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研究意识范文

时间:2023-05-28 09:48:0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专题研究意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专题研究意识

篇1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就业意识;就业素质

一、大学生就业环境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和社会用人制度也在逐步进行深化改革,大学生就业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特别是2008年以来,金融危机席卷全球,给我国经济造成剧烈冲击,对大学毕业生就业产生极大负面影响。同时,当前美债和欧债危机对全球经济复苏十分不利,对中国经济发展起到阻碍作用,大学生就业问题进一步凸显,引发社会普遍关注。

2010年7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正式实施,纲要指出应当加强学术发展与人才培养紧密结合,引导高等学校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就业市场需求。随着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我国体育专业的规模也得到了相应的发展,各高校体育专业的在校生人数大幅增加。但由于体育院校毕业生自身条件、专业局限性较大,以及社会对体育人才需求量有限,体育专业毕业生就业难度就进一步加大。因此需要结合体育专业特点,探析大学生就业意识问题,引导学生更新就业观念,转变就业意识,勇敢地迎接求职就业中的各种挑战和冲击。

二、大学生就业意识存在的问题

(一)大学生职业意识模糊

大学是一个人发展的关键阶段,大学生应充分利用学校的资源和平台,明确自己的职业方向,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进行规划。但由于大学生生涯教育效果欠佳,使学生对就业自我认识、对社会职业认识不足,就业目标模糊。体育专业大学生虽然都十分关心自己的理想和前途,但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较少,与社会接触不多,思想单纯、质朴,部分毕业生不知道自己适合什么职业,如何选择职业,不清楚实现职业理想的途径和方法,职业意识模糊。

(二)大学生自我推销意识缺乏

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大潮冲击着人们的传统观念,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也引发了就业方式的转变。体育专业大学生对自己缺乏清醒认识,对人才市场及用人趋势缺乏了解,自身定位比较模糊,未能清楚了解自己优势特长及能力,择业信心不足,缺乏主动性,职业素养欠缺。一些大学生在职业选择上依赖父母或者亲戚朋友,不能根据社会发展的变化和人才市场的需求,进行自我宣传、自我推销,认为在双向选择的市场中主要是凭关系就业,缺乏进取精神和自我推销意识。

(三)大学生就业盲目性大

大学毕业生对我国现行就业政策了解较少,就业盲目性很大,主动就业意识不强。体育专业大学生就业意识淡薄,在大学学习期间未能进行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就业能力不强,求职时深感就业压力。一些大学生在校期间,只注重专业理论知识和技术学习,课外实践学习准备不充分,不了解体育专业就业趋向,没有忧患意识和就业焦虑感,按部就班地完成学业,就业意识不够明确,面临就业,显得束手无策、陷入被动。

(四)大学生主动学习精神欠缺

大学生从紧张的高中阶段步入相对宽松的大学,一些学生思想放松,丧失方向,而且自我调整能力较差,没有新目标,甚至出现厌学情绪。有些学生对体育专业不够了解,或因高考录取分数线低而选择报考体育专业,实际上对体育专业并不感兴趣,缺乏强烈的求知欲,专业学习兴趣不浓厚。一些学生文化课底子薄、基础差,对专业学习持应付态度,学习被动,缺乏主动学习积极性。

三、大学生应树立正确就业意识

(一)大学生应树立就业主体意识

在当今就业形势依然严峻的形势下,大学生要充分发挥“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职能,以培养主体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要充分挖掘自我发展意愿和潜能。

就业指导课应加强大学生主体性教育,努力培养学生的自觉能动性和主动参与意识,扩展学生主动学习的空间。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全程职业生涯规划,帮助学生确定职业发展目标与方向。制定职业发展战略与计划,激发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的自主性,树立职业理想,重视职业道德行为养成,形成正确的择业观,明确未来职业方向,提高就业能力。

(二)大学生应树立市场意识

鼓励学生遵循市场经济法则,树立市场意识。在观念上进行市场意识引导,帮助学生分析市场经济需要的现实,引导毕业生从基层工作做起,积累工作经验,锻炼工作能力,为将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打下坚实的基础。激励学生自觉地将理论和实际、学校与社会有机地结合起来,主动面向就业市场,增强市场意识,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就业核心竞争力。

(三)大学生应树立先就业再择业的职业意识

就业和择业是两个密不可分的主题,就业是择业的基础,而择业是就业的延伸。体育专业大学生首先应考虑就业,为自己找到社会的立足点和发展点,主动面对就业市场,准确定位,客观评价自身价值。先就业后择业,打破一次就业到终生的观念。同时,强化大学生创业教育,鼓励有条件的大学生进行创业实践,大力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综合性人才、激发创新潜能。

(四)大学生应树立实力意识

目前人才市场中,用人单位选聘人才主要标准是综合素质,学历证书并不能代表一个人的全部价值。大学生应该破除学历意识,认识到学历证书只反映一个人的受教育程度、知识层次以及知识的累积量,而不应成为求职择业的武器,现代社会更看重求职者的真才实学。大学生要树立实力意识,在校期间除了掌握书本知识以外,要着力于拓宽知识面,积累丰厚的知识底蕴,培养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提高能力、增强社会适应性的角度对待学习,摆脱对学历的依赖思想,靠真才实学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五)大学生应树立风险意识

求职竞聘就意味着竞争,就业压力越大,竞争就越激烈,因此大学生要提高心理承受能力,树立风险意识。现代社会发展日新月异,就业市场复杂多变,在竞争激烈的就业环境中,隐藏着各种就业风险。在求职、就业的过程中,大学生要对事物进行深刻的观察和认真的分析,做好心理准备,预测就业成功的概率及其风险。竞争越激烈,风险就越大。大学生需要具有竞争意识和风险意识,使自己成为就业竞争中的强者,充分调动潜能寻求成功,并在激烈的竞争中充分展示自我,创造丰富、充实的职业人生。

参考文献

[1]赵东.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5(6).

[2]赵楠.新的就业形势下高校毕业生就业意识的调查与分析--以西部四所高校毕业生为例[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9(6).

[3]李奎.大学生就业中的诚信博弈及对策研究[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1(3).

[4]潘士远,林毅夫.中国的就业问题及其对策[J].经济学家,2006(1).

[5]严秋菊.完善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促进大学生科学就业[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2011(4).

[6]王西军,李春兰.浅谈就业指导工作对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就业的积极作用[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6(9).

[7]刘晓筝.新时期大学生就业意识探析[J].河南财税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2).

[8]全祖馨.浅谈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的困惑与对策[J].甘肃科技,2011(6).

[9]石岩,马庆军.试论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的主要经验和做法[J].现代交际,2011(6).

篇2

关键词:湿接缝;混凝土;养护;负弯矩张拉;压浆;体系转换

一、湿接缝的概念及与干接缝的比较

湿接缝:指预应力混凝土梁体分块预制,先进行简支安装,然后梁体间采用现浇混凝土把梁块连成整体的接缝。

预应力混凝土梁体段间的接缝主要分干接缝和湿接缝,在不会出现冰冻稳定或使用了体外索时,可采用干接缝,干接缝比湿接缝安装要快。预制节段采用干接缝不能实现完全水密封性,会影响后继预应力压浆的质量,降低了预应力索的防腐效果。因此,在雨水区及沿海区域一般都采用湿接缝,它不仅适于体内索,也适于体外索。湿接缝能弥补节段接合面的细小缺陷,密封性好,能有效防止水汽入侵。干接缝不能承受任何拉力;湿接缝可承受一定拉力。

随着梁桥的发展及国家对低碳环保的提倡,先简支后连续梁桥在工程中的运用越来越广,相对而言更能保证桥梁质量的湿接缝工艺会更加普及。因此,如何深入优化湿接缝的施工工艺显得尤为重要。

二、湿接缝施工工艺研究

1、梁体预制及安装阶段接缝处理

梁体作为湿接缝施工的源头,其施工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湿接缝的质量。在预制梁施工时需控制以下要点:

(1) 接缝处的预留钢筋位置、长度及数量需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防止影响现浇段的钢筋安装;

(2) 对接缝处的旧混凝土面去皮1-2mm,并凿毛;

(3) 对接缝处的混凝土必须养护到位;

(4) 梁体安装时,严格调整其平面位置及顶面高程到设计及规范允许范围内。

2、桥面现浇阶段

(1) 钢筋安装

钢筋焊接是湿接头施工中最重要的部分。钢筋焊接可采用搭接焊、帮条焊,焊条及焊接长度需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

(2) 安装底模

对竖向湿接缝处,直接在梁体翼板底部安装底模;对墩顶湿接缝处,将支座置于墩顶支座垫石上,放好后在永久性支座外周围安装底模,为严防漏浆,永久性支座与底模间的缝隙应采取胶布或砂浆等有效措施密封。

(3)钢筋连接好后,设置接头段顶板束波纹管并穿束。

(4)在浇筑混凝土时湿润新旧混凝土接触面,以保证新旧混凝土的良好结合。经试验结果可得新老砼连接面的抗折强度与施工缝处理方法有关,对于竖向接缝凿去约1mm水泥薄膜浮浆,施工缝上涂刷水泥浆,抗折强度与同时浇筑的砼折减率为36%,如不去除旧砼的浮浆 (也即不凿毛)抗折强度与同时浇筑的砼折减率为22%,未凿毛与凿毛处理相比砼折减率为61%。

(5)混凝土

首先要适当选择混凝土配合比,一方面采用低水化热的水泥,掺加优质粉煤灰等措施尽快可能地降低水泥用泥及减少水泥化热;另一方面在大体积混凝土中掺加一定量的微膨胀剂,形成部分补偿收缩混凝土,砬少混凝土古硬化过程中的收缩裂缝,同时由于它替代了部分水泥,也减小了水化热,进一步减小内处温差。为减少新老混凝土由于砼的收缩与徐变不同而引起接缝处开裂,建议使用比梁体高一个标号的微膨胀混凝土。浇捣混凝土时,采用分层浇筑法,一方面在施工中即使混凝土内部热量得以有效散发,另一方面加强振捣,提高混凝土密实度,使之有相对较强的抗裂能力。

(6)浇筑顺序

总体依据隔跨浇筑的原则,首先浇筑连续接头、墩顶湿接缝及其两侧与顶板负弯矩范围内的桥面板,混凝土达到一定强度后,张拉顶板负弯矩预应力钢束,并压注水泥浆。接头施工完成后,浇筑剩余部分桥面桥面湿接缝混凝土,剩余部分的湿接缝混凝土应由跨中向支点浇筑。

(7)养护

养护是确保混凝土质量的重要环节,而湿接缝作为桥面施工的重要组成部分,养护工作尤为关键。当下,大多数施工单位只注重湿接缝的表面养护工作,而忽视了湿接缝的底部养护,导致湿接缝的成品质量不高、底板开裂甚至小范围脱落。在岳常高速TJ-13合同段,项目部创新工艺,采用钢筋骨架通过预留孔将海绵密贴在湿接缝底部,利用海绵的保水性达到养护目的,效果明显。

三、负弯矩张拉压浆

先简支后连续梁桥特点是先进行简支梁体规模化预制及安装,然后用湿接缝将相邻跨的梁体连接成连续梁。而使其连续的关键就是负弯矩区钢绞线的施工。

(1)预应力管道及锚具埋设

在梁体预制时,预埋预应力管道(通常采用铁皮卷制的扁波纹管)和锚具是非常关键的。为防止在振捣过程中扁波纹管变形,可在扁波纹管中预穿钢绞线或塑料软管,并使用定位钢筋固定,等混凝土达到一定强度后将预穿材料抽出来。若不预穿材料直接浇筑混凝土,造成扁波纹管变形,对后期穿束及压浆造成极大影响,严重时需进行开膛解决,进而影响了后续施工。因此预应力管道的畅通非常重要。而锚具的预埋需控制好其平面位置及高度,平面位置需保证钢绞线与张拉千斤顶轴线重合,而高度影响锚具上部的混凝土保护层,可消除张拉时的安全隐患。

(2)钢绞线

钢绞线通常采用低松弛高强度钢绞线,穿钢绞线前可采用空压机将预应力管道内杂物吹净。钢绞线穿束时应确保各根钢绞线保持平行状态,穿完钢绞线后须及时张拉、压浆,特别在潮湿地区,钢绞线长期外露极易发生锈蚀,进而影响张拉质量。在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中,规定了不同暴露条件下,未采取防腐措施的钢绞线在安装后至压浆时的容许间隔时间如下表所示:

序号 外界环境 容许间隔时间

1 空气湿度大于70%或盐分过大时 7d

2 空气湿度40%-70%时 15d

3 空气湿度小于40%时 20d

(3)张拉

张拉依据隔端张拉原则。待墩顶湿接缝及其两侧负弯矩区竖向湿接缝混凝土强度达到一定要求后,方可张拉钢绞线。张拉时,需逐根钢绞线张拉,并采取张拉力与引伸量双控。当预应力钢束张拉达到设计张拉力时,实际引伸量值与理论引伸量值的误差应控制在6%以内,且实际引伸量值应扣除钢束的非弹性变形影响。对曲线预应力筋或长度大于等于25m的直线预应力筋,宜采取两端张拉,对长度小于25m的直线预应力筋,可在单端张拉,张拉完后及时封端,封端时需将钢绞线完全包裹住。

(4)压浆

预应力张拉封端后,孔道应尽早压浆。一般采用与梁体同标号水泥浆,而且水泥浆中应掺入适当膨胀剂,稠度控制在14s-18s之间。压浆时,应缓慢、均匀进行,不得中断,并应使孔道内排气通畅。压浆过程中,最大压力宜为0.5-0.7MPa;当孔道太长时也可达到1.0MPa。为保证管道中充满灰浆,关闭出浆口后,应保持不小于0.5MPa的一个稳定期,该稳压期不宜于2min。压浆过程中及压浆后48小时内,结构砼的温度不得低于5摄氏度,否则需采取保温措施。当气温高于35摄氏度时,压浆宜在夜间进行。

四、体系转换

体系转换是将梁由临时支座受力转换为永久支座受力,既由双排支座受力变为单排支座受力。

在负弯矩张拉、封锚、压浆完成,待水泥浆强度达到100%后,先浇筑剩余竖向湿接缝混凝土,该混凝土应由跨中向支点浇筑。待混凝土达到一定强度后方可对临时支座进行拆除,将结构承重转化在永久支座上,从而完成了简支变连续体系的转换。解除临时支座时,应特别注意严防高温影响橡胶支座质量。临时支座拆除时应注意保证墩顶各永久支座同时受力,从而杜绝应力集中现象的发生,保证了体系转换的安全。

五、结束语

湿接缝头、负弯矩区张拉压浆、体系转换工序繁琐且专业性强,每道工序都会影响整座桥梁的质量及使用寿命。因此,在施工中,一定要以理论为基础,反复验算,使结构体系受力状况满足设计和规范要求,并应组织专业队伍施工,在施工中应对施工队进行详细的技术交底。

参考文献:

[1] 王发盛.论节段拼装梁湿接缝现浇与体系转换[J].建材发展导向,2010

[2] 刘翠红.连续梁桥先简支后连续主梁结构体系转换[J].山西建筑,2007

[3] 姜云霞,赵志蒙.先简支后连续梁、板桥体系转换的研究 [J].公路,2003

[4] 刘阳明,刘景生.先简支后连续结构初步探讨 [J].四川建筑,2008

[5] 陈奉名,张丽娟.先简支后连续梁桥的设计及应用[J].公路交通技术,2006

篇3

关键词:软件工程;教学实践;一体化

随着社会信息化的不断发展和深入,各行各业对计算机软件人才的需求不断扩大。目前全球信息产业的增长速度平均在15%~20%,远远超过全球经济的增长速度,近10年来,中国信息产业以平均30%的速度飞速发展,是同期GDP增长速度的3倍,预计今后几年国内软件行业人才每年的缺口将高达30万。然而,我国软件人才结构呈现“橄榄型”,每年计算机专业毕业生有相当一部分就业困难,企业却招聘不到所需要的软件人才[1]。同时,目前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我国就业形势十分严峻,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加大[2]。国务院出台了相关的指导性文件,要求聚集社会所有力量,千方百计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作为培养毕业生的高校,更应该多管齐下,拓宽学子就业的渠道,提升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适当地调整教学模式,促进学校培养的人才与企业需求的对接。为此,本文在分析软件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的特点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的基础上,提出了专业应用型人才的“一体化”教学培养模式。

1软件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的特点及分析

软件工程人才培养在现阶段应体现国际性、多元化、本地化和工程化的特点。软件行业深切感到这四方面人才培养的迫切性[3]。目前,企业对IT人才的

主要需求:(1)有编程开发经验的人――编程和测试人员;(2)有编程项目开发经验的人――系统设计人员;(3)有系统整合项目开发经验的人――网路架构设计人员;(4)有销售经验的人――销售前技术支持;(5) 有项目管理经验的人――项目经理;(6)有项目服务和技术支持经验的人――技术支持。

IT技术的发展使得企业对人才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其中最重要的是企业需要到岗就能产生效益的人才。然而,现在45%的毕业生不能一次性就业;金融危机的影响,企业更是面临着裁员,而对于所招聘到的人才,还需耗费3~6个月的培训,否则无法满足企业的需求。表明传统的教育模式与企业的人才需求越来越尖锐化(见表1)[4]。

表1 传统专业设置与企业需求的矛盾

一般院校计算机专业课程设置 常见IT企业招聘广告

培养方向:从事计算机硬件系统及软件系统的研究、开发、设计与系统维护工作。

开设课程:计算机电子线路与逻辑、C语言、汇编语言、数据结构、操作系统、编译方法、数据库原理、计算机网络、软件工程、面向对象分析与设计。 招聘职位:程序员

职位要求:

1.精通XXX编程语言,XXX Script;

2.具有应用Client/Server技术进行网络开发的经验;

3.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和较好的英文基础;熟悉.NET或Java者优先;有相关IT认证证书者优先。

基金项目:华南农业大学教改项目(JG08094);广东省高校教改示范课程案例资源建设项目(GDCS023)。

作者简介:林惠强(1981-),男,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软件工程、无线传感器网络。

2“一体化”教学模式的研究

所谓“一体化”教学模式(如图1),是指针对培养软件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几门核心专业课,虽然由不同的教师独立授课,分为几个学期或者在同一学期授课其中几门,但是并不是对其知识点进行条形的割裂,或者逻辑上一门课程跟其它课程只是知识的内

在联系,即课程之间对知识进行分层或者分阶段。应该在逻辑上让所有的课程形成一个整体,实现真正的“无缝联接”,不仅让学生在学习中体现知识的连贯性,在授课过程中注重课程之间的衔接性、实用性和可对比性,而且让学生能够融会理论知识,利于实际项目的开发,把实验、课程设计、实习等实践活动作为教学培养的一个整体环节。

图1“一体化”教学培养模式

“一体化”教学模式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软件开发过程可概括为立项、需求分析、设计、实现、测试和维护6个阶段。根据开发的方法和开发的指导思想可以分为结构化和面向对象开发。而“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软件工程”、“面向对象分析与设计”、“软件体系结构”、“系统测试”、“可视化程序设计”、“项目管理”等7门专业课分别是对整个软件开发过程的一个阶段或几个阶段的详细介绍,所以授课过程必须紧密互动,科学合理安排相关的知识点。

(2) 应重视软件工程专业的专业理论课、实验与课程设计的无缝联接。整个软件开发过程的授课可使用同一案例、实验可以使用同样的题目,甚至课程设计也是同一题目,只是在要求上进行区别。让学生在整个专业学习过程中,对于简单的理论知识和实验,不用简单地重复,从而节省时间,同时将实验实习时间加长、提前。

(3) 毕业设计与实习的衔接。所学的专业知识不仅是实习、毕业设计的指导思想,教学上应该注重理论和实际相结合,让学生“学以致用”。在实习中,注重过程之间的衔接,同时让学生体会企业文化、学会解决碰到的问题,最后,把这些知识和经验应用在毕业设计中,在实习的最后阶段直接过渡到毕业设计阶段。甚至在题目的设计上进行衔接,尽量减少简单重复的时间,让学生把时间用在能力的锻炼上,也保证了找工作的时间。

例如,若在“软件工程”的实验,要求使用“结构化”方法对某个项目进行需求分析和设计,在“面向对象分析与设计”的实验,要求使用“面向对象”方法对另外一个项目进行需求分析和设计,学生在学习上得花两倍的时间对项目的责任域和问题域理解,如果我们针对同一个项目让学生分别用“结构化”和“面向对象”两种方法进行分析和设计,不仅可以让学生节省了前期的时间,而且通过对知识点的对比应用,能够更好地理解“结构化”和“面向对象的区别。而在“软件体系结构”课程中对前面的设计进行优化,对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可视化程序设计”、“系统测试”的实验,依次类推,所有的专业课理论、实验、课程设计都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学生的学习和实验也更加有全局性。

3“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践

3.1制定确实可行的教学计划

华南农业大学软件学院对软件工程本科专业基于“消化吸收SWEBOK,制定科学的软件专业教学计划”[5],每年学院召开一次教学研讨会,负责软件工程专业课授课的软件工程教研室全体教师通过讨

论确定教学计划:(1)结合前沿技术、企业需求等更新教学内容、授课案例、课程设计,如表2所示。并在课堂教学中统一介绍先进的软件开发工具和环境,如UML建模语言、Rational Rose工具等。(2)确定某一届软件工程专业学生的授课案例,联合所有教师的力量对授课案例进行细化、优化。(3)确定实验、课程设计的内容和要求,并调整实验指导手册。(4)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确定各专业课的授课内容及深度。

表2 教学计划表

课程 课时/实验 授课案例库 实验题库 课程设计题库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 56/16 ① 北海道邮轮管理系统

② 图书馆理系统

③ 医药物流管理系统

…… ① 校园一卡通系统

② 科技信息化管理系统

③ 协同办公系统

…… ① 多媒体资源网络管理信息系统

② 酒店管理系统

篇4

2013年至2014年,我有幸参加了第六期全国小学校长高级研修班培训,在学习过程中,我接触到“有效教学”这个概念,“有效教学”有一系列标准,其中包括两个重要维度――高认知和高参与。“有效教学”的课堂应该是高认知、高参与的课堂。那如何达成“有效教学”的课堂呢?我引领新华小学数学教研团队通过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最后与“课例研究”不期而遇。

课例研究是教师在校本研修中研究改进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是教学相长的必经阶梯。许多国家和地区把课例研究作为教师校本培训的基本途径,它是教师对真实的课堂教学过程所展开的合作性研究。

课例研究也被称为“授业研究”,起源于上世纪七十年代的日本,上世纪九十年代趋于成熟并引起西方各国的关注。2005年、2006年在香港召开“课例研究”年会,这标志着“课例研究”作为专门的研究领域已登上世界教育的舞台。

课堂观察是“课例研究”的重要途径之一,它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听课、评课活动。日常的听课、评课主要凭借听课者的经验和直觉,很容易囿于同水平的重复,而专业背景下的课堂观察是指经过专业训练的研究者带着明确的目的,凭借自身的感观并借助有关工具,从课堂情境中有选择地收集资料、信息并加以加工、分析的一种教育科研方法。课堂观察的目的是用课堂观察的结果改进课堂教学的过程与绩效,提高教学质量。

