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部建议与意见范文
时间:2023-05-29 15:08:3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财务部建议与意见,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 高校基建;财务控制;问题;对策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高等学校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出现了基建热潮, 基建投资规模迅速扩大。但是,高校的快速扩张和负债办学机制的引入,在为高校带来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风险。而且,随着我国高校基建管理的内外部环境日益复杂,预防基建职务犯罪日益显示出其迫切性。高校基建职务犯罪的原因复杂,但从已发生的腐败案来看,高校基建管理权向高校倾斜仅是腐败高发的诱因,缺乏必要的与这种管理权下移相适应的内部控制制度,是高校基建腐败高发的根本原因。基建财务内部控制是做好整个基建工作的重要环节和有效手段之一,是高校基建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高校需要提高自身的综合竞争实力以及预防基建职务犯罪,加强基建财务内部控制是其重要的管理工具和手段之一。
一、高校基建财务内部控制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
由于当前高校财务制度尚不完善、单位对基建财务管理工作认识不足等客观原因,高校基建财务内部控制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和问题,主要表现为:
(1)基建财务管理体制还没有完全理顺,财务制度设计还不完善,一些高校基建财务尚未完全纳入其学校整个财务管理体系中,给高校财务直接监控基建投资带来一定的困难。
(2)高校内部基建、财务、资产管理等部门协调不足,影响了基建财务内部控制的效率。
(3)基建财务管理基础和管理手段薄弱,对基建全过程难以实施有效控制。
(4)基建财务人员个人素质和业务水平亟待提高,队伍建设有待加强。
目前高校基建财务内部控制存在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在于:高校基建财务管理体制不顺,约束机制不健全;基本建设项目内部财务控制不健全;基建工程和财务复合型人才匮乏等。所以,针对这些问题,笔者提出了一些加强高校基建财务内部控制工作的对策,为完善高校基建内部控制提供一些参考。
二、加强高校基建财务内部控制的一些对策
(一)强化高校领导的基建财务管理意识,提高基建财务人员的业务水平
目前,高校领导常常未能充分认识到基建财务人员参与学校资金管理的重要性,认为进行基建投资主要靠抓好基建部门的管理工作,基建财务人员只管照章办事,按合同规定付款即可。基建财务人员缺少参与单位财务分析、研究及预测的机会,未能参与项目决策、招标、施工、竣工验收与决算控制和监督检查,对于违反项目决策程序、合同不合理变更、随意挪用基建资金等不合理现象财务监督实施不力。所以,高校领导有责任和义务去建立健全基建财务管理制度(如:资产管理制度、工程合同管理制度、工程变更审批制度、工程价款结算制度、成本核算制度、供材采购管理制度、费用报销制度、基建财务会计人员岗位职责制度、重大财务事项报告制度等),特别是当前高校基建处速发展时期,更应强化基建财务内部控制和自身责任意识,将基建财务内部控制工作作为基建内部控制的重要环节落到实处。
要做好基建财务内部控制工作,基建财务人员的素质、业务水平的不断提高是关键。高校财务管理部门应不断多渠道、多形式地加强其基建财务人员的专业知识培训,不断提高其业务和管理水平,这不仅包括更新观念、吸收新知识、改善知识结构、掌握财会专业知识,还应了解建筑施工等专业知识、基建项目建设一般程序、招投标、概(预)算等相关知识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逐步推动基建财务管理信息化进程,提高工作效率,使基建财务人员适应新形势下基建财务管理的需要。
(二)将基建财务内部控制覆盖基建项目的全过程,充分发挥其财务管理职能
高校基建财务人员在基建项目过程中,要做到事前参与预测和决策、事中注重控制和管理、事后有分析和评价。基建工程项目的财务内部控制是实现基建财务管理的重要手段,包括项目决策控制、项目设计与概预算控制、招投标与合同控制、施工过程控制、竣工验收和决算控制等五个环节,贯穿了项目建设的全过程。
1.项目决策控制环节:基建财务人员要对项目建议书中的财务分析和预测结论的可靠性进行分析,并给出具体的书面意见,并参与项目决策的全过程,会签相关决策决议。
2.项目设计与概预算控制环节:基建财务人员应对项目设计中的施工图预算进行审核,其审核内容包括项目工程量的准确性、定额套用的正确性、费用计取和汇总的合理性。
3.招投标与合同控制环节:该环节包括招标、投标、开标、定标和合同管理等阶段,基建财务人员都应参与其中,这样既有利于基建财务人员了解项目施工队伍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情况,了解工程的特点、工期、预算价格、承包方式,而且对于结算办法以及与财务有关的条款,还可以从财会角度提出合理建议。
4. 施工工程控制环节:该环节包括工程项目施工合同的执行、施工款的拨付、工程质量管理、工程进度控制、施工费用管理等内容,基建财务人员应参与施工的全过程监管,制定合理的资金使用计划,并在关键点重点控制。
5.竣工验收与决算控制环节:基建财务人员应及时开展各项清理工作,审核竣工决算书,编制竣工决算初稿,报请决算审计,参与分析概算、预算执行情况及差异分析,并对项目进行成本效益分析。
(三)把握基建财务内部控制的关键点,健全岗位责任制
高校应当根据基建项目的特点,找准基建内部控制的关键控制点。确定关键控制点需要紧密围绕工程项目内部会计控制的中心环节,并向周围业务流程扩展。关键控制点的设置要合理、易行、有实效,控制点过多则让基建财务内部控制失去灵活性,容易挫伤基建财务人员的积极性,而过少则会影响基建财务内部控制目标的实现。所以要准确把握基建项目内部财务控制,需从以下四个关键点来控制:
1.工程项目上:基建财务人员必须首先对工程项目的合法、合理性进行认定,审核工程项目是否具有完备、合法的审批手续,工程预算、概算且工程项目的资金来源要合法。
2.工程实施上:基建财务人员对工程项目实施过程的规范性要进行监督。一是建设合同必须通过招标确定;二是对工程项目要进行随时监督。
3.工程记录上:基建财务人员对工程建设的事项要及时记录。 项目负责人要及时定期向财务人员提供工程进展报告和资金预测报告。
4.工程成本上:基建财务人员应正确核算工程成本,严格按预算控制支出水平。一是及时准确记录工程进度、材料、设备等投资情况;二是在建工程是否及时结转为交付使用资产;三是变更项目内容是否得到必要的批准;四是实行建设期审计;五是定期复核工程进度及质量等级;六是对可计入固定资产原值的借款费用进行及时核对。
(四)加强会计核算,规范资金拨付和账务处理程序
高校基建财务应并入校级财务中,在基建财务中完整设立会计科目及明细账,科目明细级数设置应以满足会计核算的需要为原则,过细过粗均不宜。高校基建会计科目应按三级明细科目设置,即一级对应总账科目,二级对应工程项目名称,三级对应项目的承建单位名称。在高校基建会计核算中,除开设了银行辅助账户后需设“银行存款”科目外,还需设置如下一些基本科目:“建安工程投资”、“库存材料”、“预付工程款”、“预付备料款”、“待摊投资”、“设备投资”、“应收账款”、“应付账款”、“应付工程款”、 “应付器材款”、“其他应收款”、“其他应付款”、“基建拨款”和“交付使用资产”等科目。
严格规范资金的拨付程序:1.工程款支付基本程序为:施工方申请监理工程师审核签字跟踪审计工程师审核签字甲方代表审核签字基建处工程科长审批基建处分管工程的处领导审批财务处分管基建的处领导审批审计处领导审批(规定限额以上资金)分管基建的校领导审批(规定限额以上资金)基建财务部门付款反馈信息;2.材料款和设备款支付基本程序为:材料和设备供应商申请监理工程师审核签字跟踪审计工程师审核签字材料员审核签字基建处材料科长审批基建处分管材料的处领导审批财务处分管基建的处领导审批审计处处领导审批(规定限额以上资金)分管基建的校领导审批(规定限额以上资金)基建财务部门付款反馈信息。
同时,要在工程项目初期、中期和后期三个环节规范好基建工程项目的账务处理程序,特别是对于项目的账务后期结算要重点进行规范。如对已经完工并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的资产,要及时办理估价入账手续。估价入账不能根据“建安工程投资“和”待摊投资“两部分,而应根据工程合同的建造价值加合同变更价以及自营工程发生的物资成本、借款利息、人工成本等对项目完工工程进行账务结转。基建财务人员要对已估价入账的资产进行必要的调价: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的在建工程,如果在完工年度内没有办理决算手续的,一旦办理了决算手续后,须按照实际成本调整原来的暂估价值。
(五)加强建设项目财务信息管理,建立信息反馈制度
高校应指定人员负责财务信息收集、整理工作,利用会计电算化的手段,真实、准确、完整、及时地向上级主管部门、主管领导报送财务信息资料。报送的财务信息资料主要包括反映资金到位和使用情况的月报、年报,项目竣工财务决算,项目竣工后的投资效益分析报告及其他相关的资料。同时,要加强学校财务、基建、资产及审计等管理部门的沟通,及时反馈相关财务信息,使得各方及时掌握情况,确保顺利完成项目任务。高校基建处在安排下一年度基建计划时,应根据学校财务部门提供的资金可供量和内部调剂的可能,编制年度计划,并及时报送学校财务处。各建设工程项目在开工之前,基建处应向财务处提交工程施工合同、投标函书、开工许可证及与支付工程前期费用有关的全部合同,以便作为未来办理各项资金支付的依据。
【参考文献】
[1] 何蔚.关于加强和规范高校基建财务管理工作的思考[J].铜陵学院学报,2008(1).
[2] 李天鹏.加强基建财务管理促进内控制度建设[J].江苏卫生事业管理,2000(3).
[3] 李玉桂.高校基建财务工作现状及改进措施[J].本溪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3).
