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免疫学综述范文

时间:2023-05-29 15:09:2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临床免疫学综述,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临床免疫学综述

篇1

【关键词】 临床免疫学; 免疫检验; 实践; 探索

临床免疫学是免疫学与临床医学的重要连接环节。免疫学检验是以免疫学原理为基础,利用各种具有敏感特性的标记技术,对各种病理和生理的免疫学指标行特异性、超微量地分析,包括细胞的、体液的诊治及预后评估[1]。就免疫学检验进行准确定位,是临床医生依据检验结果对疾病进行诊治和防控的有效技术手段,具有非常重要的研究价值。本文就临床免疫学和免疫检验的相关实施与探索进行综述如下。

1 临床免疫学概念

临床免疫学属重要的免疫学分支部分,为免疫学应用到临床医学的途径。免疫学技术的发展和进步与临床免疫学技术的发展进步有着密切相关性,为临床及时、科学的应用免疫学新技术,在疾病的治疗、监测、确诊、预后中均发挥重要的引导及参考作用[2]。随着医疗科技的不断进步,临床上多种免疫学技术已被普遍开展应用,如流式细胞式和免疫细胞检测及分类技术、血清蛋白电泳技术及各种肽类物质、激素、细胞因子、肿瘤标志的检测技术等[3]。随着目前检验项目在临床的不断增多,临床医务人员及患者自身都对临床检验有更高的期待和要求,各种免疫学技术均需紧跟医疗科技发展步伐,更全面、迅速的发展,以尽快的与临床应用适宜,进而开展临床免疫学技术的崭新局面。

2 临床免疫学促进新技术发展

技术的产生、发展和创新基础均需有相应的理论,如PCR技术、分子克隆技术等均为遗传学或分子生物学重要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技术。而这些技巧中,理论基础为DNA的双螺旋。同时免疫学的抗体理论与抗原对多种临床免疫学新技术的产生也起到了推动作用,如标记技术、沉淀、凝集等的发展进展[4]。近年来,受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的不断渗透及免疫学的飞速积习难改展,使免疫学在理论上获得了较大的突破。

3 临床免疫学新技术发展特点分析

3.1 多学科交融 临床免疫学经典技术包括免疫标记技术、溶血技术、中和技术、沉淀技术、凝集技术等。以上技术为临床免疫学基础,在临床免疫学传统及现代的理论中均占有较重要的地位。以上技术或其基础上发展创新的技术至今仍在科学研究和临床检验中广泛应用。但生命科学在不断发展,不同学科间渐较难明确区分和界定,形成广泛的渗透和交叉的局面,而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的适体技术、分子杂交技术、PCR技术、染色质沉淀技术等免疫学新技术,使免疫应用范围和理论不断拓展。另外,临床免疫检验中,组织学、细胞学中的显微镜技术也为一项重要的技术手段。如由普通显微镜与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联合对抗原进行检测,自身抗体采用荧光显微镜与荧光标记技术联合进行检测。且电子显微镜对细胞间的相互作用和免疫细胞的行为可直接行动态观察。以上技术的应用,使临床免疫学技术得到了较大丰富,为发展提供了动力及方向[5]。同时免疫学检测数据显著多,用日益复杂,有效分析数据和正确应用结果显得较为重要故临床免疫学与生物信息学、医学统计学等学科的合作与交流也渐趋深入。

3.2 高通量、智能化、自动化的免疫新技术 临床免疫学检测具有同步化、智能化、自动化的特点,与传统手工操作有较大的区别,如微粒子酶免疫技术、电化学发学分析技术等,毛细管电泳技术也在临床广泛应用,目的,生物芯片技术使整个检验医学检测实现了大规模、平行化、高通量的要求。同时,组学技术、后基因技术、酶联免疫斑点技术的研究也不断深入,极大的满足了临床免疫学需要。

4 免疫学检验定义

4.1 临床免疫学中免疫学检验为重要组织部分 以基础免疫学理论作指导,临床免疫学对免疫学方法及技术不断创新,在对疾病研究,特别是自身免疫病、肿瘤、传染病、血液病、免疫缺陷病、变态反应性疾病的病发机制、诊治、预后评估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属免疫学分支学科,是基础免疫学内容与临床免疫学内容的中间环节,为临床医师对疾病进行研究的相关技术方法。

4.2 免疫学检验的相关定义 依据免疫学原理,特别是抗体与抗原反应原理,对各种敏感标记进行利用,如荧光素、发光物质、放射性同位素等,特异地、超微量的对各种病理和生理免疫学指标进行分析,包括细胞的和体液应用,行疾病诊治和评估的一组医学临床检验项目[6]。其要点为即对抗原抗体反应原理加以利用,又可对免疫学参数的各种内容进行检测。

5 免疫学检验存在的问题

5.1 定位 目前,有一定数量的医疗单位中,尚未设立免疫学检验专业,无专业的检验设备,无实验室,无固定的专业的检验人员,免疫学检验中的一些项目被分散在微生物实验室和生化实验室进行检验,对专业的发展造成了一定影响。

