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提问范文
时间:2023-05-29 15:09:0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课堂教学提问,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语文课;提问;新颖;开拓
课堂提问是一门学问,又是一门艺术,没有固定的模式,只要不断实践,不断探索,就会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充分发挥提问的教学功能优化课堂结构,从而展示教师的教学艺术,显示教师的教学魅力。课堂教学提问艺术对于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质量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提问要精心设计,要新颖有启迪思维。
课堂提问的问题需要教师在备课时进行精心设计,构思巧妙的问题能够激活学生的思维,启发学生去探索。同一问题,可以从不同侧面提出,提问的角度不同,效果往往不一样。
问题的提出要有曲折性。如果只是一味地直来直去,学生就会觉得索然无味,并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思维的发展。教师能提出出人意料的的问题,使教学平中见奇。如教学《我爱这土地》时,设计了这样的一个问题:同样是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为什么作者的眼里常含泪水,而我们却面带微笑呢?学生在思考回答这个问题时,必须联系诗歌的写作背景,这样不仅能体会到诗人深沉的爱国情感之“真”,更会珍惜现在的美好时光,同时也懂得如何去鉴赏一首诗,品味诗句,这一曲问的妙处,与直接问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是不能比的。
(2)提问要有创新,开拓学生思维 。
一般的课堂教学中,教学过程的延伸是靠提问来进行支撑的,提问的繁杂细碎,会导致课堂教学效率不高,因此提问设计要有创新。课堂气氛以学生的读、写、说、思为主,就会显得生动活泼。教学《故乡》一课,学生在预习了课文了解了课文的背景之后,我提出了一个问题:故乡产生了哪些变化?学生边读边思考:故乡的面貌变化了,故乡的人也变化了(闰土和杨二嫂)。教师以此为基准进行调控,要求学生继续深入比较闰土和杨二嫂两个人物前后的变化并思考产生变化的原因。分析完后追问:作者写这些变化的用意何在?这样就引出了全文的主题所在:作者一方面批判革命的不彻底,一方面对光明未来满怀信心。这节课的教学,就是“故乡产生了哪些变化?”这个问题在主导着、牵动着教学进程,激励学生感奋起来,让学生的记忆、思维,都得到了最好的发挥。
(3)提问要选择最佳突破口,把握智慧时机 。
问题的提出要选择最佳的突破口。学生对每篇课文的学习,不是一开始就感兴趣的,故要针以学生的心理特点,采用不同的方法调动他们思考的积极性。课堂上设计一些学生感兴趣的问题,会使他们思维活跃,思路开阔,能根据自己的知识辐射开去。在教学《记承天寺夜游》时,文中对景物的描写“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作者惜墨如金的体观,假如只是单纯的语句翻译理解,学生就不容易准确地把握,也无法体会其意境。于是在教学中我把原句改成“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又在原句后增加了“远处蝉鸣鹊啼,近处蛙声阵阵”这样一来学生马上明确了原句中比喻的妙处:把月光比作碧水,把竹柏影比作藻荇,并从中体会到了作者营造的幽远空明的意境。文末的“但少闲人始悟两人者耳。”中的“闲人”,如何使学生正确理解“闲人”为教学中的难点。注释中译为“清闲的人”,但更应从中去领悟苏轼身遭贬谪仍有如此闲情雅致的情怀,体现其乐观旷达胸襟这一深意。教学中提出“从苏轼自比闲人中我们读出了什么?”学生从相关注释资料中明确了这一点。这个问题的解决就加深了学生对作品思想内容的理解,这样的提问,有利于调动学生的思维的积极性,使他们自然地了解到作品的内容与主题,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4)提问要把握难易度、明确对象。
我在备课中,经常考虑学生的知识水平解答问题的能力,从而设置难易适度的问题。人口准,就能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文中的难点或重点问题,就易解决。设计问题,要由浅入深,由易到难,调动学生的思维,从而完成教学任务。教学《桃花源记》时,学生认识到作者抨击社会离乱,追求自由幸福的生活。教师提问“你愿做陶渊明这样的人吗?”很多学生都认识到“假如人人如此,那么社会就谈不上发展。”这就很自然地引出了陶渊明消极避世的一面。学生的思维就拓展了。
(5)积极评价,拓展学生思维。
教师教学不是面面俱到,而是引导学生对“深奥”之处的理解,对知识的挖掘,所以提问要突出重点,问在最需要、最值得问的地方,以突出重点,巧克难点,提高课堂效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导善控,除了要引导学生以外,还应适当点拨,激发学生思维,使学生踊跃回答问题。对于学生的回答,教师必须严格把关,既要保护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又不要使学生的发言漫无边际、正误不分。因此,课堂上老师要审时度势,及时、积极地评价学生的回答,明确观点,从而优化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
总之,课堂提问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启发学生思维、传授基本知识,控制教学过程,进行课堂反馈的一个重要手段。它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成败。可以说,没有好的提问就不会有成功的教法,也就达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因此,慎重地对待课堂提问应该是每个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切不可把提问当作课堂教学的点缀,只求表面上轰轰烈烈,而不讲求实效。
参考文献
[1] 宁鸿彬著.语文教学的思考与实践.教育科学出版社.
