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课的基本要求范文

时间:2023-05-29 15:08:4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讲课的基本要求,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讲课的基本要求

篇1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目前,世界各国仍然主要采用课堂教学,即用讲课的形式来传创新之道、授发展之业、解探索之惑。讲课是有声语言的一种重要表达形式。

1.有声语言的基本特征

有声语言可分为会话语言和独白语言两类,会话语言常用于调查、谈判、辩说、对话等,独白语言适用于演讲、报告、解说、主持等。讲课是一种以独白语言为主、会话语言为辅的一种有声语言,它兼有独白语言和会话语言的基本特征。

有声语言通过语言的表述和肢体动作,向听者传递信息、阐明事理,唤起听者的兴趣,增强听者的记忆,以期达到与听者情与理交融的目的。

有声语言的具有音义结合的相对性、思考表达的同步性、瞬息即逝的短暂性、信息反馈的实时性、语体风格的独立性的特点。

2.对有声语言的基本要求

比较典型的有声语言,有对话、解说、报告、演讲、主持等。

对话可以信息交流,容许停顿思考,对话中要善解人意、言语贴切,实现情感的沟通;

解说以固定模式进行,要镇定从容,言语表述平缓,不要加入自己过多的主观意志;

报告基本照本宣科,要保持充沛的热情,具有鼓动性,可以适当发挥,起到宣传效果;

演讲要求富有激情,言简意赅,整个过程一气呵成,不能交流停顿,时间也不宜过长;

主持要求反映迅速,进程调控自如,适当进行表演,现场变数较多,临场发挥很重要。

3.讲课与有声语言的关系

讲课与对话、解说、报告、演讲、主持相比,既有相同点,可参考借鉴,又有不同处,忌生搬硬套。

讲课既要像对话那样亲切,具有通俗性。但又不要像对话那样随意、交流过密;

讲课既要像解说那样严谨,具有条理性。但又不要像解说那样单调、表述过繁;

讲课既要像报告那样准确,具有思想性。但又不要像报告那样枯燥、号召过频;

讲课既要像演讲那样激昂,具有艺术性。但又不要像演讲那样做作、情感过重;

讲课既要像主持那样洒脱,具有观赏性。但又不要像主持那样表演、娱乐过多。

4.课堂讲课的基本原则

讲课是摘取其它有声语言之精华的一种有声语言的展现。讲课语言应有高低起伏、轻重缓急、刚柔并济、抑扬顿挫,但要快而不乱、慢而不断、高而不喧、低而不闪,避免平铺直叙、拖泥带水、颠三倒四、东拉西扯。

课堂上语言表述要语调委婉、语音自如、语速流畅、语气镇定,评判学生要心要安祥、色要温雅、气要平和、语要简切,应变处理要观察仔细、反应快捷、分析准确、对策巧妙。

讲课的理想境界是把抽象的概念讲得形象具体,把深奥的原理讲得通俗易懂,把复杂的计算讲得简明扼要,把枯燥的推导讲得趣味生动。

讲课虽然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

课堂上应当禁止口齿不清、表意不明、心神不定、衣冠不整的现象,禁止张牙舞爪、摇头晃脑、前俯后仰、东游西荡的动作。

参考文献:

[1]浅谈讲课的艺术,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增刊 81

[2]修炼语言表示能力,现代教学,2006-5

[3]论教学语言技巧的基本类型,中国教育学刊,2007,5

[4]课堂教学创新的几种途径,南京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3

篇2

关键词:新课程;听评课

听评课是我们教师习以为常的工作。但是在新课程下,教师的角色变了,教与学的方式变了,我们需要对过去司空见惯的听评课的方式 进行重新审视。听评课,应该是我们专业化的一个标志,但有些老师往往忽略了这一点,听评课有时成了一种摆设,成了一种应景而作。在新课程标准写下,我们应该如何在平日的课堂中如何才能做到专业化听评课,实现与老师的有效沟通呢?

一、先备课,后听课

崔允漷教授在山东省教研员远程研修(2012年2月10日—15日)培训中提到了这样一句话:听评课应该有行话,有一个“话语体系”,应该是同学科老师之间进行。我们到学校听课时,也经常听到这样校长说的一句话:你们帮我们好好听听课,指导一下,平日我们说的,他不听。是什么原因引发的“我评他不听”?能不能改变这种“我评他不听”的现象呢?我想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因为听课者是“门外汉”,被听者觉得我是专业的,你对这门课知道多少?你凭什么对我指手划脚呢?

明白了这一原因,我建议听课者,在听课前,先了解一下讲课者要讲哪一课,这一节课的内容、课标基本要求等,弄清楚了这些,然后再去听课,你对课的评价就不会让人感觉是门外汉了。

老师在上课前,都是认真的进行了备课,特别是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听课者接触到的材料、理念,可能讲课老师也已经接触到了,因此听课者应该认真钻研教材,才能“不打无准备之仗”。只有这样,我们在评课时,老师们才能听从我们的改进建议,并把我们的改进建议落实到行动中去。

为此,我们听课前,应该先根据教学进度,熟悉教材,自己先备一下课。在备课时,主要想清楚以下五个问题:(1)学生自学的问题是什么?(2)学生的兴趣点是什么?(3)需讲解和点拨的问题是什么?(4)需补充的史料是什么?(5)需强化训练和检测的问题是什么?目标达成的措施是什么?

