兄弟 规模经济 并购
作为国内唯一一家将电影、电视和艺人经纪三大业务有效整合的传媒企业,华谊兄弟是传媒业内产业链最完整、影视资源最丰富的公司之一。华谊拥有高水平的制作、发行、营销团队,在业务各环节优势明显,各业务板块能有效互动协作,拥有成熟的影视娱乐工业化运作体系,品牌和平台优势显著。截至目前,华谊兄弟已形成九大业务板块——电影、电视剧、影院、演艺经纪、音乐、游戏、新媒体、影视文化城、公关。
从最初的影视公司到现在庞大的综合性上市娱乐集团,华谊兄弟通过一步步的融资、并购、扩大经营范围等方式,达到了规模报酬递增的良好成果。规模报酬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企业内部各种生产要素按相同比例变化时所带来的产量变化。规模报酬分析的是企业的生产规模变化与所引起的产量变化之间的关系。企业只有在长期内才能变动全部生产要素,进而变动生产规模,因此企业的规模报酬分析属于长期生产理论问题。
通过对华谊兄弟2009 到2013 年总体运营情况和各主营业务收入情况的对比分析,可以简单的看到华谊兄弟这6 年间的规模报酬情况。作为第一个上市的大陆传媒产业公司,对于华谊兄弟的分析可以作为一个个案供行业同行或研究者进行相关研究与参考。
一、2009-2013 年华谊兄弟总体运营概况
通过对2009 年到2013 年华谊兄弟的年度报表进行数据统计,得出如下几项能整体反映华谊兄弟运用情况的数据趋势(表1)。
由表1 我们可以看出从2009 年开始,华谊兄弟的营业利润呈逐年增加的趋势,资产总额从2009 年的17.11 亿元增加到2013 年的72.12 亿元,翻了近4 倍多。这个变化最主要的原因是2009 年10 月份华谊兄弟成功在深圳股市创业板上市,为公司的全面快速发展创造了条件。尤其是2010年华谊兄弟的营业利润相比于上年同期增加79.79%,2013 年的营业利润变化率更是达到了223.75%。
华谊兄弟的九大主营业务中,电影是其最主要的业务收入来源,基本占了其全部营业收入的一半左右。通过对历年华谊兄弟的年报数据进行分析汇总得知:从2009 年到2013 年,电影及衍生业务和电视剧及衍生业务是其主营业务中的支柱,两者的收入增长率分别为435.15% 和85%;电影院业务是华谊主营业务收入中增长最迅速的一项,增长率高达2475%;艺人经纪及相关服务业务增长缓慢,仅为29.84%。
二、2009-2013 年华谊兄弟主营业务收入逐项分析
1、电影方面
近几年,中国电影事业发展迅猛,在创造百万票房纪录之后仅用3 年就成功突破两百亿大关。2012 年,国产影片票房份额重夺过半的“优势地位”,电影产业的结构仍在继续调整,电影行业“江山更有才人出的吐故纳新愈加明显。同年中国内地市场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电影市场。根据尹鸿的《2013 年中国电影产业备忘》,2013 年全国电影票房217.69 亿元,同比增长27.51%。
从表2 和表3 可以看出,华谊兄弟每年出产的电影数量基本稳定,平均每年有2 部电影票房可以进入当年国内票房收入的Top10。电影及衍生业务的收入整体上呈上升的趋势,但是2011 年电影收入欠佳,从表3 可以知道,是因为当年没有一部电影的票房进入到全国票房的Top10。
据统计,好莱坞影片的本土票房收入平均还不及其全球票房的1/3,而帮助好莱坞电影赢得全球收益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对海外发行渠道的掌控。华谊兄弟在抓住国内市场的同时,积极拓展海外市场,通过海外合作和渠道扩张获得规模经济效益。
为实现中国电影“走出去”,中国电影企业大多采用国际合拍的方式。2001 年华谊兄弟与美国哥伦比亚电影公司首度合作拍摄了《大腕》,这是中国第一部实现全球票房的影片,这种合作方式给华谊兄弟带来巨大收获,除了票房收益,还有影片发行的海外渠道,为华谊打通一条中国电影通向世界的道路。《大腕》的成功促使华谊和哥伦比亚公司维持了四年合作,先后出品了5 部影片。2005 年华谊成立华谊兄弟电影国际发行公司,直接营销自己的电影。2009 年到2013 年,华谊兄弟的海外收入不断增加。2013 年较2009 年海外收入增长达到了250%(见表4)。
在华谊之后,国际合拍的方式被推广开,众多民营电影企业纷纷与海外片商合作,取得海外渠道资源。国际联合生产正在变成一个日益流行的电视节目和电影生产模式,比如今年获得极高收视率的综艺节目《奔跑吧,兄弟》,不仅买进韩国电视台的节目版权,而且赴韩国录制节目,直接使用韩国电视台的摄影师等资源,和其实现更深度的合作。他们都是通过国际合作实现1+1>2 的效益,达到规模报酬递增。
2、电视剧及衍生产品方面
2005 年5 月,华谊以3000 万元控股电视剧制作机构四川天音公司。2006 年又与张纪中等著名电视剧制作人签订了合作协议。为了提振下滑的国内电视剧业务,华谊兄弟迎来了新的合伙人——金牌导演兼演员张国立。2013 年9 月3 日王忠军与张国立分别代表华谊兄弟和浙江常升签署了加盟协议,浙江华谊兄弟影业投资有限公司收购浙江常升影视制作有限公司70%的股权。这次收购增强了华谊兄弟在电视剧行业的实力。
2013 年华谊电视剧及衍生业务收入较上年同期相比增长36.13%(如表2 所示),实现销售收入的电视剧主要为《钢魂》、《连环套》、《石光荣和他的儿女们》、《我们的生活比蜜甜》、《秀秀的男人》、《孩奴》、《无贼》、《我的儿子是奇葩》、《原乡》、《爱情最美丽》等10 部。
3、电影院方面
华谊兄弟从2007 年开始涉足电影院投资运营,到2013 年底公司影院业务收入较上年同期相比增长60.62%,主要是因为报告期末,投入运营的影院为15 家,较上年同期增加2 家,影院发展态势良好,收入稳定增长。相比较于2010 年的电影院0.08 亿元收入,2013 年华谊兄弟的电影院收入增加到2.06 亿元,增长率高达2475%,是所有主营业务中增速最快的一个(如表2 所示)。这主要是由于近年来华谊兄弟不断增加其在全国范围内的影院数量,通过扩大公司规模实现规模经济效应。
4、游戏方面
根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统计截止2014 年6 月,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5.27亿,较2013 年底增加2699 万人,占网民比例的83.4%。
华谊兄弟是掌趣科技的第二大股东,与互联网企业合作,是华谊兄弟全产业链布局衍生业务中最为重要的战略之一。而掌趣科技与华谊兄弟众多影视资源形成了深度良性互动,将知名影视题材改编为手机游戏方面具有丰富经验和利润回报。业内人士预测称,华谊持有该公司20.97%的股份,掌趣登陆资本市场将使“中国娱乐第一股”华谊兄弟获利数亿。2014 年上半年北京掌趣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对华谊兄弟净利润影响达到10%以上。
华谊兄弟财报显示,2014 年上半年华谊营业收入为4.84 亿元,同比下降35.35%,电影、电视剧业务、艺人经纪业务的收入同比分别下降68.67%、30.33%、14.69%。但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增长3.55%。这要归功于其在游戏产业上的收益。2014 年7 月24 日华谊兄弟宣布购买银汉科技50.88%的股权,预估值约6.72 亿元,并被媒体称为“A 股并购手游第一单”。华谊将电影与游戏相结合,一方面扩展了产业链,另一方面实现了产品的互动。这是华谊兄弟向新媒体行业进军的号角。
5、其他方面
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统计截至2014 年6 月,互联网普及率为46.9%,较2013 年底提升1.1 个百分点。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已成定局,网络对各行各业都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冲击,进军网络几乎是每一个不想被时代抛弃的公司的选择。华谊兄弟在逐渐进军音乐、影院、游戏等行业之后,也开始了自己的互联网之路。
