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健康基础知识教案范文
时间:2023-05-29 15:08:3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体育健康基础知识教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在日常体育教学工作中,我们对这些方面比较忽略,致使在室外教学中产生一些不必要的麻烦。在多年教学实践中,我越来越认识到室内理论课的重要性。为更好地教学,总结几点看法,供同行参考。
一、按教学大纲制订教学计划
教案编写安排要对教学内容分清主次,有所选择,教案重在解决“教什么”、“怎样教”的问题。突出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主体参与意识和自主发展的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新,培养能力。以学案为载体对学生自主探究、主动学习作指导。将课上与课下相结合、学案与教案相结合、学生自主学习与教师指导相结合、知识技能与创新实践相结合,让学生亲身体验知识、技能的形成过程,掌握适合个性特点的体育学习方法,进而为终身锻炼习惯的养成打下扎实的基础。体育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的互动过程,体育学案自然要设计教法与学法,只有把教与学有机地融为一体,才能保证整个教学过程的最优化。努力做好课前准备,确定本节课的重点、难点,熟练掌握本节课所讲的内容,把所学知识与新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并不断提高老师各方面知识素养。体育教师要善于整合利用课程标准水平目标要求的内容,结合体育与健康实践课,引导学生掌握安全健康的学练方法,还要善于结合当前发展形势,主动摄取新的、和体育与健康相关的知识技能、教学内容开展教学。讲解中,教学内容要突出重点,对重点内容讲解要认真、细致、充分,但是语言要结合中学生的特点,尽量简洁,通俗易懂,生动活泼,引人入胜,同时讲解的内容要使学生易于接受,体现知识性、趣味性、思想性,不宜太深太难,只有平中创新,引发兴趣;同中求异,激发兴趣;因材施教,强化兴趣;重视鼓励,发展兴趣;只有在兴趣的基础上,才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体育文化素养。
二、抓住学生心理,晓之以理,导之以行
中学生正处于好幻想,求知欲高,注意、思维、情绪、意志、个性等各种心理特征都趋于稳定和发展的年龄阶段,教师要结合大纲及学生心理制定教学内容,在内容上求新、求趣。为使学生更愿意学,不感到理论健康知识枯燥、乏味,可适当穿插一些体育趣闻、历史演变(运动项目)、个人故事,增加趣味性,使学生掌握知识,树立崇高理想。例如我们在讲足球运动规则时,可把足球运动的历史演变,运动中的趣闻和足球运动史上名人故事穿插其中,这样既使学生掌握了规则,又从中体验了乐趣,并加深了对知识的记忆,扩大了知识面。
三、把“五性”融为一体
篇2
关键词 贵州省 中职学校 体育教学
中图分类号:G807.3 文献标识码:A
体育教学作为一个教育过程即是教与学双边的活动,都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习间接知识为主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实施教育、教养、发展任务的过程。
1 贵州省中等职业学校目前体育教学目标现状
体育教学目标是指在一定时间和范围内,师生经过努力后所要达到教学结果的标准、规格或状态,它是体育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并决定着体育教学的方向。针对目前中职学校的特点,对传授体育基础知识技术技能、发展学生身体素质、培养学生终身体育观念、提高社会适应能力、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促进心理健康、促进身心协调发展七个方面进行了调查研究。
2 贵州省中等职业学校体育课开设情况
贵州省中等职业学校的体育课开设率达到了100%,但是满足四个学期都开设体育课的只有47.6%,还不到一半,另外有部分中等职业学校只在两个或三个学期中开设体育课,使体育课的课时达不到纲要的要求,导致这样的原因据笔者了解主要是大部分中等职业学校在后一年或者一个学期都要进行一些考证或者考工,许多中等职业学校为了学生能够在全国的考证或者考工时能够顺利拿到考工证,毕业时都能持双证就业(即毕业证和考工证),都把学校的体育课进行压缩,在后一年或者一个学期都进行考工课的学习,而把体育课都给删除掉了。
3 贵州省体育课的教学组织形式情况
贵州省中职学校的教学组织形式还比较原始,而且在学校的体育课的安排也比较单一,因此,在体育课的分班主要形式为按原行政班进行分班教学,这样分班形式简单,省事,而且现在的贵州省中等职业学校都是在采用课时制教学,教师的课时费用也是按所上课时支付,如果进行了分性别或者按健康、按年龄分班进行教学,无形当中就会出现增加学校支付课时费的情况,为了减少开支,贵州的多所中等职业学校普遍还是采用了按自然行政班进行体育课的教学,对于这些现状,我们完全可以根据中职学生的专业特点各不相同,对具有相同专业特点的班级进行分班、分组或者分专业进行教学,这样会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方便教师组织教学和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并且还能够充分体现因材施教、因地制宜、区别对待的教学原则,可以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基本上解决了“吃不饱”和“吃不了”的矛盾。
4 贵州省中等职业学校体育教师上课情况
贵州省中等职业学校体育教师的持教案上课的比例还是比较高,这与贵州省各中等职业学校的严格要求是分不开的。贵州省中等职业学校自2000年以来学生的生源竞争非常激烈,各校为了能争取到更广泛的生源均对学校的教师上课进行了严格的规范,有些甚至把教师的上课情况列为年终考评的主要内容,其中就包括了教师上课是否有教案、是否使用普通话、是否准时上下课等。但这些要求在贵州省的许多中等职业学校都流于形式了,比如教案的检查只是针对开学前进行检查,而课中检查的学校几乎为0,这就造成了虽然有教案,但许多老师并不是按教案的编写进行课程的教学;还有准时上下课,许多老师都做了,但在课中没有学校的监督,就造成了贵州省中职学校当中大部体育教师都能准时上下课,但课中完全是放羊式的教学模式,形成的是上课带带准备活动,下课结合点点名,中途一个篮球上一次课的体育教学现象。
5贵州省中等职业学校体育课教学内容的情况
由于培养学生职业素质的项目缺乏,不能满足学生对体育项目和对未来所从事职业的需求,因而不利于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使体育教学处于恶性循环状态。主要原因:①中等职业学校在体育内容的选择上还是受到普通中小学的影响;②中等职业学校的体育教师缺乏对学校体育内容的创新研究。说明贵州省中等职业学校体育教学在课程内容资源开发上创新能力表现得较为薄弱。另外,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培养目标是为社会提供专门的技术型人才和技能型工人,开设的专业有着和其他高中阶段不一样的教学要求,它对应的专业性较强,如幼儿师范专业可以对学生进行韵律操、舞蹈、形体操等训练,计算机,缝纫专业伏案时间长,对颈椎和背部肌肉作用的时间长,可以加强对颈部腰背部肌肉的训练,如广播体操、引体向上等运动;商贸专业、卫生护理专业对形体仪表举止要求严格,可以加强学生的形体、灵敏的训练,如艺术体操、体育舞蹈的训练等等。另外,中职业学校的学生正值青春发育的时候,在这个时段对身体的发育情况不甚明确,因此可在体育课开设的同时加强健康、营养的教学,以帮助学生正确锻炼身体,并掌握身体发育的规律。此外,学校还可根据自身的特点,选择适合的体育教学内容,调整内容,优化课程结构,以提高体育教学质量为切入增强学生职业体能储备,为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奠定良好的健康身体基础。
参考文献
[1] 广西学校体育卫生学会.文件汇编[Z].2003:78―85.