5.2 质量管理分析 虽免疫学检验中大部分项目在各大医学中已参加了国家卫生部相关室间质量评估活动,但在对室内质量进行控制的环节中,仍较为薄弱。对于大部分免疫学检验项目,在质控品和标准品上,国内尚未做到有效统一,虽部分有供应,但项目不全,价格昂贵[7]。故多数试验室质量控制不达标,导致检验质量不稳定。目前,尚普遍存在试剂缺乏统一的现象,检验结果中的假阴性、假阳性较难杜绝,为质量管理及标准化检查带来了一定难度[8]。同时,专业的免疫学检验人员较少,缺乏高素质、高学历的带头人,同时也缺乏娴熟操作的技术人员[9]。此外,还存在研究内容与临床缺乏有效结合等,在疾病诊治中未发挥有效作用[10]。

6 发展建议

针对免疫检验的重要性,医院领导和检验科需重视免疫学检验专业的设置,设备引进、项目定位和人员配备,加强培训,建全室内质量控制[11],同时成立免疫检验学小组,就相关问题进行分析并制定解决方案,各级质量部分需加强参考品、质控品的管理,以提高检验效果,使临床免疫学作用落到实处[12]。

7 小结

综上,临床检验为临床免疫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各项技术的研发为临床检验学发展提供了机遇,有效缩短了检测时间,节约了样本用量,实现了疾病准确、快速、无创的诊断。同时也需正视存在的困难,对复杂的数据行合理和有效的应用,以减轻患者负担,控制成本。同时加强基础研究的合作与交流,让从业者加强各种技术的培养和学习,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以满足临床免疫检验的要求。

参考文献

[1] 王松华,罗识奇,周为民,等.28所医疗机构检验免疫学部分指标现场检测调查[J].临床检验杂志,2007,25(2):154.

[2] Beutler B,Casanova J L.New frontiers in immunology.Workshop on The Road Ahead:Future directions in fundamental and clinical immunology[J].EMBO(European Molecular Biology Organization),2005,6(7):620-623.

[3] 武建国.老年人抗病毒螺旋抗体测定的假阳性率偏高[J].临床检验杂志,2006,24(4):241-243.

[4] Hartmann M,Schrenk M,Dottinger A,et al.Expanding assay dynamics:a combined competitive and direct assay system for the quantification of proteins in multiplexed immunoassays[J].Clin Chen,2009,54(1):956-963.

[5] 周镇先,吴玉强,黄茂萍,等.国产抗HBs抗体试剂检测结果的评价[J].临床检验杂志,2007,25(1):70.

[6] Shoshan S H,Admon A.Novel technologies for cancer biomarker discovery:humoral proteomics[J].Cancer Biomark,2007,3(1):141-154.

[7] 叶应妩,王毓三,申子瑜.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M].第3版.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559-712.

[8] 史俊敏,吴晓勇.临床检验质量管理的重要性[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1,12(8):2377-2378.

[9] 张伟民,宋超.落实质量考核与监督措施,促进独立实验室健康发展-对医学独立实验室管理模式的设想与探讨[J].浙江检验医学,2009,7(3):285-287.

[10] 师建国,田玉梅,郭芝芳,等.量子共振检测在精神分裂症诊断中的应用(摘要)[C].中国心理卫生协会残疾人心理卫生分会第八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2010:288-289.

[11] 袁红,黄文芳,杨明清,等.对四川省二级及二级以下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的检查及指导效果[J].现代预防医学,2009,26(18):126.

篇2

【关键词】 变态反应和免疫学;教学方法;教育改革

医学免疫学作为生命科学发展的前沿学科,以其广度的多交叉性和深度的多层次性,成为沟通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无可替代的桥梁学科。在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遗传学等多学科的渗透下,当代医学免疫学的发展日新月异,并显示出和临床疾病的发生、发展、诊断、治疗以及预防等诸多环节息息相关,和生物技术的发展及产业化紧密联系等一系列特点,加之免疫学理论具有相对独立性,名词新颖概念繁多,内容比较深奥抽象,学生初次接触时,觉得学习较为困难。因此,如何适应当代医学免疫学发展的时代要求,针对免疫学知识体系的特点,有效提高医学免疫学教学质量,成为医学免疫学教学的关键。几年来,我们在免疫学教学中,注重加强教学改革,对学生在知识、能力和素质三方面进行培养,收到良好效果,现总结如下:

1 优化免疫学理论课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

免疫学理论具有相对独立性,内容比较抽象,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较多,在教学上历来存在内容多而课时少的矛盾,如果教师为完成教学内容而满堂灌,就会造成教师讲的越多,学生得到的越少;教师面面俱到,重点不突出、难点讲不透,学生的印象模糊不清,结果事倍功半,事与愿违。因此,在教学中必须从分析知识的内在联系和教材内容的前后联系出发,把握教学重点,找出难点和关键。并对知识结构进行重新优化组合,使之成为能为学生接受的知识框架,例如免疫应答是基础免疫学的核心内容,以往学生反映本章理论深奥,难以掌握,为此我们在教学时,将每一种应答的基本内容设计为图表进行归纳,把繁杂的文字叙述提炼为知识点串联起来的框架,提供给学生最简单、最有效的知识养分。在课堂上主要讲解重点和难点内容,而对其他次要内容或比较容易理解的内容则略讲或让学生自学。根据学生情况,推荐一些新版专著及相关的综述文章作为参考,以开阔其思路和视野。这样,一方面在不失全面性、系统性的基础上,紧扣重点、突破难点,精辟讲解,使学生学得懂,学得精;另一方面也培养了学生学习和掌握新知识的能动性。

