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的主要形式范文

时间:2023-05-29 15:08:4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国际贸易的主要形式,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国际贸易的主要形式

篇1

古典国际贸易理论和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存在是将市场竞争看成完全自由的,强调贸易的互利性,主要对产业间贸易进行了解释。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全球经济贸易回暖,新贸易理论在此背景下产生,主要从竞争方式、经济规模和科技进步等层面对贸易关系和现象进行了解释。新兴古典国际贸易理论主要从专业化生产分工的层面对贸易现象进行解释,有意将传统贸易理论与新贸易理论划归于新兴古典贸易理论的概念范畴之内。

二、国际贸易发展现状和特点

近年来,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不断更新换代,国际贸易的供应链形式和电子商务以及互联网技术的日新月异,国际贸易形式和经济组织结构上均产生了新的变化。当前国际贸易发展现状和特点如下:(1)近年来,国际分工进一步加深,以互联网和电子商务为代表的信息业发展迅猛,科技进步加快和缩短了产品的生命周期,引发新一轮的产业革命,国际间投资和并购进程加快,全球经济贸易高速增长。(2)国际贸易供应链与物流增长速度齐头并进,成为了推动虎屋贸易的主要动力。各国的贸易部门和日益顺畅的服务行业加快了国际物流的发展速度。(3)发达国家依然占据着贸易的主导和核心地位,国际贸易供应链和物流受发达国家控制严重。同时,世界经济一体化给了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新的发展契机,发展中国家的外貌增幅超过了发达国家,所占比重不断加大,发展中国家的跨国公司在世界贸易中的地位不断提高,对国际贸易的影响也逐渐增大。(4)世界贸易组织是对国际间贸易进行协调管理的重要机构,可以消除贸易壁垒,减少贸易摩擦,改善和规范国际间贸易秩序,推动世界经济一体化。(5)区域间贸易组织发展进程加快,区域间贸易总量与贸易额增长迅速,区域经济一体化已成为重要的经济贸易关系和形式。

三、新国际贸易理论的产生和发展

1.新国际贸易理论的基本内容

国际贸易形式主要表现为产业内贸易和发达国家贸易增长迅猛,产业内贸易是与传统国际贸易理论中产业间贸易相对的概念。这就对传统国际贸易理论提出了新的挑战。在世界贸易额之中占有较大的比重不代表投入的成本较多或者占有一定的资源优势,以克鲁格曼、雷蒙德•弗农等为代表的经济学家们针对这一国际贸易现象提出了各种新的学说,这些与传统国际贸易理论既联系又有区别的学说,被称为“新国际贸易理论”。

2.新贸易理论的产生与假设前提

传统贸易理论作为古典经济学的产物具有严密的理论假设基础,主要包括:完全市场竞争、不变或递减的规模报酬、各国的需求偏好相似且不变、模型分析的是两个国家的两种商品和两种要素,即2×2×2模型。战后出现了新的贸易现象:区域集团内或产业内出现内部交易、发达国家贸易量增加,由于传统贸易理论无法对其进行解释,新贸易理论认为应当放宽并建立更符合现实的前提假设:(1)引进产业组织理论,将市场结构假设转变为不完全竞争。(2)规模报酬由不变或递减转变为递增。(3)贸易模型由传统的2×2×2型转变为J×N×M的新贸易理论模型。(4)放弃“赫克歇尔-俄林”关于贸易国在获得生产技术方面具有相同可能性的假定,研究不同国家获得技术的可能性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建立新贸易理论假设有助于突破传统贸易理论中“完全竞争”和“规模报酬不变”这两个关键假设,为解释贸易动因与贸易基础另辟蹊径。

3.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趋势

国际贸易理论主要揭示了国际贸易的成因、组织结构以及经济利益的分配问题,国际政治格局、经济格局以及国际间关系等因素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们的持续变化会导致国际贸易理论的变革与创新。相应的,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壮大必须满足现实经济的发展需要。自上世纪90年代后,跨国公司得到了蓬勃发展,逐渐壮大成为具有区域影响力的经济体和贸易形势,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应运而生。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是基于宏观产业内的贸易角度对国际贸易关系进行解释和研究的。现如今,主要从微观的角度对某个经济主体或贸易现象进行研究的。新贸易理论对贸易动因与贸易基础进行解释,在贸易政策方面提出了“利润转移论”和“外部经济”两个论点,提出了参加贸易并不总能得到利益的论点,并且开始注重国际贸易理论与国际直接投资理论的融合问题。新国际贸易理论实现了从静态理论到动态理论的转变,填补了传统贸易理论空白,并使二者有机融合,研究的贸易现象更微观、更细致,更具有实践性和应用性。

四、结语

篇2

关键词:电子商务国际贸易影响解决方法

一、电子商务影响国际贸易的几个方面

1.改变了国际贸易的营销形式

国际贸易的营销形式随着电子信息商务的发展也在逐步革新。一种新型的营销形式—电子商务营销业应运而生。目前,这种营销形式最大的特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是电子营销与消费者的双向互动。网络环境下,无论多远的空间,多长的时间,双方都可以进行网上的信息交流。这也将应用到国际贸易当中,消费者可以通过网络参与营销的过程。消费者主观参与性会得到加强,占据贸易营销的主导地位。第二是牢固公司与客户之间的合作关系。电子商务环境下,便于客户和公司代表进行直接对接。公司会更加考虑客户的利益和需求,从客户角度进行合作。贸易形式和关系的形成也成为一个双向的过程。第三是营销信息更加个性化。随着电子信息化的发展,客户和公司之间的信息交流会更加便利。贸易交易也会向个性化的销售进行转变,贸易公司内部也会逐渐构建起个性化的营销网络。

2.新型国际贸易方式的兴起

传统的国际贸易方式主要还是以展览会、面对面营销等形式为主。而在电子商务环境下,新型的贸易方式正在兴起。其表现形式有多种,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首先是电子信息网络与国际贸易的结合运作。电子商务主要把网络信息作为贸易过程的媒介,用电子的形式来达成交易目的。客户和公司代表之间不再需要面对面直接交谈,通过电子信息的方式就可以实现全面对接交流。而许多贸易信息和流程都可以在电子商务环境下快速开展。其次是电子商务下形成的贸易形式主要是有:全面化的、片面化的这两种。流程和信息对接是否完全依靠电子商务的步骤来进行是评判种类的标准。按照电子商务步骤进行贸易的形式属于全面化电子商务,反之,则是片面化电子商务。最后是电子商务介入下,国际贸易过程的革新。随着电子信息化与贸易的逐步结合,这也影响了国际贸易的贸易过程的革新。

3.减少国际贸易公司的实际成本

国际贸易公司在进行贸易活动时,必定要考虑自身的成本问题。公司商品的收益与商品的成本是挂钩的,商品成本价格的高低决定公司收益的大小。随着电子商务的进一步发展,公司可以将商品成本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因为信息化的电子环境,方便信息的传输和人力的影响,能将商品成本降至最低。而公司在订购商品原材料时,可以利用电子网络来进行。将公司内所订购信息汇集起来,向厂家进行批量订购,获得折扣价格,降低商品成本。同时公司和供应商可以进行直接的信息对接,这样就不会受到采购中介的影响,减少采购的中介费用。

二、加快我国电子商务发展步伐的方法

1.加强宣传力度,提高对于电子商务的认知度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政策的提出,电子商务才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当中。电子商务和国家贸易相结合发展的贸易形式在我国出现的时间较晚。因此,国家政府应该加强对于电子商务的宣传力度,尤其是对于一些外贸地区和企业。但在进行宣传的过程中,更要注重“实物性”的宣传,而不是单纯地介绍其发展的美好愿景。要将宣传内容和电子信息科技紧密结合起来,让人们可以直接感受到电子商务的魅力、了解到电子商务的易用性和可行性。除此之外,要发挥成功案例的榜样作用。在这些成功先例的展示下,可以加强企业对于电子商务贸易形式的信心,激发参与的积极性和热情。然后,要注意向人们补充电子信息安全的内容,提高人们的网络安全意识,具体就是:注意贸易安全、资金安全和信息安全。

2.完善基础设施,加强电子商务体系的管理

电子商务如果要想得到更加稳定的发展,基础设施的建设是必不可少的。基础设施是否完善也是决定体系是否稳固和能得以持续发展的关键。因此,在电子商务的发展过程中,要注重电子信息的基层设施建设,加大资金投入,进行基层设施的管理工作。在此基础上,还要健全电子信息安全体系,加强国际贸易信息的安全交流,奠定国家贸易合作的安全基础。促进我国电子商务的进一步发展,国际贸易的电子化。首先要采集贸易网络信息,建立电子信息库,补充国际贸易信息。将各国之间的贸易信息形成统一的网络,方便各国之间的贸易交流。同时,也为我国和国外的贸易交流搭建了良好的平台。其次是扩大计算机和网络的使用范围,加大对于网络的宣传力度。然后是开发便捷的平台在线支付通道,建设网上支付的多方式体系。在完善基层设施建设的过程中,更要注重电子贸易的安全问题。一是要对网络贸易信息进行全方位的管理,逐步提高电子商务的管理质量。二是政府要采取强硬的措施打击电子贸易信息的失真行为,肃清网上信息环境,维护用户的信息安全。然后建立健全电子贸易的监管体系,严厉惩罚不法行为。

