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兴服务业发展前景范文

时间:2023-05-29 15:09:0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新兴服务业发展前景,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新兴服务业发展前景

篇1

【关键词】服务业;现状;问题;前景

服务业是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出现的一个特殊行业,它最早是为商品流通服务的。随着经济的繁荣和人们需求的增加,它逐渐开始为人们的生活服务,后期又因为社会分工的逐渐细化,促使一部分为生产服务的劳动从生产过程中慢慢分离出来,成为了单独的行业,并列入了服务业的范畴。现在,服务业经过千年的缓慢发展,已经深入到了人类生产和生活的方方面面,为提高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和促进经济社会的繁荣做出了不容忽视的贡献。

一、我国服务业发展现状

十以来,我国服务业发展规模持续扩大,据《中华人民共和国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服务业(即第三产业)占比已超过现在国民生产总值的一半,达到51.4%,并且在新登记的企业总数中,服务业占比超过80%,服务业已然成为了我国国民经济第一大产业。并且随着新型产业的成长,我国服务业传统产业也在加速转型,表现在:①互联网经济呈现爆发式增长,随着“宽带中国”战略的稳步推进,移动互联网继续呈爆发式增长态势,2016年1-11月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累计达82.1亿G,同比增长124.1%,2016年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也比上年增长25.6%,比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高出15.2个百分点,全年全国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26.1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9.8%;②创业、创新企业猛增,其中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金融业等新兴产业分别新增企业24万户、10.4万户、7.3万户,分别增长63.9%、58.5%、60.7%,均高于服务业企业平均9.5%的增速;③物流行业实现跨越式发展,快递业务量问鼎世界第一,2013-2015年,快递业务量年均增长53.8%,快递业务收入年均增长38.0%;④旅游业保持快速发展,国内旅游和国际旅游人数和收入均平稳增长;⑤基础教育、公共卫生、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业发展成效显著。

尽管我国服务业已经取得了较大的发展,但就目前情况而言,我国服务业发展水平与发达国家还有很大的差距,存在着很多问题。表现在:①我国服务业就业吸纳能力不强,不仅低于发达国家水平,而且还远远低于与我国同等水平的其他发展中国家。据众多国内外学者研究对比显示,在相同增加值产出的条件下,与国外相比,我国服务业的结构偏离度远高于国际标准模式水平,其吸纳劳动力的空间较小,如果服务需求没有新的增长点出现,我国服务业的就业吸纳能力很难得到提升;②我国服务业劳动生产率水平依然过低,在完成相同比例的工业化水平的基础上,美、英国等国家的服务业劳动生产率高出我国几十倍,这种巨大的差距提示着我国产业结构仍存在诸多隐患;③我国服务业国际竞争力较弱,美国、英国的服务产品以其附加值高、处于高级环节的优势,在国际上表现出了较强的竞争优势,而我国的服务产品由于产品附加值低、涨势缓慢,无论是在竞争力,还是在抵御风险方面都存在很大的不足。

二、我国服务业发展前景分析

为推动现代服务业创新发展,明确“十三五”时期现代服务业领域科技创新的目标、任务和方向,科技部组织编制了《“十三五”现代服务业科技创新专项规划》,明确指出了“创新驱动,模式引领;系统规划,整体推进;市场导向,培育环境;开放合作,协调发展”的基本原则和“到2020年,初步形成现代服务科学体系,理论技术水平大幅提高,生产业、新兴服务业、文化与科技融合、科技服务业领域服务科学研究与实践能力进入世界前列。在重点领域攻克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形成一批国际、国家标准和行业解决方案,支持建设10-20个国家级现代服务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重点实验室和企业技术中心,大幅提高科技在现代服务业增加值中的贡献度,全面提升现代服务业的规模、质量、效率和品质,实现我国现代服务业总体水平与发达国家并跑,在部分领域达到领跑水平”的总体目标,这一文件将指导我国未来几年的现代服务业发展方向和趋势。

结合我国“十三五”规划和现今世界经济发展态势可知,创新将成为我国服务业发展的最重要引擎。我国服务业的发展将更多的依赖于新兴科学技术,互联网金融、电子商务、现代物流、数字医疗等众多新服务业态将占据更大的比例,为促进和谐和可持续发展、改善民生提供新动力,成为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新常态。加之中国制造业也已经从原来的粗放增长期渐渐进入成熟期,生产业加速从“微笑曲线”的中间向两端过渡,从制造环节过渡到研发设计、销售流通环节,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为我国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增加了支撑力。

加入WTO之前,我国服务业的对外开放相对滞后,1982年,我国服务贸易的全球占比仅为0.6%。进入21世纪,我国对外开放的程度不断深入,服务贸易的国际地位也不断提升,2016年我国服务贸易进出口额突破5万亿元人民币,在全球继续排名第二,这种成就在证明了服务业已成为我国经济贸易新的增长点的同时,也使我们对中国服务业的发展充满了信心。

参考文献:

[1]相关数据来自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

[2]李冠霖 任旺兵. 我国第三产业就业增长难度加大[J].财贸经济,2003(10).69-53.

篇2

一、服务业与传统第三产业的关系

第三产业是指除第一、二产业以外的其他行业,包括: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金融业,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教育,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国际组织。服务业是指除农业、工业和建筑业以外的其他各行业,即国际通行的产业划分标准的第三产业。其发展水平是衡量生产社会化和经济市场化程度的重要标志。服务业按服务对象一般可分类为:一是生产业,指交通运输、批发、信息传输、金融、租赁和商务服务、科研等,具有较高的人力资本和技术知识含量;二是生活(消费)业,指零售、住餐、房地产、文体娱乐、居民服务等,属劳动密集型与居民生活相关;三是公益业,主要是卫生、教育、水利和公共管理组织等。

二、服务业发展的一般规律

产业结构的演变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生产活动以单一的农业为主的阶段,农业劳动力在就业总数中占绝对优势;第二阶段是工业化阶段,其标志是第二产业大规模发展,工业实现的收入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不断上升,劳动力逐步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转移;第三阶段是后工业化阶段,其标志是工业特别是制造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由快速上升逐步转为下降,第三产业成为国民经济中最大的产业。对照工业化阶段规律,服务业结构演变同样具有规律性。一般来讲,在初级产品生产阶段,以发展住宿、餐饮等个人和家庭服务等传统生活业为主;在工业化社会,与商品生产有关的生产迅速发展,其中在工业化初期,以发展商业、交通运输、通信业为主,在工业化中期,金融、保险和流通服务业得到发展,在工业化后期,服务业内部结构调整加快,新型业态开始出现,广告、咨询等中介服务业、房地产、旅游、娱乐等服务业发展较快,生产和生活服务业互动发展。在后工业化社会,金融、保险、商务服务业等进一步发展,科研、信息、教育等现代知识型服务业崛起为主流业态,而且发展前景广阔、潜力巨大。

三、现代服务业的概念

“现代服务业”是相对于传统服务业而言的,它是随着社会经济和科技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国外对现代服务业的定义主要是指依托电子信息等高新技术或现代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发展起来的服务业,既包括新兴服务业,如网络服务、移动通讯、信息服务、现代物流等,也包括对传统服务业的技术改造和升级,如电信、金融、中介服务、房地产等。 它有别于商贸、住宿、餐饮、仓储、交通运输等传统服务业,以金融保险业、信息传输和计算机软件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研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房地产业及居民社区服务业等为代表。

四、现代服务业的内涵

伴随着信息技术和知识经济的发展产生,用现代化的新技术、新业态和新服务方式改造传统服务业,创造需求,引导消费,向社会提供高附加值、高层次、知识型的生产服务和生活服务的服务业。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本质上来自于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社会分工的专业化等需求。具有智力要素密集度高、产出附加值高、资源消耗少、环境污染少等特点。现代服务业既包括新兴服务业,也包括对传统服务业的技术改造和升级,其本质是实现服务业的现代化。

五、现代服务业的分类

(1)基础服务(包括通信服务和信息服务)。(2)生产和市场服务(包括金融、物流、批发、电子商务、农业支撑服务以及中介和咨询等专业服务)。(3)个人消费服务(包括教育、医疗保健、住宿、餐饮、文化娱乐、旅游、房地产、商品零售等)。(4)公共服务(包括政府的公共管理服务、基础教育、公共卫生、医疗以及公益性信息服务等)。现代服务业是相对于传统服务业而言,适应现代人和现代城市发展的需求,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具有高技术含量和高文化含量的服务业。

篇3

发达的服务业是现代经济的显著特征,也是衡量城市发展繁荣程度和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我区新的城市定位明确提出,xx是京津城市发展主轴上的重要新城,建设成为京津之间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现代物流基地和生态宜居城市。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对于加快提升我区城市功能,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实现新的城市发展定位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一、现代服务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近年来,随着全区城市化、工业化进程加快推进,服务业呈加速发展势头。

1.规模不断扩张,作用更加明显。20*年,全区服务业完成增加值57.7亿元,同比增长23.9%;占全区GDP比重由2*0年的34.4%增长到36.9%;从业人员16.4万人,占全社会就业人数的31.2%,成为吸纳就业的重要渠道。同时,服务业在提升城区功能、增加居民收入、推动社会事业发展等方面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2.门类日趋齐全,结构逐步优化。服务领域不断拓宽,形成以批发零售贸易为主导,房地产、交通运输、餐饮住宿为支撑,信息中介、金融保险、社区服务等产业竞相发展的服务业体系。20*年,批发和零售贸易占服务业增加值的39%。在居民改善居住条件和会议培训等需求的带动下,房地产业、餐饮住宿业得到快速发展,超过服务业平均增速。20*年,房地产业实现增加值同比增长35.2%,占服务业比重11%。

3.大项目建设步伐加快,特色集中发展趋势显现。近年来,随着城市开发建设的加速推进,有力带动了现代商贸设施开发,服务业呈现大项目多、投资规模大、现代服务业投资比重大的新特点。目前全区列入市级29个重点项目中,服务业项目14个。服务业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逐年增加,由20*年的26.7%上升到20*年的54.6%。城区1*国道沿线京津时尚广场、优联第六城、华北国际工业品原料城等项目加快建设,商业商贸主轴带框架基本形成。国际保税物流园“两库”投入运营,现代物流业发展的功能基础条件明显提升。随着开发区软体区、中国艺术家聚集区、大黄堡湿地开发等项目建设推进,文化创意、休闲宜居等面向京津现代消费需求的新兴产业加快发展。

但我区服务业尤其是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还存在一些差距和问题。一是总量规模小,发展水平不高。20*年,全区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36.9%,低于**市40.4%的水平,也低于全国39.3%的水平;人均服务业占有量略低于全国水平,不及**市的1/3和塘沽区的1/4。在服务业中,现代服务业的比重偏低,真正代表现代服务业的现代物流、科技研发等新兴服务业尚处于起步阶段,影响范围广、带动性强的龙头企业和服务品牌还比较少。二是集聚度低,结构不尽合理。业态比较分散,产业不够集中,没有形成体现城市服务功能和形象的服务功能区,缺乏产业集聚和规模效应。产业结构不均衡,生活业比重大,生产业比重小,为第一、第二产业提供配套和服务的能力薄弱。三是服务基础设施落后,服务业科技水平低。特别是会展场馆、影剧院、体育中心等文化休闲设施欠账比较大,现有旅游景点设施比较陈旧,接待能力差。服务业整体科技含量低,信息网络系统建设滞后,信息化程度不高,现代技术在服务业中的应用还不广泛,服务方式和手段还比较落后和单一。

