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信诈骗对策建议范文

时间:2023-05-29 15:09:2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电信诈骗对策建议,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电信诈骗对策建议

篇1

关键词:大学生安全教育 电信诈骗 问卷调查

中图分类号:G52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7)03(c)-0229-03

A Survey on Swindled College Students

Cheng Xueli* Zheng Guobing Zhao Yanyun Guo Qingliang Li Meng Li Zhen Wang Yingying

(School of Chemistry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 Taishan University, Tai’an Shandong, 271000, China)

Abstract: Safety education for college students is the footstone to construct a harmonious campus. However, the frequent telecommunication frauds make college campuses the one of the most fraud disaster areas. Taken the freshmen and sophomores of chemistry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 in Taishan University as a sample, we carried out a questionnaire survey, and put forward some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based on the survey results.

Key Words: Safety education for college students; Telecommunication frauds; Questionnaire survey

大学生安全教育是大学生校园学生工作的重要内容,是构建和谐校园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随着互联网的进一步普及,以及手机和平面媒体的快速发展,使网络成为了当代大学生的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据中国互联网整体网民发展状况和第3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1],我国网民逐年增加,其中青少年网民数量增加尤为明显。大学生痴迷于网络,喜欢购物[2],这使得大学生成为网络诈骗的“重灾区”。特别是2016年夏天山东临沂准女大学生徐玉玉遭遇以发放助学金为名实施的电信诈骗后,因呼吸心脏骤停离世,这在社会上激起轩然大波,犯罪分子丧尽天良引起社会的公愤。

大学生安全问题是一个长期话题,关于大学生被骗的案件屡见不鲜[3-5]。2015年,《中国防伪报道》2015年10月披露,丰泽检察院一次5名泉厦诈骗分子,泉州、厦门39名大学生被骗。频发的高校诈骗案也引起学者们的关注,段鑫星等[6]对大学生助人被骗情况进行研究;刘莫鲜[7]在其博士毕业论文中系统研究了对大学生求职受骗现象,并对预防大学生求职受骗提出建议;贾文武和欧俊伟[8]从学生做兼职被骗谈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张振华[9]以陕西学前师范学院为例,对高校大学生受骗案例进行了分析。这些典型案例反映了大学生安全教育任重道远,折射出常识教育缺位[10]。鉴于大学生屡屡被骗的紧迫形式,学者对于大学生被骗的现状、防范策略和防骗教育等方面进行了广泛探讨。张丽[11]{查了在校大学生被诈骗现状,并提出了防范策略;韩慧和张跃[12]调查了青年大学生群体法治意识,分析了大学生群体法治意识薄弱的原因,并对提高大学生法制意识提出政策建议;陈龙图[13]分析了大学生安全意识与自我保护能力不足的原因,探讨了大学生安全意识与自我保护能力的提升问题。另外,林梅玉[14]专门分析了高校诈骗的特点,并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了对策,刘玉和李华伟[15]讨论了如何提高大学生防骗能力。

分析高校诈骗的现状及特点发现,无论是利用大学生思想单纯、乐于助人的特点进行诈骗,还是求(兼)职诈骗,大多以网络为载体,其中网络诈骗和电信诈骗最为活跃。由于大学生群体过分依赖网络,网络诈骗历来受到高校学生管理部门的高度重视,学者[16-19]对高校网络诈骗的现状、对策、防范措施和防范意识培养等方面进行了广泛讨论。胡欢琦和胡旭宇[20]讨论了网络信息资源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张雷和刘俊杰[21]以青岛科技大学为例,实证分析了大学生网络社交行为,张婧[22]从法律角度解构了在校大学生的网络意识。康忠伟等[23]认为,社会“唯利是图”的失范对大学生的误导,管理部门的不尽责是对网络诈骗行为的纵容。

电信诈骗是网络诈骗的重要部分,由于电信诈骗以网络为基础,针对性、隐蔽性极强,让人防不胜防。徐玉玉案件就是电信诈骗的典型例子。不仅当代大学生容易受骗,清华大学某教授一次被骗1 760万,甚至在电信诈骗面前信息专业人士同样也不能幸免。在电信诈骗案件中,当代大学生是易受害群体。随着电信技术的发展和犯罪分子的诈骗手段不断升级,高校电信诈骗案频发,大学生成电信诈骗主要受骗人群。高校大学生单案被骗金额不会太巨大,不会引起社会的关注,但相对于没有固定收入的在校大学生来说,这已经是天文数字,对身心还未完全成熟的大学生伤害巨大。为了了解大学生上当受骗的原因和形式等方面的情况,对此我们进行一些相关调查。

2 调查结果分析

该调查活动共发放问卷640份,回收问卷640份,回收率100%,有效问卷率100%。为提高问卷的可信度,调查采用匿名方式进行。在参与问卷调查的640人中,有各种受骗经历的有179人,占28.0%。这个比例相当高,说明当代大学生是诈骗的重灾区。在有受骗经历的大学生中,各专业、年级、层次之间没有明显差别,进一步说明了各层次大学生都是易受害人群。在对调查结果进行进一步分析后得出如下结论。

2.1 综合分析

该调查采用不记名方式、针对低年级学生展开调查,目的是寻找大学生被骗的规律,从而有针对性地开展安全教育。在被调查的学生中,只有41人(6.4%)选择C项,这说明诈骗分子无孔不入。问卷要求在回答A选项后才可以回答14~17题。但是,在完成受骗经历部分问卷的学生中,男生有4人、女生有15人否认有被骗经历。因此,在问卷有被骗经历的暗示下,数据可能稍微被夸大。扣除这19人后,被骗学生占受访学生的比例为25.0%。这个数据基本是可信的。

2.2 有受骗经历的学生容易再次受骗

调查发现,有一次受骗经历的人数有84人,有两次的有48人,有两次以上的有47人,说明有受骗经历的人更容易被骗。在第一次受骗后,大约有不到一半的同学会吸取教训不再受骗。特别是有2次受骗经历的同学基本不会再次被骗。因此,在以后的学生工作中,应加大对被骗同学的心理辅导,加强防骗教育。

2.3 性别差异

在回答A且完成被骗细节部分的学生中,男生有67人,占43.8%;女生有86人,占56.2%,女生比例稍高于男生。被骗女生中,因同情心造成损失的比例更高。

2.4 受骗方式

在受骗的原因中,轻信诈骗者冒充的身份(36.0%)、被金钱和利益诱导(30.2%)和基于同情心被骗(19.6%)三者比例最高。在大学校园里,假冒身份进行推销的情况时有发生,有些利用大学生的同情心进行诈骗;大学生也容易被车站等人员集中区域的乞讨者给予施舍。利用大学生兼职赚取生活费,希望通过考试考级考证的心理,行骗者往往打野广告进行诈骗。调查结果反映了目前的现状。

2.5 诈骗信息源的分布

在诈骗信息源,手机短信(134例)和手机电话(129例)高居前两位,这与当前电信诈骗的猖獗有关。值得注意的是,被微信(123例)和张贴广告或传单(109例)被骗的比例很高,这应该与大学生爱使用手机和基于兼职等特征有关。被行骗者直接诈骗的事件有63例,这应该直接与大学生缺乏社会经验相联系。

3 应对措施

在电信诈骗引起社会普遍关注之时,泰山学院团委学工处和各二级学院团总支开展了一系列宣传活动,团委学工处、二级学院、辅导员和班主任都做了大量工作。泰山学院主干道、食堂、学生宿舍等学生集中的区域,随处可见“一不贪二不占 诈骗再诡玩不转、万骗不离钱 预防实不难、防范诈骗很简单 拒绝诱惑心不贪”等简单易记的口号,时刻提醒广大学子防范诈骗。并且,打出“提倡先进文化 摒弃消极颓废 促进网络文明健康”等标语,提示学生上网安全;充分利用学校广播、黑板报等方式宣传安全知识。这也是学生信赖学工部门、团委和广大教师的主要原因。

针对调查反映出的情况,化学化工学院下一步工作重点将是跟受骗学生座谈、学院组织专业教师进行主题讲座等形式宣传,向大学生宣传防骗常识;辅导员和班主任手机保持24小时开机,随时处理学生突发事件;通过文献调研,总结同行经验,印制宣传材料向学生散发。查阅材料发现,目前,网上虚假兼职信息、冒充国家工作人员向学生发放助学金、冒充购物网站客服、考试改分、四六级答案诈骗、推销假冒产品诈骗、电视节目中奖诈骗、假冒QQ好友诈骗、票务诈骗等是诈骗分子惯常采用的诈骗方式,拟把这些典型案例组织成宣传材料印发给学生。化学化工学院拟举行安全征文、知识竞赛等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安全教育,让师生接受比较系统的安全知识和技能,学会自我保护的常用方法,增强广大师生员工的安全防范意识。

参考文献

[1] 邵崇钰,黄志军,温洪亮,等.大学生防范网络诈骗教育初探[J].山东社会科学,2016(S1):410-411.

[2] 宋大伟.高校大学生防范网络诈骗教育[J].武夷学院学报,2016,34(7):74-78.

[3] 雷连莉,龙志斌,吴繁颂,等.“多维一体”大学生被害预防体系的构建[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7(12):154-156.

[4] 陈玲娟.浅论如何进行大学生防盗防骗教育工作[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2):126-128.