3.提高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向国际型人才靠拢

当前,电子商务与国家贸易的联系日益紧密,电子贸易的过程中,会涉及许多专业领域的内容,需要具有综合素质的从业人员来进行协调和管理。而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是促进国际电子贸易发展的力量。所以加强对于国际电子贸易人才队伍的建设,培养具有综合素质的从业人员显得尤为重要。首先,我国要密切关注国内外人才培养的特点和进程,吸收先进的培养形式。革新传统的运营形式和管理体系,搭建各国间的电子商务信息对接平台。然后扩大国际贸易的范围和类型,加强我国国际贸易的影响力、培养具有综合素质的优秀人才。高校教育要紧跟时代步伐,一方面要投入更多的精力和资金,培养更多的电子商务人才。另一方面,要革新教学方法,将知识理解和实践技能摆在同等的位置。而政府也要出台相关的政策来促进电子商务人才队伍的发展和壮大。例如安排高校的培养课程,与国外人才培养机构进行交流等。通过这些方法来提高我国电子商务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扩大电子商务的人才队伍。

参考文献:

[1]薛荣久.国际贸易.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5,1.

篇3

信息时代的发展,促使国际贸易形势发生转变,针对国际贸易和国际直接投资之间的关系,也产生相应的变动。信息时代下,国际贸易转变了直接投资公司内部贸易结构,改变国际贸易定价机制;国际直接投资格局,也直接影响国际贸易格局。同时,国际直接投资,可以提升本国经济水平,有带动性的促进母国产品出口,增强母国的产品出口竞争力,同时也可以增加母国外汇收入。对于信息时代下,转化国际贸易与国际直接投资关系,可以提升国际直接投资在国际贸易中的利益。在信息时代国际贸易中,“在信息时代贸易投资一体化的条件之下,应用传统统计方法中以国家为单位的方式,通过其进出口额计算国际贸易的收支,已经不能准确反映出当前国家的贸易利益,将其转化为用原产国外汇增加额来进行计算,其结果较为精确。”国际贸易与国际直接投资间发生一定转化。

二、完善改进国际贸易和国际直接投资关系措施

1.改变角度

对于信息时代下,在国际贸易的理论体系之中,其自由贸易理论一直占据了统治的地位,而相对与比较成本理论而言,其已经发展成为自由贸易理论中的主线。根据传统国际贸易要素中的禀赋理论,基于占有不同优势资源、不同优势生产要素的国家,其在生产各自国家产业方面具有相对的优势,可以用国家自身优势产品,有效的换取别国经济生产的优势产品,使得交换产品后各自国家彼此均获利,然后,再由各国按各自比较优势进行产业分工,形成产业贸易的竞争发展模式。在现代化经济全球条件之下,改进国际贸易与国际直接投资之间的关系,针对实际情况,明确比较成本已经不能再成为决定国际贸易分工的主要基。因此,在信息时代国际贸易中,实现经济的全球化发展,促使实现贸易投资的一体化发展,其实质就是依靠跨国企业在国际贸易中的竞争优势,整合全!球范围内的产业资源,大力借助国际直接投资活动,提升贸易发展水平。在信息时代下,转化贸易投资角度,有助于发挥实践指导意义;其主要表现为,若是一个国家具备越多的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企业,就能够在国际贸易分工中,更多的来整合别国的产业发展资源,同时也可以减少本国产业资源被别国的贸易直接投资企业整合。对于信息时代下,在国际贸易中,可以依靠获取产业生产技术优势,以及大力生产差别化产品的形式;优化贸易管理方法来降低国际贸易交易成本,促进贸易发展。

2.重构路径

在信息时代的国际贸易分工理论研究之中,已形成了三种基于不同研究对象的贸易理论体系;一是就是以由市场机制为研究对象,可以从组织结构及协调发展之间进行国际的分工;而对于另一种,则是以跨国公司为载体进行研究;同时,对于信息时代下,其第三种研究中,则是由专业化个体发展为研究对象,以此来进行贸易分工。在信息时代国际贸易中,对于新兴的古典经济学理论之中,就是通过引入交易费用以及交易效率概念,以此来解释企业生产与国际贸易的关系。由于在信息时代国际贸易中,市场和企业是不同的组织劳动分工的形式。在信息时代中,对于实际国际贸易与国际投资之间,国际贸易方面应该秉持降低交易成本,改进商品交易效率的原则,能够运用重构路径的发展思路,提升贸易经济水平。当在实际中,若是国际贸易的交易费用,远远高于国际直接投资的生产费用之时,就可以选择进行国际直接投资,能够使跨国企业从国际贸易分工之中抽离出去,不仅可以降低贸易交易费用,提升国际直接投资经济效益。

3.转化主体

跨国公司作为国际直接投资方面的产物,在信息时代贸易中,对于很大程度上可以将跨国公司作为在国际贸易中的研究主体。在信息时代国际贸易中,可以双向作用实现国际贸易与国际投资联合机制,对于跨国公司之间实施全球战略前,国际上的贸易分工中主要是以产品为发展界限的,也就是各国根据比较优势,各自的集中生产具有贸易优势产业,从而形成某些、某一种的最终产业产品,最后通过国家间主题交换,使贸易产业中最终产品进行投资交换,在经济活动结束之后,对于国家企业结果双方,都可以获得比较多的贸易利益。对于信息时代下,转化贸易过程中的主体,提高国家贸易发展的整体福利,实现国际贸易直接投资,促使转化新的经济行为,能够以贸易投资经济活动为国际贸易中的主体,有助于促使提升国际直接投资企业与国家贸易的整体经济水平。

篇4

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的特点及发展趋势

虽然在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之后,我国对外贸易总量急剧下降,但是对外贸易仍然是推动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方式之一。2010年,我国对外出口贸易总额排名全世界第一。现在,全世界国际贸易总额在7万亿美元左右,并且以每年9%的增长率增加,而这当中近一半是由贸易融资服务所贡献的。在金融危机之后,中小企业更需要靠贸易融资以促进发展,因此其所面临的国际贸易融资难问题也更加明显。国际贸易融资有着自偿性特点,和普通的资金贷款方式比较起来,能够有效解决贷款难以回收的问题。同时,在国际贸易融资中门槛较低,审查程序也比较简单,能够有效增加银行方面的收入来源,优化资金收入结构。[2]近年来,中小企业贸易融资中最为突出的特征便是商业银行为中小企业进行信用担保,让中小企业得以从贸易方和第三方机构中获得融资资金。也就是商业银行并不会直接为中小企业提供贷款,而是提供信用保证,以提高贷款对象的信誉度,让其从其他地方获得资金来源。银行在进行承兑融资时,主要是在企业远期汇票中承兑,让银行变成汇票承兑人,提高汇票自身的流动性。从中可看出银行仅是在汇票上签字,无需垫付任何资金,借助于信誉而让企业获得资金。这种方法的运用,不但便于中小企业获得融资资金,同时也能让银行在资金调度方面更为灵活。在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中,还有一个重要特征就是供应链贸易融资更为显著。供应链融资主要是银行方面在获得整个供应链详细状况以后,为核心企业供应链中的企业提供融资资金。在这一供应链中,核心企业一般为大型企业,而其他企业则多数为中小型企业,因此供应链融资实际上是为中小型企业提供融资。和之前的融资形式有区别的地方在于,银行不再单纯关注某一企业运营状况以及财务情况,而更加注重企业在供应链中是否运行稳定以及整体的运营能力,假如供应链非常完整,运行也很稳定,那么银行便会为中小企业提供更多的贸易融资。现在,中小企业贸易融资中突出的趋势是,先前在国际融资中所用到的方式方法逐渐运用到国内融资中来。在金融危机爆发以后,中小企业不但需要开拓更多的新市场,同时还需要继续开发并运用好国内市场。因为国际贸易起步较早,发展的也相对成熟,因此可以为国内贸易融资提供很多参考。在国内贸易融资中所出现的信用证便是将国际贸易融资经验应用到国内贸易中的很好说明。特别是在结构性贸易融资产生之后,有更多的创新性融资形式被挖掘出来,可以满足不同客户的融资需求,从而也会极大地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3]

