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庄规划总结范文
时间:2023-05-29 15:08:4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村庄规划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自《城乡规划法》实施以来,规划学科由过去重视“城”转变为协调城乡空间布局与发展、带动周围农村地区社会经济可持续协调发展,规范农村农民建设活动,实现“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城乡统筹的新型城乡关系。我国城乡规划学科经过数十年的不断完善,对其体系本身的发展规律与实践认识已经日臻完善。鉴于本校创建“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指导思想,结合目前普通本科院校城乡规划专业学科生源,就业等相关实际问题前提下,提出“模拟工作流程”的村庄规划设计教学实践改革的研究和探索,全程记录实践过程,并进行经验总结。村庄规划在实际规划设计工作中占有较高的地位。其次村庄规划在工作量、设计深度、设计广度、设计难度上来讲,相对适中,能够较好的使同学们掌握相关城市规划与设计的编制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二、主要内容与步骤
1.教学计划与教学组织
根据本校城乡规划专业人才培养计划,《乡村规划设计》作为专业设计课安排在第六学期,前置课程为《城市规划原理》、《社会调查方法论》。希望通过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使得学生的乡村规划与设计能力得到较大提高,各方面专业技能与能力得到初步锻炼,为将来工作做一个提前的模拟演练。进度安排如表1。
2.村庄选择
村庄选择时尽量符合一下的几个基本条件:1村庄规模人口方面保持在300-500户即1000人左右的村庄,大小控制在2KM2以内,方便初学者快速掌握村庄规划的内容与要求。2位置方面尽量选择离学校较近的村庄,或者公共交通系统直达的村庄,方便学生前往调查。3村庄内涵尽量丰富,例如选择有民俗文化特色的村庄,文物古迹保存较多较完好的村庄,或是自然资源条件特点突出,有部分乡村企业、问题较为突出的村庄选择。即方便学生在进行规划时抓住村庄的主要矛盾,也利于后期村庄特色的规划与展示。
3.前期准备工作
前期准备工作非常必要,主要包括理论知识的学习,相关法律法规规范知识。任课老师需要提前布置相关任务,要求学生先期阅读。(1)阅读与学习“村庄规划”课程的理论书籍,弥补理论深度不足、细节不详尽问题。做到应知尽知,为后一步的村庄规划与设计做好理论铺垫。(2)阅读国家与所在地方的相关法律、法规、标准、条例、办法,特别是河南省新型农村社区规划建设标准、国务院村庄和集镇建设规划管理条例等相关条例与规范。培养加强学生们查阅规范条例、阅读规范条例、使用规范条例的思维意识和能力。(3)查找阅读村庄的上位规划,包括城市、区县、乡镇的总体规划与专项规划。重点阅读与村庄规划相关的文本内容。一来使得同学们正确理接上位规划的规划意图与要求;二来使得同学们能够学会并收集相关资料的方法与途径。
4.村庄实地调研与资料收集整理
调研是做好一切规划设计工作的基础,我们模仿实际工作过程中的乡村调研环节,首先在课下做好基础资料收集,如阅读地方志,网络收集村庄概况。然后对学生进行分组,在了解村庄概况前提下,采取单个小组专题调研,共享调研成果的方式,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调研准备、完成分专题调研报告与图纸。具体小组内容分工如表25.村庄规划设计与图册文本制作在进行完村庄现状调研基础上,进行村庄规划设计工作。按小组分工形式,确定每位同学的图册与说明书的工作量。主要包括:现状问题归纳与分析、村庄定位、村域空间规划、产业发展规划、修规总平面、公共设施规划、市政管线综合规划、公建住宅设计等部分。
三、总结
通过以上“模拟工作流程”的实践教学环节,学生们从乡村规划理论学习、资料查询收集、规范标准执行、村庄调查分析、村庄规划设计、建筑设计、文本说明书撰写、方案演示与讲评、团队协作等方面得到了较为全面的锻炼,对尽快适应乡村规划工作流程,掌握工作要点与沟通技巧,做了一次提前模拟演练。全过程地完成一次规划模拟训练,不仅使学生们初步掌握了规划编制的方法流程与基本要点,而且使同学们对于平时课本上较为枯燥的理论知识又有了新的认识,“理论联系实践”的意识更加印象深刻。通过上述《村庄规划设计》课程的实践,是在结合本校建校方针的前提下,结合本校生源特点与市场需求而提出的课程改革,随着课程教学经验的不断丰富与发展,还需逐步完。我们希望本课程可以为本专业的其他课程提供一个较好的实验平台,不断加强学生专业实践能力,使他们早日成为合格的规划人才。
作者:高鹏 刘赚 倪乐平 单位:安阳工学院土建学院
参考文献:
[1]张悦.《乡存调查与规划设计的教学实践与思考》[J].南方建筑,2009(4).
篇2
大家早上好!今天在这里举办全县第一期村庄规划工作培训,目的是为了顺利推进我县村庄规划工作,保证村庄规划质量和进度,确保全面完成我县村庄规划的目标任务。村庄进行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大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适应形势发展要求,符合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迫切需要,惠及农村千家万户的民生工程。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好月日召开的全县村庄规划工作视频会议精神,充分认识开展村庄规划与规划实施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把握好村庄规划的基本原则,明确目标任务,为全面开展村庄规划做好准备及时投入工作。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举办本次培训班的重要性
根据新形势和新任务的要求,省委、省政府决定全面启动全省村庄规划编制工作,用三年时间全面完成村庄规划编制任务。并明确了乡(镇)人民政府具体负责村庄规划的编制和实施,以乡(镇)和村干部为主,新农村指导员和大学生村官为辅的规划编制队伍具体负责规划编制工作,市级已下达我县规划编制的计划数。现在已经是月下旬,全年的各项工作都接近尾声,年底前各项繁重的工作任务也正加紧落实,而村庄规划的任务刚刚下达,时间紧、任务重、业务性强,在这种情况下,决定专门用一周的时间,集中人力物力财力举办这次培训班,主要基于三点原因:
(一)村庄规划工作任务重、时间紧、经验不足的实际情况。我县村庄规划工作的目标任务是到2012年全面完成个村庄的规划工作,现在只有两年多一点的时间,而要完成今年175个村庄的规划任务,只有短短1个多月的时间了,规划工作时间紧、任务重、广大基层干部业务水平又不高。在这种情况下,如何高标准、高质量地做好村庄规划工作,需要各乡(镇)和各有关单位之间协调配合,对业务知识进行培训,共同学习、共同探讨,从而加强规划编制队伍建设。因此,组织这次培训非常必要。
(二)村庄规划工作人员新、业务不熟的具体情况。今年,我县15个乡(镇)刚配齐了16名乡(镇)规划员,但大多都没有实际工作经验,各乡(镇)的村庄规划领导小组成员和工作队员大多从水务、林业、国土所抽调,由于行业的不同,对村庄规划认识不深、业务生疏,开展村庄规划工作存在很大困难。通过组织这次培训班,让各村庄规划工作人员全面掌握规划的具体业务知识,以便各乡(镇)顺利推进本次村庄规划工作,为全面完成村庄规划工作目标任务打好基础。
(三)村庄分布在边远山区,规划工作难度大、条件差的现实情况。是一个少数民族聚集的的地区,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布局不合理,农民发展意识淡薄,村庄规划编制工作严重滞后。农村中存在村庄规模小,布局散乱;农房占地多,浪费大;基础设施配套难,环境差等问题,要科学、合理规划村庄,改善我县农村现存的问题,总体来说难度较大。如何提高规划水平,切合山区农村实际、符合农民的意愿是本次培训要达到的目的。