2014 年华谊兄弟以2.66 亿元投资控股卖座网,持有后者51%股权。自2010 年正式运营到现在,卖座网已搭建起移动客户端、PC 端和手机web 站电影O2O 平台,提供影片预售、电子通兑票、在线订座等服务,服务区域涵盖全国80 多个城市近700 家星级影城。华谊兄弟副总裁胡明表示,此次收购是公司面进行联网转型的动作之一。“未来我们会和卖座网的用户、电影观众一起在该平台上紧密互动,包括众筹内容、预售观影、粉丝社交等。”
结语
2014 年中国电影行业资本并购频繁,资源整合加速。自2009 年华谊兄弟创业板上市开始,我国影视企业正式进入资本市场。光线传媒、博纳影业、新文化传媒、华录百纳等陆续在境内外上市,此前上市的中视传媒、湖南广电传媒、乐视网等也纷纷染指电影业。截至目前,中国以影视业为主的上市公司已有10 余家。小马奔腾、长城影视、大唐辉煌、PPTV、新丽传媒等公司先后递交上市申请,中国电影集团、上海电影集团、万达院线等企业也在做上市计划。
截至2013 年底华谊兄弟拥有30 家全资或控股子公司及孙公司,20 家参股公司。华谊兄弟顺应中国当前的行业大形势,在充分发挥自身品牌优势的基础上,正逐步通过扩大范围经济、并购、收购、国际合作等方式达到公司内部规模报酬递增,实现规模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①《华谊兄弟的资本运营》[J]《. 资本市场》,2014(8):60-75
②吕芳雅,《中国民营电影产业突围发展路径研究》[D].复旦大学,2011
③尹鸿、尹一伊,《2013 年中国电影产业备忘》[J].《电影艺术》,2014(2):5-18
篇3
我们必须承认,一个营销转型时代的正在到来。一方面,商品的高度过剩加剧了竞争的激烈。以过剩的商品去追逐有限的消费能力,这逼使企业必须不断推陈出新,运用各种各样的营销手段去吸引消费者;另一方面,经济危机的压力下,消费者更趋理性,消费选择不断地变化,许多经典营销理论指导下的营销策略开始应对无措,企业需要寻求新的营销策略去指导未来市场发展。
在过去了的二十世纪中,广告的威力在市场营销中几乎整整影响了一个世纪。无论是新产品上市、市场拓展、企业招商、渠道构建、打击竞争对手,广告凭藉其猛烈的攻势横扫了营销的各个领域。广告的无所不及给人们造成的潜意识就是广告无所不能。
正如任何一种营销理论的适用都有其特定的市场背景,广告的盛行也对应着特定的营销年代——信息传播渠道的单一化致使消费者只能透过广告的表达去了解有关产品或企业的新信息。但是,随着资讯信息的大爆炸、消费者消费观念的更新、市场竞争形势的变化,广告的影响力与营销动力正在日趋减弱。广告边际效应的下降则加重了企业的成本:以前一百元广告费可以达到的效果,现在可能需要五百元才能勉强做到。而在品牌构造、提升企业美誉度等方面,广告更是显得力不从心。
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公共关系作为一种营销利器,在许多方面开始代替广告在市场营销上纵横驰骋。
如果把市场营销比喻成一次攻城掠地的争抢战,广告就如枪炮弹弩,依靠着狂轰乱炸向目标堡垒发起猛烈进攻,力求以武力屈人之兵;而公共关系则如怀柔政策,运用多种手段的配合,以目标对象最容易接受的方式,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最后以最低的成本达成最佳结果。事实表明,广告的强迫性不仅令信息传播成本日渐上升,也令传播效果不断下降。而公共关系则凭籍对消费者心理需求的洞幽察微,以及传播方式的精准巧妙,顺利地完成了许多广告无法实现的目标。
广告强势年代的结束,就是以公共关系为主导的营销造势时代的到来。而在经济萧条时代,公共关系营销更是在建立消费者信任方面体现出特殊的功能。
完美的公共关系,应该是具有强大销售力的。不仅销售良好的品牌形象,也销售产品和服务。 而这种销售,因为建基于对消费者心理和信任感的独到把握,更容易赢得消费者的好感与认同。
在产品严重同质化的时代,通过营销造势传达品牌的利好消息,通过赢得好感和认同,从而赢得消费者的钱包。公共关系主导的营销造势就是让企业有价值的信息进入公众视野,持续为公众关注,成为社会焦点。
而所有这些,都离不开一个强有力的策略。这正是我们长久以来一直倡导的策略导向型公共关系。与传统型公共关系所不同的是,策略导向型公共关系追求以强有力、敏锐而远见的公共关系策略,使公共关系成为行销启动和品牌塑造的核心之一;让公共关系具备强大的销售力,借助新闻传播的力量,让产品迅速占有市场,使品牌一举成名。
公共关系营销不是短暂的炒作,而是全面系统地向社会传播品牌积极而良性的信息,赢得信任和购买。品牌犹如瓷器,广告让瓷器增值,但不能让它安如磐石;公共关系在增值瓷器的同时,更让它安然无损。
当我们扫描近几年来中国市场上极为成功的营销造势案例时,就可能轻易地发现,那些有着强大影响力、高美誉度以及良好市场销售结果的营销事件,莫不是公共关系先行的事件策划:“世界上最好的工作”事件、蒙牛赞助超级女生、创维与华帝的家电下乡工程、李宁的“非奥运”营销事件、封杀王老吉事件等等。这些事件都以巧妙的策划思路与良好造势效果,成为经典的营销案例。而在经济危机之下,在企业市场推广费用大幅降低的前提下,公共关系营销更突现其强大的作用:以最低的投入获得最大的关注效应。
篇4
摘要:经济效益审计是现代企业中内部审计的一部分,是对传统审计模式的升华。为了适应企业的管理模式,实现企业的最大效益,审计工作的重点发生了转移,由传统单一的财务审计转为更加具有全面性的经济效益审计,从而实现了审计工作的全面性和有效性。
关键词:现代企业;经济效益审计;审计框架
中图分类号:F2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3-0-01
一、引言
现代企业实现经济效益的主要途径是根据市场需求情况制定市场需求计划,以市场为导向进行企业的组织生产活动。然而,经济效益最大化的实现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企业内部有效的管理机制和审计监督。本文首先界定经济效益审计的涵义和主要内容,并详细介绍经济效益审计的重点和难点内容,最后构建现代企业经济效益审计的框架,帮助企业实现经济效益审计在实践中的应用。
二、经济效益审计的涵义
所谓经济效益审计是指现代企业内部的审计人员依据审计评价标准,按照一定的审计程序对企业资源的优化配置情况的经济性、有效性以及后果性进行全面系统的评价和考核,然后根据经济效益审计评价的结果,建立相应的完善机制,从而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扩大企业的经济效益的活动。
三、经济效益审计的主要内容
1.经济效益审计的一般性内容
经济效益审计的一般性内容包括企业的销、经营决策、目标计划、内部控制等管理职能活动;基本建设与技术改造、科技开发等活动;对外投资、兼并、重组及资本运作等活动。
5b9
(1)管理职能活动的经济效益审计。管理职能活动主要包括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等。经济效益审计活动在经营决策阶段应用的主要作用是为企业对经营决策提供数据支撑,保证决策过程的可行性和实用性;经济效益审计在目标计划阶段应用的主要作用是协助企业制定切实可行的战略计划和目标,为计划的长远性提供基本论据;经济效益审计活动在控制环节的主要作用是强化企业的成本控制和质量控制,从而保持企业的竞争优势。
(2)技术改造、科研活动的经济效益审计。经济效益审计能够促进企业的技术改造、科研活动。因为经济效益审计是以经济效益的最大化为审计标准的。
(3)产销全过程的经济效益审计。首先是生产资料的设计活动。通过定量分析,掌握有效利用率,加强对生产资料使用情况的监督。其次是成本和资金的审计。资金是企业正常运转的重要保障条件,应全面提高资金的使用率。
2.经济效益审计的重点和难点
