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井火灾预防措施范文

时间:2023-05-23 15:28:1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矿井火灾预防措施,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矿井火灾预防措施

篇1

关键词:矿井火灾事故;预防措施

前言

井下供电安全主要是指供电应保证人身、矿井和设备的安全。 由于矿井作业环境恶劣,很容易发生电气设备及电缆间短路、漏电和由其引起电火灾、瓦斯和煤尘爆炸、触电等事故,影响生产危及生命安全。

1 事故案例分析

1.1 短路电流引发电火灾

1.1.1 某矿使用的一台25KW内齿轮绞车开关负荷侧地线搭在电源中相接线柱上,负荷侧右相接线柱绝缘损坏接地,在按操纵按钮时,开关吸合造成两相接地短路,低压馈电开关整定值过大,线路出现两相短路时未跳闸。变电所变压器低压侧接线端子压接处紧固程度不够而产生电弧火花,引起该处弧光短路,产生强大电流高温,低压侧瓷头炸碎,接线柱落架接触变压器外壳再次造成短路,使变压器油和压力急剧上升,在强烈的高温下点燃油气着火。高温将另两台变压器,四台高压开关油气化,助燃了火势,并顺风冲向皮带运输上山,引燃第二部皮带。

1.1.2 某矿检修期间,电工违章带电打开变压器盖,上盖时不慎将封口耐油胶垫推入变压器内,造成高压三相短路,电弧引起变压器油燃烧。

1.2 过负荷引发电火灾

1.2.1 某矿变电所变压器长期超负荷运行,导致电缆加速老化、绝缘性能下降、温度升高,因变压器低压侧接线错误,导致距接线端子500mm、距地板100mm的橡套电缆短路产生电弧火花;变电所无人值班,未能及时发现因变电所高压配电箱油箱油堵松动,绝缘油流尽的问题;未及时清除渗漏在地板上的变压器油渍,导致火灾事故的发生。

1.2.2 某矿绞车超载提升,导致自制配电盘打火。溅出的火花引燃绞车房内的可燃物,进而点燃非阻燃风筒布的围帘,引起绞车房木支护棚架着火,造成火灾。

1.3 导线、元器件基础不良,接触电阻过大引发电火灾

1.3.1 某矿井下临时变电所变压器低压侧接线盒内电缆与接线柱采用不正确的缠绕联接,接触不良,长时间过热,导致短路,继电保护装置失灵,产生电弧引燃变压器油、电缆、木支架,造成火灾事故。

1.3.2 某矿井下使用的铝芯电缆接线盒接头发热,导致放炮燃烧,燃烧的沥青滴到木背板上,引发火灾事故

1.4 漏电引发电火灾

某矿是煤与瓦斯突出矿井。平洞2118运输巷掘进切割眼时,运输刮板机380V电源开关(CH-15型插销开关)进线芯线对地放电,采区变电所内漏电继电器动作跳闸,总开关(DW81-200自动馈电开关)跳闸断电。由于该掘进工作面没有装备“三专”,在动力电源断电的同时局部通风机也断电,使局部通风机停电27分钟,造成掘进工作面瓦斯积聚,瓦斯浓度达到爆炸范围。漏电继电器动作断电后,该区变电所值班电工没有检查断电原因,就直接反复多次送电。在反复送电过程中,电缆漏电电缆芯线放电电弧又将另一相芯线绝缘烧坏,导致电缆芯线两相短路,短路电弧击穿电缆护套,喷出火花,引起瓦斯爆炸。

1.5 静电引发电火灾

在井下,静电的产生可能是因为砂砾或者其他含在压缩空气中的混合物与橡胶管、金属管壁相摩擦,橡胶带在带式输送机卷筒上摩擦等,从而产生电弧火花。静电的电压能达到一定值的时,极易引起瓦斯爆炸或火灾。

