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能辅导模式范文
时间:2023-05-29 15:09:2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高效能辅导模式,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初中英语 教师 教学
教学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所学知识,增长学生学习知识的能力。高效课堂就是使学生在课堂上掌握所学知识,且掌握和熟练运用知识所消耗的时间要短。初中是教学的重要阶段,英语教学尤其重要,保障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优质高效也是初中教学的重要任务。
一、高效英语课堂教学模式分析
1.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内涵
从成本观念角度来分析,高效课堂的内涵是教师消耗较短的时间完成教学任务,并使学生熟练掌握所学知识。从全面发展的角度分析,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师要明确教学目标,并落实教学目标,使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得到全面提高。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师不能一味追求教学的效率,而要保障教学质量,使学生的英语水平真正得到提高。
2.高效教学模式的设计理念
高效教学模式注重模式的系统性、开放性、多元性等,通过高效教学模式,可以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全面提高。初中生处于一个特殊的青春期,学生心理较为敏感,这就要求教师在初中英语高效教学模式的创设中,注重学生的自身条件,通过对学生的了解,设计与其相对应的教学模式,保障初中英语教学的优质高效。
3.高效能教学模式的教学程序
教材、技能训练和课堂教学这几方面的进行是初中英语高效能教学模式的主要教学程序,而学习策略及语言技能是高效能模式的主要学习程序。只有通过有效的教学程序和学习程序,使教师的教学顺畅进行,才能保障学生学习质量的优质,并保障课堂的高效。
二、构建高效初中英语教学课堂的有效策略
1.尊重学生差异,树立学生自信心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领者,在学习过程中建立学生健全的人格是每个教师的责任。如果学生没有自信心,再简单容易完成的学习任务也无法得到保障,这就意味着初中英语教师不仅要使英语教学具有趣味性,还应通过有效途径树立学生的信心。
要树立学生的自信心,教师就必须做到乐于给予学生帮助和认真检查、监督学生的学习。因此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师要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点,认真了解、分析学生存在差异的原因。学生的差异并不是难以消除的,这些差异的存在是由于学生自身的条件和生活环境的不同形成的。教师应当摆平心态,认真观察每一个学生,寻找学生差异的原因,以方便在教学中控制差距的进一步发展。
第二点,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相互作用应予以一定的重视。初中英语教学中常常会有小组合作学习,在安排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应当注重学生的发展,进行合理的分组,使每个学生在小组中都发挥作用。只有这种小组安排,才能使学生得到发展。
第三点,通过帮助、鼓励学生制定自己的目标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教师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应当充分了解学生,为学生的长远发展考虑。帮助学生制定具有挑战性的目标,并鼓励他们去实现目标。在学生实现目标的过程中,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了提高,自我价值也得到了体现,久而久之学生的自信心就得到了增强。
第四点,教师应当全方位地看待学生。初中生处于一个心理较为敏感的时期,这个时期教师对学生的一点肯定,可以给学生前进的路上增添很大的动力。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师应当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并对其给予肯定,对学生进行夸奖,是使学生快速进步的良好途径,这也有利于学生自信心的树立。
第五点,对学生进行分层辅导。由于不同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不同,导致学生接受知识的速度不同。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师应当在课外辅导时进行分层教学,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不同的辅导,对症下药,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进步。
2.创设学习环境,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情境教学是指初中英语教师在英语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以教学内容为依据,设置相应的教学情境,使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知识,从而掌握初中英语知识。在创设教学情境之前,教师必须对学生的生活环境、心理状况进行了解,设置符合学生心理的情境,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情境教学法不仅可以使知识变得直观形象,使学生与知识之间的距离缩小,还可以推动学生情感与理论知识的有效对应。初中英语教师在进行情境教学时,应当注意掌握准交集性活动和真实交际活动原则,保障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来,使学生的英语水平得到提高。
3.转变教学思路,激发学生学习主体性
新课程改革下的教学要求坚持“以学生为本”的理念,这就要求教师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在传统教学模式下,英语课堂教学主要是教师讲授、学生听从,这种教学模式使学生的主体性得不到体现,不利于建立高效的初中英语课堂。
篇2
关键词:数学;试卷;评析
试卷讲评既有助于学生了解自己知识能力水平,又能使教师从整体认识到学生对某个知识点的掌握情况,从而纠正错误、弥补缺陷,以此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完善知识体系的重新构建,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此提升数学课的教学效能。
一、走出误区,提高效能
数学试卷的题目一般构成简单,题型较固定,几乎都是客观题,因为有此特点,不少教师错误的认为数学试卷讲评课是“独角戏”,即演变成试卷分析课,都以教师的讲为主,学生听为辅的教学模式,教师的逐题讲解,所有问题都讲出来,好让学生知道错在哪里,做好订正,这样把自己对数学题意的理解直接灌输给学生,对试卷当中体现出来的重点处理得比较单一,缺乏主体参与,学生被动接受,课上的枯燥无味,毫无教学技术参数,毫无教学艺术含量,这样的试卷分析没有多大意义,对学生起不到启示和点拨的作用,仅仅是对答案而已,对于这样一张薄薄的数学试卷,我们必须重视,必须改变传统的讲解模式,注重三维目标的达成,充分利用课堂中的动态生成资源,将试卷讲评课演绎成亦真亦趣,充满生气的,高效能的复习课。
二、温故知新,由易到难
考试试卷上的每一道数学题,都会包含一到两个或更多的知识点,因此教师在评讲时不但要罗列出这些知识点,而且还要联想到其他的知识点,这样方能逐步构成知识框架,才能真正从整体上把握整个初中数学。
三、规范程序。讲究方法
在分析试卷情况的基础上备课,教师先分析试卷,研究试卷上暴露出的问题,有的放矢地确定目标,并在学生自改试卷前明确指出,使学生带着目标进行学习,学习更有方向性。
学生小组讨论,自我订正,先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自改试卷,要求学生自改试卷过程中注意反思出现错误的原因,是因为审题、计算、方法等导致的非知识性错误,还是由于知识没掌握而导致的错误,使学生意识到自己能改对的,应尽量自改,自改过程中,学生不能解决的问题,迫切需要帮助时,组内进行合作探究,这样能解决大部分疑问,仍有疑问小组不能解决的,在交流过程中,将题号写到黑板上,待教师引导全班学生讨论。
讨论成果展示并解决疑难问题,展示讨论成果中可由一人讲解,多人补充质疑,来化解共性问题,教师以学生的身份参与其中,把握、调控交流讨论的方向和深度,有的放矢,注意寻找新的生成资源。
总结共性问题,引导学生反思,对学有难度的问题教师要进行点拨,然后总结,提高学生答卷能力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要留出时间让学生整理思路,在课堂上独立完成“反馈矫正”程序,还要指导学生课下认真写好考试分析。
四、针对学生。注重策略
因材施教,偏重后进生,因为课堂教学面向的是全体学生,即使教师在课堂上已经讲得很详细,但后进生还有很多疑问,因此,教师有必要及时进行个别辅导,帮助他们彻底弄明白不清楚的问题。
照顾基础,突出知识点,试卷讲评,在于启发思考,点到为止,不必要面面俱到,基础性题目由学生自己思考,中难度题目让学生各尽所能,各抒己见,典型的综合性题目需要仔细剖析,训练学生的分析思路,对难度比较高的试题不要求人人掌握,只要学生尽力就行了,能掌握多少就掌握多少,对于学生容易犯错的试题,要寻找犯错的原因,对症下药。
遵循规律,把握关键点,现在的试题越来越重视考查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常常把知识放在具体生活的环境中去让学生回顾生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因此,教师在试卷讲评中不能只看学生答案是对是错,而要指导学生领会题目意思,把握知识要点和问题关键,抓住解题的突破口和最佳途径,总结解题规律。
总之,试卷讲评课,需要教师精心准备,要能在抓住典型、择其要点、精讲精析的同时,延伸发散,创新思维,归结技巧,才能达到提高讲评效率的目的,提升数学课的教学效能。
参考文献:
[1] 郭海涛,任务驱动教学方法的构建[J],中学数学教育,2009(3).