[4] 刘巧华,袁玲娜.关于高校基建会计制度化的几点思考[J].会计之友,2004(1).
[5] 王辰.高校基建财务管理的问题及对策[J].天津经济,2006(9).
[6] 王江.高校基建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惠州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
[7] 谢红梅.浅议基建财务内部的会计控制[J].价格与市场,2004(11).
[8] 周菊芳,宗建岳.当前学校财务管理的存在问题及对策[J].南通职业大学学报,2005(1).
篇2
然而, 在实践中, 常常出现收益与风险不匹配, 甚至相背离的现象。基于此, 笔者从财务风险与
收益的诱惑效应、平衡效应、约束效应出发, 探讨财务风险与收益不相适应的原因, 并指出财务
风险与收益相匹配应具备的条件, 以期对财务理论与实践的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风险是由事件的不确定所引起的, 由于对未来结果予以期望所带来的无法实现期望结可能性。财务的本质是本金的投入收益活动及其所形成的经济关系, 财务活动是本金筹集、投资、耗费、收益、分配等活动环节的有机统一, 由于各活动环节中都有可能发生风险, 因而, 我们对财务风险的认识, 就不能仅仅停留在本金的筹集阶段, 而必须从财务活动的全过程和其总体观念出发, 并联系到财务收益上来。具体而言, 财务风险是指企业在本金的投入收益活动中, 由于内部、外部环境因素的作用, 使财务系统运行偏离预期目标而带来损失的可能性, 包括筹资风险、投资风险和收益分配风险。收益是一个看似明确实则含糊不清的概念, 对于收益的内涵, 经济学和财务学存在严重的分歧。经济学对收益内涵的论述, 均力图计量企业的实际收益, 为财富分配提供依据, 经济学收益又称为“真实收益”。笔者认为, 财务学收益是为实现实物资本保全的期末净资产大于期初净资产的本金增量, 从量上它包括基准收益、平均收益和超额收益三种类型的收益, 其中超额收益是人们甘于冒风险进行投资而期望获得的超过平均收益的额外收益。因而, 我们研究的与财务风险相对应的财务收益, 主要指超额收益。
一、财务风险与收益的一般关系分析“风险与收益相对应”, 财务风险与收益的关系, 一般认为是成正相关的, 即风险越大, 收益越高, 这表明风险时刻伴随着收益的获取, 行为主体欲想获取收益, 必须承担风险, 承担风险的目的在于获取收益, 风险越大, 则收益越大; 风险越小,则收益越小, 这是基于风险与收益之间存在着诱惑效应和平衡效应。
(一) 诱惑效应风险的诱惑效应, 是指由于风险利益的刺激,所引起的选择风险事项的财务行为及其连带效果。风险的诱惑效应, 来自于风险结果多样性和结果潜在性的财务特性, 来自于谋取资本增值利益的管理动机。风险的后果是多样的, 存在着人们所希望的结果; 风险的后果又是潜在的, 通过管理的努力也有可能取得那些有利结果。风险报酬的诱惑与利益动机的趋使, 引发人们迎接和承担风险的财务行为。风险报酬是一种超额报酬, 是产生风险诱惑效应的直接动因, 没有超过一般平均报酬水平的超额报酬的刺激, 就没有追逐风险的动机。风险报酬越大, 风险诱惑效应的程度也越高。风险诱惑效应的连带效果是社会平均报酬率的抬高, 有风险与无风险是相对的, 一个原本有风险的项目, 如果所有的资本投资者都由于风险诱惑效应而去追逐它, 那么这个风险项目在所有投资者眼里就是低风险甚至无风险的了, 平均报酬率随之提高。如果所有资本投资者都追逐风险项目, 也会引起资本需求量上升,进一步推动社会平均报酬率的提高。超额报酬, 是风险诱惑效应下的行为目标, 如果只能取得社会平均水平的报酬, 追逐风险的行为就会被视为是失败的财务行为。风险诱惑效应下的财务行为后果是极易遭受风险损失, 风险损失一方面起因于社会平均报酬率水平的抬高, 使投资者极不容易获得超额报酬而相对遭受风险损失; 另一方面起因于风险诱惑效应的强烈刺激而导致行为的激进性, 当引发风险的因素和条件已经改变时, 风险投资者可能会抱以侥幸心理而继续按原有的风险规划行动, 进而导致直接遭受风险损失。
(二) 平衡效应风险的平衡效应, 是指由于风险利益和风险损失的双重刺激, 所引起的控制风险的财务行为及其连带效果。风险的平衡效应, 来自于风险结果潜在性和可转移性的财务特征。既然风险结果是潜在的而不是现实的, 在财务规划之时完全可以选择和接受风险项目; 既然风险形态、性质和结果是可以转移的, 在实际将面临风险损失时, 可以通过一定的财务风险控制手段分散或转化甚至消除风险损失,或延缓风险损失的发生, 或用另一种风险代价来换取目前的风险利益。风险平衡效应是资本保值动机和资本增值动机均衡的结果, 起因于对资本保值与资本增值关系在认识观念上矛盾的冲突: 资本保值理财观念认为,资本保值是资本增值的基础, 资本保值是理财的基本目标, 资本增值是理财的扩展目标, 只能在资本保值的前提下进一步谋取资本增值; 资本增值理财观念认为, 资本增值才是理财的基本目标, 如果仅把资本保值视为理财的基本目标, 资本也就失去了管理的意义了, 只要取得了资本增值, 资本保值的目的也就自然地达到了。两种观念冲突的结果是相互吸纳和相互包容, 在财务规划时选择有风险甚至高风险项目, 在财务运行时又力图通过财务控制规避风险不利结果的发生。财务风险所具有的结果潜在性和可转移性也为财务控制提供了可能。风险平衡效应的连带效果是要求风险与报酬的均衡, 一定程度的风险项目要求有相应程度的报酬水平相匹配。因此, 当社会公认某项目有风险时,大家都愿意为此项目付出更高的报酬水平。也正因为如此, 如果某个风险项目没有能够取得相匹配的报酬水平, 不论在风险诱惑效应还是风险约束效应下, 都会被认为遭受了相对风险损失。二、财务风险与收益不匹配的理论分析诚然, 我们一般认为, 财务收益与风险的基本关系是: 高收益, 高风险; 低收益, 低风险(如图L1) 。但是, 在实践中我们已经注意到, 高风险并不必然带来高收益, 有时甚至是高损失。例如, 在资本市场这个风险极高的理财环境下, 财务风险与收益的关系更多的体现了一种背离, 尤其是在熊市时, 这种情况更为明显。那么, 是什么力量(原因) 造成这种现象的频繁发生呢? 笔者认为, 财务风险与收益之间的关系除了具有诱惑效应和平衡效应外, 还具有约束效应, 这往往被人们所忽略。风险的约束效应, 是指由于风险损失的刺激所引起的回避风险事项的财务行为及其连带效果。风险结果的多样性, 使人们有可能遭受风险损失; 风险约束效应会对资本投资产生抑制和阻碍作用, 进而引起社会投资的萎缩。因此, 风险约束效应的连带效果与风险诱惑效应刚好相反, 会引起资本供给量的减少, 带来社会平均报酬率的压低。即在风险约束效应的影响下, 投资者极易遭受风险损失: 一旦风险约束效应对个人的影响力大于对社会的影响力时, 由于行为的保守性而降低个人对报酬水平的要求, 导致丧失投资机会, 遭受相对风险损失。这时,财务风险与收益就不相匹配了,甚至是产生向下倾斜的背离(如图L2) 。
三、财务风险与收益不匹配的模型分析承上, 基于约束效应, 财务风险与收益不匹配, 那么, 我们有无可能找出这些约束因素呢? 基于此, 笔者试图对西方金融学和财务管理学中衡量风险与收益的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 进行局部修正来分析约束因素。
E (Ri) = Rf βi [ E (Rm) - Rf ] (1)
其中: E (Ri) : 第i 种资产的必要收益率;Rf : 无风险收益率; βi: 第i 种资产的β系数;E (Rm) : 所有资产的平均报酬率。笔者认为, CAPM 只解释了收益与风险成正相关的一般情况(因为人们进行收益预期时, 如果预期收益为负值, 就不会进行投资, 即0 0) , 而无力阐释二者相背离的情况, 因而笔者引入了随机扰动项ei这个指标来修正模型:E (Ri) = Rf βi [ E (Rm) - Rf ] ei (2)其中: E (Ri) 、Rf 、βi 、E (Rm) 代表的含义同上, ei 表示排除在CAPM 模型之外的影响财务风险与收益正相关关系的偏差。之所以引入ei 这个变量, 是基于以下原因:
(1) 作为未知影响因素的代表。由于对我们所研究的经济现象的认识可能还不完备, 除了一些已知的主要因素以外, 还有一些我们尚未认识, 或者尚不能肯定的因素影响着应变量E (Ri) , 我们只得用随机扰动项ei 作为所有从模型中省略的变量的代表。
(2) 作为无法取得数据的已知因素的代表。有一些因素我们已经知道对应变量有相当影响, 但是,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可能无法获得这些变量的定量信息, 因而在计量经济模型中不得不省略掉这一变量, 而归入随机扰动项。
(3) 作为众多细小影响因素的综合代表。有一些因素已经被我们认识, 数据也可能取得, 但是,这些因素或许对应变量E (Ri) 的影响较小, 或许其影响不规则, 有的还可能难以数量化, 从经济计量的成本考虑, 我们通常不把它们列入模型, 而把它们的联合影响处理为随机扰动。
(4) 模型的设定误差。在设定计量经济模型时, 我们总是力图使模型更为简单明了, 当用较少的解释变量就能说明应变量的实质变化时, 就不应把更多的变量列入模型; 当用简洁的函数形式就能基本说明变量间的本质联系时, 就尽量不采用更为复杂的函数形式。这样, 应变量和函数形式设定引起的设定误差, 也要由随机扰动项ei 来表示。
