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质量范文

时间:2023-05-29 15:09:1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课堂教学质量,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课堂教学质量

篇1

关键词:兴趣;主导作用;教学效率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4-088-01

课堂教学实践中,如何在现有的教学软件和硬件的条件下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本人觉得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优化课堂教学,从而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乐学”“爱学”

兴趣是增强注意力和记忆力的催化剂,是儿童自主学习,探求知识的动力和源泉。只要学生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能自觉地投入学习,参与学习过程,提高教与学双边活动的“和谐性”和“协调性”。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与激励唤醒和鼓舞。”许多成功的课例都与教师恰当应用激励手段分不开。课堂教学中善于,不但可以增强学生的荣誉感、自豪感,而且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沟通师生感情交流,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促进有意义学习。例如:本人在讲“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度”内容之前,让学生任意量一个三角形,将所量的结果的三个数记下来。上课时,让学生“考考”我:随便说出两个角的度数。学生们当然不信。“难道老师会变魔术?我们自己量的度数,老师又没看见,他怎么会知道?”有的同学举手了。“老师,我的三角形一个角是90度;另一个角是30度……”“第二个角是60度。”我脱口而出。“猜对了”学生沸腾了,七八个都没有考倒老师,惊叹之余,大家奇怪起来,老师怎么有这么大的本事!“你们想不想知道这里的秘密?想不想和老师一样有本事”,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一下,三角形的内角和有什么规律?”疑问使学生产生了好奇心,好奇心有转化成强烈的求知欲望和浓厚的学习兴趣,变“苦学”为“乐学”。又如教学正、反比例应用题怎样进行沟通联系时,本人设计了这样的新课导入:“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用比例解应用题,,有趣的是,这些题即可用正比例解,游客用反比例解,你们相信吗?”以此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乐于参与到课堂的学习活动中。

二、通过教师的主导作用,使学生从被动的地位转为主动学习地位,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

教师的主导作用在于将学生的学习潜能开发出来,是指从无意领域提高到意识状态,是好奇心转化为求知需要,并成为学生主体性发展的动力之源。如在学习新知识时,应利用学生头脑中已有的旧知识引路,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参与意识,大胆在课堂实践中去探索、尝试和总结,让学生跳一跳摘果子,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主动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点的能力,学生通过运用自己的思维去学习,定能获得成功的收获。素质教育课堂要求学生生动、活泼主动的获取知识。其改革的根本在于实现课堂教学自主化,提倡以学生为主的核心教学,讲究教学共振,主动参与教学的全过程。

1、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乐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经验,能力水平,认识规律等因素,抓住学生活动的热点和焦点,从学生喜闻乐见的实情、实物入手,创设生动、有趣、有味得问题情境。使学生产生疑问,激发探索欲望,唤起学生思维的能动性,而乐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例如,在教学“能被三整除的数的特征”时,创设了这样的问题情境。上课开始,教师在黑板上写出了如下几组数:第一组,234、368、540.第二组,475、645、870。第三组,123、216、519。第四组,13、24、49,。让学生观察思考哪些数能被3整除。由于学生受“能被2、5整除的数的特征”的影响,可能会根据“个位上是3、6、9”的数来进行判断。这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分别用第三组和第四组来验证,让学生自己发现刚才所做出的结论是错误的,错在哪里?这种悬念驱使学生的求知欲被激发了。

2、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使学生学会自己思考,自己理解自己消化,自己吸收的学习方法。

教师应充分信任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学习,给学生充分的时间,放手让学生自己读书。创设“自学”的气氛,让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得到充分发挥。如在教学“百分数应用题”时,由于有关百分数应用题的解法是和以前学过的分数应用题相同。所以,在教学这一节内容时,我只是起“点拨”的作用引导学生复习了分数应用题的解法之后,便放手让学生自学,然后再予以检查、评价。

3、引导学生对学习进行自我评价,使学生的学习得到及时的调整。

检查知识和技能掌握的情况,不仅要落实到每个学生身上。在班级教学条件下培养学生互测互评,自测自评的能力。实现自评、互评,即是教学的任务,又是完成教学任务的有效手段。

三、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

篇2

1.影响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质量的因素

1.1老师的影响因素

音乐天赋异禀的学生属于少数,大部分具有良好音乐素养的学生都是通过后天培养的,而老师则是培养学生具备良好音乐素养的关键人物,尤其是在小学教学中。由于小学生尚未形成成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其判断能力较弱,需有明确的指导作为行动的指南,而小学音乐老师则是指引小学生开展更有效的音乐学习的灵魂人物。因此,老师的教学水平和音乐修养对培养小学生的音乐素养具有直接的影响作用。音乐老师应注重提高自身音乐教学能力和职业道德修养,为学生树立榜样,让学生感受到学习音乐的乐趣。

1.2学生的影响因素

学生是课堂主体,能够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教学的一切目标都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都是从学生角度出发,小学音乐教学仍受到学生的客观影响。若老师具备较高的教学水平和职业道德修养,但小学生由于生理和心理问题其理解能力、自控能力等方面尚有欠缺。因此,小学生容易进入学习误区,对学习产生厌倦的情绪,学习态度不端正,尤其是对待音乐课程等艺术类的课程,更是缺乏重视的意识,从而严重地阻碍了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1.3教学模式的影响因素

在新时期发展下,重视老师讲课的传统音乐教学模式已不适应时展的步伐,传统的应试教育也逐渐失去其优势,开始向素质教育模式转变,进入全新的视听教学模式。在现代,许多先进教学工具、教学方法被用于音乐教学中,如多媒体技术、视频技术等,使学生能在视觉、听觉上开展音乐学习,让学生感受到轻松、有趣的教学氛围,使得音乐课堂教学不再沉闷,从而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措施

