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作物虫害防治技术范文

时间:2023-05-29 15:09:2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农作物虫害防治技术,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农作物虫害防治技术

篇1

关键词:农作物种植;病虫害防治技术探讨

农业的发展对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来说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国家必须要加强对农作物生产技术的研究,提高生产技术水平和能力,进而带动我国经济整体的发展。

1农作物种植及病虫害防治存在的不足之处

1.1缺乏对病虫害防治工作的认识

农户在栽培种植农作物的过程中,由于其本身专业素质比较差,所以在防治病虫害方面所了解和掌握的专业知识并不丰富。另外,农户在种植农作物的同时还抱有一定的侥幸心态,对病虫害的预防工作严重缺乏重视,通常情况下只有当问题出现以后,才会采取相关的措施进行解决。除此之外,农户在防治病虫害的过程中,所采取的防治方式和手段也存在较大的局限性,缺乏对病虫害的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以化学防治为主要的治理手段。

1.2不合理的使用农药

从事农业种植和生产的人员,整体素质偏低,受教育水平不高,不能充分了解和掌握农作物病虫害出现的原因,因此也很难找到相应的解决措施和防治手段,通常情况下是根据长期的种植经验来进行判断,对于农药的使用也较为随意。农户认为农作物只要出现了不正常的发育,就是由病虫害导致的,所以进行了一系列不合理的农药施放,不但不能对症下药,还会对农作物本身带来严重的伤害。

2农作物科学种植及病虫害防治的相关对策

2.1加强对种植人员技术培训,提高整体的素质能力

为了进一步实现农作物的科学种植,首先需要从种植人员入手,加强对种植人员在知识和技能方面的培养,提高他们的专业素养和专业能力。在对种植人员进行培训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分组的方式,将部分种植人员分配在一个团队当中,使他们能有机会一起学习、交流和研究,这样也能大大地节省培训资源。另外,还可以聘请相关的种植专家,帮助他们能够更好地解决农作物种植过程中的问题,从而提高他们的农作物种植技术,为农作物增产做出贡献。

2.2加强对病虫害的生物防治手段的运用

针对病虫害防治工作中,所能采用的防治手段多种多样,其中生物防治手段是一种较为安全的一个防治方式。加强病虫害生物防治手段的运用,要求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来实现。一是利用天敌昆虫的保护作用,二是施放生物农药,三是转基因技术抗虫抗病等。病虫害生物防治属于一种新的技术手段,由于其发展的时间晚,容易被外在因素所影响,但其所能发挥的效果比较好,时间比较长,还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同时也不会给农作物的产品质量带来不利影响。

3结语

篇2

关键词:RNA干扰,农作物,害虫防治

中图分类号:S435 文献标识号:A 文章编号:1001-4942(2012)12-0016-04

Application of RNAi Technique in Pest Management for Crop

Guo Qiang, Fan ZhongXue*, Chu Dong, Li XiaoQing

(High-Tech Research Center, Shandong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Shandong Provincial Key Laboratory

of Crop Genetic Improvement and Ecology and Physiology, Jinan 250100, China)

Abstract RNA interference (RNAi) technique as a tool for gene silencing has been widely used in agriculture for the management of insect pests. Accurately selecting target genes, transferring dsRNA or siRNA into insects and amplifying and spreading the siRNA within the insects are the base for the application of RNAi on pest management. The application of RNAi technique could effectively protect crops from insect pests, and it has better prospect in accurate management of agricultural pests.

Key words RNAi; Crop; Pest management

RNA干扰(RNA interference,RNAi)是由与靶基因序列同源的双链RNA(dsRNA)介导的特异性基因表达沉默现象,是生物的一种古老并且进化上高度保守的基因表达调节机制。它在真核生物中参与抵抗病毒入侵、抑制转座子活动、调控基因的表达[1],具有重要生物学意义。RNAi技术作为基因沉默的工具,已被广泛应用于基因功能研究、基因治疗和病毒防治等方面,也为农作物害虫防治提供了新的策略,已成为生物技术领域的一个热点。1 RNAi技术应用于农作物害虫防治的基础

11 选择靶基因

利用RNAi技术保护农作物抵抗害虫的可行性已被证实,2007年发表在Nature Biotechnology中的两篇文章表明利用RNAi技术可以防治害虫[2,3]。这种方法成功的关键是:选择一个合适的靶基因,并在农作物中表达足够量的能被害虫摄取的dsRNA/siRNA。尽管针对的农作物和害虫都不同,但仔细选择靶基因是共同的。

12 害虫RNAi的导入方法

RNAi常用的导入方法有注射、饲喂、浸泡、组织培养、病毒感染、转基因等,但在昆虫中主要用注射、饲喂和浸泡法进行RNAi研究。

在绝大多数昆虫RNAi研究中,首选的输入方法是将体外合成的微量的dsRNA/siRNA显微注射到昆虫体腔内。目前已在鳞翅目的烟草天蛾(Manduca sexta)[4,5]、斜纹夜蛾(Spodoptera litura)[6]和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7]等昆虫建立了通过注射dsRNA/siRNA诱导RNAi的体系。但是注射法具有以下缺点:注射压力和伤口不可避免地影响到昆虫,如损伤表皮激发了免疫反应;显微注射是一项较难掌握的技术。个体较大的昆虫在注射后,伤口易愈合,成活率较高,而个体很小的昆虫,在注射难度加大的同时,成活率也相对较低。由于显微注射的局限性,此法较难用于大规模分析。

通过喂食诱导RNAi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可能是最诱人的方法,这是因为操作简单方便,容易实现,对昆虫造成的危害性小,不影响其他基因的表达。通过饲喂表达dsRNA/siRNA的作物、人工饲料或菌株,使昆虫连续摄入dsRNA/siRNA,可有效抑制靶基因的表达。

将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胚胎浸泡于dsRNA溶液中,可以抑制基因表达,其效果与注射法相当,只是需要更高的dsRNA浓度[8]。将果蝇S2细胞浸泡于细胞循环基因CycE和ago的dsRNA溶液中可以有效抑制基因的表达,从而提高蛋白的合成[9]。浸泡法适用于那些容易从溶液中吸收dsRNA/siRNA的特殊昆虫细胞组织和昆虫特定发育阶段,所以应用得较少。

13 siRNA的扩增

在果蝇中RNAi介导的基因敲除局限于给予dsRNA/siRNA的部位,并且沉默效应有时间限制。实际上与线虫(Caenorhabditis elegans)相比,在果蝇中还未发现系统性的长时间的RNAi效应。在C elegans中系统性的RNAi效应是一个扩增和扩散沉默信号的多步骤进程。如果一个相似的系统存在于昆虫中,它将会使我们能够靶向所有从昆虫中选择的目标(不止肠特异性目标),而且不再需要持续给予高水平dsRNA/siRNA,并因此能够避免许多与dsRNA/siRNA在昆虫肠道不稳定的相关问题。

14 RNAi的扩散

昆虫的系统性RNAi首先在鞘翅类昆虫赤拟谷盗(Tribolium castaneum)(粉甲虫,flour beetle)中被证实。在T castaneum中鉴定了一个果蝇感觉刚毛形成基因Tc-achaete-scute(Tc-ASH)的同源基因,在一个单独的位点注射Tc-ASH dsRNA至幼虫导致成熟昆虫的表皮刚毛缺失[10]。同时在亲代昆虫T castaneum注射特异性的dsRNA靶向Distalless(腿发育基因)、maxillopedia(同源异型基因)和proboscipedia(一个编码形成唇和上颌触须时必需的同源异型蛋白的基因),卵孵化后发育的后代胚胎中产生RNAi效应[11]。这些研究证明了昆虫的系统性RNAi并且RNAi可以由亲代遗传到子代。

2 RNAi技术在农作物害虫防治中的应用

RNAi被广泛用于研究基因的功能、基因敲除、治疗肿瘤和病毒感染等疾病,也被用于昆虫中研究RNAi的机制和功能、基因的表达和调节,例如果蝇(D melanogaster)[12]、赤拟谷盗(T castaneum)[10]、家蚕(Bombyx mori)[13]等昆虫。Chen等(2008)[14]注射合成的dsRNA/siRNA到甜菜夜蛾(Spodoptera exigua)的四龄幼虫诱导几丁质合成酶(chitin synthase gene A,CHSA)沉默,结果发现大多异常的幼虫不能蜕皮,或进入下一期的幼虫明显小于正常大小,并且气管上壁不能统一扩张,明显提高了异常发生率,表明可以利用RNAi来控制害虫。这些研究大多是通过注射的方法将dsRNA/siRNA导入昆虫体内,然而,注射法不适宜用于田间的害虫防治。

