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高效教学范文

时间:2023-05-29 15:08:4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初中数学高效教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初中数学高效教学

篇1

一、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现状

传统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几乎就是教师照着书上的公式定理给解讲,讲完了就让同学做题就完成了,剩下的就是应付考试升学等。很多学生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打个比方,对于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底高,但具体到这个公式是从何来的,学生一概不知,考试时运用,记得公式的就做对了,不记得公式的就只能望卷兴叹,学生掌握不到位,课堂效率低,没有达到课堂教学的真正目的。这是对教学资源的一种浪费。学生水平参差不齐,教师教学时几乎一视同仁,采用同样的教学方式,一把尺子量到底。在一个班上很可能就只有一小部分的人听懂了,有一部分了解了,需要课后进一步学习才能掌握,还有一部分可能就是直接没懂。这是低效的体现,没有达到真正的教学目的,学生没有实现学习目的,导致学生白学,教师白教。这些都是我们不希望看到的。学生上课的积极性不高。传统的初中数学课堂上教师讲得多,学生主要听,教师提问少,学生真正参与到其中的很少,久而久之,兴趣降低,自然不会积极投入到学习中,学习效率自然低下。总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现状不容乐观,令人担忧。

二、高效课堂构建的意义及必要性

纵观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现状,普遍效率低下,这不利于新课改的推行,实现不了教学目的,教师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学生的潜力?]有得到充分挖掘,造成了很大程度上的资源浪费。面对种种函待解决的课堂教学问题,高效课堂的构建显得尤为必要。高效课堂的构建能够使上课的效率和质量得到提高,学

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积极调动,学习潜力得到充分挖掘,教师的引导作用得到完全展现,教学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等等。这些都是构建高效课堂的意义。新课改下,高效课堂是未来教育的必然发展趋势,只有真正实现了高效课堂的构建,教育事业才能真正地迈向更高的阶梯。

三、高效课堂的教学方式

在有些学生看来,初中数学比较枯燥乏味,研究高效的课堂教学方式来提高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是非常有必要的。笔者在以上教学设计原则的基础上,对高效课堂的教学方式做了研究,以为:在课堂中实行学生分组合作的方式,可以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通过笔者的具体实践,表明这种教学方法是完全可行的,并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1.学生小组方式。根据笔者的经验,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时候,对学生的分组情况要充分考虑到各个学生的特点,比如学生的学习能力的高低、学生的性别、学生的智力情况等。笔者在对小组成员分配中可参考以下搭配:①优差学生均衡搭配。笔者认为,优差学生搭配的分组方式,对于初一、初二的学生来说比较有针对性。这种分组方式可以达到优势互补、取长补短的效果。在具体分组过程中,每个小组的学习水平应相对平衡,这种分组方式有利于教师的整体把握。在这种分组方式中,学习能力强的优等生可以得到充分的发展,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可以通过学习能力强的学生的带动,给予促进,使得学困生能够进行主动学习,取缔被动学习这种不良的学习方式。以上分组方式,不仅可以增强他们互帮互助的精神,而且可以改变学生自私自利的不良习惯,增强学生之间的团队合作能力,值得提倡。②分层搭配的分组方式。分层搭配的分组方式,比较适合毕业班的学生。分层搭配分组方式的原则为:将学生按学习水平进行分层。也就是说,将数学水平较好的学生组为一组,将数学水平较弱的学生分为一组。这种分组方式,可以实现学生的优势发展。对于学习优秀的学生来说,通过这种分组方式,可以实现互相学习、交流和比较的效果,促使他们向更高水平提高;而对于学困生来说,在小组内不再是受帮助者,这样有利于树立他们的自信心,能很好的保证他们对于基础课程的掌握。

篇2

根据新《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初中数学的课堂教学是当今初中数学教师应该面对和探究的课题。如今我们面对的是九年义务教育的学生,他们经过小学六年的学习,对数学感兴趣的同学不断减少,数学成绩好的同学就更少了。在这样的条件下,要完成九年义务教育,让他们学习完初中的全部数学课程,并且一部分成绩较好的要送入重点高中,继续学习新的文化科学知识,另一部分要送入中职学校,学习走入社会做工的本领。这就需要我们每一位老师认真领会新《课标》的理念,以人为本,寻求和探究高效课堂教学。

1 “两先两后”的教学模式是高效课堂教学的最佳选择

新《课标》强调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来开展教学,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可是如何操作?这是笔者在长期教学工作中需要寻找的答案!有一天,某校管教学的副校长,在一次全校教师大会上宣读了某省某校的教学经验,他们的经验是:一节课,教师讲课不超过5分钟,完全是以学生自学为主,整个学校学生成绩得到了飙升,大家听完后觉得不太现实。后来,笔者尝试着:把一个教学班级分成若干个小组,将这节课的内容安排学生提前预习,一上课教师就提出问题,然后学生展开讨论,教师作适当补充,自我感觉效果有些。但没有坚持,也很不完善。直到2011年的一天,学校请到谢仲卿教授为我们作了关于“两先两后”与高效课堂教学的报告,这才使我感觉真正找到了高效课堂教学的良方。学习是一种个性化行为。作为教师,应当在课堂教学环境中创设一个有利于张扬学生个性的场所,让学生的个性在宽松、自然、愉悦的氛围中得到释放,展现生命的活力。然而长期以来,我们的课堂教学都忽视了这一点,过多地强调知识的记忆与模仿,压抑了学生的个性发展,最终使教学变得机械、沉闷、缺乏童心和灵性,缺乏生命活力,更缺乏数学对学生的吸引力。那么面对新课改的挑战,如何让我们的数学课堂真正活起来呢?谢仲卿教授介绍的“两先两后”的教学模式为我们解决了这一难题:对学生,相信在一定的条件下,能够自主学习,自觉探究,交流合作并取得成功。对教师,要做到有的放矢、以学定教,提高教的效率,最好的办法是根据学生先学先练先探究反馈的信息来讲课。新《课标》对传统教学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我们必须用新的教育理念审视传统的课堂教学,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倡“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人的能力并不是靠“听”来的,而是靠“做”来的,即实践出真知。传统的教学模式侧重于先听后做;“两先两后”的教学模式,则是先做后听。具体的就是:先做后教,先练后导。我们不能让学生在课堂上做“听客”和“看客”,要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动口、动手、又动脑,亲身参与整个课堂教学活动,包括知识的获取、新旧知识的联系,知识的巩固和应用的全过程。要强调凡能由学生提出的问题,不要由教师提出;凡能由学生解的例题,不要由教师解答;凡能由学生表述的,不要由教师写出。数学课堂教学不再是过去的教师“一言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主动参与、积极引导、耐心辅助,与学生平等合作、努力探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真正地把学生解放出来,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上的主人。

