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作业设计策略范文

时间:2023-05-29 15:09:0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高效作业设计策略,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高效作业设计策略

篇1

一、 高中化学有效作业的标准

这里的有效作业,不仅指作业的时效性,还包括作业的多维目标性、差异性、创新性及学生的主体性等,衡量作业是否有效也应从这几个方面进行考虑。

1.具备时效性

对作业时效性可以从作业的效率和效益两个基本视角进行考察。从效率视角来看,作业的时效性就是指在规定的时间内教学产出要高于教学投入;从效益的视角来看,作业的时效性是作业具有高效率和最大限度公平性的特点。效益是效率与公平的统一,是在保证效率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追求公平。

2.体现多维性

教师应该改变以传统的“应试教育”为目的的单维作业目标和功能观,使学生的作业过程成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整体实现的发展过程。实现从以知识为本位的单维作业目标功能观向以发展为本位的多维目标功能观的转变。从知识与技能来看,由强调掌握“双基”向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转变;从过程与方法来看,由强调教师的教向强调学生的学转变;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来看,应更注重人文关怀,强调作业的层次性,由面向少数人的化学课程向面向全体学生的化学课程转变。

3.满足差异性

作为教育者,应努力做到让每个学生都能在适合自己“最近发展区”的作业中取得成功。以此为出发点,教师应承认和尊重学生的差异,充分考虑学生已有知识基础,根据学生实际的差异来设计具有差异性和选择性的作业,满足学生的差异发展,从而使学生的积极性得到保护、个性得到张扬、能力得到展示。

4.注重创新性

新课程提出,要在接受学习的基础上加强创新学习。因此,教师在进行作业设计时,应注意作业内容、过程和解决问题方法的开放性、生成性、过程性、探究性和实践性,改变在作业中单纯进行接受性和巩固性练习的现象。通过创新性作业引导学生在接受学习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性学习,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5.渗透主体性

在作业的设计、布置及实施过程中,应以学生这个主体为中心。学生的主体性不仅强调其是作业的完成人,更强调其对作业的自我设计、规划和布置。教师在作业的内容、形式、数量和难度上给学生提供自主选择的机会和空间,能体现其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充分展现其对自己学习活动进行支配和控制的能力,从而实现学生全面的发展。

二、 高中化学有效作业的设计策略

高中化学作业的设计是考察高中化学教师教学基本功的重要参数之一,作业设计的优劣是教师教学是否成熟的重要标志。搞好作业的设计是教师发挥主导作用的主要渠道之一,也是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

为使作业更好地适应学生的发展,应依据有效作业的标准、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情况来设计作业,从而达到提高作业质量,产生“低负高效”作业效应的目标。

1.依据多维目标,精选、精编化学习题

教师在对作业的内容进行选择、编制时,应以作业的目标达成情况作为衡量作业的有效性的重要标准。因此,在精选、精编习题时,应依据多维目标,紧扣教学内容,有的放矢。在进行作业编制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充分利用教科书中的习题

教科书中的习题是编写者精心设计、编制的,针对特定章节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练习。综合人教版、山东科技版、江苏教育版三个版本的化学教科书,根据练习特点、功能及价值取向,可以把课后练习分为以下几种类型(见表1)。

在作业的设计过程中,应依据以上练习的类型、功能、教学目标、课程学习目标及学生学情来编写适合学生发展的作业。

(2)适当设置补充作业

补充作业多为后续学习做铺垫,其中的问题应多涉及准备性知识,难度应稍大于依据课后习题编制的巩固练习。这些补充性习题可以指导学生阅读课本,完成初步理解。这样既能督促学生进行课前预习、明确课堂教学的知识点,又有利于教师依据学生作业反馈情况,有针对性地设计下节课的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3)作业要有针对性

教师在进行作业的设计时,除应用课后习题外,还应多参考有价值的课外参考书、各类报刊等,丰富作业的题型,使每个题型都具有较强的针对性。此外,教师还可对每届学生的作业做及时总结,自己建立并指导学生建立“错解档案”,在进行作业设计时,将历届学生的高频错解题穿作业中,有效帮助学生查漏补缺。

2.设置弹性作业,降低内在认知负荷

认知负荷理论认为,过高水平的认知负荷可能直接来源于呈现给学生的教学材料,降低了外在认知负荷的教学设计可以有效地促进学习。同理,化学作业的设计也应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差异,从而降低学生内在认知负荷,让后进生“吃得着”、“吃得了”,让优等生“吃得好”、“吃得饱”,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降低内在认知负荷的弹性作业的设计应注意以下几点。

(1)满足差异性

作业在编排时可依据学习目标及个体差异分为这样三个梯度:第一梯度:设计基本的、简单的、易于模仿的题目,促进知识的内化和熟化;第二梯度:设计具有综合性和灵活性的题目,加强对知识的同化和运用;第三梯度:设计一些思考性和创造性较强的题目,以利于对知识的强化和活用。依此设计的习题由简单到复杂,符合学生认知规律。教师将依照学生能力设计的作业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和知识经验排列,可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差异性学习需要。

[案例1]苏教版 (选修4)第65页第7题

氯气溶于水的反应是一个可逆反应。

①请写出氯气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据此推断氯水中含有哪些物质(用化学式表示)。

②氯水中哪些物质能发生电离,请写出电离方程式,并据此分析氯水中存在的微粒。

③若将氯水置于光照条件下,氯水中的化学平衡如何移动?各种微粒的浓度如何变化?

④请设计一个实验方案,促使氯气与水反应的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评析:对于氯气与水的反应,本题四问依次考查了化学方程式、电离方程式、光照下电离平衡的移动及探究平衡移动的条件四个方面。前两问侧重于基础知识,后两问则侧重于原理的应用,特别是第④问还具有较强的开放性和创新性,对学生的知识掌握水平要求较高。在布置这道题目时,前两问作为必做项,后两问可列为选做项,这样既可满足基础较差学生的成就心理,又可让能力较强学生发挥水平。

(2)突出典型性

具备典型性的习题对某些相似知识具有普遍的指导作用。教师在作业设计时可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学情来选择一些既典型又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习题,这种类型的题目既能训练学生的思维和解题方法,又能强化所学知识点。

[案例2]人教版(必修1)第42页第3题

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黑火药是由硫黄粉、硝酸钾和木炭粉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的,爆炸时的反应为:

S+KNO3+3C=K2S+N2+3CO2

该反应中还原剂是__,氧化剂是__。

评析:确定元素化合价的变化是分析氧化还原反应的基础。这个反应中S、C、N三种元素的化合价均发生了变化,同时S、C、N也是常见的变价元素,学生如果对这道题把握较好,将为分析其他氧化还原反应打下基础。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案例3]江苏教育版化学(必修)第96页