[2] 贺怀春,浅谈数学新课程的教学设计[J],初中数学教与学,2010(3).评析考试试题提升教学效能
张德丰
摘要:一份高质量的试卷既是对学生知识水平掌握情况的检测,也从另一方面对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估,面对这些要求,历年的考试试卷就是最好的选择,尤其是数学试卷,它既涵盖了整个初中数学的教学理念和大纲对学生的要求,又能紧贴书本深入浅出并对试卷的难易程进行合理的安排,还能直接的反映出教学的方向。
关键词:数学;试卷;评析
试卷讲评既有助于学生了解自己知识能力水平,又能使教师从整体认识到学生对某个知识点的掌握情况,从而纠正错误、弥补缺陷,以此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完善知识体系的重新构建,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此提升数学课的教学效能。
一、走出误区,提高效能
数学试卷的题目一般构成简单,题型较固定,几乎都是客观题,因为有此特点,不少教师错误的认为数学试卷讲评课是“独角戏”,即演变成试卷分析课,都以教师的讲为主,学生听为辅的教学模式,教师的逐题讲解,所有问题都讲出来,好让学生知道错在哪里,做好订正,这样把自己对数学题意的理解直接灌输给学生,对试卷当中体现出来的重点处理得比较单一,缺乏主体参与,学生被动接受,课上的枯燥无味,毫无教学技术参数,毫无教学艺术含量,这样的试卷分析没有多大意义,对学生起不到启示和点拨的作用,仅仅是对答案而已,对于这样一张薄薄的数学试卷,我们必须重视,必须改变传统的讲解模式,注重三维目标的达成,充分利用课堂中的动态生成资源,将试卷讲评课演绎成亦真亦趣,充满生气的,高效能的复习课。
二、温故知新,由易到难
考试试卷上的每一道数学题,都会包含一到两个或更多的知识点,因此教师在评讲时不但要罗列出这些知识点,而且还要联想到其他的知识点,这样方能逐步构成知识框架,才能真正从整体上把握整个初中数学。
三、规范程序。讲究方法
在分析试卷情况的基础上备课,教师先分析试卷,研究试卷上暴露出的问题,有的放矢地确定目标,并在学生自改试卷前明确指出,使学生带着目标进行学习,学习更有方向性。
学生小组讨论,自我订正,先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自改试卷,要求学生自改试卷过程中注意反思出现错误的原因,是因为审题、计算、方法等导致的非知识性错误,还是由于知识没掌握而导致的错误,使学生意识到自己能改对的,应尽量自改,自改过程中,学生不能解决的问题,迫切需要帮助时,组内进行合作探究,这样能解决大部分疑问,仍有疑问小组不能解决的,在交流过程中,将题号写到黑板上,待教师引导全班学生讨论。
讨论成果展示并解决疑难问题,展示讨论成果中可由一人讲解,多人补充质疑,来化解共性问题,教师以学生的身份参与其中,把握、调控交流讨论的方向和深度,有的放矢,注意寻找新的生成资源。
总结共性问题,引导学生反思,对学有难度的问题教师要进行点拨,然后总结,提高学生答卷能力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要留出时间让学生整理思路,在课堂上独立完成“反馈矫正”程序,还要指导学生课下认真写好考试分析。
四、针对学生。注重策略
因材施教,偏重后进生,因为课堂教学面向的是全体学生,即使教师在课堂上已经讲得很详细,但后进生还有很多疑问,因此,教师有必要及时进行个别辅导,帮助他们彻底弄明白不清楚的问题。
照顾基础,突出知识点,试卷讲评,在于启发思考,点到为止,不必要面面俱到,基础性题目由学生自己思考,中难度题目让学生各尽所能,各抒己见,典型的综合性题目需要仔细剖析,训练学生的分析思路,对难度比较高的试题不要求人人掌握,只要学生尽力就行了,能掌握多少就掌握多少,对于学生容易犯错的试题,要寻找犯错的原因,对症下药。
遵循规律,把握关键点,现在的试题越来越重视考查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常常把知识放在具体生活的环境中去让学生回顾生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因此,教师在试卷讲评中不能只看学生答案是对是错,而要指导学生领会题目意思,把握知识要点和问题关键,抓住解题的突破口和最佳途径,总结解题规律。
总之,试卷讲评课,需要教师精心准备,要能在抓住典型、择其要点、精讲精析的同时,延伸发散,创新思维,归结技巧,才能达到提高讲评效率的目的,提升数学课的教学效能。
参考文献:
篇3
一、高度重视,加强组织实施阶段的组织领导
组织实施阶段是本次机关效能年活动承上启下的重要环节。抓好机关效能建设存在的不足和突出问题,促使我局的政务更加快捷、方便,更好地服务群众,是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进入组织实施阶段伊始,局党组就高度重视,迅速召开了工作调度会,制定了机关效能年活动工作进度安排表,对每一项工作任务作了周密部署,同时指派了督办领导,落实了责任部门和责任人,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齐抓共管工作格局。
二、明确目标,制定切实可行实施方案。
以“提高服务水平,优化发展环境”为目标,以“征求意见广泛、查找问题准确、分析原因深刻、整改措施过硬”为基本要求,制定了《*市文化局机关效能年活动组织实施阶段工作方案》,在本阶段认真查找问题,落实整改措施,努力实现全局机关和干部队伍工作作风明显改进,干部素质明显提升,服务能力明显增强,办事效率明显提高,发展环境明显优化。
三、广开渠道,认真查摆效能建设突出问题
为做好查摆问题工作,根据工作特点、部门职能和岗位职责,我局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征集意见活动,采取自我找、领导点、群众提、互相帮等多种形式,组织机关干部职工认真查找本单位和个人存在的突出问题,“走出去求谏,请进来挑刺”,切实做到查摆问题不护短,不手软,通过走访群众、发放征求意见表、设立意见箱、公布电子邮箱和召开座谈会,开展“我为效能建设建个言”的讨论活动等渠道,广泛征求本系统干部职工、服务对象和社会各界对我局机关效能建设的意见、建议,并进行了认真梳理汇总,归纳起来共有7个方面的问题,主要是:1、少数干职工业务能力不强,工作作风拖拉,办事效率低下,不能满足工作需要;2、群众观念和服务意识不强,为群众排忧解难不够;3、无证经营和网吧接纳未成年人等扰乱文化市场正常经营秩序的行为还在一定范围内存在,文化市场的监管力度还有待进一步加强;4、行政成本过高,行政审批事项时限有时过长;5、用科学发展观统筹全局工作的自觉性还不够强,服务发展的责任意识淡薄,工作缺乏创新;6、全市文化干部、业余文化活动辅导员业务培训工作不到位,培训的制度,培训的方式方法需要改进;7、制度机制和工作措施不够完善,落实不够到位,工作纪律时有松散现象。
四、深入剖析,找准问题存在的症结根源
针对查摆出的问题,我局进行了深入剖析,抓住问题实质,深挖思想根源,找准问题存在症结,主要是:1、工作中缺乏竞争氛围。少数同志在本职岗位上工作平平,不犯错误,总认为过得去就行,单位也没有严格依照有关规定纠正这些人的思想和行为,造成这些人缺乏立足本职钻研业务的精神,业务水平不高,办事效率低下,影响了整个机关的工作效能;2、官本位思想时有存在,部分干部职工总认为行政管理部门是执法管理的主体,仅仅把自己当成管理者、执法者,没有真正树立服务的理念,强化管理而淡化服务,在服务态度、服务质量、服务的切入点等方面都还达不到高标准,难以充分满足群众需求,此外主动服务、创新服务的意识还不够强;3、文化市场存在监管难度大和监管不力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文化娱乐市场投入回报率高,经营业主受利益驱使铤而走险,无证入场、被取消经营资格的再次入场或因办证程序复杂耗时,未等手续齐全就擅自开业,与管理部门打起“游击战”;二是部分经营业主缺乏社会责任感和守法意识,恶性竞争,扰乱市场;三是互联网接入监管不力,网络游戏和不健康的网络信息对未成年人沉迷网吧构成了强大吸引力;四是市场点多面广,执法经费紧张,管理人员相对欠缺、力量薄弱;五是政出多门,多头管理,监管难度大;六是执法人员职责履行不实,管理手段不新;七是缺乏社会监督的积极参与和配合;4、少数干部职工私字当头,集体观念和节俭意识淡薄,轻视集体利益,导致了一些不必要的行政开支;5、思想还没有彻底解放,很多方面还不能突破体制和机制的限制,缺乏忧患意识和进取精神,思想上固步自封,难字当头,缺乏改革创新的胆略;与时俱进做得不够,面对瞬息万变的形势,不能适应信息时代要求,解决日常工作难题感觉束手无策;6、文化管理人才和艺术人才奇缺是导致文化干部、业余文化活动辅导员业务培训工作不到位的最主要因素;7、制度落实缺乏有效监督,导致违规违章现象偶有发生;惩防机制和激励机制还不够健全,部分干职工思想懈怠,对工作缺乏热情;制度执行过程中存在好人主义倾向,一些干部怕得罪人,不敢管,不愿管,工作起来和稀泥,制度自然难以落实到位。
五、对症下药,切实落实整改措施
我局以改革的精神研究新情况,根据深入剖析问题后找出的症结根源,采取了行之有效的整改措施,坚持“三到位、三落实”(*),以务实的作风落实新举措,以创新的方法解决新问题,力争做到问题在一线解决,业绩在一线创立,形象在一线树立。主要做法是:
1、强化学习意识,突出学习重点,完善学习机制,创新学习方法,将终身教育贯穿于每个干部的日常工作之中,形成全系统干部职工全员学习的良好氛围;积极开展“创高效机关、塑文化形象”主题教育活动,努力营造爱岗敬业,争先创优良好氛围;加大干部教育培训力度,组织文化法律法规学习测试、行政效能建设理论知识测试,把专业知识熟练应用到岗位工作中;通过开展岗位练兵加强业务能力建设,拓宽专业知识面,提高专业技能和业务工作水平,全面增强机关干部的整体素质;强化竞争意识,引入激励机制。通过设立合理的竞争目标、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最大限度地激发机关全体人员的潜能,努力提高机关的工作效率。(*)
2、强化服务意识。牢固树立服务是生产力,也是经济发展软环境的大服务观,把“群众需要的,就是我们要做的”作为机关服务宗旨,通过实施“畅通工程”、“提速工程”、“阳光工程”、“民心工程”,全面推行岗位责任制、服务承诺制、限时办结制、首问负责制、失职追究制等制度;拓宽服务领域,提高服务质量。一方面努力做好送戏、送活动下乡到街头、村头工作,完成好全年为农村送戏108场,开展文体活动102场的送文化下乡任务;另一方面,进一步,深化服务,把文化送进企业、学校、社区,让文化服务惠及更多的群众;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基础上,领导班子成员每季度下基层调研不少于一次,到困难单位现场办公每半年不少于一次,看望困难职工每半年不少于一次,为基层和群众办实事办好事每月不少于一件。(*)