2 宽松、活跃的课堂气氛是高效课堂教学必备的氛围

高效率的数学课堂教学是引导学生有效研究数学,获取新知识的过程.它需要学生全体积极主动参与教学活动,而不是部分参与;并发挥其主体地位,主体意识,主体能力、主体价值的作用。作为这节课的主持人——老师,必须努力营造一个宽松、活跃的课堂氛围。在一个宽松、活跃的良好课堂气氛中,学生的大脑皮层会产生极度兴奋,自觉忘记疲劳和辛苦,思维与记忆将进入最佳状态,教学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们的数学科长讲过这样一句话:我上课是不管纪律的,管纪律太杀“风景”,管纪律是班主任的事。笔者认为这句话不全对,但也有他的道理:保证了课堂气氛的宽松、与活跃,师生平等,人心舒畅,学生群体自然融入整个教学过程之中,只有这样,学生的主体能力才能得以发挥,主体地位、主体价值才能得以体现,所以我们数学科长所教的班级,数学成绩总是名列全年级前茅。营造宽松、和谐、活跃的课堂气氛,必须用 “情感”作为基础。夏丐尊曾经说过:“教育之没有感情

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所以教师首先要爱生,这种爱是多方位的。既有生活上关怀学生的冷暖、喜恶之爱,更有学习上的点点滴滴,一道解答题的分析,一个证明题的书写与指导,学习方法的交流,知识点的归纳与小结,数学易错题的收集,以及挖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多鼓励,而不轻易否定,恰当指引,想学生所想,急学生所急等等,都会让学生感受到爱的温暖。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放下包袱,轻装上阵;才能使学生自觉与不自觉忘记疲劳与辛苦而参与到整个教学活动之中;才能有所谓高效率的数学课堂教学。

3 兴趣是达到高效课堂教学的阶梯

高效率的数学课堂教学是师生密切配合的一个双边活动的创造性、科学性的劳动过程。充分利用新教材,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地、自觉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是完成这一劳动过程的必备条件。新教材章节的安排呈专题的形式,并增加了许多活动课内容,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有利于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新教材在每个章节都安排有探究的问题,这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开发学生的智力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会让学生看到数学知识来源于实践,同时它又服务于实践;它会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学习不完,研究不尽;同时它还会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将会使他变得更加成熟,更加聪明。例如,“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一节中的探究1,“先任意画出一个abc,再

(上接95页)

画一个a′b′c′,使abc与a′b′c′满足ab=a′b′、ac=

a′c′、bc=b′c′、∠a=∠a′、∠b=∠b′、∠c=∠c′这六个条件中的一个或两个。你画出的a′b′c′与abc一定全等吗?”学生通过亲自动手操作发现:满足上述六个条件中的一个或两个画出的三角形与原abc是不一定全等的,至少要满足上述六个条件中的三个才有可能全等;其中如果是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对应相等,两三角形不一定全等。于是,得到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1:“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及另外几种判定方法。通过这种探究而获取到的知识,既记得牢,又培养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思维能力,可谓是一举两得。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应该真正理解新教材,并充分利用好新教材。有人说:由于“应试教育”的桎梏,学生学得苦,教师也教得累,到头来学生只会依样画葫芦地解题,而动手制作和应用知识的能力却相当低下,更谈不上开动脑筋发挥创造性,“应试教育”严重地束缚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充分使用新教材中“探究”的内容,指导学生利用硬纸、木条、铁丝等材料制作一些简易的几何模型,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体现了课程标准的要求:“能够由简单的实物想象出几何图形,由几何图形想象出实物形状。”

篇3

关键词: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19—0156—01

一、初中数学教学活动的特点

现代教育研究者们对初中时期的教育价值给予了肯定,指出初中阶段是学生学习文化知识的最佳期限,为学生提供优越的学习平台将促进个人潜能的发挥。与其他学科相比,初中数学教学活动具备了自身的特殊性。

(一)系统性。尽管初中在小、中、高等时期里占据重要地位,对三个阶段的教学工作起到了“承前顾后”的作用。但初中数学教育并不是独立进行的,而是要与其它两个时期相互统一,这是数学教学的系统性特点。

(二)复杂性。无论是有理数运算或者几何图形方面的知识教学,均要经过详细的计划安排才能取得成效。学生很难掌握教材内容的本质,无法从根本上理解数学的运算技巧,这些复杂性特点对学生个人领悟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二、注重课堂前期的准备工作

全面提高初中数学的教学效率,需要贯穿于整个教学体系,而并非单独集中于教学过程的控制。课堂前期是一个准备环节,注重数学课堂前期的教学准备工作是至关重要的。

(一)熟悉教材。掌握数学教材的组成结构,熟悉初中数学的知识框架,能够使教师更加了解课堂教学的根本目的。不可否认,数学教师们在长期教学过程中对书本教材已经十分熟悉,基本上都能灵活地运用教材内容展开教学[1]。但是,对于一些潜在性的数学知识,还需要进一步熟悉书本且深入研究。如:有理数这一章节里,教师不仅要掌握有理数的定义内容,还应熟悉教材中对有理数符号的应用,在课堂上灵活地指导学生学习。