二、现代服务业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随着宏观环境的改善和京津区域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全区现代服务业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一是服务业发展的政策环境更加有利。近年来,国家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和政策措施实施意见,把加快发展服务业提高到战略任务的高度;市委、市政府也高度重视服务业发展,制定了专门意见,明确了我市服务业发展的总体目标、发展重点和政策措施,这为我区现代服务业发展营造了有利的政策环境。二是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加快。目前,我区正处于工业化进程由初级向中级迈进的阶段,工业生产规模加速扩大,产业结构加速升级,将有力带动物流仓储、商贸流通、信息科技等直接为生产服务的相关行业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xx新城开发建设的全面推进,将为服务业创造更多的载体和空间,同时进一步促进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的集聚,为现代服务业发展提供有力的资源支撑。三是京津同城化趋势显现。随着京津一体化发展进程加快,受土地、劳动力等要素成本上升的制约,京津两地的服务产品价格相对较高,溢出趋势明显。xx作为京津重要节点和枢纽,具有明显的区位、交通和环境综合优势,有条件通过对接京津、服务京津,承接两大城市服务产业转移,实现服务业发展层次、规模和水平的提升。四是社会消费需求升级。随着城乡居民收入的不断提高,居民消费热点逐步转向文化娱乐、教育培训、医疗保健、旅游休闲等领域,特别是京津两大城市现代消费需求潜力巨大,为我区现代服务业发展开辟了广阔空间。

我区现代服务业在发展中还存在许多制约因素,对其今后发展形成严峻挑战。一是在发展空间上,受京津两大服务高度发展城市的抑制性覆盖比较明显,特别是金融、科技、技术服务、咨询等辐射力强的服务业在我区发展空间有限;同时由于相似的产业基础和区位条件,与周边地区在服务业上很难实现错位发展,现代物流、休闲旅游等潜力大的产业面临激烈的区域竞争。二是在观念上,受传统思维限制,有的部门和人员对发展现代服务业缺乏足够的认识,缺乏应有的信心和决心,服务业发展难以真正摆上位。三是在体制上,缺乏统一管理、统筹规划和协调推进,特别是对物流、中介等一些行业缺乏有效的管理、服务和引导,影响了服务业的规范和发展。四是在政策上,长期以来注重第二产业的发展,促进服务业发展的政策相对较少,带有导向性的考核和激励机制还未建立起来,影响了乡镇街道和相关部门发展服务业的积极性。五是由于收入、创业成本、发展机会等方面原因,有些领域存在“自己的人才难留住、外地人才难引进”的现象,造成现代服务业所需的高层次专业人才紧缺。

三、现代服务业发展的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重点

1.指导思想。围绕新的城市发展定位,坚持改造传统服务业与引进培育新兴服务业相结合,发展生产业与巩固提升生活业并举,统筹协调,突出重点,培育市场主体,改善发展环境,扩大对内对外开放,创新服务业管理体制和运作机制,进一步做大服务业总量规模,优化服务业结构,打造“借势京津、广域辐射、特色鲜明、集群发展”的现代服务业体系。

2.基本原则。一是处理好发展服务业与其它产业的关系,加强服务业与其它产业特别是与制造业的分工合作,形成协同和协调发展的格局。二是处理好发展现代服务业与传统服务业的关系,积极运用现代经营方式、服务技术和管理手段改造传统服务业,使二者相辅相成、协调发展。三是处理好政府引导与市场主导的关系,充分发挥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基础作用和企业的主体作用,鼓励各种经济成份在更广泛的领域参与服务业发展,提高服务业的市场化、社会化和专业化程度。

3.发展重点。按照服务业发展规律,围绕发挥xx比较优势,优先发展符合城市功能定位的行业,集中力量在具有相对优势和发展前景的领域突破:一是现代物流业。发挥我区区位、交通优势,依托京津工业化大生产需求,通过国际保税物流园、华北工业品原料城、环渤海农副产品物流交易中心等大型物流园区、配送中心以及运输枢纽和场站建设,形成规模合理、布局科学、功能齐全的物流基础设施和服务系统,引进和培育一批现代物流企业,建设辐射能力强、组织效率高、与制造业和商贸流通业联系紧密的现代综合物流服务体系,使xx成为京津两大城市物流体系中不可或缺的物流结点。二是现代商贸业。大力实施结构调整,积极发展现代商贸业态,形成高效畅通的批发经营网络和业态先进的零售商业格局。结合xx新城开发建设,以1*国道、前进道开发为带动,加快在建商业项目建设,引进一批新的商贸龙头项目;加快规划建设一批专业市场和社区市场;进一步提升农村“三进工程”建设水平。三是文化创意产业。依托开发区软体区、中国艺术家聚集区等龙头项目,重点发展科技创意和业务流程外包、艺术品创意等产业领域,大力支持产业链延伸、产业配套和产业集群发展,逐步建成京津之间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要基地。四是休闲旅游业。发挥xx自然资源和人文环境优势,通过运河、湿地、森林公园、水库等开发发展文化休闲旅游,通过中国自行车王国、地毯产业园等项目建设带动工业旅游,通过设施农业、生态农业建设促进农业观光旅游,形成旅游产业全方位、多角度、宽领域发展格局。五是会展业。挖掘京津会展服务需求,积极推进会展场馆和设施建设,引进培育专业化的会展经纪、咨询、策划等服务机构,积极承接和举办各类论坛、展会,带动餐饮、住宿、商贸、旅游等相关产业发展。

四、强化现代服务业发展的组织实施

1.加强组织领导。把发展现代服务业作为区域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加强领导,抓好落实,强力推进。做实现代服务业工作机构,理顺工作机制,加强与企业的沟通联系,搞好与市有关部门的协调沟通,为项目运作和企业发展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建立健全我区现代服务业统计体系,准确反映发展状况与变化趋势,为决策提供依据。把发展现代服务业作为考核各乡镇街道和有关部门的重要指标,调动各方面发展现代服务业的积极性,形成发展合力。

2.制定科学规划。坚持规划先行,从我区的区位条件、产业基础和城市功能出发,尽快完成现代服务业布局规划,加快物流、旅游、商贸等产业的专项规划编制,为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提供指导。按照分类聚集、适度集中的原则,规划建设现代服务业的各种功能区或专业街,推动产业集聚,扩大产业影响,形成聚集和规模效应。

3.营造良好环境。加大宣传力度,搞好干部培训,在全区上下形成重视和发展现代服务业的良好氛围。对重点领域和企业进行重点扶持,促其尽快发展壮大。坚持“非禁即入”的原则,对法律、法规、规章未禁入的行业全部放开,鼓励和支持各类资本自由进入,破除行政限制,降低进入门槛。在放宽入口关的同时,加大行业管理规范力度,搞好行业诚信建设,为产业发展创造健康、有序的环境。

篇4

关键词现代服务业新型工业化生产者服务

1现代服务业的涵义

现代服务业是相对于“传统服务业”而言的,它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应用和信息产业的发展而出现,是信息技术与服务产业结合的产物。它不仅包括直接因信息产业和信息化的发展而产生的新兴服务业形态,如计算机和软件服务、信息咨询服务等;同时也包括通过应用信息技术,从传统服务业改造和衍生而来的服务业形态,如金融、物流服务等。

现代服务业是在工业化比较发达的阶段产生的,工业的发展是现代服务业的基础和条件。现代服务业主要是依托信息技术和现代经营理念而发展起来的,它是知识和技术相对密集的服务业;现代服务业是主要依靠信息科技、人才等与知识相关的要素投入的产业,发展现代服务业有利于促进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增长向集约型增长转变,由主要依靠消耗资源向更多地依靠智力支持和科技进步转变。

2现代服务业与现代制造业的互动关系

制造业是服务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许多服务业部门的发展必须依靠制造业的发展,因为制造业是服务业产出的重要需求部门,代表现代服务业的生产者服务业的活动,其产出的相当比例是用于制造业部门生产的中间需求,没有制造业的发展,他就失去了需求的来源。通过对美国投入产出数据的分析表明,用于制造业部门的生产者服务增加很快,约占整个生产者服务产出的48%;另一方面,制造业的良性发展离不开生产者服务业的有力支撑。许多生产者服务部门,如金融、保险、电信、会计、技术服务、咨询、R&D、物流等,都是支持制造业发展的重要部门。生产者服务能够提高制造业劳动生产率和产品的附加值,形成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制造业部门。因此,制造业整体水平和产品品质的提升,依赖于服务的附加和服务业的整合。服务作为一种软性生产资料正越来越多地进入生产领域,对提高经济效率和竞争力产生重要影响。

由于制造业中间投入服务的增加,正在使服务业和制造业的关系变得愈来愈密切,传统意义上的服务业与制造业之间的边界越来越模糊,现代服务业与新型工业化之间出现了“耦合”现象。二者相互提供支撑,也日益交织,使得资源配置更加合理,产业结构日趋高度化。

3现代服务业对现代制造业发展的推进作用

(1)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是推进新型工业化,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现代服务业需求收入弹性高、发展潜力巨大,而且资源环境约束小,是经济可持续增长的重要源泉,也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改变靠资源高消耗、环境高污染来换取经济发展模式的必然要求。

(2)制造业服务化倾向体现在现代服务业中。从企业发展战略的选择、企业融资到产品的设计、营销等各方面都会有现代中介服务机构为其提供服务。制造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善于利用现代服务业所提供的各种帮助,就能够以最快的速度全面了解到国内外市场变化的动态,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同时专业化的服务不仅可以有效地减少风险发生的几率,而且可以使企业专注于发展生产,集中力量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制造业部门的服务化倾向也体现在,制造业部门的产品的服务性上以及随产品一同售出的知识和技术服务等。

(3)生产者服务业是产品价值链中价值增值的主要来源。有资料表明,产品价值构成中,有高达75%~85%与生产者服务活动有关,计算机市场上增值部分的60%—70%来自软件和维护服务。因此,有效率的生产者服务是制造业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强产品竞争力的前提和保障。

(4)现代服务业尤其是其精髓生产业的发展能够带动并使制造业能级提升。要建设制造业基地,必然要以发达的服务业作为重要的支撑,尤其是专业化分工深化后,产业链的运转对由制造业延伸形成的生产业的依赖显著增强。大力发展生产业,是在工业经济高速增长的条件下加速制造业升级,实现整个第二产业由粗放型增长向集约型增长的关键环节,是制造业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必然选择。进一步地,以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为主导的现代服务业打破产业结构的空间限制和工业化水平的束缚而获得超前发展,有可能使产业结构演进次序或演进规律发生新的变化。

(5)知识密集型的生产性(中间投入服务)服务业,正在成为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和货物商品竞争能力的关键投入,更是企业构成产品差异和决定产品增值的基本要素。产品差异来自于一个企业在设计、生产、销售、运输、和辅助其产品的过程中所进行的个性活动,而这些活动中的每一项又都有助于企业取得相对成本优势,增强产品竞争能力,树立企业形象。服务能够引导制造业部门的技术变革和产品创新。

4我国现代服务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总体规模小,发展水平落后。从全世界经济发展情况看,服务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呈上升趋势。而中国服务业虽然经历了几十年的发展,总体水平仍然不高。以服务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来衡量,2003年我国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3.2%,不仅低于发达国家,也低于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发达国家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为70%以上的水平,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也在45%左右。另一方面,服务业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的比重较低,2003年底我国第三产业就业人数占国内总就业人数的比重为29.3%,远低于发达国家的70%~80%,也低于发展中国家的50%左右水平。

与其他产业相比,我国服务业内部各行业的发展和信息技术的应用水平差别很大,发展的不平衡对服务业整体的提升会产生影响。另外,受现有基础和一些传统因素的影响,现代服务业发展所需的市场环境、制度环境等还需要逐步建立和完善,服务业满足巨大市场需求的供给压力仍然相当大。

(2)服务业内部部门发展不合理,结构失衡。从总体上看,中国服务业内部结构落后,旅游、运输和其他商业服务等传统服务业比重过高,而保险、金融、咨询、房地产等现代服务业发展不足,仍然是以传统服务业为主体的结构。而目前发达国家的服务业内部结构中,新兴服务业所占的比重已经明显超过传统服务业的比重,一些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的这个发展趋势也较为明显。

(3)当前我国服务业发展滞后,比重偏低,还有很大的体制性政策性制约因素。我国长期以来的工业化政策,忽视服务业的发展,服务业发展缓慢,服务业发展速度低于经济增长的平均水平,导致经济结构中服务业所占比重明显偏低。同时,国家对现代服务业的一些行业(如邮政、电信、金融)的准入限制,使非公有制经济很难进入,导致这些行业缺乏竞争,经营机制僵化,从而严重地阻碍了服务业的发展。

