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的基本流程范文

时间:2023-05-25 15:53:3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课堂教学的基本流程,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课堂教学的基本流程

篇1

【关键词】主流化;教学流程;专业研训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活动的基本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途径,而教师是课堂教学改革的主力军。为了解决新课程对课堂教学的新要求,课堂教学形式必须发生本质的变化。旧的教学模式在教师头脑中根深蒂固,如果没有新的方式来冲击,将很难改变现状。为此,我们对学校教师教学现状进行了分析、探讨,根据学校品牌教师成功的课堂教学流程的研究与论证,我们构建了“激趣、导学、操练、反馈”的学校主流课堂教学流程。活动的实质是调动广大教师的教研积极性,认真学习现代教育理论的主动性,充分认识课程改革的重要性,积极探索新的课堂教学流程,这样才能全面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大幅度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一、主流化课堂教学流程的构建,提升了教师对课堂教学的再认识

课堂教学流程改革一直以来被认为是教育教学改革的主阵地。中国传统的课堂教学流程深受影响的是赫尔巴特的教学形式四阶段及赫尔巴特范式的“苏联版”――凯诺夫的教学五段论,用演绎的方式来构建教育学说,使各概念间有严密的逻辑推理关系。这种单一的教学流程虽然日益受到教学改革的冲击,但是,影响课堂教学实践的关键因素仍然是教师头脑中固有的“教学理论”,正是在这种以“教师行为”为主导、“讲授――接受”为主要教学方式的教学流程中,教师不可动摇的“正式权威地位”使教师成为课堂的主宰,全力将学生的学习行为和学习期待纳入到自己的模式中。但同时教师的课堂主导地位又深受教材内容的制约,学习的本体不是来自教师,而是来自教材。由此,就产生了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三大矛盾:其一,教师如何为学生确立学习的起点?其二,教师如何判定教学是适合学生所需的?其三,在信息飞速发展的时代,教材内容能否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当教师将每一次课堂教学活动置于学生的整个成长过程中时,有多少实际课堂教学时间是有效的课堂教学时间?

近年来传统课堂教学理论和教学存在的问题和弊端引起了诸多专家、学者的深思,也不断推动着课堂教学流程的改革。教育的本质应当是回归生命本体的教育,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信息化社会中,以大众传媒和因特网为主干的社会因素的教育功能的发挥打破了教师在知识传授中的垄断地位,并对作为社会主流文化传承载体的学校教学形式和内容形成冲击,因此,课堂教学过程的要素也发生变化。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处理好课程作为社会文化载体与学生的生活世界沟通的关系,教师倡导的应是一种能促进学生发展的高品质的自主学习,学生能保持强烈的学习需求和学习兴趣,能够给学生带来智慧的挑战,使学生有足够的自主学习的空间,能让学生从中获得较高的自我效能感。教学流程既是对教学理论的运用,又是对教学实践的概括,其研究对于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的推动都是不言而喻的,在充分研究分析我校品牌教师的课堂成功的教学流程基础上,在科学的研究方法指导下建立“激趣、导学、操练、反馈”主流课堂教学流程,促使学校教育研究从经验型走向科学型。

二、主流化课堂教学流程的构建,磨砺了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

(1)重建教育教学理念。教育理念的完善是促进教育改革的根本因素,其他因素(如教育手段、教学组织手段等)只不过能引起教育的部分改变而已,最好的办法是“开始以一种新的方式来思考……一旦新的思维方式得以确立,旧的问题就会消失”。必须认定,基础教育阶段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基础教育阶段的知识可以以适当的方式教给任何人。学习的过程是学生主动建构知识、内化知识的过程,所以,教育应该把儿童(学生)的世界还给儿童(学生)。构建新的教学流程,教师的科学意识、科学态度、科学方法必须发生根本转变。

(2)形成多元的思维方式。新课堂标准要求学生改变原有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构建以学生主体的多样化学习方式,与传统的教学大纲相比较,课程标准更多地强调学生学习的过程与方法,这一转变不但意味着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也意味着教师将教学内容局限于教材或课堂内的传统思维方式的转变。马克思曾说过:“能给人以尊严的只有这样的职业――在从事这种职业时,我们不是作为奴隶般的工具,而是在自己的领域内独立地进行创造。”教师不但要有扎实的学科知识技能和宽泛的科学人文知识作为职业的基础,还需要掌握基本的逻辑方法和科学研究方法,才能有效地指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教学流程是在长期的教学实践的过程中形成的,要受到教学观念、教学目标、教学条件等的制约与影响。

因此,应以一种动态的眼光来看待教学流程,即世界上没有一成不变、普遍有效的教学流程,教学流程一旦凝固起来,就成为僵化的条条框框,就会陷于程式化了。课堂应该是流动着教师的教学智慧的场所。研究表明,有效教学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及时总结、反省、修正与控制课堂教学进程的方式和技能,对学生的学习过程的反馈敏感性强,对教学活动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改进和纠正,保持对教学过程的敏感性和批判性。因此,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善于捕捉课堂中的有利于教学的信息,调适学生的心理状态,因地制宜、因人施教,方显课堂教学的勃勃生机和师生的生命活力。

三、主流化课堂教学流程的构建,明细了教师的操作流程

(1)流程的内容及程序。课堂教学流程将整个课堂教学分为四个基本教学环节,即:激趣――导学――操练――反馈。教师在课堂教学前给学生以直接的感官刺激,有利于引发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兴趣,使学生对学生内容产生积极的倾向性,并激起热烈、持久的情绪。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曾说:“教师如果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使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带来疲倦。”随即的导学教学,是引导学生主动、积极、自觉地掌握知识的教学方法。注重思维过程和思维方式的导学,根据学生学习知识、技能所需要的高效思维方法,按思维流程设计相应的导学式问题,根据所设计的问题导学学生思考,并逐步过渡到让学生自己向自己提出问题,自我导学。而操练是一种互动的课堂生成和课堂展开自主探究的过程,学生思考的方向指向问题,使思考的策略达到自动化的水平,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走向实践,培养学生的意识及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在学习中通过小组讨论、游戏、辩论、合作解决问题,活跃思维,拓宽思路,激发创新的热情。最后的反馈环节,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输出的信息,经过施教对象处理后产生的教学效果再输送回来,并对教学信息的再输出发生影响的过程。课堂教学反馈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多向信息交流的过程,是优化教学过程,实现教与学和谐统一的必不可少的环节,是落实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一种途径。维纳曾说:“一个有效的行为必须通过某种反馈过程来取得信息,从而了解目的是否已经达到。”教师作为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通过教学反馈可以了解学生知识掌握、方法获得的情况,也可以检验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从而根据反馈信息随时调整教学进程,促进学生的发展。反馈这个环节是充分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这一教学理念的一个重要环节,它着重检验学生是否达到教学目标,最高要求就是进行分层反馈,保证尚未达标的学生有机会矫正补救,并采取针对性措施给学生第二次达标的机会分层训练。教师设计有一定的梯度、深度和广度,能较好地反映本堂课重点、难点和疑点,特别是具有一定思维空间和开放程度,且能尽可能联系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实际,体现学生学习能力的差异及教学要求上的差异。

(2)流程的实验与推广。我们将用近三年的时间来完成构建,一年培植,一年推广,一年完善与超越。在我们构建了流程的基本程序后,我们首先进行品牌流程的提炼,学校品牌教师的课堂教学流程多数具有这一特点,实验人员参与听课、评课,并听取学生的意见,对流程作进一步的修正,然后选择了全校教师,在自己的课堂教学中部分运用这种流程组织自己的课堂教学研究,学校就教学流程实验专项组织学生座谈会,问卷调查,就新流程下课堂教学效果展开讨论,提出意见和建议。师生总体评价是,“激趣、导学、操练、反馈”课堂教学流程遵循了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起到了一种指导和促进作用,学生在教师的精心指导下,自主地去获取知识和探究知识,充分地发挥着学生的主体作用。特别是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目标不同,要求不同,有利于学生根据自己的基础及要求自主地学习,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对学生学习方法的形成与学习能力的提高有较大的帮助,较好地达到了预期目的。根据调研结果,我们将“激趣、导学、操练、反馈”教学流程在全校进行了推广。