2.1将教学内容变得多元化,调动学生积极性

若进行小学音乐教学时,只按照单一的音乐教材进行教学,不能激发学生对音乐学习的欲望,也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不利于提高小学音乐课堂的教学质量。为此,小学音乐老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应注意综合各种教学内容,使音乐教学内容变得多元化、多样化,利用一些课外教材进行音乐教学,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拓展学生视野,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音乐素质。比如,进行《春天来了》这一单元的音乐教学时,老师可先介绍本单元的歌曲《春晓》、《杜鹃圆舞曲》、《春天的小河》、《报春》等,让学生对本单元的学习有大致的了解。然后老师向学生提问“同学们还知道哪些关于春天的歌曲呢?”让学生思考并发言。接下来,老师就将自己搜集到的关于春天的歌曲播放出来,让学生猜歌名。再次,回到本单元的教学中,将课外歌曲与单元内歌曲进行对比教学,从而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2.2综合运用多媒体教学工具

多媒体具有播放功能,能向学生展示视频、动画、歌声等方面的教学资料,让学生在视觉、听觉上进行音乐学习,使得音乐教学更生动、形象。在音乐教学课堂上,老师可将多媒体教学工具与声乐配合起来,将音乐教材通过视频、音频等形式展现出来,让学生在视听层面上进行音乐学习。同时,老师还可利用多媒体教学工具进行新课导入,合理引入影视作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从而提升音乐课堂教学质量。比如进行《十二生肖》的教学时,老师可利用多媒体播放各生肖的叫声,让学生进行猜测,同时播放有关生肖的动画视频,营造轻松的教学环境。

2.3优化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方式

进行小学音乐的教学时,老师应考虑到课时的完整性,按照教学大纲进行授课,不挪用也不占用音乐课时,以发挥音乐教学的真正作用,尽量将音乐教学内容传授给学生。在进行课堂教学时,老师应注意细节教学,关注每个学生的情绪,注重检查教学内容是否已落实在每个学生身上,还要关心音乐教学过程是否完整,教学方法是否能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只有优化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方式,构建一套适合的、严谨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案,才能使小学音乐课堂更顺利地施行,从而有效提高小学音乐课堂的教学质量。

篇3

良好的课堂气氛是学习的基础,但真正让学生动起来才是关键。数学的课堂教学与文科的课堂教学有很大的区别,它不但要求学生熟记有关的公式、定理,而且能把这些数理指导问题的解答,并能使用它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设法让学生动起来。首先是思想动,就要积极引导学生善于质疑问题,学起于思,思起于疑,学生的求知欲就是从问题开始。学就要问,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指导其积极思考,培养强烈的问题意识,促使学生不断发现问题,自觉、主动地再学中问和问中学。

除经常要求学生结合课题的内容提出问题和发现问题外,还要积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自己解决;当不能独立解决时,提倡同伴之间相互讨论,交流解决;还不能解决时,再由师生共同探讨。这样,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使每个学生在思想上真正动起来。其次是让学生的手真正动起来,数学的最大特点是听得明白不一定会做,课堂回答问题的热烈气氛不能说明学生对要掌握的知识都要掌握,而是要来自动手方面能发现问题。为此,当问题讲解讨论后,务必抓紧时间进行练习,在练习过程中,同伴可互相校对结果或互相批改,查找出问题的所在。如是者,让那个学生动手发现问题时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

二、把握好“解惑”的力度

长期以来,课堂教学一般是不管有没有“惑”,总是滔滔不绝一讲到底,认为只有讲深讲透才能解除学生的疑惑,这种方法,对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与解决能力是不利的。因为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主要是取决于学生数学思维互动的展开程度,取决于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的深度,取决于学生认知活动的质量,而这些又必须以学生的积极主动的实践活动为基础。教师应变“以教师为中心”为“以学习者为中心”,教师的角色也应相应地从一个“传道者”转变为一个“帮助者”。因此,抱着每课必练,逢练必评,边讲边练,未讲先练的方式未必全行,亦未必奏效。而应该在学生有“大惑”之处,以学生现有认知水平还不足以顺利解决困难的地方“讲深讲透”,而处于学生认知的“最近发展区”的问题,可通过学生自己的努力自行解决,应少讲则少讲甚至不讲,放手让他们自己去尝试,探究与实践。在课堂练习时,允许学生出错,并有意识展示容易错的地方,以引发学生的疑惑,引导他们设法解惑,从而培养学生质疑解惑的能力和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教师交给学生的应当是一把打开知识宝库的金钥匙,而不是金山和银山。教师要善做“小先生”。

篇4

一、必须落实“三为主”方针

所谓“三为主”,即新课标中要求的“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训练为主线”。这是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1.作为引导者的教师的主导性要课前明确,首先明确教学目标是什么?一堂课不是什么都学,什么都讲,具体的教学目标对教师教的方式、时间、手段和学生学的方式、时间等因素起着决定和制约作用。因此,制订教学目标时必须明确:(1)本节课要复习哪些旧知识?为本节课做铺垫。(2)要学哪些新知识?学到什么程度?(3)需要哪些辅助教学的教具学具,让学生提前做准备。(4)要用到哪些数学思想方法。其次,明确受学生的个体差异,做到因材施教。课前备课,即要备教材,还要备学生,班上学生有多少,哪些是优等生,哪些是中等生,哪些是后进生,教师心中要有数。对各层次学生有哪些要求,既要防止优等生优“吃不饱”,又要防止差等生“消化不良”现象的发生,课堂上所提问题的针对性等都要有所考虑。2.学生的主体地位必须明确。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知识的主体。教师必须要尊重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激活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教师要做到学生能自主学会的,自己解决的问题绝不包办。并且能大胆把讲台让给学生让学生去讲。3.训练为主线是知识迁移的必要手段。学生学知识的目的是为了在解决问题时会用新学到的知识。因此教师在练习题的选择上要多下工夫,不能随便找几道题就草草了事。要多翻阅教辅资料,精选一些针对性强的习题,训练做到有的放矢,并且要做到精讲精练,不要搞题海战术把学生累的半死。