(1)从现代企业整体利益出发,有重点地选取经济效益审计项目。在选择经济效益审计项目时,需要考虑以下几方面的因素:第一,经济效益审计项目选择与经济责任制相关。经济责任制是现代企业经济责任人必须履行的经济责任,因此,在选择经济效益审计项目时应该以经济责任为出发点,重点应在企业决策责任、投资经济效益责任等。第二,经济效益审计项目选择与企业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相关。由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会给企业带来一定程度的风险,因此,在选择审计项目时,重点应放在企业的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上。第三,经济效益审计项目选择与企业战略相关。企业的战略管理是保证企业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是实现企业总体计划目标的保障机制。因此,在选择经济效益审计项目时要站在企业长期效益的高度,重点对经济战略效益进行审计。
1742
(2)从完善经济效益评价标准出发,解决经济效益审计依据科学化难题。经济效益审计评价标准的制定能够有效地对审计过程进行评价,是经济效益审计结果的重要参照标准,因此在编制评价标准时要充分考虑审计过程中的各种决定因素,并按照一定的编制原则进行经济效益审计评价标准的建立。第一,要充分考虑系统性原则。系统性原则是充分考虑经济系统中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的因素,从而提高系统运作的衔接性和全面性。第二,要充分考虑评价标准的可行性。评价标准制定的目的是为了检测经济效益审计结果是否达到了预期要求,是企业努力的方向、目标,制定可靠的评价标准能够促进企业的发展。
四、构建现代企业经济效益审计框架
现代企业经济效益审计框架主要由八部分组成,分别为审计目的、审计职能、审计主体、审计对象、审计标准、审计方法、审计程序和审计时间组成。
1.审计目的。现代企业的根本目标是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审计的目的主要有三个方面:其一,有助于企业建立完善的内部管理手段和控制制度,从而帮助企业实现从管理要效益;其二,有助于降低企业的系统风险、经营风险以及投资风险,从而降低企业的经济损失,实现从风险中要效益;其三,有助于企业进行结果分析,从而帮助企业发现影响经济效益的关键因素,从而实现从经营中要效益。
2.审计职能。经济效益审计职能从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进行体现。定量方面,企业效益的实现是以货币的时间价值为基准进行度量的,这种方法能够直观的体现影响经济效益的因素,可行性和有效性较高;定性方面,企业效益的实现是以规避风险所降低的风险程度和损失为基准进行衡量的,直观性较差。
3.审计主体。现代企业经济效益审计主体为具备专业技能和素质的,专门从事审计工作的机构或个人。
4.审计对象。现代企业经济效益审计的对象主要为企业的管理活动、生产活动、经营活动、投资理财、经营决策以及技术研发活动。
5.审计方法。开展现代企业经济效益审计主要采用的方法包括:审计查证法、经济效益比较法、经济活动分析法、技术经济论证法以及审计评价方法等。
6.审计标准。开展企业经济效益审计的标准主要有两类:其一,内部审计准则、规范;其二,经济效益审计评价标准。后者主要包括企业各种计划、定额标准、业务规范和各种技术经济指标。
7.审计程序。现代企业经济效益审计程序分为审计计划阶段、审计实施阶段、审计报告阶段、后续审计阶段以及审计评价阶段。
8.审计时间。现代企业经济效益审计时间应与企业的生命周期相同。可根据不同阶段不同的经济活动进行相应的事前审计、事中审计和事后审计,从而确保经济活动的安全运行。
五、结语
经济效益审计过程是企业审计过程的主流趋势。因此,现代企业应该根据市场机制的特点,不断调整经济效益审计的标准,完善企业审计结果中存在的不足,积极发挥企业的优势,实现企业的利润增值和经济效益最大化。
参考文献:
[1]苑小英.试论现代企业内部审计的必要性[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8(01).
[2]莫肇培.企业经济效益审计浅析[J].企业财务与审计,2008(05).
篇5
[关键词]中小型企业 国际化 经营
中小型企业一般具有产权结构清晰、运转机制灵活、经营专业化强、管理成本较低等特点。在国家与地区的经济发展中起着稳定和推进的作用,促进了经济繁荣发展,已成为推动经济全球化发展的重要力量。从中小型企业的成长规律和发展趋势来看,国际化经营是企业由弱到强,由小到大的成功之路。因此,中小型企业要认清自身的实际情况,找准切入点,创新经营模式,加快多元化发展,从而保证企业长久发展的活力,成为国际化经营中的受益者和国家地区经济发展中的促进者。
一、安徽省中小型企业国际化经营现状
中部崛起战略的全面实施,给安徽经济带来了新的战略机遇,长江三角州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趋势,促进了安徽省经济的崛起和国际化经营的深入发展。据资料统计,2009年,全省的GDP生产总值达到10052.9亿元。其中,大、中、小型企业数量呈明显的金字塔型分布,最上面的为大型企业,中间和下面的是中型和小型企业,其中中小型企业数量约占全部注册数的99%,已成为本省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推动力量。但中小型企业在国际化经营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很多制约因素和问题,具体表现在:
1.科技创新力度不够。很多企业管理者只注重眼前效益,不愿意投入较多的资金用于研发新产品;企业创新资金缺乏,经费投入不足;缺乏创新积极性,不能长久坚持下去;从事自主创新的企业,各自为营,缺乏整合意识,阻碍了企业自主创新的步伐。
2.政符支持力度不够,缺乏外贸经营权且融资困难。本省的中小企业,在自主创新融资、税收、政策优惠待遇方法,不如外来企业优惠措施多。中小企业规模小,缺乏外贸经营权,依附一些国有外贸公司就会使价格优势受到影响,很难筹集到其国际化经营所需要的资本。
3.缺乏规范的管理制度和人才。中小型企业在成长过程中,没有完善的规章管理制度,部分企业存在家族式经营、随意性大、管理松散的现象,经营管理水平较低,缺乏能具备丰富的知识,驾驭国际经营能力的复合型经营管理人才,造成管理水平低下,信息资源不足,不能全面了解国际市场新动态,开展国际经营。
二、探索国际化经营之路
目前,虽然我省中小型企业的竞争实力、产业集中度、技术结构、对外投资能力等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但我省的中小型企业在国际化经营中呈现在蓬勃发展的活力,在产权结构、经营机制和组织形式上都具有相对优势,比较接近国际化企业的行为和组织特征,在确定我省中小型企业国际化经营的方式上,应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不同的政策和战略,发挥其优势,尽量避免和注意其劣势,综合分析经营性和经济性因素,积极参与国际分工,促进我省中小型企业国际化经营水平的提高。
1.政府加大支持力度:
首先,政府应将发展当地经济的重点转向中小型企业,在资金、保险、市场拓展、信息服务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人,使中小企业能快速便捷的获取国际市场信息。其次,优化贸易环境,简化审批程序,大力整顿外经贸市场秩序,改善贸易环境,为中小型企业国际化经营创造便利条件。再次,政府应建立支持中小企业国际化经营的专项预算,改善外贸发展基金的投入状况,提供金融支持、信贷担保和信用风险担保。最后,还应结合本省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政策体系,拓展政策服务措施,为中小型企业扩大国际化经营渠道,并借鉴和推广成功地方和企业的经验,更好的为中小型企业国际化经营服务。
2,加强产业集聚与企业间合作
大多数中小型企业规模小、市场营销投入低,而产业集聚能使相互联系的中小企业集中起来,在某一区域形成区域优势和效应,以弥补品牌效应不足。通过联合及联盟的方式实现集群化,拓宽国际市场,能为中小型企业带来设施同享的外部规模经济,并能快捷获取信息、技术和服务的便利条件,更具国际化经营的竞争优势。
另外,中小企业在由产业技术、生产和销售等三个环节组成的产业价值链条中,要明确自己的发展定位、寻求发展空间,在一定条件下寻找与大型企业建立稳定的网络协作、竞争的关系,摆脱独立抗争的被动局面,改变专业化水平低的企业组织结构,在竞争与合作中会面临着危机和挑战,但更能获取发展的机遇和空间。