二、要以这次培训为契机,着力提高村庄规划工作队的整体水平
这次培训目的在于提高我县村庄规划工作队的整体技术水平,但光靠培训是不够的,大家要以这次培训为契机,争取在以下三个方面有明显提高:
(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这次培训的主要目的就是提高大家的业务理论水平,各工作队员要认真学习,通过理论学习与实践结合,不断探索新的工作方法和工作途径,提高编制质量和进度。
(二)要不断增强团队的合作意识。本次村庄规划工作时间紧、任务重,这就要求各乡(镇)工作人员团结一致、齐心协力,才能顺利完成本次村庄规划的工作任务。所以,各学员在培训期间要互相学习、积极主动帮助他人,熟练掌握相关设备的操作和规划的基本知识。在今后的工作中,各工作队与工作队之间、各队员之间都要全力配合,共同努力,圆满完成村庄规划工作任务。
(三)要不断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由于,我县各乡(镇)的村庄布局情况不同,所以,在熟练掌握村庄规划技术的同时,要充分继承原来好的经验和做法,吸取别人的经验和教训,科学的进行取舍;要积极用新办法、新举措来处理新情况,解决新问题;要结合实际、因地制宜、不断创新,找出一条适合本乡(镇)、本村庄的规划方法,争取本次村庄规划的科学、合理,创造性的开展工作,总结一套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推广使用。
三、要确保学习培训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一)要端正学习态度,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良好的精神状态是确保培训班取得成效的前提。县村庄规划领导小组围绕本期培训班的主题,对培训内容进行了精心的准备。希望大家要以良好的精神状态,投入到这次培训中来,珍惜为期不长的培训时间,珍惜每一次的授课内容,真正做到静下心,钻下去,使这次培训学有所得,学有所获。
(二)要严格学习纪律,确保学习质量。严格的纪律是学习培训取得效果的保证。大家要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做到三个保证,确保这次学习培训的严肃性和实效性。一是学习时间要保证。在学习培训期间,严格遵守学习培训纪律,没有特殊情况,大家不要请假。二是学习培训内容要保证。大家要按照学习培训内容,联系实际进行思考,保证学习培训内容能及时地消化吸收。三是学习培训质量要保证。在学习培训中,一定要集中精力静心学习,潜心钻研,虚心听课,认真做笔记,力求多学一点,学深一点。
(三)要坚持学以致用,做好各项工作。学习的目的在于应用,在于解决实践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培训班结束后,大家要把学习的成果落实到具体工作中去。培训学习是一时的,而在工作实践中遇到的情况和问题却是不断变化、层出不穷的,所以,在以后的工作中,大家一定要自觉加强学习,坚持在实际操作中学习,不断提高自身能力。
篇3
根据新形势和新任务的要求,省委、省政府决定全面启动全省村庄规划编制工作,用三年时间全面完成村庄规划编制任务。并明确了乡(镇)人民政府具体负责村庄规划的编制和实施,以乡(镇)和村干部为主,新农村指导员和大学生村官为辅的规划编制队伍具体负责规划编制工作,市级已下达我县规划编制的计划数。现在已经是月下旬,全年的各项工作都接近尾声,年底前各项繁重的工作任务也正加紧落实,而村庄规划的任务刚刚下达,时间紧、任务重、业务性强,在这种情况下,决定专门用一周的时间,集中人力物力财力举办这次培训班,主要基于三点原因:
(一)村庄规划工作任务重、时间紧、经验不足的实际情况。我县村庄规划工作的目标任务是到2012年全面完成个村庄的规划工作,现在只有两年多一点的时间,而要完成今年175个村庄的规划任务,只有短短1个多月的时间了,规划工作时间紧、任务重、广大基层干部业务水平又不高。在这种情况下,如何高标准、高质量地做好村庄规划工作,需要各乡(镇)和各有关单位之间协调配合,对业务知识进行培训,共同学习、共同探讨,从而加强规划编制队伍建设。因此,组织这次培训非常必要。
(二)村庄规划工作人员新、业务不熟的具体情况。今年,我县15个乡(镇)刚配齐了16名乡(镇)规划员,但大多都没有实际工作经验,各乡(镇)的村庄规划领导小组成员和工作队员大多从水务、林业、国土所抽调,由于行业的不同,对村庄规划认识不深、业务生疏,开展村庄规划工作存在很大困难。通过组织这次培训班,让各村庄规划工作人员全面掌握规划的具体业务知识,以便各乡(镇)顺利推进本次村庄规划工作,为全面完成村庄规划工作目标任务打好基础。
(三)村庄分布在边远山区,规划工作难度大、条件差的现实情况。墨江是一个少数民族聚集的的地区,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布局不合理,农民发展意识淡薄,村庄规划编制工作严重滞后。农村中存在村庄规模小,布局散乱;农房占地多,浪费大;基础设施配套难,环境差等问题,要科学、合理规划村庄,改善我县农村现存的问题,总体来说难度较大。如何提高规划水平,切合山区农村实际、符合农民的意愿是本次培训要达到的目的。
二、要以这次培训为契机,着力提高村庄规划工作队的整体水平
这次培训目的在于提高我县村庄规划工作队的整体技术水平,但光靠培训是不够的,大家要以这次培训为契机,争取在以下三个方面有明显提高:
(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这次培训的主要目的就是提高大家的业务理论水平,各工作队员要认真学习,通过理论学习与实践结合,不断探索新的工作方法和工作途径,提高编制质量和进度。
(二)要不断增强团队的合作意识。本次村庄规划工作时间紧、任务重,这就要求各乡(镇)工作人员团结一致、齐心协力,才能顺利完成本次村庄规划的工作任务。所以,各学员在培训期间要互相学习、积极主动帮助他人,熟练掌握相关设备的操作和规划的基本知识。在今后的工作中,各工作队与工作队之间、各队员之间都要全力配合,共同努力,圆满完成村庄规划工作任务。
(三)要不断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由于,我县各乡(镇)的村庄布局情况不同,所以,在熟练掌握村庄规划技术的同时,要充分继承原来好的经验和做法,吸取别人的经验和教训,科学的进行取舍;要积极用新办法、新举措来处理新情况,解决新问题;要结合实际、因地制宜、不断创新,找出一条适合本乡(镇)、本村庄的规划方法,争取本次村庄规划的科学、合理,创造性的开展工作,总结一套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推广使用。
三、要确保学习培训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一)要端正学习态度,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良好的精神状态是确保培训班取得成效的前提。县村庄规划领导小组围绕本期培训班的主题,对培训内容进行了精心的准备。希望大家要以良好的精神状态,投入到这次培训中来,珍惜为期不长的培训时间,珍惜每一次的授课内容,真正做到静下心,钻下去,使这次培训学有所得,学有所获。
篇4
今天,我们召开村庄整治现场会,主要是总结上半年工作经验,部署下半年工作任务,把村庄整治工作做深、做细、做实。这次会议,市委、市人大、市府、市政协几大班子领导都到场参加,充分说明了村庄整治工作的重要性。刚才,*镇、*镇、*镇、*镇及*镇*村作了典型发言,总结了一些好的经验与作法;陈丰伟市长总结了上半年工作,并提出了几点要求,我表示赞同。下面,我就村庄整治工作谈几点意见:
1、认清形势,把握全局,充分认识村庄整治工作的重要性。村庄整治工程是省委、省政府实施“八八战略”的一条重要内容,更是我市实施兴工强市和城市化、城乡一体化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做好三农工作的重要抓手。工作受益面很广,是一项德政工程、民心工程,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目前我国大多数农村的村庄建设、美化、绿化等方面远远落后于经济的发展。这次我带队去西欧考察,感触最深的一点就是他们国家的农村,特别是在德国,村庄个个象公园,令人心旷神怡。在德国,当农民也需要很多学问,要通过国家正规、严格的考试。国家对农民、农业非常重视,投入力度非常大,真正实现了城乡一体化,我们与之相比,差距至少在五六十年以上。人能改变环境,环境也能改变人,在那里实现了人与环境的互动,农民素质、文明程度都很高。我市村庄整治不突破,提高农民素质只能是空谈,当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更无从谈起。各镇乡、街道、机关各部门要提高认识,形成共识,站在统筹城乡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高度去理解、去认识村庄整治,以科学的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实行经济和环境的协调发展,做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2、突出重点,重视示范,在示范村建设上有所作为。“百村整治、十村示范”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面广,工程量大,需要大量的资金与物质的投入。要重视示范,抓好典型。由于群众认识上还存在着差距和受资金的限制,列入整治的所有村庄齐头并进加以建设不可能,要发挥示范村、重点整治村的“牛鼻子”效应,以活生生的典型去带动、教育、引导、促进全市村庄整治工作。要创新工作机制、筹资机制,提高规划水平。一是提高规划的档次与水平。欧共体成员国,各国之间的穿行就像我国省际之间流动一样方便。为消除流动过程中国与国之间语言、文字障碍,各车辆安装了一个“卫星定位”系统,你只要指定一个目的地,系统会自动提示你在哪个路口转弯、哪个路口直行。这一背后,说明了他们规划的前瞻性、先进性,道路、桥梁等基础设施一经规划,几十年、甚至几百年不变。在以后工作中,整治规划要一步到位,分步、分阶段加以实施;要舍得投入,不仅可以避免以后整治建设的浪费,还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有条件的镇、村要高起点、高要求规划,特别是要注重地下规划的科学性,条件相对欠缺的要留有空间。二是创新筹资机制。旧村改造、村庄整治有一个资金哪里来的问题。创新工作方法,利用土地阶差、发挥能人志士筹资积极性、发挥政府奖补资金引导、杠杆作用及其采取无形资产经营等方式筹集资金。要突出重点,分清轻重缓急,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首先应继续在基础设施上加大投入,其次要把资金用在群众比较迫切、受益面广的建设事项上,用少的投入创造出更多的社会价值。
篇5
【关键字】城镇化村庄规划村庄空间演变
中图分类号: TU984 文献标识码: A
1背景
尽管目前我国城镇化率已超过50%,但是依然有大量的村庄环境和面貌亟需改善。如何有效地编好村庄规划,完善农民居住条件和环境,改善村容村貌,从而更好地促进城乡统筹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
2村庄规划亟待解决的问题
2.1村庄规划没有年限要求
村庄规划是为实现一定时期内村庄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按照法律规定,按照经济技术手段,合理规划村庄经济和社会发展、《城乡规划法》、《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村镇规划标准》、《江苏省村庄规划导则》均未明确“一定时期”的含义。笔者认为,从迅速改变村庄面貌角度出发的村庄整治需要来看,村庄规划年限宜为2-3年;而根据房屋使用年限、经济运行规律、财力能力、一代人的循环周期等因素考虑,规划年限则应为20-30年。
2.2村庄规划与上位规划难以衔接
村庄规划以乡镇总体规划和乡镇镇村布局规划等为依据。这些规划年限较长,规划城镇人口大量增加、村庄人口大量减少,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城市化后期(城乡结构相对稳定时期)的状况。这是今后十几年乃至几十年的战略蓝图,不是五年十年就能实现的行动方案,而且农村地区的规划人口难以精确预测,可能在发展过程中还要对乡镇总体规划、镇村布局规划等作出适当调整。因此,村庄规划更为体现出阶段性发展的要求,所以与上位规划的衔接存在一定的难度。
2.3建设用地规模难以控制
近期村庄人口虽有所减少,但由于分户等原因,户均人口水平降低。人口减少的同时,户数可能还略有增加,因此需新增宅基地;同时还存在宅基地退让难等状况。综上因素,使得村庄规模近期仍在扩大。而远期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村庄人口的持续减少,村庄建设用地需求量势必也持续降低。
3 村庄空间演变的方式
3.1几个村庄间存在撤并。既能有效满足近期几个村庄的建房需求,又能在长期的迁并过程中,通过保留村庄的更新和被撤并村庄的复垦,使保留村庄取得城市化后期相对稳定的规模。
3.2不存在集聚功能的村庄。村庄规划偏重近期建设的需求,规划人口与现状人口相差无几,规划中通过降低户均人口达到增加宅基地份数的目的,村庄总建设用地、人均建设用地面积都增加了,如不能以有效的村庄空间演变方式,远期又容易产生“空心村”等现象。
4连云港市村庄的普遍情况
连云港市辖赣榆、东海、灌云、灌南四县,由于气候、地理、水文环境的不同以及历史行政区划的缘故,村庄形态也区别较大,以致镇村布局规划的撤并力度与村庄规划的手法也有较大差异。
4.1规整式排房。村庄规模一般较大,在镇村布局规划中大多无集聚功能;耕地少而宅基占地大,人均耕地无论是否大于1亩,宅基地均为200-220平方米,多见于赣榆、东海两县。在村庄规划中,以增加建设用地的形式满足近期农民的建房需求,即在村庄的一侧或多侧继续排房。
4.2宅田合一。村庄一般规模不大,撤并情况较多;“前宅后田”或“前田后宅”,宅基地较大,且自留地内随意建设;多见于灌云、灌南两县。村庄规划中,将被撤并村庄撤并至保留村庄,多采取整排插建形式。被撤并村庄内的住房仅允许简单修缮,有建房、翻建需求的农民至保留村庄建房。
4.3混合式。即村庄部分较为规整,在发展过程中,其他部分开始趋于分散。村庄规划中,无集聚功能的村庄,自身向村庄一侧或两侧集聚,“变松为紧”;有集聚功能的村庄采用插空补齐与扩大用地相结合的建设形式,“变松为紧+扩大”。
4.4沿路“一字式”及其他。村庄沿道路一字排开,不利于基础设施的配套。村庄规划中,多将“线”打断,由“细实线”变为“粗虚线”
总结起来:地域从南往北,村庄由分散到规整;人均耕地较少,宅基地超标严重;村庄近年人口变化不大,有一定的建房需求(新增宅基地);现有房屋质量参差不齐,同一村庄内二层楼房与土坯房并存,未来一段时间内,将有大量翻建住房的需求;随着我市建设国际性海滨城市的步伐,城市化率将加速增长,村庄人口将持续减少。
5关于村庄空间演变的建议
村庄空间演变有两个方面,一是保留村庄内因“城市化——集聚”这一拉锯式作用力带来的演变过程,二是被撤并村庄的消亡过程。在规划建设过程中,着重需要控制的是保留村庄的空间演变,尤其是无集聚功能的规整式村庄。
5.1目前的村庄规划注重近期整治与建设,在今后应适时修编。在当前城乡统筹发展进程中,对于农村关切的优先顺序依次是:社会稳定、耕地安全、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在保障社会稳定这一首要任务的背景下,为了满足农民近期的建房需求,迅速改善村容村貌,村庄规划年限按2-3年进行控制。一定年限后,可根据村庄发展实际状况进行规划修编,以适应村庄发展的需要。