(二)组织教学。对于学生而言,教师前期组织好教学方案且编制一套完整的教学流程是很关键的,其关系到后续课堂的教学秩序。教师在课前准备阶段要结合此次课堂的授课内容,把握每一个知识点后进行适当地规划编排,从而实施符合学生学习要求的教学方案。如:有理数运算相关知识的教学中,教师先准备有理数方面的素材,以此为课堂教学内容完成教学流程的编排,从加、减、乘、除等方面有序地指导学生学习。

(三)制作课件。教育科技水平不断提升,各种先进的教学技术也开始普遍运用于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多媒体技术是现代教学工作中的常用技术,辅助教师用文字、数字、图片、声音、视频等多种形式呈现书本教材。新课标体系下,许多初中学校已经建立了多媒体教师,为数学教学工作提供了优越的平台。针对不同的书本教材,教师在备课环节里制作教学课件,可大大降低课堂教学的难度,也易于学生对数字知识的理解。

三、完善课堂过程的教学措施

(一)教学方法。初中数学课堂中,教师要注重教学方法的选择,根据不同的数学知识采取合适的方法进行教学。如:有理数教学里,可注重学生对数字形象的认知,让学生掌握有理数的定义、划分等知识,经过适当地引导便可取得教学成效[2]。但是,面对几何知识学习不仅要引导学生,还要配合其它教学方法,使学生对新知识的记忆更加深刻。如:“图形认识”这一知识点,我采用项目教学法,让学生自己比较“直线、射线、线段”等三个基本线形的特点,增强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能力。

(二)知识讲解。“知识讲解”在初中数学课堂里是不可缺少的环节,通过讲解知识才能让学生领悟书本教材的内涵,掌握数字、图形等知识的规律。为了保证课堂教学质量,应深入性地向学生介绍教材内容。以“相交线与平行线”这一章节为例,除了在理论上对两种线形进行阐述外,还必须画出两种线图以作对比。可从“是否存在焦点?”这一问题进行详细地教学,使学生直观地把握相交线、平行线的特点,以及两者的内在区别。

(三)能力训练。数学能力主要是针对分析问题、处理问题、总结问题等几个方面来说,全面训练初中生的思维能力、运算能力、做题能力。如:分式方程教学里,我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字转换能力,通过适当地习题训练,使初中生对分子、分母的换算更加熟悉,简化分式结构再进行计算;勾股定理教学中,学生掌握两个直角边与一个斜边关系后,选定不同尺寸的直角三角形数据,让学生在课堂上接受运算训练,既锻炼了数字运算能力,也牢固地掌握了定理的本质内涵。

总之,数学学科在许多行业研究中均得到了推广使用,自我国义务教育体制实施以来,数学就作为一项最基本的学科内容,一直延续着其日常教学活动方案的执行。制定教学方案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综合提高学生个人的文化知识水平。教师应详细地了解初中数学的特殊性,以设计符合学生需要的教学方案。

参考文献:

[1] 季广成.浅谈初中数学知识结构的特点及教学改革[J].现代数学,2009.14(10).

篇4

关键词: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学设计

一、引言

现如今,素质教育与新课改不断推进,开展初中数学教学时,应转变传统的教学思想,要求教育工作者要及时更新自身的想法和理念,主张以生为本的理念,选择更具创意性、个性化与趣味性的教学模式,如创设情境、多媒体教学、小组合作学习等,此类教学模式更容易被学生所接受,也能营造更为轻松、快乐的氛围,从而可为高效课堂的打造提供条件。为便于学生获取更为详细的数学知识点,应重视对数学教学的规范性设计,规范设计流程,确定好课堂教学内容,才能实现数学课堂教学的高效性。

二、初中数学教学现状

纵观传统的初中数学教学现状,了解到受到传统数学教学思想的限制与影响,使得整个初中数学在创新方面很难得到全面的突破,从而会制约初中数学教学质量。影响初中数学效率与质量的因素很多,其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层面:

1.传统数学教学课堂中,学生占据着主体性地位,且其主要是将讲授内容作为核心点,在学生主体意识与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等方面有所忽略,最终使得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很难得到全面提升。2.实施教学时,教师未提前设定明确的教学目标,且所选择的教学模式也相对单一。实际教学活动的实施,师生间的沟通严重不足,进而使得学生丧失一定的学习兴趣。3.开展数学教学时,教师通常更为重视理论性教学,在实践教学上存在严重缺失,且学生所获取的知识点无法和实际生活进行明确联系,进而会阻碍学生的思维。实施课堂教学时,教师始终采取涂鸦式教学,尽管学生成绩也能有所提升,但是无法提高学生的综合实力,可见,此种教学方法的选择,已经不适合现代社会环境中对人才质量的要求。

三、基于高效课堂的初中数学教学设计策略

1.设定科学的教学目标

为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打造高效的数学课堂,教师应意识到初中教学创新性设计的重要性,充分了解每个学生的特点与爱好,既要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还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根据学生兴趣、数学能力等的不同设置差异化教学目标,能让每个阶层的学生都能得到进步,便于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结合学生实况,数学能力强的学生,教师需要为学生制定较高的学习计划,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而对于学习偏差一点的学生,教师应适度降低教学目标,旨在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提高学生的基础能力,能让处在各个层次的学生数学能力都能得到提高。