3.科技创新,提高竞争优势
首先,针对企业来讲,创新是企业不断提升和发展的动力,有战略性的地位。企业在自主创新中,既是投资主体,也是受益主体,在创新过程中要充分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要想做大做强,必需要积极主动的去创新,做好长期性和持续性,从各个方面来提高自己,完善自己。加大科研投入,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并引进创新型技术人才。只有不断创新,才能在知识经济时代获取国际化经营的竞争优势。
其次,针对政府而言,要增加对中小型企业扶持计划和资金投入,把各个部门分散扶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计划和基金有效组织起来,开成既又合作又有分工,既互相配合又独立作战的局面。并进一步为中小企业提供技术咨询和科研机构人才,提高公共科研创新成果的开发利用效率,加强科研机构与企业技术之间的合作和了解,全面扶持中小企业技术进步的发展。
篇6
关键词:经验曲线效应,应用,职业教育,启示,校企合作,双人舞
最近,本人拜读了《校企合作:和谐的“双人舞”》(刊于《广东教育·职教版》2009年第12期)一文,文中专家们的真知灼见令我受益匪浅,感触良多。诚然,只有不断加强和深化校企合作,才能促进职业教育健康发展。在政府着力推动和校企双方的共同努力下,这一点已在校企双方达成广泛的共识,并已付诸于行动。本文试从经验曲线效应角度,谈谈它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及其对职业教育的启示,并为校企双方跳出和谐的“双人舞”鼓而呼之。
一、经验与效率
经验能提高效率。成语有云“熟能生巧”、“驾轻就熟”。在我们身边,这样的事例比比皆是。例如,去熟悉之地找一个熟人,总比去陌生之地找一个素不相识的人容易得多。同理亦然,如果企业员工熟悉他的工作,管理者布置任务时就不需多费口舌,何况他工作起来又熟练自如,劳动效率当然就高了。这就是经验曲线效应。
所谓经验曲线效应(Experience Curve Effect),是由美国波士顿咨询公司(BostonConsulting Group)的布鲁斯亨得森(BruceD. Henderson)于1960年首先提出的。论文参考网。它表示企业生产成本和总累计产量之间存有一致相关性,即随着时间的增加,一项生产任务被多次反复执行,个体或组织对某个岗位、某项工作的熟悉程度也随之增加,他(它)的经验以及对这项工作的理解也会越来越深,从而有利于他(它)改进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从而达到降低单位产品成本的目的[1]。如图1和图3[2]。(说明:对经验曲线,有用直线或曲线表示者,一并图示于此。本人倾向于后者。)
(一)经验曲线效应的积极作用
企业作为经济单位,为最大限度地获取利润,必须提高生产效率,降低产品单位生产成本,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经验曲线效应表明,在一种产品的生产过程中,产品的长期平均单位成本,将随着企业累计产出的增加而呈现逐步下降的趋势。论文参考网。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原因:
1、熟练程度。这是影响经验曲线效应的最基本因素。随着员工反复地重复某一活动,他们于是知道如何工作以及如何更好地工作,用更少的时间去犹豫、学习、检验,少犯错误,使劳动效率大大提高。再具体一点,就是随着生产经验的积累,员工对生产过程更加熟悉,对机器设备操作使用更加熟练;生产过程中准备时间、调整时间减少,工作时间相应增加;产品优秀率、合格率提高,次品率、返修率、废品率相应下降;人员培训、协调沟通等管理费用下降。而且,生产效率提高这一点,不仅体现在装配生产上,在各个层次的管理职能上也是如此。
2、专业化分工。产量增加使更为专业化和标准化的分工成为可能,促使生产效率大幅度提高,流水线作业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同时,当员工的工作岗位更专业化后,他们将获得针对这项工作的更多经验并且操作得更快。
3、技术革新。随着累计产销量的增加和工厂规模的扩大,企业能够更清楚地了解顾客偏好,在不影响产品功能前提下,重新设计、改善产品;能够改进生产工艺、采用先进生产设备进行标准化生产,提高生产效率,导致单位产品成本降低。
4、有效管理。随着时间的推移,企业能不断健全和完善内部管理,建立长效机制;优化员工结构,形成一支稳定、高效的员工队伍;创造企业特色文化,减少企业内部矛盾,提高管理效率和效果,从而降低单位产品成本。
(二)经验曲线效应的负面作用
其实,经验曲线效应也是一把“双刃剑”。随着员工工作经验的不断积累,平均单位成本的下降也不是无止境的。如图2和图4所示,实际上一定存在一个最佳累积生产量Q0,当累积生产量超过Q0之后,平均单位成本将不再降低,反而会有翘尾(上升)的趋势。本人认为,这一趋势的产生,主要是由以下原因致管理难度增加而造成的:
1、员工对企业内部规章制度已经非常熟悉,懂得如何钻空子。员工彼此熟悉,容易“结合”,或明或暗地共同“对抗”管理。“熟能生巧”的另一面就是“投机取巧”。
2、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经过较长时间接触之后,不可避免地掺杂一些人情因素,管理者管理起来掣肘于“情”的可能性大大增加。
3、“老油子”现象出现。老员工比新员工难管,已无需多言。
4、员工产生职业倦怠。“干一行,厌一行”,工作没有激情,得过且过,谈何效率。
(三)、解决措施
经验曲线效应的负面作用作为一种客观存在,不可能消灭。企业要做的是趋利避害、设法减轻和延缓。本人认为,企业可采取的解决措施主要有:(1)员工定期轮岗、换岗;(2)健全完善内部制度,特别是在员工工资福利、晋升晋级、奖惩等方面,形成有效的利益驱动机制;(3)科学搭配部门、班组的员工结构,合理处理员工在社会关系方面的共性;使部门、班组之间互相竞争,企业内部员工群体之间相互制衡;(4)推行末位淘汰制等。
二、和谐的“双人舞”[3]
读者诸君,我们不妨暂时离开枯燥的“经验曲线”,到精彩的“舞林大会”现场看看吧。在那流光溢彩的舞台上,一对舞伴正忘情投入,热舞正酣,他们举手投足,配合默契。一曲终了,台下掌声如雷。此时,他们面向观众,频频招手,又向观众飞吻。在被“粉丝”献上的花束挡住之前,我们看到了他们胸前的几个字:职业院校(女伴)、企业(男伴)。
下面,还是来听听主持人对他们的现场采访吧。
主持人:两位好!祝贺你们!跳得真是太好了!(掌声又响起)……我来问几个大家关心的问题。你们这是第一次参加“舞林大会”。据我所知,我们以前也发过邀请,为什么没有参加?这次能参加又有什么原因呢?来,先问问女生。
女伴:谢谢观众朋友!谢谢“舞林大会”!“舞林大会”这么好的节目,我们早就想参加了。只是,实话实说,以前我这边倒是很热情,无奈别人热一阵冷一阵,没办法,又不能跳独舞。至于这次嘛,是我们终于想明白了。是共同的目标,或者说是利益使我们“舞”在一起。您知道,我的学生毕业之后就成为他的员工。把学生推荐到合适的企业岗位实习就业,是我所欲也。最近他才主动告诉我,什么员工要有一技之长,要有一定实践经验,要很快能上岗,而且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能服从管理、安心工作,如此等等。以前不说,老让人家猜,能猜得准,对得上号吗?
主持人:原来好事如此多磨。好,我来问问男生。我听说,之前登记报名的不是你们两位,而是另有其人。当然,这不违反规则。你们是被强拉到一起,是“被跳舞”吗?
男伴:那可不是,我们是你情我愿,两厢情愿。其实,原来报名的是她的一个男同事和我的一个女同事。后来我们两家磋商,达成共识。说是什么,学校是企业的人力资源提供者,企业对人力资源的需求是市场对企业产品的需求派生出来的。根据“终端为王”的原则,结果就派我和她来了。其实,这也没什么。舞是要两个人一起跳的。要相互主动配合才能跳得好。假如我象一根木桩,只会“指挥”她围着我转,这舞能好看?
主持人:说得太好了。最后一个问题,你们跳得那么好,有什么秘诀?
女伴、男伴(异口同声):无他,练呗。您听过经验曲线效应吧。拜拜!
