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贸易的分类范文
时间:2023-05-24 17:50:1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对外贸易的分类,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金砖国家 聚类分析 对外贸易 竞争力
高盛公司在2001年的《The World Needs Better Economic Bricks》报告中表示,中国、巴西、印度、俄罗斯将会在未来成为世界经济的领头者,到2050年世界经济将会重新洗牌,这四个国家也被称为金砖四国。2010年南非加入了金砖四国,并更名为“金砖国家”(BRICS)。
截止到目前来看,五国的经济确实显示出强劲的发展势头,跟当初报告的预测基本吻合。这也吸引了许多学者对金砖国家的对外贸易的现状及其成因进行了不懈的研究,并提出了许多积极的建议和对策。比如:丁振辉等[1]对金砖四国服务贸易竞争力的研究,施佳烨等[2]对金砖国家对外贸易竞争力进行了比较分析,都提出,尽管金砖国家在最近几年获得了一定的发展,但在高新技术研究与开发上还与西方发达国家存在相当大的距离。武敬云[3]对金砖国家的贸易互补性和竞争性进行了分析,发现金砖国家的贸易关系并不紧密。但是这些研究都是使用相关经济学指数进行比较,没有进一步探讨金砖国家内部关系以及与其他发达国家的差距。
本文受聚类模型的思想启发,根据2001年到2010年金砖国家的世界市场占有率(MS)、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RCA)、贸易竞争指数(TC)这三项指标[4],采用聚类分析模型对金砖国家内部和外部贸易环境分别作了分析。
1、聚类分析
聚类分析是一个将研究对象分为相对同质的群组统计分析技术。聚类的方法有很多,本文中我们采用欧氏距离的平方作为距离度量来描述样本之间的亲疏程度,然后在计算中本文选用了系统聚类分析中的离差平方和法(Ward法)和平均联结法分别对样本进行了聚类。通过对比两种方法的分类结果,发现结果差异不大。所以本文在这个问题中只探讨选用离差平方和法的聚类,其步骤如下:
(1)聚类前先对数据进行变换处理,一般是用标准化变换。这样做的主要原因是本文中选取的三个指标有不同的度量单位。
(2)根据研究对象,作具体分析以选择合适的距离。本文选用欧氏距离的平方,公式如下:
(1)
(3)求离差平方和(Ward法)。该法是根据方差分析的原理得到的,如果分类比较合理,则同类样品之间的离差平方和较小,类与类之间的离差平方和较大。假设类Gp与类Gq合并成新类Gr,则Gr与任一类Gi的距离递推公式为:
(2)
经实践证明,利用离差平方和分类的效果比较好。
(4)确定谱系分类。本文聚类分析的指标依据是三个指数:市场占有率指数(MS)、贸易竞争优势指数(TC),以及显示性竞争优势指数(RCA)。
2、金砖国家内部聚类
本文选取了2010年金砖国家的数据,并计算出五个国家3个指标(TC、MS、RC)的值(见表1,其中RCA1代表货物贸易RCA指数,RCA2代表服务贸易RCA指数,TC1为货物贸易TC指数,TC2为服务贸易TC指数)。
对数据进行标准化,并用SPSS软件对五国进行聚类分析,并生成聚类树状谱系(图1):
从以上聚类可以看出,如果分成3类,则巴西和俄罗斯属于一类,印度和南非为一类,中国独自为一类。所以金砖国家之间的优势不同(见表2)。
具体分析其差异时,我们可以从表2看出,中国的市场占有率(MS指数)是最大的,是导致中国是第一类的主要原因。南非和印度在贸易竞争(TC指数)上最弱,所以把它们分为了一类。巴西和俄罗斯在三个指标(TC、MS、RC)上面属于中等值,并且它们之间数值相差并不大。并把它们聚成一类。 以从总体上看,这个优势差异可以看成:中国>俄罗斯和巴西>印度和南非。
3、金砖国家和其他国家的外部聚类
内部聚类只是分析了金砖国家内部的差异,但不能看出金砖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差异大小。为了更好地分析金砖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差异,我们抽取了21个国家和地区2010年的数据,用TC、MS、RC三个指标进行聚类分析,并生成聚类树状谱系图(图2)。在聚类分析Cluster Membership 方框中,考虑到既保证各类差异明显类数,又不至于过多,所以本文选择分三类,再分为三类时各个方案所对应的类(见表3)。
从以上聚类图可以看出,将21个国家分成三类。第一类为英国、美国、加拿大、法国、意大利和日本。第一类共有6个国家和地区,其对外贸易竞争力水平较强,这类国家和地区TC指数皆大于0,RCA指数大于0,MS指数较高。这也说明这G7中6个发达国家在对外贸易上对金砖国家有着明显的优势。
第二类为中国和德国,第二类对外贸易处于中等水平,说明中国在对外贸易在金砖国家中处于领先地位,并且有着比较大的优势。这也和我们内部聚类得到的结果相同,同时验证了我们结果的正确性。
第三类为巴西、印度、俄罗斯、南非、新加坡、西班牙、奥地利、澳大利亚、墨西哥、韩国、泰国、荷兰和爱尔兰。它们对外贸易水平相对较弱,并且可以看出金砖国家:巴西、印度、俄罗斯、南非这四国在进行外部聚类时被分为一类,说明四国在对外贸易优势上差异较小。
4、结果分析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得到以下几个论断:
(1)综合考虑内部和外部聚类,在对外贸易优势上我们可以得到以下结论:中国>俄罗斯、巴西>印度、南非。
(2)通过内部聚类分析,可以发现金砖国家内部在对外贸易上差距较小。
(3)虽然金砖国家近几年对外贸易取得了长足的增长,但是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还是存在很明显的差距。
(4)从MS,RCA和TC比较来看,五国都有各自的优势:货物贸易中,中国优势主要是在资本和劳动密集型产品上;巴西和南非主要在资源密集型产品上;俄罗斯则在资源密集性产品上;印度在劳动密集型的产品上。
5、结语
尽管金砖国家对外贸易总量迅速增长,但是占世界贸易和世界GDP的份额普遍偏低,与其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极其不相称。无论从世界市场占有率指数、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以及贸易竞争指数上来看,其数据与发达国家还是存在一定的差距。所以,五国都应对各自在对外贸易上的劣势采取一定的措施,可以通过提高服务及产品在国内三大产业中的比重,为贸易竞争力的提升打下基础。同时,均衡货物及服务业结构,增强在电子信息、保险、计算机、金融等方面的贸易水平,从而全方位提升对外贸易规模和质量。
参考文献
[1]丁振辉,张师飒.金砖四国服务贸易竞争力研究[J].改革发展,2010,77(8):12-13.
[2]施佳烨,王佩,赵萍萍,周亚骐.金砖国家对外贸易竞争力比较分析[J].江苏商论,2011,7:69-71.
[3]武敬云.“金砖国家"的贸易互补性和竞争性分析[J].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12,2:21-30.
[4]张念.金砖四国出口贸易竞争力比较研究[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09.
[5]冯跃,郑锋.金砖四国服务贸易竞争力及其与发达国家的比较[J].华东经济管理,2011,25(2):70-74.
[6]周蕾,郑吉昌.服务业国际竞争力的聚类分析[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5(12):84-86.