四、在实践与反思中,升华了教师对课堂教学的认识

近几年来,我们坚持不断实践,不断反思,不断提升,学校以科研月考核的形式,从制度的角度推进主流化教学流程的推广和研讨。从理论上架构,在实践中研磨,从理论中提升,在实践中突破,在新一轮的深入实践中,不断形成新的体悟和理解。我们的主流教学流程只有在和谐轻松的氛围下,追求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才能真正实现高效的目标。

心理学家研究发现:人在轻松的氛围中思维处于最佳的状态。学生也只有在轻松和谐愉悦课堂氛围中,才能有最理想的学习状态,教师应善于运用一些策略,创建和谐的课堂氛围。教师亲切的笑容、适度的幽默、鼓励性语言、师生平等互动以及小游戏等都有助于营造良好氛围。在课堂教学中要以学生引路人的姿态出现,态度和蔼可亲,作风民主正派,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发表不同的意见,提出不同的问题,这样学生才能做到“不惟书”、“不惟师”,勇于提问,敢于质疑。如果我们能够营造出“民主、平等、尊重、理解、关注、赏识”的新型的师生关系和和谐愉悦的课堂教学氛围课堂氛围,就可以使学生身心愉快、思想活跃,结出课堂教学高效率的硕果。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选择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才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教学目标呢?教学方法选择的主要依据是教学内容,学生认知的实际,教师的个性心理特征,只有选择最适合某课的教学内容、最适合学生的认知实际、最符合教师个性心理特征的教学方法,才能最高效率的完成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包括学习知识,培养能力,提升素质,使学生在接受学习的前提下,把知识内化为自我修养和自己的实际行动。

在主流化地教学流程推广地过程中,如何才能实现有效,进一步达到高效呢?我认为关注“主流教学流程”实施的外延,也就是遵循课堂教学常规,这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前提和保障。

总之,课堂既是教师教的主阵地,更是学生学的主渠道,我们只有理性地认识的课堂教学,客观地面对课堂教学,不断地改进课堂教学,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除了大力提倡主流化教学流程“激趣、导学、操练、反馈以外,还有很多问题需要我们去思考与实践,遇到的困难也会不少,碰到的问题也会更多,教师只有把追求课堂教学艺术的完美与课堂教学的高效作为自己一生孜孜不倦的追求,才能为新时代培育出高素质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 游戏编程;信息技术;VB

中图分类号:G633.6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6)09-0082-02

1 前言

编程部分知识的教学是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重难点,也是使学生最为头疼的信息技术学习内容,加之教师枯燥、乏味的教学方式无法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编程知识的兴趣,所以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果不是非常理想。

2 合理选择编程软件,丰富学生体验

在当前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过程中,针对编程方面内容的学习,初中教师大都引导学生学习VB(Visual Basic)编程语言,并且持续需要学习两年的时间。特别是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电脑在学生日常生活中处处可见。目前,他们在信息技术教学前大都已经基本上掌握了计算机以及常见软件的基本操作,却基本上没有编程方面的知识,需要重新开始学习。虽然初中生在学习VB编程知识的时候,经过一段时期的训练后会逐步掌握VB界面的参数设置、代码编写和调试等方面的知识,但是从整体上来看,初中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比较差,and、not、if和or等关系词的运用不是非常理解,学习起来有一定的困难。一个学期下来,学生也大都只能掌握VB软件的基本操作,尚不能进行编程。如果信息技术教师可以将Scratch编程软件介绍给学生,引导学生在掌握该编程软件的基本方法后去按照自己的兴趣来编写游戏程序,激发学习编程知识的兴趣。

Scratch这款编程软件不同于JAVA、VB和VC等编程软件,需要用代码来完成某些程序,它可以类似于积木形状模块的构成形式来实现对程序的参数进行控制。该编程软件的入门比较简单,学生不需要具备编程基础,非常适合初次接触编程的初中生;该软件的内容非常丰富,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来进行简单游戏的设计,从而使学生在参与简单游戏程序设计的过程中培养和提升逻辑分析能力、独立思考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如在借助VB程序编写“乒乓弹球”小游戏的时候,学生必须要非常熟悉VB的编程界面以及代码的编写,还要熟悉声音、图形和动画等不同种类内容的编写,这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编写能力,同时也需要耗费20多节的培训时间。但是如果换用Scratch编程软件来进行编写,则只需要几节课程的学习即可完成。通过这种学习方式,学习编程知识不再那么枯燥、乏味,可以使学生在编程游戏程序的时候培养创造力和思维能力。

3 创设游戏编程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在开展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尽量采用有效的方法和手段来激发学生学习编程知识的兴趣。编程知识本身比较枯燥乏味,加之其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的要求比较高,所以更要采用有效的方法来激发学生学习编程知识的兴趣,提高学习编程知识的能力。另外,良好的教学情境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基础和前提,同时也是活跃课堂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条件,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也不例外。在初中信息技术编程教学中,为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编程知识的兴趣,信息技术教师可以合理引入游戏编程教学方式,但是其前提是教师必须要先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游戏编程情境。教师必须充分结合初中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为学生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来充分激起他们参与游戏编程的积极性,从而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游戏编程活动中来。

如为了可以将游戏编程合理地导入到信息技术课堂实践教学中来,下面以“快乐旅游抽奖”游戏程序案例为例,就其情境的具体创设方式进行探究。为了确保情境创设的质量,教师需要先引导学生回忆生活中常见的抽奖活动,接着为学生创设一个旅游单位所创办的活动,中奖的旅游人员可以免费获得一次往返旅游的机会。由于多数初中学生对于抽奖这一活动比较感兴趣,因此,“快乐旅游抽奖”这个游戏编程情境的创设比较合理。此外,教师还可以先在课堂上举办一场“快乐旅游抽奖”的活动,使学生可以明确抽奖的具体流程,从而为他们编制游戏流程图奠定扎实的基础。在学生基本掌握“快乐旅游抽奖”活动流程图后,教师要引导学生运用流程图符号来绘制编程的流程图,最后使学生尝试运用if等语句来编写相应抽奖程序的代码。通过这种游戏情境的创设,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游戏编程活动的积极性和热情,使学生可以在愉悦的环境氛围中学习编程知识,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增强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果[1]。

4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增加课堂容量

基于上文所述,“快乐旅游抽奖”活动游戏编程教学情境的创设不仅贴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也包含极强的趣味性、新奇性和挑战性,可以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编程知识的兴趣,也可以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游戏编程中来,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创新能力。即便在游戏编程完成之后,学生参与游戏编程活动的兴趣还是意犹未尽,并且乐于积极去挖掘游戏编程背后所隐藏的编程知识。加之教师的合理引导,学生很容易深刻理解和掌握双路径决策在编程中的具体含义及其应用方法。另外,“快乐旅游抽奖”等游戏编程教学形式不仅可以使学生有一次快乐的体验,也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编程知识的兴趣,教师也充分发挥了自身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引导作用,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真实体现,课堂教学的内容也更加丰富,课堂容量不断增加。

为了进一步发挥游戏编程在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方面的积极作用,教师可以组织学生积极进行自主学习,借助小组合作、微课以及其他视频等多种活动方式来让学生更好地感知和探究游戏,也可以使学生在参与探究性活动时提升创新和探究能力。总之,通过游戏编程的合理应用,在教师恰当引导下,学生的程序编码能力可以一步步得到提高。

