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企业经营战略范文

时间:2023-05-25 15:53:3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建筑企业经营战略,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建筑企业经营战略

篇1

【关键词】:建筑业;企业经营战略

中图分类号:C29文献标识码: A

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建筑企业的发展环境愈来愈趋于复杂,不确定因素大大增多,企业的竞争条件出现了深刻的改变。为获取有利的市场竞争地位,一定要强化企业自身的竞争优势,既建立本企业的经营发展战略。建筑企业的发展战略包含建筑企业的成长、创新、技术发展、人才开发、经营发展、工程质量、企业形象、企业文化等战略。[1]在这里,我们主要探讨一下建筑业企业经营战略。

.一、企业经营战略的涵义

经营战略即企业为了适宜今后环境的改变,谋求长期稳定发展而架构的全面长远的谋划与方略。细致来讲,经营战略即企业的最高管理层为了让企业在今后剧烈竞争的环境中得到持续发展而编绘的一张蓝图。[2]其是在对今后外部环境的改变趋势与企业本身实力实施足够分析的基础上,借助一整套科学决策之程序编绘出来的,可谓企业经营理念的集中反映,其本质即达到外部环境和企业实力以及战略目标的动态平衡。

二、建筑业企业的经营战略分析

建筑企业若在竞争激烈的建筑市场占居一席之地,一定要在详细分析探讨建筑市场状况的基础上,明确正确的企业经营战略。通常建筑业企业的经营战略可归纳为如下三种类型:

(一)竞争型

建筑企业竞争发展战略即面对市场竞争的加剧,企业所实施的直接应对竞争对手挑战,同时在竞争中获胜,得到长期可持续发展的一项战略。通常企业竞争发展战略有如下三种方式:

1.成本领先式

成本领先战略即用很低的生产经营成本抑或费用取胜,目的在于通过给企业构建低成本优势,进而寻求成本领先位置,应对企业面临的各项竞争力量。

2.差异化式

所谓差异化战略,即用建筑经营的特征特点取胜。也就是企业借助特色化经营让企业的产品抑或服务构成行业之中最佳的品质,进而保障需求者愿意接受的特色产品抑或服务,给企业在行业之中构建起一个独特的市场地位,切实保护企业不被抑或少被上述威胁冲击,让企业生产经营处在主导地位。

3.集中式

集中战略是指企业借助集中其所有力量适应一个具备特定需求群体的模式,为本身构建防范威胁的系统。针对相对实力略弱的企业来讲,愈加适合实施此发展战略。

(二)稳定型

企业稳定型战略也叫防御型战略抑或维持型战略,它的特点及企业适应于现有的经济成果,只谋求与以往相同抑或相近的目标,未来每年获得的期望值只具备略微的增长抑或基本保持一致,此种战略的风险不大。

(三)紧缩型

企业紧缩型战略还叫退却战略,它的核心思想即想方设法积极撤退,努力达到平稳过渡危机,伺机实施其他企业发展战略。紧缩型企业发展战略能够划分为如下三种方式:

1.转变式

即企业尽管陷入危机地步,可仍有挽救与值得挽救经营管理所采取的一项企业发展战略。

2.撤退式

此种战略可以保存企业实力,伺机则能发动进攻。确立撤退战略的主要方法包括如下两方面:

――出卖一些资产,缩减支出,缩减广告与促销费用;

――强化库存管控,缩减一些管理者,撤退出一部分市场目标,把企业经营资源集中至企业主导项目与核心市场方面。

撤退战略包含放弃与分离两方面战略。一旦企业遭遇较大困难,预计很难以借助转换战略扭转格局抑或实施转换战略遭遇失败,企业要选择放弃战略。

3.清理式

也叫清算战略,也就是企业因无力清偿债务,借助出售抑或转让企业的所有资产,用来偿清债务抑或终止所有经营业务,进而宣告企业业务终止的企业发展战略。清算战略可划分自动与强制清算两类战略,前者通常由股东掌握,后者需求法律决定。清算战略可谓全部战略选择中最痛苦的一项,因此一般状况下属于全部企业发展战略失败时实施的一项战略,在丧失恢复正常经营的希望时,企业选择早期清理相较选择被迫破产要好得多。

三、促进建筑业企业经营战略可持续发展

从我国倡导绿色建筑观念以来,此一不但在提倡注重健康环保、节能降耗、低碳减排工作的前提下,同时关键在于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正逐渐深入人心,并且正在改变着建筑业企业的发展局面。可是,怎样不断把绿色建筑的观念愈快愈好地广泛普及,在国内范围设计推广更多的绿色建筑,此是现阶段绿色建筑推广工作的关键。对于建筑领域来讲,绿色建筑不但对国家大力发展低碳绿色经济、达到节能减排发展目标有着重要意义,[3]从产业发展战略与一个具体建筑项目的视角来看,推进绿色建筑的发展也具备非常关键的现实意义,具体可概括为如下四点:

1.其是社会对今后建筑发展战略方向之需求。

2.绿色建筑的发展能够促进相关技术和产品以及相关产业快速发展战略。

3.其是建筑行业将来参与国际竞争发展战略之需要。

4.其代表了建筑品质之综合发展战略提高。

结语

总之,发展战略可谓企业持续发展之动力源泉,经营开发工作属于企业各项工作之龙头,不仅是企业综合管理能力的反映,而且亦是联系面广泛的一项系统工程。建筑企业经营工作者一定要从企业经营战略理念的高度出发,将经营工作当成战略性的一项关键任务来抓,促进建筑业企业经营工作不断取得新进展。

【参考文献】:

[1]周海鸿.浅谈建筑企业经营战略[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1(01).

篇2

关键词:跨境电商;自主品牌;营销战略

我国跨境电子商务发展现状

(一)跨境电子商务成为推动对外贸易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近年来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国际市场需求下滑,严重影响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而跨境电子商务日益发展,在满足人们的日常生活需求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并且渐渐成为促进我国对外贸易未来增长的新型推动力。根据2015年《中国电子商务报告》数据显示,我国电子商务继续保持快速发展势头,交易额达到20.8万亿元,同比增长约27%;而跨境电子商务企业创造了3.88万亿元的网络零售总额,同比增长近35%。其中跨境电子商务作为电子商务重要的分支,其发展由点到面呈现逐步扩大趋势。2015年,我国跨境电子商务试点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在试点城市的引领带动和海关监管及进出口税收结算等优惠政策的推动下,全年交易总额达到4.56万亿元,同比增长21.7%,如图1所示。

(二)跨境电商出口产品种类集中于利润较低行业

2015年我国出口跨境电子商务卖家品类分布如图2所示。从中可以看出,我国出口跨境电子商务产品中3C电子产品占比最大,服装饰品、户外用品等紧随其后,以上产品占中国出口跨境电子商务卖家品类的60%左右,而母婴玩具、汽车配件以及安全监控的产品种类在跨境出口中占比较低。服装鞋帽、户外用品及家居园艺等利润率较高的产品的需求和交易量占比不断降低,说明我国发展出口跨境电子商务事业与国情及制造业发展紧密相关。可见我国积极推动发展出口跨境电商事业是很必要的,并且应在发展过程中合理规划出口商品品类结构,积极推动自主品牌建设。

(三)我国出口跨境电商企业发展模式仍较为传统

总结我国目前出口跨境电子商务行业的主要发展模式可以看出,中国目前发展出口跨境电子商务主要依托B2B模式以及B2C模式,发展模式较为传统。目前中国出口跨境电商行业主要发展模式详见图3。