(5) 变量的观测误差。对社会经济现象观测所得的统计数据, 由于主客观原因, 不可避免地会有一定的观测误差, 这种观测误差只有归入随机扰动项ei 。
(6) 变量的内在随机性。即使我们把所有相关的解释变量全部引入模型, 即使不存在观测误差,一些客观现象还是具有不可重复性或随机性。例如一些涉及人们思想行为的变量, 很难加以控制, 而具有内在的随机性, 这类变量也可能影响E (Ri) 。对这种变量内在的随机性, 只能归于随机扰动项ei 。由此可见, 随机扰动项具有非常丰富的内容,在计量经济研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其性质决定着计量经济方法的选择和使用。在已经修正后的CAPM 模型中, 从财务的角度来分析, ei 就蕴涵着主观和客观两方面的约束因素, 具体分析如下:
(一) 主观原因: 风险主体的理性程度
11 风险主体的态度风险是投资者的一种主观感受, 其大小的度量经历了从Markowitz 的方差(标准差) 度量法到哈洛的Downside Risk 到VAR。著名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Arrow 把人们对风险的态度分为三种: 第一种是好冒风险的, 简称冒险型; 第二种是回避风险的, 简称避险型; 第三种是漠视风险的, 简称为中性型。这三种对风险的不同态度, 都直接影响着财务收益与风险的一般认定。从心理学的角度看, 人们对风险的不同态度取决于每个人的人格心理结构。它包括投资者的个性, 拥有的财富水平, 投资主体的风险大小等诸多因素。而且在不同时间、不同的地点, 投资者的风险态度表现出不同的类型,这些行为特征实际上就是个人的风险决策。行为财务对违反基本财务假设的异常现象进行反思, 并试图通过研究市场中的基本组成单位———“风险主体”的理性程度、决策心理特征对经济决策的影响来解释异常现象。人的决策心理特征(如信心、期望、风险态度等) 十分复杂, 是市场的复杂性产生的重要原因, 行为财务是从认识人的角度来解释资本市场的复杂性。行为财务从投资者的有限理性(Bounded Rationality) 特征着手, 着重考虑市场参与者的各种有限理性特征对市场可能造成的影响。大量研究表明, 市场参与者的有限理性是导致许多财务假设背离现象的原因。有限理性表现在各个方面(见下表) 。
21 风险主体的素质素质是指人或事物在某些方面的本来特点和原有基础, 就人的素质而言, 是指人在质的方面的物质要素和精神要素的总和, 即人的体质、性格、气质、能力、知识和品质等要素的综合。笔者认为,风险主体的素质除了平常我们经常提及的投资者的识结构外, 更为重要的是风险主体的风险认知程。许多研究表明, 决策时的风险态度与风险认知有关。冒险行为一般有两种情况, 一是由于对风险大小的知觉低于实际风险水平, 或者说对风险不敏感而引起的无意识冒险, 这种人的可接受风险水平(acceptable level of risk) 也比较高; 另一种情况是风险主体对实际风险有较客观的评价, 但由于其偏好风险水平(preferred level of risk) 高而有意冒险。因而, 投资者在面对风险时, 由于其对风险的认知程度不同, 避险行为则分为有意和无意两种。
(二) 客观原因: 理财环境的完善程度
11 市场(资本市场) 信息是否对称信息公开制度源于1884 年的英国《公司法》,为美国1933 年《证券法》和1934 年的《证券交易法》所确立并日臻完善, 现已成为世界各国证券法的核心。新古典经济学完全竞争模型假定市场参与者具有关于所交易商品和价格的完全的信息, 缺乏完全信息的情况称为不完全信息。信息不对称是信息不完全的一种情况, 即一些人比另一些人具有更多、更及时的有关信息。信息不对称不仅是由于人们常常限于认识能力不足, 不可能知道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发生或将要发生的任何情况。更重要的是, 由于行为主体为充分了解信息所花费的成本大, 不允许其掌握完全的信息。因此, 在风险主体理性程度相同的情况下, 所掌握信息是否对称就成为风险收益差异的主要原因, 具体表现在:
(1) 信息源不对称市场上商品或证券交易者中, 既有买方, 又有卖方, 其中买方或卖方又可能同是该商品或证券的卖方或买方。即在交易活动中, 买方或卖方既对立又统一, 某些交易者既是出售该商品或证券的信息持有者和制造者, 同时又是该商品或证券的交易者, 进而形成信息源在公开信息时就存在着某种不完全性。具体而言, 在证券市场上, 信息源的不对称存在两种情形。一种情形是证券市场的筹资者即上市公司总是比投资者更了解本公司的经营情况,拥有更多的信息; 另一种情形是证券市场上市公司既是其股票的发行者, 同时又是其股票二级市场的交易者。由于交易者在市场上所处的信息位置不同, 进而必将影响其交易利益和交易成本。
(2) 信息的时间不对称市场上商品或证券交易的同方(同为买方或卖方) 在同一市场上需要买进或卖出同一商品或证券时, 由于在接收该商品或证券信息时间的差异, 往往容易导致较早获取商品或证券有关信息的交易者, 能够较主动或较准确、较早地做出交易决策选择而获取交易优势。而获取信息较迟的交易者则被动地在交易中处于劣势, 甚至蒙受损失。
(3) 信息的数量不对称市场上商品或证券交易的同方(同为买方或卖方) 由于在同一市场上获取交易对象信息内容的数量不同。也导致交易者交易优势的差异和交易成本、利益的差异。
(4) 信息的质量不对称市场上商品或证券交易的同方(同为买方或卖方) 由于在同一市场上获取交易对象信息质量的差异, 即信息的真假不同, 势必影响交易者的交易利益和交易成本,
(5) 信息混淆市场上商品或证券交易的同方(同为买方或卖方) 获取交易对象的信息中. 一个可观察值是由两个混合在一起的并不可直接辨别的分量合成的信息, 造成信息混淆, 交易者很难识别。例如, 证券市场上市公司的每股收益虽然是可以观察的值, 但它可能由企业持续经营业务收益与一次性偶得收益混合而成。
21 市场(资本市场) 发育程度X 有效的资本市场可以划分为三种形态: 弱势有效、半强势有效和强势有效。这种划分是1967年由罗伯特(Harry Robert s) 首先提出, 但以1970年法玛的文章而著名。法玛将市场信息划分为三类: “历史信息”、“公开信息”、“内部信息”, 以对应上述的三种形态。
(1) 弱势(weak form) 有效市场。其特点是当符合弱势有效的证券市场处于平衡状态时, 证券价格完全反映了证券的历史信息。
(2) 半强势( semi —strong form) 有效市场。其特点是证券价格反映了所有公开可得到的信息,包括历史信息。实证研究表明, 美国等国家的证券市场已达到了半强势有效。
(3) 强势( strong form) 有效市场。在强势有效市场中, 证券价格反映一切信息; 包括历史信息、公开信息及内部信息, 此时市场显得无所不知。在这种市场上, 没有人能够利用信息优势获得超额利润, 所有投资者都只能获得相对于自己的风险偏好的平均利润。就我国证券市场而言, 目前国内一些学者已就我国证券市场是否达到弱势有效, 作了不少研究。比如, 俞乔在1994 年发表的《市场有效、周期异动与股价波动》一文, 据沪深股市综合指数自1990 年12 月29 日至1994 年4 月23 日的变动趋势表明沪深股市均未达到有效市场的弱形式, 而1995 年宋颂兴和金伟根发表的《上海股市市场有效实证研究》对沪市1993 年初至1994 年10 月的29 种股票的周收益率进行的系统分析表明, 这29种股票价格具随机游走特征, 因此, 上海股市达到了有效市场的弱形式。另外, 吴世农的《我国证券市场效率的分析》一文, 对沪深股市20 种股票日收益率的时间序列进行研究的结果表明: 20 种股票日收益率的时间序列不存在显著的系统性变动趋势, 故而沪深股市达到了有效市场的弱形式。再有韩德宗在1995 年出版的《我国证券市场和期货市场发展研究———理论与实证》一书, 据他对沪深股市股票样本日收益率分析后认为沪深股市均达到弱势有效市场。
不管我国证券市场是否已达到弱势有效, 可以明确的是我国现阶段资本市场有效性较弱。资本市场不成熟, 信息量少, 信息公布制度很不健全, 上市公司披露的信息缺乏真实性、准确性和实效性,不能及时将上市公司的信息传递给广大投资者, 使投资者只能根据历史资料进行分析判断; 另外, 我国资本市场投机性较强。资本市场运作中的机能之一就是投机决策, 但是, 如果投机过度, 会对资本市场产生毁灭性打击。我国资本市场投机性太强一直是困扰资本市场正常发展的一大问题, 其表现一是过高的换手率; 二是过高的市盈率; 三是股价指数及成交额与违规活动正相关; 四是股价上涨缺乏微观基础的支撑。可见, 在这些情况下风险主体进行投资运作很难保证付出与回报相适应。
综上, 正是由于存在着风险主体理性程度的主观因素以及资本市场完善程度等客观因素, 导致在一定情况下财务风险与收益常常发生背离的现象。要纠正这种偏差, 一方面要从风险主体的素质、态度入手, 培育理性的投资者; 另一方面, 从市场的发育程度和信息公开着手, 培育完善的资本市场,只有双管齐下, 才能使财务风险与收益之间的量化关系呈现正相关的态势。
主要参考文献
[1 ] 郭复初. 财务通论[M] . 上海: 立信会计出版社, 1997.
[2 ] 郭复初. 财务新论[M] . 上海: 立信会计出版社, 2000.