自己先备课,体现了一种以师为本的思想,是对讲课教师的一种尊重。同时也给讲课教师传达了这样一个信息:我对这堂课是进行了充分准备的,对这堂课的评价和所提的改进建议并不是信口开河,想到哪说到哪,这样就会增加讲课教师的信任感、亲近感,在这样的心态、氛围下,交流和沟通是顺畅的,我们想要的改变也更容易达到。

如在听一位老师讲欧盟成立的原因时,由于自己提前备了课,所以我在评课时提供了一下材料:补充丘吉尔曾说过的一句话:“我的一边坐着把一条腿搭在另一条腿上的巨大的俄国熊,另一边是巨大的北美野牛,中间坐着的是一头可怜的英国小毛驴。”通过这句话阐释欧洲走向联合的原因。学习欧元的作用时,我们可以引用下面这句话:“从里斯本到赫尔辛基,从都柏林到雅典,从今天起,人们有了共同七种纸币,8种硬币,有了一个触摸得到的欧洲--‘口袋里的欧洲’,人们的欧洲归属感越来越强。”这些话浅显易懂,学生对历史事件的意义可以有更加深入和具体的认识。讲课老师愉快的接受了我的建议。

“先备课,后讲课”,是我们耳熟能详的,是老师必须做到的;但作为听课者来说,也应做到“先备课,后听课”,因为它有助于我们改进我们的课堂教学,改变教师对推门听课的抵触情绪,使我们的听课更有指向性,对课堂的指导更有力度,更到位。

二、先说课,后评课

老师们都很辛苦,不管是常态课也好,公开课也好,他们多是进行了精心的准备,有他们的设计思想,设计意图,也有他们想达成的目标及为达成目标而采取的措施等。如果老师如此费心地去准备、并实施于课堂中,我们不让他说一说,可能是他的不尊重,“话语权”也是人的基本权力之一。因此在听评课的第二个环节应该是先说课,后评课,让老师把自己的设计意图说出来,表达清楚,然后再来评价,评价他的目标设计是否合理,评价设计是否合理等等。

先说后评的另一个优点是便于讲课老师自己发现问题,讲课教师在说课的同时,就会反思自己的成功与不足之处,有些问题他可以自己发现,这比别人替他说出来,效果要好。

三、先个性,后共性

篇3

论文摘要:二十世纪后期电脑和信息技术在经济建设和科学技术的各个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在这样的形势下,高等学校中也面临着教育改革的迫切任务,如何在各门课程中,高质量和高效率地培养学生,已成为现实的问题。本文涉及《理论力学》课程的讲课方式的改革,介绍我们采用多媒体手段进行《理论力学》讲课的实践和体会,并提出一些有关的看法。

一、问题的提出

近年来我校为了适应二十世纪后期经济建设和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推行了一些教育改革的重大措施,其中之一是对教学计划进行了修改,削减了部分基础课和技术基础课的授课学时,增开了一些选修课,例如对各类专业的《理论力学》课程的授课学时数,都作了大大的削减,特别是将机械、动力类专业的《理论力学》从原来的64学时减为48学时,要求完成静力学、运动学和动力学三部分的教学内容。用这样少的学时进行教学,一般是较难满足该类专业的后继课程的教学对《理论力学》的要求的,为了保证学生能把《理论力学》中最基本的内容学到手,过去曾采取删减一些教学大纲中的内容,来解决这一问题。但是这些内容有的却是作为一个工程技术人员所必需的,有的却是后继课程中所需要用到的知识。时间这么少,要求的内容又不能少。为了在这样有限的时间内,使学生掌握高等工科学校相应专业对《理论力学》课程的基本内容,同时又扩充学生的知识面和提高学生的能力,完成教学计划的基本要求,我们就考虑在教学手段上进行改革,改变过去传统的用粉笔加黑板的讲课方式,而试验采用多媒体手段进行讲课教学。先后在两届、两个教学班的《理论力学》讲课教学中进行实践。

我们应用Microsoft的PowerPoint软件制作了《理论力学》的静力学、运动学和动力学三部分内容的多媒体讲课课件,共计265张幻灯片,分别储存在16个文件中(每章一个文件),全套6张3寸软盘,容量达5. 5兆字节。

试用结果,在学校的规定时数内,完成了机械、动力类专业的《理论力学》基本要求的教学内容。比过去用传统的讲课手段(粉笔加黑板)所教的内容有所增加。学生的期末考试成绩如下:优良26. 3%,中等16.25,及格42.55,不及格15%。

说明学生能够掌握课程的基本要求。在学期结束时,我们用调查表的方式,给全班80位学生发了调查表,了解了他们对采用多媒体手段进行《理论力学》讲课教学的反应,最后收回了58位学生的调查表,统计结果如下:

从以上的调查结果可以看出有半数左右的学生觉得多媒体手段教学效果好,并表示欢迎,还希望在其他的教学环节中采用网上教学手段。

二、多媒体教学手段的主要优点

1.节省板书时间提高讲课效率

传统的教学手段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在板书上,如书写标题和结论。特别是,.当讲解例题时,遇到具有复杂的结构或机构的例题,就需要化很多的时间在画图上。采用多媒体手段教学后,教师可在课前将章节的标题、结论和示图在幻灯片上制作好,上课时就可节省很多的时间。节省下来的时间就可以增讲一些过去因为学时减少而删除不讲或简要讲解的内容(如:牵连运动为转动时点的加速度合成和科氏加速度、平面图形上点的加速度分析、相对于质心的动量矩定理和平面运动微分方程等),以及过去不讲的,’但对学生今后学习有用的内容(如:变质量质点运动微分方程和《分析力学》的基础—虚位移原理和动力学普遍方程等)。这样就提高了讲课的效率。 2.运用视觉效应加强教学效果