[5] 郑小刚.探究大学生社会实践的现状、困境及应对路径[J].现代交际,2015(12):219-220.

[6] 段鑫星,宋幸,宋冰.大学生为何被骗――项关于大学生助人被骗的研究[J].青年研究,2015(1):42-49.

[7] 刘莫鲜. 在虚假招聘的背后――对大学生求职受骗现象的质性探究[D].南京: 南京大学,2012.

[8] 贾文武, 欧俊伟.从学生做兼职被骗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J].黑河学刊,2011(4):106-107.

[9] 张振华.高校大学生受骗案例分析[J].现代交际,2015(12): 160.

[10] 新棚村.大学生被骗折射常识教育缺位[J].教育与职业, 2011(34):87.

[11] 张丽.在校大学生被诈骗现状及防范策略[J].湖北警官学院学报,2011(1):73-75.

[12] 韩慧, 张跃.青年大学生群体法治意识的调查与思考[J].理论学习,2015(11):48-51.

[13] 陈龙图.大学生安全意识与自我保护能力提升问题探讨[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5(6):100-102.

[14] 林梅玉.高校诈骗的特点及对策研究[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5,31(12):68-70.

[15] 刘玉,李华伟.论如何提高大学生的防骗能力[J].高校科技, 2014(17):144.

[16] 卢之兵.大学生防范网络诈骗探讨[J].人力资源管理,2016(9): 228-229.

[17] 刘红艳.大学生网络欺骗行为现状与对策研究―――以阜阳师范学院为例[J].淮阴工学院学报,2015,24(6):83-85.

[18] 孙梦娇.浅析大学生被网络诈骗的成因与防范措施[J].科技视界,2014(7):128.

[19] 刘智雄.高校网络诈骗案件的分析与防范对策[J].经营管理者,2016(24):265-266.

[20] 胡欢琦,胡旭宇.浅议网络信息资源发展对在校大学生的影响[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5(22):66-67.

[21] 张雷,刘俊杰.大学生网络社交行为的实证分析与对策研究――以青岛科技大学为例[J].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27(6):23-25.

篇2

#电话实名制来了#

从9月1日起,我国在全国范围内对新增固定电话、移动电话用户实施真实身份信息登记,严格实行“先登记,后服务;不登记,不开通服务”。同时,电信企业将通过电话、短信息、书面函件或者公告等形式告知未实名登记的老用户,并采取便利措施为其免费补办登记手续。

电话实名制后,如何保障个人信息安全成为人们最为关心的问题。工信部电信研究院政策与经济研究所所长鲁春丛说,企业应当建立事前防范、事中发现和阻断、事后溯源的技术手段,保障用户个人信息安全。

@徐徐丰两半:都要求客户实名从我做起,怎么不要求运营商管好自己从我做起。一张电话卡年初才实的名,3月份就接到卖保险的电话。当时还纳闷呢。今天又接到中英人寿的电话,一问才知道是从移动运营商处拿到的信息。就这样,谁敢实名?出了问题维权从谁做起?

@Sk来发:没什么用,抓小放大,运营商起到的是通道作用,通过自己来冒这个险得不偿失,能有这个约束也是好的。关键是需要立法,从源头杜绝:各大商业银行,房产中介,物业公司,快递公司,这些都是信息泄露的源头;光几个运营商起不了关键作用。

@第8秒记忆的鱼:如果满足以下几点我就支持电话实名制:1.自由选择后付费还是预付费,我可不想未来收到巨额账单;2.运营商签订保密协议;3.简化开闭户更换运营商手续;4.号码不被运营商处掌控,可以像车牌号一样实名申请后再到运营商激活。

手机实名制能否遏制垃圾短信、电信诈骗等顽疾?很多人认为,手机实名制有利于从源头上威慑、预防和打击利用短信、电话等实施的违法犯罪活动。不过,也有人指出,意图犯罪的人可以用假身份证登记,从事犯罪活动。

@幻想石头剪刀布小屋:收到一条垃圾短信、诈骗短信,你会去报案吗?你爱报警察叔叔还不爱立案呢。立了案会每件都查吗?查又会一查到底吗?想一查到底又有那么多编制(人手)吗?不会把辅警招来用吧?再说手机实名制不也老早就实行了,还不是管君子管不了小人。种种迹象表明,这将是个想当然的脑残法,我们走着瞧!

@朱海珂:肯定有效,现阶段垃圾短信最困难的就是复制卡,而安全与经营本身就相矛盾,导致运营商在此问题上一直存在内部阻力,特别是在渠道销售上一直无法根治实名制问题。如今此举,消除了运营商的内部矛盾,相信在对垃圾短信治理上会有不小的进步。

@郑树涛CHN:个人信息被泄露,商家利用他人身份证随意办卡,很有可能给身份证持有人带来麻烦。骚扰电话基本利用网络拨打,垃圾短信利用手机病毒后台传播。临时卡办理不方便,产生高额的漫游费,这些问题要考虑到。

微 吧

科斯给中国的建议

9月2日上午,美国芝加哥大学讣告,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交易成本理论提出者罗纳德·科斯(Ronald Coase)于当天逝世,享年102岁。科斯以一个英国经济学家的身份在美国关注着中国的经济改革,他曾以自由主义的经济学观点对中国经济问题提出建议。摘录如下:

必须去除所有加诸国企的特权,让私企得以自由竞争。只要有自由竞争的环境,私企是非常懂得如何应对这些交易费用的。

政府必须将其自身排除在市场之外。政府参与土地交易导致腐败猖獗。

中国应打造一个自由的土地市场。中央政府应该鼓励地方政府大胆尝试不同方法,打造一个自由的土地市场。

在中国,教育和税收两项制度都加重了不平等。

关于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今天没有必要来强制执行如此严苛的政策了。

中国经济学者要从黑板经济学回到真实世界。

中国必须让其政治权力服从于法治。

中国经济缺乏思想市场。只要中国开放思想市场……中国就会迅速在科技方面更上一层楼。

中国的奋斗就是全人类的奋斗。我经历过两次世界大战和许多事情,深知中国前途远大,深知中国的奋斗就是全人类的奋斗!中国的经验对全人类非常重要!

点评

1.@刘胜军改革: 【科斯观点是对林毅夫“新结构主义”的最好批判】科斯:过去三十年,中国发生了令人瞩目的市场转型。但不是政府,而是“边缘力量”将企业家和市场力量带回中国。农民发明了承包制;乡镇企业引进了农村工业化……与国企相比,这些都是经济中的“边缘力量”。

篇3

关键词:老年人风险决策 规避风险

一、老年人口受诈骗产生的原因

1.老年人口基数大。在《“十三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规划》中提及,预计到2020年,全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增加到2.55亿人左右,占总人口比重提升到17.8%左右;80岁以上的高龄老年人将增加到2900万人左右;在我国,老年人口数量最多,增长速度最快,这是最主要的因素。此外,老人财产储蓄占社会财富比重较大。人口数量多和其储蓄比重大成为犯罪分子对其下手,造成财产损失的重要原因。

2.理财产品的多样化及投资的单一化。银行为追求经济利益的最大化,减少网络交易以及各种支付工具带来的资金储蓄量的减少,推出大量的理财产品,主体主要针对中老年人。一是因为青年人财产储蓄较少,且储蓄欲望不强,二是因为青年人已习惯现代网络消费的模式,承受风险能力较强且选择理财的方式多样化,较少部分人能接受银行的稳定性理财产品。但是老年人行为却是相反。在众多理财产品中,老年客户由于对现代电商科技的不了解不信任,在同等甚至有更好收益的条件下出于追求稳定的心理依然多数人会选择银行进行储蓄理财投资。另外,在中国广大农村地区,老年人由于受教育水平普遍不高,在处理日常的理财业务如:医疗健康问题处理、理财投资建议、退休计划安排和落实等各方面时容易遇见困难,在面临投资决策时更易被欺诈或遭受不正当损失。

3.老年人口认知和决策能力的下降。首先,老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在投资决策和风险规避等方面的能力会逐渐走下坡路,其认知和判断能力也大大降低。其次,老年人有时对于涉及财产问题的决策存在着概念不清楚、收益不明了以及后果不了解等问题,但是出于对财产的保值增值和对未来的可观预期依然会继续投资,在如此认知模糊的状态下选择的投资容易受到诈骗。再则,在受骗后还多有反应不及时和对长期投资认知上的误区可能会接连受骗,造成巨大的财产损失。

二、预防老年人受骗的措施

1.银行及各金融机构:作为诈骗发生的主要源头应从多方面进行有效防治。首先,各地区银行可以结合现代电子系统对处于70岁以上老人的财产运营情况进行有效地监控,当发现某些老人的财产挪用不常规时银行应反应敏锐的进行核对和审查,如此可在根本上有效防范财产损失。其次,各金融机构应该与时俱进,了解老年客户的心理需求,以便做出更适合老年人群消费稳健的理财产品。这可有效拓宽老年人群的单一的投资渠道,“把鸡蛋放在不同的篮子里”优化投资,防范风险。最后,金融机构在业务拓展和服务改善方面有待提高,在应对老年人日常银行业务的操作过程中遇见的困难时,各金融机构应该学习及组织培训人员为老年人提供更为有效的服务,对老年客户认知和决策能力的衰退投入更多的关注。