3、着力提高经营业主的道德素质和守法意识;疏堵结合,切实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教育引导;努力构建齐抓共管的社会体系;认真落实市场监管措施,成立领导协调管理机构,积极探索文化市场长效管理机制,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文化市场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畅通举报渠道,提高行政效能,做到举报必查,有案必立,打防并举,标本兼治,把日常管理同集中行动和专项治理有机结合起来,有效防止产生重大影响的案件发生,努力构建文明健康规范的文化市场新秩序。(*)
4、严格执行有关禁令,从简办文办会,狠刹“三公”消费歪风,倡导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严肃惩处违规、违纪行为;在行政审批的法定时限内大幅缩减办结时限,同时加强电子政务建设,积极推行网上审批,尽快提高行政效能。(*)
5、扎实开展好“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强化创新意识,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把创新作为工作的灵魂,突破传统思维模式,创新思想、创新观念、创新内容、创新方法,在实际工作中边实践、边探索、边总结,不断改进工作作风,优化服务方式,完善管理手段,全面推进机关各项工作不断向前发展。(*)
6、制定人才培养计划,定期输送人员外出学习深造,努力造就一批管理强,业务精的文化专业人才,为文化辅导和艺术培训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在改革辅导、指导方式的基础上扩大指导、辅导覆盖面,提高辅导、指导的质量。具体辅导、培训工作由市群艺馆强化辅导、培训制度,组织开展全市文化干部、业余文化活动辅导员业务培训工作。(*、)
7、一是加强思想教育,着力培养干职工的敬业精神;二是坚持把效能建设纳入制度管理,加强制度建设,逐步形成比较完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强的制度体系,根据当前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组织对原有制度进行了全面梳理,进一步充实完善了《市文化局工作规则》等制度,形成《制度汇编》并重新印发给各单位各部门;三是在制度落实上,领导率先垂范,认真践行,经常监督各项制度的执行情况,确保落实到位,见到成效。(*)
此外,根据市效能建设领导小组的工作部署,我局认真落实了“三个缩减30%”的工作要求,深化了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清理了一批行政许可事项,缩减了审批时限,并开设了政务公开专栏,上桌上墙上网公开服务承诺,办事指南,办事流程引导图等,还编印了“便民服务手册”向社会群众发放。
六、成效初现,全局各项工作得到有效推进
通过机关效能年活动第二阶段的查摆整改工作,我局的整体形象、队伍素质、精神面貌均有了明显的改变,有效地推进了全局各项工作。
(一)全局执政为民的意识进一步增强。局党组把提高人员素质,增强服务意识,优化服务质量作为转变作风、提高效能的一个重要环节来抓,干部队伍想问题、做工作都能自觉维护部门的诚信效能形象,把群众满意不满意、信任不信任作为最高标准,不断追求工作的高标准、服务的高效率。
篇4
兴趣盎然的“基地课堂”
“建管”聚能量,“学用”生实效。北林区在农村远教站点全覆盖的基础上,通过三种方式打造“基地课堂”:一是在人口数量多、管辖范围广、党员比例大的村党支部建立远程教育示范基地;二是由区涉农部门专家组成“流动讲师团”,通过远教网络平台免费开展农田管理、测土配方、病害防治等农业知识讲座,实现“送教上门”和“资源共享”,为全区党员干部群众提供充分的学习机会;三是实施“双模式”教育教学,对全区“撤村建居”的站点升级改造,整合原有的硬件设备资源,在新建村级场所建立扩展型远教站点,同时在尚可利用的旧站点灵活开展分散教学,方便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就近就便参加远程教育学习。
2015年,全区依托基地课堂共开展培训6期,30场次,参训人员9000人次,推广应用农村致富新项目、农业实用新技术18项,发放选学卡4000张。通过采取集中学习、现场示范、发放资料等形式,组织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主题活动,做好培训后的跟踪辅导,深化学用成果,在搞好服务上把工作做实、做细、做出特色。
热闹非凡的“现场课堂”
“进门是课堂,出门是现场”是推动远教学用转化的有效模式。北林区大力推广这一模式,精心设置了“现场课堂”。一是远程教育平合专家骨干协作开展培训,把农业、畜牧、劳动、科技、卫生等十一类面向全区党员干部的培训一并纳入远程教育培训体系。二是开展送知识、送服务活动,定期组织相关部门专家就农业政策、涉农法规、卫生常识、社会保障等党员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传经释疑”。三是利用全区远程教育平台为老党员、老年志愿者下载播放健康知识问答、卫生常识等养生保健类视频课件,不断延伸全区远程教育的服务功能。
2015年入秋以来,紫来办事处向阳社区组织了4场次120余人参加的远程教育培训课堂。社区远教管理员搜集了“安全防火知识”“妇女儿童保健”“心理健康咨询”等知识,重点为下岗职工、残疾人、困难家庭等人群提供点对点的个性化培训服务。特别是专家现场答疑环节,群众的参与度提高,学习气氛热烈,效果明显。
魅力无限的“网络课堂”
乘新媒介之东风,北林区积极创新远程教育服务方式,在北林党建网上开设了《组工动态》《远程教育》栏目。《组工动态》重点关注远程教育工作与热点政务工作的有机结合,强化远程教育为中心工作服务的职能作用。“远程教育”则注重贴近群众的生产生活,为群众提供农业知识、政策讲座、法律法规培训,推广农村致富新项目和农业实用新技术等。2015年以来,远程教育“网络课堂”累计为农民提供致富信息9000条,解决生产技术难题5000个,受教育群众12000余人。
篇5
关键词:艺术设计;教学模式;改革;探索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在商业化、信息化社会的今天,中国已经进入大众化教育阶段,大众化教育条件下的学情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厌学情绪、考试恐慌症、自信心和自律意识差、厌倦理论学习等问题,导致无法安心在传统的课堂里学习,传统的以理论教学为龙头的教学模式难以为继。艺术设计是实践性、综合性、前沿性很强的学科。如何用更有效的方式、方法,高质量、高效能的培养艺术设计人才,使之具有创新意识、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是当务之急。
作为艺术设计专业的改革探索,应根据社会需求为导向、专业定位为关键的原则,制定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方案。以职业技能培养为核心,以职业素养养成为主线,以知识教育为支撑,构建工学结合框架下具有专业特色的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在塑造创新型艺术设计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方面,进行相应的改革探索。在现有的综合条件下,发挥团队授课模式的作用,将会更好地完善教师的业务水平,更好的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引导学生的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每位教师的专业优势和特长。现就教学改革模式归结为:骨干牵头、团队协作;轮流主讲、强化优势;师生听课、优化组合;评点结合、激发创意;教学辅导、分工负责。从这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 骨干牵头、团队协作
当今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学生完全可以利用网络学习、掌握需要的理论知识,学生对知识的获取渠道之多之宽是不亚于老师的。老师再也不能靠怀揣秘籍照本宣科了,启发引导深化才是教学的主旨。艺术设计是综合性、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对教师的要求很高。俗话说“尺有所长寸有所短”,老师亦有教学型和研究型之分,所以要在艺术设计教学中达到启发引导深化的教学目的,合理配置师资力量就成了关键。艺术设计教学团队授课模式就是在这样的现实要求下产生和探索的。我们以骨干教师为龙头,其他教师根据其教学特长及优势,分别按教学大纲承担其教学任务。在群策群力下定位教学后,每一位教师都有目标、有重点,深入进行教学内容的充实、策划与准备,教学的含金量大大提高了。
二 轮流主讲、强化优势
轮流主讲是指在认真分析课程和教师的情况下,根据每位指导教师所承担的教学内容、授课特点和教学的侧重点,按专题、项目方式讲授。其突出的优点是:能使教师更好的集中精力,深入研究,优化教学内容,提高教师在各自领域的实践、科研能力,发挥教师的专长优势,同时也达到了优势互补。
三 师生听课、促进交流
为了更好的提高师生互动交流,我们突破了传统的教学授课模式,充分发挥教师的团队力量。在教学中,除一位主讲教师外其他教师均和学生共同听课、提问、评议,使学生在知识的领悟上更加丰富详实。这样不但教学相长,讲授互动,而且促进了教师之间学术交流,提高了整体的教学水平。在良好的学术氛围带动之下,教师团队准备教学更加积极充分,学生掌握的专业基础技能更加扎实全面,对专业的学习更加投入。
四 评点结合、激发创意