我国正式的教研活动始于1952年教育部的文件规定――《小学暂行规程(草案)》《中学暂行规程(草案)》,至今已有六十多年的历史。在我国的日常教研活动中,课例分析往往是经验判断多,而实证数据和归纳式结论相对较少。

一、课例研究的实践探索

本研究以新华小学数学教研组为实验组,历时两年多,在行动研究中,老师们从初识课例研究、学做课例研究到自己开发观察工具,再到形成研究小组,十几位老师在教学行为、反思能力、合作意识等方面均有惊人的变化。

我使用了北京师范大学顺义“有效教学及干部教师能力”项目组《有效教学二十问》(征求意见稿)中的课堂观察量表。

有了研究工具之后,我们成立了观察团。第一轮课例研究观察团由分管主任和骨干教师担任;第二轮课例研究主要由骨干教师组成;第三轮课例研究由“师徒结对”,即骨干教师和青年教师承担。参与课例研究的人数越来越多,迄今为止,全校各学科的老师都会做课例研究。目前,我们的行动研究已经形成了三个完整的课例研究报告:《百分数的意义和读写法》《分数的意义》《认识比》。

二、课例研究对教师的促进作用

两年多的行动研究证明,课例研究对教师专业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

(一)教师教学行为的改变

通过几轮的课例研究,提高了教师提问的有效性;提高了教师的理答水平;教师的“行动路线”“语言流动”逐步面向更多的学生。教师教学行为发生的改变,带动了更多的学生参与课堂教学。

下图为《认识比》三次教师理答数据分析:

通过对比,我们可以看出:第一次授课教师的理答数据非常凌乱,到第三次授课,饼型图的块状已经非常整齐,说明教师的理答发生了明显的改变。

下图为《认识比》三次课学生学习投入状态观察量对比图:

通过观察、对比,我们可以看出:第一次课学生的投入状态,尤其在课堂教学的最后时段非常糟糕;第二次授课明显提升;第三次课学生的投入状态直到最后都持续高涨。

(二)教师反思能力的提升

课例研究历经两年多,参与研究的教师增强了自觉反思的意识,提升了多方面的反思能力,同时加强了教师团队深层的反思,并通过反思自己,创造出了新的观察工具。

三次课例研究的报告总计九万余字,执教教师的反思开始自觉地细分为:教学环节的反思、 课后反思、三次教学对比反思。观察团教师的反思如下:第一次五位教师反思1000余字;第二次有2800字;第三次达到10000余字。

观察团导师王月风在反思中这样写道――课例研究是以课堂教学为载体,通过一节课的全程描述形成教学者系统反思的过程。课例研究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桥梁,教研活动过程就是搭建桥梁的过程。而搭建桥梁并不是目的,目的是到达提升专业水平,提升教育研究能力的“彼岸”。我很幸运地成为“搭建桥梁”的一分子,在搭建过程中我的变化是显著的……

观察团学员李立老师写道――通过这次课例研究,我亲身体验到了课例研究带给我们的改变。从我的角度讲,我不但发现了别人课堂中的问题,更默默反观自己的教学习惯。有意识地调整自己不合适的、需要改进的地方。也在听其他研究成员的报告时,反观自己是否也存在同样问题。所以,我在研究别人的同时也研究了自己,提示别人的时候也改变了自己。

最让我们惊喜和珍视的是老师们自己开发出了新的观察工具。

(三)形成研究共同体

培育合作文化,提升研究小组的实践智慧,教研组、观察团、阶梯式研究小组随之形成。

篇5

随着学生临近毕业,越来越多的学生需要进行生产实习方面的实践工作。但是学生在生产实践的过程中,总会存在不少的问题,影响学生正常的实习工作。其中主要表现为:(1)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我国大部分大中型企业也随之进行了改革。改革的进行,导致部分大中型企业已经不具备支持大学办学的义务,因此,接受学生实习的企业已经越来越少。并且部分接受的企业,也在实习薪酬方面,不能够给学生满意的答复。而且部分企业对学生所采取的实习方式,仅仅是进行一部分参观式的学习,实质上并不给学生生产劳动方面的机会。这已经违背了生产实习的初衷,从而无法达到生产实习的目标,不利于学生今后的发展。(2)在传统生产实习的过程中,主要的实习方式是在老师的带领之下,通过企业工程师对企业文化等方面进行讲解,进而带领学生对企业进行参观。但是,学生在整个过程中,对于生产工作都没有进行任何形式的触碰。学生无法进行实际的生产工作,从而导致学生对于这种实习形式缺乏理解,无法进行主动配合,学生的生产实习无法取得良好的效果。(3)虽然在工程实践训练的过程中,高校普遍安排了各种实践课程,学生虽然学习了专业的实践知识,但是在进行生产实践方面,却变得越来越少。这是由于部分高校本身对于实习教学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而导致的。因此,对于学生的生产实践,没有起到良好的促进效果。

2生产实习的改革措施

2.1做好生产实习前的准备工作。(1)对需要进行教学的课程做好规划。大部分高校学生进行实习的时间,一般都是在结束了基础课程和专业课学习之后开始的,需要进行的社会实践为半年左右。因此,学校为了能够让学生进行充分的实践活动,必须将所需教学的课程做好安排。而大多数机电一体化专业的生产实习都会安排在大三下学期即将结束之时,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够拥有充足的知识和技术,进行实践工作。(2)做好相应的社会考察工作。在学生进行实习之前,学校必须对所需要进行实习的企业进行充分的准备工作。只有进行充足的准备,才能促进实习效果的提升。在学生进行实习之前,必须对企业的生产工艺、技术装备和管理做好相应的考察工作,以避免企业与学校所需要进行实习的工作不相符,不仅浪费时间,也无法提升学生的生产实践水平。进而根据所考察的情况,为每一位学生准备好相应的实纲,让学生根据实纲,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实习工作。通过这种方式,有利于学生主动投入到实践中去,从而进一步促进学生的发展。2.2做好生产实习基地的建设工作。学校在选择实习单位的过程中,必须选择大中型企业作为实习基地。大中型企业拥有先进技术装备,并且岗位众多,人才需求量大,对学生的生产实践工作,有着良好的条件。而为了能够让学生们进入企业进行实习工作,学校必须和企业进行良好的合作关系,通过技术合作以及人才培养的方式,从而构建生产实习多元化教学模式。同时,为了能够提高学生对于生产实习的参与度,让学生们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实践中去,学校必须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人意见,让学生在选择实习单位方面,有着良好的自主性。这样在进行生产实践的过程中,学生才能够在自己感兴趣的地方进行相应的实习工作,才能够帮助学生提高实习的时效性。2.3对学生的实习过程做好相应的管理工作。(1)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部分学生在进行生产实践的过程中,由于对于生产实践工作没有一个全面的认识,无法理解实习对于学生的重要性,因此在进行实践的过程中,无法积极地投入进去,部分学生还为了能够不进行这方面的实践而逃离,从而无法达到预期目标,影响进入社会之后的发展。为了能够让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认识到实习内容来自应用第一线,必须进一步加强学生在知识与技能方面的指导工作。其中不仅包含书本中的知识与技能,还包括在生产过程中所获得的知识与技能,让其领略到实践的真正内涵,从而帮助其进一步促进其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升,为后续的学习和毕业设计做好坚实的基础工作。藏地区的经济。借助企业平台,职业学校与企业相互合作,可在未损害企业的利益甚至可获得更大利益基础上增强了企业的社会影响力、知名度;加强与企业合作,能为师生创设更好的教学实践和科研活动场所及实习基地。当然,这一过程的实现还需要政府协调和国家政策调控,对那些对职业教育发展工作有突出贡献的企业给予奖励,更好的增强已参与企业的主动性、积极性,同时,已参与的企业也可带动其他企业积极参与到校企合作中,以促进校企合作更好地发展。借助高校平台,积极拓展与内地省份职业院校合作办学,加快改革职业学校办学方式、教学模式,创新人才培养的思路、体制、资源、评价等,逐步形成与内地省份职业教育多方位、多层次互动的“源头”与“活水”格局,做到从外部引“源”入藏与从内部引“流”出藏相结合,不断提高职业教育的现代化、国际化程度。(2)加强职业基础教育,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提高职业教育办学水平与质量。加强对职业教育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建设一批骨干职业院校、建设一批实验实训基地以及加强重点学科专业的建设工作,从而实现地区职业教育的资源共享。并且通过对教学模式、办学模式、人才培养模式、评价模式的改革来提高办学质量和活力,进而推动职业教育特色及品牌专业的形成,为的发展培养一批有素质、有能力的技术人才,为职业教育的稳定、快速发展奠定良好基础。(3)加大经费投入,建立职业教育投入保障机制。增加对教育的投入和建立多元化的投资机制是发展职业教育的必要手段。因此,要加强政府、社会以及个人等多渠道的经费投入,例如:鼓励民办院校引进民间资本,吸引社会闲散资金运用到职业教育发展中,亦或是以其他合作方式参与职业教育的建设发展中等方式来加大职业教育经费的投入,为职业教育的稳定发展奠定良好的财力报账。对此,应不断完善和健全经费投入保障机制,制定合理的生均教育经费标准。当前,初等、中等以及职业教育实行的是“三包”政策,高等职业教育中的畜牧、机电、农林等学科专业实行的是免费教育政策。(4)引导人们转变传统观念。在各机关单位、企事业单位、社会各界共同努力下推进职业教育现代化发展,做好各项宣传工作,转变传统观念,包括以下两个方面的转变,一是转变广大农牧民传统的教育观念,降低传统宗教教育的负面影响,加大教育的宣传力度,使农牧民家长逐渐认识到现代职业教育的重要性,提高农牧区学生的专业素质,使农牧区文化水平整体上有所提高,促进农牧区职业教育现代化事业的发展。二是转变农牧民对技术性工作人员的社会偏见,使职业教育培养出来的专业型人才得到社会各界的认可,多样化的人才为满足多样化的行业需求,职业教育培养人才有了用武之地,同时,观念的转变也会极大地激发职业教育现代化发展的动力,使其能更好、更长久地发展下去。