按下列线索,归纳氮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和转化条件。

评析:这是一道典型的考查同种元素的不同化合物间联系的综合题。它们之间的转化所涉及的都是典型的化学反应,通过这道题学生较容易形成知识网络,掌握这些知识后可以解决很多与这些典型反应相关的题目,特别是推断题。同理,这种方法也可以运用到S、C等元素的学习中。

(3)注意延展性

化学教学应能够使学生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化学知识和化学思维方法。作业的设计也要善于挖掘化学知识的潜在功能,恰当地对所学知识进行延伸和拓展。

[案例4]山东科技版《化学与生活》(选修)第17页

在洪涝灾区,人们的生活用水会受到污染。如果你是支援灾区的志愿者,请你设计方案用廉价的化学试剂将被污染的水处理成能饮用的水。

提示:需要除去水中的泥沙、悬浮物、细菌,并尽量降低水的硬度。

评析:这个题目是要利用化学实验中过滤、胶体性质等知识来除去水中杂质,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这样不仅使学生获得了课本上的基本知识,而且使课本以外的知识得以补充,把化学知识与生活联系在一起,让他们真正理解化学在社会生活中的意义和价值。

3.丰富作业形式,凸显学生主体

新课程倡导丰富多样的学习方式,可以是自主、合作、探究等。因此,在作业中也应该体现自主、实践、探究、开放等多种多样的作业方式。教师要设计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作业,必须改变以“双基”训练为目的的作业观。作业可以恰当地采用口头练习、实际操作、合作探究等多种形式,而不只是简单采用有标准答案的作业。作业可以是短期的,也可以是中长期的;可以是个人的,也可以是小组或全班合作性的;可以是单科的,也可以是跨学科综合性的;可以是教师布置的,也可以是学生自己设计的。

此外,增加课题作业也能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教师可将需要长期完成的,具有综合性、开放性、探究性的作业安排在课外,而将教科书中有助于学生理解和巩固当堂所学知识的常规性习题安排在口头解答或当堂练习。如在学习“物质的量”后,教师可将课后的“有关物质的量概念理解与应用”相关的题目让学生当堂练习。这样不仅能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发挥,提高课堂学习效率,而且为教师有效指导学生提供了时机。

学生做作业的过程是其知识的巩固、拓展及内化的过程,因此,教师在选择、编制习题时,一定要注意习题的时效性、典型性、差异性等,让学生在做作业的过程中能真正地体会到乐趣,提高自己的兴趣,从而达到提升能力的目的,走出“高负低效”的误区。此外,教师在指导学生作业和进行作业批改时,要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对作业的优点及时加以总结、表扬和推广,也要深入思考作业中的错误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对学生提出个别化、建设性、鼓励性的建议,从而提高作业的实施效果。

参考文献

[1] 郭要红.有效作业的内涵与设计策略.中国教育学刊,2009(6).

[2] 宋秋前.有效作业的实施策略.教育理论与实践,2007(5).

[3] 王后雄.高中化学新课程教学案例研究.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篇2

关键词:高中数学;作业设计;新课程

几年来,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大多数高中数学教师都比较注重课堂教学的改革与创新。但是,长期积淀下来的作业内容和作业形式却还是延用老一套,教师对作业的关注与思考不够,从理念到实际操作都相对滞后。教师对作业的布置(只是“布置”,没意识到要“设计”)带有较大的随意性与盲目性。基于此,当前对高中数学作业的有效设计进行探讨具有重要意义。

1.融入情景,让作业回归生活

我们的数学作业应该把知识点融入到情景之中,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精选或编制一些贴近生活的应用性问题让学生完成,使数学变得生动、具体而直观,让我们的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兴趣爱好来感悟,来发现数学的作用与意义。

优化作业1:在学习了基本不等式后,我给学生设计了以下两道作业:

①甲乙两个商场同时在春节进行商品降价促销活动,降价方案如下:甲商场是先打a折,然后在新价格的基础上再打b折销售;乙商场是先打折,然后在新价格的基础上再打一次 折销售。如果两个商场中商品的原价是一样的,你会选择去哪家购买?

②某金店有一架天平,两臂之长略有差异,其它均准确。今有一顾客来买黄金,营业员把一个10g的砝码放在该天平的左盘,在右盘放入黄金,天平恰好平衡;然后再把10g的砝码放在天平的右盘,左盘放入另一黄金,天平也恰好平衡。于是营业员把两次称得的黄金都给顾客,说一共是20g。你认为顾客得到的确实是20g的黄金吗?如果不是,那是谁吃亏了?

其实,把①稍作分析,就能发现只要比较ab与 的大小,用基本不等式很快得解;②也类似,只是还需要用到物理中的力学知识。显然,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现象中抽象出数学问题或数学模型,这不仅有利于培养他们阅读理解、抽象概括、分析综合等方面的能力,也培养了他们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增强趣味,让作业丰富多彩

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活跃的因素,新奇有趣的作业具有一定的吸引力,能使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智力水平去完成。

(1)求新。如选择题、填空题、作图题、改错题等经常变换,互相穿插或一题多变,让学生感受到作业内容和作业形式的丰富多彩。同时,完成作业也可以从“写”的单一形式中走出来,将数学知识融入到生动有趣的活动中,与游戏、画画、制作、参观、访问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巧妙联系,把知识技能的训练、智力因素的培养、非智力因素的开发都与活动有机结合,让作业变得丰富多彩,使学生情绪高昂,勤于思考,乐于创造。

(2)求近。①贴近生活实际。找出学生身边的例子设置作业,让学生体验到数学在他们周围世界的力量,真切感受到所学的知识是有用的,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作业兴趣。②贴近社会热点。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商品经济已成为当今社会的热点问题。如储蓄问题、分期付款问题、最佳设计方案等等,都是学生感兴趣的,可在作业中予以渗透。

在学习逻辑时,往往要判断命题的真假,不少学生觉得枯燥乏味,毫无兴趣。于是我设法从学生身边的事例着手设计作业:

优化作业2:甲、乙、丙、丁四个同学在教室前的空地上踢足球,忽然足球飞向了教室的一扇窗户,听到响声的老师走了过来,看着一地的碎玻璃问:“玻璃是谁打破的?”

甲说:“是乙打破的。”

乙说:“不是我,是丁打破的。”

丙说:“肯定不是我打破的。”

丁说:“乙在撒谎!”

现在知道只有一个人说了真话,他是谁?是谁打破了玻璃?

