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规风险防范措施范文

时间:2023-05-24 17:50:0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合规风险防范措施,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合规风险防范措施

篇1

【关键词】税务风险;风险控制;防范效益

税务风险是指纳税人在税务管理、计算和缴纳税款等方面因违反税收法律法规等原因遭受利益损失的可能性。公司税务风险是指公司涉税行为因未能正确有效遵守税收法规而导致公司未来利益的可能损失。

虽然税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但对于公司而言只是可能承担这种风险,并不一定必然承担这种风险。公司需对自身的税务风险水平有一个客观理性的认识, 树立依法纳税理念,做好风险防范与控制工作,切实有效地分析影响公司税务风险的因素,以防范和控制公司税务风险。

1 创建税务风险防范机制

在防范税务风险的过程中应合理有效地运用现有的税法,以及相关的经济、财会政策,结合自身的特点建立一套系统化、规范化、科学化的税务风险防范机制,以提高税务风险防范的效益。

1.1 适应宏观环境,积极应对税务风险

宏观环境的要求与变化是造成企业面临税务风险的重要原因。因此,企业应努力做到

1.1.1 研究宏观环境。外部宏观环境虽然存在于企业之外,企业无法改变,但企业可以通过调整自己的经营行为,适应环境的变化。

1.1.2 采取应对措施。针对企业面临可能出现的各类风险,在熟练把握有关涉税法律法规、了解纳税人财务状况与要求的前提下,及时制定各种应变措施,并对其生产经营行为的发展形式、状态进行监控,及时进行信息反馈。

1.2 健全制度基础,防范控制税务风险

企业税务风险的防范程度与企业的各项制度是否健全、完善有着密切的联系,制度是一切风险防范行为措施的保障与基础。必须建立健全企业内部的各项管理制度,规范企业经营管理行为,以提高企业驾驭税务风险的能力。

一是完善制度。制定规范企业理财行为、处理协调企业内部各种关系的具体规章制度,制定相应的税务风险防范与管理办法,实施税务风险的防范与监督管理。二是明确责任。将税务风险防范机制引入企业内部管理,使企业、管理者、员工都有一种强烈的责任意识与风险意识,使责、权、利三者相结合,共同承担企业的税务风险责任。

1.3 建立预测系统,评估监控税务风险

1.3.1 正确评价税务风险。在企业日常经营运作之事前,应对企业未来的税务风险进行识别与评价,综合运用各种分析方法与手段,对企业内部经营、外部环境各种资料,以及财务数据进行系统、全面、前瞻性的预测,重视资金的时间价值,重点考虑生产运营、投融资过程中资金收付的风险。通过税务风险的评估预测,为采取相应措施,化解企业税务风险的负面影响打好基础。

1.3.2 适时监控税务风险。税务风险的监控是在对企业未来税务风险做出正确评价的基础上,在纳税义务发生前,有系统地对企业的经营全过程进行审阅,寻找最易引起税务部门关注的理财事项,并对其进行事先的合理策划,以实现税务的零风险。

2 规范税务风险防范策略

2.1 制定防范税务风险规程

2.1.1 制定防范税务风险的具体步骤、方法、注意事项。税务风险防范与企业的具体业务、最终目标密切相关,并由企业内部的各部门共同努力、相互支持,全方位的进行风险防范。需要在明确防范目标、充分了解企业生产运营的前提下,合法地谋求税收损失的最小化;了解引起企业税务风险的关键因素与指标,努力排除税务风险防范过程中的不确定性;根据所从事的业务及收入、费用的情况确定防范税务风险的各种渠道方法,以及防范税务风险应注意的意外事项。

2.1.2 明确防范税务风险所依据的法律法规。在制定税务风险防范方案的同时,汇集纳税人涉税活动所依据的法律、法规、政策,并对其进行可行性的研究,避免陷入法律的纠纷。当出现对政策的理解把握有偏差时,及时向税务机关咨询。

2.1.3 预测防范过程中可能面临的各种风险。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制定出不同的防范税务风险的方案后,除了准确地计算各方案的应纳税额,准确进行会计账务处理外,还要对影响税务防范效益的各因素将来可能发生的变动进行分析,对影响税务计划实施的外部环境变化及敏感程度进行分析,防止企业内外因素的变化产生的不必要的风险。

2.1.4 及时评价总结防范措施。税务风险防范措施实施后,经常、定期地进行信息的反馈,及时了解纳税方案的执行情况。对税务风险防范策略,进行正确评估总结,并保留资料存档,为以后制定税务风险防范措施提供参考和借鉴。

2.2 提高全员防范税务风险的素质

2.2.1 增强管理层的税务风险防范意识。在竞争开放的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作为独立的法人参与市场竞争,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是其最终的根本目标。大多数企业的管理层都具备了一定的风险防范意识,尤其是税务风险的防范意识增强,但随着经济一体化、全球化的发展,企业面临的税务风险也越来越多,稍有不慎,便会使企业陷入经营困境。只有管理层的税务风险防范意识增强了,才能减少经营决策中的失误,正确引导企业员工积极参与防范税务风险,形成特有的企业文化。

2.2.2 选择专门的税务风险防范人员。防范税务风险是一项具有高度科学性、综合性、技术性的经济活动,因此对具体操作人员有着较高的要求,大多要由专业人员和专门部门进行,纳税人无论是根据自身情况组建专门机构,或者聘请税务顾问,或者直接委托中介机构进行。税务风险防范人员都必须具备以下素质:一是通晓税法。二是熟悉财会制度。三是适时的灵活应变能力。

2.2.3 全体员工共同参与税务风险的防范。企业税务风险不仅仅局限于企业的理财过程,其他部门对企业的理财、运营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进而影响企业的纳税方案的选择。因此,企业税务风险的防范需要企业内部各职能部门间的相互配合与协作,形成一种相互牵制的内部风险管理制度,只有全体员工的积极参与,才能使税务风险的防范形成一种风尚。

参考文献

[1] 赵珊花. 企业税务筹划风险与控制[J]. 财会月刊, 2005, (14) .

