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季节性疾病预防范文
时间:2023-05-29 15:09:2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春季季节性疾病预防,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猪腹泻;特征;诊断;防治对策
猪病毒性腹泻疾病主要是指猪传染性胃肠炎、猪流行性腹泻和猪轮状病毒病,这3种疾病是完全独立的病毒性传染病。尽管它们的临床症状、流行病学及病理变化都十分相似,但是病原没有任何抗原交叉反应,即这3种病毒性腹泻疾病需要不同的疫苗进行免疫才能分别获得保护。需要指出的是在这3种疾病中,前两种疾病的名称往往被一些人望文生义,导致把所有能够传染的腹泻疾病、在猪群中很快传播开来的腹泻疾病当成其中的一种,结果造成判断失误,不能很好的控制疾病。
一、流行特点
1、主要发生在冬春季节,随着规模化养猪业的发展在夏秋季节也有发生,亦应引起注意。猪病毒性腹泻疾病有暴发性流行、地方性流行两种形式。一般第一次感染均呈暴发性流行,一些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污染比较严重的猪场,常呈地方性流行。
2、混合感染日趋严重,包括病毒与细菌疾病的混合感染,病毒性疾病的混合感染。表现比较严重的是猪传染性胃肠炎与大肠杆菌病,大肠杆菌与轮状病毒混合感染,同时猪传染性胃肠炎与猪流行性腹泻的混合感染也呈逐年上升的趋势。根据我们对部分猪场的不完全统计,其混合感染率超过40%。针对混合感染的日趋严重,在采取防治措施时,必须根据具体情况,制定出合理、科学、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措施。
二、临床表现
1、传染性胃肠炎。该病是由冠状病毒科的传染性胃肠炎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接触性肠道传染病。各种年龄的猪均可感染发病,大猪很少死亡,但哺乳仔猪发病死亡率可达10%~100%。该病呈地方流行,有明显的季节性,以冬春两季发病最多。患病仔猪突然发生呕吐,接着急剧水样腹泻,体温升高,精神萎顿、厌食。粪便初为白色,随后变为黄绿色,常杂有未消化的乳凝块和气泡,pH值检验呈酸性,味腥臭。病猪迅速脱水、消瘦、严重口渴,食欲减退或废绝,一般经2~7天死亡。
2、猪流行性腹泻。该病是由冠状病毒科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多发于冬季,尤其是12月和1月份。不同年龄的猪均可感染发病,成年猪仅发生呕吐和厌食,病程4~5周后可自然平息。而保育仔猪的典型症状是呕吐和水样腹泻,食欲大减,精神沉郁,很快消瘦,严重者脱水死亡。
3、轮状病毒。该病毒属呼肠孤病毒科轮状病毒属,对外界各种理化因素有很强的抵抗力,在室温下7个月仍有传染性。寒冷、潮湿、不良卫生条件等应激因素能促进该病的发生和发展,所以秋、冬季和早春该病较多见,并且多发于10日龄左右的仔猪,有时断奶前后的猪也发生该病。病初精神萎顿,食欲不振,不愿走动,常有呕吐。而后迅速发生腹泻,粪呈水样或糊状,色黄白或暗黑,经3~7天后出现脱水。病变主要限于消化道,仔猪胃内充满乳凝块或乳汁,小肠壁菲薄、半透明,内容物呈液状、灰黄色或灰黑色。有时小肠广泛出血,肠系膜淋巴结肿大。
三、发病原因与鉴别诊断
1、与一般条件因素引起的腹泻的鉴别诊断。猪病毒性腹泻为群发,而一般条件因素引起的腹泻多呈散发,伴有条件的改变,如温度的突然改变,换料、断奶等。病毒性腹泻发病季节性强,冬春季节多发,伴有呕吐,呈水样便;而一般因素引起的腹泻往往与季节关联不是很紧密,呕吐的现象相对较少,多呈稀便(也有水样便的发生)。单纯的病毒性腹泻抗生素治疗没有效果。
2、与饲料因素引起的腹泻的鉴别诊断。病毒性腹泻与饲料原因引起的腹泻都有群发的特点。饲料因素引起的腹泻与病毒性腹泻的不同点是其没有传染性,常常与突然更换饲料、饲料发霉等现象有关,腹泻的发生时间比较整齐,相隔时间较短,体质好的可能反应比较严重。更换发霉饲料后,腹泻停止。一般在胃肠道都可出现损伤,而不是局限于小肠部分。而病毒性腹泻常常先在部分圈舍中出现,然后蔓延到全群,时间相对较长,一般要7天以上,肠道的变化主要集中在小肠段,引起小肠壁变薄,粪便一般呈水样。
3、与伴有腹泻症状,但是以其他临床表现为主的疾病的鉴别诊断。很多传染性疾病的发生都伴有腹泻症状,但是这些疾病发生后不是以腹泻症状为主,都伴随着其他症状,必须结合其他症状来区分这些疾病与病毒性腹泻疾病。如猪瘟,腹泻与便秘交替出现,同时伴随高热和全身的出血。伪狂犬病发生后也出现呕吐和腹泻的症状,但仔猪都伴随着神经症状,母猪可出现流产、死胎和木乃伊胎儿。
四、预防措施
1、在流行季节前20~30天进行全群的免疫接种。因为一般的灭活疫苗接种后14天产生免疫力,活疫苗7天,可以在接种20~30天后抗体达到较高的水平。同时采取全群免疫后,可以避免产生易感猪,使病毒无法在猪群中存在。
篇2
国传统医学是中国历史文化的精髓,为世界所中仰慕,从上古至春秋战国时期到唐、宋、元、明、清,在近7000年的历史过程中不断进行发现、实践、探索、总结和完善,逐渐形成了内容极为丰富的有关预防疾病、促进健康、延年益寿的预防保健理论和方法。其疾病个体化的预防观、遵循自然规律预防疾病的自然观和疾病随时空变化的辨证观以及疾病预防为先、病中防变和愈后防复等预防医学思想,无不折射出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积淀和哲学智慧。研究其深邃的预防思想和丰富的人文精神对当前特别是生活、工作方式日渐西化而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呈井喷式和低龄化发展趋势的严峻形式下有现实的积极意义,同时对促进全民健身和重大慢性病的预防以及疾病的转归也有现实的积极意义。
1.中国传统医学的预防医学思想
中国传统医学的理论和方法是中国古人对生命现象大胆探索和艰辛实践的智慧结晶,具有独特的东方色彩和民族风格,有显著的文化基因烙印,内容博大精深,方法丰富多彩。其丰富的预防医学思想主要体现在人体对疾病个体化的预防观、遵循自然规律预防疾病的自然观和疾病随时空变化的辨证观以及疾病预防为先、病中防变和愈后防复的预防医学思想。
1.1疾病个体化的预防观