多媒体手段的一个特点就是可以利用电脑技术中的字型和颜色的区别,使放映出来的文字以不同的形和色出现,例如,对理论结论中的关键词,可以用不同的字体或鲜艳的颜色来突出其重要性,使学生能一目了然。这样利用视觉效应,使学生对特殊的字体或颜色的文字在脑海中产生深刻的印象,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记忆,同时也引导学生学会看书学习的方法,使他们知道在学习.中能抓住内容的关键,而不是泛泛地阅读。使学生既学到了课程的内容,又提高了自学能力。

3.利用图片影象扩大知识面

利用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还可以在讲课过程中插入一些图片或影象,例如在讲到静力学和运动学引言时,就可以将一些实际工程结构或机构的照片制作成幻灯片放映,说明力学在工程实际中的应用,使学生感到力学中的不少问题是从实际工程和生活中抽象出来的,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程技术中普遍存在着力学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增加学习的动力。并能引导学生在学习《理论力学》的过程中注意联系实际.。此外,在讲课中运用了图片和影象,使课堂内容丰富多彩,增加了与本课程有关的实际知识,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

4.增加例题的内容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由于采用了多媒体手段,节省了讲例题时的画图和板书时间,就可以增加讲课中的例题,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解题的方法,同时我们还在讲完了例题后,与学生一起对所得的结果进行讨论,有时则将例题的形式或条件进行适当的改变后,提供学生课后进行思考或求解,使学生学会分析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些做法在用传统的教学手段进行讲课时,由于学时较少,时间较紧,所以就较少采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三、几点看法

1.教学时数不能削减太多

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是随着电脑和信息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根据我们试验的体会,它比传统的教学手段有更多的优越性,它具有直观、形象和高效的特点。然而,决不能因为采用多媒体手段,而将教学时数任意删减,因为虽然讲课中能节省一些板书时间,但学生还需消化教学内容,因此在课堂上采用多媒体手段时,讲课不能太紧迫,应给学生留有思考的时间,或者在课堂上对一些问题与学生一起进行讨论。此外,《理论力学》课程中有大量的习题,需要学生在课后实践,以巩固课堂上所学的内容。如果进度太快,每周的作业量又不能太多,这样就会影响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程度。所以我们认为对于机械、土建和动力类专业,《理论力学》教学时数一般不宜低于64学时。

2.把多媒体教学手段推广到各个教学环节

从以上我们对学生的调查统计结果看出,多半的学生是欢迎和希望在教学中采用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的。为了发挥电脑和信息.技术的优越性,我们认为还可以将多媒体手段推广应用于其它的教学环节(如答疑和批改作业等),可以将课后作业中的习题解答或习题中容易产生的错误总结出来,制作成网页,供学生自己上网检查。这样就可以大大节省教师批改作业的时间,使教师能把更多的精力用于研究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从而进一步提高教学效率、效果和质量。也可培养学生自觉和主动学习的习惯。

3.提高教师的计算机软件应用能力

篇4

【关键词】 分层教学;个体差异;分梯级评估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9-00-01

《数学课标》基本理念第一条中提出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正在实施的新课程,从课程目标到教材内容都体现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提倡根据学生发展的不同水平,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评估标准。为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创造适宜的条件。新课程提出的目标不是固定的,它允许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对学生提出“较高要求”“一般要求”和“最低要求”,把原来统一的数学内容为不同层次的教学内容,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目标要求,并为达成目标而积极主动的学习。因此,面向全体与注重个体差异是辩证的也是统一的,而分层递进教学正是解决统一的教学要求与学生实际学习能力的个体差异这一矛盾的教学策略。

任何一个学生,他的品格、智力与体能状态总是处于相应的层次上的。所以,教法应围绕“因材施教,分层提高,让尖子冒出来,使多数迈大步,叫后进生不落伍,达到班级整体优化”来开展教与学的活动。

一、学生分层,定好起跑线

先向学生宣传激励式阶梯教学法的目的。使每个学生真正认识到学习成绩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划分梯级的目的是为了划定每个学生现有的最近发展区,因材施教,最终缩小差异,达到班级整体优化。之后,公布学生双基考查成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申报A、B、C三个学习小组。教师宣布备组课堂学习和课外学习的不同标准和要求:C组学生在教师与同学的帮助下完成学习,达到教材的基本要求,完成练习题以及A组习题;B组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达到教材基本要求,独立完成练习题、A组习题及部分B组习题;A组学生独立达到基本要求,主动学习“知识拓广性内容,在完成A、B组习题中总结归纳解题思想和方法,同时帮助B、C组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共同进步。

二、分阶梯授课

1.备课设阶梯

备课时,教师认真研究教材,抓住问题的本质,了解知识的发生、发展、形成过程,设置合理的认知阶梯:形象记忆性内容设为第一梯级,保证C组学生“吃得了”;抽象理解性内容为第二个阶梯,使B组学生“吃得好”;知识扩展性内容为第三个梯级,满足A组学生“吃得饱”。

安排作业时,教师可将课外习题分为以课外习题集和教材B组习题为主的超基本题;以A组习题为主的基本题;以练习题和大部分A组习题为主的起码题,以此来分别满足A、B、C三个学习小组课外作业的要求,把教材以及与教材配套的习题全部落到实处。

2.讲课沿阶梯

激励式阶梯教学法在遵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一般讲课规律的基础上,在知识和时间的安排上做了较大的改进。就新授课而言,三个阶梯既独立成段,又前后连贯,以便三个梯级的学生都明白自己在该梯级学习中所扮演的角色,并对思维的发展起定向作用。

在时间的安排上,第一、二个阶梯的授课时间要得到充分保证,一般25至30分钟。这样能保证B、C组学生听懂吃透。第三个阶梯只需点到为止,一般5分钟左右,使A组学生学有余味,即下有界(使每个学生都掌握最基本的内容),上无穷(定向启发,课外发展)。