我国跨境电子商务企业进行品牌建设与营销战略的必要性

(一)国际市场供需严重失衡

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国际供需市场失衡,产能过剩而需求不足。目前国际市场处于低迷状态,对于中国制造企业来说,接到的订单数量较少并且不稳定,对于出口跨境企业来说存在较大市场风险。国际市场的不稳定会直接影响我国制造业出口贸易,所以借助跨境电子商务平台发展对外贸易很有必要。

(二)我国经济目前处于新常态且产能过剩内需不足

受国内经济形势的影响,我国经济呈现新常态发展趋势,所以说依靠拉动内需来解决制造业的产品积压问题已经不切实际。而中国经济正处于调整结构阶段,可能会存在结构升级带来的阵痛问题,所以必须借助跨境电商平台发展制造业,从而推动对外贸易的新型发展。

(三)“中国制造”一直处于全球价值链最低端

中国跨境电子商务企业一直处在全球价值链最低端,结合“6+1”理论可知,发达国家在制造业上一直处于研发、营销等阶段,而发展中国家在国际分工中一直处于制造生产阶段,处于产品价值链附加值最低的阶段。而借助于跨境电子商务发展平台,全球制造业价值链可以实现重新洗牌,中国跨境电子商务企业可以实现企业自主品牌建设,扩大品牌影响力,提高竞争力,最终实现产业升级。

(四)发达国家积极推动本国“制造业回归”战略

对于发达国家来说,其政策在积极支持复兴本国的制造业,发达国家制造业回归对于中国来说,无疑会缩减外贸订单,严重影响中国跨境电子商务企业的出口量。对中国来说,借助于传统的对外贸易发展模式已经无法适应当前的国际形势,所以中国跨境电子商务企业借助跨境电商平台进行自主品牌建设与营销战略更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

我国跨境电子商务企业利用跨境电子商务建设自主品牌的可行性

(一)可以有效减少跨境电子商务企业进行自主品牌建设的市场风险

依赖跨境电子商务平台为中国跨境电商开拓海外市场提供了便捷的渠道,同时依托跨境电子商务平台背后的“互联网+”的力量,依据平台操作过程中积累的大量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使我国跨境电子商务企业从依赖经验转变为依赖数据分析结果进行自主品牌建设,从而决定企业的市场定位和品牌选择。同时通过交易数据进行风险调控,进行风险管理,从而降低企业进行自主品牌建设的市场风险。

(二)可以降低跨境电子商务企业进行自主品牌建设的成本

相比于传统的对外贸易方式来说,跨境电子商务平台可以将企业的采购、销售、服务、消费反馈、营销策略以及品牌建设等环节联系起来,从而在平台上直接进行自主品牌建设,减少了传统贸易方式中的报关手续、通关手续、跨境运输以及关税等环节和费用,无疑借助跨境电子商务平台进行跨境贸易是中国跨境电子商务企业打造线上品牌和建立全球化网上品牌营销渠道的最佳途径,从而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少跨境电子商务企业进行自主品牌建设和构建营销网络的成本。

(三)可以使“互联网+”的力量与“中国制造”实现优势互补

根据2015年《中国电子商务报告》可知,我国出口跨境电商产品中3C电子产品占比较大,比例高达37.7%,说明“中国制造”的优势依旧存在,借助“互联网+”的力量,利用交易数据能够更精准把握消费者喜好,从而实现精准生产,实现降低成本,加之借助跨境电子商务交易平台有效降低中间成本,从而提高“中国制造”的利润率水平。

借助跨境电子商务平台开展对外贸易呈现的新特点

(一)监管宽松易于品牌推广

目前我国对于本国跨境电子商务交易平台的监管政策宽松,国内进行跨境电子商务交易大多借助于阿里巴巴等交易平台,借助于国家政策支持,国内知名跨境电子商务交易平台可以进行自主品牌建设和推广,将中国的交易平台推到国外,从而占领市场制高点,把握市场。

(二)蓝海市场潜力大

海外市场广阔,基本处于蓝海市场。跨境电子商务还处于成长阶段,对于我国来说,中国所面临的海外市场广阔,由于“中国制造”的影响力,众多海外消费者对于中国制造产品有着旺盛的消费需求,跨境电子商务企业面临的市场潜力巨大,面临的竞争形势比较宽松。

(三)电商平台大大降低成本

借助跨境电子商务平台可以大大降低营销及推广产品等各阶段的成本。对于众多小型制造企业来说,借助于跨境电子商务交易平台可以让全世界消费者了解并购买自己的产品,实现轻松交易,无需通过传统的报关手续以及海外运输等,节省各个环节的交易费用。

(四)“大数据的力量”助力企业精准定位市场

利用跨境电子商务平台的交易数据,可以进行大数据分析,将消费者的交易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可从中了解消费者的消费偏好,有助于跨境电子商务企业更精准的把握消费者需求,从而能准确定位市场,开展企业的自主品牌建设和差异化营销,提高品牌知名度。

(五)政策的大力支持

政府不断出台相关支持政策,大力支持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政府积极出台相关政策,协调各部门,优化跨境产品的海关监管,提高其通关速度,从而方便货物的出口,提高物流速度,给予我国跨境电子商务企业优惠的税率,积极推动中国制造企业借助跨境电子商务交易平台开展对外贸易。

(六)试点城市的辐射力影响

国家近几年批准的跨境电子商务试点城市明显增多,在这些城市积极推动物流体系、支付体系以及跨境电子商务平台建设,基础设施的完善使试点城市的跨境电子商务事业蓬勃发展,后期可以利用这些城市进行辐射,带动周边城市跨境电子商务事业的发展。

跨境电子商务企业建设自主品牌的制约因素

(一)从政府管理角度出发

我国跨境电子商务发展处于“完全靠前瞻企业家推动,居民消费推动”的发展模式,缺乏必要和有效的国际合作机制。跨境电子商务体系仍不完善,存在通关手续繁琐、物流系统混乱、支付安全体系无保障等问题。整体来说,我国政府目前对于电子商务企业的监管仍处于观望状态,政府的管理完全依靠学习国外经验,在提供相关的税率、基础设施及费率、通关、物流体系等方面仍不完善。

(二)从我国跨境电子商务企业自身角度出发

目前我国跨境电商企业的营销模式仅为吸引消费者的初级营销,并未实现全方位营销。企业的国际市场调研不充分,没有明确的目标市场,虽然国内涌现出一批知名出口品牌,如海尔、联想等,而同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自主品牌建设滞后。据测算,中国品牌所创造的价值占GDP的比重只有20%,而美国却高达60%,品牌出口发展进程严重滞后。我国跨境电子商务企业市场定位不准,容易导致恶性竞争,各跨境出口企业的产品种类同质化现象严重。

(三)从跨境电子商务交易平台角度出发

中国跨境电子商务交易平台在国际市场的品牌认知度不高,更多海外消费者选择使用亚马逊等电商平台而不使用阿里巴巴、淘宝等跨境电子商务交易平台,目前中国跨境电子商务平台缺乏核心品牌产品,在国内知名度较高,国民的信赖度并没有转化至海外消费者,甚至国内电子商务交易平台会被国人摒弃,而选择使用国际知名跨境电子商务交易平台确保交易的安全性和提高自身信赖度。

