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网络课堂范文
时间:2023-05-29 15:09:0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高中网络课堂,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网络教学 高中地理 课堂 应用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7B-0090-02
高中地理学科具有综合性、区域性的特点,所研究的对象时空跨度很大,内容通常涉及多学科知识,仅仅依赖课本和教师的讲解,学生是难以理解和掌握的。因此,教师可充分利用网络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使教学效果达到事半功倍。
一、地理网络教学的特点
(一)变地理课堂“封闭教学”为“开放教学”。网络教学在时间、空间和教学内容上都具有开放性,可拓展传统课堂教学方式的时空格局,使课堂更具有生机和弹性。一是教学时间变得开放。课堂上教学活动一旦展开,便可不刻意地受课堂45分钟的限制,教学内容在时间上可根据教学需要和学生的活动情况灵活安排,网络教学环节可在课内完成,也可在课余时间完成。二是教学空间变得开放。课堂上不再仅仅是课桌凳和讲台的简单组合,而是庞大的网络系统,教学的空间组织形式包括学生的座位可由“固定式”变成“自由式”。三是教学内容变得开放。网络教学由于其教学资源的丰富性和开放性,使得学生的学习视野变得更加开阔,学习内容和形式较传统的教学方式更加灵活多样,这样,既可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变地理课堂“教的课堂”为“学的课堂”。传统的教学方式是教师对学生单向的“培养”活动,课堂以教为中心。在地理课堂上充分利用网络教学,可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在网络教学中,教师是指导者、组织者,同时又是参与者。教师可和学生一起,结合某一地理问题建立网站,通过提出问题、组织讨论问题、展示成果等基本环节,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知识,交流情感、体验、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成共识,进而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
(三)变地理课堂“要我学”为“我要学”。传统的教学方式不能适应学生能力发展的需要,学生小组合作、探究展示、学生主体性在课堂上得不到充分体现。网络教学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在地理网络教学过程中,学生可根据个人需要,结合自己的认知结构,按照自己的思路和进度学习。这样,既充分尊重了学生个体的差异,又给学生以灵活思考的空间,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充分利用网络强大的功能,努力寻找最适合自己的思维方法,主动探究问题,最终得出答案。这种教学过程真正体现了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精神,成为学生主动探究、主动创造、主动思考的过程,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为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终身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网络教学在高中地理课堂中的具体应用
下面以“环境污染及其防治”教学内容为例,探讨网络教学在高中地理课堂中的具体应用。
(一)收集资料,建立网站。在上课前,教师可和学生一起收集大气污染、水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噪音污染以及环境污染对人类危害的文字资料、图片和相关视频资料,尤其是近期发生的一些重大的环境污染事件,并将这些素材进行加工,整理成图文并茂、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网页。一方面,这对课本知识进行了拓展延伸,扩大了课堂的知识容量;另一方面,这些网页直接刺激学生的感官,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求知欲。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在这节课中,教师可利用网络播放学校所在地区有关雾霾天气真实状况的视频。看完视频,学生会有很多感想,能身临其境地感受到环境污染就在我们身边,这就创设了情境。此时,教师可趁机提问:在我们身边或周围还有哪些环境污染呢?这些污染带来了哪些危害?这就激起了学生的求知欲望。这时,教师便可适时引导,达到导入新课的目的。
(三)提出问题,发散思维。浓厚的学习兴趣能促进学生思维的积极活动。地理课堂教学中,运用网络教学,在激发兴趣、丰富感知的同时,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思维,此时,教师可通过适时恰当的层层设疑,诱发学生由浅入深地思考,驱使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活动不断由低级向高级递进。
在导入新课后,教师可利用网络向学生显示富有针对性、可探索性的五个问题。(1)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的哪些行为会造成对环境的污染,请举例说明。(2)近年来,乡镇企业发展迅速,据调查,乡镇企业污染物的排放已成为我国环境污染的主要污染源,假如你是政府主管领导,你认为该如何做?(3)2013年以来,福建已发生八起赤潮,受影响面积累计278平方公里,对(下转第97页)(上接第90页)渔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试分析诱发赤潮的直接原因。(4)2013年初以来,我国中东部地区多次出现雾霾天气,甚至许多城市空气出现中重度污染,这种天气究竟是天灾,还是人祸?请说明理由。(5)通过对“环境污染及其防治”的学习,作为一名新时代的中学生和一名有志青年,我们应该怎么做?学生带着这些问题上网查阅资料,大大提高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利用网站,解决问题。教师可引导学生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来解答疑惑点,鼓励学生主动上网查阅资料,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五)及时反馈,及时评价。运用网络教学,学生可根据课堂所学知识和自己在网上查找的相关资料,进行分析、归纳、整理,最终形成问题答案并上传网络,供师生一起讨论交流。整堂课充分利用网络教学,通过师生之间合作、讨论、交流,形成了“师生互导、生生互导、师生互学、生生互学”的良性教学循环。