2 改革免疫学理论课教授方法,注重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

2.1 运用启发式教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1] 医学免疫学概念多、抽象、不易理解,如果教学方法不当,很容易使学生产生疲劳感。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按照科学发展的规律、知识结构相互依存关系,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特殊到一般地展现知识,启迪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知识,加强记忆,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我们经常运用提问方式,把要讲的内容以问题的形式提出,引导学生积极思考,然后围绕问题以解答的方式授课;或者有的问题问而不答,让学生自己思考、讨论,激励学生大胆质疑,老师学生共同解疑。比如在讲免疫学绪论时,我们采用提问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如:首先提出青霉素过敏性休克是如何发生的?乙型肝炎如何预防等,然后简单回答,最后小结免疫学与疾病的发生、诊断、预防、治疗等息息相关,以此说明免疫学的重要性和激发学生对免疫学学习的兴趣。

2.2 利用多媒体教学,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2]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将文字、图像、声音等多种载体结合在一起,具有信息载体多样性、集成性和交互性等特点,它改变了“一本书、一张嘴、外加板书和挂图”的传统教学模式。近年来,我们在免疫学教学中应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深受学生的欢迎,应用多媒体教学,省去了教师板书的时间,可以讲授更多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扩展学生的知识面,拓宽学生获得知识的时间和空间范围。此外,多媒体教学应用视听结合方式表达授课内容,充分调动视觉、听觉两种功能的作用,为学生提供直观、生动的感性认识,化深奥为简易,化抽象为具体,化静态为动态,使过于理论化、抽象的免疫学理论得到更形象、直观的阐述,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效率。如在讲解抗原提呈细胞章节时,可用几幅带有动画效果的画面,通过颜色和不同画面出现的时间差的变化,比较形象地把抗原提呈细胞对抗原的摄取、加工处理及提呈过程展现给学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3 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指导[3] 古人曰:“授人以鱼,一食之需,授人以渔,终身受用”。作为身心均发育成熟的大学生,其“会学”比“学会”更重要,又由于免疫学对初学者而言需要接受、理解、记忆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太多,因此,指导学习方法是必需的。我们认为给学生有意识地介绍学习方法,对帮助其学好免疫学非常重要。在免疫学学习过程中,第一是要求学生上课时注重对问题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才能记住相应的知识,切忌上课当“打字机”。第二是要求做好笔记。因我们所选教材的内容丰富、繁杂,有时一次课涉及多个章节内容,如果学生上课时不做笔记,或做得不好,课后将难以把握本次课的主要内容和重点难点,这就要求学生边听边在重点部分做符号,重点内容重点记,一般内容略记。重点的内容提示学生先理解听懂,再留时间做笔记。第三是课后要求及时复习。因免疫学内容抽象,要理解的内容多,如不及时复习就容易忘记,而理不清其内在逻辑关系,学生不能在理解基础上记忆就会感到难以记住。第四是要求阶段小结。因为免疫学前后章节联系紧密,前边所学内容进一步为后边的内容打下基础,如果前边的内容没学好,学习“欠帐”越多,后边的内容理解就越困难。因此,要求学生对前边所学的内容要进行阶段小结,并布置一定量的思考题;第五是指导记忆方法。因免疫学内容繁多,不好记忆,根据不同章节指导学生应用图示、提纲、列表、对比等方法,通过这些方法的介绍,不仅让学生获得了相应知识,而且提高了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

2.4 引入PBL教学法,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对临床免疫学的内容,如超敏反应、免疫缺陷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移植免疫、肿瘤免疫等,在学生对免疫学的基础知识有一定熟悉和掌握的基础上,我们采用PBL教学法[4],进行病例讨论。讨论课前将病例及问题发给学生,比如“急性肾小球肾炎”病例,列出“初步考虑病人患何病?”、“发生机理如何?”、“如何进一步明确诊断?”、“如何预防?”等问题。让学生查阅资料,预习相关的知识点,自学总结,准备小组讨论提纲。在PBL教学课中,围绕病例所提出的问题,首先由组长作中心发言,然后由其他同学进行补充或修正。再由教师提出新问题,让作中心发言的学生解答,或由他人回答。若问题比较难,学生解决不了时,教师可做适当启发和引导,如果仍不能解决,则由教师解答。PBL教学课结束前几分钟内,教师做总结归纳,强调一下重点和难点。此外,课堂讨论前,教师应随机地检查学生的预习笔记,了解学生的主动学习情况。课后,教师根据学生的讨论中的表现,实事求是,客观地做出评定。这种教学方法,提高了学生的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独立思考、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自主学习和终生学习的能力。