对策建议

(一)从政府管理角度出发

政府应该发挥政策指引作用,从制度上保证跨境电子商务经济活动的规范性,做好“规范+促进”并进的发展模式。政府应该主动参与国际组织关于电子商务规则、条约、标准的研究和制定,构建双边和多边跨境电子商务国际合作机制。鼓励各类跨境电子商务企业实现综合发展,鼓励跨境电子商务企业走出国门建立海外全球化营销网络,鼓励国内企业与跨境电子商务优势企业联合经营,从而在供应、价值和资源方面实现综合跨境电子商务服务体系。政府应该强化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功能,加大跨境电子商务城市试点工作,完善网络覆盖。政府应当推动我国跨境电子商务城市试点工作在全国有阶段、有层次的开展,特别是主要物流集散地、口岸或产品生产地等给予企业政策扶持,引导网络微品牌建设。

(二)从我国跨境电子商务企业自身角度出发

跨境电子商务企业应树立和践行品牌建设和创新营销方式战略。对于我国跨境电子商务企业来说,应该结合自身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产品进行生产和制造。跨境电子商务企业仍要重视产品研发、重视市场调研,海外仓、ERP建设要不断完善,加强自主品牌建设和树立营销理念,才能提升运营效率。具体把握目标消费者各层次的需求,塑造独特的品牌内涵,同时优化对接跨境电子商务平台资源,优化自主品牌建设和管理模式。我国跨境电商企业与跨境电子商务平台实现完美的整合对接,需要调整优化各项资源配置,首先要做好本企业内部的优化配置,提高自我管理水平。企业自主品牌建设除了需要自身的优化配置之外,还应深入实际,进行深入的海外市场调研,具体了解品牌产品所处的市场竞争环境,才能使跨境电子商务企业更好的进行自主品牌建设和构建全球化营销策略。

(三)从跨境电子商务交易平台角度出发

最后从跨境电子商务平台角度,提升跨境电子商务自身平台的品牌影响力已经迫在眉睫,树立起海外消费者对中国跨境电子商务平台的信赖度。所以以阿里巴巴为首的跨境电子商务品牌在此后发展过程中应注重差异化发展模式,结合自身发展特点和海外消费者偏好,建立具有战略意义和全球品牌影响力的综合跨境电子商务平台。

参考文献:

1.韩小蕊,蔡军.基于电子商务的我国OEM企业自主品牌建设研究[J].经济研究参考,2013(44)

2.黄永稳.我国中小企业利用跨境电子商务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4

3.朱妮娜,吴莉.“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我国跨境电商发展潜力及趋势分析[J].改革与战略,2015(12)

4.黄玉珊.跨境电商企业的自主品牌营销策略探讨[J].电子商务,2016(5)

篇3

【关键词】国有企业;经营;战略

企业筹备战略是对企业经营含有强大影响力。如今,影响国有企业经营的环境口益复杂,市场竞争更是日趋激烈,想要增强国有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提高国有企业的经济效益,就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不断完善国有企业的经营战略。国有企业经营战略,可以使国有企业改革不断得到深化,建立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增加国有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国有企业发展的必经之路,是提高国有企业经济竞争实力的必经之路。

一、国有企业发展的基本理论

所谓国有企业,是一个基于规模差异的相对概念,它是指相对于私有企业来说,在资产、人员与经营规模都是国家在控股的单位。国有企业标准界定是企业理论研究和政策设计的基础,而界定标准的确立又往往取决于不同的政策目标。

国际惯例中,国有企业仅指一个国家的中央政府或联邦政府投资或参与控制的企业;但在中国,国有企业又包含由当地政府投资加入控制的企业。政府的意向和益处确定了国有企业的行为。国有企业作为1种生产经营组织形式同时具有营利法人和公益法人的特点,其营利性体现为寻求国有资产的保值和增值,其公益性体现为国有企业的设立通常是为了实现国家调节经济的目标,起着调和国民经济各个方面发展的作用。

伴随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创立,中国对国有企业规模的确定标准正在逐步向国际惯例靠拢,即对大型国有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上市公司,更多是根据营业额、市场价值等标准确定;对中小国有企业主要依靠雇员人数、营业额等标准确定。相应地,作为基础工作,对中小国有企业的概念也做出了重新界定。2002年6月29日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第二条指出“本法所称中小国有企业,是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依法设立的有利于满足社会需要,增加就业,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生产经营规模属于中小型的国家控股占据一半以上的各种形式的企业。”2003年制定了《关于印发中小企业标准暂行规定的通知》,规定国有企业的规模标准根据企业职工人数、销售额、资产总额等指标,结合行业特点制定,并且该规定适用于工业,建筑业,交通运输和邮政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

二、国有企业经营战略的现状及困境

在当前经济情况下,我国国有企业的开展面对困境,频繁展现国有企业成群关闭的状态。

1.发展理念落伍

管理国有企业上,因为个方面的缘故,很多国有企业依旧沿用以前守旧的管理的方法。比如国有企业普及依旧由人事或劳资部门管理人力资本,然而国外企业对人力资本通常都由董事会进行重点规划和管理;国有企业仍然对照政府公务员的管理办法来管理高级管理人员,建立行政等级等。因为这样管理模式落伍,职能简单,导致国企人力资本管理与企业发展战略相对脱节,没有发展出该有的作用。

2.研发能力不够

中小企业投资的产品都比较单一,创新较慢,又由于科研金额投放较少,产品易被淘汰。在如今技术创新快速的市场年代,产品市场时间日渐缩短,尤其是电子这一系列的高科技品种,创新更加快速,假如没有代替产品和后续产品的补给,企业将会面对断档的危险,难以稳定经营。

3.缺乏专业人才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近年来,我国的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面对着一种尴尬的形势,变成国有企业开展的瓶颈问题。因为企业不全面的激励制度或缺乏,人力资源增保能力不足,企业才会出现大量流失人力资源的情况。详细的应该有,评估企业资产时,没有思考人力资产;在资产使用中无视人力资源的追求和创新;匮乏人力资源的投资收益保障制度;相对人力资源的投放和开发度低。

因为国有企业领域较小,长期投资过少,缺少对企业人力资源的长远规划,人资源管理模式相比较简单,薪酬待遇相比较低,职员发展空间不理想。任人唯亲,论资排辈的用人方式以及不合理的绩效评估等现象,造成中小企业人才市场的吸引力偏低。严重流失人才,使得技术人员与高效管理人才的缺失,以及不合理的人力资源结构等问题。

三、提高国有企业经营战略的途径

国有企业要依据自身的特色拟定合适用于企业开展的经营方案,调度职员的生产热情性,让企业具有活力,更新组织制度,为企业的坚持开展提供能源。经营战略翻新是对企业完成全球化的基础保障,是企业快速开展的必要条件。改善的企业战略有利企业及早的发觉生成过程,碰见的问题,精确责任,制止职责不清造成经营效力低下,影响企业正规运作。建设核心竞争力成为国有企业的首要目标。

1.树立科学管理理念

篇4

1.建筑企业经营管理思想创新计划经济体制下建筑企业单纯生产的观念已经不能适应当前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部分企业在这种思想观念的束缚下,不积极改革创新,导致其在经营管理中不能顺应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经济效益明显下降,企业缺乏发展后劲。因此,为能进一步满足市场经济条件下对建筑施工企业提出的客观要求,建筑施工企业经营管理模式要主动摆脱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坚持以改革为发展,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加强自身成本意识、风险意识与效益意识,从管理思想上实现根本性的创新。