那天的作业,学生做得非常认真,就连平时总是不肯交作业的邱剑同学也跑来和我交流,说他知道“是谁打破了玻璃”……

3.鼓励探究,让作业促进发展

新课程的建构性、生成性也要求我们的作业要给学生合作与探究的空间。教师适当地、合理地为学生设计一些探究性的作业,就是给学生提供新颖、独立的思考方法,让他们自己去发现、去感悟、去探究,在探究的过程中学会思考,学会交往,学会合作。

(1)根据现阶段的学习内容来设计探究性作业。探究的内容可以是课堂教学的延续,也可以是课堂内容的深化;学生可以独自思考,也可以几个人讨论解决。

优化作业3:如果平面上有两定点F1、F2,我们知道,如果动点P到它们的距离之和为定值,那么P的轨迹可能是椭圆、线段或不存在;如果动点P到它们的距离之差的绝对值为定值,那么P的轨迹可能是双曲线、射线或不存在。你能由此探究“关于到两定点的距离存在关系的点的轨迹”吗?如果能,用你喜欢的形式展示给大家。时间为两周。

这样一来,学生就高兴地忙开了,或独立思考或自觉组成一个个探究小组。令我意想不到的是,一周后,许多学生就迫不及待地来向我“提交成果”,他们居然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问题,如“到两定点的距离相等”、“到两定点的距离之积为定值”、“到两定点的距离的平方和为定值”时点P点的轨迹是什么等等。至于问题的解决,学生做得很细心,没有忘记分类讨论,大部分用高中的知识都能解决了,可“到两定点的距离之积为定值”时,P的轨迹就暂时解决不了了,我提议以后解决,但学生根本不同意,他们继续查资料,有一个同学居然还找来了《高等数学》……通过两周的认真合作研究,硕果累累,学生写成了《有趣的轨迹问题》、《两定点,大文章》、《轨迹的求法》等小文章。

(2)给定范围或专题,让学生自行选题。这种做法学生的积极性会很高,经历选题、搜集整理资料、形成作业成果、汇报交流以及互相评价的过程,就是发展学生各方面能力的过程。比如我们可以打破学科壁垒,让学生探究数学在其它学科中的应用。他们肯定会很积极地去分析、去查阅资料,发现数学在物理、化学、地理等学科中的诸多应用。

参考文献

篇3

一、高职院校开展毕业设计答辩工作的意义 

高职教育是技能型教育,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在毕业前需根据所学专业的人才培养规格和要求进行特定主题的毕业设计任务并书写相关设计说明文本,但通常不用撰写毕业论文,因此其毕业设计答辩的内容与本科院校毕业生的论文答辩自然有所区别,但高职院校毕业设计答辩工作并非可有可无。以笔者所在的学院为例,每年的毕业设计工作都是学校教学部门的重要工作内容,从设计选题、指导、中期检查、设计定稿等过程中,各级领导和教师都付出了很多努力,其目的就是引领学生按照人才培养的要求,以行业实践为准绳高质量的完成自己的设计任务;这个任务包括选题、策划、草稿、设计制图、制作、展示等一系列过程,每个过程其指导教师都严格把关,因此当学生们最终完成设计任务时,其收获和成就感是非常丰厚的,在这样的背景下开展毕业设计答辩工作,对于学生们来说是已建立在了熟悉自己设计的基础上,因而基本胸有成竹。而且学校在毕业设计工作过程中还聘请了相关行业的职业人士来参与设计指导和答辩工作,因此对于高职院校开展毕业设计答辩工作——这一虽然具有一定仪式性质和程式化特点的工作来说,其意义在于让同学们在经历了近乎实战化的设计实践操作后又经历一场检验、验收的过程,对于培养应对社会实践挑战、应对质疑、勇于表达的设计师职业素养而言,是一场极好地锻炼机会。 

二、毕业设计答辩是高职学生最后一堂综合性课程 

笔者在从事指导毕业设计答辩工作后认为,毕业设计答辩时高职学生最后一堂综合性的课程。这个课程时间虽然且分配到每一个同学身上的时间更是有限,但之前学生们会做很长时间的准备,准备期间一般没有老师指导、虽有同学和网络资料可以参考,但每个个人的设计内容、主题、思维切入点皆不同,因此准备毕业设计答辩的过程对于学生而言也是一次很重要的学习过程,在进行答辩时,指导教师、行业专家等人会针对其设计提出一些问题和改进意见,有些专业水平和能力较差的学生其毕业设计中会出现一些问题,但主要的问题已经在毕业设计中解决了,因此剩下的问题可以让学生们在答辩后进行解决。在这堂综合性的课程中,学生们将学到如何用专业的语言来讲述自己的设计思路和结果、并面对教师和行业专家的问题与质疑,并且解决指导教师等人所提出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的能力必然会有新的提高。 

三、教师主持和组织毕业设计答辩工作的基本策略 

在主持和組织毕业设计答辩工作中,学生的指导教师、其他教师和特聘的校外(行业)专家都是答辩工作的主持和组织者,除了指导老师外,有的教师或专家是在答辩现场才第一次见到了学生们的设计内容,因此可以提出自己对学生作品的感觉和第一印象,往往也容易对学生作品的评价做到准确到位。笔者认为,教师在主持和组织毕业设计答辩工作时应当遵循这样一个基本策略,即坚持高标准、并积极引导。坚持高标准的意思是不能因为学生们还在校、没有真正走入社会便对其不足之处有过多宽容,每一个设计作品依然要保持较高标准去要求,不能因为是自己的学生而对其不足有所包庇;对学生的作品不论好或不好,教师都应说明自己的理由,并给学生以改进意见和指示。同时教师和专家对学生的作品应给予积极引导,笔者认为,虽然是答辩,但教师和专家在过程中应当少提问题、尤其是不要提专业性和主观性太强的问题让学生回答答辩中应带就学生的作品多提可以改进的地方让其事后继续完善,不一定要对方回答问题,即便让学生答问,所问问题也应该给出应答条件、尽量客观,让学生容易回答。这些是教师在答辩工作中的基本策略。 

四、结语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的毕业设计答辩工作并非可有可无,而是高职毕业生在校所经历的最后一堂课,这项工作虽有一定的仪式性质和程式化特点,但对于毕业生的综合能力也是一种磨练、更是激励。笔者参照自己所在院校的实际情况草拟此文,对高职院校开展毕业设计答辩工作的意义阐述了自己的认识,并提出了开展答辩工作的基本策略,这仅仅是笔者的一家之言,盼得广大同仁指正,以期对此有进一步认识,并对改进高职院校毕业设计答辩工作有所裨益。 

