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规划意见范文
时间:2023-05-29 15:08:5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十四五规划意见,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2、依法治理制度、组织、工作机制健全,“三制”推行见成效,县境内所有单位开展依法治理面达100%,达标率达95%以上,全县政治、经济、文化管理制度不断完善。
3、基层司法、调解组织建立健全,各类纠纷调解及成功率达95%以上,民转刑案件逐年下降,充分发挥了基层人民调解组织的第一道防线作用。
4、安置帮教运行机制健全,做到帮教对象底子清、情况明、帮教到位,使刑释解教人员重新犯罪率分别低于5%和3%,帮教组织向网络化发展,帮教制度向规范化发展,帮教工作向社会化发展。
5、法律援助组织、制度健全、宣传到位,法律援助工作深入开展,做到职责范围内有求必应,严格按程序办理,援助人员积极拓宽业务,深入基层关心帮助困难群体。
篇2
一、编制实施应急管理领域“十四五”规划,统筹引领“十四五”时期应急管理事业开篇布局
一是编制印发《“十四五”国家应急体系规划》。加强与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的衔接,围绕落实《纲要》的各项部署,细化完善具体工作举措;做好部门及地方意见征询、专家咨询论证等工作,按程序报请国务院审批,明确“十四五”时期应急管理工作的总体目标、主要任务和重大工程项目、重大政策、重大改革举措。二是健全规划实施保障机制。制定印发《“十四五”国家应急体系规划》部门和部内分工,督促地方制定规划实施方案;推动将应急管理纳入政府投资和财政预算重点保障范围,将有关指标纳入2021年度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计划。三是统筹指导应急管理领域规划的和实施。按照“1+2+N”规划体系,指导做好应急管理领域其他国家级专项规划和地方专项规划编制工作,做到与总体规划同步研究、同步编制、同步实施,促进形成规划合力。
二、以重大工程项目实施为抓手,推动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取得新进展
一是拓宽应急管理领域投资渠道。推动在“十四五”时期优化保留安全监管监察能力建设、综合防灾减灾能力建设、森林和草原防火、民用空间基础设施等中央投资专项,协同开展中央预算内投资专项相关管理办法的研究修订,争取进一步加大对应急管理的投入。二是推动“九项重点工程”实施见成效。协调加快国家应急指挥总部、自然灾害监测预警信息化工程、西南等6个区域应急救援中心项目前期工作,推动项目尽快获批,并下达年度投资启动项目建设。三是健全重大项目滚动发展机制。推动完成“十三五”规划确定的矿山、金属冶炼等重大事故防控技术支撑基地前期立项;有序开展“十四五”规划中航空应急救援体系、应急物资保障建设等重大项目前期工作。四是加强年度投资项目管理。落实好2021年度中央投资,按程序组织开展权限内项目初步设计评估、审查、批复;会同有关司局督促指导有关单位依法依规开展项目建设,发挥好政府投资效益。
三、强化预算资金使用管理,全面提升灾害风险防控能力
一是进一步完善预算管理制度。研究制定应急管理部预算管理办法,进一步强化预算编制、执行管理。推进预算和绩效管理深度融合,健全绩效管理制度,提升绩效管理质量。严格落实预算执行管理制度,健全完善预算执行统计分析、定期通报、及时预警、重点约谈、专项检查、考核奖惩等机制,切实加快预算执行进度,同时坚决制止年底突击花钱的行为。二是加强重大专项资金管理。根据各地自然灾害发生情况和启动响应情况,及时协调财政部下拨救灾资金,支持地方开展救援救灾工作。协调财政部及时下达2021年全国灾害综合风险普查经费,支持地方开展普查工作。协调财政部制定出台中央补助地方森林草原航空消防租机经费管理、安全生产预防和应急救援能力经费管理等规定。三是开展财务预算调研指导服务。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和结果导向相结合,将2021年作为财务工作“调研服务年”,深入部分预算单位开展财务预算管理调研,深入部分省级应急管理部门开展专项资金管理调研,有针对性地帮助指导基层单位加强资金管理、严格预算执行、提高资金使用效能。四是进一步树牢“过紧日子”思想。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国务院关于勤俭办事厉行节约的要求,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精打细算、依规办事,坚决压减一般性支出。大力精简会议,严控差旅、培训、调研、论坛、庆典等公务活动。进一步强化“三公”经费管理,坚决取消无实质内容的因公出国境、公务接待等活动;加强车辆使用管理,严控车辆报废更新,切实降低公务用车运行成本。
四、健全完善经济政策制度和审计监督机制,全面提升对应急管理事业的服务保障能力
一是加强经济政策研究工作。修订完善《企业安全生产费用提取和使用管理办法》,做好调研、征求意见、座谈论证等工作,同时积极协调相关部委,推动新修订办法的出台。二是深入推进安全生产责任保险以及事故预防技术服务规范的实施。加快建立保险机构和专业技术服务机构广泛参与的安全生产社会化服务体系,制定安责险信息系统建设规范和标准,指导各地建设,上线运行部安责险信息管理系统,并逐步实现与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系统的对接。三是配合审计署重点工作。积极配合审计署做好对我部的年度预算执行审计、重大政策跟踪审计、审计调查等工作。四是严格落实中央审计委员会审计工作有关要求和部党委工作部署。做好我部的内部审计工作,重点组织实施好经济责任审计,做到逢离必审。五是落实审计与其他内部监督协同配合工作机制。配合驻部纪检监察组、部巡视办等部门做好相关工作,提供审计支持;协调落实巡视发现的财务方面问题的整改工作。
篇3
(一)完善制度建设,建立长效机制
2020年法律合规部共《合同管理办法》《法律事务管理办法》《纠纷事务管理办法》《企业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实施办法》《合规管理制度》共五项制度文件,进一步划定岗位权限做到有权必有责、权责相一致。完善合同管理制度建设,初步构建合规管理制度体系,将合规管理纳入公司日常管理体系,从粗放式管理经营逐步转向优化流程化经营管理。
(二)加强合同管理,督促整改落实
依据合同管理办法,应做到依法签订合同,保证合同的合法性;公平公正签订合同,维护公司利益、促进合作共赢;切实履行合同,提高合同的履约率;有效监控合同,保证资料的完整性;及时处理合同纠纷,维护公司的合法权益。依据以上五个要求全年分别对芜湖项目部、南京分公司、集成房屋分公司分别进行合同管理检查。南京分和集成房屋按照季度检查,自2020年5月1日授予合同备用章,已经完成对其二、三季度的检查并书面通报检查情况。
法律合规部将定期对合同管理整改情况进行跟踪检查,督促被检查单位合同规范管理,及时整改存在问题并提交书面整改回复。
(三)依法化解纠纷,保障公司权益
截止当前,2020年共发生11起诉讼案件,分别为3起主诉案件,8起被诉案件。主诉案件中2起为我方起诉南京政瀛高合金属有限公司,剩余1起主诉案件是我方起诉慈溪四海轴承有限公司为政瀛案衍生案件。
政瀛案件中,聘请外部大所上海市锦天城(南京)律师事务所资深律师协助处理案件纠纷。深入研究政瀛案件关键点即涉案票据的流转过程,法律手段和财务技巧双管齐下发现突破口,促使政瀛公司、四海公司与我方达成协议。追回公司损失、诉讼费、律师费、违约金的费用合计270万。
(四)培养合规理念,构建合规制度
开展公司内部培训提高合同管理水平和合同合规管理意识水平。协助搭建OA平台,优化重大经营决策流程、合同评审流程,运用信息化手段,将法律审核作为关键节点嵌入决策流程中并成为刚性约束。
(五)对标工业标准,总结法治建设