[3 ] 彭韶兵. 财务风险机理与控制分析[M] . 上海: 立信会计出版社, 2001.
[4 ] 庞 皓. 计量经济学[M] . 成都: 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
[5 ] 吴冲锋, 宋 军. 金融复杂性[ J ] . 系统工程, 2002(7) .
篇3
关键词:义务教育;财政支出;地区间;不均衡;分析
一、义务教育财政支出不均衡发展的现实
由近几年国家颁布和实施的政策上来看,政府越来越重视义务教育在不同地区之间的均衡发展,并进行着一系列的努力。然而,由于一些制度原因和历史原因,这种地区间的不平衡将会在一定时期内继续存在并影响着我国义务教育的发展。而这种地区间财政支出不均衡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层面:
(一)各省区间不均的表现
我国各省市经济发展状况的差异导致在教育经费投入上的情况也不相同。义务教育经费主要由各乡镇政府承担,所以各地的教育及教学条件与当地的经济发展状况密切相关,这种地区间的贫富差距对我国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构成了相当大的障碍。同时,由于这种不均衡是一种全局视野下的,必然会从相当广泛的层面来影响教育的公平性。
(二)城乡地区间不均衡的表现
长期以来,我国城乡二元社会结构导致国家的人力、物力、财力涌入城市,在这种失衡的结构下,城乡之间在义务教育财政经费支出上出现了巨大差异。人口数量占我国人口总数相当大比重的农村地区,其义务教育工作关系到我国未来是否能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的稳定。
二、我国义务教育支出地区间不均衡的宏观因素分析
我国财政义务教育支出在地区上的存较大差距的原因是什么呢?本文试图通过对义务教育面临的宏观环境来分析这一问题。
(一)发达与不发达地区义务教育支出不均衡的宏观因素分析
造成我国发达与不发达地区义务教育支出不均衡的主要原因是地区间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不平衡。我国义务教育经费投入实行国务院和地方各级政府根据职责共同负担,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负责统筹落实的体制。但是中央政府对义务教育的投入仅占全国义务教育总经费投入比例的2%左右,这使得我国义务教育的费用主要靠地方政府来负担。我国各地区的义务教育经费主要来自该地区财政的收入,而该地区的财政收入的多少依赖于该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程度,这样一来,由于我国东西部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导致我国东西部地区的财政收入的巨大悬殊,从而容易引起各地区义务教育财政投入的不均衡。
(二)城乡义务教育支出不均衡的宏观因素分析
造成我国城乡义务教育支出不平衡的宏观原因主要有两点,即我国义务教育的财政转移支付体制和我国的二元社会结构状况。
1.我国义务教育的财政转移支付体制
我国现行的“以县为主”的义务教育财政转移支付体制在教育公平问题上仍存在问题。目前我国义务教育实行分级管理,市县级及其以下基层地方政府对义务教育负有主要管理责任。与此管理体制相对应,中国现行义务教育投资体制亦以高度分散为特征,义务教育公共经费大部分由市县级及其以下基层地方政府负担。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调查,中国的义务教育经费87%由基层地方政府负责,尽管这种制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使县内的教育水平差别得以平衡,但仍无补于一个县财政的绝对匮乏,尤其对于经济欠发达的农村地区教育经费的筹集仍然是个严峻的问题。 “以县为主”有利于调动地方政府的积极性,扭转过去义务教育投资重心过低(乡级政府和农民负担太重)的局面,是一个不错的制度选择。然而,这一体制违背了义务教育的免费性质,难于适应我国地区之间和城乡之间经济发展差异巨大的基本国情,更与我国现行的财力分配结构存在着尖锐的矛盾,因而不可避免地陷入多重困境。
2.我国城乡的二元结构
我国公共教育资源的显著失衡,教育不公平的现象集中体现在城乡的二元结构上。城乡二元结构是发展中国家共有的最重要的一个特征,我国也不例外。经济文化的不平衡发展是我国二元社会形成的根本的原因,长期以来的“城市中心”价值取向则是主要的原因。我国在长期以来的二元社会结构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了一种以城市为主、忽视地区差别和城乡差别的“城市中心”价值取向,国家的主要物力、财力以及优质人力都投向了城市,优先满足甚至只满足城市的发展和城市人的利益。城市人口获得了更多、更好的公共教育资源。虽然现在政府加大了对农村教育的倾斜,但是农村教育问题仍然突出。广大的农村地区和众多的农村学校获得的教育资源远远低于城市,甚至连最基本的教育资源都未备齐。
三、对于义务教育教育财政支出不均衡发展的政策建议
(一)平衡义务教育地区间差异的对策建议
这种地区间义务教育水平差距的主要原因是当前财政投入体制的不合理。要改变这种现状,就必须要调整当前政府在义务教育投入上的责任关系,将投入主体的重心上移。
1.平衡省际间差异,强化中央政府的义务教育投入责任。在教育经费的分配上不应是平均分配,而应是在保证政府基本供给责任之后的转移支付。可在共同受益的基础上,建立起省与省之间的横向转移支付,来有效地弥补纵向转移支付制度的不足,缓解中央财政的压力。
2.平衡城乡间差异――强化省级政府的义务教育投入责任,县级政府继续承担一定比例的投入责任,负责义务教育的管理和基础设施建设,包括教学管理、校舍建设、设备购置、环境治理、危房改造和经费管理等,将用于义务教育的各项资金落实到位。
(二)平衡义务教育地区间差异的保障措施
1.加强义务教育经费的监管力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2.建立有效的评估监督机制,保证教育投入落到实处。
3.国家立法保障义务教育的投入。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现代医院;财务会计;内部控制
中图分类号:F23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10-0-01
医院内部会计控制是一个完整的系统,是指医院依照法律和国家各项财经政规章制度,对各部门的经济及医疗业务活动,以及会计工作本身所实行经济监督,并利用正确的会计信息,对医院的经济活动进行全面地、综合地协调、控制、监察、督促,以达到医院提高经济益和社会效益的目的。有效的内部会计控制有利于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对实现“优质、高效、低耗、便捷及安全”的医院经营宗旨起着积极作用。通过内部会计控制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形成有效的员工激励机制,从而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加强工作责任感,提高员工工作效率,进而促进医院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提高。
一、医院内部财务控制活动的核心内容
控制活动是整个医院内部财务内控制度的核心,也是内控制度具体实行的标准。
1.交易授权审批控制。交易授权审批程序主要为了保证交易是管理人员在其授权范围内授权后才产生的。具体事项必须由制度规定的人员进行审批后方有效。比如我院规定:①年度开支计划,必须经党政联席会议讨论审定,由院长签字后生效;②药品、试剂、物资设备采购等月度及年度计划必须经过院长审批;③各医疗、医技、行政、后勤等职能科室500元以下的与本科室业务相关的支出,由科主任或科长审批等等。
2.职责划分控制。职责划分程序是指对交易涉及的各项职责进行合理划分,使每一个人的工作能自动地检查其他人员的工作,确保不同部门岗位之间权责分明、相互制约、相互监督,即符合不相容职务相分离原则。例如:①交易的执行、记录以及保管分别由不同的部门和人员负责,采购部门签发采购单,会计部门根据审批过的单据支付货款,仓库人员负责货物的入库保管;②根据《会计法》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要求,明确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的处理程序,实行岗位责任制。
3.独立稽核控制。独立稽核是指验证由另一个人或部门执行的工作和记录事项、金额的正确性。我院在财务部门配备了两名复核会计负责各财务事项的审核,包括严格把关、执行各项开支标准;对原始凭证及附件严格审查;参与会计电算化工作的实施和应用等。
4.财产保全控制。财产保全控制要求单位限制未经授权的人员对财产的直接接触,采取定期盘点、财产记录、账实核对、财产保险等措施。确保各种财产的安全完整。例如我院规定:①药品必须定期盘点,每月至少盘点一次,年终决算前要进行一次全面盘点;②药品会计与药库保管员应定期进行对账,保证月终药品会计账余额与各药库药品明细账的余额之和相等,财务部门至少每季度与药库、各药房的明细账及实物进行核对;③盘点人员必须有财务部门人员参加等。
二、当前现代医院财务会计内部控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1.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目前有的医院在制定内部控制制度时,不够严肃和认真,使得内控制度不够完善,在科学性和严谨性方面存在很大问题。面对医院经济活动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内部控制系统的相关制度没有适时做出相应的补充和调整,墨守成规,缺乏科学的管理控制方法,给内部控制的实行带来了影响。
2.预算编制不科学、执行不到位。医院财务预算管理是根据医院的职能、工作任务和发展计划编制的年度财务收支计划,对医院各项财务活动进行统筹安排,是部门预算编制的基础。但部分医院不重视财务预算,编制方法和过程不科学,预算编制基本上是由领导和财务部门依据上年决算数据推算而成,缺乏必要的事前论证和事后评价过程,缺乏对经济行为的导向作用,缺乏科学性、可操作性和有效的控制监督。即使预算编制出来,财务部门由于在预算编制时没有得到其他部门支持而得不到有效执行。