[2] 夏丰.弘扬求真务实精神深化学校体育改革[J].中国学校体育,2004(2).
[3] 赖天德.深化学校体育改革要注意防止虚无倾向[J].中国学校体育,2004(2).
篇3
(一)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培养学生健康的意识和体魄
1.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培养积极自主的学习意识。
2.以需求和爱好为支撑,加大课程的自主选择。
3.以特色校本课程为依托,创新教学内容。
(二)打造特色教师队伍
我校体育学科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一支理念先进、师德高尚、业务精良、充满活力和独具特色的教师团队,经过不断的积累、交流、学习和校本研修,有着较强的体育课程执行力,在区市教学研究领域,有着独到的体育教学经验和先进理念。体育教师都有自己擅长的教学内容,分别能开设篮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健美操、跳绳、瑜伽、棋类、武术和毽球等项目的教学课,供学生进行自愿选择。
(三)完善特色课程体系
1.整合体育与健康学科国家课程,根据学校现状及学生的需求、兴趣与爱好,形成体育与健康学科特色校本课程。
2.除田径和体育健康专题(2学分)作为每名学生必修项目之外,学校在征求学生的意愿的基础上,又开设了排球、篮球、乒乓球、羽毛球、健美操、跳绳、瑜伽、棋类、游泳(正在筹划)、武术、毽球(9学分)。
3.从高一年级到高三年级,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教学地点在操场、多功能厅、体育馆、舞蹈教室、瑜伽教室。每个学生完成18学时获得1学分。每节课40分钟,实行走班上课。
4.教师必须在每次校本课程过程中,既要教授为学生身心发展奠定基础的体育与健康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又要注意学生体能发展和意志品质的培养,课后做好反思记录,根据每名学生情况,实施个性指导,奠定学生终身体育的基础。
5.社团课程。成立学生体育社团,以体育与健康学科专用教室作为社团活动场地,进行体育社团活动。
二、实施步骤
(一)教学设施
2013年,完成体育馆改造,进行多功能厅、舞蹈教室的复建,增建乒乓球台,完善体育校本课程体系,筹建学生社团活动场地。
(二)特色课程
2013年上学期,完成特色校本教程开发,形成特色校本教案并具体实施。特色社团初步形成;2014年形成完整的体育学科特色课程体系和社团活动体系。
三、保障措施
(一)落实保障:六个固定
固定时间:学科特色实施和社团活动严格按照规定时间进行。固定地点:每项运动项目都有固定的实施场地。固定负责人:每项活动既有学校负责人,也有学生负责人。固定检查反馈:实施过程中,每天检查,每周反馈。固定任务:校本课程和社团活动内容,按计划,定任务,保证学有内容,动有收获。固定学期总结:校本课程和社团活动每学期既有文字总结,也要有课程活动实践总结。
(二)发展保障
1.安排校内专业教师作为学生体育与健康课程及社团活动的指导教师,保证每个学生的不断成长和发展。
2.聘请高校大学生志愿者,成立《体育与健康特色学科建设与发展专业指导委员会》,指导特色校本课程研发和社团活动,为特色学科发展和提高、学生健康人生规划,提供专业支撑。
(三)经费保障
篇4
一、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
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是教师的精神支柱,决定着教师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品质和学习态度以及工作动机等,教师只有具备了良好的思想素质,才能对教育工作产生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从而严格要求自己,积极进取,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古人云:“无德无以为师。”教师的思想情操、品德、人格是学生学习的直接楷模。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和运动竞赛中表现出的勇敢、顽强、坚韧不拔、吃苦耐劳、乐观、活泼,对集体高度负责等优秀品质,来源于体育教师较高的思想品德素养,而这些优秀品行是一种无形的教育力量,它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在学生成长中发挥巨大的作用。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必须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体育教师队伍,这就要求体育教师必须有高尚的道德品质,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自己的好思想、好品德、好作风为学生树立学习的榜样。
二、广博的知识技能素质
1.普通基础知识
体育教师除了应具有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外,必须坚持思想性与科学性有机统一的原则,要具备语言学、美学、哲学、外语、计算机、物理、数学、化学、医学等多方面的知识。这些是体育教师形成良好的教学、训练、科研等能力的基础。
2.学科专业知识
(1)人体科学理论知识。包括人体解剖学、生理学、体育保健学、运动生物力学、运动生物化学等。教师对此类知识的掌握应以“面宽”为主。
(2)专项运动理论与技术。指各项体育运动的专业理论知识及技能。教师对这方面知识的把握应突出一个“深”字。即不仅要熟悉教材、大纲,还要做到精细研究,站到科研的前沿,形成自己对某些问题的系统观点。
(3)应用学科理论。它包括数理统计、科研方法、计算机应用等。此类知识以“新”为特征。教师要掌握科研方法,抓住学科领域研究的“热点”,瞄准现代科学研究的发展方向,结合实际,不断探索,在教学基础上进行科学研究,以科研促进教学,使科研和教学同步发展。
3.教育科学理论
这类知识分为一般教育理论和体育教育理论两个方面。一般教育理论包括教育学、教学论、心理学等。体育教育理论包括体育概论、学校体育、体育教学论、体育心理学等等。作为高校体育教师,知识结构中若缺乏这类知识,要熟练地驾驭教材、教法,科学地组织课堂教学,顺利完成学校体育任务是有困难的。因此,必须加强对这类知识的学习。
4.了解本专业前沿学科的研究现状
研究和探索本专业的前沿科学,是为了更好地教学,培养出素质高、能力强的学生。因此,教师不能停留于现有的知识结构,除了预先储备些本专业的前沿知识外,还要特别注重研究和了解本学科急剧发展变化的前沿动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及时地把新知识、新成果、新方法介绍给学生,培养出适应社会、适应时代需要的人才。