为了有效地控制害虫,害虫应该能够自然地通过饲喂和消化获得dsRNA/siRNA[15]。通过饲喂转基因植物诱导RNAi防治害虫已在鳞翅目和鞘翅目昆虫中试验成功[16,17]。Mao等(2007)[3]研究发现表达P450基因(CYP6AE14)和谷胱甘肽基因GST1 dsRNA的棉花对取食的棉铃虫(H armigera)幼虫诱导了RNAi,阻碍了幼虫的发育,这一技术为防治农作物害虫提供了新的策略。Baum等(2007)[2]鉴定了玉米根萤叶甲(Diabrotica virgifera virgifera Leconte)290个生长发育相关基因,利用RNAi饲喂该虫幼虫的方法筛选出14个在低dsRNA浓度对昆虫具有致害效应的基因。例如,表达V型ATP酶A基因dsRNA的转基因玉米受到玉米根萤叶甲的损害与对照组相比明显降低,在摄食24 h内快速下调内源性mRNA,诱导特异性RNAi反应;编码V型ATP酶亚单位和β-微管蛋白的dsRNA能够使昆虫产生系统性基因沉默。这些研究表明,RNAi在农作物遗传改良进行精准抗虫方面具有重大的应用前景。在这些研究中至少有14种昆虫通过饲喂诱导RNAi,表明dsRNA/siRNA作为食物成分能有效地沉默靶基因[15]。还有一种比直接喂食dsRNA/siRNA更好的喂食方法,就是将产生dsRNA/siRNA的转基因植株作为昆虫的食物[2,3]。这种方法的好处在于能够给予持续和稳定的dsRNA/siRNA。

RNAi应用于农作物抗害虫具有以下优点:(1)抗害虫的高效性;(2)抗害虫兼顾特异性与广谱性,转基因植物表达害虫重要基因的dsRNA/siRNA,基于dsRNA/siRNA的特异性程度,可获得对一种或几种害虫的抗性,而不影响其它昆虫;(3)因为转基因植物表达的是dsRNA和siRNA而不是蛋白质,所以易于在农作物中推广。由于插入到植物基因组DNA上的外源基因的干扰序列部分的mRNA 转录后形成发夹结构并被植物体内的核酸内切酶(Dicer)识别降解,不会被进一步翻译成蛋白质,所以避免了外源蛋白质在植株内的积累,具有较高的生物安全性。作为植物调节生长发育和保持遗传稳定性的重要机制,植物内源的dsRNA和siRNA大量存在,因此表达了与植物自身无同源序列的dsRNA,不会对寄主植物产生不良的影响,也更容易被接受。

3 影响RNAi技术防治害虫的主要因素

31 dsRN段的长度

片段的长度决定了dsRNA的摄取和RNAi的效率[18]。在这些饲喂试验中大多数dsRN段的长度为300~520 bp。Saleh等(2006)[18]认为对S2细胞的dsRNA的长度最少为211 bp。

32 靶基因序列

dsRNA/siRNA的序列特异性可以通过细致的生物信息学途径做到最优,目标基因的序列将决定昆虫中可能的脱靶效应。

33 dsRNA/siRNA浓度

对于每一个靶基因和生物体来说,诱导沉默的理想浓度需要确定。但是,超过理想浓度并不能诱导更强的沉默效果[19,20]。

34 目标昆虫的生活周期

虽然晚期能更易处理,但早期的沉默效果常会更好。例如,在R prolixus中,nitropin 2 dsRNA对4龄幼虫没有沉默效果,而对2龄幼虫有42%的沉默效果[21];同样在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中,5龄幼虫比成虫诱导了更强的沉默效果[22]。

35 RNAi的持续时间

在A pisum中对水通道蛋白的沉默效应持续了5天,然后降低[20];Turner等(2006)[23]认为在苹果浅褐卷叶蛾(Epiphyas postvittana)中信息素结合蛋白dsRNA的瞬时效应可能与目标蛋白的周转率有关[23]。

4 前景展望

针对害虫的不同时期选择合适的dsRNA/siRNA长度、序列、浓度,应用RNAi技术防治害虫。目前只对少数几种昆虫进行了研究,实验室内的成功能否转为有效的田间害虫控制,以及这种方法的长期影响等都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观察。利用RNAi技术控制农作物害虫无疑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目前还仅仅处于实验室研究阶段,相信这方面的研究突破一定会为未来的农作物害虫控制提供新的途径。参 考 文 献:

[1] Baulcombe D RNA silencing in plants[J] Nature, 2004, 431:356-363

[2] Baum J A, Bogaert T, Clinton W, et al Control of coleopteran insect pests through RNA interference[J] Nat Biotechnol, 2007,25:1322-1326

[3] Mao Y B, Cai W J, Wang J W, et al Silencing a cotton bollworm P450 monooxygenase gene by plant-mediated RNAi impairs larval tolerance of gossypol[J] Nat Biotechnol, 2007, 25: 1307-1313

[4] Levin D M, Breuer L N, Zhuang S, et al A hemocyte-specific integrin required for hemocytic encapsulation in the tobacco hornworm, Manduca sexta[J] Insect Biochem Mol Biol, 2005,35:369-380

[5] Soberón M, Pardo-López L, López I, et al Engineering modified Bt toxins to counter insect resistance[J] Science, 2007,318: 1640-1642

[6] Rajagopal R, Sivakumar S, Agrawal N, et al Silencing of midgut aminopeptidase N of spodoptera litura by double-stranded RNA establishes its role as Bacillus thuringiensis toxin receptor[J] J Biol Chem, 2002,277:46849-46851

[7] Swaminathan S, Rajagopal R, Venkatesh G R, et al Knockdown of aminopeptidase-N from helicoverpa armigera larvae and in transfected Sf21 cells by RNA interference reveals its functional interaction with Bacillus thuringiensis insecticidal protein[J] J Biol Chem, 2007,282(10):7312-7319

[8] Eaton B A, Fetter R D, Davis G W Dynactin is necessary for synapse stabilization[J] Neuron., 2002,34:729-741

[9] March J C, Bentley W E RNAi-based tuning of cell cycling in Drosophila S2 cells-effects on recombinant protein yield[J] Appl Microbiol Biotechnol,2007, 73:1128-1135

(上接第18页)

[10] Tomoyasu Y, Denell R E Larval RNAi in Tribolium (Coleoptera) for analyzingdevelopment[J] Dev Genes Evol, 2004, 214: 575-578

[11] Bucher G, Scholten J, Klingler M Parental RNAi in Tribolium(Coleoptera) [J] Curr Biol, 2002,12:85-86

[12] Miller S C, Brown S J, Tomoyasu Y Larval RNAi in drosophila[J] Dev Genes Evol, 2008,218:505-510

[13] Ohnishi A, Hull J J, Matsumoto S Targeted disruption of genes in the Bombyx mori sex pheromone biosynthetic pathway[J] Proc Natl Acad Sci USA, 2006,103 (12): 4398-4403

[14] Chen X, Tian H, Zou L, et al Disruption of Spodoptera exigua larval development by silencing chitin synthase gene A with RNA interference[J] Bull. Entomol Res,2008, 98 : 613-619

[15] Huvenne H , Smagghe G Mechanisms of dsRNA uptake in insects and potential of RNAi for pest control: A review[J] J Insect Physiol, 2010, 56: 227-235

[16] Gordon K H, Waterhouse P M RNAi for insect-proof plants[J] Nat Biotechnol, 2007,25:1231-1232

[17] Price D R,Gatehouse J A RNAi-mediated crop protection against insects[J] Trends Biotechnol, 2008,26: 393-40

[18] Saleh M C, van Rij R P, Hekele A, et al The endocytic pathway mediates cell entry of dsRNA to induce RNAi silencing[J] Nat Cell Biol, 2006, 8: 793-802

[19] Meyering-Vos M,Muller A RNA interference suggests sulfakinins as satiety effectors in the cricket gryllus bimaculatus[J] J Insect Physiol, 2007, 53:840-848