2.建筑企业经营管理内容创新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下,建筑企业经营管理的内涵是十分复杂的,既包含了建筑企业内部财务管理、施工管理、生产技术管理、劳动人事管理,又包含了建筑企业的经营战略、理念、决策以及市场分析预测等。因此,如何做好市场经济条件下建筑企业经营管理内容的创新也是目前建筑企业经营管理模式创新的重要方面。具体来讲,建筑企业经营管理内容的创新主要涉及三方面:一是建筑企业经营管理应当从单一的生产管理实现向复合企业经营的转变,把企业作为市场的一个“细胞”,放在整个市场体系中进行管理、操作和运营;二是建筑企业要能够准确、全面的捕捉瞬息万变的市场信息,掌握市场同行的经营情况、技术实力及竞争水平等,关注国家在建筑行业中推出的一些新的政策及规章制度等,实现对建筑领域各种信息的有效把控;三是建筑企业管理者要将价值流放在中心地位,实现由实物形态为中心的管理转变为以创新价值形态为中心的经营,创新经营管理对象,全面把握企业经营活动全过程中的资金、成本、利润情况。

3.建筑企业经营管理制度创新管理制度是对建筑企业内部不同部门进行有序管理的重要制度,具有强有力的约束性效力。建筑企业经营管理制度的科学合理性是从根本上保障企业内部组织有效运作的重要条件,对于规范经营管理过程中相关人员行为具有重要作用。建筑企业经营管理制度的创新主要是在企业内部管理中引进市场机制,建立起一个能够把企业各种形态的资本和生产要素有机结合运作,效益最大化的良性发展企业管理机制,将企业收益与员工收入、责任成本管理等内容有机结合起来,激发员工工作热情,并利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为企业创造更多的收益,强化其在建筑行业的竞争地位。

4.建筑企业经营管理体制创新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建筑施工企业要想在市场中取得竞争优势,就要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坚持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来对待企业的未来发展,把管理和改革紧密结合起来,建立全新的企业经营管理体制,实现建筑施工企业管理体制的创新。从建筑企业的性质及经营内容来看,其经营管理体制的创新要把握好企业层次、项目层次及劳务层次三者的定位,即处理好公司总部、项目经理部以及施工队伍三者之间的关系。以公司总部为代表的企业管理层与以项目经理部为代表的项目管理层之间既有不同,又有差异。二者的相同之处在于其大目标都属于企业管理范畴,都必须遵循市场经济规律,都以促进建筑企业的自主经营为主要目的,自我发展,自我约束,自负盈亏;其差异之处则主要体现在层次、主体、管理方法和管理手段等方面,企业层主要通过建立和完善企业规章制度和运行机制来实现管理,对项目的管理进行宏观调控,而项目管理则是一个直接的具体的管理过程,承担着合理配置各种施工中的生产要素的责任。所以,建筑施工企业管理体制创新要确定和处理好这三个层次之间的关系。

二、结论

篇5

(一)财务管理观念过于滞后

我国企业财务部门职责主要是对企业领导经营决策提供必要依据,同时管理和监控企业的整体资金链运作情况。财务部门除了参与企业财务管理方面内容以外,对于企业其他方面的管理参与较少。这极大的影响了我国国有企业的经营管理能力水平,使得企业财务管理方式创新与经济发展形势需求之间缺少关联。

(二)财务管理关注需要转变

由于企业领导对于企业生产经营的产品产量、质量以及安全方面更为关注,并且这些内容更是作为企业经营的核心。我国国有企业领导绝大多数属于生产型、技术型人才,属于经营管理型者偏少,正是由于这些特殊因素的存在,使得企业领导更加重视生产、而忽视管理。其中以重企业经济收益、轻企业资金管理现象最为突出。财务管理是企业取得最大化经济收益的根本,企业经营利润的产生通过是由资金的良性循环与周转所产生,因此,企业的经济收益与资金使用之间存在着必要的内在的关联。建筑行业作为与其他行业明显不同的行业而言,其生产建筑产品的过程就是对各类涉及到的经济活动的集合,并且具有生产周期长,经营地点流动性大等特点。建筑行业在使用资金的筹措、价格的形成以及工程价款的结算方式,成本预算等方面均与其他行业存在明显的不同,所以,要高度注重视建筑行业的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

(三)复合型人才短缺

公司规模和经营收益的情况,决定了企业财务部门工作人员人数,然而,具备较高思想素质,懂得企业经营管理,又懂财务和生产的综合型专业化人才极少,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企业财务管理水平的提升。人才专业能力水平的低下,企业财务管理全面实施的弊端,财务分析系统的匮乏,都使得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缺少必要的支撑,这直接影响企业战略性发展。

二、建立经营决策型财务分析系统

企业经营管理主要目标是创造经济收益,实现企业财务管理经营目标。创建经营决策型财务分析系统的原则应以企业的经营战略目标为根本,实现企业最大化经济收益为核心目标。根据这一重要原则,企业建立经营决策型财务分析系统应当做到以下内容:

(一)明确以财务管理为核心的总架构

建立经营决定型财务分析系统,首先应当全面更新企业财务管理理念,充分发挥出财务管理的重要作用。企业通过利用财务管理与会计管理之间的明显不同来分别对待,比如:企业在进行招投标工作时,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分析并得出标底,利用财务管理方式对招投标项目内容进行预算。预算的主要内容应当随着市场的变化而发生变化,通过利用成本性态分析法、变动成本分析法以及本量利分析法等,对招投标建筑项目所需资金、支付的成本费用以及实现的最大化经济收益情况进行全面预测和分析,明确企业经营目标,防止错误招投标现象的发生。除此之外,企业通过利用财务管理事前分析和预算,运用市场经济体制来实现经营,规避企业经营风险的发生。其次,明确财务管理在企业中的地位和重要作用。确保企业财务计划顺利完成,财务管理目标以及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而这些计划和目标的实现主要依靠企业各项管理工作的规范和生产产品质量、安全以及技术等方面的配合。企业是一个整体,财务管理与其他管理是构成这个整体的主要部分,而财务管理则是这个整体的核心,只有财务管理目标明确,才有更有效的促进企业经营管理,提升企业管理质量。

(二)提高财务管理经营创新能力

在企业中提高财务管理经营创新能力,首先,应当建立起以市场为导向的企业财务分析系统。目前我国的市场经济形势下,市场决定了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市场的所有信息都反映出企业的经营状况,而这些信息是进行企业财务分析的重要依据。其次,建立新市场开发的财务分析系统。企业财务工作的重点是能够为实现市场竞争提供服务,不但能够从企业资金方面对企业经营作出合理决策,还应当鼓励企业财务工作人员深入了解市场变化,将取得市场信息与财务工作人员专业能力相结合,充分发挥出企业财务部门在经营管理方面的能力,促使企业在新市场上处于强势。

(三)继续加强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

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建设应当以反映企业整体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为主。随着网络信息化的发展和普及,经营决策型企业财务分析系统客观的对企业信息进行了分析,有效的提高了企业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财务管理是企业经营情况和财务状况的具体表现,同时也是企业管理的重点内容,通过利用科学的财务分析技术与企业财务管理观念和方式相结合,提高企业预算、资金、经营和财务分析管理等,成为建立经营性决策型财务分析系统的重要手段。

(四)全面提高财务从业人员的素质

企业建立优良的激励政策,鼓励员工继续学业深造和考取专业技术资格证书。定期组织专业技术培训,对国家法律法规和企业发展动态跟进了解。要求员工做好财务核算工作的同时,更多地去关注商务的预决算、工程材料的审核、工程进度的测算、成本控制等方面,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果断的应变能力,积极参与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为成为复合型人才做准备。人才格局的改观,会促进经营决策型财务分析系统的推进。