2.借助多媒体打造趣味课堂

信息化背景下,多媒体技术已然成为教育领域最为常见的基础教学设施,主要是以多媒体为重要平台和载体,来丰富与优化整个教学系统,主要是借助电子系统将抽象的数学知识点进行具体化、详细化处理,让抽象知识点变得更加立体化与形象化,便于学生进一步理解。通过对知识点格式的转换,能充分吸引初中生的注意力,也让整个课堂氛围变得更为轻松、愉悦,便于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点的学习速度。例如,在学习北师大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线段、射线、直线”的相关内容时,为便于初中生更为科学地理解线段、射线与直线的区别,意识到三种线的基本性质,使学生对这些知识点的把握力更强。借助多媒体平台,能将线段、射线与直线的基本形态更为直观地展示出来,利于加深学生对几种线条的记忆度,从而在根本上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

3.创设趣味性情境,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纵观当前初中数学教学的实施现状,为更大程度上提高教学质量,应从教学模式上着手,选择更具趣味性、个性化的教学模式,其中情境创设成为一种最为高效的教学模式。创设情境,为增强初中数学教学的高效性,应强调情境创设的个性化与趣味性,融入一定的趣味性元素,让整个情境更为充实、更为丰富。数学知识点通常会比较抽象,若学生抽象性思维不强,且想象力不丰富,导致学生在实际学习中会在思维上受到限制,进而会制约初中数学教学效果。创设数学教学情境时,教师需要从实际情况出发,要求教学内容要与生活情境、趣味情境相联系,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更加贴近,才能从根本上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点的兴趣。例如,在学习北师大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下册“数据的分析”的相关内容时,为锻炼学生平均数、中位数与众数的计算能力,可借助电子平台来展示路口车辆统计情况,根据统计结果来计算路口车辆平均每天的经过数量,还要对车辆类型进行统计,能让学生及时地联系日常生活,从而把握数学统计技巧与平均数、中位数与众数的计算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

4.优化教学评价体系

初中数学教学活动的实施,为打造高效课堂,教学评价模式也是不可或缺的,主要对整个教学活动进行科学而合理的评价。传统的评价模式是终结性评价,仅仅通过最终的考核成绩单来评判学生近段时间的数学学习情况是不合理的。为应对此类问题,应重视终结性评价、形成性评价与激励性评价的相互结合,主要凸显教学评价的公平性与公正性,才能从根本上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能让整个教学系统变得更为完善,也是现代教学改革亟待完善的一项重要任务。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为顺应时代的发展趋势,应实现初中数学教学的不断变革,无论是教学思想还是教学模式,都实现了质的转变,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实践机会,让学生在实践参与过程中获取更多的知识点,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新时期,初中数学教学设计体系中,应合理配置课堂教学内容,应用更具趣味性的教学模式,强调教学模式要呈现个性化、趣味性特点,以实现初中数学教学的高效性。

参考文献:

[1]丰静林.探究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学策略[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3,10(12):90+104.

[2]蒋红波.以学定教教学相长———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浅探[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4,11(09):117.

[3]孔强志.刍议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学策略[J].学周刊,2016,(17):53-54.

篇5

关键词: 初中数学教学 高效课堂 教学策略

作为一种有组织、有目的和有计划的学习活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掌握枯燥而深奥的数学原理,具有重要作用。高效课堂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的关键所在。我根据多年课堂教学经验,探索高效课堂下的初中数学教学策略。

1.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初中阶段的学生往往处于青春期,叛逆心理比较严重,喜欢与老师作对或唱反调。所以,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应注重和学生的交流与沟通,对每一名学生的个性特征和情感需要充分了解,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教师应真诚地和学生做朋友,信任学生、尊重学生,拉近和学生的距离,营造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更乐于接受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在良好的教学氛围下,学生会产生较高的听课积极性,有活跃的思维和迅速的反应。可充分开发学生的潜能,进而使课堂学习效率得到大幅提升。

2.确定合理的教学目标,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

初中教师为了能使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得到真正提升,应充分了解每一名学生的数学基础,并对每节课的教学目标准确把握,对每节课的难点和重点进行确定。首先,应充分了解本班学生的知识基础、接受能力和学习兴趣,并在此基础上,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其次,应掌握教材的关键点、难点和重点,以及教学要求和教材的编排意图。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合理地创设教学情境

(1)利用问题创设教学情境

初中生具有较强的好奇心,所以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向学生充分展示数学知识的魅力,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对学生未知的数学法则、规律等进行前置应用。将学生探求知识的热情充分激发起来,进而有效拓展和延伸学生的学习情趣。例如,在学习“有理数的乘方”一课中,可先进行这样的导入:依次折叠厚度为0.1毫米的纸张5次,对纸张的厚度进行列式和计算,引导学生观察纸张的厚度是否在成倍增长。教师就此引申提问:若一层楼的高度是3米,那么连续折叠20次0.1毫米的纸,会有多少层楼高?要想超过珠穆朗玛峰,要折叠多少次?这样鼓励学生大胆猜想,最后公布答案:若连续折叠20次,高度会达到35层楼,而若要超过珠穆朗玛峰的高度,则要连续折叠27次。学生得到答案之后,感到无比兴奋和震惊,进而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这样的情境创设,使教学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2) 借助活动创设教学情境

初中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常常会觉得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不容易理解、枯燥而又乏味。为了便于学生记忆,教师可通过实践,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实施有效教学。例如,在学习“圆周角”的知识时,可对以下活动情境进行设计:安排学生做已知圆的任意一个圆周角,再画出对应的圆心角。对圆心角和圆周角的度数分别进行测量,让学生从中发现问题,再做任意的圆周角,看结论是否相同。通过实践环节,让学生得出关于圆周角的结论,最后再证明结论,通过顺畅而自然的引入活动,开展高效课堂教学。

4.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合理安排有效的课堂练习

对认知目标进行检查的重要手段,就是安排高效的课堂练习。安排有效、短时和紧凑的课堂练习,能够对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检查,同时能为教师提供反馈,以便及时对教学方案进行修改,使课堂教学效率得到大幅提高。而帮助学生课业负担减轻的重要手段,就是有效的课堂练习。大约15分钟左右的时间,是课堂练习的最佳时间。课堂练习可采用分层练习法,针对学生不同的学习能力,分成A、B、C三个层次,进行个别辅导和分层递进练习。为了保证练习时间,应将教学时间的效用充分发挥出来,对课堂教学管理时间进行优化,促使学生实现自我有效调控。