5.2不仅对村庄进行撤并,也应对单个村庄内部进行集聚。在这种情况下,首先明确村庄的发展方向,应往一个或两个方向发展,应靠近主要出行方向、利于村庄复垦后与现状农田连片并与近期整治建设的扩建区方向一致。在长期集聚过程中,远离集聚方向上的住宅应暂缓翻建,待集聚方向上有闲置宅基时再异址建设。
5.3严格宅基地管理。坚持“农村村民一户只能拥有一处宅基地”的规定;及时回收宅基地使用权,对空闲或者房屋灭失两年以上未恢复使用的宅基地,由集体经济组织收回另行安排利用;严格宅基地标准,人均耕地大于1亩的村庄,宅基地不超过200平方米,人均耕地小于1亩的村庄,宅基地不超过133平方米;现有宅基地超过规定的面积标准部分,在分户建房或者现有房屋拆除、改建、翻建时,按照规定的面积标准重新确定宅基地使用权。
以赣榆县某村为例。该村庄位于位于北高南低的丘陵缓坡上,村庄是以种植业、养殖业为主的乡村型村庄。村庄人均耕地少于1亩,村庄排列较为整齐,实际每户宅基占用为10×20米,即200平方米。
村庄内部没有闲置宅基地,为解决农民目前建房需求,村庄规划中设置扩建区,确定每户占地不超过133平方米。还完善了道路设施、公共设施、基础设施,增加了村庄绿化,对建筑外立面进行了粉刷更新。规划在2-3年内实施完成后,村庄规模达顶峰状态。今后一段时间内基本无新增宅基地的需求,但是村庄内住宅建筑质量普遍一般,今后几年,为改善居住条件,将有大量农户需翻建住房。
村庄规模达顶峰状态后,随着人口向城镇的转移,为避免空心村的出现,应在长期的过程中,对村庄建设进行控制,主要体现在控制翻建住宅时的宅基标准和位置。主要做法如下:
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预测村庄20-30年后人口,匡算村庄建设用地范围。村庄应靠近南侧公路发展,且便于北端复垦后与现状农田连片。
鼓励农民翻建房屋,并将宅基地控制在133平方米以内。①针对村庄现有宅基尺寸,在翻建采用6.6×19.5米的户型,进深大致保持不变、以缩小开间达到插间的目的,退还超额占用的土地。
②控制4户联排后断开5-6米,这样即保持了村庄整治后的肌理,利用了近期整治建设后的各类设施,也更加便捷了村民联系。③通过近远期叠加,不难发现,有许多农户可在有需要时原址翻建(图中所示红色区域)。如图中第二排最东端的住宅翻建时应贴原宅基东侧建设,其西侧一户也翻建时可选择共用东户山墙或者留出一户的位置,贴原宅基地西侧建设。④先行翻建的住宅应在地基和相邻山墙预留接口,以便相邻住宅的施工。
控制北部住宅(不在村庄发展方向上的、尤其是远离发展方向)的原址翻建,积极协助、协调这些农户往村庄南部插建。
将推进集中居住、集约建设、保持乡土风情等要求贯穿始终。
篇6
【关键词】村庄环境整治 村民参与 参与角色
1.1 各角色在村庄环境整治中的问题
“政府、村委会、规划师、村民”四个参与角色在现阶段村庄环境整治中存在一些问题,导致村庄环境整治出现了一些不尽如人意之处。
1.1.1 政府方面
(1)村民参与村庄环境整治缺乏法律上的支持和制度上的保障
我国尚没有规范性(包括法律、法规、规范)文件规定村庄环境整治中村民参与的程序和方式。虽然《城乡规划法》作为主干法从结果控制的角度规定了村庄规划公众参与的程序,但从实际操作的角度上看,这种控制还无法满足实际操作的需要。在《城乡规划法》配套法规中难觅到对村庄环境整治村民参与程序控制的规定 ,村民参与缺乏有力的法律保障。
(2)功绩制
在政治上以功绩来衡量人的才能,使得许多管理者为了表功邀赏而做面子工程,力求村庄整治的成果符合上级领导的审美观。不免出现整治目的和结果“为官不为民”的局面,管理者制定的整治方案自然而然地把百姓的意见拒之门外。
1.1.2 村委会方面
一方面,作为基层民主的群众性组织以及村民行使自治权的组织载体, 村民委员会的职能之一应该是反映村民意志和保护村民的利益。另一方面村委会作为上级政府(乡镇街道)实现农村治理的机构,容易成为上级政府的管理工具。当农民的利益受到损害时,最应该维护他们利益的村干部及乡镇政府却难以承担起这一职能,村干部与乡镇政府的高度结合也使得农民失去对他们的信任。这个尴尬的身份一定程度上决定村委会在组织村民参与上的不足。
1.1.3 规划师方面
(1)“长官意志”严重
长期以来规划师往往存在着这样一种观念,认为规划是一项需要复杂技术的职业,城市市民都是门外汉,更何况是村民呢?
同时,城市规划作为政府实施宏观调控政策的重要手段,规划是由地方政府牵头组织的,规划成果尽可能让领导满意也成为规划师所奉行的准则。“规划”成为“领导立意,规划师寻找证据”。
(2)易受经济利益诱惑
规划师作为社会人,不可避免受经济利益的驱使。相比一些商业性项目,村庄环境整治是“穷项目”、“油水少”,规划师往往凭最低的专业技能用最短的时间完成任务,而不愿意“浪费”时间和精力在村民参与上。
1.1.4 村民方面
(1)村民参与意识淡薄
政治经济的高度集权性和高度计划性,培育了封建“家长”式的政府形象,却抑制了人民群众个性的发挥,个性被淹没在意识形态的绝对统一之中。 村民的公民意识、民主意识和维权意识淡薄,各扫门前雪,不关心村庄的整体利益和公共利益。农民参与规划不够。也有不少村民有极端想法,认为政府做村庄环境整治“是政府的事情,我们没必要掺乎”。
(2)村民“搭便车”的心理
农民在考虑自身利益时作为理性的经济人,表现出“搭便车” 的心理和行动,都希望不付出成本而能坐享收益。但现实是,在需要付诸行动时,村民还是袖手旁观。广大农民深信“枪打出头鸟”、“出头的椽子先烂”的俗话,客观上助长了普遍的“搭便车”心理。
1.2 参与角色职能的分配
村民参与中的各角色之间应有合理的职能分工和权力分配。实现村民参与的关键是村民主体意识的确立、政府职能的转变和规划师角色的调整。
1.2.1 参与角色
(1)村民
在村庄环境整治工作中,参与的主体应该是村庄的全体村民。村民参与的形式主要是方案决策、民主监督和长效管理。日韩以及西方国家大量的经验表明,充分发挥农民参与的主体作用,实现农村建设由“外发”到“内发”的转变,农村建设才能有长久的、创造性的生命力。
(2)政府
政府在村庄环境整治中的职能,是决策者和实施者,但不是唯一决策者,和唯一实施者,应和村民平分决策权。在信息流动平等、民众民主素质上升的今天,那种传统的部门领导安排,专家小组调研,提交和审批规划的“专家精英治国”的老办法已不能适应新的形势。
同时,政府还是引导者和监督者。政府不能走为民做主的老路,而要走帮民做主的新路。
(3)规划师
在当前村庄环境整治过程中,村民需要的是“少花钱多办事”的规划设计,同时也需要专业人才的指导。因此,规划师一方面要承担起村庄环境整治规划的技术工作,对农民自主规划进行指导;另一方面,规划师应尝试由技术性角色转变到在公共事务中,扮演汇集群众意见和协调不同利益团体的角色,使规划师成为村民与政府间联络的桥梁。
1.2.2 职能分工
要理清在村庄环境整治中村民、政府、规划师三者角色定位和各自职能。有学者提议,村民是规划的决策者、参与者;规划师充当规划的协调者和编制者;而政府则是规划的实施者和管理者。这一提法在村民参与上很难行得通。其一,在现实条件下,村民没有单独做决策的能力。在没有决策能力的前提下,村民决策的科学性也就无法保障。其二,如果村民是唯一决策者,固然村民利益得到保证,但政府的利益呢?仅仅由公众对规划进行最终决策是一种过激的民主。
在托马斯看来,过于强调或者不分时宜地推行民主的公民参与决策,会造成公共政策的扭曲。这是由于公民参与本身具有不完善性。 在村庄环境整治中,由于农村人口的流动性较大,政府很难做到吸收所有利益相关村民的参与,村民代表不足够充分。
因而,在市场经济背景下,村庄环境整治中政府应与村民平分决策权。规划师的工作应为政府和村民而做,应能体现二者的利益,实现“双赢”。
1.3 结语
村庄环境整治最根本的是改善村民的生活环境,最终受益人是村民。改变以往以政府为主导的角色分工模式,重新定位参与角色。政府和村民平分决策权,实现“真正为民”。
【参考文献】
【1】许世光,魏建平,曹轶等.珠江三角洲村庄规划公众参与的形式选择与实践.[J].城市规划,2012,36(2):58~65.