篇2
关键词:初中英语;学习习惯;问题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问题是思维的起点,也是思维的动力。因此,教学中关注学生,面向全体学生,精心设计问题,发挥问题的作用,必能促进教学效率。
一、提问艺术
提问一直是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教学方法,提问可以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在答疑的过程中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促进思维的发展,开阔视野,教师也可以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引导学生更好地掌握学习中的重难点,及时掌握教学情况,做好调控。
1.善用提问帮助学生强化知识
教学中教师不仅要重视新知识的传授,也要适时地巩固旧知识,强化学生知识的掌握,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运用旧知识,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巩固已有的知识,得到长久的保持,但是,亦要注意教学的重点,是为了传授新知识,让新旧知识建立联系,引导学生建立知识体系,真正地把知识得以贯通,运用自如,得到强化。提问就是最有效的强化知识的方法,教师要善用提问启发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经过联系、分析、判断、推理等方法,强化新的知识和能力。如,在词汇教学中,就可以运用对比提问、归类提问等提问形式帮助学生掌握知识的内在规律,更好地掌握词汇。
2.善用提问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注意力与参与愿望
问题可以促使学生对认知产生矛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
学生更集中精神,还能促使学生进行积极思维,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强烈的求知欲,使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如,学习“Do you know when basketball was invented?”此课时有关篮球发展史的,学生对此也很感兴趣,我根据教学的重点设计了一些问题,让学生自主寻找答案。①Do you like playing basketball?Why?②Do
you know how many people are playing basketball today?③Who invented basketball?等,学生在答疑的过程中也对文章有了进一步的理解,不仅吸引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锻炼了学生自学的能力。
3.善用提问发展学生思维,提高学生应用学习的能力
课堂提问是互动教学的重要保障,也是启发学生思维的最基本的方法。精巧的问题,为学生创设了思维的情境,提供了思考的空间,构建了知识与问题的联系,通过巧妙的提问。可以启发学生去认识问题,促使学生的思维处于积极主动的状态,通过主动的探究,可以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问促使教师与学生互相交流,学生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也锻炼了口语能力。善用提问,发展思维,提高学生英语学习的综合能力是每个教师都需要精心研究的教学方法。
二、提问策略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指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忆、思维、想象能力和创新精神。而提问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启迪思维、培养学生生独立思考能力,突破教学重难点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下面就提问的一些策略举例:
1.提问要有目的、有计划
提问的设计要结合教学目标、内容,有目的、有计划地设计,这就需要教师在备课中做好准备,围绕教学要达到的目标设计有效的问题。
如:“Do you like bananas?”此单元学习的核心问题就是:“说
一说你喜欢的食物和不喜欢的食物。”我在设计此单元的问题时候,采取了任务型学习活动,让学生通过学习能够通过英语来表达事物的喜好与否。如问题:What’s this in English?How do you spell it?What color is it?Do you like bananas/apples/oranges?等,通过一系列的问题,辅助教学课件,吸引学生主动用英语回答,不仅锻炼了口语,还让学生体验到了英语的乐趣。
2.做好问题的预设
设计问题的时候,既要关注教学目标和内容,又要充分了解的学生的学情,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预设出学生问题的回答方向。预设时要考虑到哪些问题能给学生带来障碍;问题的设计需要开放性还是封闭性的形式;当学生回答不恰当的时候要如何做好引导等等。
3.问题语言要简单、明了,清楚、准确
设计问题时候一定要做到语言表达精简、准确,让学生能够准确把握,切忌模棱两可的语言,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清晰地感知语言,才会引发想要回答的意愿,教师要通过有效的问题为学生创造想说的机会,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问题教学的作用。
篇3
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课堂提问仍然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然而一堂师生互动,绘声绘色的好课,总是离不开精彩的善问活答。因而关于课堂提问的探究就很有必要。课堂提问是一种教学艺术,它以创设问题情景、提出问题、回答问题、评价学生的方式开展师生双边活动,是了解学情信息的最快的反馈手段,也是突出重点、解决疑点的关键,并能真实反映学生学数学的思维活动,是启发思维的重要方式。我们讲思维由问题开始,由问题而进行思考,由思考而提出问题。因此,课堂教学中的提问大致分成以下几个方面。
一、课堂提问的情景创设
问题情景是实施课堂提问的前提条件。当前一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经常提出一些着眼点放在知识的理解和巩固上的问题让学生回答。这种“谈话式”的提问看起来师生之间有问有答课堂气氛也比较活跃,但实际上没有多大的启发性。
数学教学要紧密的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景,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因此我们创设问题情景的策略如下:
1.创设障碍情景。问题的障碍情景就是在学原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有目的有意识地让学生陷入新的困境,以形成新的认知冲突,从而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探求的一种问题情景。
2.创设问题的发现情景。问题的发现情景是通过呈现一定的背景材料,引发新的数学问题,通过学生自己积极主动的思维活动,亲自去探索和发现数学的概念、定理、公式和解题方法等,并产生新的数学概念的一种问题情景。
3.创设问题的解决情景。问题的解决情景是直接呈现出某个新的数学问题,围绕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去组织学生展开学习,探求知识,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的一种问题情景。
二、课堂提问的设计