如在平时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尽量选取一些与编程知识相关的生活情境来为学生多创设一些游戏编程情境,并鼓励学生积极投入游戏程序代码编写中来,而教师则要在这个过程中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比如图书馆通行证、男女身体体重计算标准以及超市购物打折等程序代码的编写。在学生了解“快乐旅游抽奖”这一游戏程序代码编程之后,大部分学生均可以本着“分析问题―界面设计―代码编写”的过程来编写出相应游戏的程序代码,从而使学生通过不同游戏类的程序编程来提升编程能力,切实提升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5 结语

总之,在新课标的推行下,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当前教育对于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所提出的新要求,尤其是编程这一课程教学难点。游戏编程在课堂教学中的合理引入,可以在确保课堂教学质量的基础上,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本文重点就游戏编程在课堂教学实践中的应用进行探究,以期更好地服务于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开展。

篇3

“四三三四”具体指坚持“四个原则”,运用“三个工具”,把握“三大板块”,落实“四大环节”。 

“四个原则”指知识技能共生原则——共生课堂必须是知行合一的课堂;生生共生原则——共生课堂必须是学生合作学习的课堂;师生共生原则——共生课堂必须是教师能得到专业成长的课堂;课堂内外共生原则——共生课堂必须是有延伸性的课堂。 

“三个工具”是共生课堂教学过程实施的载体,具体指导学案、小组建设和管理评价。导学案是共生课堂教学的路线图,小组建设是共生课堂的基本实施单位,管理评价是共生课堂的助推器。 

“三大板块”是就教学结构而言,具体指课前师师共生完善导学,课中多维共生促进练学,课后生生共生巩固延学。第一个板块基于导学思维下的师师共生,关注课堂内外的教师学习共生;第二个板块指课堂学习中师生(生生)之间以小组为学习单位进行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第三个板块基于课内与课外共生,是为了巩固课堂所学知识进行的课后拓展延伸。 

“四大环节”是共生课堂教学模式的操作流程,具体指预习存疑、交流质疑、展示释疑、巩固拓展。 

预习存疑是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环节。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后,围绕导学案的要求自学文本,理解文本中最基础、最显性和最能消化的知识,遇到无法解决的问题时做记号。这一阶段要培养学生自学的习惯,教会学生自学的方法,鼓励他们大胆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交流质疑的主要任务是引导学生在提出疑问的基础上,通过合作学习解决疑问。首先,学习对子之间互相汇报自学成果,提交自学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并讨论解决。如果不能形成统一意见,准备提交给小组讨论。小组内的合作学习,一是集体讨论导学案上预设的问题,二是组员提出生成的问题并讨论。本组解决不了或意见不统一的问题提交给教师。 

展示释疑时,教师整合收集的共性问题,让各小组领取展示任务。小组长依据组员的不同特点进行合理分工。展示时,教师要注重倾听,不到关键时刻不干预。 

巩固拓展既是对当堂知识的检测反馈,又是在学生认知起点上的拓展延伸。它是将知识转化为能力,实现课堂内外共生的重要途径。 

二、实施策略 

2012年,思源学校采取整体联动、强势推进的策略推行共生课堂模式。 

1.更新理念强势推行 

暑期集训时,思源学校召开了课改动员大会,明确提出共生课堂必须全面推行,教师必须全员参与。会上还印发了《红安思源实验学校“共生课堂”实施方案》,明确了共生课堂的实施步骤。 

集训期间,学校组织教师学习共生课堂的基本理论,安排外出学习的教师介绍课改名校的经验,组织教师观看课改示范课。两天的操作体验式培训,让教师了解了共生课堂的核心理念、美好愿景以及基本的操作方法及流程,打消了部分教师不想改、不愿改的念头。 

2.建立模式稳步推进 

开学前两周,围绕小组建设工作,学校对教研组长和备课组长进行了三次集中培训。培训的主要内容是导学案的编制与使用、课堂流程与操作。学校要求各年级以备课组为单位集体编制导学案,统一课堂操作流程。 

两周下来,师生慢慢适应了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交流的学习方式,但也暴露出一些问题:一是个别教师迫于课改压力,表面上支持课改,背地里仍然“满堂灌”;二是大多数学生没有自主学习的习惯,对新的课堂教学方式无所适从。 

针对教师出现的问题,课改领导小组决定采用示范引领的方式解决:选不同学科、不同学段的骨干教师上共生课堂研讨课,课后组织教师集中研讨,弄清共生课堂教学到底该怎样开展。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学校一方面请做得好的班主任介绍经验;另一方面组织学生到做得好的班级参观学习,亲身感受。这些措施取得了明显成效:教师对共生课堂的教学环节更加明晰了,逐渐能轻松熟练地操作;学生初步养成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 

新的问题又出现了:学生在课堂上交流展示热烈,但太多太乱,经常不能按时完成任务。教师方面的问题突出表现在导学案设计程式化,质量不高,容量失当,不能真正起到导学作用。课题组再次深入课堂调研,发现症结在于教师的导学案设计不科学,掌控课堂的能力不强。于是,课题组认真总结、提炼出导学案设计的基本流程,即集体讨论,分解任务→个人初备,形成个案→集体研讨,形成初案→初案细化,形成定案→实践反思,形成补案。同时,引导学生在交流展示时多倾听,有选择,不重复;要求教师要宏观地驾驭课堂,不能置身事外。 

经过半年的实验,课改的效果初步显现: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幅提高,教学质量有所提升。新的问题接踵而至——面对部分学生新鲜感的消退,不少教师束手无策。 

课题组通过调查,很快找到了原因:评价手段过于单一,缺乏激励性。课题组及时引导教师对前期的做法进行了梳理、总结,发现了许多好“点子”。同时,学校和班级也积极参与到评价工作中来:每班每月评选一个“优胜学习小组”,颁发流动红旗,并给予适当的物质奖励;每班每月评选一个“展示之星”,学校在每月第一次升旗仪式时集中表彰。 

除加大对学生的评价力度外,思源学校还加大了对教师的评价力度。学校结合期中测试情况,召开共生课堂推进会,分析、总结工作推进中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邀请六位不同学科的课改名校一线教师对课堂进行诊断,解决教师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在此基础上,课题组制定了《红安思源实验学校共生课堂评价标准》等,用于指导课堂教学行为。 

3.完善体系快速提升 

经过两年多的实验,共生课堂教学模式已成为思源学校的教学新常态。又一个问题凸显出来:长期印发导学案成本高,学校经济负担很重。 

课题组经过反复研讨,认为导学案作为一个载体,在课改初期对转变师生观念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它的最大价值不是作为实体的纸张,而是其背后的导学思维。所谓导学思维,指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始终以如何学为思路,对教学内容进行分解,用问题串联的方式,配合不同的学习方法和学习形式,分层设计,形成最终的导学案。导学思维包含几个基本要素:基于学,分层设计,问题串联,学习方法指导。在多媒体设备已经普及的今天,教师完全可以通过课件,把导学要求传递给学生,达到导学目的,而不必完全依赖于纸质稿。于是,从本学期开始,基于导学思维的教学设计和课件设计替代了纸质导学案。实践证明,这样的方式并未影响导学功能,却大大降低了课堂教学成本。 

篇4

【关键词】顿悟 精讲 对学

2012年7月17日市教委制定并印发《重庆市义务教育"卓越课堂"五年行动计划》。为了进一步更新教育观念,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有效转变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我们逐渐建立起初中物理"顿悟+精讲+对学"课堂教学模式。

"顿悟+精讲+对学"课堂教学模式,符合重庆市 "卓越课堂"标准,顺应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要求,广泛适用于章节测试、单元检测、阶段检测后试卷的评讲,最大程度地优化了各课堂时段利用率和有效性,形成最优化的课堂形态,教学流程清晰,操作简单易行。 以《单元检测试卷评讲课 》为例,谈谈其教学流程。