3.成本核算不全面。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医院不但要融入一般市场活动中,还必须参与医疗服务这个特殊市场的竞争,以尽可能少的消耗取得尽可能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因此,要求医院引入成本机制,实现效益最大化。在成本核算上,大多数医院现行的成本核算比较局限,没有采用全面成本管理法,没有建立完善的成本核算组织和成本管理网络,成本考核指标体系不健全。
4.内部电子信息系统建设落后。①医院缺乏复合型的财务人员。随着信息化的不断发展,如今的财会人员已从繁琐的记账中解放出来,但是大多数财会人员只停留在应用层面,即懂财务知识又懂计算机信息技术的财务人员很少,他们对医院财务的信息系统如何更规范、更高效提不出合理的建议;②会计信息失真。由于存在会计系统方面的缺陷,使得会计核算信息质量不高,造成成本核算不真实,人为捏造会计事实,篡改会计数据,设置账外账,乱挤乱摊成本,隐瞒或虚报收入和利润,资料不清,债务不实等。医院的财务报表常常不能真实、准确的反映医院的经营状况,对医院的决策者造成误导;③成本管理失控。目前医院往往是多套信息化系统并行,如门诊收费系统、住院系统、物资管理系统、财务系统和人事系统等,由于缺乏对信息化网络的统筹规划,造成医院成本核算系统与其他系统之间难以实现方便快捷的数据共享和交换。没有按现代成本管理方法管理医院的各项成本费用,导致成本管理失控。
5.内部审计部门防护性差。内部审计部门在评价医院内部控制的有效性以及提出改进建议方面起着关键作用。然而,多数医院的内部审计部门只设置相应机构,配备了一两个审计人员,不具备相对独立性,院领导也不赋予其相应权力,更谈不上追查异常情况以充分发挥审计监督、评价、防护的作用。
三、加强现代医院财务会计内部控制的对策探析
1.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在医院财务管理中,健全内部控制制度是完善医院财务会计内部控制的有效措施。加强对会计专业理论的学习,认真学习《会计法》、《内部会计控制规范》、《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办法》、《医院会计制度》、《医疗机构财务会计内部控制规定》等相关法规和制度,建立适合医院业务特点和管理要求的内部会计控制体系,制订一整套由医院各个阶层上到院长下到各部门、科室、职工共同实施、共同负责、相互监督、相互制约、彼此联结的控制方法、措施和程序。
2.加强医院的预算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医院预算包括收入预算和支出预算。收入预算的编制按照国家卫生部规定的医疗收费项目,根据有关业务量计算,以效益为主体力求科学、合理、真实。支出预算的编制包括人员工资、水、电、燃料以及保证医疗业务所需的业务费、材料费、设备维修费等。在编制过程中,有定额的要按定额编制,没有定额的要根据实际情况编制。编制完毕,报院办公会讨论通过,据此严格控制当年的各项支出,并将总预算分解到有关的科室,充分发挥和调动职工的积极性与创造性,促进科室加强管理,提高服务质量,提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3.加强会计核算。会计核算的基本内涵,是以货币为计量单位,运用专门的会计方法,对生产经营活动或者预算执行过程及其结果进行连续,系统、全面地记录、计算、分析,定期编制并提供财务会计报告和其他一系列内部管理所需的会计资料,为经营决策和宏观经济管理提供依据的一项会计活动。加强会计核算,是强化财务管理的基础。会计集中核算作为会计委派制的方式,会计人员的行政关系在财政,行使核算行政单位财务的职能,解决了财政体制不顺的问题。
4.加强电子信息科技建设。随着医院信息化建设步伐的加快,会计信息系统普遍应用,要求对医院的会计资料进行正确搜集、处理、传递,使输出的会计信息安全、可靠。门诊收费和住院收费系统必须符合卫生部《医疗机构信息系统基本功能规范》的要求:实时监控收款员收款、交款情况;提供至少两种不同的方式统计数据;系统自动生成的日报表不得手工修改;系统应有预交款结算校验;票据稽核管理;欠费管理;价格管理;退款管理等。计算机系统应能实时监控和发现内部控制中的漏洞和隐患,并根据形势变化和医院发展需要,开发与引进先进的医院财务管理软件,逐步建立高质量的医院信息系统。医院要建立电子信息化内部会计制度,医院的信息安全有效可靠,减少和消除人为操纵因素,确保内部会计控制的实施。
5.强化内部审计的控制。医院财务内控制度包括:①授权审批对医院各项经营环节活动操作者的权利实施有效监控,防止权利乱用,避免造成经济损失;②不相容岗位分离。岗位目标的实现是财务管理内部控制的一种方式,通过明确岗位责任,实行责、权、利相结合,使有关负责人自觉履行内部财务控制责任。对医院的不相容岗位要制定内部牵制,财务人员定期轮岗等措施,防止出现舞弊行为;③对医院资金筹资、调度、使用、分配等,可以从业务循环的角度和财务会计要素的角度规范控制规程,防止资金体外循环。
四、结语
综上所述,医院作为参与医疗市场运作的经济实体,要想使国家投入的有限的卫生资源得到合理的配置和使用,必须健全医院内部会计控制管理体系,充分发挥内部会计控制及财务管理的作用,有效的控制和防范经营风险,从而确保医院财务会计管理质量和水平的提高,提升医院的综合竞争力。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科研事业单位 财务内部控制 问题 建议
近几年来,随着人们对健康理念的研究不断深入,中国居民消费由温饱型逐渐向营养型转变。水产品被视为最佳动物蛋白质来源,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青睐。随着我国的水产科研经费的持续增长,水产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水产科研事业单位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其在进行水产科研攻关过程中,水产科研项目的立项、经费申请及科研经费的开支等一系列资金的使用情况,均需严格按照国家有关的财经纪律、财务制度及有关部门对资金使用的说明。如果没有完善的财务内控制度,将无法确保科研资金的正确使用,甚至会发生腐化现象,进而影响到科研攻关的成败。笔者作为水产科研所的一名财务工作人员,就水产科研资金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若干改进建议,以期为水产科研单位财务管理内部控制方面提供参考。
一、科研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重要性
国家财政部于2012年11月正式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财会[2012年]21号)并于2014年1月1日起正式全面实施。更加有效地引导科研事业单位建立建全内部控制,旨在进一步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管理水平,规范内部控制,加强廉政防腐机制的建设。科研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涵盖预算业务、收支业务、政府采购业务、资产管理、建设项目、合同等各项经济活动。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必须充分考虑到内部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和内部监督等重要要素。
科研事业单位的财务内部控制可以说是单位或机构整个财务管理的重心所在,水产科研单位具备一般科研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共同性,同时,水产科研单位又有自已独特的行业性,如水产科研具有季节性,根据水产的繁育季节开展科研工作,因此,有效的内部控制可以对科研资金进行合理整合调节,从而提高各个部门之间的合作及沟通能力,有效地完成上级单位下达的水产科研任务,加强水产科研攻关能力。财务内部控制可以有效监督、控制预算执行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并且预测资金的使用方向,所以,内部控制是整个科研事业单位财务工作的基础保证,在内部控制过程中,完善的管理机制对于强化内部控制的意义至关重要,它能够提升财务管理水平。利用财务内部控制可以规避科研事业单位中存在的财务混乱、科研经费挪用以及腐化等现象发生,确保科研事业单位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及真实性,所以,强化水产科研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极其必要。
二、科研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随着水产科研领域的不断拓展、科研项目的不断延升,国家对水产科研资金的投入大幅增长。如何确保财政资金的安全运行、提高资金的利用效率、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财务数据的真实可靠,保障单位管理的合法合规成为目前需要解决的问题。因此,完善内部控制对单位的发展至关重要。
(一)制度不完善,会计监督乏力
目前,我国水产科研单位的项目资金收入基本上由国家财政拨款,及部分以水产科技技术提供服务收取的经费。尽管设立了财务内部控制制度,但是缺乏针对性、合理性及可行性,如水产科研项目有很多场地在偏僻县级以下地区,经常性的渔船租赁,不能使用公务卡结算,无法充分体现出公务卡的规范预算单位财政授权支付业务,减少现金支付结算,提高政府支出透明度,加强管理与监督以及预防腐败的重要性。其次,相关管理层缺乏控制意识和执行能力,制定的考评制度流于形式等原因,均导致财务内部控制没有发挥固有职能。科研资金尽管是财政拨款,但是项目攻关却不能够离开内部控制,因此内部控制需要一定的风险防范体系进行约束,降低财政资金风险,避免发生资金入不敷出、科研项目攻关失败等恶劣事故。所以,制度的不完善将会导致科研经费支出不合理,从而浪费国家财政资金,不利于水产科研事业单位的科研攻关。
(二)内控意识不强,内控环境薄弱