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中存在的问题

1.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需求量很大

在中小企业国际贸易中,复杂程度更为明显,融资项目也比国内融资要多,所以中小企业在进行国际贸易融资时需要更加小心谨慎。因为中小企业在进行对外贸易时所需经过的环节很多,因此前期所需投入的成本也很高,但是有利于长远发展,以后也会获得更多利润。从中可看出,中小企业要想在国际贸易中获得更多融资金额就需要拥有一定的经济实力。然而,目前我国大多数中小型企业的资金实力都较弱,如果想要获得资金,那么融资是必然的选择。不管是出口类型的企业,还是进口类型的企业,如果缺少雄厚的资金实力,那么在国际贸易中必然会陷入资金无法有效周转的困境,企业也无法得到长远发展。如果中小企业长时间内得不到有效的资金支持,那么其健康有序发展也就会受到严重限制。所以,中小企业在进行国际贸易融资时,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就是资金需求量。

2.中小企业在国际贸易融资中会受到制约

因为我国中小型企业在国际贸易融资中所需的资金量很多,所以只能借助于银行进行融资。但是现在银行方面对中小企业在进行融资时限制条件很多、要求也高,导致中小企业在融资过程中受到非常多的制约。(1)中小企业由于规模不大,因此在进行银行融资时渠道较窄。我国银行部门在中小型企业融资时要求很严格,如果中小企业达不到银行的要求标准,那么就无法得到银行融资。(2)大多数中小型企业在进行国际贸易融资时,可用的方法很少,依然是运用传统的融资方法。近年来,我国的市场经济在蓬勃发展,尽管银行金融体系持续得以完善,然而中小企业、银行在融资方面依然选择传统的融资形式,所以就会导致中小企业与银行对于国际贸易融资金额无法做出科学有效的评估。同时,中小企业能够选用的银行融资渠道也非常有限。

3.中小企业较难获得融资

长期以来,我国中小企业在进行国际贸易时,融资力度都不太大。而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及国际化进程不断加快,世界经济体系越来越成为一个连通的整体,局部的经济动荡就会造成全球经济动荡。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我国经济也受到很大的干扰,经济发展速度受到限制。与大中型企业相比,中小企业遭受到更大的打击,经营规模、资金实力均受到严重制约,同时其运行风险也不断上升。所以,中小企业经常会出现资金运转不良的现象,多数中小企业无法及时归还银行方的贷款,间接给银行带来了很大的经济损失。所以银行方面为了降低借贷风险,便提高了融资门槛,导致很多中小企业都无法达到银行出台的新的融资标准与规定,也就无法获得银行贷款,使得中小企业银行融资渠道变得更窄。[4]

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问题的解决措施

1.实行结构性贸易融资,降低中小企业贸易融资风险

一般来说,贸易融资主要是对于客户实行短期的融资,其形式通常包括打包放款、提货担保以及出口信贷等形式。但是在近年来新的金融工具不断出现,将借贷方式与金融衍生工具结合起来的结构性贸易融资体系迅猛发展,具有很好的效益型、流动性、安全性。在结构性贸易融资中,将风险分散与资本市场技术结合起来加以利用,可按照国际贸易方面的要求而设计出不同的融资方式与条件。运用结构性贸易融资方法,可确保融资双方以最小的风险获得最大的融资资金,同时也能有效控制融资成本。结构性贸易融资主要有资金结构、风险释缓结构两部分。资金结构一般包括融资形式、还款形式、利率大小;风险释缓结构主要包含担保、风险平摊、保险等。对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而言,可运用结构性贸易融资方法,利用资金结构、风险释缓实现平衡发展,按照一定的组合方式尽可能地降低国际贸易融资风险,从而让银行方面更加愿意为中小企业融资进行担保。[5]

2.完善中小企业供应链金融体系

在供应链金融体系中,其主体包括金融机构、核心企业、贸易双方、技术平台商几个方面。在供应链中,除了核心企业以外,差不多都是中小企业,所以供应链金融融资其实也是银行为中小企业所提供的融资体系。在之前的贸易融资过程中,银行对中小企业进行直接的信贷业务,形式为“一对一”,而在供应链融资体系中,信贷形式变为“一对多”。由于受到核心企业支持,中小企业也能够获得较多的贸易融资金额,可与供应链中其他主体之间实现共赢。运用供应链金融方式可让银行、中小企业在融资过程中的风险都降低到最先范围内。当银行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时,由于供应链上核心企业所具有的担保作用,所以银行就可充分掌握中小企业在贸易过程中的真实性,从而确定是否要向中小企业提供融资;同时在进行贷款之后,银行方面也能够及时了解贷款资金的具体流向和物流情况。

3.有效控制中小企业在国际贸易融资中的风险

中小企业在进行国际贸易融资时,最为突出的特征就是融资过程有着自偿性。自偿性大小对银行而言也尤为重要。要想提高自偿性水平,银行方面就需要对中小企业在国际贸易融资过程中的风险加以识别并进行有效控制。(1)控制资金流。银行方面要对融资单据进行严格审查,依此有效控制资金流。当中小企业获得融资金额之后,银行要做好后期的资金追踪工作,保障资金能够很好地运用到贸易中。(2)控制贸易物流。尽管运用单据能够对于贸易物流加以控制,然而由于单据诈骗案例在国际贸易中屡见不鲜,因此这一方法可靠性不强。因为物流公司对企业贸易物流情况掌握的非常充分,所以银行方面能够和第三方物流进行合作,从而对于中小企业贸易物流加以监督管理。(3)建立起与中小企业贸易融资相一致的信用评估体系以及风险防范体系。现在,我国银行方面尚未有能够满足中小企业贸易融资需求的信用评估体系,这不但极大地降低了中小企业贸易融资效率,同时也难以有效防范融资风险。[6]

4.政府加大对中小企业融资的扶持力度

现在,中小企业在国际贸易融资方面最为突出的问题,就是缺少实力强大的企业为其进行融资担保。企业要想得到银行方面更多的融资资金,就需要有大企业为其做担保,而这也是最为欠缺的,对那些没有在供应链中的企业进行融资非常不利。信用担保机构虽然可在一定程度上控制并减小银行融资风险,但是怎样确定银行与担保机构两者之间的风险比例,是非常值得关注的。我国的担保机构所承受的风险比例已超出95%,这其实是非常不合理的,会极大地降低担保机构的担保意愿。因此,这就需要政府部门对中小企业融资给予更多的政策优惠,让政府承担起担保重任,并专门下拨一笔资金用于担保。当地政府需要建立担保基金体系,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降低其融资风险,并帮助中小企业获得银行方面的信任,从根本上解决中小企业的国际贸易融资难问题。

结论

篇5

2001年我国加入了世贸组织,同国际间的贸易往来不断增多。在这种大的环境背景下,我国很多中小企业都获得了较大的发展空间。但在中小企业对外贸易额不断增加的过程中,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困难成为人们关注的一个重点问题。

1 国际贸易融资概述

1.1 国际贸易融资的基本定义

国际贸易融资属于一种金融方式,至今已有百年的历史。国际贸易融资的出现大大促进了进出口贸易的发展。贸易融资就是指为了便于进出口贸易所提供的一种更加便利的融通活动,主要发生于国际结算业务之中。国际贸易融资有两种定义方式,一种是从广义角度来说,国际贸易融资就是一种资金融通活动,主要发生于有形商品的国际贸易之中;另一种是从狭义角度来说,国际贸易融资是一种信贷活动,发生于国际贸易之中。

相比于普通的信贷活动,国际贸易融资具有较为显著的特点。第一,国际贸易融资的周转速度比较快。国际贸易融资主要发生于国际贸易活动之中,因此国际贸易融资的特点就和国际贸易形式之间具有较为密切的关系。国际贸易活动的时效性比较强,从而决定了国际贸易融资周转速度快的特点。第二,国际贸易融资的融资方式具有多样化的特点。进口贸易和出口贸易的融资方式是有所不同的,同时也是多样化的。而且随着国际结算方式的不断发展,国际贸易融资方式还将发生变化。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国际贸易融资方式可以分成传统的融资方式和新兴的融资方式两种。不同的融资方式所对应的结算方式是不同的。第三,国际贸易融资的手段比较灵活。一方面,国际贸易融资形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进行了融资形式创新;另一方面,企业获取国际贸易融资的担保形式发生了变化,可以采用多种担保方式。

1.2 国际贸易融资的作用

国际贸易是国际间进行交流的一种方式,对于全球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国际贸易融资是在国际贸易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同样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首先,国际贸易融资的出现对于银行业务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中就包括国际贸易融资,国际贸易融资业务所占的比例比较大,对商业银行的利润增长具有直接的影响。因此,很多商业银行都比较重视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相比于一般的业务来说,国际贸易融资业务具有自偿性的特点,这样就可以降低银行承担的风险。同时,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周转速度比较快,可以减少银行的成本。其次,国际贸易融资的出现对于宏观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改革开放政策实施以后,我国经济增长速度比较快。加入WTO以后,我国进出口贸易额大幅度增长,从而使得我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由此可见,对外贸易的发展同宏观经济之间具有较为密切的联系。国际贸易融资可以促进对外贸易发展,进而促进了我国宏观经济的发展。