3 改进实验课教学,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免疫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因此,实验的开设很重要。实验课不仅可以验证学生在理论课学到的理论知识,而且还能训练学生的基本实验技能、培养其科学思维能力。为此,我们增加了实用性强的实验,并注重对实验内容的整体安排。另外,对学有余力的学生,我们开展课外科研兴趣小组活动,以问题为中心,让学生围绕某一问题查找文献,收集资料,在老师指导下设计实验计划,亲自动手完成相关实验,分析实验结果,写成论文。比如以免疫球蛋白的分离、纯化、鉴定为主线,安排了血清IgG的提纯、酶联免疫吸附试验、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免疫印迹等一系列实验。这样做不仅训练了学生的基本实验操作技能,同时还培养了他们的创造性思维习惯和对实验结果的观察、分析和表达能力,这对日后进一步深造及科研创新打下了良好的基本功。

4 利用网络资源,开展高效轻松的课后复习方式,提高学习效果

医学免疫学的内容需要反复理解和记忆,我们利用学院网络资源,建设网络课程,让学生在课余时间上网自学和复习。学生可以通过终端与网络中心连接,将课堂上讲解的多媒体课件再从教学资料中心的服务器中读取,对不理解的环节可反复观看。同时,可以利用网上提供的练习题进行自我测验,检查学习效果。对还没有掌握的内容再进行学习。这种做法,不仅降低了教师工作强度,而且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5]。2006级学生医学免疫学期考成绩为(80.32±16.46)分,2005级学生期考成绩为(72.78±21.75)分,统计学比较差异有显著性(t=6.18,P<0.01),2006级学生医学免疫学期考成绩比2005级学生有明显提高。

综上所述,我们根据免疫学的学科特点,对免疫学课程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多方面进行了改革,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杨静,毛立群,牛秀珑.医学免疫学教学法初探[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4,6(6):571-572.

[2] 程桂芝,郗雪艳,马杰,等.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在医学免疫学教学中的应用[J].大连医科大学学报,2004,26(4):319-320.

[3] 樊晓晖,杨海波.微生物学与免疫学教学的几点体会[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4(21):120-121.

篇3

【关键词】 针刺

摘 要: 从体针、眼针以及综合疗法等方面详细地论述了针刺在治疗急性出血性脑中风临床及机理研究方面的进展。与此同时也指出,只有很好地解决诸如诊断和疗效标准不统一、病例太少、对照组设置不科学以及机理探讨不够深入等4个方面的问题,针刺在治疗该病方面才会有更加广阔的前景。

关键词: 针刺;脑出血急性期;综述

急性出血性脑中风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具有起病急骤,病情危重,变证多端,复发率高以及治愈率低等特点,而且其发病率、病死率和致残率均非常高,不仅给患者造成了极大的痛苦,而且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目前西医治疗仍是治疗该病最为有效的治疗手段,但针刺治疗本病不仅有其独特的优势,而且早已引起国内外同行的重视。笔者仅就针刺治疗该病的近况做一简要综述。

1 临床报道

1.1 体针

郑健刚等 〔1〕 以醒脑开窍为主,疏通经络、补益肝肾为辅设立醒脑组40例,用“醒脑开窍”针法以内关、人中、三阴交为主穴,极泉、委中、尺泽为副穴治疗。同时设立西药组(根据患者颅压情况给予适量25%甘露醇,同时可用细胞活化剂如细 胞色素C、胞二磷胆碱等)30例作为对照。结果 两组分别痊愈17例、8例,显效12例、15例,有效10例、2例,无效1例、5例,总有效率分别为97.5%、83.3%。王洪生等 〔2〕 在对照组疗法的基础上用独穴分期针刺治疗本病66例。治疗组分三期:病程在2周以内者针双侧丰隆穴,针用泻法,每日2次,直至病程满2周为止。休息2天,再针百会,先补后泻,每日2次,直到病程满4周为止。休息2天,再针双侧肾俞穴,针用补法,每日2次,直到病程满6周为止。同时设立对照组(降颅压、降血压、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活血化瘀等治疗)66例。经6周治疗,两组分别治愈20例、18例,显效17例、16例,有效12例、10例,进步10例、6例,无效7例、16例,总有效率分别为89.39%、75.76%(P

综上可见,作为治疗温病邪入血分首选方的犀角地黄汤,其主药犀角已禁止入药。如何寻找和研究犀角合适的代用品,是我们要做的一项重要工作。纵观历代医家论述及实践经验,以升麻代之者今多不用;以玳瑁代之者,只有在治疗温病热扰心营引起的神昏谵语、斑色紫黑、痘疮黑陷或衄血尿血时可取。在世界范围内大力提倡保护濒危野生动物的今天,功效似犀角且不受资源所限的水牛角,是犀角较为理想的代用品。设常规针刺组(闭证用提插泻法;脱证用提插补法、灸法;中经络者用平补平泻法,即在进针得气后均匀提插捻转持续约10min)75例作为对照。经3~4个疗程后,两组分别基本痊愈37例、14例,显效21例、13例,有效4例、12例,无效3例、15例,死亡10例、21例,总有效率分别为82.76%、52.00%(P

1.2 眼针

王鹏琴 〔5〕 取眼针双侧上、下焦区并辨证加减,行眶内刺和沿皮横刺。同时以单纯西药组80例作为对照。结果两组分别获显效49例、14例,有效52例、16例,好转24例、29例,无效13例、21例,总有效率分别为90.58%、73.75%(P

