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课堂的必要性范文
时间:2023-05-29 15:09:0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高效课堂的必要性,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新课改 高中政治课堂 手段 创新思维
高中政治是一门专业性、理论性都非常强的综合性学科,高中政治课不仅要学习时事政治,还必须了解一定的法律基础和哲学思想,这无疑对学生的学习造成很大的心理负担,学生需理解课本上既抽象又深刻的观点,使学生感到枯燥。高中政治课作为高考必考科目之一,使得教师在课堂上一味的讲解理论知识,教授做题经验,这样的教学方法枯燥无味,学生很难理解,导致学习效率的低下,课堂显得沉闷、枯燥现象比比皆是。针对这个问题,笔者就如何提高政治课堂的高效进行了一些分析总结。
(一)教师教学目的,学生的学习目的
高中政治课作为高考必考的一门科目,必须引起学生与教师对它的关注。高考简单来说就是选拔人才的一种考试,学生跟教师在面对高考时时候都应该弄清楚高考的目的以及考试内容。这样教师就能针对实际的情况对课堂的教学进行整改,加强政治课堂的学习效率。在新课标的前提下,现如今高考越来越重视学生的实际能力,注重考查学生的思维方式与解决问题的能力。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在备课的时候就应该多做资料搜集,只有教师明确高考的考试内容才能更好的传达给学生,教师应该针对高中政治课的特点,进行知识的整理,然后传授给学生,并且要注意培养学生独自思考问题的能力,教会学生思考问题的思维方式。把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作为教学目的之一。
(二)高中政治课堂的实际教学内容
政治教育一直以来都有很强的思想性,它作为一门理论性极强的学科需要学生对政治课堂上各种抽象的理论知识进行理解记忆。高中政治课堂内容分析了现如今的社会形势,对我国社会主义的道路进行了深刻的阐述,并且还介绍了一些不同的哲学流派、法律基础给学生,对学生进行了一系列的思想道德教育。帮助学生建立世界观、人生观。使学生成为具有高尚道德品质、思想独立的人。
(三)高中打造高校课堂的意义
学校产生的意义就是为国家培养人才服务的,学校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学校必须重视学生的发展问题,充分尊重他们的个性,教育要能够全面的照顾到每个学生的发展。所以,从教师在课堂上教授学生情况来看,高效的课堂更加有助于学生的发展,高效的课堂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
二、如何打造高校高中政治课堂
(一)教师明确教学的目的
教师在课堂上进行授课的时候应该明确教学目的,对这节课的学习任务要求有明确的计划。教师在课前进行备课的时候应该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对课程的知识学习有一个清晰明确的框架。合理的按照自己制定的教学计划进行教授知识。教师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选择科学的教授方法对学生进行指导。针对高中政治学习的要求对学生进行教学。确保教师的教学目标的达成。
(二)教师需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
一个成功的教师就是能在课堂中吸引学生兴趣,使学生积极自觉的进行学习。教师不应该用命令语气让学生学习。而应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自觉主动的进行学习。教师在课堂上应该尽力营造一种轻松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减轻不必要的心理负担。教师在课余时间备课也应该积极思考运用趣味性的教学方式来进行授课。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高中政治课本就枯燥乏味,教师在课堂授课的时候可以尝试创设一些情景教学,或运用现今多媒体教学对学生进行授课,这样的教学方式会使得本来沉闷的课堂氛围轻松很多。教师应该牢牢抓住学生的兴趣点对学生进行教学,让学生主动的参与学习,激发学生对高中政治课的学习热情。
(三)理论实践相结合
高中最终面临的还是高考,在高考的前提下学生的学习成绩还是检验课程教学完成的一个较为重要的标准。教师在课堂进行知识教授的时候还是要以学生的考试成绩为基础,进行教学计划的调整。教师应该紧紧围绕高考的考试要求,紧紧的把握住考点,将相关的知识教授给学生,并且适时的布置课堂练习,这样达到更加高效的学习效率,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
三、结束语
综上所诉,可以发现构建高效的高中政治课堂是一个相当复杂的过程,课堂的作用是服务学生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学习的知识。教师在改革政治课堂的实践中,应该对教学中所产生的问题进行归纳总结,之后进行适当改正。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应该多运用现代先进的教学技术、多媒体手段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到课堂的学习中来,使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体,全面构建高中政治的高校课堂模式。
参考文献:
[1]胡国红.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政治高效课堂构建与优化措施分析[J].教育界,2013,(14):28.
[2]王继宏.谈如何构建高效的高中政治课堂教学[J].学周刊:C,2012,(3):133-133.