2.政府:政府和社会是老龄化问题的承担者,“十三五”时期,虽然政府在积极开展我国老龄事业改革发展和养老体系的建设,同时强调改善和保障老年人基本生活,使“老有所养”、“老有所依”尽量落实,着力增进老年人福祉。但是对于当代老年人群所经历的一系列具体问题并没有给出明确的指导性意见。在老年人预防诈骗的问题上,从宏观层次而言,从根本出发政府必须注重对防诈骗法律的体系建设,在完备法律体系建设的基础上严格执法,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从微观层次而言,各级政府可通过召开专家座谈会或民主评议会找出自上而下的应对的措施和方法,在对老年人群进行科普防范诈骗知识宣传教育的同时,大力提高电子技术的系统预防和侦查能力,有效排除风险。设置专门机构应对诈骗问题,对警力进行合理配置,出现案件时确保其抓捕和追回财产,减少财产损失。

3.社会:在当代一个具有不确定性且泡沫多发的投资环境中,老年人进行投资多是利用手中闲置的资金进行资金的累积再创造。投资特点具有货币选择性强,灵活程度高度自由等特点。在实际生活中,老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应对风险的能力逐渐降低,若遭遇银行诈骗或其他金融资产等的不正常损失,资金投资极易具有不可持续性,原因在于经历过诸如此类的遭遇,其选择多通过心理戒备及社会行为表现出来。不利影响一则在于资金的投入减少一方面减少了老年人群在投资理财的机会成本的损失,影响老年人的收入增长,另一方面不利于金融机构对老人群体资金的融通和理财产品的推广。二则老年人遭遇诈骗易产生心里阴影,影响其固定的生活行为和生活态度,造成社会群体之间信任度的下降。另外,与家人易产生财产损失上的分歧,造成家庭矛盾,严重的甚至上升到质疑社会生活质量的提高和幸福感层次等不利影响。

总而言之,在新时期下的中国当人口红利逐渐丧失和改革逐渐进入深水区,面对我国日益严重的老龄化危机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中国应立足于本国基本国情,采取一系列有效的措施,积极应对老龄化所带来的一系列矛盾,建设和完善法律,推动发展规划,促进老龄事业发展整体水平明显提升和养老体系更加健全完善。另外,严厉打击一切违法犯罪行为,尤其在老年人诈骗问题上更应寓于重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在保障好老人的经济安全的基础上,才能更加科学落实和规划其他举措,促进社会发展和进步!

参考文献:

[1]舒煜,刘肇军.电信行业老年市场社交营销的探讨.

篇4

生活中信息不对称给消费者带来的二次伤害还有很多,通过研究信息不对称环境下消费者二次伤害产生的机理,以及从信息传播角度,探索如何让消费者应对二次伤害提出对策建议。

1问卷调查

1. 1问卷概述

为了更好地对此问题进行研究,笔者设计了1份问卷,利用互联网平台进行发放,共计回收有效问卷153份,男生占41. 51%,女性占58. 49 %,被调查者并不局限于某个社群或者区域,以便获得更有代表性的数据,不足的是被调查者中有94. 34%集中在21-30周岁这个年龄段中,对于职业的划分还不够详尽。

1.2问卷分析

社会劳动分工和专业化是导致信息不对称的原因,劳动分工和专业化使不同领域、不同行业的专业人员与非专业人员之间出现信息差别。人们常说没有错卖的,只有错买的,这其实也是很久以前消费者对买卖双方信息不对称的一种认识。在此次调查中,有49. 06%的人知道信息不对称这个概念,16. 98%的人听说过,只有33. 96%的人不知道这个概念,这个可能与被调查者的受教育程度有关,在解释了信息不对称的概念后,那些没听说过的人中仍有11. 11%的人不理解。信息不对称往往会让消费者陷入卖方的圈套里从而做出错误的决定,除了经济上的一些损失外可能还会引发出其他的问题。

相信很多人都有在网上购买衣物的经历,虽然有了较为可靠的网络安全技术以及身边多数人的成功的网购经验不会让人们担心在线付款后商品不会送达,但是经常网购的人几乎都遇到过实物与网站上图片不符的情况,如鞋码大小标示不正确,衣服颜色有色差,或者隐蔽地方有划痕等等,对于一些这样的类似的情况也可以从其他消费者给出的差评中了解到。即使是客户评价等级很高的钻石卖家也会出现这些情况。根本原因就出在信息不对称上,买家无法亲眼看到更别说触摸到商品,而卖家却是非常了解商品的优缺点,通过图片及文宇等处理效果往往会把优点无限放大而缺陷近乎直接忽略(即使是3D的商品展示也无法真切展示商品),这让买家陷入了对商品错误的判断之中,最终选择了购买。调查中,79. 25%的人表示有过因为信息不对称而做出错误购买决定的经历。并且超过95%的被调查者认为网上或者电视购物会比传统的面对面的交易更加容易出现信息不对称的现象。这里也出现了一个比较有趣的现象,印象中女性在消费方面更加不够理性,但是在性别和有无因为信息不对称而做出错误购买决定的交易分析中,男性显得更加不够理性,这可能与男生大多数情况下不够细心、没有足够耐心询问问题有关。

2信息不对称给消费者带来二次伤害现象的机理

信息不对称是经济活动中的普遍现象,是指交易双方所掌握的信息在数量和质量上存在差异,即一方掌握数量较多和质量较高的信息,而另一方则恰好相反。毋庸置疑的是信息不对称会给消费者带来负面影响,此前也有科研人员就信息不对称对消费者的伤害进行过研究,但是这些研究往往只是侧重于信息不对称给消费者带来的直接伤害,没有进一步阐述一次的信息不对称会给消费者带来负面的连锁反应。事实上一次的信息不对称往往会给消费者带来双重甚至是多重的伤害反应,有些产生的是放大的类似于蝴蝶效应的伤害。蝴蝶效应是指在一个动力系统中,初始条件下微小的变化能带动整个系统的长期的巨大的连锁反应四;有些产生的是细小绵长的类似于牛鞭效应的此恨绵绵无绝期的伤害。本文从新的视角出发,探究信息不对称对消费者的二次伤害。

2. 1信息不对称现象加剧

在传统的买卖当中,几乎都是一手交钱一手交货,消费者都能在付款前亲眼看到、亲手摸到产品,即使卖方说得天花乱坠,买方大多还是能根据自己的判断是否购买,信息不对称程度相对较小。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新兴的非现场型交易(电视购物、网络购物)盛行,这与人们越来越紧张的生活节奏有关。非现场型交易使得买方很难获得产品的关键信息,而卖方依旧是产品真实信息的掌握者,信息不对称的程度因为空间上的原因而加大,给部分不法商家钻了空。

2. 2信息不对称给消费者带来的二次伤害

引言部分提及的案例中对于消费者的第一次伤害是电视购物。这些消费者只凭借几分钟广告对产品的吹嘘就对其产生极大的购买欲望,并且大多数还会觉得自己是赶上了优惠活动。实际上卖家知道产品的全部信息,即使质量不过关也会尽力吹捧,而消费者一是看不见实体商品,二是不知道商家的确切信息,只能依赖电视屏幕上的零星信息做出是否购买的决定。很多不理智的消费者就会选择购买了,但是在接收到商品之后即使产品是劣质品,大多数消费者也是选择既往不咎(中国人传统观念就是吃一堑长一智),加之对商家的信息不了解,即使想投诉也无门。部分消费者也会觉得可能只有自己收到的商品是次品,而且考虑到只是损失几百元,对家庭总体的经济状况没有任何威肋、,很多人选择忍气吞声。他们自己可能认为没有必要或者不便于主张退还这笔钱,因为它单独看起来很小,但积聚起来却是数额巨大的金钱。但是即使他们知道很多人与他们遭遇相似,因为他们相互不认识,地区较为分散,也很难联合起来去维权。

第二次伤害是该电话营销组织针对那些第一次被电视购物欺骗的消费者们所实施的。他们通过某些手段得到这些目标消费者的详细信息,如姓名、电话号码、家庭住址等等,针对他们想要获得赔偿或者得到公正的心理,谎称是维权部门,编织了较为圆满的谎言,而消费者其实对他们只是从电话号码归属地、他们的话语中获得一些信息,他们不知道这些信息都是假的,于是悲剧又在部分消费者身上上演了。在本次调查中,只有5. 66%的人认为信息不对称带来的伤害不会触发生活、学习或者工作中的其他问题,可见大多数情况下信息不对称带来的伤害确实不止一次。

简单地说,信息不对称给消费者造成了第一次伤害,而大多数时候第一次伤害又是第二次伤害的源头,或者说因为第一次伤害的存在事实加之新一轮的信息不对称,从而触发了第二次伤害,但是根源仍然始终是信息不对称。

3消费者杜绝二次伤害的对策建议

关于信息传播的研究有很多,也取得了很多的成果。这里列举一些较为著名的信息传播理论或者模式。首先是拉斯韦尔的信息传播模式,即谁,说了什么,通过什么渠道,对谁,取得了什么效果。其次就是申农一韦弗的线性模式:虽然在后来的进一步研究中,我们知道信息的传播是有反馈过程的,是双向的,但是申农一韦弗模型还是比较好的单向地诠释了信息传播。