课堂提问不是教师在课堂上随心所欲想出来的,所提的问题必须考虑到本节课的教学目的,要围绕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设计问题,提问要有的放矢,具有针对性。
针对目的性原则课堂提问的设计还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问题的难度。二是对象的选择。三是问题的思考时间。四是问题的陈述方式。教师在提问时应考虑怎么问?这是一个艺术性很强的问题,教师应当避免使用“是不是”、“对不对”等简单、呆板、机械的语言,更不能用质问的口气,如果教师提问时对问题的表述不明确或者太空乏,会使学生抓不住要点,在思考过程中缺乏思维支点,出现胡思乱想的心理特征。
三、课堂提问的问答心理
前面已经讲过课堂提问的设计要注意难易适中,而且恰当的提问能启发学生积极思考,调节课堂信息和节奏。学生在课堂上常见的是以下几种心理特征:
1.紧张心理。在课堂提问时多数学生都有紧张的心理表现,一些特别紧张的同学虽能思考问题,但不能根据相关的知识进行,往往思而无果或一知半解,教师提出问题时表情拘束愁眉不展或急躁不安。分析其原因:一是可能因成绩不好,对问题找不准思考方向或不能完全领会;二是可能因其他心理因素导致思维受阻,显示出束手无策心中紧张。
2.争强心理。具有这类心理倾向的学生思考问题的积极性很高,但由于激进善于表现自己,在学习中对重点难点考虑不全认为自己什么都一学就会,在回答问题时往往思考不周密就举手回答,导致答案欠妥。对这类学生教师切记不可严责批评,也不能附和其心理,应恰当总结,指出由于哪方面的马虎轻率引起问题的错误,并给予善意的引导。
3.自卑心理。这类学生往往低估自己的思考能力,感到自己不及别人而怕提问,或者已想出了问题答案却怕答错出笑话不敢举手回答。这类学生在回答欠完整时,应该在积极启发诱导的基础上,帮助他们分析出错的原因,鼓励他们去掉怕字,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并用低难度的问题解除其心理上的压力,使其体验到成功的欢乐,增强信心。
4.逆反心理。这类学生在课堂上注意力容易分散,由于对教师教学方法不满或个人学习成绩差遭受同学、家长冷遇等,使他们对数学学习产生逆反心理而放弃学习。
课堂提问的评价总结
首先要明确学生回答得“对不对”。这是绝对不能含糊的,对就是对,不对就是不对,必须有一个明确的交代,有的教师在学生回答之后就算事情结束了,立即转入另一项活动,这不仅会失去提问的积极作用,而且还有可能会造成知识上的混乱。不能用学生的回答代替教师应做的工作,对学生回答的结果要客观公正而快捷地做出评估使得人人受益。
其次评议回答“好不好”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1)所教内容是否学到手;
(2)学习的内容是否巩固;
(3)知识理解是否达到触类旁通;
(4)口头表达能力;
(5)回答是否有创见。
评价中无论赞赏或批评教师都应采取“积极评价原则”,保护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对于回答的不好的学生教师不能说“笨”、“怎么就总是不会”等评语,应进行具体原因的分析,尽量指出其中的正确成分,讽刺挖苦学生会使教师在学生面前失去应有的尊敬,并使提问成为对学生的一种个人威胁。
参考文献
[1]李建才.《初中数学教材教法》.高等教育出版社
[2]教育部制定.《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3]何小燕.《数学教学中“创设生活问题情景“的思考》. 教学与管理.2004,11.20
[4]张敬华.《数学课堂提问的艺术性》.宿州师专学报,第17卷第2期
[5]陈娟娟.《数学课堂提问设计方法探讨》.数学教学设计,2000,1
篇4
在启发式教学过程中,课堂教学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形式之一。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提问对考查学生的学习情况、引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培养和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都有着显著的功能。同时课堂提问能够激发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能够启发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思考问题。课堂教学提问如此重要,要充分发挥课堂提问的作用就要讲究提问的科学性,否则,提问就起不到它应有的作用,会使课堂杂乱无章,拖堂或难以驾驭。怎样才能做到课堂教学提问设计的科学性呢?
一、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
1.课堂教学是一种有目的的教学活动,课堂教学提问作为课堂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设计应该是有目的的活动过程。
教师提问的目标对学生思维发展具有定向性和指导性。由于教师在设计问题目标时,要考虑将使学生思考什么和认识什么、改变学生什么行为、形成何种能力和品质。这就要求教师自己必须有强烈的目标意识,使课堂教学提问不仅具有丰富的信息内容,而且能唤起学生对教学目标的情感,激发他们认识中的感性经验,调动学生有意义的学习心向。教师必须明确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明确教材系统的主次,明了教材的重点和难点,在此基础上有目的地设计课堂教学提问,才能避免随意性,增强科学性。
2.课堂教学是一种有计划的教学活动,课堂教学提问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也必须有计划地设计。
课堂教学提问的计划性,就是教师根据教学大纲总目的要求,再根据教材每节具体的目的要求,从感性到理性,有步骤、有计划地拟出课堂上所要提出的问题,做到通盘打算、合理安排。
3.设计课堂提问要有针对性,即针对学生在思维过程中可能碰到的困难、容易出现的差错,有的放矢地提出问题。
设计问题时,难易程度要适中。如果教师提出的问题太浅显,学生不仅不能进行积极的思考,反而会使学生产生“轻敌”情绪,精力分散;若提问得过难,会使学生无所适从而丧失学习的积极性,产生厌学情绪。
4.课堂提问要把握好时间性,即课堂教学提问要选取有利时机。
这说明课堂提问存在着一个“最佳时间选择”问题,教师必须善于把握住这个“最佳时刻”。
二、课堂教学提问科学的设计和运用
“教无定法”,说明课堂教学的形式是多样的。同样,课堂教学的提问也是多种多样的。“教有定法”,说明教学活动又有一个原则性的模式,就一堂课而言,程序基本上有三个阶段,即“导入――讲解――总结”。由此,也可将课堂提问分作三个阶段,即导入性提问、讲解性提问、总结性提问。
1.导入性提问。
我在讲《谈“水浒”的人物和结构》一文时,先让学生回顾一下以前学过的《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文:林冲是《水浒》中塑造的一个非常成功的艺术形象,《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文又是全书中塑造形象最精彩的一节。我提问:林冲是一个怎样的形象?《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是怎样塑造这一形象的?由于学生的水平有限,对这两个问题回答得不够全面或者不够系统,更上升不到理论的高度。于是我又引导:关于这一点,我们看大文豪茅盾怎样论述的……这样一来,既让学生复习了旧知识,又为讲授新课做好了准备。
2.解释性提问。
例如:在语文教学中,学生对修辞学中的借喻和借代两种修辞风格常常分不清楚。我曾上课时出示小黑板,列出几个实例。A.老栓看看灯笼,已经熄了,按按衣袋,硬硬的还在。B.郭全海把玉石眼追了回来。C.打杂的一手抓住“芦柴棒”的头发,狠命提起来往地上一摔。D.我的那一本,又被没收,落在“三道头”之类的手里了。然后,我提出问题:请分别指出句中划横线处使用的修辞手法。这时学生很容易指出A、D两项使用的是借代,而对B、C两项难以区分。我引导学生进行比较,通过比较,不难发现:B项中的“玉石眼”是借代,代的“马”,“玉石眼”与马的关系是相关;而C项中“芦柴棒”是借喻,喻的是人,“芦柴棒”与人的关系是相似。借喻可改为明喻而借代却不能。通过这样解释性的提问,学生解决了这一难题。