作者:李奕晓 单位:永城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王学海.高等教育发展战略研究[D].福建:厦门大学,2011.

[2]李清连.职业教育发展现状与对策分析[J].教育,2011,(9).

[3]彭欧.中等职业教育本土化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4.

[4]李洁.甘肃省高等教育现代化现状及对策研究[D].甘肃:兰州大学,2011.

篇6

本文以金融专业为例,提出了高等职业教育课程体系构建的原则,金融证券专业理实一体项目化课程的设计要求和模式,以及理实一体项目化课程改革的配套要求。

关键词:

职业教育;理实一体;金融专业

理实一体化教学旨在利用当前先进的教学技术,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加入丰富的实验和实训等内容,将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融合在一起,实行一体化教学[1]。同时,对教学场所也进行改造,达到理论教学、实验和实训一体化教学的要求。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得到了一体化训练,知识、技能与素质同步提升,消除以往出现的“单条腿走路”的情况。

1高等职业课程体系的构建原则

高等职业教育的属性比较复杂,兼有诸多教育的属性,但是又不能完全按照其中一种教育来定义。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课程设计也是如此,其中既包含了高等教育的元素,又包含了职业教育的元素。因此,普通高等教育的规律高等职业教育要遵守,职业的特殊要求同样也要得到体现。总的来讲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以校企合作为原则。职业首先来自于企业,将企业的要求提升为教学要求,再将企业的不足也提升为教学要求,能够很好的促进职业教育的发展。首先学校应根据企业的岗位需求进行总结和归纳,确定教学的培养方向;其次,对企业的岗位要求进行分析,找到企业对于人“能力”的需求,总结出需要学生所掌握的“能力”,包括技术能力与操作能力;再次,根据这些信息开设相应的核心专业课程以及支撑课程和相关课程,构成课程体系;最后,要与合作企业签署人才培养协议,确保学生就业。第二,以专业建设为核心。专业建设是一个很宽泛的命题,包括诸多方面,比如课程建设、教学设施建设、教学队伍建设等等。其中,最为核心的是课程建设。

2理实一体教学的设计要求及模式

从金融的职业特点来看,需要从业人员具备较强的技术水平,并且几乎经济的每一个领域都要和金融打交道。因此,高等职业教育中的金融专业项目化课程的设计应该也以金融的职业特点为切入点,围绕金融的应用领域,灵活设计针对性项目任务[2]。围绕金融的职业特点和学生的现状设计的项目化课程充分体现了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兼顾高等教育与职业教育的要求,培养出符合时展的高等职业教育人才。

3强化实习过程的作用

实习过程是理实一体化改革与传统高等职业教育最根本的区别之一,所起到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也是举足轻重的。因此,实习体系的设计也是理实一体化改革的特色之一,以理财专业为例,其中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第一、实习主体。传统教学模式下,实习主体毫无悬念的只有学生。在理实一体化教学的情况下,学生只是其中之一,授课老师同样要接受实习。因为对于学生来讲,在实习过程中的直接接触将树立他们对此业务的立体感受,缩短他们的适应期。对于教师来讲,在实习过程中缩小理论与实践的差距将切实改变今后的课程教学效果。因为现有的教师基本上都是学者型人才,真正有过实际操作经验的人并不多。金融行业的从业者收入在整个社会都属于中高等水平,因此很少有人会考虑转行到学校担任教师,这就导致了金融专业教师的业务水平低下,教学脱离了实际。教师与学生同步实习,能够然教师近距离接触行业的最新动态,做到教学与时俱进。第二、实习地点。理财专业的就业面比较广,银行、保险和证券等行业都可以作为实习单位。从理论上讲,去合作企业实习是完全可行的,但是实际上这么做要考虑诸多因素。金融机构的安全等级较高,而实习人员的素质与正式员工毕竟存在差距,所以很多企业不愿意接受人员实习。实习地点应该由学校出面进行统筹安排协调,方便实习单位对实习人员进行调度和管理。第三、实习时间。按照传统的实习方式,学生一般在掌握了所有理论知识之后才会去安排实习,通常是在学生在校的最后一个学期。理实一体化改革在这个方面要进行创新,结合学生对职业的认知程度组织实习,但是还要同时考虑教学的成本。对于教师来讲,实习的内容要比学生略少,教师的实习以顶岗实习为主。第四、实习内容。传统的实习往往只是一种走马观花式的实习,对于实习的效果没有实际能力上的评价,只是以一个实习报告进行打分。在理实一体化改革的背景下,这样的实习效果已经不能达到教学的要求了。学生的实习是着眼于分阶段和分层次的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有助于实现学生的顺利就业。

4改革课程教学效果考核环节

金融专业的学生就业绝大多数会是在银行,证券和保险等金融企业,在人才培训之前,学校与企业都签订了培养协议。为了降低学校与企业的人力资源风险,必须对课程教学设计是否达到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进行考核。考核环节的设计首先必须在思想上进行改革,不能用过去的考核方式来看待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效果,那样最终的结果是教学轨道又逐步被拉回到了旧套路上,例如高考制度不变,那么高中教育的教学结果就不会变,围绕这个结果的所产生的运行规则都不会变,一直在呼吁的学生减负都是空谈,各种禁止的行为只是由公开变为了隐蔽而已。在理实一体化的改革背景下,考核教学效果不能只靠一张检测理论知识掌握水平的试卷,而是改为多种考核手段按不同的搭配比例相结合的方式。在纯理论教学的课程中,采用试卷考核是无可厚非的;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考核中,可选择卷面考试与实践考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考核,降低卷面考试在最终考核结果中的影响比例,提升学生对课程实践的投入程度;在实习课程中,取消以实习报告论英雄的模式,将学生的实习表现合理评定为表现分数,并按一定的比例计入总分,促进学生实习的积极性。

5结论

理实一体化改革是对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一种创新性改造,其中思想就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学生利益为根本。这种新的教学模式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主人翁意识,加强了理论教学与实践的结合程度,提升了教师的教学水平,满足了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但是其中还存在需要完善的地方,需要继续进行探索和研究。

参考文献:

[1]陈燕,葛炜,董丽芳.理实一体化教学在高职护理英语课程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教育,2014(01):39-41.