另外,课堂练习能异于常规教学。各个学习小组的练习内容和标准应有所不同。既要明确不同梯级学生回答相应梯级的问题,又要激励低组学生回答高组问题,完成高组的任务。教师还可将重点内容设置几个有梯度的问题,交给学生讨论,以求自己获取知识。

三、分梯级评估

成功感是人们顺利完成一项工作的重要因素。学习也是如此。在以上分级授课的基础上,学生顺利完成了本梯级的学习任务,而且经常超级答问和超级完成作业,这时,教师应进一步培养其信心,改革考查方法,让学生得到满意的分数。

于是,我们采取如下考查方法:

(1)同一套试卷分两部分命题。双基题80分,拓深题40分,其计分方法是:A组学生实得分=100分一扣分,B组学生实得分=(120分-扣分)×100/120。C组学生实得分=120分-扣分。(此种方法常用于综合考查)。

篇5

六年级是学生们小学的最后一年了,小学毕业以后他们就要升到初中中去了,所以最后一年的教学也是为初中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我特制订本学期的语文教学班主任工作计划:

1、认真举行考试

考试要严密组织,严格要求,精心安排。平时考试、单元考试、综合性考试,从出题,举行考试、阅卷、统分、进行质量分析等都要严肃认真对待,及时查漏补缺,力求做到课课达标,单元合格,人人过关。

2、认真备课

遵照学校要求的“六认真”,把握重点,突破难点,一步一步地夯实基础知识,训练目标要求和基本技能,切不能为了赶时间,抢进度,盲目求快。要把握学生学习循序渐进原则,结合本班学生知识起点,接受能力,适当提前结束新课,以便集中精力组织全面复习。

要加强集体备课,把好备课关,充分发挥集体的力量,把握《大纲》要求,深钻教材。这样的活动周周进行,根据教学进度和教学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同组教师要各抒己见,最后协调统一。保证传授知识的正确和同组各班的一致性。

对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是:

①课前准备充分,每节课教学目的明确,组织严密,准时上下课。

②讲授正确,重点突出,难点突破,讲有重点,练有目的,教法灵活,学生学得轻松有趣,练得有劲,课课有得。

③用普通话教学,注重教学礼仪,文明施教,语言生动有吸引力。

④板书工整,排列清楚,能体现讲课的重点和思路。

3、抓好复习

毕业班的教学,特别是复习是至关重要的一环。要求我们一定要忠于大纲,忠于教材,指导复习。首先要加强集体教研,发挥集体优势,根据大纲,确保知识点传授无误,要以教研组为核心,认真拟定复习计划,组织学生对所学知识全面系统地复习。

4、认真上课

切实向40分钟要质量,不加重学生负担。在钻研教材,认真备课的前提下,课堂教学讲究艺术,使学生学得扎实,学得轻松。为确保课堂教学质量,不定期地进行相互听课,这既是相互学习,也便于互相帮助。

5、认真批改作业

按大纲要求,结合学生实际,精心设计作业,习题要精选,数量要适度,书写格式要统一,对作业的批改要及时、认真,重视讲评,督促学生及时订正错误。

6、认真辅导学生

辅导学生分层次进行。根据学生成绩档案,因人而异地进行辅导。对差生采取集体辅导与个别辅导相结合,学校辅导和家庭辅导同步走的办法,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对成绩较好的学生提高要求,适当增加一些有难度的训练,最终达到既保证及格率又有尖子生这个目的。

篇6

关键词:提高 企业财务管理课 教学质量

一、备课是讲好课的重要前提

怎样备《企业财务管理》课呢?除一般备内容、备方法外,根据本课程特点,我谈以下几点能力和要求:

(一)吃透两头,明确本课程目的要求

所谓吃透两头,就是指教师在备课前要认真学习和研究本课程的教学大纲,通过各种形式,如个别访问、座谈、开代表会等等,深入了解教学对象的情况。在此基础上,明确本课程讲授目的要求和各章节的具体要求、教学范围、教学内容的安排和课时分配,以及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再结合教学对象的思想状况,文化水平和接受能力,从教与学两个方面结合考虑,编写授课计划,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克服盲目性。

《企业财务管理》课程的教学目的要求是:研究企业财务的基本理论及其活动的规律性,阐明各项政策制度的精神实质,正确处理企业同各方面的财务关系;探讨组织财务活动的依据和准则,以及必要的技术方法,不断改善和提高财务活动的途径,学生通过学习后,要求比较系统的掌握本学科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基本业务技术方法,提高理论、政策和业务技术水平,适应工作需要。

(二)通读与精读教材,搜集和整理有关参考资料,熟练灵活的掌握教学内容

教材是备课的主要依据,正确处理教材与教学内容和要求的关系,是备好课的一个重要方面。根据我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实践,是基本按照教材的顺序和逻辑系统性,可作一些必要的补充和删减,以及个别内容的次序颠倒,但不能动得过多,要照顾学生利用教材进行听课和复习。对重点和难点问题,应从不同角度进行阐述和解释;对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的讲授,要多举实例并联系工作实际,做到通俗化;对技术操作和计算方法的讲授,要注意结合介绍实际工作的经验,贯彻学以致用的精神。

通读教材,就是对教材内容和系统连贯性有个初步了解。精读教材,就是对内容要吃透精神实质,弄懂弄通,掌握重点、难点、基本内容和系统逻辑性,在精度、广度上下功夫。

(三)选好教学方法,写好通俗易懂的讲稿

在熟练掌握教学内容的基础上,要进一步研究讲授方法。备课的任务就是要解决讲什么,怎样讲的问题,二者缺一不可,而两个方面也是相互联系的,因为不仅在于自己懂,更重要的是使学生能听懂,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在精通内容和熟练掌握讲授方法的前提下,就要根据教学大纲和教材内容体系,写好通俗易懂的讲稿。写讲稿的基本要求是:课程目的要求明确,观点论点正确,分点清晰适当,层次紧凑分明,重点难点突出,既要理论体系,又有实际典型例子和具体做法,并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说明问题。

