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阅读策略范文

时间:2023-05-25 15:53:3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高效阅读策略,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高效阅读策略

篇1

关键词:高效 英语阅读 策略

引言

英语阅读,对于我国这样一个以英语为第一外语的泱泱大国来说,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从宏观上来说,随着中国入世及在国际交流与合作中的地位和作用的加强,迫切需要大批通过口头和书面进行对外交流与沟通的高素质英语人才,而英语阅读显然是书面交流沟通中的重要一环。从微观上来说,一个英语学习者,从接触英语之初就与英语阅读结下不解之缘。从中学历次英语考试(包括高考),到高校非英语专业的四、六级(CET4/6)英语专业的四、八级(TEM4/8);研究生英语教育、甚至工作后的职称外语考试,每个阶段都离不开英语阅读这个难题。

作为一名英语阅读的亲历者和高校英语专业泛读课程的教授者,笔者试图根据个人学习和从教实践,结合前人经验,对如何进行高效英语阅读作一初探。

1. 阅读习惯的改进

21世纪是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人类面临着科技知识与综合知识的爆炸性增长,人们饱受有形出版物(如报纸、期刊等)和无形出版物(如网络邮件等)的狂轰滥炸。这就需要每个英语学习者成为信息时代的高效阅读者,从海量(prodigious)信息中选出有意义的信息并迅速加以消化吸收。

要成为高效英语阅读者,笔者以为至少要包括下列要素:(1)有计划地安排时间,勤加练习;(2)全神贯注,态度积极;(3)保持自信;(4)培养求知欲;(5)完善知识结构;(6)积极主动地阅读。

2. 通过文意和构词法学习单词

英语词汇有百万之多,大致分为两类:用于日常交流的口语词汇和用于学术性较强的阅读、写作中的书面词汇。后者大多源自拉丁语和希腊语,由于这些词汇构词大多有一定规律可寻,学会怎样使用它们将会极大增加学习者的词汇量。

有效扩充词汇的技巧有:

(1)联系上下文(context)

上下文指某一单词前后的内容,它可以是短语、句子,甚至是段落。如果能充分利用各种相关线索,上下文将有助于确定未知单词准确的含义。

上下文线索包括语义(semantic)线索和句法(syntactic)线索,前者提供生词的含义,后者提供生词的语法信息(如词性等)。具体分为五种,即:

a)定义:直接的解释。主要通过直接使用同义词来解释单词或使用标志性词语作提示,如that is;is defined as,for example/instance;namely;in other words。有时甚至使用标点符号来解释,常见的有逗号、破折号、偶尔也用括号。

b)对比解释:通常用but、however、yet或in contrast这样的词表转折或相反。

c)经验或常规(common sense):即有根据的推测,主要标志词有so/such……that……等。

d)归纳解释:有时生词会以总结、归纳的形式被解释出来。

e)例举解释:作者常会使用一些能够说明词义的场合、特征或伴随事件,或如like和for instance之类的标志性词语来解释生词。

(2)单词结构(word-building)的运用

另一种扩充词汇的方法是学习词法的基本知识,如前、后缀、词根等单词成分。构词法的运用与上下文线索的运用是相辅相成的,前者通常给出一般性词义,而后者则使词义具体化。

前缀(prefix)和后缀(suffix)统称词缀(affix)。前缀通常改变词义,后缀通常改变词性。更为有趣的是,这三个词本身就是词根(-fix-)和前缀(pre-前,suf-后)的绝佳例证。

3. 排除阅读理解障碍:由句、段到主旨

英语阅读理解的障碍,除了词汇层面的认知障碍外,更多地来自对句子和段落的理解障碍。下面就以难句的理解、正确划分段落主题和中心思想以及区分主要细节与次要细节三个方面作一论述,以期有助于排除阅读理解在句、段层次的障碍。

1)难句的理解

英语阅读中的难句主要有四种,即:

a)含有冗长引导说明的句子。这些引导性信息主要由短语或从句构成,用来修饰后面出现的中心意思。

b)被一对破折号隔开的句子,夹在破折号中间的部分肯定不是中心意思,仅提供一些解释说明等补充语意。其他标点符号如冒号、逗号等也有此功能。

c)由许多短句共用构成的句子。这种句子常由许多从句通过连接词结合在一起。

对于这种复合句可以通过两种方法,明晰其意义,即:把其中从句构成几个独立句或换一种简明方式作释义(paraphrasing)。

d)含有指代词的句子。代词是用于替代名词位置的词,要根据对句子主干和附属成份的分析明确代词的指代对象。

2)如何区分主题(topic)和中心思想(main idea)

主题是段落或篇章的话题而中心思想是对主题的具体陈述。

区分主题和中心思想的方法有:(a)主题没有一个完整的观点或句子,而中心思想必须是完整句子;(b)可以通过提问What is it about?(这是关于什么的?)的方式,答案就是主题。

确定中心思想的策略主要有:(a)针对段落内容提出诸如“关于主题都谈了哪些重要内容?”或“关于主题发生了什么情况?”等到关键性问题;(b)找出段落中表达写作内容的总括性陈述,它常出现在段首或段尾;(c)注意把所有细节结合起来以形成自己的中心思想。

3)区分主要细节与次要细节

区分的依据是:(1)作者阐述的主要观点;(2)该细节是否实质性地支持或阐释或改变了中心思想。

主要细节直接支持或阐释了中心思想而且对基本理解段落或文选是不可缺的。而次要细节通常为主要细节增添信息,而且对中心思想的展开并非不可缺少,仅有助于引起注意和兴趣。

4. 段落写作手法与阅读理解

总结文章的写作类型,大致可以分为四类,即:铺叙(narration)、说明(exposition)、论述(persuasion)和描述(description)。

要理解英语段落,必须看清段落中每句是如何排列在一起从而表达段落大意的,这种排列方法就是段落的组织结构。为了让读者理解作者所写的内容,作者就必须用一种易于理解的方式组织段落。因此,作者常选择读者熟悉的思维模式和语言模式,常见的语言或思维的结构模式可分为七种,即:(1)信息分类、列举或分解;(2)解释事件发生的顺序;(3)列出过程的步骤;(4)举例;(5)比较和对比;(6)讨论因果;(7)定义观点或概念。熟练掌握这些语言或思维的结构模式,对于英语阅读理解是大有裨益的。

5. 阅读方式和阅读速度

一个高效率的读者,阅读时应能以意群(sense group)为单位,并会尽量避免影响阅读效率的坏习惯,如不必要的发声阅读(vocalizing)、潜意识的默读(sub-vocalizing)和回读。

提高阅读速度可以加强对阅读的理解,也可以使阅读过程变得更愉快,其方法主要有:

(1)了解自己的阅读习惯性并加以改进;

(2)阅读时要扩大视域(eye span),以词组或意群为单位纳入信息;

(3)调整阅读速度;

(4)阅读中在视线移动时要扩展视程,拓宽注视的范围;

(5)在阅读时尽可能让内容形象化;

(6)以标志词作为提高阅读速度的提示,反复实践。

另外,针对不同难易程度的阅读材料及不同阅读目的,应灵活运用不同的阅读速度与阅读方法,如阅读英文报刊杂志与阅读英语专业文献应采取不同阅读速度;略读(skimming)主要用于抓住中心思想,而寻读(scanning)则适合再现细节等等。

结束语

提高英语阅读的方法和策略,见仁见智,没有一种方法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故而必须因人而异,因时、因地制宜。更重要的是:方法和策略都是外因,多读、勤读不同题材的阅读材料才是根本,毕竟,“实践出真知”。

参考文献:

[1]Alice Omaggio Hadley. Teaching Language in Context.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4.