强化组织协调和统筹安排,组织法律合规部具体推动落实,逐项对照《统计表》验收标准,结合依法合规考核工作,坚持问题导向,深入查找公司法治建设存在的不足和短板。年中初次向工业提交法治验收统计表以来,我司边查边改、以查促改完成《合规制度》《第一责任人》制度完善,组建合规管理委员会,统筹兼顾,在法律合规建设过程中保持动态管理。
二、2020年重点工作、创新工作主要做法
(一)合同信息化管理
推进合同信息化管理,实现合同管理规范化、标准化、透明化,避免违规操作。授予分公司合同备用章,提高小微合同管理效率,保障重大复杂合同管控在机关,实现降本增效。
(二)十四五合规管理规划
编制十四五合规管理规划,公司将继续开展合规建设和管理工作,建立健全合规管理体系,致力公司高质量稳定发展。立足合规管理的基本原则:全面覆盖、强化责任、协同联动、客观独立原则。将在公司内部建立覆盖全领域、全层级、全系统的合规管理体系,结合主营业务,为公司转型升级保驾护航。
三、面临的行业环境、市场环境、政策环境新变化、新动态
利用《民法典》优化的公平有序的法治化营商环境,更加注重合法经营,维护市场经济秩序,保障自身合法权益,将法治能力转化为推进企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持续动力。将平等、自愿、公平、诚信的法律原则转化为企业尊重契约、崇尚诚信的运营准则,构建完善的运营体系和信用体系。
“十四五”法治企业建设规划是实现全面依法治国与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布局的重要工作,是国有企业的使命和责任要求,是企业战略发展和经营管理的需要。“十四五”期间,面临新旧动能转换、高质量发展、自主创新、转型升级等问题。加强法治企业建设,用法律手段为企业加快发展保驾护航,确保企业依法决策、依法竞争、依法发展、合规经营,是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影响力与抗风险能力、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举措。提前深入业务部门,为他们提供法律政策研究、交易架构设计、风险防范、协调纠纷、争议解决以及管理流程的改善等专业、高效的法律服务。
四、立足系统管理和全局角度,2021年系统工作基本思路、安排和措施
(一)基本思路
建立健全合规管理的制度体系和搭建合规管理组织体系。完善体系建设,加强合规管理程序规范,基本方法是合规管理部门作为合规主体应当对市场经营、产品质量、安全环保、劳动用工、财务税收等多个重点领域,依次进行合规风险识别、评估、应对,最终由法律合规部形成合规检查报告。
同时,对标上级单位进行的法治经验总结验收边查边改自我提升工作,应当与十四五合规管理规划以及公司法治建设总体思路和重点任务有效衔接。促进法律合规工作进一步稳定进步,提升公司依法治企的水平。
(二)具体安排及措施
(1)构建合规管理制度体系
落实《中铁钢结构有限公司公司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实施办法》《中铁钢结构有限公司合规管理制度》总领性制度的落实工作,推进合规管理规划。
(2)实现合规管理部门建设
保证公司内部工作机构岗位的合理设置及其职责权限的合理划分,将合规管理职责融入部门,落实岗位职责,坚持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确保不同机构和岗位之间的权责分明、相互制约、相互监督,保证各部门职责范围内的事项合法合规,实现合规管理部门基础建设。
(3)搭建公司合规管理架构
“十四五”期间搭建公司内部合规管理要素间关系的组织架构,开展合规管理活动。分配合规资源、合规职权、合规责任,保证合规信息在公司内部流转顺畅,增强各部门合规管理的协作与配合。
(4)注重落实管理链末端的合规建设
立足公司现有组织机构资源,将合规综合管理部门的职责纳入法律合规部,建立复合交叉式的组织架构层层推进合规管理建设,落实到公司管理链的末端即项目部。降低成本消耗,加强合规综合管理部门与其他部门之间的交流沟通、协作互动,保障合规管理的动态运行。
(5)建立长效机制
完善基础的法律合规工作,重视总结验收,加强反思与提升。前置程序规范、高效、科学的基础上,将实践中的好经验好做法固化提升为长效机制,推广应用促进共同发展进步。
篇4
始终以审批事项最少、办事效率最高、投资环境最优、市场主体和人民群众获得感最强的“四最”营商环境为目标,以深入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深化行政体制改革。以下是小编和大家分享的市场监管局十三五总结报告资料,提供参阅,欢迎你的阅读。
市场监管局十三五总结报告一
一、“十三五”期间主要工作完成情况
(一)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全力服务地方经济发展
始终以审批事项最少、办事效率最高、投资环境最优、市场主体和人民群众获得感最强的“四最”营商环境为目标,以深入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切实转变政府职能的“放管服”改革为动力,以创优营商环境提升行动为抓手,贯彻落实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工作,企业登记审批事项全面实施缺少非主要材料或者材料存在缺陷、瑕疵的,窗口一次性告知需要补正的材料、期限和超期处理办法的“容缺受理”,进一步简化住所登记,实施住所(经营场所)“申报承诺+清单管理制”登记模式。推动“多证合一、一照一码”,使“一照一码”营业执照成为企业唯一“身份证”。全面实行“最多跑一次”,推进企业登记全程电子化,完善企业全程电子化登记管理系统,实现区域全覆盖、业务全覆盖、企业类型全覆盖。十三五以来各类市场主体新增设立登记xx户,其中企业xx户,个体工商户xx户。
(二)认真履行职责,构建市场监管新格局
20xx年开始,我局承接“综合监管分类执法”改革试点工作,着力构建基于大数据,广覆盖、专业化、一体化、高效率的事中事后监管体系。监管部门由最初的3+7个部门到3+11再到现在的1+xx个部门,监管事项从最初的xx项扩大到xx项。对市场主体建立“一户一档”电子档案,内容涵盖监管的全部事项内容,截至目前,共建立一户一档xx户,通过监管信息平台的运用,监管部门对监管对象的数量、分布、生产经营状况一目了然,心中有数,执法管理由粗放式迈向精准化。落实一体化信用监管体系,推动“双随机一公开”工作,制定我区“双随机一公开”联席会议制度和年度抽查工作计划,建立各部门“一单两库”——检查对象库和检查人员库,并实施动态管理。积极探索做好网络市场监管工作。对各类电子商务经营者特别是电子商务平合经营者,采取送法上门、加强行政指导、规范经营、平台监测等方式,了解电商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听取企业的意见和建议,解难题办实事。
(三)开展质量提升行动,坚守质量安全底线
加快建设质量强区工作,积极推进质量品牌建设。成立了以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挂帅的质量发展委员会,出台了xx区《开展质量提升行动加快建设质量强区实施方案》,召开了xx区创建质量强区动员会。十三五期间我区共有xx家企业获得“xx名牌”称号,x家企业获得“芜湖名牌”称号。目前全区在用在册特种设备总数xx台,其中电梯xx台,锅炉xx台,起重机械xx台,压力容器xx台,场(厂)内机动车辆xx台,大型游乐设施x台。我局对全区xx家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开展了安全警示教育集中培训,全面落实“一书一单一报告”工作。建立一般安全隐患清单和重大安全隐患清单,加大执法处罚力度,及时查封各类超期未检设备和不合格设备,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坚守质量安全底线。
(四)强化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严格落实“四个最严”要求