2 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现状分析

目前,我国中小企业所处的发展环境既具有优势也具有劣势。首要的是,介绍中小企业发展环境的优势。中小企业所处发展环境的优势主要表现在下述三个方面。一是中小企业由于规模比较小,对市场变化的反应较为灵活,市场适应能力比较强。相比于大型企业来说,中小企业大多是私有企业,大多采用家族式的管理方式,这样的管理方式虽然存在一定的弊端,但却具有管理集中的优点,在面临市场突变情况时能及时做出相应的反应;二是中小企业的产品具有多样化的特点。中小企业的生产规模比较小,但是生产产品的种类比较多,而且还可以根据客户的需要生产定制化产品,这样就使得中小企业可以在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三是中小企业的生产成本比较低。中小企业生产同一样产品所需要付出的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和人工费用都要远远低于大型企业,这样就使得中小企业生产出的产品具有价格优势。其次,介绍中小企业所处发展环境的劣势。中小企业所处发展环境的劣势也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就是宏观政策方面。国家的宏观政策更加偏向于大型企业,这使得中小企业的发展缺少有利的政治环境;第二,就是资金问题。中小企业普遍面临着融资困难的问题,这也严重制约了中小企业的发展;第三,就是社会服务环境。我国的社会服务环境要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使得中小企业获取技术、人才的渠道比较少,影响了中小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我国中小企业国际贸易发展的速度比较快,但在最近几年,受到全球经济环境、产能过剩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我国中小企业国际贸易发展速度下降,很多中小企业都面临着破产的局面。中小企业国际贸易形势的发展影响了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发展,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的现状如下所述。第一,中小型对外贸易企业具有较强的融资需求。国际贸易业务不同于其他的业务,在贸易的过程中需要经过多个环节,这就影响了资金回笼的周期。因此,中小型对外贸易企业面临着资金不足的困境,需要进行国际贸易融资;第二,中小型对外贸易企业获取银行融资较为困难,这是我国中小型对外贸易企业一直都存在的一个问题。

3 解决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问题的策略

鉴于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需求迫切,融资困难的现状,必须要采取合理的解决措施。但中小企业国际贸易想要解决融资困难这一问题也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多方面的共同努力。

首先,应完善相关的政策,建立系统化的宏观政策保障体系。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发展需要政府的支持。系统化的宏观政策保障体系应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应建立政府支持体系。国家应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积极吸取国外的经验教训,给予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业务政策和法律上的支持。一方面要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另一方面应加大对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扶持力度。二是应建立信用担保体系。导致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困难的关键因素就是无担保无抵押,这样就使得银行等金融机构无法认可中小企业的还贷能力。因此,应建立集多种担保形式于一体的信用担保体系。

其次,应创建金融服务体系。随着我国对外贸易的不断发展,中小型对外贸易企业发展的速度比较快,涉及的行业领域比较多,而且多是一些新兴的领域。为了促进中小型对外贸易企业的发展,国家应建立金融服务体系,加强对中小企业信贷方式的管理,拓宽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

最后,应提高中小企业自身的素质水平。一方面,使得中小企业自觉维护市场秩序,促进国际贸易市场健康发展;另一方面,应提高中小企业的信用等级,与银行等金融机构建立较好的合作关系。

篇6

关键词:反全球化;国际贸易;出口;金融环境营建;“一带一路”

经济带在世界经济领域,全球化的紧缩,被称为反全球化。具体表现有特朗普政府主导下的美国单边贸易战略、英国脱欧事件,以及全球性的各地区贸易战略合作同盟构建等。以中国为例,在经历了全球金融危机之后也加入了“金砖四国”,目前已形成了“金砖五国”的新格局;并且通过自身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亚投行设置等,尽可能地采取反全球化形势下的应对措施。所以有必要通过对当前的反全球化形势的解读,对中国国际贸易战略做出明晰的判断。

一、反全球化形势的形成及国际贸易多样化格局

结合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的全球应对策略,分析国际贸易反全球化形势的形成和作用,可以在这种动机之下说明国际贸易多样化格局形成的必然结果。

(一)反全球化形势的形成

在2008年后,美元体系的危机造成了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在明确分析了造成金融危机的原因来自美元体系下的滥发货币之后,欧美各国纷纷开展对策研究,并拟定在全球开展多货币中心的体系,构建不同区域的新布雷斯顿体系。比如,欧洲的英国、德国、俄罗斯,大西洋彼岸的美国,以及东亚地区的中国、日本、韩国等,都可以拟定相关的某国货币中心下的区域性货币新体系。日前,以中国为首的这种实践包括加入“金砖四国”,形成新的“金砖五国”;以发展中国家为中心的亚投行等。这种新型金融体系的构建,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经济层面的反全球化趋势。再如,在政治层面,美国通过其TPP协议、俄国通过其俄白哈关税同盟、韩国以及中亚各国实施的以本地区为中心的新经济路线带设置等,均属于这种反全球化形势下的地区性经济圈构建,之所以称为政治层面的体现,是由于它以政治力量作为主要手段,完成其贸易格局的建设。其中,最引人注目也发挥了重要作用的是中国的“新丝绸之路经济带”,而且其对相关国家所产生的传导式效应与反响,也以中国作为影响主体与中心。可以确定,反全球化形势的形成是为了共同抵御美元体系出现危机之后的共同治理。所以,国际贸易战略既是促进世界经济走出经济危机的有利因素,也是有效提升各国经济,实现各国经济走向“实体化”的重要步骤。

(二)反全球化形势下的国际贸易新格局

在反全球化形势之下,国际贸易格局中出现了几个主要方面的情况,具体如以美国为首的TPP协定在新一届的“华府”实现了重新构建,正在推进单边式的国际贸易,这属于一种贸易路径;在俄罗斯、巴西、中国、南非、印度构建的“BRICS“金砖五国属于另一种贸易路径;英国自成一体采用了美国模式,欧盟也在实质上开展了自身的贸易路径。整体上观察,在诸多国际贸易路径与形式中,国际贸易格局由于反全球化形势的形成产生了对应的变化,现阶段的格局可以概括为反全球化形势下的国际贸易多样化格局,即已经与之前的全球化国际贸易格局脱离,建立了新的多样化格局,除了以上国际贸易格局之外,在这种多样化格局中目前比较成功,且在较大范围类发挥了作用与影响的,是来自以中国为主导的“一带一路”国际贸易格局,中国不仅带动了沿线国家的经济发展,并且重新整合了沿线各国的资源,尤其是建立了中国与其他国家之间的单向、多向关联。近日在中国举行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会议就旨在在开展国际贸易合作初步成功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合作与交流。

二、中国国际贸易战略分析与建议

国际贸易是非常复杂的,因而在本次讨论中拟选取框架结构式的方法,对中国国际贸易战略做出分析,减少细枝末节的讨论。具体对出口、金融、“一带一路”经济带三个方面进行分析。选择这三个方面进行分析的原因:一是国际贸易本质上关系出口与进口,而中国现在对于这种以资源为主的出口做出了反思,因而只讲出口;二是国际贸易战略构建中若缺少好的国内金融环境,难以推动中国国际贸易的实质性突破;三是“一带一路”既属于全球国际贸易格局中的一种,又正在成功发挥效用。

(一)“出口”方面的战略转型与发展

中国国际贸易战略在传统时期采取的是日本模式,即所谓的“神武景气”模式,这是发展中国家获得经济短期发展的有效方法,其主要的实现形式是通过以中国本土的土地资源、人口资源作为主要取向,然后以代工生产实现本国资源的向外输出,这就是所谓的“以出口拉动经济”,是国际贸易战略中的一个重要方法。但是,这种模式在发展中国家易于成功,国际贸易方式处于初级阶段,易于在该国经济发展10年到20年之后直接产生弊端。比如,通过一般的出口计算就可以认识到其利润的来源是薄利多销,以中国人的资源养活其主要的贸易国。认识到这种问题后,我国在1993年顶层设计的基础上,于2012年党的十中重新提出了正确的转型发展之路。根据现在我国在国际贸易中的出口事实观察,贸易额正在呈现逐年下降的状况。从原因分析,一是由于国外一些国家自身的工业发展;二是由于中国传统时期的人口红利与土地资源已经明显出现了比较优势退潮,三是由于中国国内的产业发展正处于转型期,改革进入了“深水区”,有待以转型重振国际贸易。面对这种政策的转变、企业的转型发展,从国际贸易格局的变化以及增长方式的逐渐转变观察,当前的国际贸易,包括在新经济带中的国际贸易,出口战略已经完全发生了转变,其中的出口额与进口额正在发生比例方面的调整;一系列产业的输出与能源的引进也正在逐渐完成多样化的促进与发展。建议在这个方面,增加出口的多样化,利用“微笑曲线”或制造业“6+1”产业链快速帮助中小企业实现转型发展,为出口方面的国际贸易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在这个方面可以借鉴我国1998年遭遇经济危机之后的处理经验,全面促进中小企业向好发展。