篇2
关键词:高中数学;创设有效情境;实践
一、创设有效情境实施课堂教学是教师进行有效教学的需要
教学情境是指教师在教学中,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有目的地创设教学时空环境,是为更好地进行数学学习活动而创设的学习情境。大量研究表明,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教学情境,不仅有利于学生学习、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技能,感受数学的魅力和美;而且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体验数学教学过程中的三维目标,更好地体验数学知识的发现和形成过程,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求知欲望。教师在教学中有意创设教学情境,将使教师的教学内容变得更加直观形象、通俗易懂,将使学生对所学内容有更加深刻的印象,学生对所学内容记忆也将更加长久,不易遗忘。
有效教学是指通过教师一段时间的教学,能够让学生获得具体进步或发展,能够促使学生素质全面、和谐、可持续发展。学生有无进步或有无发展是衡量教学是否有效的重要指标。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进步或发展。教学有没有效率,并不是指教师教得怎么样,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
二、创设有效情境实施课堂教学是教材编写者对教材使用者的忠告
新课程高中数学教材主编在寄语中说:“欢迎大家使用这套普通高中数学教科书,希望它能够成为你们学习数学的好朋友。作为这套书的主编,在大家开始用这套书学习数学之前,对于为什么要学数学、如何才能学好数学等问题,我有一些想法与你们交流。为什么要学数学呢?我想从以下两个方面谈谈认识:一方面,数学是有用的;另一方面,学数学能提高能力。”新课程高中数学教材主编在主编寄语中又说:“那么,如何才能学好数学呢?我想首先应当对数学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一方面,数学是自然的;另一方面,数学是清楚的。”数学是我们思考和解决问题的工具,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数学是一切科学和技术的基础,数学来源于实践又应用于实践。学习是一个由已知到未知的过程,我们由现实生活中熟知的生活情境出发,学习全新的数学理论,又用学得的数学原理去解决现实生活中的诸多实际问题。
三、创设有效情境实施课堂教学是教材编写者在编写教材时重点考虑的问题
新课程高中数学教材由资深数学家担任主编,由大学数学教师、数学教育理论工作者、中学数学教研员、中学数学教师共同组成编委会,使教材的科学性、思想性、时代性、适用性、亲和力得到保障,使教材更加注重讲背景、讲过程、讲应用、讲历史、讲思想、讲文化。编者尽量选取与内容密切相关的、典型的、丰富的和学生熟悉的素材,用生动、活泼的语言,创设能够体现数学的概念、结论及其思想方法发生、发展过程的学习情境,使学生感到数学是自然的,水到渠成的,激发学生对数学的亲切感,引发学生兴趣盎然地投入学习,启发学生更深入地思考,不断引发学习激情。
四、创设有效情境实施课堂教学是贯彻落实高中新课程理念的基本要求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篇3
关键词:初中语文;有效课堂
初中阶段是学生综合素质及能力形成的关键时期,语文教学又是对学生各方面素养进行培养的重要课程,因此,就初中语文有效课堂的建立来说,不仅是新时期条件下,提升语文教学质量与效率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从课程教育改革内容出发,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下文中,笔者首先主要从现阶段初中语文课程教学的情况入手,就语文有效课堂构建的必要性及重要性进行阐述,进而结合初中语文课程教学的详尽内容,就其有效措施给出了自己的看法和意见,以供参考。
一、初中语文课程教学现状及有效课堂构建必要性分析
通过前文内容论述,我们已经清楚的看到语文教学的重要性,它不仅是课程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对学生综合素养进行培养的重点课程,虽然改革已经持续了一段时间,但是,从目前教学的实际情况来看,似乎依旧存在一些问题。
(一)教学手法革新不足
教学手法是语文教学的基本载体,是学生吸收知识、消化知识、积累知识的基本途径,教学手法的有效性会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效果。课改伊始,在趋势和潮流的推动下,许多教师也投入了很多激情和热情在教学手法的改革上,并且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但是持续一段时间后,许多教育工作者开始出现倦怠情绪,教学状况又回到课程改革前。
(二)教学氛围枯燥
就目前初中语文课程教学的现状来看,除了教学手法革新不足问题的存在之外,另外一个较为严重的问题就是枯燥的教学氛围难以激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及学习热情。语文教学是一门灵活程度较高的课程,在具体教学过程中需要学生的积极配合及合作,但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语文教学中,学生多数不在状态。
就现阶段初中语文教学的实际情况来说,有效课堂的构建势在必行。语文有效课堂的构建,不仅能从学生角度出发,促进教学设计的合理性,同时还能有效改善语文教学的课堂氛围,提高学生对语文课程教学的参与积极性;不仅能够落实课程教育改革的客观要求,同时还能促进初中整个教育体系教学目标的统一。
二、初中语文有效课堂构建的有效途径和措施
综合上文所述的初中语文课程教学的现状,我们可以清楚看到语文高效课堂构建的必要性及重要性,针对目前初中语文教学过程存在的教学手法革新不足以及教学氛围枯燥等问题,建议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积极措施加以应对,提高初中语文课程教学的效果和质量,为初中阶段语文课程教学改革的顺利完成作出积极的努力。
(一)从学校方面来说
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和完善,是初中课程教育改革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现阶段语文课程的教学实际,学校首先应加大相关宣传,将语文高效课堂的建立提上日程,加强对教师的培训,激发教师的工作积极性,营造向上的改革氛围。比如,在每周例会中,校领导可以将高效课堂构建相关内容作为一个单独的议事,对上一星期的构建工作进行总结,并就下一星期的主要任务作出指示;其次,还应积极稳妥的落实绩效制度,将课程教学效果与教师的绩效成绩联系起来,激发教师的工作自觉性及工作热情;最后,应不定期的组织人员进行听课与抽查,保持教师们的工作干劲。
(二)从教师方面来说
除了学校方面的努力和重视之外,教师还应积极配合,提高自身专业素质及业务水平,深入理解课程教育改革的指示及内容,不断进行教学手法的探索和发现,争取为初中语文课程教学改革的顺利完成作出努力,其具体措施如下:第一,深入领会新课程标准内容,充分认识语文课程教育改革的精髓,转变传统教学思想;其二,转变教学手法及模式,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出发,结合教材具体内容,充分应用情景教学、合作教学等多种策略,综合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及学习热情。比如就《皇帝的新装》这一教学内容来说,具有很浓厚的童话色彩,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可以对多媒体教学资源进行充分利用,在完成基本讲解之后,以动画的形式将故事的情节展示给学生,必然能够激起学生对课程教学内容的热情;再比如就《口技》这一教学内容而言,建议教师可以采取合作教学的模式来开展具体的教学活动。教师事先可以通过互联网平台收集一些口技的资料,或者通过一些表演的音频来开启教学,营造一个良好的符合教学主题的氛围,让学生较快的进入学习状态。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明确讨论的重点及主题,控制好讨论的时间;最后,教师还应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奠定师生间的情感基础,以情感为启发,走进学生的世界,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
三、总结
就初中语文有效课堂的建立来说,不仅是新时期条件下,提升语文教学质量与效率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从课程教育改革内容出发,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针对目前初中语文教学过程存在的教学手法革新不足以及教学氛围枯燥等问题,建议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积极措施加以应对:首先,作为学校方面来说,应加大相关宣传,将语文高效课堂的建立提上日程,加强对教师的培训,激发教师的工作积极性,营造向上的改革氛围;从教师方面来说,应积极配合,提高自身专业素质及业务水平,深入理解课程教育改革的指示及内容,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奠定师生间的情感基础,以情感为启发,走进学生的世界,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不断进行教学手法的探索和发现,争取为初中语文课程教学改革的顺利完成作出努力。
参考文献:
[1]吴丹.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教学目标及实施策略探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
[2]马庆会.构建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探讨[J].快乐阅读,2012,19:65.