3.巩固性提问。
篇5
有效的提问可以启发学生积极思维,提高学习效率;提问不当,不仅对教学无益,而且会堵塞学生思路,窒息课堂气氛。明代著名学者陈献章认为:学贵质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大科学家爱因斯坦也曾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所以当前新课改形式下如何科学有效地进行课堂提问就成了我们广大教师需要深入探讨的话题。
一、备好课是提高课堂提问艺术的前提和关键
备课包括:钻研教材,了解学生,设计教法。“教场如战场”,如没做到知己知彼,怎么可能百战百胜呢?教师上课前必须认真钻研教材,根据教材特点设计出一些有价值,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且通俗易懂的问题,来促进学生思考,激发求知欲,发展其思维,真正达到本堂课教学之目的。
1、教师首先应该吃透教材,考虑知识的基本结构,把教材按整体――部分――整体的结构顺序,分解成相互关联的几个部分,分析重点、难点及关键所在,把每部分当作一个阶梯,有步骤地启发,循序渐进地提问。同时,提问还应考虑教材的思想内容,做到文道结合。
2、要考虑学生知识的储备程度。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是一个新知识不断同化旧知识的过程,它必须凭借原有知识为支点,获取知识即提取原有知识解决问题。因此,提问应考虑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教师不能提超越现有知识的高难度的问题。
二、教师提问要把握问题的重点,切中问题的关键,理论联系实际,启发学生思维
课堂教学中所提的问题,要能联系学生的实际,激起学生思想上的波澜,点燃他们强烈的求知欲,苏联教育家达尼洛夫提出了建立某种问题情境进行教学的方法,主张把教师的讲授与学生的积极思维结合起来,主动探求知识,设计了“教师提出问题――学生积极独立活动――教师把学生引入下一个新的问题”的教学模式。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学生回答提问时,一定要明察秋毫,善于从学生积极的思维活动中捕捉有效信息,并及时延伸引导,以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提问要尽量避免概念化、一般化的老生常谈,不能总在段落大意、中心思想、写作特点上绕圈子,而应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历史与现实相结合,书本与生活相结合,注意采用比较新颖的说法,从新的角度巧妙切入,使问题富有形象性、启发性,以激起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进行积极的思维活动。
三、言简意赅,松弛有度
篇6
[关键词]提问策略 创新思维
提问是组织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教师出色的提问,能够引导学生去探索所要达到目标的途径,培养学生养成善于思考的习惯和能力。本文试图就对教师课堂教学提问策略进行探究,希望能对课堂教学提出一点有益的看法。
一、现代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综观国内外有关教学提问的研究与调查文献,从中可以发现,目前许多教师对提问还缺乏科学的认识,还不能有效地运用提问来达成教学目标,提高教学效率,主要表现为:
1、问题的水平偏低。教师的教学提问主要以强调知识记忆为主,忽视发展学生的创造性能力。教师所提问的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学生的思维水平,如果教师在提问中过分强调回忆,那么就不可能使学生在答问中显示出能动的创造性思维。
2、问题的有效性差。根据国内近年来的研究表明:中学教师一般平均每堂课的有效提问只有56%。这就是说,教学中尚有将近一半的教学提问是无效或是低效的。
3、问题分配不恰当。教师在教学中不能平均地提出问题,往往对某些学生提许多问题,而对另一些学生从不提问或很少提问。这种提问方式,其结果必然导致课堂互动的不平衡。
4、待答时间不充足。根据有关研究表明,教师在提出问题之后的待答时间往往只有1秒钟。教师留给学生组织答案的时间太少,学生失去了使他们的思维趋于完善的机会。
5、问题缺乏科学设计。由于教师不了解教学提问的知识和策略,没有掌握教学提问的基本技能,因而在实践中凭直觉行事,提问的随意性较强,课堂上教师往往是“即兴式提问”,学生也往往报以“齐唱式”回答。表面上看,课堂气氛似乎十分活跃,但实际上是无益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6、学生主动发问过少。由于大多数教师所提问的数量比较大或者教师受传统观念的影响而抑制了学生的主动参与,造成学生发问的机会相当的少。有研究称每一个学生平均每个月只能主动提出一个问题,这无疑束缚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二、提问的基本原则与要求
1、精心设计,坚持主题性原则。课堂教学提问不应是随意的,教师在授课前要在吃透教材和学生的基础上,精心设计提问的内容与形式,要抓住所学关键内容,紧扣主题,以点带面,体现精、深、细、活的特点,否则就会偏离课堂教学中心,达不到教学提问应有的效果。
2、把握瞬间,坚持时机性原则。时机,对于课堂提问很重要,时机选得准,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教师要在当学生注意力不够集中时及时提问,当学生的思维发生障碍要及时提问,当学生产生倦怠心理时要及时提问,除此之外教师还应善于把握课堂的偶发性,及时看准并抓住它。
3、钻研教材,坚持科学性原则。教师要熟悉教材,按照教材知识结构和内容的内在顺序与学生认知活动的顺序进行,避免其过难或过易,造成学生无所适从或过于轻视。教师准确、简炼、精当的提问,可引导学生正确的思维,做出正确的回答。
4、激发思绪,坚持趣味性原则。教师的提问要触动学生的心灵,使学生产生疑虑之情,困惑之感,从而激起感情上的波澜,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教师可围绕教学的内容,巧妙地构思趣味性提问,可使学生在整堂课中保持集中的注意力,积极地去思考问题。
5、因材施问,坚持针对性原则。由于学生的知识基础与能力水平等方面的不同,教师的提问要因人而异,尽力做到因材施问,因人设问,使学生各有所思;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提问对象,注意提问的层次和梯度,所提问题使学生做到有问有答,避免造成教学的“断路”现象。
6、正确评价,坚持鼓励探索的原则。教师在课堂上要审时度势,对学生的回答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同时要指出不足,提出期望,让学生树立信心。切不可求全责备,不要把评价变成教师的专利,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要正确引导,积极鼓励学生参与评价活动,给每个学生以成功的体验。
三、提问的艺术
提问是一种教学艺术,只有教师“善问”,才能使学生“善学”。“问”之得法,事半功倍;“问”之不当,事与愿违。问得新奇、有趣、巧妙,就能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取得成效。
1、发问
发问是教学提问实施的首要环节。如何发问,体现了教9币提问的艺术水平。
①发问的时机。孔子在二干多年前就主张“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要在学生“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未能”之时提问,才是最佳发问的时机。最佳发问时机要求教师敏于捕捉,准于把握,巧于引发,善于创设。
②发问的对象。课堂提问要面向全体学生,照顾大多数,注意到提问的面,正确处理好、中、差三类学生。根据教学目的和问题的难易程度,有目的地选择提问对象。教师发问时应心中有数,用不同的方式提出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问题,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学有所获,步步提高。