[2]Rose Wassman, Lee Ann Rinsky. Effective Reading in a World. China Electricity Press,2003.

[3]Christine Nuttall. Teaching Reading Skills in a Foreign Language.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2.

篇2

一、树立高效阅读的教学理念

开展高效阅读,教师首先要转变理念,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不仅要让学生读懂阅读材料,更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教给学生阅读的技巧。教育部课程改革专家余文森教授提出了英语阅读教学的三维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知识与技能”目标是让学生学会;“过程与方法”目标是让学生会学;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是让学生乐学。有效、高效的课堂教学是让学生愿意学,并积极主动地学。教师在英语阅读教学中应树立高效阅读的理念,采用多种方式,优化教学活动,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二、高效阅读教学优化策略

(一)加强阅读技巧训练

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往往注重对阅读材料进行讲评和对文章大意进行疏理,这样的教学导致学生有较少的思考机会,学生的阅读能力及技巧也无法得到有效提高。因此,教师应高度重视泛读与精读相结合,对学生的阅读进行系统性训练。第一,让学生学会搜寻相关信息。教师可向学生提出一些具有针对性和细节性的问题,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对文章进行略读、扫读或跳读,快速将相应的答案找出来。第二,让学生学会结合上下文,对新词的词义进行猜测。教师可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然后用小游戏、小竞赛等方式指导学生进行词义猜测,培养学生的词义理解能力。第三,让学生学会对文章的细节进行分析。阅读不仅是一个对文字进行解码的简单过程,更是一个领悟语意的过程。因此,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言分析能力是一个重要的教学目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需高度重视对学生的文章主题提炼能力、文章中心概括能力等进行训练。同时,还要指导学生学会对作者的写作意图、写作态度、情感表达等进行正确的分析和判断,并学会根据文章所提相关实例的结果进行合理的逻辑推断。第四,让学生学会结合自身生活体验对文章中相应的事实进行合理评价,同时指导学生做好阅读摘抄笔记。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通过笔记摘抄可对自己的阅读成果进行回顾和反思,及时发现自身学习过程中存在的优缺点,这有助于他们不断优化学习方法,提高成绩。同时,做笔记还可有效丰富学生的词汇积累,扩展他们的知识面。

(二)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初中英语教学中,运用科学的教学方式,多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有效方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摆脱教师教、学生听的传统教学模式,使教学更具有生动性和灵活性,可巧妙性地引导学生启动思维,进行有效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组织学生开展“我的英语阅读学习”演讲比赛,让学生就自己在英语阅读过程中收集到的相关资料、故事或学习感受及经验等进行交流。在演讲活动中,学生不仅可以广泛地了解到欧美相关古典神话、民俗风情等,还可以从别人的演讲中学到提高阅读能力的方法和技巧。更重要的是,演讲比赛相当于一个无课堂的阅读教学,能有效挖掘和培养学生的英语阅读爱好,提高其学习自主性。脱离课堂的教学活动,往往可更好地展示学生的个性,使学生更愿意主动地进行学习,提高学习的兴趣。

(三)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课外阅读

篇3

关键词:图书资料 重要意义

新课改实施以来,小学的语文教育教学思想空前活跃,教学方法也层出不穷,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更是出现了百花齐放的局面。但是教学的方法往往追求形式上的热闹,不能根据教学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求真务实,做到合理高效。如何使阅读教学行之有效?笔者从以下几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轻视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往往以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想法代替了学生自身对课文的理解和思考,这样学生与课文的对话减少了。对于学生来说,阅读是与课文的直接对话,是认识感受与作者情感相互交流的过程,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教师不应该代替学生去感悟,应允许学生对课文有自己的正确的理解和思考,允许学生用自己的认知世界和情感世界对课文的内容进行自身的体验和交流,使学生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二)忽视了语言的积累。长期以来,我们一直把阅读教学的重点是放在培养学生阅读分析文章的能力上,整个教学过程的重心往往文章的理解分析倾斜,严重忽视了语言的积累,很少进行运用语言的训练。其次,在语文的课堂教学中,在“理解语言”和“运用语言”的训练时间分配上,比例严重失调。语文教学一直存在着这样一种误解,以为学习语言的关键在“理解”,只要理解了,就能自然而然会运用,但真正积累下来的不多,会灵活运用的就更少了。

二、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

针对小学生好动、注意力不容易集中且持续时间不长,好奇,喜欢新鲜、生动、具体的事物,不喜欢抽象的概念、定理,思维习惯以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较弱的特点,面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目前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之处,我们希望能够探索更有效的阅读教学模式,迅速而持续地提高小学生的综合阅读能力与素质。具体策略如下:

(一)创设情境,激发阅读兴趣。德国教育学家第多斯惠曾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兴趣是学习的不竭动力,是学习成功的秘诀。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特点,抓住学习思维活动的热点和焦点,通过各种途径创设与教学有关的使学生感到真实、新奇、有趣的教学情境,营造轻松和谐的对话氛围,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如《找春天》、《秋天的雨》此类涉及山川日月、花鸟鱼虫等的教学内容,如有条件,可带领学生到大自然中体验认识,使学生开阔视野,增长知识,激趣。又如我在教《浅水洼里的小鱼》一文时,充分地发挥了电教手段的优势,创设了小鱼在美丽的大海中游着,小鱼后面藏着一些词语,让学生认读,接着海上刮起了风暴,小鱼被困在浅水洼里的情境,巧妙的引出了下面要学习的内容,并用话语和音乐为辅助手段,做到意境交融,情真意切,使人如身临其境,引起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并为学生的理解提供了有力的佐证。

(二)有效提问,感悟文本。适时有效的课堂提问是非常重要的教学手段,教师只有充分利用这一手段,才能牢牢控制课堂教学的节奏和方向,从而更好地走进文本,感悟文本,对话文本。