[3]吴国玉.新课标背景下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J].文理导航(中旬),2013,06:18.
篇4
一、打造职业学校计算机高效课堂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1.打造职业学校计算机高效课堂的重要性
第一,打造计算机高效课堂是提高职业学校办学质量的重要途径。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入,素质教育追求的是对学生的全面教育,打造计算机高效课堂能督促教师研究和实践高效课堂模式,从而提高教学质量。第二,打造计算机高效课堂是促进职业学校教育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打造计算机高效课堂,是以学生“乐学、能学、会学、学好”为目标,研究自主、合作和探究的学习方式,旨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从而促进教学的升级与转型。第三,打造计算机高效课堂是提高职业学校教师能力的重要途径。课堂改革的重点是促进教师专业技能的发展,计算机教学的成效需要教师的反复实践和不断摸索,在此过程中提升技能。
2.打造职业学校计算机高效课堂的必要性
第一,打造职业学校计算机高效课堂是应对轻负高质的出路。目前,随着教学任务的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重成了计算机课堂教学效率低的主要原因,想要减轻学生的负担,就要依靠高效课堂。第二,打造职业学校计算机高效课堂能深化教学。在教学中,教师只有建设自主、高效、活力的课堂,才能以点带面,深化教学行动。
二、打造职业学校计算机高效课堂的途径
1.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
新课改所要求的教学改革不仅是更新教材内容,同时也要更新教学方法、改善教学模式和完善教学评价。作为教师,须不断进行自我学习和提高,充分理解新课改的内涵和要求,更新教学理念,完善课堂教学。
2.把握好预设和生成的关系
教师要了解课堂教学的预设和生成的辩证统一关系,主要体现在:第一,没有预设的课堂教学存在很大的随意性,很难达到教学目的,严重降低课堂质量;第二,没有预设的生成会导致课堂失去灵动,从而束缚师生的生成能力,降低师生的创新精神和探究精神。
3.优化课堂教学模式
传统的“满堂灌”教学模式使教师在整个教学中处于主体地位,而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很少会主动思考或提问,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新课改要求教师把课堂还给学生,教师可通过创设教学情境来吸引学生的注意,让他们成为课堂的主体,营造愉快的课堂气氛能使他们感到轻松,并主动思考。例如教师在教授PPT的相关知识时,可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制作PPT,制作的内容和格式不限,通过这样的方式能提升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教学要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教师解决重难点,从而实现高效课堂。
4.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由于计算机教学技术性强,学生在学习中难免感觉枯燥,因此,想要实现计算机课堂的高效,教师还应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它已经完全融入到了生活之中,大部分学生在生活中都或多或少接触过计算机,例如用腾讯QQ、浏览网页、玩网络游戏等,但对计算机的了解程度不同,因此学生的操作水平及对教师所教内容的理解也存在较大差异。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设置一些跟所学章节相关的问题,鼓励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去寻找答案,如果学生能自己找到答案,证明他们已经基本掌握了该章节的内容。对能够轻松解决问题的学生,教师要给予适当的鼓励;对解决问题相对吃力的学生,教师要给予适当的引导,帮助他们树立学习计算机的信心。
5.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在计算机教学中,教师不能只注重理论知识而忽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也不能只重视实践而忽略理论知识,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尤其注意培养实践能力。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师应特别重视强化疑难点,在充分讲解之后让学生动手操作,教师要给予适时的引导和点拨,及时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从而保证教学的高效。例如在上图文混排课时,教师可以先讲解综合排版制作的方法和技巧,然后鼓励学生利用学过的知识制作版面,以此来提高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
6.注重创新教学方法
(1)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
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最大好处在于教师和学生围绕相同的目标开展课堂,学生在教师的鼓励下带着任务自主探究,有利于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学习EXCEL,在学完理论知识和示范操作以后教师可给学生布置学习任务:利用EXCEL展示本学期全班学生的成绩,并加以分析。
(2)采用行为导向型教学法
行为导向教学法就是教师要适时引导学生的学习行为,通过导向型的教学方式来实现学生的手脑统一。行动导向型教学方法重视案例教学和项目教学,主要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主动学习能力,能够帮助他们快速掌握专业技能,提高学习效率。例如在教学“电子邮件的发送与接收”一课时,教师可让学生依据经验或教学视频先自学,并尝试发送和接收电子邮件,在适当的时候给予引导,帮助他们掌握这部分内容。
(3)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采用自主合作的学习模式,将学生分为若干组,每组选出组长带领组员合作解决教师提出的问题。自主学习的目的一方面是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另一方面是培养他们的合作和沟通能力,让合作与沟通能力在学习的同时得到提升。
7.树立正确的评价理念
一般情况下,计算机课堂教学效果的评价标准是学生是否很好地完成了教师布置的任务,并对学习成果进行评价。笔者认为,除了以上评价标准外,教师还要注意分层次评价,对不同程度的学生采用不同的评价方式,让学生们都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提高学习兴趣。
三、结束语
篇5
【关键词】方法;探究;培养;精教多学;课堂高效
“精教多学”与“课堂高效”具有同工异曲,都是在吸引力教育改革理论指导下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必然之路,怎样运用“精教多学”的方式方法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浓厚兴趣,是本文要探究的核心问题,也是要把教育研究成果运用于更多教育范围并且实现教育成果的真正意义。
1.“精教多学”的意义及其在教育教学中的巨大作用
1.1“精教多学”的概念:所谓“精教多学”就是指在新课程教育改革基础上以及在改革理论指导下,依据科学特点及学生学习特点科学安排初中课堂教学的最佳时间配置,从根本上解决教师为什么教、教什么、以及怎么教的核心问题,让学生学什么、怎样学,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达到“会学、爱学、善学、乐学、多学”的目的。
1.2“精教多学”的意义:从教育教学的需要和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的角度出发,“精教”与“多学”是相辅相成的、是辩证统一的、是共同促进的,“精教”具有前提性,而“多学”是为了达到一定的目的。