5.熟练运用体育教学的技能技法
(1)编写教案能力。要上好课首先要备好课。编写教案是备课的最终结果,教师要在钻研教材、了解学生、规划教法的基础上编写教案。编写高质量的教案有助于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有助于充分发挥体育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积极性。
(2)语言表述能力。学校体育教师课堂上的语言表述能力主要表现在:讲解流畅,口令准确,吐字清晰,声音抑扬顿挫,以表情、姿势、手势助讲等方面。语言是教学中传递信息的重要手段。学校体育教师的教学语言应力求无声语言和有声语言的结合。无声语言主要是表情达意的目光语、充满爱心的微笑语、得体适度的手势语和优美规范的身体语(示范动作)。体育课中的无声语言,对于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积极大胆地参与各种练习活动具有特殊的功效。有声语言指口头语言。它要求体育教师讲好普通话,必须具有清晰的声调,雄壮的口令,准确的吐词。指示应明确、比喻、评价、结论应恰如其分。
(3)动作示范能力。示范能力是学校体育教师有别于其他教师的一种特殊能力,是直观原则在体育课堂教学中的具体表现。
(4)保护帮助能力。保护与帮助是体育课教学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环节。技术练习中由于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状态不尽相同,他们在完成练习时可能会出现某些错误动作,或因恐惧心理不敢参与练习,甚至造成伤害事故的发生。课堂上教师正确的保护和帮助,可使学生克服恐惧心理,树立起学习的自信心,避免伤害事故的发生,更好地完成课堂教学任务。
(5)电化教学能力。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越来越多的现代教学手段进入体育教学领域,投影仪、数码摄像机、多媒体等等已逐步应用于体育课堂教学。这些先进的电化教学手段,形式新颖,内容丰富而直观,知识含量大,对学生有较大的吸引力,容易使他们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教学过程,接受更多的信息和知识点。学校体育教师应当熟练地掌握和运用多种电化教学手段于体育课教学之中,这是教育发展的需要。作为一名高校体育教师,若要适应21世纪初的教学工作,就必须具备有电化教学的能力,这是新世纪体育教学工作对一名合格的体育教师提出的基本要求。
三、健康的身体和心理素质
1.良好的身体素质
身体素质是思想品德素质、文化素质、业务素质的物质基础。体育教师承担着繁重的教学、训练、课外群体活动及社会体育等工作,既是体力劳动者,又是脑力劳动者,同时还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因此,体育教师必须具有强健的体魄、充沛的精力和敏捷的反应,否则将难以胜任本职工作。其次,体育是以人体运动为手段,以发展身心为目的,以增强体质、培养终身体育能力为根本任务的教育活动。体育本身是健、力、美的和谐统一。因此,体育教师强健的体魄,健美的形体,准确、协调、熟练的示范动作,优美的姿态,将给学生以美的感染,由此而激发学生主动参加健身锻炼的热情。
2.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个性是指具有一定倾向性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心理品质是指人在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心理特点,是人的心理素质的集中体现。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对于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好地体现出人格的感染力量,较好地完成教育和教学任务,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四、体育教师职业素质的培养措施
1.根据体育教师的素质要求,要组织教师进行政治理论及国家高等教育政策、法规的学习,提高教师的思想政治水平和职业道德修养。
2.更新观念,主动适应现代体育教育的需求。体育教师要以现代教育思想教育理论充实自己,要用“跨学科”观念来发展自己。学校要为体育教师提供继续教育的条件,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举办的讲习班、培训班、研究生课程进修班等。通过培训、进修、参加学术会议,掌握大量的新资料,从中获得先进的技术知识、方法和技能,经过实践,形成良好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逐步形成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3.学校要有计划地组织体育教学观摩和训练经验交流会,并积极为体育教师安排一些竞赛的裁判工作及社会活动,培养和开发教师的教学训练能力及社交能力,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4.树立创新精神,增强科研能力。创新精神是追求和探索未来世界的动力,体育教师既是教学活动的实施者,又是科研活动的实践者,有了科研意识和探索精神,才能以科学的眼光去处理和解决体育教学中的问题。抓住本学科领域研究的“热点”,瞄准现代体育科学研究的发展方向,在教学的基础上进行创造性的科学研究,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和教学水平。
5.注重教学实践,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职业素质。体育教师要积极探索体育教学的规律,深入教学实践,开展体育创新和教学研究,建立教学新模式、应用新方法,积极开展创新的教学活动,不断完善自我,使自己成为一名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合理的现代体育教师。
6.体育院校要加强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和基础理论教学,重视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
篇5
关键词: 高中体育教学 选项教学 分层教学