"顿悟+精讲+对学"课堂教学模式是在班级学习小组建设基础上开展的课堂教学模式创新尝试,要求学习小组成员间团结、合作、积极、向上。师徒配对须遵循以下原则:1、以学习小组为基础,位置就近、适当调整即方便讲解。2、学习小组内原则上成绩最好的、最会讲的同学负责教学习最困难的同学,依序确定。该教学模式经常开展反过来又进一步促进学习小组建设,进一步增强小组的荣誉感和凝聚力。

"顿悟+精讲+对学"课堂教学模式是在"科学""民主"人本"思想的潮涌下创立的初中物理新的课堂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以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表现学习为基本学习方式,以让学式教学、讨论式、启发式、激励式、示范式教学为基本教学方式,顺应小班额、个性化、开放性办学的现实要求,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化大班为小组,变逐题讲解为学生顿悟,变满堂灌为教师精讲,变强化练习为生生对学,。从最简单的开始,有效调动起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顿悟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自主学习的学习欲望和学习需求,同时为后面的对学打下坚实的基础,解除"师傅"学习的后顾之忧和讲解的障碍。精讲既提高了讲解的效率,又节省了课堂时间,为后面的对学、汇报留出了时间。对学是本课堂教学模式的精华,其关注的是人的需要、人的发展,重视的是人的学习能力、交流能力、表现能力、实践能力、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在关注学生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能力培养的同时,更关注学生个性、良好学习习惯、终身学习能力、自主发展能力等方面的培养,更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变"学"为"教",与其说是"对学",不如说是"对教"。该教学模式是通过学生"优教"来实现学生课堂"优学",从而实现物理课堂高效、多效;是"以生为本"课堂运行模式,以构建卓越课堂 回归人本中心。

"顿悟+精讲+对学"课堂教学模式坚持德育为先、全面发展、能力为重、以人为本、与时俱进,突出"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核心理念;切实转变了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建立师生学习共同体和生生学习共同体,彰显多元、开放、包容的课堂教学文化;最大程度地优化了教学环境、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形成最优化的课堂形态,全面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和育人质量。

六、参考文献

[1]施传柱. 新课程背景下的中学物理课堂教学评价[J].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07(3).

[2] 樊建安.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10(1)

[3]. 黄羽辉.新课程标准下中学物理课堂教学模式的转变[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2006(6).

[4] 龙万忠.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0(12).

篇5

关键词:任务导学模式;问题情景;中职数学课堂;知识拓展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5-012-01

在新课程改革如火如荼快速推进的进程中,中职数学教学也面临着重要的调整与转变。更加注重课堂教学的效率,注重学生对数学知识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和提升,这是新形势下中职数学教学的两大着力点。在此基础上,教师如何更好的运用“任务导学模式”推进教学开展,无疑是摆在广大中职数学教师面前的重要任务。具体来说,对这个问题,可以做出如下的思索与考量。

一、任务导学模式应用于中职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必要性

单从字面意义上分析,“任务导学”就是以具体的教学任务引导学生开展有效学习的过程,这是一种用“任务和问题”带动“教学与学习”的教学模式,是新课改的具体表现,也是中职学生的基本诉求的展现。开展任务导学模式教学,一方面是中职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要求,另一方面则是学生实际能力亟待提升的需求。任务导学模式的流程来说,通常分为“问题情景―形成知识―应用拓展”三个阶段。首先,问题的设置与情景的创设,可以帮助学生们更快地进入到学习的情境中,同时为教师的授课找出针对点。其次,在具体的情境或场景中,学生们很快进入学习的状态,也可以更快的找出核心知识点所在,同时形成对数学知识的认知、理解和记忆。

最后,教师引导学生们对情景知识进行汇总、总结与分析,可以帮助学生们更快的应用数学知识并形成拓展的力量。所以,在中职数学课堂教学中,这样一个流程是自然而然出现的,是教学发展的正常步骤,符合教学的实际与学生们的要求。经过本学校的实践,在中职数学课堂教学中运用任务导学模式是可以起到很好的效果的,也是中职数学教学改革的需要。更重要的是,任务导学模式为开展中职数学课堂教学提供了一种启示或精神,即教学的开展要以“任务和问题”为先,当学生带着问题、任务进入课堂学习,往往可以极大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同时帮助学生更好的拓展知识面,形成思维发散能力。

二、中职数学课堂教学中运用任务导学模式的具体实践路径

通过前面的论述和分析,可以看出任务导学模式在中职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应用是必要的,更是广大师生的迫切需求。因此,开展任务导学模式下的中职数学课堂教学,可以尝试如下思路。

(一)合理设置课堂问题,开展有效学生分组

任务导学模式的精髓在于课堂授课和教学前的问题设计,即教师通过研读教材和教案得出的结论或最大的问题就是“问题设置”。设置合理的教学问题是任务导学模式运用的第一步。此外,要把全部学生进行有效的分组,通常以3-5人为一个小组。

开展分组是利于任务导学模式教学的前提,因为分组情况下学生们的独立性得到锻炼,同时团队协作意识和能力也可以进一步得到提升。教师将问题的设置做为中职数学课堂教学的先手,并且预先做好分组工作,就基本上为任务导学模式应用于数学课堂教学奠定了基础。在整个过程中,教师要作为“引导者”和“掌控者”的角色出现,要有应对各种突发状况的准备。

(二)教师帮助学生进入情景,形成知识

任务导学模式的关键步骤就是学生形成知识的阶段,即学生在特定问题情景的带动下对问题进行思考、分析与解决,最终形成自己的知识体验和感受。而教师在整个过程中,课堂教学要做到“三讲三不讲”,“三讲”即:讲学生提出的问题,讲学生不理解的,讲知识缺陷和易混易错知识;“三不讲”即:学生不预习之前不讲,没问题不讲,有问题学生不讲之前不讲。课堂上要及时纠正错误,给出正确答案。

做到了这些,中职数学教师的职责基本完成,其余则要依靠学生们的悟性、思索与探究,这也是任务导学的精华所在。教师作为一个“导师角色”的存在是为了引导最关键的步骤,而大部分的流程都需要学生作为核心主体出现。学生在这样的过程中,能够加深对数学知识点的认知和理解,同时逐步形成自己的实际能力,这也是与职业教学相呼应的。

(三)开展有效评价,形成知识拓展

在任务导学的最后阶段,教师要组织学生们开展小组评价,帮助他们更好的认识到学习的不足,同时找到知识应用的路径,为下一步的知识拓展打下基础。比如,小组评价采用积分制,各小组的基础分为100分,然后在此基础上或加或减。评价情况绘制成表格贴在教室专栏里,同时,班长和小组长每人都有一个底表,这样到了各考试段评选优秀小组时,只需看竞赛表上的积分,优秀小组自然便产生了。

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们发表自己的感想与意见,有不足的提出自己的观点,以便接下来进行相对的调整和改善。

综上所述,新时期中职数学课堂教学中运用任务导学模式是可以有效促进教学发展的,也可以激发中职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提升学生整体的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 高新兰.’任务单’导学模式下小黑板的神奇妙用[J].新课程学习(基础教育),2009(11).

[2] 林丽萍.宫振宇.对促进中职学校开展有效教学的思考[J].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03).