中国传统医学认为人的体质、性别、年龄不同,先天禀赋不同,所生活的地域、季节、气候不同以及生存条件的不同,所得疾病的种类、几率及愈后就会不同。可以说每一个人都有独特的身体特征;同时认为疾病在早期会表现出特有的征兆,可以通过面色、脉象、身体状态、大小便等外象并经医生的“望、问、闻、切”进行观察、判断,发现潜在的疾病风险,并有针对性地用食物、药食两用物质或药物对身体进行调理从而达到预防疾病的目的。这种个体化的疾病预防观正是传统预防医学的独到和高明之处,值得肯定和推崇。它与现代预防疾病采取的“千人一方,万人同药”有极大的区别,虽然现代医学可通过体检来提早发现疾病,但只有当生化指标出现异常或临床征兆已经发生时才能发现,对主观表现出来的不舒服、不适应等亚健康症状,现代医学还没有更好的办法解决;即使是有某些指标的异常如血糖的升高,现代医学仍缺乏个体化的预防措施。因此强调针对个体体质、地域、季节、气候、饮食习惯等情况的不同,具体分析,差别对待,是有极强的针对性、季节性、地域性和实用性。因为是个体化的,所以有十分理想的强身、保健和疾病预防的效果。现在在我国江南、江淮、闽南等地区在季节变换时,有请中医开膏方、吃膏方的传统,显然绝大多数是进行疾病预防、身体调理和日常保健而非治疗疾病。因此现代预防医学应充分吸收传统预防医学的个体化疾病预防的精华、特色和优势,既注重人群预防的研究,也应有针对性进行个体化的疾病预防研究,尤其是根据个体体质、地域特点、季节、性格和日常行为生活方式等有针对性地对疾病进行个体化预防,中西医结合以期达到更好地预防疾病的目的。
1.2遵循自然规律预防疾病的自然观
中国传统医学认为人是大自然的一员,人体是一个和谐、有机和充满生机的整体,人体的各种组织、器官、神经、肌肉、激素水平乃至心理活动等都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照应、相互影响的,并与自然季节的变化、生活起居、饮食等有密切关联。因此自然界的变化必然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人体,使机体产生相应的反应。基于这样的认识,古人从“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出发,发现并总结了人体与自然相适应的基本规律,提出了具体适应自然变化的疾病预防法则;总结了四时变化对人的情志、气血、
脏腑、经络影响的关系;昼夜、晨昏变化,日月星辰变化,地理环境及温度、湿度、气压、气流变化对人体的影响关系等。同时指出人在适应自然的过程中不是一味听从自然变化而束手无策,人可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调整自己,使自己更加适应环境。疾病预防的总原则就是遵循自然界的规律即“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并总结出了许多经过实践和历史检验证明是正确的俗语,如“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郎中开药方”;“一年之内,秋不食姜;一日之内,夜不食姜”;“春捂秋冻,一年无病”;“秋风凉,添衣裳。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穿上棉。白露身不露,寒露脚不露”等。《黄帝内经?邪客》指出“人与天地相参与,与日月相应也”就是这个道理。人在顺应自然界的变化规律时还积极地改造自然环境,如在气温极热或极冷时,人体的自然调节难以达到理想效果,就发明了空调,以改变室内环境,保证人体不因极端环境变化而对机体造成伤害。正如《道德经》云:“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
现代医学证明自然界的变化对人体的影响是客观存在的,如海的潮汐、月的圆缺等都会影响人体的情志和脏器功能,极热或极冷的时候是心血管疾病发病的高峰,也是导致猝死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预防疾病必须遵循自然规律,并遵循自然规律来养护身体。例如春天万物生发,人的情绪应随自然一样心旷神怡,生机勃勃;这时稍晚睡觉,早点起来;提升精神状态,与自然和谐;在饮食上应“省酸增甘,以养脾气”。意思是说,春季肝旺之时,要少食酸性食物,否则会使肝火更旺,伤及脾胃。如适当吃一些大枣、山药、刀豆、南瓜、扁豆、西红柿、核桃、栗子、鱼腥草、芹菜、菠菜和胡萝卜等对助升阳气有积极作用。若不尊重自然规律,不遵循自然界变化对人体的影响规律,就可能导致疾病的发生,如果本身有疾病则会使疾病加速发展。可见古人早就发现并观察到自然规律对人的影响,从而产生了遵循自然规律预防疾病的思想。
1.3疾病预防变化的辨证观
中国哲学思想的核心是“事物不断发展变化”,这是一个根本规律,在疾病的预防上其显著的预防医学特征可归纳为“根本是‘象’,核心是‘变’”。所谓“象”是指像自然界那样,因为“疾病预防”的基础是遵循、效法和学习自然。而遵循自然法则的核心是“和”。“和”是指人、自然、社会、身体本身的大平衡与大和谐,所有的方法和手段只有达到“和”的状态,才达到“最佳健康”的境界;因为自然界是最和谐的。“象”的根本是取自然之象,自然之象的精妙是在“变”。“变”是自然界的基本属性和规律,例如一年四季的变化会使疾病预防方法“变”,不同年龄的“变”会使疾病预防手段“变”,四季的“变”会使补益的方式“变”,不同的疾病会使预防和治疗方法“变”,一天之内不同的时辰对疾病预防的要求也在“变”。今天人们的生活方式、饮食结构、工作环境、生存状态、休闲娱乐方式与古人相比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如多数中国人是营养过剩而非营养不足,上班族压力大,紧张度高,因此疾病预防的方法要“变”,要顺应时代的要求。例如《黄帝内经?四气调神大论篇》指出“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如果今天的人们遵循“与鸡俱兴”的作息时间,那么就会与社会脱节,显然必须要“变”以适应社会生活的要求。其实“变”就是发展,因此“疾病预防”的观念、方法和生活行为方式也应随时代的变化而变化,与时俱进。
1.4注重预防为先、病中防变和愈后防复
中国传统的疾病预防医学思想特别注重预防为先、病中防变和愈后防复。《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指出:“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强调了预防为先、病中防变和愈后防复的重要性。在疾病初起时,便能知道病邪之所在,及时进行治疗,控制病情,使之不发展到严重或危险的境地。还强调不但要治病,还要防病;不但要防病,必须注意阻挡病变发生的趋势、并在病变未产生之前就有应对之术。中国传统医学认为脏腑是相互联系、互相制约的整体,一脏有病,可以影响他脏。因此在预防和治病时必须照顾整体,治其未病之脏腑,以防止疾病之传变。如“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就是讲在治肝的同时,当先调补脾。这就是治其未病。其目的在于使脾正气充实,不受侵袭。如见肝之病,不知道实脾,惟治其肝,这是缺乏整体观的治疗方法,就可能使未病的脏器发生疾病,或治好肝病而脾病又来,达不到好的治疗效果。可见“见微得过,用之不殆”的疾病预防思想在今天仍闪烁着耀眼的光芒。
2.传统医学中的预防医学思想与促进全民健身
2.1传统中的预防医学思想与现代预防医学思想高度统一