篇2

一、当前国际贸易结算中普遍存在的风险

1.国际贸易结算中信用证的风险

信用证(LetterofCredit,L/C)是指银行根据贸易进口商所提出的申请,在符合信用证条款的情况下向贸易出口商开具的在一定时期内支付一定金额的书面付款文件,随后出口商凭相关的单据向银行申请款项的支付。信用证的结算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风险:(1)出口商在信用证面临单证不一致的风险由于信用证是由银行开具的,银行基于保障自身以及进口商的利益,在信用证中做出大量的硬性条款,如议付行、交单期、装运期、有效期等,一旦条款中任何一项发生变化或者与银行开具的信用证不符,那么将会导致出口商带来很大的麻烦,甚至是被拒付的风险。(2)进口商面临的单据风险由于信用证只是银行应进口商的申请而开具的单据业务,属于一种典型的单据买卖。银行在审核出口商提交的单证时只是重点看单据是否与信用证上的条款一致,而不会去核查贸易货物是否符合进口商的要求,一旦出口商所提交的单证均符合信用证的条款,银行就会将款项支付给出口商。这就极易导致进口商在给付款银行赎单后,提到不符合合同规定的货物或根本提不到货。

2.国际贸易结算中汇付的风险

汇付(Remittance)指的是进出口双方通过银行作为中间人,进口商预先将款项支付给银行,随后银行把进口商支付的款项付给出口商的一种国际贸易结算方式,被广泛的应用于国际贸易结算中。汇付根据付款先后的不同可以分为货到付款与预付货款等方式,因而汇付的风险主要有这两种:

(1)货到付款的风险

货到付款的方式是出口商按照进口商的货物要求把货物先行运输到进口商所在国家、地区,其后进口商验收无误后方将货款汇付给出口商。这样的汇付方式风险全都由出口商一方承担,通常出口商需要承担因进口商拒付而导致的货物资金、运输费、仓储费等巨大的经济损失风险。

(2)预付货款的风险

与货到付款相反,预付货款是进口商在收到货物前预付部分款项给出口商,随后在出口商收到货款后发货给进口商。此时,该汇付方式的风险对进出口双方都存在的,因为出口商将货物发出或者进口商预付了部分款项后,出口商面临着货物拒付的风险,而进口商则承担着出口商骗预付款的风险。

3.国际贸易结算中托收的风险

托收主要是指在货物装运后,由出口方开具商业单据或金融票据或是二者兼有的票据,来委托银行(托收方)通过国外的行或联行想进口方收取货款的一种结算方式。在国际贸易结算中采用托收方式主要存在以下风险:①出现进口方拒付的现象。②出口方处于被动状态。③受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以及社会因素影响较大。

二、国际贸易结算的风险防范措施

1.国际贸易结算的信用证风险防范措施

(1)出口商的单证风险防范措施

鉴于单证是出口商确保款项得以支付的重要凭证,因此出口商必须加强对于单证的审核,通过对银行所开具的信用证的条款逐一进行严格的审查,一旦发现有陷阱条款或附加条款等不利的条款,出口商必须立即与银行、进口商协商进行修改并及时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

(2)进口商的单据风险防范措施

为了有效防范进口商因单据的风险而造成的损失,进口商在进行国际贸易前应当详细的对出口商的实力通过实地考察进行调查,同时也可以委托专业机构来调查进口商的资信。其次,进口商应当尽量通过正规的渠道寻找贸易机会或者伙伴,例如通过大型的贸易展现会。最后,进口商在付款赎单前应当采取一定的措施确保出口商所发出的货物符合自己的要求,一旦觉得存在货不对板的可能,进口商应当与银行、出口商进行交涉,争取开箱验货,从而有效的保障资金的经济利益。

2.国际贸易结算的汇付风险防范措施

(1)货到付款的风险防范措施

出口商采取货到付款的方式前,首先应当对进口商的资信进行详细的调查,在全面评估风险后采取售定方式与进口商进行贸易,一旦进口商验收货物无误后,必须第一时间将全部款项汇付给出口商。

(2)预付货款的风险防范措施

若进出口双方采取预付货款的方式时,双方首先都应当调查对方的实力、资信等情况,随后在确定可以合作后,进口商就预付货款的比例与出口商进行协商,以此降低自身的风险,并且进口商还可以通过采取凭单付汇的方式确保货物在发出后,银行才会将预付款给出口商;而对于出口商来说,可以要求对方提供履约保函,以此避免进口商不提货时能够通过保函进行索赔。

3.国际贸易结算中托收风险防范

(1)出口方的风险防范

首先,应严格控制出口单据,以达到有效控制货物的目的。其次,熟悉外汇管制条例、进口国家的贸易管制条例、相应的海关规定,避免由于货物不能进口而造成的经济损失。再次,尽可能让进口方预付货款,以减少出口方的经营风险。

(2)进口方的风险防范

篇3

【关键词】手机银行;业务风险;防范;安全保障

随着现代化的信息技术不断发展,我国银行业也面临着重要的转型发展机遇与挑战,传统的银行业务向电子银行业务转轨。在未来一段较长的时间内,我国银行业将围绕客户不断变化的需求而展开更多的产品创新和服务创新活动。其中,手机银行业务就是一种虚拟环境下的新兴电子银行业务,是未来银行业务新的发展趋势和利润增长点。但是,由于手机银行毕竟处于一种虚拟环境下,面临着更多的业务风险。我们认为,我们应该尽快采取措施来防范各种手机银行业务风险,为银行业的成功转型提供安全保障。

一、手机银行业务发展现状分析

手机银行又被称作为移动银行,是商业银行利用现代通讯技术,借助于网络通信平台将客户的手机连接至银行,向客户提供信息和金融交易服务的新型金融服务方式。应该来说,手机银行是一种全新的业务模式,是当代金融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将对传统银行业务模式产生巨大的冲击力。当前,手机银行主要采用的是SMS接入方式。手机银行业务最早在捷克出现,并随着时间的推移,已经在欧洲、美国以及以日韩为代表的亚洲形成了一种三足鼎力的局面。但是,毕竟欧洲是手机银行业务的发源地,其已经形成了一个较为完善的手机银行体系,已经凭借自身的便捷性成为电子商务的重要支付手段,也成为了银行新的利润增长点。而我国手机银行业务真正开展仅仅是上世纪90年代末,直到最近,手机银行业务的扩展和潜在发展远没有达到目标,但是,也取得了较大的发展。根据一项调查显示,中国是世界上手机用户数量增长最快的地区之一,庞大的手机用户群体和广阔的市场资源为手机银行业务在我国的开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显然,我国手机银行业务在未来的一段时期内,将进入到一个规模化发展的快速时期。