(4)服务支撑体系不完善。现代服务业对工业的支持是综合的、配套的、快速反应的体系,能有效满足制造业的服务需求。设计、生产、营销、配送、支持产品等是制造业链条上的不同环节,它们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业务流程。其中,服务业的效率对整个链条的效率影响很大。因而各个跨国公司的经营活动都把服务放在重要的位置,通用汽车的利润来源构成中服务所占比重在90%以上。但由于我国现代服务业发展滞后,制造业产前、产后服务体系跟不上,致使整个服务链条脱节,影响了制造业的效率。服务的低效率,已经成为制造业发展的瓶颈。

5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

伴随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服务业与制造业日益融合,更多地表现为第三产业向第二产业的渗透,特别是与生产过程相关的现代服务业直接作用于第二产业的生产流程。在发达国家,多数企业已经把服务业作为企业发展的新增长点加以重点培育。因此,我们要在战略高度上认识服务业,积极发展服务业。

首先,要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提高制造业产业竞争力。现代服务业和制造业越来越紧密地相互融合,使得产业经济活动中服务业比重逐步上升,附加价值提高,加工制造环节附加价值比重下降。随着专业化分工的深化和专业服务外置化趋势的发展,产业竞争力越来越依赖于设计策划、技术研发、物流等商务服务业的支撑,单纯靠扩大加工规模降低成本的空间不断缩小,附加价值越来越有限,只在制造环节下工夫,依赖无限供给的低成本劳动力优势,走为跨国公司“代工”的路子,发展战略上会受到很大局限。因此,在我国打造国际制造业中心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到制造业与服务业日益融合的国际趋势,把大力发展信息服务、现代物流、技术咨询、广告营销、金融中介等相关新兴服务业,加速制造业与服务业的专业化分工合作,作为提高我国产业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方面。

其次,积极培植生产型现代服务业,加速经济增长。传统服务业要提升,新型服务业则需要培植。工业和服务业的发展是一种互动互补的关系,因此,要发展现代服务业,就必须与工业实现“捆绑式发展”。随着世界逐步进入全球化的知识经济时代,单纯的加工制造业将逐渐失去竞争力,利润空间也不断萎缩,要突破这种局面,就应把发展的重心转移到服务业上来。近年来,制造业的竞争力越来越依赖于设计策划、技术研发等服务业的支撑。所以,应在加强信息化基础建设的同时,重点抓好研发中心、公共数据服务中心、产品设计创意中心等特色产业载体的建设,加快发展软件服务业,发挥信息服务对经济发展具有的倍增效应。

再次,以产业协调发展为前提,实现服务业跨越式发展。与第二产业蓬勃发展的势头相比,第三产业特别是生产业明显滞后,要合理定位布局,加快载体建设,加大内外资引进力度,大力发展与制造业相配套的生产业,同时加快发展与新型城市化相适应的现代服务业,促进服务业实现跨越发展,全面形成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相吻合、与现代制造业相配套、与城市化进程相协调、与城乡居民需求相适应,优势明显、特色鲜明、功能完善的服务业体系。

服务业活动是工业企业价值链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服务业与工业像唇齿一样相互依赖着。拥有日益增多的专业化厂商并以人力资本作为主要的投入品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特征,工业企业通过购买服务提供者的服务,能够使社会所拥有的人力资本源源不断地参与到工业生产过程。因此,服务业是把日益专业化的人力资本引进工业生产部门的推进器,它在相当程度上构成了这些资本进入生产过程的桥梁。但在我国,本应作为中间投入的服务多由企业自身完成,大量可以通过社会分工节省成本的机会没有被恰当地利用。当既有的服务业需求(如广告、会计、咨询顾问、信息系统、银行投资与市场调研等)变得日益复杂时,专业化的服务便显示出其远大的发展前景。相形之下,附属于企业内部的服务部门则是一个成本中心,虽然他们也与外界的服务企业较量,但实际上却很难产生竞争的压力和动机。只有当企业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专业化服务企业变得更加专业和更具效率时,才会使企业认识到与专业服务企业合作与协调的好处。服务业的开放以及由此带来的服务效率的提高,将使以往由企业内部自行提供的服务逐渐分割给专业服务企业,有助于改变工业企业将所需要的服务内部化的倾向,有助于企业整个生产效率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陈宪,黄建锋.分工、互动与融合:服务业与制造业关系演进的实证研究[J].中国软科学,2004(10)

2程大中.论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黏合剂”作用[J].财贸经济,2004(2)

3郑吉昌.服务业革命:对工业发展的影响与前景[J].工业工程与管理,2004(2)

篇5

[关键词]津台合作;现代服务业;研究

[中图分类号]F7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4)46-0036-02

1天津现代服务业的发展现状

11天津现代服务业的发展现状

第一,从经济总量和比重看,2013年天津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437016亿元,人均生产总值(GDP)10168885元。三次产业方面,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8845亿元,比上年增长37%;第二产业增加值727668亿元,增长127%,其中工业增加值667860亿元,增长128%;第三产业增加值690503亿元,增长125%,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481%。三次产业结构的比重为13∶506∶481。第二,从就业总量和比重看,截至2013年年末,天津市社会从业人员84746万人,比上年年末增加4432万人。从就业结构看,第一产业6899万人,比上年年末减少224万人;第二产业35385万人,增加2296万人;第三产业42462万人,增加2360万人,占全市社会从业人员的比重达到501%。第三,从固定资产投资看,2013年天津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012120亿元,其中,城镇投资952809亿元,在城镇投资中,第一、二、三产业的投资额分别为:6356亿元、420874亿元和525579亿元,三次产业投资结构为06∶442∶552。第四,从服务业内部结构看,交通运输、仓储和邮电业增长较快。2013年天津市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增加值72505亿元。交通运输平稳增长,全年货运量5160254万吨。邮电业务量持续扩大,全年邮电业务总量22053亿元。批发和零售业方面,2013年实现增加值190252亿元;住宿和餐饮业实现增加值24134亿元。全年批发和零售业商品销售总额3193226亿元。2013年天津市房地产业增加值51937亿元,房地产开发投资148082亿元,商品房销售面积184711万平方米,销售额161547亿元。

12天津现代服务业的现实问题

121服务业整体规模偏小,比重低

天津2013年的生产总值相当于上海的66%,北京的73%;天津服务业的增加值只相当于上海、北京的二分之一;与直辖市、环渤海经济中心地位不相协调,与国际大都市比较差距更大。长期以来,作为传统工商业城市,天津经济格局以第二产业为基础,服务业所占比例较低,三次产业结构为:13∶506∶481(“二三一”结构)与上海的06∶372∶622(“三二一”结构)和北京的08∶223∶769(“三二一”结构)比,都存在较大差距,并且在短期内难以改变。

122服务业从业人数少,比重小

从服务业从业人员的总数看,天津2013年为42462万人,占从业人员总数的501%,远远低于同期上海、北京的水平。从服务业从业人员的行业分布看,就业人员仍然主要集中于批发和零售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这三大传统服务业,从业人员占到服务业总就业人数的60%以上,远远高于同期上海、北京的水平;而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金融业、房地产业、教育、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察业等现代服务业对就业者的素质要求较高,吸纳就业人员的速度要慢于传统服务业,从业人员仅占到服务业总就业人数的10%左右,远远低于同期上海、北京的水平。

123服务业内部结构不合理

传统服务部门仍占很大优势,现代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目前,天津交通运输、仓储、邮电、商贸餐饮等传统行业比重偏高,占一半以上,远远高于上海、北京30%左右的水平。而金融保险、信息业、咨询业、科技、文化传媒、旅游、专业中介等新兴服务业比重偏低,不足一半,远远低于上海、北京70%左右的水平,新兴服务业发展比较分散,没有形成集聚发展态势。

2津台两地现代服务业合作的新机遇

21台湾现代服务业的发展现状

211台湾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

服务业是台湾的第一大产业,也是推动台湾经济迅速发展的重要力量。20世纪后半叶,台湾的服务业经历了飞速发展的时期,但在进入21世纪后,由于岛内经济萧条,失业严重,居民收入水平增长缓慢,台湾的服务业增长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减缓。但是服务业对台湾经济的重要性并未下降。2013年台湾服务业占GDP总量的7165%。经过50多年的发展,台湾已经形成了完整的服务业体系,且服务业在规模和结构层次上都已经成熟,特别是金融、流通、医疗保健、观光旅游等现代服务业尤为突出。

212台湾现代服务业优势

第一,管理理念先进,与国际化接轨。台湾在发展服务业的起步上较亚洲其他地区都快,国际许多知名服务业品牌都将台湾当作进军亚洲的试验地,这也为台湾带来了先进的经营管理理念和文化,使台湾的服务业相对于亚洲其他地区更早地实现与国际接轨。第二,特色行业日臻成熟,新兴行业发展迅速。台湾现代服务业体系完善,并已形成一些颇具特色和优势的行业,物流企业在经营观念、管理水平等方面比较先进,达到了与国际接轨的较高水平。第三,规模大,资金实力雄厚。在雄厚的资金实力支持下,许多企业纷纷走出台湾,在岛外尤其是大陆寻求更大的商机。

213台湾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前景

近年来,岛内生产需求和生活需求不足,导致服务业的发展受到严重制约。从生活需求方面看,台湾人口增长缓慢,约束了生活市场的规模,居民收入水平增长缓慢、经济萧条以及失业增加等因素也制约了生活市场的购买能力;从生产需求方面看,从生产需求方面看,近年来,台湾的制造业大举外移,造成岛内出现产业空洞的危机,产业外移带来的结果是台湾岛内对生产型服务需求急剧减少。在岛内需求不足的情况下,台湾现代服务业纷纷出走,在岛外寻求出路。台湾现代服务业投资大陆是大势所趋,并已成为当前两岸经济关系的一个重要亮点。

22加强津台两地现代服务业合作的意义

221有利于加快天津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促进产业结构升级

多年来,天津市的服务业发展水平较快,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天津服务业仍存在一些问题,如总量规模小,比重低;新兴服务业发展慢、实力弱;辐射能力不强,开放程度仍较低,市场化程度不高,等等。解决这些问题,除了依靠自身力量大力发展服务业外,一个重要途径就是引进包括台资在内的外资。如果天津市能积极引进这些台资服务业,必将壮大天津现代服务业的规模,改变天津市服务业在GDP中比重较低的局面,促进天津的产业结构向第三产业倾斜,实现产业结构的升级转型。

222有利于引进台湾先进经营理念和模式,提升天津现代服务业的水平

加强津台两地现代服务业合作,更重要的原因是基于台湾现代服务业发展比较成熟,在经营理念和模式上处于跟国际接轨的水平,相比之下,台湾的服务业受观念和体制的制约较大,积累不足,发展水平较低,多数还停留在传统服务业的经营层次上,这与天津市的经济地位和未来发展战略极不相称。台湾现代服务业投资天津,可以带来其先进的经营理念和模式,为天津服务业的创新发展注入新的元素,促进天津现代服务业尽快实现与国际接轨。

223有利于天津借鉴台湾发展现代服务业的经验

在从传统服务业向现代服务业升级转型的过程中,台湾当局通过政策扶持予以积极引导。例如,强调加强公共设施与相应的服务,进而重视对整个服务业的通盘规划,并考虑对服务业具体区位的选择与布局;对在服务业中就业的人员实行有计划的培训;健全法制体系,提高行政效率等。天津当前正处于改造传统服务业、发展现代服务业的阶段,完全可以从台湾发展现代服务业的历程中吸取有益经验。