中国传统医学的预防医学思想渊源于中国古人,但与现代医学科学发展有惊人的一致。首先,所有预防疾病的方法、活动都是围绕“健康长寿”进行的。其次,传统医学的预防医学基本思想是强身防病,防微杜渐治未病,在整体观念及辨证思想的指导下去把握生命和健康,最后,传统医学的预防医学思想还特别重视社会心理因素,把人类、社会和环境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正确地认识人类的生命活动,积极地预防疾病,达到强身防病、益寿延年的目的。可以说传统医学中的预防医学思想是古为今用的典范。进人21世纪人类疾病谱发生了极大的变化,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日益增多,人们对“未病先防”的认识也越来越深刻。中国传统医学的预防医学思想不仅注重社会心理变化对人体的影响,还着眼于提高人们的心身健康。《黄帝内经》就指出:“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可以长久”(《素问?著至教论劝》),现代医学模式已从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这与中国传统医学的预防医学思想的主张不谋而合。传统预防医学思想重视社会、心理对人的影响,并采取积极主动的方法,使人类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处于更加协调的状态,因此对现代社会有重要的意义。其中的“形神共养,天人相应,顺应自然,协调阴阳,节欲保精,畅通经络,协调脏腑,饮食调养,谨慎起居,益气调息,和于术数,动静适宜”预防保健的基本原则已被现代医学科学证明。
2.2促进全民健身
篇3
关键词:流行性出血热;流行特征;防控措施
流行性出血热(EHF)是由汉坦病毒引起的由鼠类主要携带和传播的自然疫源性疾病,流行广,病情危急,病死率高,是我国法定报告的乙类传染病之一。近年来,我市报告EHF病例发病疫情出现反复,2011年发病数为近10年来最高,达到74例,严重威胁人民的健康。本文分析了2005~2015年湘潭市流行性出血热(EHF)流行病学特征。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EHF疫情数据来自“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疾病监测报告资料及EHF病例的个案调查表信息;人口资料来于湘潭市统计年鉴。
1.2方法 由专人对所有数据进行整理核对,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率的比较采用检验。
2结果
2.1流行概况 2005年~2015年湘潭市共报告EHF病例475例,年均发病率1.51/10万,死亡3例,年均病死率为0.63%,2005年~2011年湘潭市发病率成上升趋势,2011年以后,EHF疫情开始下降。2011年发病率最高为2.69/10万,为近10年最高。
2.2时间分布 EHF一年四季均有病例报告,有较明显的季节性,发病时间呈现双峰一谷,11月~次年1月份出现一个发病大高峰,共194例,占发病总数的40.84%;4~6月份出现一个小高峰,发病136例,占发病总数的28.63%
2.3地区分布 全市79个街道/乡镇中,有74个社区/乡镇报告了EHF病例,病例覆盖率93.67%,其中石潭镇、花石镇、射埠镇、易俗河镇、梅林镇、姜畲镇、荷塘乡、排头乡、云湖桥镇、谭家山等10个乡镇报告的病例数最多,共报告235例,占49.47%。
2.4人群分布 475例病例中,发病年龄7岁~82岁,以青壮年劳动人群为主,30~64岁发病人数369例,占77.68%。男性占74.95%(356/475),发病率为2.20/10万,女性占25.05%(119/475),发病率为0.71/10万,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106.00,P
2.5血清学检测情况 报告的475例中,其中经实验室确诊的有303例,即采用金标试剂快速检测EHF病人血清中的特异性IgM抗体阳性,仅占63.79%。
2.6疫苗接种情况 对453例病例进行了个案调查,其中明确接种了EHF疫苗6例,仅占1.32%;免疫史不详的为14例,占3.09%;明确未接种433例,占95.58%。
3讨论
2005年~2015年湘潭市EHF年均发病率为1.51/10万,在1/10万以上,防控形势不容乐观。湘潭市EHF存在明显的季节性发病,11月~次年1月为一个发病大高峰,4~6月份为一个小高峰,提示湘潭市属于野鼠型和家鼠型并存的混合型,冬季峰高于春季峰,主要以野鼠型为主[1-2]。发病主要以青壮年农民为主,且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与湖南省其他地区监测情况一致[3-4],主要原因可能是该人群参加田间劳动和从事野外工作多有密切关系。地区分布来看,EHF发病具有较明显的聚焦性分布现象,发病主要集中在石潭镇、花石镇、射埠镇等10个乡镇,占49.47%。
EHF抗体检出率是63.79%(303/475),EHF有一些非典型的临床表现病例,而病毒IgM抗体发病1~3 d即可检出[5]。因此积极开展实验室血清学检测,可及时确诊病例,减少漏诊、误诊,在治疗中依据实验室的结果实施“三早一就”治疗措施,最大限度降低病死率。从发病人群的接种疫苗来看,95.54%明确无疫苗接种史,没能建立有效的免疫屏障。
针对目前的流行特征,建议采取以下预防控制措施:①灭鼠工作是预防EHF的综合性措施之一[6],在发病高峰,尤其在秋末冬初季节黑线姬鼠和褐家鼠等优势鼠种灭鼠工作。②在田间劳动或野外作业时做好个人防护,留意老鼠出没的痕迹,尽量避免与鼠类排泄物或分泌物接触。③由于流行性出血热疫苗大规模接种的免疫效果较好,保护率可高达100.00%[7]。可以在历年发病较高的乡镇,对30~64岁高危人群开展EHF疫苗接种工作,提高人群免疫水平,减少病例的发生。④加强各级医疗单位医务人员的诊疗水平,提高实验室诊断水平,降低误诊率。⑤结合湘潭市正在建全国卫生城市和文明城市,采取以灭鼠和接种疫苗为主的综合性防控措施。
参考文献:
[1]李宏,洪荣涛.2004-2007年福建省EHF流行特征分析[J].中国共患病杂志,2009,25(1):59-62.
[2]赵卫东,闻金生.上高县1979-2009年肾综合征出血热疫情分析趋势预测[J].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11,15(12):1084-1086.
[3]孔令岩.湖南省肾综合征出血热的流行特征及Elman神经网络预测[D].中南大学,2010.
[4]刘富强,陈立章,高立冬,等.2008年湖南省肾综合征出血热监测结果分析[J].实用预防医学,2009,04:1078-1081.
[5]叶素贞,黄家梅.南平市2006~2009年流行性出血热流行病学分析[J].海峡预防医学杂志,2010,16(6):44-45.