(二)金融环境营建方面的战略构建

金融环境的营建是国际贸易的重要保障。中国的金融环境现状表明其并不完善,尤其是在2015年遭遇“股市滑铁卢”之后,入市的人越来越少,资本大量向楼市转移;所产生的结果是国际贸易缺少良性金融环境,企业家纷纷以实物进行资产保值。这种取向的急剧增长,既给中国的国际贸易产生了直接影响,也造成了中国企业投资环境的恶化。因此笔者建议实施金融环境营建战略,构建法治化的金融环境。在实际操作方面,包括信息不对称问题的解决、经济体制的完善、市场导向的明确、监管的有效等。由于金融环境营建属于系统化的工程,比较复杂,加上美元体系危机之后产生的后续影响还未获得全面的释放,所以当前国内的金融环境营建还需要整体上抓住“体制改革”的本质。按照总理的话讲,即将社会的交给社会、政府的交给政府,全面地扭转传统时期政府调控转向政府干预的问题。

(三)“一带一路”经济带的贸易战略完善

反全球化形势已经形成,当前的国际贸易战略也必然会以多样化的形式出现。作为这种新格局中比较成功的典范,中国有必要在“一带一路”经济带上利用战略方面的完善,进一步促进国际贸易的完善。第一,建议在“一带一路”经济带的沿线国际贸易中,尽可能分清主次,以电力工业产业的输出作为主要路径,再通过中国当前已经与世界发达国家处于同一水平或者有创新突破的产业,加大新兴产业的输出。第二,建议增加知识产权的保护,拓展竞争范围,重点在沿线推进技术标准方面的竞争。根据吴敬琏的研究,中国当前的资本、技术已经能够与国际同步,但在创新领域的技术推广与应用方面因各种因素受到了阻碍,很难以技术发明完成产业链的构建、发展和输出。只有取得了技术标准的定价权,才能真正意义上获得知识产权输出后的效益最大化。这也是中国在“一带一路”经济带上自身所具备的比较优势。第三,建议在新经济带上,实施多元路径下的能源输入,减少可能出现的能源控制所产生的价格、资源垄断。尤其需要加快中国的电力工业互联网建设,只有完成了基础的能源构建,才能更好地促使“一带一路”经济带获得质的提升与发展。虽然在反球化形式下的国际贸易战略构建中,美、英、日等一些发达国家越来越不愿意承担大国的义务与职责,反而通过其具体的策略干预、加强这种反全球化或逆全球化潮流。但是,中国作为开放、积极、有担当的大国,承担起了继续推进全球化进程的重任,并且在这种逆流之中,提出了具有创新意义的“一带一路”等可以为世界经济继续增长带来强劲动力,并推进世界文化交流,以及全球经济一体化的重要举措。本次“一带一路”峰会的开启与成功举办,也有力地表明了世界人民对于拥有古老文明延续血脉的东方古国具有较好的接受度与依存度,并且愿意通过与中国共同签署570多个项目的落地实践,继续合作,共同发力,以此推进全球化的进程。可见,在中国的国际贸易战略中它最重要,也最能赢得世界人民的心。从长远的作用来看,“一带一路”这个历史现代化的创新成果,必然会将中国的国际贸易理念与其它国家的国际贸易理念加以对接、融合,并且完成新一轮的国际贸易市场调整,推动国际贸易的新格局的发展,从而为人类走出困境寻找到一条光明大道。

三、结语

根据当前欧美各国的反全球化趋势,国际贸易格局必然会导向区域性,这既是各国经济恢复的重要手段,也是其完成经济一体化模式转型的必然出路。这种反全球化的形势只是当前经济恢复的一个具体方法,其未来的全球化是否会重新回归,可以透过世界性的国际贸易格局演变确定,目前的框架结构与现状说明其未来的发展前景并不明朗。因此建议中国构建国际贸易战略要尽可能抓住自身的发展机遇,以新丝绸之路经济带作为国际贸易中的主要发展路径,在沿线实施与各国贸易的合作,在国内推进产业的转型,借助“一带一路”经济带的快速实施,以及贸易与投资的“走出去”战略,促进我国国际贸易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江凤.债务危机影响下我国国际贸易战略探讨〔J〕.东方企业文化,2015,(17):261-265.

〔2〕吴豪杰.探究当前我国国际经济贸易的发展趋势〔J〕.魅力中国,2014,(3):55-55.

〔3〕江燕平.比较优势的竞争优势———论我国国际贸易发展战略的选择〔J〕.福建质量管理,2016,(14):122-123.

〔4〕李欣玥.新形势下推动对外经济贸易快速发展的对策讨论〔J〕.经贸实践,2016,(1):63-64.

篇7

关键词:国际贸易;风险转移;风险防范

中图分类号:F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5-0-02

随着我国经济一体化趋势逐渐加强,我国在国际经济贸易中的参与率变得越来越高,国际贸易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的促进作用,但同时在贸易过程中也存在很大风险。国际贸易中的主要交易形式是货物交易,在世界经济形势的影响下,我国的国际贸易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当贸易中出现风险时,应该怎样进行风险转移和风险防范,将损失降到最低,是我国很多进出口企业在积极研究的课题。要进行有效的风险转移和防范,需要对国际贸易中存在的风险及其特点进行了解。本文在分析国际贸易中的风险类型及其特点的基础上,对风险转移和风险防范进行阐述。

一、国际贸易中的风险类型及其特点

国际贸易指的是在世界范围内进行的各个国家以及商品之间的交换活动,是各个国家或者地区之间的经济依赖关系的一种反映。在估计贸易中,风险是不可避免的,如何规避国际贸易中的风险成为世界各国企业发展过程中的重点课题内容。国际贸易中的风险,主要有几种类型。

(一)国家政策层面的贸易风险。在国际贸易过程中,对于不同经济政策带来的风险是不可避免的,这种风险会对国际贸易带来更加复杂的影响。随着国际经济一体化趋势逐渐加快,国际贸易的发展成为一种必然的发展趋势,国家政策加强了对国际贸易的控制程度,区域性经济模式使得国际贸易中的保护主义不断抬头,甚至还设置了一些技术性的贸易壁垒,从而在潜意识中形成一种将国外竞争者排挤出国际市场的行为,这对贸易过程中的风险形成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二)在贸易操作中存在的风险。国际贸易的主要交易形式是货物交易,在交易过程中,交易双方一般都会签订相应的贸易合同,合同条款的内容就成为影响贸易的关键,在合同中一般都包含很多专业术语,对贸易双方的权利和义务进行了规定,一旦操作不当,将会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在国际贸易中,操作层面的风险是不容小觑的,在贸易过程中,对于合同中的专业术语,在行为操作上应该和内容上保持一致,避免被不法分子利用,从而形成贸易风险。

(三)货币汇率变动带来的风险。国际贸易中,各种款项的收支情况与汇率的变动有十分紧密的联系,一旦发生了货币汇率的变动,则很有可能会导致贸易过程中的风险出现。在贸易结算时,一般是按照当时的汇率进行结算,本币与外币之间存在汇率折算的问题。本币与外币之间的汇率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国际外汇市场的波动而不断变化的,因此对国际贸易中的利润分配有很大影响,汇率的变动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国际贸易中的参与企业。

国际贸易中的风险,都具有共同的特点,第一,客观性。国际贸易风险是客观存在的,是不会以人的意志变化而发生转移的,贸易中的风险是国际贸易过程中的必然产物,准确说来,引发国际贸易中的风险有很多方面的因素,主要是源于各个企业经营活动中的复杂性,市场经济主体在认识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国际贸易中的风险具有存在的可能性。同时,由于国际贸易中的风险往往会通过一些偶然的事情表现出来,因此存在一定的抽象性和不确定性。第二,无意识性。国际贸易中的风险的产生往往是在贸易主体没有意识的情况下发生的,具体来说,当前的国际贸易形势并不乐观,因此在交易过程中随时都有可能会导致风险出现,随着国际环境越来越复杂,贸易主体的风险意识如果得不到提升,则不能对贸易过程中的风险进行有效规避。一旦在贸易过程中出现了风险,则贸易主体是要无意识接受的,必须要对各种贸易风险进行承担。