[20] Shakesby A J, Wallace I S, Pritchard H V,et al A water-specific aquaporin involved in aphid osmoregulation[J] Insect Biochem Mol Biol, 2009, 39: 1-10

[21] Araujoa R N, Santosa A, Pintoa F S, et al RNA interference of the salivary gland nitrophorin 2 in the triatomine bug Rhodnius prolixus (Hemiptera: Reduviidae) by dsRNA ingestion or injection[J] Insect Biochem Mol Biol, 2006, 36: 683-693

篇3

关键词:气候变化;农作物病虫害;预防措施

中图分类号:S43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70432216

1 当前气候变化的基本概况

受到厄尔尼诺现象的影响,全球的气候整体呈现异常态势,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增加,气温持续上升,暴雨洪涝灾害严重,对农业生产造成极大的影响。

气温方面。根据《2016年中国气候公报》资料,2016年,全国平均气温较往年偏高0.81℃,其呈现高低温异化,极端气温事件出现频率增加。

降水方面。全国平均降雨量达730mm,较2015年偏多13%,且降雨多为暴雨等极端降水,对农业生产造成极大的不利影响。

除了气温、降水的变化以外,2016年国内的台风、强对流等气象灾害也呈现多发态势,导致农作物大面积受灾,严重影响农作物的产量。

2 气候变化与农作物病虫害的关联影响

气温升高、降水异常和极端天气增多等气候变化导致农作物的生长环境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形成了适宜农作物病虫害生存和发展的条件,导致病虫害的种群数量、种类和发病时间发生较大的变化,整体呈现爆发态势。

气候变暖导致病虫害的存活时间延长。近些年,气候的持续变暖导致暖冬现象极为明显,给予病虫害适宜的生存空间,延长了病虫害的存活时间,加重了病虫害对越冬农作物的侵染。部分病虫害甚至能够安然渡过寒冷的冬季,在低温环境下保持种群的生存和繁衍,导致其地理上的危害范围不断拓展,危害程度不断加剧。

降水异常导致病虫害的危害性增强。一般来说,降水稀少是有利于大部分害虫的繁衍的,如玉米粘虫等,在干旱高温的环境下能够快速繁殖,形成极为庞大的种群数量,对玉米的生长造成极大的影响;然而,降水增加同样对农作物产生不利影响,连日降雨也会导致农作物病害呈现高发态势,危害性加剧。

气候变化导致病虫害发生变异。在自然环境中,生物种群以生物链的形式存在,当气候发生较大的改变时将促使生物种群发生变异,形成新的病虫害类型,在适应环境的同时,其危害性和危害机理发生相应的变化,导致常规的病虫害防治措施效果降低或失效,造成病虫害的迅速蔓延态势。

3 气候变化背景下的农作物病虫害的具体预防措施分析

建立高效的农作物病虫害预警机制。农作物病虫害并非突兀发生,其发生和蔓延具有极强的规律性,如温暖干燥的气象环境将导致青椒白粉虱的发病概率大幅增加。所以,应该加强对区域农作物病虫害的监控,根据农作物的生长特点和环境特征,重点监测农田中可能发生的农作病虫害情况,一旦发现病虫害的爆发征兆,及时采取措施采取有针对性的处理措施,将病虫害的危害降到最低,保护区域内农作物的正常生长。

积极开展农作物病虫害的综合防治工作。针对农作物病虫害的危害机理,应该从如下方面进行病虫害的综合防治工作:注重农作物品种的选择,积极培育并选择具有较高病虫害抵抗能力的农作物品种进行种植,从而降低病虫害的危害性;深耕灭茬,改变病虫幼虫的生存环境,提高农作物害虫的死亡率;科学施肥,适当增加氮肥的施肥比例,增强农作物的抗病能力;加强药剂的合理应用,选择合适的药品种类和施药时间,取得最佳的病虫害防治效果;构建生态农业体系,借助生物链理论进行病虫的防治,降低病虫的数量。

加强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的技术支持力度。整体来看,国内农作物病虫害呈现高发、频发态势,危害性不断加剧,相关部门和人员应该引起重视,加强对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的技术研发力度,形成科学合理的防治体系。加强技术研发和实际应用的联系,组织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收集农作物病虫害的第一手资料,宣传和推广先进的病虫害防治技术,切实发挥技术的先进性,提高农作物病虫害的防治效率。

4 结束语

在未来的一段时期内,气候恶化将进一步加剧,农作物病虫害的发病几率和危害性将不断加强,这对农业生产是极为不利的。农技科研人员应该加强气候变化与农作物病虫害之间的关系分析,掌握农作物病虫害的变化规律,制定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实现农作物病虫害的可防可控,将因病虫害发生导致的农业经济损失降到最低,为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而不断努力。

参考文献

[1]冯金蓉.气候变化背景下农作物病虫害的变化及区域动态预警研究[J].农家致富顾问,2016(04):91-92.

[2]赵敏琦.气候变化对中国农作物虫害发生的影响分析[J].文摘版:自然科学,2015(02):108.

篇4

关键词:农作物;病虫害;防治

中图分类号:S43 文献标识码:A

1 北方薯类作物常见病虫害

薯类是北方农作物中最常见的品种,其种植面积广,产量大,也是北方地区最主要的粮食之一。薯类农作物一般有马铃薯、甘薯和木薯,不同薯类存在不同的病虫害发病机制,研究原因,主要分为3种:(1)由于细菌的入侵感染,导致薯类作物内部结构损坏,导致其新陈代谢紊乱,出现病害;(2)农作物本身缺乏有机物或营养对,生长环境恶劣,导致其枝叶枯萎、停止发育、发育不良、以及出现早死早疫的症状;(3)薯类农作物本身存在基因缺陷,在生长过程中可能出现各种病害状况。

2 农作物病虫害常见防治技术

2.1 药物防治

为了预防和治理病虫害,我们通常会使用传统的化学药物治疗,使用农药喷洒,可以有效杀死病害原体和各种害虫,从而阻止农作物病虫害问题的蔓延:(1)对于蛾类病虫害的治理。这种害虫是薯类农作物中,数量最大,危害最大的种类之一,蛾类害虫会在薯类作物生长的不同时期,采取不同的攻击,导致作物不同程度的损害,而消灭蛾类害虫,一般会在幼虫三龄期之前进行,而且喷洒农药最好的时间段是黄昏,因为此时蛾类飞虫会飞出来,施药效果好。我们可以使用20%的杀灭型聚酯油和20%的灭幼脲制剂配制200-500倍稀释液,或者50%的马拉磷硫和40%鱼藤精配制2000倍稀释液。(2)甲虫类病虫害。甲虫对薯类作为的危险也很大,同时它的生命力强,我们最好在甲虫孵化期和二龄期之前进行治理,在甲虫生病里并不旺盛的期间施药能取得较好的效果;(3)不过是不是以上的两种害虫类型,那也应该尽量在成虫盛期或者孵化盛期施药,通常采用18%-21%的双水剂制成2000倍稀释液,或者70%-78%的敌敌畏配制1000-1500倍稀释液进行杀灭。但我们要注意的是,虽然化学药物有很好的杀虫效果,开始也容易对植物本身、周围环境带来污染和危害,这些化学药物中的有害成为会跟随植物进入到人体,给人的健康带来威胁。同时由于各类病虫害抗药性、耐药性的增强,化学药物的杀虫效果会逐渐减退,所以我们应该合理用药,并对实施过杀虫处理的农作物进行人为添加富含各类元素的营养液,补充作物缺失的养分,提高植物的营养成分和安全性。

2.2 物理防治

采取物理防治,是保护环境,减少污染和毒副作用的有效手段。在实践中,我们通过人力、机械和其他外部设备,破坏害虫的孵化、生长,以此在降低病虫害对农作物的损害。也有采用维护一条合理稳定的食物链的方法对病虫害进行控制,这样能更环保对害虫数量进行控制,结合这样的方法在大型的生态农场里应用,对绿色生态农产品等等级有一定的提高,还能降低病虫治理的费用,除了技术上的支持,农作人员也要及时清理田间,减少虫源,定期翻土,清除可见虫害。物理治疗效果显著,且符合自然规律,值得我们推广和应用。