3拓展津台现代服务业合作对策建议

津台服务业合作应当整合两地优势资源,以物流、会展、旅游、房地产、教育卫生等为重点,深化产业合作,建立起互利双赢的合作平台。

31以物流、会展业为核心,深化津台知识型生产服务业合作

天津的滨海新区是中国北方国际物流中心,物流业发展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但总体仍处于起步阶段,未来发展潜力极大,而台湾地区物流业发展相对领先。环渤海是台商投资的下一片热土,物流需求大,加上双方物流产业互补性强,因此,津台物流企业合作领域广,在冷链物流、港口物流、航空物流、供应链管理、物流人才培养方面有巨大的合作空间。会展业的合作可为津台两地经贸的双向合作、交流与发展搭建稳定的桥梁。津台两地应进一步发挥各自优势,提升会展业的合作水平。天津方面要将台湾某些展会引入天津,帮助天津企业赴台办展。在两地展会交流正常化的基础上,有计划的开创新的两地合作展会品牌,并可向周边地区扩展子展会项目,从而最终形成“巡回于两地,覆盖于东北亚”的两岸合作会展网络。

32以旅游、房地产业为核心,深化津台生活服务业合作

在旅游业合作方面,津台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对接,首先是旅游资源的对接,合力拓展客源市场,加快实现市场共赢。其次是旅游线路的对接,津台应联手推出旅游黄金线,并推动天津游客前往台湾旅游早日形成热潮。最后是旅游信息平台的对接,双方努力共建旅游网络营销平台。在房地产业合作方面,天津市可以通过引进台资来挖掘市场潜力,增强市场竞争力。在自有或租赁资产的房地产服务领域,除高标准房地产(包括公寓和写字楼)项目外,允许台商设立独资企业;以收费和合同基础上的房地产服务领域,鼓励台商投资,设立合资企业。

33以教育、医疗卫生业为核心,深化津台公共服务业合作

在教育合作方面,第一,应该加强高层次人才交流。积极与台湾社会知名人士建立联系,并以此为突破口,不断打开对台交流工作局面。第二,建立稳定校际合作关系。加强与台湾高校的联系,积极开展合作项目,以此来建立稳定的校际关系,逐步形成对台交流的长效机制,从而不断拓展交流的广度和深度。第三,扩大招收台湾学生,并拓展联合培养项目。天津应积极创造条件,并争取教育部支持,逐步扩大在津高校台湾学生的招生数量,同时可同台湾高校联合培养学生。目前天津在医疗卫生方面的状况存在资源相对不足、城乡医疗水平差距较大且城乡医疗资源分布不均、级别与医疗水平低的医院业务逐渐萎缩退化,基层社区卫生基础相对薄弱等问题,而这些问题无疑都需要稳妥有效的解决。台湾目前医疗市场趋于饱和不少地方小型医院及诊所受冲击倒闭。因此,首先应通过实行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以合作托管的方式邀请有实力的台湾医疗机构到天津来。其次,逐步建立和完善两地医界合作交流机制。争取每年举办一次两地医疗合作与交流论坛,并建设一个交流网站,作为永不落幕的论坛为两地医疗卫生合作与交流提供服务。最后,邀请部分台湾同人为天津师协会特邀顾问和特邀会员,并定期为天津基层医生进行培训。

参考文献:

[1]沈丹阳海峡两岸服务业合作:意义、模式及问题[J].国际经济合作,2007(7).

[2]张冠华两岸经济关系转型与服务业合作[J].海峡科技与产业,2006(4).

篇6

关键词:制造业服务化;转型;装备制造业

新时期,大力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然要求。当前中国已发展成为制造大国。2009年,中国制造业在全球制造业总值中所占比例高达15.16%,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工业制造国。按照国际标准工业分类,在全部22个大类产品中有7个大类的市场份额居世界第一位,21个大类的市场份额均居世界前六位。但总体看来,我国制造业大而不强,仍停留在以生产制造为主体的模式中,处于全球产业链的中低端。因此,如何推进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是当前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重大战略任务。从世界范围内跨国企业的发展历程,以及国内企业的最新动向来看,制造业与服务业相融合,制造服务业取代传统制造环节,是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的必然趋势。

一、制造服务业的基本内涵

制造服务业也可称为服务型制造、制造业服务化,简要地说,就是指企业将以产品为中心的制造业向服务增值延伸,不再是单一的产品提供者,而是集成服务提供商。从经济学的基本原理来说,就是将传统制造环节向“微笑曲线”的两端延伸,围绕制造业生产过程中的前端和后端业务,开展专业服务活动。其根本目的在于提高产品附加值,贯穿于生产全过程的制造服务业所创造的价值,将超过实物生产所创造的价值。随着以产品制造为中心的制造业向服务增值延伸,制造业的结构也从以产品为中心迈向以提品和增值服务为中心,这是制造业走向高级化的重要标志。制造业企业不再仅仅关注产品的生产,而是将行为触角延伸至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不再仅仅提品,而是提品、服务、支持、自我服务和知识的“集合体”。

制造业服务化的形式广泛,可以简要地从产业链前端和后端加以分类,大致包括产业链前端的产品研发设计、市场研究、咨询服务等;产业链后端的零部件定制服务、集成服务提供商、整体解决方案、设备成套、工程总包、交钥匙工程、再制造、第三方物流、供应链管理优化等。

二、制造服务业发展的国际案例

从国际来看,制造服务业已成为引领制造业产业升级和保持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很多知名的跨国企业集团,如IBM(国际商业机器公司)、GE(通用电气公司)、NIKE(耐克)、ROLLS-ROYCE(罗尔斯-罗伊斯航空发动机公司)、米其林轮胎等,都已成功转型。

IBM曾经仅是硬件制造商,经过十余年的业务整合,现已成功转型为全球最大的“提供硬件、网络和软件服务的整体解决方案供应商”。众所周知,IBM已将其个人电脑硬件制造业务出售给中国联想等企业,而自身专注于IT服务。在IBM全球的营收体系中,目前大约有55%的收入来自IT服务。

GE曾经是世界最大的电器和电子设备制造公司,但一直以来进行并购重组和企业再造。2002年以来,通用电气公司逐渐退出了营业收入约500亿美元的业务,退出了几乎所有保险、材料、设备服务,以及增长缓慢的娱乐业和工业平台,但同时,与时俱进地发展了800亿美元的新业务,包括金融、生命科学、医疗信息技术和有线节目制作等高增长领域。通用已成为拥有基础设施、医疗、商务金融、NBC环球、工业、消费者金融等6个行业领先的业务集团,成为一个更加多元化的全球化企业。

NIKE是一个知名的运动品牌,但在生产上采取了虚拟化策略,所有产品都不由自己生产制造,而是外包给世界各地尤其是中国的生产厂家,NIKE公司则主要集中人才、物力、财力开展产品设计、市场营销和品牌维护。因此,尽管耐克是制造业,但经营业务却是服务业。

ROLLS-ROYCE是著名的发动机公司,是波音、空客等大型飞机制造企业的供货商,ROLLS-ROYCE并不直接向他们出售发动机,而以“租用服务时间”的形式出售,并承诺在对方的租用时间段内,承担一切保养、维修和服务。发动机一旦出现故障,不是由飞机制造商或航空公司来修理,而是发动机公司在每个大型机场都驻有专人修理。ROLLS-ROYCE通过改变运营模式,扩展发动机维护、发动机租赁和发动机数据分析管理等服务,通过服务合同绑定用户,增加了服务型收入。公司民用发动机订单有80%都含有服务协议,服务收入达到公司总收入的55%以上。

米其林是知名的轮胎制造企业,但米其林并非简单地销售轮胎,而是引进驰加店作为服务策略,这是米其林集团在全球推出的轮胎零售服务网络品牌,拥有统一的店面形象和服务标准。在整洁明亮的零售店中,不仅摆放着米其林的轮胎和油,还配有改装件、蓄电池、车内装饰、驾驶眼镜等多种与驾车相关的产品。在驰加店,米其林除了提供轮胎更换、四轮定位、调位等简单服务外,还能提供快修保养、车辆清洗、汽车美容等服务。

综合上述案例来看,制造业服务化转型有两种基本模式:一是依托制造业发展服务业,亦即核心技术服务化。如IBM、ROLLS-ROYCE等,制造领域的领导地位是其产业拓展的根基,但其主营业务并非简单制造,而是向“制造一服务”转型,依托制造提供集成化的产品服务和系统集成解决方案;如NIKE、米其林等,通过产业链重组,逐渐将企业的经营重心从加工制造转向诸如提供流程控制、产品研发、市场营销、客户管理等生产,从制造企业转型为服务提供商。二是战略转型发展服务业,亦即主营业务多元化。如GE等,原有的电器电子业务逐渐减少,医疗、金融等新兴高增长业务逐渐取而代之。一些大型企业集团正是通过瞄准产业前沿,不断培育和发展新的业务部门,原有主营业务则逐渐萎缩并退出。

由于制造服务业对企业的规模和实力有较高的要求,并非所有制造业都能实现转型,制造服务业主要存在于大型企业集团和装备制造业领域。总体来看,装备制造业多是采取第一种模式,通过核心技术服务化实现转型;而大型企业集团则可以采取第二种模式,通过不断发展新兴业务部门实现转型。

三、国内制造服务业发展的基本态势

在国内,制造服务业仍是一个刚刚起步和较为新兴的领域,但已呈加速发展趋势。目前,已陆续有一些企业明确提出从传统制造领域向制造服务业转向。诸如,2010年10月,海尔集团董事局主席明确提出,海尔将放弃大部分生产业务,采用外包的形式,并向服务业转型,

把精力用在研发和渠道服务上;陕西鼓风机集团作为装备制造业的代表,已发展成为为冶金、石化、煤化工、电力、环保等行业提供大型动力装备系统问题解决方案的集成商和系统服务商,是我国装备制造服务业发展的一个标杆;徐州重工集团提出从工程机械产品提供商向工程机械方案提供商转型,还通过呼叫中心、售后服务和备品备件治理、远程服务、电子商务平台建设等,延长了产品价值链,逐步实现企业从产品制造向产品增值服务转型。近年来,一汽大众、宝钢、武钢等大企业集团原有的信息化部门,逐步成为独立运作的专业服务公司,在金融、物流等领域开展社会化服务,成为新的增长点。陆续出现了一汽启明、宝钢宝信、武钢自动化、东风东浦等一批典型制造服务企业,它们诞生于大型制造企业集团,在服务于母体企业的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实现了独立发展。一汽启明已在深圳中小企业板上市,已成为汽车业IT第一品牌。

从国家政策层面来看,我国已开始逐步认识到发展制造服务业的重要性,并陆续出台了一些相关政策。2007年3月国务院的《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特别提出要大力发展面向生产的服务业,促进现代制造业与服务业的有机融合、互动发展;2009年2月,总理在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时特别指出,装备制造业是为国民经济各行业提供技术装备的战略性产业,要大力发展现代装备制造服务业。2009年国务院的《装备制造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中提出,到2012年,大型企业集团的现代制造服务业收入占销售收入比重达到20%以上。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确定的目标是,到2013年现代制造服务业的收入在机械工业总收入中的比例明显提高,一部分大型骨干企业的服务收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达到20%左右。

从地区层面来看,在2009年之前,上海就开展了这方面的专题研究,对一些大型制造企业中的服务业情况进行了调研评估,并明确判断“制造服务业实现了良好起步”。与此同时,政府部门也出台了相关的支持政策,即《上海发展面向制造业的服务业工作方案》。上海还利用信息化手段推进装备制造企业拓展海外工程承包业务,形成工程设计、安装维修、再制造等增值服务,提升总集成、总承包服务能级,促进企业从产品制造向系统解决方案供给商转变。近期已有更多地区意识到制造服务业的重要性,并采取切实可行的推进措施。