深入贯彻实施《xx省食品安全条例》,召开宣贯会xx次、发放宣传资料xx份、实施小餐饮备案xx家、小作坊登记xx家;落实“党政同责”,出台了《xx区食品安全党政同责实施办法》;完成基层市场监管所标准化建设,扎实推进综合监管分类执法;扎实推进食品药品风险分级管理工作,严格实施风险分级动态管理;稳步推进餐饮业质量安全水平提升工程,全区完成“明厨亮灶”工程建设的餐饮单位达xx余家,其中学校(幼儿园)“明厨亮灶”工程建设完成率达100%;继续强化药品流通和使用环节监管,深入开展了“执业药师挂证情况交叉互查”等一系列专项检查;严格落实各级食品药品监督抽检任务,积极完成药械化不良反应监测任务;深入开展食品药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查处了一大批食品药品安全违法案件,行政处罚公开率和食品药品违法案件查处率达双“100%”;持续强化食品药品监管能力建设,建成并正常运行xx家食品“快检室”,累计实施快检并上传数据xx批次;组织实施小餐饮后厨前置等重点领域专项整治x个,完成xx家小餐饮后厨前置安全隐患整改,xx个独立式烟感报警器投入使用。积极开展监管人员大培训;修订了食品药品安全应急预案,组织开展了专项培训暨演练。扩大食品药品安全宣传工作。严格执行各项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信息公开制度,做到标准公开、程序公开、信息公开;深入开展了“食品安全宣传周”“安全用药月”“食品药品安全知识大讲堂”等一系列科普宣传活动,畅通投诉举报渠道。
二、“十四五”期间发展目标
继续贯彻落实省、市、区相关部署和任务,继续以创优“四最”营商环境为目标,以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为动力,以创优营商环境提升行动为抓手,积极主动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进程,为实施“营商环境联建、重点领域联管、监管执法联动,市场信息互通、标准体系互认、市场发展互融,逐步实现统一市场规则、统一信用治理、统一市场监管”的“三联三互三统一”工程,贡献xx市场监管力量。
三、“十四五”期间重点任务
1.合力打造一体化的市场准入环境。落实市场准入政策共享和“放管服”改革协同,为长三角地区市场主体准入提供便利化服务。统一市场准入规则。实施全国统一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制定统一的管理规范,实现业务流程、条件要求、解释口径、办理时间“四个统一”。加快实现证照管理一体化,推行“证照分离”“多证合一”改革事项相同、改革措施相同。协力推进长三角“一网通办”建设。共同落实数字政府建设,构建跨区域政务服务网,强化公共数据交换共享,完善网上身份认证、电子签名、电子文书归档等功能,统一电子营业执照运用场景。按照市级的统一部署设立长三角地区“一网通办”综合服务窗口,加强政务信息和数据的互联互通,提供区域性一体化受理、收件、查询、发证等服务,让企业和群众少跑腿。
2.合力打造一体化的市场监管环境。深入推进市场主体监管制度创新,营造规则统一、公开透明的监管环境,全面提高市场监管效能。落实一体化信用监管体系。推动“双随机一公开”、抽查检查等信息在区域内充分共享应用,落实企业信用分类监管标准、企业信用修复规则、实现信用监管标准互认结果互用。对重点监管领域和对象实施精准监管,对守信企业开通“绿色通道”,实施“容缺受理”等便利措施,对失信企业实施重点监督和联合惩戒。落实知识产权一体化保护工作。引导市场主体积极创造、运用和管理知识产权,鼓励以知识产权利益分享机制为纽带,促进创新成果知识产权化。加强地区行政执法,进一步完善知识产权案件移送制度,降低企业维权成本。配合推进消费者权益保护。落实“满意消费长三角行动,共建区域内消费纠纷解决机制,共同推动经营主体自律,配合打造统一的消费投诉公示平合。推进消费领域社会监督。协同监管网络交易。充分发挥全省网络市场监管服务系统平台作用,注重整合辖区电子商务经营者基础信息、经营信息、监管信息等信用数据,开展研究分析,实施分类监管。落实长三角地区网络、合同案件查办协作机制,协同破解新形势下的网络监管难题。
3.合力打造一体化的质量供给环境。配合推进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一体化建设。在信息、业务、资源各方面配合推进一体化建设,实现信息互通共享、工作协同联动、效率共同提升。配合建设长三角和华东地区社会公用计量标准,促进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建设整体水平提升。培养长三角计量技术人员,互派计量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交流互动。推动特种设备监管一体化。推进特种设备单位、人员、设备信息互查互享,检验检测结果互认和运用。
4.合力打造一体化的食品药品安全环境。全面建成责任体系更加健全,体制机制更加完善,全程监管更加科学,“党政同责”“四个最严”“四有两责”全面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全面履行,社会满意度全面提升的食品药品安全现代化治理体系,形成企业自律、政府监管、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共治格局。有效遏制制假售假、无证经营等行为,杜绝和控制重特大食品药品安全事故,控制和减少较大及一般食品药品安全事故。继续巩固xx省食品药品安全城市成果,积极配合争创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不断推动食品药品安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保障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深化芜湖市食品安全“四项治理”行动,推动实现小作坊、登记和小餐饮、小摊贩备案管理,公开违法违规、虚假欺诈产品和企业信息。以落实企业追溯管理责任为基础,推进长三角地区食品领域全产业链追溯体系建设,实现顺向可追踪、逆向可溯源、风险可管控,有效保障人民群众饮食安全。
四、“十四五”期间保障措施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发展规划工作领导小组,由党工委书记、局长担任组长,分管副局长担任副组长,各科室负责人为成员,共同做好“十四五”规划工作和“十四五”期间各项重点工作。
市场监管局十三五总结报告二
一、2020年及“十三五”时期工作总结
2020年1至10月份,全市共计成交各类交易项目2.3万宗,成交金额243.26亿元。其中工程建设项目6xx项,成交金额78.8亿元;政府采购项目xx94项,成交金额21.5亿元;土地出让项目1xx项,成交金额120亿元。
20xx年至20xx年交易额分别为52.63亿元、246.58亿元、2xx.50亿元、303.48亿元,成逐年上涨态势。
“十三五”期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市公共资源交易管理局紧紧围绕全市大局主动担当作为、攻坚克难,持续强化监管、优化服务,全市范围规则统一、公开透明的平台体系逐步健全,公共资源配置的效率和效益明显提高,促进了我市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概括起来,成效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
(一)体制机制逐步健全,公共资源交易综合监管体系基本形成。积极推进行政执法权集中行使,推进综合行政执法改革,成立公共资源交易执法支队,整合财政、住房城乡建设、交通运输、水务、医疗保障、数据资源等部门的监督、管理、执法等职责,统筹配置执法资源,执法监督审查力量不断增强,监管效能不断提升。