篇4

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作业

西方著名教育学者艾普汀在其学术著作中提到:课外作业的意义是多方面的,并不是可有可无的,作业应该是教师精心准备送给学生的礼物。为了发挥家庭作业队学生学习的积极作用,教师必须对作业进行精心设计。信息技术作业是联系小学信息技术课程课内与课外的纽带,也是教师引导学生巩固信息技术知识的重要手段,任何关注信息技术教学效果的教师都会十分重视课外作业的设计与实施。

一、坚持实践意识,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

在西方教学中,教师无论在课堂上,还是在作业设计方面,一直遵循“我听了,我忘了;我看了,我知道了;我做了,我懂了。”的教学理念,既强调“做”中“学”,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信息技术课程作为一门工具型课程,更需要学生将所学知识融入实践,积极地动手、动脑。正如郭思乐教授所说,“课堂要像开动汽车一样,老师给学生钥匙,去开启自身的动力系统。”所以,笔者在课外作业设计时,应摒弃单纯地让学生从教科书上查找、抄写答案的作业设计方法,一改往日布置抄抄写写的作业为更加注重与学生动手实践相结合的作业。将实践意识观察落实到信息技术作业设计中,能够督促教师更加关注教材的重难点和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以学习画图软件前景色与背景色这课堂的学习中,笔者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画图技巧,利用自己的课余时间制作了黑白颜色的教学楼图片,给学生设计了“我给学校重新涂色”这一课题作业,鼓励学生将课堂上学到的涂色功能运用到实践中,这种动手作业,一方面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对画图软件涂色功能的掌握,另一方面也潜移默化地提高了学生的审美意识,实现了与美术课程之间的整合与优化,契合了新课改的课程理念。

二、坚持分层意识,鼓励学生差异发展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教师教的法子应该是学生学的法子,怎样学就需怎样教,学得多教得多,学得少教得少,学得快教得快,学得慢教得慢。”在信息技术作业设计中,教师也应当充分考虑学生的整体培养目标与个体发展目标的有机结合,在照顾到全班同学共同发展的基础上拔高一些信息技术尖子生的发展高度,实现学生多元化的发展。如:在ppt课程知识学习到一半的时候,笔者发现班里有几个学生凭借着自己对电脑技术的爱好,已经将ppt知识全部吃透,老师布置的作业完全满足不了这部分学生的“胃口”,还有部分学生跟不上课程进度,随着作业难度的增加,学生做作业的过程越来越吃力,当自己无法独立完成作业的时候,就容易放弃或者抄袭其他同学的作业。笔者针对这种现象,积极创设了“三层作业法”,将全班分为三个层次,给不同层次学生的作业难度和数量都不相同,对于学得好的同学额外开小灶,提供flash预习作业,引导学生自主探究flash的基础使用技巧,对于学的不扎实的同学,以掌握ppt基本知识为要求,适当拉长学习战线,以保持学习兴趣为主要目标。笔者还根据学生的发展情况,每两个月进行重新分层,实现动态的因材施教、差异教学。

三、坚持伙伴意识,激发学生合作观念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信息技术课程要提倡实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笔者紧紧围绕新课程标准的教学新理念,将学生互助合作与信息技术作业相结合,鼓励学生开展合作探究活动,提高信息技术学习效率。如:“flash制作”这一课堂知识学习结束后,笔者设计了“春天在哪里”的话题作业,以计算机与书本为载体,根据学生家庭住址分为七个小组,小组之间开展合作学习,每组设一名小组长,保证成员的出勤与安全,各个学生按照自己的理解准备素材,并认真撰写自己的Flash设计报告,将自己的设计思路一式两份,一份交给小组长,另一份交给老师,充分发挥学生的探究能力。小组长召开小组会议,根据小组成员的思考进行融会贯通,伙伴之间取长补短,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并能通过合作让学生及时意识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学生在互相交流、合作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不同的思路,通过互相“辩论”和探讨,便能够学习到新颖独到的思维方式,碰撞出富有价值的思维火花,从而使学生的思辨能力大大提高,这样一来既提高了信息技术作业的完成效率,又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学生的交际能力,实现了知识与能力的双重发展。

总之,笔者这三点信息技术作业设计策略,在实践教学中有效地调动起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使其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信息技术作业作为课堂的深化和拓展,需要教师不停留于传统的设计方式,积极地将新课程的理念和方法融入作业设计中,为生机勃勃的现代信息技术教学再增添几分活力和色彩。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成功智力理论;小学语文;作业设计

【中图分类号】G623.2

自从新课标实施以来,在减负和增效之间的权衡变得更加艰难,学生作业负担过重,课堂效率低下,作业设计意识淡薄等问题都成为制约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因素。在这样的情况下,积极倡导将成功智力理论作为引导思想,实现小学语文作业优化设计,显得尤为必要。

一 成功智力理论概况

所谓成功智力,是指学习主体在生活中取得成功需要的能力,他能够正确认识自己获取成功的能力,也能认识到自己存在的缺陷和不足,由此在权衡之后,采取正确的方式方法去达到预期的成功目标。从理论上来讲,其主要分为分析性智力,创造性智力和实践性智力。斯滕伯格认为成功智力是智力多元化的整体,是不统一传统智力的,以其更好的操作性和效果,在判断学习主体成功智力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

二 当前小学语文作业设计存在的缺陷和不足

通过对于当前小学语文作业布置情况的调查发现,现阶段小学语文作业布置还存在以下的缺陷和不足:其一,作业布置目的性不强,教师布置作业没有任何规划,任何准备,随意性很强,难以保证作业布置的合理性;其二,作业布置功能较单一,更多的教师将作业作为课堂知识巩固的手段,忽视了学生发展性能力的培养,使得作业布置格局单一;其三,作业布置度量不统一,难以把握作业时间,很多时候都布置了过多的作业,很容易使得学生产生厌恶感;其四,作业布置忽视评价机制建立,难以将学生作业中存在的问题反馈到课程教学中去,失去了作业布置的意义。以成功智力理论的角度来看,机械重复性的作业不利于学生分析能力提高,知识巩固题型的增多不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书面作业过多不利于实践性思维和能力的培养。

三 成功智力理论下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策略

之所以倡导将成功智力理论运用到小学语文作业设计中去,是因为成功智力理论与小学语文作业设计之间存在很多的契合点。具体来讲,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同样关注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其二,注重学生创新意识培养,强调学生创造能力的提升;其三,强调学生知识的运用,希望可以实现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成功智力理论下小学语文作业设计,设计到很多方面的内容,我们应该正视当前小学语文作业设计中存在的缺陷和不足,积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3.1强化理解辨析,实现分析性智力的培养