二、国际贸易过程中的风险转移

国际贸易中的风险转移指的是在国际贸易中,双方在交易中出现了意外的风险,造成交易损失时,将风险责任进行确定的过程。双方在交易过程中,如果风险发生在卖方受众,即卖家还没有将货物交付给买方的情况下,买家在交易的过程中由于风险遭受的损失,应该由卖家承担。相反,如果在交易过程中,卖家已经将货物交付给买家,货物出现风险的损失应该由买家自行承担,买家不能因为意外的风险而拒绝支付相应的货款。风险转移的目的是为了确定确定由于不确定风险造成的货物损失该由哪一方承担。风险转移的原则有几个方面。

第一,交货时间优先的原则。风险转移一般以交货时间作为转移的标准,如果卖家在交易过程中已经将货物转移给买方,则货物交易过程中发生的意外风险应该由买家来承担,在货物没有交付之前出现的风险应该由卖家自行承担,风险在卖家与买家之间的转移是随着交货时间发生改变的。第二,货物过失划分的原则。在国际贸易中,货物交易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各种损失,这就涉及到货物过失划分的问题,即在货物交易出现风险和损失的过程中损失应该由谁来承担的问题。当货物已经交付给买方,无论出现什么意外,都应该由买家承担相应的风险,同时买家还要根据合同的相关规定支付货款。如果风险已经转移给了买家,卖家同样有承担风险的可能性。出现这种情况一般是由于卖家的疏忽大意造成的货物损失。货物的过失划分原则就是在货物交易的过程中,如果卖家有过失则卖家也要承担相应的损失,如果卖家没有过失,则所有损失由买家自己承担的一种风险转移原则。第三,当事人规定优先原则。在国际贸易过程中,不同的国家或者地区有不同的交易习惯,在进行交易时要对当事人的习惯进行有限考虑,即一国际惯例一旦被当事人确定或采用,在交易的过程中就要利用优先采用的惯例作为交易的准则,即风险转移或者损失要优先适用当事人选择的国际惯例。国际贸易中的风险转移是一个十分复杂的情况,我国应该在对国际贸易中的相关法律进行研究的基础上,遵循相应的销售合同公约,制定出适合我国国情的法律法规,为我国的外贸事业提供有效的保护。

三、国际贸易中的风险防范

国际贸易中的风险转移要根据具体的交货时间、卖家与买家的交易活动等方面进行责任确定以及风险转移,在实际交易过程中,最重要的是要做好风险防范,尽量将风险控制在未发生之前,减少贸易过程中的损失。在国际贸易中,风险是客观存在的,无论是哪一种风险,都具有一定的客观性,比如政策风险、技术风险、外汇风险等,都要积极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应对。当前国际贸易中的风险控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在贸易对象的选择过程中要谨慎。国际贸易中的风险产生,一个很重要的影响因素就是贸易双方。因此在交易的过程中,一定要谨慎选择国际贸易的对象,对进行交易的对象的资质以及信用情况要近视有效的审查,这是进行国际贸易的一个重要前提。对交易对象进行审查,可以了解其具体情况,有助于贸易过程中做出相应的决策。对企业规避风险是一种有效的措施。这种贸易之间的资质和信用调查主要是对企业的真实性进行调查,即要摸清楚对方的底细,查看并且验证对方的营业执照,对交易对方的资产信用真实性以及履行合同的能力进行分析,对交易对方的信誉度进行调查,以决定是否与其进行贸易往来。

(二)利用技术手段进行风险转移。在国际贸易中,风险的出现往往是无意识的,贸易双方在承担风险损失的过程中也是无意识的,但是在风险发生之前可以采用一些技术性的手段对风险进行转移,这种风险转移或许并不能将风险完全控制,贸易双方也会承担一定的损失,但总体说来,利用技术手段对风险进行转移也是风险防范于控制过程中的一个必要过程。在估计贸易中,进行风险转移的措施是多元化的,我国的对外贸易主体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以及国际因素,选择合理的技术手段来进行贸易风险的规避。比如对货物运输保险进行恰当的投保、充分运用出口信用保险、对国际保理业务进行合理的运用、适当地采用信用证等,这些技术手段对于国际贸易中的风险防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具体的国际贸易中,要根据具体的贸易形式、贸易主体情况采取合适的技术手段,将风险转移出去。

(三)在贸易结算过程中采用合理的结算方式。在国际贸易中,结算时会遇到不同的货币之间进行结算的问题,本币与外币之间的汇率变动是造成贸易风险的一个重要原因,国际贸易中会涉及到不同的货币折算,影响了各国企业的利益。因此在国际贸易过程中,要对结算方式进行合理的选择,一般说来是选择满足双方安全的结算方式,对双方的风险规避都有一定的帮助。当前在国际贸易中常用的结算方式是汇付、托收、信用证支付,在实际的交易过程中,要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合适的结算方式进行结算,规避贸易中的结算和外汇风险。

(四)提高产品的质量。国际贸易的主要形式货物贸易,随着国际竞争的激烈程度逐渐加深,提高产品的质量成为规避贸易风险的重要措施。由于产品质量问题引起的风险在很多国际贸易过程中都时常有出现,为了提高估计竞争力,降低产品质量风险,当前我国很多对外贸易企业都在积极提高企业自身的产品质量,从而规避产品交易过程中的质量风险。当前很多国际贸易中的竞争,从传统的价格竞争转变成为服务以及产品质量的竞争,我国企业在参与国际贸易的过程中,只有不断提高产品的质量,才能将产品在使用过程中出现风险的几率降低,从而提高对风险进行规避的效率。我国企业在参与国际贸易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当前的经济模式已经从原来的粗放型转变成为集约型,要更加重视对技术进行研究和开发,利用先进的技术提高产品质量,对产品进行深加工,突破国际上的技术壁垒,才能降低在贸易中的风险带来的后果。

(五)在交易过程中要严格按照国际贸易的惯例进行交易。在交易过程中,我国企业参与国际贸易面临着很多问题,要跟国际惯例和准则对企业自身的国际贸易战略进行调整,才能根据当前的经济形势,对贸易中的风险进行有效的规避。在签订具体的交易合同时对于合同中的各项条款,比如交付货物以及办理结算的过程都应该要按照国际惯例进行合同内容的确定,同时要意识到国际贸易中的风险的复杂性,分析风险产生的原因,按照国际惯例进行交易,有助于对交易过程进行规范和控制,将风险控制到最低。

四、结语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逐渐加深,我国参与国际贸易的机会越来越多,从事进出口贸易的企业也逐渐增多,国际贸易的兴起以及发展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但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程度的风险。在国际贸易过程中,加强对风险的防范与控制是我国对外贸易过程中的重要课题,针对当前国际贸易中的风险类型,要加强对风险转移的研究,确定风险产生时的具体责任,并且要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风险防范,比如加强对交易对方的资质审查、采用合理的结算方式等,都是加强国际贸易中风险防范控制的有力措施。

参考文献:

[1]盖超.国际贸易中的风险防范探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1(09).

[2]汪琳.国际贸易中的外汇风险及其防范[J].特区经济,2009(12).

[3]李梦媛.中小企业在国际贸易中的风险及防范[J].时代金融,2011(06).

[4]陈建平.国际贸易中的风险转移与所有权转移[J].商业研究,2004(04).

[5]严音莉.浅析国际贸易中的风险转移[J].特区经济,2008(10).

[6]吴建功.国际贸易风险管理技术手段的建设问题[J].特区经济,2008(04).

[7]吴建功,米家龙.对外贸易风险识别问题探讨[J].商业时代,2008(05).

[8]吴建功,王涛生.论国际贸易的风险评价[J].求索,2008(02).

[9]吴建功,米家龙.国际贸易风险监控问题探讨[J].企业家天地(理论版),2007(08).

[10]马媛.对外贸易风险的成因与防范[J].统计与决策,2007(19).

[11]陈丽红.从我国出口贸易实务看FOB贸易术语的弊端及其风险防范[J].苏州市职业大学学报,2006(04).

[12]高伟光.试论国际贸易国家性风险及防范对策[J].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05(03).

[13]娄锟.对外贸易风险探讨[J].现代商业,2008(18).

[14]闵敢.论我国出口企业信用证风险防范[J].生产力研究,2007(24).