(二)制度规范加快出台,交易规则和技术标准不断健全。不断完善制度规范和交易规则,坚决遏制低于成本价竞标行为,覆盖平台运行、服务和监管的制度体系初步建立。组织清理并修订废止相关交易制度文件,重点纠正限制市场公平竞争、干预交易主体自主权等行为,促进了公共资源交易领域的制度规则更加合理合法。
(三)平台运行更趋规范,公共资源交易服务水平持续提升。实行“容缺受理+承诺制”,企业申请事项实现程序优化、流程简化、限时办结、进度可查,交易便捷度明显提高。支持企业采用非现金形式缴纳保证金,降低企业交易成本。在全省率先制定出台交通运输、水利工程造价数据交互接口规范,推行远程电子不见面开标、远程异地评标,平台电子化水平稳步提升。
(四)监管体制改革创新,监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明显提高。全市范围内职责清晰、协同高效的监管体系不断完善。更加注重标后履约监管,信用监管加快推行,依法依规开展失信联合惩戒,规范市场行为。大数据应用加快推广,开展数据关联比对和数据统计分析,做到实时智能预警“围标串标”等违法违规行为。
(五)问题整改持续推进,公共资源交易环境更加公平公正。各部门间信息共享、线索发现移交、结果通报反馈以及联席会议制度初步形成,形成协同打击违法违规行为的长效机制。通过全面排查一批公共资源交易领域突出问题,立案侦查一批涉嫌串通投标案件,公共资源交易环境明显改善,各方市场主体满意度明显提升。
二、2021年及“十四五”时期工作安排
主要目标:到十四五末,适合以市场化方式配置的公共资源基本纳入统一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体系,实行目录管理;公共资源交易平台纵向全面贯通、横向互联互通,实现信息资源共享;电子化交易全面实施,公共资源交易实现全过程在线实时监管。在此基础上,公共资源交易流程更加科学高效,交易活动更加规范有序,效率和效益进一步提升,违法违规行为发现和查处力度明显加大;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公共资源交易市场健康运行,市场主体获得感进一步增强。
(一)进一步拓展平台覆盖范围。完善公共资源市场化配置机制,逐步将公共资源交易平台覆盖范围由工程建设、政府采购等,扩大到国有产权交易、农村产权交易、土地使用权和矿业权出让等各类公共资源,系统梳理公共资源类别和范围,制定和芜湖市公共资源交易目录,坚持应进必进,做到“平台之外无交易”。稳妥推进各类市场主体跨地市自主选择平台进行公共资源交易。力争到十四五末,我市全年公共资源交易金额达到600亿元。
(二)进一步提高公共资源交易效率。加强公共资源交易平台电子系统建设。精简管理事项和环节,压缩办理时限,对于能够采用告知承诺制的实行容缺受理。建立完善公平高效的投诉处理机制,规范投诉及受理投诉行为。不断优化场所、信息、档案、专家抽取等服务。推广通过“一表申请”将市场主体基本信息材料一次收集、后续重复使用并及时更新。持续推进“不见面开标”“掌上交易”等系统建设,不断提高公共资源交易服务事项网上办理比例。
(三)进一步加强公共资源交易监管。进一步创新公共资源交易监管体制,实施协同监管、智慧监管、信用监管。推行公共资源交易综合监管,形成监管权力和责任清单并向社会公开。加快推进公共资源交易全过程信息依法公开。畅通社会监督渠道,促进市场开放和公平竞争。完善评标评审专家、机构管理办法,健全培训、考核和清退机制。强化运用大数据技术手段,增强监管的针对性和精准性。加快公共资源交易领域信用体系建设,依法依规开展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力争到十四五末,我市公共资源交易环境更加清朗,围标串标等突出问题逐渐减少。
(四)进一步健全标后监管体制机制。一是动态掌握项目开工及进展情况,采用“双随机一公开”方式,坚持全面覆盖、规范透明,对一般性工程建设项目开展常态化的常规巡查。二是创新工程建设项目标后监管检查方式,开展芜湖市政府投资工程建设项目标后履约巡查,由标后办及行业主管部门牵头,聘请外地专家和第三方机构组成巡查小组,深入了解掌握真实情况。三是建立标后履约“双约谈”机制,由市政府负责同志和相关部门负责人与施工单位的法定代表人进行诚信履约事项的中标约谈;由建设单位牵头与施工单位的法定代表人进行专门问题的履约约谈。四是开发应用芜湖市政府性资金项目标后履约监管平台,自动对关键岗位人员异常变更、工期拖延等异常情形发出预警提示,提升监管精准化和智能化水平。
三、2020年及“十三五”时期主要工作亮点、创新点和问题
(一)创新“智慧监管”,精准打击串通投标。市公管局勇于创新,积极探索“互联网+公共资源交易”,推进新技术和公共资源交易的融合,会同公安部门创新构建“芜瑕·串通投标犯罪研判模型”,在公共资源交易领域“扫黑除恶”打击串通投标专项整治行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至今,共摸排线索问题线索53条,行政处罚7条,立案32件,审判9件。20xx年,“芜瑕·串通投标犯罪研判模型”入选全国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创新成果,纳入2020年全省公共资源交易重点工作,并在全国公安机关列装和推广使用。2020年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信息专报》第62期介绍了芜湖市串通投标犯罪研判模型的先进经验,充分肯定了芜湖市探索运用大数据技术实现智慧监管的创新做法。2020年10月,串通投标犯罪研判模型入选安徽省第xx届长三角法治论坛现代化法治保障创新实例。
(二)市县一体化平台改革。2015年芜湖市作为全省公共资源交易市县一体化试点城市。20xx年4月1日全市公共资源交易市县一体化平台正式转轨运行,是全省唯一统一企业(供应商)库、统一交易系统、统一信息、统一交易规则、统一交易流程、统一诚信评价、统一专家库的市县一体化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形成了具有芜湖特色的市县一体化平台交易模式。我市公共资源交易一体化平台试点工作被省发改委公管办作为20xx年度改革工作的重点成效上报国家发展改革委。
(三)打造“三位一体”的信用体系。市公管局扎实推进公共资源交易信用评价体系建设,对公共资源交易信用体系进行重新规划设计,制定《芜湖市公共资源交易信用评价管理暂行办法》及黑名单、不良行为认定披露、机构名录管理和从业人员信用档案等一系列信用制度,通过实施全流程信用评价、失信联合惩戒和信用评价结果运用等有力举措,切实加强履约现场交易市场两场联动,努力营造“守信者一路畅通、失信者寸步难行”招标投标市场环境。
四、对市政府2021年及“十四五”时期工作的意见建议和诉求
(一)加大对公管系统人员编制支持力度,适度提升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和执法支队架构;
(二)加大市公共资源交易管理局领导班子成员及下属二级机构负责人对外轮岗交流力度;
篇5
今天我们新老同志齐聚一堂,共同召开一个经济工作通报会,同时也是一次新老同志的见面会。今天的会议意义特殊,一方面,新一届班子成员已全部就位,另一方面,我们很荣幸地邀请到了曾为XX发展呕心沥血,做出过巨大努力和贡献的老领导们同我们一道共商大计。首先,由我对与会的新老同志分别作下介绍。出席今天会议的老领导有:XXX,大家欢迎!XXX,大家欢迎!XXX,大家欢迎,我提议,让我们再次以热烈的掌声对老领导们的到来表示欢迎!
参加会议的新一届班子成员是:
今天,我们邀请大家欢聚一堂,一是在党的百岁生日即将到来之际为老领导们送去节日的问候;第二个是向老领导们汇报一下今年以来全县的经济工作;第三个是请老领导们一起把脉XX发展,为XX发展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看到在座的各位老领导身体和精神状态都很好,我们很是放心,很是踏实。借此时机,我首先代表县四大班子向各位老领导,也希望通过老领导们,向全县所有离退休干部及其亲属,致以诚挚的问候和最美好的祝愿!
首先,请县委常委、县长XX同志通报我县今年以来的经济工作开展情况,大家欢迎!