三、结束语

篇6

结语:现状;战略

建筑企业经营就是将企业内部的经营要素(如技术、人力资源、资本、质量等)与外部的经营环境相结合,并通过管理、生产和服务等活动,实现企业本身的经济效益、以及环境和社会效益的一系列经济活动。

一 我国建筑施工企业的现状及其问题

目前,全国有建筑企业6万多家,从业人数3800多万,在建工程98万多个。我国建筑业(包括勘察设计和施工,本文主要指建筑施工企业)的状况存在许多值得深思的问题。整体上存在技术装备落后、劳动效率低、经营效益较差、劳动强度较大、施工质量缺乏较稳妥的保证机制、宏观秩序有待改善、管理水平参差不齐、队伍稳定性差等问题。此类问题的存在需要我们从宏观上、微观上加以考虑并逐步解决。

从宏观讲,主要是建筑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建筑业的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是一个优胜劣汰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每时每刻将伴随着激烈的竞争和科学严格的管理问题。从微观讲,主要是企业管理的问题。企业管理是根据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要求,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决策、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和激励,以保证企业任务的实现。管理是难得的“资源”,管理伴随企业经营活动的始终,管理出效果,管理出效益,管理是企业永恒的主题。

我国建筑企业在企业管理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为:

1.忽视发展战略研究。有的企业未能根据企业自身特点和市场的实际及发展趋势制定科学合理的经营战略,从而导致企业没有明确的发展目标,缺乏竞争力和应对市场变化的能力,不能适应多变的环境和严峻的竞争挑战。

2.决策盲目。有的企业在经营决策中缺乏民主参与和科学论证,领导意志、盲目决策导致决策失误,致使企业损失严重,企业经营陷入困境。

3.企业管理基础工作薄弱。有的企业虽然建立了项目管理、成本管理等制度,但在实际工作中未能正确、全面落实,且缺乏强有力的监督机制,造成项目管理混乱,成本上升,利润下降。

二 建筑企业的经营发展战略分析

1 竞争型企业发展战略

①成本领先战略。成本领先战略是以较低的生产经营成本或费用获胜,宗旨在于通过为企业建立低成本优势,从而谋求成本领先地位,应付企业面对的各种竞争力量。

②差异化战略。差异化战略核心是以施工经营特色获胜。即企业通过特色化经营使企业的产品或服务成为行业内独一无二的,从而保证需求者乐意接受的特色产品或服务,为企业在行业内建立起一个特殊的市场地位,有效地保护企业不受或少受以上威胁的冲击,使企业生产经营处于主动地位。

③集中战略。集中战略即企业通过集中其全部力量满足一个特定的需求群体的方式,为自己建立防御威胁的体系。对于相对实力较弱的企业更适合采用此发展战略。

2 稳定型企业发展战略:企业稳定型战略又称防御型战略或维持型战略,其特点是企业满足于已有的经济成果,只追求与过去相同或相近的目标,今后每年取得的期望值只有稍微的增长或者基本相同,这种战略的风险较小。

3 紧缩型企业发展战略:企业紧缩型战略也称为退却战略,其核心是想办法主动撤退,争取平稳渡过危机,伺机采取其他企业发展战略。

三、提高建筑企业经营管理的方法措施

1 建立健全企业领导体制与管理组织

健全的领导体制和好的管理组织将会极大的提高对企业经济的管理,节约各种行政支出,并能有效地对各个经济要素进行监督,最终提高企业本身的经济效益。对于企业的领导体制,是一个十分复杂又是一个必须解决好的问题。一方面它同生产力的发展和科技进步想联系,要与生产力水平和企业的规模相适应;另一方面又与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相联系,受到社会经济体制、政治制度与企业形式的制约。企业组织管理则体现了为实现企业共同的任务和目标,而对人们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合理的分工和协作,有效的配备和使用企业资源,并能够正确地处理人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2.建筑企业在健全企业的领导体制和管理组织时,也必须对相关的基础管理工作进行完善,包括建立以责任制为核心的各项规章制度,健全并严格执行建筑施工的技术标准和技术规程,建立健全并严格执行一套严密的经营、生产、技术、财务、质量、劳资、材料、机械设备等管理标准,对各类技术经济定额的制定、执行和管理,对各种计量技术和计量手段的管理,以及所有与工程项目有关的信息资料的管理等。这些基础工作是实施企业有效管理的重要前提,对整个企业管理工作和经济效益的好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必须建立健全企业领导体制与管理组织以及相关的基础管理工作。

3.建立现代化的经营管理体系

建筑产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才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商品,建筑产品的完全形成是由勘察设计、建筑施工、构件制作和设备安装等企业通力协作的结果,建筑产品生产的一次性、单件性和差异性的特点决定了建筑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为项目管理模式。建筑产品施工企业依据建筑产品的特点实行项目管理机制,施工企业管理者要在项目的启动阶段、计划阶段、实施阶段,以及收尾和运营阶段等各阶段管理活动中实践企业营销战略思想,开展经营活动,进行经营决策。

4.建立现代化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

人力资源管理是随着人们对人力资源认识的深化而逐步发展起来的一种管理思想和方法,人力是资源,人才是财富,人才决定一个企业甚至国家命运的思想已经深入人心。IBM前任总裁沃森曾说过:“一个企业成败关键在于能否激发员工的力量和才智,企业的活力来源于企业的信念及其对员工的吸引力。”深入研究国外成功企业的文化体系不难发现,这些企业无论采用何种语言或表达方式,均是将员工视作企业最宝贵的财富,奉行“以人为本”的企业核心管理理念。建筑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因此,解决我国建筑施工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创新问题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从思维上创新,改变人力资源管理理念,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从大的方面讲,人力资源是保持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资源。从小的方面讲,人力资源也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创造企业效益的重要因素。

(2)从规划上创新,根据企业发展规划制订人力资源战略。企业最重要的资产是人力资本,建筑施工企业应把人力资源管理放到战略的高度,根据企业整体发展战略和外部竞争环境的需要,对实现企业目标所需要的人力资源进行合理预测,对企业现有的人力资源进行规划分析,改善人员结构,实现从劳动密集型向管理、技术型的彻底转变。

(3)从机制上创新,建立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建筑业是一个比较大的行业,拥有广阔的市场分布和多种的专业分类,应创设宽松的发展环境,以满足人才对事业的成就感。

篇7

关键词:现代装饰企业管理模式科学化

受老城区改造与新城扩建的影响,我国建筑装饰企业迎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在这样的环境下,企业如何提高综合市场竞争力成为了企业寻求生存与发展的关键。在现代企业竞争与管理的研究中发现,现代企业的竞争已经不仅仅是企业产品与价格的竞争,更是企业市场反应能力、客户服务质量以及管理水平的竞争。作为影响企业发展的重要基础因素,企业的管理模式将直接影响企业各项工作的开展、影响企业市场口碑的建立、影响企业市场竞争力的提高。文中针对装饰企业管理工作现状对现代装饰企业的管理模式进行了简要论述。