1.3“精教多学”的作用:“精教”是在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理论指导下的教育理念,指导者在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理论指导下的教育思考和教育思考下的教育方式,“多学”是以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理论指导下达到教育教学高效(课堂高效、精讲多练、先学后教、少教多学等等)的教育发展与教学升华,它是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理论指导下的课堂改革和课程标准而实现教育改革成功的巨大作用。
2.“精教多学”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实践运用
2.1“精教多学”与“课堂高效”的异同“精教”正确的理解是“少讲、精讲、讲核心”,而“多学”就是让学生“多思、多悟、多提问”;
“课堂高效”就是在课堂上以预定的教学计划达到教学的目的,同样也是“少讲、精讲、讲核心”, 让学生“多思、多悟、多提问”;不论是“精教多学”还是“课堂高效”都是把课堂教学在时间与空间上优化和强化,实现既达到了教学目的又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2.2“精教多学”特点与“英语教学”特色“精教多学”的教育方法不仅仅适应于各种课堂的教学,对于英语教学更加得天独厚,因为英语是特殊的学科,英语是外国语言,具有“汉语翻译英语”和“英语翻译汉语”的经过,并且由于英语语法与汉语语法的截然不同,显得英语教学的难度和特殊,所以,“精教多学”对于促进英语课堂教学具有一定的帮助作用,很有必要在运用的过程中总结、探索、研究。
3.运用“精教多学”方法培养学生英语学习兴趣
3.1“精教多学”的特点决定了课堂教学必须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必要性“兴趣是比责任感更好的老师”,要让学生对英语课程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兴趣的培养是必不可少的,它决定着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课堂高效的实施,同时也是取决于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是否成功的关键所在,因此上 ,“精教多学”的特点决定了课堂教学必须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必要性。
3.2“精教多学”的特点决定了课堂教学必须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实践性
3.2.1在关爱学生的基础上沟通、培养兴趣――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
在平时的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做个有心人,多观察每个学生的日常生活中的所见所闻,英语在我们身边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教师要让学生体会到英语学习的重要性,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紧迫感和使命感,因此,用人格、真情和真心和学生沟通,赢得学生的尊敬和爱戴,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的效果。
3.2.2在运用感情的基础上激发、培养兴趣――“青少年的心灵像一架多弦的琴”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有用发自内心的真情实感去打动学生、感染学生,学生才会在感情上与教师产生共鸣,才能激发学习欲望。有一位心理学家说过:青少年的心灵像一架多弦的琴,其中有一根是和音,只要找到它弹一下,就会使其他弦一起振动而发生共鸣,从而演绎出美妙的音乐;如果教师在教学中能够运用真情实感,就会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取得更佳的效果。
3.2.3在树立信心的基础上引导、培养兴趣――“外语是学会的,而不是教会的”
有一位英语教学专家说过:“外语是学会的,而不是教会的。”作为一名英语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树立信心、抓住特点,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学会”和“会学”。具体的方法就是教师要引导学生多与英语朋友、同学、家长、教师进行对话,无论课堂上下,还是学校内外,都能够形成一种说英语的习惯和氛围;克服了恐惧英语的心理,又使学生熟练了英语的学习和运用,建立了信心,培养了兴趣。
3.2.4在寻找规律的基础上帮助、培养兴趣――“兴趣是比责任感更好的老师”
中国的学生学习英语必须学好语法,学好英语语法规则、发音规则和书写规则等等,为此,我们作为英语教师要多下功夫、多花时间,编辑一些口诀,让学生加强记忆,降低学生学习英语的难度和提高学习英语的速度,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
运用精教多学教学法培养学生英语学习兴趣是作为英语一线教师必要的教学方式,在际教学过程中的不断探索研究,我认为:
1. 能够探索一条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教学特色和学生课堂学习的有效方法,能够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体现教育教学改革的个性;
2.通过运用“精教多学”,优化课堂教学,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性和主动性,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
3. 参与了教学研究,激发了自我发展和更新的内在需求,提高了教学能力和水平,真正实现“参与求得体验,创新求得发展”的教育教学理念;
4.能够重视青少年的心理发展需要,给学生提供自主的生活空间,有效促进学生自主、和谐、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篇6
《英语课程标准》指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是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高效课堂”,“自主学习”一直是课改反复强调的重点内容,但是反思我们的英语课堂,教师无法摆脱传统教学理念的束缚,主导课堂,不愿放手,学生的主体地位没能得到很好的落实等现象仍然存在。本课题通过对“教师主导,学生接受”和“教师引导,学生主体”两种不同教学方式的对比研究,探讨初中英语课堂“自主学习模式”的优越性和必要性。
2. 案例研究主要环节
笔者以新目标英语八年级上Unit 8 How was your school trip? Section B 3a内容为例,分别采取“教师主导,学生接受”和“教师引导,学生主体”两种不同教学方式进行对比研究,以便更好地指导新的教育实践活动。
2.1复习环节
2.2略读环节
先请全体学生迅速阅读3a,然后回答教师的问题,目的是为提高学生总揽全局,掌握文章大意的能力。问题的设置由what is the passage about?改为could you give a title to this passage?与考试阅读理解中为文章找出适当的题目这一题型相结合,在教学中引入做题方法,将考试训练与高效课堂结合。
2.3精读环节
3. 案例研究的结果与反思
任何一种教学方式都有它的优缺点,“教师主导,学生接受”的教学方式具有条理化,直接快速等特点,但是学生的学习效果无疑在教师追赶教学进度的过程中大打折扣,学习兴趣在单一的课堂活动中消失殆尽,自主学习能力也在不断丧失。俗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与其给学生灌输知识,不如教会他们学习知识的方法――“自主学习”,这正是“教师引导,学生主体”教学方式所倡导的,让学生自主思考,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教师只是充当“组织者” “参与者、”“促进者、” “引导者、”“顾问”等多种角色,最大限度地给学生提供参与的机会,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了体现,学生综合应用英语的能力才能得到提高。
通过案例研究,笔者深刻认识到“自主学习模式”的优越性和必要性。经后将结合本班实际情况,制定符合学生实际的自主学习方法,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质量。
[1] 何基生. 自主学习能力论[M]. 哈尔滨: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12.