5.建立科学的反馈机制,采用多种评价方式

反馈是学生的行为和心理向预期目标发展的前提。通过反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能肯定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绩,并对教学计划进行有针对性的、及时的调整。同时,通过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自我评价,能够对数学的学习进行有效改善。在课堂和课后时间,教师应就学习心得与学生交流,认真倾听学生学习数学的体会,并鼓励学生大胆发表不同意见。教师应满怀耐心和爱心地和学生交往,建立和谐、默契的师生关系。通过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成绩进行评价,了解学生的价值观、情感态度及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6.结语

要建立高效的初中数学课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密切和学生进行交流,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对教学实践主动进行探索,让课堂教学焕发出勃勃生机,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曾国强.新课改背景下论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途径[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1(16).

[2]王建荣.浅析新课程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学的转变[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09(10).

[3]李娟.初中数学教学方法中的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培养路径探讨[J].华章,2011(17).

[4]李晓兰.浅谈数学教学中运用合理的教学方法[J].新课程(上),2011(05).

篇6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途径;高效课堂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7-0317-02

1当前初中数学课堂中的问题

在新的教学理念的指导下,初中数学的课堂必须跟随新的课改进行必要的改革。教学的开展的主要阵地在于课堂上,而影响到课堂上的几点因素在于互动者教师、学生双方,下面的内容涉及到课堂上所出现的问题。

1.1不重视对孩子数学感知的培养。

许多教师不讲求备课,而在于初中教学上,想要达到高效的学习目的,就必须对即将要传授的课堂知识进行重难点的分析以及学生间的交流互动的方式进行细致的了解和预见,而一些老师没有这些意识,导致学生还需要跟着老师的凌乱的教学思维,极大的影响了教授进度还打击了学生学习热情。

1.2学生的依赖性及不良学习习惯。

学习过于被动,课堂上不认真,不肯多动脑筋,课后也不能及时完成作业巩固课上所教授的知识,回家后缺乏监督,学习更为不自觉,没有复习的概念,长此以往,基础差的更差,面对大量的需要累计的数学知识的缺失,不得要法。面对课堂作业的批改也不重视,一错再错,学习效率极为低下。一个表现在本身就厌学情绪严重,面对数学就好比洪水猛兽,不能报以良好的学习心态。

1.3教师生(去除)的自身原因。

在新课改下,教材上的更新换代,一些教师过分迎合新教程,忽略教材本质体系,刻意追求创新,而将真正影响课堂教学效率给遗忘了,缺乏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或只重视课堂的热闹,而影响了教学质量,以至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不全面,种种原因下影响了教学效率。

2构建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方法

高效课堂讲究三有: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有效果是依据教学活动的最终成功是否与教学目标一致;有效率则是指有效的教学时间在实际教学时间的比重;有效益则是指在进行教学活动中的收益和价值。初中教学要想适应新时代的教学改革,就必须剔除旧模式里不适应法真的糟粕,要想在短暂的教学空间和时间下建立高效课堂,要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学习中探究、合作,并投入社会生活中。

2.1使学生充分认识到数学现实价值(展现现实价值,维持学生的数学求知热情)。

学习数学只是为了上一所更好的学校的意识必须要扭转过来,了解数学的重要性和实用性,明白其存在是与其他学科息息相关、相辅相成、共同发展的,面对新时代的挑战,要令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工程中,感受到其独特的美丽,以及在解决生活上的数学问题时感受到乐趣,将学生融入数学学习中,才能令学生在学习数学上保持持之以恒的态度。

2.2激发学生的数学兴趣,提高学生为主体的课堂参与度(激发数学兴趣,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在一些学生看来,初中数学单调乏味就有着单一演算的科目,想要使初中教学高效率就必须提高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手、眼、口形式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自主性,充分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

提高问题的思维容量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重要一项内容,教师的提问应能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促进学生的知识拓宽发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探究数学知识的能力。在学生将自己的观点和发现告诉老师时,只有无原则性的错误,老师就不能轻易否定,应鼓励大家学习发现,充分抓住学生的思维闪光点。

2.3教学方式的优化革新 ( 优化教学方式,凸显学生学习数学的主体地位)。

讲求学习任务的层次革新,是教学方式优化的重点,学习任务应注重分成三阶段,循序渐进是核心内容,引导性意味较浓重,教师教授一章节的内容时,可以将下一节所要讲的学习目标给学生,扩展学生在课后的学习行为,安排布置所要搜索的资料内容。课堂上的教学目标应摆正,教师先讲解知识的重点和难点,然后将班上的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待到讲解完毕后,进行小组的讨论结合所收集的资料,然后派出代表展示小组的学习成果。最后一个阶段,必须由教师完成,拓展新的知识,然后小组讨论,最后由教师讲解。这样的一个授课过程,可有效的将教材内容逐一进行详细的分解,利于教师备课,同时也充分激起了学生的热情和合作精神。

2.4改变课堂结构,创情景式教学,让数学生活化。

数学的难点在于其特殊性和抽象性,以至于区分于其他学科的认知方法和理论形式,许多学生为此感到很苦恼,只有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并不是纸面上的功夫,而是建立在社会生活上息息相关的一门学科,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建立在课前充分准备,运用多媒体的技术,借助幻灯片、视频、模具和实物讲解使得课堂声色并茂、视听兼有,营造出一个将数学变得生动有趣的情景教学,引导学生进入教学,并成为主体对象,确保每一个学生都能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教师必须要明确情景式教学的基本点在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不是为了新颖而使用的,加强与教材之间的联系,且掌握好情景生活的适度性,作用在于引导学习,多数老师尽管使用了情景式教学但是收效不大,甚至是影响了进度。也要注意生活化的程度,脱离了学生的认知范畴,那就显得十分的夸夸其谈。开创情景式教学必须要遵循一些事项,从实际出发,从教材原解出发。数学是思维性的学科,来源于生活,但又高于生活,一些很硬性的东西是很难代入生活的,直接引入就可以了,牵强的代入(牵强附会)只会适得其反。