从理论上来讲,分析性智力是成功智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关注的是有意识的规定心理活动方向,以便找到问题的解决方案。为此我们应该在小学语文作业布置的过程中,强化理解辨析内的作业比重,以实现分析性智力的培养。以小学语文游记类型的课文《颐和园》为例,在安排此课程作业的时候,教师就应该要求学生回去以游客的身份画出颐和园的旅游图,或者以导游的身份向大家介绍颐和园的最佳游览路线,由此使得学生对于颐和园的整体空间有着清晰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可以更加明确的去开展本课程的教学活动。切记在学生绘画颐和园路线图的时候,千万不要由教师或者家长参与,避免其形成依赖意识,从而不利于其分析性智力的培养。

3.2启发学生思维,关注创造性智力的锻炼

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其想象和创造力都是无穷的,这些都是锻炼创造性智力的重要基础和前提。为此,教师在布置作业的时候,关注学生思维培养,促进创造性智力的锻炼,也是至关重要的。我们可以以小学语文《新型玻璃》的课程为例,教师可以布置这样的作业:要求学生结合课本学习,想一想自己要是玻璃制造商,自己会制造出什么样特点的玻璃,并且写出其能够运用到哪些地方,能够帮助哪些人。在回答清楚这些问题之后,以写一份新型玻璃生产建议信的方式,将学生这样的创新想法邮寄给玻璃生产商。即使这样的行为不会得到供应商的答复,但是这样的举动可以激发学生去思考,这对于培养其创造性智力是很有帮助的。

3.3强调动手实践,关注实践性智力的发展

素质教育关注于学生全面能力的发展,而不仅仅是学生学习成绩的提升,这就要求在将成功智力理论运用到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过程中,强调动手实践,关注实践性智力的发展。具体来讲,应该积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其一,找到课程内容的实践性内容,要求学生以实践操作的方式去熟悉课本内容,从而使得教学过程更加高效的开展下去;其二,通过实践性教学,使得学生意识到小学语文作业也是富于乐趣的,而不是单调的做作业,由此激发其学习语文课程的积极性,从而营造更加健康的小学语文学习氛围;其三,尽可能的加大对于小学语文实践课程的投入,引导教师学习实践课程教学知识,以保证实践课程与课后作业相互吻合,保证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和进步。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成功智力理论为引导,去实现小学语文作业优化设计,不仅仅是改变当前小学语文作业现状的重要途径,还有利于推动我国小学素质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我们应该针对当前小学语文作业设计中存在的缺陷和不足,积极采取对应的措施进行改善和调整,尤其是以成功智力理论为引导,去实现小学语文作业设计内容的调整,设计方法的改善,设计体系的完善,以保证成功智力理论与小学语文作业设计实现更好的融合。相信随着在此方面实践经验的积累,小学语文教学质量将会得到不断的提高,为推动我国语文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突出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刘维琼. 小学语文家庭作业生活化设计[D]. 天津师范大学 2013

[2] 彭晓霞.小学语文作业的有效设计及实施[D]. 四川师范大学 2013

[3] 陆露.小学家庭作业优化设计研究[D]. 浙江师范大学 2012

[4] 王璇.小学语文家庭作业价值取向研究[D]. 东北师范大学 2010

篇6

关键词: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策略

数学老师在教授学生数学知识时,需要结合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从数学的角度去分析认识问题。让学生根据自己积累的大量生活经验和已经学过的数学公式、概念、数量关系等知识进行联系,善于开发摄取学生周围熟悉的自然现象、生活事例,通过这些生活事例进行教学。人民教师这一职业是非常辛苦的,不仅担负着教学工作,更担负着教育学生的重担。自担任高一数学教学工作以来,本着无私奉献、敬业爱岗的精神,在这个新的领域中,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现将半年多的工作经验作如下总结。

一、课前备课下足功夫

要实现课堂高效,必须下足课前准备功夫,备课不是单纯地写教案而必须备教材、备学生,不仅要花工夫钻研教材、理解教材,仔细琢磨教学的重难点,更要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选择课堂教学的“切入点”,合理设计教学活动。仔细考虑课堂教学中的细节问题,对于课堂上学生可能出现的认知偏差要有充分的考虑,针对可能发生的情况设计应急方案,确保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还要设计高质量的有针对性的课堂练习。再根据教学过程的设计和教学的实际需要制作好教学所必需的教具或课件、学生操作的学具等。单就每节课在上课之前对于课堂教学中教、学各个环节教师、教材、媒介、学生有个精细的设计,包括在反思中遗留问题的讲解都应考虑在内。既对实现新课程改革三维目标的高效率、高效益、高效果落实有一个先期的预设保证。

我们的课堂教学常常为了完成任务增大课堂容量,忽略了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以腾出更多的时间对学生加以反复的训练,无形增加了学生的负担,泯灭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例《任意角的三角函数》这一节:如何让学生把对初中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及解直角三角形的知识迁移到学习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定义中?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丰富的情境,例如单调弹簧振子,圆上一点的运动,四季变化等实例,使学生感受周期现象的广泛存在,认识周期现象的变化规律,体会三角函数是数形结合的产物,这是三角函数最本质的地方。通过多媒体信息技术展示摩天轮旋转及生成的图像,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应用于生活,激发同学们学习的乐趣。

二、作为教师,课堂上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先学后讲。这是关于教学顺序的总要求。新授课一般要经过学生自主或合作性的学习、探究,当学生经过集体合作探究仍然不能解决某些问题、理解某些内容时,教师再进行精讲点拨。

(二)三讲三不讲。要求教师在学生学习的基础上,重点讲易错点,易混点,易漏点;学生已经学会了的不讲、学生通过自己学习能够学会的不讲、老师讲了学生怎么也学不会的不讲,充分利用有效时间完成教学过程。

(三)及时矫正反馈。学生的提高需要自己的内省和反思,更需要教师的纠正和反馈,教师应该通过检测,及时了解学生学习的状况,将正确的信息及时地反馈给学生,帮助学生更好地纠正学习行为。

(四)三布置三不布置。不布置重复性的作业,不布置惩罚性的作业,不布置超过学生合理学习限度的作业;布置发展学生思维的作业,布置引导学生探究的作业,布置迁移拓展、提高能力的作业。

(五)创设有效问题情境。思维能力的培养,总是从问题开始。可以以生活中的问题创设,也可以以课堂中生成的问题创设等等。

(六)减少无效教学环节。无效教学环节冲淡了课堂教学的落实,有时在环节转换和串联语上花费的教学时间太多,这样势必降低了课堂教学效益。

三、教师要适时的教给学生学习方法

教师要对学生做以下要求,使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课前预习习惯:预习不止是把书本看看,还要思考一些基本的问题:是什么?为什么?这样行吗?跟以前的知识有什么联系?等等。这样,听课就有的放矢,会抓重点,攻难点,课堂自然就有效了。