篇2
众多研究表明,一国对外贸易的发展,与本国的经济增长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有着密切的联系。[1](P28-44)在经济全球化的推动下,各国经济联系加深,当今世界各国都将对外贸易的进步视作繁荣本国经济、提高国际地位的重中之重。因此,对外贸易的各项指标也成为国家首脑们的关注重点,是制定国际政策的重要依据。其中进、出口总额是衡量贸易发达程度的关键指标,从图1我们可以直观的得到在1980年-2005年这26年间世界进出口贸易总额的变化趋势:1980年-2000年贸易进、出口额增长比较平缓,属于世界贸易的缓慢发展阶段,2001年-2005年全球贸易额激增,属于世界贸易的高速发展阶段。在世界贸易高速发展的同时,国际贸易组织也处于如雨后春笋般地蓬勃壮大之中。截至目前为止,在几大国际贸易组织中,世界贸易组织拥有150个成员国,北美自由贸易区拥有3个成员国,欧盟拥有25个成员国,亚太经合组织拥有21个成员国,东盟拥有10个成员国,其中绝大部分还有新的成员国陆续加入。“扩大货物生产与货物贸易并扩大服务贸易”是世界贸易组织的宗旨之一。那么世界贸易组织(或是其他国际贸易组织)建立的初衷是否真的实现了呢?依据全球整体的数据资料我们似乎可以得到肯定的答复,因为在近几年的国际贸易组织积极活动的同时,全球贸易额的确有了较大幅度的增长。然而各个国家最关注的还是本国是否在对外贸易方面获益于国际贸易组织,这就需要我们将国家作为分析研究的对象,对外贸发达程度和国际贸易组织参与度的作进一步的研究。显然,正如宏观和微观的差别,全球贸易和国家贸易有本质的不同,后者所使用的分析工具也不同于前者(单个研究对象不同指标的时序变化关系),下面我们将采用几种多元统计的方法,以国家对外贸易为研究主体,探讨外贸发展程度和国际贸易参与程度之间的联系。
二、国家对外贸易发达程度的类别划分
要考察国家的对外贸易发达程度,不能仅用进、出口额的高低来判断,因为进出口额也包含了其他一些经济指标(如人口、国土面积和GDP)的作用,不能如实地反映一国的对外贸易发展状况。因此我们需要对众多指标的信息进行提炼,找到能够综合反映国家对外贸易发展程度的指标,并对具有不同对外贸易发展程度的国家进行分类,从而为下面两节的分析做准备。
(一)研究对象
中国以及2005年与中国贸易往来量高的前列国家(计算总解释比例接近60%,其中排除了香港占的16%,具体参见September2006,InternationalMonetaryFund:DirectionofTradeStatistics),选取的国家见表1。所有这些国家的对外贸易总额占全球总额的60%。需要说明的是,这里没有将全世界进行划分,只是选取和我国对外贸易上经济往来频繁的一些国家,因为如果按区域划分,就会导致样品数太少,与变量数接近,聚类结果不会好。[2](P54-97)同时,之所以要选择与中国贸易往来量高的国家,原因之一是数据获得的便利,另一个是这些国家同时也是国际贸易中较活跃的国家,研究它们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二)基本方法
在聚类指标的选取上,我们主要用到四个指标的数据:各国对外贸易总额、国内生产总值、年中人口数和国土面积。其中各国对外贸易总额是本文研究的核心指标,国内生产总值、年中人口数和国土面积三项指标用来消除经济总量、人口和国土面积对对外贸易总量所产生的规模(加权)作用,因此在选定具体的衡量对外贸易发达程度的聚类指标时,不采用绝对指标,而全部使用相对指标。本文所使用的聚类分析指标如下:人均GDP(亿美元/万人),人均对外贸易总量(亿美元/万人),每万平方公里总产值(亿美元/万平方公里),每万平方公里对外贸易总量(亿美元/万平方公里),对外贸易总额与GDP比值,人均国土面积(万平方公里/万人)。由于上述考察变量有一定的重复成分(重复的部分相当于对同一个指标进行加权),因此要对数据降维,这里采用因子分析的方法(用主成分法提取因子,再进行方差最大正交旋转),筛选因子的规则是特征根大于1。
(三)依据对外贸易特点进行类别划分
1.2005年数据聚类按照特征根大于1的规则我们对上述7个指标进行综合,选取了两个因子,它们能解释原有变量的85.46%的信息,解释效果比较好。再用这两个因子将16个国家聚类(先标准化数据,采用欧式距离平方,离差平方和最小法,层次聚类法)。将图2进行综合后,得到贸易发达程度聚类结果(分成三类):第一类:印尼,中国,印度,马来西亚,泰国,俄罗斯,韩国;第二类:澳大利亚,加拿大,法国,日本,英国,德国,意大利,美国;第三类:新加坡。2.2000年数据聚类用上述同样的方法利用2000年的数据将16个国家聚类,分类结果与2005年完全相同,这表明了上述分类的稳定性,即国家对外贸易发达程度在2000-2005年间具有稳定性,16个国家的对外贸易基本处于三个不同的水平上。
(四)聚类说明
根据各项指标的汇总数据来看(见如表1、表2两张分类汇总图),我们发现,三个贸易类别的指标平均值差异都很大,可以用贸易发达的程度对该聚类进行解释:第一类属于对外贸易发展有待完善的国家,第二类属于对外贸易发展比较完善(发达)的国家,它的所有指标都要高于前者(除了对外贸易总额与GDP比值之外),第三类是对外贸易发展相当完善的国家,它只包含有一个国家———新加坡。从两张汇总表的数据来看,该国具有高产值效率和高贸易额效率(平摊至人口和国土面积上),显然,新加坡与其他所有国家的贸易发达程度都不在同一水平线上,不能和别国作对比。
三、国际贸易组织参与度情况
(一)问题的引入
从以上分类的结果来看,不考虑新加坡(由于新加坡自成一类,该国的对外贸易比较特殊,因此在这里不将其列入进一步的分析之列),其它两类有一定的规律性,第一类以亚洲国家居多,而第二类以欧美国家居多。我们知道,在全球以及区域贸易经济组织中,欧美国家的活跃程度要明显高于亚洲国家,那么这是否表明:一个国家参加的贸易经济组织越多,贸易就越发达呢?如果这个设想是正确的,那么也就验证了国际贸易组织对国家国际贸易的促进作用。为了验证这个设想,我们首先需要了解到2005年为止我们研究的15个国家在全球的几个主要的贸易经济组织中的参与情况。全球性的世界贸易组织(14个):澳大利亚,加拿大,法国,英国,意大利,日本,德国,马来西亚,泰国,印尼,韩国,美国,印度,中国。世界三大区域性多边经济组织(北美自由贸易区,欧盟,亚太经合组织,东盟自由贸易区)。北美自由贸易区(2个):美国,加拿大;欧盟(4个):法国,英国,意大利,德国;亚太经合组织(10个):中国,澳大利亚,加拿大,马来西亚,日本,泰国,印尼,俄罗斯,美国,韩国。另外,东南亚国家联盟,简称东盟,在国际贸易中也扮演了一个重要角色(3个):马来西亚,泰国,印尼。
(二)数据整理以及专家打分
利用如上的参与情况,可以将待研究的15个国家的国际贸易组织参与程度进行专家打分。
四、外贸类型与贸易组织参与度得分的对应分析
如前所述,在第二节的分析中,除去新加坡之外,根据对外贸易相关数据,使用聚类分析法将15个国家分成了两类,一类是对外贸易有待完善的国家(记为类别1),即对外贸易较不发达国家,包括印尼,中国,印度,马来西亚,泰国,俄罗斯,韩国七国;第二类是对外贸易比较完善的国家(记为类别2),即对外贸易发达国家,包括澳大利亚,加拿大,法国,日本,英国,德国,意大利,美国八国。同时在上一节的分析中,使用专家打分法将各国贸易组织参与数据进行综合得到了相应国家的国际贸易组织的参与程度得分,分值越高表示参与程度越高,这里的得分数据不同于前面的类别划分数据(定类数据),属于连续变化的定距数据。
(一)基本分析思想
按照文章开头的设想:一国参加的贸易组织越多,对外贸易就越发达(当然还要考虑国际贸易组织的成熟程度)。为了进行进一步的验证分析,这里使用列联表对应分析的方法,构造一个交叉列联表,其中“行”表示聚类的类别,“列”表示贸易得分。并且这张列联表要能够体现一个国家的对外贸易分值越高,其趋向于归入类别1的程度越高的趋势,如此也就证实了更多地参与国际贸易组织对一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的设想。
(二)数据预处理
为了使数据与相应的分析要求匹配,进行列联表对应分析之前需要对数据进行预处理。由于列联表对应分析要求行列均为类别属性,并且频数列列表中不能出现频数为0的单元格,必须对国际贸易参与程度得分进行合理的二元化处理。经过几次试算,确定以得分4.5作为临界值,总分值<=4.5为第一类,总分值>4.5为第二类。[3](P450-483)于是,将第二节分析得到的贸易发达程度类别(分别为类别1和类别2两类)与第三节分析得到的贸易组织参与分值类别(分别为<=4.5和>4.5两类)进行频数交叉列联。
(三)对应分析基本结果
按照对应分析的思想,行列分类类别最小值为2,故最大维度是2-1=1,因此仅使用一个维度就能够综合列联表的全部信息。通过行和列的各个类别在这维度上的相对最标,我们能够发现列联表中的行与列之间的联系,从而揭示一国的外贸发达程度与其国际贸易组织参与度的内在联系。行的“第一类”得分接近于列的“分值<=4.5”,而行的“第二类”得分接近于列的“分值>4.5”,从而认为贸易发达程度与国际贸易组织参与程度有较高的关联度。同时行和列的不同类别分值差距较大,说明在对应分析之前的行和列的划分是有效的,也就是说,这里得到的对应分析的结论具有一定的可靠性。
(四)结论以及对策建议
本文的主体立足于全球贸易经济,选点式的对16个国家的对外贸易进行了分析,得到的结论是:更多参与国际贸易组织能够促进本国对外贸易经济的发展,进而带动本国经济的发展。这一结论对目前经济正处于高速发展阶段的中国具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自从中国于2001年11月10日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中国的对外贸易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黄金时期。可以说,相对于参与其他国际贸易组织而言,入世是中国对外贸易史上的一个重大历史事件。入世对于中国来说是挑战和机遇并存,不同的学者对于中国入世说法不同,有人认为无歧视待遇原则和关税减让不仅能够提高中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促进外贸发展,也为国内改革和经济增长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也有学者关注于中国当前对外贸易中日益增多的一系列经济摩擦问题。[4](P105-140)那么入世究竟对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是促进,还是阻碍?与前面这些流行的探讨问题的方式不同,我们这里并不具体针对某一贸易具体现象来衡量中国入世的利弊,因为这样反而会使许多简单问题复杂化和不确定化。通过这里对应分析的得到的结论,我们更加肯定了世界贸易组织(以及其他贸易组织)在中国对外贸易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而非仅仅只是一个虚设的头衔,这样也可以免除了许多不必要的是与非的纷争。同时针对以上的对应分析,为了更加深入的发展中国贸易经济,笔者认为中国在未来国际贸易组织事务中应该保持如下的原则:
1.促进已加入的国际贸易组织的完善程度
在本文的分析中,贸易组织完善程度越高,赋予的专家权重越大,从而国际贸易组织参与程度得分也越高。在表3种列举的5个国际贸易组织中,有中国参加的是WTO和亚太经合组织。其中WTO到目前为止已有相当数量的成员国,是所有国际贸易组织中最完善和发达的一个。相比于WTO而言,亚太经合组织则是一个“较为松散的地区性经济论坛”,目前“该组织早先极力倡导的贸易投资自由化进程有所放慢”,从而阻碍了亚太经合组织的进一步的发展,严重影响了中国的外贸得益。为此,中国作为其成员国之一,应努力推进其“在本地区建立一个强劲和开放的市场以支持经济增长”。[5](P99-104)
2.积极加入其他现有的国际贸易组织
目前,中国仅仅只参加了WTO和亚太经合组织两个国际贸易组织,还有相当一部份国际贸易组织中没有中国的席位。争取加入这些国际贸易组织能够更好的解决贸易壁垒等一系列现存的贸易问题,从而促进中国贸易的进一步发展。当然同时也要考虑成本(会费)和收益(本国对外贸易的促进)之间的平衡。3.参与建立新的国际和区域经济贸易组织中国可以根据自己经济发展的需要,与其他有共同利益的国家发起新的国际贸易组织。可以看到,在国际贸易中许多国家和地区还存在盲点,已有的国际贸易组织并不足以涵盖这些国家。建立新的国际贸易组织对于全球经济的发展和经济全球化也具有重要意义。
五、本文需要改进的地方
由于所学和掌握资料的局限,在分析过程中我也发现了许多不足,现列举如下:
1.研究对象不论从中国对外贸易还是全球对外贸易的解释程度,都只有60%,因此后面的分析结论严格来说并不一定就能推而广之适用于所有国家和地区。
篇3
一、国际贸易
(一)国际贸易(International Trade)
国际贸易亦称"世界贸易",泛指国际间的商品和劳务(或货物、知识和服务)的交换。它由各国(地区)的对外贸易构成,是世界各国对外贸易的总和。国际贸易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就已发生,并随生产的发展而逐渐扩大。到资本主义社会,其规模空前扩大,具有世界性。(二)对外贸易(Foreign Trade)
对外贸易亦称"国外贸易"或"进出口贸易",是指一个国家(地区)与另一个国家(地区)之间的商品和劳务的交换。这种贸易由进口和出口两个部分组成。对运进商品或劳务的国家(地区)来说,就是进口;对运出商品或劳务的国家(地区)来说,就是出口。这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就开始产生和发展,到资本主义社会,发展更加迅速。其性质和作用由不同的社会制度所决定。
二、国际贸易和对外贸易
(一)、国际贸易(International Trade)
国际贸易亦称“世界贸易”,泛指国际间的商品和劳务(或货物、知识和服务)的交换。它由各国(地区)的对外贸易构成,是世界各国对外贸易的总和。国际贸易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就已发生,并随生产的发展而逐渐扩大。到资本主义社会,其规模空前扩大,具有世界性。
(二)、对外贸易(Foreign Trade)
对外贸易亦称“国外贸易”或“进出口贸易”,是指一个国家(地区)与另一个国家(地区)之间的商品和劳务的交换。这种贸易由进口和出口两个部分组成。对运进商品或劳务的国家(地区)来说,就是进口;对运出商品或劳务的国家(地区)来说,就是出口。这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就开始产生和发展,到资本主义社会,发展更加迅速。其性质和作用由不同的社会制度所决定。
三、对外贸易与国际贸易商品结构:
对外贸易商品结构是指一定时期内一国进出口贸易中各种商品的构成,即某大类或某种商品进出口贸易与整个进出口贸易额之比,以份额表示。
国际贸易商品结构是指一定时期内各大类商品或某种商品在整个国际贸易中的构成,即各大类商品或某种商品贸易额与整个世界出口贸易额相比,以比重表示。
为便于分析比较,世界各国和联合国均以联合国《国际贸易商品标准分类》(SITC)公布的国际贸易和对外贸易商品结构进行分析比较。一国对外贸易商品结构可以反映出该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状况、科技发展水平等。国际贸易商品结构可以反映出整个世界的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状况和科技发展水平。
四、对外贸易值与对外贸易量:
(一)、对外贸易值(Value of Foreign Trade)
对外贸易值是以货币表示的贸易金额。一定时期内一国从国外进口的商品的全部价值,称为进口贸易总额或进口总额;一定时期内一国向国外出口的商品的全部价值,称为出口贸易总额或出口总额。两者相加为进出口贸易总额或进出口总额,是反映一个国家对外贸易规模的重要指标。一般用本国货币表示,也有用国际上习惯使用的货币表示。联合国编制和发表的世界各国对外贸易值的统计资料,是以美元表示的。把世界上所有国家的进口总额或出口总额用同一种货币换算后加在一起,即得世界进口总额或世界出口总额。就国际贸易来看,一国的出口就是另一国的进口,如果把各国进出口值相加作为国际贸易总值就是重复计算。因此,一般是把各国进出口值相加,作为国际贸易值。由于各国一般都是按离岸价格(FOB即启运港船上交货价,只计成本,不包括运费和保险费)计算出口额,按到岸价格(CIF即成本、保险费加运费)计算进口额。因此世界出口总额略小于世界进口总额。
(二)、对外贸易量(Quantum of Foreign Trade)
以货币所表示的对外贸易值经常受到价格变动的影响,因而不能准确地反映一国对外贸易的实际规模,更不能使不同时期的对外贸易值直接比较。为了反映进出口贸易的实际规模,通常以贸易指数表示,其办法是按一定期的不变价格为标准来计算各个时期的贸易值,用进出口价格指数除进出口值,得出按不变价格计算的贸易值,便剔除了价格变动因素,就是贸易量。然后,以一定时期为基期的贸易量指数同各个时期的贸易量指数相比较,就可以得出比较准确反映贸易实际规模变动的贸易量指数。
五、贸易条件(Terms of Trade)
贸易条件又称交换比价或贸易比价,即出口价格与进口价格之间的比率,也就是说一个单位的出口商品可以换回多少进口商品。它是用出口价格指数与进口价格指数来计算的。计算的公式为:出口价格指数/进口价格指数X100。 以一定时期为基期,先计算出基期的进出口价格比率并作为100,再计算出比较期的进出口价格比率,然后以之与基期相比,如大于100,表明贸易条件比基期有利;如小于100,则表明贸易条件比基期不利,交换效益劣于基期
六、服务贸易
根据关贸总协定乌拉圭回合达成的"服务贸易总协定",服务贸易是指:"从一成员境内向任何其他成员境内提供服务;在一成员境内向任何其他成员的服务消费者提供服务;一成员的服务提供者在任何其他成员境内以商业存在提供服务;一成员的服务提供者在任何其他成员境内以自然人的存在提供服务。"服务部门包括如下内容:商业服务,通信服务,建筑及有关工程服务,销售服务,教育服务,环境服务,金融服务,健康与社会服务,与旅游有关的服务娱乐、文化与体育服务,运输服务。
七、直接贸易与间接贸易
(一)直接贸易(Direct Trade)
直接贸易是"间接贸易"的对称,是指商品生产国与商品消费国直接买卖商品的行为。
(二)间接贸易(Indirect Trade)
间接贸易是"直接贸易"的对称,是指商品生产国与商品消费国通过第三国进行买卖商品的行为。其中,生产国是间接出口;消费国是间接进口;第三国是转口。转口贸易(Entrepot Trade)是指生产国与消费国之间通过第三国所进行的贸易。即使商品直接从生产国运到消费国去,只要两者之间并未直接发生交易关系,而是由第三国转口商分别同生产国与消费国发生的交易关系,仍然属于转口贸易范畴。
八、总贸易与专门贸易
(一)总贸易(General Trade)
总贸易是"专门贸易"的对称,是指以国境为标准划分的进出口贸易。凡进入国境的商品一律列为总进口;凡离开国境的商品一律列为总出口。
在总出口中又包括本国产品的出口和未经加工的进口商品的出口。总进口额加总出口额就是一国的总贸易额。美国、日本、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中国、原苏联、东欧等国采用这种划分标准。
(二)专门贸易(Special Trade)
专门贸易是"总贸易"的对称,是指以关境为标准划分的进出口贸易。只有从外国进入关境的商品以及从保税仓库存提出进入关境的商品才列为专门进口。当外国商品进入国境后,暂时存放在保税仓库,未进入关境,不列为专门进口。从国内运出关境的本国产品以及进口后经加工又运出关境的商口,则列为专门出口。专门进口额加专门出口额称为专门贸易额。德国、意大利等国采用这种划分标准。
九、有形货物贸易
有形货物贸易指有形的、实物形态的、可以看见的货物的贸易。为便于统计和国与国之间进行协调,1974年联合国秘书处修订了1950年版的"联合国国际贸易标准分类",现行实施的是1974年修订本。在该版本中,把国际贸易货物分为10大类,63章,233组,786个分组和1924个基本项目。
这10类货物分别为食品及主要供食用的活动物(0);
饮料及烟类(1);
燃料以外的非食用粗原料(2);
矿物燃料,油及有关原料(3);
动植物油脂及油脂(4);
未列名化学品及有关产品(5);
主要按原料分类的制成品(6);
机械及运输设备(7);
杂项制品(8);
没有分类的其他货物(9)。
在国际贸易统计中,一般把0到4类货物称为初级产品,把5到8类货物称为制成品。
十、复出口与复进口
(一)、复出口(Re-export)
复出口是指外国商口进口以后未经加工制造又出口,也称再出口。复出口在很大程度上同经营转口贸易有关。
(二)、复进口(Re-import)
复进口是指本国商品输往国外,未经加工又输入国内,也称再进口。复进口多因偶然原因(如出口退货)所造成。
十一、知识产权贸易
根据关贸总协定乌拉土回合达成的"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知识产权包括如下内容:版权、专利、商标、地理标志、工业设计、集成电路、外观设计(分布图)等,是一种受专门法律保护的重要的无形财产。
十二、当代世界市场发展的特点
(一)世界市场上国际类型的多样化