【2】陈锦富.论公众参与的城市规划制度.[J].城市规划,2000,24(7):54~57.
【3】张百顺.韩国新村运动中农民政治参与的经验及其启示.[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3(57):256~258.
【4】张志国,李树华,游捷.基于公众参与的村镇规划手法研究——以许昌市紫云镇为例.[J].河北林果研究,2007,22(4):439~444.
【5】杨鹏,王俊杰.自下而上建设新农村——阿拉善 SEE 生态协会社区发展项目的启示.[J].中国改革,2006,(8):70~71.
篇7
关键词:独立学院;城乡规划专业;毕业设计;教改
作者简介:牛宇佳(1985-),女,河北唐山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海学院规划与生态学院,助教;朱鹏飞(1963-),男,浙江永康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海学院规划与生态学院院长,教授。(广西 北海 536000)
中图分类号:G642.47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09-0134-02
全国众多城市规划专业对学生的要求都是培养学生的综合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等等,独立学院很难展现其独有的优势。北航北海学院规划与生态学院为了使学生们具有自己的特色,提出了生态与规划相结合的特色专业。为了配合特色专业的培养计划,形成有特色的教学理论和体系,因此需要对城乡规划专业的毕业论文及设计进行相应的教学改革。
另一方面,又可以实现国家对毕业论文加强管理、要求学术诚信和减少论文抄袭现象的目标,根据对北航北海学院2006、2007、2008三届城乡规划专业毕业生的情况进行总结,开展了一系列的分析研究,以期展现特色专业的优势、提高毕业论文水平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术道德修养。
一、五年制城乡规划特色专业的特征和毕业设计的要求
五年制城乡规划特色专业的培养目标是:按照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要求,培养具有专业生态规划能力的人才、培养学生城市规划设计、建设、管理以及工程技术的能力、培养学生具有生态专业知识和老村庄规划布局等背景的城乡规划和建设能力、培养有实践经验的城乡规划专业人才,使学生具有城乡规划服务的能力,并且注重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在达到这些能力要求的基础上,五年制城乡规划专业的毕业生不论在基础知识还是在实践能力上都要比四年制的毕业生扎实。
除了要考虑五年制城乡规划特色专业毕业生的特征,还要符合毕业设计的基本要求。首先,要把四年内学到的基础知识进行系统的应用,让学生能够通过毕业设计的完成学会用理论来指导实践,学以致用。其次,论文要按照调查―分析―撰写―答辩的过程来进行控制,确保每一个环节认真落实,最终符合学校规范和培养计划的要求,让学生不仅在大学能够对知识灵活运用,还要学会规范的科学方式和做事方法。
二、2006级、2007级学生毕业设计中出现的问题
根据特色专业的特征和毕业设计的基本要求,为了发挥导师的引导作用,2006级、2007级共174名毕业生在做毕业论文时是根据导师的专业方向和参与的项目情况结合学生的兴趣而进行选题的。这种导师责任制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导师的资源优势,并且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这时学生的毕业设计及论文仍然以城市规划为主体。而当有的导师没有项目或者导师不负责任、指导能力有限时就表现出来一些共同的问题和现象。
首先,大多数学生并不对自己的研究对象进行调查分析,而是在网上直接下载相关论文,东拼西凑成自己的论文。有的学生在外面实习或参加导师的项目时,将别人的成果或公司的项目全盘照搬作为自己的成果进行答辩,实际上他没有参与或只参与了其中的一小部分。这些论文和设计出现了大量的抄袭和学术不端现象,对学生自身能力的提高没有任何好处,反而还可能使他们养成不认真做事、喜欢钻空子、偷奸取巧的坏习惯。
其次,很多学生对到底是做论文还是做设计争论不休,尤其是像城乡规划专业这种实践类的学科来说,学生们更倾向于做设计。认为设计才能够显示出自己的水平,更能得到别人的认可。因此,学生们忽略了对文字资料的收集工作,每天只是在电脑上画图,更有甚者将别人的规划照搬到自己的设计图中,缺乏设计依据,没有自己的创新和思考。
另外,选择写论文的同学又出现了不会用设计表达自己思想的问题,这无疑是对他们的未来发展不利,也很难将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
三、2008级学生毕业设计改革
针对特色专业的发展和2006级、2007级毕业生的共同特征以及在专业上出现的问题,为了更好地发挥全院的优势,形成一种完善的特色专业理论和体系,因此对2008级部分毕业生的毕业设计进行了一系列调整,设立了一个“老村庄”毕业设计组,有90名学生,对他们的毕业设计调整要求如下:
对于学生们在选题时缺少经验不知道做些什么的情况,为他们提供一个大方向的规定范围,就是对“老村庄”进行研究。相关部门最新的统计数字显示,我国的自然村十年前有360万个,现在只剩270万个,一天消失的自然村大概有80~100个。而中国的老村庄又是人们祖祖辈辈生活和繁衍的地方,有着非常科学适宜的生活环境和丰富的历史文化。因此从老村庄中学习,提炼出符合现代化要求的规划思想也是切实可行的,同时可以养成保护老村庄的意识,是非常有意义的事情。从这个角度出发,要求每一个学生至少选择一个以上老村庄作为研究对象,自己去收集资料,通过上网查找等方法确定自己感兴趣的村庄。这样就可以使学生选择具体的研究对象,从而有效减少抄袭现象。
确定对村庄进行研究的内容和范围。首先要对研究的村庄有一个基本情况的了解。比如说这个村庄的地理环境、周围的山川走势、大致的地理区位、村庄的人口和规模、特色等。在这一阶段,就要分导师进行指导。根据每个学生的情况指导学生如何进行系统地调研,要求他们通过现场踏勘、对村民进行访谈等方法了解村庄的地形地貌、道路、水系、景观、主要农作物、古树名木、特色建筑、风俗习惯、历史文化传承等许多内容。
根据调研的资料和学生的兴趣进行选题,拟出开题报告,进行开题答辩,通过以后拟定出论文大纲。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们会发现还有哪些内容和方向没有调查清楚,写出需要补充调查的条目,有针对性地进行第二次收集资料。
如果出现选题过大或过小、调查不方便或选题意义不大的情况,在中期分流的时候可以更改题目。这时会出现需要重新调查的情况,但这一次确定的题目将不能够再次更改,目的是使学生们认真对待自己的题目,认识到开题的重要性。
在论文的写作过程中,要求学生学会规范写作,教会他们写科学论文的思路、结构和逻辑性。严格按照规范的论文格式、中英文摘要的书写方式来要求他们,使他们形成良好的写作习惯和严谨的工作态度。尤其是很多学生论文中出现大量的错别字,一定要让他们严格要求自己,学会自我检查和互相检查,提高自我学习的意识。
答辩时,让学生们用10分钟展示自己的毕业设计,要求他们在指定设计内达到预期的目的。要求2008级毕业生在写作论文的基础上学会用设计来表达自己的思想,也就是做好资料调查、分析与总结工作,在提出自己的设计依据的前提下用设计来展现新的创意和构思。这样解决了以往教条的论文或设计形式,有利于更好地使学生们的理论与实践结合。
四、2008级学生毕业设计中出现的问题
这一届90名毕业生进行了“老村庄”方向的毕业设计(论文)调整以后,论文的质量与没有进行调整的分组相比有了很大提高。学生也普遍反映可写的内容更丰富,不再需要东拼西凑来写论文了。但是这一届毕业生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归纳起来有:
1.学生对老村庄的调查不太重视