(二)课堂学习习惯:上课要做到“声声入耳、字字入目、动手动脑、用心学习”。要端座在凳子上,起立时要站直;听课时目视老师,重点内容课本上有的要勾画,没有的要记在课本的空白处或笔记本上;老师板书时要目视黑板。

(三)对学生的练习应及时反馈:心理学研究表明让学生及时的了解自己学习的结果,会产生相当大的激励作用。反馈可用来提高具有动机价值的将来的行为。对于课堂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是否等到发展,学生的吸收、消化是否高效进行小卷测试,对于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结果给以及时反馈等。

篇7

一、英语作业分层设计思考

分层方式多种多样,有按需求分层、按特长分层、按目标分层,等等。但是从学生的角度考虑,按主体分层是不可取的方式。这种最传统的分层方式,把学生分为优等生、中等生、学困生,看似让学生“各尽其能”,达到“物尽所用”的目的,但其实会在他们的儿童时期埋下等级思想的隐患。实际上,优等生只是比同龄孩子在领悟速度上稍快了些,且孩子们都还在发育阶段,每个人都潜力巨大,许多有成就的人物,他们在小时候也很平凡,未来的路还很长,不能草率地将他们按好差分类,这样不仅会伤害孩子们的自尊心,还会对儿童的健康发展不利。

作业分层对教师的能力要求不断提升。面对不同种类的作业,教师批改的难度随之上升,这就需要教师在备课方面多下些工夫,并能够很好地驾驭教材。另外,英语教师可以直接影响学生对英语的激情与重视度。

除此以外,教师应多与家长交流与配合。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课堂上,教师对学生负责,但是回到家中,有些小学生的自觉性不高,一回家注意力就会被电脑、电视、游戏等吸引,早已把布置的作业抛在脑后,导致产生不及时、不认真完成作业,甚至不做作业的现象。这就需要家长及时教导,培养孩子先完成任务再学会放松的好习惯。另外,家长选好合适的电视节目和游戏,对孩子的发展都是有利的。例如以前CCTV10播放的希望英语教育栏目和图片记单词等都是不错的选择。因为小学生有极强的求知欲,对未知世界充满好奇,老师和家长应审时度势,如果能在这一关键时期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会使孩子今后的学习生活获益匪浅。

二、分层作业设计策略

1.课前预习设计

课前的预习效果对于接下来的教学有很大影响,高效的课前预习活动可以达到“学生多学,教师轻松”的效果。学生可以通过电脑、英文字典或词典、同学交流等方式,对课文、新词进行预习,将暂时解决不了的有难度的问题在课堂上反馈给老师,教师在训练中不断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课后巩固设计

①按特长分层

学生的特长往往有朗读、绘画、写作、说唱、背诵、表演等,例如《牛津小学英语》6A Unit 7 “At Christmas”一课,主要向学生呈现欢快的国外圣诞节,学完本课后,笔者这样布置作业: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特长、兴趣爱好选择以下两项作业,并按时、认真地完成。(1)跟着磁带进行全文朗诵,要求熟练、准确发音。(2)动动手中的水彩笔,将自己在中国传统节日中的经历或对课后单词的理解用绘画的方式表现出来,并和同学交流、讨论。(3)用自己学过的单词对课文内容进行有效概述。(4)与自己的小伙伴通过表演方式,进行合作模拟对话,将课文中的情景再现。(5)书本课后的英文歌曲,可以跟着磁带进行练习歌唱,并将歌中单词熟记于心。(6)背诵自己感兴趣的文章片段,长度要适当,发音要准确。这一系列的作业练习,有利于增加学生的词汇储备量和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对动手能力、练胆量、发展特长等都有好处,可以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小主人,与教师形成良性互动。

②按目标分层

中国有句老话,“人各有志,出处异趣”。每位学生的学习目标都不尽相同,但回归基础应是每个学生的最终目标。一些学生愿意在掌握课内知识的基础上再进行课外拓展,还有一些学生认为自己课内知识仍未完全掌握,还需要巩固练习。学生可以自由选择,做到“下有保底,上不封顶”,这样的分层作业方式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等到带有不同目标的学生达到了自己所定下的标准后,再进行目标升级,这就使得学生能够超越自我,获得成功的喜悦。

③按需求分层

在这里,如交作业的时间上,可以根据学生的个体情况,分不同的时间段交。作业效率高的学生可以提前交给老师批改,有特殊情况的应向老师陈述原因后,可以延迟交作业的时间。同时,根据学生基本情况,统一的交作业时间也应该相应设定,通常是第二天的早晨。这样可以一定程度上避免学生为了应付差事,抄袭或马虎完成作业。

3.为课堂完美收尾

篇8

关键字:高考;政治复习;作业设计

一、高考政治复习指导策略

高考政治复习指导是学科活动的重要指示,同时也是政治复习作业设计的基础,作业设计只有遵循复习指导的相关要求与特点,才能保证其符合高考政治复习的教学要求。本文观点认为,高考政治复习指导策略主要包括四个方面:

1.1基于教材,注重基础

高考政治复习,特别是首轮政治复习阶段,特别注意学生基础牢固性,坚持以教材为本,紧扣考试大纲和课标要求,全面细致的对教材中考点进行分析,帮助学生理清知识脉络,明确了解每个重要知识点,强化学生的知识基础,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1.2贯彻考纲,注重变化。

每年的高考政治试题都会有一定程度的变化,根据这一状况,教师在指导学生政治复习时应当注重贯彻新课程理念,明确考纲要求,在复习指导中注重与高考试题的变化相适应。

1.3勤于练习,注重实践

练习是对学生所掌握的知识进行了解的有效方法。教师在指导学生完成复习时,可以针对核心内容和知识点详细讲评,深化学生印象,引导学生寻求正确的解题方法,在反复的习题锻炼中提升学生的解题能力。

1.4结合时政,注重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高考政治经常会涉及社会热点和时政内容,因此高中政治复习过程中不仅要注重书本知识,也要对时政热点进行了解,教师可以综合利用多种表现方式,将相关内容整合分析,引导学生主观思考,理清解题思路,掌握解题规律,从而提高其综合能力,最终达到提高学生复习效率的目的。

二、高考政治复习的作业设计策略

复习作业设计是高三总复习过程中重要环节。政治科目复习中,复习内容所涉及相关概念较多,知识系统相对庞大,政治复习作业设计不应只是简单的学生考评,应当注重学生解题技巧和学习效率的双重提升,使政治复习作业成为学生学习和巩固知识点的重要手段。