由于科研事业单位长期受到政府财政扶持,因此在内部的财务控制方面没有相应意识,单位负责人的内部控制意识较薄弱,重事业发展、轻内部管理。财政考核、执行、预算等仅仅是例行公事,并非严格对待,对上级部门审计科研事业单位造成了不利影响,难以实际掌控科研事业单位的财政状况。所以,科研事业单位的管理层不能轻视财务内部控制的重要性,防止科研资金流失、会计报表失真、财务管理混乱等现象的发生。
(三)缺乏信息化支持
21世纪是信息化时代,信息化技术已经融入到人们工作和生活的各个方面,财务信息平台建设不仅能快速地为管理层提供科研资金使用情况,还能方便管理层做出经营及管理决策的调整,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但是我国当前的水产科研事业单位财务普遍还没有完全实现信息化管理,还未形成一套有效的、系统的、科学的信息平台。从目前的状况分析,信息化建设无法量化投入产出比,是制约信息化发展的最主要因素。工作人员不申请,管理层不重视,因而难以对财务内部控制信息化建设进行有效改善,导致科研事业单位财务信息化建设陷入尴尬的局面。
(四)缺乏完善的内部控制有效性的评价体系
目前,科研单位虽然依据规定建立了必要的内部控制制度,并在一定程度上实施了内部控制,但在实际工作中却未能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缺乏量化评价体系,对控制失效现象严重的情况也未能建立责任追究制。
三、加强科研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的建议
随着国家对水产科研资金投入的大幅增长,如何确保水产科研资金的使用合法合规,资产安全和使用有效,财务信息真实完整,有效防范舞弊和预防腐败,提高公共服务的效率和效果,更好地承担起水产科研职责的履行,建立建全的内部控制体系至关重要。
(一)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加强会计监督力度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涵盖预算业务,收支业务,政府采购业务,资产管理,建设项目,合同等。一般而言,科研事业单位在制订完财务内部控制制度之后,必须要严格遵守内部控制制度,并且发挥其主观职能及监督职能,通过考核评估对沟通合作、执行、预算,决算等阶段予以事中控制考评,同时将其作为年终考核依据,并且鼓励控制的成效,对不遵守的人员进行相应处罚。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并非完全实现内部控制,而是要以人为本,灵活的对科研事业单位财政予以控制。科研事业单位在接受监察审计过程中的不可控因素相对较多,其次在经营、租赁、融资及投资等方面也有所涉猎,这就导致假如内部控制过于严格,将会存在顾此失彼的现象,所以在制定内部控制制度的过程中,必须从实际出发,采取适中的原则,严加控制经营、租赁、融资及投资等领域中容易发生的问题,完善报销程序,充分利用公务卡的防范创新举措。
(二)加强内部控制意识,创造良好的内控环境
一个良好的内部控制意识是保证科研事业单位财政内部控制的基础。当前《会计法》等诸多法律均明确规定了单位内部控制的要点,凸显其重要性,所以,想要强化科研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则必须要提高内部控制意识。单位负责人对内部控制的建设应采取积极支持的态度,全程参与内部控制的建设,提供必要的人力、物力支持。财务负责人须加强与科研项目负责人员沟通,宣传内控的重要性。充分利用财会、内部审计、纪检监察、政府采购、基建、资产管理等部门或岗位的作用,提高宣传力度,组织学习及培训,在整个科研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中营造一种提高内控意识的氛围,并且重视内部会计控制,结合各个单位和各个岗位的实际情况,完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提高其可操作性及效益性,并且加强内部控制执行力,确保内部控制能够在科研事业单位财政中实现自身价值。
(三)建立信息化平台
在信息环境下通过对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数据库技术等新兴技术建立起来的信息化,财务内部控制平台可以对财务控制、财务分析以及财务措施等予以信息化管理,从而保证科研事业单位会计信息的可靠有效,方便国家审计,提高科研事业单位各个部门之间的连通性及协作性,促进财务内部控制的有利监管,所以,科研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的信息化平台建设非常有必要,在这个信息化平台中,领导、管理人员、部门及科研人员均能够实现共享的财务数据,但是不可以对数据进行私人修改,仅有财务内部控制管理人员方可具备相应权限,对数据进行修改删除。财务部门能够获取业务数据信息以及相关资产信息,且相关部门及领导也能够获取相应的财务信息,从而将此作为战略发展以及科研业务的依据所在,其次,信息化系统能够结合先进的管理经验以及科研事业单位的具体特点,从而对业务流程进行标准化,提高科研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执行力的效力,强化可持续发展的若干需求。
(四)完善内控评价体系,提高内部控制质量
水产科研单位在项目立项申请、项目经费的到达情况,预算的执行力度、经费的使用、绩效的考核等方面的内部控制加以规范,通过科研和财政的两大核心部门的协作与配合,促使项目经费的真实有效及合理使用。与此同时,要求相关项目负责人做好项目规划以及绩效管理工作,做好资金的预算编制,保证资金的使用合规合理,杜绝违纪行为发生,真正系统化和规范化内部控制,提高水产科研资金内部控制质量。也可以聘请中介结构予以绩效审核,或者利用各种媒介公开信息,积极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从而对当前的内控制度进行不断完善。
四、展望
强化科研事业单位财政内部控制对于整个财政管理工作至关重要,不仅能够有效避免内部控制中可能存在的财政混乱、腐化等现象,还能够提高科研事业单位的工作效率。在实际工作中强化各个部门之间的协调沟通,建立健全一套科学、有效的财政内部控制制度,并且明确财务人员的职责和权限,加强财务工作各个环节的监控及监督,提高资金的合理配置和使用效率,从而促进科研事业单位财政管理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赵莉保申炳旭.科研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探讨[J].会计师,2010,(9):108-109.
[2]杨艳梨.强化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内部控制的建议[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3,(8):109-110.
[3]华玉环.关于强化事业单位会计内部控制的思考[J].企业导报,2012,(19):130.
篇6
关键词 证券公司 内部财务检查 问题 对策
随着证券公司规模的扩大,其分支机构的数量不断增加,相应的财务人员数量、分支财务机构也随之增加,为保证会计信息质量,除常规的外部审计、内部审计外,很多证券公司还组织财务系统内部的财务检查活动。针对证券公司内部财务检查这一领域,笔者结合工作实践,试图对在其中遇到的难点问题和相应的对策做初步的探讨。
一、证券公司内部财务检查工作中遇到的难点问题
证券公司为不断提高会计信息质量,除常规的外部审计、内部审计外,一般还采取现场、非现场等形式组织财务系统内部的财务检查,笔者在内部财务检查工作中,也遭遇了同行可能遭遇一系列难题。
1.检查工作无章可循。在内部财务检查工作开展初期,由于检查人员一般从各财务岗位抽调,每人根据自己的工作经验对被检查单位的财务工作进行检查评价,没有统一的检查标准。由于检查人员水平参差不齐,很容易漏掉被检查单位存在的一些问题。
2.检查工作量大,重复性强。由于分支机构众多,很多检查项目比如固定资产折旧计提准确性检查,即使采用非现场的方式,借助财务信息系统的帮助,要把全部三四十家财务分支机构,一百多家营业部的计提情况全部检查一遍,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工成本。如果把检查范围扩展到所有检查项目,不可能投入足够的人工成本来完成这项检查工作。而且即使有这样的实施计划,也是不经济的。
3.内部财务检查出现过的问题重复出现。 某次内部财务检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在进行其他单位的内部财务检查时,可能也会出现类似的情况,甚至在同一单位的第二次内部财务检查过程中,也有同一问题反复出现的情况。
4.被检查单位财务人员抵触性强。被检查单位财务人员对于财务系统内部的财务检查,往往像对待外部检查一样处理,认为检查出的问题越少越好,和内部财务检查人员不能很好地配合。
二、证券公司内部财务检查工作中所遇到难点问题的相应对策
针对证券公司在内部财务检查工作中遇到的问题,需要从制度、流程、方法等多方面考虑,针对以上问题,可考虑采取如下对策:
1.针对检查工作无章可循的问题,需要从制度入手,制定详实的内部财务检查管理办法,详细规定从发出检查通知、组织实施检查到出具检查报告,反馈整改意见等全部财务检查阶段的注意事项。此外,为保证检查过程中严格执行内部财务检查管理办法,对内部财务检查的实施流程制定细致的操作步骤,详细规定内部财务检查各个阶段具体操作步骤,使任何一个熟悉证券公司会计核算的财会人员,都能够按照该操作步骤完成指定单位的内部财务检查工作,以保证内部财务检查工作的质量。
2.针对检查工作量大,重复性强的问题,通过对所有检查步骤进行分析整理,发现有相当数量的检查工作不需要到检查单位现场就能借助财务信息系统完成,还有一部分可以先借助财务信息系统找出可疑点,然后再到现场确认,也可以部分提高工作效率。对于不需要到检查单位现场借助财务信息系统就能完成的步骤,经过统计分析,发现这一部分的数量极大,手工处理难度非常大,为此,结合该部分工作数据来源高度电子化的特点,协调财务信息系统开发商开发了财务指标预警系统,把需要检查比对的若干事项设计成不同的指标,通过财务指标预警系统进行定时扫描,扫描后发现的问题通过手机短消息、即时通讯软件向相关责任人员发送预警信息,相关人员在接到预警消息后,进入预警系统查看预警详细信息,进行整改。这样不仅解决了手工处理工作量大,实效性差的问题,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前移了风险防范的监控点,增强了其有效性。