篇7
关键词:合作学习;必要性;策略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概念
愚以为小组合作学习既是一种教学模式,又是一种教学理念。它的目的旨在促进不同程度学生在小组内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共同实现学习目标,并以小组的总成绩为激励依据,全面促进学生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个性和谐发展。而其特点主要表现为:
1、以激发全体学生共同学习兴趣为目的;
2、以同伴之间、小组学习者之间的合作互助学习为载体;
3、以各小组在单位时间内实现共同学习目的的成绩评价为依托;
4、以教师事先设置问题,分配学习任务和学生自主合作、探究为手段。
基于以上分析,为使小组合作学习避免效能低下的结果,教学中不仅要遵循小组合作学习的特点和规律,而且要从实际出发,充分考虑所带班学生的学情现状。因此在具体行动策略上,我们只有采取相应的妥当的做法,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兹细陈如下:
二、小组合作学习的必要性。
就当前教育形势来看,小组合作学习中的教师主导性和学生主体性的实施却并不尽如人意。一方面,教师主导性存在不合理性或是弱化乃至缺失的现象;另一方面,学生主体意识不充分而导致学风下降的现象也普遍存在。具体表现在一种课堂:老师为了体现教学主体性的回归,往往采取放任自流的态度,不管不问,索性让学生自学.一种课堂:老师成了整个课堂的主宰,包办代替,牵着学生的鼻子走,不许学生有自己的发现与创造,学生被异化为仆人、游人或者成人。这两种课堂模式的存在都有着它的弊端与不足。
(1)教师主导变为教师“主宰”。这就过分偏重于强调教师的作用而忽视了学生的能动性。在这种模式下知识通过不科学的灌溉,使学生被动地接受,难以消化;而且导致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学习积极性较差,课堂质量低下。
(2)学生主体地位过分突出。主要表现为:第一,忽视教师主导作用,片面追求自主探究。不少教师在思想认识上存在迷惑、偏差,在学习方式上存在绝对化的倾向,不是根据教学内容来确定学习方式,而是让教学内容来迎合学习方式。第二,过分强调学生主体地位的落实,而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有的教师让学生自己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伙伴,而教师只是作为一个旁观者,任学生自由发挥。这样的课堂展现的是学生虚假的主体性,这必然会导致课堂的失控和低效。第三,小组合作学习泛滥。有些教师过分依赖小组合作学习但合作学习的内容却没有探讨价值;小组合作前缺少让学生独立思考的过程;合作学习次数过多,泛滥使用。这样做很有可能使学生养成学生浮躁的学习心境,形成低效的学习习惯。
三、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策略
1、激发兴趣策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既能促使学生自觉学习,还能保障学习的效果。具体做法是:
(1)、时时激发,处处激励,天天“刺激”。可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故事、现象等激趣,让学生常学常新,真正达到乐学,让每节课、使每位学生都都能体验学有所获得成就感。
(2)、增强小组的凝聚力和荣誉感。在激励学生齐心协力为实现小组学习目标而努力探究的同时,对小组或小组成员中表现优异者进行适当的表扬和表扬和鼓励,使学生在积极主动为小组增光的同时,从心理上感受到自己在小组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从而促进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高效性。
2、评价机制策略
建立健全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机制,明确小组成员的学习责任、角色和职责是有效合作学习的基础。具体的做法如下:
(1)、全面落实学习责任,对每位成员的学习有同伴评价,学科代表评价、小组长评价、教师评价等“四级评价”,从而监督和保障每位同学的学习效果。
(2)、建立小组合作学习的“公约”,主要对学生如何积极参与,如何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等方面做出做出具体要求。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技能,让学生学会帮助、合作、倾听和展示。
(3)、引进“契约”学习评价机制,照顾学习表现差的学生,缩小学生之间的差距。以“优带差、优帮差”为手段,让“差生”树立起信心,跟上“大部队”。
3、问题生成策略
问题的设计和解决是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模式。教学过程应以问题为主线,以问题解决为途径,始终让学生在“问题生成,寻求问题解决方法的过程中进行有效学习,教师可引导学生对文本中的概念性问题、原理性问题、习题性问题和拓展性问题展开思考、分析和探究,进而引发组内、组间的讨论与交流,同时老师给予针对性的指导,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知识强化策略
高效课堂说到底,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和巩固所学知识,从而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进而建构起良好的知识体系,为达此目的。老师可根据学科特点及各章节、单元重点和难点,以为学生梳理、强化知识为目的而进行有针对性的知识强化练习,同时辅以个人展示、小组展示和相应评价相结合的手段,最终让学生在动手基础上实现手脑并用,学、思、行结合起来。将所学知识记得牢、记得准。
结语
综上所述,实施高校课堂,虽然我们是在摸索中前进,但组织好小组合作学习是关键,并且在教学过程中既要突出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和主体性地位,又不可忽略教师的对学生学习方向、目标的主导作用。因此,在合作中,我们必须要重视教师主导性和学生主体性的有机结合和充分发挥,只有这样,教育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只要我们在教学策略、评价策略、训练策略等方面努力为之,充分调动学生的合作意识和需求,就能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动起来,从而实现把高效课堂落到实处的追求。
参看文献
[1]《谈合作学习中教师主导性和学生主体性》 许家亚,中学生导报,2013
[2]《合作学习中的分组策略》张海霞,恩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
[3]《小组合作学习的意义及其实施策略》何玉阮,语文教学与研究,2006
篇8
【关键词】高中数学;高效课堂;构建策略
在笔者多年的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发现很多高中学生对数学课程不感兴趣,或者觉得高中数学很难而害怕学习数学,成为学生诸多学习科目中的老大难问题,学生在高中数学课堂上的学习效率不高,学习效果不佳。在此背景下,笔者结合多年高中数学教学经验,并查阅了相关文献资料,就如何构建高中数学高效课堂进行分析讨论,以期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一、构建高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必要性