长期以来,多数体育教师习惯运用传统的组织方法和手段进行教学,把精力放在全体学生的提高上,制定统一的教学目标,忽视了对学生个体差异的分析,区别对待,造成成绩好的学生因觉得简单、容易达到要求而产生自满的情绪,成绩差的学生因而觉得有难度、达不到要求而产生自卑心理的局面,造成两极分化现象愈加严重,严重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进而影响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的整体提高。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我校对体育与健康课程进行了选项教学、分层教学的摸索,目的是以学生发展为本,充分发扬学生的主体精神,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潜能,创设一种适应学生自身发展的个性化教学。经过几年的努力,目前已取得一定成效,下面我就谈谈具体做法。
一、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很清楚,兴趣是学生学习积极性中最活跃的心理因素,它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对于选项教学中的学生而言,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选择喜欢的项目,再根据自身水平进行分层学习,使每个学生在相同的起点起步,在适合于自己的环境里,都得到充分的发展。另外,教师还要尽力促进师生情感融洽,对后进生不提过去、不揭短、不冷落、不公开批评,而是帮助他们找出原因,教育他们“对症下药”,促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二、组织教学实施选项教学
调查发现,发达国家的高中课程与教材改革的发展趋势是学生可以自由选择感兴趣的项目上体育课。我校对学生的体育兴趣进行调查、分析、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新课程要求及学校的实际情况确定了选修项目,将体育教材内容分成健康教育、体育基础知识、田径、体操、游泳、排球、足球、篮球、乒乓球、羽毛球、武术、健美操,健康教育、体育基础知识、田径、排球是必修的,在高一年级实施;高二年级开始实行选项教学,选修的内容有足球、篮球、乒乓球、羽毛球、武术、健美操。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选择项目,这种教学组织形式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深受广大学生的欢迎和喜爱,对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有重大作用。
三、对教学对象选项、分层
由于一节课的时间有限,不可一味地照顾一部分学生,而忽略和淡化对其他学生教学精力的投入。对学生的选项、分层实施以前必须以深入调查为前提,观察每个学生在各方面所表现出来的各种特征,并根据其特长、心理素质、身体素质等情况进行全方位的考察分析,进而分项、分层。近几年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我校一直致力于运用选项、分层进行体育与健康教学,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课的组织方面,打破原有行政班建制,将四个班级合并,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意愿相对集中选课,教学对象即学生分项后,按起始的身体素质、技能技术水平划分出强、中、弱三个等级班,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观察,教师适当地进行相应的调整。
四、对教学目标分层
教学目标分层既能使教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按相对应的目标进行教学,又能为最后的考核评估确定方向。我对不同的教学内容按学生的层次都制定了优、中、差三个由浅入深的目标。在制定每个课时目标时,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进行教学分层,区别对待,让不同层次班级的学生都享有充分的学习机会,并有所获得。例如:对身体素质和学习水平较高的学生,要求不断地改进运动技术,明确运动技能目标,要求不断挑战新的高度;对身体素质和学习水平一般的学生,让他们较好地掌握体育知识和运动技能,明确参与运动的目的,使他们稳中求进;对身体素质差并且学习水平低的学生,消除他们的自卑感,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通过努力获得成功,让他们掌握最基本的知识和运动技能,完成一般教学目标,使各层次学生相对本身而言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五、精通教材,分层备课、授课
分层备课是分层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实施的前提和基础。教师在了解各层次学生、精通教材的基础上,要精心设计教学方案,确定适合于各层次学生的教学方法、手段,对不同的教学对象进行不同深度、广度的教学内容准备,不能一个教案用到底,一个方法教到底。在具体的在教学中要不断丰富教学手段、方法,提高课堂教学艺术,以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与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积极进取,大胆探索,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六、对教学考核评价分层
篇6
作为一名新时代下的体育工作者,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应使学生在学到体育基础知识、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受到思想品德教育,做到寓思想品德教育于愉快的体育教学与活动之中。
怎样才能取得体育、德育“双丰收”呢?这就需要我们每一位体育工作者尽心尽力地去研究、去探索。教学是通过教学方法来完成的,教育是借助教育方法来实现的,二者不能截然分开,又不能混为一谈,更不能用教学方法代替教育方法。在体育教学中,教学法的研究是比较多的,教育法的研究则还没有受到人们应有的关注,因而在体育教学中,结合体育教学的特点,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的教育更加值得我们去研究探讨。
一、认真制定计划,精心设计教案
我们应该设计多种方法,采用多种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开发他们的创造力。在编写教案时,要根据本课内容、任务、目的精心设计,要有针对性、启发性、趣味性。教学方法和练习手段要多变,提高学生的兴趣,防止疲劳的出现。