刚才,XX同志通报了我县今年以来的经济工作开展情况并对下一步经济工作作了安排部署,希望各班子成员认真领会,抓好落实。各位老领导围绕XX发展提出了很好的意见和建议。会后,我们将认真梳理、形成台账、狠抓落实,并及时向老领导通报落实情况。借此机会,我讲三句话,表达三层意思。
第一句话:老干部的贡献,我们任何时候都不会忘记
近两年来,面对宏观环境变化、经济波动压力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挑战,县四大班子紧密围绕中央、省、市决策部署,团结带领全县各级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积极抢抓京津冀协同发展、雄安新区规划建设、临空经济区建设等重大历史机遇,立足“三区一城”发展定位,积极构建起“一核两区三引擎”发展大格局,攻坚克难,奋发作为,在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亩均效益、园区改革等经济发展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实现了经济社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成功跻身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阔步冲锋在建设百万级人口城市、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宏伟目标的康庄大道。能够在复杂困难形势下取得这样的成绩,既是县委县政府正确领导的结果,也是全县广大干部群众团结一致、奋力拼搏的结果,更离不开各位老领导的理解、支持和帮助。各位老领导在任在岗时,为建设XX、发展XX艰苦奋斗、无私奉献,把青春献给了XX;离任以后,始终关心XX发展,始终在背后发挥着重要作用。充分体现了强烈的大局意识。特别是在重大项目建设、重点工作推进、重大问题把握上,广大离退休老领导、老同志能从维护大局的角度出发,心往一处想,劲儿往一处使,积极支持县委县政府的重大决策,确保了重点工作任务的全面推进。充分体现了强烈的服务意识。广大离退休老领导、老同志,离休不离志,退职不褪色,充分发挥优势,积极建言献策,为推动XX高质量发展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赢得了全县人民的尊敬和爱戴。充分体现了强烈的奉献意识。广大老领导、老同志始终把党的事业看得高于一切,坚持在信仰中生活、在奉献中忙碌,不顾年高、不辞辛劳,淡泊名利、无私奉献,把满腔热情地投入到工作中,为全县广大干部群众带了好头、做了表率。
总之,我们取得的每一点成绩、每一个进步,都凝聚着全县广大老干部的智慧和力量,都饱含着老干部的心血和汗水。在此,我代表县“四大班子”和全县68万人民向全县的老领导、老同志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第二句话:老干部的作用,我们任何时候都不会忽视
今年,是国家“十四五”规划的开启之年,也是XX“十四五”规划的开启之年,同时也是XX全面开启“二次创业”新征程的起步之年,可以说,当前的XX处在新时代新阶段开启新征程的关键阶段,处于历史性变革的特殊阶段,处在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XX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实现新一轮跨越发展,需要全县上下齐心,合力攻坚,需要广大离退休老干部的大力支持、鼎力相助。县委县政府真诚希望广大离退休老领导、老同志在身体允许的情况下,继续保持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一如既往地关心和支持XX的建设发展。一是希望大家继续发挥指导和智囊作用。老领导们见多识广,有着丰富的领导经验和治理智慧,希望充分利用这些优势,为推进XX更快更好发展出谋划策、献计献力。二是希望大家继续发挥调解和协助作用。老领导们在XX生活了多年、奋斗了多年,现在虽然离开了工作岗位,但在群众中威望高、影响广,在理顺关系、化解矛盾等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和高超的智慧。希望大家运用多年的丰富经验,关注社情民意、做好群众工作,多引导、多宣传、多解释,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共同创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三是希望大家继续发挥示范和监督作用。老领导们在XX条件很艰苦的情况下为XX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希望大家继续发挥自身的示范带动作用,当好广大党员干部的表率,同时,也希望大家继续监督我们的工作,以利于我们把工作抓实抓细。
第三句话,老干部的保障,我们任何时候都不会放松
人们常说,家有一老、胜似一宝。今天这么多在座的老领导、老同志,大家丰富的资历、渊博的学识、健康的身体,就是XX发展的宝贵财富,就是XX腾飞的珍贵资源。我们必须把尊重老干部、关心老干部作为各级党委、政府义不容辞的政治责任,始终坚持服务为先、服务为本,真正做到政治上尊重老干部、思想上关心老干部、生活上照顾老干部,使老干部老有所学、老有所养、老有所为。一是充分尊重老干部的政治需求。全面落实老领导、老同志的政治待遇,进一步健全完善老干部理论学习、参观考察、情况通报等制度,做到重要政策为老干部讲解、重要情况向老干部通报、重要活动请老干部出席,让老干部了解形势、学习政策、与时俱进。二是全面落实老干部的政策待遇。严格落实上级和县委县政府出台的一系列惠及老干部的政策措施,坚持从老干部生活实际出发,积极为老干部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乐创造条件、提供保障,让老干部安享晚年。三是不断提升老干部的幸福指数。积极开展一些适合老干部的文化娱乐、养生保健等活动,进一步拓宽老干部的社会活动空间,丰富老干部的精神文化生活。各级领导干部要常怀敬老之情、恪守爱老之责、多做为老之事,坚持为帮助老干部解决一些实实在在的困难和问题,同时,主动加强与老干部的联系,注意听取老干部的意见,认真解决老干部反映的问题。要进一步创造条件、搭建平台,努力为老干部发挥作用、贡献余热提供方便,使老干部在XX高质量发展之上做出新的贡献。
篇6
同志们:
刚才,X个县(市、区)政府(管委会)主要负责同志简要汇报了上半年经济运行情况和下半年重点工作安排情况,结合自身实际提出了有关意见建议。
从汇报情况看,上半年各县(市、区)都能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扎实推动工作落实,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大都实现了由负转正,经济发展呈现出良好回升态势。一是在脱贫攻坚方面,各县(市、区)以扶贫项目为载体,有力推动扶贫资金拨付,加快扶贫项目建设,取得了较好成绩。二是在复工复产方面,各县(市、区)积极抓好疫情防控下的复工复产工作,取得的成效比较明显。三是在破解发展难题方面,各县(市、区)都能动脑筋、想办法,研究出台了一系列务实管用的措施,尤其是一些县(市、区)在拓展发展空间、促进转型发展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四是在谋划争取项目和资金方面,各县(市、区)都做了大量工作,都取得了一定成效。
总体上讲,各县(市、区)在谋划推进工作中能够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高质量发展根本方向,不断提升发展思路,着力推动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和共享发展,在发展改革中不只追求发展速度,更加重视发展质量,保持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高质量发展的良好态势。
但各县(市、区)在谋划下半年工作上还存在思路不够清晰、问题找得不够准、重点不够突出、措施不够具体、提的建议针对性不强等问题。会前,我们就会议汇报内容专门下发了通知,这些内容都是当前市委市政府着力推动的中心工作、重点工作,也
是需要我们下大力气必须解决好的重点问题和主要矛盾。希望大家进一步深入研究、深入思考,抓住重点、突出亮点,强化措施、加快落实。下面,就做好下半年工作,我再讲以下两点意见。
一方面,要着力补齐短板
做好下半年工作,要坚持问题导向,明确发展目标,抓住主要矛盾,加快制定措施,尽快补齐短板。
一是高度重视上半年各县(市、区)发展不均衡的问题。
上半年我市生产总值增速-X%,低于全省平均增速,居全省倒数第三。其中原因之一是我市建筑业增加值增速下降较快,尤其是三区建筑业增加值增速下降较多。如果这项指标增速达到全省平均水平,我市生产总值增速就能增加X%。这是经济发展中的结构性问题,必须引起我们的重视。从统计数据看,上半年生产总值增速低于全市平均增速的有示范区-X%、X县-X%、X县-X%、X县-X%;高于全市平均增速的有X市X%、X阳区X%、X县X%、X县-X%、X区-X%、X县-X%。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X%,其中增长最慢的是示范区-X%。固定资产投资唯一一个负增长的是X县-X%。工业用电量下降幅度较大的是X市-X%、X县-X%、X县-X%、X县-X%。X市工业用电量降幅较大,主要是神火电解铝停产导致的,但工业用电量下降并没有给X市带来较大影响,上半年X市生产总值和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都实现了较快增长。这里我们要明确一个目标:建筑业、农业、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较慢的县(市、区)要确保第三季度高于全省平均水平或由负转正,确保实现年初确定的主要经济指标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的目标。相关县(市、区)要开展专题研究,制定相应措施,确保完成目标任务。三区要对建筑业增长较慢问题进行专题研究,尤其是示范区要拿出具体举措,力争建筑业增速第三季度不低于全省平均水平。目前,农业的主要