1.3 综合疗法

高天宇等 〔6〕 治疗本病分1周组52例和1月组50例,均取头针穴位对侧焦氏运动区、感觉区、足运感区和体针穴位风池、百会、风府、肩 肩 禺 、曲池、合谷、环跳、阳陵泉、足三里、悬钟、解溪、委中、太冲并辨证加减,1周组在发病72h开始治疗,1月组在发病30d左右开始治疗,结果两组分别痊愈10例、4例,显效8例、11例,有效22例、20例,无效2例、15例(P

2 机理探讨

2.1 对血液系统的影响

针刺对血液流变学、血脂质、TXB 2 、6-Keto-PGF 1a 等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作用。针刺通过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从而加速对微循环障碍的改善,主要是通过针刺对神经系统的刺激,利用“神经―体液”系统调节作用,一是调节局部毛细血管的血流速度、通透性等,二是通过对神经的调节来尽早建立脑部的侧枝循环,包括大脑表面的侧枝循环及深入到大脑皮质的微小毛细血管吻合支。其中整体及局部微循环障碍的改善是促进血肿吸收, 消除脑组织水肿,降低颅内压的基础 〔7〕 。除此之外,针刺头部穴位治疗急性脑出血可通过延缓脑血流量的降低,纠正脑组织缺血缺氧状态,抑制神经元死亡进程,解除血肿远区神经元的抑制而起到脑保护作用,这就不仅从根本上而且在一定程度上阻断了其病理变化的先导原因,从多种途径起到了脑保护的作用 〔8〕 。针刺的这种良性调整作用,也可能是通过修复血脑屏障(BBB)、降低BBB损伤后的神经元损害而起作用的 〔9〕 。

2.2 针刺对生化的影响

针刺能显著地降低急性脑出血大鼠ET含量,提高CGRP水平,通过抑制ET和促进CGRP的释放及其生物活性的作用,从而显著改善脑水肿和脑组织血液循环,减轻神经细胞超微结构的损伤和神经细胞的死亡,此是针刺治疗急性脑出血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机制 〔10~13〕 。

针刺可显著升高HDL,降低LDL,升高SOD、GSH-Px活性,降低TNF-α、NSE、LPO含量。提示针刺可降低血液的浓、粘、凝、聚状态,保护线粒体功能,促进氧分子正常利用,防止其向自由基生成渠道转移;阻止钙离子超载与自由基生成恶性循环;针刺改善血液循环作用,有利于加速自由基的转运清除,减少氧自由基对神经细胞的损害,使体内自由基的产生和清除建立起新的平衡,这是针刺治疗急性脑出血的一个重要机制。与此同时,针刺能通过调整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功能的紊乱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能稳定地增强脑出血时自由基酶活性,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减轻炎性损伤,保护神经元免受更严重的损害,从而改善脑出血的预后。另外,针刺有促进氧自由基代谢,抑制自由基神经毒作用,这也是针刺能改善脑水肿的途径之一 〔14~20〕 。

2.3 针刺对免疫学的影响

针刺能升高CD 3 、CD 4 /CD 8 水平,降低CD 8 水平,说明针刺能明显地改善病人的免疫功能,提高机体的免疫水平,有望成为治疗急性脑卒中的有效治疗手段 〔21〕 。

2.4 针刺对脑电图的影响

针刺即刻使SEP缺失波幅恢复,低波幅增高,潜伏期缩短。至于针刺产生即刻效应的机制,可能是针刺调节了大脑神经细胞的电生理活动,改变大脑皮层神经细胞的兴奋性,使脑出血刺激或血肿压迫而受到抑制的脑神经细胞的兴奋性逆转,使脑出血后处于休克或休眠状态下的脑神经细胞觉醒,即脑皮层功能区神经细胞的兴奋性的迅速恢复和脑代偿功能的加强,促使脑电活动加快,并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传导过程发挥促进作用 〔22〕 。

转贴于

2.5 针刺对Hsp 70 的影响

针刺不仅能显著地增加急性高血压大鼠脑组织Hsp 70 表达,而且能显著地增加该大鼠Hsp 70 mR-NA的表达。表明针刺能显著地减轻高血压脑出血大鼠脑组织超微结构的损伤,促进神经细胞修复,改善神经功能。因此,针刺通过增加Hsp 70 mR-NA基因表达,促进Hsp 70 蛋白表达,从而达到保护和修复神经元的作用,这是针刺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重要分子机制 〔23〕 。

3 展望

以上报道尽管从临床治疗和机理探讨的不同层次、不同方面大体反映了针灸治疗脑出血的进展情况,但是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一是临床各家所采用的诊断和疗效标准不统一,随意性大,无可比性而言;二是脑出血急性期临床病源缺乏,病例太少,影响深入研究;三是多数未设对照组或对照组设的不恰当;四是机理探讨不仅少,而且多数停留在表面关系的探讨和假说中。如此下去则会导致临床和机理研究可重复性差,随意性大,难以说明问题。今后的研究,应严格按照“随机、对照、双盲、重复”的原则进行,并规范以上四点,那么我们有理由相信针刺在脑出血急性期的治疗上会越来越显示出它的独特性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郑健刚,周继增,张存生,等.“醒脑开窍针法”治疗脑出血急性期临床疗效观察[J].天津中医学院学报,1996,15(4):21.