战后,在世界市场上,出现了三种类型的国家,即发达市场经济国家、发展中国家或 地区和社会主义国家。在国际贸易中,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约占70%左右,发展中国家或地区约占20%,而社会主义国家和原苏联、东欧国家约占10%左右。
(二)国际贸易方式多样化
出现了一些新贸易形式,主要有:补偿贸易、对外加工装配贸易、租赁贸易等。
(三)国际贸易商品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
(四)世界市场上的垄断与竞争更为剧烈
战后,世界市场由卖方转向买方市场,垄断进一步加强,使得市场上的竞争更为激烈。为了争夺市场,采取了各种各样的方式:
1、组织经济贸易集团控制市场。
2、通过跨国公司打进他国市场。
3、国家积极参与世界市场的争夺。
4、从价格竞争转向非价格竞争。非价格竞争的手段和方法主要包括提高产品质量、性能、改进产品设计、做好售前售后服务等。
5、开拓新市场,使市场多元化。
十三、世界市场的概念
世界市场是世界各国之间进行商品和劳务交换的领域。它包括由国际分工联系起来的各个国家商品和劳务交换的总和。 可见,世界市场这一概念是由其外延和内涵两方面构成的。世界市场的外延指的是它的地理范围。世界市场的内涵指的是与交换过程有关的全部条件和交换的结果,包括商品、技术转让、货币、运输、保险等业务,其中商品是主体,其他业务是为商品和劳务交换服务的。
十四、世界市场上商品交易方式
(一)单纯的进出口贸易方式
买卖双方自由选择交易对象,通过函电往来或当面谈判,达成协议签订合同,进行交易活动,这是国际贸易最普遍的一种交易方式。
(二)展览交易方式
举办定期或不定期的、长期或短期的、有固定地点或无固定地点的各种类型的展览会、博览会、贸易中心、为本国和其他国家的商品展出和交易提供场所。
(三)商品交易所
商品交易所是世界市场上进行大宗商品交易的一种特殊交易方式,是一种有组织的商品市场。其经营活动是根据交易所法和交易所规定的条例进行的。
(四)国际拍卖
国际拍卖是经过专门组织,在一定地点定期举行的一种公开竞争的交易方式。
(五)补偿贸易
补偿贸易是与信贷相结合的一种商品购销方式。买方用进口设备开发和生产的产品或用其他产品或劳务去偿还进口设备的贷款。
(六)加工贸易
加工贸易是把加工与扩大出口或收取劳务报酬相结合的一种购销方式。
(七)租赁贸易
租赁贸易是把商品购销与一定时间出让使用权相联系的一种购销方式。出租人把商品租给承租人在一定时期内专用。承租人根据租赁时间长短付出一定的资金。
十五、对外贸易与国际贸易地理方向
(一)对外贸易地理方向
对外贸易地理方向又称对外贸易地区分布或国别结构,是指一定时期内各个国家或区域集团在一国对外贸易中所占有的地位,通常以它们在该国进出口总额或进口总额、出口总额中的比重来表示。对外贸易地理方向指明一国出口商品的去向和进口商品的来源,从而反映一国与其他国家或区域集团之间经济贸易联系的程度。一国的对外贸易地理方向通常受经济互补性、国际分工的形式与贸易政策的影响。
(二)国际贸易地理方向
国际贸易地理方向亦称"国际贸易地区分布"(International Trade by Region),用以表明世界各洲、各国或各个区域集团在国际贸易中所占的地位。计算各国在国际贸易中的比重,既可以计算各国的进、出口额在世界进、出口总额中的比重,也可以计算各国的进出口总额在国际贸易总额(世界进出口总额)中的比重。
由于对外贸易是一国与别国之间发生的商品交换,因此,把对外贸易按商品分类和按国家分类结合起来分析研究,即把商品结构和地理方向的研究结合起来,可以查明一国出口中不同类别商品的去向和进口中不同类别商品的来源,具有重要意义。
十六、贸易差额
篇4
关键词 对外贸易;CO2排放绩效;技术效率;技术进步
中图分类号 F42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2104(2013)03-0092-06 doi:10.3969/j.issn.1002-2104.2013.03.015
自2001年我国加入WTO以后,对外贸易规模迅猛增长,随之而来的是CO2排放的急剧增长以及由此引发的“温室效应”等严峻的生态环境问题。工业部门作为我国对外贸易、CO2排放源的主体,面临越来越大的CO2减排压力。借鉴Grossman and Krueger [1]的经典分析框架,对外贸易主要通过规模效应、结构效应和技术效应的机制影响东道国生态环境。其中,研究对外贸易技术效应对我国工业CO2排放绩效的影响,对于低碳技术的国际转移与扩散过程中技术途径的优化和我国工业行业CO2排放绩效的提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研究背景
对外贸易技术效应对东道国CO2排放的影响,其理论分析的结果主要有三种:一是对外贸易技术溢出降低了CO2排放。Grubb等 [2]认为,东道国企业可以通过对外贸易模仿先进的环境技术,通过外贸市场上价格与质量的竞争压力或进口贸易国环境标准的压力促使东道国企业致力于环境技术水平的提升;二是对外贸易技术溢出促使CO2排放增加。Albornoz等 [3]认为外贸市场竞争的压力也可能对技术溢出效应带来负面影响,导致东道国企业减少提升能源效率的投资或运营开支来降低成本;三是对外贸易技术溢出对CO2排放的影响不确定。对外贸易技术溢出能否吸收再创新取决于东道国的吸收能力,如环境规制、劳动力的受教育程度等等 [4-5]。实证研究方面,Geng和Zhang [6]利用35个国家的分组研究发现,对外贸易的技术溢出对CO2排放的影响与国别、进出口商品的技术含量水平有关。将贸易开放度纳入我国CO2排放绩效影响因素分析的相关文献中,有研究表明贸易开放度对CO2排放绩效的影响不明显 [7],也有研究显示贸易开放度的提高降低了我国CO2排放绩效 [8]。上述各经验研究结论的不一致可能来自指标选择、样本容量的差异。
篇5
关键词:对外贸易;熵值法;对比分析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5)14-0027-03
1 研究背景和意义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钻石十年”打造工程的落实以及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对广西对外贸易的发展都有着极大的促进,广西依靠对外贸易发展的后发优势,促进了生产总值的稳定增长。但是,中国目前进入经济发展的新常态,对外贸易的发展也应该适应新常态,贸易份额的简单提升显然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成立以来,广西凭借独特的区位优势完成了对外贸易额的高速增长,但在对外贸易发展过程中,采用以高资本投入、高资源消费、高污染排放为特征的发展方式,从长远看来,这种发展方式必然会带来资源的短缺和生态环境的破坏,最终逆向制约了广西对外贸易的发展,这种发展并不是可持续的。因此,广西应当及时转变对外贸易的发展路径,合理利用现有资源,在保护资源、生态的基础上实现对外贸易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中通过对广西对外贸易的各种评价指标进行分析,主要包括经济、技术、生态、资源等效益指标,立足于新常态下广西区内产业结构调整,结合对外贸易发展背景,对广西的对外贸易可持续性进行评价,最后为广西的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提出合理的路径。
2 广西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的评价指标
2.1 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的评价指标
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要做到国际贸易相关领域例如:经济、生态、产业结构等方面的协调配合发展。在本文中,选取对外贸易经济效益、对外贸易技术效益、对外贸易生态效益、对外贸易资源效益四个指标来评价广西的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情况,最后运用熵值法得出对外贸易综合评价指标,来综合分析广西的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状况。
2.1.1 对外贸易经济效益评价指标
发展对外贸易的最终目标是带动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所以分析对外贸易的经济效益是评价广西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的核心问题。本文运用对外贸易依存度作为分析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效益指标,对外贸易依存度公式如下:
对外贸易依存度=进出口总额国民生产总值(GDP)
对外贸易依存度为进出口总额占地区国民生产总值(GDP)的比重,反映了地区的经济对进出口贸易的依赖程度,对外贸易依存度越高,说明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对贸易的依赖程度越高,说明该地区的对外贸易在经济活动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对外贸易的可持续性就越强。
2.1.2 对外贸易技术效益评价指标
对外贸易竞争力的提升依赖于产品的技术进步,一般认为对外贸易的竞争力越强,对外贸易发展的可持续性就越强,所以本文选取进出口技术效益来作为对外贸易技术效益评价指标,进出口技术效益评价指标公式如下:
进出口技术效益=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贸易额进出口贸易总额
进出口技术效益反映了具有竞争力的高新技术产品在进出口贸易总额中的比例,只有进出口产品的竞争力提升、质量提高,对外贸易才会往可持续方向发展,进口产品的技术含量高说明可以吸收、消化先进的技术,出口产品的技术含量高说明出口产品具有核心竞争力,目前新常态下经济发展速度普遍放缓,需要依靠进出口产品的转型升级来推动对外贸易的可持续发展。
2.1.3 对外贸易生态效益评价指标
目前服务贸易在进出口总额中所占的比重不是很大,进出口的产品主要以工业生产的实物为主,出口产品的生产环节一般会对生态环境造成影响。本文选取单位工业废水排放量作为对外贸易生态效益评价指标,单位工业废水排放量公式如下:
单位工业废水排放量=工业废水排放量工业总产值