2.5建立新型师生关系,营造和谐民主课堂。

课堂教学不仅作为一个认知信息的交流空间更是师生之间情感交流的过程,要将"家长式"的教学作风在课堂教学上废除,教师应该以指路人的姿态引导学生学习,学会与学生进行平等的互动沟通,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尊重学生主体地位,与学生做朋友,不能立着身份面对学生的不同意见,才促使学生在学习中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

心理学家研究发现,在轻松的氛围中人的思维能达到一个较佳的水平状态。师生之前不过分强调传授的关系,积极主动开创新的师生关系,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范围,不仅能让学生学习并掌握知识,还能让教师顺利完成教学任务,一举多得。

篇7

兴趣是一个学界常谈的话题,然而却不得不谈。无数的事实经验均向我们表明了学生兴趣的重要性,这是百年不易的真理。高效课堂的构建必然是建立在学生饱含兴趣的基础上。相对于语文等文学性较强的科目来说,数学知识的本身显然难于直接引起学生兴趣,甚至有些枯燥、乏味。因此,我们不妨从教学手段出发,尽可能的将原本抽象的数学知识以生动形象的方式展现出来,通过多样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原本枯燥的知识跳脱出课本之外直观的呈现出来,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设计上多费功夫了。除此之外,课堂中还应注意学生的参与、互动,唯有学生真正融入进来,也才能真正喜欢数学。这是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构建的第一步,也是极为重要的一步。

二、积极引导,多位思考

新形势下的教学课堂应是以学生为中心开展课堂教学,一改过往以教师为中心的灌输教学模式,更加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总所周知,数学又是一门极要求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学科,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运转和扩散是促进教学质量提升,构建初中数学高效课堂必不可缺的重要因素。因此,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以引导者的身份出现,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探究、思考能力,引导促进其思维的扩散和锻炼。这样学生充分参与,自主探究、积极思考的课堂自然也是高效的课堂。具体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学生进行思维引导:

(一)波浪思考

波浪是水体在外力作用下“瞻前”并“顾后”的一种周期起伏运动。顾名思义,波浪思考是要引导学生在思考过程中也能“瞻前”、“顾后”。尤其是在问题的推理、证明过程当中,数学学习往往要求学生思维严密、运算过程缜密,任何微小步骤的错误均将导致整个结果错误。波浪思维方式则是要学生在运算推进过程中不忘记后退,能够在保证每个步骤准确性的基础上继续大胆迈步,如此瞻前而不忘顾后的学习方能稳扎稳打的逐步前行。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引导学生进行波浪式思考是要促进他们对运算细节的重视,数学基础的重视。在此缜密的思维模式之下,有助于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继而有助于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

(二)逆向思考

当很多问题正面无法做出良好解决的时候,我们可以引导学生从反面进行思考,往往会有全新的收获。例如,要证明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是真命题,这点单从正面来验证有一定的困难,我们则可以换个方向从反面进行论证。如果同位角不相等两直线平行,显然,整个命题是错误的,反之,其反面则是正确的,从而得出结论。逆向思维会让数学问题变得简单化,解决方式多样化,也让学生的思维得到了锻炼,有助于初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的提升。

(三)质疑思考

爱因斯坦说过:“解决一个问题难,提出一个问题更难[1]。”质疑精神是人类之所以进步且不断进步的根源所在。教师应引导、鼓励学生敢于质疑、大胆提问,在疑问的推动下他们方能不断追寻、探究正确的答案。数学知识源于生活而用于生活,我们可以多通过学生可触可见的生活情形进行问题情境的创设,引发学生的质疑、探究。如在三角形稳定性介绍的一节内容中,单纯的为学生进行理论灌输学生难以形成深刻印象,停留在浅层记忆。我们可以如此举例,教师问:“同学们都见过三轮车,谁能告诉我三轮车的形状是什么样子的?”有学生答到:“三个轮子自然是三角形”。教师继续问到:“为什么不做成四轮呢?”这时部分学生已恍然大悟,部分学生仍然有所困惑。教师再拿出预先准备的四边形框子让这位同学按,由于四角是可以活动的,所以学生一下就可以按了下去。在框子对角按了另一根竹条让学生再试一次,这次学生费了好大力气才能按下去。其后,在学生的讨论、思考过后得出了模糊的概念,教师再给予适当总结、引出三角形的稳定性介绍。这样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进行质疑思考对学生知识的吸收掌握程度以及思维能力的锻炼均有较大助益。学生的质疑也促进了他们课堂思维的集中,探究积极性的提升,有助于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

篇8

关键词:课堂教学;初中数学;高效;策略

数学学习的过程就是师生之间进行交流与互动的过程,这就要求教师首先要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在进行课堂教学时鼓励学生参与课堂活动,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从而促使其学习能力得到提升。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中进行学习,有助于他们思维的发散,并且对其学习潜力的挖掘也有一定的作用,学生对知识的接受能力与记忆能力也能得到加强,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有助于创设高效的数学课堂。