〔2〕王洪生,于庆麟,窦茶花.独穴分期针刺脑出血急性期66例[J].针灸临床杂志,1997,13(4、5):81.

〔3〕行清椿,张书文.清降调督透刺治疗脑出血75例临床观 察[J].中国针灸,1998,(12):719.

〔4〕靳淼,侯文静.针刺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早期96例[J].山东中医杂志,2002,21(6):347.

〔5〕王鹏琴.眼针治疗出血性中风138例[J].辽宁中医杂 志,1998,25(4):180.

〔6〕高天宇,张建民.针刺治疗脑出血早期102例分析[J].中医药学刊,2002,20(6):813.

〔7〕郑健刚,周继增,张存生,等.“醒脑开窍”针法治疗脑出血急性期实验研究[J].天津中医,1996,13(5):8.

〔8〕丁为国,李丽欣,许红,等.针刺百会穴对急性脑血肿大鼠局部脑血流量的影响[J].上海针灸杂志,2003,22(5):7.

〔9〕纪晓军,何宏,温兆霞,等.头穴针刺对大鼠急性期脑出血血脑屏障影响的实验研究[J].中国急救医学,2001,21(11):624.

〔10〕邹伟,王惠,匡洪宇,等.针麻对大鼠脑出血急性期血浆 CGRP调整作用[J].中医药学报,2000,(2):58.

〔11〕邹伟,王汉芳,匡洪宇,等.针刺对脑出血急性期大鼠血浆内皮素含量的影响[J].中国中医药科技,1998,5(5):302.

〔12〕邹伟,王茉蕾,于学平,等.针刺对急性高血压脑出血大 鼠血浆ET和CGRP调整作用[J].针灸临床杂志,2003,19(2):50.

〔13〕邹伟,李树学,滕秀英,等.针麻对脑出血大鼠血浆内皮素的影响[J].中医药信息,2000,(6):43.

〔14〕曾碧梅,冯国湘,吴清明,等.针刺治疗脑出血偏瘫60例临床观察[J].湖南中医杂志,1998,14(2):23.

〔15〕邹伟,王汉芳,匡洪宇,等.针刺对脑出血急性期大鼠脑组织LPO和SOD的影响[J].中国中医药科技,1999,6(6):393.

〔16〕郑谅,周莹,李艳慧,等.针刺对中风血过氧化脂质和抗氧化酶的影响[J].新中医,2001,33(6):42.

〔17〕田青,马骏,刘又香,等.电针对实验性大鼠脑出血急性期脑组织含水量及SOD水平的影响[J].湖北中医杂志,2002,24(2):30.

〔18〕周爽,方邦江,王升旭,等.针刺对急性脑出血患者TNF-α、NSE、LPO的影响[J].湖北中医学院学报,2003,5(1):39.

〔19〕罗松,廖方正,王秀英.针刺对家兔脑出血急性期超氧化物歧化酶的影响[J].针灸临床杂志,2003,19(4):53.

〔20〕罗松,廖方正,王秀英,等.针刺对家兔脑出血急性期超 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脂质的分时影响[J].上海针灸杂志,2003,22(5):10.

〔21〕姜淑云,杜晶,东贵荣.头穴针刺治疗急性脑卒中的临床免疫学研究[J].黑龙江中医药,2001,(1):53.

篇4

【关键词】 子宫肌瘤; 中医药疗法

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器官中最常见的一种良性肿瘤,也是人体中最常见的肿瘤之一,主要有子宫平滑肌细胞增生而成。其间有少量纤维结缔组织,但并非是肌瘤的基本组成部分,故又称为子宫平滑肌肌瘤。中医文献中没有子宫肌瘤这个病名,根据其临床表现,主要属于中医“瘕”、“月经过多”、“崩漏”、“带下”等范畴[6],尤其与《内经》记载的“石瘕”颇为相似[1]。现将中医治疗子宫肌瘤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 病因病机

肖承[1]认为气虚血瘀夹痰是子宫肌瘤的重要发病机理,本虚标实为其特点。尤昭玲等[5]认为本病乃因郁怒伤肝,肝郁气滞,气滞血瘀,瘀血内阻;或经期、产时、产后摄生不慎,风寒湿诸邪乘虚而入;或脾肾阳虚,运化无力,痰湿内生,均可导致湿、痰、郁、瘀等聚结胞宫,发为本病。徐福松、莫惠等[6]认为本病当属血瘀。瘀血的形成原因颇多,先天禀赋不足或素多抑郁,或脾胃素虚,或气血素弱之人,处于生育年龄,精神、体力负担较重,在经期、产后等多虚多瘀之时,抗病能力低下,如有致病因素作崇,日积月累,终可致胞宫血瘀气滞,痰瘀交结而成子宫肌瘤。杨家林等[7]认为本病病位在胞宫。初起以实证为主。但瘀血内结,血不归经,常可致暴崩不止或淋沥漏下或崩闭交替,日久则致气虚、血虚,甚则气血两虚;瘀久化热,热灼,阴不足而阳有余,可伴见虚热之象。故病久最终导致虚实夹杂,因果交织的复杂证候。刘云鹏[20]认为瘀血内停,或加痰湿为其主要病机。