单位工业废水排放量反映了工业生产过程中每产出一单位的工业产值所排放的工业废水,在出口贸易中,废水排放量越小,说明对外贸易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越小,越有利于当地经济和贸易的持续发展,所以单位工业废水排放量越小越好。
2.1.4 对外贸易资源效益指标
对外贸易资源效益评价对外贸易过程中对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是进出口产品生产的物质基础。本文采用对外贸易进出口能源密集度来反映对外贸易的资源效益,进出口能源密集度公式如下:
进出口能源密集度=进口商品总能耗出口商品总能耗
进口商品总能耗=进口总额国民生产总值(GDP)×总能耗
出口商品总能耗=工业品出口总额工业总产值×工业总能耗
当进口商品总能耗大于出口商品总能耗时,说明进口的产品消耗的能源高于出口的产品消耗的能源,通过对外贸易而交换的能源更多,说明对外贸易的资源效益越高,所以进出口商品能源密集度越大,越有利于对能源的合理利用。
2.2 各项指标数据的整理
本文中所用到的数据主要来自于《中国统计年鉴》、《广西统计年鉴》和中国国家统计局,最后经过整理计算结果得到如表1和表2。
2.3 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各项指标分析
2.3.1 外贸依存度分析
根据表1和表2中的数据,将广西和全国的指标进行对比,如图1R所示。
从图1中,可以看出广西的对外贸易依存度在十年时间里没有太大波动,稳中趋升,在2008年金融危机期间全球范围内国际贸易都有一定程度的下降,影响了广西对外贸易的发展,但是从长期来看,2003年-2012年广西对外贸易依存度依然呈上升趋势。但是广西2003年-2012年的对外贸易依存度平均值为0.118,而全国平均的对外贸易依存度为0.551,水平相差很大。
2.3.2 进出口技术效益分析
广西2003-2012年进出口技术效益趋势与全国比较图,如图2所示。
从图2中可以看出,广西的进出口技术效益在2003年-2009年期间稳中有升,但是2010年以后上升比较明显,而全国的进出口技术效益指标一直呈现稳定的波动状态,主要是因为广西的经济起步较晚,在有了一定经济基础的情况下,才开始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重视高科技产品的研发。
2.3.3 生态效益评价指标分析
广西与全国2003-2012年生态效益趋势图如图3所示:
从图中可以看出,广西在2009年之前工业生产中的单位产值废水排放量比去年全国要高出很多,主要是因为广西经济发展起步较晚,工业行业还没有形成系统的环保意识,但在2009年以后广西在单位废水排放量方面已经与全国差异不大,说明经过中国-东盟自贸区黄金十年的发展,广西工业发展逐渐与国际接轨,经济发展带动生态效益的提升,对外贸易的可持续性增强。
2.3.4 资源效益评价指标分析
本文中对外贸易的资源效益主要通过进出口能源密集度来表示,广西和全国2003年-2012年进出口能源密集度比较趋势如下图4:
从图4中可以看出广西进出口能源密集度从2003年的0.73上涨到2012年的1.26,十年之间呈上涨趋势,但是和全国进出口能源密集度还有一定的差距,广西应该保持进出口能源密集度的增长趋势直到与全国相持平或者超过全国平均水平。
3 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综合分析
运用熵值法将对本文中外贸易可持续发展的四个评价指标进行赋权,客观的反应广西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的综合指数。在使用熵值法前首先将四个评价指标进行数据的标准化处理,这样可以更加合理的反应评价指标在综合指数中所占的权重。
本文使用的数据标准化的方法是线性标准化方法,假设minY和maxY分别为Y指标中的最小值和最大值,标准化公式为:
y=Y-minYmaxY-minY
对外贸易的生态效益指标为单位工业废水排放量,该指标的数值越小越能说明对外贸易可持续性越好,所以进行标准化时使用的公式为:
y=maxY-YmaxY-minY
通过标准化运算,将所有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指标反映在区间0-1之间,各指标中最小值的标准化结果为0,为了方便后续计算,假设其值趋近于0,取值为0.0001。最终结果如表3。
从图5中可以看出,广西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综合指标,在2005年略有下降,2006年-2008年之间稳中缓慢上涨,2009年-2012年之间迅速上升。说明广西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综合指标在2009年后保持较高的增长水平,对外贸易可持续性越来越好。
4 总结
综合以上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指标的分析,从整体来评价,广西的对外贸易的可持续性越来越好。广西的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主要由对外贸易依存度、进出口技术效益、生态环境和资源环境四个方面决定。进出口技术效益对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的影响最为突出。因此,要把握经济增速放缓的新常态的契机,逐步调整产业结构,提高进出口产品附加值,扩大进出口技术效益,提高产品国际竞争力,继续保持广西对外贸易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高嵩,高小平.环境成本内部化与国际贸易比较[J].经济师,2001,(9).
[2]夏东.我国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理论研究述评[J].商场现代化,2007.
[3]周高宾.中国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的实证分析――基于主成分方法[J].时代经贸:中下旬,2007.
[4]谷志红,牛晓东,王会青.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模型[J].理论新探,2005,(05).
[5]张荐华,张建红.论云南外贸出口商品结构和地区结构的调整及优化[J].云南社会科学,2006,(6).
篇6
我国对外贸易竞争力分析
RCA(RevealedComparativeAdvantage)指数,即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是由巴拉萨(Balassa)于1965年提出的,是指一国总出口中某类商品所占份额相对于世界贸易总额中所占比例的大小。这一指数反映了一个国家某一产业或产品的出口与世界平均出口水平的相对优势,它可以用来判定国家之内哪些产业内企业具有竞争优势。其公式为:
其中,RCAij代表某类商品的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Xij代表i国第j类商品的出口额,Xi代表i国所有商品的出口总额,Xwj代表j类商品的世界出口总额,Xw代表所有商品的世界出口总额。如果RCAij值小于1,表示该国企业在该类商品上处于劣势;如果大于1,表示该国的企业在该类产品上的出口相对集中,在这类商品上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其值越大则比较优势越大。
表1列出了中国从1980年到2005年10年中按SITC分类(SITC是联合国经社理事会下设的统计委员会编制公布的《国际贸易分类标准》。该分类标准将国际贸易商品分为10类、63章、233组。按SITC分类:0类是食品及活动物;1类是饮料和烟类;2类是非食用原料;3类是矿物燃料、油及有关原料;4类是动植物油、脂及腊;5类是化学成品及有关产品;6类是按原料分类的制成品;7类是机械及运输设备;8类是杂项制品。一般认为,SITC5和SITC7是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品,SITC6和SITC8是劳动密集型产品)的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
从表1来看,首先,在上世纪80年代,中国的显示性比较优势主要是资源密集型产品,其次是劳动密集型产品。1980年RCA指数大于1的产品有4类,其中两类产品为资源密集型,另两类为劳动密集型。20世纪90年代初,加工贸易在出口中的地位逐渐提高,中国对外贸易出口的比较优势由资源密集型产品转向劳动密集型产品;1990年,资源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产品各有两类的RCA指数大于1,至1993年,初级产品中只有第0类的指数大于1,而两类劳动密集型产品的指数仍大于1。
其次,1995-2005年,第0类产品RCA指数一直小于1,自此中国的显示性比较优势完全集中在劳动密集型产品,这标志着中国的比较优势在企业产品结构上有所提升。在两类劳动密集型产品中,第8类制品的RCA指数由1980年的1.89上升到2005年的3.07,标志着此类产品在出口中始终占有主导地位。
再次,资本密集型的机械和运输类制成品(SITC7)的RCA指数在1997年之前一直低于1。这是我国出口的比较劣势,说明国内企业的技术水平相对落后,但其RCA指数在2005年达到了1.3,这说明国内企业在机械和运输产品制造方面取得了很大进步。从要素禀赋看,中国资源和资本缺乏,而劳动力资源十分充裕,对外出口数据显示出我国企业确实发挥了要素禀赋的比较优势。
然而,必须看到,我国具有竞争力的出口商品仍是一些劳动密集型且技术含量不高的产品,而缺乏竞争力的主要是基础材料、化工产品、机械设备等资本及技术密集型产品。中国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更多地取决于国内低廉的劳动力。尽管SITC5和SITC7产品的出口开始初步显示出比较优势,高附加值和高技术含量的产品在出口中所占比重在上升,但这些产品的出口中外资企业占了很大份额,且以加工贸易作为主要贸易方式。
简言之,我国对外贸易竞争力有了明显的提高,但这种竞争力并不突出,而且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出口的高附加值产品较少,竞争优势较弱,尚需进一步提高。
我国对外贸易竞争力提升策略