二、课堂讲授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

课堂讲授是教师用自己的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根据我的实践,讲授《企业财务管理》课主要应抓住以下三方面:

(一)运用启发式、反对注入式

教师的讲课,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启发学生按照正确的思路去理解问题,帮助学生消化和掌握教学内容是讲好课的关键。教师在讲课中的主导作用,表现为善于启发,能促进学生积极思维。只有把教师的启发和学生的积极思维二者结合起来,才能解决教与学的矛盾,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如果教师满堂灌,不考虑学生能否接受所讲的内容,不注意学生的听课情绪,照本宣科或背诵讲稿,这种注入式的讲授方法,不仅达不到教学目的要求,而且引起学生的厌烦情绪。

讲授《企业财务管理》课,运用启发式教学法,要联系本课程的特点,本课有四大特点,即:理论原则多,经济因素多,计算公式多,具体经验多。讲理论原则问题,可采用由实践到理论的方法,引导学生领会精神实质再用典型实例和通俗语言加以论证,不能用概念解释概念。

(二)层次分明,突出重点和难点

课堂讲授的逻辑性、系统性和科学性,主要体现在层次分明,突出重点和难点。所谓层次分明就是要做到分点适当,观点明确,前后连贯,用简明扼要高度概括的语言或文字(包括计算程序)表达出来。重点是内容的主要问题,难点是学生最难理解的问题,重点往往是难点,但难点不一定是重点。只要把重点和难点问题讲清楚,其他次要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三)讲解问题要深入浅出,通俗易懂,注意口述与板书配合

篇7

论文摘要:面对日趋激烈的竞争环境,我们都要有一种危机感、紧迫感、责任感,要更新教育思想,掌握教育规律,研究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水平。  

 

“教师的天职是使学生自己产生思想”。要使学生自己产生思想,教师自己首先要有思想。教师被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要求教师热爱自己的教学工作,热爱学生,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和责任心;要认真对待每一个教学环节,包括课堂教学、习题课、实验课、答疑辅导、批改作业等;要有一个好的心态,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每一位不同性格、不同学习程度的学生;要加强教育教学研究,提高课堂教育质量,因材施教,采取多样化、个性化的教育,努力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合格人才。 

一、认真编写教案 

课堂教学是讲好一门课程的重要环节,认真备课、编写教案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教学水平、教学效果的基础。对教师来说,备课就是一个教材的加工过程,备课和写教案过程就是一个课堂教学内容的加工厂,一节课上除了要掌握本教材要讲的内容之外,还要认真地去参阅与这节课内容相关的一些参考资料,认真研读,并吸取其特点,进行加工,从而变成自己理解、掌握的知识体系,才能去编写这一节课的教案,这样的教案才可以去讲给学生听。 

在读阅各种版本参考资料过程中,会发现不同版本的参考资料在编写时各有其特色。有的将这几章内容编写得很通俗易懂,阐述得很清楚,使学生很好理解;有的把那几个章节内容编写得独有风格,很有个性。教师要通过参阅多种参考资料,不断丰富自己教案的内容,认真备课可以弥补或补充教材中不足之处。教师在备课和阅读相关参考资料的过程也是教师再学习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可达到知识的升华、精练、扩展、积累,在此基础上就会有所创新,就会提出自己的一些想法和观点,去深入进行学术研究和探讨。这就是教师在备课、写教案时,要认真阅读参考资料的意义所在。写教案必须做到自己好讲、学生好听好懂,这是写课程教案的基本要求,这样写出的教案才有价值。 

二、注重讲课艺术 

现在部分教师在备课、写教案、讲课中主要存在的问题就是照本宣读教材,这是一种不负责任的教学态度,对学生、对自己都没有好处。对学生来说,这样的讲课方式只会影响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对教师来说,自己不能通过教学实践来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因此,上课照本宣读教材的讲课,就失去了教师存在的价值。这种上课照本宣读教材的现象要予以纠正。 

讲课是一门艺术。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工作上除了勤奋之外,还要有天赋。由于每个人的个性差异,每个人在理解能力、分析能力、组织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方面是不同的,同样一个问题,有的教师要用十句话才能解释清楚,而有的教师仅用了三四句话就能讲明白,这不仅反映了教师的教学艺术水平,同时也反映了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经验在课堂教学上的体现,这是需要每一位教师经过长期教学经验总结和积累才能逐步达到的。这就要求每一位教师在这些方面要不断努力,付出辛勤的劳动,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取得较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教师的讲课艺术,包括教师对讲课内容所理解的广度和深度,用什么思路去组织讲稿,用什么语气去表达要给学生讲解这个问题的内容,以及板书布置等,这些都属于讲课的艺术范畴,都必须在备课过程中予以考虑,并在课堂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以至提高自己的讲课艺术水平。讲课的艺术要达到的目标,就是讲课能够吸引学生的听课注意力,学生愿意集中精力去听课。这就要求任课教师要了解所教的那一门课程,什么课程在为这门课程打基础,它又去为哪些后续课程去服务的,这样就可以使课程有目的地做到承上启下,使这门课程得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使学生获得连贯的、系统的知识体系。 