传统的高中数学教学模式中,教师在课堂上通过板书的形式,将准备好的教案写在黑板上,然后教师对着教材,学生对着课本开始学习,多年的教学方法都是“温习上节知识—学习本课定理和公式—讲解例题—学生做习题—教师讲解习题”,这样的教学方法单调,课堂过程沉闷乏味,教师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地授课,学生听的昏昏欲睡,觉得数学课堂枯燥无比。这样的数学教学模式,无法提高学生的听课学习兴趣,也无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而高中数学高效课堂,需要高中数学教师摒弃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借助互联网和多媒体教学设备,不再拘泥于课本和黑板,也不再拘泥于单一的教学方法,创建互相交流的新型教学模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活跃数学课堂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增强学习效果。
二、如何构建高中数学高效课堂
1.改变传统教学理念,尊重学生主体地位。高中数学教师需要摒弃传统的教学理念,充分发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引导作用,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将数学课堂交给学生,做学生数学学习过程中的引路人,建立相互尊重、相互交流的新型师生关系,鼓励学生主动思考,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例如,高中数学教师在讲授指数函数的内容时,如果用呆板的方法跟学生讲解概念和公式,学生理解掌握效果并不太好。因此教师可以在课堂上预设一个场景:按照学生的学号,让1号同学准备2元钱,2号同学准备4元钱,3号同学准备8元钱,4号同学准备16元钱......按照这样的规律,40号同学应该准备多少元钱呢?通过教师的场景引导,学生会互相讨论并开始计算,可能会计算出具体的数目“1099511627776”或者说需要准备很多元钱。然后教师设问:将近11万亿元钱是什么概念呢?我们国家2015年度的国民生产总值是67.67万亿万,也就是说40号同学需要准备的钱相当于我们国家2015年度国民生产总值的六分之一!用一个看似简单的例子,引导学生去主动思考,为引出指数函数的概念做准备,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和欲望。2.创建新型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当前互联网和多媒体教学设备在学校教学中的普及完善,为教师创建新型教学模式提供了支持。高中数学教师可以借助互联网和多媒体教学设备,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创建新型的高中数学教学模式,拓展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抛物线及其标准方程一课时,教师可以借助投影仪等多媒体设备,给同学们展示课前准备好的一张姚明的图片(这时学生们的注意力都转移过来了),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姚明是一名篮球运动员,他的投篮非常精准,大家知道是为什么吗?学生会迫不及待地回答:“他的身高很高”、“他平时练球很勤奋”,教师再给出两张姚明投篮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学生会继续回答:“他投篮精准,与投篮时的弧线有关”、“这弧线是抛物线”,此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暂停回答,跟同学们讲解:姚明有许多优越的先天条件,同时好的技术也是一个关键的因素,今天我们就着手研究这个内容。进而引出本节课要学习的课题:抛物线及其标准方程。学生被教师设置的情境所吸引,学习的热情高涨,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3.成立数学讨论小组,培养数学学习氛围。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时间有限,仅依靠短短的课堂教学时间,是无法真正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因此,高中数学教师可以成立数学讨论小组,让班级中的学生交流学习,培养积极活跃的数学学习氛围。例如,由于不同学生的学习方法、学习能力存在个体差异,教师可以将数学成绩优异的的学生和数学成绩落后的学生分到一个小组,让学生之间进行探索交流,表达自己的思路和方法,互相启发数学学习灵感,在互帮互助中提高数学学习效率。综上可知,高中数学教师应当结合学生实际,改变数学课堂教学理念,借助互联网和多媒体教学设备,创新教学模式,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成立数学讨论小组,营造良好的数学学习氛围,通过多种措施,构建高中数学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
[1]李玉萍.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J].学周刊,2015,29:163.
[2]张眼亮.浅谈高中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J].才智,2013,14:186.
篇9
高校选修课的开展是实现大学生素质教育必不可少的步骤,是开阔学生视野,优化知识结构的重要途径。开设选修课既适应了社会的需要,帮助学生积累和增加各类新知识新技术,提高学生对人才市场的适应性,同时也适应了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可以充分发挥学生个体自主性和积极性(汪初球,2001)。不同于专业课,选修课涉及到了各个层面的学科知识,可以很好地弥补医学课程体系专业相对单一的问题(乔琳,2014)。因此,有必要对医学院校选修课的开展情况予以关注。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从选修课开设必要性与满意度等五个方面探讨天津医科大学选修课开设现状,发现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改进措施,以期为后续选修课的顺利开展提供借鉴。
二、研究对象及方法
2015年6月上旬对2013-2015级临床、影像、护理、眼视光等八个医学专业在校本科生随机抽样作为调查对象,发放问卷280份,收回有效问卷250份,有效率达89.3%。调查数据使用SPSS 16.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调查内容包括选课原因、课堂表现、课时设置、考核方式等内容。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1.选修必要性与满意度
问卷调查显示89.2%的学生认为学校开设选修课是有必要的,仅有3人认为不太有必要,1人认为完全不必要。对于学校已开设选修课,85.2%的学生表示满意,不满意的学生仅占10%。将选修课开设必要性(X)与学生满意度(Y)做交叉分析(见表1)可看出,对选修课开设必要性持有肯定态度的学生对于选修课开设的满意度也较高,但同时也有不满之处存在。
表1.选修课开设必要性(X)与学生满意度(Y)交叉分析
X\Y十分满意比较满意不清楚不太满意十分不满意
完全有必要28(23.14%)78(64.46%)3(2.48%)12(9.92%)0(0.00%)
较有必要12(11.76%)80(78.43%)4(3.92%)6(5.88%)0(0.00%)
无所谓0(0.00%)14(60.87%)4(17.39%)5(21.74%)0(0.00%)