(1)抓题眼提问,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课堂导入是贯穿课堂教学始终的必不可少的有机组成部分,比其他部分更能诱发学生的感情。导课的形式多种多样,而问题导入最能激起学生的探究愿望。我们可利用语文课程的有效资源,抓住课文题眼巧设问题。如《“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太空生活趣事多》等等,都可以在课前或由老师设问,或由学生质疑问难,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引发学生阅读期待,为学生进入文本奠定良好的情感基础。

(2)抓关键词句提问,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说过:“语文教学的亮点在哪里?语文的味道在哪里?在关键的词句里,在理解后的朗读里。”词语是课文的基本单位,词语学习是常抓不懈的工作,特别是对课文中的关键词、难懂词语更应该不惜时间,深入理解。因此,阅读教学中,我们还可以拓展课文中的关键词句,从小处入手,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发散学生思维,使词义理解得更透彻。使课文内容理解得更深刻。

王崧舟老师在教学《我的战友》时,提了这样一个问题:“同学们,你是从哪些地方读懂‘纹丝不动’的?”王老师就是抓住“纹丝不动”这个词语组织教学,从大处着眼,有效地为学生感悟文本并和文本进行对话设下广阔的背景。他紧扣文本,让学生对“纹丝不动”的感悟层层深入:从对“纹丝不动”的字面意思到“纹丝不动”的原因及“纹丝不动”的结果,最后至不“纹丝不动”的后果,对话剥笋似的不断深入,学生做到了多元解读文本,全方位感受英雄的伟大形象,体现了王老师精湛的阅读教学艺术和高效率的教学课堂。

(三)巧用评价,激活阅读。作为教师应紧紧抓住课堂评价语言这一法宝,在教学中利用文本的内容进行巧用评价,激活学生的情绪,创造一种美妙的语境,让课堂评价语言这个最直接、最有效的评价方式真正发挥其独有的魅力,使被评价的学生都能得到学习成功的满足,都能提高学习的兴趣,都能更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

于永正老师曾在一次公开课上不经意的让一位男同学读课文,这位同学把课文读的正确、流利而又声情并茂。于老师听完他的朗读后主动走上前去,微笑着和这位男生握手,并真诚的说:“你读的太好了,播音员也不过如此。在读这篇课文上,我不如你,我和同学们想再听你朗读一遍。”话音未落,听课的老师和同学报以热烈的掌声,这掌声是送给精彩表现的学生,更是送给对学生进行真诚评价的于老师。在这样充满爱意的课堂中,学生展现了蓬勃的生命活力,享受到了语文的欢乐。

(四)读练结合,提高能力。叶圣陶先生说“中小学语文教学中,基本知识和基本训练都很重要,我们更要重训练……”“多年来我一直认为,语文课的主要任务是训练思维,训练语言(同时也训练思想品德),而思维能力和语言能力,儿童时期打下的基础极关重要。”如果学生在语文课上只是感悟,只是人文,只是一读到底,只是一味探究,如果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不过关,那么语文课程对学生的人文熏陶、生命发展就无从谈起。因此,语文课应该把“练”放在突出的位置上。我们的语文阅读教学只有让“读”与“练”结合,在课堂中做到以读为本,读练相融,才能让学生真正积累语言,感悟内化语言,迁移运用语言,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语文素养才能全面提高,我们的阅读教学才真正扎实有效。

篇4

一、激发阅读兴趣,促进学生自读

构建高效的阅读课堂,须要激发学生积极参与阅读的热情,让学生在喜欢读的基础上能自主阅读。结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来看,教学中可通过情境方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再提出相应的阅读目标引导学生自读自悟。就情境而言,可用话题方式进行,也可用问题方式进行,如《国宝――大熊猫》的阅读中,先呈现大熊猫的图片引导学生欣赏,再以“鉴宝活动”(引导学生填写大熊猫档案)让学生初识大熊猫后再进入阅读状态。

在自主阅读环节中,要注重结合教学内容呈现目标,以目标引导学生自读自悟。一般而言,目标要围绕生字词、结构、写作顺序、线索等进行,要让学生在自读环节中解决基本的生字词、能读通读顺课文、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如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自读环节中,学生须要了解鲁迅及其作品,能正确认读“攒、拗、确凿、菜畦、蟋蟀、臃肿、脑髓”等生字词,知道课文是围绕“百草园”和“三味书屋”而展开记叙的,再引导学生围绕两个部分展开探究活动。

二、加强方法指导,促进方法掌握

阅读,方法尤为关键。加强阅读方法指导,目的是要让学生根据文本体裁、写作方法、问题等来理解文本的含义,生成自己的体验。

首先,要指导学生学会辨别文体,根据文体特点去阅读课文(或提供的材料)。如小说是围绕环境、人物、情节展开的,涉及环境描写,就须考虑环境描写的作用。如环境描写起到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在小说阅读中就要根据具体的环境去判断。如《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写到“正是严冬天气,彤云密布……纷纷扬扬卷下一天大雪来”,“雪地里踏着碎琼乱玉 ,迤逦背着北风而行。那雪下得紧。”“看那雪到晚越下得紧了。”结合环境描写可知林冲怀着复杂的心情来到了草料场,后觉得寒冷而去喝酒,然后回来。

其次,要注重引导学生结合上下文理解句子含义,生成体验。如《孔乙己》中写孔乙己一言以蔽之,“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这里就须要思考孔乙己为何是“站着喝酒”,且是“唯一”的“穿长衫”的人,结合写作背景来了解当时的社会,理解孔乙己的特殊身份。

三、提倡合作探究,促进理解掌握

对文本的理解,不同的学生会有不同的观点,也会有自己的理解。提倡合作,目的就是让学生相互交流、讨论,丰富学生的体验。在语文课堂中,要注重摒弃教师为主的讲授方式,多给学生创造表达的机会,以问题、活动等方式引导学生展开交流活动,促进学生理解。

以《囚绿记》为例,初读环节以勾画关键词的方法引导学生理清线索,即寻绿、观绿、囚绿、放绿、怀绿,以问题“作者为何对这‘绿’情有独钟?”而引导学生感受作者对“绿”的喜爱,教师明确“绿”的象征意义。合作交流“绿”囚禁后常春藤都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理解“绿”具有“向往自由、光明,执着、顽强不屈”的可贵精神,最后讨论囚“绿”是否可为,体会作者的情感。如此,整个阅读过程更多的是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并思考,在交流中理解。

在阅读教学中,提出问题启发学生思考后,教师要及时根据学生的阅读和交流情况进行指导,尤其是针对重点、难点,学生讨论中存在疑惑的地方,要注重以精讲方式进行点拨。如《飞红滴翠记黄山》中黄山景物特点就要在学生探究的基础上引导归纳。

四、鼓励个性阅读,促进体验生成

新课标强调阅读要珍视学生的体验,初中学生认知尚浅、经历不丰富,但他们富有想象,开始走个性化路线。在阅读教学中提倡个性阅读,不是完全让学生自己去读自己去理解,而是要在课堂中引导学生通过合作、教师指导掌握文本内涵的基础上生成出自己的体验。如读《孔乙己》《范进中举》来体会封建社会中知识分子的生活状态。