二、我国手机银行业务中存在的风险

手机银行是商业银行与移动网络相结合的产物,是在虚拟环境下进行交易的,加之传输过程基本是开放的,手机银行容易成为非法入侵和恶意攻击的对象,从而容易产生一定的风险,而其防御风险的能力又直接关系到我国电子银行体系的运行安全。事实上,手机银行具有高速度、虚拟化和即时性特点,但是,其潜在的风险却是比传统银行高的多。我国手机银行业务风险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1)技术方面的风险。手机银行由于使用的是窄带的无线链路提供信息传输通道,因而,其稳定性和速度都无法保障。此外,手机银行的业务开展也需要通讯网络平台作为支撑,很容易受到黑客等的不法攻击,给客户造成损失,也给银行带来信誉和经济上的损失。还有不同的技术提供商,多种技术规则和技术标准并存的局面,使得手机银行的运行受到了较大程度的影响。一般来说,手机银行业务的技术风险包含了:技术选择风险,信息的泄露、丢失和被篡改,拒绝服务攻击,病毒攻击等。(2)信誉方面的风险。所谓信誉风险,就是由于银行的负面舆论影响而引发的银行客户或资金严重流失的风险。这种风险引发的负面效应是较为严重的,其持续性有可能很长,将严重损害银行建立和维持客户关系的能力,一旦客户丧失了信心,将引发更为严重的信誉危机。这是由于手机银行的服务并没有真正做到安全、准确和及时,加之与之合作的第三方服务质量也不能完全保证,有可能造成银行手机业务的信誉风险。(3)法律方面的风险。由于手机银行平台属于一个新兴事物,很多国家和地区都没有建立相应的法律法规来与之配套,这就造成了潜在风险的危害性较大。我国手机银行业务的开展较晚,很多消费者对于交易各方的权利和义务尚未知晓,也没有配套的法律法规来指引方向,这些都给手机银行业务的开展造成了较大的法律障碍。此外,手机银行在客户信息披露和隐私权保护方面也面临着法律风险。

三、我国手机银行业务风险的防范措施分析

(1)技术风险的防范措施。由于手机银行的运行环境是较为特殊的,因此,银行必须选择特定的技术支撑方案。然而,技术方案并不可能是完美无瑕的,或多或少的存在一些潜在的缺陷或漏洞,我们必须在手机银行实际运行过程中,采取安全防范技术方案来确保手机银行的正常运行。具体来说,当前,银行可用于手机银行业务开展过程中的技术风险防范方案有系统和数据完整性、数据保密性、身份鉴别、灾难恢复性、操作不可否认性等。这些技术风险防范措施将用来防止数据不完整的现象发生。此外,手机银行系统还应该配备防火墙、侵入窃密检测系统、监视控制系统和快速恢复机制等安全措施,来禁止未经授权的软件和硬件被篡改。手机银行还可以使用端对端应用层加密技术,以应对当前手机银行安全技术较为简单的缺点,减少手机银行用户受黑客攻击的可能。手机银行还可以让系统需要重复身份鉴定来进行加密编码,并实行灾难恢复和系统灾难恢复,保证系统的可恢复性和高系统可靠性,还要进行操作过程只有用户私人可以使用的技术安全保证,从而为手机银行提供数据保密性、系统和数据完整性、身份鉴别、灾难恢复性、操作不可否认性等技术安全手段。(2)信用风险的防范措施。对于手机银行来说,其信誉风险的负面效应也是难以估量的,严重的时候还可能引发银行业的整体经营风险。因此,银行必须重视对于手机银行中的信誉风险防范。一般来说,手机银行业务的信誉风险防范主要在于防范操作风险和利用手机银行进行金融欺诈的行为。操作风险一般来自于银行内部,针对这种风险,银行应该尽快完善手机银行内部控制制度,建立科学的操作规范和严格的内部制约机制,做到人权分离,责任自负。针对金融欺诈的风险,银行应该把原先只是针对个人服务的零售业务监控重点进行适时的调整,也要加强对于手机银行的重点客户监控,以防范可疑资金进行操作,从而为手机银行的信誉风险提供可靠的防范措施,让银行监控能够发挥更为全面的作用。(3)法律风险的防范措施。鉴于我国手机银行的业务开展起步较晚,经验不足,相应的法律法规建设也较为落后,因此,我国手机银行业务的开展过程中,必然会遭遇一定的法律风险。这主要是由于我国手机银行相关的配套法律法规不够健全造成的。手机银行的法律风险主要来自于手机银行服务开放式、虚拟经营的特殊性等特点。因此,银行应该加强自我保护意识,尽量利用现行法律、法规来切实做好对于法律风险的防范工作。应该来说,手机银行的法律法规建设将是未来一段时期内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我国可以用于手机银行的法律法规主要有《合同法》、《会计法》、《票据法》、《支付结算办法》等,还有一些技术管理条例,比如《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金融机构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工作暂行规定》等。但是,这些都还不够完善,我们要根据手机银行业务的开展不断的修订或增加这些法律法规,从而为手机银行潜在的法律风险做好防范准备工作。

总之,我国手机银行业务将是商业银行一个重要的利润增长点,虽然说起步较晚,发展不够完善,但是,这也给了商业银行一个较大的发展空间。我国手机银行潜在的客户群体是非常巨大的,具有非常广阔的市场发展前景,我们一定要紧紧抓住这个机遇,采取技术、信誉和法律等几个方面的风险防范措施来积极应对手机银行业务处理过程中潜在的风险,使得这样一个新兴的金融服务工具和平台能够更好的发挥出为客户提供便捷灵活服务的功能,从而为我国商业银行业务的进一步扩大和现代化进程提供可靠的支持。

参 考 文 献

[1]季爱东.银行新中间业务与法律问题[M].中国金融出版社,2004

篇4

关键词:企业;税收筹划;风险防范;对策

中图分类号:F8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6-0-01

对于企业而言,针对性的开展税收筹划风险防范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控制企业所面临的税收筹划风险程度。在当前市场经济体系持续发展的影响下,企业在运作过程中所受到的客观性因素影响也在持续发生转变,加上企业涉税工作者本身的主观局限性等影响,造成了税收筹划风险问题。针对这一情况,企业必须给予充分重视,建设并完善相应的防范制度,并且合理的控制纳税成本。因为税收筹划活动属于税法规定性边缘范畴,风险问题随时都可能出现。

一、导致税收筹划风险问题出现的具体原因

(一)税收筹划专业工作人员有所欠缺

在企业内部开展税收筹划的时候,设计何种方案,通过哪种手段去实施,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纳税人的主观意念。从当前的情况来看,企业内部在进行税收筹划工作中往往都是由会计人员去执行的,由于在专业水平上的不足,通常无法得到较为显著的效果,并且还会导致企业税收筹划风险加大或者是最终不成功。

(二)税收政策的多变性

因为当前市场经济发展进程不断加快,因此在税收法规上往往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同时还会面临政策的多边形,从而带来风险问题。众所周知,税收筹划是事前筹划,所以如果在筹划完成后,但是项目没有结束之间,税收政策发生了转变,则会威胁到原有的税收筹划,导致税收筹划不合法或者成为了不合理方案。因此及时了解税收政策的动态变化,建立有效的预案机制,可有效降低税收筹划风险。