③发问的顺序。教师发问在内容上,应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在形式上,切忌按座次顺序点名提问,而应打破次序,有目的地提问,让全体学生都处于积极思考问题的状态。
④发问的方式。教师发问应注意灵活多变,丰富多样,具体方式有以下几种:第一,面向全班发问,个别回答。这种发问的优点是能使全体学生思考,不足的是回答人数有限。第二,并行发问,即向不同部分的学生提出不同的问题让其分别准备,其优点是增加了回答问题的人数,但不易组织。第三,面向全班发问,学生轮流回答;一其不足是可能学生回答时间占用多,影响教学任务完成。
⑤发问的语态。教9币发问时的语言和态度十分重要,教师的语气温和,态度谦诚,能让学生得到激励和鼓舞,缓解心理压力,能增强学生对回答问题的自信心。
⑥发问的节奏。教师的发问频率对学生有重要的积极作用,因此教师应控制好问题的节奏。如果提问的速度太快,学生就没有时间展开思考,得出的是无思维、无创造性的答案。假如给他们更多的时间,学生经过深思熟虑,所得出的答案才会有较高的质量。
⑦发问的角度。教师的教学提闻要注意变换角度,使其具有新鲜感,以引起学生深思与多思的兴趣。例如,有的教师很善于设计“假设性”问题,将学生置于愤悱状态的问题情境中,激发学生的思维。实践证明,同一问题,由于提出的角度不同,效果大不一样。
⑧发问的难度。教师必须在问题难易度上下功夫,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来设定问题,不要只提容易的,满足于学生都能回答,也不要认为难度越大越好,以难倒学生为快。问题的提出要难易适中,深浅适度,广狭适宜,布疑得法,让学生“跳一跳摘到桃子”,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待答
在课堂提问的程序步骤中,待答作为其中的一个环节不容忽视,看似简单却十分讲究技巧。待答可以促使学生真正地思考问题,对信息进行加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同时促使学生回答问题的质量得到提高。美国教育家认为,在课堂提问过程中教师应该有两个最重要的停顿时间,一是教师发问后候答时间,即“第一等待时间”,二是学生回答后候答时间,即“第二等待时间”。教师在“第一等待时间”要等待足够的时间,不能马上重复问题或指定别的学生来回答问题。据研究表明,“第一等待时间”在3秒以上时,教学效果会明显提高,因为会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思考机会。“第二等待时间”教师也要等待足够的一段时间,才能评价学生的答案或者再提出另一个问题。当教师把“第二等待时间”也提高到3秒以上时,师生之间的回答性质就会由“质问式”变成“对话式”,因为学生可能要做详细说明,斟酌补充或改变回答,使回答有利于思维发展的创新。
3、导答
教师提出问题后让学生回答,需要教师导答,即要启发诱导学生回答。善于导答,学生就会排除障碍,提问便会成功,否则就会归于失败。导答成功与否,取决于教师本身的业务素质和教学应变能力,导答的技艺有:
①激将鼓励法。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提出问题后让学生回答,有时会出现“冷场”现象,学生可能无动于衷,遇到这样的情况,教师要善于“激将”鼓励他们大胆地回答问题,要树立学生的自信心。教师可以用期待、信任的目光,暗示学生“你能行”。可以用热情诚恳的话语,“我相信,同学们都能回答出这个问题”。
②定向点拨法。教师发问后,学生答不到点子上,或答非所问,或一时答不出,教师要定向引导,及时点拨,以便帮助学生走出思维误区,迅速而准确地达到思维目标,得到正确的结论。
③举一反三法。在教学中,学生往往对较难问题迟迟不能回答,这时教师不要急于讲解,和盘托出,可以提出具体的有启发性的补充问题,或举一个与其相似的事物比较,帮助学生得出正确的答案。
④分解整体法。学生有时对教师所提问题吃不透、摸不准、答不了,说明问题的难度可能大了些,教师可将问题分解成若干个小问题,即化大为小,化整为零,降低问题的难度,来引导学生回答。
⑤直观示意法。教师有时所提问题比较抽象,学生一时回答不上来,教师可以运用插图、教具等来提示,启发学生答题,也可以借助动作、表情、手势等进行必要的暗示、提醒,以帮助学生理解。
⑥迁移搭桥法。对有些问题学生一时答不出时,教师可让学生体会一下与问题中的事物类似的事物,然后采取由此及彼,联系迁移,架桥铺路,帮助学生接通思路,达到触类旁通。
4、理答
在有效的学习中,教师如何处理学生的回答也许和问题本身一样重要。提问不能只重视问而忽视答,应将问与答有机地统一起来,及时地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合理与恰当的处理,根据学生答问的不同,教师处理学生回答的方式有以下几种:
①回答成功。对于回答正确的同学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并进行表扬。如果是有多种解法的题目,还应进一步启发、鼓励他。但是要注意,如果表扬太频繁,就会失去其价值,因此要适当地进行,用在需要的地方。
②回答失败。教师切忌急躁行事,求全责备,不要立即让别人代替回答,要树立学生的信心,肯定学生勇于发表自己见解的可贵精神,教师可以采用下列办法加以解决:
方法一:用层次提问的方式化整为零,化难为易,化大为小,这样可使学生思路清晰起来,达到转败为胜的目的。
方法二:用比喻或类比来引导学生寻找解题的突破口,触类旁通,进而水到渠成得出正确答案。
方法三:用变换问题的角度,扫清思维障碍,让学生明确问题的方向,启迪学生思考。
方法四:用启发点拨。启发要得当,点拨要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要点到问题的题眼上。
③拒绝回答。对于“不回答”的学生要分析他们的障碍,主要是心理,要及时给予疏导,要慎重调查研究,给他们以鼓励,使其建立自信心。
④回答不全。教师不要急于纠正和补充,匆忙包办代替,可通过补充提问或反问,让学生从囿于局部到考虑整体,获得正确或完整的理解,经过思考再作答问,必要时也可以由其他学生进行补充。
⑤回答太多。学生答问语句冗长,表达啰嗦时,教师不应该讽刺或嫌弃,而应帮助学生锤炼语言,并训练其表达、概括和归纳能力,使之逐渐做到语言简炼,抓住重点,回答准确。
篇7
关键词: 小学语文 主动提问 课堂教学
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逐渐深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语文学科作为一门文化类课程,具有工具性与人文性特点,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时,应该从课堂提问着手,改变传统的教师提问及学生回答的模式,促使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在活跃、和谐的氛围中学习语文知识。
一、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主动提问的现状分析
首先,近年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实施与执行,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增强学生提问与回答的积极性和参与性,但是这种鼓励学生提问的方式具有一定的机械性,难以充分体现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因此,激发学生主体参与及积极提问是教学重点之一。其次,目前,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大部分的提问都是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回答问题,然后教师评价答案的模式,并没有培养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并分析和探究问题的能力,难以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再次,虽然新课程标准已经实施一段时间,但是一些小学语文教师在具体的课堂教学实践中,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没有转变高高在上的身份与地位,学生对他们仍然存在惧怕心理,所以很少主动提出问题,也不会提问、不敢提问,不利于学习和掌握语文知识。