总之,网络教学可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进而增强教学效果。在高中地理课堂中,教师可通过收集资料,建立网站;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提出问题,发散思维;利用网站,解决问题;及时反馈,及时评价等方式,有效地进行网络教学。
【参考文献】
[1]吕斌.有效利用网络教学,打造中学地理高效课堂[J].特色教育探索,2012(3)
[2]吕斌.新课程理念下高中地理开放式教学的思考[J].内蒙古教育,2008(11)
篇2
【关键词】双语教学 网络课堂 专业课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01-0004-03
一 引言
随着现代信息社会的发展,网络技术被迅速引入教学领域,有力地推动了网络课堂的实现。课堂教学是教育教学中普遍使用的一种手段,是教师给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的全过程,主要包括教师讲解、学生问答、教学活动以及教学过程中使用的所有教具,也称“班级上课制”。而“网络课堂”是以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为工具,利用各种信息资源(文字、声音、图形、图像、动画等),多角度、多层次地展开教学。广泛地说,网络课堂包括远程教育,但需要说明的是本文提到的网络课堂只是指网络技术在一个学校范围内的教学应用。在当前国内的大多数高校里,教师往往会同时利用传统的课堂教学与现代的网络课堂相结合来完成一门课的教学工作。网络课堂已成为高校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地重要组成部分。从搜集到的文献来看,不少学者已就如何运用新型的课堂空间,充分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能力素质,提高学习的有效性,展开了丰富的研究。本文聚焦于网络课堂在高校专业课双语教学中的运用。这个研究兴趣源于笔者对其所属的教学团队在过去两年内开展双语教学实践的思考。
教育部2001年《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提出了加强大学本科教学的12项措施,其中一条就是要求重点建设学校增强师资力量,提高教师双语教学能力,三年内开设5%~10%的双语课程,并引进原版教材。此后,各重点大学纷纷出台实施双语教学政策,其他高校也纷纷跟进。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在公共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过程中,自2010年开始尝试四门专业课的双语教学。其中笔者参与的是《社会学概论》全英语课程建设。在双语教学过程中,我们在传统课堂教学的基础上,充分地运用网络课堂。
二 网络课堂对专业课双语教学的作用
网络课程对专业课双语教学的作用可分两个层次来看,其一是基于网络技术特点的一般作用,其二是基于专业课双语教学特点的积极作用。
网络技术的实质是由计算机和通讯设备用线路链接起来,按一定方式进行通讯、传递信息,并实现资源共享的系统。它是在计算机技术和通讯技术高度发展的基础上,两者相结合的产物。网络技术的特征:(1)共享性。网络技术可以不受地域限制在全球范围内实现资源共享。任何人都可以把自己搜集到的或自己制作的资料放到网上,供别人使用。(2)交互性。所谓交互,意即参与主体之间的多向交流与互动。网络平台进行的交互活动,除容量巨大、渠道通畅外,更重要的在于它不仅可以同步交互,也可以异步交互。(3)开放性。因特网上的各个计算机之间没有从属关系,每台计算机都只是网络的一个节点,它们之间都是平等的,任何人都不可能控制网络,但每个人都可以在网络上发表自己的见解。
基于网络技术的共享性、交互性与开放性,网络课程获得了区别于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优势:(1)教学资源和教学媒体的丰富性与多样性。在网络上相关的教学资源非常丰富,网络课堂可以采用相关链接的方法,将网上资料放在网络课堂教学系统中。另外,充分利用现有的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在教学的内容上可以以视频、音频、图像、数字、文本等多种信息交流形式呈现,大大增加了知识传播的信息量与生动性。(2)教学时空上的延展性与灵活性。网络课堂超越了传统的时空限制,参加学习的学生不再局限于物理教室空间,可以在不同的物理位置不同的时间利用网络课堂。利用答疑系统、BBS、在线测试等多种交互方式,师生进行实时的或异步的交流。(3)教学过程中师生关系的平等化。传统课堂上的师生关系往往是支配式的,教师占主导地位,沟通也以单向为主。网络课堂允许每个学生自由发言、自由探索,学生的主体性凸显出来,双向沟通的渠道十分畅通,师生进行广泛的交流互动,构建良好的、平等的师生关系。
双语教学是以除母语之外的另一种语言作为教学语言的教学方式,它肩负着既要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平,又要提高学生的外语水平的双重任务。双语教学的研究和实验是积极促进高校教学改革,提高整体教育质量和办学能力的有益尝试。因此,很多高校正在实践中探索完善这种教学模式。然而,就目前而言,高校专业课的双语教学还存在一些具有普遍性的问题。第一,课堂信息量明显不足。原来用母语教学10分钟能完成的知识点,用“双语”后需要40分钟,甚至更多。第二,教学双方的注意力都有所偏移。教师备课时无暇顾及如何引导学生发现问题、理解学科重点,大家把大部分注意力分散到对专业术语的解释、英文单词的理解上,忽略了学科的知识点。第三,教学过程无法互动。教师在课前已把几乎每一句课堂用语都设计好了,在课堂上根本不敢多讲一句教案上没有的话,师生之间无法互动,更不用说积极
地思考了,这和教育界大力提倡的探究型学习显然是相违背的,也严重阻碍了教师上课的艺术性发挥。
基于专业课双语教学中的常见问题,网络课堂可以有针对性地提高双语教学的教学效果,发挥积极的作用。其一,网络课堂可以弥补课堂教学信息量不足的问题。教师应将精心准备的讲稿、案例、视频、课件等传到网上,并给学生提出阅读的要求与指导意见,让学生在课外自主阅读。其二,教师可事先引导学生利用网络课堂学习基本的英文专业术语和中文专业知识,这样,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将注意力主要集中于讲授学科重点,教会学生利用相关的理论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其三,网络课堂可有效地增加师生课堂内外的互动。网络课堂为学生提供了在传统课堂外随时发言的机会,也增强了学生在传统课堂上的与教师互动的信心以及自主思考的能力。学生在利用网络课堂做好预习工作的情况下,其进入教室课堂后对老师讲授的内容理解得更透彻,因而也更敢于向老师提问。当然老师也应提高自身的水平以迎接随时而来的各种挑战。