(三)税务行政执法不规范导致的风险

税收筹划是根据合法的手段来达到降低税负的目的,其跟避税存在本质上的差别,税务筹划需要得到税务部门的认可,但是在确认的过程中,会因为税务行政执法不规范而导致风险的存在,税法没有明确的行为,其本身都存在一定的弹性空间,税务行政执法机关根据自身的判断,确定出税务筹划的正确与否。因为有很大的主观原因,并且税务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这样就可能导致税务筹划的失败。税务行政执法不规范导致的税务筹划的风险主要表现在:企业认为合法的税务筹划案例,送审到涉税评估或稽查时,主审税务官员往往第一感觉就是联想到筹划结果嫌疑偷避税,在找不到明确的法理依据或以请示上级态度为借口,拖着个别案例不结案,示意企业将筹划案例恢复至未筹划前状态,自纠补税或者被强加上偷税避税的头衔加以处罚,以使得企业跌入更大的税收筹划风险当中,因而丧失对税收筹划业务的信心。

二、针对税收筹划风险应采取的防范措施

因为税收筹划的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企业在进行税收筹划的过程中,需要树立风险意识同时分析风险的原因,并采取科学的措施,以降低风险的损失,达到税收筹划的目的。针对税收筹划风险应采取的防范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一)树立税收筹划的风险意识

树立税收筹划的风险意识是防范税收风险的基础,因为导致税收风险的因素较为复杂,同时税收风险的存在具有不定性,这就给风险防范带来了很大的难度。树立税收筹划的风险意识还不能够达到防范风险的目的,所以企业需要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建立税收筹划预警系统,税收筹划预警系统就能够发挥信息收集、风险分析、风险控制等功能,同时企业需要针对各种可能存在的风险,制定风险补救措施,以降低风险带来的损失。

(二)依法实施税收筹划方案

税收筹划方案的制定受到法律环境的影响较大,同时生产经营活动也对其有一定的影响。税收筹划的制定要有合法的前提,这也是衡量税收筹划成果的标准,纳税政策的变动,税收筹划需要跟踪变动,这样才能够保证税收筹划的合法性以及合理性。税收筹划需要保证方案具有一定的弹性,同时需要全面的掌握法律法规的变动,以对税收筹划进行及时的调整,税收筹划要在税收政策变化规定的合法范围内,以防陷入逃税骗税的境地。

(三)贯彻成本收益原则

当实施某个纳税筹划方案以后,纳税人需要在取得税收收益的同时还会付出额外的税收筹划费用。所以需要以成本收益原则加之综合评估,考虑到直接成本,对多方案进行对比分析,最终选择成本和损失之和小于所得收益的方案贯彻成本收益的原则,能够最大化的维护纳税人的利益,降低纳税人的风险,同时达到税收筹划的目地。

(四)加强税收筹划人员综合素质的建设

加强税收筹划人员综合素质的建设,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筹划人员是税收筹划的主导者,税收筹划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筹划人员,可见税收筹划人员在税收筹划目标实现中占据了不可取代的地位,所以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加强税收筹划人员综合素质的建设:其一,加强法律法规的学习这是保证税收筹划合法性的必要条件,。其二,税收筹划是一项专业性强、具有复杂性、系统性的业务,所以需要对原有的税收筹划人员进行培训与增强专业知识外,同时引入具有专业知识的高层次人才,增强税收筹划的新鲜血液。其三,定期聘用外部专家为财会人员进行涉税业务面授、案例分析及日常业务咨询等方式,建立一支业务过硬的高素质财会队伍才能够高效率的进行税收筹划工作.

三、结束语

企业的税收筹划风险会给企业带来较大的损失,所以企业需要建立税收筹划风险防范措施,以降低税收筹划风险。税收筹划风险的产生原因较多,企业需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从树立税收筹划风险意识、依法建立税收筹划方案、贯彻成本收益原则、加强税收筹划人员综合素质建设、营造良好的税企关系等方面入手,降低税收筹划风险产生的几率,以达到维护企业利益的目的。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医院供应室;风险防范;对策;护理

引言

供应室对于医院来说非常重要,主要任务是对器械收回、清洁、消毒,工作性质独特,从某个方面来说护理中的危险因素取决于此,间接提升了医院危险状况的产生[1]。所以,要从供应室护理工作危险性着手,探究预防策略,从而减少危险状况的出现次数。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在本院供应室护理人员中选取16名,平均年龄42岁;这里面,工作三年以下的3名、工作6年的3名,工作15年以上的10名。他们的受教育程度为专科6名,另外的都为本科;并且按职称来看,初级、中级、高级人数比例为3:2:1。

1.2方法

下发护理工作调查表让供应室护理者对自身工作评估,进而明确护理危险元素,制定特定的对策来预防。1.2.1供应室护理风险(1)护理风险防范意识淡薄现阶段,临床供应室都存在的现状:护理人员觉得只要不和病人打交道,就不会再医治上有纷扰,出现这样的错误认识主要是护理人员法律意识欠缺。即使供应室护理人员不直接和病人打交道,但是病人医治过程中的用品全部来自供应室,如果有一丝疏忽就会有严重后果,严重的会危害病人性命,产生医治纠纷。所以,护理工作者应提升危险预防意识,借助平时零散时间来学习法律知识,提升自我保护能力[2]。(2)知识缺乏供应消毒护理人员上岗之前实行专业的技能、知识训练,对缺少相应的消毒知识,消毒时段内没有正确放置各类消毒物品、消毒不够彻底,都能够致使消毒失败。假如此行为致使医疗纠纷,医院将面临法律的风险[3]。(3)日常工作风险①收集器材药品。这个环节护理人员会直接触碰污染源,细菌比较多,存在比较大的危险是收集器材都是一个人完成,将无菌器材、污染物品放一起,导致交叉感染;②清洗。对基层医院来说,器材清洁时间内由护理人员手洗,一旦物品清洗不到位,都能够影响灭菌效果,导致交叉感染;③物品包装。这个过程一旦物品包装袋内有其他东西,将会延误临床医疗[4];④物品存放。无菌器材放置区域不干净以及存放物品超过使用期限,都将对环境造成污染,致使感染。1.2.2防范对策(1)工程流程的防范对策在护理工作中,实行严谨的考查以及对照制度,保证物品在下送时,已经消毒杀菌的完整和安全,对手术器材要按时保养,确保器材在紧急时刻能够正常的使用。在运送的期间,加大车辆和人员的数量,适当的安排相应的车辆以及人员[5]。医院的供应室对相应的工作操作流程进行细化,提升护理人员的效率和物品的安全。(2)工作人员的防范对策医院对供应室工作人员实行严密的训练,在操作技术与护理的理论知识进行考核,从而提高护理人员的责任意识,增强工作人员的保护意识[6]。通过认真的学习相关知识和职业的常识,最终提升护理人员本身的维权意识,让供应室的工作最终能够安全。(3)管理工作的防范对策医院供应室创建完整的工作管制方式,护理人员要做完整的严谨的监察对策。医院供应室要创建良好的管制规定,在质量上实现监督规定,将法律法规用到管制上[7]。要对供应室管制工作定期检验,防止供应室工作有漏洞。除此之外,在科室设有供应室管制意见书,让他们给予好的意见,定期回收意见书,第一时间归纳总结。医院要对供应室做适当完善,尤其是供应室布置,让供应室空间能充分使用,便于物品分类保存。