3.对于检查过的问题重复出现的现象,通过整理前期检查过程中公司范围内出现的共性问题,以检查简报的形式在财务系统内部,使其他出现类似问题的单位通过自查、整改的方式进行处理,这样在以后的检查工作中,类似问题重复出现的概率大大降低。对于同一单位在第二次检查过程中出现上次检查发现的问题的现象,首先对该类问题进行调研分析,如果不是被检查单位故意不予整改的情况,则协调相关部门讨论解决办法;如果因为被检查单位原因再次重复出现上次检查发现的问题的,根据公司相关考核管理办法进行考核奖惩处理,通过这些措施,检查过的问题反复重复出现的现象大大减少。
4.对于被检查单位财务人员的抵触情绪。首先,要向他们解释内部财务检查的目的不同于内外部审计检查,其目的不是为了发现问题,其目的在于发现问题后如何整改,以期在内外部审计检查中不再出现这类问题,避免造成更大范围的不利影响,这样以来,内部财务检查实际上是对财务人员是一种保护措施。通过这样的解释说明,使得财务人员转变思想,正确对待内部财务检查工作。另外,为鼓励财务人员正确对待内部财务检查,主动暴露问题,对于首次发现的新问题,可考虑在内部考核中不予处罚。
三、总结与建议
以上对策均在笔者所在公司实际实施多年,实践证明,对于解决内部财务检工作中遇到的难点问题发挥了有效的作用。
以上对策是针对财务检查工作中的具体难点问题提出的,除此之外,还应该注意:
篇7
最近我们发现,有些企业在编制公开发行股票申请材料的过程中,先聘请未取得从事证券业务资格的会计师事务所(以下简称事务所)进行审计、验资和盈利预测,然后请有资格的事务所复审并出具报告。而某些已取得从事证券业务资格的事务所在执行证券业务时,不严格执行有关法规、制度的规定,不尽勤勉尽责义务;一些有资格的事务所在接受证券业务委托后,不派具备从事证券业务资格的注册会计师到实地查验,而是让其尚未取得从事证券业务资格的分支机构代为查验后进行复审,并以自己的名义出具各类专业报告;一些有资格的事务所擅自为其他事务所出具的专业报告进行复审确认,甚至出现“卖牌子”的现象。为保证上市公司申请文件的质量,严格执行注册会计师的专业准则;同时考虑到在主管部门实施从事证券业务的资格确认制度之前,某些企业为申请公开发行股票,已聘请了一些事务所进行审计、验资和盈利预测工作,现做如下规定:
1.1993年4月1日前,已聘请无资格的事务所和人员完成初步审计、验资、盈利预测的申请公开发行股票的公司,或已聘请一家有资格的事务所从事审计与资产评估两项业务的公司,可以再请一家有资格的事务所进行补充工作后,由其出具有关专业报告。
2.1993年4月1日后不得再发生上述行为。已取得资格的事务所对其他事务所在1993年4月1日后出具的各类专业报告进行的复审或确认一律无效。
3.已取得资格的事务所在从事证券业务时,必须委派本所(不包括未取得资格的分所)业务骨干和辅助人员按照专业准则的要求到现场查验。出具的各专业报告必须由具备从事证券业务资格的主办注册会计师签字,并由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4.除特大型企业的审计、验资或盈利预测工作可由两家或两家以上有资格的事务所合作完成外,一般企业的证券业务应由一家有资格的事务所独立完成。
5.有资格的事务所在从事证券业务时,可聘请其他事务所协助其完成部分工作,或替其他机构培训部分专业人员。但该事务所必须独立完成重要查验程序及全部项目中60%以上的工作量,并对出具的报告承担全部责任。
篇8
1 目的
建立公司合理化建议提出、采纳和奖励程序,以确保公司的持续改进。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公司任何员工或集体对公司生存和发展所提出的建议。
3 相关部门职责
质量部负责合理化建议的收集整理工作,并组织相关部门及人员对合理化建议进行评审和采纳。同时质量部提合理化建议的奖励办法,以保障员工对参与公司管理的热情。
其余部门负责参与合理化建议评审和实施。
4 工作程序
4.1 定义
合理化建议是指任何员工个人或集体对公司生产、经营或管理的任何环节所提出的、超出其职责范围以外的、具有可操作性的改进方法和措施。
4.2 提出
4.2.1 合理化空白建议单放置于各办公室,员工可随时领取。质量部负责确保任何员工都能随时得到合理化空白建议单。
4.2.2 需要时员工可随时从各办公室领取空白建议单加以填写,以提出对公司经营管理各方面的建议,填写需注意:
a) 必须填写建议姓名和日期;
b) 在“现状分析”一栏中应对现状加以说明,并对其产生的原因和将导致的隐患加以分析;
c) 在“期望或目标”一栏中应清楚说明建议者希望通过采取一定改进措施后应达到的具体目标;
d) 在“实施办法”一栏中,建议者应清楚说明为达到其目标,应采取的具体措施和步骤,该措施应具有合理性和可操作性;
4.2.3 填写完整的合理化建议单,由建议者交给质量部。
4.3 评审
4.3.1 质量部负责组织对员工合理化建议的评审工作。评审可采取有关部门人员签署意见
共2页 第1页
或召开合理化建议评审会进行讨论的方式进行,由质量部负责确定具体方法。
4.3.2 评审人员应对合理化建议的可行性、经济性、安全性和时效性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作出采纳与否的结论,结论应填写于合理化建议单中并由评审人员签字认可。
4.3.3 办公室应根据评审过程和结论填写评审意见。当合理化建议被采纳时,评审意见应有具体实施计划,以便合理化建议的落实;当合理化建议不予采纳时,评审意见应有不被采纳的具体原因解释,以便于建议者接受。
4.4 采纳
4.4.1 对于可行性、经济性和安全性检查效果明显的建议,由质量部制定实施计划包括实施时间、进度、方法和责任人后转交责任人进行实施。
4.4.2 对于不可明确预测实施效果的建议,质量部负责制定相应的试验或试行方案,在小范围内对实施效果加以验证后确定具体实施方案。
4.4.3 质量部负责对合理化建议实施情况的监督和效果跟踪。
4.4.4 不论合理化建议采纳与否,质量部负责在评审工作完成后,将填写完整的合理化建议单复印一份交还建议者,并当面向其解释不采纳原因或详细实施计划,以便建议者了解其建议的落实情况。
4.5 奖励
4.5.1 提出奖
一经确认建议符合合理化建议定义,由质量部负责对每项建议提出颁发奖励金额,报有关领导批准。该奖金由质量部每月统计,从财务部领取现金发放。
4.5.2 采纳奖
a) 对于有明确计算经济效益的建议一经采纳实施,由质量部负责一次性颁发奖励20-50元,重大改进可奖励100-200元。
b) 对于经济效益可预测的合理化建议,其奖励金额为经济效益的5%,但最低不少于20元,最高不大于20,000元;
c) 根据预测结果,合计奖励金额少于100元者一次性发放,大于100元者第一次给予50%奖励(不低于100元),其余部分满一年后经财务部核算真实效益后予以发放;
d) 合理化建议采纳奖由质量部每季度统计一次,报总经理或副总经理批准后从财务部领取现金发放,并张榜向全体员工公布,以便全体员工了解。
篇9
【关键词】油气田开发项目;经济评价;跟踪评价;可行性研究;效益优化
一、前言
经济评价贯穿于油气田开发项目优化的全过程,分别为项目决策的前期评价、项目建设期的跟踪评价以及项目建成后的后评价(见图1)。国内石油公司投资项目的管理往往侧重于前期评价和后评价,而且依据各自的管理体制均建立有配套且相对成熟的评价标准,如前期评价有油气田开发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后评价有后评价准则和规范。
而前期评价阶段,由于高油价的影响,经济评价侧重于财务评价,而没有贯穿于技术方案的优化过程中;后评价利用项目实施后的结果与可研设计采用前后对比的办法,总结项目的经验教训,为同类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及决策提供借鉴,而对于项目本体的效益优化借鉴作用甚少;再加上油气行业自身的特殊性,即建设过程中的投入高、建设期长、不确定因素多等风险因素,需要根据建设情况不断地进行投资和开发方向与进度的调整。因此,油气田项目的建设期跟踪评价是项目能否达到期望目标、实现效益优化承上启下的一个关键阶段。
二、跟踪评价简述
跟踪评价是指对公司油气田开发项目进行经济效益分析和预测,并和基础经济评价结果进行对比,及时跟踪、分析和反馈开发项目的经济效益变化状况,指导油气田开发项目投资决策和生产经营活动,提高项目经济效益,有利于公司资产管理和价值管理。
跟踪评价具有以下五个方面的特点:
1.监测性。跟踪评价使用项目计划和设计数据、投入运营的实际数据、后续预测数据,具有很强的监测性和预测性。
2.阶段性。跟踪评价不是一触而就的,项目运营状态在不断发展变化,每一阶段的评价结果只是反映那个阶段的情况,因而在跟踪评价的过程中要进行递进的评价。
3.及时性。跟踪评价的过程需要适时分析项目实施现状、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因而对项目跟踪评价人员要求具有较高的专业素质和灵活的应变能力,能够把握项目运行中的重要影响因素,及时提出切实可行的改进意见。
4.动态性。由于跟踪评价是在整个项目生产经营过程中反复进行的一种跟踪和评价工作,所以它具有很强的动态性。
5.反馈性。跟踪评价的目的在于为项目管理者提供反馈信息,为项目生产经营中的管理控制服务,为下步项目管理提供依据和指明方向;因而反馈性也是跟踪评价的最主要特征。
三、跟踪评价分析思路
国内油气企业在对油气田开发项目的决策阶段,既有按照产能控制投资规模的百万吨产能建设投资指标(10亿方产能建设投资),也有按照项目的单位经济可采储量所需开发投资的开发成本指标,更有以企业期望的最低超额收益所设定基准收益要求。在油气田开发项目的建设期阶段,投资管理部门要对开发部门反馈的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变化情况及时掌握,并从投资效益的角度分析由于这种变化所带来的对项目生命周期效益的影响,以决策项目是否需要调整或终止。为此,笔者建议,为确保建设期阶段投资决策的科学性,可从下述变化情况进行评价分析:
一是投资规模。油气田开发项目在前期决策纳入投资计划管理之后,当开发项目的动用储量发生变化带来工作量的调整,进而影响到项目投资的变化调整时,对于这种变化调整,不能简单地由开发部门直接决策,而是应根据可行性研究规范管理的要求,在调整的投资额超出可研设计的建设投资额的一定比例k时(如±15%),投资管理部门就需要与开发部门协调,重新组织利用经济评价的方法对项目可行性研究的再次论证,履行报批程序。开发项目的建设投资是由钻井工程投资、采油气工程投资和地面工程投资组成,考虑到采油气工程和地面工程都是为新井配套(大型地面配套如联合站等可赋予一定的系数),为不影响产能建设的运行节奏;是否再次论证的依据,可按新井工作量的变化比例替资比例进行简化计算。