二、加强学法指导,让学生会学

教给学生学习方法,让学生知道如何去学,这样不仅可以缩短教学时间,还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灵活性,这就要求教师在传授学生知识的同时还要进行学法指导,让学生学的充实,为此我除了在每节课的教学中注重学法指导外,过一段时间就要上一次学法指导课,选择一些典型的例题通过例题的讲解分析让学生明确类似题目的解法。以后遇到同类型题目知道如何解决。加强学法指导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巩固课堂教学效果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教师要激发学生学习本学科知识的兴趣。为此我的做法是1.例举生活中与数学相关的事例,让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身边,从而激发探索的兴趣。2.把数学知识的运用与实践结合,让学生认识到数学是有用的,从而激起学习的兴趣。3.运用现代教学手段,形象呈现数学教学过程,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4.发动学生,开放数学课堂,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课堂上要激发兴趣,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课间要充满兴趣,课堂结束要延伸兴趣,让学生在兴趣中展开学的活动,带着兴趣巩固课堂教学效果,这样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重视习惯培养

篇5

关键词:初中政治;课堂;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2)10-0314-01

在我国质量诉求越来越强烈的今天,教学质量被各级教学管理部门提上了议事日程,教学质量被视为学校的生命;同时当前我国基础教育正进行着一场深刻的变革,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推行基础教育新课程的形式下,也要求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质量。下面笔者就近年来自己从事政治课堂教学的经验,对如何提高初中政治课堂教学质量谈几点认识和体会。

1.注重培养学生兴趣,活跃课堂氛围

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俗话说得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的学习,就难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所以在教学中,一堂课就是一段生活,一段教师和学生相依共进、交流互动的生命里程。理想的课堂生活是“开心果”,学生乐在其中,兴味盎然;是“创造坊”,给学生提供各种尝试的机会,创造各种条件让学生自己去探索;是“助推器”,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注重民主性、趣味性、鼓励性、实践性、探究性相结合,把学习的自利还给学生,教师鼓励学生,唤起学生的主动性,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形成独立的人格。我们还可以创设学生喜欢的课堂生活情境,创设人人参与的情境,因为“活动是孩子的本能,游戏是孩子的天使”,创设情景教师可以让学生各尽所能,或唱或跳,小品、相声、诗歌、绘画等形式,情趣连连,让学生喜欢你的课堂,让学生能在创造中感受成长的快乐、成才的满足,在表现中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激发表现欲和学习欲,从而提高学习的兴趣。激发学习的兴趣对思想政治课来讲更为重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途径和手段是多种多样的,只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勇于探索,就一定能找到对学生进行教育的有效途径。我们的教学一定会感动学生,受到学生由衷的欢迎。我们的政治课堂将会越来越受学生欢迎。

2.更新观念,端正思想

政治课堂教学是一门理论性比较强的学科,假如仅仅依靠理论教育很难达到育人的目的,特别是近年来中考政治实行开卷考试,许多老师都认为开卷考试即抄书,而在老师这一误区的影响下,大多数的学生也都认为政治考试即抄书,平时放松学习,考试时翻书抄书即可。因此,思想政治课对他们来讲是一门晦涩、枯燥、乏味、空洞、法律条文繁琐冗长的科目。于是课堂上学生们无精打采,昏昏欲睡,老师上课没有激情的局面。这样的局面不可能把教学质量提高上去,面对这些不利的形势,我觉得,作为一名政治教师,要能适应新的课程改革,首先应该更新教学观念,即改变“注入式”、“填鸭式”、“满堂灌”的传统教学模式,取而代之是“导入式”、“参与式”、“讨论式”、“启发式”等新的教学模式。只有摆正了“教”与“学”的关系,明确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的作用在于“导”,才能端正思想,消除误区,从而给自己也给学生寻找到了一片晴朗的天空。

3.倡导探究性学习,以问题解决贯穿课堂始终

学生具有创造的天性,假如老师为学生搭建一个舞台,他们的创造潜能就可以极大地得到发挥,也就可以为成才多加砝码。探究性学习,可以使学习者通过所要学习的内容进行探索、体验、分析、总结,以便获得知识,并在这一过程中开发自己的各种潜能和技能。作为教师,我们要懂得任何一个学生都有一定的知识基础,更有挖掘不尽的潜力,要把学习任务放给学生,也就是相信学生,发动学生,利用学生,尊重学生,那么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就会高涨,教师制定出一些方法、要求科学指导,落实学习成果,这样学生有所求、有所得、有所获,教学时适时鼓励,唤起学生的兴趣,重视学生自主学习,关注学生的自习,学生只有自己尝试,去反复做,深入地思考,才会有提高、有成功。学生的自我收获,才是真正的收获,才是幸福的、快乐的。所以一名教师切不可去给、去灌,要让学生滚爬跌打,去学、去做、去体会、去感悟、去总结、去收获。