不太有必要0(0.00%)0(0.00%)1(33.33%)1(33.33%)1(33.33%)
完全不必要0(0.00%)1(100.00%)0(0.00%)0(0.00%)0(0.00%)
2.选修原因与课堂表现
参与问卷调查的学生中选择选修课“出于个人兴趣”的占最多,为80%,这说明学生们选课首先考虑的是自身兴趣;其次为“完成学分”,占68.8%,学分修得的难易会影响选课;选课为了“增强社会就业能力”的最少,占30.4%,可见学生对于选修课实践性技能获得预期较低。
虽然“出于个人兴趣”选择选修课的学生占大多数,实际课堂学习中仅有51.2%的学生选择“大部分情况下认真听课”,近半数的学生反映选修课学习效率低下,他们会“查阅与选修课不相关的资料”(22%),“做其他科目的作业”(12.4%),“玩手机”(10.8%)或“睡觉、与邻桌聊天”(3.6%)等。
3.课堂出勤及逃课
选修课“每次都到”和“大多数时间到”的学生分别占28.4%和63.6%。选择“经常旷课”和“选了,但从没上过”的仅占2.4%和0.4%。可见,学生选修课出勤率较高,但仍有“选而不学”的现象存在。对此,认为该现象“应该杜绝”(33.2%)、“教师应在成绩上对其有所惩罚”(12.4%)的人数与对其“表示理解和认同”(24.8%)、“学生自己有决定学与不学的权利”(19.6%)的人数基本持平,学生对于“选而不学”没有形成一致的看法。
那么,学生逃课的原因究竟有哪些呢?表2可见课程本身“枯燥无味”(70%)、“没有实用价值”(38.8%)占据了最主要原因。“其他”一项均类似“有其他的要做的事情,或者因为心情不好而不想去”、“有必要活动与选修课时间冲突”可划为“自身不重视选修课”占32.4%,为第二大原因。外在条件如“老师不点名”(25.2%)及“逃课不影响最终成绩”(20.8%)无形打消了有逃课意愿学生的顾虑。
表2.选修课逃课原因
4.开课类型及时长
该校学生最倾向选择的选修课是人文类课程(47.6%),其次是医学相关的实践课程(36.4%)。医学相关理论课程(9.2%)与英语类课程(6.8%)乐于选择的人数最少。人文类课程主要可以帮助学生开拓眼界、陶冶情操,引发学生思考,如有学生在开放性问题里提到“‘爱的哲学’…内容有深度,吸引我去思考去探究…我们可以向老师提问任何问题。在对问题的解答和探究上都能指引我去思考…生命在于思考!”。医学相关的实践课程引导学生将书本上的东西付诸实践,如“‘临床急救技术’,在课堂上我们实际操作,它对于现实生活很有用,在特殊情况下能自救或他救”。
对于选修课开设时长,57.6%的学生选择了8周,35.2%的选择了12周,仅有12%的学生选择了16周,可见,更多的学生希望选修课控制在12周以内。
5.授课及考核方式
86%的学生希望选修课以“生动幽默的上课方式”进行,且多数学生喜欢互动性比较强的课堂,包括师生互动(47.2%)及学生间的互动(27.2%)。在轻松活泼的学习氛围里,通过与老师、同学互动,学生们可以积极思考,“从多重角度学习不同的思想观点,开拓视野”。相比之下,传统的学习课本、进行PPT展示较难激发学生学习热情(12.8%),自主学习占主导的上课方式也仅为极少数学生所接受(11.2%)。
由表3可见,无人希望选修课以闭卷考试形式进行考察,学生们更倾向于考核方式较为正式且难度较低的“写论文、分析报告”(44.4%)和“开卷考试”(30%)。此外,更为灵活的评价方式如“小组合作课堂陈述所学内容”及“用出勤率及课堂表现代替”也有少数支持者。
表3.选修课考核方式倾向
四、结论与建议
大部分学生对本校选修课的设置持有积极肯定的态度,认可其存在的必要性,且对目前所开设课程表示比较满意,出勤率较高,然而该校选修课开设仍存在一定问题,对此提出如下建议。
1.部分学生“选而不学”,存在逃课现象。课程本身的枯燥乏味、教师对学生逃课不加以要求,学生自身不重视选修课都会导致学生逃课。对此,校方应对选修课授课内容进行严格审查,加强师资力量培训,确保选修课质量过关;教师则应主动提高自己业务水平,通过丰富教学方式,创造课堂互动机会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同时严格考勤制度,对学生逃课给予一定约束。
2.学生人在心不在,课堂学习效率低下。上课大部分时间认真听课的学生仅有51.2%,不少学生虽出现在课堂上却在玩手机、聊天、睡觉,写其他科目作业等,这“与显性逃课的学生相比,虽然并没有明确违反学校的规定,但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影响了课堂教学效果以及自身所学课堂知识的积极性”(刘雨 宋德如,2015:112)。教师对学生的要求不应仅仅停留在进课堂,更要加强课堂教学管理,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
3.选修课设置门类少,学生选修目的性不强。该校人文素养类及医学相关实践课程最受学生欢迎,但就开放性问题中学生对印象较深的选修课描述来看,答案比较单一,基本集中在“临床急救技术”、“爱的哲学”、“书法”几门课,可见该校选修课设置门类较少,选修课中精品科目少之又少。基于此,该校应当完善选修课课程设置,增加选修课的门类,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去满足自己的兴趣爱好,提升个人素养。
此外,还应改进完善课程评价体系,实现考核多元化;控制选修课学习时长,加强排课管理,避免选修课与专业课上课时间间隔过短影响学生正常上课。
篇10
关键词:初中数学;综合与实践;发展型;问题;必要性
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更新教育教学思想,要有意识地在综合与实践课程中贯彻落实发展型思想,要通过组织多种活动来锻炼学生的学习能力,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以确保学生在高效的综合与实践课程中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同时,对学生数学素养的形成也有着重要作用。因此,本文就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对如何促进综合与实践课程价值的实现进行探究,同时,也为学生的综合发展提供借鉴。
一、当前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数学作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必修课,也是学生发展中不可缺少的一门课程,但是,就目前数学教学的情况而言,是不利于学生健全发展的,也是不利于发展型思想的贯彻落实的,那么,当前的数学教学中到底存在哪些问题呢?
1.综合与实践课程的价值得不到体现
综合与实践课程的开展是在最近一次的数学教材编排中新加上的,所以,对于很多教师来说从思想上根本认识不到这一课程的存在价值,甚至有一部分老师根本不把这部分知识纳入教学中,严重不利于学生能力水平的发展。
2.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
在以往的初中数学教学中,我们注重的仅是学生应试教育思想的贯彻落实,当然,这也是不利于发展型思想与实际数学教学有机结合的。
3.缺少学习的兴趣
灌输式教学方法是以往数学教学中常用的方式之一,导致学生一直处在被动的学习状态,严重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保护,所以,学生对课堂活动的参与度就比较低,严重不利于高效课堂的顺利实现。
综上我们不难看出,目前数学教学中存在的这些问题是不利于学生发展的,也是不利于综合与实践课程价值最大化实现的,更是不利于发展型思想的落实的,所以,在素质教育思想的影响下,教师要重视综合与实践课程的价值,要注重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以及数学思维的培养。
二、发展型思想在综合与实践中开展的必要性
发展型思想是综合与实践课程价值展示的基础,也是高效课堂顺利实现的保障,更是学生健全发展的前提,那么,发展型思想在综合与实践课堂中开展的必要性体现在哪些方面呢?