2.1明确考点,强化目标意识

作业是巩固学生学习基础,检测学生学习进度的有效手段。高考政治作业设计应首先熟悉教材,明确教材内容中的相关考点,将其作为作业设计的基础,尽可能使学生能够在作业过程中全面掌握基础知识,达到理解和融会贯通的目的。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对作业内容先进行预习,强化学生复习的目标意识,使其在学习新的知识点时巩固已经掌握的部分,为进一步的复习打下知识基础。

例如:预设政治科目内的作业,可协助同学温习国际纠纷化解的关联知识。平日的认知过程中,很多同学没能明晰国际关系所关涉到的术语,在表述这一类别题目时,凸显了随便性,采纳口语去表述。多设定论述等复习题,协助同学去纠正惯常用到的表述。

2.2实现知识整合,帮助学生系统复习

教师在设计政治复习作业时,应该当尽量避免重复单调的运用同样的教学模式。可以依照教学进度设计相应的教学主题,然后选定相关知识内容组成合理的问题链接,在组织学生解答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探究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将知识点中的相关性一一整合,形成巧妙的知识链,以便学生能够系统的了解和掌握,帮助学生形成相对完善的复习系统,提高高三政治的复习效率。

2.3理清知识脉络,构建合理的知识框架

复习作业是政治复习中的重要练习方式,同时也是学生对已学知识的进一步了解和巩固。在高考政治复习作业设计中,不仅要突出核心知识点,还要实现知识点的结构化,对知识内容进行梳理,使得学生在作业练习的过程中理清知识脉络,引导其构建合理的知识框架。

2.4注重反馈,创新评价方式

高考政治作业不仅包括前期作业设计的部分,还应特别注重作业反馈情况,根据学生学习情况,选择合理的评价方式,利用创新有效的讲评方法,实现政治复习的高效化。

2.4.1 罗列典型错误,有针对性的进行讲评

在学生完成作业试题后,教师应当对作业过程中出现的典型错误重点说明,将其一一罗列出来,先要求学生对这些内容进行自我分析,帮助他们理清解题思路,然后又针对性的进行讲评,深化相关知识点在学生复习过程中的印象,以避免出现重复出错。

2.4.2提供参考答案,明确错误缘由

在明确错误类型之后,教师可以及时公开参考答案,将参考答案与学生典型错误对照讲解,逐步分析,以便使学生明确解题错误的缘由,在学习解题的同时,巩固知识点的既有印象,明确各个知识点的使用范围,提高解题效率。

2.4.3树立知识点,明确答案来源。

复习作业的评价过程中,如果过于注重解题技巧的传授,学生就会出现“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情况,针对这一现象,教师在进行作业讲评的时候应当侧重于教材知识点的归纳总结,使得学生能够明确了解作业答案相关的知识内容,加深作业中出现的知识点印象,明确答案来源。

2.4.3综合利用资源,提升学生复习效率

在作业讲评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实际情况有效利用信息技术,创新讲评方法,丰富教学模式,将教学重点以直观形象的方式展现在学生面前,帮助学生深化知识概念,提升复习效率。

篇9

关键词:中学音乐高效课堂设计策略

高效课堂体现了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重视学生思想品质的培养,寓素质教育于中学音乐教学之中。即面向全体学生,着眼于每一个学生不同程度的发展,坚持落实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与重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相结合,把情感、激励、竞争带进课堂,使课堂成为知识的超市、生命的狂欢。

一、高效课堂设计的前提是教师精心的备课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要使课堂高效,教师必须做好充分的备课。

首先备课标,因为课标是备课的依据,应该改变只看教材不看课标的不良的习惯,应该把课标熟记于心;其次备教材,教材是师生进行共同学习的平台,老师要整合各种资源,并对教材的分析和教学重难点了解的历历在目,力求做到"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再次备学生,就是要了解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生活经验。因为教学总是在学生原有经验的基础上循序渐进的。在课间应多与学生平等亲切地交流,这样就可以比较全面的了解学生。只有充分而又精心的备课,上起课来才能从容不迫,游刃有余。由此可见,设计高效的课堂,备好课至关重要。

二、高效课堂设计,应注重激发学生的思考欲望

古人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高效的课堂必然是充满思考的课堂。在课堂上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资源,创设浓厚思考的氛围,让他们在充分思考的基础上,发表自己的观点。在教学中,引发学生思考问题的策略有:

1、"捕捉新奇’找’问题"。中学音乐教学领域中有许多名词和知识对学生来说是新奇的,像"调式"、"和声"、"华彩段"等。学生初次接触有关调式与和声的歌曲时,很容易产生各种疑问,以这些疑问为中心展开讨论,有助于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摄取新知识的能力。

2、"发现矛盾’增’知识"。教学活动过程中有很多看似相近的概念,鼓励学生找出各概念的要点,对比异同,找出联系。如"音程"、"音域"等。针对这样的问题,开始学习时很多学生会有疑惑,经过讨论,学生举出了很多学习中遇到的各种音乐现象。这样借助学生间相互的讨论,不仅化解了疑点,而且增长了知识。

3、"纵横比较’更’清晰"。

在学生学习时会对有关相互干扰的乐理知识产生混淆。如音高、音调、音阶、音节四个相似的概念,可以通过纵横比较,使理解加深,记忆牢固时,对中学生来说这些知识的理解和判定就是一个难点。首先要分清四个相似概念的区别,其次要对各种概念力所能及的应用到具体到某首作品上,这样通过比较,使复杂的知识体系更加清晰。因此,教师在课堂设计上应尽可能的采用灵活多变的比较教学策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能提高课堂效率,使学生获得新的乐理知识。

三、高效课堂的设计,应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培养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在平时教学中,应注重向学生传授一些必要的学习方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音乐课堂学习效率。常用的方法是知识纵横向的联想和知识与实际唱歌的结合应用等方法。

1、通过知识横纵向的联想,使错综复杂的基础知识更加系统化、立体化、有序化。中学音乐乐理知识间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并学会把某个知识点放在整个知识体系中加以理解,并通过实例来深化、拓展,使自己对知识点的掌握更加有效,运用起来更加准确。因此,引导学生抓住乐理知识体系这根主线,丰富知识的内涵,扩大知识的外延,把中学音乐基础知识搭建成适合自己的一张理论体系网络。

2、在构建完善的乐理知识体系的同时,还应注意理论与实际应用的联系。

鼓励学生把所学的乐理知识应用于平时的唱歌消遣当中,注意理论与实际应用的联系。在学习有关大合唱中的分"声部"知识时,很多同学会问,"《黄河大合唱》中分声部唱法"产生原理是什么吗?对于诸如此类的问题,倡导学生运用自己所知道的乐理知识去讨论各种音乐现象的特点。这样不但知识得到了深刻的理解,也提高了学生应用实践的能力。