三 专业课双语教学中网络课堂的运用
鉴于网络课堂的优势与重要作用,专业课双语教学中积极、科学地使用网络课堂有利于完善教学体系、提升教学效果。然而,网络课堂不是传统课堂的网络版,更不是简单的、纯粹的技术工具。因此,有必要专门探讨如何有效地运用网络课堂,这就要求我们在专业课双语教学过程中,明确网络课堂的教学目的与教学内容,掌握网络课堂的教学方式,设计网络课堂的考核方式。
1.网络课堂的教学目的
明确的教学目的是科学设置教学内容的前提与基础。高校专业课双语教学目标应包括掌握专业知识和提高英语语言技能两个方面。前者指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专业课体系和基本内容有较全面的了解,掌握该门课程的主要理论,对本专业领域的发展有充分的认识。后者指通过课堂英语教学,使学生能够较熟练地用英语进行有关的专业交流,包括英文专业资料的阅读理解能力、基本的写作能力、翻译技巧与听说能力的提高。这两方面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就专业课双语教学网络课堂来说,其教学目的也应该两者兼顾。因此,在网络课堂的总体设计时,既要考虑帮助学生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又要注重提高学生综合运用外语的能力。当然,需要强调的是,双语教学不是外语课,也绝不能将非语言学课上成外语教学的辅助课。学生必须掌握的是各个学科自身的知识点,不能以降低课程的教学质量为代价来换取孤立的全英文或双语教学。
2.网络课堂的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是教学的核心,教师应精心选择、合理组织教学内容。高校专业课双语教学可选一本合适的国外原版教材为主、一本国内教材为辅,教师上课前结合本课程的教学目标,科学地组织讲授内容进行备课。教学内容要坚持少而精的原则,侧重本课程的重点、难点内容以及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这是课堂教学首先应该做到的。在此基础上,网络课堂还应提供更丰富的“知识菜肴”,主要包括网络的专业教学资源、文献资源以及多媒体资源。一般来说,目前国内外著名高校的经典课程、经典教材都配有网络学习平台,教师应该在广泛搜集信息的基础上,将相关网站推荐给学生开展辅助学习。多媒体资源为学生展示视频、音频和图片等素材,扩充教学案例,增加了教学内容的生动性与亲近感,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
3.网络课堂的教学方法
基于网络技术的特点,网络课堂的教学方法有:(1)“发现式”教学法,这是一种以问题解决为中心的教学形式。先由教师在网络教学空间创设问题环境,使学生产生主动提出问题的需要;要求学生结合教师课堂讲授的内容,在阅读相关材料的基础上,对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教师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方面加以肯定,对存在的问题给予引导,帮助学生归纳总结和提炼辩证思维能力。(2)自主学习法。网络课堂是建立在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控制基础上的。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可以放任自流,而应该加以引导,尤其是对于一些容易的知识,强调必须课前自学,以便留出更多的课堂时间给教师讲授重点与难点知识。所以,每次课之前教师要把下次课要讲的内容、要讨论的主题告诉学生,指导他们查阅生词,搜集并阅读相关信息资料,做好预习。(3)协作讨论法。利用网络学生可参加各种类型的专题讨论组,对感兴趣的问题进行自由讨论和发言,发挥各自的特点,相互帮助、相互提示或进行分工合作,通过共同讨论达到对问题的全面深入的认识。(4)多媒体情境教学法。网络教学将图、文、声、画等技术融为一体的特点,为学生创造了生动形象的教学气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教师应在课前制作好中英文对照双语幻灯片,同时搜集和整理出大量的英文文本资料、声音图片资料和影像资料,真正体现出媒体多样性的功能。为了保证教学效果,教师应定期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及时掌握学生的状态和需求,以便改进教学方法。
4.网络课堂的考核方式
网络课堂作为高校专业课双语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在网络课堂中的表现也应纳入考核环节。设计网络课堂考核方式的基本原则是强调教学过程管理,注重教学活动的参与和学习效果。网络课堂考核主要由两个部分组成:其一是网上测试,检查学习的直接效果,即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学生可进入测试网页,在规定时间内,独立完成若干个与本学习内容有关的测试题,以检验其学习效果。每个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能力水平选择不同数量和层次的测试题,在网上完成测试,测试结果由计算机网络及时反馈给老师。其二是考核学生在网络课堂的活跃情况与学习情况。网络课堂的一个特点是学生在网络空间的学习活动是“有迹可寻”的,学生在网络空间中的发言次数、发言质量都应被计入最终成绩,以此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及其分析能力、写作能力等。当然,网络课堂的考核应结合期末的卷面考试。卷面考试是对学生掌握专业知识的程度所做的最后测试,可采用双语形式,要侧重于考核学生对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的理解与运用,而不是英语水平。
四 关于双语教学及其网络课堂运用的思考
篇3
关键词:网络资源 利用 化学课堂教学 提高
在今天的信息社会里,计算机等现代教育技术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发挥着多方面的作用,它们不仅可以大大提高化学教师的工作效率,也有利于实现教学方式的多样化。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可以使教学过程更加生动活泼,使学生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学生可以到世界许多国家的数据库中获得信息,为他们的探究活动寻找素材。另外,他们也可以很方便地同千里之外的另一个学生或专家交流思想。互联网为化学教学提供了一个巨大的资源库。现代教育技术可以使学生更有效地学习。在我国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信息技术的普及和利用放到了重要的位置上,其实施的策略是将现代教育技术注入到学科课程的教学过程之中。