2 诊断标准

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妇科专业委员会制定的中医诊断、辨证标准(讨论稿)[28]。

3 中医治疗

3.1 辨证论治

尤昭玲等[5]将本病分为5型论治:气滞血瘀用隔下逐瘀汤;寒湿凝滞用少腹逐瘀汤;痰湿瘀阻用开郁二陈汤(《万氏妇人科》);湿热夹瘀用清宫消汤(自拟);阴虚内热用清海丸(《傅青主女科》)。徐福松、莫惠等[6]将其分为5型:气滞血瘀证用行气消瘕汤(《现代中西医妇科》);气虚血瘀证用补气消瘕丸(《现代中西医妇科学》);痰瘀互结证用开郁二陈汤(《万氏妇人科》);寒凝血瘀证用少腹逐瘀汤;阴虚肝旺证用滋阴化瘀汤(《现代中西医妇科学》)。杨家林等[7]分3型:瘀血证方用大黄虫丸(《金匮要略》)等;寒湿凝结方用桂枝茯苓丸(《金匮要略》)等;痰瘀互结方用开郁二陈汤(《万氏妇人科》)合消瘰丸(《医学心悟》)等。邬美萍[8]介绍梁剑波分2型:血瘀内郁方用桂枝茯苓丸;气血两虚方用举元煎。叶玉妹[9]介绍蔡小荪分经间期和月经期两步治疗:经间期,采用桂枝茯苓丸;月经期,方用:炒当归9g、丹参6g、赤芍9g、白芍9g、生蒲黄30g、血竭3g、花蕊石15g、熟大黄9g、益母草9g、仙鹤草20g、震灵丹12g。王娜梅等[10]介绍马春芬认为子宫肌瘤的病机关键在于瘀血内停,治疗采用周期疗法,平时以活血化瘀、软坚消为主,经期以活血调经、逐瘀止血为主,效佳。毛秋芝等[23]分两期论治:月经中期及月经后期:寒湿凝滞证以桂枝茯苓丸加减;气滞血瘀证以隔下逐瘀汤加减;行经期:气虚血瘀证以参茜固经冲剂加减或固本止崩汤;瘀热交阻证以逐瘀止血汤加减或震灵丹;阴虚内热证以清海丸加减。李祥云[24]分5型:气滞证用香棱丸合加乌药汤;血瘀证用桂枝茯苓丸加减;痰湿证用开郁二陈汤加减;湿热证用大黄牡丹汤合四妙散加减;体虚瘀滞证用理气汤加减。钱伯煊[25]分3型与3个阶段治疗:气阴两虚用生脉散加味;阴虚血热用三甲煎加味;气滞血瘀用旋复化汤合失笑散加减;并分三个阶段灵活用药。庞保珍[29]分7型:气滞血瘀用自拟柴胡逐瘀汤;气虚血瘀用自拟济气逐瘀汤;痰瘀互结用自拟导痰逐瘀汤;湿热夹瘀用自拟清宫逐瘀汤;寒凝血瘀用自拟暖宫逐瘀汤;阴虚血瘀用自拟济水行舟汤;肾虚血瘀用自拟济肾逐瘀汤。

3.2专病专方

施今墨[19]曰:“子宫肿瘤良性者,如子宫肌瘤,余习用元胡、没药、紫草、茜草、黄精、益母草、三棱、莪术、鹿角、琥珀、苏木、木蝴蝶、脐带诸药,亦有消去肿瘤之例。”肖承[1]治疗上注重调理全身气血,提出“补消结合”的治疗原则,非经期治疗组方为:鬼箭羽、莪术、丹参、牡丹皮、夏枯草、川牛膝、生牡蛎、黄芪等。经期治疗组方为:党参、太子参、南沙参、白术、枳壳、益母草、贯众、花蕊石、龙骨、牡蛎、三七粉等。为便于服用,肖承[3]又研制出丸剂,非经期用肌瘤内消丸。桑海莉等[11]以康妇消片治疗子宫肌瘤120例,结果显示治疗组用药后子宫肌瘤得到不同程度的控制,瘤体缩小,月经不调、腰腹疼痛等症状得到改善,总有效率为95.8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2.00%。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

3.3 针灸推拿

海日罕[12]采用针刺配合耳压治疗子宫肌瘤:取足三里、气海、太溪为主穴,子宫、三阴交、太冲、曲骨、关元、阴陵泉为辅穴,施以针刺补泻治疗,配合王不留行籽贴耳穴治疗,10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4个疗程;结果显示16例中痊愈4例,显效6例,有效4例,无效2例。余蕾等[13]采用子宫穴温针灸为主治疗子宫肌瘤62例,治疗组主穴:子宫穴,采用温针灸;配穴:关元、气海、中极、三阴交(双)、阴陵泉(双)。对照组口服宫瘤清胶囊治疗。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75%,对照组总有效率80.0%,两组疗效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