这一类学生在选择村庄时不积极或随便选一个,不做现场调查,只在网上下载一些资料就想蒙混过关,或者是没有做好前期准备就到村庄里拍拍照、随便看看,这些都受到之前养成的不良学习习惯的影响。另外,学生对老村庄这种宝贵的历史财富认识不足,没有意识到老村庄可以给规划设计带来多大的帮助,片面认为老村庄都是过时的,不需要学习的,殊不知老村庄对自然环境的利用和保护等以人为本、天人合一的规划思想正是现代规划设计师缺乏的精神和理念。
2.学生很重视但不会调查
这些学生对老村庄的选取非常积极,早早选好了村子就去调查,但由于没有明确调查的内容和目标,因此收集资料的效率很低,回来后发现没有东西可写。对这样的同学,要求导师在他们去调查之前针对不同村庄的特点,为其需要调查的条目和可能会涉及到的调查方法提出建议,让学生做好准备以后再去调查。
3.有的学生选择的调查地点不方便
这一类学生多是在调查回来后发现与专业方向不一致,需要重新或增加调查。而学生们一般都是在假期去调查,如果调查地点离家过远就会出现调查不方便的情况。因此建议他们选择家乡附近的村落进行调查。另一方面,也不容易产生语言沟通问题,可以大大提高资料收集的准确性和丰富性。
4.很多优秀的同学同时做论文和设计,但关联性差
这些学生在从老村庄中提炼出设计元素应用到自己的设计构思中的方法还是掌握得不熟练,体现在对村庄的特点研究得很详细,但在自己的设计中却没有体现出来。这种情况就要求学生多与导师沟通,在建立起理论依据的基础上活学活用,用图纸展现的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构思。
面对在实施老村庄研究中这几类学生出现的问题以及不断完善特色专业培养计划的要求,需要进一步改善。一方面,涉及对答辩时间的调整,从之前的5月份调整到前一年的10月份。这就要求学生利用好假期,提前在寒假就开始进行调查,这样学生回到学校以后有一个学期的时间与指导老师进行联系和沟通,到暑假的时间再进行补充调查就可以了。这样可以有效减少学生不会调查和调查不充分的问题。
篇8
一、认清重要意义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一项重大而长期的历史任务,是加强“三农”工作的重大战略部署。为了确保全市新农村建设顺利推进而开展全市万名干部回村庄携手建设新农村活动,必将有力地体现各级党委、政府加快解决“三农”问题的决心和意志;必将有效地促进干部作风转变,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必将有利于知情的人办知情的事,帮助基层解决新农村建设中遇到的矛盾和问题;必将发挥出各方面的积极性,营造出全社会共同关心、支持和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浓厚氛围。
二、明确主要任务
鉴于干部回村庄参加新农村建设的有限时间、精力和条件,主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协助村党支部搞好宣传发动。要通过召开各种会议,走村上门串户,发送宣传资料,举办文化活动、典型报告演讲,刷写标语口号等多种形式,宣传中央1号文件精神,宣传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意义、历史背景、科学内涵和目标任务,宣传新农村建设的政策措施,特别是“政府主导、农民主体”的基本原则等,努力营造建设新农村的浓厚氛围。
2.协助村党支部搞好规划编制。要按照因地制宜的原则,重点指导好三个方面的规划:一是产业发展规划。要以发展壮大传统产业为基础,突出壮大主导产业;要注意发挥各地优势,突出培育特色产业;要在稳定发展种养业的同时,突出发展二三产业,努力推进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进程。二是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包括水、电、路、讯、文化、教育、卫生等建设内容。三是村庄整治规划。包括“三清三改”中该清理的怎么清理,该改善的怎么改善,该保留的怎么保留,该扶持的怎么扶持。
3.发动直系亲属模范带头。要以“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为目标,发动直系亲属带头发展生产增收致富,带头参加“三清三改”,带头树立文明新风,带头参加村庄的各项公益活动。
4.组织发动群众每年办好一件以上新农村建设的实事。至少办好一件以“三清”为主要内容的实事,使村民看到实实在在的成效,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
5.协助党支部搞好组织协调工作。如协助村里开发包装项目,积极向上争取资金;协助引导本村在外工作和务工经商人员支持本村建设;协助按照“一事一议’’要求动员群众投资投劳,发挥主体作用;协助开展招商引资活动,用好项目、好环境吸引客商到本村开发建设;协助指导建立村民理事会,帮助他们做好资金筹集管理、开发建设项目;协助解决新农村建设实施中的矛盾和问题等。
三、把握工作要求
各级各部门要大力支持本部门本单位的同志到村庄参加新农村建设,在工作条件和时间安排等方面提供方便。回村庄的同志要增强事业心和责任感,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扎扎实实开展工作。
6.人员要求。参加活动的人员为全市范围内的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群团组织中的三方面干部:(1)出生地在水州的干部;(2)虽然不属__籍但成长地在__的干部;(3)既不属__籍也不在__成长,但现在__工作的干部。各级有办点示范任务的同志,既要回出生地或成长地或工作地的村庄参加新农村建设,又要办好党委、政府安排现在工作单位要办的示范点,不得顾此失彼。
7.时间要求。按照“单位统筹安排,不影响本职工作和分期分批回村庄”的要求,今年5月底前,应回村庄的干部都应安排7天时间食宿到村工作。5月底后,原则上利用周末时间和节假日下乡回村,平时工作日照常上班。
8.纪律要求。回家乡参加新农村建设的干部要服从当地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尊重基层干部,尊重村支“两委”,听取群众呼声,尊重农民意愿,坚持依靠当地村支“两委”开展工作。要严格做到“六不”,即不影响单位的正常工作,不代替村支“两委”的工作,不大吃大喝劳民伤财,不在单位带钱带物,不在单位摊钱摊物,不参与有损干部形象的各项活动。回乡工作时间的有关补贴由各单位按规定解决。
四、加强组织领导*
9.活动在市、县区(场、管理区)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进行,日常工作由各级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负责。组织、人事部门负责回村干部的组织管理和考核,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业务工作的指导,宣传部门负责活动成效宣传,各级党委、政府的办公室要负责做好协调工作。
10.活动按照“统一部署,分级组织,以县(区)为主”的原则,在市、县区两级同步进行。市直单位要以县区(场、管理区)为单位确定一名牵头人和一名联络员(名单附后),其职责是:确定各村牵头人,加强上下 工作协调,搞好督促检查。各县区(场、管理区)也应确定领导和工作人员负责上下沟通,为回村庄人员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和方便。
篇9
关键词 村庄绿化;功能定位;设计原则
中图分类号 S731.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10-0295-02
Abstract Acording to the planning and practice of village greening in new rural construction,we summarized a sustainable way of high benefit,low input and low consumption.Meanwhile,we analyzed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village greening.It has a certain guiding role for new rural construction at present.