篇6

一、优化课堂预设,提高课堂效率

新课程强调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要求教师优化教学设计,做好课前预设。预设即教师在课前进行的对课堂教学有目的有计划的清晰理性的超时空的设想与安排。但是预设不是事先设定,不是必然发生;而是有利于课上生成,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一个好的预设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要着眼于课程资源的开发

教师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预设的内容是教学的素材,教学过程才是真正的创作。所以教师在预设问题时,问题要有一定的开放性。教师可以根据课标规定的内容,按照学生与教师自身的特点,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对教材进行增删重组和整合,使教学成为开发创新课程的过程,使课程与教学的发展同师生的主体性与生命力的张扬和发展成为一个统一的过程。

2.要着眼于课堂结构的优化

课堂教学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和很强的现场性,教学预设应该是多维、灵活、开放、动态的板块设计,要留有弹性空间。预案宜粗不宜细,只需设计话题、活动板块、主问题等,为学生探究交流提供一些思路。这样的预设才能使课堂结构收放自如,既给了学生展示自我的一个平台,也给了教师一片张扬教学个性的天空。

3.要着眼于学生学习方式的创新

预设要为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索留足余地,以学生的现有认知水平为起点,以学生自主建构的良好认知结构为终点,循序渐进,让学生自主吸纳,自主建构,力求为学生搭建自主、合作、探究的平台。

二、优化教学设计,培养学生能力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可见教师在上课时抓好开头,把握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未上新课,心有所向,对一个课堂来说至关重要。视频、小品、歌曲、重点时政资讯都能引起学生的高度关注,激发兴趣。

教师要采用多种教学情境、方法,始终关注学生的参与状态。主体教育理论认为,课堂教学过程是学生主体建构与发展的过程,它必须由学生的参与来实现,因此,教学过程中我们应根据实际情况创设多种教学情境、使用多种教学方法、多种评价机制,让学生的手、眼、脑、口、耳等多种感官共同参与知识的内化过程,使学生处于主动、活跃的状态,自始至终保持一种昂扬向上的精神面貌,提高教学实效。现在的中学生兴趣广泛、好奇心强、注意力容易转移,长时间的处于某种状态会有厌烦心理。如能适时地使用多种教学情境、教学方法,甚至因人而异地组织教学,必将调动全体同学的参与热情,提高教学实效。讲授、小组合作探究、角色模拟、辩论、案例剖析都是不错的教学情境设置和教学方法,如能灵活地加以运用,必将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列宁说过:“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对真理的追求。”学生在心情舒畅时,就会焕发学习的热情,诱发求知的欲望,激起创作的灵感;反之,心情就会郁郁寡欢,智力活动便会减弱,对课堂信息的接受能力减弱,降低课堂效率。新课程呼唤充满快乐、生动、活泼、竞争的课堂环境。只有在宽松、民主、平等、和谐、互信、愉悦的课堂环境中,学生良好的情绪状态才能被调动起来,学生才能不断地参与、交往、思考,释放个性与潜能,愉悦地学习,提高课堂实效。为此,教师要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师生关系和生生关系。要解决这一问题:第一,教师应尊重学生,树立民主的师生观。尊重学生的人格,承认学生的个性差异,宽容学生的错误。第二,善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情绪。第三,创设情境,提供师生合作、生生合作的机会,在合作中增进师生、生生情感,从而提高教学实效。

按照“以学定教,精练达标”教学流程的基本步骤,可将课堂教学流程分解为五个重点环节进行研究:一是学生自学环节。包括学生自学引导问题的设置、学生自学的引导及方法的指导,自学的形式,学生自学时教师的行为,实验演示时学生的观察,实验报告的撰写等;二是定教内容的确定。包括学生自学效果的反馈、反馈的方式,反馈问题及练习内容的设置,怎样确定定教内容,以及定教内容教师的处理策略;三是课堂练习。包括练习方式、练习层次、练习内容的设置,题型结构,试题的难度,矫正方法及策略;四是课堂达标作业处理。课堂达标时间、内容、方式、方法,问题或试题的难度,达标检测人数比率,效果情况,是否具有学科特点;五是课堂整体流程。课堂结构的完整性、缜密性和集约性是否科学,教学环节流程的过度、衔接是否自然,学生主体作用是否发挥到位,优、中、学困生问题是否处理恰当,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是否得到充分发挥,课堂上学生的思维是否活跃等等。

教学中遵循“因材施教”“教无定法”之原则,所以我们要从变化发展的实际出发,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根据不同的学科特点以及个人的教学风格,活化教学流程。只有这样,才能形成在统一模式下,既有学科教学流程操作的基本步逐,又具有每个教师的个性特点,符合每个班级实际的教学流程,提高教学实效,这是每个一线教师值得认真研究的问题。

三、优化课后作业,激发学生热情

作业是教学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为了适应新课改的要求,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思想政治课的作业迫切需要优化。表现为:

1.作业生活化

学生的生活离不开社会,天天在感知社会中的各种现象,天天要参与社会中的活动。随着知识、年龄的增加,他们需要逐步学会分析社会中的各种经济、政治文化现象,掌握参与各种社会生活的正确原则。如果我们教师能把作业设计得与学生的具体生活有关,引导他们自己动手、动脑、自主探究,事实证明能有效提高课堂实效。

2.作业多样化与个性化相结合

教师应适时地与时俱进,采用多样化作业形式,让不同学生的思维都能得到充分的拓展;但是教师又要考虑到学生的学习水平不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不同,故作业的布置应分层次,既照顾到学困生,又兼顾了学优生,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有效的提高。

3.作业要人文化

无论做作业还是批改作业都是一种人文活动。学生从教师的批改评语中感受到教师的才华、修养等;教师从学生的书面表达中感知学生的心灵。师生共同感受到民主、平等的氛围。同时,通过批改作业,学生间也可以相互交流借鉴,体会到同学间合作交流的乐趣。

篇7

一、对当前存在问题的一些思考:

1.教的方面:

备课:教师中存在着对课标学习不到位,对教材和教参钻研不够,对教材知识系统缺乏整体理解,对教材的重难点把握不准,教学目标制定不合理等现象。语文课对教学内容的课时分配问题及课后问题如何有机渗透到阅读教学之中,教师重视不够。数学与学生原有知识和以有的生活经验联系不够,个别教师对知识的理解不透彻,不准确。

讲课:学科特点把握不好。语文教学缺少渗透写作,读写结合;数学教学缺少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较低。

2.学的方面:

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方法、习惯、能力欠缺,如倾听、思考、表达等能力,听讲习惯、良好的写字习惯等都急需提高。

二、具体措施:

教学常规与教学质量是高度相关的。北京教育学院管理系主任卢无锴说过一段话:“统计数据证明了一个教学管理中的规律性结论,一个学校是否有正常的、稳定的教学秩序;教师是否有备课、上课、考试、教研、科研一整套严格的制度;学生是否有预习、听课、复习、作业、考试、课外活动等严格制度和训练,是直接影响和制约教学质量的。”这里的统计是指教学常规与教学质量关系的统计。我校近年来正是基于这样一种认识,才高度重视且狠抓教学流程管理的,概括起来就是四个字:实、细、恒、新。

1.流程管理之“实”

实,就是符合实情,根据我校生源一般和师资力量不均衡的情况,提出“让学生享有高质量的教育”的办学目标和“师生双自主发展”的办学特色。围绕这个总体目标,立足培养“双基”,提高学生能力,深化课堂教学改革。

实,就是做实实在在的工作。做到守朴,遵循教育规律,体现扎实、踏实、朴实。教与学绝不是花架子,要靠一点一滴去做,去落实。在区教委提出聚焦课堂,全面开展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大背景下,学校结合评价工作制定并实施了《加强教学流程管理的意见》,教学流程管理强调:教师是教学目标的制定者,教师是教学内容的决定者,教师是教学过程的设计者,教师是教学效果的检测者。学生学习流程管理强调:学生是学习目标的达成者,学生是学习过程的参与者,学生是学生实践的体验者,学生是学习效果的体现者。

2.流程管理之“细”

细,不等于繁琐,教学常规的“细”是精要易行且方便实际操作。例如上半年评价之初从干部教师对落实《课堂教学质量标准的实施方案》,走过了“了解—观望—混沌—认识,再了解—再实践—再感悟—再认识”的过程,我校主要同志连续召开了干部教师座谈会,解惑答疑,引领方向,这个由了解到接受,由接受到实践,由实践到感悟,由感悟到提高的过程,正是大家成长的过程。也只有走过这样的逐渐认识的过程,才能在干部教师中形成正确地认识,形成良好的舆论氛围,才能保证这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3.流程管理之“恒”