一、我国装饰企业管理现状与管理模式的探讨

受我国装饰企业综合水平以及人员素质的影响,装饰企业多采用家族式管理模式以及传统企业管理模式。落后的管理模式使得我国装饰企业难以发展壮大,这也是造成我国缺乏大型装饰企业的重要因素。另外,装饰企业重市场、轻管理的理念也是造成装饰企业管理模式以及管理水平难以提高的现状。针对这样的情况,现代建筑装饰企业必须认识到管理工作对企业生存与发展的重要性,以科学的管理模式为基础开展管理工作。以此促进企业的发展与壮大。

二、现代装饰企业的管理模式探讨

1、针对装饰企业管理现状提高管理工作的认识

针对我国装饰企业管理现状,现代装饰企业应从提高管理工作的认识入手,科学分析装饰企业管理现状与特点。通过借鉴不同企业管理模式以针对自身特点的管理模式打造实现管理水平的提高。在现代装饰企业的经营过程中,企业应正确认识管理工作对企业生存、发展、市场竞争力提高的重要意义。以企业经营者对管理工作的认识提高企业管理工作水平,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

2、针对装饰工程特点打造符合装饰管理特点的管理模式

装饰工程的特点决定了其施工管理工作不仅需要对施工质量进行控制,还要将艺术、技术以及管理工作进行有机的结合。通过具有针对性的管理模式构建实现针对装饰工程特点的管理模式构建。在现代装饰企业管理工作的开展中,企业在注重分析自身特点、现状以及企业人事结构、管理架构基础上还要针对装饰企业工程特点进行企业管理模式的分析。以科学的管理模式构建实现对装饰工程的适用性、实现装饰企业管理工作的适用性。以科学的装饰管理实现企业的快速发展。

3、以企业管理流程的优化为重点进行管理模式的打造

在进行现代装饰企业的管理模式打造中,企业应将管理流程的优化作为重点进行管理模式的打造。通过对企业管理流程的优化以及针对企业经营方向的分析,使企业管理模式能够充分发挥企业的优点与特点,实现企业综合管理水平的提高。

4、针对装饰市场变化进行装饰企业管理模式的打造

我国WTO后的装饰市场环境发生了变化。日益完善的市场经济体系的形成使得装饰企业间的竞争日益激烈。而且,随着国外装饰企业的进驻,我国装饰企业也正面临着多元化的、国际化的市场竞争。这就需要装饰企业必须针对环境的变化进行管理模式的调整。借鉴现代建筑企业管理模式、同时针对装饰工程特点以及环境的变化进行管理模式的打造,以此提高装饰企业在现代装饰市场环境下的市场竞争力,以此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

三、强化企业战略经营管理理念,促进企业管理模式的优化

针对装饰风格多样化、装饰流行变化快的特点,现代装饰企业战略经营管理的应用是决定企业生存与发展的重点。受装饰风格、功能与流行趋势的印象,装饰企业的施工技术以及施工重点将发生极大的变化,其要求施工企业针对不同的装饰风格进行相应的管理要点调整,以此确保施工质量的提高、确保管理目标的实现。在装饰企业的经营管理中,应通过市场预测、企业自身情况分析以及企业经营目标的确定等进行企业经营发展战略的制定。在明确的战略指导下进行管理模式的优化,促进企业经营战略的实施,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

四、结论

综上所述,现代装饰企业管理模式的选择、优化已近成为影响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关键。现代装饰企业必须认识到管理模式以及管理工作对企业经营与发展的影响。通过管理模式以及管理工作的科学开展,实现企业经营目标、实现企业的发展与壮大。

参考文献:

[1]梁建国.装饰企业管理体系的构建[J].装饰与装修,2008,12.

篇8

品牌战略是提高建筑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必然选择随着我国对外开放政策的不断推进,我国建筑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机遇越来越大,而建筑企业要想与世界先进的建筑企业相竞争,除了要具备完善的施工技术条件之外,还要具有良好的品牌,品牌是企业的对外形象,是外界了解企业的主要途径,由于国际市场对企业的内部情况不是很了解,因此他们选择建筑企业的首要考虑因素就是企业的品牌,如果企业没有好的品牌,那么建筑企业就没有进入市场考核主体的范畴之内,反之,企业具有良好的品牌形象,就会大大提升企业的中标几率。

2我国建筑企业品牌竞争力的发展现状

虽然越来越多的建筑企业意识到品牌效应的重要性,并且也在不断地提升企业的品牌质量,但是由于受到经济利益、社会环境以及法律法规政策的影响,品牌战略在建筑企业经营活动中所占到比重仍然比较少。

2.1缺乏对品牌内涵的认知

很多建筑企业对品牌的理解概括为企业的对外知名度,忽视了品牌的其它构成部分,比如企业认为提升企业品牌的途径就是做广告,只要企业的社会知名度上去了,企业也就形成了品牌,虽然企业的品牌与社会的知名度有很大的关系,但是如果一味的强调社会的知名度,会导致建筑企业丧失企业的核心价值理念,最终会导致企业核心价值观的丧失。

2.2建筑企业产业集中度迫切需要提高

当前我国建筑市场非常的混乱,一些建筑企业为了获取工程项目,它们会采取各种违规的手段去诋毁对方,比如压低承包价格、虚构企业的经济实力等等,这些不道德甚至违法的行为严重破坏了建筑市场的良好秩序,久而久之会对我国建筑企业的健康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以2012年我国建筑企业产值利润为例,建筑企业的工程量越来越大,但是盈利空间却越来越小。因此建筑企业的集中产业水平低是造成建筑企业恶意竞争的主要原因。

2.3缺乏对品牌的维护与管理

首先我国建筑企业在树“品牌”时存在很大的跟风现象。首先我国建筑企业的品牌意识还不高,他们对如何实施品牌战略没有清晰的思路,结果导致品牌战略存在很大的同质化现象,比如某个企业选择电视广告的方式,其它的建筑企业也就会采取电视广告的方式,为此建筑企业每年投入到广告中的资金少则数十万,多则几百万甚至上千万,但是与这些费用支出相比广告效应所给企业带来的品牌效益却不高。

3提升我国建筑企业品牌竞争力的基本途径

3.1实施以工程质量为基础的企业品牌竞争力战略

建筑企业要想获得市场的认可,就必须要保证建筑工程的质量,只有实施的建筑工程质量符合业主的要求,才能被市场所认同。因此建筑企业要紧紧以建筑工程质量为基础构建品牌战略,企业通过强化质量工程可以有效地避免因工程质量安全事故而导致的经济损失,所以我们说保证建筑工程的质量不仅是企业获得较大的经济利润的保证,也是企业获得社会认同的基础。

3.2实施以建筑技术为核心的企业核心能力战略

保证建筑工程质量的关键因素就是要具有过硬的施工技术,经过对无数案例分析,技术不仅是提高企业建筑施工质量的关键,也是提升企业品牌的重要保障。比如中国万达集团其之所以成为中国500强企业,与万达集团重视技术有很大的关系,中国万达集团秉承“汇聚科技精华、缔造百年万达”的理念,注重技术,通过技术创新不断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技术代表着生产力,技术的进步推动企业引领建筑行业,从而提高建筑企业在整个建筑市场的声誉。

3.3实施品牌国际化战略

基于市场经济的一体化发展,建筑企业必须要有前瞻性思想,采取积极主动的发展战略向国际建筑市场进军。建筑企业走向国际就必须要抛弃传统的思想,树立品牌意识,因为品牌是企业进入国际建筑市场竞争的“敲门砖”,针对我国建筑企业品牌战略所存在的一些问题,我国建筑企业可以通过参与非主流国家的建筑工程积累经验、提升自身的能力,从而为进入主流国际市场打下坚定的基础。