1.3统计学方法

用SPSS18.0分析数据,计量数据以(±s)表示,t检验,(P<0.05)说明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执行危险管制和预防以后服务质量提升、危险事件减少,对比有明显区别,表1是具体状况。

3讨论

医院供应室的护理工作的危险要从程序、管理以及工作者三个层次说明,要想确保医院供应室护理工作完好进行,就要实现对这三方面的改进[8]。最大程度减少供应室护理的危险出现概率,保证医院医治卫生环境的安全,提升供应室工作成效。从结果上看:危险预防没有实行前危险事件更多。表明增强供应室护理人员法律意识,准确了解供应室危险,提升自我保护能力,依照供应室危险因素拟定特定的预防方法,从根源上防止危险事件的产生,给予科室病人更安全、可靠的护理服务,从而晋升服务质量。参考文献[1]孔庆莉.医院供应室护理工作的风险防范措施及对策[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4,30(21):295-296.[2]林瑞云,李楚萍.供应室护理工作中的风险隐患及防范对策[J].中国医药指南,2015,24(15):31-33.[3]白海棠,刘静存.新形势下供应室护理工作中的风险隐患及对策[J].中国实用医药,2016,18(8):127-129.[4]于丽军.医院供应室护理工作中的常见风险隐患及防范对策[J].求医问药(下半月),2016,26(11):257[5]常文梅.探讨医院供应室护理的风险防范措施及对策[J].临床医药文献杂志,2016,2(26):5543-5546.[6]孔庆莉.医院供应室护理工作的风险防范措施及对策[J].护理研究,2015,2(14):44.[7]余小云.医院供应室护理工作的风险防范对策探讨[J].医药前沿,2015,5(27):233-234.[8]陈静.供应室护理工作中常见风险及防范措施探索[J].中国处方药,2016,1(13):22.

参考文献

[1]霍学佳.研究优质护理作用于中医科慢性疼痛患者66例的体会[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17,26(2):209-210.

[2]张志霞.循证护理在异位妊娠护理中的应用体会[J].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2015,2(5):77-80.

篇6

(一)风险防控的认识不到位。

1.网点负责人防范风险的责任意识不到位。

网点负责人作为营业机构的“当家人”,日常事务非常繁忙,对外要拓展业务,对内要协调管理,在时间、精力分配不过来时,难免会产生“重业务发展,轻内控管理”的思想,在现实工作中未能真正做到将业务发展与制度执行、风险防范有机结合起来。在工作过程中主动发现问题,采取积极措施严控风险意识不够,对于上级行的检查被动应付的多,进行深层次剖析、主动查找问题的少,欠缺主观能动性,纠错改偏的力度以及防范风险的责任意识明显不足。

2.网点运营主管防范风险的管理意识不到位。

运营主管是风险防控的“主力军”,对各项规章制度的传达、防控措施的落实起到最关键的作用,是所在网点操作风险点的实际把控人。但在实际工作中,部分运营主管对柜员操作失范管理督导不力,存在“老好人”思想,怕得罪员工,对个别营销人员违规行为不能及时、严肃地制止,“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甚至在具体操作时予以配合。对于各级检查中下达的监管底稿,对所发现的问题不能逐条排查,切实整改,对存在问题抱有侥幸心理,甚至一味地掩盖问题。

3.柜员防范风险的主体意识不到位。

柜面是防控各类操作风险的第一道防线,柜员是合规操作防控风险的责任主体。近年来随着营业网点自助机具的不断投放,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等业务逐渐普及,传统的存、取、汇款业务不断减少,柜面人员将更多的精力放在了向客户营销众多产品上,再加上基层行对柜面销售功能的期望值越来越高,陆续开发了零售业务“日日清”、“终端精灵”等系统,不断加大柜面营销考核推动力度,从某种意义上讲,网点柜员就是各类个人金融产品的销售员,部分柜员受利益驱动一味围着考核指标转,风险防范的主体意识有所削弱,满足于日常账实相符,对制度要求理解不深,对违规操作的危害性认识不足,存有侥幸心理,缺乏自我保护意识;甚至有些柜员为了做成某项业务,在资料的填写、收集上放松对客户的要求,在产品的宣传上与客户沟通不到位,极易形成风险点,引发客户投诉纠纷。

(二)风险防控能力不强。

1.运营主管风险管控能力有待提高。

目前,基层网点运营主管一方面忙于内部会计事务、日常运营工作,另一方面也是柜面营销的组织者,个人的时间和精力分配到日常运营管理、风险防范方面明显不足。

2.柜员防范外部风险的能力与经验不足。

当前针对金融机构的各类诈骗案件大幅增加,手段不断翻新且科技含量很高,电信诈骗、电子银行诈骗、各类假存单、假票据、假证件、假印鉴混杂在海量的正常业务中,防范的难度明显加大。柜员在防控外部欺诈风险方面的经验和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三)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内部监管有时流于形式。

针对基层行风险防控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各条线部门常常组织不同规模、不同层次的自查和检查,但由于缺乏积极有效的激励制度,一味地查找问题,只有批评,没有表扬,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受到影响,甚至引发抵触情绪。而网点员工对于检查中发现的问题,也普遍关心是否扣考核分值,是否进行经济处罚,而不是认真研究问题产生的原因,不能够充分吸取教训,防患于未然,相同或相似的问题屡查屡犯,得不到有效整改。