学生讲评、教师点评相结合,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开展学术研讨活动,为学生答疑解惑。教师团队群策群力,鼓励学生多想、多问,针对学生呈现的问题,教师团队荐言献策。有利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开拓性创想。如在方案设计(毕业设计)的讲评中,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通过教师集体点评解决,并加以充实和完善,举一反三。只有这样,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师生才能达到真正的互动,同时,培养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五 教学辅导 分工负责
专业教学过程以教师承担不同专题为依据,针对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及市场需要,由每位教师做出不同的阶段教学。专业辅导是针对学生的个性,专业小组的辅导,由负责教师以讲(讲解)、评(评论)、议(建议)的方式与学生沟通。教师根据各自不同选题进行研究,深入剖析,完善学生的理论框架。指导他们设计与应用。此外,教师共同探讨学科建设的新思路、新创想,并且反馈到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相应的教学改革实践在艺术设计学院4个专业都进行了阶段性的考核与实践,效果不错。通过与学生沟通,大部分学生认为:(1)教改以后的教学模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技能,多学、多练、多应用,在老师授课的同时学生可以及时练习掌握,在有效的时间做好作业,巩固专业能力;(2)以往教学过于拘谨教条,一周只有规定的几节课程,课程时间衔接不好,使得学习的内容得不到很好的巩固加强,这样也等于是浪费了很多宝贵的时间。现在以一对一的教学,老师手把手辅导,学生的学习过程中的专业问题都可以在第一时间得到回应;(3)教学改革打破了以往常规的教学模式,实现集中学习项目教学,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这种学习方式是普遍愿意接受、尝试的,由被动变为主动去学习、去接受,这种学习方式使学习没有间歇性,学习到的知识就会更容易吸收,能够做到即学即练,结合老师一对一的辅导,学到的知识就会更扎实,更加的牢固。
通过理论与教学实践相结合的方式,目前,该教学模式在理论上反映了高职艺术设计人才培养的基本规律,它将对提高高职艺术设计院校教育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起到帮助作用。它符合新世纪对艺术设计人才培养的要求,所形成的艺术设计课程模式、艺术设计教学过程要求、教学方法等对培养技能型艺术设计人才将是一种有益的探索。
参考文献
篇6
【内容提要】学校评价在教育评价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它直接影响着对教师评价和学生评价的原则以及学校的发展方向。运用增值评价学校效能是当前学校评价研究的重要内容。对河北省保定市普通高中学校效能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60%~80%的高考成绩校际差距都不是学校本身所导致的,在提高学生进步幅度方面,不同学校间存在明显差异。增值评价结果与高考分数评价结果存在较大差异;学校效能在不同学科间没有显著差异;学校对不同学生群体的效能无差异。学校效能的增值评价对于创新学校评价体系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摘 要 题】教育评价
【关 键 词】学校评价/学校效能/增值评价/多水平模型
【正 文】
一、学校效能的增值评价理论综述
学校效能评价被认为是评价学校在控制生源和学校背景等外部因素的条件下,与其他条件类似学校相比,其达到目标的程度,是对学校工作绩效“净”影响的评价。对学校效能的研究存在多种模式,序润斯根据发展阶段将其总结为五个基本模型:关于教育机会平等的研究模型、教育生产函数模型、补偿教育项目的评价模型、有效学校研究模型和有效教学研究模型,在各研究模型中又有不同的效能测量方法和计量模型。①
增值评价属于教育生产函数模型,与一般的教育投入—产出分析模型不同,增值评价的主要特征表现为以学生的学业成就为评价依据,通过相关的统计分析技术,将学校对学生发展的影响从生源、性别、民族等诸多相关因素中分解出来,进而测量一定时间内学生的进步幅度,以此试图发现一些学校的学生是否比其他学校的学生能获得相对较大的发展。②学校效能增值评估研究有以下基本特征:(1)量化研究为主;(2)综合性;(3)应用性;(4)国际性。
二、研究数据和方法
依据项目实施方案,所有数据均从河北省保定市直接采集,其中包括90所普通高中学校2005年的高考和2003年的中考数据,另包括其中27所学校的学生问卷和学校背景问卷。学校情况调查的数据包括:学校所在地、大小、类型、级别、经费、办学条件、师资水平和校长情况等共19项指标。有关学生的数据包括以下几方面:
1.2005年学生高考成绩
根据分析需要共分为六类成绩指标:文科总成绩(语文、英语、文科数学和文科综合)、理科总成绩(语文、英语、理科数学和理科综合)、所有学生的语文成绩、所有学生的英语成绩、文科数学和理科数学。所有的分数均采用标准化处理(平均分为0,标准差为1)。
2.2003年学生中考成绩
依据高考学生信息,从保定市学生中考成绩库中提取相对应的学生中考信息。根据保定市中考要求,2003年学生中考共包含五门课程:语文、数学、英语、文科综合和理科综合。与高考成绩的处理相类似,所有的中考成绩也进行标准化处理。
3.学生背景情况
为进一步分析学生背景因素对学生学业成就的影响,在对27所学校的学生抽样调查中,采集了学生的背景因素,其中包括学生的性别、年龄、所学专业、课外辅导情况、父母亲受教育程度和家庭收入等共16项指标。
在分析中生成两个变量:一个是学生的学习能力指标,它是基于学生的中考成绩总分,取其最高的25%,中间的50%和最低的25%为三个等级,以此考察不同学习能力和水平的学生对高考成绩的影响;另外一个是学校的学生成就水平,它是基于学校学生中考的平均成绩,分为较高的25%,中间的50%和较低的25%三个等级,以此考察不同学校生源的差异对高考成绩的影响。
基于采集到的数据情况,为验证学校对学生学业成就的影响,建立了包含学校和学生的两种水平分析模型。与一般的多重回归相比,本文中的两水平模型考虑到了学校与学生之间的嵌套问题,它可以将学生和学校这两个分析单位同时纳入模型中去从而更加准确地分离出学校对学生的影响。同时,在本文的分析中,只考虑回归方程中截距项的分层变化,而不考虑回归系数变化情况。其基本形式如下:
在模型计算中,逐一引入相关变量建立以下六个模型,以考察和比较各相关变量的影响。
模型1:方程右边只有截距项,其目的在于它可以作为参照模型,为下述模型的比较提供依据;
模型2:方程右边加入中考成绩,考察中考总成绩和各科成绩对高考成绩的影响效果;
模型3:方程右边加入学生背景变量,90所学校数据中只有学生性别一项学生背景变量,27所学校中有16项学生背景因素变量数据;
模型4:方程右边加入学校背景变量,90所学校模型中有生成的学校等级变量,27所学校中有19项学校背景因素变量数据;
模型5:方程右边加入中考成绩和学生背景变量,考察中考成绩和学生背景两个因素对学生学业成就的影响;
模型6:方程右边包括所有因素,将所有变量加入模型中作为自变量,考察和比较自变量回归系数的大小及变化情况。
通过对各模型的比较,确定最终分析模型。所有模型的估计中均采用MLwin 2.02软件进行计算,所采用的回归估计的方法是迭代广义最小二乘法(Iterative Generalised Least Squares, IGLS)估计。③
三、实证分析结果
采用分析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处理,分析结果如下。
1.学校的教育教学差异并不是造成高考成绩校际差距的主要原因
与单纯地依据原始分数评价不同,多水平模型下的增值评价能够直接反映学校教育管理、校园文化等因素对学生学业成就的影响,而将学校自身不能控制的因素排除在外。将河北省保定市普通高中学校按照其学生中考时的平均成绩分为三类,生源较好的25%的学校为第一类,中间的50%为第二类,较差的25%为第三类。分析结果表明:生源较差的学校其高考成绩明显低于生源中等和生源较好的学校;而生源较好的学校其高考成绩明显好于其他学校。研究发现:不同学校高考成绩的校际差距,60%左右可归因于所招收学生在中考成绩上的差异;如果再将学生详细的家庭背景与学校背景因素考虑在内,则可解释80%左右的高考成绩校际差距。
可见,学校间教育教学质量的差距并非完全是由于学校自身工作不力造成的,与学校的生源、经费、办学条件等外部因素亦密切相关,而这些因素上的差距是历史和社会综合原因形成的,责任不应该完全由现在的学校来承担。
2.在提高学生进步幅度方面,学校间存在明显差异
采用多水平模型软件Mlwin对模型6进行计算,将学生中考成绩、家庭背景、学校情况等相关因素对高考成绩的影响都考虑进去,可以得出学校的效能排名。针对保定市高考的具体科目,可以计算出文科总成绩、理科总成绩、所有学生的语文成绩、所有学生的英语成绩、文科数学和理科数学等六个方面的各学校排名。
以文科总成绩和理科总成绩的学校效能分析为例,保定市90所普通高中学校的文科成绩中,有28所学校的效能低于平均水平,有24所学校其效能高于平均水平;在理科成绩中,有25所学校的效能低于平均水平,有17所学校其效能高于平均水平。
3.增值评价结果与高考分数评价结果存在较大差异
模型1中没有考虑其他因素对高考成绩的影响,其计算结果只考虑高考成绩的学校排名,为比较增值评价结果与高考分数评价结果,将模型1计算出来的学校排序结果与模型6计算的学校排序结果进行比较。
从中可以看出,90所学校按照增值从低到高依次排列,而按照高考分数的排名与增值对本研究中90所学校的评价而言,虽然两种评价方法产生出来的学校排名相关性检验中,其斯皮尔曼系数仍然显著,但无论是考察学校的文科学生还是理科学生,有1/3的学校存在此种情况:采用原始分数评价时的学校排名与采用增值评价时的学校排名间的差距在20名以上。在高考分数排名中较高的学校,其学校效能并不一定也相应较高,反之亦然。
转贴于
4.不同学科间的学校效能显著相关
从总体上看,学校效能在不同学科间没有显著差异,但部分学校在具体学科和专业上具有较强的效能优势。计算并检验90所学校在各学科间效能的相关系数,可以看出学校效能在不同学科间显著正相关。但在90所学校中,编号为8、85和47的学校在所有的学科中,其学校效能都是相对稳定的;而学校20的文科效能明显高于理科,学校52在理科效能上是最好的,但在文科上却一般。