篇8

【关键词】国际贸易;经济;发展;影响

本文主要总结了国际贸易发展的各个方面,分析了国际贸易产的现实状况,在此基础上对国际贸易与我国经济的发展状态进行了归纳与总结,从不同的方面展现了国际贸易的重要性。剖析了我国在国际贸易方面发展的情况,最后提出我国经济在国际贸易方面的策略,为我国进一步发展经济做准备。

一、国际贸易

1.什么是国际贸易

国际贸易是指世界各国的货物、服务以及知识产权交换的一种联系形式,是各国之间不同分工的一种体现方式,反映了世界各国在经济上的相互依靠、相互联系。相比较来说各国国际贸易的联系是国际经济学的一个比较重要的发展层面,是在一种开放条件下的微观经济学,国际贸易是主要研究商品和服务在各国之间的交换的程度,以为发展经济做出更好的完善。并且研究国际商品交换之间的原因及其相关的规定。国际贸易的涉及范围会产生在各个国家的各个经济发展领域。各国的生产要素和技术知识可以作为某种特殊商品,并有其本身的国际市场,在市场中以一种联系的形式销售出去。国际贸易在理论发展方面还研究经济发展情况、技术发展动力与贸易的相互联系与互相影响,会从动态与形式上分析国际贸易变动的原因与结果。

2.国际贸易是怎样产生的

国际贸易可以说是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发展起来并逐步拓展、不断的进步产生并发展起来的。国际贸易形成的条件应该有具体的形成规律: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方面就有相应的成就。在各个国家经济的不断发展与完善应该会使国际贸易非常有利的发展模式。在社会生产力不断发展的今天,用于交换的剩余商品不断增加,在这些剩余商品交换的国与国之间,商品不断流通,随之就产生了国际贸易。

二、国际贸易与中国经济

1.我国的现状

在世界范围内我国还属于发展中国家,总体经济发展水平并不高,出口商品结构较为落后,产品档次较低。所以,我国的贸易壁垒也有相应的弊端。近年来,我国的大部分出口企业也遭到了国外的技术性贸易壁垒,这样对我国也造成了出口总额的影响。我国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对国出口企业造成了失去贸易机会、退出市场,削弱产品的竞争能力。因此,积极发展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应对策略,是促进国出口贸易的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

2.对我国的总体影响

国际贸易的发展增加了我国的外汇储备,提升了我国企业的市场空间及市场竞争力,同时也为中国提供了很多资源满足国内的需要,比如棉花、铁矿石、大豆、石油等。国际贸易的发展可以使我国更加紧密的和世界联系加强国际贸易的联系对我们引进外资和发展出口业有很大帮助,可享受较低的关税。但是我们自己也要降低关税,让其它国际贸易组织成员的商品进入我国市场对我们竞争力差的行业有较大的冲击。当然对我国市场有序的开放是有利的,因为这中竞争的机制下可以促进产品优化升级,优胜劣汰,我们也可以学习先进的管理和服务理验

3.国际贸易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1)使我国国内资本向优势领域集中。一个国家只有集中力量生产自身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才能在与别的国家进行产品交换时获得更多的劣势产品,从而解决自行生产所消耗的不必要资源。我们应该推动这些领域进行专业化的生产和加工,从而进一步提高这些领域的国际竞争力。之后由这些优势领域带动向其他领域的投资,加速国民经济的全面发展,完成不平衡增长向平衡增长的转变。

(2)进一步提高我国的劳动生产效率。资本货物的出口能够在很大程度上节约生产要素的投入量,从而提高国内工业生产的效益,这对于加快国民经济的增长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3)可以增强我国国内市场的竞争,淘汰技术落后企业,国际贸易带来的国际市场竞争会给国内的出口企业造成很大的压力,这种现象在我国有很好的体现。随着国外的优势产品大量充斥我国国内市场,一些不重视产品质量产品包装,竞争意识淡泊的小企业逐渐被挤出。

(4)可以加强我国各经济部门之间的联系,从而形成国内统一市场。一个国家的国际竞争力主要体现在其主导产业的竞争力,而一个国家主导产业竞争力的增强又离不开与其相关的上下游产业的迅速发展和紧密联系。使我国优势产业的国际竞争得以充分发挥。

(5)加快了国外资本向国内市场的流入。由于我国人民的传统生活习惯等方面的影响,国内资本的储蓄大于投资和消费,因而我国并没有形成规范的资本市场。随着国际贸易的开展,国外资本向国内市场的流入力度大大增强,不仅解决了我国国内投资不足的问题,还促进了先进的管理手段和生产技术在我国的传播和发展,这对于缺乏改革资本的我国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三、结语

国际贸易的联系有利于改善我国的经济环境,促进我国国际贸易事业的发展;中国可利用多边贸易体制实现出口市场的多元化。享受发展中国家的优惠待遇,给中国的对外经济贸易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机遇;有利于中国吸收更多的外国投资。国际贸易的发展为我国带来大量的先进的管理经验并增加我们的就业机会,从而促进我国经济健康迅速地发展;促进中国改革与社会注意市场经济的充分发展,扩大改革开放的成果,实现全方位、多层次的对外开放,使中国经济保持高速发展,为引进各种经济投资进入中国市场提供更多的机遇。使外国的企业能够与中国的企业平等地竞争,打破垄断,通过竞争,提高我国的劳动生产率,降低商品价格,使人民群众的实际收入和有效需求大幅度稳步提高,提高生活水平,充分享受世界经济发展的利益。

参考文献:

[1]白冰.论对外贸易对中国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J].发展,2006年12期.

[2]王自娜.我国文化贸易国际竞争力研究[D].湖南大学,2009.

[3]张云.我国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对策分析[J].商业时代,2005年27期.

[4]王自力.国际贸易政策的保护性研究[J].北方经贸,2003年4期.

篇9

关键词:电子商务;国际贸易:影响;发展对策

1电子商务对我国国际贸易的影响

电子商务的出现是开创了一种新型的贸易形式,它不仅以其独特的优势特点开扩了国际贸易市场,也对我国的国际贸易产生了不小的影响,具体来说,其影响主要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电子商务对我国国际贸易交易形式的影响;第二,电子商务对我国国际贸易成本的影响;第三,电子商务对我国国际贸易经营方式的影响。

1.1电子商务对我国国际贸易交易形式的影响

首先电子商务在贸易形式方面,对我国的国际贸易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在传统的交易方式中,我们进行交易的主要媒介是电话和传真,虽然能够有效保障交易的准确性,但是却存在着交易耗时长,交易慢的问题。而电子商务就能够有效改善这一问题,这主要是因为电子商务是通过网络进行交易,所以商家与消费者在进行交易沟通时就更加方便,可以大大节约交易的时间,提高交易的效率[1]。此外,电子商务的这种营销模式还有效地减少了一些交易的流程,使交易更加方便,有利于促进交易的完成。电子商务能够有效提高贸易的交易次数,促进资金的流通,对传统的国际贸易交易形式的改变有非常大的促进作用。

1.2电子商务对我国国际贸易成本的影响

在贸易活动进行中,交易成本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商家也只有把控住了交易成本,才能在贸易活动中获得更多的利益。在传统的国际贸易中,商家需要有一定的经济基础才能够有足够的资金进行贸易活动,这种高门栏的贸易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的贸易发展。但是,电子商务的出现就很好地解决了国际贸易中的成本支出问题,使更多的小规模的商家企业能够加入到国际贸易当中来,有效促进了国家的贸易流通。这主要是因为电子商务在交易时只需要通过网络进行操作,一方面,这种交易模式很好地减少了在贸易中的其它成本支出;另一方面,这种贸易模式能够很好地解决产品储备与销售需求之间的问题,使商家能够通过网络对市场需求进行评估,从而有效调整商品储存,防止出现供大于求的问题。

1.3电子商务对我国国际贸易经营方式的影响

电子商务的出现对我国国际贸易的经营方式也有一定的影响。在传统的国际贸易中,贸易经营有一定的规范流程,每个部门都有主要负责的环节部分,这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对人力和物力的需求,使销售环节变得非常复杂。而电子商务的经验模式则比较多样且灵活,能够通过网络对贸易进行有效调整,使消费者、生产者、销售者能够有效联系起来,极大地减少了消费过程中需要的人力与物力资源。电子商务能够对国际贸易的经验方式的改变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提高我国的贸易水平,使我国的国际贸易在世界市场中更加具有竞争力。

2当前电子商务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虽然电子商务在国际贸易的发展过程中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由于其发展时间不长,经验积累有限,使其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税收机制不够完善;缺乏专业的人才和基础设施的问题;相关的法律政策不够健全的问题。

2.1税收机制不够完善的问题

在电子商务的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税收机制不够完善,税收难度大的问题。这主要是由于电子商务是通过网络进行交易,而在网络交易的过程中,交易信息由传统的纸张版变成了电子版,虽然更加方便也节约了纸质资源,但是电子版在使用中能够进行一定的修改,使资料内容进行变更,这就使商家在进行缴费时,可利用这个缺陷,逃避一些税费以赚取更多利益,极大地危害了国家的财政。此外,由于通过网络进行交易,使得其交易时的具体界限很难划分,而每个地方的税收制度不同,如果交易地点不确定,就极大地增加了税收的难度,造成出现逃税、漏税的现象[2]。