4.提倡学生质疑

学生“怪问”是“愉快教学法”,“茶馆式教学”过程中,极易碰到的情况。它是学生善于思考的结果,闪耀着学生思维的火花,包含着追根究底,追求真知的热情。教师应把它看作是好事,不能斥之为奇谈怪论,要妥善对待。首先,教师对不便当堂回答的问题暂时不答,而把问题留给学生,促使学生去思考。此类问题,教师如果解答,不是三言两语能讲清的,可能会影响课堂教学计划,或者是教师需要查阅有关资料才能解答,可采用存疑待答法,既保护了学生的积极性,又留下了探讨的悬念,也为教师更准确地解答赢得了时间。例如,在讲“社会主义生产关系适应社会化大生产发展的要求,从而更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内容时,学生可能会问“为什么战后日本在一片废墟上发展却那么快,相比之下 中国 却不如日本呢?”教师如果冷冷地说一句“不要东拉西扯”,学生积极思考问题的热情就会从此冷却,此是为师者之大忌。其次,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与本节课上内容有密切关系,教师可以把问题还给学生,有意识地组织学生讨论。在讲“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时,学生可能会问“现在台湾当局”,并无通过“一国两制”实现两岸统一的意向,相反不时制造“”言论,做出损害两岸关系的行为。那在这种情况下,中国为什么不通过武力解决,真正实现祖国的统一呢?对此,教师不回答是不行的,教师可有意识地组织学生一起讨论,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并作归纳,学生便能更深刻理解“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重要意义,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篇6

关键词 课堂教学质量教学评价

1 引言

教学质量是衡量一所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志,课堂教学则是整个人才培养过程中最基本、最重要的环节。课堂教学质量的优劣,对人才培养的质量有着直接的重要影响。实践表明,不断有效的、形式多样的教学质量监控活动,可以准确地衡量教学质量的高低,尤其是对于帮助教师总结教学经验、更新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法、完善教学环节、提高教学水平进而整体提高教学质量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本文以西安邮电学院计算机系2005-2006学年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实践工作为例进行探讨,希望能对这些问题的解决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2 制订本科课堂教学质量评价试行办法

2.1 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目的及任务

通过对课堂教学效果进行全面动态的检查和评价,可以保证和提高课程教学质量,提高教师课堂讲授水平及其教学环节的设计、安排水平,树立良好教风、学风,保证系部正常教学秩序,从而全面提高系部本科教育的整体教学质量。

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主要任务包括:进行教学过程监控,发现和解决教学过程中影响教学质量的主要问题;进行教学建设监控,引导和控制教学建设的方向,保证在各项建设中贯彻教学改革精神,巩固教学改革成果;反馈监控结果,对教师、课程建设等提供各种帮助信息。

2.2 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组织与形式

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主要通过以下形式进行:

(1)教学管理组织协调系统:在教学主任领导下,由系办公室、各教研室对日常课堂教学及教学建设工作进行管理和监控,及时解决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2)系教学督导组督学系统:聘请有丰富教学经验和有责任心的教授、副教授组成督导组,实现督教、督学、督管;

(3)系教研室同行教师评价系统:由系教研室主任组织对主讲教师的听课安排、青年教师试讲和教学效果评价工作;

(4)校内外专家评价体系:聘请校内外专家对我系教师课堂教学进行评价;

(5)辅导员担任信息员系统:由系部聘任各年级辅导员担任本科教学质量监督信息员,通过学生及时掌握并反馈教学信息。

2.3 教学质量评价的主要内容和程序

教学质量评价的主要内容和程序分为三步:

(1)开学前和学期初

由教学主任进行全面布置和安排课程计划,主要检查任课教师安排、教材到位情况、教师教案(讲稿)及教学日历。

(2)学期中

由各教研室进行课堂教学的辅助环节(作业、习题等)检查。由系领导、教研室主任、同行教师及校内外专家随机听课,获取课堂教学信息,填写《教师课堂教学质量同行专家评价表》;主讲教师填写《主讲教师对辅导教师评价表》;在学生中进行网上评教,由学生在《教师课堂教学质量学生评价表》和《学生对辅导教师评价表》中对教师进行投票,如实反映授课教师的教学情况。系部及时对评价表进行数据统计分析,并将核实反馈结果向各教研室通报,以便教师及时改进教学。

(3)学期末

由各教研室进行试卷检查和成绩分析,总结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各级督导组综合本学期的教学调研、听课结果,分别向学校职能部门和系部提供本学期教学的总体情况。系办公室汇总评教资料。

3 师生评教范围

系专家督导组由8名教授组成:系主任任组长,系副主任任副组长。聘请校内专家9名。教研室同行评教教师共18名。

2005-2006学年第一学期主讲教师评价对象是系部新上岗的青年教师,共计38人。辅导教师评价对象是所有带辅导课的教师,共计25人。学生对主讲教师的评价涉及到9个系部共计156个班级,对辅导教师的评价涉及到5个系部共计135个班级。全院约有1万人次的学生参与了此次评教活动。

2005-2006学年第二学期主讲教师和辅导教师的评价对象扩大为系部全体任课教师,主讲及辅导教师人数分别为61人和15人。实施了学生网上测评系统,共接受学生网上测评问卷10015份,其中主讲老师8257份,辅导老师1756份,主讲教师有效样本8217份,辅导老师有效样本1756份,有效率分别为99.5%、100%,覆盖了全系5个教研室的30门课程。

4 评教数据统计与分析

4.1 计算及统计方法

计算及统计的具体方法为:以每一份教学调查问卷为一个样本,样本中各项调查问题的得分,经过平均得到的综合指标值Xi是一个随机变量,每位参评教师有N个样本,则作为这些Xi的均值也是一个随机变量。的数学期望和标准差由样本数N和综合指标值Xi确定。