2010年广州市黄浦区规划投资建设总建筑面积66万平方米,集展示、贸易、仓储、物流、信息、培训、技术交流于一体的黄埔工程机械与基础零部件专业市场。黄埔工程机械与基础零部件专业市场将成为国内最大的工程机械整机及基础零部件交易市场,并将按照发展生产业的要求和推进现代制造服务业的思路,不仅要把工程机械和基础零部件的制造商、商、经销商全部吸引到园区里来,同时开展产品设计、检测、定制等配套服务。通过探索以新的理念和模式运作,致力于建设成为现代制造服务业的示范区。作为基础实力雄厚的东北老工业基地,2010年9月沈阳市政府组织召开了沈阳现代制造服务业发展论坛。沈阳将现代制造服务业作为新时期发展的战略重点,在沈阳皇姑区,辟出1平方公里土地,建设沈阳现代制造服务业的先导区,将其打造成为服务沈阳、辐射东北的集总部经济、研发设计、创新孵化、综合服务于一体的制造服务业集聚区,使之成为沈阳乃至东北发展制造服务业集聚区的首选之地。

尽管目前已有一些企业开始逐步向制造服务业转型,但总体看来仍处于起步阶段。从上述制造业服务化转型的两种基本模式来看,一方面,装备制造业从制造环节向集成服务的延伸力度仍不足。我国一些装备制造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和产品开发能力有所增强,但在价值链延伸、提供集成服务和整体解决方案、零部件定制服务等方面仍不足,为行业提供集成解决方案和系统服务的企业仍不多;另一方面,大型企业集团向新兴产业领域拓展和转型的力度仍不足。国内很多企业集团进入房地产业进行短期攫利的很多,但对于那些真正具有可持续发展前景的医疗健康、消费、金融服务等新兴高增长领域,开拓的力度则明显不足。

究其原因,一方面,这是由中国制造业发展的总体阶段所决定的。制造服务业对核心技术有较高的要求,只有掌握差别化的核心技术,才能提供差异化、个性化的集成服务。但总体看来,我国制造业大而不强,资金实力和行业话语权仍不足,难以提供行业独占性的产品和服务。这就决定了企业难以为用户真正提供全面的解决方案和交钥匙工程,而只能参与其中的~部分工作;另一方面,企业转型的资金实力和抗风险能力不足。应当说,企业作为生产经营的最前沿,都在积极谋求转型升级。但拓展新兴业务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短期内无法收回成本,而且未来的不确定性和风险较大,包括技术的市场风险、技术开发风险、经营风险等,这些风险是多数企业难以预测和承受的。由此,导致企业在转型升级和发展制造服务业的过程中动力不足。

篇7

现代服务业既包括新兴服务业,也包括对传统服务业的技术改造和升级,其本质是实现服务业的现代化,具有智力要素密集度高、产出附加值高、资源消耗少、环境污染少等特点。近年来,县服务业取得了较大进展,其在全县经济总量中的比重达到35%以上,已经成为全县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但是服务业结构不合理,现代服务业比例较低,经营层次低,规模不大,区域竞争力和辐射带动作用不强,与周边地区凉州区、金川区和永昌县相比还有较大差距。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是创建魅力、效益、和谐城区的重大战略举措,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客观需要,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内在要求,更是扩大就业、增加地方财力的现实选择,其发展水平已经成为衡量现代社会经济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为此,必须把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作为彰显区位优势、实现率先发展的突破口,进一步增强发展现代服务业的紧迫感,加大力度,完善措施,提升功能,推进服务业跨越式发展。

二、指导思想与发展目标

1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又好又快发展的要求,坚持政府引导、市场主导、规划先行、政策扶持,大力发展新兴服务业,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做大做强服务业企业,全面提高服务业发展整体水平,进一步增强城市综合服务功能,加速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聚集,提升辐射带动作用,不断增强核心竞争力,为努力打造全市重要的商贸和物流集散地奠定产业基础。

2发展目标立足产业基础,发挥比较优势,重点加快服务业对周边县(市)区的辐射力,加快构筑“高增值、强辐射、广就业”现代服务业体系年,服务业增加值力争突破20亿元;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5%以上,生产服务业、新兴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上升到40%以上;吸纳社会就业年均增长4%以上。基本形成充满活力,适应城市功能定位,承载一、二产业发展需求,富有特色的服务业发展格局。

三、重点发展行业

1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以提高服务水平和降低物流成本为核心,以区域性现代物流中心为目标,以民武、民昌、民湖公路为依托,整合优质资源,改造基础设施,符合城市总体规划的前提下,以城东工业园物流园区和客运站物流园区建设为重点,同步搞好各专业物流中心建设,逐步在城区形成3-5个物流园区或中心区,初步形成现代物流业发展的空间格局。一是以易发现代农业物流服务中心为重点,联合县贤达农副土特产有限责任公司、县中一农产品贸易有限公司等组成集农副产品收购、贮藏、保鲜、加工、运输为一体的物流中心区;二是以县惠农生产资料有限责任公司农资配送中心等为重点,组成以农资购销、配送,建材销售为主的物流中心区;三是以镇货运中心和至金昌火车站的铁道专用线为依托,建成以煤炭、矿产品、建材、农副产品运输为主的物流中心区,以有效解决工业开发区对内对外的物资运输问题,保障生产经营顺利进行,改善沿线区域内交通运输结构,进一步促进区域内农副产品的调出和各种矿产资源的开发,带动整个沿线地区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为河西地区乃至甘肃省长期煤炭供应提供条件;四是以西渠镇为中心,建设以黄白蜜瓜、棉花、茴香等大宗农副产品购销为主的物流中心区。

加快整合商贸流通企业的物流资源,县批发市场建设中注入物流概念,搭建信息平台,培育市场配送中心,逐步发展成为物流中心。鼓励中天商厦、义务商贸城、凯尔亮超市等较大商贸企业、连锁超市,实行强强联合,鼓励成立商贸物流联合体,带动商贸物流创新。发挥联合体在仓储、网络、运输等方面的优势,建立商流、物流、信息流相结合的物流模式、实现“门到门”一站式物流配送服务。积极培育和引进第三方物流企业,不断提高服务效率和服务增值的比重。鼓励工商企业将原材料采购、运输、仓储等物流业务与主业分离,增强物流业的社会化、专业化服务能力。

2做大做强商贸流通业。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以政策为手段,以效益为中心,以试点为抓手,以政府为助力来推进商贸流通业的发展,鼓励社会各方面广泛支持,共同参与全县新型城乡流通服务网络的建设。力争用五年的时间,初步建立起全县城乡结合、双向流通、便民惠民为特点的日用消费品、农产品、农业生产资料、再生资源四大农村现代流通服务网络。做到日用消费品销售超市化、农资供应配送化、农产品流通市场与超市相结合,废旧物资回收标准化、管理规范化。

深入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整合乡村资源,改造“代销店”夫妻店”加速我县连锁“农家店”建设,至年全县共改造建设农家店800家,商品配送率达100%实现区域内的全部乡镇和所有的行政村有规范的连锁“农家店”

改造或建设1个具备一定储量的配送总部,大力培育惠农生产资料有限公司作为全县农资连锁龙头企业。要参照“万村千乡”市场工程中的农家店”建设要求,对已有的农资经营网点进行改造,发展连锁直营店、加盟店。每个乡有12个连锁直营店,大的行政村有1个加盟店,并在条件具备的自然村改造农家店。

依托主城区有一定规模和实力的东街商业街、东小什字等,新建和改造一批连锁店、配送中心,逐步形成核心零售商业带,形成点面结合的零售市场体系,构建市区居民生活方便、行事快捷、自然舒适和安全保障的和谐消费空间。支持发展以销售、特许经营、多式联运、电子商务为主要特征的现代流通方式,改造和提升传统商业。积极推进商贸企业战略性重组,支持优质商业企业实行“强强联合”发展大型商贸集团。

3大力拓展金融服务业。加快金融开放步伐,积极培育和发展金融市场,优化金融服务发展软环境,争取吸引有实力的金融机构、大型企业创建贷款公司、村镇银行等新型金融机构,增加数量,增设网点,扩大经营规模。实现农村金融主体多元化,并不断健全发展互助担保、信用评价等中介机构,政府创建担保公司的基础上,探索发展民营担保公司,推进信用担保体系建设,缓减中小企业融资难题。改进信贷考核和资信评估管理方式,为中小企业、三农服务量身定做金融服务产品。加大上市资源培育力度,扶持民营企业做大做强,扶持有条件的企业上市融资,提升资本市场利用水平上取得新突破。各商业银行加快发展网上银行、电话银行等金融服务,推动POS机、ATM机、银行卡的大量使用,进一步延伸大小额支付系统的结算范围,并加快在农村的推广和普及,建立多种形式的涉农保险和互助保险组织,拓展农村保险市场。

4加快发展旅游服务业。按照“依托资源、注重项目、突出特色、锤炼精品”思路,以生态警示旅游为主线,充分挖掘县域旅游资源,集中推荐以苏武文化为主题的历史文化游、沙漠生态游、民俗风情游三条精品旅游线路,持续推进以“两山一滩一堡一湖”为重点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紧紧围绕“红崖山水库打造3A级景区,勤锋滩沙产业试验示范生态园、瑞安堡、沙漠公园打造2A级景区的目标,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不断完善服务设施,逐步优化游乐环境,全面提升接待能力和产业素质,着力推出一批品牌景点,以此来带动其它景点上档次、上水平。积极探索旅游合作新途径,加强与周边城市的互动协助,全力拓展旅游客源市场,整体联动,共同发展,进而带动商业、餐饮业、娱乐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大力扶持沙雕沙饰、成化劲牛、大漠灵驼等旅游工艺品、纪念品的开发、生产和销售,推出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系列旅游商品,融入苏武文化旅游圈,丰富旅游消费市场,实现区域旅游业共同发展。精心培育以观光农业、休闲度假、大漠探险和农家乐、民俗园为特色的多种形式的旅游业,进一步丰富游乐项目,完善服务体系,努力打造一个主题突出、功能互补、适应多层次旅游需求的重要旅游目的地,努力提高旅游业服务质量和水平。

5积极发展大文化产业。优化产业布局和配置,重点发展文化演艺、体育健身、民俗文化和教育培训等产业群,鼓励社会力量投资建设文化设施、以多种形式参与创办文化企业、培育文化市场,形成政府投入与社会投入相结合的多渠道、多元化的文化投入机制;发展壮大体育健身、民俗演艺、歌舞娱乐三大优势文化产业,精心培育文化服务、经纪、广告包装三大新兴文化产业,重点扶持文物旅游朝阳文化产业,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多体制、多层次、多渠道完善文化娱乐体育设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充分挖掘历史、人文资源,发展具有鲜明地方特点的文化产业。加大对文化产业的扶持力度,发挥传统文化优势,加大对文化事业的投入,建立城区图书馆、街道文化站、社区文化活动室等基层文化机构。

6着力拓展社区服务业。围绕“便利消费进社区,便民服务进家庭”目标,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加快社区商业网点建设,促进各类服务资源的优化配置,引导企业运用连锁经营方式到城市社区设立超市、便利店、餐饮店、洗衣店等各类便民、利民网点,着力解决居民就近购买放心菜、放心肉等问题。以满足社区居民生活需求为目标,推广“放心早餐进社区”成功经验,鼓励和扶持社会各方面举办社区服务实体,发展各类家政服务公司,拓展服务领域,大力发展养老、托幼、健身、文体康乐、生理医疗、职业介绍、物业管理、婚庆服务、法律服务、安保服务、日常用品、饮食供应服务等各种便民服务。培育市民求助中心、居民家庭需求信息中心、社区服务资源调度中心、社区信息中介管理中心等新型服务机构。推动社区连锁超市生鲜化改造和标准化菜店建设,支持和引导再生资源回收龙头企业进入社区,建立完善的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加强信息化建设,健全社区服务网络,逐步实现县、街道、社区居委会三级社区服务需求与供给信息联网。

7协调发展信息通信业。重点加快高速、宽带、大容量的信息通信系统工程建设,积极推进政府、企业、社会公众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加速“数字城区”建设,逐步普及新兴数字电视,加快电子政务建设,推进科技、教育、文化、体育、医疗卫生等领域的信息化。大力发展互联网建设项目,年末,实现全县各乡镇、村全部通宽带。初步建起以“信息资源数字化、信息传输网络化、信息技术应用集约化”为主要标志的数字”基本框架。