当前教学改革的主要目标之一是要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建构一种既能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学习主体作用的新型“学教并重”教学结构。在此基础上逐步实现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全面改革。把握好现代教育技术媒体的选择、作用点、使用时机,以达到教学过程的整体优化,才是现代教育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的重要环节。
当前网络环境下信息技术与化学课程整合的教学实质是一种在网络环境下传统教学与网络教学整合的特殊教学。利用网络资源可以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效率,总体来说,可以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网络资源加大了课堂容量,提高了课堂效率
教师课堂容量小,教学难以推进,很重要的原因是学生对抽象的化学概念、化学模型难以建立清晰的印象,口头空洞的讲解远没有生动逼真的视觉刺激让人容易接受。而多媒体恰好能够提供动态逼真的画面,这就为费时伤神的讲解化学模型、化学概念节省了大量时间,却又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如有机物的教学,直接显示多媒体动画,学生很快就对相关知识清楚了。
化学复习课涉及的知识内容多,能力要求高,系统性强。帮助学生把已经基本掌握的零散的知识进行归类整理,使之规律化、系统化,并能将知识转化为用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一方面要精心设计复习课内容,另一方面也要改进复习课教学方式,以激发学生的复习积极性,提高课堂复习的效率。若能通过多媒体技术提供图、文、声、像并茂的多种感官综合刺激,必将有利于情景的创设和大量知识的获取,对帮助学生恢复已遗忘的知识的记忆、已掌握的知识的整理归纳,将会有良好的复习效果。
课堂容量小效率低还有一个方面就是不能开拓学生思维的机械画图,占用大量时间。如上实验复习课时,中学阶段常见的三种制取气体装置、具有启普发生器原理的多种变形装置、多种尾气吸收装置等,若一一在黑板上画出来,就会浪费很多时间,上课的节奏慢效率低。而用网络资源中的课件或Flas,事先将各种情况画上去或学生直接通过观察,掌握使用仪器及其原理,既节省时间,又便于积极思维,及时对照反馈,一节课内容轻轻松松上完,学生接受效果又好。
二、网络资源使教师对教学的驾驭能力更强,教学手段更丰富
教材是教育学生、发展学生的一种重要载体,是最基本、最重要的课程资源。但在教学过程中存在信息量小、动态感不强的缺点。而丰富的网络资源正好弥补了这个缺陷,在互联网上,可用于课堂教学的信息资源繁多,它除了有文字和图形资料外,还有图像、视频、动画模拟等等。教师对这些资料的下载、使用既方便又灵活,在需要的时候,可以随时提取教学资料。网络资源提供的丰富的资料和多样的表现形式,使教师在决定具体的教学方式时,有了更多的选择。教师可以从中选取最适宜的方式传授化学知识,从而使教师可以更自如地控制学生在课堂上的情绪和注意力,为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网络资源的应用使初中化学教学资源的利用更为充分
网络汇集了大量资源,因此利用网络教学能使师生冲破以书本为中心的局限,拓展学习内容。尤其是互联网没有地域界限和时空的限制,能让学生接受优质的远程教育,为其终身学习打好坚实的基础。教师也不再局限于个人的教学经验的圈子里,可以更好地了解外部世界的教学发展状况,了解同行的最新教学改革情况,了解本学科的最新发展和最新的资料,这是教师的基本需求之一。笔者所在学校的电子白板等多媒体都进入了班级,这使得教学中网络资源这类教学资源的运用更为方便、快捷,对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效率起到积极的作用。
四、网络资源激发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学习更主动
化学学科中的有些概念、规律等都比较抽象,仅仅凭老师口头讲述,学生很难建立起清晰的印象,更难以提起他们的学习兴趣。但通过多媒体将抽象立体的化学模型用Flas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既易于学生接受、理解,全新的视觉刺激又能激起他们探索的欲望。如原子概念和结构的教学,碳单质的结构判断,若采用动画显示,学生感觉比较直观,印象也就更深刻了。总的来说,利用网络资源中的动画、视频等资源,使学生眼、耳、口、手有机结合,也符合教育学和认知规律,激发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学习,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变强,课堂气氛更活跃。
五、网络资源丰富了问题情景,更易调动学生的思维和积极性
根据现代认知理论,化学课堂的教学过程应该是通过不断地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方式来获取新知识的过程。课堂教学中的问题是师生课堂交流的产物,只有好的问题才能激起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化学概念和理论比较抽象,但化学现象却极其丰富多彩,我们利用网络资源,可把化学学科中的丰富多彩的画面一一展现出来,且展示的方法是多样的。这样就丰富了问题情景,加深了对问题、现象的认识。毫无疑问,这丰富多彩的一面比传统的方法更能激发学生的情感、启迪思维,从而增强对化学的学习兴趣,得到学生的认同。这样一来,化学知识自然就能学得更好了。如通过播放绽放的烟花画面,引出镁条燃烧的反应,既利于激起学生的兴趣,又能激起他们探索的欲望,通过熊熊燃烧的大火引入物质燃烧的条件,同样也可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六、网络资源优化了化学实验教学
“化学科学的任何一项重大的突破,无一例外地是经过化学实验而取得的”。初中的化学实验,虽然绝大多数是对物质及其变化的再认识,但从本质上看,这一过程与科学家进行的科学探究中的化学实验是一致的。但由于实验条件的限制,实验的科学性、直观性、探索性和操作性的特点在教学中很难真正体现,使现有的实验不能完全地发挥其教学作用。通过网络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化学实验教学中,可以克服实验条件的限制,提高实验的可见度,增加实验的时效性,保障实验的安全性,加强学生实验操作的规范性,为学生提供进行创造实验设计的条件,丰富学生实验知识等,最大限度地发挥实验的作用。例如:浓H2SO4稀释实验,课堂上一般演示正确的操作,对不正确的操作进行讲解,通过录像对浓H2SO4滴入水中放出大量热量使H2SO4液飞溅现象进行演示,使学生加深对这一知识点的理解,这样的教学可以使学生正确掌握实验操作规则和正确认识实验装置,对实验的成功起到一定的作用。化学实验的操作步骤和操作规范都有一定的要求,一旦学生操作失误,不仅会引起实验失败,也可能引起实验事故,更会引起学生的恐惧心理,影响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利用网络资源,对操作易错误的后果进行模拟。如:①水倒流试管底部,试管出现破裂;②点燃可燃性气体前未进行验纯,出现爆炸;③加热液体时,试管对着人,沸腾时液体溅出烫伤人;④浓硫酸溅到皮肤上产生腐蚀等等。通过学生模拟实验,既掌握原理又掌握实验操作方法,提高了学生实验技能和实验的成功率,更深刻理解正确操作的重要性,从而提高了化学实验的学习效果。另外,对于一些化学工业的流程,更可以用多媒体信息技术进行模拟演示,对学生了解并掌握该工业的反应原理、所用设备及流程有很大帮助。如:冶金工业、自来水净化等。