本次统计用(-K,+K)表示每位参评教师所得总平均分的置信区间,其中K与N、Xi及Xi的假设分布有关,表示了统计数据的估计误差(或统计数据的估计精确度),区间的大小意味着估计误差。在数理统计学中所谓区间估计,就是要用有确切意义的数字表达某个未知总体参数在一定区间之内的“肯定程度”。若每位参评教师所得总平均的期望值记为a(未知),“区间(-K,+K)包含a”的真实性的置信程度,称之为置信系数(或置信概率),(-K,+K)称为置信区间,简记为“”。

每位参评教师的样本数(有效调查问卷份数)N的值越小,置信区间的长度越长(即K≥0的值越大),表示调查统计结果的误差越大,为了使调查统计结果能够公平地反映学生对每位教师课程教学打分的实际情况,我们选定置信概率为97%,每位参评教师所得总平均分的置信区间用“”表示,并规定统计时去掉3%的扰动数据,样本按正态分布计算。

4.2 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总体得分情况

通过获取系部61名主讲教师和15名辅导教师的学生评价教学总得分与各项分指标的得分,分析评价结果的信度,结果显示:学生认为教学效果优良(80分以上)的主讲和辅导教师分别占被调查教师的85%和93%,教学效果差的主讲和辅导教师分别占被调查教师的1.64%和0%。整个评价结果的内部一致性高。评价指标体系基本稳定,教师总体教学水平趋于稳定,不同年级的评价者在认知水平上的差异,并未造成对评估结果的明显影响。

4.3 教师各指标得分的分析

学生对主讲教师评价总得分由基本涵盖课堂教学环节的5项指标得分组成,各指标得分见表1。

结果显示:指标1的得分总体最高,指标4的得分较低;指标3和5的离散度最大,其余指标的得分比较接近。数据表明:教师在课前准备上向学生说明了该课程在本学期的教学计划(包括学习该课程的主要目的和任务,所用的教材和主要参考书)。在教学方法上,启发学生思考,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发学生的兴趣,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大胆管理学生这几个方面教师还有待加强。而在教师对教学内容熟练程度,概念准确性、原理清晰性、举例典型性和逻辑性、重点突出性、概括难点准确性,反映科学前沿信息,扩大学生视野,有计划地进行质疑、答疑、讨论、习题课、计算机操作及作业批改等方面表现参差不齐。

学生对辅导教师评价总得分由基本涵盖教学环节的3项指标得分组成,各指标得分见表2。

结果显示:指标1,2,3的得分总体很接近,但是指标2离散度最大。数据表明:辅导教师在辅导教师的基本素质,辅导教师的工作态度,能力表现这三个方面基本上是一致的。而在是否引导学生积极思考理解,是否教会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理解问题的能力,是否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是否重视基本技能和个性发展,是否有计划地进行质疑、答疑、讨论、习题课、计算机操作及作业批改等表现参差不齐。

主讲老师对辅导老师评价和同行对主讲老师评价,因为数据量较少,不具有统计性。

4.4 教学得分的分布情况

学生对主讲教师评价总得分统计情况见图1。

结果显示:90~100分占31%,80~89占54%,80分以下占5%。总体看来,主讲老师的教学情况较好。85%以上的老师都很认真负责,但是15%的主讲老师授课上还存在问题,甚至还有学生对老师的评价为差和不及格。

学生对辅导教师评价总得分统计情况见图2。

结果显示:90~100分占13%,80~89占80%,70~79分占7%,70分以下占0%。总体看来,辅导老师的辅导情况很好。93%以上的辅导老师都得到了学生较好的评价。

5 评教的奖惩方案

从爱护并培养青年教师为着眼点,学院本着以公正、公平的原则,实事求是的态度来开展教学评价工作。基于此,系部将评教结果与教师课酬挂钩,加大奖励力度,对于加权排名在前列的主讲教师和辅导教师,给予其课酬10%至20%的奖励。

对于加权排名在后3名的主讲教师,立即暂停其主讲资格,仅安排下一学期的辅导课程,扣其10%的课酬以示提醒,督促其尽快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当一学期的辅导课结束之后,本人要求重新上课时,须经试讲,综合评分通过后方能开课。

加权排名在后3名的辅导教师,除扣其10%的课酬以示提醒外,视其个人实际情况分别予以安排。

严把课堂教学质量关,要求所有辅导教师,必须全部跟班听课,掌握授课进度和教学内容,做好辅导答疑及作业批改,并写出教案,做出全部习题,按时答疑,上好习题课。对新上课或开新课的青年教师教师须经严格审查、试讲通过后方能开课。

6 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实践成效

通过该体系的初步实践,在学院率先建立了较完善的教学质量管理与评价组织体系,保证了教学决策的有效实施和教学的正常运行;建立了以系办公室为中枢,由专家、教师、教学督导员、信息员和网站管理人员组成的教学信息反馈系统,保证了教学信息的及时反馈;建立了层级结合,上、下贯通的教学质量评价运行机制以及切合实际、权重分明的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对本系的教学工作产生了明显的效果。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促进了教师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转变,增强了质量意识,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进一步确立

开展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过程其实也是一次转变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过程。评价既是对系部教学工作的检验,也促使系部进一步思考、研究教学工作,从而强化了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质量意识进一步得到了增强。

(2)有力地促进了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化

科学的教学质量与监控体系的建立,对系部教、学、管工作都具有诊断、监督、导向的作用。使正确的做法得到及时强化,使不合适的计划、方案、做法得到及时调整和纠正,教学工作得到不断改进和完善,从而促进学校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入。同时系部教学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增强。教学管理工作者的责任心明显增强,同时也提高了教学管理的效率。