篇4
【关键词】 猩红热;流行特征;预防控制
DOI:10.14163/ki.11-5547/r.2016.34.091
Epidem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scarlatina during 2005~2014 in Yingkou city XIAO Yan. Yingkou City Center for Diseas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Yingkou 115004,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epidem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scarlatina during 2005~2014 in Yingkou area, and to provide theoretical reference for establishing effectiv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asures. Methods Morbidity situation of scarlatina in Yingkou city during 2005~2014 was analyzed by descriptive epidemiological analysis method. Results There were totally 1774 reported scarlatina cases in Yingkou city during 2005~2014, without death case. Mean morbidity rate was 7.4356/100 thousand, along with the highest morbidity rate in 2012 as 12.559/100 thousand and the lowest in 2009 as 3.8127/100 thousand. Morbidity peak occurred in late spring and early summer, and winter. There were 422 cases in May~June, accounting for 23.79%, and 447 cases in November~December, accounting for 25.20%. Male cases were the majority with morbidity rate as 9.3327/100 thousand, while morbidity rate in female cases was 5.4524/100 thousand. Male cases had obviously higher mean morbidity rate than female cases, and the difference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χ2=120.728, P
【Key words】 Scarlatina; Epidem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Prevention and control
猩红热是由A组乙型(β型)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是我国法定乙类传染病, 多见于小儿[1-3], 3~7岁儿童居多。猩红热临床症状为发热、咽峡炎, 全身弥漫性猩红色皮疹, 疹退后留有明显脱屑[4, 5]。古代中医将猩红热描述为阳毒、斑、疾疹、痧症等。猩红热一年四季均可发病, 尤以冬春之季发病最多, 潜伏期2~5 d, 一般2~3 d, 人群普遍易感。近年来猩红热由以往的温和型转向恶化, 2011年香港发生猩红热暴发流行, 6例患者出现中毒性休克, 其中2例死亡[6], 有研究表明, A族链球菌(GAS)阳性的猩红热患儿, 对红霉素、克林霉素、四环素及左氧氟沙星等抗生素存在不同程度耐药[7-9], 因此, 猩红热防制不容忽视, 本文通过对2005~2014年营口市猩红热疫情进行分析, 提出防控建议, 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2005~2014年猩红热疫情资料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 人口资料来源于基本信息系统。
1. 2 方法 采用Microsoft Excel2007软件进行资料录入与整理, 观察猩红热发病情况。
1. 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1.5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 1 疫情情况 2005~2014年营口市共报告猩红热病例1774例, 无死亡病例, 平均发病率为7.4356/10万, 其中, 2012年发病率最高, 为12.559/10万, 2009年发病率最低, 为3.8127/10万, 发病率呈上升趋势。见图1。
2. 2 三间分布分析
2. 2. 1 时间分布 2005~2014年营口市年猩红热一年四季均有发病, 冬春季为发病高峰时节, 呈现两个高峰, 11~12月份发病最多, 共报告447例, 占总发病总数25.20%, 5~6月份发病次之, 共报告422例, 占总发病例数23.79%, 明显高于其他月份。见图2。
2. 2. 2 地区分布 2005~2014年营口市全地区均有猩红热病例报告, 病例主要集中于站前区和大石桥市, 其中站前区报告473例, 占全地区发病总数的26.66%, 大石桥市报告发病451例, 占全地区发病总数的25.42%。
2. 2. 3 人群分布
2. 2. 3. 1 年龄分布 营口市2005~2014年猩红热最小发病年龄为2个月, 最大发病年龄58岁, 发病以3~8岁儿童为主, 共报告发病1329例, 共占发病总数的74.92%。
2. 2. 3. 2 性别分布 1774例猩红热病例中, 男1138例, 平均发病率为9.3327/10万, 女636例, 平均发病率为5.4524/10万, 男女发病比例为1.79∶1, 男性年平均发病率明显高于女性,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0.728, P
2. 2. 3. 3 职业分布 2005~2014年营口市猩红热病例主要以学生和托幼儿童为主, 学生发病689例, 构成比为38.84%, 幼托儿童发病652例, 构成比为36.75%, 散居儿童发病363例, 构成比为20.46%, 其他发病为70例, 构成比3.95%。
3 讨论
营口市2005~2014年猩红热发病呈上升趋势, 且有一定的周期性和季节性, 每年呈现春末夏初和冬季两个高峰, 与全国猩红热流行特征相一致[10-12]。发病主要以学生和幼托儿童为主, 变化趋势与学生在校时间有一定的相关性, 由于学校和托幼机构人群比较密集, 室内开窗通风少, 空气不流通, 儿童之间密切接触较多, 儿童免疫系统尚未发育成熟, 抵抗力较低, 因此容易造成该病的传播和流行。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 这与男孩活泼好动, 接触传染源机会较大, 卫生习惯较女孩差等密切相关[13-16]。2005~2014年营口市猩红热发病集中于站前区和大石桥市, 站前区作为主城区, 经济发展状况位于营口市各县区前列, 儿童生病后到医院就诊率较高, 大石桥市自2008年手足口病列入法定报告传染病后, 曾于2010年出现手足口病死亡病例, 因此医疗机构和家长提高了对儿童出疹性疾病的重视, 推测此为这两个地区猩红热病例报告较多的因素。
猩红热作为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严重威胁儿童的健康, 且目前尚无有效的疫苗, 因此防制工作不容忽视。应进一步加大监测力度, 对《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报告的猩红热病例及时分析, 对发病聚集情况给与重视, 加强与医疗机构及学校和托幼机构的沟通。对医疗机构及学校和托幼机构开展培训工作, 提高医生的诊断水平, 规范医生传染病报告卡填写, 尤其是所在托幼机构和学校名称。提高学校和托幼机构的敏感性, 加强对托幼机构、学校等集体单位晨检和日常通风消毒、疫情报告等技术指导, 发现可疑患儿时, 要采取立即送诊、居家观察等措施。利用媒体、网络等开展健康教育工作, 提高公民猩红热防治知识的知晓率, 增强自我防病意识。同时加强对抗生素应用的宣传和教育, 避免家长乱用抗生素导致的耐药。
参考文献
[1] 杜建财, 杨炬, 张征, 等.宁夏2004-2010年猩红热疫情流行趋势分析.现代预防医学, 2013, 40(13):2399-2440, 2404.
[2] 战亚惠. 2007-2011年长春市猩红热流行特征分析. 吉林大学, 2012.
[3] 富小飞, 陈中文. 嘉兴市2005-2011年猩红热流行特征分析. 浙江预防医学, 2013, 25(1):40-41.
[4] 梅淑娟, 媛. 长春市1998―2007年猩红热流行病学分析.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2008, 19(5):57-58.
[5] 郭舫茹, 何月莹, 白云, 等. 1983-2011年北京市石景山区猩红热流行特征分析. 疾病监测, 2012, 27(9):702-704.