篇4
关键词 网络教学;协作学习;高中信息技术
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489X(2012)15-0143-02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和工具性很强的基础课程,学生学习的目的不单是为了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更重要的是要提升自身的信息素养,即能灵活地运用计算机和网络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显然,只有有效的学习方式才能快速达到这一目的。协作学习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但网络更是学生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只有把两者有效地结合,才能达到最佳的效果。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无论从它的课程特点来说,还是从学习对象和授课环境来说,都为开展网络协作学习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所以为学生提供一个专门的网络协作学习平台是很有必要的。
1 网络协作学习概述
网络协作学习是协作学习和网络技术的有机结合,是指利用计算机网络,由两名或多名学生针对同一学习内容彼此交流与合作,以达到对教学内容比较深刻理解与掌握的过程。网络协作学习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专题学习资源及实时和非实时的协作学习空间,对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与学习伙伴的合作共处能力、求异思维、批判思维和探索发现精神非常重要。
网络协作学习的组成部分包括学习设施、学习资源、学习平台、通讯工具和学习工具。1)学习设施:学生学习所使用的各种设备及其网络,如多媒体计算机、电子白板、多媒体教室网络、校园网络和因特网等。2)学习资源:为学生提供的经数字化处理的多样化、可全球共享的学习材料和学习对象。3)学习平台:向学生展现的学习界面、实现网上教与学活动的软件系统,开发语言有Java、ASP、、PHP等。4)通讯工具:用于实现远程协商讨论的保障。5)学习工具:学生进行知识建构、创造实践、协作交流和解决问题的工具。
3 网络协作学习在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3.1 高中信息技术网络协作学习平台的模块设计
平台的结构设计要以协作学习为核心,以高中信息技术为框架,按照章节进行选择,在各节内部根据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设置超文本链接。如设置课程简介、学习资源、协作交流、在线测试、实用工具、作品欣赏及评价和友情链接等七大模块,如图1所示。
1)课程简介。以文字链接的方式向学生呈现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性质、教学目的和要求、基本内容、教学层次及其实施方案等。
2)学习资源。学习资源库中存储了所有关于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方面的知识资源,并按一定的教学策略进行了分类、组织,为学生提供了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时需要的图文、声音、动画和视频等资源,教师可以根据需要上传资源、修改资源和删除资源。学生也可以在经过教师审核批准后在此上传资料,作为学习平台的资源共享。
3)协作交流。平台为学生提供了多种交互工具,比如在线聊天室、博客、留言板、BBS和论坛等,学生可以根据学习的专题进行协商讨论、答疑指导,讨论和交流不限于小组内部,小组之间也可以就某一个问题发表观点和见解,从而进行互相交流学习。教师要对这一讨论区进行实时监控,并根据学生的交流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解答及辅导。
4)在线测试。题库中存储有专题知识的相关练习题、思考题,并以单元测试、综合实践和总结性测验3种形式呈现,测试题型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判断题、简答题和论述题。学生通过调入相应的测试题就可以进行自我测试,测试时系统会进行自动计时和客观题评分,教师要对主观题评分,并把答卷情况反馈给学生,便于教师进行教学调控。
5)实用工具。该模块中设置了辅助学生完成作业的相应工具,包括在线编辑器和个人网络硬盘。用户使用在线编辑器可进行作业编辑、试题编辑、论坛发帖编辑等,即可以实现文本、段落格式的调整、表格的插入与编辑、多媒体素材编辑及网页内容的预览、复制、粘贴、撤销编辑等。个人网络硬盘是学生用来存储个人的重要信息和学习资料的,方便用户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记录或查看重要的资料,有利于学生进一步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从而制定相应的学习计划。
6)作品欣赏及评价。学生可以在此进行作品创作,并通过系统提供的上传功能完成作品的提交,所有上传的作品是透明可见的,即教师和学生都可以查看所有上交的作品并对此进行评价。在评价时可以利用投票功能,以自评、他评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看到自己的能力水平和努力程度。
7)友情链接。当学生使用该系统开展学习遇到操作困难时,就可以进入此模块查看系统使用说明书,如果对该系统的建设和维护有什么建议,也可以在此给管理员发送E-mail,便于系统的管理维护和进一步完善。
3.2 学生应用网络协作学习平台的学习活动