二、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结合教学向学生讲授体育教学的目的意义,提高他们对体育锻炼的正确认识。讲述革命家、伟人们的体育锻炼事迹;简要地介绍我国灿烂的体育文化,中国健儿为祖国荣誉奋勇拼搏的动人故事等,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民族自信心与自豪感。
三、对学生进行集体主义教育
体育教师应当在采用集体项目的教学中,例如球类训练,团体操训练等,让学生意识到在集体项目中,不顾集体利益,不与其他队员配合,一味过分“表现自己”,都会给他人、给集体带来损害,将受到集体舆论的批评和指责。由此可见教师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集体主义思想教育,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集体主义精神,帮助学生处理好个人与集体的关系,使学生个体的行为与集体荣誉相联系,使他们认识到荣誉来自集体成员的共同奋斗和团结协作,来自个人对集体的奉献和刻苦训练而做出的不懈努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不失时机地进行集体观念和集体主义教育,使学生明白团结就是力量,团结就是胜利的道理。具体实践中,多让学生参与游戏、竞赛的设计,让学生为胜利献计献策,使每一位学生都成为组织者、参与者和鼓动者。
四、对学生进行意志品质教育
人的道德认识、情感、意志和行为只能在人类的生活和社会活动中,通过引导、教育逐渐培养与完善起来,所以学生的思想品德只能是社会存在的反映,是社会影响和学校教育的结果。体育教学在向学生传授知识、技能和培养能力的过程中能影响学生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和性格特征,对学生世界观的形成起积极的作用。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运用教材本身所具有的因素,通过身体锻炼来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如当学生跑完规定的距离时,提出再加跑一定的距离,以培养学生坚韧不拔、勇于接受挑战、吃苦耐劳的精神;培养学生勇敢、果断、自信和克服困难的优良品质。同时还要培养学生自我作业、自我要求、自我监督的能力,并进行自我暗示的训练。
1.自我作业。即要求学生认真观看教师示范,细心揣摩动作要领,一次次地独立完成教师所规定的动作。
2.自我要求。要求学生对自己严要求、高标准,不要轻易降低要求和难度。
篇7
关键词:职校体育 思想素质 心理素质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市场经济的建立,竞争激烈的劳动、人才市场对从业人员的技能和体能的要奉也越来越高。职校体育作为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活动职校体育不仅能有效地增强学生的体质,增进学生的健康,而且还能有效地促进学生思想素质与心理素质的提高。突出表现在对学生意志品质、群体意识、竞争意识、生存意识、自理能力、实践能力的培养,具有得天独厚的教育优势。另一方面,体育教学大多在户外进行,学习环境比较艰苦,学生的身心都要承受较大的负荷,要克服种种困难和障碍,要经受种种挫折和失败,任何成绩的取得都要付出意志的努力。因此,通过体育教育能有效地磨练学生意志,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坚忍不拔、勇敢顽强、拚搏进取的精神。为此,我们应充分认识职校体育的优势和功能,使职校体育更好地为培养出全面发展的具有专项素质的人才服务。
当前,职业学校体育教学基本上还是沿用普通教育的体育教学模式,这已不能适应职业学校体育教学的要求,职业学校体育教学只有根据职教的规律,结合专业的特点,才能更好地完成职校体育教学任务。笔者根据多年职业学校体育教学的经验和体会,认为职业学校体育教学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工作。
一、做好教学计划与教学内容的调整与改革
职业学校办学层次多,形式多样,学习时间长短结合,应在制定不同专业,不同学制的体育教学计划时,尽可能将全部的教学内容合理、系统地安排在一定时间内完成。同时各专业应做到课内与课外结合,采取不同形式、不同手段来完成教学任务。具体而言:一年级以提高一般身体素质为主,培养学生自我锻炼意识;二年级开设专业课,提高专项素质为主,培养学生对自己身体素质进行自我评价;三年级开设选修课,掌握1—2项运动锻炼项目;短期班主要结合军事训练对学生进行动作、队列、站、立、定型的体能训练。
教学上选择的内容,我们除全面发展学生体能传授体育基础知识,发展基础运动能力外,针对各专业的职业特点,有目的选择锻炼内容。如经贸财会专业,针对此专业需培养学生耐心、细致的心理素质及预防一些职业病的产生,增设了太极拳教学及相关的专项练习;服装、电子电器专业,要很强的自制力及单独处理事故应变能力,增设了羽毛球、乒乓球教学及一些登高、悬垂、引体等的练习;机电专业需要很强的身体协调能力,重点开设篮球课及一些力量性练习;幼师、旅游专业需良好的体形、活泼的性格,重点开设游戏教学,形体课及简单的技能技巧课等。
二、要根据专业对象,合理安排负荷量,教学形式力求突破
职业学校体育教师往往要跨专业跨年段进行教学,对不同专业不同对象的教学要求不尽相同,这就要求体育教师要了解学生,钻研教材,设计教法,能根据不同专业和对象,合理安排运动负荷。如同一教案,对旅游班与机电班进行教学,专业不同,男女生比例不同,教学侧重点不同,要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有效发展不同专业学生的专项素质,这就要求在课堂教学中,练习的形式、练习的数量、次数、时间、距离、重量等应有所区别。只有根据不同专业和对象,合理安排负荷量,才能适应不同专业的需求,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同时,在保证完全教学任务的基础上,安排一些“新、易、美、乐”的教学内容来激发学生上体育课的积极性。如中长跑教学中的间歇跑,改变过去传统教学中的单调乏味,学生积极性不高,应付了事的做法,我将校县二个10000米纪录介绍给学生,要求学生五人一组采用200米接力的形式去跑完全程。一方面认识一下县校纪录有多高,另一方面让学生尝尝破纪录的滋味。学生因好强,都尽力跑完全程。
本节课课堂教学气氛活跃,学生齐心协力,“破”纪录,又能完成本课的教学任务——什么是间歇跑同时,将马家军王军霞的10000米世界冠军成绩及每天训练的运动量介绍给学生,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对照自己目前水平,设计本学期长跑计划,大大调动学生长跑积极性。