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贸易取得了长足发展,贸易竞争力得到了提高,但贸易结构调整缓慢、发展不稳定、具有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产品的出口比重过低等等,都是制约贸易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具体来讲,可以通过以下四个方面来进行调整:
(一)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且加大研发投入
前述分析中指出,我国对外贸易竞争力不强的重要原因在于自主创新能力不强,技术水平不高。因此,必须重视对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和研发的投入,政府可以通过资金配套吸引企业进行研发活动,以及为企业研发投入提供低利率融资贷款,对于企业的研发投资收益给予税收减免,加强知识产权及专利的保护力度,刺激厂商进行技术研究和新产品开发。
(二)将提高出口产品的技术含量和创建品牌优势相结合
企业是一国产品出口的生力军,提升对外贸易竞争力必须以企业为主体。以企业为主体,努力提高出口产品的质量,对高、中、低档产品都要有严格的质量标准,避免频繁遭受技术性贸易壁垒的阻挡,重视产品外观包装等非价格因素的影响,实现产品的高档化、特色化、多样化生产,提高中国产品在国际上的信誉,努力塑造自主品牌,提升我国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篇7
关键词:对外贸易 中部六省 实证研究
中图分类号:F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4)01-065-02
位于中国大陆腹地的六个省份:山西省、河南省、湖北省、湖南省、安徽省、江西省是我国重要的经济市场,依靠全国10.7%的土地,创造全国约22%的GDP。2004年,总理提出促进中部崛起,2006年国务院出台《关于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若干意见》,作为中部崛起主体区域的中部六省,其经济发展情况在国家提升综合竞争力,实现东西部融合,南北部对接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对外贸易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研究内陆中部省份对外贸易情况,有利于中部六省对对外贸易发展进行正确的定位,寻找经济新的增长点,从而实现带动经济增长和中部崛起的战略目标。
一、中部六省对外贸易相关指标实证分析
对外贸易的规模、结构、外贸依存度是衡量一国或地区对外贸易发展情况的主要指标,本文通过对中部六省对外贸易规模及其增长速度、外贸结构和外贸依存度的测度,分析中部六省对外贸易的发展状况。
1.中部六省对外贸易规模分析。国家实施中部崛起战略的六年来,中部六省GDP显著提高,从2007年的6947.94亿美元,增加到2012年的18453.54亿美元,增长2.66倍。对外贸易额也从2007年的743.33亿美元,增加到2012年的1934.28亿美元,增长2.60倍。从表1中可以看出,GDP和对外贸易额的增长率具有正相关性。2009年受世界经济危机影响,全球购买力下降致使六省对外贸易额下滑,GDP的增速放缓,国家调整产业结构,不断转变生产方式,到了2010年,对外贸易反弹式增长,且以后两年的外贸额不断增加,GDP不断增长,显示出对外贸易对中部六省的经济增长有一定的影响和拉动作用。
中部六省对外贸易规模较小,占全国比例不高,且六省的对外贸易规模存在一定差距。由表2可以看出,中部六省外贸额占全国的比重虽然不断增加,但仍未突破5%,这与六省2012年GDP占全国22.6%的经济规模不相称。同时,近年来各省对外贸易发展程度不同,对外贸易规模差距逐年拉大。河南省在2010年以前六省中排名徘徊在第三、第四位,但近两年随着全球智能手机产业基地的发展,2012年已跃居六省首位,发展潜力巨大。江西从2007年不到100亿美元规模的六省末位,到2010以来一直居于六省第三位,发展速度较快。安徽、湖北外贸发展平稳,保持一定的年增长速度。山西、湖南对外贸易发展步伐较慢,一直处于六省后列。
2.中部六省对外贸易结构分析。通过表3可以看出,在出口贸易结构方面,2007年中部六省以一般贸易为主,加工贸易仅占贸易额的22%,与全国平均水平存在一定差距。近年利用承接国际和东部沿海产业转移的契机,大力发展加工贸易,到了2012年,加工贸易已超过一般贸易成为中部六省的主要贸易方式。商品结构方面,2007到2012年间,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额大幅增加,增长幅度分别为54.93和61.59倍,表明中部六省在出口产业结构方面逐步向制造业和高新产业发展。
进口贸易结构方面,2007年贸易方式以一般贸易为主,一般贸易与加工贸易的比例约为4:1,全国一般贸易与加工贸易的比例约为1:1.6。2012年一般贸易与加工贸易的比例有所提高,约为1:1.8,与全国平均水平1:2的差距缩小。商品结构方面,2007年,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进口分别占全国同类产品的1.86%和0.81%。2012年,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进口分别占全国同类产品的4.89%和4.9%。可以看出,机电和高新技术产品进口额有所增加,但仍有需求空间。
3.中部六省对外贸易依存度分析。外贸依存度是对外贸易额占GDP的比重,是衡量一国或地区经济对国际市场依赖程度的重要指标,出口依存度和进口依存度分别是出口额和进口额占GDP的比重,反映一国或地区的经济开放程度。由表4可以看出,2008年以前中部六省的外贸依存度保持着正增长,2009年受全球经济危机和国内经济结构调整的影响出现下滑,但在以后年度逐步恢复,这与全国外贸依存度变化基本一致。另外,中部六省经济外贸依存度与全国平均水平存在一定差距,经济外向度不高,这与中部六省所处地理位置有一定关系。随着国家将中原经济区、山西综合改革实验区、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等提升为国家战略,中部六省在对外贸易发展方面将具有较强的实力和潜力。
二、中部六省对外贸易发展存在问题分析
1.外贸规模不高。中部六省对外贸易额从2007年的743.33亿美元,占全国21738亿美元外贸额的3.4%,增长到2012年的1934.28亿美元,占全国38668亿美元外贸额的5%,外贸规模偏小。这与中部六省地处内陆不无关系。国际贸易理论和实践经验表明,沿海沿边城市的国际贸易最为发达。在我国,具有天然区位优势的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的中心城市外贸额一直处于全国领先地位,其外贸对经济的贡献率在50%以上。中部六省可以依靠政策优惠降低内陆到港口的成本,以发展内陆外贸,形成拉动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
2.外贸发展不平衡。中部六省内部的外贸发展水平不平衡,对外贸易发展较好的省份是安徽省、湖北省,河南省近年来对外贸的重视使对外贸易取得较快的发展,江西省处于中等水平,而湖南省和山西省的对外贸易发展水平相对较低。另外,贸易方式不平衡,从2007—2012年六省贸易方式的数据来看,中部六省的对外贸易一直以一般贸易为主,没有积极地参与到可以获取技术溢出的加工贸易中去。近两年随着安徽、湖北、河南积极承接东部沿海省份产业转移,三省的贸易方式逐步向加工贸易转换,河南省近两年的加工贸易超过一般贸易,比重近2.5∶1。
3.外贸龙头企业少。中部六省外贸龙头企业较少,中国外贸十强企业中难觅六省企业身影,而在百强企业中东部和沿海企业占绝对比例的优势。2012年中部六省年进出口总值超过10亿的企业不到5家,进出口额在1亿美元以上的企业也仅100家左右。龙头企业对当地经济的拉动作用是显著的。例如,2012年河南省对外贸易额跃居中部六省第一,其很大部分是由富士康旗下的鸿富锦精密电子(郑州)公司贡献的,该公司全年进出口总值占全省进出口的54.6%。中小型外贸企业生产能力分散,抗风险能力较弱。随着国内生产成本上升,人民币汇率波动频繁等不利因素,中小企业风险抵御能力较低,发展后劲不足。
4.外贸结构不合理。中部是我国农产品重要生产基地,农业是中部六省的主要产业,工业特别是高新技术行业基础相对比较薄弱。工业制品和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规模是反映出口竞争实力的指标,中部六省出口产品以初级产品和劳动密集型工业制品为主,附加值较低,而附加值较高的机电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比重较低。2012年,中部六省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分别占全国比重的5%和5.6%,比2007年中部六省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分别占全国比重的1.8%和1.6%有一定提高,但与全国平均水平特别是东部和沿海地区仍存在一定差距。
三、中部六省对外贸易发展的建议
1.重视对外贸易的发展。对外贸易在中部六省所占的份额较低,其对经济的贡献度不高。中部六省应充分重视拉动经济增长“三驾马车”中的外贸因素,融入到国际市场和国际分工中去,利用国际市场,扩大外部需求,进而带动当地经济发展。例如,河南省近两年重视外贸发展,政府出面积极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引进富士康智能手机生产项目,扩大了当地就业和上下游产业链的发展,并以此为契机建立全球智能手机生产基地,带动相关产业和经济的进一步提升。
2.利用口岸建设的辐射作用。中部六省不占国际贸易的先天区位优势,但各省的保税区、综保区、高新技术开发区等具有一定政策优惠的特殊经济区域为各省加工贸易发展提供了平台。各省可以借助口岸中加工贸易企业的建设发展相关上下游产业,形成产业集聚,实现就业和经济的双增长。2013年3月,国家批复建立郑州航空港区,发展临空经济。为中部对外贸易的发展提供了历史性的突破口。同年6月海关总署批复郑州航空港区可以开展跨境E贸易,发展全国首家跨境电子贸易。电子贸易是科技发展的所趋,跨境电子贸易节约了企业生产成本,满足了消费者跨境需求,是社会经济未来发展的趋势。利用好口岸建设的契机中部六省对外贸易后发优势明显。