[6] Luk EY, Lo JY, Li AZ, et al. Scarlet fever epidemic, Hong Kong, 2011. Emerg Infect Dis, 2012, 18(10):1658 -1661.
[7] 许如菊, 赵仕勇. 43例儿童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临床耐药性分析.现代实用医学, 2012, 24(7):805-806.
[8] 姚玮蕾. 2011-2013年上海地区儿童猩红热的病原学分子特征及其耐药性的监测研究. 复旦大学, 2014.
[9] 刘贞艳, 胡彬, 毕振旺, 等. 2013年山东省四地市儿童A群链球菌耐药特征及其表型、基因型分析.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5, 53(1):77-80.
[10] 朱文彬, 杨卫红. 2004-2013年德州市猩红热流行病学分析.预防医学论坛, 2015, 21(4):299-300.
[11] 陈娜, 史中锋, 丛良滋, 等. 2005~2014年济南市猩红热流行病学分析. 预防医学论坛, 2015, 21(8):639-640.
[12] 戴孟阳. 2004-2012年沈阳市猩红热流行特征. 职业与健康, 2014, 30(10):1361-1362.
[13] 金旭. 帮你了解猩红热. 当代医药论丛(月刊), 2014(3):15-16.
[14] 尹莉, 刘少平. 2004-2007年宜宾市猩红热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预防医学情报杂志, 2009, 25(5):461-462.
[15] 阴杰莹, 李琳, 徐文体, 等. 天津市2004-2012年猩红热流行特征分析. 现代预防医学, 2014, 41(19):3582-3584.
篇5
白狐简介
白狐吻部短,四肢短小,体圆而粗,被毛丰厚,耳宽而圆。白狐体长60~75厘米,尾长30~35厘米,常年毛色呈白色。白狐寿命10~14年,种用期4~6年,体重5~7公斤。每年3~4月份配种,妊娠时间52天左右,5~6月份繁殖,每年产1胎,每胎产仔8~15只,胎产20只的很少见。6~7月龄皮张成熟,9~10月龄性成熟。狐在野生状态下生活在森林、草原、半沙漠、丘陵地带,居住于树洞或土穴中,傍晚外出觅食,到天亮才回窝。由于它的嗅觉和听觉极好,加上行动敏捷,所以能捕食各种老鼠、鱼、河蚌、野兔、鸟类、蛙、昆虫类等小型动物,有时也采食一些植物根茎叶等。狐每年换毛一次,从3~4月份开始,先从头部、前肢开始换毛,顺次为颈、肩和后肢、前背、体侧、腹部、后背,最后是臀部与尾部。新毛生长的次序与脱毛的顺序相同。7~8月份,冬毛基本脱落。春天长出的毛,在夏初便停止生长,8月初开始新的针毛和绒毛快速生长,12月份冬毛基本成熟。
市场效益分析
养狐在我国是一项新兴的养殖业。狐性情温驯,适应性强,繁殖率高,适宜农村家庭养殖。白狐皮深受国内外消费者喜受,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白狐养殖的经济效益核算如下:
一、成本预算(以一年为一个投资周期)
以目前一般农户1人饲养10组种狐为例(每组1只公狐,2只母狐,公狐600元/只,母狐1200元/只),每组3000元,10组为30000元,20只母狐按每只最低繁殖8只计算,共有160只仔狐,对仔狐进行6~7个月饲养,每只需饲料费120元,其他10元,小计130元/只×160只=20800元,棚舍、狐笼折旧约3200元,人员工资10000元。总投入为10组种狐30000元+饲料费20800元+工资10000元+棚舍、狐笼折旧3200元=64000元(饲料费是每天供给,而不是一次性投入。如果自己种植植物类饲料和捕捞鱼虾,或者到农贸市场收拾丢弃的鱼肠、鸡肠、鸭肠等等,则成本更低)。
二、产出预算
10组种狐加上所产的160只仔狐,共190只,按商品皮每张600元计算,可获产值114000元;取肉190条,每条净肉3.5公斤,按最低40元计算,小计26600元,合计140600元。
三、净收入
140600元(产出)-64000元(投入)=76600元。如果部分作种狐出售,则效益更高。由此可见,投资养狐在约一年时间里,不但能收回全部投资,而且有7万余元的利润。
选址和建场
狐狸场址的选择是一项科学性和技术性较强的工作。场址选择与建设的合理与否,直接影响到将来的发展。因此在建场前,必须根据当地实际情况,认真进行全面勘察和合理布局,切不可草率定点建场,否则会给今后的生产带来麻烦,造成不应有的损失。
一、建立狐场的基本条件
1.自然条件:养狐场应该建在地势较高、干燥的地方,且易于排水,笼舍要向阳通风,水源要充足且清洁,绝不能使用死水或被污染的水。低洼泥泞、不利排出污水的沼泽地带、常有风沙侵袭严重的地区均不宜建场。饲养量少的农户,可利用家庭小院、空闲场地,但是必须保证通风。
2.环境条件:养狐场应选在公路、铁路、水域等运输条件比较好的地方。要尽可能保持安静,防止受到较强的噪声惊扰,较强的噪声不利于狐狸的正常饲养和繁殖。狐狸养殖场的外部一般设围墙,将狐狸与外界隔离,防止其他动物惊吓和传播疾病,堆粪便处也要远离狐狸养殖场和狐狸笼舍。场里尽可能禁止外人出入,场的进出口要有消毒设备。养狐场的各种条件要适应狐的生物学特性,使狐在人工饲养管理条件下能正常地生长发育、繁殖和生产毛皮,以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狐场周围要建造1.5米高的围墙,并在周围及场内种植速生杨,既美化环境又防风,还能给狐场创造较好的小气候条件。