三、要重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职校体育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充分利用体育教学的优势,多渠道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平时应注意体育股干的培养,让他们组织队伍,轮流带班,配合做示范等发挥助手作用。利用课外竞赛活动,有意识培养学生组织竞赛能力。在校运会和球类大型比赛中,让学生和教师一起参加编排、组织和实际裁判工作。
根据专业的特点,有意识加强学生组织能力和创造力的培养。如旅游班的体育教学,先教会她们如何设计编排游戏方法和徒手操,然后要求每生设计一套徒手操及一则游戏,并写出详细教案,经教师批改后,每节课由学生轮流出来领操,教师及时讲评,并将同学们自己设计的游戏、徒手操汇编,发给学生,人手一册。这样学生积极性得到提高,组织能力得到加强,手头上的体育资料也丰富起来,为以后走向社会,走向工作岗位奠定基础。
四、改革考试内容,促进专项素质的提高
篇8
学校体育作为全面发展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理论与实践上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但是,由于历史的、传统的和主观的原因,人们对这个问题的认识程度不一,对学校体育的本质观、目的观、价值观和质量观的认识,仍处在较低水平的社会意识层次上,特别是农村学校体育教学的实施,由于条件的限制,存在着一些严重的问题。
1.忽视学校体育的功能。广大城镇和农村,因城乡的差别,“望子成龙”心切,以考取高一级学校取得铁饭碗为目标,对孩子参加体育活动不重视。这些陈旧的观念影响到学校体育工作新观念的形成与发展,影响到体育教学的改革,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智育第一”、“分数第一”、“升学第一”。据调查了解,社会上很多家长,一方面崇拜象李宁这样的体育明星,另一方面却不让孩子参加体育活动,认为搞体育“出息不大”或“没出息”。受这种观念的制约,学校体育的决策、管理和发展不顺,因此很难发挥学校体育的各种功能和作用。不少人,包括相当一部分领导者,认为体育就是跳跳蹦蹦、玩玩乐乐,没有从提高全民族素质的高度和深度去认识。可见观念的滞后,极大地阻碍了农村学校体育的发展。
2.学校体育观念的落后。教师对《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理解不到位,体育教学思想不明确,体育教学计划制订和教案的撰写情况较差,体育课程评价主要以终结性评价为主,评价形式单一,体育教学内容、课堂组织形式单一,教学方法陈旧。很多学校在进行体育教学的过程当中,教学理念相对比较落后,将体育教学的重点放在相关基础理论的传授及动作的掌握上。在教学活动中对于方法的趣味性及系统性都没有太多的重视,这就造成很多学校的体育教学课程结构十分不合理,不能充分发挥体育教学工作对学生创造性的启发,导致体育教学目标难以完成。
3.教学不规范。农村教师缺少与外界的交流,对国内外最新教育动态及先进的教学方法知之甚少,教学模式单一、不先进。多数教师无法教学新课程标规定的教学内容,诸如对韵律体操、民族体育等要求感到力不从心;不会备课,缺少教学资源,更无从设计规范的教案,探索新颖的教学方法。
二、解决现实问题的对策
1.要改变思想观念,提高对体育教育功能的认识。要改变当前乡村的体育教学状况,首先必须提高对体育教育的认识,各级管理部门及广大乡村体育教师要转变观念,严格执行《课程计划》,按《大纲》要求实施体育教育;加强提高对体育教育的认识,充分认识体育教育在乡村不是可有可无的附属品,而是提高学生身心素质的重要途径,使学生真正做到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全面发展,正确处理和解决“正课”与体音美等“副课”的关系,让乡村体育教育正常有序地开展起来,使其真正成为推行素质教育的主力军。将体育工作作为学校全面工作的评估条件,克服单纯以升学评价学校的不良倾向,加强农村学校体育工作规章制度建设,使农村学校体育逐步实现规范化、科学化,不断发现和培养乡、村、联中体育工作的先进典型,树立榜样,使得学有方向、赶有目标,创造良好的体育环境。
2.要加强体育师资队伍的建设,加强体育师资队伍建设。根据广大农村体育师资严重不足的现状,学校应该采取相应措施,如利用暑假及业余时间举办培训班;有组织地挑选乡村学校条件好的体育教师,集中轮训。提倡教师钻研业务,研究教学方法,创造良好的氛围。加强专职兼职体育教师们的培训、函授、进修和观摩学习等,掌握体育专业理论,如美学、音乐、语言掌握熟练的技术、技能,使教学和业余训练不断地创新和发展。加强对学生体育具有社会功能和价值意义的教育,培养锻炼身体的习惯,形成自觉锻炼身体的心理定势,几十年之后,他们将分布在社会的各条战线和做家长,这对增强整个社会体育意识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意义是深远的,是一项迫切的教育任务和长远之计。
篇9
一、终身体育思想赋予学校体育的新任务
1.学生在校期间不仅要掌握各种运动技术、技能,不能只考虑增强体质,还必须让学生学会理解运动的意义,学会体验在运动中的乐趣,使学生认识到体育运动是生活中不可缺少和替代的重要组成部分。
2.培养学生具有“终身体育”的意识、习惯和能力,使学生在走入大学或社会后能自觉地从事运动,达到增强体质,增进健康的目的。
3.引导学生形成作息制度中的体育习惯,建立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4.教会学生了解各种健身器功能的使用方法。
二、目前学校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分析
1.生物体育观:单纯追求生物学改造,把提高生理机能作为唯一目标的一种教学观。
2.被动体育教学观:是强行向学生传授和灌输体育知识技能,强调以教师为中心,体育教学程式化、成人化、训练化,方法呆板,学生成了教学中的被动体。3.学校体育的教学内容,虽然在教材上考虑到学生兴趣、爱好及发育特点,但什么项目具有更强的实效性,什么项目更适合社会发展,能够广泛开展,却依旧得不到解决,成绩的评定,过多地依据表现性而忽略实效性。
4.教学过程中一贯强调技术技能的教学,对体育基础知识的教学不予重视,从大纲、教材一直到教案,都是以教师为中心,学生主动性得不到发挥。使学生独立锻炼的能力得不到培养,体育锻炼的自我意识得不到重视,兴趣不高。
5.对于体育锻炼而言,如果体育教师不能把体育方面必要的新知识、新技能、新思想传授给学生,这样学生新学的东西出了校门自然就成了无用的东西。
三、终身体育理念在学校体育教育中的运用
1.重新正确认识学校体育的作用、任务,贯彻以终身教育为指导思想,摆正体育课在学校教育教学中的位置。首先要提高学校体育教师的现有素质,体育教师加强自我修养,提高教学能力,更要善于启发学生的体育思维能力,使学生明确不同项群各自的目的作用,能根据不同的时间、地点、年龄阶段合理地选择健身方式,指导自我锻炼,并且学会自我锻炼评价效果,既现实学校体育和终身体育的合理接轨。