8完善提高中介服务业。加快发展文化、咨询、策划、科技、信息、广告、租赁等中介服务。鼓励和引导各类中介机构实行企业化经营、规模化管理、社会化服务,为社会提供规划编制、决策咨询、投资论证、资产评估、会计审计、技术交易、经纪、市场调查、法律服务、房屋租赁、房屋交易、人事、就业指导等各类中介服务。积极发展壮大农村经纪人队伍,促进农副产品市场流通。鼓励金融服务创新,加快发展融资担保、信托、典当、租赁等新兴业务。提高中介服务企业的竞争力和服务质量,使中介服务业成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四、促进政策与保障措施

1落实工作责任。成立县现代服务业发展领导小组,由县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县商务、发改、经贸、城建、民政、国土、交通、财政、乡企、教育、文化、旅游、广电、物价、工商、人行、电信公司等部门和单位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商务局,负责现代服务业发展的组织协调、统筹规划、政策指导和服务业重点项目计划的编制、监督检查有关政策的落实与考核工作,有关行业主管部门和单位要做好相关行业的规划编制、政策制定和组织实施工作。各乡镇也要明确职能,切实加强对服务业工作的指导。

2加强规划指导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和规划,按照“储备一批、规划一批、建设一批”滚动发展原则,编制完善现代服务业发展总体规划,筹划、论证、筛选、确定好服务业重点项目,完善项目推进责任制度,发挥规划在结构布局、集约利用资源、指导重要特色服务业区块发展和形成服务业集聚优势中的作用,以促进现代服务业实现合理空间布局,提升资源利用效率。

3放宽市场准入积极鼓励非公有制经济在更广领域和更深层次上参与服务业发展,重点支持民间资本进入外贸、文化、旅游、教育、卫生、科技、城市公共服务等行业和领域,均允许民间资本和非公有制经济进入,投融资、税收、土地使用、工商登记和对外贸易等方面,与公有制经济享受同等待遇。按照《行政许可法》规定,进一步减少和简化行政审批,加快清理和修订不符合服务业市场准入的规范性文件,除国家法律、行政法规明确设定的规范性文件及政策措施外,一律不得设定企业登记的前置审批。

4加大财税扶持积极争取国家、省、市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的同时,县财政在预算中每年安排一定数量的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并根据发展需要逐年增加,转型资金重点用于引导和扶持服务业重点发展领域和新型领域中成长性强、发展前景好或带动性强,具有示范作用的服务业重点投资项目。全面落实国家支持服务业发展的各项税收、规费征收方面的优惠政策,对新开办的现代服务业企业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凡是收费标准有上、下限规定的一律按下限标准收取。对符合税收优惠条件的服务业企业,经税收机关审核批准,享受相关减免税政策。

5拓宽融资渠道积极引导信贷资金和民间资本投入服务业。加强政府、银行、企业间的沟通合作,引导金融机构在独立审贷基础上,与政府投资相配合,增加发展潜力大、信誉度高、符合贷款条件的服务业企业及项目的贷款。进一步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加强对中小服务业企业金融支持,鼓励服务业企业通过股票上市、企业债券、项目融资、资产运作、股权置换等方式筹措发展资金。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招商引资活动,广泛争取外来资金投资服务业。对民营服务业企业,要优先落实县委、县政府相关政策,创造更加宽松的环境,吸引民资进入服务业。

6加强用地支持积极向上级协调用地指标,统筹安排服务业发展用地。凡符合城乡建设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供地政策的服务业项目,都要纳入土地利用年度规划,确保项目落地。城市(镇)用地结构中,合理确定服务业用地比例;小城镇建设和城市旧城改造中,依据城乡建设规划,留足服务业发展用地空间;对产业带动力强、符合服务业发展导向目录鼓励类的大型服务业项目,供地安排上予以倾斜。

篇8

随着技术革命引发全球产业结构的重大调整和服务贸易自由化的制度安排,国际服务输出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并日益成为各国贸易竞争的新领域和世界经济增长的新亮点。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逐步把国际贸易的重点,从货物贸易领域转向服务贸易领域(庄丽娟,2004)。目前。服务输出作为服务经济发展的标志之一,已经成为国际贸易和投资中越来越重要的组成部分。

作为一个外向型及以服务业为主的经济体系,香港发挥人才、信息、资金、丰富的市场运作经验和背靠中国内地的优势,在商贸服务、运输服务、金融保险、旅游服务等领域的竞争优势明显,对亚洲乃至全球服务贸易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影响,最新的国际评估结果显示,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在全球列第三位,仅次于纽约和伦敦。服务输出对香港经济的“起飞”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而且也是目前香港经济收入增长的重要来源,2007年服务输出贸易额占本地生产总值比重已高达40.33%。香港国际金融中心、贸易中心、航运中心和旅游中心的地位由此得以确立和巩固。本文试图通过对香港服务输出发展的历程特征、原因及前景进行分析,得出一些有益的启示,以期促进香港服务输出在未来更加健康稳定发展的同时,为北京、上海、广州等国际性大都市服务输出的发展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一、香港服务输出发展历程特征

(一)服务输出总量分析

香港虽是个弹丸之地,面积仅占世界总面积的百万分之八,人口也只占世界人口千分之一多(张作乾,1999),但根据全球服务输出的排名及所占比重来看。香港的服务输出位居全球前20位,超过瑞典、加拿大等发达国家,在亚太区也领先于新加坡、中国台湾等,排行第四。

20世纪80年代产业结构的调整和服务业的迅猛发展,使香港服务输出一直保持快速增长态势(见图1)。1980年,香港的服务输出总额仅为292亿港元,而到2007年,香港的服务输出总额猛增至6518亿港元,可见香港在服务输出,包括旅游、离岸贸易、金融、商业和专业服务等各方面,都具有强大竞争力。根据WTO秘书处的数据显示,2007年香港服务输出总值位列全球第12名,占有2.5%的份额,反映香港在亚太区内甚至在世界范围内担当重要的商业及服务枢纽角色。并已经成为可与伦敦、纽约、东京等国际商业大都会比肩的世界服务业之都。

根据香港政府统计处的资料,1980年至今,香港服务输出大多数年份保持两位数增长,只有在少数年份(1997~1999年,2001~2003年)因香港经济先后遭到世界经济危机、能源危机和股票市场价格狂泻等的冲击出现低速增长或负增长。为了尽快扶助香港经济复苏,中国内地和香港2003年签订了《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以下简称CEPA),CEPA的实施带动了香港服务输出高速发展,其后几年的增长率均维持在15%左右。

(二)服务输出结构分析

根据国际标准以及香港本地需要,香港服务输出分为六个主要服务组别,即运输、旅游、保险服务、金融服务、商贸服务及其它与贸易相关的服务(以下简称商贸服务),以及其它服务(香港统计年刊,2008)。

一直以来,运输、旅游和商贸服务为服务贸易带来了大量盈余,成为香港最重要的服务输出组别。近年来,香港服务输出结构不断地优化,金融服务与商贸服务等资本、技术密集型服务输出组别出现较快增长,无论输出额,还是在服务输出总额中所占比重都有所增长,而旅游、运输等劳动力密集型服务输出组别从输出额数据来看是有所增长,但在服务输出总额所占比重却有所下降(见图2)。

自开埠以来,香港因拥有优越的地理位置、灵活的自由港制度、完善的金融体系以及大量的金融、会计、工商管理、法律、贸易等方面人才,为金融服务成为香港四大支柱产业之一奠定了基础,金融服务的发展不仅提高和巩固了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而且也推动金融服务不断向外输出。到2007年金融服务输出额达1001亿港元,比1997年增加了3.92%,占服务输出总额的15.36%。随着香港经济的发展,金融服务输出在香港经济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商贸服务一直以来是香港服务输出总额占有量最大、增长也最快的组别,2007年商贸服务输出额为2014亿港元,比1997年增加了5.28%,占输出总额的30.9%。这两类服务输出组别的较快增长,显示了香港服务输出结构逐渐由传统服务业的服务输出转向现代服务业的服务输出,这将有利于优化香港的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三)服务输出市场分析

多年来,香港服务输出贸易伙伴一直集中于亚洲、北美洲和西欧三大市场。2006年,亚洲占香港服务输出总额的50.22%,北美洲占23.05%,西欧占19.45%。香港往这三大市场的服务输出总额占整个服务输出额的90%以上,而往大洋洲、中美洲及南美洲等市场的服务输出总额在整个服务总额中还不到10%(香港统计年刊,2008)。虽然近年来香港加大了对非洲、澳大利亚和拉丁美洲等新兴市场的服务输出,但服务输出市场过于集中的状况尚未得到根本改变。受服务输出伙伴国特别是美欧经济发展状况的影响较大,所以香港服务输出总额的稳定性,仍然处于被动地位。

到目前为止,香港已同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贸易关系,共有8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香港设立领事及商务专员。而从输出国家或地区分布上来看,中国内地及美国一直是香港最主要的服务输出目的地,其次是台湾、日本及英国等。1996年香港对中国内地服务输出额为401亿港元,占输出总额的16.7%:对美国的服务输出额为511亿港元,占输出总额的21.2%。2003年6月《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即CEPA)的签订,促进香港与内地的服务贸易自由化,逐步减少双方的贸易壁垒。到2006年香港对中国内地服务输出额为1370亿港元,比重增加了8%;对美国的服务输出额为1190亿港元,比重增加0.3%(数据来源于香港政府统计处)。但从CEPA签订到其五次补充协议的实施效果来看,成效并不明显,服务开放的领域也不足,对香港服务提供者要求过高、限制太多,申请审批手续繁杂、透明度不高等问题层出不穷,从而影响服务输出的实际运作(饶小琦、钟韵,2009)。

二、香港服务输出发展的原因分析

“前店后厂”的模式使香港经济得以成功转型,经过近三十年的发展,香港服务输出取得了辉煌的成就。香港服务输出的发展与很多因素相关,本文试图借鉴美国经济学家波特提出的国家竞争理论中的“钻石理论”(MichaelPorterDiamondModel),分析香港服务输出发展的原因。波特的菱形的钻石体系以四大关键要素和两个辅助要素为支撑点,彼此相互作用,组成动态的竞争模式。钻石体系的四大要素为:生产要素、需求条件、相关和支持性产业,以及企业的战略、结构和竞争对手。两个辅助要素为:机会和政府(刘颖琦、吕文栋、李海升,2003)。本文认为香港服务输出发展的原因主要取决于生产要素、市场需求、发达服务业的支持、产业结构的调整、政府及政策、机会。

(一)生产要素

波特认为生产要素是一个国家在特定产业竞争中有关生产方面的表现,它包括:天然资源、基础设施、知识资源、资本资源和人力资源等。香港是东西方贸易及交往的一个重要枢纽,也是中外贸易的桥梁,有优良的港口,完善的交通运输网络和仓储设备,现代化的通讯系统,投资手续简便。开办企业的门槛非常低,配套服务非常完善(刘冬杰,2007);香港也是中西经济文化交融之处,具有浓厚的国际化特色,其沿用了普通法和其他国际认可的规则和惯例,金融、法律、司法等制度均实现了与国际惯例接轨,它是一系列经济发展要素的集散地,大量的市场信息、资金、技术在这里汇聚,并自由流动;香港有一大批优秀的专业人才,会计师、律师、建筑师、规划师、评估师等10大专业团体的专业人员形成团体效应,仅会计师就有2.6万人,金融业雇员达到近18万人,约占香港本地总就业人口的5.3%……这些共同推动着香港服务输出的发展(杨国川,2009)。

(二)市场需求

香港的服务输出包括两个层面的含义,其一是吸引香港以外地区使用香港的服务,其二是鼓励香港的服务业“走出去”为香港以外的地区提供服务。作为全球商贸中心,目前全球有近4000家跨国企业在香港设立了地区总部或者办事处(杨国川,2009),因此对相关的商贸服务、会计法律等专业服务、金融服务等都产生了很大需求,使香港的服务输出走上了腾飞之路。中国内地的改革开放,为香港服务业的发展提供了机遇——大批香港企业内迁发展制造业,需要大量的服务产业与其配套,从而带动了法律、会计、金融、物流等一系列相关服务产业的发展(刘冬杰,2007),对距离内地地理位置最近、文化基础最近、服务业先进的香港带来了巨大的商机。