(3)促进了良好教风、学风的形成

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引入了竞争机制,调动了我系教师的工作潜力和能动性。通过制定相应的奖励制度,鼓励教师在学科专业研究、教学研究、教学内容和方法研究及改进方面积极投入,多出成果。调动了教师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尤其是对于青年教师的严格要求,精心培养,为他们的职业生涯奠定了扎实的基础。同时,由于对教学质量实施了全面的监控,学生普遍感到学习中约束机制增多,学习的压力增大,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广大学生将被动的心理压力变成了学习的动力,促进了勤奋好学,努力上进的学风。

(4)促进了系部教学管理的规范

评价指标既结合了教育部的评估要求,也考虑了学校及系部的实际,它是一种导向,也是我们努力的方向。通过实践,既检验了系部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也推动教学管理工作向着更加科学化、规范化的方向发展。同时促进了系部之间的交流、学习。因为评价的过程也是一个互相学习、共同提高的过程。

(5)促进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系统、严格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激活了教学过程的各种要素,从而保证了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同时,通过对系部影响人才培养质量各因素的实时监控,促进各方面及时调整工作,确保人才培养的质量达到预期目标。因此,通过建立内部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激发了系部教学自身的内在动力,形成了自我约束、自我发展、不断提高的工作机制。

参考文献

[1]王孝玲.教学评价的理论与技术[M].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

[2]崔立新.服务质量评价模型[M].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2003.

篇7

【关键词】以学论教 发展性评价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8-0058-01

对教师课堂教学的评价是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中一个重要内容。它不仅可以促进学生和教师的发展,更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笔者通过在教研组内建立质量监测机制,即以教研活动的形式定期开展教师对课堂教学的自评、互评,同时结合对学生的考试测量评价等,来监控课堂教学质量,并及时反思总结,而后进行二次集体备课来充实完善我们的课堂教学,从而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以下谈谈笔者的几点做法和体会。

一、重视以学论教的评价理念

首先,物理课堂教学要真正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就必须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评价观念,以学生的“学”来评价教师的“教”。一节物理课的好坏,观察的重点是教师组织下的学生活动过程,这些活动是否让学生实现了有效学习。教师的组织活动并不是考评的重点。教师的活动必须能引发学生的活动,这样测量评价教师的活动才对评价课堂质量有意义。否则,不论教师的讲解如何生动、展示的教育资源如何丰富,只要没有激起学生的有效学习,都是不必要甚至无价值的。例如,学生在体会省力杠杆具有省力的特点时,教师并不用过多地讲解,而是让学生尝试动手将木板上的钉子拔出。有的学生会选用教师提供的羊角锥拔钉子,当其他学生看到钉子不费吹灰之力就被拔出时,都跃跃欲试想来尝试,同时还会选择提供的其他器材尝试。在他们简单的尝试中,体会到了省力杠杆的显著优点。这样的课堂才会既生动又高效。

其次,以学论教的评价理念是强调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呈现的情绪状态、注意状态、参与状态、交往状态、思维状态、生成状态等状态为参照来评价课堂教学质量。我们从教师的角度来衡量:这节课,我考虑学生认知水平了吗?有漠视学生的现象吗?有浪费课堂时间的行为吗?课堂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带给了学生什么?各环节目标达成度如何?……评价的关注点转向注重学生求知的过程、探究的过程、努力的过程。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全面发展。

二、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与发展性教师评价

课堂教学评价主要是对教师课堂教学的行为及其效果所进行的价值判断。而发展性评价的目的不是为了筛选出优劣和评出等级,是期望通过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点评、讨论、反思,让被评教师的教学技能和水平得到提高,改进和调节教与学的行为,为教师之间相互交流、发现各自的优缺点提供机会,为制订教师发展的目标和对策提供依据。

我们的物理课堂教学评价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教学前的评价。这种评价主要是弄清学生是否具备即将开始学习所必需的知识和技能,即确定学生的学习准备情况。还有是对教师教学设计的评价,即课前对教学背景、教学任务、教材研究、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设计等评价。它们是教学活动的基础,直接关系到教学目标能否达成。

其次是教学过程中的评价。这种评价主要用于监测学习进步、检测学习中的错误,并为学生和教师提供反馈,便于监控学生学习进展。它是进一步教学的基础。对教师的具体教学行为的评价往往关注以下几点:

1.教师所设计的教学情境的价值取向是什么,对学生回答问题的评价导向是什么,如何使学生能动地、自主地、有创见性地提出问题、回答问题;教师是否正确运用肯定和奖励,采取适当的竞争方法,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积极向上的课堂氛围;

2.教师是否以饱满的热情进行教学活动,其教学活动与学生的学习活动能否融为一体;教师的教学思路与学生的思维发展是否协调同步;

3.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教师做了哪些工作,学生在哪些方面得到发展,这些发展对学生的未来学习与生活影响有多大;教师在学生身上学到了什么,有哪些启示;

4.教师是否能帮助和指导学习困难的学生,解决了哪些问题;对学有余力的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措施是什么;

5.学生是否主动参与,参与程度有多大,有几个学生能提出问题、进行质疑,他们提出的问题的深度和广度如何,他们的质疑是否合理。

最后是教学结束时的评价。在一个教学阶段结束时,我们关心的是学生的预期学习成果是否能够达到和达到的程度如何,教师的教学是否达到预先设定的教学目标。要获得这方面的信息,我们也必须使用相应的评价。考试测量评价是一种历史悠久的评价方式,这种评价侧重于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其优点是便于量化和对比,但这种评价方式的缺点也是明显的,它只注重学习结果而忽视学习的过程;测评的内容只注重知识与技能而忽略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尽管如此,考试依然是现阶段教学评价的一种重要手段,虽然新课程评价方法是多元的,但这些评价方法并不能替代考试测评,只能是与考试测评相结合,以更全面地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无论如何,它们都是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能为教学的顺利进行、教学工作成效的提高、师生的评价等提供及时而有效的反馈,以促进教师改进自己的教学,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三、有效的课堂教学评价能促进集体备课,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篇8