三、不断总结经验 

教师要不断总结教学经验,逐步掌握教育教学规律,才能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不管是老教师,还是青年教师,要教好一门课,并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至少要经过2~3个教学循环,才可以说有把握教好这一门课程。这个道理很简单,比如,我们看一本小说,看第一遍与看第二、三遍时的体会和理解的广度深度是完全不一样的,小说看得遍数越多,这本小说将会变得越来越“薄”。教师讲课也是这样。所以,只要我们对教学工作认真负责,认真备课,不断总结教学经验,不断修改和补充教案,一定会体会到,每重复讲一次课,教学效果会越来越好,学生会越来越满意。通过这样一个过程,就会把每一节的课堂教学内容,以及每一门课程的全部内容,变成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这时完全可以做到上课时不用看着讲稿去讲课了。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们之间交流唯一的途径,是通过教师和学生们之间的“眼神”来传递课堂教学效果信息的。如果一名教师能做到讲课时不看讲稿,不仅可以把课讲得很自如,很生动活泼,而且还可以随时了解和掌握学生们听课过程中的情况,当看到学生表达听不大懂的表情时,可以重复再讲一遍,或者换一个角度或一种方法去讲解。所以对教师来说,上课不看讲稿的要求是完全合理而且必要的。 

总之,面对日趋激烈的竞争环境,高校的生存竞争也将会变得越来越激烈,学校要生存下去,教师要站在讲台上,必须努力提高学校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努力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我们都要有一种危机感、紧迫感、责任感,更新教育思想,掌握教育规律,研究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施宙,等.建立和完善高校创新型师资队伍建设机制的探讨[j].科技创业月刊,2010(7). 

篇8

在探索新教学模式时,有三个原则值得重视:1、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相结合原则。全体学生在智力因素方面是存在差异的,在同等智力层次中,学生还存在非智力因素的影响,如性格、对课程的热爱程度等。在教学过程中要除了注重学生的智力因素外,也要注重非智力因素对教学的影响。达到所谓的因材施教。2、同步数学与异步教学相结合原则。即在教学中,对全体学生的行动,提出统一要求和目标的同时,正确估计出学生发展水平和潜在发展可能性,根据教材内容合理设置层次,将学生分成不同层次类型,在自学、听讲、讨论、答问与作业中提出不同的要求,使每个学生在班级集体中相对独立地得到发展。3、学生心理认识规律与知识形成发展规律相结合原则。即遵循认识论与实践论的基本原理,将知识内容进行弹性处理,适应不同层次的学生和每个学生的不同的认识阶段。将新教材的弹性和学生的个性差异融于教法之中。

新教学模式和方法的基本内容包括四个方面。

一、定好起跑线

先向学生宣传层次教学法的目的。使每个学生真正认识到学习成绩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划分层次的目的是为了划定每个学生现有的最近发展区,因材施教,最终缩小差异,达到班级整体优化。之后,公布学生双基考查成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申报A、B、C三个学习小组。教师宣布各组课堂学习和课外学习的不同标准和要求:C组学生在教师与同学的帮助下完成学习,达到教材的基本要求,完成练习题以及A组习题;B组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达到教材基本要求,独立完成练习题、A组习题及部分B组习题;A组学生独立达到基本要求,主动学习“读一读”、“想一想”、“做一做”等知识拓广性内容,在完成A、B组习题中总结归纳解题思想和方法,同时帮助B、C组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共同进步。

二、分层次授课

1、备课设层次。备课时,教师认真研究教材,抓住问题的本质,了解知识的发生、发展、形成过程,设置合理的认知层次:形象记忆性内容设为第一梯级,保证C组学生“吃得了” ;抽象理解性内容为第二个梯级,使B组学生“吃得好” ;知识扩展性内容为第三个梯级,满足A组学生“吃得饱” 。 例如,初二“同类二次根式定义”教学的三个层次为:(1)实例引入同类二次根式定义,举正反例反复理解;(2)定义应用,充分理解“化简后,被开方数相同的二次根式” ,并举几组不是最简二次根式的例子进行理解;(3)定义的拓广,从同类二次根式定义中发现一般同类根式的定义(新教材正文不做要求)。安排作业时,教师可将课外习题分为以课外习题集和教材B组习题为主的超基本题;以A组习题为主的基本题;以练习题和大部分A组习题为主的起码题,以此来分别满足A、B、C三个学习小组课外作业的要求,把教材以及与教材配套的习题全部落到实处。

2、讲课沿层次。层次教学在遵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一般讲课规律的基础上,在知识和时间的安排上做了较大的改进。就新授课而言,三个层次既独立成段,又前后连贯,以便三个层次的学生都明白自己在该梯级学习中所扮演的角色,并对思维的发展起定向作用。在时间的安排上,第一、二个层次的授课时间要得到充分保证,一般25至30分钟。这样能保证B、C组学生听懂吃透。第三个层次只需点到为止,一般5分钟左右,使A组学生学有余味,即下有界(使每个学生都掌握最基本的内容),上无穷(定向启发,课外发展)。另外,课堂练习也异于常规教学。各个学习小组的练习内容和标准应有所不同。既要明确不同层次学生回答相应层次的问题,又要激励低组学生回答高组问题,完成高组的任务。教师还可将重点内容设置几个有梯度的问题,交给学生讨论,以求自己获取知识。

三、分层次评估

成功感是人们顺利完成一项工作的重要因素。学习也是如此。在以上分级授课的基础上,学生顺利完成了本层次的学习任务,而且经常超级答问和超级完成作业,这时,教师应进一步培养其信心,改革考查方法,让学生得到满意的分数。于是,我们采取如下考查方法:(1)同一套试卷分两部分命题。双基题80分,拓广题40分,其计分方法是:A组学生实得分100分-扣分,B组学生实得分=(120分-扣分)×100/120。C组学生实得分=120分-扣分。(此种方法常用于综合考查)。(2)题同,评分标准不同。基础题对低组学生基分离,对高组学生的基分低:以部分知识拓广题补足A、B组学生的基分满100分;允许C组学生做拓广题,作为升级的参考因素。(此种方法常用于单元考查)。考查成绩90分以上者为该组优秀学生。连同平时的听课、作业以及智力因素等,作为学生升级的量化依据。