3. 1加强信源管理

对于你认为信息不对称的出现主要是哪个方面的问题 , 60. 38%的人认为是信息源(信息传播者)出现了问题,33. 96%的人人为认为是信道(信息传播过程)出现了问题,当然也有5. 66%的人认为是信宿(信息接受者)出现了问题。

从信源这个角度看,就不得不提到自律的概念。即使一个国家的法律制度相当完善也无法避免人们传播虚假信息,就像学校的监考制度再严格,也会有学生铤而走险。所以这或许更像一个信息伦理、信息道德上的问题,只有更多的人都能在这个环境里自律,才能让信息质量提升,才能在一定程度上消减信息不对称的存在。本次调查也询问了有关问题,75. 47%的人认为信息不对称现象和社会的诚信、道德、伦理体系有关,18. 87%的人认为可能有。事实上也有专家对此做了研究,段伟文提出了一个网络信息权利的伦理原则体系,包括5条伦理原则:(1)无害原则;(2)行善原则;(3)公正原则;(4)自主原则;(5)知情同意原则。如果大多数人能像信仰宗教一样信仰信息传播领域这样的伦理原则,那么着就很大程度上在源头上杜绝了信息不对称问题,更加接近问题的根本所在。

当然,政府应该加大监督力度。被调查者中只有3. 77%的人认为信息不对称与国家的相关法律制度不健全无关。政府不应该忽略电视购物这一块,应当明确要求电视购物广告的电视频道、打广告的厂家的责任,购物频道必须起到第一层监督作用,拒绝为不法厂商播放虚假广告,否则电视平台以及厂商都应该受到法律的严惩。同时应当建设相应的电视购物反馈平台,消费者可以在上面举报不法厂商,起到群众监督的作用,及时遏制更多的消费者受损现象。

3. 2规范传播行为

再看在信道这一环节上,以前会因为信道的原因出现很多问题,如信号不稳定、存储介质发生物理损害等等,这些都会使得信源发出的信息与信宿接收到的信息不一致。但是随着科技的进步,在信道环节上物理上的损坏造成信息不对称的情况越来越少了,所以这里可以忽略发射器和接收器这两个环节,它们基本不会助长信息不对称的气焰,但是以讹传讹的事件还是存在。因此除了有效的监督外,还需要建设完善法律制度,让传播者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其实有效的监督也依赖于相关法律制度的存在。淘宝网以及天猫商城是做电子商务比较出名的,虽然网站上有客户在确认收货后的产品评价部分,在某些程度上可以给其余消费者相关的参考作用,但是我们往往看到的都是好评占多数,也听到过某些消费者因为给了卖家差评而受到卖家威肋、甚至是人身恐吓的事件,这些都是源于法律制度的不完善,没有相关的规定,不法商家自然敢于肆意妄为。在关国,有消费者集体诉讼制度,其所针对的是这样一种类型的消费者争议:经营者的一些违法行为造成了众多的消费者了损失,但是每一个消费者的损失又很小[Cal。国内也有相似的法律制度,只是制度不尽完善或者说消费者的法律求助意识不够强烈。

3. 3提高消费者的信息鉴别力

最后,在信宿这一环节上,即信息接受者。作为信宿的消费者自身应当提升辨识力。调查结果显示88. 86%的人认为自己需要更多的知识来应对这种必然存在的信息不对称现象。上述实例1中,消费者最初在电视购物上购买了劣质手机,对其进行二次伤害的不法电话营销组织的雇员们说自己是北京市手机维权中心的,其实他们很多说的话都带有严重的口音(一般在正规机关单位的这种客服部的人员普通话都是比较标准的),所以这也是一个判定点。其次,可以上网查看是否存在这样的机构,实际上只有北京市手机售后维权中心面非手机维权中心。消费者应该通过各种方式充分使用咨询权,尽可能详细了解产品信息,咨询权是消费者主动获取信息的重要方式。对于自己经常接触的非自己专业领域的范畴,消费者应该加强自我学习以掌握相关的专业知识,这样才能在自身方面上减弱因为知识掌握不足而加重信息不对称的情况。总之,应该想办法主动地多方面去了解,在没有足够信息的情况下,消费者一定不能随便做出购买的决定。

4结语

事实上,法律制度的建设以及完善是需要较长的时间

篇5

电子商务作为一种全新的贸易方式和商业模式,随着互联网的广泛应用而诞生和发展壮大,其目标是实现贸易活动各环节的电子化,达到网上商流、物流、货币流和信息流的统一,既是未来贸易的发展方向,也是我国实现自主创新、积极参与国际竞争的需要。

一、我国发展电子商务现状

随着世界经济的信息化和全球化趋势增强,中国逐渐融入世界经济,我国电子商务正逐步走向全面应用,并渗透到社会经济的各个层面,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具有巨大的作用。在电子商务快速增长和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中,电子商务交易的信用危机也日益突显出来,虚假交易、假冒行为、合同诈骗、网上拍卖哄抬标的、侵犯消费者合法权益等各种违法违规行为屡屡发生,这些现象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我国电子商务快速、健康的发展。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有:传统计划经济的意识制约电子商务信用体系的建设;尚缺乏灵活、科学的电子商务信用管理技术;电子商务在我国发展的时间较短,与电子商务相关的法律法规和管理制度等不完善,信用体系缺失,这是最根本原因。加快电子商务信用体系建设已成为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

二、加快建设电子商务信用体系的意义

电子商务作为虚拟经济、非接触经济,诚实守信是其制度规范得以确立和运作的基础,也是有效防范电子商务运营风险的重要条件。目前,以电子数据交换和互联网为依托、国际信用为支撑的诚信体系已贯穿于整个全球一体化的市场经济中。诚实守信成为维系电子商务企业与用户之间信用关系的基础,也是电子商务企业竞争制胜的根本途径。我国电子商务市场信用失信较严重,已成为制约行业成长的一大“瓶颈”,究其根本,还在于我国尚未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这一大环境。概括起来,建立电子商务信用体系的意义在于:有利于促进企业信用管理体系建立。企业间的电子商务是电子商务交易中的主体,企业内部的信用管理体系包含着企业电子商务信用管理,电子商务信用体系的建设会促进企业信用管理体系的科学化、规范化;促进电子商务交易快速、健康发展;提升企业国际竞争力的需要。

三、电子商务信用体系建设的对策建议

1.政策方面

电子商务的信用建设是社会信用体系的重要内容。政府应积极进行电子商务信用体系建设的探索工作,加快研究电子商务信用管理体系,包括:研究和制定交易规则、企业内部风险管理控制机制、客户和供应商的信用分析与管理等,确保电子商务的交易的安全可靠。政府应致力于营造良好的社会信用环境,强化对企业电子商务的信用监管,探索电子商务信用体系的相关立法,积极开展对电子商务企业,包括电子商务平台服务商、信息服务类网站、电子商务交易商等的征信和评级工作,制定和实施电子商务企业信用标识证制度等。

2.企业信用管理技术方面

(1)构建网上信用评估模型。企业信用部门在电子商务交易之前,首先应评估客户信用,可以根据客户的财务报表进行评估,或开发出适合本行业特点和本企业特征的信用评估系统。

(2)加强网上客户档案管理。企业应对赊销客户的档案一般进行定期审查,根据客户信用信息的变化,及时调整信用额度。

(3)建立合理的应收账款回收机制。企业内部的信用部门负责追收账款,采取多种方式(如定期追收、外部力量、法律手段等)以防止坏账。

3.体系建设方面

(1)加快信用服务体系建设。建立科学、合理、权威、公正的信用服务机构;建立健全相关部门信用信息资源的共享机制,建设在线信用信息服务平台,实现信用数据的动态采集、处理、交换;严格信用监督和失信惩戒机制,逐步形成既符合中国国情又与国际接轨的信用服务体系。

(2)建立并完善电子商务国家标准规范体系。提高标准化意识,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抓紧研究制订电子商务的标准规范体系;在互联互通、促进流通方面,积极采用国际标准;鼓励企业为主体,联合高校和其他科研机构研究制订电子商务关键标准和规范,参与国际标准制订,大力推进电子商务标准化进程。

(3)加快建立统一的电子商务信用体系平台。建立社会信用制度和电子商务市场信用体系平台,规范诚信信息的采集、披露和使用。当前,失信行为给国家和企业造成的损失日益突出,加快信用立法,为商业化的社会征信机构开展电子商务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的搜集、保存、服务等业务提供基本的法律依据,通过立法使信用行为上升为企业的法定义务。依靠先进的信息技术,逐步收集、处理分散在工商、税务、银行、电信等不同的企业和个人信息及其他经营行为记录,建立覆盖全国的电子商务征信体系,从而在全社会形成守信践诺的激励机制。

(4)大力发挥社会中介组织和行业自律的作用,逐步健全电子商务的社会信用体系。在信用体系建设中,要大力发展以行业协会为主体和会员单位为基础的自律维权同业信用体系、以企业风险管理为基础的自我内控信用体系、以信用中介为主体和市场运行为基础的社会商务信用体系。加强电子商务行业自律,促进诚信经营,遵守行业公约,恪守职业道德,形成有效的诚信风险防控机制。

(5)消费者合法权益保护。在电子商务活动中,与现实物理环境相比,消费者权益保护要求更高。一方面是隐私权,由于企业可以轻易获取消费者的个人资料,消费者的隐私权难以保障;另一方面就是财产权。只有当消费者充分相信进行电子商务交易与传统的购物同样方便有效,出现纠纷同样可以投诉、获得补偿,整个交易活动才能感到安全。

篇6

【关键词】网络营销发展对策

一、前言

当前,网络营销发展势头迅猛,正以其显著的优势强烈地冲击着现有的经济格局和传统的营销理念,并将成为21 世纪企业营销的主流。在新的形势下,网络营销得到了我国理论界和企业的密切关注,并在一些企业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但是,对网络营销的绩效却往往缺乏系统的评价与控制,即使进行评价也往往是侧重某些方面,难以反映网络营销绩效的全貌。目前网络营销已开始被我国企业采用,各种网络调研、网络广告、网络分销、网络服务等网络营销活动,正异常活跃地介入到企业的生产经营之中去.