一、精心备课,为高效教学奠定基础

备课是奠定数学高效课堂的基础,也是教师与学生产生互动的有效手段。教师通过组织精心的备课,可以将课堂上的知识以一定的规律呈现出来,使学生认识到各知识点之间的密切联系,从而使数学课堂学习的内容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结构框架,便于学生对整节知识点的理解与掌握,从而有助于学生的高效学习。比如,在学习七年级上册的“一元一次方程”时,由于本节课堂的教学内容主要是通过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如果我们在教学时,直接将教学内容引入,很难引起学生的兴趣,学生也会觉得这节课的学习内容枯燥乏味,进而影响学习效率。因此,我们可以先为学生设计几道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让学生来解题,并在讲解的过程中,让学生复习相关的知识点,如乘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加法交换律等,让学生通过对所学知识的复习与巩固来激发学习的热情,并且通过热身使学生在接下来的课堂学习中能够更容易进入状态,能够更好地学习新知识,促进高效课堂的构建。

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要想提高学生的能力,只靠教师的讲解是远远不够的。初中生正处于学习能力养成的重要阶段,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养成良好的自学能力。让学生通过自学,理解并掌握知识点,也是新课标的教学要求之一。由于大部分学生早已习惯了“满堂灌”的教学模式,习惯了在课堂上吸收教师传授的知识,而失去了独立思考分析的能力,对数学学习失去了积极主动性,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失去了探索的精神,因此教师要着重引导学生去自学。比如在学习“正数与负数”前,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进行预习,对所要学习的内容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并将不懂的部分标注出来,以便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从而有效地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另外,课后复习也是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自学能力的有效途径,学生通过课后复习能够对所学知识进行整理与归纳,从而全面掌握知识,提高课堂效率。

三、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

情境教学是新课标教学理念下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也是备受教师欢迎的教学模式。情境教学能够有效地将学生的学习欲望与探索的热情激发出来,从而有助于构建高效课堂教学。要创设出有效的情境,教师要利用学生感兴趣的事物,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所学知识,创设一定的疑问,引起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通过探索与研究,找出问题的答案。比如在学习“几何图形初步”时,教师就可以先利用多媒体等教学设备为学生播放水立方、国家体育馆、鸟巢等建筑的图片,让学生先有视觉上的直观认识,然后再借助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图片,创设课堂学习情境,并引发学生思考:立体图形从各个角度看,都是什么样的平面图形?进而引入教学内容,进行高效的课堂教学。

四、创设氛围,促使学生参与课堂

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才能真正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创设高效课堂。新课标也要求课堂教学要注重“以生为本”,提高学生在课堂学习的参与度,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从而使其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中进行学习。因此,教师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的教学模式让学生进行学习,学生在学习时会形成“组间竞争,组内合作”的学习模式,教师要鼓舞每个学生为小组的进步与发展贡献力量,促使学生怀着坚定的信念去学习。并且,通过小组的交流与讨论,课堂的气氛会十分热烈,学生的学习兴致也十分高昂,学生会体会到数学学习的乐趣,从而怀着信心与兴趣学习,收获更多的知识与技能。

总之,构建高效课堂教学,既是新课标的教学要求,又是社会进步对人才培养的必然要求。要实现初中数学课堂的高效教学,教师首先要正视课堂教学知识,精心准备教学材料,为高效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其次,在教学中,教师要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与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并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其能够积极主动地分析并探索数学问题,进而促进学生的发展与进步。

篇9

关键词:课堂 ;高效 ; 研究

一位数学教育名家的一句话:“衡量课堂教学效率高低的唯一标准,是学生的参与程度。”我对此深有同感。对于是否“唯一”我不想争论,但是学生的“参与”肯定是高效课堂的必要条件。因此,用学生的参与程度来衡量课堂教学效率高低是合情合理的。新课标下要求课堂中要注重“教师主导,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在课堂上的主导作用就是想尽一切办法让学生去参与,不能以教案构思代替学生思维,以粉笔和授课代替学生的自主思考和主动参与。如何在新课标下向课堂要高效率,以下我谈谈几点想法。

首先: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之前必须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因为教学目标是教师专业活动的灵魂,也是每堂课的方向,是判断教学是否有效的直接依据。设计确切的目标是高效教学的落脚点。教学目标是教师教学最后要落实的结果,也是学生学习最后要达到的预期的学习结果。因此教学目标的设计要具体、要有探究的价值。在新课标背景下,更要注重教学目标的实效性,我们针对明确的教学目标,去思考什么样的问题让学生去自主探究,什么样的问题让学生小组合作,又是什么样的问题由老师来及时点拔,更能实现课堂的高效。

其次,教师教学中要“敢放”“能收”。新课标下要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就初中阶段的学生所研究的题目来说,结论是早就有的。之所以要学生去探究,去发现,是想叫他们去体验和领悟科学的思想观念、科学家研究问题的方法,同时获取知识。并且在感受问题产生,发展到解决的过程中,以自主思考来加深对问题的理解,让留在脑子中的印记更加深刻。但是,敢“放”绝不是放任自流,而是科学的引导学生自觉的完成探究活动。当学生在探究中遇到困难时,教师一定要予以指导。当学生的探究方向偏离探究目标时,教师也要予以指导。所以教师要相信学生的能力,让学生在充分动脑、动手、动口过程中主动积极主动的学,千万不要只关注结论的正确与否,甚至急于得出结论,剥夺了学生思考的自由,学习的权利。

再次,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美国现代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要求在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不仅应该注重科学知识的传授,而且还应重视技能的训练,注重让学生经历从生活走向数学,从数学走向社会的认识过程。学生通过从生活到数学的认识过程,将所学应用于生产生活实际,让学生领略数学中的美妙与和谐,使学生身心得到全面发展。我们教师也可借此时机,将大量生活中的数学融入我们的课堂,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比如,在讲全等三角形的章节中,学完全等的条件“边边边”后,立刻便可由此知识点向学生解释三角性特有的稳定性,让学生充分思考将生活中这样的实例举出。清楚的记得在课堂中,学生举出的实例完全超乎我的想像,像空调架,开窗支架,桥的建筑设计,楼顶上摆放的太阳能造型,平房房顶的造型,自行车的设计,正在校园里施工的吊车等等,学生开阔的眼界让这一枯燥的数学定理完全走进了生活,活跃了当堂课的氛围是小事,但让学生感觉到数学的神奇,与生活的密不可分可是大事。这便极大的提起了学生们学习数学的兴趣,愿意为学习数学投入更多的精力。