三、对职业教育的启示
现在,就让我们再回到“经验曲线”。正如以上舞者所言,职业院校是企业员工,特别是基层员工的主要来源。重视经验曲线效应的积极作用也好,负面作用也罢,无论如何企业要提高生产效率,降低产品成本,都需要依靠职业院校对学生的培养。企业员工的生产经验积累过程和职业道德培养已经“前移”到了学校。经验曲线效应使校企双方“相互吸引”,把它们紧紧地连结在一起。
职业教育必须为经济建设服务。职业教育以技能为核心,以就业为导向,以综合素质为根本的办学思想和宗旨,就紧紧扣住了这一主题。
以就业为导向,就是职业院校必须根据企业对人力资源的需求,开设专业,设置课程,优化教学结构,提高实践教学比重。不断深化校企合作,加强人员交流和信息沟通,不断完善工学交替、半工半读办学模式,形成“二元制”、订单式培养等“按需教学”模式,实现学校培养与企业需求的“无缝对接”,实现“教育与产业结合、学校与企业结合、教学与生产结合、学习与就业结合”的“工学四合”模式。
以技能为核心,就是职业院校必须紧紧围绕培养技能型、实用型人才这一目标,根据企业生产模式组织实习和生产实践,丰富学生“实战”经验,让学生在学期间就掌握“一技之长”,缩短学生到员工的过渡时间,尽快上岗。
以综合素质为根本,就是职业院校必须加强学生职业道德教育、法纪观念教育,端正学生的择业观、就业观,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精神和“干一行,爱一行”的优良品质。尽可能模拟企业环境,开展学生职业素养的养成教育。论文参考网。定期对企业回访,共同做好学生(员工)的思想教育工作。
综上所述,经验曲线效应揭示了经验和效率的关系,也揭示了校企双方的共同利益所在。舞曲已经响起,校企这一对“舞伴”,经过较长时间的磨合、练习,已经“心有灵犀”,信心百倍,他们正牵手走向舞台中央,将要为科学发展献上一支“和谐的双人舞”。
参考文献
1 陈嘉莉.经验曲线与规模经济对产品成本的影响.北京:光明日报,2009-12-15
篇7
具有近代工业意义上的企业集群现象首先是在欧洲出现的。无论是在欧洲工业革命前的荷兰和意大利,还是在工业革命期间及以后的英国和德国,都能看到比较明显的企业集群发展轨迹,这几乎和欧洲的工业化是同步的(卡洛・M・奇波拉,1976)。企业集群有可能使产业后起的地区超越原先在该产业上有优势的地区,形成较强的竞争优势。
中国的企业集群现象在珠江三角洲地区、江苏的环太湖地区、浙江宁波、温州地区和福建闽东地区比较普遍。据资料统计,浙江年产值10亿到50亿的中小企业群落有91个,年产值50亿到100亿的中小企业群落有13个,年产值100亿以上的中小企业群落有4个。如:绍兴的轻纺中小企业群落、义乌的小商品中小企业群落等。
二、企业集群对竞争优势的效应分析
(一)学习优势
集群内部具有发达的网络关系,使得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能够经常交流各自的工作体会,从而能共同提高。另外,由于地理位置的接近,使得具有丰富生产技能和管理经验的人员能够在集群内部频繁的流动中,分散到不同的企业中。集群内部的学习效应主要体现在:首先,集群内具有技术、资金、劳力和企业家能力等完善的便利条件,为集群成员提供了良好学习环境;其次,由于地理上的集中,使得处于学习曲线底端的企业的生产技能和管理经验能够在集群内迅速扩散。
(二)成本优势
企业集群区域内的企业由于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获得成本优势,从而提示区域竞争优势。1.搜寻成本的降低。搜寻成本的降低主要表现在人才和客户搜寻成本的降低,这是因为由于企业集群的存在,使得有关人才和客户的信息更加集中。2.生产成本的降低。集群内部聚集众多的相关产业,企业可以很方便地与其它企业相比较,来确定自己的比较优势,从而降低了整个集群的生产成本。3.隐性知识学习成本的降低。学习成本有显性知识的学习成本和隐性知识的学习成本,对于显性知识而言,企业可以通过各种媒介获得,但是隐性知识只能通过平时的交流才能获得。在集群内部,由于地理位置接近,同行业的生产厂商、供应商、重要主顾及其他相关厂商和个人经常聚集在一起,人际间的频繁接触和交流,就降低了隐性知识的学习成本。4.采购成本的降低。集群内部主导产业的市场占有率一般来说都较高,可以实现大批量的购买,因此,他们具有很强的讨价还价能力。5.成本的降低。在单个企业中,识别人(经理人和普通员工)的机会主义行为就显得特别困难,即使能够识别出来,也要花费很大的成本。但是在集群内部,由于有其他企业作为参照物,委托人对人的不正当行为的识别就比较容易,从而减少成本。
(三)创新优势
不同企业创新能力的差别并不完全是由其自身决定的,企业之间的孤立和分离也是造成企业创新能力差的一个重要原因。集群具有创新效应主要是因为不同的企业聚集在一起,就会弥补由于孤立和分离给企业带来的劣势。创新效应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首先地理上的集中,使得企业之间对自身的优势和劣势都有着非常清醒的认识,迫于竞争压力,企业会不断地进行技术创新、各组织创新。其次,在企业集群内部,由于诸多竞争对手和顾客的存在,使得企业对其当前的形势和顾客的需求及其发展趋势都有一个明确的认识,从而能够有效地满足顾客的需求。最后,由于地理位置上的接近,企业之间以及员工之间的频繁交流就成为可能,为企业的创新提供了诸多的学习机会,尤其是隐性知识的交流,更能激发新思维和新办法的产生。
(四)人才优势
由于集群内部有专业化生产和集群品牌,容易吸引相关人才来集群内部工作,从而在集群内部形成专业的人才市场,每个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随时找到合适的人才,降低了人才的搜寻成本。另外由于地理上的集中,使得集群内部的人才与企业之间处于信息对称状态,他们可以找到最适合自身发展的工作,同时也促进了企业的快速发展。再次,由于地理上的集中,使得人才之间交流的机会大增,通过相互之间的学习和交流,促进了人才自身能力的提高,进而提高了企业的“能力”。
(五)融资优势
融资效应首先体现在集群内部。由于地理上的集中,彼此之间非常熟悉,大大降低了信息的不对称程度,使得集群内部相互之间的融资成为一种重要的融资方式。其次,企业集群有利于降低银行的信贷风险。由于企业集群的存在使得银行对企业的经营状况和信誉都有一个清楚的认识,从而减少了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的产生。再次,企业集群可以减少银行的信贷成本。信贷成本是指银行与中小企业从事信贷交易时所花费的时间和金钱。它包括搜寻成本、谈判成本、监督成本和其他交易费用。以往银行不愿给企业贷款的主要原因就是交易成本过高,但是在集群内部由于交易空间和教育对象的相对稳定,以及信息的对称程度高,使得银行的信贷成本大为降低。
三、发展企业集群的几点建议
(一)大力培植集群文化
一方面,由于集群内部的社会关系主要以同族、同乡为纽带,可以定期举办不同形式的聚会,增强人们之间的感情,强化集群内的情感氛围。另一方面,要在集群内部塑造诚信至上、信誉第一的理念,强化集群内部的道德氛围,从而降低集群内部的交易成本,提高集群的运行效率。最后,要树立“竞合”的观念,要让所有的集群成员明白集群内部各成员之间并不只是竞争关系,他们之间同时又是一种合作关系。
(二)建立有利于企业集群发展的融资体制
尽管企业集群具有便利中小企业融资的效应,但从我国实际情况来看,存在一些不利于这一效应发挥的因素,主要有:集群内企业之间以及企业和中介组织之间的合作关系松散、中介服务机构作用有限等。笔者认为,建立有利于企业集群发展的融资体制,必须进行以下两个方面的改进。
首先,加强企业之间以及中小企业和中介组织之间的合作。目前,我国企业集群内的企业间合作度偏低,缺乏专业化分工与协作机制,企业之间、企业与科研机构之间缺乏合作,生产效率低下,没有建立起专业化分工与协作的联合生产网络,这在很大程度上妨碍了企业集群对企业融资效应的发挥。因此,集群内企业之间要加强专业化与分工,加强企业与科研院所、咨询机构等中介组织的亲密合作,政府也要制定适当产业指导规划,使现有或新建的大企业与中小企业建立相辅相成的专业化分工协作关系。
其次,引导性地进行金融支持。集群内地方政府可利用地方政府的财政资金设立产业发展基金、风险投资基金等,或者可以利用国家相关的产业政策,向国家计委或其它上级单位申请产业发展基金或科技创新基金等方式来对集群内的中小企业进行金融支持。但是,我们认为,地方各级政府对企业集群的金融支持不应停留在单纯的税费减免、低息或贴息贷款等措施上,而应考虑到企业集群的乘数效应,进行有针对性的支持。
(三)强化政府在企业集群发展中的作用
波特认为,企业集群的发展是由企业战略、需求条件、生产要素、相关与支持性产业共同作用的结果,但这并不是意味着政府在企业集群的发生、发展中毫无作为,听任其产生、发展和灭亡。相反,政府在企业集群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主要体现在:1.根据市场规律,政府不应该直接参与企业集群的发展,但是,在集群产生的时期,政府的作用主要体现在改善基础设施和解决上述四个要素中的不利因素。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如果没有政府的有效帮助,集群的产生就会很艰难,甚至有可能出现夭折。2.在集群成熟的时期,政府的角色应该偏重于取消扼制创新的障碍和限制。3.集群内部的不正当行为、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完善、产业的升级和企业的机会主义行为以及集群外部的市场环境建设均离不开政府的参与。