问题是畜牧业项目很多,但增加值增速较低。工业的主要问题是规上工业企业入库项目数较少,上半年我市入库规上工业企业X家,在全省排位靠后。其中,X市X家,X县X家,其他县(区)新增企业数是零。如果这个问题得不到解决,将直接影响全市下半年规上工业增加值和生产总值增速。希望这几个县(区)要高度重视,坚持问题导向,认真查找原因,主动适应统计方式新变化,组织工作人员深入企业,引导企业做好直报工作。二是高度重视创新中心建设。我们要充分认识到,今后的发展一定是创新引领的发展。如果我们现在不重视创新引领,就一定会影响到未来的发展质量。近年来,郑州和武汉的快速发展,主要就得益于创新载体的打造和创新能力的提升。当然,创新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不可能立马见效。因此,我们一定要落实好市里制定的“创新十条”,加快创新中心建设,加快引进弹性创新团队,真正实现创新引领发展。三是做好产业集聚区规划编制工作。一要促进产业集聚区集约发展,破解发展方式粗放的问题。我们要充分认识到,这次产业集聚区规划修编,不是简单增加产业集聚区的面积,而是要转变过去粗放式的发展方式,着力提升产业发展质量。要学习借鉴外地经验做法,对产业集聚区内的企业进行全面梳理,明确哪些是激励发展的、哪些是保护发展的、哪些是限制发展的、哪些是应该淘汰的。二要坚持主导产业发展方向。各县(市、区)要围绕X-X个主导产业,进一步细化产业发展方向、明确产业发展目标。同时,要结合自身产业基础和资源禀赋,培育X个战略新兴产业。市商务局要抓紧研究“飞地经济”等招商引资激励办法,在主导产业布局、招商引资绩效考核、收益分配等方面拿出具体措施,鼓励引导各县(市、区)遇到与自身主导产业不符的好项目、大项目,积极推动项目在其他县(市、区)落地发展。三要推进产业集聚区管理体制改革,制定具体措施,明确改革时间表和路线图,切实通过改革释放活力。
四是做好“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
目前,各县(市、区)在编制“十四五”规划过程中都面临着人才紧缺等难题。市发改委要加强业务指导。希望各县(市、区)进一步找到发展短板、分析影响因素,明确发展目标、找准发展定位,谋划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切实积蓄发展基础。在昨天的全市招商引资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我列举了X市发展煤化工产业的例子。我以前提出让X市沿着煤化工资源往产业链上下游发展,力争尽早实现X-X亿元的主营业务收入。X市认真研究,狠抓落实,目前煤化工产业发展效果已经显现。希望各县(市、区)都要静下心来研究“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同时要统筹做好国土空间规划等相关规划编制工作。
另一方面,要做好几项具体工作
一要加大政策落地和企业帮扶力度,切实保住市场主体。一是解决好企业融资难问题。希望市金融工作局持续在金融政策落地方面创造条件,创新工作机制,确保各项金融政策落到实处。市工业和信息化局要引导企业规范经营管理。市政务服务和大数据局要做好企业信息平台对接工作,多管齐下,务求实效。二是发挥好风险抵押金和贷款周转金的作用。目前,市级资金已经到位,但各县(市、区)风险抵押金和贷款周转金都没有到位,希望各县(市、区)抓紧推动资金到位。三是加大对外贸外资企业支持力度。在疫情冲击下,X健峰帽业、大洋纱线等外贸型企业转得很好,实现了逆势上扬。但有些外贸外资企业仍面临很多困难,有些困难还不是一时能够解决的。市商务局要围绕外贸外资企业退税、国家政策落地以及外贸外资企业供应链金融等问题抓
紧组织开展调研,研究制定针对性措施。要加大对外贸外资企业扶持力度,对面临的问题不回避,实事求是,全面客观看待,真正把问题症结找出来,认真加以解决。二要加快项目建设,增强发展后劲。一是加快推进在建项目建设。二是紧盯竣工项目,力争早日建成投产。三是加快推进重点项目开工。四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三要抓住发展机遇,争取更多项目资金。工作中,各县(市、区)围绕XG产业发展,谋划了一批项目,但整体上来讲比较乱、比较杂。希望各县(市、区)抢抓发展机遇,立足自身资源优势,把握主导产业发展规律,坚持高质量发展根本方向,落实智能化、绿色化、高端化、融合化发展要求,对XG产业等项目再研究、再谋划,尽最大努力争取更多项目资金。四要加大补短板、强弱项力度,确保实现发展目标。当前,正在进行脱贫攻坚普查工作,大家一定要高度重视,注重质量,抓住机遇,把所有补短板的项目实施好。要做好金融扶贫工作。从X月份通报的扶贫项目实施情况看,我市大部分工作都位居全省前列,但金融扶贫工作在全省排名靠后。希望各县(市、区)高度重视金融扶贫存在的问题,用好金融扶贫政策,把金融贷款利好政策用好,认真谋划推进好项目建设。五要做好违法占用耕地整治工作。各(市、区)要高度重视,按照省、市会议要求,认真抓好落实。六要做好全市加油站税控机安装工作。各县(市、区)要按照省市部署要求,抓紧将有关资金拨付到位,由市税务局统一招标,按要求加快推进,坚决打击“黑加油站”和劣质油销售等,切实通过税收杠杆控制油价、提升油质,防止税收跑冒滴漏。七要做好三区老旧小区改造工作。三区老旧小区改造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是资金支出慢。目前,已经到位老旧小区改造资金X亿元,除X区支出X万元外,其他两个区都还没有支出。希望大家认真研究,找准问题症结所在,采取有效措施,确保把国家专项资金尽快拨付到位,确保
篇7
浙江省自然资源厅关于
加强近期国土空间规划实施管理的通知
各市、县(市)自然资源主管部门:
根据《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加强国土空间规划监督管理的通知》(自然资办发〔2020〕27号)和《自然资源部关于做好近期国土空间规划有关工作的通知》(自然资发〔2020〕183号)要求,为确保全省近期(至新的国土空间规划批准生效前)国土空间规划各项工作平稳有序推进,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加快推进城镇开发边界划订
各地要以原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县(市)域总体规划等空间性规划为基础,结合国土空间规划阶段性成果,以市区、县(市)域为单元,统筹划定“三条控制线”,编制城镇开发边界划订方案,并于2021年3月底前提交经设区市政府同意的城镇开发边界划订方案,方案经批准后纳入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实施监督系统,作为近期用地审批、规划许可的依据。城镇开发边界划订工作的指导意见另行下发。
二、加强近期国土空间规划空间额度管理
在国家预支我省近期建设用地规模中,省级预留一定规模,优先保障“十四五”省级以上交通、水利等重大基础设施、军事、抢险救灾等建设项目,其余部分分解下达至各地,重点保障地方近期重大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等建设项目需要。各地要按照“守住底线、规模核销、动态优化、省级统筹”的原则,进一步完善规划额度管理,在项目用地报批前期工作基本到位后,由当地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在省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实施监督信息系统中核拨使用。2021年规划额度管理具体指导意见另行下发。
鼓励地方通过批而未用清理、低效建设用地再开发、乡村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等手段,盘活存量土地资源。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产生的节余指标,可安排在城镇开发边界内使用。
三、严格国土空间规划实施监管
严格边界管控。在新的国土空间规划批准生效前,新增城镇建设用地应布局在城镇开发边界内,交通、能源、水利等单独选址项目和乡村等非城镇建设用地可选址于城镇开发边界外,并列入城镇开发边界划订方案拟实施的近期重大工程清单,符合规划额度管理有关要求。近期建设项目不得占用生态保护红线和永久基本农田,确需占用的,按现行规定严格执行。市、县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在报批建设用地时,应当对规划符合性进行实质性审查,近期审批的建设用地,应全部纳入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成果。
做好详细规划管理。详细规划(包括村庄规划)应符合总体规划的强制性内容,合法的详细规划可继续执行,并在符合“三条控制线”等规划管控要求的前提下,作为规划许可的依据。未取得规划许可,不得实施新建、改建、扩建工程。不得以集体讨论、会议决定等非法定方式替代规划许可。在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批准实施前,各地应严格控制详细规划新编和修编,并充分做好与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方案的衔接,并确保上位规划强制性内容的落实。
实行规划全周期管理。加快建设国土空间规划实施监督信息系统,完善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强化规划实施监督的依据和支撑。建立规划编制、审批、修改和实施监督全程留痕制度,规范数据归集、使用、更新,确保数据上下贯通、图数一致、规划管理行为全过程可回溯、可查询。
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各地要严格规划重点岗位人员管理,加强规划编制和实施管理工作人员业务技能培训,提升干部队伍工作能力和水平。实行规划审查参编单位专家回避制度,开展第三方独立技术审查。对违规编制、审批、修改规划,违规发放或变更规划许可,不按规定开展规划核实,插手干预规划实施监督管理等行为的单位或个人,一经发现,必须依法依纪严肃处理。
浙江省自然资源厅
2021年3月1日
浙江省自然资源厅办公室 2021年3月1日印发
篇8
培育城乡融合发展新动能
打造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文化创意产业中心