二、加强基层网点运营管理工作主要措施

(一)促进网点负责人履职尽责。

建立有效考核评价机制,促进网点负责人提高认识,认真履职尽责,正确处理好业务拓展与风险控制的关系,全面了解各项风险防范制度的具体情况,知晓业务流程中的重要风险点和防范措施,扎扎实实地推动各项操作风险防范制度的落实。从日常小事做起,以身作则做好柜员钱箱检查工作,并在相关系统中做好登记,每季度会同运营主管按照“三化三铁”创建标准对本网点创建情况开展一次自查,提高自身控险能力,为员工做出表率。

(二)提升运营主管履职能力。

基层行及网点负责人应充分发挥运营主管的职能作用,为运营主管认真履职创造良好的内部环境,全力支持运营主管的工作,对那些坚持原则、敢于管理、严把风险的运营主管,及时予以鼓励,当好他们的坚强后盾。运营主管应清楚自身的工作职责所在,正确处理好规范经营与业务发展的关系。面对千头万绪的日常工作,运营主管应制定周密详细的工作计划,分清轻重缓急,将工作重点放在柜面风险防控和规范柜员操作上。

(三)提高柜员综合业务水平。

首先,熟悉自身岗位的职责要求,真正理解并切实掌握各项业务操作流程和业务风险点,比如对公业务的风险点主要有:每天收取的票据的真伪,所收取票据与进账单或者电汇单的收汇款人和金额是否一致,客户票据印章与预留印章是否相符等;个人业务的风险点主要有替客户代签单据、违规查询、泄露客户信息等。只有不断提高业务能力和水平,才能正确地理解掌握这些风险点,并做到时时防范。其次,对于外部风险的防范,柜员同样不能掉以轻心,办理业务做到多观察多思考,特别对于年龄偏大、急于汇款又说不清汇款去向的客户,应及时给予提醒,有效防范诈骗风险。

(四)加强员工业务培训和风险教育。

一是强化业务培训。运营管理条线部门可以通过培训让主管与柜员真正掌握不同业务的风险点。有些基层员工有很强的风险防范意识,但是业务水平有限,对某些特殊业务不知道风险点在哪里,对不熟悉的业务不知道如何操作,这些都可能造成风险隐患。因此,必须根据各岗位特点制定有针对性的培训计划,进行系统培训,逐步提升基层员工专业知识水平和综合业务技能,使他们在面对不同的客户群体和众多的业务品种时能够有效甄别,从容应对。二是强化合规教育。通过组织开展“学制度、守制度、用制度”活动,加强全员职业操守和职业纪律教育,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和职业规范。对于近来频发的外部欺诈案件,应利用运营主管例会、网点晨会、夕会,将上级行下达的《运营风险案例汇编》中相关风险案例传达到每名主管、柜员,使“要我合规”变为“我要合规”,将合规理念渗透到日常业务操作过程中,使合规操作成为员工的自觉行动,逐步得以固化。

(五)建立薪酬激励机制,加强人文关怀。

篇7

一、指导思想

实现廉能风险的前置处理和有效预防,使党员干部廉政风险意识普遍提高,反腐倡廉机制得到深化,机关效能建设得到进一步提高,推动党风、政风和干部作风进一步改进,最大限度降低腐败发生的风险,努力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环境,促进旅游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二、廉能管理工作目标、实施范围和主要内容

(一)工作目标。以“查找岗位廉政风险,建立廉政防控机制”为重点,围绕“人、财、物、权”等关键环节和重点岗位,将重大事项决策、重要干部任免、重大项目安排、大额度资金使用作为监管重点,通过查找岗位廉政风险点,评估岗位风险等级,制定有效防控措施,完善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图,做到“风险定到岗,制度建到岗,责任落到岗”,形成以工作岗位为点、工作流程为线、监管制度为面,环环相扣的廉政风险防控体系。

(二)主要内容。围绕廉政风险和机关效能建设管理开展工作的内容主要有:档案管理风险点防范、工资管理风险点防范、专项资金风险点防范、财务管理风险点防范和综合工作风险点防范等几个方面。从岗位、股室、单位“三个层次”,通过自查、交叉查、领导点、群众提的方式,认真查找、梳理易发问题的重大事项、重要岗位、关键环节,有针对性地提出防范措施,探索和完善风险点预警教育机制。同时,严格对照机关效能建设考核实施细则,以“三个满意”(党政部门满意、社会各界满意、服务对象满意)为衡量标准,强化监督考核,建立健全机关效能建设,提高机关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切实转变机关工作作风。

三、工作部署

一、根据《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工作实施意见》的具体要求,结合我局实际,在学习、借鉴、创新的基础上,制定我局廉能管理《实施方案》,明确责任分工。

二、组织全局人员学习关于开展廉能风险防范管理工作的有关文件、领导讲话精神,明确廉能风险防范管理工作。宣传廉能风险防范的重要性和主要精神,营造风险岗位廉能管理氛围,牢固树立党员领导干部风险意识,加大全民参与力度,在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的基础上,召开工作动员大会。

三、成立我局廉能风险防范推进委员会,具体负责我局的廉能管理组织协调及日常工作。

四、对照相关法律法规和“三定”方案等规定,本着“职权法定、程序法定”的原则。

1、清理岗位职权,对本部门本单位所有岗位所涉及的权力事项进行清理,逐项审核确定权力事项的类别、行使依据、责任主体、服务承诺和工作纪律。在理清岗位职权、查找岗位风险同时,对内部各股室和岗位的工作职责和工作流程进行优化和再造,制定职权运行流程图和岗位说明。

2、排查岗位风险,采取自己找、群众提、互相查、领导点、组织评等多种方法,利用举报、投诉、等手段,排查风险岗位在权力行使、制度机制、业务能力、思想道德、外部环境等方面可能存在的廉能风险。重点排查机关内设机构在履行工作职责及业务工作流程中存在的风险,认真查找在目标责任制检查考核,要针对不履行“一岗双责”或履职不到位、不作为、、贻误工作或、违反廉洁自律相关规定、利用职务上的便利谋取私利等方面进行查找。要将查找到的廉能风险登记汇总,填写《查找岗位廉能风险情况表》,建立台账,形成廉能风险信息档案。

3、做好风险等级评估。根据风险点发生的紧急程度、发展势态和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分为高级、中级和低级。

4、制定廉能风险防范承诺书。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增强抵御廉政风险的能力,提高在劳动就业、社会保险、人事管理、财务管理、服务群众等方面的工作效能,制定并签订相关责任人的风险防范承诺书和责任书,向社会公布。

5、制定本单位各个岗位的《工作职责》。提出防范措施,建立防控模式,做到任务明确、责任到人,建立完善的以岗位为点、程序为线、制度为面环环相扣的廉能风险防控机制。设立廉能风险管理专栏,公开各项工作职责和流程,接受群众监督。设立廉能管理工作举报箱、举报电话,对整改不力的,群众仍有反映的,按照相关规定,予以追究。