3 农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治

3.1 选用抗病品种

从源头上控制病虫害,强化农作物本身的抗病虫害能力,因此,选择抗病、抗虫性的农作物品种是防治病虫害最经济、最有效的办法。我们也要积极推广抗病品种的农作物,合理规划,在不同的地区种植多抗源的品种,因地制宜,优化生产。

3.2 建立耕作制度

我们应及时调整生产结构,传统的粗放型生产不仅成本高,也无法实现产品质量的高速发展。首先,合理轮作换茬,这样可以保证农作物的茁壮成长,还能提高抗病虫能力,对于一些寄生性强、寄主植物单一遗迹能力较小的病虫,还能恶化其食物条件,让它们因为找不到寄主而自身自灭。

3.3 配方施肥

合理施肥不仅可以提高产量,保证农作物质量,还能有效预防病虫害。我们要做到配方施肥,改善营养条件,让农作物的抗病能力得到提高;增加农作物的面积,减少损失;改善土壤的应养成分,抑制害虫的滋生;好的施肥配方还能直接杀死害虫。

3.4 清洁田园,减少传染源

当我们收获农作物后,要将其残留物清理干净,保持田间的清洁,这样可以让病虫没有越冬环境,减少病虫数量。农作物一旦发病后,要及时消除病果、病叶和病枝,集中烧毁,以便减少细菌的传播和感染,减轻病害的发生。

3.5 生物防治

为保证环境效益、社会效益,我们在治理病虫害过程中,应推广生物防治技术的使用。生物防治要求在治理病虫害的过程中,对病虫的天敌进行研究,释放,发挥天敌的控制作用,用生态学的方式去治理病虫害,达到综合利用的目的,同时减少化学药物的使用,控制环境污染,减少应化学药物带来的隐形经济损失,确保农作物生产能取得最佳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国家在农作物病虫害防治上积极实现改革,虽然近几年大量推广有机氯农药的连续使用,也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但害虫问题并未得到解决,有的害虫出现了抗体,反而迅速增长起来,因为越防范越多,越多越加药量,可越加药量,病虫害的抗药性就越强,成为一种恶性循环。我们可以看到,农药的副作用是十分明显的,而生物防治法就是为了减少这种副作用,以最安全有效的方法控制病虫害,缓解环境负担,这样一来,病虫害也不容易产生抗性,生物防治还有持续、稳定的优点,有利于生态系统的协调发展,是病虫害综合防治最重要的一环。

3.6 科学使用农药

计划用药,控制化学农药的使用,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必须制定完善的用药标准,同时修改偏严的防治指标,实现用药规范,用药达标。选择农药时,要注意减少对害虫天敌的影响,提倡有效低剂量,抓好挑治、兼治,农药使用的面积和次数都应减少。使用综合治理技术,减少对天敌的危害,提高天敌的作用,协调地发挥农业防治压基数,把病虫危害损失降低到经济允许水平以下,让病虫害的发生限制在空调控范围之类。

结语

总之,我们要认识到综合治理农作物病虫害的重要性,在实践中加强研究和创新,提高农业技术,实现农作物的高效生产。我相信,只有我们不懈地努力,不久的将来综合防治问题才能真正广泛地实施于农业植保工作当中。

参考文献

[1]余发根.无公害蔬菜生产中斜纹夜蛾、甜菜夜蛾的防治探讨[J].江西农业学报,2007(9).

篇5

    1农作物重大病虫防治直补实施的可行性分析

    1.1农作物重大病虫防治直补实施方案制定

    农作物重大病虫防治直补实施方案的制定关系到工作的全局,首先要明确责任,召开实施农作物重大病虫防治直补实施的乡(镇)分管领导、农业中心主任等参加工作会议,层层落实责任制,明确各自的职责。农业主管部门成立防治病虫工作领导小组,分区分片进行督察防治,小组领导应定期到各个乡(镇)检查病虫是否施药以及防治效果,了解信息反馈,解决防治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植保站负责病虫测报、技术培训、药剂配方、机器操作使用与维修、防治效果调查等;乡(镇)负责组织、发动、宣传,落实直补配套药剂到村、社;村、社负责登记、造册、公示、收机防费和把药剂直补到农户手中。

    1.2农作物重大病虫害的测报

    植保站负责病虫测报,合理药剂配方,指导农作物重大病虫防治直补工作。植保站从种子处理开始,根据田间病虫发生量,结合气象预报,编发有关病虫害防治手册,对稻飞虱、稻瘟病、纹枯病、稻赤斑黑沫蝉、螟虫、蓟马、赤枯病、稻纵卷叶螟、黏虫等10多种农作物主要病、虫、草做出预报,并根据病虫发生种类、发生期、发生量,通过科学合理药剂配方,及时施药防治,全面控制农作物病虫危害。

    1.3宣传培训

    关于直补方面的政策应该加大宣传力度,在技术上和方法上都要制定详细的策略。关于宣传的方式可以充分的发挥各方面的资源优势,根据农村的现有状态进行全面的宣传覆盖工作。可以利用宣传车和小喇叭进行造势宣传,也可以利用村部的黑板报宣传。在进行宣传工作的同时还要定期的组织培训工作,加强技术上的指导工作。首先要对乡镇负责农业的领导干部进行培训,使其在专业业务知识和思维意识上有深刻的认识,能够在实际的工作方面有效的管理。然后是对农民的培训工作,可以在农村进行划片宣传,向农民讲授病虫害的防治技术,并且印发技术资料,使农民能够更加深入的了解防治技术。此外,在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下,还可以利用网络进行宣传工作,通过建立农业专业网站,将这种防治技术进行广泛的宣传,扩大宣传力度,可以起到很好的宣传效果。

    1.4备足农药、药械等防治工具

    对农民实行的防治直补工作不是以现金发放的形式来执行的,而是根据直补的金额通过农药和药械的发放来进行补贴。农药和药械是对病虫害进行防治最为基础的保障,所以一定要将这些准备充足。通过这种形式可以将病害的防治工作落实到位,防治直补资金的流失,有效的保证防治资金的合理使用。

    1.5农作物重大病虫防治直补工作的具体实施方式

    对于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的直补工作,一定要按照规定的流程严格执行,确保直补资金全部应用到农作物病害防治上,防治资金的流失。首先基层单位要对农户的实际稻田面积进行测量,然后进行数据汇总后上报给乡镇,乡镇根据汇报的数据到正规的农药部门进行购置,再根据报表的数据配送到基层村、社,在农民确认签字后配发农药。在农药的施用上,要根据具体的实际情况制定不同的施药策略。对于药量的补发是按照实际的土地面积来分配的,对于不足的部分要由农民自己承担。

    2农作物重大病虫防治直补必须注意的问题

    2.1病虫防治直补工作,离不开农业行政部门的行政管理和技术指导。病虫防治直补工作是一项政策性工作,要认真实施好,农业部门是联系财政部门和农民之间的桥梁。只有农业部门从病虫发生种类、面积和防治技术要求等方面综合考虑财政资金的管理分配和防治技术指导,才能正确地做好病虫防治直补工作。

    2.2农民自行防治使用的药品、药械不规范,导致少部分防治效果较差。因此,需要加强农资市场的执法检查,保证农药、药械的质量,同时加强对农民防治作物病虫知识和施药方式的技术培训。

    2.3直补防治实施过程工作很繁琐,涉及到千家万户,操作起来很困难,受市场经济的制约,农户各自的想法不一致,组织实施的部门工作量大。今后操作实施要简单化,可由各区、县申报应补贴的病虫防治面积、农药品种及数量,上级部门及财政部门核准后统一采购发放给各乡(镇),各乡(镇)在认可的代销门市供应给农民,农民凭票购买。针对出现病虫发生种类多、而直补经费少的现象,必须提高农药和药械使用效率。

    2.4农作物重大病虫防治直补工作,是减轻农民负担、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的新举措,在实施过程中需要加大宣传力度。结合进行宣传,相互促进,增添农业科技宣传的活力。植保专业队需要发展、完善,以保证大面积使用。只有利用植保专业队在病虫防治中的骨干作用,带动农户自行防治,采用植保专业队机防与群防相结合的统防统治办法,才能保证大面积的实施完成。

篇6

关键词:农艺技术;现实社会;重要应用

随着时间的推移,农业技术得到了长足发展,人们对农作物质量的要求也不断提高,这就必须在有限的土地上实现农作物产量的最大化,以保证国计民生和经济发展的需求。在继承前人生产经验的基础上,不断探索和创新农业生产方法,促进了农艺技术水平的提升,从而改变了农业生产环境和技能。