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主动提问的有效方法
1.引导小学生主动提问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在引导学生主动提问时,应该与学生进行有效的互动,并且这种互动以学生主体,从而实现素质教育的理念与要求。但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不少小学语文教师没有充分认识学生主动提问的作用与优势,仍然占用大量的课堂时间进行知识讲解,留给学生思考和提问的时间较少。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认真观察学生的神情动态,把握时机使用激励性语言,引导学生对质疑的知识、观点或看法主动提出问题,这样才能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哪里存在疑问,就进行重点讲解。另外,教师还应该善于使用提问语言,积极引导学生产生质疑,敢于提问,因为这些疑问不仅是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还是教师在备课、教案中遗漏的问题,通过积极引导学生主动提问,让他们敞开心扉,把自己的疑问展现出来,然后通过师生互动共同解决问题。
2.激发小学生主动提问
在小学教育阶段,学生由于受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等因素的影响,往往喜欢表现自己,具有争强好胜心理,通过激发小学生主动提问可以满足他们的这种心理需求。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该善于观察学生的心理变化,表扬和鼓励那些主动提问、主动举手的学生,以此调动其他学生主动提问的积极性。以此为基础,教师还应该对那些性格内向、喜欢沉默、不善言谈的学生运用激发式教学方式,抓住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激发他们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意识,以及敢于辩论问题的能力,促使他们只要遇到问题和疑问,就举手提问。对于这些问题,可以是教师作答,也可以是其他学生经过思考之后作答,从而使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产生积极的互动,课堂氛围更活跃,进而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3.疏导小学生主动提问
小学语文教师在鼓励学生积极提问的同时,不能停留在学生只是纯粹地提出问题,还应针对他们主动提出的问题进行点评和分析,特别是对于一些语文知识点,当小学生产生错误的理解或认识时,教师应该进行尽快的调整,疏导提问,帮助学生回归到正确的思路上,以免他们对语文知识产生片面的认识,从而影响语文知识的学习效果。因此,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引发学生主动提问过程时,应该鼓励学生提问,并且善于运用学生的提问开展教学活动,最终疏导他们提问,真正学习和掌握语文知识。针对小学生在提问中遇到的问题,教师应该给予及时的帮助和疏导,而且将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疑问进行科学合理的疏导,充分发挥主动提问的作用与积极意义,最终使学生的主动提问实效性强,并且得到最合理正确的答案。
三、结语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运用主动提问的教学策略,不仅符合小学语文教学的需求,还符合素质教育的理念,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敢于提问,最终获得正确的答案。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该优化和改善教学方法,科学合理地激发学生主动提问,并且加以引导和疏导,真正发挥提问的教学意义。
参考文献:
[1]方蕊.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提问的策略研究[D].吉林师范大学,2013.
篇8
【关键词】课堂提问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10-0133-01
课堂提问是一种常见的教学策略,在中小学教学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提问在激发学生独立思考,进行师生间有效的交往互动,检查教学效果方面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提问的基本功能,如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把注意力集中于某个特定的概念或论点;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为学生同化和反省信息提供机会;为学生学习不同的观点提供机会等等,不一而足。有经验的教师总是十分讲究课堂提问的设计,注意从思维的深度、广度、密度上设计问题,竭力点燃学生的思维火花,使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思维迭起。然而,在现实中,提问并没有完成其“历史使命”,达到预期的目标,在课堂教学的“提问――回答――反馈”的环节中,提问由谁主导,反馈由谁进行,直接影响着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许多教师将提问看作是一种很简单的教学方式,没有深入地思考运用时应遵循的一系列原则、技能和技巧,精心地设计课堂提问,因而在实践中很容易陷入一些心理误区。
我翻阅了一些优秀教案,并观看了许多优秀教师上的示范课,发现几乎所有的课堂提问都是由教师严格、有序地主导来控制着的。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为什么没有强烈的提问意识呢?是他们没有疑难需要教师帮助,还是有其他阻碍提问的因素?我在学校进行调查,找出的原因如下:1.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差;2.教师不鼓励学生提问题;3.学生不敢问,不好意思提问,怕被同学们看不起,等等。这其中既有教师的问题,又有学生自身的问题。
课堂教学的过程是解决一个又一个问题的过程,那么这一个又一个的问题是谁发现的,是谁提出的,这是一个以谁为教学中心(教学主体)的问题。我发现,不管是普通教师还是名教师,问题是教师事先在教案上设计好的,教学时,教师一个一个提出,而学生,只是等待着老师的提问,并用一种标准答案回答老师。
我们成天高喊“学生是学习的主体”,那为什么不让学生去设计问题,然后由学生问,老师答呢?课堂提问双方为什么不能倒换一个位置呢?长期以来我们课堂教学积习甚深,在课堂提问上已是“病入膏肓”了。
首先,“老师问,学生答”的传统教学观念根深蒂固。我们的老师在备课时已把问题想得很细,一个一个在教案上列得清清楚楚,教学又以教案为准,不敢越雷池半步,谁去发现问题已由教师包办了。即使有一个“质疑问难”的教学环节,也只是做做样子,走走过场,重大问题已由教师提出并解决了。
其次,“老师问,学生答”的教学模式已在实践操作中驾轻就熟,甚至很多教师玩得炉火纯青,学生的思维已被训练的得出了定势:问题不是都装在老师的头脑里了吗?老师自然要向我们讲明白的,毋需再费心思。没有探究意识也就养不成探究习惯,时间长了,学生自然缺失了问题意识。
第三,长期以来,我们的课堂教学都是在一种预设的、固定的、程式化的轨道上运行,老师亦步亦趋,毫无生发开来的胆量,如果学生冒然提出一个问题,教师生怕节外生枝,打乱自己的步骤,耽误了时间,开明一点的老师用“你这个问题提得真好”来夸奖一下,其实不作任何“纠缠”。有的老师却满心厌烦,说学生问题离奇、与教学无关,并告之“以后不要再胡扯”,弄得学生胆战心惊,以后谁还敢再“胡扯”?