篇7

借鉴“教学工厂”模式,以专业为单位开展“专业实体”如平面设计工作室的建设,将承接的项目作为教学的补充,并逐渐升级为类似企业化管理的教学工厂,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行业素养,在高职艺术设计类的人才培养中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职业教育 艺术设计专业 专业实体 工作室 教学工厂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6-0234-01

一、课题研究背景

目前我国艺术行业的人才需求困局在于:在高端缺乏优秀的创意人才,在低端缺乏熟练的图形图像制作蓝领人才。在我国,前者的培养主要依赖于本科教育,后者的培养主要依赖于高职教育。

目前不少高职院校的艺术类专业都存在对行业需求和专业方向定位不清的问题,其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行业经验培养及实训环境等都普遍落后于市场需求。因此,培养出的学生缺乏必要的专业素质,不熟悉行业流程和规范,与行业期待不符。

“教学工厂”作为一种能够适应行业需求的教学模式,在高职艺术设计类的人才培养中有值得借鉴之处。

二、“教学工厂”理念

“教学工厂”是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简称“NYP”)的核心办学理念和教学系统,以学校为本位,在NYP现有的教学系统上设立,通过“全真+仿真”的模式在教学环境中全方位地营造企业实践环境,以企业的实际项目和企业实习为载体,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工厂”吸收了英国“三明治”和德国“双元制”的优秀教育理念,将企业实习和项目与教学有机的结合起来。在实际的教学中采取“2+1”的课程设置:前两年进行专业基础课程的学习,并在其间穿插小型的企业研发项目;第三年除了“专向培训”外,学生还需完成为期12周的“企业实习”和为期12周的“毕业项目”设计。

为保证学生的实习内容,教师需要不断地承接并参与到企业项目的研发中去,了解企业技术发展的现状和实际的职业能力需求,提高了专业能力。对于学校,则加强了与企业的联系,能够更精准地为企业进行人才培养和培训。

NYP“教学工厂”的建设可划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建立校企合作关系,学院建立模拟的企业环境,吸收企业的技术,建立全真的企业环境,引入企业项目并让学生参与项目工作,从中感受企业的技术需求并得到锻炼。

第二阶段,学院不间断的根据企业需求为学生安排企业项目。学院的教师要求具有企业背景,无论是来自企业还是让教师进入企业锻炼,都要求教师能够清晰的了解企业需求、发展趋势,具备解决企业实际问题的能力,进而胜任企业项目的实施和学生的指导。

第三阶段,注重知识经验的积累与分享,奠定“教学工厂”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学院在“无界化”理念的指导下,让师生参与大型综合项目的设计,将完成的项目进行总结,并加入到知识库中供师生共享。

第四阶段,继续发展与完善“教学工厂”。

三、关于建设“专业实体”的设想

结合我院艺术设计类专业现状,在教学改革中借鉴“教学工厂”理念,就建设“平面设计工作室”这一“专业实体”提出一些设想。

1.服务范围

工作室成立后,初期可服务于学院内部,完成简单的平面设计与制作工作,如校刊校报的设计排版、多媒体课件的制作等;后期可模拟企业的运作模式承接更复杂的社会项目。

2.分阶段实施

(1)初期

该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建立工作室并实现初步运作,同时完成骨干教师的企业研修培训。

在该阶段,选派专业骨干教师进入企业研修,在企业中通过完成实际项目熟悉行业运作流程,积累行业经验,并将完成的项目吸收到工作室的“项目资料库”中。

在该阶段,吸引少数优秀学生,承接简单任务,如学院的校报校刊的编辑排版等工作,并将这些工作项目主要作为课堂教学的补充,扩大工作室为教学服务的范围。

(2)中期

该阶段的主要任务是丰富工作室的“项目资料库”,并吸纳更多的学生参与到工作室的工作中来。

骨干教师经过在企业中的锻炼,将参与的项目用于丰富工作室的“项目资料库”,为更多的学生提供进入工作室学习、体会实际工作流程的机会;也可将工作室的部分工作任务作为实训项目引入到学生的顶岗实习中。

在某些专业课程的教学中,通过工作室承接“威客”网站的设计任务,建立起虚拟的网络实训教学场所,丰富课程教学内容,也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校企合作伙伴项目不足和设施、场地资源不足的问题。

(3)后期

该阶段的任务是逐步实现工作室的企业化管理。

工作室的教学活动以源于企业的真实项目为核心,随着工作室规模和影响力的扩大,能够容纳所有学生的顶岗实习和毕业设计项目。项目的实施以独立或团队合作的方式进行,对于团队项目,参照设计公司的经营结构对项目小组的学生进行专业分工,按照企业管理的方式学习和工作,并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行为、学习能力、学习目标和学习业绩进行管理,以任务分工和完成效果进行考核。教学活动的项目来自于企业,有利于学生了解企业运作流程,有深度、有广度的进行研究和实现。

四、总结

对于实践能力要求较强的艺术设计类专业,主要应立足于解决好建设艺术设计类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环境。

通过工作室这个专业实体的建设,能够使得高职教育与企业接轨,更加准确的了解企业需求;并以此为载体,将教学、实践、项目承接一体化,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团队合作精神及创新能力,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加强学校与企业的联系,并在专业的人才培养、案例积累、师资培养、校企合作上,都有诸多裨益。

参考文献:

[1]郑婷.高职院校图形图像专业实行“工作室制”教学模式的可行性研究.读与写:教育教学刊[J],2012.6

[2]张永军.南洋理工学院办学理念对我国高职教育的启示.陕西教育[J],2012.5

[3]胡承武,万剑.高职院校艺术设计的工作室制教学模式探讨.职业技术[J],2009.4

[4]巢雨仓.南洋理工学院的办学理念及其启示.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J],2007.2

篇8

关键词:高中女生 学习 数学

在传统观念中,女生大都擅长文科,而理科则是女生的弱项,尤其是数学。我所教的文科班,女生占了绝大多数。所以在教学中对女生学习数学的状况有很具体的感触。在我的班中确实存在着女生学习数学困难的现象,有些女生情况还很严重,导致对整个学习都失去了信心。我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因此我十分关注这些同学的数学学习,帮助她们的同时,我也在找原因和想办法。我发现女生之所以学习数学困难,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心理上的影响,也有情感上的障碍等等。可是,我也发现,女生也有学习数学优于男生的能力,比如女生能够沉下心来,记忆力好,尤其在准确率方面女生会高过男生。所以综合起来,男生女生学习数学,是站在同一“起跑线”上的,女生大可不必对数学心存恐惧。而且,做到坚定信念,端正态度就是女生也能做个数学高手。

首先,我们要了解一些对女生造成数学学习障碍的原因。

一、意志和心理的影响

意志是坚定信念,排除万难,努力实现既定目标的心理过程。女生或学习目的不明确,或缺乏学习兴趣,或畏苦怕难缺乏克服困难和挫折的勇气和决心。部分女生还没有上高中,就听说高中数学难,就老是强调初中的数学基础薄弱。上高中后更觉得女同学比男同学头脑不够灵活,不适宜学数学,导致学习情绪低落。在这种自卑心理的支配下,怕字当头,听不进去,学习态度不积极,若考试成绩不好就更加悲观,背上沉重的心理包袱。通过和她们课下交流发现,对学习数学只有不到20%的同学有信心,对数学有兴趣的就更是少之又少。为此,提高女生的学习信心就成了数学教学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在具体指导她们的学习时,根据教学内容,选择一些开放性、应用性题目,交给她们去完成,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面对困难的态度。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不畏艰难、树立信心。