5.学校在提高男生、女生以及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学业进步幅度上不存在分化和区别对待现象
从整体上看,学校在促进男生、女生以及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的学习提高上较为一致。按照性别和学习能力对学生分组,进一步考察学校对不同学生群体的效能差异。计算并检验保定市90所普通高中学校中各学生群体间学校效能的相关系数,结果表明,学校在提高男生、女生以及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学业进步幅度上显著相关。
四、讨论和建议
学校评价在教育评价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它直接影响对教师评价和学生评价的原则以及学校的发展方向。本研究给我们以下启示。
1.以增值评价为手段,促进学校均衡发展
与传统的仅用学生的某次考试成绩、学校的升学率作为评价指标相比,增值评估用于学校评价将科学反映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绩效,有助于公平合理、科学全面地评价学校,促进学校特色建设,从而促进学校均衡发展。本研究表明,60%~80%的校际差距不是可以由学校控制的原因造成的,这些因素包括学生家庭的社会经济背景和学校资源的先天差距等。如果对学校的评价单纯以学生“出口”差距而不考虑学生的“入口”差距,对相当大一部分学校而言是不公平的。特别是在对普通高中学校的评价实践中,还主要是实行以学生高考成绩为导向的学校评估,以学校考上名牌大学的学生数作为考核学校工作的指标。这种过于简单化的评估手段必然导致学校走上以片面追求升学率为目标,以抢夺优质生源为工作重点,以换取资源倾斜投入为动力的非均衡发展道路,其最终结果是好学校越来越强。差校越来越差的“马太效应”愈演愈烈。
而实行以学校提高学生进步和发展幅度为目标的附加值评价,将有效地引导学生从重投入到重过程,从重生源到重培养,从单纯注重结果到关注教育全过程。特别是对于那些各方面基础条件较差,长期得不到重视而仍然付出了大量工作的学校,增值评价能够充分反映出他们的努力程度,从而科学合理地反映每一所学校的工作绩效。
2.建立增值评价指标,完善学校评估指标体系
本研究表明,虽然增值评价结果与原始分数评价结果有较大差距,但对学校效能的增值评价并非全面否定现有的评价体系,而是对现有评价指标体系的补充和深化。事实上,真正是高效能的学校其在传统评价体系中也是好学校,在传统评价中最差的几所学校其在效能增值评价中也仍然是较差的。
在国外,增值评价指标也被作为一项重要的创新性指标加入到现有的评价指标体系中。在英国,由政府正式的学校评估指标体系中有三个主要指标:学生缺课率、毕业考试的通过率和学校的增值指标。④这三个指标各教育主管部门可根据评价的需要各取所需。由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研制的教育系统国际指标体系(INES)也正考虑将增值指标纳入,以增强国际间学校效能比较的效度。⑤对照我们现在的学校评估指标体系,其主要问题之一就是评估指标单一化,缺少对教育教学过程和学生成长的有效评价。因此,建立学校增值评价指标,对完善我国学校评估体系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3.以增值评价为导向,促进学校的特色发展
增值评价不仅是对学校的总体效能进行评价,还可以评价学校内部不同学科、不同人群的效能。本文的分析结果也表明,部分学校在不同的学科上有突出的效能,如果我们进一步拓展效能的评价范围,还可以对学校内德育、学校管理等各方面实施效能评价,从而更有效引导学校多元发展。因此,增值评价方法不同于传统的鉴定性评价,而是强调学校自身的进步幅度以及其独特的效能表现。例如有的学校可能整体效能不高,但可能对学习基础不好的学生有较好的效果,这就可以形成增值评价体系下的学校特色。
此外,增值评价将关注教育的重点从资源投入转到学校内部的教育教学管理,从学校硬件建设转到学生的进步幅度。这种转变一方面反映了当前世界范围内社会发展对加强教育内部绩效评价的必然要求,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切实帮助学校提高效能,强化责任,实现科学发展。
本文的研究是基于河北省保定市数据进行的。虽然研究中有90所学校的学生考试数据,但仅有27所学校的学生背景因素和学校背景因素问卷,因此本文中并没有深入讨论学生学业成就的影响因素。而且增值方法的局限性也是显而易见的:如学校的功能和价值不仅仅在于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业成就,而是包括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维目标,所以,用单一的学生成绩指标来测定学校效能是远远不够的。有一些学者已经在开始尝试使用多种指标,诸如学生辍学率、转学率、学生的情感态度测量值等来丰富和完善学校效能评价体系。⑥
更精细的分析还可以考虑随机系数模型,即考虑各学校效能影响因素在不同学校间的变化情况。此外,学校效能增值评价的稳定性也是一个需要重视的问题,需要进行较长时间的跟踪分析才能得出更为合理的结论。
注释:
①Jaap. Scheerens, Improving school effectiveness, United Nations Educational, Scientific and Cultural Organization, 2000.
②⑤Jaap scheerens, Cees Glas and sally M. Thomas. Educational evaluation, assessment, and monitoring, a systemic approach. Swets & zeitlinger publishers. 2003.
③Harvey Goldstein, Pan Huiqi, Terry Rath and Nigel Hill, the use of vale added information in judging school performance, institute of education university of London, 2000.
④Lesley Saunders, A Brief History of Educational "Value Added": How did we get to where we are? School effectiveness and school improvement, 1999, Vol. 10, No 2.
⑥Russell W. Rumberger, Test Scores, Dropout Rates, and Transfer Rates as Alternative Indicators of High School-Per-formance, American Educational Research Journal, 2005, Vol.42, No. 1.
【参考文献】
[1] James s. Coleman, et al. Equality of education opportu nity, US department of health, education and welfare, 1966.
[2] Sally Thomas. Evaluation of RSSI Using Value Added Measures of School Performance. Final Project Report, 2001.
[3] Lesley Saunders, ACCOUNTABILITY MECHANISMS AND PROCESSES: 'Value Added': Telling the Truth about Schools' Performance? . worldbank. org/education/est/resources/topic%20papers/Valueadded, doc.
篇7
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 G633.6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3)06—0018—01
学校网站是信息时代学校管理与服务的重要枢纽。学校网站既是教育改革的窗口,也是学校理论研究、实践探索、教育创新和成果展示的重要渠道。学校网络是教师交流工作、反馈信息、信息的重要平台,也是中小学学生获得信息、深入学习的重要途径,更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家校之间沟通交流的重要载体。而资源库建设是学校网站的后盾和基础。
一、中小学网站建设的现状和问题
实践证明,校园网的建设发展对中小学构建网络环境下自主、合作、探究的教育模式,探索青少年教育的新思路、新方法、新途径发挥了积极作用。利用网络及其资源开展学习,既符合时代的节拍,也符合当前少年儿童的成长需求,较之传统的教育方式更易于被学生接受,且教育空间更加广阔,教育内容更加丰富,教育形式更加生动,教育效果更加明显。但存在不容忽视的问题:
第一,中小学校园网资源匮乏,缺少互动,内容单一,不足以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热情。学校网络教育仍然无法打破教育人一厢情愿、一面之词、单向输出的单一模式,这种缺少互动的、封闭的网络环境是造成学生、家长及社会的参与度低甚至活动兴趣低的重要原因。
第二,网络社会环境复杂,信息安全隐患多发,使中小学校利用网络的教育活动受限。互联网信息鱼龙混杂,一些内容不利于未成年人成长。为保障网络安全,根据网站管理的有关法规制度,学校网站专题栏目信息传输都是专人管理,所有上传信息必须经教师推荐、管理员审核。大量学生注册或登录网站可能造成网络信息安全隐患,需要实施监控。
二、建设高效能、低成本学校资源库的对策
网络资源库建设是中小学数字校园建设的基础工程。加强校园网站的管理,为未成年人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建设适合学生兴趣爱好和发展需求的网络资源库是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在现阶段中小学校资金匮乏的情况下,网络资源建设要因地制宜,突出实用、易用、有效。主要工作策略是:
1.本校资源,鼓励原创。教师是学校最主要的教育资源。建立资源库首先要把本校教师在工作中原创的教育教学课件、视频、班团队活动方案、国旗下的讲话、心理辅导案例和教育教学论文等积累起来。这些资源虽然不够系统,但它是本校教师创造性开展教育实践的结晶,大多经过千锤百炼,具有很强的操作性、针对性和实用性,日积月累就是优质的网络教育资源,对教师开展相关教育工作具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2.下载资源,有的放矢。学校信息中心担负着资源库建设的主要任务,应该根据教育教学工作的需要,分专题下载网络教育资源。如关于少先队的历史、党团队的知识、双百人物事迹、教育科研、全国安全教育第一课、知识百科、学习指南、安全健康常识等等。学校应该建立相应的规章制度,对下载资源的类别、数量、质量以及时效提出要求。信息中心教师要有敏锐的信息意识,善于根据社会发展、教育发展、学生发展的要求主动作为,及时捕捉和搜集、下载和整理、宣传和推荐教育教学工作最急需的资源。
篇8
关键词:双语教学 少林武术教育
武术是中华民族的国粹,它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群众基础,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生活与斗争实践中不断积累和发展起来的一项宝贵文化遗产,武术运动主要是以踢、打、摔、拿、击、刺等动作,遵照攻防进退,动静疾徐、刚柔、虚实等规律组成的徒手和器械套路演练,具有健身价值和技击功能,它既可以强身健体、防身自卫,又能修身养性、陶冶情操,同时在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对外交流活动中都起着积极地作用。少林武功又是汉族武术最具代表性,最具文化内涵,最具宗教文化底蕴,最具完整的体系,最具权威性,又最具神秘感的中国武功流派,它无疑已成为汉族武术的主流学派。
内涵丰富,博大精深的中国少林功夫,不但吸引着神州的民众,也吸引着各国众多的武术爱好者。2005年5月,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访问少林寺;2006年3月22日,俄罗斯总统普京到少林寺与武僧过招。2008年7月4日,美国独立纪念日,500名来自美国各州的少林“洋弟子”到达河南嵩山少林寺归山朝圣。全世界,越来越多的民众成为功夫的爱好者,通过功夫强身健体。而少林寺也积极顺应潮流,逐渐在世界各地设立了少林寺,在教授功夫的同时,传播佛教文化和中华文化。
少林武术在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的同时也成为很多高等院校的一门选修课程,它的发展要求我们必须能够熟练运用世界通用语言来表达和传播。武术教育的双语教学就势在必行了。实施双语教学是我国高等教育与国际接轨,深入了解外部世界的具体举措之一,也是目前教学改革的热点与重点。武术教育与其他学科的教学相比有着独特之处,在高校体育课中进行双语教学的大胆尝试,激发学生学习国粹和外语学习的兴趣,提高教师的职业素质,促进教学改革都具有积极意义。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河南省高校的体育系学生少林武术课的双语教学现状。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调研法
本文查阅了大量有关武术国际化交流和武术双语教学的书籍、期刊、论文、报纸等相关资料。检索了自2000 年以来体育类核心期刊中有关对外武术教学及相关研究的论文20 余篇。
1.2.2 问卷调查法
抽取郑州大学,河南大学,河南师范大学,郑州大学体育学院
等8 所高校发放学生问卷260 份,回收有效问卷235 份,有效回收率为90.38%。
1.2.3 数理统计
采用spss12.0 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学生武术学习现状的调查分析
2.1.1 学生基本情况
在被调查的260 名武术学习的学生中,男女生比例分别为59.2%和40.8%,男子占比例较大。在年龄方面18---25 岁之间的学生是武术习练的主要对象,占总人数的88.5%,25岁及以上所占比例为11.5%。从年龄分析,年轻学生对武术的青睐优于年龄较大的学生。
2.1.2 学生学习武术的组织形式
调查表明,学生武术课的组织形式主要以辅导班、选修课为主,分别占52.3%和35.0%,而以必修课形式习武的仅占12.7%。可见学生习武形式相对单一,学校的武术必修课程尚未形成武术教学主流。
2.1.3 学生武术双语教学内容的制定情况
调查显示,由教师决定学生武术双语教学内容的占60.0%,由学生自己决定的占21.3%,由教学主管部门决定的占18.7%。可见,学生教学主管部门较忽视对武术双语教学内容的制定和管理。教师上课教授武术内容比较随意,缺乏必要的大纲、进度等教学文件等规范。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3.1.1武术双语教学的特殊性
3.1.1.1武术双语教学的涵义。武术双语教学指的是在武术课的教学过程中以汉语为第一语言,以英语为第二语言的双重语言的教学方式。在武术课中,用英语作为教学语言,由少到多,由浅入深进行尝试,并综合运用肢体语言、教学媒体,让学生在英语氛围中掌握武术知识、技术技能,能有效地培养和提高学生学习和应用英语的兴趣、爱好与能力,学生不但学习武术学科知识,而且有利于其掌握英语应用能力。
3.1.1.2武术双语教学的特点。
武术双语教学的特点(1)武术课相对其它理论课有更大的空闲智力活动空间,体现了“寓教于乐”。
形体语言和情景的暗示,开放式的教学环境与大自然的零距离接触,创设情景与形成任务驱动,以及在游戏中生发快乐的情绪等,这些都是所有室内理论课双语教学不具备的优越环境;(2)体育课的技术动作和语言学习是紧密联系的。如口令、指挥用语、提示性语言、专用词以及裁判规则用语等,这些发音特殊,语言运用简练与灵活的大强度信号源的刺激,使学生更容易能领悟和掌握武术专业外语的特点;(3)体育课的教学方式更多地是形体语言教学,非语言行为的形体语言,更直观、形象地提示和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教师的示范如同“动态表演”,把动作由简到繁地展示,极易感染学生“参与”学习的欲望。武术课是身体活动的课,活动的时间比语言教学的时间要多,这种形式充分彰显学生爱动、爱玩的天性,有利于调节、缓解学生的学习情绪。
3.1.1.3双语教学模式的选择。
目前高校的双语教学主要有如下三种模式:(1)半英语型(初级)即使用原版教材,英语板书,但教师基本上用汉语讲授,学生的作业和考试用中文,这种模式适合学生英语基础和接受能力相对薄弱的情况;(2)混合型(中级)即教师用原版教材,英语板书,交替用英语和汉语讲授,英语比例处于50%以下,学生的作业和考试用英语出题,部分用中文回答。这种模式,学生比较容易接受专业知识,对教师的要求也低一些;(3)全英语型(高级)即教师采用原版专业教材,课堂板书用英文,授课基本上用英语,学生的作业和考试用英文出题,学生答题一般用英语,一些教学难点用少量的汉语引导。这种高层次的模式对教师和学生的外文水平都要求较高,根据现有学生英语基础较薄弱的实际情况以及双语师资的现状,宜采用混合型的双语教学模式。
3.2 建议
3.2.1高校教育部门应加强与武术国际化推广部门的合作,成立专门负责学生武术教学工作的组织或机构,完善管理体系;制定学生武术教学相应的规章、制度,逐步完善武术双语教学体系;加强科研力度,编制出具有科学性、实用性、针对性的学生专用武术双语教材。
3.2.2建立对外武术教师资格认证制度,培养一批有较高文化水平和思想境界、外语突出、全面掌握武术技能、具有较强教学组织能力和一定社会经验的高水平师资队伍,树立武术传播者全新的国际形象。
3.2.3 运用高效能的武术双语教学策略。
3.2..3.1提供成功体验,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归因。
在体育双语教学中,教师给学生安排学习任务时要因人制宜,给外语基础较差的部分学生布置相对较简单的任务,让他们也能完成任务获得成功,从而提高自我效能感。给外语基础较好的学生布置稍难一点的任务,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通过积极努力完成任务,而提高自我效能感。但是,成败的经验并非直接对自我效能产生影响,还要受个体归因方式的影响,引导学生进行正确合理的归因,把成功归因到内部可控因素(能力和努力)上,把失败归因于内部不稳定、可控因素上(努力)。
3.2..3.2设置合理的成就目标,抑制各种不良情感。
自我效能感影响学生在体育双语教学过程中所体验的紧张和焦虑。高自我效能感的学生在体育教学中冷静、沉着,更多地关注学习中的问题,而低自我效能感的学生会感到紧张不安,更多地关注到自己的情绪反应。在充满紧张、危险的比赛场合或运动负荷较大的情况下,感情易于被唤起,其程度依赖于环境提供的关于个人能力的信息量。情感唤起的水平愈高对成就行为的妨害就越大,对成功的期待减弱。即强烈的激动情绪,通常会妨碍行为表现而降低自我效能期待。研究表明焦虑水平过高的人往往低估自己的能力,疲劳和烦躁会使人感到难以胜任所承担的任务。当人处于焦虑情境中,会发生一系列的连锁反应。通过设置合理的成就目标制定分层教学目标体系,确保一定能力水平的学生经过努力能实现。难度过大或过小的教材内容,都不容易激发学生的成就动机,难度适中的内容最能培养学生的成就动机,可以抑制这种不良情感的唤起,从而顺利完成体育双语教学任务。
3.2..3.3加强师生情感的沟通,掌握有效的学习策略。
体育教学大多是情景教学,师生之间的交往比较密切,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的心理,尊重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形成宽松、快乐、平等、愉快的教学环境,进而降低了一些素质较差学生的焦虑水平和情感体验,使他们觉得自己是学习的主人,提高学习兴趣,把注意力集中在学习活动目标的实现上。这种和谐积极的体育学习环境,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内在潜能,激发其成就动机的形成,促进其运动能力的提高。教师需根据学科特点、课程性质、自身的英语表达能力、学生的英语水平和专业基础循序渐进,努力为学生营造用英语理解、用英语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氛围。在教学手段上,教师应积极采用现代教育技术,利用多媒体教学的交互性,引导学生查阅外文资料,了解学科前沿的新动态。目前绝大多数高校都建立了较为先进的校园局域网,应将双语课程建设与网络课程相结合,参考、借鉴教学资源库和网络精品课程建设的模式,设计开发符合双语教学需要的网络课程。教师应采用网上答疑、网上讨论、网上作业、网上自测等教学辅助软件,加强人机交互、师生交互、生生交互活动,建立任课教师的个人门户网站。所以,学生一旦掌握了有效的体育双语学习策略,就好比拥有了一把打开外语知识宝库、提高外语学习能力的钥匙,从而激发出良好的双语学习能力的自我效能感。