抓教学流程管理,贵在坚持一个“恒”字。抓教学常规最忌时冷时热,有始无终。规范教学通过校行政领导下校听课、检查备课笔记、作业等,对教学环节进行经常性的抽查、检查,各完小对本校教师的教学常规在期中、期末前进行全面检查,内容上从整体检查深入到个案研究,反馈方式上从个别交谈深入到集体反馈,通过召教师座谈、学生座谈了解教师的教学情况,掌握提高教学质量的第一手资料,并将抽查、检查等情况形成小结,及时反馈给学校领导和任课教师,以肯定成绩、总结经验、找出差距,不断改进教学工作。

4.流程管理之“新”

常规要更新,常规管理也要创新。例如在开展课堂教学评价活动过程中,提出了先听课、再说课、后评课的流程,抓好课堂教学创新。说课要做到说课标,说教材:“说目标、说知识点和重难点”,说教法,说学生,说效果五说。促使广大教师深入备课,将说课评课活动作为一项常规活动贯穿整个学期。在深入课堂听课时,赵校长不仅给授课教师评课,而且抓住这一契机给全校教师做培训,通过一节课的评讲来表述一个学科的教学方法,通过这一活动的开展,教师的教学理念新了,课堂教学气氛活了,课堂教学模式变了,业务水平提高了。

总之,尽力追求教学流程管理的不断优化,在常规管理中追求实、细、恒、新,在不变中求变,在创新中求发展,有力地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遵循规律,科学管理

篇8

关键词:传统课堂 翻转课堂 信息技术

一、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与翻转课堂的基本概述

(一)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基本概述

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即班级授课制,历史发展悠久从不完善到完善制度大约有两个世纪之久,课堂以教师为中心,教师制定最有效完成教学目标的教学流程,主要以教师自我“传授知识”为主要教学途径。

(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基本概述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相对传统课堂教学模式而言,课堂主要以“学生为中心”,将“教师知识传递”置于学生课外时间,学生观看教师针对教学目标教学计划做出的教学视频,自主完成个性化学习,建构知识体系,在翻转课堂中学生摆脱“教师讲,学生听”的固定模式,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对翻转课堂的促进作用

翻转课堂是信息技术时代下教育领域最为推广的教学模式,翻转课堂传统教学模式的教学组织形式与教学课堂教学流程,理论上重构课堂师生关系,两种课堂教学模式的存在对彼此既是机遇又是挑战,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对翻转课堂主要促进作用有:

(一)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促进翻转课堂教学结构完整化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分为课前,课中与课后,但教学结构实施尚未健全。现代信息技术教育提倡“学生橹行摹钡姆转课堂教学,但学校的教师传授知识的模式与学生吸收知识的模式在短时间内依然受到传统课堂教学的影响,该模式促进新型翻转课堂教学结构正加完整。翻转课堂教学的课前预习,课中讨论,课后检测三个阶段中,依然受到传统课堂教学的影响,首先,翻转课堂继承传统课堂教师每节课制定教学目标,设定教学计划,教师备课依然使用该种方法,促使课前教学更加完整。其次,传统课堂教学在课中以教师为中心,注重提问学生问题,翻转课堂的课中师生交流沿袭固有教学模式,只是将以教师为讲授者的身份翻转为讨论者参与者的角色,促进翻转课堂课中师生交流沟通熟练化。第三,在翻转课堂沿袭传统课堂课后检测总结的常规教学模式,只是将周测月考曾检测模式转化为课后师生共同反思较为平等的课后总结。因此新型的翻转课堂在信息技术的冲击下应运而生但尚未形成完备成熟的教学模式,依然离不开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引导与促进。

(二)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促进翻转课堂具有“短小精悍”的特点突出化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最大的区别在于,翻转课堂具有“短小精悍”且传统课堂不具备特点。

翻转课堂具备“短小精悍”的特点,但优于传统课堂,减少受学习时间与学习场所的限制,固翻转课堂的实施离不开传统课堂的促进。第一,固有教学模式与教学思想,促进教师发放学生视频之前与制作视频时形成完整清晰的讲课思路,促进教师制定完整的教学计划与导学案,利用固有教育理念方法抓住课程重点难点,将每节视频课程尽量缩短在5至8分钟左右。第二,固有教学资源教材丰富翻转课堂传播的教学内容,在丰富的信息技术互联网的资源与知识中,合理科学的添加固有教材的知识与教学内容。第三,固有的教学思维促使翻转课堂师生角色互换,增强师生之间的沟通,对问题的交流程度与探讨。第四,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给予新型课堂教学参考样式,教师在固有教育思想模式的鞭策下,扬长避短,录制出精湛预言讲解课程内容的视频。因此,在传统课堂教学的促进下,翻转课堂原本的优势愈加突出。

三、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对翻转课堂的阻碍作用

(一)传统课堂教学模式阻碍翻转课堂对学生个性化需求的培养

独立于传统课堂教学之外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主要以培养学生个性化需求为特点,翻转课堂尊重每一位学生的学习能力与心理需求,教师发放给每一位学生视频进行学习,学生可以根据自我学习方式与学习能力,进行课前的预习,与课中的师生交流,以及课后的自我检测与总结反省。但在新型课堂流程中受固有课堂教学的冲击,教师受传统课堂教学形式影响,以保障高效完成教学目标与计划为主要教学目的,制定教学导学案与计划均以教师与教学需求为目标,尚未尊重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

(二)传统课堂教学模式阻碍翻转课堂对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培养

翻转课堂通过对知识传授与知识内化的程序的不同,新型课堂需要课前进行预习的流程,促使学生学习主动性增强,自我学习责任心与学习约束能力提高,增强自我完善学习机制的能力,但固有的学生遵循教师安排的课堂阻碍新型课堂的发展,因为传统教师认为一味遵循学生自我学习,易降低学习计划与学习目标的效率,因此在利用信息技术传授知识的同时,为了保障提高学习效率,以及课堂教学目标完成效率,依然不完全尊重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以教师教案为课堂核心。

(三)传统课堂教学模式阻碍翻转课堂“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模式的形成

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只负责讲解知识的教育模式是教育领域最为倡导的一种师生关系,而传统课堂教学模式 “以教师为中心”,以最高效率完成教学目标,教师主要扮演传授知识的角色。传统课堂教育模式历史悠久,固有思想方式被教师学生无意识带入新型翻转课堂中,教师担心在规定时间完成不了制定的教学计划与目标,会将课堂中的交流与探讨环节更改为教师讲解学生提问的环节,甚至只有教师讲解传授知识的环节,学生也习惯于教师这样传播知识的方式,这样的方式增强了讲课效率,提高了教师整体安排课堂大局的安全感。因此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一定程度阻碍了翻转课堂中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模式。

四、小结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最大的特点是,教学内容短小精悍,教学课堂以“学生为中心”,教学过程只需要学习者观看与教学内容一致的视频进行学习,节省学习者时间,提高学习者学习效率。第一,视频课程短,学习过程中学习者不易产生学习知识疲惫与厌倦心理。第二,信息技术的冲击,多种教学方式结合,利用图像语音等多维角度对学习者的感官有一个综合刺激。第三,学习者节省时间之外,不受学习场所限制。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早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发展近一百多年,教育思想理念原本根深蒂固,翻转课堂的冲击之下,短时间难以改变,因此传统课堂教学对新型课堂教学具有促进也有阻碍作用,唯物辩证法分析,任何事情均有双面性,在信息技术的冲击下,翻转课堂的出现对传统课堂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因此短时间彻底根除一种教学模式不具备现实意义,利用传统课堂教学对翻转课堂的促进作用,减缓对其阻碍作用,是当下信息技术时代最为行之有效的途径。

参考文献

[1]张金磊,王颖,张宝辉.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2,30(4):46-51.