4结束语

篇9

关键词:管理会计;经济转型;作用

一、经济转型中管理会计的重要作用的现状

近几年,在我国的建筑领域中不断的推行营改增的财政税收政策,而很多建筑领域的企业单位也在会计管理工作方面进行相应的变化。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建筑企业中的会计管理的发展进程加快,在一定程度上也提升了会计管理的水平[1]。同时在建筑领域中,因为加快了会计管理发展的脚步,所以提升了管理会计的专业技能掌握能力并且扩大了管理会计研究理论领域,特别是在管理会计工作人员参与的组织策略实施方面和制定相关管理决策方面均能起到关键性的作用。

二、在发挥管理会计在经济转型中的重要作用时面临的具体问题

1.建筑企业管理会计专业水平要求进一步提高随着我国近些年来财政税收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营改增的不断推广,将建筑企业单位中的管理会计专业水平带领到了崭新的高度。由于建筑领域的上游与下游有很多企业,其中涉及的问题也呈现多样化。例如,建筑企业设备、材料进行税、人工成本进项税等抵扣问题,都会增加建筑企业中管理会计的难度,因此会提高对管理会计的要求。

2.建筑领域管理会计监督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因为建筑行业的特殊性,使其具有较高的财务风险,但是根据相关资料显示,在建筑企业管理会计中出现的关于管理目标、财务预算以及财务决策等问题还未能做出相应的改正[2]。尤其是在控制财务风险方面,还需要逐步提高控制资金运营的能力和适应市场经济的能力,这样才能降低建筑领域中的财务风险,促进建筑企业健康发展。

3.建筑管理会计人员在经营活动中参与度较低近些年由于计算机技术及互联网发展迅速,在一定程度上也加快了我国的科学技术发展进程,使得对于建筑企业中的管理会计人员的专业素质要求也不断提高。但其实我国的建筑行业管理会计人员的专业基础掌握能力并没有那么乐观,多数企业都缺少对管理会计人才的培训体制和考核制度,这就在某种程度上降低了建筑单位对管理人员的录入要求。

三、充分发挥管理会计在经济转型中的重要作用应采取的措施

1.管理会计在改善经营管理上提高到战略地位想要全面提升建筑行业的管理会计水平,首先要对建筑企业经营人员的管理会计思想进行转变,提升管理会计的战略地位,从根本上摒除传统陈旧的管理理念,然后积极借鉴国外先进的管理会计理念,发挥出管理会计在制定计划、参与决策、制定绩效管理制度等方面的作用,促进管理会计在建筑领域健康的发展。

2.进一步使建筑企业管理会计与中国的经济转型相接轨在管理会计方面应方积极响应国家财政税收的相关政策,例如在推广营改增政策时,建筑企业应当通过提升管理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企业消化税负的能力等方面将企业与市场经济相结合,达到降低建筑企业管理会计中的财务风险的目的,并且促进建筑企业健康发展,促使建筑领域日新月异。

3.全面提升建筑企业管理会计人员专业素养如果想要发挥出建筑企业管理会计在经济转型中的最大作用,提升建筑企业管理会计人员的专业素养和综合素质是必然选择。建立出健全的管理会计人员训练体系,不仅会提升管理会计人员的专业水平,增加会计人员之间的交流,不断提升会计人员的业务水平还会为建筑企业提供强大的人力资原动力[3]。建立完善的考核制度,当出现考核成绩不及格的会计工作人员时,应及时予以辞退,这样可以达到净化建筑企业中管理会计人员环境的目的;

4.建立健全建筑企业管理会计的财务监控体系应当在建筑企业单位中建立完善的企业管理会计财务监控体系,通过弥补财务风险中的疏漏为管理会计提供良好的内部环境,这样也会对提升财务管理质量有帮助,发挥出管理会计在经济转型中的重大作用,促进建筑企业与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相结合,加快建筑领域发展的步伐。

四、结论

根据上述文章所述,因为建筑企业中管理会计工作正在进行逐步完善,从而发挥出管理会计在经济转型中的作用,促进了建筑领域的飞速发展。但是在发展建筑企业中管理会计工作的过程中仍然存在着许多的问题需要解决,所以建筑企业应当借鉴国外的先进管理会计理念与模式,并与自身特点相融合,让管理会计人员参与到计划的制定与组织战略的实施中来,制定出符合当前建筑企业发展状况的经营战略,加强建筑企业的经营管理,提高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另外,建筑企业还应当积极去相应国家提出的相应政策,抓准时机,与市场经济接轨,促进建筑领域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乌兰娜日.经济新常态下推行管理会计体系的思考[J].中国工会财会,2015,(7):9-10.

[2] 张勤.管理会计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重要作用之我见[J].现代经济信息,2013,(13):221.

篇10

1多元化理论的发展及建筑企业多元化战略类型

多元化战略理论最初由美国经济学家、战略管理的鼻祖伊戈尔-安索夫fH.igorAnsof,1918—2002)于1957年在其《多元化战略》中提出。安索夫的多元化战略是以产品种类多少来定义多元化.无法区分高度相关的多种产品经营与高度不相关的跨产业的多种产品经营之间的差异1959年。彭罗斯在《企业成长理论》一书中,定义“多元化”为“多元化包括了各种最终产品的增加,垂直一体化程度的增加.以及企业运营的生产领域数目的增加这最后一项对多元化的度量是最重要的”。彭罗斯认为.企业多元化发展的程度与其拥有的资源量相关.而成功率则与原有专长领域相关。.1962年.钱德勒发表专著《战略与结构一工业企业发展的历史阶段》,提出了“结构跟随战略”的著名论断。他指出企业组织结构的相应调整是企业多元化成功的关键同时他运用历史分析法,开创了多元化战略与绩效关系研究之先河。指出除非企业的组织结构发生相应的变化.否则企业的多元化会导致绩效下降。同年。高特的《美国工业中的多元化与一体化》一书诞生,这是第一本以数量分析为基础,研究企业多元化发展的著作。高特以《美国标准行业分类和代码》(SIC)中的4位数行业分类为依据.来计量企业多元化程度。他说“多元化可定义为单个企业所活动的异质市场数目的增加生产活动的异质性如果仅仅涉及有些差异的同类产品或垂直结合方式.并不是多元化”。高特在4年后进一步明确“多元化的含义是一个企业所活动的行业数目的增加”。基于上述理论.我们可将建筑企业的多元化战略分为横向多元化、纵向多元化两种类型。其中横向多元化是指企业向与现有产品、技术、市场毫无关联的经营范围扩展.它是一种非相关性的多元化而纵向多元化是建筑企业除了做传统的普通民用、公共建筑施工以外,通过纵向扩大土木工程领域的业务范围来扩大企业规模提高经济效益的多元化.是一种相关性的多元化。这种多元化分类可直观地通过图1列示。

2建筑企业多元化战略发展现状

根据2009年度ENR全球最大225家国际承包商排名,我们不难发现.排在前1O名的国外承包商几乎都在实施多元化战略其中法国Bouygues公司就是典型横向多元化发展企业它除了经营建筑业外还经营法国的通讯电信业务.其中Bouygues电信是法国第三大电信运营商.2008年相关统计数据显示.其电视台广告所占市场份额为54%.收视率高达31%.居法国之首。而纵向多元化的代表则是美国Bechtel建筑公司.它的业务领域已涉及到交通、石油化工、电力、建筑、工业、环保等土木工程,据有关统计资料显示.它在上述各领域2008年所占营业额比例分别为12%、31%、14%、12%、19%、12%。2009年我国内地也有5O家企业榜上有名.其中有排在全球第17位的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25位的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等,这些企业从营业额的分布来看.主要业务都是民用、公用建筑的建筑施工.即使涉及土木工程的其他领域,其营业额占总营业额的比例也是非常的小。这说明我国建筑企业无论是纵向多元化还是横向多元化程度都不高.与前述的国外承包商存在较大的差距。