Key words village greening;functional orientation;design principle
潜山县地处皖西南,大别山东南麓,长江北岸,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依次形成山区、丘陵、圩坂,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森林覆盖率51.99%,县内天柱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为世界地质公园、国家5A景区、国家森林公园。当前,潜山县正在大力开展新农村建设。
村庄绿化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1]。村庄绿化包括村庄绿化及村庄内部绿化。村庄内部绿化包括村庄内公共绿地绿化、庭院绿化、村庄内道路绿化;村庄绿化包括村外道路绿化、生产区绿化、生态区绿化。村庄的范围在山区指村庄第一山脊线内的区域,丘陵及圩畈区是指村庄外500 m范围内区域(村庄外为基本农田)。搞好村庄绿化,可美化村庄、保护生存环境、增加村民收入,对新农村建设有画龙点睛之功效。与城市绿化相比,村庄绿化有其特点和功能定位,因而村庄绿化有其相应的设计原则。
1 村庄绿化的功能定位
1.1 生态保护功能
生态保护功能是指村庄绿化在保持水土、防风固沙、改善环境等方面的功能。村庄绿化可以保持村庄水土,减轻或防止水土流失,山区可防止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的发生;村庄绿化树木尤其区域树木可降低风速,防止狂风暴雨对村庄的破坏;村庄绿化树木可吸收有害气体,吸附灰尘,散发香气,夏天遮荫,冬天挡风,可改善村庄人居环境。
1.2 绿化美化功能
绿化美化功能即村庄绿化在改变村庄景观方面的功能。
1.3 增加收入功能
充分利用房前屋后空隙地及区域林地,规划发展果园、花园、药园、竹园、桑园、茶园及用材林等,在绿化美化村庄、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发挥村庄绿化的经济效益。
2 村庄绿化设计与施工原则
2.1 城乡一体与兼顾村庄绿化特点相结合
村庄绿化要体现城乡整体协调和统筹城乡一体化绿化的观念,把村庄绿化规划纳入县域城镇体系规划、村庄布局规划。村庄绿化的布局、绿化用地安排等与各部门的专项规划进行整体协调,在编制村庄规划时,要对道路、居住区等各种绿地类型进行总体布局,统一规划[2]。以改善村庄生态环境、增加村民收入为目标,营造村庄森林生态系统。需要注意的是,制定规划时要征求村民意见。
2.2 保护现有树木与新造林相结合
潜山县群众自古以来就有在村庄周围植树的良好传统,现保存下来的古树名木达300余株,村庄风水林不计其数。绿化规划前,先对村庄内部及周边进行全面调查,了解村庄周边地形、地貌、水系及树木分布状况,重点调查现有古树名木、大树的树种、年龄、胸径等情况,调查村庄风水林、片林的树种、面积以及经济林树种年收入等。规划时,将村庄绿化区划分为村庄生活区及村庄区2个部分。村庄区绿化以防护林为主,适当配置经济林,其主要生态功能为保护村庄、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减灾,次要功能为美化村庄、增加收入。因此,树种选择上,营造防护林以毛竹、雷竹、马尾松、杉木、枫香、香樟、苦槠等为主;营造经济林以板栗、茶叶、桑、桃、李、枣、猕猴桃、柑橘等为主,方便村民从事生产,减少村民路途时间消耗。村庄生活区公共绿地绿化以村庄内原有古树名木及大树(或大树群)为景观主体进行设计,辅助配置小乔木、灌木、草本等。
保护现有树木,尤其古树名木及大树,可最大限度地减少绿化支出。同时,对古树名木挂牌保护可提高村民尤其青少年的环保意识,绿化工程完工后,形成以原有古树名木及大树为主体、新栽植苗木为有机补充的绿化景观。
2.3 乡土树种与引进树种相结合
乡土树种是经过长期自然选择而生存下来的树种,具有适应性强、品种多样、抗逆性强、投资少、观赏性高的特点,少数树种还是珍贵稀有植物,列为国家重点保护对象,在特定环境条件下,能形成稳定的植物群落。村庄绿化利用乡土树种,可观叶、观花、观果、观形,加之植株生长茂盛、枝叶浓密、花朵艳丽、果实丰硕,可发挥最大的观赏效果;乡土树种取材方便、育苗容易、地产地种、随种随取,可避免长途运输,成活率高,管理省工,寿命长,成本低;由于生长旺盛,叶面指数高,也能最大限度地发挥绿地功能和生态效益。因此,采用乡土树种绿化最经济实惠。引进树种可视其在县内的适应性及生物学特性有选择地使用,只可作为乡土树种的补充,绝不可作为主栽树种。
2.4 产业发展与村民生活相结合
近年来,在转变增长方式、倡导绿色低碳经济的转型期,潜山县加速构建“绿色为体,特色为魂”的农业框架,县政府出台政策,成立了六大农业特色产业指挥部,每年投放财政资金逾1 000万元,大力发展茶叶、瓜蒌、油茶、食用菌、蚕桑等产业,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在村庄绿化上,注意做好与六大农业产业的对接,增加村民收入,使村民安居乐业。近年来,结合村庄绿化,潜山县发展无性系茶园面积达366.67 hm2,新增产值1 100万元;建设油茶基地9 400 hm2,育苗140万株,获全国“万亩油茶林示范基地县”等称号;依托村庄绿化,全县农民人均年增收1 258元。
2.5 高效低耗原t
与高投入的城市绿化相比,村庄绿化投入主要靠村民自筹,没有专业养护人员。因此,村庄绿化要求投入少、耗肥少、耗水少且树种抗性强、适应性强、不发生或少发生病虫害。
3 村庄绿化应注意的问题
3.1 基建设计与施工给树木生长留足地下空间
树木的地下部分与地上部分是协调生长的,其生物量呈正相关,一株树冠庞大、树干粗壮的树木,其地下根系必定发达。一旦地下部分受到破坏或生长空间、土壤条件发生不良改变,树木地上部分的树干及树冠就会生长不良,甚至死亡。因此,各种土建工程必须给树木留足空间。具体来说,原有大树、古树名木树冠阴影内不可硬化处理,只可铺设草坪、栽植灌木,确需硬化也只能在下垫土壤上铺渗水砖、镂空砖,以保证土壤透水性、透气性;基建施工不可损伤地下根系,原有大树树根的,应适当运客土覆盖,以保护根系,但土壤不可过厚,以免对大树生长产生不利影响;临坡侧可砌挡土墙保护根系。新植树木根据树木生物特性留足生长空间,以确保新植株成活并正常生长。所有定植树木及草坪必须清除水泥、石灰等建筑垃圾,从别处运输土壤回填后方可栽植绿化树木。
3.2 考虑植物生物学及生态学特性
为达到村庄绿化高效低耗的目的,选择适应性强、抗性强的树种(草种),以减少资金投入、降低养护成本[3-4]。应尽量避免选用落花、落果、飞絮的树种,如村庄绿化尽量不选择杨树,因为杨树中一些品种开花时飞絮对健康不利,且杨树滋生天牛遇大风易折断,会碰坏房屋、电线以及碰伤行人;耗水量多、易滋生杂草的草种不可用;易滋生病虫害的树种不可用,因为防治病虫害的药剂对村民健康不利;房屋南面选择水杉等落叶乔木,夏天可遮荫,冬天可晒太阳。
3.3 考虑村庄绿化的可持续性
枯枝落叶及修剪的枝条等生物质集中收集,堆沤生物肥料,再用于村庄绿化追肥,切不可污染环境。潜山县在新农村建设中树立“统筹城乡发展、全县大景区”意识,打好自然生态牌、休闲体验牌、历史文化牌、风景观光牌、特色产业牌,全面推进“旅游城市、风情小镇、美丽乡村、幸福家园”建设,已初步建设村庄整治点100多个,村庄绿化实现了四季有花、三季有果、农业增效、村民增收的良好目标。
4 参考文献
[1] 倪琪.村庄绿化[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2] 国家林业局林产工业规划设计院.安徽省安庆市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总体规划(2011-2020)[Z].北京,2012.