参考文献:
[1]段桂梅、邓波:《高校体育双语教学的运用及实践》[j].高教探索,2007,(6;
[2]王立新:《对高校体育双语教学可行性与未来发展的研究》[j].教育与职业,2009;
[3]李梅娟、邓逢明:《大学体育双语教学现状与策略》[j].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06, (4);
[4]陈和霖:《学生武术学习及对外武术教学》[j].体育文化导刊,2004(5);
篇9
效能要素
1.构成部分
高校隐性德育的效能,主要由两个部分构成:一是教育能力;二是教育效果。
教育能力主要体现在4个方面:学校领导的能力,如明确德育目标、造就校内环境、落实具体工作、建立相关机制等;教研人员的能力,如开发隐性课程、研究德育路径、辅导学生心理等;管理人员的能力,执行培养方案、管理学生事务、组织社会实践等;服务人员的能力,如维护教学设施、配套教辅工作、完善生活环境等。
教育效果主要反映在4个层面:学校目标的实现度,能否为国家培养出德才兼备的适用人才;隐性德育的影响度,能否通过相关路径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感悟;社会需求的满足度,能否让所培养的人才为社会创造效益;时展的适应度,能否保证所培养的学生顺应时代的潮流。
2.影响因素
高校隐性德育效能的影响因素主要有主体、客体、环境。
主体因素包含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模式、教育机制、教育能力等。教育目标是否合理、教育内容是否得当、教育模式是否有效、教育机制是否配套、教育能力是否到位,都会或多或少地影响到隐性德育的效能。其中教育能力的影响比较关键,因为其他各项基本上都由教育能力所决定。
客体因素包含需求意向、品行层次、心理状态、个性差异等。需求意向主要是指学生接受教育的偏好,如对内容、方式、路径的认可;品行层次主要是指学生道德行为的水准,如道德观念、行为准则;心理状态主要是指学生心理健康的程度,如积极向上或颓废低迷;个性差异主要是指学生性格趋向的类型,如开朗合群或孤僻自闭等。其中需求意向的因素相对重要,因为如果教育的内容、方式和路径不能引起学生的共鸣,也就难以产生预期的效果。
环境因素包含校园氛围、家庭背景、社会环境等。校园氛围,如校风校貌、教工表率、师生关系等;家庭背景,如是否有正确的家教、和睦的关系等;社会环境,如时代的发展趋势、主导的观念走向等。其中,校园氛围的因素比较现实,因为校园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基地,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生活感受与校园的氛围息息相关。
3.制约关键
从理论角度看,能力既是决定效果的基础,也是体现素质的标志。因为就效能构成而言,教育效果受教育能力制约,教育能力的大小决定教育效果的优劣;就素质而论,素质是内涵,能力是外显,缺少内涵就难以外显。素质是能力的根本,能力强是素质高的外在映像。能力在效能中的主导地位和在素质中的从属地位,显示了素质和效能的关联性,衬托了素质对效能的决定作用。由此可见,素质是能力的基础、能力是效能的基础,因此素质是效能的制约关键。
从现实层面看,高校工作者的素质对隐性德育的效能发挥着十分重要的制约作用。调查表明,有九成以上的学生认为高校工作者素质与隐性德育效能的关联性很大或有些关联性;有八成多的学生对“效果由能力决定,能力则由素质决定的”观点完全认同或基本认同;超过九成的学生承认高校工作者的素质状况对自己的成长很有影响或有些影响;过半数的硕士生认为影响德育效果的主要原因是“教育能力不到位”。
通过理论上逻辑关系的论证和现实中客观状况的佐证,不难得到以下的推断:高校工作者素质是制约隐性德育效能的关键所在,高校工作者素质的高低决定着隐性德育效能的大小,素质越高效能越大;反之亦然。因此,要想充分发挥隐性德育的效能,就必须从努力提升其素质入手。
创新思维
1.以育人的理念为着眼点
理念是素质的前提,有了正确的理念,才会有相应的行为表现。提升高校工作者的素质,必须从更新理念做起。育人的理念表现为教育观、学生观和时代观。从教育观看,需要具备育人为本、德育为重、示范为先的理念,要以育人为己任、以德育为核心、以示范为导向,把全员育人的工作落实在自己的岗位上,贯穿于自己的行动中。从学生观看,需要具备关注发展、认同地位、尊重个性的理念,要重视学生的发展变化、认可学生的主体地位、理解学生的个性需求,使育人工作更有层次性、互动性和针对性。从时代观看,需要有顺应时展的理念,具备教育是服务、学生是客户、重点是转型的意识,要由严厉、传授、管理型教育者向关爱、启发、引导型教育者转型。
2.以学生的需求为关注点
教育服务的对象是学生,高校工作者要提升素质,必须关注学生的需求,并以学生的需求为导向。前面提到的隐性德育现状调查中大学生对践行言传身教、改变教育模式、加强师生互动的诉求,以及相关研究所表明的大学生对高校工作者的角色期望,都应该成为高校工作者提升素质的依据。
3.以主体的素质为切入点
素质是效能的基础,提升效能必须从提高素质入手。除了考虑学生的需求,高校管理层更需要根据职业的特点、岗位的职责、教育的规律、时代的要求,有针对性地提升高校工作者的素质,如职业意识中的为人师表、专业能力中的求真务实、人格特征中的性格完善等,并通过其良好的职业意识、专业能力和人格特征的展现,对学生的成长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4.以自律的环境为作用点
提升高校工作者的素质,离不开自律的环境。营造自律环境,必须外在制约和内在完善双管齐下。外在制约主要通过制度和机制,用制度来明确从业底线、让每一名教职员工明白自己的职责和行为规范要求;同时建立违规必究的制度执行机制,要让教师在制度和机制的框架内完成自律的要求。内在完善则主要通过引导教职员工进行自我学习、自我反省和自我调节来实现。自我完善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自律过程,通过自我学习、自我反省、自我调节的周而复始,可以推进高校教师职业理念和行为的不断优化。
可行途径
1.健全机制
设立门槛的准入机制。准入机制包括资格和层次两个层面。虽然我国已经有了教师资格证制度,但相对于国外高校而言,在教师聘用的严格性上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以美国和德国为例,高校教师的招聘通常都会在主流媒体上信息,明确招聘的岗位、条件、待遇和程序,无论国内国外只要符合条件的人都可以应聘;同时对教师的任职要求也较高,如要有博士学位及相关的研究或工作经历等。
提高能力的培训机制。培训机制主要是为了提高能力,通过培训让在职教师能胜任自己的工作。培训机制包括法规、制度、模式3个内涵。目前我国的教师培训工作,无论在法规、制度和模式方面都存在不少问题。首先是还没有出台相应的法规;其次是培训还没有纳入制度轨道;再次是还缺乏有效的模式。而国外在这方面有不少经验值得我们参考,如法国和英国分别规定高校教师在5年~7年间可以有一个月的进修学习假期;美国的“未来教师培训计划”,让在读博士通过参与合作学校的工作提前履行部分的教师职责。
维护权益的保障机制。保障机制包括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物质保障主要体现在报酬,精神保障主要体现在尊重。这两方面与国外相比,我国也有较大的差异。从物质保障看,法、英、日等国的高校教师都纳入了公务员系列;德国高校教师的工资明显高于其他职业;美国的高校教师工资是全国平均工资的2.3倍~4.8倍。而我国国有教育行业员工2009年的平均工资水平仅在全部19个行业中名列第10位。从精神保障看,法国明确规定在负责大学领导和管理工作的董事会、学术委员会、学学生活委员会中,教师和职工的代表要分别占到30%~60%。不少国家还明文规定要保证大学教师的学术自由,如德国各州的大学法都规定大学教师不能因为教学内容而受到处分;美国高校规定教师有权对自己所面临的各种问题提出申诉和要求举行听证会,学校设有专门机构处理教师的各种申诉,以保障教师的合法权益。
完善队伍的淘汰机制。淘汰机制是为了完善队伍,以提升高校工作者队伍的整体素质,增加高校发展的竞争力。淘汰机制包括建立制度、严格管理和提供出路3个内容。国外有不少做法值得借鉴,如美国的高校教师分为教授、副教授、助理教授3类,有严格的选拔和评审程序,评定标准也不是“一刀切”,或强调学术成就或注重教学质量和效果,达不到要求就要另谋出路。法国实行“非升即走”的政策,高校教师在任职期满或不能晋升时必须解聘离校。除了晋升考评,国外高校也很注重教师工作和素质的考评,考核结果直接与奖罚升降挂钩。国外高校还有明确的职位分类制度,按责任轻重、工作难易、资格高低分为若干岗位职级,待遇与职级相符。在建立淘汰制度的同时,国外高校十分注重对社会就业资源的利用,如失业保险和人才市场,以确保高校教师在另谋出路期间有相应的生活保障和重新就业的机会。
2.用对方法
采用重点分析法来明确方向。重点分析法强调分清主次,将管理对象划分为A、B、C三类,A类是管理的重点,B类是次重点,C类是一般。在教师素质管理中引入重点分析法,可以使管理的方向更加明确,重点更加突出,效率更加提高。由于管理对象的不同,在实施重点分析法时也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变通。高校工作者的素质很难进行量化,因此可以通过被关注的程度作为衡量重要程度的指标,相关数据可以通过对学生进行调查摸底的方法获取,要把高校工作者的素质变量划分为不同的维度(如职业意识、专业学识等)和层面(如职业意识中的为人师表、关爱学生等),并利用统计工具(如社会科学统计程式SPSS)对调查结果进行汇总,通过对问卷的系统分析,得出相应选项由高到低的得分排序,并划分为A、B、C三类。对A类项目要进行重点管理,力求取得实效;对B类项目要进行适度管理,保证不出问题;对C类项目可进行宽松管理,主要依靠自律。