爱因斯坦说:“学生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更重要。”今天我们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强化学生的提问意识也是至关重要的。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实现由教师提问为主导向学生提问为主的转变呢?
首先教师应为学生大胆提问创设一种宽松、民主、平等的课堂气氛。当学生所提的老师看来幼稚时,也许是学生灵感乍现,老师要多一点容忍,少一点讥笑;当学生所提问题让老师难堪时,要多一点理解,少一点责备;当学生为了表达一个问题急得面红耳赤时,要多一点鼓励,少一点不耐烦,教师应尊重学生的想象或别出心裁的念头。
其次在课堂教学中,应着力创设一种引发学生主动提问的情境。如在教学中,可让学生事先预习,课堂上由有疑问的学生提问,而其他同学可以解答,意见不统一的还可以在教师指导下,这样课堂气氛会空前浓厚,学生就会在“提问――解答――辩论――得出正确结果”过程中,体会一个探索者的成就,让学生获得自主探索的成就感。
第三教师不仅要会问,而且要会听,要成为一个好的倾听者。而成为一个好的倾听者必须注意两个方面――肯定的态度和听的技巧。作为教师,你可以自己观察你自己或请别人观察,你是否集中你的视力,对学生感兴趣?仅仅做到这些还不够,因为“听”是一门综合艺术,它不仅涉及到人的行为、认知和情感的各个层次,而且需要心与心的理解。
教师在学生回答问题时,要将自己的全部注意力都放在学生身上,给予对方最大的、无条件的真诚的关注,明显表示出你对学生的尊重和兴趣,学生可从教师的这些行为中得到积极的情感反馈――老师对我说的很在乎,我所说的一切很重要。相反,如果你坐立不安,目光游离,表现出不耐烦,在教室里走来走去,或将目光转向窗外或看另外的同学的小动作。那么学生会从你的非言语行为得到完全相反的反馈――我可能说错了,赶快打住。
一般人都可能有这样的经历,当教师面带微笑,认真地倾听你说话时,你可能会说出许多你根本没有事先想好的要点,而当教师表现出不耐烦时,你可能会连想好的要点都没答完就匆匆结束了回答。教师的倾听和鼓励给你极大的鼓舞和力量。
教师的倾听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它可以分为三个部分,即注意、理解和评价。有效的倾听要求教师在注意和理解的基础上运用描述、澄清性提问等形式,帮助学生弄清问题。
第四不要给予学生消极的反馈。当学生回答只是部分正确或不完整甚至完全错误时,很多教师仅仅只是简单地说:“你离题了”,“不对”,“不正确”。在有些时候,教师故意出些刁钻古‘怪的题目让不认真听讲的学生回答,当学生答不上来时加以冷嘲热讽,以示惩罚。实际上,这都是消极的反馈方式,会降低学生参与课堂交流的愿望。此时,教师可以运用启发性策略。如用“你再仔细想想,看还有没有要补充的?”“不,并不全对”或“你能告诉我是怎样得到这个答案的吗?”这样一些不带任何消极感彩的中性的词语。
批判教学理论认为,教学是一种反思性实践。对学生而言,所有的知识只有通过反思才能作用于学生的生活,才对人生具有建构意义。教师频繁地提问一些知识性问题,以为记住知识就是掌握了一切,完成了教学任务,他们控制问题的答案,认为自己就是知识的权威等做法实质上是“灌输式”教学方式的典型表现。这种教学方式观强调知识的传授和灌输,而忽视学生的自主探究。批判教学论以整体哲学观为基础,提出教学过程不是要求学生对教材内容完全地进行接受式的学习,而是要求学生通过反思、批判的方式进行自我意义的生成与建构。在意义的重建过程中,探究是最基本的活动方式,学生只有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才能更深刻地领会知识、获得体验与感悟。
我们的教学目标不应该是把有问题的学生教成没有问题,而是应该把没有问题的学生教成有问题的。
参考文献:
[1]《数学教学研究》 西北师范大学
篇9
一、提问时机的恰当性
中学生都有强烈的求知欲,特别是初中生,还有一定的表现欲,对新鲜事物有一定的好奇心。若能抓住学生的这一心理特征,恰到好处地创设一些问题,就会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如何把握提问的恰当时机,以收到较好的课堂效果呢?