新课程实施之后,课堂的关注点从过去的“以教师为主体”转移为“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 凭借一线教师的有利条件,我们以课堂为实验基地,通过学习交流及在课堂教学中进行探索和实践,找到了与新课程最为和谐的交汇点,即研究课堂教学精彩细节,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一、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综合素质

关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的精彩细节,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切实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给学生创造“发挥潜能、思维创新”的空间,使学生学习更主动,教学更有效。

进入新课改,小组合作作为一种新颖而实用的学习方式,已被越来越多的教师所采用,但很多教师更多地追求合作学习的形式,对合作学习精神实质没有真于把握,所以我们经常能看到,教师提出问题后学生马上就投入讨论,即使有些教师注意提示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小组讨论,可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很短,学生还没理清头绪,就陷入了讨论,这样的结果只能是已经会的同学把答案告诉给不会的同学,没有达到小组讨论的目的,所以我们必须注意,讨论前一定要留给每个学生充足的独立思考时间,让每位学生都在有了一定的想法以后再加入讨论,不然讨论只流于形式。

经常看到学生在集体讨论或者独立练习是,教师或者站在讲台上看教案,或者急着在黑板上出题,再或者在学生中穿梭,但眼神游离,不在学生身上,似乎是在讲前休息。其实学生集体讨论时,教师不应袖手旁观,而应当从讲台上走下来,走到学生中间去,参与学生的讨论,获取学生讨论的信息,发现存在问题,实施指导、调控;而学生独立作业时,教师的个别辅导也很重要,在快速巡视中,教师应该及时发现问题并及时处理,如果是个别问题尽量在课上个别解决,如果是共性问题更应该在课上有针对性地解决,不把错误的方法带到课外、家庭作业中。

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细节对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影响

我们根据各年段学生的研究重点:以备课组为单位,开展教学研讨沙龙。通过讨论,学他人之所长,补自已之不足,促进自己在今后教学中不断构建开放的、多元化的、有效地课堂实施策略,努力提升课题组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和水平。如有些教师在讨论“课堂练习中的精彩细节的体现”话题时,认为“细节体现于教师之示范、细节体现于策略之引导。细节体现于是否之回顾、细节源于友情之提醒、细节得于更接近学生的认知水平、细节源于对比”。在讨论“课堂教学设计对教学效果的影响”话题时,教师们认为影响教学效果的细节设计有很多:如讲课内容深浅适度、容量恰当、结构合理,有一定挑战性:创设学习环境,让学生主动参与:鼓励学生向教师质疑:课堂提问有效,评价反馈及时,正确率高等。

三、课前交流是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课前交流,可以放松紧张的学习气氛,激起学生学习激情,打开学生的话闸,又从生活中影射了本科所要研究的数学知识。学生的情绪调动起来了,我们的课堂教学就有了基础。教师借课前谈话交流这个被大部分教师忽视的细节,缩短师生间的距离,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篇9

【关键词】信息化教学;课堂教学质量;作用

信息化教学主要是利用网络的相关功能和资源进行课堂教学,并将其能够提供的声音、文字以及图像等一系列信息进行结合,为学生的相关学习活动提供支持,从而提升课堂教学效果。信息化教学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其教学主要以传授课堂知识为重点,同时利用现代网络技术以及信息技术进行教学传达,对于提升高职院校课堂教学质量具有重要作用和意义。

一、信息化教学对提高职业院校课堂教学优势分析

(一)分享教学资源。利用信息化教学进行高职院校教学时,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时,可以充分利用各种网络教学资源进行教学工作,教师可以利用网络搜集各种优秀的教学设计、教学课件以及相关课堂实录,教师可以将各种网络教学资源整理成教学资源数据库,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数据资源为课堂教学服务,选取最合适的教学资源进行课堂教学,满足学生的各种教学活动需求。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以进行分工协作,对各种教学资源进行整合,每位教师能够系统地对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总结,从而达到集思广益,资源共享的目的。

(二)扩展课堂教学空间。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的教学活动被严格限制在教室之中,导致学生的学习思维无法得到发散,进而影响了其教学质量和效果。但是利用信息化教学策略,可以对课堂教学空间进行有效的扩展,在有限的课堂教学空间内,利用先进的网络信息技术,无线地扩展学生的学习空间。教师可以利用相应技术,对教学内容、资源等进行信息化的处理,制作与课堂教学相匹配的教学视频、声音以及图片等,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帮助学生进行学习思维的发散,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和效果。同时教师在教学上,还可以利用信息化教学技术对教学重难点进行突破,使学生更容易了解和接受,有效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二、信息化教学在高职院校课堂教学的应用分析

(一)创造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习兴趣是影响学生课堂学习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利用信息化教学方式进行高职院校课堂教学时,更要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激发。在运用信息化技术进行课堂教学时,教师可以采用情境创设的教学策略,利用相应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营造课堂氛围,提高学生学习质量。环境对人的行为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课堂教学气氛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行为。在高职课堂教学过程中,信息化技术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载体和教学手段,教师可以利用信息化教学手段,将枯燥乏味的教学知识制作成教学视频、图片等,取代传统的文字教学方式,以更加生动的形式表现出来,使学生能够在愉快的课堂教学氛围中学到相应知识和能力,有效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例如:教师在进行实践性较强的教学内容时,可以选择借用网络技术进行时间模拟。让学生在计算机上进行模拟操作,设计相应的实践操作教学环节,指导学生进行实践探索。这样能够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课堂气氛中完成课程内容。同时还可以让学生将完成的实践作品进行提交,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制定针对的教学措施。