篇8
一、当前中小企业生产经营面临的困境
目前,中小企业的生产经营存在一些困境。据有关测算,诸多因素相叠加所产生影响,导致部分面向出口的中小企业利润率已经下降至1.44%左右。近期全国工商联耗时2个多月对广东、浙江、江苏等16个省进行系统调研,结果发现,中小企业特别是小型、微型企业的状况,可能比2008年金融海啸时更为艰难。我们以中小企业相对密集的珠三角和长三角两大区域为例,今年一季度,广东3.73万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约923亿元,同比增长10.4%,增幅比1―2月下降12.5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下降26.1个百分点。中小企业数量庞大的长三角地区,也开始出现大量企业停工、半停工局面。温州市经贸委监测显示,今年前3个月,该市眼镜、打火机、制笔、锁具等35家出口导向型企业销售产值同比下降7%,利润同比下降30%左右。同时,这些企业订单金额出现减少趋势,单笔订均金额比上年同期下降的占16.7%。这些企业中亏损的占四分之一,仅三成企业利润保持增长。行业平均利润率为3.1%,利润率超过5%的企业不到10家。
目前中小企业面临最大、最为突出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是融资成本不断攀升,融资渠道相对狭窄,融资需求没有被“正规”的统计体系所反映出来。第二,中小企业本身的发展愿望、后危机时代对中小企业实现陕速发展的需要受到中小企业生存和发展环境的限制。第三,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和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受到中小企业自身技术条件、创新能力、人力资本积累等方面的限制。第四,劳动力和原材料成本上升和人民币升值加速使得中小企业的利润不断受到挤压。
二、造成中小企业生产经营出现困境的短期和政策原因
(一)紧缩性政策与成本上涨因素相叠加导致中小企业经营出现困境
当前中小企业生产经营出现困境,既存在短期政策性的问题,也存长期体制环境的问题。从短期看,以广东为例,在企业盈利幅度减少主要是因为原材料价格上涨、企业工人工资提高、银行贷款利率上调、部分大型企业设立公积金等因素推高了企业生产经营成本。此外,外商投资企业税收政策调整增加了“三资”企业的支出,减少了利润。除了劳动力和原材料成本上升、人民币加速升值、税收增加等因素对利润形成挤压之外,宏观政策的调控成为主要原因。在2010年以来连续11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四次调整存贷款基准利率以及控制全年信贷额度等紧缩性货币政策的影响下,商业银行贷款额度紧张,众多中小企业和个人纷纷寻求民间借贷资金,从而导致民间借贷利率普遍上浮,近期甚至出现100%的高额年息,中小企业资金链正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战。
(二)不能简单地说宏观政策出现失误
目前中小企业所面临的困境原因是复杂的。要正确理解这一困境的原因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理解当前包括紧缩性货币政策和调整经济结构的政策。我个人认为,一方面,政府将“控制通货膨胀、稳定物价”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目标,高频密集的紧缩性货币政策已经不可否认的影响到了中小企业融资环境;另一方面,部分旨在促进经济结构调整的政策,比如人民币升值、2011年节能减排任务分解、2011年淘汰落后产能任务分解,导致中小企业面临困境,反映了中小企业自身的发展也存在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存在“阵痛”的问题。而这些问题主要是与长期以来体制机制问题相关,不能简单地说宏观调控政策出现失误,并且高通货膨胀环境本身对于中小企业而言非常不利,从中长期看,中小企业发展需要一个平稳的物价环境。这主要是由于中小企业往往处于中下游产业,国有大型企业往往处于上游产业,上游产品价格上涨一般转嫁到下游产业,也就是说,在高通胀条件下中小企业与国有大型企业利润分配上的再调整,对于中小企业不利。如果非要说政策上存在问题,可以说宏观调控政策可能没有更多地考虑多种政策造成的叠加效应和中小企业的承受力。
三、中小企业自身存在的问题也是导致其困境的重要原因
从长期来看,造成这中小企业当前经营困难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中小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环境没有得到根本性的改善,破除垄断、消弭国有大企业与民营中小企业发展环境的差异的工作仍然任重道远;二是中小企业自身技术条件、创新能力、人力资本等方面的积累不足,导致其难以在短期内与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方向相适应。这里不重点讨论中小企业发展环境问题,重点讨论中小企业自身的问题。
(一)国际金融危机条件下和当前条件下中小企业的两次“困境”
国际金融危机发生过程中,中小企业也曾面临过生产经营的困境,其主要是由于外需急剧下滑,造成订单减少,进而形成的经营困难,当然外需放缓是问题的导火索,使得我国中小企业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充分暴露出来。当前中小企业面临困境,主要是劳动力、原材料价格成本快速上涨以及为了治理前期刺激政策所带来的通货膨胀而采取的紧缩性政策所形成的经营困难,当然这也使得中小企业自身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暴露出来。
(二)两次“困境”暴露出中小企业自身存在的深层次问题
国际金融危机条件下暴露出中小企业发展存在的深层次问题是,长期国内需求不足的条件下,过度依靠外需来消化产能,过度依靠国际市场的发展模式,对于中小企业而言具有高度的风险。而当前中小企业面临的困境所暴露出的深层次问题是,长期依靠劳动力、资源环境投入而缺乏创新能力的生产方式,依靠扩大产能制胜的竞争方式不具有可持续性。大量、持续地投入劳动力、资源等要素,势必造成其价格上涨,而缺乏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的条件下,就难以通过效率的提高来消化高成本。将两次“困境”综合起来看,中小企业发展自身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创新能力差、经营成本不断上升、对国际市场依赖程度高,总体而言是生产方式的问题。从我国企业的结构看,80%-90%是中小企业和微型企业,将中小企业发展存在的问题放大到整个经济发展中来看,实际上这正是一个经济体向中等收入阶段迈进时必然面临的问题。世界银行的研究报告指出,一个国家在从低收入阶段向中等收入阶段过渡时所采取的发展方式、战略以及政策措施,在进入中等收入阶段之后将不起作用。这就意味着必须要实现转型,即中央提出来的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因此,我国中小企业发
展到了一个实现转型的阶段。除了政府在发展环境、机制体制方面作出改革和调整之外,中小企业自身必须要以不断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加强人力资本积累等方面为核心,积极推动自身实现转型。
四、引导中小企业解决当前困境的对策建议
帮助、引导中小企业妥善解决当前面临的困境,并实现产业升级是一项系统工程,这既需要短期政策上给予倾斜,又需要长期政策给予支持,同时更需要在转型方面给予鼓励和引导。
(一)短期政策建议:货币政策需要进入观察期
中小企业作为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柱、市场经济中最具活力的因素、解决就业的主要途径和技术创新的市场主体,对于整个经济平稳复苏和健康运行非常重要。在连续密集的紧缩性货币政策作用下,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增速从2010年2月-2011年4月出现了连续下降,部分中小企业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应该说这也引起了政府部门的关注。由于货币政策与物价指标存在一定的时滞性,考虑到经济增长、工业增速、企业效益等指标出现放缓迹象,未来货币政策调控的力度和节奏可以逐步放缓,进入适当的观察期。
(二)中长期政策建议:加强政策扶持,优化发展环境
1、健全金融政策支持体系,拓宽中小企融资渠道