3.注重产品附加值的提升。中部六省可以继续发展传统农业,并依据本地区优势和特色,培养农业优势产业集聚,加大对深加工农产品和绿色、有机农产品发展的支持力度,提高农副产品附加值。例如:发展花卉产业,利用航空港和劳动力的优势,打造地方品牌,扩大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同时,继续深化产业结构升级,引导企业加大科技投入和新产品研发,提高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和产品科技含量,将产品优势体现在质量方面,提升工业产品附加值。
参考文献:
[1] 陈子曦.我国主要经济区对外贸易的实证分析[J].统计与决策,2011(9)
[2] 郝娜.中部六省对外贸易发展比较研究[J].市场论坛,2008(9)
[3] 雷朝阳,资树.河南省与中部四省对外贸易发展的比较[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2006(2)
篇8
【关键词】 分析 地区 关联 对外贸易
引言
区域之间的经济因素有很多种,其中包括了地区发展的几个条件:自然条件、社会历史条件以及改革开放后的发展速度和力度。文章从地区的经济差距情况探讨了对外贸易对其直接和间接的影响,从另一个角度看,对经济差距的因素给出了对策。
1. 当前对外贸易经济差距的影响
根据表1,华东六省一市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由大到小排列依次是:江西、安徽、山东、福建、浙江、江苏和上海。
从表1以及结合华东区域的实况,如果只是单单探讨对外贸易在经济上的直接影响,那么加强对外贸易在区域之间所存在的差距起到一定的收敛作用。
2. 现对外贸易经济差距的间接影响
产业结构及各产业的发展情况决定了一国经济增长的水平,产业结构还是对外贸易对经济产生间接影响的最主要的媒介,贸易自由化通过产业集聚和区域收入差异的影响来间接地影响区域经济增长进而影响区域经济的总体差异水平。因此,本文选取产业结构作为研究对外贸易对区域经济间接影响的切入点。
2.1按产业分解区域经济差异
本文利用各地的GDP 数据按统计资料分类的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对区域经济差异进行分解。以y 代表人均GDP,用上标1 来代表除了安徽和江西以外的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和山东(QT),用上标0 来表示江西和安徽(AJ)。用下标f、s 和t 分别代表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因此有:
y1=yf1+ys1+yt1(1)
y0=yf0+ys0+yt0(2)
公式(1)和公式(2)表示GDP=第一产业增加值+第二产业增加值+第三产业增加值。本文用D来代表人均GDP 的总差距,则
Dj=■-1 (3)
各个产业的区域经济差距则表示为:
Dj=■-1(4)
从而有:
D=Df■+Ds■+Dt■(5)
公式(5)的左边是两个考察样本的经济总差距,右边是三个产业的差距的加权平均和。每个产业差距的权重是该产业增加值在GDP 中的比重。表2 是根据公式(5)计算历年权重值及其均值的结果,本文筛选出几个典型年份以供分析。表2 所示1978 年到2006 年的分解结果表明:华东地区两个集团的差距主要来自第二产业,在区域经济差距权重中其份额最大,权重占其次的是第一产业,其份额具有明显且迅速的下降趋势。第三产业虽然在份额中所占的比例较低,但是其份额上升的速度相当迅速。
通过将华东地区的七个省市分为两个集团进行区域经济差距的产业分解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发展得较好的地区(QT) 和较为落后的地区(AJ)之间的差距主要来自于第二产业。在以工业为代表的第二产业上的差异造成了两个集团的总体经济表现有了比较大的差距,随着时间的推移,第一产业对区域经济差距的影响越来越小,而第三产业的影响将越来越显著。
2.2华东地区对外贸易与产业关联
上文分析得出的结论是华东地区的经济差异在很大程度上是来自第二产业,华东七个省市在三大产业的不同表现拉大了区域间的经济差距。那么,华东地区各个省市的对外贸易发展对这样的产业结构施加了怎样的影响。本文利用SPSS12.0软件对华东六省一市的三大产业历年产值(当年值)和进出口贸易总额分别进行多元曲线回归。多元曲线回归系数是在利用LIN、LOG、INV、QUA、CUB、COM、POW、S、GRO、EXP 等方法分别进行拟合之后,选择拟合优度最好的方法得出结论。纵览表3 中各个省市对外贸易与三大产业的回归系数,可以发现:上海、江苏、浙江三个省市对外贸易对第三产业的拉动最大,第二产业次之,对第一产业的影响最小;安徽、福建和山东三省对外贸易对第二产业的拉动最大,第三产业次之,对第一产业的影响也是最小;江西省的数据显示:江西省的对外贸易对第三产业的拉动最大,第一产业次之,对第二产业的影响最小。那么,总体而言,华东区域的对外贸易对第三产业的影响效果最为明显,第二产业次之,对第一产业的影响最不明显。制成品为主要对象的对外贸易发展对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拉动效果更为明显。以上海为代表的第一集团本来就具备发展第二、三产业的禀赋优势,在对外贸易大量发展之后,其在对区域经济差距起决定作用的第二、三产业上的表现愈加突出;安徽和江西两个省与其他省份比较之下本来就不具备发展第二、三产业的比较优势,其参与国际分工的深度和广度又明显地低于前面提到的先进的省市(在对外贸易量进行的聚类分析中,这两省属于对外贸易最不活跃的级别),那么两省不活跃的对外贸易对产业调整的影响力就相对小,加剧了两个省份原本靠自身的禀赋结构决定的产业结构的不合理性。
因此,通过本文的分析,对外贸易通过对三大产业不同的拉动作用来间接地扩大区域的经济差异,但是从数据来看,其影响的程度不大。
结论
篇9
关键词:对外贸易依存度对外贸易战略现状原因
中图分类号:F7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949(2005)-10-001-02
对外贸易依存度,又称对外贸易系数,是指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一国或地区的进出口贸易总值占其国内生产总值或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它是衡量一国或地区对外经济外向性程度的重要指标。正确地分析和评价一国或地区的对外贸易依存度,可以准确的获取该国或地区对外经济贸易的相关信息,为制定相关对外经济贸易政策提供决策依据。总体而言,一国或地区对外贸易依存度的大小取决于三个主要因素,即:国内经济规模、国家或地区所处的经济发展的阶段和国内经济政策的取向。通常小国的依存度较高,而大国的依存度较小;经济所处中级阶段的依存度较高;再者,对外贸易政策的取向如采取出口导向战略的国家或地区的依存度就较高。
因此,正确的分析我国对外贸易依存度状况,对于正确认识我国对外贸易的地位和作用及存在的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为我国制定正确的对外贸易政策提供依据。
一、我国对外贸易依存度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对外贸易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明显上升。对外贸易值迅速增加,尤其是在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的3年内,对外贸易值更是翻了一番,并在2004年我国对外贸易总值首次突破万亿美元大关,成为仅次于美国和德国的第三大贸易国。我国的对外贸易依存度也明显提高,见表一。
表一:我国对外贸易依存度
资料来源:根据《中国统计年鉴》数据整理,2004年数据为相关报刊
我国对外贸易依存度在1990年至1999年期间基本维持在30%-40%的水平,与发达国家总体平均水平的38.4% 和世界平均的41% 基本接近,略低于发展中国家的51% 的平均水平。 但在2000年达到43.9% 后直线上升,2002年达到50.2%,2003年达到60.3%, 2004年更达到70.0%。对外贸易依存度过高,对我国对外经济贸易的发展也产生了一些负面的影响。
二、我国对外贸易依存度迅速上升的原因分析
1. 我国进出口贸易的规模不断扩大,增长速度大大超过同期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速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进出口贸易始终保持着二位数增长。特别是在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的3年,进出口贸易总值更是出现了前所未有的高增长率,由2001年的5097亿美元增加到2004年的11547亿美元,增长了126.5%。从1978年到2004年的26年间,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发展从1978年的1473亿美元上升到2004年的16414亿美元,年增长率9.4%;而同期进出口贸易总值从1978年的206亿美元上升到2004年的11548亿美元,年增长率16%(摘自在2005年北京“财富”论坛演讲稿)。我国对外贸易增长率大大高于同期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率,直接导致了我国对外贸易依存度的迅速上升。
2. 加工贸易比例不断上升
加工贸易方式具有“两头在外,大进大出”的特点,因此与国内经济的运行状况的关联程度并不是很高。而我国具有丰富的廉价的劳动力资源,使得来料加工、进料加工贸易方式得以迅速增长。加工贸易方式中的出口和进口分别在1995年和1994年超过一般贸易方式下的出口和进口(期间一般贸易方式进口值有若干年份又反超加工贸易进口值)。加工贸易方式已成为我国第一大贸易方式。
3. 第三产业统计方面的原因
由于我国城乡二元经济差异性结构的存在,广大的农村地区的农民自产自销的商品的价格被严重低估,有些甚至未被统计在国内生产总值当中。从而夸大了对外贸易依存度。我国总体第三产业的落后也是导致我国对外贸易依存度偏高的重要原因。以2002年为例,我国第三产业的增加值为34533亿元人民币,占同期国内生产总值102398亿元人民币的33.72% ,见表二。而欧美发达国家的第三产业增加值一般在60%―80% 之间。因此,若剔除第三产业增加值,我国的对外贸易依存度将低于多数发达国家。