二、逻辑能力的影响

清晰的逻辑是认识事物的源泉,也就是说,逻辑是一切认知的来源。很多女生对某类问题一开始就产生模糊或错误的认识,就像辨向能力较差的人到了一个新的城市,搞不清东西南北一样。比如立体几何中,处理的问题是空间点、线、面的关系,而处理的手段则常是利用平面上的图形帮助解决的,常常把平面上的锐角、钝角看成空间的直角,画相交直线表示异面直线等。遇到这种平面视觉和空间想象的矛盾,空间想象力差的学生就一筹莫展,更谈不上建立明确的空间概念了。

三、思维方式的影响

思维障碍包括思维过程障碍和思维内容障碍两个方面,前者表现为联想散漫,思维贫乏,想问题往往想不到路子上,后者表现为概念混淆,逻辑错乱,即常说的生搬硬套(公式、定理),牛头不对马嘴。由于长期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加之在初中学数学的时候,由于直观性多,解题思路简单,依靠记忆和模仿就可以取得较好的成绩,于是养成了依赖习惯,总希望老师包办代替,自己动手能力差,或不愿意动手,做题目希望有参考答案当拐杖,遇到没有见过的新题型,便望而生畏。养成不善于独立思考,学习上养成依赖他人的习惯。

其次,我们可以给出一些提高女生学习数学能力的办法。

一、培养兴趣,注重方法

女生性格较为文静、内向,心理承受能力较差,加上数学学科难度大,因此导致她们的数学学习兴趣淡化,能力下降.因此,教师要多关心女生的思想和学习,经常同她们平等交谈,了解其思想上、学习上存在的问题,帮助其分析原因,制定学习计划,清除紧张心理,鼓励她们“敢问”、“来问”,激发其学习兴趣.事实上,女生的韧性比较强,只要她们感兴趣,就会克服困难,努力达到提高数学能力的目的。在学习方法方面,女生比较注重基础,学习较扎实,喜欢做基础题,但解综合题的能力较差,更不愿解难题;女生上课记笔记,复习时喜欢看课本和笔记,但忽视上课听讲和能力训练;女生注重条理化和规范化,按部就班,但适应性和创新意识较差.因此,有针对地指导听课,强化双基训练,对综合能力要求较高的问题,指导她们学会利用等价转换、类比、化归等数学思想,将问题转化为若干基础问题,逐步提高能力,慢慢提高。

二、强化预习,落实“双基”

女生受生理、心理等因素影响,对知识的理解、应用能力相对要差一些,对问题的反应速度也慢一些.因此,要提高课堂学习过程中的数学能力,课前的预习至关重要.教学中,要有针对性地指导女生课前的预习,可以编制预习提纲,对抽象的概念、逻辑性较强的推理、空间想象能力及数形结合能力要求较高的内容,要求通过预习有一定的了解,便于听课时有的放矢,易于突破难点.认真预习,还可以改变心理状态,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参与.因此,要求女生强化课前预习。女生数学能力差,还表现在对基本技能的理解、掌握和应用上。只有在巩固基础知识和掌握基本技能的前提下,才能提高女生的综合能力。因此,在教学上,我加强对旧知识的复习和基本技能的训练,结合讲授新课组织复习;也可以通过基础知识的训练,使学生对已学的知识进行巩固和提高,使她们具备学习新知识所必需的基本能力,从而对新知识的学习和掌握起到促进作用.

三、“举一反三”,提高能力

篇9

[关键词]体育教师 教研组 专业发展

体育校本教研是为了推动体育教师参与新课程改革,帮助他们解决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的困难和障碍。可是,调查结果显示,我校中有一部分体育教师对校本体育教研觉得“没动力”或“没劲”,不明白校本培训的意义和作用。究其原因:部分教师认为自己的教学已经是高效率、高水平的教学,只要完成教学和训练工作就行了,何须还要提高呢?另外,有些体育教师虽然承认自己的教学水平并不高。但是,在实际工作中,体育教学训练的工作负担已经很重了,时间和精力都不够用,还能如何做研究呢?

我校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积极开展校体育本教研活动,加强备课组建设,改革教学内容,探索教学方法,在教学中重视创设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勇于实践的选项课堂教学,在课堂教学中,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并给予学生展示自我的平台,培养学生的组织领导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了体育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坚持不懈抓体育校本教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促进了体育教师的专业成长。

一、校本教研在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中的作用

专家认为,教师的专业成长离不开7个“C”:①持续不断(continuous)的学习,指从经验学习,向同伴学习;②亲密无间(collaborative)的学习,即彼此支持,良性互动;③彼此联系(connected)的网络,指组织内外信息渠道畅通;④集体共享(collective)的精神,学习成就的分享;⑤创新发展(creative)的精神,开拓创新,寻找新的生长点;⑥系统存取(captured and codified)的方法,善于运用信息技术进行知识管理;⑦能力培养(capacity building)的目标,终身学习的习惯与能力。我认为,这7个“C”实际上表明了教师教育科研和专业成长所必需的支持系统,包括人际环境的支持、信息环境的支持、精神物质等各个方面的支持等等。而学校教研组就是可以为教师提供这些支持的阵地之一。

教研组是学校教学管理层面的基层组织,对上联系学校教务处和教科室,对下联系教师个体,是落实学校办学理念、生长教学经验、促进教师个体专业发展的必不可少的教学研究阵地。

1.校教研组备课促进教师与他人分享、交流教学中的心得体会。

在集体备课时,备课组长给每位老师分工,每人各有侧重的准备某一专题的内容,此外在备课中,每位教师积极参与讨论,发表见解,分工明确,密切合作,通过多方交流、探讨,教师之间可以成为合作伙伴 ,通过讨论分享教学中的成果 ,改进教学中的不足。

2.教学反思是体育教师的专业化发展的有效途径。

每堂课教师都应自我反思:成功在哪里,失误在何处,策略对路吗?学生有无闪光点?做到人人反思,课课反思。教学反思是教师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教学事件和现象的再思考,是教师的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的对话,反思在教师教育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不断的教学反思则会促进教师教学能力及水平的发展。其涵义在于教师行为的改变 ,这种变化来自教师的内心深处,可以说,促进教师发展就是个体自我反思的过程。

反思能促进我们广大教师对自己的教育实践和教育经验的再认识,能更自觉、更理性地去研究自己的实践,将理论与实践统一起来,从而提高实践的质量,它可以帮助我们教师在日常复杂的教学工作中脱身出来,在劳动中获得理性的升华和情感的愉悦,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和思维品位。在这个意义上来说,反思不仅能改进教育实践,还可以改变教师自己的生活方式,让教师真正体会到自己存在的价值和意义,从而逐步实现教师的专业自主发展。

二、校体育教研组促进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途径

1.积极开展专业理论学习和教学研究制度,提高教师专业水平。

教育理论知识是体育教师从事职业的必备条件,本着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为使教师有书可读,学校图书室应安排一方藏书供教师阅读,如《中国学校体育》、《体育教学》、《中国体育报》等专业性的杂志和报纸等。学校还应每年给每位教师免费订一本教学杂志,要求教师每月读二本教学杂志,每学期阅读一本教育著作,每学期写出一万字的读书笔记,并组织教师参加读书比赛,这些做法切实了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

2.落实教学常规,提高体育教师的专业水平。

(1)备课制度。备课是上好体育课的基本保证,必须重点抓。无论是老教师还是新教师都必须认真备课,以备课组为单位编写教学计划。对不同的体育教师应注重其差异性,根据体育教师的教学经验对教案的详简做不同的要求,对于年轻体育教师而言,5年以下的新教师必须写详教案。

(2)以备课组为依托,开展体育教学多轮课、体育教学循环课、体育教学异构课的校本教研活动。“体育教学多轮课”就是同一个体育教师连续多次上同一个内容的课,但是,教学行为却不断改进。“体育教学循环课”是指教研组或备课组内的体育教师同上一节课。“体育教学异构课”是指同一个教材,由不同的体育教师以不同的构思、不同的教法大家在比较中进行教学,以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为目的。

三、结束语

校本体育教研组工作的落实程度,不取决于我们制定了多少条制度,更不取决于向教师灌输了多少新鲜的理论,而在于教师在思想上是否有了真正的转变,在工作中能否真正落实,在新课程改革的进程中,以体育课改为契机,打造体育校本教研特色。对此,学校必须让教师明确自己肩负的责任,以促进教师“自我发展”为主题,树立教师与学校共同成长的意识,使教师真正意识到校本教研的必要与实效,使教师参与“校本教研”成为教师自发的、有目的的行为。开展体育校本教研是促进体育教师自主发展、改进与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和体育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马之鹏.中学教育科研方法基础[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3.