2.对于教学内容选择方面,应体现学生生长发育的阶段特点,根据学生客观发展的需要客观安排教学内容。
初中阶段:应在这个阶段较全面的向学生传授各种常见运动项目的技术、战术及战略,使其技能得到稳步提高,身体同时得到锻炼(要注意全面些),这时应使学生能理解运动的意义,体验运动中的真正乐趣。
高中阶段:根据高中生的志向分化和学习更具理性和批判性的倾向,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和爱好有选择、有侧重地对某些运动技术进行深入地学习,并逐步形成个人专长,形成爱好定向,与其毕业后的体育锻炼相衔接,在这个阶段的学习中,要提倡文化性,让学生去理解体育的深层含义,使其了解社会体育现状,这时的锻炼应是有针对性的。
3.注意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教师应以调动学生主体作用发挥为主要目的,通过主导作用来激发学生主体参与意识。只有学生自己通过努力学习并认可的知识技能才有可能长期的运用。
篇10
论文摘要:采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和对比分析等方法,以高等学校本科教学水平评估指标体系为蓝本,对重庆市高校社会体育专业建设各个方面进行现状评价分析,结果表明:当前重庆市高校社会体育专业建设还处于探索阶段,培养目标定位不够明确,培养方案尚不完善,尤其在专业课程设置、师资队伍、教学设施和实践基地等建设方面,还不能适应人才培养的质量和规格要求.提出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全面开发新型课程资源、树立复合型创新社会体育人才,培养特色等具有可操作性的建议.
1998年,教育部在第4次普通高校本科目录修订时,将社会体育专业列为正式专业.新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颁布后,我国高校掀起了新一轮的本科专业结构调整热潮,从1999年起,高校又连年“扩招”.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社会体育专业在短时间内发展迅速,截至2009年9月,该专业办学点(本科)已经达到近300个.社会体育专业作为一个新设置的专业,其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学生就业方向等尚处在一个不断完善和发展的过程中,因此,怎样设置社会体育专业课程体系,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使之更好的体现出培养21世纪的全面复合型人才的要求,就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重庆市高校于2007年正式开始社会体育专业招生,科学、合理、全面地评价重庆市高校社会体育专业建设状况对于完善与推动重庆市高校教育学科发展,树立具有理工特色的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促进高校人才培养与社会体育需求的对接等有着积极重要的作用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重庆邮电大学和重庆文理学院社会体育专业点(本科).
1.2研究方法
1.2.2文献资料法
从教育部相关部门获取有关全国社会体育专业的一些数据;通过中国期刊网检索、查阅近十年来国内体育类期刊,第六、第七和第八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和全国高校社会体育专业研讨会论文汇编中有关社会体育专业的文章.
1.2.2专家访谈法
针对目前社会体育专业发展现状,就存在的现实问题和专业建设的相关问题与知名体育教育界专家进行交流与探讨,为获取理论支撑和先进理念提供参考.
1.2.3对比分析法
对资料及研究结果与全国同类专业进行分析、综合、比较.
2结果与分析
2.1指导思想与建设
高校社会体育专业是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和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满足社会对体育人才多样化需求而开设的一门新兴体育专业.在高校社会体育专业蓬勃发展的今天,如何明确学校自身的专业建设指导思想与建设是目前各个学校必须巫待解决的首要问题.教育部颁布的社会体育专业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社会体育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能在社会体育领域中从事群众体育工作.如今高校社会体育专业在培养目标方面主要集中在组织管理型、健身指导型、经营管理型和教学科研型四种类型.重庆市高校社会体育专业在培养目标上指出能在社会体育领域从事户外运动、群众性等体育活动的组织管理、咨询指导、经营开发及教学科研等方面工作的公益性和职业性专门人才;在专业特色方面确立培养社会体育领域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培养从事社会体育的组织管理、咨询指导、体育产业的经营开发及体育教学等社会急需的体育高级人才;在专业建设规划与方案实施方面主要依赖于人才培养计划为主
结合相关参考资料可知,重庆市高校社会体育专业指导思想与建设方面在确定自身传统优势体育项目的基础上,能够立足登山、攀岩、定向越野等特色项目,充分确立商业性体育服务领域的培养目标,但这与现实有一定的出入,与社会需求、就业形势有一定的偏差;在专业建设和规划上没有形成系统的、长远的规划和可持续发展方案.
2.2师资队伍
教育教学中师资是教育资源中重要的人力资源,师资队伍数量的充足与否、质量的高低是专业建设的关键.目前两校体育教学部有专职教师84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46人,讲师38人,博士1人,硕士研究生6人,在读硕士研究生4人.有国际级裁判1人,国家级裁判5人,一级裁判31人.从教学现状来看,专职教师均以具有研究生学历和副教授为主,相对于目前的招生情况,师生比为1:13,教师都能够以饱满的热情和充沛的精力投人到新专业的教学中,全院教师和员工能够团结一致,共同为社会体育专业的建设献计献策,贡献力量.但是,经过一年的教学实践来看,社会体育专业教师绝大部分是从体育教育专业或者是公共体育部改行过来的,他们缺乏系统的社会体育理论教育和工作实践,以至于知识结构、能力结构、教学思想、教学方法难以突破传统体育教育的框架,严重影响社会体育专业学生的素质.加之专业教师队伍的不确立,新进教师的教学经验不够丰富,以及对社会体育专业教学的认识不够深人、对教材的理解与教学尺度不够明确,对专业教学的把握等,教师的继续教育,教育科研的不断深化与扩展还需要逐步加强与完善.