采用目标管理法来推动进程。目标管理法的主要特点就是上下共同确定目标、层层分解落实到人、控制目标执行情况。实行目标管理在方法上的出入不大,最主要的问题是指标的量化,因为素质管理的指标量化难度会明显高于企业管理。所以,在对各种指标进行量化处理时应该运用SMART原则,执行“具体性”(Specific)“可度量性”(Measurable)“可实现性”(Attainable)“现实性”(Realistic)“时限性”(Time-bound)的标准,以保证所定指标的可衡量性。在做好指标量化工作的基础上,要定期对目标的完成情况进行评估考核,总结教训兑现奖惩,不断推进目标的实现。
采用压力管理法来化解矛盾。压力管理比较成功的是EAP(Employee Assistance Program)模式。EAP模式具有专业性、持续性、系统性、福利性的特点,通过帮助员工解决心理和行为问题,达到改善组织气氛和管理效能的目的。EAP模式在美国的高校中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通常由压力诊断、宣传推广、改善环境、教育培训、心理咨询等5个层面构成。高校可以通过专业评估发现员工所存在的职业心理健康问题和成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通过建立合理的考评机制、改变组织结构、加强团队合作、规划职业生涯等方法消除各种不良的压力源,通过开展心理咨询帮助员工改变不合理的认知结构、行为模式和生活方法,以减少压力的负面影响。
采用循环改进法来巩固效果。循环改进法包括计划(Plan)、实施(Do)、检查(Check)、推进(Action)4项内容。随着循环法的推广和实践,其应用领域不断扩展,只要与周期和改善相关的工作,都可以纳入循环法管理的范围。素质管理也是一项需要循环改善和不断提升的工作,因此通过循环改进法来巩固效果是高校进行素质管理的明智选择。实行循环改进法通常包括找问题、查原因、定主因、做计划、促落实、重检查、抓规范、再循环8个步骤。高校可以通过对现状的分析,找出影响高校工作者素质的问题和主要原因,制定和落实相应的计划,定期考核、找出问题、总结经验,同时把没有解决或新出现的问题转入新一轮的循环中去解决。
总之,在明确效能要素的基础上,从提升高校工作者素质入手,抓住着眼点、关注点、切入点和作用点,通过健全机制和用对方法的可行途径,高校隐性德育的效能就一定能够得到有效提升。
篇10
关键词动画专业教学方法;项目教学法;网络共享教学法
1应用技术型大学采用传统教学法的弊端
动画专业经过近些年的大力发展,部分艺术类院校与重点高校逐步发展探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这些教学方法即被沿用至应用技术型大学中,但少有应用技术型高校会探讨这些方法是否符合其本身的教学理念,因而形成许多弊端。
1)各高校都利用自己交叉学科优势,使得动画专业学生的培养趋于高校自身属性,如:艺术类院校动画专业培养偏美术原画的动画人才;理工科院校动画专业培养偏技术型动画人才;文科院校动画专业则培养偏文艺型动画人才。三者各有优势,却不能兼容并蓄,这种学校的先天不足是很难克服的,最后人才走上社会,只能交由市场分工来重塑,这样的培养模式看似合理,但这却延长了人才培养周期。
2)普通高校重视学术研究,理论和实践不能协调发展。动画专业的本身属性是偏实践,理论知识养成非朝夕之间,但作为较年轻的学科,急需更多动画人才主动投身制作环节,方可良性循环逆向拉动学术研究。
3)传统的培养方法较课堂化,主要的教学场都设在机房、实验室、画室等,这样的动画制作氛围与真实动画项目制作环境相差甚远。授课形式较为固定,老师讲学生听,照本宣科,缺乏互动,忽略了“互联网应用”与“泛在式学习”的趋势。新时期下的动画人才应当具备艺术、技术、创意等多方面素养。应用技术型大学不可生搬硬套重点学术类院校的教学方法,应当对学科教学进行科学布局。
2高校“项目教学法”的分析与应用
2.1海外的“项目教学法”
“项目教学法”开始逐渐走进国内高校,该方法最初源自海外高校。海外教学制度体系较完善,师生比例合理,教师有足够精力指导学生团队完成整套项目。面对从社会引入的横向项目,导师需要经过筛选分析,将适合用于教学的项目资源投送到课堂作业中,并作为阶段性作业测试。以UniversityofSouthWales(英国南威尔士大学)动画系为例,教师将学生进行有序分组,分别拟定动画设计要求,最终以企业是否采用方案为标准进行考核。对于落选的方案,教师会提出修改意见。但针对好作品落选的情况,教师也会予以鼓励,并根据学生的艺术风格,制定多元化学习方向。直接将国外的“项目教学法”直接转移到国内应用技术型大学,也将会出现“水土不服”的现象,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预科机制。
预科在国外的探索与发展已有相当年份,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自身专业,准确地把握未来发展方向。这与我国的高考选拔有所区别,虽文理分科,但学生上大学后仍然不能清晰地认识专业的特征和发展趋势。
2)一对一教学。
以南威尔士大学为例,本科动画系师生比为1:4,教师有条件进行一对一教学,这样的教学不单在动画制作模块,而是在CriticalText(批评写作)、LifeDrawing(动态写生)等辅助课程都会采用的方法,这些交叉课程的辅导极大提高了学生的专业素养,从而实现学生更为广泛的创造力。
3)外聘行业专家。
海外地区如美国、日本、加拿大、英国、法国等地动画发展水平一直处于领先地位,教学资源和项目资源都较丰富。海外高校多采用外聘行业专家来讲学,使学生领略真实的动画项目制作过程,极大提高了学生专业学习积极性。借鉴海外的“项目教学法”,需与国情做比较,从上述几点分析,将优势部分转移到应用技术型大学学科建设中,从而实现高效能。
2.2应用技术型大学“项目教学法”的创新
分析海外院校,落地国内,借鉴中国传媒大学、北京电影学院、清华美术学院、广州美术学院等一流动画专业的创新思路。进行对比分析,应用技术型大学的“项目教学法”主要包含以下几点。
1)以项目为主线、教师为引导、学生为主体。利用应用技术型大学的平台优势,尝试将社会相对较小的动画项目引入课堂,交由学生自己制作管理,将过程分为信息采集、方案设计、项目实施及最终评价四个阶段。学生通过项目的实际操作,了解动画制作过程。“项目教学法”最显著的特点是“以项目为主线、教师为引导、学生为主体”。具体表现在:目标指向的多重性;培训周期短,见效快;可控性好;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项目教学法是师生共同完成项目,共同取得进步的教学方法。
2)校企合作、艺术竞赛、实训基地结合。实施“项目教学法”需要有平台基础、资源基础,更需要有项目来源。目前可主要依托校企合作、艺术竞赛、教师社会资源、建设实训基地作为项目主要来源,将社会项目引入课堂,并作为学期计划性任务,可效仿海外教学模式,引入动画设计项目进入课堂由全体学生分组完成任务,不同组别可设计出不同方案,由企业和教师共同评判,这样的实战教学经验与成果是理论无法获取的,动画专业的实践性发展并不应当完全建立在教材基础上。
3)外聘行业专家,细化课程,形成一对一教学模式。适当引入专家团队,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增加师资力量。从目前行业趋势判断,未来动画专业将呈现紧缩态势,这也给当前从业教师留有反思空间,一方面提高自身专业素养,另一方面从外聘行业专家身上获得行业新资讯,这样有利于完善教师队伍。引入行业师资之后,可以有效缓解师生比,进一步实现一对一的教学模式。“项目教学法”的高效实施必然依托一对一针对性的教学,国内一流院校已经开始逐步推进这项政策,如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就已经开始实施小班教学,教师作为引导者对社会项目进行特殊辅导。应用技术型大学的“项目教学法”从实用性出发,以增强操作性为目的,兼顾理论基础,实现教学效果最大化。“校企合作”不能只是停留在表面,而应当贯彻到教学模式中去。
3现代化动画教学革新催生“网络共享教学法”
科技不断发展,动画专业范畴不断扩大,影视特效、游戏周边、网页设计、多媒体展示、虚拟与现实技术,数字媒体行业对动画人才的需求逐年递增。操作平台从以往的PC端转移至移动端,随之云技术也开始普及。忽略网络对课堂教学的推动作用,那也必将是落后的教学思路。“泛在学习”的趋势即将成为主导。可在动画教学环节引入“网络共享教学法”,提升教学效率。
1)建立网络个人网页(设计)档案。
动画专业课程种类繁多,阶段作品不易保存,学一科丢一科也是目前应用技术型大学动画专业学生暴露的主要问题。在网上建立个人网页档案(个人设计档案),可以有效收集管理学生个人学习成果。将期中、期末作业上传,可以帮助教师在结束阶段性教学之后,进行充分的分析考察,规划改良教学方案。学生与教师的网络互动,可有效推介作品,促使学生形成良好氛围。
2)利用“云”技术共享资源。
教师的课件、软件资料、影片素材等繁多,不便学生拷贝,为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可在专业体系内建立教师的云盘系统,将老师的课件、相关资料分类上传,便于学生课前预习,课后复习,随时随地的自由学习,进一步鼓励“泛在学习”。
3)利用微信、微博平台分享行业信息。
第一时间动画行业资讯可到微信公众平台和微博平台上,利用社交软件进行传播,提高知识传递效能。教师还可利用空闲时间回答课堂外的学生问题,增进互动。可极大促进信息共享与信息交换。
4)在网络平台上展示作品,扩大影响力。
通过网络展示动画成果已经不再是新鲜事,利用公众的评价和建议来完善自己的创作思路是非常巧妙的。闭门造车无法成就优秀作品,将动画制作的每一阶段放在网上,集思广益,长此以往,作品数量、质量都会有所提升。
4结语
通过分析当前高校动画专业的不足,结合海外大学动画专业优秀的办学经验,探索出适合应用技术型大学专业课程的教学方法。在我看来“项目教学法”“网络共享教学法”虽作为教学新模式,教学成果还有待进一步验证,但作为动画学科建设的教师,深感与时俱进的重要性。要培养新一代动画人才必须借助多种手段,采取先进科学培养方式,不断自我否定,不断革新,方能探索出应用技术型大学创新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薛燕平.英国动画[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0:150-172.
[2]王鹤.高校动画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探索[J].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