二、我国网络营销的现状分析

1、目前,当越来越多的人习惯于网上购物的同时,由网络信用体系不健全引发的投诉却越来越多,这些投诉反应的问题包括:一是有些网站提供的产品说明夸大宣传,消费者买到的商品与在网站上看到的商品相距甚远;二是经营者采取低价诱惑的手段推销二手货或残次品;三是经营者对网上售出产品不承担“三包”责任,退换货条件苛刻,消费者想要退换困难重重;四是一些不法网站设置陷阱,恶意诈骗消费者钱款。这些问题使得部分网民开始反感网络营销,尤其是反感各种形式的网络广告。

2、从技术上讲,网络营销发展的核心和关键问题是交易的安全性。因特网本身的开放性,使网上交易面临着种种危险,也使企业和消费者都对安全性存在着担心:消费者担心自己银行卡的卡号和密码被盗,而企业担心自己的商业机密和款项出问题。如果没有妥善的安全体系,网络营销的发展终究会受到限制。

3、目前,我国网络营销所产生的物流配送需求尚未达到物流企业所需要的最低规模化运作要求,与此同时,互联网的无边界性导致网络营销客户的高度分散性,这两方面的特点决定了物流企业无法分摊较高的固定成本,因而也难以降低服务价格。所以,顾客除了要支付商品价格以外,还需支付运费,这有可能使网络营销失去价格优势。另外,顾客有可能要等很长时间才能取得商品,这又使得网络营销的方便性、快捷性无从体现。

4、许多企业在开展网络营销之后,所获得的最为直接的感受就是企业投入了钱,效果却不理想。这些企业的失误其实是没有既定的明确目标和清晰的策略,没有走好网络营销的第一步―――营销定位,结果导致浪费了大量资金,却没得到理想的效果。例如,许多企业重建网站,但却轻推广,认为网络营销就是做网站,其实网站在网络营销中仅扮演店面的角色,做好网站之后,更重要的是采取一些增加网站访问量的措施。

三、我国网络营销的发展对策建议

1、加强对网络营销的立法与监督,规范企业的网络营销行为.在网络商场的市场准入制度、网络交易的合同认证、执行和赔偿、反欺骗、知识产权保护、税收征管、广告管制、交易监督,以及网络有害信息过滤等方面的制定规则,为网络营销健康有序快速的发展,提供一个公平规范的法律环境.制订鼓励、扶持网络营销发展的优惠政策,为网络营销的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经济环境.同时,对网络营销的发展也要科学的规划,统筹安排,即要防止畏缩不前,又要避免不顾客观现实条件的急躁冒进.

2、千方百计打破传统购物观念对消费者的束缚.网络营销不仅是对企业经营理念的革命,而且也是对消费者购物观念的革命.据调查39% 的人认为网上商品无实体感,对其质量不放心,而宁愿选择自己去市场中购买这.种眼见为实的传统购物观念在很大程度上束缚了消费者对网络营销这一新事物的接受程度,也制约了网络营销在我国的发展.所以必须强化对网络营销在我国的舆论宣传,提高社会与公众对网络营销的认识,消除他们对网络营销的陌生感,神秘感,增强对网络营销的信任感.引导广大消费者改变过去眼见为实的传统购物方式与购物习惯,使其从心理上接受网络营销,以达到为网络营销形成较大规模的最终有效需求的目的.

3、网上支付问题解决的好坏是直接关系到电子商务成败的关键.我们认为主要有以下策略:一要在技术标准上应该具有战略眼光,不仅要建立全国统一的网上支付安全认证中心,而且努力和国际标准接轨.二要及早立法,确定网上银行的资格认定,规定网上交易的权利和义务,并严厉打击黑客犯罪行为,将网上支付纳入到一个安全的、可预测的法律框架之内.三要由政府牵头,各商业银行、中介机构和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响应,借鉴发达国家经验,建立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信用体系.

4、充分认识发展我国网络营销对经济的发展作用及抢占网络信息市场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抓住有利时机,缩短我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政府及企业必须对互联网蕴涵的资源和潜力优势有真正意义上的认识,从而加强网络技术研究,改善网络基础设施,提高网络整体水平以强化我国的信息化基础.广泛开展对网络营销的学术研究,不断开发适合我国国情的网络营销新方式与新策略.企业和政府对互联网络应进行深层次开发和应用:政府部门是信息的最大拥有者和最大使用者,要充分发挥政府信息窗口的基础性作用;企业应尽快尽早地申请和注册自己的网址域名,并加强对网址域名的宣传,努力树立网络形象,并要确定适合网络营销的产品,采用低价的策略吸引消费者.网络营销的成功离不开优质服务的支撑,所以企业要向顾客提供个性化服务,并建立服务质量信息系统,改进服务流程.还要切实提高自身物流能力,大力培养网络人才.同时要整合其他营销手段,不断提高网络营销的水平和效益.

5、必须更新企业经营观念,改革企业经营管理,建立起市场经济环境下的现代企业制度.同时政府要为企业信息化做好组织工作,制定好发展规划.开展电子商务的示范工程,积累经验.首先,在一些管理特点比较适合电子商务发挥长处的领域中推行电子商务.试点工作应选择条件成熟的行业,国家优先发展的行业,例如银行、民航、证券、外贸、连锁店、软件、出版物和影视产品等. 让这样的行业先行动起来,获得成功,在取得经验的基础上再去带动其他的企业.其次,对那些经济比较发达、信息化程度相对较高、领导重视、对电子商务有需求和有效益的地区,特别是一些有条件的沿海省市.以及内地的少数省会城市和中心城市,应鼓励他们不失时机地发展各种方式的电子商务,发挥其示范效应.以便向其他地区推广普及.第三.采取在电子商务和传统商务的结合中逐步扩大电子商务比重的做法,电子商务解决不了的问题先由传统商务解决,这样电子商务的起步和发展将会容易一些.

6、发展网络营销,必须物流先行.国外电子商务物流解决方面有着值得借鉴的成功经验.物流中央化的美国物流模式强调“整体化的物流管理”,是一种以整体利益为主,突破按部门分管的体制,从整体进行统一规划管理的模式.我们应该借鉴这些成功经验,尽快建立起适合我国国情的、现代化的物流配送系统.根据市场需求,确定发展电子商务的方向和目标.重点发展B to B(互联网上商家到商家的电子商务模式),积极推动B to C ( 互联网上商家到顾客的电子商务模式).企业应设计和建立适合自身情况的物流平台并对物流平台有科学的管理.鼓励和倡导发展第三方物流.

7、加快电信产业的发展以打破电信行业垄断经营的局面,充分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改善电信服务质量,调低电信的资费标准,使网络消费与人们的收入水平相适应,使网络真正走进寻常百姓家,为网络营销创造人气基础.加快改善网络硬件设施,改变低水平设施与高水平收费的现状,在尽快打破制约网络营销发展的技术瓶颈的同时,加强网络安全性方面的工作.为网络营销创造一个宽松的环境.

参考文献:

篇7

一、我国发展电子商务现状

随着世界经济的信息化和全球化趋势增强,中国逐渐融入世界经济,我国电子商务正逐步走向全面应用,并渗透到社会经济的各个层面,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具有巨大的作用。在电子商务快速增长和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中,电子商务交易的信用危机也日益突显出来,虚假交易、假冒行为、合同诈骗、网上拍卖哄抬标的、侵犯消费者合法权益等各种违法违规行为屡屡发生,这些现象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我国电子商务快速、健康的发展。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有:传统计划经济的意识制约电子商务信用体系的建设;尚缺乏灵活、科学的电子商务信用管理技术;电子商务在我国发展的时间较短,与电子商务相关的法律法规和管理制度等不完善,信用体系缺失,这是最根本原因。加快电子商务信用体系建设已成为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

二、加快建设电子商务信用体系的意义

电子商务作为虚拟经济、非接触经济,诚实守信是其制度规范得以确立和运作的基础,也是有效防范电子商务运营风险的重要条件。目前,以电子数据交换和互联网为依托、国际信用为支撑的诚信体系已贯穿于整个全球一体化的市场经济中。诚实守信成为维系电子商务企业与用户之间信用关系的基础,也是电子商务企业竞争制胜的根本途径。我国电子商务市场信用失信较严重,已成为制约行业成长的一大“瓶颈”,究其根本,还在于我国尚未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这一大环境。概括起来,建立电子商务信用体系的意义在于:有利于促进企业信用管理体系建立。企业间的电子商务是电子商务交易中的主体,企业内部的信用管理体系包含着企业电子商务信用管理,电子商务信用体系的建设会促进企业信用管理体系的科学化、规范化;促进电子商务交易快速、健康发展;提升企业国际竞争力的需要。