1 农以技术的发展

我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农业经济占全国经济的主要位置,基于此种情况,只有推动农业进步,发展新型农艺技术,才能实现农作物推动经济的发展。当农艺技术发展到今天,各种新型技术书充斥着我国农业建设中,科学种植农作物,运用新的农业管理办法,是农业的新要求,通过各类农业实验,了解各种农作物的生长因素,用在实现农作物最大化的生产上,满足农作物生产。除一些内在因素外,还要对土、肥、光、温、水、等各种不同外在因素加以处理,实现新型农艺技术,从而满足植物的生长。

2 农艺技术对农作物的影响

2.1 适当种植间隙促进了农作物生长

促进农作物生长还要考虑到作物栽培期间间隙的合理规划,这样才不会造成土地资源的浪费,从而实现作物间隙合理化,间隙的宽与密会出现以下问题:(1)影响作物生长;(2)产量降低;(3)阻碍农作物的光合作用;(4)野草疯长现象;(5)农作物间授粉困难。对此,农艺师要提前做好规划,充分考虑农作物采光和空气流通问题,以保证植物适当的空隙并促进生长。

2.2 改善外部环境增加了作物产量

提高农作物产量要多种因素,我们要发挥主观能动性,改变外部环境因素,促进农作物生长。改变生长过程中,主要有外部环境和延长光照作用。因此,为了实现提高农作物产量的目的,我们有必要发挥主观能动性,改变农作物生长所需要的光照、温度、湿度、水分及土壤等外部环境因素。比如温室大棚技术,它改变了外部环境的变化,对农作物生长所需要的光照时长、温湿度要求以及土壤中有机物及微量元素的成分实施控制,使外部环境满足农作物生长需求,另外,通过适当的延长光照作用,能促进农作物的光合吸收,增加作物产量。

2.3 科学施肥提高了农作物产量

科学合理的施肥能够改善农作物营养不良,起到提高农作物产量的作用。对农作物施肥时要根据农作物不同生长周期所需要的不同微量元素来施肥。人们应切忌盲目施肥造成资源浪费,另外,要实现有机肥和化肥的平衡使用。我国传统的农民普遍更愿意使用化肥,但化肥过度使用易造成土壤板结,土壤缺乏有机质极微量元素。因此,农艺技术人员根据农作物的具体生长情况采用合理科学的施肥方法,实现了农作物的丰收。

2.4 对病虫害的防治保证了农作物的质量

植物出现病虫害会造成减产和死亡,对作物的质量造成严重影响,同时也影响了人们对绿色食品质量的选择。所以,农艺技术人员要积极采取适当方法治理病虫害。人们常用的防治手段是利用化学药品除虫害,虽然有一定的效果,却会留下后患,农作物上残留化学药剂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目前,农艺技术人员联合生物防治、物理器械防治和化学防治三种方法对病虫害进行防治,其防治效果明显,不仅保证了农作物的质量还增加了农作物的产量。

3 农艺技术与农业机械的关系

农业机械的实施给农业发展和农艺技术的提高带来了便利,也提供了有力保障,两者相互促进,相互推动。农业机械水平的进步能解放劳动力,提高生产率,但要建立农艺技术与农机之间的密切联系,还有一些问题需要解决。

(1)农以技术人员根据实际操作和需要,精心培育出适合机械操作的新型农作物品种,使农业机械便于操作,解决了由于资金受限,技术缺乏等因素的困扰,从而满足农业机械的可操作性。(2)农作物的生长规律、种植环境、地形地貌是影响农业机械开发的重要因素,紧密联系农艺与农机的关系,发挥农机应用的最大功效。比如:我国南方地形地貌跟北方地形地貌有很大的差异,南方主要为丘陵地带,而北方更多的是平原地带,如果把北方的农机应用到南方农作物种植中,显然失去了它的应用价值。

4 我国农艺技术水平提高策略

(1)促进农机和农艺的高效结合。为了提高农作物产量,促进生产率提升,实现农业高产、优质、高校和可持续发展的发展,我们要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农业机械培育和改良新的农作物品种,使农机和农艺紧密结合,互相促进,达到我国农业技术的整体提高。

(2)农以技术人员是农艺技术的直接实施者,农艺技术的推广主要还是依靠农艺技术人员,而且,他们是直接参与者,技术的高低水平决定了农艺技术的发展,改进了技术发展水平,在这里我们要充分认识到以下几点:a.对于在农艺方面有所贡献的技术人员,政府要给予嘉奖鼓励,高素质农业技术人才才能深入基层开展研究工作;b.吸收农艺技术专业人员回乡就业,运用各种方法留住农艺技术人才,提高农村农艺技术。c.设立农艺技术培训体系,吸引愿意扎根于农村潜心研究农艺技术的高素质农业专业技术人才,提高农艺技术水平,实现农艺技术各方面工作的最优化。

(3)农艺技术涉及的内容包括农作物的选种、栽培、育苗、土壤管理、施肥、病虫害防治、农机应用等方面。因此,在选苗的时候应该根据当地的气候特征以及地理特征来选择合适的品种,在施肥的过程中要根据农作物不同生长周期所需要的营养,采用有机肥与化肥联合使用的施肥方式。另外,还要根据农作物的特性来规划它的种植间隙。在防治病虫害方面应联合使用生物防治、化学防治和物理机械防治等防治方法。

5 结束语

我国农艺技术不断增长,人口数量逐年递增,我国土地种植面积却在不断减少,人们对粮食的需求量却大大增加,这样,提高农作物产量已经迫在眉睫,基于此种原因,只有通过培养农艺技术人才,促进农艺技术水平提高,才能真正使农作物的质量大幅度提升,达到维持国计民生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刘春连.农艺技术在现实社会的应用[J].现代园艺,2013(16).

[2]段跃刚.农艺节水保肥技术在花生种植中的应用[J].北京农业,2013(12).

篇7

关键词:农作物;高产;栽培技术;注意事项

前言

近年来,由于生态环境的破坏程度越来越严重,在风沙和干旱侵蚀下土地沙漠化日益严重。这就导致土地含水量不断减少,土地沙化导致农业生产效率不断降低,而且农民的收成也在不断锐减,越来越威胁到国家粮食的安全。在这种情况下,需要加快对土地和环境的改善,努力提高农业生产条件,确保土地生产能力的提升,从而进一步增加农作物的产量。

1 农作物高产的途径

1.1 改善环境,提高作物光合作用

在农作物生长发育过程中,环境因素对其影响较大。提高农作物的光照时间,从而确保光合作用延长。利用间种、套种及立体种植等来提高复种的指数,确保农作物收获面积的增加。可以对农作物的生育期进行延长,对其进行补充人工光照。利用合理密植及改变株型等来增加农作物的光合面积,利用通风透光及增施各种肥料等来增强农作物的光合效率。

1.2 改良遗传因素

在农作物栽培过程中,其是否高产与种子的好坏具有直接的关系。因此,需要确保农作物种子的优越性,选用具有较好抗逆性、稳产及具有较强抗病虫害的种子品种,通过育种来对株型进行改良,确保农作物光能利用率的提高,使其具有较为适宜的成熟期,这对于农作物增加复种及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在育种过程中,可以通过将多种育种方式进行有效配合,综合运用各种育种方法,确保育种水平的提升。

1.3 提高栽培技术

通过土壤耕作、施肥及病虫害防治来有效地提高农作物的栽培技术。利用土壤耕作技术可以有效的为农作物的生长创造良好的耕层结构结构,确保土壤具有较为适宜的孔隙比例,能够对土壤中的水分分布进行有效的调节,协调土壤中的肥力问题,并做好农作物生长过程中杂草清除及表土的疏松工作,确保土壤的高产性。在对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农作物进行施肥时,需要根据气候、土壤、生产条件及产量等多方面的因素选择适宜的肥料,做好肥料用量配合比例的合理性和科学性,使肥效能够得到有效地发挥,从而实现农作物的高产和优质。

1.4 其他措施

目前在农作物生长发展过程中可以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其可以适当的延长农作物的成熟期,使其完成养分的累积和转移。通过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可以有效地延长农作物的灌浆期,有利于农作物的增产目标的实现。