为抢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和全市“一区两群”协调发展历史机遇,发挥好“桥头堡”作用,在“十四五”中展现新作为,作好“一片陶、一匹布、一把扇”为主的非遗文化产业文章,建议发展壮大我区非遗产业良好基础,依托位于安富街道的**陶文化创意产业园、**高新区广富工业园将我区打造成为文、产、旅融合发展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文化创意产业中心。通过做大做强“一片陶、一匹布、一把扇”非遗文化创意产业,吸引、辐射带动泸、内、荣、永及川渝周边等地非遗资源集聚,打造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首个以弘扬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主,传统工艺美术、现代创意产业等协同发展的百亿级文化创意产业集群,推动我区逐步打造成为双城经济圈文化创意产业孵化中心、展示交流中心、人才集聚中心、非遗传承中心、文旅集散中心,为成渝双城经济圈发展建立一条文化连接纽带,持续推动双城经济圈传统文化产业提档升级,不断提升成渝地区文化产业发展水平和互联互通水平。
一、文创产业相关背景
(一)文化创意产业是以创造力为核心的新产业
文化创意产业是一种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产生的以创造力为核心的新兴产业,强调一种主体文化或文化因素依靠个人(团队)通过技术、创意和产业化的方式,开发和营销知识产权的行业。
文化创意产业主要包括广播影视、动漫、音像、传媒、视觉艺术、表演艺术、工艺与设计、雕塑、环境艺术、广告装潢、服装设计、软件和计算机服务等方面的创意群体。创意产业作为知识密集的新兴领域,已经成为当今发达国家和地区的重要产业。
(二)文化创意产业中心是以文化根基的新园区
创意产业中心作为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具体载体,其形成包括四个基本条件:一要有与文化相关联的、产业规模集聚的特定地理区域,二要有鲜明的文化形象,三要有包括生产、发行、消费于一体的文化产业链,四要有集生产、交易、休闲、居住为一体的多种功能。
(三)发展理念
文化创意产业具有文化性、创意性、产业性三个基本特点。根据**的具体情况和特点,建设文创产业中心路径的发展理念应该满足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即:落实以人为本的基本精神,遵循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基本规律,寻求可持续发展的基本途径。围绕上述基本要求,**作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文化创意产业中心的发展理念为:绿色、智慧、活力。
绿色主要是指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过程中,始终要保护好当地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做到人与自然、人与人和谐相处,在项目的设置和开发上走生态优美、节能低碳之路。
智慧主要是指发展过程中,始终坚持现代科技与传统文化的有机结合、时代潮流与传统技术的有机结合,在项目的设置和开发上注重搭建创意经济的平台,把集聚创意人才和产业作为发展的方向和重点。
活力主要是指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遵循市场经济的决定性作用,逐步形成和壮大文化创意的产业链,形成新的文化创意产业聚集群,为**的经济和社会的转型升级打造新的发展引擎。
二、**打造双城经济圈文创产业中心发展优势
我区自然资源丰富、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特别是安富境内陶产业和陶文化在全市乃至川渝两地范围内一枝独秀,具有建设文化创意产业中心的良好条件。
(一) 深厚的文化优势
**素来有“海棠香国”的美誉,文化底蕴深厚,自然资源丰富。特色文化、特色产品、特色产业方兴未艾,陶器、折扇、夏布等已经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且产业链相对完整,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前提条件。
(二) 独特的品牌优势
安富是中国的三大陶都,是中国四大名陶的主产地,陶业发展历史悠久。数百年来陶文化从未间断,是川渝两地不可多得的陶文化重镇。2010年,**陶制作技艺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1年,**陶列入重庆首届“巴渝十二品”。
安富作为川渝两地陆路要冲,是巴蜀文化的交流融合地,生态环境优美,人文资源丰富。辛亥文化、抗战文化、兰草文化、茶文化、酒文化等多种文化元素相互交织,五里长街、烧酒房、寨子山、鸦屿河、生态园等多种文化载体相辅相成,具有建设文化创意产业中心的先天优势。
(三) 蓬勃的产业优势
近年来,**把非遗文化产业作为实体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让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有效的保护传承,而且实现良好的开发利用,推动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让产业优势转变成经济优势。成功打造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1处,重庆市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1处、示范基地4处,重庆市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6处、非遗传承教育基地7处,区级非遗传承教育基地14处。
(四) 便捷的区位优势
**是重庆的“西大门”,正好处于成都、重庆两个特大城市的“一小时经济圈内”,是成渝经济区腹心地带的一个重要战略支撑点,具有“东西传递”、“双向开发”的独特区位优势,是成渝合作的“桥头堡”,不仅可以直接辐射四川、重庆两地,还可间接辐射云南、贵州、陕西、湖北、湖南5个省市,辐射人口3.69亿人。成渝公路、成渝铁路和成渝客运专线贯穿境内,成渝客运专线建成通车后,大大缩短了**与成渝两大中心城市的时空距离(**至重庆20分钟、至成都40分钟)。
“潼荣高速公路”在**陶文化创意产业园内开设出口,**陶文化创意产业园距泸州深水港码头50公里,距四川第二大机场—云龙机场仅20公里,往北可融入陕西、山西高速公路网,往南可融入云南、贵州高速公路网,往东可融入湖南、湖北高速路网,地理区位优势十分明显。
与此相对的是,川渝两地已进入文化消费井喷期,但相关产业或者说集聚产业群还未形成,周边城市也处于各自为政阶段,在打造文化中心工作方面还属于空白,具有异军突起的可操作性。
三、存在问题、现状
(一)现状
目前,全区有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5人,市级代表性传承人30名,区级代表性传承人388名。吸引区外国家级、省市级大师设立工作室15个,吸引文化创意与经营管理人才1500余名,直接或间接从事文化产业共计7万余人。非遗文化产业初见雏形,2017年底,文化企业数2500余户,非遗及关联产业产值突破100亿元,其中三大国家级非遗及关联产业产值突破50亿元,市级和区级非遗项目及关联产业产值近60亿元。
(二)问题:
一是文、产、旅融合发展示范效应未进一步体现;二是文创产业体量小,产品体系单一,价格普遍偏高;三是集聚效应不明显,我区范围内的非遗产业分布都较为分散,未形成规模集聚效应;四是人才培养、传承问题;五是文化多创意少,产品附加值低。
四、关于抢抓抢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机遇全力打造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文化创意产业中心的意见建议
1.将“在**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文化创意产业中心”或“在**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文、产、旅融合发展示范区”纳入我区“十四五规划”并争取纳入重庆市“十四五”规划。
2.加快实现文产旅融合发展。按照笔者的观点,文化创意产业是一个“接二连三”的产业,既可以是狭义上的文化创意设计、知识版权等相关产业,又可以是将文化创意物化制造出来的相关实体制造业,是作为实体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要搭建政企共商新渠道,加大政府支持力度。要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和企业的主体作用,加大政府政策支持力度,构建良好营商环境。一方面政府要鼓励**本土的企业走出去,组织非遗文化企业和产品亮相国际、国内的各大展会,并给予其一定的财政补贴。另一方面要鼓励文创类的企业进驻**文创园区,吸引麻织品、陶器、折扇等“老字号”入驻,对入驻园区的企业给予各类补助。二是要创新城市形象传播方式,要重点考虑年轻化和时尚化的受众群体,结合年轻人喜爱的传播方式,利用“抖音”等平台策划打造非遗“网红”,同时深化与主流媒体合作,综合发挥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的作用,探索事件营销、活动营销及渠道营销等旅游营销方式,增强**文创品牌的影响力。
3.打造双城经济圈特色主题活动。以活动为载体,策划组织周边市区来荣开展特色文旅活动,提升影响力和美誉度。例如把**陶文化艺术节上升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文化艺术节,并成为永久举办地,每两年常态化开展;同时用好国家级综合实践基地,常态化开展成渝两地文化交流、培训活动,整合现有文化相关技能比赛、交流活动等,将每年一次举办的**陶职业技能大赛上升为双城经济圈非遗职业技能大赛,持续吸引非遗人才、文化创业产业人才来荣交流、发展。
4.吸引文化创意人才入驻创业。争取川渝两地省市级工艺美术大师评定机构落地**,评定资格、享受政策等互通互认。对标《**区人才兴陶十一条》制定实施非遗相关文化创意产业人才激励政策,支持相关人才创新创业、支持入驻人才学习深造、支持人才团队参赛参展、支持非遗大师带徒传艺、支持人才参与职称评定、支持高校毕业生创业就业等,吸引周边地区品牌非遗文化产业入驻**。
篇9
一、全面完成“十三五”林业有害生物防控“四率”指标任务
继续按照省市下达的“十三五”林业有害生物“四率”控制指标,在加强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防治及森林植物产地检疫基础上,必须圆满完成成灾率控制在2.0‰以下、无公害防治率达到89%以上、测报准确率达到92%以上、种苗产地检疫率达到100%等各项指标。
二、全年主要工作打算
1、组织技术培训,提高全员业务素质,壮大技术队伍?