三、电子商务信用体系建设的对策建议

1.政策方面

电子商务的信用建设是社会信用体系的重要内容。政府应积极进行电子商务信用体系建设的探索工作,加快研究电子商务信用管理体系,包括:研究和制定交易规则、企业内部风险管理控制机制、客户和供应商的信用分析与管理等,确保电子商务的交易的安全可靠。政府应致力于营造良好的社会信用环境,强化对企业电子商务的信用监管,探索电子商务信用体系的相关立法,积极开展对电子商务企业,包括电子商务平台服务商、信息服务类网站、电子商务交易商等的征信和评级工作,制定和实施电子商务企业信用标识证制度等。

2.企业信用管理技术方面

(1)构建网上信用评估模型。企业信用部门在电子商务交易之前,首先应评估客户信用,可以根据客户的财务报表进行评估,或开发出适合本行业特点和本企业特征的信用评估系统。

(2)加强网上客户档案管理。企业应对赊销客户的档案一般进行定期审查,根据客户信用信息的变化,及时调整信用额度。

(3)建立合理的应收账款回收机制。企业内部的信用部门负责追收账款,采取多种方式(如定期追收、外部力量、法律手段等)以防止坏账。

3.体系建设方面

(1)加快信用服务体系建设。建立科学、合理、权威、公正的信用服务机构;建立健全相关部门信用信息资源的共享机制,建设在线信用信息服务平台,实现信用数据的动态采集、处理、交换;严格信用监督和失信惩戒机制,逐步形成既符合中国国情又与国际接轨的信用服务体系。

(2)建立并完善电子商务国家标准规范体系。提高标准化意识,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抓紧研究制订电子商务的标准规范体系;在互联互通、促进流通方面,积极采用国际标准;鼓励企业为主体,联合高校和其他科研机构研究制订电子商务关键标准和规范,参与国际标准制订,大力推进电子商务标准化进程。

(3)加快建立统一的电子商务信用体系平台。建立社会信用制度和电子商务市场信用体系平台,规范诚信信息的采集、披露和使用。当前,失信行为给国家和企业造成的损失日益突出,加快信用立法,为商业化的社会征信机构开展电子商务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的搜集、保存、服务等业务提供基本的法律依据,通过立法使信用行为上升为企业的法定义务。依靠先进的信息技术,逐步收集、处理分散在工商、税务、银行、电信等不同的企业和个人信息及其他经营行为记录,建立覆盖全国的电子商务征信体系,从而在全社会形成守信践诺的激励机制。

(4)大力发挥社会中介组织和行业自律的作用,逐步健全电子商务的社会信用体系。在信用体系建设中,要大力发展以行业协会为主体和会员单位为基础的自律维权同业信用体系、以企业风险管理为基础的自我内控信用体系、以信用中介为主体和市场运行为基础的社会商务信用体系。加强电子商务行业自律,促进诚信经营,遵守行业公约,恪守职业道德,形成有效的诚信风险防控机制。

(5)消费者合法权益保护。在电子商务活动中,与现实物理环境相比,消费者权益保护要求更高。一方面是隐私权,由于企业可以轻易获取消费者的个人资料,消费者的隐私权难以保障;另一方面就是财产权。只有当消费者充分相信进行电子商务交易与传统的购物同样方便有效,出现纠纷同样可以投诉、获得补偿,整个交易活动才能感到安全。

篇8

【关键词】P2P,网络借贷, 监管

一、P2P网络借贷模式下存在的问题

(一)进入门槛低,法律性质不明确,规避监管。P2P网络借贷业务的进入门槛很低,具体而言,由工商部门负责平台信息审核与登记备案,只要满足一般企业法人注册成立的基本要求(3万元的注册资本要求和相应的工作场所)即可由工商部门获得营业执照,通信管理部门根据申请向平台颁发《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即《ICP许可证》),在取得《ICP许许可证》之后,工商行政部门再根据其申请在其经营范围内增加一项“互联网信息服务”,并在当地工商行政部门登记备案,这样,平台即可成立。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在这整个过程中并没有金融监管部门的介入,P2P这一形式帮助规避了中国金融业牌照管制,即在法律监管实务中,平台的准入不需要办理金融业务经营许可证,在法律层面尚未作为金融法的监管对象。

(二)业务不规范,有放高利贷的嫌疑。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审理借贷案件的若干意见》规定,:民间借贷的利息可适当高于银行利率,但最高不得超过同期银行贷款利率的4倍,超出部分的利息法律不予保护。但有关调查资料显示,P2P网络借贷产品由于贷款期限短,看似不高的利率,经过折算后,年实际利率在20%-30%间,甚至更高。因此,其资金的安全存在很大的隐患。

(三)信息泄露的风险。在当今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时代,信息的价值变得越来越大,这也催生了很多人甚至不惜犯法去盗取他人信息。由于p2p贷款往往只是信用贷款,不用任何抵押担保,因此它更强调了信息的真实性和详细性,以充分评价资金融入者的信用水平。资金融入者要成功进行融资,进行网站注册、申请贷款时,就必须提交自己的身份认证、固定住址、银行流水、手机号码等一系列个人信息。这种情况下万一网站被不法分子恶意破坏,将会导致大量个人信息泄露;另外借款者的个人信息被公开在任何可能的贷款人面前,这也严重影响了借款人的个人隐私。

(四)洗钱的风险。洗钱的风险在于:网络借贷平台对资金贷款人的资金来源没有审查动机,对贷款人的出借数额没有上限,行为人有可能利用平台提供的资金出借便利将非法所得予以分散和转移;而平台从事的中介服务则为洗钱行为的实现提供了极大便利。此种便利是指行为人可能通过参与平台提供的中介信息服务,注册成为平台的用户,通过平台将资金进行分散贷出,从而顺利将其不法财产转化为对于借款人的合法债权;在资金回收、债权实现后,该部分财产则成为其通过平台借贷产生的合法收益,从而实现了非法资金的合法化。

(五)对国家宏观调控的影响。当国家对经济运行进行宏观调控,紧缩银根时,就会导致社会对资金的需求大于资金的供给,而银行系统由于国家政策的作用会减小放贷额,于是大部分人就会通过P2P网络借贷平台进行资金融通。此外,高利润的诱惑、信息不对称以及自发性等特性,很容易使网络借贷平台进入国家产业政策所控制或禁止的行业。如果民间资金大量通过这种渠道流转,国家却无从统计和掌握,则会导致政策偏离预定的方向,部分抵消国家宏观调控的效果。

二、对P2P网络借贷平台进行规范的一些建议

(一)明确P2P网络借贷平台的法律性质和地位。由于P2P网络借贷平台所进行的业务是资金融通,为借贷双方创造资金融通的一个渠道,它在该交易中具有中介人和担保人的性质,所以应将其归类为金融服务性质的企业,由中国人银行以及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实施主要的监管职能。

(二)对资金融出方的资金来源进行严格的审查。由于P2P网络借贷平台本身具有盈利性质,平台的资金成交量越大,其盈利也就越多,所以它对于资金融出方的资金来源缺乏严格审查的动机。因此我们需要制定相应的法规或规范强制要求平台对融出方的资金来源进行审查,为防止该审查流于形式或审查不严,我们可以对其进行相应的处罚,比如罚款或者停业整顿等,以此来保证借贷资金来源的合法性。

(三)建立有效法人治理结构。网络借贷平台应按照公司治理的要求.建立健全组织结构.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合理布局营销渠道网络,积极进行产品创新,扩大服务范围,降低人们的参与成本.更新服务手段,推行个性化服务方案.实现借贷双方和自身的价值增值。建立常规审核、黑名单曝光、协助受害者进行资金追讨等机制,积极引进科技手段.最大程度地保证借款人的还款能力。

(四)建立P2P借贷资金第三方存管制度。遵循“P2P管中介,银行管资金”的原则,参照我国证监会相关管理办法,建立P2P借贷资金第三方存管制度,制定《P2P网络借贷交易资金管理办法》。在P2P网络借贷公司与注册客户的借贷交易结算资金之间建立隔离墙,规定P2P网络公司必须将借贷双方客户交易结算资金委托给银监会指定的、具备第三方存管资格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存管,存管银行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要求,负责P2P网络借贷客户双方资金转账、借贷专户以及银行存款账户之间的封闭式资金划转,避免P2P借贷公司挪用借贷客户资金,从而保护客户利益。

参考文献:

[1]何晓玲,王玫.P2P网络借贷现状及风险防范【J】.中国商贸,2013,(20).

[2]官大飚.我国P2P网络借贷发展存在的风险及其监管对策【J】.台湾农业探索,2012,(5).

[3]胡涛.民间P2P网络借贷平台的规范化发展路径探讨【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2,(4).