提倡个性阅读,首先,鼓励学生大胆去理解,能主动揣摩文本的内涵。如《老人与海》中作者极力描写鲨鱼的凶残,作者的意图何在?有的学生认为鲨鱼本就凶残,此时引导学生将鲨鱼和老人进行对比,从而更好地让学生理解老人这一硬汉形象。其次,个性化阅读要注重启发学生从文本中走出来,结合生活去思考。如读《热爱生命》,可采用主题讨论方式,引导学生对生命说出自己的理解,这样更利于学生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观点,从阅读到生活,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提高其感悟能力。

篇5

关键词:课外阅读;语文素养;基本理念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32-287-01

二十一世纪知识日新月异,人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高效阅读是一个人必须具备的能力。对于孩子们来说,阅读是他们学习的基础,是提升他们语文素养的重要渠道。义务教育新课标明确要求:“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扩展自己的阅读面”,小学生六年课外阅读总量达到145万字左右。“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教会学生求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

一、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

1、没有书可读。由于父母文化程度偏低,大多数不重视子女的课外阅读,很少给孩子买课外读物,一半以上的学生一本课外书也没有。这样导致孩子想读课外书,却无书可读的状况。

2、有书不能读。据我们调查发现山区农村小学图书室藏书少则几万册,多则十几万册,但因学校人员紧缺,没有专职图书管理员,导致图书室无法正常开放,学校有书学生想看看不到。

3、课外不读书。农村学生在校外有很多的闲暇时间,但因父母外出务工,留守儿童占70%以上,孩子由祖父、祖母或亲戚朋友照管, 电视、游戏、玩耍替代了孩子们的书籍,大部分学生根本不想去阅读课外书。

4、不会读课外书。不会选书,大多数只读作文书、漫画书、“口袋书”等,内容单一;不会默读、略读和精读,读书不动笔墨;没有读书计划,不坚持课外阅读。

二、农村小学生课外高效阅读的策略

1、分段推荐小学生课外阅读书

结合学生年龄特点及学校图书室现有图书,可采用朱永新教授牵头为中国小学生推荐的30本书作为学生课外阅读的基础阅读书目。还可根据每个年段的特点,分段配备选读书籍,如一、二年级的学生阅读图画故事、童话、儿歌、绕口令和笑话一类的图书;三、四年级阅读连环画、故事、童话、寓言和科学启蒙读物等;五、六年级阅读神话传说、民间文学、儿童文学、科普常识、科学幻想和小发明、小制作等。

2、营造读书氛围,培养读书兴趣

(1)创设阅读环境。在校园醒目处和走廊悬挂激励学生读书的标语(独具特色的诗词、名言警句),利用红领巾广播站、宣传橱窗、黑板报等阵地激发学生的读书热情,让校园内的每一块黑板、每一面墙壁都渗透出醉人的书香。

(2)设置“连廊开放式书吧”。在学校的长廊或学生休息厅设置连廊开放式书吧,对连廊书吧环境进行精心布置,书吧的墙面上张贴阅读标语,书架上摆放各类书籍,所有学生在任何时段都可以在书吧阅读。

(3)设置阅报栏。学校可为学生征订一些报刊,把这些报刊摆放在宣传栏里,每周更换一次,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

(4)设置好书推荐栏。语文教师可以到学校图书室精选一部分适合自己班上学生阅读的、能陶冶学生情操的好书,在栏内精要地向学生进行内容介绍,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

(5)设置手抄报专栏。每月展出一次学生的手抄报,展示学生读书成果。每学期结束全校以年级为单位,举行课外阅读手抄报比赛,并对优胜者进行奖励。

(6)开展课外阅读成果展示评比活动,保证阅读深入持久

学校每期举办读书笔记、讲故事、故事创作、经典诵读展示活动,邀请家长共同参与;开展“读书之星”和“优秀读书家庭”评选活动,激发阅读兴趣,保持阅读热情。

3、加强课外阅读指导,促进高效阅读

(1)合理安排阅读时间。每周开设一节课外阅读课程;在校内外进行“一日三读”;开展“家庭读书”活动。

(2)构建课外阅读五种课型,强化课外阅读指导。

①好书推荐课。向学生推荐与年龄特点适宜的书籍,与教材教学内容相关的书籍,与教材习作要求相关的文章。引导学生把从课外读物中学到的知识运用到习作中,在读写之间架起一座桥梁。

②阅读方法指导课。从“导读、浏览、阅读、交流”四个方面去引导学生读好一本完整的书。导读(读书的封面、环衬、扉页、封底);浏览(浏览目录,了解本书的结构方式);阅读(学生自读师生共读与父母共读);交流(展示读书成果)。

③群文阅读课。群文阅读就是把一组文字,以一定的方式组合在一起,指导学生运用默读、浏览、跳读等方式,对群组中的几篇课文进行整体把握,推理出自己的观点,进而提升阅读力和思考力。

④阅读汇报课。“阅读汇报课”是让学生畅谈阅读收获、体会的一种课型。学生可吟诵文中的优美语句和诗词,可讲述一个动人的情节, 可分析一个人物的特点,可介绍一种写作方法,也可谈谈自己的感想。

⑤佳作欣赏课。教师选择一些内容浅显而文质兼美的文章,组织学生品味鉴赏,引导学生读读背背,从中体味作者遣词造句的精妙,积累规范语言,扩大视野,培养语感,提高语文鉴赏能力。

(3)指导学生学会写课外阅读笔记。

篇6

关键词:言语实践;初中语文;高效阅读;教学设计;课标精神

阅读教学是学生言语实践的重要载体,其教学过程对学生理解生活、珍惜生命,塑造自我具有重要意义。教师要充分认识到,言语实践的必要性与重要性,不断提升言语实践意识,还原阅读教学言语活动交流、言语情感互动的实践性,促使学生理论实践双提升。

一、设置基于课标精神的阅读教学目标

言语实践理念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目标要遵循课标精神,更加尊重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体现学生的个性特征,既要完成阅读教学任务,提升学生阅读素养,又要切合学生认知和学习规律。因此,教师可做到以下两点:一是将言语实践渗透于三维目标。教学目标的设计要遵循三维目标,即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知识能力目标要结合“语用”过程,让学生在具体实践中实现知识与能力的提升。过程目标要渗透自主构建精神,教师指导学习、学生自我构建、自我提升相结合。情感目标要贴近生活、符合文本,杜绝大而空的说教。二是以生为本制定教学目标。基于学生的兴趣、认知、习惯、个性特征等优化教学设计。