(三)发达服务业的支持

服务输出要发展,就必须与其相关产业比如金融、保险、法律、会计等新兴服务业之间形成相互促进的良性互动。而香港是服务业,特别是高新技术含量的服务业高度发达的经济体,近年来服务业呈现出快速增长的势头,在本地经济中也占有愈来愈重要的地位。据统计,服务业占香港本地生产总值的90%,香港就业总人口中有近90%从事服务业。其中,金融服务、贸易及物流、旅游服务和专业服务四个主要行业在本地生产总值比重从2000年的48.7%增加到2006年的57%;就业人数比重也从2000年的43.3%增加到2006年的47%。发达的服务业使香港拥有优秀的专业人才、良好的基础设施和优质的国际网络,特别是金融、物流、旅游、信息等服务业的快速发展使香港长期保持国际金融、贸易、航运等领域的枢纽地位,从而为香港服务输出的良性发展奠定了基础(商务部服务贸易司,2008)。

(四)产业结构的转型

香港大力推进“前店后厂”式发展模式,将增加值较低的生产工序迁移到内地和发展中国家,而专注于管理及相关生产支持(杨国川,2009),实现了从“工业化”向“经济服务化”的转型,在贸易、航运、融资和其他专业服务方面创造了大量需求,这不仅推动了香港服务业及服务输出的持续增长,也提升了香港的服务业层次和竞争力水平,使香港迅速崛起为亚太区国际金融中心、国际贸易中心、国际航运中心、国际旅游中心和国际信息中心。据统计,2007年香港服务输出额比1980年增长了22倍以上,输出地位也稳居全球前20位。

(五)政府及政策

香港服务输出的发展,除了经济发展规律使然,香港特区政府的推动作用不可低估。可以说政府发展当地经济所有的提升投资环境的政策,都是对服务业的促进和支持。多年来,香港特区政府一直都在强化香港作为亚洲国际都会的地位,并在推动香港成为亚太商贸、物流、旅游枢纽和国际金融中心的角色,优化服务业发展环境上不遗余力。

另外,香港是一个全球闻名的自由港,实行税种少、税率低、税制简单的自由贸易政策,并充分利用地理优势大力发展服务贸易,带动了本地运输、仓储、金融、商业咨询等服务业共同振兴。香港也一直坚持市场主导、公平竞争的自由经济体制,通过市场“看不见的手”调节经济,采取“最大支持,最小干预”,即“积极不干预”政策(顾宝炎、许秋菊,2007)。香港的金融市场自由开放,没有外汇管制,资金、黄金和外币自由进出,外币自由兑汇,黄金自由买卖,金融衍生产品丰富,很多内地的企业纷纷到香港的证券市场上募集资金,直接促进了香港金融市场的不断壮大。用香港人的话说,就是以出口带动经济的发展,而出口贸易之所以能发展到足以带动经济的发展,归根结底,无非是自由贸易政策的指引。

(六)机会

从CEPA协议到其五次补充协议的签订和实施,内地在法律、会计等38个领域对香港采取了192项开放措施,其中约三分之二的措施已实现国民待遇,开放的服务行业2009年也将达到40个,包括会展、银行、运输物流等相关领域的服务。截至2008年5月底,香港共有37家银行全面办理存款、兑换、银行卡和汇款4项个人人民币业务,人民币存款达776.8亿元(饶小琦、钟韵,2009)。与此同时,内地访港旅客稳步增长,不仅促进了香港经济的复苏,也给香港旅游业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良机。随着内地进出口需求的增长,香港作为地区性运输及仓储服务枢纽继续得到保持,其他贸易支援服务(例如业务洽谈、广告、市场研究与开发、产品设计、贸易融资服务、保险、品质认证和测试、贸易仲裁等)向内地的输出会继续加大。CEPA的实施不仅抵消了金融危机对香港服务输出的影响,而且促使香港经济和服务输出全面繁荣。

三、香港服务输出发展前景分析

(一)香港服务输出发展前景

根据上文对香港服务输出发展历程特征及原因的分析,得出香港服务输出额总量在未来的发展中仍将稳健增长,到2010年预期香港服务输出总量达到7000亿港元,年增长率维持在15%左右(参见图3)。香港的服务输出也将稳居全球前20位,在亚太区内甚至在世界范围内担当商业及服务枢纽的重要角色。

从服务输出组别来看,商贸服务与运输服务将继续成为最主要的服务输出组别,但随着香港产业结构向高附加值活动的转型,金融资产管理、保险、地产服务的资本服务领域的增长潜力很大,其中,金融服务的增长潜力为最高,而旅游和运输服务输出将有所下降,但是其输出增长预期会较输入快,所以这两者仍然能获得盈余。

从服务输出市场来看,预期香港不仅不断增加对亚洲、北美洲和西欧等主要市场服务输出,而且还不断开发新兴市场以促进其服务输出的发展。中国内地及美国仍是其最主要的服务输出目的地。随着内地制造业不断发展以及内地与香港经贸关系进一步升级,内地将继续成为推动香港服务输出发展的主要动力,香港对内地的服务输出基本集中在旅游服务、商贸服务和运输服务等传统服务项目,但保险服务、金融服务等新兴行业输出也将得到较快增长。

(二)主要服务输出行业发展前景分析

服务业主导型的经济带动了香港经济的“起飞”,而四个主要行业中的金融、物流、旅游等行业的快速发展使香港长期保持国际金融中心、航运中心、旅游中心等领域的枢纽地位。2006年,三者占本地生产总值比重已近四分之一,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比重之和超过15%。

1香港金融服务输出的发展前景分析

金融业作为香港服务产业的支柱性行业,是带领香港迈向知识型和高附加值经济的火车头,其服务输出成为金融业的重要收入增长来源。但是,伴随着亚太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其周边先后崛起如东京、新加坡、曼谷、汉城、台北和上海等多个不同规模及不同层次的金融中心(杨英,2002)。同时,中国内地很多城市的财富及金融资产迅速累积,金融业的发展步伐逐步加快。这些都会给香港服务输出带来挑战并产生深层次的影响。

从近年来香港金融服务输出显著的增长趋势来看,在未来的发展中,预期香港金融服务输出额及在总服务输出额所占比重仍是不断增长的,其对金融业产值的贡献也将逐步提升。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金融服务输出额及其所占比重甚至会超过旅游服务输出,在香港服务输出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位置。这些都反映了金融服务输出强劲的增长前景。

近年来,美国是香港金融服务输出的最大目的地,其次是英国及新加坡,而中国内地的贡献维持在低位,约占香港金融服务输出的3%。从区域来看,西欧及北美对香港金融服务输出总收益的贡献超过三分之二,亚洲区的贡献则为四分之一(梁伟耀、周锦华、司徒永君、谭仲贤,2008)。所以,在未来短时期内,预期香港金融服务输出的市场还主要集中在西欧和北美,但是拉丁美洲和澳大利亚等新兴市场将逐步得到开发。而随着香港金融体制的逐步开放,中国内地居民及企业不断增加的融资需求以及在香港的集资活动持续增长,香港向内地的金融服务输出将逐步增加,内地因素在香港金融服务输出的发展中也渐显其重要性。

2香港运输服务输出的发展前景分析

香港运输服务发达,一直保持着世界最繁忙货柜港及国际航空货运中心的地位,其服务输出是香港目前三大服务输出行业之一,也是发展较快的行业(杨英,2002)。但是近年来,香港运输服务越来越多的受到华南地区特别是珠江三角洲的现代化机场和货柜港口的挑战。内地运输服务水平的不断提升,收费低廉的优势,使香港运输服务的未来发展受到一定的威胁。

但是。从香港运输服务输出发展的趋势以及香港运输服务的营运环境来看,预期香港运输服务在未来短时间内仍会不断增加。也仍然高于金融和旅游服务输出额。但是三者之间的差距将有所减少。同时,预期运输服务输出在服务输出总额中的比重将有所下降,其对运输服务产值所做的贡献会有所减少。

从对香港物流服务输出发展所做的贡献来看。内地是其发展的主要贡献者。随着香港和中国内地合作关系的更加紧密的发展。香港联合广东物流业将大珠三角地区打造为世界级物流城市群,同时,香港对中国内地的运输服务输出也将不断增加,物流服务输出能力不断提升。

3香港旅游服务输出的发展前景分析

香港是一个著名的国际性旅游中心。旅游业十分发达,其服务输出额也是逐年增加的。但是,近年来各国均纷纷着力发展旅游业,并有不少国家已将旅游业建设成其主要的经济支柱。世界旅游市场的竞争也由此越来越激烈,并日趋白热化。这些给香港旅游服务输出的发展带来了挑战(杨英,2002)。

从近年来香港旅游服务输出发展的趋势来看,虽然服务输出额有所增加,但是其占服务总输出的比重并没有上升,反而是下降的。因此,预期香港旅游服务输出额在未来的发展中仍会有所增长,但其占服务总输出比重将有所下降或维持不变,对旅游总开支增长的贡献也将有所下降。

从旅游消费的主要来源来看,旅游消费主要来自度假旅客,其次是商务旅客。但是,随着香港会议及展览业的蓬勃发展。以及CEPA实施后,香港与内地企业业务的不断增长。商务旅客对旅游服务输出的贡献将预期上升(梁伟耀、周锦华、司徒永君、谭仲贤,2008)。

从对旅游开支增长所做的贡献来看,中国内地的旅客是带动香港旅游服务增长的主要因素,特别是“个人游”计划的扩大。内地来港旅游人数持续增加,使香港旅游服务输出得到进一步发展。因此,预期在未来的发展中,内地因素将继续成为推动香港旅游服务输出发展的主要因素,其在内地市场的作用将因进一步合作而不断扩大。同时,因旅游资源的不断开发和利用,来自非中国内地旅客也将呈现上升的趋势。

四、结论与启示

篇9

农业:大稳定小调整

近期主要应该采取四个方面的措施:

首先,合理利用国际规则加强对农产品进口的管理,同时以出口退税、减免收费、提供低价运输工具、增加农产品促销专项经费投入等手段扶持农产品出口;其次,稳定最低收购价和临时存储双轨模式,探索实行国家按照最低收购价和市场价之间的差额直接补贴农民代替以最低收购价直接收购农产品;再次,着力培育和发展农村经纪人,完善相关政策法规,加强对农村经纪人队伍的管理和培训;最后,做好农业产业安全调研,加快建立国家农业安全保障体系。

工业:实施“三个战略”

今后两年工业的发展重点是实施“三个战略”。

一是装备更新引进战略。就是要通过加大对传统产业的设备更新、技术改造力度以及开展适应包括新能源、节能环保、电动汽车、新材料、新医药、生物育种和信息产业等新兴产业需求的装备制造研发,带动上游原材料工业和其他制造业发展,促进工业的稳步回升和结构升级。

二是产业梯度转移战略。中国不同地区间工业化程度不同,工业发展水平存在巨大落差。今后一段时期内,要加快实施产业从东部向中西部的梯度转移,为中国工业经济发展和结构升级提供新的动力。为此,东部发达地区要利用自身优势和国内外经济深度调整的时机,大力发展高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中西部地区应积极承接东部发达地区产业转移,进一步夯实工业化基础。

三是产业并购重组战略。今后两年要注重依靠市场机制,消除体制,积极鼓励和推动有实力的企业以资产、资源、品牌和市场为纽带,实施跨地区、跨行业的并购重组,改善产业组织结构,促进经济要素向优势行业、优势企业流动。