由于肺炎疫情防控期间,避免聚集培训,利用微信群和单独实际操作等形式开展森保员、虫情调查员、兼职检疫员的培训工作,对一些危险性病虫害的识别及发生规律、扑灭措施进行系统讲解,掌握我区重点发生的病虫害的防治措施,有效地提高了基层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
镇(街)营林员负责包保的本村林农政策宣传、防治技术宣传及防治作业技术培训工作。使他们掌握常见病虫害的识别方法和防治措施,提高林农病虫情识别、预防及除治作业等技术水平,达到以点带面的效果,确保森防检疫工作的顺利开展。
2、做好病虫害的预测预报,确保森林植物的安全??
林业有害生物的预测预报工作是做好防治的基础,也是确保森林资源安全的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按镇(街)、林场明确森保员、虫情调查员工作职责,从基层林业负责人到包村营林员层层落实监测、防治及产地检疫责任。
森保员负责汇总各虫情调查员责任区虫情、病情的调查数据,依据基层调查监测病虫害的宏观趋势,及时为区级森防站提供准确的基础信息,区级森防站根据汇总数据,分析最佳防治时期,确定防治措施,并编写印发虫情简报,发送到全区各镇(街)林业站(办)、国有林场,各镇(街)林业站(办)、国有林场及时组织、指导林农开展病虫害防治作业,把森林病虫害造成的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达到有虫不成灾的目的。
3、加强森防法律法规宣传
根据国家、省市林业草原局要求,做好“森防宣传月”活动,充分利用宣传条幅、宣传喇叭、宣传咨询台及进村入户等方式,大力开展松材线虫病疫情防控、虫情识别知识宣传及《森林植物检疫条例》、《森林病虫害防治条例》、《农药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宣传。
4、加大病虫害防治的技术指导服务工作
在三月末做好全年防治计划、防治技术方案、防治设计书等工作的同时,积极储备防治物质。
5、着重做好春秋松材线虫病防控工作
制定春秋松材线虫病普查方案,按区域相应成立松材线虫病外业调查工作组、外来森林植物及其产品复检组和分离镜检实验组等组织机构,调查覆盖率必须达到100%
6、着力做好产地检疫和复检工作
一是按林业场站负责区域,落实各林业场站兼职检疫员产地检疫责任,严格按照产地检疫标准开展产地检疫工作。
二是严格对外来的森林植物及其制品、电业、邮政等光缆木制盘、包装箱等进行复检。
7、积极做好区林业有害生物建议建议中心项目建设。
8、积极办好全区病虫动态简报及工作动态信息稿件上报工作。
9、按时做好全区年度林业有害生物防控目标管理考评工作。
10、做好越冬前调查工作。
篇10
一、持续做好食品销售环节疫情防控
1.认真落实市场监管部门疫情防控责任。以进口冷链食品为重点,督促指导市场主办方和食品销售者严格落实食品安全和疫情防控主体责任,严格执行“提前24小时报备”“预防性清洁消毒”“三个专、三个证、四个不得”等防控要求。加大对第三方冷库备案公示管理,加快销售环节“吉冷链”系统推广应用,依法依规开展销售环节涉疫食品应急处置,按要求做好疫情防控工作报告和信息通报。要适时组织开展销售环节涉疫食品处置应急演练。
二、持续强化食品销售监管优化营商环境
2.加快风险分级管理。推动食品销售环节风险分级管理,逐步构建以风险评定、动态管理和日常监管三位一体的差异化监管体系,引导企业自律诚信经营,减少对合规企业检查次数,营造
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充分释放市场活力。2021年底前,全市食品销售者100%实现风险分级动态管理。
3.提升监管能力。按照《省食品销售监督检查指南
(试行)》要求,积极开展宣传普及,规范食品销售日常监督检查,着力提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规范监管行为。制定本级2021年度具体监督检查、日常监管计划。按照省厅贯彻落实行政执法三项制度要求,检查结果全部录入“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促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充分利用智慧食安监管平台开展监督检查,及时同步、上传监管数据,提高食品销售监管信息化水平,提升监管效能。
5.强化食品安全自查。重点督促连锁企业总部、网络食品交易第三方平台提供者、大型食品批发和销售企业100%全面开展食品安全自查,并形成自查报告。
三、持续防范食品安全风险
6.强化农村销售假冒伪劣食品整治。重点推进农村食品销售行为规范行动。围绕2020年全县农村销售环节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中发现的证照不规范、食品安全相关制度不健全、进货查验制度不落实、监管工作不到位等问题整改情况进行回头看。
7.强化冷链食品监管。督促冷链食品销售者认真贯彻落实《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冷链物流卫生规范》(GB31605-2020),全面履行主体责任义务,切实提升食品安全保障能力和水平。组织开展对冷链食品经营场所的专项检查,加大对冷链食品温度控制、追溯等过程管理情况的监督检查,适时开展抽样检验,严厉打击销售来源不明冷链食品等违法违规行为。
8.强化食用农产品监管。持续巩固农贸市场4个100%建设成果,督促农贸市场开办者和入场销售者强化食用农产品进货查验管理,以查验食用农产品合格证为核心,积极推动食用农产品产地准出和市场准入衔接,配合做好“米袋子”“菜篮子”稳产保供工作。鼓励有条件的市场探索开展食用农产品风险分级、信息化追溯、信用监管等监管方式创新研究。
9.加强学校、幼儿园周边“五毛食品”监管。按照各级加强学校及周边食品安全工作的意见要求,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强化监督检查和食品抽检。严厉查处学校幼儿园周边食品经营者无证经营、经营来源不明、“三无”、无中文标识、超过保质期限、腐败变质等感官性状异常的食品及常温存放冷藏冷冻食品等违法行为。
10.继续开展肉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加强对集中交易市场、商场超市的监督检查,重点加大对肉品经营场所冷冻库排查力度,严厉打击采购、经营来源不明、未经检验检疫和检验检疫不合格肉品行为。全面强化市场监督检查和产品抽验,严厉打击违法犯罪行为,规范疫情防控信息报送,把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十四五规划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