二、遵循语文学习规律

言语实践符合汉语学习融会贯通的规律,言语的圆融美(如形式、意义等)、学习过程的体验美,无论是哪种,都离不开学生对文本言、形、意的深刻领悟和圆融体验,继而加深阅读体验,促进“意”的内化。例如,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教学中,由于篇幅较长,很多教师忽略了学生自我体验的阅读过程,弱化了学生的言语感知与情感领悟,没有实现言语实践,是不明智的做法。此外,言语实践还符合汉语“学以致用”的规律。言语来源于生活最终将服务于生活,初中语文教师要回归生活,实施生活化教学,激发学生兴趣与好奇心,使学生将内在情感成功转化为外在知识和能力,学以致用,以“学”促“用”,以“用”促“学”。

三、基于言语实践充分挖掘阅读教学内容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内容是指教师结合学情,利用课堂内外一切可利用条件,通过丰富阅读教学实践活动生成的能促进学生语文阅读素养高效提升的有价值信息。在言语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挖掘阅读教学内容,实现这些信息价值的最大化,呈献给学生丰富多彩的阅读教学内容,提升学生言语阅读与内容甄别能力。教师可以做到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多元整合教师、文本、学生等各类教学资源。单纯将阅读文本的内容呈现于学生面前,未免显得干瘪、淡薄,需要充分挖掘多方教学资源,做到师、生、文本的巧妙融合,并基于此设计出科学的教学内容。二是将生活体验有选择地融入阅读教学中。言语实践阅读教学旨在引导学生自主阅读体验,但这并不意味着随意放任,而需要技巧性。教师要充分挖掘学生的生活感悟,让学生通过文本内容与生活体验的迁移,以生活思维、情感、技能,生命体验、生命意义等活化文本思想,达到文本语言、内容与生活体验的完美结合,经过美化、处理的选择性的生活体验更容易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率。

四、言语实践观下优化语文阅读教学过程

优化初中语文言语实践教学过程,充分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使阅读教学过程呈现生机活力,引领学生走出语言困境,由陌生到熟识,由无情到有情,让读与写的语言艺术以实践活动的形式充实课堂过程的每一个环节,强化学生的言语学习与阅读体验。

基于言语实践观的教学过程更易于学生主体性和教师主导性作用的发挥。例如,在《背影》的教学实践中,为了引领学生进一步挖掘文本内涵,教师首先要做到引领学生自主贴近文本,朗读文本,认真触摸文本语言的每一根神经,透彻文本朗读基调,准确把握文本的感彩,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深刻而全面地探究文本内涵。于是,教师可以运用活动竞赛法,组织学生进行文本朗诵比赛。这样,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不仅被调动,知、情、意、行提升的终极目标也得以实现。

五、重视言语实践观下的阅读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是初中语文阅读言语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教学设计中不可忽视的重要一环。它对于完善师生教与学,优化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提升学生知、情、意、行等具有重要意义。为了做好言语实践观下的教学评价,教师一定要注意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评价的自主性。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化语言理解与表达,在对学生的言语表达和言语理解阐述作系统评价之外,还要促使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增强学生评价的自主性和实践性。例如,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设计中,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增强评价的科学性:课文增加美女蛇的故事,其作用是什么?这一言语实践活动激励着学生深入研究文本语言内涵,通过调动学生情感体验丰富学生感知,促使学生语言实践能力的有效提升。

篇7

【关键词】 阅读教学 有效策略

1 创设情境,激发阅读兴趣

德国教育学家第多斯惠曾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兴趣是学习的不竭动力,是学习成功的秘诀。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特点,抓住学习思维活动的热点和焦点,通过各种途径创设与教学有关的使学生感到真实、新奇、有趣的教学情境,营造轻松和谐的对话氛围,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如《找春天》、《秋天的雨》此类涉及山川日月、花鸟鱼虫等的教学内容,如有条件,可带领学生到大自然中体验认识,使学生开阔视野,增长知识,激趣。

2 有效提问,感悟文本

2.1 抓题眼提问,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课堂导入是贯穿课堂教学始终的必不可少的有机组成部分,比其他部分更能诱发学生的感情。导课的形式多种多样,而问题导入最能激起学生的探究愿望。我们可利用语文课程的有效资源,抓住课文题眼巧设问题。如《“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太空生活趣事多》等等,都可以在课前或由老师设问,或由学生质疑问难,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引发学生阅读期待,为学生进入文本奠定良好的情感基础。

2.2 抓关键词句提问,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说过:“语文教学的亮点在哪里?语文的味道在哪里?在关键的词句里,在理解后的朗读里。”词语是课文的基本单位,词语学习是常抓不懈的工作,特别是对课文中的关键词、难懂词语更应该不惜时间,深入理解。因此,阅读教学中,我们还可以拓展课文中的关键词句,从小处入手,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发散学生思维,使词义理解得更透彻。使课文内容理解得更深刻。

王崧舟老师在教学《我的战友》时,提了这样一个问题:“同学们,你是从哪些地方读懂‘纹丝不动’的?”王老师就是抓住“纹丝不动”这个词语组织教学,从大处着眼,有效地为学生感悟文本并和文本进行对话设下广阔的背景。他紧扣文本,让学生对“纹丝不动”的感悟层层深入:从对“纹丝不动”的字面意思到“纹丝不动”的原因及“纹丝不动”的结果,最后至不“纹丝不动”的后果,对话剥笋似的不断深入,学生做到了多元解读文本,全方位感受英雄的伟大形象,体现了王老师精湛的阅读教学艺术和高效率的教学课堂。

2.3 巧用评价,激活阅读。作为教师应紧紧抓住课堂评价语言这一法宝,在教学中利用文本的内容进行巧用评价,激活学生的情绪,创造一种美妙的语境,让课堂评价语言这个最直接、最有效的评价方式真正发挥其独有的魅力,使被评价的学生都能得到学习成功的满足,都能提高学习的兴趣,都能更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

于永正老师曾在一次公开课上不经意的让一位男同学读课文,这位同学把课文读的正确、流利而又声情并茂。于老师听完他的朗读后主动走上前去,微笑着和这位男生握手,并真诚的说:“你读的太好了,播音员也不过如此。在读这篇课文上,我不如你,我和同学们想再听你朗读一遍。”话音未落,听课的老师和同学报以热烈的掌声,这掌声是送给精彩表现的学生,更是送给对学生进行真诚评价的于老师。在这样充满爱意的课堂中,学生展现了蓬勃的生命活力,享受到了语文的欢乐。

篇8

关键词:英语 阅读 教学 策略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在论及“课程目标”时强调指出:“高中英语课程应强调在进一步发展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基础上,着重提高学生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注重提高学生用英语进行思维和表达的能力……”并规定了普通高中英语毕业生必须达到的七级“读”的技能目标。这些都充分说明了培养高中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同时,也表明了阅读教学不仅是高中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高中英语教学的一个重点和难点。