1.设疑可以从新课刚开始时就进行,它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能一开始就紧紧抓住学生的思维。
2.设疑也可以在学生觉得知识很简单,听课、学习处于应付或自以为是时进行。化学课本中有些地方看似无疑,却蕴含着智力因素,教师要从深处挖掘在学生看来显而易见的问题,启发提问,调动其学习积极性。当然,提问并不是形式主义的为问而问,信口开河随意设问,这样是达不到启发思维的目的的。
3.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恰当选择学生思维最活跃的时刻进行设疑,因为这时学生已进入积极的思考状态,有强烈的求知欲,跃跃欲试,都盼望着老师的“及时雨”讲解,效果是极好的。如在讲“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时,通过指导学生观察演示实验,学生观察到蜡烛刚熄灭时产生白烟以及白烟被点燃的现象。学生看了很感兴趣,因为在平时虽然观察到蜡烛熄灭时会产生白烟,但从未想过白烟是什么,还会被点燃。这时及时地提问白烟是什么,很多学生展开思考,但也有部分学生脱口而出:“CO2和H2O”,教师可不失时机地提问:“CO2和H2O在空气中会形成白烟吗?”、“既然白烟能被点燃,说明白烟有怎样的性质”、“蜡烛燃烧是除了发生化学变化产生CO2和H2O之外,还发生什么变化”、“怎样的物理变化”、“白烟是什么”等,通过这一系列提问,学生既通过思考知道了答案,又掌握了知识,又能深深体会到看似简单的实验现象也蕴藏智力因素。
二、提问难度的适宜性
一般说来,学生的思维是从遇到问题开始的。要使学生学得积极主动,就必须使他们面临“问题”,让“问题”来吸引学生。提问必须要有适宜性,它既不是无需多加思索就能回答的问题,也不是在教师的提示下也无法回答的问题。因此,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注意以下几点:①要紧扣教学目标,有针对性;②要有新意,有讨论的空间;③要有思考性,让学生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经过思维加工后能找到答案。
三、提问知识的渐进性
化学学习有很强的系统性,即前面学过的内容是后面要学习的内容的基础,而后面要学的内容又是前面内容的延伸、发展、提高。因此,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应注意知识的渐进性,不要就题论题。如在讲述元素的化合价时,教师如果一开始就向学生讲这个问题,学生会觉得很抽象,理解难度较大,针对这种情况我设计了以下问题:
①镁原子是由哪些粒子构成的?怎样构成的?
②镁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是怎样的?
③镁原子有没有形成8电子稳定结构?
④镁原子形成的离子结构示意图是怎样的?离子符号怎样表示?
⑤镁元素的化合价是多少?怎样表示?与离子符号相比有何相似之处?又有何区别?
通过这一系列的问题,学生既复习了前面的知识,又给化合价的学习来了个软着落,学生容易接受,而不是一味死记硬背化合价。
四、提问内容的现实性
篇10
关键词:语文课堂教学;提问;作用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1-181-01
语文课堂教学提问是指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提出问题,要求学生思考后回答,或师生之间相互讨论后回答,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创造性思维能力,以帮助学生获取知识,巩固知识。
语文课堂教学提问是对传统讲授法的一次大的挑战,它顺应了新时代教育发展的需要,已经越来越受到教育工作者和教育专家的关注。特别是在大力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课堂提问更是许多教育者首选的教学方法。课堂提问可以贯穿于其他教学方法当中,使教学达到最理想的效果。无论是在阅读教学中还是在作文教学中,课堂提问都显示出独特的作用,可以说,课堂提问在语文教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语文课堂教学提问是语文教师重要的课堂教学技能。罗素在其著作《教育的目的》中说:“一切学科本质上应该从心智启迪开始。”而课堂提问就是启迪心智的好方法之一。在课堂教学改革中,课堂提问使用率已经大大地提高了,语文教师根据其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有计划、有目的地设计出问题,利用这些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启迪学生心智。课堂提问在语文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总结起来有以下几点:
一、语文课堂教学提问是组织教学的重要方法之一
课堂提问是教师组织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课堂提问能够吸引和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能够把学生的思维引导到课堂上来,让学生一步一步地跟着教师的教学走,使课堂氛围增强,有利于教师组织教学。
二、语文课堂教学提问是激发学生思考,启迪学生心智的重要方法之一
“提问是心理意义在于设置问题情境,引起认识冲突,激发探究愿望。学习的根本动力来源于学习的需要。”学生对新事物、新知识的渴望是强烈的。当原来的知识、原来的方法解决不了某些新情况时,他们就会努力去思考,去想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课堂提问就是教师提出新情况,让学生质疑,从而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引起学习兴趣,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三、语文课堂教学提问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
教师提问的过程就是教给学生提问方法的过程,学生对问题的思考解答就是思维能力的训练。因此,一些发散性问题、比较性问题的提出和解答,能够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语文课堂提问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发表自己意见的机会。学生在答问过程中,既展示并阐述了观点,又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
四、语文课堂教学提问具有反馈作用,是教师了解学生的重要手段之一
课堂教学提问是一个双向的信息传导系统。一方面,学生是接受信息的一方,教师是传播信息的一方。教师乐意通过提问检查学生知识掌握情况,学生在回答问题时将学习情况反馈出来。另一方面,提问可以使课堂上师生角色转变。学生不再是接受信息的一方,而是输出的一方,教师则成了接受信息的一方。学生以自己的语言表达他们对问题的看法,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时反馈出来的信息,可以清晰地了解学生在课堂上接受知识,处理问题的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改变教学内容,调整教学计划,改进教学方法,从而使学生活动顺利进行。教师要设计出精巧而又实用的问题,关键是要全面深入地了解自己的学生,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年龄特征、知识结构以及理解能力等等。只有建立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才能提出好的问题,使课堂提问发挥它应有的作用。
五、语文课堂教学提问有助于学生理解和记忆知识,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要根据作者的思路和学生实际的学习规律提问,针对课文有重难点,一步一步地引导学生解决问题。一旦这些重难点问题解决了,学生就会有深刻的印象,对于长久记忆是很有帮助的。教师提出问题后,学生就会根据教师的提问积极地思考,认真地查阅各种资料等等,这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六、语文课堂教学提问是实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重要手段之一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课堂提问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