3.饲料条件:要求饲料来源广、容易获得且方便运输,质量好,价格低廉。重点是要安排好动物性饲料的来源。
二、笼舍建设
1.狐棚:狐棚是用来安放狐笼箱的简易建筑,有遮挡雨雪及防止烈日暴晒的作用。结构简单,只需棚柱、棚梁和棚顶,不需建造四壁。狐棚可用石棉瓦、钢筋、水泥、木材等作材料。修建时根据当地情况,就地取材,灵活设计。棚顶可盖成人字型,一面坡的也行。一般用角钢、木材、竹子、砖石等做成支架,棚脊高为2.6米,檐口高1.6米、宽4米,长度可视场地大小或饲养数量灵活掌握。两棚间距为3~4米,以利操作和阳光照射。
2.狐笼:狐笼的规格一般是长100厘米,宽60厘米,高45厘米,并且要有25厘米宽的活动小门,用12号镀锌电焊网制成,网眼2.5厘米×2.5厘米,笼底距地面60厘米左右,以便于通风。
3.产仔箱:产仔箱长×宽×高规格为70厘米×50厘米×50厘米,要有活动的盖,留20厘米的小门和狐笼连成一体。产箱可用木板制成,木板要光滑,木板衔接处尽量无缝隙,可用纸或布将缝隙处糊严密,以不漏风为好,并且在产箱门内要有一档板,以便于观察。
三、其他设施和设备
1.配套设施:养殖场的配套设施一般有饲料加工室、日粮调剂室、冷库(冷藏冰箱)、饲料库、兽医室、毛皮加工室、仓库等。
2.常用设备:谷物粉碎机、肉骨粉碎机、煮饲料用的锅灶、水池、缸、桶、水盒、食盒、捕捉狐狸的工具等。
每年都有大量种狐要经过铁路部门运输,特别是春季和冬季天气冷凉,更是狐狸引种运输的黄金季节。由于许多人员缺乏运输狐狸的知识,常常在运输时受阻,甚至发生本可避免的损失。狐狸引种运输应做好以下几点:
一、种狐的选择
选购种狐时要选择体形匀称、活泼好动的健康育成狐,被毛色泽应符合品种标准。公狐以后肢粗壮、尾长而蓬松者最佳。购狐者应亲临现场,对欲购狐群的饮食、粪便、情态等仔细观察,一般能看出有无疫情。同时要向出售单位索取当地兽医防疫部门出具的“动物检疫合格证明”和林业部门出具的“野生动物及其产品运输证明”(两证必须齐全,否则无法运输)。种狐要编好序号,并记录各个体的谱系资料。
二、运前须知
种狐为活体动物,铁路运输部门一定要求购狐者自行押运。为能使动物在途中减少不必要的环节和时间,运输部门均会按“快件自押”处理,随到随发,减少中转的滞留时间,以最快的时效协助客户托运。托运前,必须先到行李房联系舱位,填好托运单,连同“动物检疫证明”和“野生动物及其产品运输证明”交给车站。
三、运输用具选择
根据铁路运输部门的要求,不准用麻袋装运,以免狐狸咬破麻袋逃跑。狐狸运输笼应坚固耐用,最好用电焊网制成,一个笼装一只,每两个或四个笼为一体,装笼时公母相邻。如笼不够用,且运输距离短,可将同窝种狐放在一起,一般以两只为宜。做笼时应注意电焊网眼的大小,应该用2.5厘米×2.5厘米规格。两笼中间的电焊网要用小眼,防止种狐前爪伸进另一个笼而被咬伤。
四、运输途中注意事项
1.运输前应对运笼、用具消毒。启运前几天应在种狐饲料中添加抗菌素或磺胺类药物,以预防种狐在运输途中产生应激反应。
2.运输时,要用塑料布把运笼包好避光,以使狐狸保持安静,同时可以避免粪便污染车厢。但要留出通风口,以防窒息。
3.运输途中时间若超过2天以上,则应该喂些易消化的饲料(如苹果、梨、黄瓜等)。
4.运输中应注意安静,避免阳光长时间直射,减少震动,防止贼风侵袭。如突然遇到恶劣天气,要把运输笼移入室内,以免狐狸受冻或淋雨而引起感冒。
白狐搞好配种和产仔护理工作,关系到养殖效益的高低。白狐每年配种只有一次,多集中在3~4月份,时间性比较强,技术要求较高,难度较大,误时就会空怀。因此,严格掌握母狐状况,及时准确配好种,以及搞好产仔护理、确保成活,显得至关重要。
一、配种
1.调整体况,确保配种:配种前对种狐体况均衡调整,公狐在配种前调整到中等偏上膘情,母狐调整到中等膘情体况。要防止使用饥饿减肥的办法,这种方法有损种狐健康。种狐不能过肥或过瘦,体况过肥或过瘦都会影响母狐卵巢卵泡发育,从而影响排卵数,降低受胎率和产仔数。前期体况好,不胖不瘦早,配种顺利产仔好。
2.掌握,抓好配种:每年2月下旬开始定期对种狐做检查,做到心中有数。母狐时神情极度不安,红肿外翻成椭圆形,阴道流出较浓稠的白色分泌物,在笼里乱动,食欲减退,撒尿频繁,颜色变淡黄色,用舌舔外,不断发出急促的求偶叫声。将的母狐放于公狐笼内,母狐安静站立等候公狐爬跨,站立时平稳,后肢叉开,尾巴翘起歪向一侧,接近公狐不撕咬,这时是配种的好机会。母狐经第一次后,次日马上进行复配,一般在期内要连续2~3次。母狐配种的要领是“粉红色早,紫黑色迟,暗红色配种正适宜”。此时要做好配种记录,搞好谱系关系。
3.科学配方,精心饲养:白狐妊娠期和产仔期的饲料一定要新鲜、营养全面、易消化,严禁喂给腐败变质的饲料。饲料品种质量要保持相对稳定,尽量不要随意更换,必须更换饲料时,一定要逐步进行,给其一个习惯适应的过程。在日粮中以动物性饲料为主,约占70%,主要种类有小杂鱼、海杂鱼、鱼粉、禽畜下脚料等;植物性饲料为辅,约占30%,主要种类有玉米、小麦、稻谷、黄豆、蔬菜等,同时要喂给维生素A、维生素E、B族维生素等,从而保证营养充分。在母狐产仔期间,要增加蛋类、乳类食品。
二、产仔母狐护理
1.产前准备:母狐的妊娠期一般为52天左右。母狐产前10天应放入产箱,让其熟悉环境。产箱要清扫干净并消毒,然后垫上柔软的垫草,产箱内的缝隙要用牛皮纸堵住,防止冷风侵袭,以利保温。母狐妊娠和产仔初期对外界环境变化反应特别敏感,稍有动静都会引起烦躁不安,直接影响繁殖成活率的高低,因此在整个配种繁殖期内要保持狐场安静,固定饲养人员,谢绝一切参观。
2.产后护理:产后检查是提高仔狐成活率的重要措施,采取听、看、检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若仔狐很少嘶叫或偶尔嘶叫,声音短而洪亮,母狐食欲好,红润饱满,说明仔狐身体健康。第一次检查时,遇有母狐缺乳或无乳情况时,可将仔狐另选母狐代养。代养母狐应该是产仔少、多、奶量足、产仔时间接近。代养时,将需代养的仔狐直接放在代养母狐窝内即可。