那么,如何突破高中英语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培养学生英语阅读能力呢?根据英语阅读理论的昭示和笔者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只有在高中阅读教学中通过实施“夯实语言基础、传授阅读技巧、点拨阅读方法、铺垫文化背景”阅读教学四大策略,才能打破阅读教学这一瓶颈,才能提高英语阅读教学的有效性,进行有效阅读,才能实现培养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目标。

一、夯实语言基础,提高阅读教学有效性

美国心理学家鲁姆哈特(David. Rumelhart)提出相互作用模式理论,他认为读者的阅读能力取决于三种图式:语言图式、内容图式和形式图式。由此可知,语言知识服务于阅读活动,语言知识基础的稳固与否直接关系到阅读效率。笔者在实际教学中,经常通过三种途径来夯实学生阅读理解所需要的语言知识基础,提高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有效性。一是扩充词汇量。词汇能力在基础阶段最为重要,它是阅读训练的前提条件,同时阅读又是提高词汇能力、扩充词汇量最有效的途径。因而,根据笔者的教学体验,一方面要搞好课本词汇教学,通过“读音、写形、记义、造句”等传统词汇教学方式,熟化课本词汇,把它们变成积极词汇,纳入学生自己的知识图式,做到记得牢、写得对、用得上;另一方面,鉴于阅读材料中难免遇到生词的实际情况,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根据上下文猜测词义的能力也非常重要,教会学生利用构词法、上下文语境、语法知识、同义、反义线索、常识和经验、因果关系、文中的举例、直接或间接定义等来猜测词义的方法,以获得不熟悉单词词义的能力。如postscript,前缀post-的意义是after,其词义就是“后记、附言”;再如volcanologist is someone who studies volcanoes.由定义可知,volcanologist 就是“研究火山的人”的意思。二是分析句子结构。笔者有意识地对阅读教材中的复杂句子进行分析,让学生掌握化复合句为简单句或把多重从句从复杂句中剥离出来的方法,让学生正确理解句子的意义。如在教人教版高中英语选修七Unit 2 Robots READING TASK时,笔者引导学生把文章中的多重复合句The goal is for the computer to use the data it receives to determine not only whether an object is just a piece of metal or a mine but also what type of mine it is分解成定语从句、宾语从句和并列句。三是识别主题句。要正确理解文章中心思想或文段大意就得学会识别文章的立论句、主题句和结论句等。笔者在课文教学过程中,注重使学生掌握“立论句通常在文章第一段,结论句通常在最后一段,主题句通常在段落前一两句”的一般规律,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文义,全面获取正确信息。

二、传授阅读技巧,提高阅读教学有效性

英国语言学家 John Munby 将阅读技巧分解成略读、扫读、揣摩寓意和排序等多项阅读技巧。在高中阅读教学实际中,笔者指导学生学会运用其中的三种基本阅读技巧,逐步使学生掌握阅读策略,从而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一是略读 。笔者在教学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三Unit 4时,指导学生通过运用略读在每段划出关键的词和句来归纳文章主旨大意或段落大意,如通过划出“Big Bang,form,combine,matter”等关键词,学生就归纳出第一段的main idea为:The “Big Bang”created the universe so long ago. 二是扫读。在进行阅读课教学时,以捕捉细节为目标,笔者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运用扫读,快速寻找理解所需的具体信息,如年代、数字、人名、地名等,并利用过渡词、转折词等,抓住文章脉络。如在教学人教版高中英语选修六Unit 5时,要求学生回答where is Mount Kilauea?过程中,笔者指导学生使用扫读技能从课文中很快地找到in Hawaii的文字信息。三是跳读。笔者让学生运用跳读,暂时把具体事实细节放在一边,把主要精力放在找出主题句、捕捉中心、快速领会、概括文章大意上,从而达到整体理解的目的,尽快获得文章表达的正确信息。

三、点拨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教学有效性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阅读材料是无限的,但是阅读技能是有限的,要用“有限”技能解决“无限”问题,毫无疑问,就是要教学生“会学”“怎样学”,使学生具备终身学习和运用英语的能力。在阅读教学中,笔者对学生的阅读方法点拨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以意群为单位进行阅读,切忌逐词逐句式阅读。教学中,笔者时常发现学生阅读时,用手指点,逐词逐句,唯恐遗漏,阅读速度慢,阅读效果差。笔者告知学生高效率的阅读者一眼能看四五个词的意群或句子,要求学生以意群为最小单位进行阅读,增强篇章内容的预期和理解,不断提高阅读效率。二是培养默读习惯,切忌出声读。有关专家研究发现,一个人的默读速度是声读速度的两倍,但在实际阅读中,有的学生习惯出声阅读,有的学生喜欢自言自语地读。笔者告知学生“声读”不仅影响了阅读速度,更不利于理解文章所表达的信息,并在平时教学中要求学生通过眼睛感知文字符号直接获得信息,严格培养学生无声直接理解书面意义的默读习惯,课堂上专门留出时间让学生安安静静地阅读,集中学生注意力,激活学生思维,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三是带着问题读文章,切忌漫无目的。课堂学习中的阅读是为获取有用信息而进行的思维活动。因此,笔者告知学生要带着问题阅读,并通过优化阅读教学流程来训练学生的阅读方法,将原来的“读全文、阅读题干和待选答案、再读文章并从中找答案、选择正确答案”阅读教学流程转变为“阅读题干和待选答案、读文章并从中找答案、选择正确答案”。这一做法赢得了时间优势,为阅读文章过程中进行重点寻读创造了条件,从而能迅速而准确地选出正确答案。

四、铺垫文化背景,提高阅读教学有效性

背景知识是理解特定语篇所具备的外部世界知识,它影响着阅读理解的准确性。背景知识对理解的影响力大于语言知识。心理学家哈德逊(Hudson,1982)用图式理论(Schema Theory)研究阅读中文化背景知识与外语教学的关系,认为外国文化背景知识是内容图式的重要组成部分。这说明阅读教学一方面要注重基础知识的积累和阅读技巧的传授与方法的点拨,另一方面,高度重视文化背景知识的介绍和对照分析,大力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只有这样,才能解决“掌握了足够的词汇量和语法、懂得阅读技巧,但仍旧无法理解情景对话和某些英语句子的真实含义”的问题。笔者主要从三个方面入手,对学生阅读中可能需要掌握的文化背景知识进行介绍,为提高英语阅读理解正确率作铺垫。一是给学生介绍中西思维的差异,把握各自的思维特点,进行得体交际。如西方文化注重个人价值和爱好,注重实证经验和逻辑推理,而我国注重集体价值取向和团体利益,注重先验和内省,由此导致在打招呼、对待隐私、称赞答谢等方面的差异。二是给学生多介绍英语国家的重要节假日,如在教学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三Unit 1 Festivals around world时,笔者给学生介绍了圣诞节、万圣节、感恩节、情人节、愚人节、独立日等英语国家的重要节假日,激发了兴趣,加深了理解,增强了跨文化意识,有助于英语阅读能力的提高。三是给学生介绍英语国家的重要人物和重大历史事件,如在教学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一Unit 4 Mandela 时,给学生简要介绍Nelson Mandela的生平;教学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四Unit 1 Women of achievement时,给学生较为详尽地介绍Elizabeth Fry,Jody Williams,Madame Curie,Martin Luther King等。同时,结合阅读教学,介绍一些英语国家的重大历史事件或历史阶段,如The Civil War, Nazi Germany, the Middle Ages, The Renaissance等。通过介绍,学生更多了解并不同历史时期英语国家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加深了对相关阅读内容文化背景的理解,从而提高了阅读的有效性。