最后,数学实验也是一个重要的环节。我发现,学生对实验的兴趣是最大的,每次有实验时候,连最不学习的学生也会动手认真的去做,去尝试,数学教材中有许多数学实验,能使学生在分工合作,观察、记录、分析、描述、讨论等过程中获得与概念、规律相联系的感性认识,引导学生探索新知识。千万不要因实验的条件或教学进度的原因放弃实验,而失去一个让学生动手的机会。例如,将一三角形的硬纸片剪拼成一个矩形,使这个矩形的面积与原三角形硬纸片的面积相等,学生运用硬纸片剪剪、拼拼,充分地进行动手、合作,发现有多种剪拼的方法,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在进行抛一枚硬币的实验研究概率时就需要学生合作,一个学生反复抛一枚硬币,另一个学生记下每次抛硬币的结果,在大量实验下,得到一组数据,利用这组数据定性的去分析硬币正面朝上的概率。通过实验可以激发他们探究新知识的积极性,让教学内容事先以一种生动有趣的方式呈现出来,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感觉器官,营造一个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使学习的内容富有吸引力,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在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了解这些知识的实用价值,懂得在社会中如何对待和应用这些知识,培养学生的科学意识和应用能力。

篇10

一、数学课堂教学的现状及其低效的原因

我认为,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低效”主要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两方不和谐的原因造成的。

1.“教”的方面存在的问题

(1)有的教师严格遵循教材,上课循规蹈矩,不敢越雷池半步,生怕给学生学习带来困难,上课时“说的说,听的听”,课堂气氛沉闷;有的教师不分析教材的编写意图,随意更换内容,总想迎合新课程倡导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师生互动”教学方式与课改理念,不顾学生和教学实际“鼓励”学生探究、合作、交流,整堂课热热闹闹、气氛活跃,实际上学生学习漫无边际,课后一知半解,最终造成课堂教学低效。

(2)有的教师备课缺乏“备学生”这一环节;缺乏对教材的精选与整合;缺乏对学生数学知识体系的方法指导和能力培养;有的教师忽视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堂教学密度要求不足,忽视对学生的基础、能力的关注,导致“教”与“学”不合拍。

2.“学”的方面存在的问题

(1)有的学生学习基础差,学习被动;许多学生依赖性强,学习缺乏主动性和自觉性;上课不专心听课,对教师课堂上提出的问题及布置的练是漫不经心,若无其事,不肯动脑筋;课后又不能及时巩固、总结、寻找知识间的联系;不少学生回家缺少监督,学习更不自觉,基本不复习,本来在学校接触数学的机会少,回家又不及时复习,知识就会很快遗忘;也有学生不重视基础,学习不得法,练习、作业粗心、马虎,教师讲评了订正,结果到后来还是错,更是收效甚微、事倍功半。

(2)厌学情绪严重,缺乏良好的学习情感体验及个性品质。许多学生对数学学习缺乏兴趣,对学习难以形成愉悦的体验。随着知识的获取和能力的发展,学生的数学学习情感、态度、自信的发展反而形成一定的反差。通过数学学习让学生获得自信和更多的成功感,是数学学习目标极为关注的方面,而这一点在数学学习中却表现得严重不足。

二、构建数学高效课堂的方法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创设富有故事情景的问题情境,来激发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点燃探索的欲望,自然而然就会促使学生带着问题乐意、自觉地参与学习过程,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在讲相似三角形一章前,老师可这样问:“你能够用一杆直尺,不爬树就测量到树高吗?不过河就测量到河宽吗?只要我们认真学好相似三角形这一章,就能轻而易举地做到。”这样,很容易抓住学生的好奇心,激起他们的求知欲,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2.深入浅出,化难为易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按照中学数学《教学大纲》的要求,围绕教学内容的重、难点以及数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课前巧妙设计好思考题,并力求做到所设计的问题明确具体,“浅”中见“深”,具有启发性,这样才能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例如,数轴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讲数轴前,先介绍温度计,再由温度计抽象化成数轴。如此深入浅出的描述,学生更容易接受。

3.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合作探究精神

在数学知识的学习中,教师要改变以例题、讲解、示范为主的教学方式,以开放、宽容的态度,以期待、信任的眼光引导学生投入充满着探索性和挑战性的学习活动中去,让学生自主探究是高效课堂的重要保证。

例如,在进行《几何》中垂径定理的教学时,我是这样进行的:

(1)让学生动手。发给学生每人一张白纸,要求学生自己画一个圆,然后任画一条直径,再做这条直径的垂线。并把画好以后的图形剪下来,再把图形沿着所画的直径对折。

(2)思考讨论:①圆是一个什么图形?有几条对称轴?②从对折后的图形中你发现有相等的线段和弧吗?并把你发现的结果写下来。③画图时,已知什么条件?你得出的结论又是什么?

(3)检查学生动手讨论的结果。(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结果回答问题)

(4)精心设计课堂练习,强化教学效率。

练习是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巩固形成熟练的技能、技巧,而且对学生智力发展和能力提高起着重要作用。巩固练习要遵循以下几点:

(1)练习要有目的性,要围绕教学目标进行。

(2)练习要及时,使学生对当堂所获的信息能够反复循环,实现记忆层次的转化(瞬时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

(3)练习要有层次性。它有两个含义:一是教师要根据教材本身的逻辑性,以及学生的认知的有序性选择练习题,做到由易到难、以简驭繁,既有坡度又有跨度;二是教师对练习题的设计要考虑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既要使中下生“吃得消”,又要使优秀生“吃得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