表二: 2002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构成
绝对值(亿元) 比2001年同比增长(%)
国内生产总值 102398 8
第一产业 14883 2.9
第二产业 52982 9.9
第三产业 34533 7.3
资料来源: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世界贸易组织研究院编《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一周年评估报告》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3,第11页。
当然,随着我国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改革,人民币汇率稳中有升,也会相应地增加以美元计价的国内生产总值,从而降低对外贸易依存度。
三、对我国对外贸易依存度的若干思考
我国对外贸易依存度的不断上升,意味着我国国内经济与国际经济的不断地融合,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的深化。但同时对外贸易依存度的上升也意味着我国国内经济对国际经济的依赖性的不断加强,因此国内经济受国际经济的波动和冲击的影响也会随之增加。为了使我国经济能够持续不断地保持较高的增长,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值得思考。
1. 不能片面追求高贸易值,应运用经济杠杆适当约束部分出口商品
过快增长的对外贸易值,一方面会增加我国与西方发达国家,尤其是美国的贸易摩擦,不利于我国同主要贸易伙伴的经贸关系的稳定与发展;另一方面在现阶段我国尚处于市场经济的初级阶段,资源配置的效率较低,所以以资源消耗为代价的出口的快速增长是以牺牲国家的长远利益为代价的。所以,我国应坚持通过出口关税、出口退税和其他经济杠杆调节资源性、高能耗产品的出口。
2. 切实改善商品结构,扩大高附加值商品尤其是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
通过20多年的努力,我国经济已经完成了从经济准备阶段向经济起飞阶段的过渡。在对外贸易商品结构上也实现了以工业制成品占主导地位的局面。2001年我国工业制成品的出口比重已上升至90.1%。但是我国总体工业制成品贸易竞争指数仍然不高[贸易竞争指数Ci = (Xi - Mi) / (Xi + Mi)],见表三。
表三: 中国初级产品和制成品贸易竞争指数
资料来源:霍建国著:《中国外贸与国家竞争优势》中国商务出版社,2004年。第135页。
3. 大力发展服务业,努力提高服务贸易依存度和对外贸易综合依存度
服务贸易是当今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增长点,世界服务贸易的增长率大大超过了同期货物贸易的增长率。世界服务贸易出口从1980年的3600亿美元上升到2004年21000亿美元,增长了5.8倍。我国同期服务贸易总值从1980年的46亿美元上升到了2004年的1286亿美元。虽然我国服务贸易的增长率远远大于世界平均增长率,但是这与我国服务贸易的基数低有很大的关系。以2004年为例,我国服务贸易出口只有589亿美元,占世界服务贸易出口值的2.8%,远低于我国货物贸易出口值占世界货物贸易出口值6.5%的水平。2004年我国服务贸易出口占贸易总出口(货物出口和服务出口之和)的比重只有9%,远低于19%的世界平均水平[1]。
大力发展服务业,提高服务业的竞争力,改善我国服务贸易收支状况是完成我国城市化进程和提升我国综合国力的必由之路。
同时,应坚定不移地走“科教兴国”的道路和贯彻对外贸易的“科技兴贸”战略。在党的十五大明确提出科教兴国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以来,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比重不断上升,见表四。
表四:中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年增长率(%)
资料来源:w.w.w.mofcom.省略
根据我国科技兴贸战略,我国力争到2020年高新技术产品出口达到4500亿美元,年增长率达13%,届时占对外贸易出口值的比重将上升到45%。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要改善我国国内地区对外贸易严重不平衡的状况,通过一切可能的手段提高中西部地区的对外贸易依存度;同时,应当在保持与美日欧发达国家对外贸易的同时,大力发展同其他国家尤其是周边国家,如东盟、俄罗斯、印巴等国家的对外贸易,降低与美日欧的对外贸易依存度,分散我国对外贸易的风险。
注释:
[1] :服务业成为中国下一轮对外开放的重点(06/09/05)。 w.w.w.省略
参考文献:
[1]温耀庆主编:中国外经贸热点问题研究[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3。
[2]霍建国:中国外贸与国家竞争优势[M]。北京:中国商务出版社,2004.。
[3]薛荣久,刘东升等:国际贸易竞争学 ― 世界贸易新体制下的国际贸易竞争[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5。
[4]江小娟等主编:中国对外经贸理论前沿II[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
[5]魏浩,宋耀:中国对外贸易依存度偏高[J]。中国对外贸易,2004(1)。
[6]张幼文:我国外贸依存度提高影响与对策[J]。国际贸易问题,2004(8。
篇10
随着一系列区域贸易发展措施不断推进,老挝与别国的对外贸易也日渐增多。老挝的国家政党也在积极发展本国经济,旨在迈进发达国家行列。但是由于老挝是经济落后的农业国,在经济政治全球化的今天,需要老挝充分利用其本国资源,吸收世界先进力量来推进自己的发展。分析老挝对外贸易结构,并根据现有发展状况提出新的政策,对提高老挝的对外贸易水平和国内的经济发展都有重要意义。
二、老挝对外贸易结构分析
老挝近些年进出口贸易总额整体持平,贸易逆差略微增加,矿产资源是老挝最大宗的出口商品。下面分类对老挝对外贸易结构进行论述。
(一)老挝进口贸易现状及其商品结构分析
在最2010到2014年四年左右的时间里,老挝的进口贸易总额持续上升,商品种类也日渐增多。主要集中于:汽车以及相应的原配件;能源商品(天然气、燃油等);建筑材料;工业原器件(包括电子类元件、工业中间产品等)以及外商投资。其中国外投资的增多,改善了国内资本的发展状况。利用外资发展本国各产业和国民经济。而基础能源产品的进口贸易,则是国内工业生产和经济发展的需要。在08年之前的进口贸易中,国外资本投资,天然气等能源商品,以及轻工业用品(制衣产品)等是主要的进口贸易产品,之后车辆数量迅速增长,在2012年高达5.5亿美元,为进口商品中贸易额最高的商品种类。需要指出的是,在进口商品中,一些基础商品如衣服、粮食食品、建筑材料等份额较大,对国外市场的依赖较大,表面老挝国内的一些基础资源还没能进入市场流通,这与制约了自己国家生产力的提高。
(二)出口贸易发展状况和其商品结构分析
老挝的出口贸易总额,除了在2009年经济危机时期增长率为负值外,近些年都保持上升的总趋势。2012到2013年间,出口贸易额为18.98亿美元,增长约为18%。随着老挝加入世贸组织,以及国内一系列改革开的经济措施,出口贸易总额有了很快的发展,出口商品的种类和数量都大大提高了较大的提高。在出口贸易的商品中,矿产资源产品占得的份额最大。在2012年矿产品及其加附加产品的出口贸易总值将近10亿美元,为出口贸易总额的60%。但是迫于国际的禁止矿石出口的条令,该项出口总额减幅较大。轻工业产品,如衣服制品,增长较快已将达到近200亿美元的总额,既能满足本国居民的需求,还能拉动经济发展,也改善了贸易结构尽管老挝的出口贸易规模有了较大的提高,但是出口的商品中多为原材料产品如矿产、木材、电能等等,缺少附加值高的商品,出口产品的种类也有限。而且在出口贸易总额上,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例如欧美国家,还有不小的差距。
(三)对外贸易的科技结构分析
当今世界经济的竞争实质就是科学技术的竞争,因此很有必要对老挝对外贸易中的科技结构进行分析比较。在老挝对外贸易中,出口的商品主要是一些矿产、初级产品、技术含量低的产品(例如制衣业),以2008年为例,这些没有高技术的产品占到了出口商品总数的93.6%。从进口贸易的角度来看,燃油等能源产品进口额较大,而中高级技术产品占得比例也很小。其中进口的工业品中,多为技术普及的工业成品,映射出本国工业的落后,工业的模式还主要是粗狂型产业,缺乏科技竞争力,尤其是电子信息类产业较为薄弱。
三、改善老挝对外贸易发展的政策建议
(一)优化整合出口贸易结构,提高创汇水平
老挝是一个资源较为丰富的国家,尤其是林业资源,耕地资源以及矿产资源充足。在对外贸易中,老挝可以充分挖掘这些资源,利用资源优势,为国家带来较可观的外汇,比如开采贵重矿产资源,制造附加值较高的产品;或者在未开垦的土地上,可以种植经济效益较好的经济作物,像水果、药材等等,提高土地的利用率;或者发展一些木材制造企业,当然不只是元木材的直接输出,而是进行加工后,对外输出木制品。这些措施都可以为老挝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能够在对外贸易中,创造更多的外汇,为对外贸易以及国内的经济发展提供资金保障。
(二)实施创新战略,提高科技竞争力
虽然老挝的对外贸易有了较大的提高,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不小的差距。尤其是从老挝对外贸易的科技结构来看,老挝的工业发展缓慢,多为基础工业,而且能耗大,缺乏高科技的因素,要改善这一局面,必须在国内实施创新发展,例如在资源出口的基础上,进行资源产品的深加工,或者积极引进国外先进的技术资本到国内投资,带动本国的技术发展,促进产业的转型升级。从长远的来说,创新发展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还需要政府在教育事业上转变观念,尤其是在高校中加大创新的力度,为国家科技发展提供人才资源。只有真正提高科技生产力了,国家的对外贸易发展才能有质的提高。
- 上一篇:企业规模经济
- 下一篇:城市交通市场分析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