四、激励学生的进步

篇9

关键词:初中数学 阶梯教学

任何一个学生,他的品格、智力与体能状态总是处于相应的层次上的。所以,教法应围绕“因材施教,分层提高,让尖子冒出来,使多数迈大步,叫后进生不落伍,达到班级整体优化”来开展教与学的活动。在施教过程中,应贯彻如下“两条原理”和“三个基本原则”,以达到教师的激励与学生的发展有机地结合。

两条原理:其一,内部动力原理。即承认学生认识机能中的主观能动性,其中某一个性因素(如数学兴趣)发生变化,将引起其他部分及整体变化(产主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其二,适应与转化发展原理。“适应”即教学应适应学生现有心理状态、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转化发展”即变学生厌学为爱学,变不会学为会学,变无所作为为积极进取,求得每个学生学习数学的最佳心理状态。

三个原则:

1.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相结合原则。

2.同步教学与异步教学相结合原则。即在教学中,对全体学生的行动,提出统一要求和目标的同时,正确估计出学生发展水平和潜在发展可能性,根据教材内容合理设置阶梯,将学生分成不同阶梯类型,在自学、听讲、讨论、答问与作业中提出不同的要求,使每个学生在班级集体中相对独立地得到发展。

3.学生心理认识规律与知识形成发展规律相结合原则。即遵循认识论与实践论的基本原理,将知识内容进行弹性处理,适应不同层次的学生和每个学生的不同的认识阶段。将新教材的弹性和学生的个性差异融于教法之中。

激励式阶梯教学法的基本作法包括四个方面。

一、定好起跑线

先向学生宣传激励式阶梯教学法的目的。使每个学生真正认识到学习成绩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划分梯级的目的是为了划定每个学生现有的最近发展区,因材施教,最终缩小差异,达到班级整体优化。之后,公布学生双基考查成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申报A、B、C三个学习小组。教师宣布备组课堂学习和课外学习的不同标准和要求:C组学生在教师与同学的帮助下完成学习,达到教材的基本要求,完成练习题以及A组习题;B组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达到教材基本要求,独立完成练习题、A组习题及部分B组习题;A组学生独立达到基本要求,主动学习“读一读”、“想一想”、“做一做”等知识拓广性内容,在完成A、B组习题中总结归纳解题思想和方法,同时帮助B、C组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共同进步。

二、分阶梯授课

1.备课设阶梯

备课时,教师认真研究教材,抓住问题的本质,了解知识的发生、发展、形成过程,设置合理的认知阶梯:形象记忆性内容设为第一梯级,保证C组学生“吃得了”;抽象理解性内容为第二个阶梯,使B组学生“吃得好”;知识扩展性内容为第三个梯级,满足A组学生“吃得饱”。例如,初二“同类二次根式定义”教学的三个梯级为:(1)实例引入同类二次根式定义,举正反例反复理解;(2)定义应用,充分理解“化简后,被开方数相同的二次根式”,并举几组不是最简二次根式的例子进行理解;(3)定义的拓广,从同类二次根式定义中发现一般同类根式的定义(新教材正文不做要求)。

安排作业时,教师可将课外习题分为以课外习题集和教材B组习题为主的超基本题;以A组习题为主的基本题;以练习题和大部分A组习题为主的起码题,以此来分别满足A、B、C三个学习小组课外作业的要求,把教材以及与教材配套的习题全部落到实处。

2.讲课沿阶梯

激励式阶梯教学法在遵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一般讲课规律的基础上,在知识和时间的安排上做了较大的改进。就新授课而言,三个阶梯既独立成段,又前后连贯,以便三个梯级的学生都明白自己在该梯级学习中所扮演的角色,并对思维的发展起定向作用。

在时间的安排上,第一、二个阶梯的授课时间要得到充分保证,一般25至30分钟。这样能保证B、C组学生听懂吃透。第三个阶梯只需点到为止,一般5分钟左右,使A组学生学有余味,即下有界(使每个学生都掌握最基本的内容),上无穷(定向启发,课外发展)。

另外,课堂练习能异于常规教学。各个学习小组的练习内容和标准应有所不同。既要明确不同梯级学生回答相应梯级的问题,又要激励低组学生回答高组问题,完成高组的任务。教师还可将重点内容设置几个有梯度的问题,交给学生讨论,以求自己获取知识。

三、分梯级评估

成功感是人们顺利完成一项工作的重要因素。学习也是如此。在以上分级授课的基础上,学生顺利完成了本梯级的学习任务,而且经常超级答问和超级完成作业,这时,教师应进一步培养其信心,改革考查方法,让学生得到满意的分数。

四、激励跨梯

学生分级达标后,能力得到了发展和提高,基础得到了巩固,部分学生跨梯条件日趋成熟;老师应在授课中有意识地创造跨梯条件(如超级提问,超级作业),引导他们向上一级台阶过渡。同时,鼓励学生自觉申报跨梯。对部分不能升级,以及个别由于骄傲而退步须降级的学生,教师做好思想教育工作后,采取保级和降级措施。这种定期升级教育活动,一期一般进行两次,对个别超速发展的学生,可随时升级。调级后,老师订出新的目标(如各组的最低分数),使学生有新的奋斗目标。

篇10

关键词:预习学习作业规范化训练

学习习惯对学生的学习有着重要的影响。《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使学生“养成数学学习的良好习惯”。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数学教学,不仅要助学生获得知识,更重要是帮助学生学会学习,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是其中最重要的任务之一。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必须重视以下三个良好习惯的培养:

一、培养良好的课前预习习惯

预习是学好数学的一个必须环节,也是重要环节,预习一般是指在老师讲课之前,自己独立理解新课内容,做好上课的准备。及时有效的课前预习,可以减缓课堂容量大带来的压力,能使学生学习的目的性和针对性更明确,激发孩子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学习,提高学习的质量。数学学科的学习,应十分重视学生课前预习习惯的培养。预习是一种习惯性的学习过程,要持之以恒,形成良好的习惯,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让学生养成课前预习的好习惯,首先要教会学生预习的好方法,老师特别要注意给学生预习方法的指导。老师指导预习,可根据教材内容,选择不同的方法。有些知识,预习时可看一看、读一读、做一做、记一记。比如,“三角形的面积”这个内容就可以采用这样的方法预习,学生通过预习就可以了解知识,课堂上自己就能说出来;有的教材内容,学生不易看出重点,老师可以先通过布置预习提纲的方法来进行,以后再逐步过渡到只布置预习内容,引导学生带着问题看书,自己去发现问题,寻找答案,弄清算理,掌握法则,使学生课前对新知识有所了解。如果在预习当中能发现问题,然后带着问题去听老师的讲解便是预习的最佳境界了。例如在复习立体图形的体积以及表面积前布置:预习学过的立体图形表面积、体积的计算公式及推导过程,理清它们之间的联系。这样学生回家就可以自己的整理这些内容,形成知识网络。

二、培养良好的课堂学习习惯

课堂教学是学习活动的主要阵地,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良好的课堂学习习惯是学生学习知识和提高能力的最重要的因素和保证。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以声音作为信息载体,通过多种教学手段,把有关的知识概念传达给学生。因此,学生必须养成专心听讲、主动探究的习惯。专心听讲、主动探究是指课堂上集中精力,聚精会神地倾听老师的点拨、引导,抓住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带着自己预习中遇到的问题,开动脑筋,积极主动地去获取知识,弄清知识的来龙去脉。专心听讲是获取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前提,对于学生来说,是整个学习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也是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教师要力求使学生上课认真听讲,边听、边想、边记忆、抓住要点。为了培养学生专心听讲的习惯,在课堂教学中,老师可以从学生听课的神态判断是否认真听讲,如果发现有的学生听讲不认真,可以暗示或提醒他注意听课。学生不仅要专心听老师讲课,还要认真听同学们回答问题,发展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一个同学回答,其他同学要认真听他回答得是否正确,同时对这个同学的回答作出评价或给予必要的补充。学生听课要做到“五到”即耳到、眼到、口到、手到、脑到,各种感官并用,各种身体部位全部参与听课活动,以增强注意的持久性,让学生在良好的学习环境的熏陶下轻松、愉快地学习。教师可以让学生带着新课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和预习中不懂的地方,有目的地认真倾听;可以把课前自己的理解与教师的讲解进行比较,纠正自己理解上的错误,加深理解和记忆。同时,老师也要严格要求自己,认真备课,讲课要生动有趣,条理分明,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力求使教学引人入胜,使每个学生都乐意听讲。专心听讲、主动探究有利于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能充分发挥课堂优势,创造互帮互学、比学赶超的学习氛围,增强课堂教学效果,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三、培养良好的作业习惯

尽管现在各学校都在努力减轻中小学生的学业负担,但适度的、适量的作业还是必要的。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升华,是不可缺少的教学环节,是一个生动活泼、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学习过程,是检验教学效果的窗口,学生课外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续,是巩固消化知识的最好的形式,是一种与学习有关的思维活动。学生只有通过作业,才能内化自己的能力,建构自己的认知结构。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作业习惯是非常必要的。通过作业,可以及时了解、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形成一定的技能技巧,还能反映出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也是学好数学的重要的基本功。学生作业习惯的培养,体现在日常教学细微末节之中,需要教师一点一滴地耐心培养,提出作业的基本要求,进行规范化训练。作业的基本要求主要有:①时间上的要求――按时完成;②态度上的要求――认真完成;③思维上的要求――独立完成;④书写上的要求――工整规范。为达到以上要求,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作业习惯,我们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①营造一个静心作业的氛围,让孩子们静下心来做作业,创设良好的作业环境。“做作业时不浮躁,静下心来仔细做”是做好作业的前提。②作业的布置要少而精。教师要端正教学思想,从提高学生素质出发,提出作业要求,不搞题海战术。③时刻提醒学生作业时不分心,认真书写,格式要规范。做题前要认真的读题、审题、分析数量关系、弄清算理,让孩子养成严谨认真的习惯。④培养学生独立的作业习惯,引导学生独立审题、独立思考、独立完成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精心布置的作业。⑤要培养自我检查、自我评价的习惯。在孩子做完作业后不宜马上帮忙检查,这样很难让孩子养成自己检查的习惯,弱化了孩子的自主意识。⑥教给作业方法,树立典型榜样。俗话说,身教重于言教,学生年龄小,模仿能力强,所以老师要从自己的一言一行、从黑板上板书到批改作业,都要给学生一个正确的示范要求。⑦采用奖励机制,提高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情感,培养良好的作业习惯。如:举办作业展览评比,对作业书写工整规范、认真仔细、计算正确,按时完成作业的学生给予表扬,当学生作业方面有点滴进步时及时鼓励等。

培养良好的习惯是素质教育的归宿,是学生必备的素质和学好数学的最基本保证。“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在数学教学中,如果我们严格训练,反复强化,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地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学生学习兴趣就极大地调动起来,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就能培养出具有良好数学素质的学生,自然也就达到理想的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数学课程标准[S]

[2]小学数学教学月刊[J].200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