一是成立中小企业发展基金,扶持中小企业发展;二是加强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的信贷政策指导,在中小企业借款方面给予适度政策优惠;三是鼓励服务于中小、微型企业的中小金融机构快速发展,构建完善的金融服务体系,降低民间银行等金融机构的门槛,放宽对利率的管理幅度;四是完善资本市场体系,开辟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发展风险投资,鼓励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通过发行股票、企业债券等方式筹集资金;五是不断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立中小企业信用征集与评价体系。
2、切实贯彻“新非公三十六条”,建立公开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
瞄准破除垄断,确定政府和国有企业投资的领域目录,取消对中小企业投资领域的限制,统一税法,做到民营中小企业与国企、外企在税种和税率上具有相同待遇,坚决打击垄断企业对民间投资和民营经济的限制。
篇9
论文摘要: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对策有许多,总的可概括为开源和节流两方面。文章从高速公路经营企业的行业特点出发,提出了如何争取较高的收费标准和较长的收费年限、通过合理的诱导措 施和优质的服务吸引交通量通过加强高速公路沿线副业的经营管理寻求新的利润增长点,以及如何通过控制项 目建设成本、降低运营养护成本、优化资金管理控制资金成本等开源节流对策,以达到提高高速公路经营企业的经济效益。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交通运输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地位也越来越高,特别是作为交通运输主动脉的高速公路得到 了空前的发展 ,为人们从东到西从 南到北的快速 出行提供了极大的便 利。另外,高速公路的建设对国民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也十分明显,具有很好的社会效益。但由于我国高速公路基本上是用银行贷款资金建设靠收取道路通行费为主要收入,企业经营状况的好坏直接决定了偿债能力、股东回报及能否持续经营。因此在肯定高速公路宏观经济效益的同时,如何确保 高速公路 经营企业利润最 大化.是高速公路 营运管理的 目标 ,也是 高速公路经营管理 者永恒的课题。
一、争取较高的收费标准和较长的收费年限
如果收费标准太低 ,会造成减缓投资回收,甚至无法收回投资,给高速公路投资带来风险。由于高速公路通行费与社会公众的利益密切相关 ,国务 院规定 ,高速 公路 经营企业收费标准由项目业主将方案上报到省交通主管部门,省交通主管部门会同省级物价部门审核后.报同级人民政府审批。因此,积极争取较高的收费标准,能有效提高经营企业经济效益 。
现行国家政策规定收费年限最长为25年(中西部地区 30年),收费年限的确定原则是“收回投资并有合理回报”,一般说来,收费年限越长。投资收益率越 高。因此,高速公路经营企业在申报收费年限的过程中,要力争取得尽可能长的收费年限,以保证高速公路收费项目的总投资收益。
二、通过合理 的诱导措施和优质的服务吸引交通流量
很多人把 高速公路经营企 业比喻为 山大王。认为只要路建好进行收费,车流量会滚滚而来。交通量的大小与营销策略没有直接的关系或者说关系不大。其实不然。随着我国高速公路的迅猛发展 ,高速公路“自古华山一条路”的优 势早 已被 四通八达的高速公路网络所取代 ,“奈条 大路通 罗马”的公路市场竞争格局已经形成,以收取道路通行费为主业的高速公路经营企业 出现 了同业竞争的局面,典型的例子是杭州到上海的高速公路。1997—2007年间.仅有沪杭高速公路一条,可以说是垄断经营.但 2007年底 一条崭新的高速公路 一杭浦高速公路 建成通车,毋庸置疑 ,沪杭高速公路的交通量会被分流掉一部分。积极、科学地营销宣传有助于增加交通量,杭浦高速公路开通初期知名度不高,更有必要借助广播、电视、完善的指路导向牌、向司机发放行车指南等灵活多样的市场促销手段,加大宣传力度。促使交通流量增加。另外,做好道路养护工作,保证道路安全、畅通、快捷、舒适,收费人员的优质服务等,都有助于吸引社会车辆,达到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
三 、加强高速公路沿线副业的经营管理。
不断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高速公路的服务区是指设置在高速公路上 ,主要为车辆 、司乘人员提供餐饮、休息、加油、维修、通信、停车等服务的设施,因为高速公路 的“封 闭性”保证了横向无干扰、行车速度快、通行能力大,从而实现它高效、安全、节时、舒适的优 势。但 另一方面,它人为阻碍了车辆与司乘人 员与外界的联系,给司乘人员及车辆带来了困难和不便,这就有必要借助高速公路内部的有关设施提供服务。因此,发挥高速公路服务区的优势,做好服务区的“品牌”文章,加强对高速公路服务区的经营管理、完善服务设施和内容,美化服务环境,为司乘人员及车辆提供优质服务的同时,也为企业带来可观的副 营业务收入 ,是高速公路经营企业一个不可忽视的利润增长点。
另外要充分发挥高速公路“经济走廊”的优 势,实现 高速公路与沿线区域经济的互动发展 ,通过与地方政府、企业的合作,大力发展广告业 ,把高速公路办成展示地方经济、文化形象的窗口,在拉动区域经济的同时,提高高速公路的经济效益。
四、从项目前期到建设施工全程控制建设成本
在投 资决策已确定的情况下,提高投资效益的关键在 于有效控制工程建设成本,将建设成本控制在X.-程概算范围之内。为了保证公路工程质量、控制公路工程成本、提高投资效益应做好从项 目前期到建设施工全过程控制建设成本。首先,通过实施建设项 目法人负责制招投标方式选择有资质的单位进行可行性论证等措施来控制可行性研究阶段的成本;其次,通过公开招标和资格验证方式选择有资格的设计单位、工程施工单位、监理单位,以保证工程质量,降低这些环节的成本。最后,要加强对公路工程项 目竣工决算的财务监督,这对公路建设成本的有效控制具有重要作用。
五、通过科学合理的养护管理机制控制运营养护成本
对高速公路养护成本实行严格的预算管理;对高速公路大中修工程、日常养护工程、抢修工程、道路绿化养护工程等实行公开招投标管理,以降低养护费用,提高养护质量;强化高速公路 日常保养,加强路面、桥梁巡查制度,实行每日一巡或每周一巡,将高速公路病害控制在萌芽阶段,防止“小洞不补,大洞吃苦”;加大对超载超限车辆的管理力度,保障高速公路路权路产的安全 完整 。通过 以上措施能很 好地控制高速公路经营成本,提高高速公路经济效益 。
六、优化资金管理控制资金成本
高速公路经营企业资金投入大,一条高速公路的建设,少则投入几十个亿,多则投入上百亿资金,因此资金的管理显得尤其重要。高速公路一般通过直接吸收投资或通过发行股票来筹集资本金,通过向金融机构借款或发行企业债券来筹集债务资金,当债务资金和资本金保持一个合理的结构,也就是适合的资产负债率时.能使企业获取最大的投资效益。所谓合适的资产负债率就是指企业价值最大化或者资金成本最小化的最优资本结构。另外,债务资金筹措策略直接影响企业效益及筹资风险。一个好的筹资方案,不但能降低财务风险,对提高高速公路经营企业的经济效益起重要作用。因此,企业做筹资方案时,需考虑到以下因素:(1)融资渠道:向金融机构借款取得比较方便 ,但资金成本相对较高,发行企业债券虽然限制条件较多,但资金成本比同期银行贷款低。因此在条件允许情况下,可考虑适当提高债券融资比例,有利于降低综合债务成本,提高企业效益。(2)融资期限长短。根据高速公路经营企业投资效益相对滞后的行业特点,车流量增长有一个缓慢的过程,一般通车初期车流量较少,通行费收入较低,很少的现金流无法还本付息,因此,宜采用期限较长的融资策略,否则会造成无法按期偿还贷款,不但要支付滞纳金.还会发生信用危机,加大财务风险,甚至有可能使企业陷入资金链断裂无法持续经营的境地。虽然中长期贷款会加大资金成本,但此时如何避免财务风险应放在首位。随着车流量的增长,主营收入大幅度上升,当现金流相对宽裕时,可以考虑降低中长期融资比例,提高短期融资比例 。以降低财务成本,提高企业效益。(3)财务杠杆作用。债务融资的目的是发挥财务杠杆作用,最大限度地提高投资收益通过对交通量和收费收入发展趋势分析.预测未来的投资收益率高于债务成本率时,实行适度举债,发挥财务杠杆效应,达到提高高速公路经营企业经济效益。
此外,要向发达国家高速公路先进管理水平看齐,推动营运管理科技创新力度,采用并推广电子不停车收费方式,无需收费人员就可以达到应收不漏的效果,可以减少大量的收费广场工作人员,从而大大降低营运成本,提高通行能力,最大程度达到提高高速公路经营企业的经济效益。总之,实现高速公路经营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的途径有很多,这就有待于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总结、探索。寻求更多好办法、好点子,实现高速公路营运管理的总目标 。
参考文献
篇10
(深圳市国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广东 深圳 518000)