2.3教学基本设施
体育专业的技能传授具有身体活动性特点,决定了该专业培养目标的达成必须以一定数量的、性能良好的体育场馆设施作保证.社会体育专业是面向社会体育领域的具有较强应用性、复合型的专业,教学设施的齐备直接影响专业建设的成败.ue’依据重庆市高校实际情况,目前在体育运动场地设施方面比较充足,室外运动项目的硬件条件得到保障.在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方面也做了充分准备,分别在南充、沪州、眉山等地建立实习基地,为实践教学提供条件.在体育理论教学方面,目前还是完全依赖体育部自身的房间改成教室而成,随着招生规模的扩大不能够适应发展需要;在计算机配备方面数量只有仅有的30台,也显得过少;在图书馆馆藏资料方面,书日的种类过少,学术性期刊不齐全,体育阅读物不够丰富且涉及面狭窄;在实验室建设方面只有简单的一些解剖器具和旧款、简单的测试仪器,实验设备没有形成体系,实验设备的配备不够完善,实验器材单一,不能满足专业教学与实践的需要.
2.4教学建设与改革
高校本科教学建设与改革主要涉及培养方案、课程、教学方法和手段以及实践教学几个方面.川依据此,重庆市高校社会体育专业教学建设与改革在培养方案方面,体育教学部在专业申报时拟定了专门的人才培养方案,确立了人才培养目标和特色,从公共必修、专业核心、专业选修和公共选修四个方面确定了课程教学计划,规定毕业最低学分为i82.5分,每一学期课程分配与学时数,讲课与实践时间分配做了具体的规划(见表1).从总体上来看,课程设置方面公共基础课共7门,主要涉及政治思想、英语与计算机课程,总学分为34.5,占总学分的18.9%;专业核心27门,学分数为75.5,占总学分的41.4%,涉及体育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领域;专业选修课27门,学分数为28,占总学分的15.3%;公共选修课8门,学分数为20,占总学分的i1%;实践教学学分24.5,占总学分的13.4%(见表2).
当前重庆市高校社会体育专业教学完全按照专业申报时的培养方案实施,教材的选择主要以高等教育出版社、人民体育出版社和北京体育大学出版为主,教师教学文件的准备采取自主备课形式,形成教案、教学大纲和课件三种教学文件.教学形式以教案结合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运动技术授课主要以具有丰富运动经验和具有国家一级及以上裁判级别的教授授课,并不断对学生停课情况、教师授课情况进行检查和追踪考核,促进了师生时间的互动联系和科学化管理.但是,从课程设置方面可以看出,存在课程设置重复现象、体育工具性课程缺乏、体育理论与运动技术课程比例失衡、公共任选课程不够明确等问题.
2.5教学效果
由于重庆市高校社会体育专业是刚开设的新型专业,在生源质量、招生数量、招生宣传和社会影响等方面与省内同类学校具有一定差距,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从教材教学内容的难易度、授课知识的深度与广度、教学方法的生动性与灵活性、教学组织的紧凑性与逻辑性等方面下功夫,课堂是加强师生的互动联系,课下不断与学生进行交流,改进教学方法,充实教学内容与实际的联系.虽然现在社会体育专业学生总人数不算大,但是整个课堂教学井然有序,师生关系融洽、亲密,无论是体育理论教学还是运动技术的讲授,教学效果明显,学生学习积极性较高,对体育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的掌握良好.
3对策探讨
3.1明确定位培养目标,创立社会体育人才培养特色
重庆市高校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重点确立为商业体育服务领域,而不是单一的体育师范类专业,融“体育与社会”、“体育与健康”、“体育与休闲”、“体育与教育”、“体育与产业”为一体,系统掌握本专业基础理论及专业知识和技能,从事社会体育的组织管理、咨询指导、体育产业的经营开发及体育教学等人才,在面对社会体育快速发展的情况下应该结合重庆市高校实际确立以培养从事群众性户外运动组织、经营、管理类型人才为核心目标,构建“知识一素质一能力”为特征的综合素质教育的社会体育人才培养模式.
3.2突出特色课程,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
根据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在突出重庆市高校社会体育专业培养特色的基础上,构建合理的基础课程、专业课程、选修课程和实践课程组成的课程体系.这一方面可以参考我部舒云久与陶冶老师完成的相关研究成果,在与重庆市高校实际情况充分结合之下,合理布置,科学分配.基础课程包括三个类型的基础课程,即培养文化素质的课程、堵养现代科学基础知识的课程、墙养思想品德、人文素质的课程以及工具性知识;专业课程的设置要考虑实用而有鲜明的特色,增加经济、管理、新闻、法律及指导性强的课程;选修课程要拓宽选修课程的知识面,因材施教是教育的基本原则,应根据学生自身情况,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主性地选修不同的课程,以满足社会对社会体育人才多样化的需求和学生个性化的发展;实践课程受多种主、客观条件限制,应该扩大学生实践课程的比例,与社会要求相接轨.”
3.3加强教学硬件建设,完善教学资源的配置
学校的硬件设施是学生顺利完成学业的物质保证.重庆市高校社会体育专业所需的硬件设施,急需改进和加强,在现有场馆和新兴专业场地的基础上应抓紧进行一些多媒体教室的配置,教学仪器与器材的购置,实验室的建设,图书资料的丰富及计算机的补充等,这将有助于更好地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给学生提供广一阔的发展余地.
3.4优化教师队伍结构,促进专业师资力量的建设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体育课程教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