3.4 中药外贴

辛昕等[14]对30例子宫肌瘤患者采用中药穴位贴敷治疗,所选穴位为关元、气海、中极,药物为三棱、莪术、大黄等。对照组服用宫瘤清片(熟大黄、土鳖虫、水蛭、桃仁、蒲黄等)治疗。中药穴位贴敷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0%,两且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4实验研究

肌瘤内消制剂由鬼箭羽、夏枯草、生牡蛎、黄芪等组成,具有活血化瘀、软坚消症,兼以益气的作用, 调节血中雌、孕激素水平,抑制子宫平滑肌细胞ER、PR的表达,可能是肌瘤内消制剂治疗子宫肌瘤的机理之一[2]。雌、孕激素负荷可引起大鼠子宫平滑肌细胞的异常增殖,而肌瘤内消制剂可有效抑制这种增殖,改善子宫平滑肌结构,恢复正常细胞周期[4]。季培英等[15]研究结果显示中药活血化瘀法对子宫肌瘤患者血清IL-2R、TNF-α水平有调节作用。李勇生[16]研究结果表明通络散结胶囊治疗子宫肌瘤是通过降低患者体内血液黏稠度,降低血雌激素、孕激素以及子宫内膜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水平来实现的。李坤寅等[17]研究结果表明降低子宫肌瘤患者子宫肌层及其瘤体组织中的PR水平及其PRmRNA表达可能是橘荔散结丸治疗子宫肌瘤的主要机理之一。

5 疗效评价标准

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妇科专业委员会制定了综合疗效的评定标准、疾病疗效(消瘤疗效)的评定标准、中医证候疗效评定标准[28]。

6 小结

中医治疗子宫肌瘤有很大的优势,但必须辨证论治,病久则虚实夹杂,治宜攻补兼施。应采用统一的诊断与疗效判断标准,以利于深入研究与广泛交流。

参考文献

1 肖承.补消结合治疗子宫肌瘤[J].新中医,2001,33(10):3-4.

2 刘文苓,肖承,赵凤志,等. 肌瘤内消制剂对子宫肌瘤大鼠雌孕激素水平及受体表达影响[J].中医药学刊,2003,21(6):867-868.

3 陈艳,肖承. 益气祛瘀法分期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研究[J].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2,25(6):68-70.

4 刘文苓,肖承,等. 雌孕激素负荷大鼠子宫平滑肌增殖及肌瘤内消制剂的干预作用[J].辽宁中医杂志,2003,30(5):346-347.

5 尤昭玲主编.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6,503-510.

6 徐福松,莫惠主编.不孕不育症诊治[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153-162.

7 杨家林,潘芳.子宫肌瘤[M].∥刘敏如,谭万信主编.中医妇产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945-954.

8 邬美萍.梁剑波主任医师治疗子宫肌瘤经验浅谈[J].甘肃中医,2006,19(9):11-12.

9 叶玉妹.蔡小荪活用桂枝茯苓方治疗妇科瘕经验[J].中医文献杂志,2007,25(1):36-38.

10 王娜梅,崔琳.马春芬教授治疗子宫肌瘤经验[J].中医研究,2007,20(2):56-57.

11 桑海莉,吴葆卿.行气活血、软坚散结法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与实验研究[J].中医杂志,2003,44(1):41-43.

12 海日罕.针刺治疗子宫肌瘤16例疗效观察[J].新中医,2003,35(9):44.

13 余蕾,张春婷,曹雪梅.子宫穴温针灸为主治疗子宫肌瘤32例临床观察[J].针灸临床杂志,2005,21(9):8-9.

14 辛昕,李艳慧.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子宫肌瘤30例临床观察[J].针灸临床杂志,2006,22(7):15.

15 季培英,孟炜.活血化瘀法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免疫学研究[J].中医药学刊,2004,22(9):569.

16 李勇生.通络散结胶囊治疗子宫肌瘤临床疗效及其机理研究[J].辽宁中医杂志,2006,33(6):14.

17 李坤寅,王文君,罗颂平,等.橘荔散结丸对子宫肌瘤孕激素受体及其基因表达的影响[J].新中医,2005,37(5):74-75.

18 庞保珍,赵焕云,胥庆华.消宫春丹贴脐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研究[J].黑龙江中医药,1996,(3):25.

19 施小墨,陆寿康.施今墨[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1:299.

20 刘云鹏等编著.刘云鹏[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1:168-175.

21 罗颂平.罗元凯[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1:148.

22 黄素英等编著.蔡小荪[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166-170.

23 毛秋芝,曹玲仙.子宫肌瘤[M].∥罗元凯主编.实用中医妇科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293-299.

24 李祥云工作室.李祥云治疗不孕不育经验集[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113-119.

25 钱伯煊编.女科证治[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79:78-82.

26 邓铁涛.邓铁涛临床经验辑要[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1:225.

27 班秀文.班秀文临床经验辑要[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0:427-428.

28 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妇科专业委员会.国际中医妇科诊断标准与疗效评价标准(讨论稿)[S].天津中医药,2007,24(增刊):6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