篇9

【关键词】支付冻结

一、“冻结不及”问题的提出

根据福州新闻网2010年6月8日报道[1],因同事QQ被盗用,王小姐被骗汇款6000元,发现被骗且经查钱款仍存在对方账户里时,王小姐马上电话报警并要求冻结对方账户,遗憾的是尽管公安机关迅速采取了行动,但还没来得及执行冻结,钱已被犯罪分子取走。在近两年频繁发生的诈骗案件中,类似上述情况已出现多次。受害人在短时间内已发现受骗,却往往因涉案账户未能得到及时冻结而只能眼睁睁看着其中的钱款被取走,错过追回钱款的最佳时间。

针对上述情况,公安机关表示,在当前如此迅速的资金汇划交易条件下,要想在一、两个小时的短时间内冻结银行账户,实际操作难度相当大,往往是冻结手续还未履行完毕,涉案账户中的钱款已被转走,致使赃款无法及时堵截,影响了案件查处。

上述案例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当前利用计算机技术和通信网络开发建设而成的快速、高效的支付体系,在为国民提供快捷便利的结算服务的同时,似乎与谨慎、抑制的“冻结”制度产生了矛盾。

二、快捷的资金流转与抑制的冻结制度

(一)快捷的资金流转速度

现代支付系统的建设,最直接的体现是资金汇划快捷。目前,对于商业银行系统内的交易,各行行内业务处理系统基本上都实现了实时到账。对于跨行交易,人民银行大额支付系统提供实时清算,跨行资金清算零在途,在60秒钟内可跨行将款项汇到对方收款人开户银行;小额支付系统支撑各种支付工具的使用,实行724小时连续运行,一日3次批量处理,最迟在半天内可跨行将款项汇到对方收款人开户银行。2010年8月30日,人民银行“网上支付跨行清算系统”正式上线,实现了小额网银跨行转账实时到账,进一步简化了跨行转账中复杂的路径过程,再一次提速网银交易的到账时间。

上述资金结算多种快捷方式,无疑适应了现代社会高速发展的节奏和要求,有效促进社会资金的高效安全运转,减少在途资金的占用,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是整个社会发展,科技进步的重要体现。

(二)抑制性的资金冻结制度

在司法诉讼、行政执法活动中,“冻结”作为一种相当严厉的强制措施,对防止资金转移,收集和保全证据,打击犯罪以及保障诉讼活动顺利进行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然而,由于冻结权本身具有的“侵益性”风险,为防止权力被滥用以侵犯公民的合法财产权,无论大陆法系还是英美法系国家,在设计冻结制度时均采取了“抑制”方式,对冻结的执法机构、原则、条件、范围、程序、时限等都做了较为严格的限定。

我国《商业银行法》第二十九、三十条规定,对于个人、单位的存款,商业银行有权拒绝任何其他单位或者个人实施冻结,除非法律另有规定。而“法律另有规定”主要指的就司法等极少数有权机关行使的冻结权。据此,商业银行无权自行冻结客户的账户;并且,在协助司法、行政机关冻结时,也应严格按照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权限和程序来进行,对不符合法律规定的,银行有权予以拒绝,以维护客户及银行自身的合法权益。

就冻结主体而言,除了公安、检察、法院等司法机关,我国现行立法将冻结权也赋予了海关、税务等极少数的行政执法机关,包括中国人民银行在内,人民银行在反洗钱行政调查过程中享有一项临时冻结的权力。就程序而言,银行等金融机构在协助冻结时,首先要对相关的冻结文书进行严格审查。根据2002年中国人民银行与最高人民法院《金融机构协助查询、冻结、扣划工作管理规定》第九条规定:“办理协助冻结业务时,金融机构经办人员应当核实以下证件和法律文书:(一)有权机关执法人员的工作证件;(二)有权机关县团级以上机构签发的协助冻结存款通知书,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由有权机关主要负责人签字的,应当由主要负责人签字;(三)人民法院出具的冻结存款裁定书、其他有权机关出具的冻结存款决定书。”而对执法机关而言,以侦查活动为例,现行《刑事诉讼法》规定,只有在侦查机关立案后,才能对涉案资金和账户采取冻结措施,而立案本身有着严格的程序和证据要求。实施冻结措施对行政机关的程序要求也不简单,比如,中国人民银行要采取临时冻结措施,只能在反洗钱行政调查活动中,且必须报总行负责人批准,冻结权仅赋予总行而不包括各分支机构,如果案子发生在地方,应由分支机构逐级上报至总行,此间的内部流程和时间可想而知。

以上述王小姐被骗的案子为例,按照法定程序,公安机关必须在做完笔录、经调查判断立案后,才可开具冻结账户的相关文书,继而才能联系账户的开户银行执行冻结手续。如果涉案账户的开户行在外地,还必须同该外地开户行的总行联系才能顺利执行相关程序,冻结速度要远比本地开户的情况慢。而实际情况往往是,为逃避侦查,犯罪分子大多采用外地账户作案,且使用假身份证或陌生人身份证件开户,从而使得账户查询、冻结手续更加繁琐和困难。同时,各家银行为切实保护客户和自身权益,对协助有关机关查询、冻结、扣划账户等都设置了相对严格的内部审批、控制流程,这无疑也影响了冻结实施的速度。

(三)消长的矛盾

无可否认,对于“冻结”这类具有“侵益性”风险的强制措施,国家通过高层次的立法和谨慎的程序设置来规制其适用,以保障公民合法财产权不受侵犯,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和提高执法的公信力,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程序在司法现代化中被视为枢纽[2],程序正义对于保护当事人平等权、裁判的可预测性、减少专断具有作用巨大。而在公正与效率之间,却也天生地不可避免地存在着消长的矛盾,为了实现程序的公正往往需要牺牲一定的效率。由此也导致了“冻结”与“实时到账”的矛盾,必须履行法定程序以充分保护当事人权益的“冻结措施”,在速度上似乎无论如何都难及“实时到账”的资金汇划,而狡黠的犯罪分子往往能够利用这一时间差,通过快捷的支付体系从容地转移、转换、隐匿、处置非法资金。

三、实现制度平衡有效运行的对策建议

在现代化如此快捷的支付体系中,如何保证冻结措施的迅速、有效实施,尤其在类似上述案件的紧急情况下,如何能够迅速通过冻结将公民的财产损失减到最低?实际上就是要减少冻结制度与支付体系在运行过程中的摩擦,是在追求程序正义中如何实现公正与效率的平衡问题。要实现程序正义,应在充分保障程序基本层面的公正要求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效率在程序制度中的位次,在公正与效率的平衡中,实现效率的最大化。

(一)简化冻结的执法程序

针对上述案件中犯罪分子要通过银行账户转账将赃款分散提取的特点,为保证冻结措施的迅速执行,公安机关可以与商业银行建立办案的联动、配合机制,减少中间环节,简化执法程序,提高冻结涉案银行账户的工作成效,赢得追回钱款的宝贵时间。在这方面近期国内已有成功经验。

2010年3月,为打击电信、电话诈骗犯罪,广州市公安局与金融监管机构、商业银行等充分协商合作,建立了公安机关快速查询、冻结涉案账户资金的应急处置机制。警银双方互设专门联络员,当公安机关确认受害人上当受骗后,联络专员会第一时间联系银行,银行以最快速度冻结嫌疑账户。据了解,该制度试行以来,已经通过这种快速冻结资金的方式为受害人成功挽回损失2000多万元,其中最快的一次是在短短10分钟内冻结了473万元资金。在这个过程中,公安机关还有效利用了信用联动系统,一旦发生违法犯罪行为,就将犯罪分子个人的全部银行账户、通讯工具等一并予以冻结、停止使用,从而提高了犯罪成本,有效打击、遏制犯罪[3]。

(二)明确金融机构的中止权

在现行法律规定中,商业银行没有自行冻结客户账户、资金的权利,但是有权中止为客户办理业务,主要是为履行反洗钱义务的需要。《金融机构客户身份识别和客户身份资料及交易记录保存管理办法》第十九条规定,客户先前提交的身份证件或者身份证明文件已过有效期,而没有在合理期限内更新且没有提出合理理由的,金融机构应中止为客户办理业务。对于上述客户不提供有效身份证件的情形,按照该办法第二十六条规定,金融机构应将其认定为可疑交易并上报给监管机关。由此看来,法律规定了金融机构中止为特定类型的可疑客户办理业务的义务,另一角度看也是对金融机构履行该项权利的肯定和保障。笔者认为,应当考虑适度扩大金融机构中止办理业务的“可疑交易”范围,至少应将涉及洗钱、恐怖融资或者其他违法犯罪案件的可疑账户纳入其中,就上文所讨论的案例而言,如果金融机构能够先行临时中止为客户办理业务,就可能为后续的司法冻结以及追回钱款争取到宝贵的时间,对“冻结不及”具有缓冲作用。

1.通过服务协议约定“中止条款”。金融机构与客户之间虽然存在着储蓄存款、消费信贷、结算等多重性质的关系,但归根结底都属于平等主体之间的民事法律关系,这种关系主要以双方意思自治条件下的合同条款为基础,以此来安排彼此的权利和义务。因此,金融机构可以通过与客户之间的服务合同条款来约定取得“中止权”,即在服务协议中可以明确:经对客户的身份或者行为进行分析、识别,有合理理由认为符合某些法定的可疑交易类型(例如客户拒绝提供有效身份证件,涉案账户等等),金融机构在向监管机关上报可疑交易的同时,有权临时中止为客户办理业务。对于中止业务,根据实际情况可进一步约定为全部中止或部分中止,后者可以表现为对转账次数的限制、对交易金额的封顶等等。