在农作物栽培过程中通过松土、垄作、地膜覆盖、灌溉等会直接对土温和气温带来一定的影响,有利于种子的发芽及幼苗的生长。利用地膜覆盖,可以有效地提高地温,有效的保持土壤的水分,不仅能够对土壤物理性能进行改善,而且还能够进一步提高土壤中的养分,对降低土壤盐渍化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利用对农作物进行灌溉,不仅可以直接影响土壤的温度,而且还会对温度的变化起到较好的缓和作用。

2 农作物高产常见栽培技术

如农作物实行标准化栽培、精量播种与育苗移栽技术;采用配方施肥技术,提高科学施肥水平;采用小畦沟灌、间歇水流灌溉、膜侧灌溉、微灌节水灌溉技术;修筑梯田、深层耙压、节水播种、合理轮作、应用化学抗旱制剂等旱地农作技术;农用塑料覆盖栽培和玻璃温室栽培等保护地栽培技术;农作物规范化和模拟技术;轻简栽培技术;间套复种制度的改进与发展;中低产地区综合增产技术体系等。每一技术都与农作物的产量息息相关。把握栽培过程中的每一关键细节,掌握农作物的生长发育规律、需水需肥规律,合理使用每一项技术,确保利用栽培技术达到增产的目的。

3 农作物高产的注意事项

3.1 明确影响农作物高产的主要因素,并制定相应补救对策

近年来我国化学肥料产业取得了较快的发展,这也导致当前许多农户对于土杂肥及绿肥缺乏重视,为了片面的追求高产,往往加大化学肥料的用量,从而导致土壤不断恶化。不仅土壤板结较为严重,而且土壤酸化、毒化较为严重,对农作物正常的生长带来了较大的影响。因此,为了能够有效的改善这种状况,则需要对土杂肥的施加给予充分的重视。同时,还要利用深翻改土来实现对土壤团粒结构的改善,确保土壤肥力的增强。另外,还要做好农作物病虫害的预防工作,实现对病害的发生和蔓延的有效控制,利用轮作倒茬、清除病残体、秋耕冬灌、选择抗病能力强品种及利用化学控制病害等多种防治措施来对病虫害起到有效地预防作用。在实际病虫害防治过程中,往往是多种措施结合一起应用,这样才能确保达到理想的防治效果。

3.2 转变农作物栽培观念,“四轻四重”须转变

在当前农作物栽培过程中,需要加快栽培观念的转变,通过科学栽培来加强管理,确保实现农作物高产的目标。在农作物栽培过程中需要以增施有机物作为基础,对施肥过程中采取科学的配方进行施加,确保土壤肥力的提高,实现高交、稳产的目的。在农作物生长发育过程中,需要做好预防工作,采取综合性的防治措施,通过新技术与常规技术的有效结合,从而增强农业生产管理水平,通之深耕、细耙及精细整地、除草等来强化对农作物栽培期间的管理工作,确保实现农作物的高产高效。

3.3 注重经验总结,提高农作物优质高产

在以往的农作物栽培工作中,通过不断的对栽培经验进行总结发现了许多可以实现农作物增产、防病的重要措施。例如利用高锰酸钾对马铃薯进行施加,可以有效地提高马铃薯的产量,同时还能够有效地防治病虫害的发生。在红薯块根膨大期,分别用500倍磷酸二氢钾水溶液和200倍的米醋溶液进行叶面背部喷洒2次,可使产量大大提高。经验证明,用肥力高、生物磷钾、生物钾、地得力等菌肥土施或加杀虫剂拌种,可有效防治地下虫害及各类病害,并减少化肥用量,实现增产的目标。

3.4 其他注意事项

注重种植基地适宜的选择;合理轮作,制定合理的种植制度;采取合理的土壤耕作方法;选用高抗品种,认真做好选种、浸种和消毒工作;确定作物的播种期,适时播种;根据作物的种类、品种、株型、最适叶面积系数、种植季节、水肥状况等因素,综合考虑种植密度和种植规格,建立一个从苗期到成熟期的合理群体结构,使田间通风透光及田间湿度总处于最佳状况,创造一个有利于作物生长的环境。加强田间管理,及早进行间苗、补苗和定苗,合理施肥、灌溉,适时中耕、松土、除草,综合防治病虫草害等事项。

4 结束语

为了能够更好地实现农作物高产的目标,则在加强农作物科研工作的同时,还要选择优良的农作物品种,进一步对栽培环境进行改善,努力提高农作物光合作用效率,加快农作物栽培理念的转变,利用现代化的栽培技术,实现农作物科学栽培,严格管理,从而确保农作物能够达到高产、稳产的目标,为农民收入的提高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刘风弼.农作物高产栽培技术要点[J].云南农业,2010,5.

篇8

[关键词] 病虫害 测报工作 现状 问题 发展对策

[中图分类号] D4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4)10-0063-01

农作物病虫害测报工作是植保工作的主要内容,是搞好病虫害防治的重要环节,是综合防控、安全用药的前提和基础,同时也是确保农业丰收增效的重要措施[1]。汝州市农作物常年种植面积在155万亩左右,粮食总产量常年在30万吨左右,是重要的经济支柱。长期以来,病虫害测报为汝州市农业的抗病减灾做出了重要贡献,确保了汝州市农业的丰收。但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农作物栽培技术变化及气候的异常变化,病虫害发生的种类在不断变化,汝州市农作物病虫测报工作出现了许多的新情况、新问题。为进一步推进农作物病虫害测报工作的发展,在此浅议汝州市测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工作现状

汝州市农作物病虫害测报工作是由汝州市植保站完成的,测报队伍的主力军是植保站的工作人员。汝州市植保站是省级、国家级区域站,办公设施完善,有系统观测场,拥有虫情测报灯、孢子捕捉仪、小气候仪、杀虫灯等仪器设备,并配有专门的监测调查用车。

汝州市现有农作物病虫害测报人员9名,专职测报员3名,专业技术人才中有高级农艺师1名、中级农艺师1名、助理农艺师1名。每年负责对汝州市农业生产上的29种主要农作物病虫害进行监测预报,年平均中短期预报10期,病虫信息12期,病虫预报准确率达95%以上,为指导汝州市农作物病虫害的防治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二、存在问题

1.人员结构不合理,专业基础差。农作物病虫害测报工作专业性、公益性较强,需要测报人员具有多年从事该方面工作的经验。但是,目前在汝州市测报队伍中,大专以上植保专业学历的仅2名,农学专业的2名,其它学历仅为中专。另外,有2名从事测报工作多年、经验丰富的骨干在5年之内将退休,其它两名从事测报工作还不到1年,缺乏实践经验,3名临时人员也随时有可能脱岗,测报人员结构不合理,影响测报工作的有效开展。

2.测报经费不足,缺乏保障机制。病虫测报工作任务繁重,劳动强度大,尤其是在病虫害发生高峰期,测报人员经常需要在高温天气进行田间调查,劳动强度甚高,但却没有专项津贴补助,缺乏保障机制[2]。汝州市没有专门的测报经费,测报经费主要从中央、省财政下拨的病虫害专项防治经费中用少部分有限解决。

3.测报人员专业培训少,知识陈旧。目前,针对农作物病虫害测报的专业培训很少,测报人员不能通过专业培训系统全面的掌握测报知识,仅能通过本单位经验丰富的测报人员传授知识。而且,也不能与时俱进的更新知识,掌握新的病虫害测报技术,知识老化突出。

4.测报体系不健全,覆盖面小。汝州市仅有1个测报场,乡村测报体系不健全。测报人员在田间调查时受交通工具和经费等问题的影响,一般都选择部分交通条件比较好的乡镇,对边远山区调查次数相对较少[3]。仅靠1个测报场、几个乡镇的情况是不能全面掌握全市病虫害总体发生动态的。

5.调查方法落后,技术不规范。汝州市病虫害监测预报仍以人工观测调查结合经验预测为主,测报调查和预报数据的采集水平低。而且,靠测报人员深入田间进行目测调查和人工手查的调查数据具有很强的主观性,代表性不强、数据不规范、准确性不高,时效性差[3]。

6.预报信息面窄,服务范围小。汝州市病虫害监测预报结果的信息主要通过印发病虫情报和利用广播电视预报等途径,不能将信息直接传递给农民,造成信息面窄、缺乏规范性渠道、信息服务面不广的局面。