利用网络协作学习平台进行高中信息技术的学习时,学生首先要明确学习任务和分组(一般4~6人一组)情况,组内任务的分配可以由教师在分组时来制定组长和成员任务,也可以由学生自己协商具体任务,这样更有利于培养他们的沟通能力。明确自己的职责后,学生就可以去学习资源模块查看或下载需要的资料,找到相关资源后就开始按要求实施行动。如果遇到困难,学生可以通过在线聊天室、论坛、BBS等渠道向组员或教师进行求助;如果问题难度较大还可以发动全班同学群策群力,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而促进学生的共同发展。在学习过程中,系统会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保存,当学习结束时,学生就把自己的作品按照系统提供的上传功能上传到作品展区,并查看和评价他人的作品,虚心接受他人的建议,最后还要对自己整个的学习过程进行总结反思。
4 总结
网络协作学习平台确实能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同时也是资源共享的一个重要的工具。但由于多方面的因素,学生还未真正做到有效的网络协作学习。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如教师如何才能更好地进行学习资源的设计,如何进行科学的分组和实时监控,如何把握好讨论区的功能,从而更好地发挥网络协作学习平台的优势,等等这些都需要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探索。但可以确定的是,网络协作学习应用于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是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黄虹娟.“课堂学习博客”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优势[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0(12):30-32.
[2]徐永东.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教学之我见[J].信息技术教学与研究,2008(39):138-140.
[3]朱锦秀.基于专题学习网站的高中信息技术协作学习模式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0(20):30-33.
[4]顾晓.信息技术课堂学生协作学习初探[J].成功:教育,2011(1):250-251.
篇5
关键词: 网络环境 高中化学课堂教学 教学模式
网络信息资源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应用,对高中化学教学改革具有非常深远的意义。笔者从以下方面对网络信息资源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做进一步研究。
一、网络环境下这一问题提出的依据
建构主义思想下,很多新兴学习模式应运产生。在这一基础上,利用网络环境中提供的优秀资源可以帮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主动探索新的学习方法。但是目前在使用网络资源的环境下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例如,教师在课前学习了大量教学模板,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却没有办法真正将模式应用于教学中。虽然运用网络信息资源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收到视觉上的效果,但是在制作过程中耗费了大量人力和物力,导致一定程度上化学教学的成本过高。教师使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在其中所包含的内容比较齐全,在这一基础上,导致学生回答问题的机会过少,学生自主探究的机会更是少得可怜。学生利用电脑聊天、打游戏,浪费了大量学习时间,更有甚者,他们不知道怎样准确有效地检索一些课程资源,在使用过程中也不能很好地将其利用。此外,网络上的一些学习资源,由于其只是为了针对学生课堂上的讲课目标而做出的一项设计,因此在此过程中不能很好地将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考虑进去,学生如果直接拿到课件进行学习,则不利于学生学习效果的增强。因此,教师有必要在网络环境下通过对一些新兴的教学资源和教学软件进行分析,从而对课堂上的教学环境和教学过程做出深度模拟,真正达到最佳学习效果。
二、网络环境下高中化学课堂学习的策略
(一)创设教学情境,构造学习气氛。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网络信息资源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情境。教师能够通过引领学生走进化学,将化学探究与日常生活经验联系起来,从而在实际探究中更具有实际意义。教师通过运用网络构建化学课堂教学情境,让学生对生活进行了解和认识,促进思维发散,寻求化学试题的解题思路,更好地参与到高中化学学习中。
另外,运用网络信息资源能够有效促进学生进行问题解答。教师通过提出化学中的一个问题,让学生在网络环境下深入探究和思考,通过运用网络信息资源,能够加深学生对化学问题的理解,促使学生能够有兴趣地对于所提出的问题给予答复和提出新问题,这对于课堂教学及教学方式的改进具有重大意义。
(二)设置问题,开阔学生思维。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参与到化学学习中,教师可以运用网络信息资源,在教学中巧设问题,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和思维能力,发散学生思维,从而更好地进行高中化学教学。
教师可以利用网络信息资源,展示问题,让同学们在课上围绕这个问题进行自由想象和发挥,通过思考一个点,进而能够衍生出不同方面,加深对事物的认识,在寓教于乐中得到深化。这样不仅能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发展,而且能够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实践,提高动手能力。在网络环境下,学生可以一步步地深入教师所提出的问题之中,通过对问题进行探究和思考,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引导自我探究,开阔学生视野。
网络信息资源可运用到解答化学问题中,能够促进学生进行深入探究。在学习中,学生一般只是生搬教师给出的知识,不能够自主找到解决方法,这种固执消极地对待化学的方式,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开阔和发散,严重限制了学生的发展和提高。因此,在高中化学教学中,要加强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探究,能够多加思考和探究。课堂教学效果如何,与课前备课有很大关系。教师要精心备课,优秀的课件会使知识点更细致,重点更明确,引导学生更好地解决重难点问题。这就需要对网络信息资源进行组合应用。