总而言之,笔者认为,只有采取夯实语言基础、传授阅读技巧、点拨阅读方法、铺垫文化背景等四大阅读教学策略,才能实现高中英语的有效阅读。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 彭支乔. 图式理论在英语阅读理解中的运用[J]. 中小学外语教学,2002(5).

篇9

高校图书馆作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非常重要的组织者,在营造良好校园文化环境氛围方面所发挥的价值是毋庸置疑的。在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的过程中,必须采取更加有效与科学的措施,引导思想活跃,求知欲强,兴趣广泛但不稳定的学生更加积极与主动地关注阅读,对学生的阅读行为进行有效干预,促进阅读效率的提升,已成为当前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工作研究的重点与中心所在。

1.阅读推广及其现状

推广即扩大事物的作用范围或使用范围,阅读推广即将阅读这一独特的认知过程传播至更加广泛的范围,让更多的受众参与到阅读过程中。从传播学的角度上来说,阅读推广主要涉及到五大基本要素,第一是“谁”,第二是“说了什么”,第三是“通过什么渠道”,第四是“向谁说”,第五则是“有什么效果”。从狭义角度上来说,所谓阅读推广是指在一定时间、空间范围中,由推广主体、阅读对象、阅读者以及阅读推广媒介等多种要素进行科学组织与合理配置的结果,在上述要素之间构成相互协作的关系,让阅读在知识分享、升华精神境界、获取的有价值信息等方面功能得到进一步发挥与体现。

高校图书馆的读者以大学生为主,在阅读时间、阅读内容、阅读目的以及阅读方式等方面均表现出了一定的特殊性:首先,从阅读时间上来看,高校学生大多缺乏阅读时间,由于对阅读不感兴趣或不了解如何选书并找书,导致真正应用于阅读中的时间非常少;其次,从阅读内容上来看,随着网络的进一步发展以及微博、微信等新媒介工具的广泛应用,娱乐休闲类消息由于传播速度快因而备受当代大学生的喜爱,这种浅阅读的方式得到了多数大学生的追捧,因此导致经典图书难以在大学生群体中流传开来;再次,从阅读目的上来看,高校学生的阅读行为多以完成作业或考试合格为目的,真正从获取知识、开阔视野层面入手展开的阅读行为少之又少;最后,从阅读方式上来看,高校学生的阅读方式以手机、网络为主,纸质阅读所占比重较少。

2.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问题

2.1 阅读量不足、缺乏深度阅读

目前,多数高校学生没有形成按时阅读的行为习惯,课堂上对专业书籍的阅读都抱有应付的态度,课外阅读更是无从谈起。有关调查数据显示,近年来,高校图书馆阅览室图书借阅量逐年下降,显示大学生阅读情况并不尽如人意。一些学生在阅读的同时做其他事情,很难保持专心致志的态度,缺乏阅读深度,阅读过程中心境浮躁,难以达到静下心来阅读的最佳情绪状态。

2.2 阅读内容过于局限,带有强烈的功利性与娱乐性色彩

据调查显示,当代大学生在阅读内容的选择上也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课外阅读读本多带有强烈的功利性以及娱乐性色彩,如各种小说、娱乐作品或考试类、过级类图书。娱乐性的阅读属于低层次阅读,并不应该成为高校学生课外阅读的主流方向,而功利性的阅读多以实用性为片面追求,难以建立一套健全的知识结构体系,非常不利于高校学生的长期发展。

2.3 阅读方式以网络阅读为流行

手机、电脑等手持终端在高校学生群体中已经得到了广泛普及,网络上大量的时事新闻、时尚信息以及各种娱乐消遣项目让大学生应接不暇。网络带来的及时、互动、多元化的全新体验迎合了大学生向往开放、包容、隐秘、随性和娱乐性的心理,这些特点都使得大学生对网络阅读这一方式更加认可,也是高校图书馆在阅读推广中必须加以重视的特点之一。

3.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策略

3.1 主动激发学生阅读热情,深化阅读

首先,高校应当积极开展各种读书征文比赛,以激发高校学生参与阅读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在阅读的过程中不断深入与拓展,调动深度思考。在这种以读书征文比赛为驱动的阅读行为中,阅读的方式以主动、探索性阅读为主,可以很好地烘托读书氛围,优化阅读效果,使学生具备更好的阅读鉴赏能力,进而引导学生阅读行为习惯的改进。如某高校利用图书馆宣传周的契机,举办了“我与读书馆的故事”这一主题的读书征文比赛,全校学生积极参与其中,文学院教师经综合评选后设置了不同奖项,还专门召开了优秀作品的颁奖会,让获奖学生代表进行发言,在促进阅读、深化阅读方面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其次,高校应当通过评选优秀读者的方式,激发学生阅读行为。作为高校学生课堂以外的第二学习场所,高校图书馆有着丰富多彩的文献资源与科研成果,所包含的学科类型以及文献类型众多,在文献资源占有量方面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图书馆可以定期针对图书借阅总量排名前列的读者进行评选,授予优秀读者的称号,针对这部分读者还可适当增加图书借阅的额度,以鼓励学生的深化阅读行为。

最后,高校应通过举办主题知识竞赛的方式,帮助学生主动阅读。近年来,电视媒体上开始不断涌现益智类的知识竞赛节目,吸引了大量的受众参与其中。高校图书馆在阅读推广工作中可以借鉴这一做法,通过举办专业、主题知识竞赛的方式,吸引不同专业、学科学生参与其中,让学生更加主动地阅读相关学科图书资料,拓展知识面,并通过竞赛的方式了解自身在知识构成方面存在的缺陷,及时通过深化阅读的方式补充知识构成,使阅读行为具有良性循环的优势,进而达到深化阅读的目的。