篇10
【关键词】村庄规划;水污染;给排水
我国农村人口超过7亿,占全国人口的56%,由于农村给排水设施建设原始落后,产生的污水没有必要的处理措施,每天产生的数千万吨污水对农村用水安全产生了很大的影响[1]。根据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的统计数据,全国农村有3亿多人饮水不安全,其中约6300多万人饮用高氟水,200万人饮用高砷水,3800多万人饮用苦咸水,1.9亿人饮用水有害物质含量超标,血吸虫病区约1100多万人饮水不安全。其中超过60%是由于非自然因素导致的饮用水质不达标,当前全国范围内都在进行村庄规划建设,合理的村庄给排水系统规划成为解决农村用水问题的关键。
1.辽东山区村庄主要的水问题
1.1污染源小而分散
从编制辽东山区相关村庄规划的前期调查结果中,可以看出与城市和小城镇相比,辽东山区村庄有着居住密度小,户与户之间居住较分散、屯与屯之间的距离较远的特点。山区中村域所在地多山的行政村的户与户、屯与屯的分布更加分散,这种居住分散的状况造成了该区域农村水污染源小而分散的特点。
1.2给水系统不健全
辽东山区大部分农村给水系统不健全,主要饮水源形式为每户一口的自备水井、几户一口的公用水井、集中供水的自来水井。集中供水普及率低,一半以上的行政村没有通自来水,即使是有自来水井的村庄,也由于居住的分散而靠成部分区域无法建设自来水管道。
1.3排水系统匮乏
辽东山区农村绝大部分村庄排水设施匮乏,除主要道路上部分地段有排水沟外,其它大部分地区没有排水设施,而且现有大部分路边排水沟也是被垃圾、残土堵塞,不能满足排水需要,有的已经失去排水功能。平时污水隐现,每到雨季,雨污混合四处漫溢,由于没有污水处理系统,污水直接就地势排入周边水体,造成水体污染。
2.辽东山区村庄给排水规划设计
2.1给水系统规划设计
村庄给水问题的重点是要解决三个方面的问题,首先是“饮水解困”,解决有水喝的问题;第二是“饮水安全”,解决水量、水质问题,提供清洁的饮用水;第三是“饮水方便”,实现饮用方便的自来水。
2.1.1 给水水量的设计
供水水量是集中式供水工程设计的重要参数。村庄用水主要包括:居民生活用水量、公共建筑用水量、消防用水量、管网漏失和未预见用水量。居民生活用水在供水量中占有较大的比重,应详细了解现状居住人口,包括无当地户籍的常住人口。公共建筑用水量应根据公共建筑的性质、规模、用水定额确定;根据《村镇供水工程技术规范》及辽东山区水资源的状况,辽东山区村庄生活用水规划一般标准为150L/人/d;公建用水为生活用水的15%;消防用水量根据《村镇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规定,确定为10L/s,并按同一天内有两处发生火灾,灭火持续时间均为1小时用水计算;管网漏失和未预见水量按除消防外以上各项总和的15%计算。
2.1.2 水源地的选取
村庄饮水水源工程应按照《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规定》和《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中的水源卫生防护要求,划定供水水源保护区,制定保护办法,加大水环境保护执法力度,确保饮水安全。目前规划的水源地大部分选择在村庄附近的山上,水体受人为干扰较小,能够有效的保证水质的安全,并且由于重力原因基本上可以在不加压的情况下靠重力水压为供水管道供水,即节能又环保。但是,由于山区人口居住分散,部分山丘地区供水管道难以通达,这部分区域的供水,需要变通解决,主要是通过建井、池、窖等收集山泉和裂隙水进行单户或联片供水。
2.1.3 给水管线敷设
考虑到山区一般的水源地相对高度都较高,结合辽东山区财政收入及村民收入水平相对较低的因素,给水管网近期应采用节省投资的倒枝状管网布置方式,远期逐步连成环网,确保供水的安全性。山区一般的村庄人口在1000人左右,与日供水量综合考虑,给水干管管径为DN200mm-DN250mm,管材采用聚乙烯塑料管。供水管埋深根据该地区不同区域的冬季冻土深度进行埋设,要求水管顶部埋深在冻土层下方15-20cm处。
2.2村庄排水系统规划
根据村庄总体规划制定的排水系统方案,村庄排水系统规划包括:选择排水体制、估算各种排水量、布置排水管道系统。
2.2.1排水体制的选择
当前城乡规划中的排水体制分为合流制和分流制两类,其中分流制又分为完全分流制和半分流制。考虑到辽东山区地形和雨季雨水量大、冲击力强等因素,辽东山区的村庄排水规划多实行雨污分流制。即雨水和污水分别设置不同的排放管渠,其中雨水通过村庄的排水沟和排水明渠排入附近的受纳水体,污水通过管道收集后进入污水处理设施,处理达标后,排入附近的受纳水体。雨污分流制可以防止雨季排水管承载力不够而造成的雨污水混合地面蔓延的情况,另一方面利用排水沟和排水明渠排放雨水可以有效的节省建设资金。城市的雨污分流制由于都是走地下管线工程造价较高,而农村的这种雨污分流制由于合理利用排水沟和排水明渠,其工程造价将比雨污合流制低。
2.2.2排水量的估算
根据村庄规划设计规范,污水量按照村庄用水量的85%进行计算。雨水量用降雨强度、径流系数和汇水面积等三个因素的乘积估算。其中暴雨强度按照辽东地区暴雨强度公式进行估算。
2.2.3排水管道系统的布置
在进行排水管网布置时,应根据村庄总体规划的原则,结合辽东山区地势情况;充分利用地形,并使管线最短和埋深最小。在规划雨水系统时,要结合防洪统一考虑,特别是山洪袭击对村庄危害很大,在村庄后缘地带合理设置截洪沟,建设排洪渠,减少山洪进入村庄[2]。
(1)管道坡度和管径。辽东山区农村地形坡度明显,按照地形布置的管道水力条件较好,一般不会导致污水管道终端埋深过大的问题。对于农村管网实际规划设计中经常遇到的起始端流量较小,无法进行管道水力计算的情况,从防止管道堵塞和今后污水量增加的角度考虑,建议污水管道管径取DN200-DN400mm,管道坡度在保证大于等于0.005的情况下尽量与地形坡度接近以减少工程量。
(2)管道埋深。在确定管道埋深时,应根据实际计算结果在满足管道衔接要求的前提下,保证管道沿线管顶的最小覆土厚度。考虑到辽东山区冬季寒冷的实际情况,管道及基础应全部埋设在冻土层以下。
2.3污水处理系统的选择
污水处理系统规划包括确定污水处理方式及污水处理系统的位置等。
经调查辽东山区村庄污水的主要污染成分为BOD5和氮磷,考虑到山区雨季水量大的特点,选用的方法需要有较强的抗冲击性,从技术上能够满足于辽东山区村庄污水处理的方法主要有氧化沟、SBR、接触氧化、MBR和净化槽法。同时考虑到辽东山区农村财政收入及人均收入均属中等,人口密度多为中、小等级,结合自然条件及出水用途等因素,推荐适用于本区域的污水处理方式为接触氧化法。
3 结语
村庄给水排水系统规划在村庄规划过程中常被认为是次要的工作,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村庄污水随意排放现象严重,不但污染地表水,还会造成对地下水资源的污染,影响农民饮水安全。科学地进行排水工程规划,建设必要的给排水系统和污水处理设施,既可改善农民的居住条件,保证村民身体健康,又可保护农村生态环境,促进农村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守中,张统.我国农村的水污染特征及防治对策[J].中国给水排水,2008,24(18):1-2.
[2]张晓秦,王昊,山地城市排水工程规划的探讨[J ]. 给水排水2006,32(7):4-5.
作者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