四、工作要求

1、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开展廉能管理工作,是扎实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努力提升机关效能建设水平建设的一项有力举措。通过开展革命传统教育,以勤政廉政先进典型为榜样,以反腐案例为典型,开展好廉能教育主题活动。结合学习科学发展观活动,开展党风党纪专题教育,增强全体人员的宗旨意识和反腐倡廉意识。

篇8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根据《县民政局推行效能政府四项制度工作方案》确定的实施步骤,我局于6月4日召开干部职工大会,及时传达了省推行效能政府四项制度电视电话会议和视频培训会议精神和要求,通过学习培训,大家认识到这是我县在提高法制政府四项制度落实水平、强化责任政府四项制度贯彻落实、巩固阳光政府四项制度实施成效基础上,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向深度和广度推进的又一次实践。

二、健全组织,加强领导

为全面推进效能政府四项制度工作,我局及时成立了由局长任组长、副局长任副组长,各科室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县民政局推行效能政府四项制度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日常工作,明确局长段玉才为第一责任人,对执行各项制度负总责,副局长是其所分管科室的第一责任人。局支部把效能政府四项制度工作摆到重要议事日程,并作为一项基础性工作来抓,与全局中心工作一同安排部署,坚持把效能政府四项制度与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宣传教育工作相结合,把机关效能建设和行风建设相结合,有力促进全县民政工作健康发展。

三、加强宣传,要求到位

根据《县人民政府关于在全县行政机关推行效能政府四项制度的实施意见》(元政发[]84号)和文件要求,我局及时将效能政府四项制度相关文件精神向全局干部职工进行了动员和传达,要求各科室做好贯彻实施阳光政府四项制度的相关工作。在全局干部职工会议上,段玉才局长多次就省、市相关贯彻落实实施行政绩效管理、实施行政成本控制、实施行政行为监督、实施行政能力升等效能政府四项制度的重要精神作了传达和部署,并对我局贯彻行政行为监督制度工作做了具体要求。

四、统一安排,做好工作

根据省、市、县有关精神和要求,结合县民政局工作实际,及时制定了县民政局推行行政行为监督制度实施方案、并按方案积极开展各项工作。

(一)根据《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政府工作报告主要任务分解的通知》的相关要求,对民政主要工作进行责任分解,并按照工作任务的特点和业务科室的职能分工,确定每一项工作的牵头领导、责任人、责任科室。并将四项制度涉及的目标任务、工作重点和措施落实到每个季度和月份,明确了时间进度表和目标责任,局机关各科室结合实际,遵循行政高效、优质服务、群众满意的原则,把职能职责细化到每一个岗位,推动效能政府四项制度的全面贯彻实施。

(二)积极推行行政行为监督制度,切实加强对行政权力运行的监督。一是确定办公室、财务室作为主管人、财、物的关键岗位;开展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社会团体登记工作的社会事务科作为重点环节;救灾救济科、低保科、优抚安置科等科室作为民政专项资金管理使用的主管科室;优抚安置科作为群众极为关注、反映较为强烈且问题易发多发的环节,实行重点监督。二是公开权力运行流程,实施痕迹管理和动态管理,除事项外,通过民政信息公开网站向社会公示或通报有关行政情况,1-11月主动在民政信息公开网站上各类信息57条,及时在“阳光政府”四项制度信息系统上对抗旱救灾款物管理使用情况、殡仪馆建设工程进展情况等15项重点工作进行了通报,将县度城镇退役士兵“双考”安置工作、社会团体和民办非企业单位年检情况等4项工作进行了网上公示。三是及时制定了各科室的风险防范措施,局机关领导干部及各科室长都根据各自工作情况认真填写了《个人行政行为监督承诺表》,自愿接受监督,并在承诺书上签字,承诺不做出违纪违规的工作行为。

五、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部分干部职工对推行行政行为监督工作的认识不高,不能从自身本职工作中找到切入点,促进自身工作的发展。二是随着新形势的发展,提出了新的工作要求,已有的监督管理制度及风险防范措施不能适应工作的要求,存在潜在的风险,有待进一步完善监督制度及风险防范措施。三是相关法律法规学习教育在深度和广度上还不够,有待进一步加强。

六、下一步工作思路和打算

一是深入清理分析各项监督制度及风险防范措施,进一步修订和完善监督制度及风险防范措施。

二是认真落实定期检查制度,加强督促监督。

篇9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我局党组和局领导班子高度重视防控措施制定阶段的各项工作,紧紧围绕第二阶段排查确定的各类风险点和风险等级,有针对性地制定并执行防控措施,进一步完善管理制度,健全管理机制,规范管理流程。着力形成以岗位为点、以程序为线、以制度为面的廉政风险防控机制,达到权利运行过程中的精致化管理。同时,局领导充分发挥表率作用,带头制定出操作性强的防范措施。严格执行各项廉政制度、自觉维护各项制度。

二、加强监管,务求实效

在本阶段的措施和制度的制定中,我们以排查出的廉政风险为基本依据,以加强制度建设为重点,以从严管控廉政风险为目标,按照“岗位定措施,部门定流程,单位定制度”的要求,从加强教育,明晰职责,优化流程,完善制度,强化监督等方面入手制定防控措施。我局工作人员立足于自身岗位,围绕权力运行的各个环节,切实加强对重点事项、重点环节、重点岗位的监督管理。对照排查出的廉政风险点,制定防范措施和机制。针对岗位风险,由职工本人对照与业务工作相关的法律、法规,明确职责,提出防范措施,经科室负责人审核备查。针对科室风险,召开班子会议,由领导班子围绕决策、执行过程和监督、检查、考核等关键环节,突出重点部位和重点岗位,在认真查找思想道德、岗位职责、业务流程、制度机制和外部环境等方面可能发生腐败行为的风险的基础上,采取前期预防、中期监控、后期处置等防控措施,对预防腐败工作进行科学化、系统化循环管理,研究制定了具体防控措施和相关工作程序,并在单位公开栏进行公示。

我局在制定防控措施中注重运用现代管理学的理念和方法,重点围绕制约监督和规范权力运行,结合局机关工作实际,进一步健全规章制度,与加强队伍建设相结合,以查找风险点为契机,检查机关在党风廉政、业务工作、内部管理、队伍建设等方面的问题,推动全面发展。