首先,在综合与实践课堂中落实发展型思想有助于学生能力水平的大幅度提高。数学学习能力是学生发展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综合与实践课程价值的实现除了能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外,对学生观察能力、思考能力的提高也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其次,在综合与实践课程中落实发展型思想有助于学生思维水平的大幅度提高。数学思维的培养是数学价值实现的保障,也是提高学生解题能力,锻炼学生能力的基础,在综合与实践课程的教学中,教师要有效地落实发展型思想,为学生思维严谨性的培养以及发散思维的培养做出相应的贡献。
总之,在新课程改革下,教师要从思想上重视综合与实践课程存在的价值,并从不同的角度入手促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同时,也能有效地落实发展型思想,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
三、如何在综合与实践中落实发展型思想
1.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
在综合与实践课堂中,教师要有效地落实发展型思想,以确保学生各方面的能力都得到相应的提高,进而为学生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本文就从自主学习能力和思考探究能力的提高两方面进行论述,以确保综合与实践课堂价值的最大化实现。
(1)自主学习能力
随着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社会竞争力,而且对学生综合素质水平的大幅度提高,对学生数学素养的形成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在新课程改革下,教师要在综合与实践课堂中开展自主学习活动,鼓励学生在自主学习中锻炼能力,进而为学生数学素养的形成做出相应的贡献。
例如,在教学“七巧板”时,由于本节课的教学目的是为了引导学生学会剪出七巧板,并利用七巧板拼出不同形状的图案,也为了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在教学时,我组织学生进行了自主学习活动,自主借助七巧板拼出不同的图形,比如,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等,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教材内容,并引导学生自主完成教材中给出的图形,如图1,这样的过程不仅能够使学生熟悉七巧板的摆动形式,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效率,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更新教育教学观念,要鼓励学生积极展开自己的想象力,自主动手拼摆图形,以确保综合与实践课程价值的实现,从而有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
(2)思考探究能力
探究性学习能力的培养是学生发展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也是发展型思想价值的具体体现,所以,在素质教育思想的影响下,教师要充分发挥综合与实践课程的价值,要通过相关问题情境的创设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究,目的就是让学生在独立思考中真正感受综合与实践课堂的价值,同时,也为学生的发展做出相应的贡献。
例如,在教学“猜想、证明与拓广”这部分内容时,我选择了“尝试”活动法,引导学生先思考下面几个问题:①在1~10这10个自然数中,每次取两个数,使得所取两数之和大于10,共有多少种取法?②是否存在另一个正三角形,它的周长和面积分别是已知正三角形周长和面积的2倍?……组织学生对上述问题进行交流和思考,并自主借助所学的知识进行证明,这样的过程不仅能够落实发展型思想,锻炼学生的证明能力和探究能力,而且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对高效数学课堂的顺利实现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进而为学生健全地发展做出相应的贡献。
2.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所谓的数学思维是数学地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形式,也是学生形成数学素养的基础,更是综合与实践课程价值最大化实现的保障,也是落实发展型教学思想的主要方面。所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深入挖掘数学教材,要通过多种数学思想的培养来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质量。
(1)发散思维的培养
数学作为一门科学性课程,发散思维的培养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水平,锻炼学生的学习能力,而且,对学生思维的拓展,对学生解题能力的提高以及知识灵活应用能力的提高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在综合与实践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要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思考,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探究,以逐步促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
例如,在教学“平面图形的镶嵌”这部分时,为了发散学生的数学思维,也为了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更为了让学生经历对平行四边形、菱形、矩形、正方形、梯形等性质和判定的探索活动,掌握有关特殊四边形的性制、判定,并了解多边形的内角和外角,在教学本节课时,我组织学生自主对下面的两个图形进行镶嵌,如图2,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入手将这两张图形进行镶嵌活动,目的就是让学生在镶嵌中形成不同的图形,这样不仅能够发散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而且对学生的发展也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2)类比思维的形成
类比思维也是创造性思维的一种,也是学生健全发展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更是综合与实践课程价值体现的保障,也是学生健全发展的基础。所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要通过组织学生对知识的比较帮助学生形成类比思维,以确保高效数学课堂的顺利实现。
还以教学“平面图形的镶嵌”为例,在教学时,我们可以将七巧板的相关知识与平面图形的镶嵌这两部分知识结合在一起进行对比,也就是说,在学习时,首先,我引导学生比较两者的概念;其次,引导学生思考七巧板的拼摆与镶嵌的核心思想是否一致,并鼓励学生自己动手对相关图形进行镶嵌和拼摆,这样不仅能够强化学生的认识,加深学生的印象,而且两者的比较对学生数学素养的形成,对学生类比思维的形成都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进而为发展型课堂的构建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综合与实践中落实发展型思想需注意的事项
发展型思想的落实对综合与实践课程价值的实现,对学生健全地发展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在综合与实践课堂的贯彻落实中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我们注意。
首先,学生的主体性得不到有效发挥,导致综合与实践课堂的价值得不到最大限度的展示。但是,在落实发展型思想的过程中,一部分教师还是在对知识进行灌输,导致学生依旧处在被动的学习状态,根本不利于学生能力水平的大幅度提高。
其次,教学比较片面。由于综合与实践课程是新版本数学教材新添加的,一些教师对教学内容的研究不彻底,都是在摸着石头过河,这样就会导致一部分价值得不到实现,也不利于学生健全地发展,更不利于发展型思想的落实。
除了上述两点之外,教学活动的组织、学生积极性的调动、发展型思想的理解等都影响着学生的发展,也不利于高效课堂的顺利实现。所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更新教育教学思想,要注意这些问题,以确保学生在综合与实践课堂中获得良好的发展。
发展型思想的落实是为了促使学生获得全面的发展,也是综合与实践课程价值最大化实现的基础,所以,在素质教育思想的影响下,教师要认真贯彻落实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要有意识地从多角度入手来展现课程的价值,同时,也为学生终身数学意识的形成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