2.严格限定中止的条件、时间。为保护客户的合法权益,对于金融机构在该类情况下的临时中止权,监管机构应当通过监管规则,对中止的条件和时间进行严格、科学的限定,将对客户的合法资金、交易的可能性影响降至最低程度。例如,针对本文讨论的诈骗案例,金融机构中止为客户办理业务的条件可以设定为:接到受害人的举报,核实钱款确实是从受害人的账户转出,核实受害人已向公安机关报案,等等。同时,中止的时间应当合理且明确,既要应对情况紧急,弥补公安机关受理、决定、实施冻结的时间空挡,又不宜过长而对客户的资金、交易产生较大的影响。鉴于目前支付清算的速度,笔者认为,按小额支付系统的清算速度来相应设置中止权的持续时间较为合理,即金融机构有权中止为嫌疑客户办理业务的时间为半天,时间一到自行解除,除非有权机关在这个时间段内冻结了有关账户。另外,如果金融机构违反规定中止为客户办理业务造成客户损失的,则应当承担相应的民事赔偿责任和行政违法责任。

3.提高立法层次。当前有关金融机构有权中止为客户办理业务的法律规定,主要见诸于中国人民银行的《金融机构客户身份识别和客户身份资料及交易记录保存管理办法》[4],但是该办法属于部委规章,法律层级不高,实践性不强,执行力不够。现实中金融机构往往基于开展业务、争揽客户的需要,同时出于“中止业务恐遭客户投诉和索赔”的担心,基本上不按监管要求采取“中止”措施。鉴于此,有必要提高相应的立法层次,协调统一相关制度,合理规制和保障金融机构在其中的“中止”义务和权利。

参考文献

[1]《报案时钱被骗子取走警方:立刻冻结账户有点难》,news.省略,2010-6-822:24:44

[2]对于程序在司法现代化中的枢纽地位,美国学者M・格兰特指出,现代司法程序应当严格地适用于每个案件,这些程序制度必须是合理的,并且必须表现为成文规则。掌握它尽管无需不合理的特殊能力,如巫术、宗教仪式等,但必须由掌握法律技术、从事法律职业的专业人员操作。M・格兰特从现代法律的特征这一角度说明了上个世纪工业社会司法程序某些方面的规定性,其基本精神在20世纪的司法发展进程中仍然延续下来,从而构成了现代司法程序特性的一部分。转引自张武生等著《司法现代化与民事诉讼制度的建构》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第9页。

[3]《警银联动冻结账户被骗异地跨行存款报警可及时拦截》,省略/省略/2010-05-1508:35,来源:广州日报。

篇10

关键词:银行信息;安全;风险识别;风险防范

中图分类号:TP30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599(2013)01-0048-02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建设飞速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不断扩大,特别是对具有探索精神和创新精神的新型人才缺口日益扩大,如何在基础教育中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显得日益迫切,在新课改大背景下,初中化学教学应该在传统说教教学模式的束缚下解放出来,通过引导学生对世界的积极探索,提升其探索能力和创新能力,这客观上对初中化学教学现有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提出了新的挑战。本文从我国银行信息安全面临的严峻形势出发,分析了银行信息安全风险识别的方法,并系统的提出了对银行信息安全风险进行有效防范的合理措施,希望能够我国银行信息安全风险防范带来有益启发。

银行系统对信息的依赖性越来越大,这客观上要求我国银行业要加强新形势下银行信息安全风险识别及防范对策的研究,银行信息安全风险识别与风险防范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信息风险识别、信息风险评估、信息风险防范等方面。

1 我国银行业信息安全风险识别现状

1.1 我国银行信息安全风险识别总体水平有待提高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银行业信息化水平越来越高,但是新形势下,一方面,由于网络资讯的发达和电子商务等涉及网络渠道业务的占比不断增多,银行信息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外部风险,如客户重要信息泄露、黑客对银行信息系统的网络攻击、银行信息系统自身架构存在安全隐患等;而一方面看,银行客户本身乃至整个社会对个人财产信息等隐私保护的重视程度加大,企业客户或重要个体客户对银行安全系数要求的不断提高等。各种内外因素影响下,客观上要求我国银行业必须加强对信息安全风险的管理,对信息风险识别能力要不断提高,但是现阶段受到技术、人才、设备、管理体系等方面的制约,我国银行信息系统对风险识别的总体水平有待提高。

1.2 我国银行业信息安全风险形势严峻

我国银行业信息安全风险形势较为严峻,进入新时期后,银行业信息安全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外部挑战,特别是一些银行由于信息系统的开放性,特别是随着电子商务等业务量的增长,银行为了更大限度的方便客户,往往更依赖于信息系统,而信息系统很容易受到木马、病毒、钓鱼网站等影响,使得银行业信息系统安全风险形势较为严峻,特别是一些高科技信息犯罪,主要针对目标就是银行等金融信息系统。如2012年发生的特大跨国电信诈骗犯罪,犯罪分子利用盗窃的银行个人信息有针对性的对银行客户实施诈骗等。

2 银行信息安全风险识别的方法

风险识别是风险管理理论重要组成部分,在风险管理理论中,风险识别是指通过一系列风险评估手段对风险评估主体开展风险评估的过程,信息安全风险识别是指依据相关国际或者国家标准,对相关组织信息系统安全风险进行识别评价的过程,这一过程应该包括信息系统的完整性、安全性、可靠性等方面的评价。信息安全风险识别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基线评估法重点强调对信息系统的定性评估,特点在于投资较小,而效益较高。详细评估法重点在于对信息系统中所有资产进行详细评估,一般由资产安全性与脆弱性评估两个方面组成。组合评估是一种详细评估,对系统采用差别化针对性评估。运用以上信息安全风险识别方法时要注意分析风险评估对象所处的内外部环境,并要充分考虑信息安全风险评估要实现的目标,针对不同的风险评估对象、风险评估预期目标作出合适的选择,各种不同的风险识别方法重点不同进而运用的对象和结果也会不同。

3 银行信息安全风险防范的建议

3.1 重视银行信息安全风险识别体系建设

银行信息安全风险识别是一个系统工程,在进行银行信息安全风险防范时要重视银行信息安全风险识别体系的建设,完善的银行信息安全风险识别体系,是确保银行信息安全风险可控的重要前提,具体做法是先从起点上提高系统的整体安全系数标准,建立严格的银行信息安全风险管理原则和相关风险识别操作流程,并且要定期对银行信息安全风险识别体系可靠性进行评估和检查,确保做到万无一失。

3.2 建立完善的银行信息安全风险应急预案

建立完善的银行信息安全风险应急预案,这是保证银行信息风险可控的重要环节,特别是在新时期,建立完善的银行信息安全风险应急预案是给金融系统稳定上了双保险,如针对黑客对银行信息系统进行攻击时应该采取什么具体措施进行有效应对,还有如果银行信息系统出现突况,如何最大限度的减少银行和客户的损失,如果银行信息部分重要信息泄露如何处置等等,完善的银行信息风险预案要求对各种可能突发事件进行事前考虑,并事前提出应对的具体措施。

3.3 加大对银行信息安全犯罪的惩罚力度

相关职能部门要加大对银行信息安全犯罪的打击力度,从根源上严肃管理,落实常规化的管理,避免出现“签签名”“走过场”的形式化管理。发现问题,要及时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对相关人员给予严厉处罚,特别是针对银行信息系统的特大犯罪要严惩不贷,坚决打击各种类型的网络金融犯罪,形成对银行信息安全犯罪的高压打击态势。只有在对银行信息安全犯罪的惩罚上加大力度,才能使整个银行系统从意识上提高警觉,更加重视维护自身的信息安全。

3.4 建立银行信息安全风险控制机制

银行信息安全风险控制机制的形成需要对这个信息系统的架构进行合理设计,在目标设置上做到精准精确,而进行设计时要重视以下几个方面的建设,特别是要使银行信息安全风险控制能够实现预期目标,并且能够通过该风险控制机制不断优化风险管理体系提高风险控制水平。信息安全风险控制机制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建立完善的风险责任机制。建立完善的风险责任机制重点就在于在银行信息安全风险控制体系要将各个环节各个部门的责任进行细化,做到每一个环节都能够有专门人员对重要事项进行负责,做到对风险负责、对安全负责。

(2)建立完善的风险通报机制。对银行信息安全风险发生后,应该如何对相关风险通报是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通报包括对上级通报和对下通报,对上级通报要客观真实准确,而对下通报要严肃认真既不夸大也不隐瞒。

(3)建立银行信息安全风险管理团队。人才是银行信息安全风险管理的关键,要充分发挥人才的作用,银行信息安全风险管理团队是银行信息安全风险管理的主力军,他们在银行信息安全风险的识别、评估、应对等过程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

总之,银行信息安全风险识别是一个系统工程,要重视银行信息安全风险识别方法的研究和运用,把握其运用的重点和相关方法,特别是要采取有效措施对银行信息安全风险进行管理和控制,建立可靠的风险预防和控制机制,最大限度地维护我国银行信息安全,确保金融系统的稳定。银行信息安全的保护,维系着整个国家金融安全的稳定和繁荣,只有加强重视程度,提高防范意识,严控严防,才能使银行信息安全体系在良性环境中健康发展,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提供稳定的金融支持。

参考文献:

[1]覃正,郝晓玲,方一丹.IT操作风险管理理论与实务[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