三、发展对策

1.壮大测报队伍。农作物病虫害测报工作是对测报技术人员要求较高的一项工作,要引进植保专业的技术人才,增加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高素质的测报专业技术人员,将测报人员工作专一化,稳定测报队伍。

2.加大农作物病虫害测报经费投入力度 。各级政府和财政部门应对农作物病虫害测报工作高度重视,加大对农业经费投入。设立合理专项资金用于重大病虫害监测预警工作,对测报人员实行专项津贴补助,调动测报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责任心,使农作物病虫测报工作能够有效的开展起来。

3.加强测报人员的培训工作。农作物病虫害测报工作要与时俱进,测报人员要通过不断学习、培训,提高业务素质。通过对测报人员定期进行业务培训,拓展其专业知识面,提高技术水平,做到及时、准确地预报各种病虫害情况,使其在农业生产中发挥重大作用[4]。

4.强化乡、村级测报网络建设。加强病虫害测报基础设施建设,形成有效的病虫害测报体系,进一步建立健全乡、村级测报网络体系建设,拓宽全市农作物系统监测范围,扩大测报覆盖面和服务范围,强化其防灾减灾的社会功能。

5.规范测报技术。要加强测报技术研究,不断改进传统的测报方法和方式。只有技术规范,标准统一,监测调查数据才有利用价值,才能提高测报准确率。

6.提升信息水平。病虫信息不仅是各级政府组织开展病虫防治的依据,更是农民进行病虫防治的主要信息来源。目前,靠常规病虫情报信息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要在常规病虫情报的基础上,加快推动病虫预报可视化进程,充分发挥电视预报、手机短信、电话语言提示、网络等现代科技的作用,提升信息水平,提高病虫信息传递的时效性和广泛性[5]。

参考文献

[1]冯小燕,朱训永,应长法,唐庆伟. 加强基层农作物病虫测报工作的对策思考[J]. 湖北植保,2012,01:45-48.

[2]陈绍明,陈相会. 对平昌县农作物病虫害测报工作的思考[J]. 四川农业科技,2011,07:52-53.

[3]王冬梅,方勇,何登玲,王永寿. 对盐源县农作物病虫害测报工作的几点思考[J]. 现代农业科技,2011,06:177-178.

[4]郭跃华. 加强农作物病虫害测报工作的思考[J]. 中国植保导刊,2011,03:45-48.

篇9

关键词 农作物;病虫害可视化预报;现状;效果;对策;江苏江都

中图分类号 S431.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2)02-0155-02

农作物病虫害的可视化预报是推进病虫害预测预报结果向基层、向农民快速传递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之一。自2008年以来,江都市农作物病虫害可视化预报工作,按照省、市植保部门的要求,开拓创新、有序推进。4年来,根据病虫害的发生特点,共可视化预报20期、适时防治信息50期次、专题报道3期。江都市通过农作物病虫害可视化预报工作的开展,提高了全市病虫害防治工作的时效性和覆盖率,推动病虫害预测预报和防治工作上了一个新台阶。

1 农作物病虫害可视化预报的现状

1.1 农业现代化的推进。催生病虫害可视化预报

江都市位于长江下游,耕地面积6.87万hm2。长期以来,农作物病虫害预报都是会议、培训和纸质情报为媒体,通过乡镇、村、组逐级传递到农户手中,不仅时间冗长,而且传递过程有失真和阻隔现象。尤以农技服务体系不健全,村组干部责任不到位,甚至一些农药经销商误导农民现象突出。农户错过防治最佳时期,不科学用药防治的情况屡有发生。一旦遇到重大、突发性的病虫害,多年来延续使用的病虫传递模式信息传递滞后,已不能适应农业生产的发展要求,不能满足农民群众对农作物病虫害预防信息的需要。自2008年开始,江都市植保植检站开展了农作物病虫害可视化预报。

1.2 领导重视及部门协调为开展可视化预报做好铺垫

农作物可视化预报作为公益,为了与改制后走向市场化运作的广电部门进行衔接,在未被百姓接受成品牌前,政府进行了积极干预。江都市领导从新农村建设和发展“三农”、服务“三农”的角度出发,与广电部门进行协商并使得栏目的正常播出得到认可,节目播出时段、播出时长均根据农时季节和防治需要制订。农业部门主动和广电部门沟通交流,达成共识,为开展可视化预报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1.3 完善手段及准确测报为可视化预报奠定基础

1.3.1 充实队伍、完善体系、准确测报是可视化预报的根本。江都市植保植检站作为全国农作物有害生物预警与控制区域站,紧紧围绕“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理念,通过充实测报队伍、完善调查方法、稳定基层站点等途径开展系统病虫害测报工作。目前,区域站拥有推广研究员1名。博士、硕士研究生各1名,高级农艺师3名,农艺师3名;同时还在全市范围内按不同区域下设了4个乡级病虫测报点。构建了一个体系完善、队伍稳定、制度规范、数据库完整的良好运行模式。多年来,该站的农作物病虫害预测预报技术已趋成熟,中长期测报准确率在90%以上,短期测报准确率达到100%,可视化预报成为可能。

1.3.2 落实经费、强化硬件是可视化预报的先导。江都市植保植检站通过项目资源整合,建成了占地6670m2的病虫草害观测场,场内配有电脑、自动虫情监测灯、孢子捕捉仪、田间小气候自动测报仪等测报及信息处理设备:在区域站办公大楼内的实验室配备了光学显微镜、解剖镜及成像设备、培养箱等检验检测设备;在信息编辑制作室配备了非线性编辑系统、数码相机、摄像机等编辑制作设备。同时,每年还落实测报专项经费20余万元,以确保测报工作的正常开展。在农作物病虫害预报的日常工作中不仅注重测报数据的归档、积累,同时还注重可视化预报中影像、图片资料的收集。目前,通过数码相机和摄像机共计拍摄各类病虫草图片1000多张、影像逾30h,为电视节目的制作提供了大量详实、生动的第一手资料。

1.3.3 富有特色、指导性强是可视化预报的特点。可视化预报做到了紧扣农时季节、紧扣病虫发生特点、紧扣综合防治要点,用耳熟能详的语言、图文并茂的方法、现身说法的形式,做到内容详实、形象生动。全站有一批朝气蓬勃、富有时代气息的工作人员,他们技术熟练,是可视化预报的生力军,但由于缺乏实践经验,与农民沟通有一定距离。因此,在工作中应坚持土洋结合、新老搭配的原则,将年轻同志活跃开放的思维和老同志丰富的经验有机融合,加强可视化预报的针对性、指导性和实用性,提高收视率。

1.3.4 优势互补、互利共赢是可视化预报发展的内生动力。4年来,从最初的“知识窗”到目前拥有独立片头的“江都市农作物重大病虫预警预报”专栏,江都市植保植检站和江都电视台的品牌栏目――农民电视课堂长期以来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病虫害高发时期,栏目每周留出黄金时段专门播放防治信息,每期节目滚动播出4次。目前,农技推广知识占农民电视课堂栏目1/2以上的时间。农民到节目播出的时间总会打开电视收看农民电视课堂。了解农事和病虫害预报,农民电视课堂已成为农民心目中的品牌栏目。农技推广和电视媒体的有机结合,相得益彰,农技推广部门利用媒体传递知识,而电视媒体则拥有了固定题材和稳定的收视群体,这成为发展可视化预报的内生动力。

2 农作物可视化预报的工作效果

2.1 培训植保知识,普及防治技术

病虫害的可视化预报第一时间把病虫害的形态特征、危害症状、发生规律、防治适期、用药技术以多媒体的形式传递给农民,并且可以通过运用计算机图形处理、三维动画等技术让农民群众能够一看就懂,方便实用。目前,电视机已普及,收视人群得到拓展,依靠电视预报将一些新的植保技术进行推广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2 快速传递信息。降低用药成本

可视化预报充分发挥了测报工作在病虫害防治工作中的指导性作用,节约了防治成本,提高了防治效果。预报一般在防治工作前的3-5d播放,使农民能够有足够的时间做好防治准备,从而减少了防治中的盲目性。经调查,通过可视化预报指导防治,成本可降低10%-15%,全市可节约防治成本约2000万元,防治效果可以提高20%。