3.2 加强对高校学生的导读服务

首先,图书馆应当积极面向高校学生推荐新书目。高校图书馆所采?新资料与书籍往往涉及到大量学科与专业,在内容上深浅不一。高校学生在完成各科基本学习任务后能够用于课外阅读的时间与精力是非常有限的,因此就必须在图书馆阅读中有针对性地选择适宜图书,以达到事半功倍的阅读效果。因此,高校图书馆工作人员可以以月、学期为单位,根据学科专业的不同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新进图书作为推荐书目,编制印刷后发放至各个院系与专业。除此以外,所编制推荐书目还可在高校图书馆电子版首页以入口、出口等重要部位详细标志,让高校学生能够更加充分地了解图书馆馆藏资源,在阅读时有更为明确的方向,为深化阅读提供导航服务支持。

其次,高校图书馆可以通过读书讲座的方式,为学生阅读指明方向。高校图书馆可以邀请高校内、外著名专家与学者通过读书讲座的方式向学生讲授这些名作名著,将阅读经验传授给高校学生,让学生学会自主选择并阅读好书。在读书讲座的过程中,这些学者与专家从阅读学的视角入手,引导学生充分认识到阅读行为在提高人自身素质水平以及心理健康方面的重要意义与价值,从而为阅读行为的深化发展指明方向。

最后,高校图书馆可以通过优秀图书展的方式,拉近高校学生与图书之间的距离。高校图书馆可以与一些图书供应商协作,在高校图书馆定期举办优秀图书展等活动,让高校学生在图书馆现场翻阅由图书供应商以及图书馆馆员所推荐的新书、好书,拉近自身与图书之间的距离,使阅读行为更为高效。

3.3 对网络阅读模式进行推广与创新

在推广创新高校图书馆网络阅读模式的过程中,最关键的一点即打造具有移动式的图书馆阅读平台。考虑到当前大部分高校学生正倾向于选择基于网络多媒体的阅读方式,因此高校图书馆也必须与时俱进,通过构建移动式图书阅读平台的方式,加强对高校学生数字阅读的引导。该平台可在云共享服务的基础之上,支持学生通过各类手持移动终端设备进行数字信息资源的搜索与阅读,自主查询并完成读书借阅业务。利用这一平台,图书馆还能够更好地整合馆藏资源与服务,面向高校学生提供图书馆资源动态、催化提醒订阅、历史订阅信息、图书续借以及新书预约提醒等相关功能,减轻图书馆馆员的工作强度。不但如此,在移动式图书馆借阅平台中,还提供撰写书评与做批注等功能,能够方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随时、随地记录感受与心得,实现学生间的相互交流。

篇10

【关键词】高中英语阅读课预习策略

一、高中英语阅读课预习的重要性

高中英语新教材体现在阅读课上,其素材具有题材广泛、体裁多样、语言知识丰富等特征,是每个单元教学的核心,也是培养学生语言输入技能的重要载体。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提出,要“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这对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更注重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而预习是学生首次接触新知识的自学活动,自学能力只有在自学活动中才能发展起来。通过课前的预习,学生能对英语阅读课的教学内容有初步的认识,能明确学习重点,提高听课的目的性和针对性,避免学习的盲目。指导学生学会课前预习是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

二、高中英语阅读课预习存在的问题

在高中英语阅读课教学中,我发现许多高中学生没有自觉预习英语阅读课的习惯,甚至有些同学对预习的效果持怀疑态度,课堂学习比较被动,盲目地跟着老师的教学进度,没有针对性,听课效率甚微。部分学生虽预习了,但由于预习方法不正确或预习程度不到位,结果也不尽人意。而大多数情况下,老师虽要求学生进行课前预习,但不够明确、具体。即使布置学生预习任务,往往是“一刀切”的预习作业。此外,对学生缺乏英语阅读课预习有效的指导,对学生的预习作业缺乏及时检查与评价。长此以往课前预习就流于形式了。

三、高中英语阅读课预习的策略

1.目标为先,把握预习方向

针对不同题材的阅读内容,教师须提出明确、合理、有可操作性的预习要求。在学每篇阅读课前,教师要根据阅读材料的特点和学生实际,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学习效率才会提高。教师课前可以设计一个预习提纲,如单词认读、句子理解;课文背景知识;重点段落问题思考等,让学生在预习中有方向、有目的。

2.学案为导,掌握预习方法

在教学中教师可根据不同难度、不同题材的阅读内容指导学生运用恰当的预习方法,使预习发挥应有作用。我在阅读课教学中充分运用预习学案,指导学生掌握预习方法。

1).词汇过关。人教教材词汇量大,且大多数词汇出现在阅读中,因此,学生查找并熟读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能在认读和理解词汇的基础上,扫除阅读障碍。如在预习人教英语教材必修5 Unit 2 Reading时,我设计如下预习题案。

Ⅰ.重点单词

A)词义配对

1.clarify A. not wanting to do sth. and refusing to do it

2. unite B. to succeed in doing or completing sth.

3. accomplish C. a situation in which people, groups or countries are involved in a serious disagreement or argument

4. conflict D. to make sth. clearer or easier to understand

5. unwilling E. to join together with other people in order to so sth. as a group

B)词汇拓展

1.(vi.&vt.)联合,团结(n.)联合;联盟;协会

2.(vt.)完成;达到;实现(n.) 成就;成绩

3.(n.)便利;方便(adj.) 方便的(adv.)方便地

4.(vt.)吸引;引起注意(n.)吸引;有吸引力的事物(adj.)

有吸引力的;诱人的

5.(n.)收藏品;珍藏;收集(vt.)收集

Ⅱ.重点短语

1. of 由……组成

2.divide… 把……分成

3. to 提到,说起

4.break away 挣脱(束缚);脱离

5.leave 省去;遗漏;不考虑

2).表格填充。根据课文的特点,可把预习要求设计成表格,让学生在预习课文时边读边填写,引导学生学会如何理解课文。如选修6 Unit 1 Reading可设计如下表格。

3). 问题探究。根据阅读课内容,可以设计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预习,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熟悉了教材内容,提前感知教材中的重点。下面是笔者对必修5 Unit 3 Reading的预习作业设计。

根据课文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 Why did Li Qiang go into the future?

2. How did he feel when he left his own time?

3. How did he get to the year 3008?

4. What did he notice when arrived in AD 3008?

3.反馈为辅,提高预习效果

教师必须采取多种方法及时检查、评价、反馈,保持学生预习的积极性、思考的主动性。

1).预习作业的检查。教师检查学生的预习成果不仅要及时,而且应采取灵活多样的检查方式,如在培养学生阅读课预习习惯的起始阶段,可要求学生上交书面预习作业,根据学生预习情况写上评语;也可当堂抽查预习内容,如生词、课文朗读,词义释义、短语造句,让学生有预习的成就感;在学生已初步养成预习习惯后,可采用小组交流展示的检查方式,在展示学习成果的同时,交流预习中的疑问,从而理解巩固所学知识,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表现欲。教师应参与其中,适时地对学生在交流中思而不解或解而有误的问题给予解答,为学生扫除障碍、指明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