3、在预习、听讲、合作探究、复习和作业、总结等各个常规步骤中,引导学生唱什么、怎么唱、为什么唱、什么时候唱。并鼓励学生在实践中形成习惯,当然,学生开始时会感到有点难度,只要持之以恒就会尝到甜头,继而会有更大的突破。我们要知道,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设计高效课堂的关键,也是开启学生智慧的金钥匙。要想取得理想的学习效果,必须引导学生掌握科学、合理、高效的学习方法。

四、高效课堂的设计,应辅以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篇10

关键词 数学课堂 高效教学 策略探析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8-0021-02

课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主阵地,随着高中数学教学改革以及新课程标准的颁布实施和深入推进,高中数学教学面临着新的形势和任务,高效课堂有效教学是教育教研部门与一线教师更加关注的问题。但现阶段在高中传统数学教学模式下,仍存在着诸多弊端不同程度地影响着高效课堂的构建,导致数学课堂耗时、耗力、效率低。因此,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研究如何全面审视课堂教学行为以及如何构建系统有效的教学行为体系,具有重要价值和现实意义。

一、现阶段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低效性表现行为梳理

(一)课堂教学问题的设置缺少智慧生成,有效性差

大多数教师在课堂上设计的问题大多为事实性问题,预设性问题多、生成性问题少,优秀群体的问题关心多、弱势群体的问题关心少。提问的形式大多是教师主动问学生被动答的多,学生探索交流的少;问题设置的类型大多是讲解记忆的多,鼓励创新的少。很显然,教师所提问题与其说是在努力引发一场有意义的讨论,不如说更像是一场口头测验。这种为问而问,为答而答,提问和回答事实上都已经远离了发问的初衷。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和智慧的生成,对学生思维能力培养也只停留在“牵引”上。牺牲了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以及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二)忽视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少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大多是在教学时间超长、课程作业超量的情况下进行的,导致数学教师疲于赶课,几乎无暇进行教学研究。学生忙于应付作业、考试,根本谈不上自主学习。课堂的大部分时间都是教师讲解,学生按照教师预定的教学思路、步骤学习,自主思考和学习的时间很少,忽视了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学生的依赖性与日俱增,导致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发散式思维发展受到阻碍,使高效数学课堂的构建面临巨大压力。随着新课改新理念的出台,这种加时、加量的做法已经不再现实了,这就要求我们数学教学工作者重新思考我们的课堂教学行为,思考怎么样才能使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更加“高效”。

(三)忽视了学生学习能力的差异性,课堂教学效率较低

教师忽视学生学习能力的差异性,课堂教学只重视少数优秀学生,而大多数的中下等生往往成为课堂的边缘人或旁观者。我们知道每个学生都具有不同的学习起点、动机、潜能和不同的阻碍学习的弱点。教师重优生轻差生,重结果轻过程,压抑了学生的个性,是数学教学长期陷入高耗低效的主要原因之一。重视学生的差异,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对教师是一种长期的挑战。

二、构建高中数学高效课堂的有效策略

在新课改视域下,高效课堂的构建是先进教学理念下的一种全新教学模式,无论是对哪类课堂教学策略的构建都必须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因此,建立在学生发展为本的基础上的数学高效教学的策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

(一)合理设置课堂教学中的有效问题,夯实高效课堂构建的基础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的探究活动是围绕问题而展开的。所谓的教学问题是一个有新的内涵的概念,它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编制的,又覆盖教材内容且认识水平较高的一些问题。它不是随意出现在教学过程中的,而是以一组有中心、有序列、相对独立的“问题群”的形式刻意安排的。课堂教学最重要的基本环节是问题设计,问题是课堂教学的中心,数学教学离不开有效问题的设计。

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将要设置的“问题”既要依据于教材,又要取源于学生,而且还需要教师的再精细加工――“问题”的设计策略。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依据学情,精心构建问题链,让问题驱动教学,将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层次梯度化。问题的设计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①“问题”设计要联系实际,贴近生活,富有趣味性。②“问题”设计要利于思考,富于启迪,具有启发性。③“问题”设计要强化能力与提升,突出重难点,具有导向性。④“问题”设计要铺设“阶梯”,逐步深入,具有层次性。⑤“问题”设计要强化思维,求异创新,具有创新性。

(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强化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高中数学教学不同于小学和初中阶段,更加重视对高中生思维能力拓展和应用能力的培养。《普通高中新课程标准》强调“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与自主性,引导学生学会质疑、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学习。”自主学习是素质教育的灵魂,是发展学生潜能的桥梁,在学习中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主动探索和主动运用的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主体。自主学习更是高效课堂倡导的主要学习方式,课堂上让学生自学是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的基本方法。

首先学生自学时,教师要适时参与,要对学生的自学过程进行有效的组织和调控,一方面要让学生从自学的过程中收获的不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知识产生的过程;另一方面要让学生经历由不会到会的过程,体验疑惑的煎熬与顿悟的愉悦的过程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自学。所以教师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时,要注意结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根据学生的知识起点指导学生学习。这样有利于锻炼思维、培养兴趣,促进可持续学习。

其次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采用各种适当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比如:设置悬念,激发学生自学潜能。学生一般普遍都具有好奇、好问的探究心理。适时设置悬念,不仅能够使学生迅速地由抑制到兴奋,而且还会使学生把知识的习得当作一种自我需要,能引起学生内部认知矛盾的冲突,不断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

(三)注重分层教学,实现高效课堂的保证

新课程的改革,要求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关注不同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差异性组织课堂教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第斯多惠指出:“学生的发展水平是教学的出发点。”教学只有符合学生发展水平,才能被他们理解和接受。因为每个学生都具有不同的学习起点、潜能和不同的阻碍学习的弱点,导致了学生学习水平能力的差异。因此教学不能“一刀切”,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可以从认识的深度、广度,接受新知识的速度、能力,设置相应的目标、例题、练习、作业的分层。分层适宜低起点、多层次、有弹性。既能达到基本要求一致,又能鼓励个体发展。各层次学生最低要达到课程标准基本要求;中层学生要能进行较复杂的分析运算和应用;对高层学生要求具有探索、分析、综合运算问题的能力,能进行创造性学习和实践;对数学基础能力相对较差的学生,尽量采用“低要求、小步子、多鼓励”教学方法。相反地,对那些数学基础较为扎实的学生来说,应尽可能多要求他们进行较高难度的训练。这样分层次教学,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收获,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总之,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只有高效率的课堂教学,才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作为数学教师,在平时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应不断探究与实践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新思路、新方法,使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得到有效提高。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