教师可在网站找到相关资源引用。通过把网络信息资源和教学内容相结合,制作出符合教学的课件和视频,并且能够在课堂教学中正确教育学生。教师充分利用网络信息资源,可以引导学生更好地进行自主探究,丰富化学知识,在拓宽学生视野的过程中更好地进行学习和探究。
三、结语
网络信息资源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具有重大的应用。对在网络环境下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实践应用进行研究,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网络信息资源的重要作用,推进学生在实际学习中更好地掌握化学教学知识,深入探究化学实验,解决重难点问题,在新时期下更好地把握化学,促进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杨智.高中化学学业水平考试与课程标准一致性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15.
[2]张婉芳.高中化学学困生的心理特征及其优化策略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4.
篇6
此外,通过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能有效加强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组织协调工作和统筹规划,理顺各级管理部门与信息化管理机构间的关系,充分发挥优质教育资源在我省教育中的作用,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理念、教育内容、教育模式、教育管理体制的全面融合。
一、云南省信息化建设及教育资源应用现状
截至2014年10月,我省有义务教育学校18 578所(含教学点),有10 879所学校接入网络,占义务教育学校数的58.56%,其中,有4 906所学校实现大于10M的网络接入,占义务教育学校数的26.41%。
近年来,我省在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模式一、模式二、模式三及班班通项目、薄改项目的实施中,先后组织完成全省4 800名教学光盘播放点(模式一)教师的培训,组织完成4 395名卫星教学收视点(模式二)教师的培训,完成635所计算机教室(模式三)学校教师的培训,使教师掌握光盘应用的教学理论和教学思想及教学设计的方法,掌握计算机、卫星IP数据广播等设备的维护知识和技能。
通过“云南省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多媒体远程教学设备项目”的实施,我省的5 831所农村义务教育学校配置了36 482套多媒体远程教学设备(计算机、电子白板、投影机、音响、机柜/套)。实施云南省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建设了4 078套多媒体教室。大力推进多媒体教学设备在教学中的普遍应用,加快优质教育资源在农村学校的共享,带动农村中小学教育理念的更新和教学方法、模式的改革,加快优质资源共享和应用,提高农村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对巩固提高我省义务教育水平,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优质网络课程资源建设方面,云南省高校教学资源与网络学习中心目前已建设课程510门,有省级精品课200门,各类课程资源13 400个,教学视频2千余个,并建设直播课堂,实现了“学校、课程、学习者”三级服务和“访问共享、继承共享”两级共享。
建立云南远程教育网,引进和镜像了中央电化教育馆教学资源,覆盖了义务教育阶段所有教学版本、学科的课程资源,免费提供给师生使用。部分州市(如文山、昭通、楚雄等地)通过引进现有资源和本地资源建设,实现州市教学资源共享。一些县份推进区域同步课堂覆盖面,将优质资源传送到边远农村学校。
我省还依托云南远程教育网开展网络课堂,推进普通高中选修课优质资源共享。从2010年2月至今,开设了27门普通高中网络选修课程。已有云师大附中、个旧一中、景洪一中、丘北一中等21所学校的约2.1万名学生参加高中选修课网络课堂的学习。通过引进省外优质高中选修课课程资源,有效推进我省高中选修课程的实施,实现优质资源共享,有效解决我省大部分高完中选修课程资源匮乏的问题。
二、存在的问题
(一)当前我省开发、引进信息化教育教学资源的水平仍然较低,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建设标准不一、重复性建设、覆盖面窄等问题。如何协调全省各州市现有资源和力量,制定云南省数字化教学资源共建共享规范,建立应用长效机制,扩大云南省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应用的整体覆盖面是工作的难点之一。
(二)近年来,“云南省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多媒体远程教学设备项目”及“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数字资源全覆盖”等项目的实施,使我省大多数中小学校在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建设上已经取得新突破。但与先进省份相比,我省在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上仍处于全国落后水平。因此,如何加快我省基础设施建设,实现有效利用信息化手段来扩大优质资源覆盖面是工作的重点。
(三)我省基层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领导能力和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水平不高,学生、教师的信息素养整体水平较低,专业化的技术保障水平较弱。如何不断提高教师教育信息化素养,建设教育信息化应用支撑保障队伍是一项艰巨任务。
(四)机制和政策上不适应问题。政府主导、企业参与、社会服务的模式尚未形成,自上而下的教育信息化建设应用的管理机构和职能需要进一步理顺;信息化建设应用的投入机制有待建立和完善。州市、县教育信息化机构设置和学校人员编制的政策远不适应发展的要求;教育技术能力水平尚未纳入教师资格认定要求;学校教育信息化发展应用的评价有待建立和完善,与教育信息化发展相适应的管理机制和政策环境还未形成。
三、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的有效机制
(一)基本目标