2.3 扩大覆盖面,科学指导防治

鉴于目前部分农资经营单位以赢利为目的,擅自病虫信息或修改植保部门的植保信息内容的事件时有发生,干扰了正常的防治工作,实行农作物病虫害可视化预报,预报覆盖率由以往的约40%翻了1番。通过及时、直观地病虫害防治信息,使农民对症下药,避免盲目施药,降低用药成本,减少用药次数,从而有效提高农产品品质及农业经济效益。促进农民增收。

2.4 提升形象。塑造服务品牌

节目中经常会有植保方面的专家讲解病虫害防治的知识。因而可视化预报的开展也扩大了植保部门的社会影响力。农忙季节,来电咨询的农民有时会指名要求植保专家解答防治上遇到的问题。有的种田大户还专门请植保人员进行实地诊断指导。2010年8月,农民电视课堂栏目制作了1

期反映测报人员田间工作的专题片,栏目记者和植保站工作人员一起冒着高温走进田间地头,通过镜头对田间调查工作进行了全方位的跟踪报道。经过电视媒体的宣传,展现了植保站的测报工作内容,也让广大的农民群众真实了解病虫害预测预报工作的严谨和艰辛,树立了“江都植保”的品牌。

2.5 抓住疑难点。突出技术优势

栽培技术的多样化及生产中问题的多元化,给防治工作带来许多新的课题。2009年,针对水稻纹枯病大发生的情况,在充分运用广播电视新闻、专题报道、可视化预报等手段全方位地向农民群众介绍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措施。尤其是在可视化预报节目中详细地讲解了病害的发生特点、防治适期以及正确的药剂配方,解决了一些农户防治病害不得法、防治效果不理想的问题,从而有效地控制了病害的发生、蔓延,减轻了损失。同时,还针对目前田间草害问题突出、矛盾大的特点,依托江都市植保植检站在全省化除方面的技术优势,结合可视化预报普及面广的特点,制作了稻田杂草封闭药剂的使用技术、水稻杂草茎叶处理技术、麦田化除技术要领等多期节目,对农民除草进行科学指导,以解决农民群众防治草害中出现的突出问题,能凸显植保部门在技术上的优势。

3 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通过4年的努力,病虫害可视化预报在广大的农民群众中已经有了固定的收视人群和公众影响力,但与既定目标和工作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今后的工作应结合江都市高效农业发展的迅猛势头,进一步拓展服务对象。既要立足稻、麦、油的预测预报,同时也要抓好蔬菜病虫的测报,力争做出具有鲜明区域特色的节目来,让老百姓想看、要看。

篇10

关键词 农作物;病虫害防控;成效;宁夏西吉;宁南山区

中图分类号 S43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07-0122-01

西吉县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南部、六盘山西麓,属黄土高原干旱丘陵区。地处黄土高原中心地带,地势南低,北、东、西渐次增高,平均海拔2 400 m,分黄土丘陵、河谷川道、土石山^3类地貌,项目区属于黄土丘陵区。春季气温回升快,干旱多风,冷暖变化大,多有倒春寒;夏季短暂,气温适中;秋季雨量较多,降温快,霜冻早;冬季长,严寒干燥。四季交替变化不明显。年平均气温5.3 ℃,年平均降水量350~500 mm,无霜期仅有100~150 d。土壤类型为黄土和黑土,土层平均厚度40~50 cm,中性土壤,有机质含量丰富,适合项目农作物种植。周围没有大型工矿企业,环境优美,气候宜人,空气质量良好。在马铃薯、特色蔬菜等种植中,县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利用项目扶持,在全县选择病虫害防控示范点,开展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成效十分显著。

1 目标任务

1.1 病虫害监测

按照“三固定、四统一”原则,对各测报对象进行系统观测和大田普查,及时掌握病虫害发生发展动态、范围,达到“监测规范、预报准确、及时、指导科学、汇报全面”的要求,农作物病虫长期预报准确率90%以上,短期预报准确率95%以上,以达到有效指导大面积防治工作的目标。

1.2 马铃薯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和绿色防控

以马铃薯重大病虫害为主,完成专业化统防统治面积666.7 hm2。通过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和应用绿色防控技术,实施区域的化学农药使用量减少5%~20%,平均减少用药1~2次,节省农药与人工成本300元/hm2以上;统防统治率达到90%,农作物病虫害危害总损失率控制在5%以下,防治效果平均提高10%以上;同时,通过开展技术培训,逐步提高西吉县农作物病虫害防控技术水平。

2 科学选择监测点

2.1 病虫测报

在兴隆镇玉桥、震湖乡、火石寨乡设立系统监测点,开展小麦条锈病、白粉病、麦蚜、玉米蚜虫、黄矮病、粘虫、芹菜斑枯病、小麦吸浆虫、小地老虎、黑绒金龟甲、马铃薯早疫病、晚疫病等12个全区监测对象和当地主要病虫害的监测预警。

2.2 马铃薯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和绿色防控

在震湖乡孟湾村马铃薯高产示范区建立马铃薯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和绿色防控示范区666.7 hm2。

3 防控内容

3.1 系统观测

在3个不同生态区域和县城基地根据作物布局设立4个系统监测点,在监测点内根据不同作物建立相应系统监测田,利用黄盘、诱蛾器、马铃薯晚疫病预警系统、佳多虫情测报灯等观测仪器[1]和田间定点调查。3月15日至9月30日,开展黑绒金龟甲、麦蚜、黄矮病、小麦吸浆虫、小麦条锈病、粘虫、小地老虎、小麦白粉病、玉米蚜虫、马铃薯早疫病、晚疫病、芹菜斑枯病等12个主要病虫监测工作。

3.2 病虫鼠害普查工作

每种病虫害始见后立即进行1次普查,以后每隔10 d进行1次(鼠害春秋2季各普查1次),全面掌握病虫害的发生及为害情况。普查方法:在3个生态类型区,各选择有代表性的3个乡,各乡选3个代表村,各村选3个代表组,各组选5户农户或5块田块进行调查统计。每块田采用五点取样法,每点随机调查20株,统计各种病虫鼠害的发生、被害株率、危害程度、发生面积。10月上中旬,按照测报调查规范,科学选点,在全县范围进行锈病、白粉病、麦蚜、玉米螟、小麦吸浆虫、黑绒金龟甲等主要病虫害越冬基数的调查。

3.3 及时病虫鼠害发生发展趋势

根据病虫害监测调查情况,利用历史资料、气象资料,结合病虫发生动态综合分析,及时农作物主要病虫害预测预报。同时,通过农信通、电视预报、宣传资料等形式向社会,并及时向主管领导汇报,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2016年制作可视化预测预报7期[2],利用农信通短信平台病虫信息50次,各种宣传资料5 000份。在做好病虫害监测调查的同时,加强信息报送工作,充分利用“宁夏农作物有害生物信息报送系统”及时向总站上报病虫害发生信息。

4 技术措施

4.1 专业化统防统治模式

通过统一供药和统一防治的方式,在高产示范区开展防治,提高病虫防控组织化程度,减少用药1~2次[3]。

4.2 示范内容

试验防治青薯9号脱毒种薯333.3 hm2,降低早晚疫病和病毒病的危害;推广配方施肥技术666.7 hm2,增强马铃薯的抗病性;用农科院研制的薯兴拌种剂拌种333.3 hm2;利用频振式杀虫灯,杀灭地老虎、草地螟、金龟子、蛴螬成虫等66.7 hm2;田间悬挂黄蓝板,诱杀蚜虫、蓟马等害虫13.3 hm2。

结合示范区马铃薯病虫害防治,用75%代森锰锌水分散粒剂、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1 500 g/hm2预防马铃薯早晚疫病;72%甲霜锰锌、72%霜脲锰锌(克露、赛露)可湿性粉剂、25%瑞凡悬浮剂等药剂1 500 g/hm2或1 000亿/g枯草芽孢杆菌300 g/hm2喷防早晚疫病。

4.3 技术培训

在病虫害发生期召开防治现场会,结合新型农民培训、农民田间学校,大力宣传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技术,让广大农户适期防治、科学防治[4]。举办技术培训班5场次,培训农户300人次。

5 参考文献

[1] 夏敬源.大力推进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集成创新与产业化推广[J].中国植保导刊,2010(10):5-9.

[2] 路云亚,高秀珍,樊美中.发挥病虫害可视预报优势 提高病虫害防治效果[J].农业技术与装备,2011(14):5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