三、建立健全制度规定,构建防控廉政风险的制度体系

在完善各项防控措施的同时,制定和完善相关的制度规定。对现有制度重新筛选分析,对时过境迁、已无实用价值的制度规定立即废止;对因没有制度、无法规范执行的,着手制定了相关制度;对制度设计不合理、不科学,容易引发廉政风险的,已及时修改完善。重点围绕“三重一大”事项决策,建立健全民主决策、科学决策的制度体系;围绕领导干部述职述廉、谈话和诫勉、询问和质询等党内监督十项制度,建立健全监督权力运行的制度体系;围绕一项权力建立一项制度的要求,把规范权力运行制度作为防控廉政风险的重要措施,进一步加大了贯彻执行的力度。

四、优化工作流程,促进权力规范、高效、公开运行

对现有岗位和单位的工作程序、业务流程、管理方式进行缜密的分析研究,重点解决权力运行缺乏制约、公开透明度不强,自由裁量权过大、行政效率低下等问题。对合理的业务流程予以保留,对有所缺失的业务流程进行完善,对不够科学、容易诱发腐败问题的业务流程要进行流程再造。部门和单位的流程再造工作,要按照标准严格、程序严密、运行规范、公开透明、高效快捷、配置科学的原则,重新建立权力运行的流程,并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地检验、改进、完善,成为防控廉政风险的坚强屏障。

五、坚持两手抓、两不误、两促进

篇10

摘 要 随着我国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房地产业也随之发展迅速,其在经营中遇到了很多风险。本文从房地产金融风险的涵义入手,分析了房地产金融风险的形成原因,并针对这些风险提出了一些防范措施。

关键词 房地产金融风险 风险防范

我国房地产业的迅速发展,带动了我国的房地产金融的产生与发展。1998年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资金4414.94亿元,2008年已达33404亿元,10年增长了7.56倍。但由于房地产规模较大,投资期长,房地产金融风险的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

一、房地产金融风险概述

房地产金融风险,指经营房地产金融业务的金融机构,由于决策失误、管理不善或客观环境变化等原因导致其资产、收益或信誉遭受损失的可能性。就房地产资金融通业务而言,房地产金融风险主要有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系统性风险、利率风险、汇率风险、通货膨胀风险和房地产金融中的其它风险。

二、我国房地产金融风险产生的原因

(一)土地储备制度不完善

我国各城市开发和改造的楼盘都很大,土地资产价值往往很高,因此,土地购置的融资要求十分巨大。土地储备属于政府行为,这使得土地的购置和开发很容易获得商业银行的巨额货款。而土地收购和开发的主要资金来源于银行货款,还款则主要依靠土地出让金。影响土地出让价格的因素很多,土地资产价格本身也波动频繁,这些无不增加了土地购置与开发贷款的不确定性风险。

(二)房地产融资渠道单一

长期以来,我国房地产融资以银行贷款为主渠道,证券、信托机构等涉足很少,其融资量不足房地产市场资金需求量的1%。在住房抵押贷款市场上,基本上不存在二级市场,不能将异质的抵押品转换为流动性较强的金融产品,使得房地产市场与整个金融市场无法有机结合。

(三)信息的不对称性

我国目前信息传递机制的不完善和个人信用制度的缺乏,使得银行无法对房地产投资项目的预期效益和潜在风险进行全面评估,也无法对购房者的资信情况、收入状况、现有住房状况、未来收入是否稳定进行详尽了解,银行要独立面对开发商、建筑商与个人消费者三个方面的信贷风险,任何一方的违约或三者之间的交叉违约都会产生还贷的风险。

(四)房地产融资机构风险意识淡薄

我国房地产融资机构受眼前房地产市场“形势大好”的迷惑,为争夺市场份额,极易形成市场冲动,盲目扩张房地产信贷规模。

(五)房地产融资风险管理技术过于简单

我国房地产风险度量技术尚处于起步阶段,与国外先进技术差距较大,不利于对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和流动性风险进行有效识别和处置。

(六)房地产业和房地产融资的宏观调控政策不稳定且效率低

我国短期性宏观调控政策,往往使处于市场最前沿的金融机构遭受重创,出现疼在房地产业却伤在金融机构的现象。一些地方政府管理行为不规范,为搞“形象工程”,甚至为解决财政困难而盲目推动房地产业发展,使土地价格虚高,造成房地产成本大幅上升,开发商最终将高额成本转嫁给消费者,抑制了有效需求。

三、我国房地产金融风险防范措施

(一)完善土地制度

政府应该重新界定土地储备中心的功能,打破地方政府对土地一级市场的垄断。地方政府的征地动机不能被滥用,各级土地储备中心的土地储备重点应转向基本建设用地和工业项目用地储备整理。

(二)拓宽房地产金融融资渠道,实现融资结构多元化

促进房地产融资方式的多元化发展,构建房地产业多元化融资体系,具体可以考虑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发行公司债券,在资本市场上直接融资,也可以由类似于房地产投资信托机构在资本市场上发行,将分散的资金集中到房地产建设中来。积极稳妥地发展住房公积金贷款,充分利用公积金贷款利息低的特点,满足低收人居民的购房需要。

(三)商业银行自身应加强管理,提高风险防范能力

商业银行要扩大房地产市场信息来源,完善房地产市场分析、预测和监测指标体系,及时关注各地房地产市场的发展变化情况,提高对房地产市场发展形势的分析预测能力。加强产业政策研究,制定与产业政策相互协调的房地产信贷政策,加强对房地产行业周期波动的研究,防范市场风险于未然。信贷从业人员必须牢固树立风险意识和良好的职业道德意识,在调查环节尽职尽责,认真做好贷前调查工作,及时分析信贷业务的客户风险和经营风险,研究信贷风险防范措施。

(四)公布房产信息,引导公众心理预期

政府须建立和完善房地产市场预警监测体系,加强数据、信息的统计、处理和公示。通过对房地产及相关产业的动态监测,信息,正确引导房地产企业的开发投资方向,促使消费群众形成理性预期,显露政府对炒房行为打压的决心和规范市场的力度。

(五)健全房地产的法律、法规体系

严格执法,依法办事。对于提供假资料、假资信、骗取贷款的开发商或个人,应立即停止贷款,并追讨已贷款项。针对在房地产资金筹集、融通、借贷各环节的经营行为中出现的问题,修改现行的法律法规,确定房地产信贷的法律地位。建立健全有关房地产信贷的法律法规。

参考文献:

[1]袁萌萌,贾秀娥.我国房地产金融的风险及防范研究.技术与创新管理.2009(1).

[2]耿丹,邱敏芳.试论我国房地产金融未来发展趋势.华商.2008(15).

[3]赵凯兴.浅谈金融危机对我国房地产业的影响及对策.决策参考.20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