3.分窝时间:仔狐生长发育很快,一般在45日龄分窝,仔狐不能过早或过晚分窝,过早分窝因仔狐独立生活能力较弱,影响其生长发育,易造成疾病甚至死亡;过晚分窝仔狐会误食粪便和变质食物,再加上母狐后期的乳汁供不上长大的仔狐所需营养,适时断奶早摄取全价饲料,有助于仔狐的生长速度。通常可从仔狐中选出体质壮、体型大、采食能力强的仔狐先分出去,把弱小的暂时留给母狐继续哺乳几天,待仔狐发育较强壮时再分窝。分窝的仔狐2~3只放在一个笼里饲养,有利于保暖,增进食欲。
狐狸养殖分布的地域十分辽阔,全国各地饲料资源也相差很大,因此各地使用的狐狸饲料原料差别也很大。
一、狐狸常用饲料种类
狐狸饲料的常用原料主要有三大类:动物性饲料、植物性饲料和饲料添加剂。
1.动物性饲料:除毒鱼外,包括各种海杂鱼、淡水鱼及其加工副产品(如内脏);各种健康畜禽内脏及下水,如鸡架、鸭架、鸡肠、羊杂、牛杂;小杂鱼、鱼粉、肉骨粉、羽毛粉、蛹粉、蛋(包括毛蛋)、奶品等。
2.植物性饲料:包括玉米、小麦、水稻等谷物籽实及其加工副产品,花生、大豆等豆类及其加工副产品,苹果、南瓜、萝卜、白菜、莴笋、西红柿、油菜等各种水果蔬菜。
3.饲料添加剂:包括赖氨酸、蛋氨酸等氨基酸,酵母、麦芽、鱼肝油、维生素等营养素,食盐、骨粉、贝壳粉、多种微量元素等矿物质,土霉素、四环素、喹乙醇等抗菌素。
二、如何加工调制狐狸饲料
狐狸养殖过程中,狐场为了降低饲养成本,一般采用自配饲料。有的饲养户由于配制方法不当,饲养效果不好,代谢性疾病时常发生,给狐场造成经济损失。现就饲料配制过程中常被忽视的几个问题介绍如下:
1.配制日粮要选择适当饲料标准,结合狐生长发育、体重、产仔数和季节性等,根据日常饲养管理经验,进行适当的配制、调整。严格按饲料单规定的饲料品种和数量调制,不能随意改动。
2.充分利用当地生产的饲料,除动物性饲料和特殊的补充饲料外,尽量少用商品饲料,以降低养狐成本。
3.饲料要求新鲜、清洁卫生、适口性好,符合狐狸的消化生理特点,日粮必须满足其营养需要。
4.饲料品种要求多样化、营养全面。配制饲料时,要反复搅拌,使浓度均匀适中。矿物质特别是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等特殊饲料,要预先与辅料混合,最后再混入常规日粮中。有相互抵消或破坏作用的饲料,要避免同时使用。
5.饲料调制要求边调边喂,不要提前调制,以防变质,造成食物中毒。繁殖期饲料浓度宜稀些,非繁殖期宜稠些。
6.解冻后的饲料,在调料室里存放时间不要超过24小时,以防时间过长引起饲料变质。
养狐场制定有效的卫生与防疫措施,减少或杜绝狐狸发病,对于提高狐皮品质和养狐的经济效益意义重大。因此,在日常的饲养管理中,必须坚持防重于治的原则。
一、卫生措施
1.饲料卫生:
(1)绝对禁止从疫区采购饲料。有不少传染病是家畜和狐狸共患的疫病,如果狐狸吃了患病家畜的肉类饲料,则会引起疫病发生,造成不应有的经济损失。
(2)控制饲料的霉变。不新鲜、变质的饲料不能用来饲喂。实践证明,狐狸吃了腐烂变质的饲料,轻者厌食、拒食、感染疾病,重者造成死亡。所以防止饲料变质,是保证狐狸健康的关键。
(3)清除饲料中的有害物质,鱼、肉类饲料在加工前要清除杂质,如泥沙、变质的脂防等,然后用清水充分冲洗,才能进一步加工使用。
2.饮水水源要严格加强管理,饮水时也要注意,水要清洁无污染,不要流入污水和有害物质。水具要经常冲洗、消毒,防止霉菌滋生。
3.笼舍卫生:
(1)笼舍下面的粪便每天要及时清除,并对地面进行冲洗,保证养殖场的卫生清洁。
(2)狐狸产仔期,要经常更换箱内的垫草。垫草用于防寒保温,必须柔软干燥、无污染、无霉烂。
4.饲养用具的卫生:加工饲料用的绞肉机、搅拌机和食槽等用具,要坚持每次使用后彻底清洗并每周消毒。可用0.1%高锰酸钾溶液(即1克高锰酸钾,加水1000毫升,现配现用)洗刷料桶、水盆及加工用具和食盘等。小件用具也可使用煮沸消毒法,即放在锅里煮或笼里蒸,蒸煮20~30分钟即可。饲料加工室的卫生防疫非常重要,加工室地面和墙壁最好用水泥抹制,以便经常消毒洗刷。
二、防疫措施
1.切断一切传染途径:
(1)在引进种狐时要请兽医部门检疫。为防止带入传染病源,对新引进的种狐,到场后必须单独隔离饲养半个月左右,进行观察,确认无病后再进场饲养。
(2)严禁其他动物如狗、猫等进入饲养场。其他动物也不能和狐狸混养在一个场内,以防相互传染。
2.定期接种预防:定期接种疫苗,增强狐狸特异性免疫力,是防止疫病的有效措施。每年要进行2次疫苗接种(12月份留种时,7月份仔狐分窝断奶2周后),如犬瘟热疫苗、病毒性肠炎疫苗接种。接种剂量为成年狐每只4毫升,幼狐每只3毫升。接种后2周产生抗体。
3.药物预防:饲料中加入一些药物能有效地预防某些疫病的发生。如在饲料中按每周每只狐喂给土霉素1粒,不但能防止饲料酸败,还可预防肠道疾病的发生。同时还要严格执行驱虫计划。狐的多发寄生虫为蛔虫、钩虫和鞭虫,还有体外寄生虫,如疥螨和跳蚤等。用丙硫苯咪唑和伊维菌素按规定剂量和方法进行驱虫,可以有效预防寄生虫病的发生。
4.紧急接种:当发生高致病性的传染病(如病毒性肠炎、犬瘟热等)时,为将疫情控制在最小范围,应对所划定疫区采取封锁措施,以保证疫区以外受威胁地区的狐不被侵袭。为了迅速控制和扑灭疫病,对疫区和受威胁地区的未发病狐狸群要进行紧急免疫接种。
5.定期消毒:消毒是预防或消灭传染病的重要措施之一。因此,饲养过程中每隔半月就要用百毒杀或过氧乙酸对全场进行喷洒预防消毒,以控制疫病的发生。
每年进入12月份,是狐狸皮成熟的季节,这时其毛色光亮,毛绒细密,尾毛蓬松,身体扭转时,周身有明显“裂缝”,正是取皮的最好时机。正确剥取狐狸皮,既有利于提高其皮毛质量级别,又可节省大量人工劳力。现介绍狐皮剥取和初步加工方法如下:
一、处死
处死方法很多,总的要求是简便易行,处死快,不污染毛皮,不影响毛皮质量。
1.电击法:将连接220伏正极的电击器金属捧插入狐的内,选择时机,待狐两前掌触地时,迅速接通电源,电流穿过其心脏,狐呈强直状态,经5~10秒即死亡。
2.心脏注入空气法:用10~20毫升容量的玻璃注射器装7号针头,将针头插入狐狸心脏,注入空气10~20毫升,狐狸会因心脏瓣膜损坏而迅速死亡。
3.药物法:常用司可林(氯化琥珀胆碱),每只按7~10毫升的用量肌肉注射,3~5分钟狐狸就会死亡,且不损伤和污染毛皮。残存在体内的药物亦无毒性,不影响个体的利用。
二、剥皮
狐狸处死后尸体不要长时间放置,应趁尸体尚有余温时尽快剥皮,否则皮肉难以分离。
1.开裆:先用剪刀从一侧后肢肘关节(脚掌上部)处下刀,沿股内侧长短毛交界处挑至前缘,最后由后缘中央沿尾腹面中央挑至尾的中部,去掉周围的无毛部位。
2.剥皮:先剥离后肢和尾部,割除尾骨和耻骨,保留足垫。然后将两后肢挂在固定钩上成筒状由后向前翻剥。边拉边剥边撒锯末。尿道口处可靠皮板处剪断,前肢剥成筒状,在腋下顺前肢挑3~4厘米的开口,以便翻出前肢。头部的耳、鼻、眼、脸和口要完整无缺地保留在皮板上。
三、毛皮的初加工
1.刮油:先将狐毛朝里套在光滑的圆形木楦上,鼻端要用图钉固定好,用刮油刀由前向后刮油。刮油时,持刀要平稳,用力要均匀,边刮边撒锯末或搓洗手指,防止油脂浸染毛被。以刮净残肉和皮下脂肪,又不损坏毛皮为原则。四肢、尾边缘和头部的脂肪难以刮净,可用剪刀剪掉。
2.洗皮:经刮油和修剪后的皮板,还要用干净的锯末反复多次洗搓油脂、污物,直至皮张干燥不沾锯末为止,再用刷子刷净皮板上的锯末。然后翻过来再洗毛绒面,以去除毛绒面的灰尘、油污,直到毛绒干净有光泽、蓬松为止。洗皮用的锯末为不含树脂的锯末,并经筛子筛过才能使用。
3.上楦:洗皮后,要及时上楦。其目的是防止干燥时因收缩和折叠而造成发霉、压折、掉毛和裂痕等,不然会损伤毛皮。上楦方法,皮筒先是毛朝里、皮板朝外套在楦板上,摆正两耳固定头部,然后均匀用力拉皮筒,使其舒展和自然延长,边拉边用图钉固定其边缘。前肢翻到外面自然下垂,后肢摆正,尾自然展开,固定在楦板上。待5~6成干时将其翻成毛朝里,重新上楦,简单固定。
4.下楦和干燥:当毛皮的四肢、足垫、脑下部位基本干硬时,要及时下楦。下楦后的干皮要悬挂在常温的室内或室外将其晾干即可。
5.包装:这是狐皮初加工最后一道工序。应挂在通风、干燥的仓库内暂存,亦可用木箱或硬纸壳箱装好待出售。绝不许用软包装(如麻袋等)盛装,以防皮张变形。如较长时间存放,箱内要放灭虫防腐剂,注意防潮、防虫、防鼠等。
前几年,狐狸养殖业中有些单位和个人,夸大宣传养狐可获暴利,致使我国北方地区的广大农户和部分下岗职工走上养狐的道路,结果造成了狐狸市场供大于求;再加上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造成了国内裘皮价格急剧下跌,出现了大批宰杀种狐的现象,不少养殖户因此而蒙受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今后养狐业必须在“科学饲养、精心繁育”上下工夫。初养时规模不要过大,因为规模大必然投资大,一旦供需发生变化,势必会造成价格滑坡,就会损失惨重。
一、狐产业风险提示
1.现在社会上有些骗子常常利用农户急于致富的心理,用一些农户不太了解的方式进行“炒种”,即以较高的价格将种狐卖给农户,假称全部收购,以高额利润进行诱惑,最后卷款而逃。
2.养殖户在养殖前未对市场做系统的调查分析,只是听说能赚钱就跟着别人养。实际上,在准备投资这个行业前应该对市场价格、销售、养殖成本及效益进行系统的分析研究。
3.养殖户没有经过专业技术培训,养殖知识主要通过问别人获得。实际上,可以通过参加技术培训或到先进的养殖场取经,或通过看书(或相关杂志)、看影碟及上网等方式学习技术。
4.生产的产品,包括皮、肉等,没有固定的销售渠道,大多靠小商贩上门收购,很少直接销售给生产厂家。被动等待小商贩上门,除销路不稳定外,价格往往也较低。实际上,养殖户应加强主动销售的意识,积极寻找市场,也可联系一些销售商,只有这样主动出击,才能拓宽销路。
二、养殖建议
1.首先技术要完善:狐狸虽然是“三高”(高效、高产、高值)产品,但是因养殖技术不过关而失败的也不少。为了解决养殖技术问题,最好每个引种户要在狐场跟班学习,要通过亲自眼看手做掌握实践经验。引种后,可以用多种方式向场家咨询养殖情况。养狐户在引种之前必须掌握饲养技术,才能确保饲养成功。如果不懂技术,盲目引进饲养,则很可能失败。
2.把好引种关:引种这一环节对养狐户来说至关重要。养狐户在引种之前最好到引种场考察一下,一是看其饲养规模大小及养殖时间,二是看其卫生防疫制度是否完善。引种时尽可能到一些上规模的场家去,其卫生防疫比较正规,所供种源的质量相对较稳定且抗病力较强。种狐的选择是引种最关键的问题,决定成败。挑选种狐一定要按“种狐标准”严格进行,并要慧眼识狐,以防场家“以老充小、以次充好、以假充真”。挑选种狐时最好集中观察,让场家把挑选出来的种狐集中在一处饲养,以便引种者留心观察种狐的采食情况,剔出食欲不好和错选的品质不佳的种狐。
3.目前,许多公司采用“公司+农户”的方式推广狐养殖业,因此,养殖户可以直接与公司签订购销合同,免除后顾之忧。但签订合同前,要考察对方的真实性,尤其是外地收购公司,必须考察是否登记注册有工商营业执照和野生动物驯养繁殖许可证。
饲养狐狸这样的毛皮动物,受气候环境的影响很大。在气温较低的北方,不仅能够刺激狐狸皮毛毛囊的生长,而且还能够增加皮毛的密度;相反,在南方养狐狸所产的皮毛在色泽上缺少光亮,毛绒稀疏,价值较低。
相关文章
精品范文
10春季我们约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