摘 要:企业要想得到更好的发展、不断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其就必须对传统的财务管理进行有效的改革,针对企业财务的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详细分析,为经济效益的提升提供良好的对策,只有做好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才能让企业的经济效益得到提高。本文分析了企业财务管理对企业经济效益的影响,以期促进企业的快速发展。
关键词 :企业;财务管理;经济效益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14)16-0168-02
1.前言
随着国内经济不断的发展,企业的财务管理中所存在的问题也日渐显现出来,很多企业因为财务出现问题,不仅停滞不前,而且破产倒闭的也时有发生,因此,如何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防止这种情况的发生,是企业必须面对的问题。
2.企业财务管理现状与发展措施
2.1企业财务管理现状
如今,一些企业有订单,但不盈利,主要的问题是财务监督不到位,企业在财务管理工作中存在着许多的问题,如企业投资、决策、管理漏洞较大;费用的管理不够严格;企业成本管理也不到位等[1]。有些公司调整经营策略,走大客户的战略,先后开发了一些国际和国内的大客户,但由于品质和成本因素的影响,营业额以80%的速度增涨,但毛利率对比去年同期不升反降,主要因素是大客户对品质的要求较高,因此退货率高达30%,增加了返修成本,另外,由于销量的增加,资金需求相应增加,银行贷款也大幅度上升,增加了资金成本。
2.2企业财务管理的发展措施
2.2.1更新企业财务管理观念
企业实际发展过程中,要求企业生产、经营以及财务管理人员必须要尽快抛弃传统的财务管理理念,积极树立科学、正确的财务观,在实际管理中做到积极自主筹资,并形成良好的时间价格观念、资金成本观念以及相关的财务风险观,不断强化其内部财务管理,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生产流水线增加,人员规模加大,但管理的模式没有改变,特别是公司的绩效考核方案没有同步到位,造成生产效率低下。远远低于一些小公司的效率,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
2.2.2强化企业资金管理
企业管理过程中,资金管理是其管理的重中之重。因此,企业管理者应在实际工作中做到合理筹集资金,有效保证资金投入。从细节处节约资金,降低资金使用成本。企业在资金的预算上过于粗糙,出现了短期资金紧张的局面,采了应急措施,找担保公司,或从一些小额贷款公司筹措资金,资金成本相对较高。
2.2.3建立财务总监制度
企业的财务总监,代表着企业所有者对其内部一切财务活动行使的监督和管理职责,是由企业所有者决定。在实际生产、管理过程中,企业管理人员通过积极建立相关的财务总监制度,不断加强对企业财务的监督和控制,是实现企业管理最经济、最有效的方法。同时,作为企业财会工作的负责人,财务总监将直接参与到企业的一切日常财务管理工作中。
2.2.4实施全面预算管理
预算管理在企业财务管理中占据重要地位。一般情况下,企业积极做好全面预算管理,可有效提高其自身的整体管理水平。但有的公司不能从实际出发,以销售为起点做预算,当销售预算很大时,要求公司各项设置与这配套,但由于产能和人员的培养是需要时间的,造成管理成本上去了,但产量和效益不能同步增涨,最后,庞大的销售预算也大大折扣。
2.2.5实现企业财务与业务一体化
企业管理过程中,管理人员积极加强企业财务业务管理一体化,对提高企业整体管理质量及经济效益同样具有重要意义。企业管理者应充分将其财务管理的触角延伸到各生产经营领域,并针对每一岗位或者是每一项具体的业务,建立起一套相对应的流程规范和业务操作标准,有效实现企业财务及业务经营和管理一体化,使企业业务和财务共同协调发展,以其高其财务管理水平[2]。财务管理除了运用报表erp系统进行管理外,可以建立统计台账,实行日报表制度,这样会建立起更快的信息反馈体系,有利于企业对于异常事件做出更快的反应,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
3.企业财务管理对企业经济效益的主要影响
企业财务管理对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有着重要的意义,但由于国内大多企业都没有认识到其财务管理的真正价值,导致企业仅将财务管理当做一种资金管理即记账的方式,具体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3.1企业的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核心
企业生产、经营的目的就是为了获取利润,具有较好的财务管理基础是企业最终目的得以实现的前提。而企业的财务管理可以把企业生产、经营中的资金流动情况及资本盈利状况等方面的信息直接展现在管理人员面前,从而确保企业生产、经营的良好状态得到维持及稳定。财务管理还可以把企业的产、供、销和人、财、物综合起来进行分析,为企业提供综合的财务指标,为决策者服务。
3.2企业的财务管理是其适应市场经济的前提
随着市场经济机制的不断完善及改革开放的进程不断深化,市场的环境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且因受到世界的经济一体化的影响,也给国内市场经济带来了新的挑战。财务管理通过对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的分析,与同行业以及市场情况进行比较,合理判断企业的风险水平,然后进行合理的控制,市场上很多企业由于不注重风险控制导致破产。
3.3企业的财务管理可以对资金进行筹集
企业在发展、经营的过程中需进行资金筹集,企业财务管理的部门主要就是负责这一项工作。企业只有通过进行财务管理,才可以筹集到充足的资金,才能让企业的经营、发展有足够的资金保障,从而满足企业的扩张需求。企业通常可以从多个渠道来筹集资金,但要想得到更好、更多的效益,企业的财务部门就需要对各种筹集资金的方法进行科学分析,从中选取最适合、最科学的筹资方法,来满足企业发展、经营的需要[3]。目前市场上的银行众多,银行产品也层出不穷,如何选择需要适合企业的产品,为企业节省资金成本,需要财务管理者熟悉银行产品和企业的需求,进行合理匹配,如果匹配不当,不仅造成资金成本过高,还不能从规模和时间上满足企业的需要。
3.4企业的财务管理可以对资金进行投放
对于企业的项目投资要结合公司整体的资金来源情况,不能影响现有项目的资金需求,另外,对于投资的项目要进行财务的可行性分析,充分利用各种财务手段和方法进行多角度的分析,增加项目的可行性的把握度。
3.5企业的财务管理可以对企业收入进行分配
企业在发展、经营的过程中会获得相应的收入,企业的这些收入不仅要弥补生产、经营过程中的成本费用,而且还要缴纳税款。因此,企业的财务管理部门必须对剩余收入进行合理分配,且在分配时要考虑到各方的利益,只有这样才可以让各方积极性得到更好的调动,从而让企业获得更多的利润。财务可以根据公司未来的资金需求,合理确定分配比例,保持企业持续稳定发展。
3.6企业的财务管理可以对财务活动进行控制及监督
只有对企业的所有资源进行合理监督、控制,才能让其得到充分的利用,才能对企业的生产、经营能力进行挖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才会得到不断的提高。企业财务管理工作才能顺利的进行,企业才会收获更多的经济效益[4]。有的企业由于不断的技术改造,造成设备更新很快,忽视对淘汰设备的处理和利用,很多一些可以出售和重新的利用的设备被闲置,随着存放时间的增加,不断贬值,最后被当成废品处理。
4.结束语
由于市场的环境不断变化及国内企业的规模不断扩大,致使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变越来越繁杂,使得企业的生产经营也面临着较大经营风险。但是,企业的财务管理可以对企业经营风险进行一定的控制和预防,财务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关键,其在企业管理、生产、经营等方面都有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崔海英.关于企业财务管理与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探讨[J].现代商业,2013,34(5):215.
[2] 盖俏宇.加强企业财务管理对企业经济效益的影响[J].时代经贸,2013,45(23):8.
[3] 吴永茂.浅谈企业财务管理对企业经济效益的影响[J].新财经(理论版),2011,56(12):206-207.
- 上一篇:农作物虫害防治技术
- 下一篇:电子商务服务质量研究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企业盈利能力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