2.2缺乏专业的人才和基础设施的问题

在电子商务的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基础设施不够健全和缺乏专业的电子商务人才的问题。首先,在一些偏远的地区,电子商务的推广发展受到当地经济发展水平与现实环境的制约,主要体现在地区网络建设还不够完善,使其不能很好利用网络进行电子商务贸易;其次,当前电子商务的发展也缺少相关的技术人才,像电子数据和电子维护方面都没有足够的人才储备,这也与我国电子商务发展时间有关,许多高校的电子商务专业都是近些年才进行开设,所以人才教育上难免落后;最后,电子商务交易需要极完善的物流支持,但是当前的物流水平还是不能很好满足电子商务的交易需求,使得电子商务在交易时受到一定的制约。

2.3相关的法律政策不够健全的问题

在当前电子商务的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相关的法律政策不够健全的问题。首先,由于电子商务是在网络上进行贸易,所以在管理规范上难免比较困难,我国当前也没有很多网上条例进行网络规范;其次,网络交易没有办法保障交易商品的质量,消费者在消费过程中如果遇到问题,很难得到有效的调节与解决;最后,电子商务由于门栏比较低,且发展数量日益庞大,在出台法律条例上很难面面俱到地对商家进行管理制约。

3电子商务发展的具体对策研究

面对当前电子商务发展过程中的问题,我们要积极寻找策略进行解决,促进电子商务更好的发展,我们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促进电子商务的发展:第一,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做好电商人才培养计划;第二,要逐渐健全电子商务的有关法律条例;第三,使传统国际贸易能够与电子商务有效融合。

3.1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做好电商人才培养计划

为了能够让电子商务更好地发展,我们需要不断做好电子商务的基础建设和做好电商人才培养计划。首先,从人才培养,具体要做到以下两点:一是各高校要开设专业的电子商务课程,注重对于电子商务人才的专业知识和技术的培养,以便为电子商务的发展储备更多的优秀人才;二是学校和企业要进行联合合作,高效的校企合作能够很好地对学生进行实习培训,提高学生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使学生在以后工作中能够更好地发挥出自己的才能。其次,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一是政府需要加大对于电子商务的资金投入与政策支持,让网络建设能够真正在我国实现全面的覆盖,使城镇、乡村都能够通过网络联系起来,为电子商务的开展奠定好的网络基础;二是要促进新型的物流交易方式,提高我国的物流水平[3]。

3.2要逐渐健全电子商务的有关法律条例

要电子商务取得长远的发展,还需要不断完善电子商务运行的秩序,逐渐健全电子商务的有关法律条例。首先,政府要不断完善法律,维护电子商务市场的秩序,防止出现一些损害国家利益的违法行为,像通过一些手段进行偷税、漏税等,这种行为一旦发现,政府要给予严厉的处罚;其次,政府要加强对于电子商务商家的管理,出台一些保护消费者利益的法律条例,使消费者能够通过网络安全地进行消费;最后,要对电子商务交易的商品进行有效的监管,建立统一的质量标准,对网上交易商品的质量要进行严格审查和考核,并将考核的结果通过网络告知给广大的消费群众[4]。

3.3使传统国际贸易能够与电子商务有效融合

电子商务作为一种新兴的贸易形式,在发展过程中难免有一定的不足,而传统的国际贸易经过长时间的发展也有了一些经验,所以如果将电子商务与传统国际贸易的优势相结合,将很好地提高我国贸易的发展水平,促进我国贸易的更好发展。电子商务在发展过程中除了可以借鉴传统国际贸易积累下的管理经验,促进电子商务的管理之外,还能够有效地与传统贸易商家进行合作,使商品来源有更加稳定和可靠的渠道;而传统国际贸易也可以借鉴电子商务的发展优势,促进贸易的宣传与销售,从而加大商品贸易的交易成功率[5]。

篇10

一、文化差异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国际贸易是推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主要体现,也是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一项重要的贸易活动,随着各方国家贸易活动的开展,文化差异问题也逐渐得到体现。当前常见的文化差异主要表现在:国家政权组织形式、宗教制度、法律规定等方面,正是受这些差异的影响,我国企业在与其他国家和地区开展合作中受到限制。总体而言,文化差异对国际贸易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国家政策规定对国际贸易的影响。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法律形式存在明显差异,导致贸易双方无法进行有效的交易往来,其突出表现就是世茂法规制度和执行容易出现分歧;同时,有些国家和地区的法律规定也会因为语言与文字的差异出现漏洞,导致双方对于法律规定的直接出现差异。当前西方一些国家经常会根据对国际贸易条款的理解对我国的部分商品实施反倾销,影响了我国正常的贸易;而我国企业也会因为对反倾销的认识不足,不了解反倾销的程序,也无法维护自身的权益。

除此之外,在国际贸易上手宗教、文化差异等因素影响,不同国家和地区对商品的认知也存在差异。例如,某国家就禁止进口带有六角图案的商品,这是因为六角星是该国家国旗。

(2)语言与艺术差异的影响。语言作为一个国家的文化代表,不同国家的语言艺术也存在差异,而且语言对国际贸易的影响最为明显,主要体现在沟通阻碍方面,严重时会影响贸易双方的谈判进程,甚至导致谈判破裂。例如在某次贸易交流中,美国某家公司提出了“身在比利时”的营销战略,但是该广告被某国的预言翻译后却成为“尸体躺在渔夫旁”,严重影响了对方的合作积极性。

二、文化差异背景下开展国际贸易的策略

(一)牢固树立全球化意识

全球化是当前世界经济发展的基本趋势,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各国之间的文化相互交融,在这个过程中,为了能促进国际贸易的开展,就需要从多方面的角度统筹文化差异问题,努力树立全球化的理念,为保障国际贸易合作顺利开展奠定基础。因此对于企业而言,必须要正确认识到国际贸易中的文化差异问题,在尊重差异的同时,能了解双方文化见的不同,并树立全球化的合作意识:(需要从全球化的视角下考虑问题,企业在国际贸易经营中,应该只有“我们(贸易合作的双方)”,而没有“你、我、他”之间的划分,要充分认识到合作双方都是国际贸易资源的共享着,从认知的层面肯定对方,这样才能为国际贸易顺利开展提供可能。树立开放式的思维观念。思维会决定行为,对于企业而言,为了能有效开展国际贸易工作,就需要树立开放式的思维观念,并根据对方的文化特征进行改进。以海尔为例,海尔在最初进入美国市场中,充分了解了美国市场与国内市场的差异性,确立了“星级服务”的合作概念,将美国合作商划分为不同等级,并提供不同服务,促使美国合作商能主动与海尔进行合作。

(二)努力克服沟通障碍

在国际贸易活动中,沟通是双方完成信息传达的有效手段,因此在沟通中,需要使用统一、简洁的语言陈述自己的观点。在国际贸易中,由于双方来自不同的国家,使用不同的文化语言,如果不使用统一、简洁的语言,可能无法进行沟通。一般地,按照“入乡随俗”的原则,企业应使用外国官方语言或是国际商务通用语言,如英语。

同时在国际贸易中,考虑到贸易双方的沟通在本质上是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与人交流的过程,因此这个沟通交流结果还有可能受到双方个人情感因素的影响,在良好的情绪条件下,双方能进行有效的交流。因此,企业贸易谈判者需要在沟通中营造良好的氛围,如认真倾听、情感互动、不反驳、适当的赞许等,调动对方情绪,使沟通双方都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

(三)加强对中外文化差异的宣传

在当前中外文化差異与冲突并不为国际贸易企业所熟知的情况下,行业协会需要发挥自身的作用,充分利用自己在行业中的优势,通过交流、调研、沟通等多种方法为合作双方提供完善的信息交流渠道。一方面需要让政府充分掌握当前我国企业在国际贸易中所面临的文化差异,了解文化差对国家贸易的影响。另一方面,积极加强对中外文化差异与冲突知识的研究,并在企业开展相关的宣传和普及工作,使企业了解并树立危机意识,自觉提高产品标准,改变企业面对中外文化差异与冲突时的被动局面。

文化差异已经成为影响国际贸易顺利开展的重要影响因素,在这种情况下,为了保证国际贸易工作能顺利开展,就必须要从强化沟通交流、重视文化差异宣传等多方面入手,加深相关人员对文化差异问题的认识,为保证国际贸易顺利开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吕晶晶.国际营销中的文化差异问题[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3.

[2]吴小康.国际贸易中的同质和差异产品分类:小问题也可以有大贡献[J].国际经贸探索,2015.

[3]肖爱华.翻译视阈下国际贸易谈判中地域文化差异应对研究[J].商业经济研究,2015.

[4]吴正芳.消除国际贸易中文化因素差异影响的对策与建议[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