利用信息化手段,建成人人可享有优质教育资源的信息化学习环境,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的信息化支撑服务体系,基本实现网络宽带的全面覆盖,教育管理的信息化水平以及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水平显著提高。最终实现我省优质教育资源的“全领域覆盖、全方位整合、全过程应用、全社会共享”。
(二)有效的机制
1.统一建立云南省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
建设“云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以全省各州市部分具备条件的县市区为试点,逐步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促进教育教学资源的广泛共享,最终实现全省优质教育资源的“全领域覆盖、全方位整合、全过程应用、全社会共享”,实现并达到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平台建立过程中,建议制定政企合作机制,吸引企业参与,汇集企业力量,引入省外学校或企业优质教学资源(以中小学资源为主)。
2.建立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参与、集中式共建共享机制
集中式共建共享机制的建立,有利于做大做活全省教育资源,使全省教育资源不断注入新的活力,能够可持续发展,而不是一朝建成,永久不变。资源建设要注重发挥各地的优势,制作具有本地特色的教育资源,在全省范围内共享。实现学校建得越多,能享受的优质资源就越多的策略,从而有效地避免资源的重复开发,覆盖面窄,资源孤岛的形成,人力财力的浪费等。同时,通过政策引导,建立激励机制,鼓励学校和教师参与到资源开发中来,由“私有资源(不公开)”向“校本资源(全校公开)”到“省、州市资源(全面共享)”转变。最终形成一个庞大的本地资源库,在全省范围内实现广泛共享。教学资源的集中式共建共享模式如下图所示:
通过建立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参与、集中式共建共享机制,给予政策支持州市、县市区依附省级公共服务平台开发应用和推广资源。在引进省外优质数字化教育教学资源的同时,制定激励机制鼓励省内学校、教师、学生积极参与本省资源建设,为我省本土优质资源的开发、积累、融合、共享及服务注入新鲜的血液,保持各类数字化教育教学资源的生命力,提高其应用效率,逐步建成满足各级各类教育机构应用的优质的数字化教学资源。除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外,逐步开发和引进职业教育、继续教育、民族教育和特殊教育等数字化教学资源。
3.建立数字化教学资源共建标准
制定云南省数字化教育资源技术及使用的相关标准,包括资源建设标准、评价标准、准入机制、共享标准、共享共建激励机制等,进一步提高我省教育信息化管理应用水平。整合全省优秀学校和优秀师资力量,制定统一的资源建设、开发、评审等规范,建立专家库,组织开发本地资源,最终建设和培养出一支水平高、经验丰富的省级资源开发队伍。
4.组建云南省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与应用专家委员会
组建云南省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与应用专家委员会,建立动态专家库,负责云南省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标准、评价标准、引进标准以及资源管理、审核标准等相关标准、规范的制订。同时开展理论研究,对云南省数字化教学资源共建共享机制提供科学指导意见。
5.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和信息化设施,缩小城乡差距
对于信息化基础设施比较落后的地区,可根据国家近年来对县乡薄弱学校及教学点的建设力度的加大,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法,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在偏远地区的有效应用。线上线下相结合就是通过开发电子白板、多功能一体机等教学工具应用客户端,由本州县网络条件好的中心完小下载资源包,然后发给偏远地区学校通过客户端工具进行线下应用。
(三)基本措施
1.指导思想
以“面向应用、统筹规划、提升服务”为原则,深入探索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创新的有效融合,整体部署全省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的工作任务。面向应用,以应用需求为驱动,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将教育信息化与学校内在需求进行有效对接,深入挖掘和调动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的内生动力。统筹规划,全省统一部署和整体规划,加强顶层设计,明确重点,先试点后铺开,推动共享应用,有效融合各级各类教育资源平台,建立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新机制。提升服务,顺应信息技术发展趋势,结合信息化管理的特点,充分发挥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和社会力量的作用,构筑便捷灵活、广泛共享、协同配合的信息化支撑服务体系,提升教育决策与服务水平。
2.优化基础
逐步建成覆盖全省的“云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建成主干网络带宽达到万兆、支持IPv6、覆盖全省各级各类学校的云南教育网。实现所有高等学校、州市教育局、县市区教育局、中学、城区小学和乡镇中心学校以不小于100Mbps速率的基于光纤宽带的网络互联。
3.开足开好信息技术课,全面普及信息技术教育
广泛开展信息技术条件下的教育教学研究与改革。通过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通过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的普及,提高优质教育资源的应用水平。加强以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和整合为核心的教育教学研究,推动学科课程改革,优化教学设计。各级各类学校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要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结合起来,改进教学观念、方法和手段。
- 上一篇:春季传染病防控措施
- 下一篇:留守儿童年度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