(三)发挥主导作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随着素质教育理念以及现代教育观念的普及和推广,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越来越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而教师逐渐转变成为了课堂教学的引导者、学生学习的领路人角色。但是传统学生教育模式过于注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扮演着知识传授者和灌输者的角色,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浓厚,学习质量较差。对此,教师在利用信息化技术进行教学工作时,必须要注重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将信息化技术与教学重难点相结合,强化教学质量和效果的有效利用。将教师的主导作用与信息化技术相结合,适当简化教学难点,突出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对知识内容进行深度探索,同时还要积极发掘学生的进步,及时予以鼓励和表扬。通过这种教学方式,不仅能够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还能够提升学生的知识水平,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提升教师的网络技术水平。第一,高职学校应积极引进先进、优秀的教学人才,扩充学校的及时队伍,从而提高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水平。同时这些优秀教学人才还掌握着先进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将其运用到高职院校的教学之中,对于促进信息化教学的应用,推进教学改革和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和意义。第二,应依托于先进的信息化技术,对高职院校教师人才进行培训和再教育。随着信息化的不断发展,教学资源也得到了极大的丰富,学校可以引进先进的教学资源,对教师进行培训教育。

篇10

关键词: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424.21 文献标识码:A

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实施,已进入到抛弃粗放经营,实施有效教学、向有限的课堂教学要质量的时候了。课堂教学是推进素质教育的主要阵地,也是学生获得知识的主要渠道,向四十五分钟要质量,强调了课堂教学的重要性。从根本上讲,课堂教学的成败,决定了教学质量的高低。基于这一思想认识,应采取多种形式,改进课堂教法,提高课堂效率。

一、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叶圣陶老先生所说的“教是为了不教”的核心就是培养自学能力,自学能力提高了,学生就会自己猎取知识,由客体变成主体,不致被老师牵着鼻子走。当然,这方面需要老师的培养。对一个问题的提出、归纳、总结,或让学生阅读教材、独立解决,或分组讨论、集中解决,或师生共同活动、老师点拨解决。这样课堂上人人动脑、动口、动手,起到引其争,解其疑的作用,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指兴致,对事物喜好或关切的情绪。兴趣是指一个人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意识倾向或心理倾向。它表现为人们对某件事物、某项活动的选择性态度和积极的情绪反应。兴趣在人的实践活动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使人集中注意,产生愉快紧张的心理状态。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一门课有了兴趣,就会学得轻松愉快。兴趣不是天生就有的,这需要老师创造情景,激起学生的好奇心、产生求知欲,使其触景生情,引起共振。如可将一个教学班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作业以组为单位或讨论、或试做,各组竞赛,当场打分,提高同学们的竞争意识,激发兴趣,全方位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如,授课时,将民俗传闻引进教学,拓宽知识,增加兴趣。再如依文意插播歌曲激发兴趣,使学生精神处于最佳状态,便能较好地掌握知识,发展认知能力。

三、实施分层教学,进行因材施教

分层教学就是教师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能力水平和潜力倾向把学生科学地分成几组各自水平相近的群体并区别对待,这些群体在教师恰当的分层策略和相互作用中得到最好的发展和提高。分层教学又称分组教学、能力分组,它是将学生按照智力测验分数和学业成绩分成不同水平的班组,教师根据不同班组的实际水平进行教学。

十个指头有长短,学习也有好中差之分,顾及到学生间的差异,为使课堂教学具有针对性,可将教学班的学生分成几类,分类布置作业,分类指导,因材施教,查缺补漏。教法上不因循守旧,不套条条框框,从同步教学向异步教学过渡。对差生不歧视、不冷遇,促一下、扶一把、等一步,扬其长补其短,调动差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进行多种形式检查,实施教学效果的及时反馈

为了检验教学效果,科任教师必须进行学习效果检查检测,以检查检测所得的效果反馈出教师教的效果和学生学的效果情况。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在班级大、学生多的情况下,老师可坚持多种形式检查,如同座互查,教师抽查,文科的背诵、理科的公式、定理等用默写来统查,课后指定学或科代表检查,以巩固课堂教学,有效地完成教师所布置的作业。

五、互相听课,取长补短

不同的教师,教学上有各自的特色。通过互相听课,扬长避短,促进教者的精心备课,促使教者上好每一节课,课堂效果就会有一定程度的提高。

好的听课记录要关注教学环节设计关注情境创设、新课的导入、新知的探究、新知的巩固、应用与拓展等教学环节设计;要关注重点突出、难点突破;要关注教学方法与学习方法;要关注辅助手段的应用与板书设计;要关注练习设计与知识拓展;要关注教师的身体语言;要关注听课者即时的思考和评价听课时产生的随感及评价。做好听课记录,听记要分清主次;记录要有突出重点;听课后要及时反馈,研讨和交换意见;对听课记录评议要进行整理总结,弥补自己的经验不足。

六、善于总结分析,进行教后反思

美国著名学者波斯纳说过:“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窄的经验,只有经过反思的经验方能上升到一定的理论高度,并对后继教学行为产生影响。”所谓课后的总结分析,就是课后反思。课后反思亦称“授课心得”,顾名思义,就是教师教完一堂课后,对整个教学过程的设计与实施进行回顾和小结,将经验教训和体会记录在案的过程。教师写课后反思的过程其实也等同于教师课后自我评价的反思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