服务业:优化税收政策

完善支持服务业发展的税收优惠政策。建议对生产业的战略性行业和创意设计、管理咨询、品牌营销等新兴行业以及老年服务等消费业的潜力行业,在―定期限内实行所得税优惠。建议针对服务业的特点,研究高新技术服务企业的认定标准,将无形资产和服务价值达到一定要求、主要应用高技术的知识密集型生产业,或主要为高新技术企业服务的现代中介服务业,纳入高新技术企业的范围,享受其税收优惠政策。为鼓励知识、技术密集型的生产业引进高端人才,提高产业层次,建议在计算生产业的应纳税所得额时,对非股东工资按同行业前三年实际平均水平扣除;给予个人所得税抵扣优惠。对此类企业发生的非股东职工培训经费支出,按其实际发生额扣除。对鼓励发展的服务业给予土地税、房产税等税费优惠。

高技术产业:加大政府采购力度

篇10

关键词:现代服务业 发展 现状及思考

中图分类号:F7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2)05-201-02

(接上期)

四、加快无锡市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对策思考

现代服务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客观要求,也是实现率先发展、加快发展、全面发展的有效途经,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增长潜力大、应该加快发展的产业,要把现代服务业与工业、农业一样放在重要的战略地位来抓。

1.强化组织领导,健全工作机构。由于服务业范围广、行业多、牵涉面广、政策性强,而且目前的行政体制中没有一个统一的服务业管理部门,因此必须加强领导,统筹协调。建议市、县(市、区)两级政府要尽快建立服务业发展的协调机构和工作机构,规划协调现代服务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进一步明确各职能部门的工作职责和工作目标,定期召开市发展现代服务业领导小组会议,研究制定发展中的重大战略问题和相关政策的调整,强化各职能部门的配合,形成现代服务业发展合力,加强责任制考核,建立无锡市发展现代服务业领导小组,由市政府主要领导挂帅。建立大旅游、大文化、金融服务、商贸与物流、信息服务与软件、中介服务、房地产、社区服务、统计工作领导小组,由分管市领导牵头。领导小组要适期召开会议,解决现代服务业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加强对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协调和指导。

2.加强规划指导,营造良好发展环境。规划是龙头。对重点发展的行业和领域,进一步制定和完善专题规划,指导服务业健康有序发展。在规划的制定和实施中,各地各部门必须树立全局观念,处理好局部和全局、当前和长远的关系,做到“既有分工,又有合作,功能互补,适当错位”,在发挥各自优势的同时,合理布局,准确定位,防止盲目建设,低水平重复建设和过度竞争,促进现代服务业健康有序的协调发展。要不断完善无锡市服务业工作的组织管理体系、项目会办审批体系、统计体系和优惠政策认定四项体系,为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充分发挥新闻媒体及其他宣传舆论阵地的作用,通过定期、定量、专刊、专访、专载等多种形式,大力展示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成果,大力宣传现代服务业对经济建设的重要支撑作用和对一、二产业的重要联动作用,以典型示范、重点带动、表彰先进的方式,动员全社会共同关心和支持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形成发展现代服务业的良好氛围。

3.实施开放战略,形成服务业集聚效应。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所有的区域和城市都处于开放的全球大市场之中,成为全球网络中的一个节点,所有的产业也都是全球产业价值链中的一个环节。服务业是全球化程度最高的产业,无锡发展现代服务业应该采取开放的战略,积极参与国际竞争,融入世界大市场和产业分工体系之中,争取通过开放提高服务业的竞争力,在服务种类、服务质量、服务创新、服务管理等多个方面跟上世界的步伐。实施对外开放当然先要对内开放,降低准入门槛,让国有的、民营的、本地的、外地的投资者能更自由地进入创业,形成多元投资、多种行业、多层次竞合发展的局面,推进服务业的资源配置由政府为主转向市场为主。主动承接国际服务业的转移,加大物流、科技、金融、商务、电信、旅游、文化等领域的对外开放。加强服务业招商引资工作,大力促进国际生产服务企业进入,吸引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和研发、采购、营销中心等落户无锡。注重引进先进技术和新型业态,提升无锡市服务业的结构和层次。扩大国际服务贸易份额,支持有条件的服务企业“走出去”,拓展无锡市有比较优势的服务产业发展空间。

同时,现代服务业是一个产业群的概念,它们不但为其他产业部门、市场、个人、政府和企业等提供不同的服务活动,其内部不同的产业之间也有着天然的服务关系,彼此间相互提供所需的服务,有着产业集群的组织特征,其内部结构能够通过自我升级不断优化。以产业集群的形式发展无锡的现代服务业,形成规模效应、集聚效应,形成相互间的互动共生和竞争,最终形成适应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的发展需要的多层次的服务业产业体系。在区域布局上,服务产业群也有聚集的特点,中央商务区(CBD)、中央休闲区(CRD)通常是服务业产业群的聚集地,纽约曼哈顿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实施集群战略是遵循现代服务业发展特征和国际经验的战略思路。因而,无锡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可以考虑打造不同层次和特色的CBD、CRD,通过集聚效应带动整个服务业的兴旺。

4.设立引导资金,增加服务业投入。设立市、区两级现代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充分发挥各级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在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积极建立预算内市级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重点支持能够提高制造水平、扩大市场容量、扩大就业、带动作用强、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有望形成较大规模和较强竞争力、示范作用明显的现代服务业项目。对重大服务业项目的前期论证、公益性强的服务设施设备购置、重点服务技术攻关和产业化推广予以补贴与奖励,增强服务业发展后劲。拓宽投融资渠道,加大对服务业的投入力度。市级财政预算安排资金,重点支持服务业关键领域、薄弱环节发展和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引导和鼓励金融机构,为符合条件的现代服务业中小企业提供资金贷款;鼓励各类创业风险投资机构和信用担保机构对发展前景好、吸纳就业多以及运用新技术、新业态的中小服务企业开展业务。积极争取国家和省级各类引导资金、专项资金对无锡市现代服务业重点项目的支持。

5.加快体制机制创新,推进社会事业领域改革。从改革入手,以改革增压力,求动力,强活力。可以从三个层面实施改革。一是按照产权明晰化、投资多元化、劳动力市场化、经营者职业化的要求,加快国有(集体)服务企业改制步伐,积极引进境外资本,大力吸收民间投资,促进国有资本从一般服务领域有序退出。二是按照政企分开、政事分开、企事分开、营利性机构与非营利性机构分开的原则,加快事业单位改革改制步伐,将营利性或企业化管理的服务型事业单位改制为产权多元化的企业。非营利性机构也要引入市场竞争机制,面向市场提供服务。三是推进企事业单位和机关后勤服务由为内部自我服务为主向为社会服务转变。按照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的发展思路,积极推进部分公益服务事业领域的产业化和后勤服务的社会化。对机关、院校、医院等后勤服务设施尽可能向全社会开放,统一整合资源,提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6.实施品牌引领,构筑人才高地。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品牌是产品的灵魂、企业的生命、进入市场的通行证、占领市场的王牌,从某种意义上讲,品牌不但是一个企业生产形象和经济实力的象征,也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工商业品位高低的标志。要重点支持一批服务水平较高、管理理念较新、经营规模与业绩在行业中排名前列的现代服务业企业,打造全国性、地区性知名品牌。突破所有制、部门、行业和区域的界限,以名牌、名店和上市公司为龙头,通过合资、联合、并购等方式,实行连锁和集团等规模化发展,做大做强现代服务业企业,对现代服务业中规模发展成绩突出的企业给予奖励。培育品牌企业,开展现代服务业示范企业的认定,经认定的企业享受专门的优惠扶持政策,对不同级别的名牌企业,按照经营规模和贡献大小实行奖励。每年对在无锡市举办并取得良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大型会议、展览、文化节庆活动,给予一定奖励,对被评为行业先进单位的现代服务业企业进行奖励。支持品牌企业进入资本市场,对有条件直接上市的企业予以积极培育,享受有关培育上市企业的扶持政策。

在构建人才环境方面,要加快现代服务业人才引进和培训。现代服务业的经营管理人才不同于一般传统服务业的要求,不仅需要专门的技术和专业知识,也需要通晓国际商贸理念和规则,把握现代制造业和国际航运中心的技术特点。要加快制定人才引进计划,建立人才引进的激励机制,特别要吸引职业经理、信息技术、国际贸易、现代物流管理、会展策划与管理、高级职业技能、旅游服务等高素质的紧缺专业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加大领军人才开发力度,针对不同服务领域领军人才的特点,制定分类开发计划,在现代服务业各个领域引进培养一批领军人才。要加强服务业岗位职业培训,全面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提高服务业从业人员的职业素质。从而加快服务业内部结构和产业层次的升级,重点培育科技含量较高的行业,提高现代服务业的竞争力。

7.鼓励引进先进技术,强化项目带动。要运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服务业,鼓励服务业大力推广应用信息技术,推进服务业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实现信息管理网络化。以电子商务为龙头,推进服务业企业信息化。加快研发中心和技术开发中心建设,鼓励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的科技力量进入服务领域或创办服务企业,提高服务企业创新能力。对服务业技术改造和服务企业进口高新技术设备按规定给予相应优惠,根据服务产品生产与消费对标准化的客观要求,大力推行商贸、餐饮、旅游、金融、运输等传统服务业标准的制定修订和实施,全面推进服务业标准化。

完善项目生成机制。根据现代服务业发展趋势,结合无锡现代服务业发展特点,研究制定无锡发展现代服务业产业导向目录,明确鼓励类、限制类和禁止类产业,引导资金投向重点发展产业。按照“储备一批、规划一批、建设一批”的滚动发展原则,筹划、论证、筛选、确定好本地本单位的重点项目,建立现代服务业的大项目和大活动的项目库,每年进行筛选、公示并确定为重点发展项目的,实行专项管理,并给予政策扶持。完善项目推进机制。建立健全市、区县(市)两级重点项目责任制,明确分工、落实责任,制定下发领导干部联系重点项目一览表和重点项目目标任务落实一览表。明确项目法人、主管部门、主管领导、承办部门、责任人的目标任务和责任,实行从项目准备、包装策划到资金落实、建设管理的全程服务、全程推动、全程监督,及时研究解决重点项目建设中的重大问题。重大项目建设情况,通过媒体向社会公布,年终进行检查考核并向社会公示。重点项目实行特事特办,开辟重大项目审批“绿色通道”。完善项目保障机制。以市场运作为主、政府投入为辅,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依托资源、政策、交通、区位、环境等优势,以产权换资金,以存量换增量,以资源换技术,以市场换项目,拓宽融资渠道。争取世界银行低息无息贷款,争取更多项目列入国家和省计划,获得国家和省级财政的支持。政府财政资金要向重点项目倾斜,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高标准推进项目实施。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要坚持高起点、高标准、高品质,现代服务业重大功能性项目要彰显无锡独特优势并带动相关产业发展,重大赛事、节庆活动要着力打造城市品牌、树立城市形象、扩大国内外影响。

8.完善统计管理,严格目标考核。增强对全市现代服务业发展的跟踪、监测和调研,及时协调解决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难点、热点问题。建立健全现代服务业统计调查制度,科学设立统计指标体系,如实反映无锡市现代服务业发展全貌,为市委、市政府及时了解进程、发现问题、作出决策提供可靠、详实的依据,也为完善各级考核、分类考核提供确切的依据。市和区、县(市)都要建立现代服务业统计网络,增强现代服务业统计力量,加强对现代服务业统计的监测工作,把现代服务业发展作为各区、县(市)及部门目标责任制考核的重要内容;针对不同地区、不同类别现代服务业发展的不同特点,实行分类考核,对取得突出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不简单以引资数量作为考核和奖励的依据,而以包括单个项目或人均创税等内容在内的综合指标为标准;既要考核企业增加数、税收贡献率等各项可量化指标,又要立足优化发展环境和提高增长质量,注重发展氛围、服务质量、可持续发展等方面软指标的考核。要改进考核办法,吸收新闻媒体和人民群众的广泛参与,提高考核的公开性、民主性和公正性。

参考文献:

1.2010年《无锡年鉴》

2.2010年《江阴年鉴》

3.2011年《无锡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