3建筑企业实施多元化战略的动因分析

根据笔者对诸多建筑企业实施多元化战略的动机进行分析.各企业实施多元化战略的原因可归纳如下:

(1)分散企业的经营风险。建筑工程项目一般规模较大。周期较长.投资量大,可产生风险的因素数量多且种类繁杂。如合同风险、项目风险、技术风险等。多元化经营可以提高建筑企业应付市场变化、技术变革或新替代品出现等多方面不确定性事件的灵活性和承受能力.分散建筑企业的风险。经验数据也表明,经营范围越大,经营活动越分散的企业.利润率波动也越小。因为通过把收益互不相干的经营活动联结在一起.可以降低企业对外部某种或多种因素的依赖,降低企业发展受行业周期性波动的影响。

(2)产生协同效应。从短期来看,建筑企业多元化扩展(收购兼并)可以利用税法、会计处理惯例等获得纯财务上的收益.形成财务上的协同效应。从长期来看.各部门可以共同享受企业的无形资产.企业专有管理技能可以在不同部门间进行转移,实现管理协同效应。可以提高人员和设备的效率.同时通过间接费用的分摊和原材料的批量采购降低企业生产成本

(3)提高盈利能力。建筑企业目前盈利率相对较低.据相关资料显示其利润水平仅有2%~3%。而负债率则高达65%多元化发展是一个可能的选择.通过多元化可以提高施工企业的盈利能力。首先,新进入的产业一般毛利水平较高,可以直接提升建筑企业整体盈利水平;其次,新增加的盈利提升了建筑企业在主营业务上的技术能力、产品能力和服务能力.逐步构建了企业在主业上的核心竞争力.进而为企业在主营业务上长期盈利的能力创造战略性的基础。

(4)加强资源整合。目前,建筑市场的一个重要趋势是业主要求建筑企业提供土木工程领域的从规划、勘察、设计到采购、施工、装修在内的整合服务。因此,为了满足客户的需要,建筑企业有必要在恰当的时机在基于产业链延伸的纵向多元化上进行更深一步的探索.逐步打造、整合、集成相关服务,提升建筑企业整体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满足市场需求。另外,建筑企业横向多元化经营创造了一个很大的内部资本市场.它将有效地解决企业投资不足的问题.并且当其中的一个产业陷入衰退时.可将其产生的大量闲置资金转移到其他产业上去.这样既避免了企业资源的浪费.又能保证企业其他产业有足够的实力参与市场竞争。

(5)实施战略转移。建筑企业为得到更高的成长率或因传统业务市场的萎缩.必须挤占其他建筑企业的市场.这通常是要靠降低价格、增加设备投入以及研究开发费用等手段来实现的。这种行为不仅代价高.而且可能遇到相关行业竞争企业相同手段的反击。因此,建筑企业必须在原市场以外的领域发展,即纵向多元化发展。

4建筑企业多元化经营战略的风险

实践证明.建筑企业多元化战略的回报和风险都是较高的。盲目扩张会导致建筑企业顾此失彼.资金周转出现问题,导致多元化失败。对经营业务相对单一的建筑企业来说,多元化战略带来的风险尤为明显.其风险主要来源于:

(1)资源配置风险。建筑企业在资源没有有效整合的情况下.多元化发展必然导致企业将有限的资源分散到每个发展的产业领域。新投资的产业会通过财务流、物流、决策流、人事流给企业产业经营带来全面的影响.从而对原有业务产生影响.无法与相应的一元化经营的竞争对手进行竞争。

(2)成本风险。通过多元化战略来降低风险是要付出代价的建筑企业由一元化经营转向多元化经营.涉及众多的产业领域.必将增加相应的管理成本、机会成本、学习成本、人力资源成本等。

(3)管理和文化冲突建筑企业在不同的业务领域经营会造成管理理念上的冲突.不同业务单位的业绩评价、集权与分权的界定.各职能部门协作的矛盾会导致企业在管理上面临风险如果是通过并购形成的多元化发展.不同企业文化存在融合风险.而企业文化冲突对企业经营往往是致命的

(4)进入和退出行业市场的风险。行业进入不是一个简单的“买人”过程.企业在进入新产业之后还必须不断地注入后续资源.去学习这个行业并培养自己的员工队伍.打造核心竞争力.

塑造企业品牌同时.行业的竞争态势是不断变化的.竞争者的策略未知.企业必须相应地不断调整经营策略。所以,进人某一行业是一个长期、动态的过程.难以用通常的投资额等静态指标来衡量行业的进入风险。另外,一旦进入某个行业,考虑到沉没成本.企业如果想退出是十分网难的.并且会对主营业务造成重大的不利影响。

5建筑企业多元化经营战略的实施

基于上述多元化发展的动因和风险分析.同时考虑到建筑企业多元化战略受建筑行业特点的影响.笔者认为纵向多元化战略比较适合中型建筑企业:而横向多元化则只能在建筑企业具备一定规模和资金实力后才能实施.如集团公司那么建筑企业究竟如何实施多元化经营战略呢7下面是笔者的一些不成熟的看法:

(1)提高核心竞争力企业核心竞争力包括研发、生产、营销、网络关系、战略管理等能力,能够成功地进行多元化战略转型的企业.关键是拥有核心竞争能力对于建筑企业来说.核心竞争力可以体现在研发设计、网络关系、战略管理、工程建设、项目经营等方面。因此,建筑企业可以根据自己的资源和能力特点.从这些方面出发来培养和提高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2)建立合理的组织结构对于实施多元化的建筑企业来说.事业部型组织结构是一种理想的组织结构选择这种组织结构可以集约各业务板块资源.克服资产资源分散在各下属企业的障碍.可降低经营管理成本受建筑行业特点的影响.建筑企业各种业务之间联系较大.而且业务种类也非常繁多,因此很有必要把类似的、相关度非常高的各种业务归类.采用事业部来管理的办法。

(3)构建价值创造型总部。多元化发展的建筑企业总部一定要能通过企业(集团)资源的整合,资金、技术、人才的流动,对子公司良好商务环境及政策支持等方法来创造价值有了价值创造的基础,建筑企业(集团)总部对于分、子公司的有力管控就有了坚实的利益基础.才能减少建筑企业多元化发展的阻力。

(4)发展周期互补产业建筑企业在多元化的过程中.不应仪以做大企业为目标.而应在详细可行性研究的情况下.避免浪费企业资源和进入同建筑行业周期相同的产业如果主营业务与多元化产业同时进入萧条时期.这对规模较大的建筑企业来说影响是十分严重的建筑仓业在多元化的过程中应充分考察市场.发展与建筑行业周期互补的产业.尽量规避市场周期变化带来的风险。

(5)充分利用业剩余资源建筑企业要在保证现有主营业务不受影响的前提下.有一定剩余可支配资源.才能向其他产业发展.并应当发展一些资源占用周期短、资金回笼快的产业,使建筑企业能够在保证核心业务的同时.合理利用企业剩余资源.发展多元化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