[2]樊宁.利用微课提高数学教学质量[J].基础教育研究,2015(14):62-62.

[3]赵丽丽.创新远程教育服务体系――美国远程教育学习支持服务特色研究与启示[J].继续教育,2012,06:62-64.

篇9

关键词:中职教育;机械加工技术;积极课堂

1依据积极课堂教学理念积极创新教学模式

依据积极课堂教学理念,应该从提高学生的课堂教学活动参与度入手,对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深入改革。首先,教师要及时优化教学内容,教学内容要紧贴实际,教师不应该仅仅按照课本内容来规划课堂教学内容。应该从现行最先进的机械加工技术以及相关理论发展现状角度,及时了解现下机械加工工艺技术发展现状,结合一些学生实际生活中能够了解到的实例来向学生讲解一些具有明显实际应用价值的先进理论知识。让学生认识到学习者先进的机械加工理论知识对自己未来职业就业的帮助,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其次,教师应该从教学方式上,改变固有的灌输式授课方式,积极采用小组学习、翻转课堂、项目教学法等新型教学模式来合理规划课堂教学的理论讲授教学与实践训练教学的比例,能够有机整合课堂教学的理论与实践部分。在理论讲授过程中能够适时的穿插一些实践案例,帮助学生理解枯燥复杂的理论知识。在实践训练过程中,当学生出现实践操作困境时,尝试从理论知识的梳理与巩固角度,引导学生通过回顾和运用理论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像这样通过理论与实践有机融合的教学模式创新,能够使原有的理论知识教学过程变得更加有趣,也能是实践训练教学任务变得更加容易。例如在编制某个连杆工艺流程、计算车床主轴的切削用量时,学生既使完成了理论计算,但也无法直接通过验算验证结果,这时就可以引入一些典型的普通汽车产品实物,如以哈飞汽车发动机变速箱齿轮轴作为实践课题,让学生将自己的理论编制过程与车床主轴切削计算结果应用在实际项目上,自己尝试编制工艺流程卡,并与最终工厂实际生产时的工艺流程卡进行比较,印证自己的课堂学习训练成果。最后,教师应该从教学目标的个性化设计角度,为优等生、中等生、学困生设计不同难度的学习任务。通过完善的学情分析,将学生按照学习程度及学习能力划分优劣,然后针对学困生适当的降低学习要求,让学生先从简单的师生问答开始,逐渐帮助学困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完成学习任务,独立解决实践操作问题,通过先易后难的策略,逐渐帮助学困生重新梳理学习信心。例如在车削加工技术实训教学中,就可以依据学生目前的学习情况,设计分等级的实训学习目标。高级:熟练掌握车削加工流程、特点和工艺图,熟悉车床种类、组成部分及其具体功用。能够运用车床刻度盘调试计算切削用量;中级:了解车削加工基本工艺流程,了解车床类型和型号的具体含义,掌握切削用量的概念和意义,了解车床传动系统运作形式和基本原理,会使用刻度盘;低级:能够基本看懂车床工艺图,了解车床的主要组成部分和功用。熟悉车削车床的操作安全注意事项及保养方法,了解车床刻度盘的使用方法。在实训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多次分别向不同学习程度的学生演示车削工艺操作流程,讲解工艺图的看法和车床基本组成部分及功用,并通过师生问答互动,了解学生的理论知识部分学习情况。然后在学生实践期间依据学生理论知识的学习情况,给予不同方向的实践指导。

2依托信息化教学环境营造积极的教学氛围

信息化教学环境的不断完善,给了教师教学内容以及教学形式更大的创新空间。教师可以依据信息化教学工具,设计形式更加新颖的教学材料,辅助学生理解相对复杂的理论知识,同时辅助教师更加生动地向学生传授机械加工技术实践操作经验。例如SolidWorks是目前基于Windows系统开发的三维建模软件。学生可以在任何一台学校电脑上下载并按照该软件,并借助于该软件完成一些实体建模和装配工艺的训练,教师也能借助于该软件向学生更直观的演示机床模具夹具的实体建模过程。学生也能通过该工具录入参数,印证模具参数调整与最终模具形象之间的关系,对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像的不同于区别有一个更加直观的认识。同时教师也可以借助该教学工具向学生布置一些更具实践意义的简单机床夹具设计任务,训练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机械装置设计思路。再例如,利用VR技术进行机械产品的制造过程教学。从机械部件最初的设计阶段,到零件的加工流程,再到最终的装配过程,都可以采用VR教学的模式将机械三维模型设计过程、机械零部件制造过程、以及最终的机械产品装配过程采用UI文字图片加三维VR动画的形式设计VR教学课件。教师可以将机械模型设计的知识要点,以UI文字的形式附加在三维模型上,实现理论知识点与实践操作的有机融合。学生也可以借助于虚拟现实动画演示,更加直观的感受机械零件加工的工作原理。

3采用问题引导的方法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积极课堂教学理念强调教师应该从传统的知识传授变成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者。在《机械加工技术》课程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合理的采用问题引导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自主学习活动,指导学生克服自主学习困境。首先,教师可以设计一些与学生实际生活相关的问题,先用该问题吸引学生注意力,在一步一步地转移到与课程教学内容相关的问题,自然引出课堂教学内容,并通过问题向学生明确传达课堂教学目标。其次,教师可以采用问题引导的方法,在学生实践训练过程中出现问题时,引导学生通过回顾理论知识点,回忆机械加工生产演示视频教学材料的情景,适当的时候给予学生一些提示,帮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和努力解决问题的良好实践操作习惯。例如在卧式车床的基本操作实训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问答互动的方式向学生传授卧式车床操作注意事项:①找正攻坚时,只能用手板动卡盘或开最低速找正,不能开高速找正。②技工偏重工件时,可以采用手动转动卡盘调试检查的方式,确认配重,夹具紧固牢靠以后,再开始加工操作。③用尾座装钻头钻孔时,切记不能使用杠杆转动手轮进刀。④车刀安装时,不宜伸出过长,车刀垫片要平整,垫片宽度也要与车刀底面宽度保持一致。⑤不能用反车的方式来制动主轴回转。教师可以采用问答的方式,引导学生先依据之前的相关车床加工基础知识积累,经过自己思考以后回答问题,然后教师再矫正补充学生的回答,加深学生对卧式车床操作注意事项的记忆。最后,教师还可以通过班会座谈会、问卷调查等师生互动形式,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及兴趣偏好,通过组织学生开展课外活动(打篮球、踢足球、郊游)的方式,拉近师生关系,与学生发展成亦师亦友的关系。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也能通过一些与学生课外相处过程中留下的共同记忆,寻找共同话题,营造出轻松愉悦的课堂教学氛围。

4合理应用积极课堂的优势

大家经常说到,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缺乏兴趣的学习,会让学生感觉到自己在做“苦役”,缺乏兴趣,就缺少智慧以及灵感。积极课堂采取的人机交互方式,可以充分激发同学们的学习欲望,对同学们的认知主体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然而以往的教学期间从内容、方法以及策略到教学步骤均是通过老师事先安排好,同学们只是被动参与。例如,教师在普通教室当中《车工工艺学<车床与车削运动>》的时候,每一次上课的时候都有几名同学缺席,部分学生在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然而在积极课堂上课的时候,通过多媒体播放车床加工过程,显示车削运动以及工件当中表面的相对位置关系的各种图片予以教学,形象生动的画面,在解说的时候采取言简意赅的方式,引起同学们的学习兴趣,教学效果比传统教学的好很多,采取积极课堂以后没有学生出现缺勤情况,同时听课与往常也要认真很多,通过积极课堂教学模式能够提高大家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对学生的智能发展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5结论

积极课堂教学理念的重点在于通过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本文认为在《机械加工技术》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从教学模式创新、教学内容优化、师生互动方式完善三个方面,结合《机械加工技术》课程特点,营造出更加生动有趣的理论知识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对课程理论知识的学习兴趣。同时,通过在实践教学过程中适时的问题引导,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自己解决实践问题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在《机械加工技术》课程学习过程中能够保持积极的态度,也具备独立思考和自主完成学习任务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唐生红.“三教改革”背景下机械加工技术课程教学方法的创新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2020(34):170-171.