二是投资效益。对于油气田开发项目来讲,在动用储量变化较小时,一般不会影响到工作量的调整,但一旦先期新完钻井投产的产量与预期的值相差较大时,对项目的投资效益影响就会很大。根据考核要求,当储量的变化导致工作量调整,需重新上报可研;由于建设期效益指标不易测算,且当项目投资已经发生数额一定时,影响项目效益的关键因素就是生产井产量。为实现项目效益快速预警判断,是否再次论证的依据,可按照可研经济评价报告中敏感性分析的临界产量值,当实际的初产数据接近于产量预警值时,项目须重新论证决策,并重新履行可研批复手续。
考虑到油气田开发项目的综合性,一旦效益达不到相关行业基准,投资管理部门必须及时按照相关规定对项目可行性研究的重新再论证,充分发挥好经济评价的作用。
重新论证的评价结果存在以下两种情况:一种是项目效益达不到可研评价预期但仍能够达到规定的基准收益,这种情况下应对影响项目效益的因素进行分析评价,结合项目敏感性分析,找出变化原因,优化调整后继续后续建设。其主要做法是通过对目前项目建设阶段的工程投资、成本费用、已实施井钻遇油气层厚度、已投产井初期产量等实际指标情况,对比可研预期有无偏差,分析预测储量、产能落实程度,研判各风险变化趋势;有增产措施的,需要对增产配套工艺措施适应性、产能提供技术保障效果进行简单评价;从技术、经济等层面找出变化原因,使决策部门能及时反应,给出合理的解决方案,为项目下步优化调整提供依据。另一种是项目效益达不到规定的基准收益,此时就应对项目进行终止。
根据建设期跟踪评价工作需要明确得出项目是否可持续建设或终止或重新优化调整后继续后续建设。并提出制定项目可持续建设对策及建议,下步开发技术及管理对策。
四、跟踪评价流程
完善的跟踪评价流程是油气田开发项目跟踪评价的保障;项目跟踪评价的基本流程为计划、实施、审查、评价和反馈:(1)计划,就是要求在项目评估和执行过程中超前制定项目评估计划,以便项目管理者和执行者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注意收集资料;同时及时成立跟踪评价小组,制定评价管理制度。(2)实施,跟踪评价的实施阶段主要工作是阅读文件、收集资料、开展调查、分析问题等。(3)审查和评价,由领导和专家进一步考察项目的建设和运行是否正常,技术的先进性是否保持,经济分析是否准确,目前存在的问题和下一步发展方向等。(4)反馈,跟踪评价结果完成后,应尽快形成跟踪评价成果及时推广到项目实施、管理、计划、监督等机构和部门,指导项目下一步正常运行。
可见,油气田开发项目跟踪评价是一项全局性、宏观性的重要工作;它不应该是某一个部门的单独事务,应该由分公司相关部门相互配合,协同完成。这样才能保证油气田开发项目跟踪评价数据的科学准确、方法的科学和指标的可信赖。一般说来,油气田开发项目跟踪评价工作牵涉的部门应起码包括如下几个部门:
1.计划财务部门:是跟踪评价的管理部门,负责跟踪评价的组织、协调和分析工作。主要职责为:制定和完善油气田跟踪评价有关管理制度;收集、整理各部门各单位提交的基础数据;组织、协调各部门单位进行分析工作;编报油气田跟踪评价报告;负责向管理层汇报跟踪评价结果。
2.勘探开发部门:该部门作为产能建设前开发研究的主管部门应向计划财务部门核实评价油气田的最新数据资料,就每年度油气田跟踪评价范围的确定和油气田状态的界定提出意见和建议;并提供跟踪评价范围内各油气田的产量预测数据,并就以上数据与总体开发方案油气产量数据进行差异对比分析,提出意见和建议。
3.生产部门:向计划财务部门提供跟踪评价范围内各油气田的产量、操作成本变化的原因,并就以上数据的差异对比分析提出意见和建议。
4.工程建设部门:负责向计划财务部门提供跟踪评价范围内各油气田的工程投资变化的原因,并就以上数据的差异对比分析提出意见和建议。
为了及时准确的跟踪评价油气田开发项目效益状况,除特殊情况外,分公司各相关部门的一般流程如下(见图2):首先勘探开发部门配合计划财务部门确定当年度跟踪评价的范围,同时向计划财务部门提供各油气田的最新产量预测及差异原因分析,生产部门和工程建设部门应向计划财务部门提供生产操作费和开发建设投资以及以上数据差异分析和建议说明;然后由计划财务部门进行评价范围内各油气田跟踪评价和数据分析,同时完成总体报告、分油气田文字报告及相关附表,并向管理层相关领导汇报;最后若评价结果仍达到规定基准收益,则项目仍可行,计划财务部门将根据管理层审查意见优化完善本年度油气田跟踪评价报告,并最终定稿指导下步项目生产建设;若评价结果达不到规定基准收益,则项目不可行,项目终止。
五、结论建议
油气田开发项目跟踪评价不同于项目前期评价和项目后评价,跟踪评价贯穿于项目建设期的全过程,可以及时跟踪、分析和反馈开发项目的经济效益变化状况,指导油气田开发项目投资决策和生产经营活动;可以真正发挥经济评价的服务作用、监测作用、反馈作用和导向作用,对提高项目经济效益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为确保油气田开发项目的投资效果,无论是投资管理部门还是技术负责部门,都应该对加强建设期阶段的适时跟踪评价给予重视,尤其是需建立不同层面的约束性指标,以提高建设期阶段的工作质量,提高项目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罗凌瑞、陈春燕、王径、肖君.油气田开发建设项目生命周期跟踪评价研究[J].天然气技术与经济,2013.7:51-53.
[2]夏新生.石油企业油气田项目跟踪经济评价体系研究[J].科技向导,2014.20:204-206.
[3]王海涛.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油气田跟踪经济评价研究[D]长沙:中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2012.5:22-24.
[4]刘清志、许学娜、刘战鹏.项目跟踪经济评价及案例分析[J].石油化工技术经济,2007,23:8-11.
篇10
一、造成审计工作效率低的原因
1、医院财务审计前工作准备不充分审计工作前的准备是直接影响审计工作效率的原因。医院财务审计工作准备主要包括人员分工和明确工作目标、制定审计方案、了解被审计单位的机构设置、管理体制、资产状况、业务规模、内部控制制度、搜集有关法规文件、确定工作期限、下达审计通知书等。医院财务审计工作前准备的越充分,后续审计工作就越顺利。否则,就有可能延误工作时间或产生阻力。
2、医院财务审计人员的财务知识有待提高财务会计业务知识是医院财务审计人员必备的专业知识,是提高审计工作效率的所必须的。医院财务审计人员只有掌握熟练的财会业务技能,在审计工作中才能准确识别良莠,才能很快进入角色。如果审计人员没有较高的财会业务水平,就很难发现财会人员在财会业务中的作弊行为,现学现问,现翻资料,造成推延时间,使问题不能及时披露,从而影响审计工作效率。
3、医院财务审计时选用的方法不当选择审计方法,要从实际出发,适合审计目的,因地制宜。对于不同的被审计单位要采用不同的审计方法。有部分审计人员不注重审计方法的选择,而是一味地追求逐页看凭证,随便抄写资料、数字,抓不住主要问题,因小失大,从而影响了医院财务审计工作效率提高。
4、医院财务审计复核时间过长在医院审计复核中造成时间延误的原因有两种情况:(1)审计复核人员遇到疑难问题,短时间内很难解决。(2)由于案卷程序不规范等原因,要求补正、修改后再进行复核。由于这两个原因造成了复核时间推迟影响到审计工作效率。5、医院财务审计报告与被审计的单位交换意见时间过长审计报告形成后,需要与被审计的单位及时交换意见,但是,由于某种原因被审计单位的法人代表不能及时找到,或被审计单位的领导不在,这样就影响了医院财务审计的工作效率。
二、提高医院财务审计效率的方法
1、医院财务审计领导要引起重视要建立专业审计人员队伍和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医院负责人直接领导审计机构,审计机构应和监察部门、纪检部门、财务部门分别设立。审计机构应该配备专业的审计人员和独立的办公场所。它与监察、纪检、财务部门并存,它们之间相互监督,采用由院长直接领导的模式发挥审计职能。
2、科学地安排审计计划,做好审计前工作要做好医院财务审计计划,要做到从实际出发,合理、科学,不带随意性、全面考虑。对于每一个环节要有专人负责,全面落实。审计人员需要进行审前培训,要加强被审单位的沟通,以便加快审计速度。
3、规范审计程序医院财务审计是一项涉及面广、政策性强、要求高、责任大、操作难的工作。审计人员在实施审计的过程中,应该遵循特有的规范和特定的程序。审计程序在空间上具有继续性,在时间上具有连续性,各个环节环环相扣,要依次推进,否则,达不到查错纠弊、评价责任、考核业绩提供依据的作用。
4、加强医院财务人员队伍建设,提高审计人员素质由于从事审计工作的特殊性,这就要求医院财务审计人员要具有扎实的统计、会计、审计、法律知识、电子数据处理系统和审计基本技能,同时还要具有准确的判断能力和敏锐的分析能力。目前,医院财务审计人员综合素质普遍不高,缺乏审计的技巧和专业知识,对现代化审计手段不熟练,这样就会影响审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因此,要加强医院财务审计队伍建设,提高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推动医院财务审计工作的开展。根据医院财务审计的特点和需要,必须加强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专业知识、职业纪律、职业责任、政治思想等培训。加强审计队伍结构优化,在人员的配备上要考虑审计人员的知识结构,要选拔有较强责任心、纪律观念强、政治上可靠、熟悉审计和会计业务,有一定监督基本知识,掌握审计查账的技巧、方法的人员充实到医院财务审计队伍中去。
5、审计部门应处理与被审计单位之间的关系医院财务审计部门在审计期间,要严肃审计纪律,遵守职业道德;要积极主动地与医院财务部门征求意见;办理的审计事项,要做到实事求是、客观公正,以良好的自身素质取得被审计部门的信任。审计报告与被审计的医院财务部门交换意见主要是为了对事实进行审核,交换双方对审计建议、结果、意见的看法。审计报告征求被审计医院财务部门的意见,增强了审计报告的真实性,体现了审计人员的服务精神,从而提高审计报告的质量。
6、审计报告复核人员要增强审计复核责任感审计复核人员要及时复核案件,增强责任感,做到增强服务意识,为审计案件把关,促进医院财务审计工作效率的提高。
- 上一篇:智慧旅游研究综述
- 下一篇:综合实践活动课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