[2]徐玉章.加强教研组建设,提高教学质量.

篇10

关键词:材料类专业 产学研一体化 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5.03.004

“因煤而生,依煤而长”坚持以“大矿业”为办学特色,立足煤炭行业,为我国工业发展输送工程实践能力强和创新能力强的人才,是黑龙江科技大学长期坚持的办学理念,黑龙江科技大学是黑龙江、吉林乃至内蒙古地区唯一一所以矿业为特色的高校,是我省“十二五”期间重点建设的特色应用型大学。针对大矿业特色的背景,我校对材料类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模式需进一步改革和完善,从而提出了产学研一体化的培养模式。

1 产学研一体化培养模式研究的必要性

产学研这个概念起源于美国,它是通过高校、企业和科研院所的有机结合,实现人才培养、科学研发与工程实践的统一。美国在产学研开发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一是美国政府对该模式的积极引领和大力支持,对产学研的发展起到了推动的作用;二是在美国大学与企业密切合作,两者共同提出科研课题,其科研成果直接在企业生产中得到应用;三是美国在产学研方面建立了完善的制度体系。20世纪80年代以来,日本政府强调产学研三者的合作研究。在日本政府的鼓励下,借鉴美国经验的基础上,经过多年探索,逐步形成了具有特色的产学研合作模式。英国的产学研合作模式与日本类似,也是由政府推动的。20世纪90年代英国工业和贸易部发表的《英国的国家创新系统》报告,有利的推动了产学研合作过程中知识的储存、转移和流动。我国在20世纪50年代就提出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问题,产学研相结合的模式在教育界正式提出是20世纪80年代初期。但是,与国外相比,尤其是美国,我国的产学研联合模式还没有取得特别突出的成就。我国在产学研联合模式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首先产学研联合需要政府给予大力支持,使高校、企业、科研院所有机结合成统一的整体;其次传统的“象牙塔”式的教育造成了重理论重学术轻实践轻技术的思想;再就是我国企业大多是劳动密集型企业,缺乏对技术革新的兴趣和技术创新的动力。我校针对目前材料类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对材料类硕士研究生实施产学研一体化的培养模式。坚持教育革新,坚持“大矿业”特色内涵,实施产学研培养模式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是迎接新的科技挑战的要求,也是产业部门或企业、学研单位生存发展的需要。

2 材料类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在材料类硕士研究生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可以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2.1 学术型培养、理论研究多

学术型研究生是普通硕士教育,是以培养教学和科研人才为主的研究生教育,授予学位的类型是学术型硕士学位。目前材料类的硕士研究生培养以学术型培养为主,理论研究过多但达不到深精广,在指导生产实践上还存在很多问题,很多情况下不能直接运用于工程实践。专业学位的硕士研究生培养主要目的是培养具有扎实理论基础,并适应特定行业或职业实际工作需要的应用型高层次专门人才,其更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因此,调整材料类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模式,优化教育结构势在必行。

2.2 实验室研究过多,脱离生产实际

目前在全国范围内材料类硕士研究生进行课题研究的主要场所大部分局限于实验室当中,由于实验室条件与实际工业生产条件具有很大差距,渚多影响结果和理论的因素很难得到控制,或者说实验室中研究的适用范围很难与工程实践相匹配相适应。有些实验室能够实现的工艺或方法,在具体应用到生产时,往往难以批量生产或难以实现,甚至无法应用。

2.3 教师基金项目和自拟项目多

国家自然基金项目、省级基金项目等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资助自然科学基础研究和部分应用研究,重点支持具有良好研究条件、研究实力的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中的研究人员。国家根据科技发展的需要,下达科研任务,教师必须在国家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科研任务,这样的行政科技体制使科研成果在面向市场时出现了严重的低效、无效的弊端。自拟项目多数在理论上具有一定的可行性,但是其中大部分与生产实际脱离,无法应用到工程实践中。

2.4 硕士研究生现场实际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普遍差

在当前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培养体制下,材料类硕士研究生过多的实验室研究和脱离生产实际的理论研究,导致材料类硕士研究生到生产现场应用技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普遍差。因此,提高材料类硕士研究生的工程实践能力,使其更好地解决好生产实际中出现的问题,是我们当前在教育培养革新中需要重点抓住的根基所在。

3 材料类硕士研究生产学研一体化的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

针对当前材料类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现状和存在的渚多问题,围绕黑龙江科技大学“大矿业”特色的背景和内涵,探讨了创新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工程应用能力的培养问题,进一步提出了材料类硕士研究生产学研一体化的培养模式。

3.1 建立校外产学研基地

学校作为学习与理论研究基地,产业部门或企业作为实践和工程技术应用的场所,建立能够培养材料类高层次应用技术人才的产学研一体化基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硕士研究生导师在学校指导学生进行理论研究,培养专业基本功;然后针对企业实际生产中出现的问题,选择具有应用价值或产业化开发前景的课题进行研究。

3.2 校企共同建立工程技术研发中心

1985年美国在NSF的规划和资助下,在高校建立了工程研究中心。1987年日本开始设立共同研究中心,高校和企业共同投资设置项目。在我国,清华大学、同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高校均具有与知名企业联合建立的工程研发机构。我校针对材料类研究生培养特点,提出了校企共建工程技术中心的培养项目。

3.3 校企联合申报国家级科研课题

硕士研究生导师通过与企业和研究机构联合申报国家科研课题,锻炼学生的科研能力和现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我校为增强国家级科研立项能力,培养专门的高层次应用技术型材料类硕士研究生有必要与相关企业合作,联合申报国家级科研课题。

3.4 建立科技周区

建立科技园区培养材料类硕士研究生是一种既高效,又能获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模式。政府作为高校与企业的纽带和桥梁,在给予大力支持和有效投资的情况下,具备能力的相关产业部门或企业把从事高新科学技术研究与开发的实验室,设在大学周围,以各种各样的形式组建科技园区。

4 实际效果

黑龙江省是石墨资源大省,石墨矿石总储量占世界60%。根据黑龙江省矿业资源发展需求,我校对材料类硕士研究生采取了以下做法,并取得了良好效果。一是修订了材料类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方案,在教学上增加了石墨深加工课程。二是与鹤岗萝北县建立了产学研一体化生产基地。三是与黑龙江省科技厅建立了石墨深加工研发中心,与黑龙江省教育厅建立了石墨综合价格和利用工程中心。四是与黑龙江鸡西市和鹤岗企业联合申报了石墨提纯、石墨锂离子负极材料、无硫膨胀石墨技术和石墨复合材料等国家支撑计划课题项目。这些都为硕士研究生的能力培养提供了广阔的展示空间,给研究生提供更多的创新创业平台,为培养高层次创新能力强的材料类硕士研究生提供了有利保障。

参考文献:

【1】赵国刚.突出大矿业特色实现办学大作为Ⅲ.中国高等教育,2009,(11):58-60.

【2】宋有,于成学.在彰显办学特色中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I】.黑龙江高教研究,2013,(7)54―57.

【3】赵巍,刘苹,赵聪.中美两国产学研模式比较研究【I】.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07,(4):121-123.

【4】熊文杰.从国外产学研模式看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产学研合作形式【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3,(7):190-192.

【5】张胜.产学研一体化模式浅析【D】.南京理工大学,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