[2]梁兴群.有效创新中职学校机械加工技术课程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究[J].湖北农机化,2020(09):91-92.

[3]贾晓东.中职学校“机械加工技术”课程教学分析与实践探究[J].中国新通信,2020,22(07):164-165.

[4]黎勇基.信息化背景下机械加工类课程改革与探索[J].中学教学参考,2020(06):94-95.

[5]虎小雅.有效创新中职学校机械加工技术课程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究[J].才智,2019(21):64.

[6]李超.浅析精密机械加工技术趋势[J].魅力中国,2021(5):35-36.

[7]黄蓓.数控加工技术在机械模具制造中的应用分析[J].新型工业化,2021,11(1):52-53,56.

[8]李华龙.机械螺纹类零件的数控机床加工技术探讨[J].时代汽车,2021(3):138-139.

篇10

【关键词】自主、合作、展示交流 导学案 幸福课堂

教育的目的是生活,生活的目的是幸福,所以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人的幸福。作为教师,我们不仅要立足长远,努力争取教育给孩子们带来的终极幸福,更应该着眼现在,让孩子们享受学习过程带给他们的幸福体验。"满堂灌"式传统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厌学、教师厌教,为打造幸福教育,构建高效课堂,近年来,我校进行了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深入开展"幸福课堂"的教学模式。

1."幸福课堂"的特点

"幸福课堂"的最显著的特点是以学生为"圆心",以课堂为"半径",把课堂还给学生,让他们在享受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可以概括为"活力"加"实效"。整个课堂将充满活力的预习与讨论、有效的板书反馈与精彩的表述展示融为一体,这是对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一种全新的变革。

一是课堂发生了颠覆性的变化,其特点是相信学生、解放学生、发展学生;二是教学时间发生了彻底改变,由传统的以老师讲解为主,学生练习为辅转变为教师精讲、点拨,大多数时间是用于学生的学习、探讨、交流与展示;三是空间上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教师不再只是站在讲台"传道、授业、解惑",而是深入学习小组之中,学生桌椅也不再是单打独斗式的孤零零的整齐划一的排列,而是合理分成几个学习小组;四是教学资源开发利用发生变化,不一定有现代教学手段,教室里最简单的教具不再只是老师的专用设备,四周的黑板成为课堂学生操练演示的工具,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书写能力,又强化了记忆,为学生提供了展示成果和进行交流的舞台;五是师生地位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教师走下讲台,真正走进学生中间,成为教学的组织者、参与者、引导者、点拨者和辅导者,而学生成了课堂真正的主人,成为自主学习的实践者;六是课堂把学生培养成了"敢说、能说、会讲、会问"的小主人,同学们都争着展示自己,人人都有成就感,个个脸上洋溢着无比的幸福;七是敢于正视学生课堂出现的错误,课堂上错了允许重答,答不完整允许再想,不同的意见允许争论,课堂上教师没有斥责,同学们没有耻笑,大家思想活跃,情感态度积极向上。

2."幸福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流程及要求

2.1 "幸福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流程包括:①学习目标;②重点、难点;③学习方法指导;④课前预习;⑤课堂学习;⑥课堂小结;⑦当堂检测;⑧教学反思。

2.2 "幸福课堂"的基本环节。"幸福课堂"教学模式分三大环节、四个步骤。"三大环节"即自主学习、交流展示、巩固提升;"四个步骤"为目标导学、自主合作学习、展示归纳、检测反馈。

具体做法如下:

(1)"目标导学",教师通过导学案的形式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以及进行"课前"和"课堂"两部分内容学习的方法。

(2)"自主合作学习",这是课堂的主体部分。在这个环节里,教师调动学生"听、说、读、写、看"多种学习要素,指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讨论,主要是针对在自学中发现的问题,以及导学目标中强调的重点、难点,并完成相关的练习。

(3)"展示归纳",包含展示和点评,即学生对知识学习结果的展示,可以口述、板演、投影等多种形式。点评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即是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互相交流评价,发表不同的意见,也可以各组指定一名学生统一板演统一讲解等,教师根据学生实际掌握的情况进行点拨。这是课堂的关键环节,教师的讲解要用在刀刃上,对学生已明白的知识不再重复,要分析清学生自学中弄不懂的知识,学生在自学过程中不能解决的问题,这时可提供到小组,通过合作交流得到解决。这时候学生既是学习者,又是施教者,教师要发挥自己"高级伙伴的作用",对学生存在的共性问题,或提供解决策略,或是针对性的讲解,引导他们归纳出方法和规律。帮助所有学生完成对应的学习任务。本环节中,特别强调组内合作的重要性,充分调动组内资源,实现"兵教兵,兵强兵",实现共同提高、共同发展。

(4)"检测反馈"这是对本节课目标是否达成的检测,也是对本节课教学效果的检验,教师指导学生完成导学案中的"当堂检测"。

2.3 实施"幸福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要求。

(1)导学案的生成。

备好课是打造"幸福课堂"的关键。"导学案"其实就是教师的备课内容,要想课堂达到高效,老师就必须精心备课,"导学案"的编写要合理,要求要明确,学习方法指导上要具体,学习内容要根据教学重难点精选等。所以要把备课放到突出位置,备课的设计应按照"个人预备-集体研讨-教案生成-个性设计-课后反思"的流程进行。具体做法:

①个人预备。各科任教师按照自己的任务设计好导学案。

②集体研讨。集体备课时,由备课教师讲清自己的设计意图,全组教师针对预案中无效或低效的教学环节,研究相关的教学策略,形成优质的教学设计。

③个性设计。每位教师拿到"共案"后,可以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共案进行适当的增补、删减,确保因班施教,个性发展。

统一后的导学案,每周提前两天印发给学生,并且要求学生按要求去进行预习。上课结束后,教师及时写出教学反思,以便导学案的进一步成熟。

(2)科学、有效的评价机制。

在实施"幸福课堂"教学模式的过程中,为了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合作、探究和展示的积极性,充分挖掘学生个体潜力,发挥学习小组的最大动力,形成个体之间、小组团队之间良性竞争,打造活跃、高效的课堂,可以对课前预习及板书、合作学习、站立交流、课堂展示、对抗质疑、学案完成等方面进行量化评价,采用计分形式。具体做法如下:

①自主学习:全组完成预习任务的,给予小组奖励合适的分,不完成预习任务的每人扣去适当的分;按照导学案自学步骤进行自主学习,按要求完成自学任务的,科任老师根据自学情况对小组加适当的分。

②合作学习:不说与课堂无关的话,有团队合作精神和责任意识,尊重他人,互帮互学,主动帮助别人,请教别人,自主学习时任任真真,小组互动时,轻声细语,大组讨论时,站立交流,积极踊跃,忙而不乱。任课教师根据小组分工的合理性、合作方式、小组成员的参与度、小组合作成效等给予加分。

③课堂展示:学生板书工整、正确,评讲时大方,声音洪亮,语言精练、规范;能主动提出问题、敢于质疑、辩论;能积极主动回答问题;对别人提出的问题能正确解答和评析的,教师可以由小组交叉平定。

实行"幸福课堂"课堂教学模式改革以来,我校的课堂教学实效性有了很大提高。课堂真正成了学生的天下,学生主动尝试,大胆探索,在激励中快乐地学习,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得淋漓尽致,真正把知识的学习和能力培养融为一体。课堂愉快、优质、高效,每一位学生都能体会到学习的快乐和幸福,体验到合作、探究、成功的幸福。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