1.6 管理不到位引发电火灾

1.6.1 某矿井下变电室内存放设备过多,管理不善,用16号铜丝代替保险丝,过载荷引起导线燃烧,使硐室内易燃材料着火,引起变压器爆炸、油燃烧,而变电室未设调节风窗,形成独头,导致硐室外木棚、煤壁燃烧,扩大事故灾害,造成多人伤亡。

1.6.2 某矿井下水泵房使用灯泡取暖,且无人值班,引发火灾时未能及时发现,又无防火铁门,发现火灾后及时反风,但由于反风设施缺乏检查,导致反风设施冻结失灵,扩大灾害事故。

1.7 使用质量差的产品引发的电火灾

1.7.1 某矿带式输送机液压联轴节使用不合格的代替品作易熔塞,联轴节内油温升高到燃点,喷出壳外,遇氧气着火,引燃输送机上下山皮带和动力电缆,造成大面积火灾。

1.7.2 某矿使用煤电钻电缆质量低劣,三芯线断面不等,机械强度不够,同时也没有任何保护,芯线短路后击穿引燃橡胶外套后,继而引燃巷内背帮的木支护,引发火灾事故。

1.8 违章违规引发电火灾

1.8.1 某矿矿井停产检修,带式输送机搭茬处更换漏斗烧焊,烧焊作业时未按规定执行,且作业时无专职安全人员在现场监督检查,导致遗留下火种,发生火灾事故。

1.8.2 某矿井下放炮不使用发爆器,使用动力电缆发爆,电缆短路着火,引发事故。

1.8.3 某矿综采工作面采煤机电缆受挤、压、碰、砸和过度盘圈弯曲等引起内伤或外伤,导致绝缘击穿,保护不起作用造成爆炸着火。

2 电火灾的预防措施

2.1 严格执行《煤矿安全规程》中的电气规定及防火要求

2.1.1 合理选择电气设备的容量及其电缆截面。按负荷需要正确选择电气设备额定值,要根据开关出口处的最大短路电流,校验开关断流容量;校验高低压开关设备及电缆的动稳定性及稳定性。

2.1.2 定期测试线路的绝缘性能。如发现线路相间或相对地的绝缘电阻小于规定值,必须找出绝缘破损的地方,及时加以修理。对绝缘过分陈旧和破损的导线及时更换。

2.1.3 导线与熔断器的选择应相互配合,严禁任意调大熔体截面或用其他金属导线随意代替。

2.1.4 加强对井下防爆电气设备的检查和维修,保证防爆电气设备的防爆性能。

2.1.5 电缆必须选用取得煤矿矿用产品安全标志的阻燃电缆,电缆悬挂要符合要求,电缆不应有冷接头和羊尾巴。

2.1.6 井下严禁带电检修、搬迁电气设备、电缆和电线。

2.1.7 加强安全生产教育、杜绝违章作业。

2.2 推广应用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提高防灭火能力

2.2.1 应用火灾自动报警装置。目前应用在电气防火的产品主要有防漏电报警系统,防过载报警系统,电缆温度报警系统等,其特点能准确探测到电缆线路的异常状态,通过信息处理提供给维护人员,这样可以将电气火灾的隐患消灭在萌芽之中。

2.2.2 积极开展对矿井电气火灾发生、发展机理和规律性的研究,不断研究开发矿用火灾报警设备、灭火设备和逃生设备,推广利用新产品、新材料。使矿井电气火灾的预防、监测、扑灭、救援等方面,实现综合性防治措施。

3 结束语

矿井电火灾事故是危害较大的事故。但是,只要加强电气设备的维修和管理,保证电气设备的防爆性能,完善“三专”、“二闭锁”和矿井安全监控系统,认真遵守各项规章制度,矿井电火灾事故的安全事故完全可以避免。

参考文献

[1]张学成.工矿企业供电[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2005.

[2]聂国伦.煤矿供电系统运行与维护[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2011.

[3]王红俭.煤矿电工学[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2010.

篇2

关键词 矿井火灾;防治;损失

中图分类号 TD75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671-(2012)092-0114-02

煤矿火灾是威胁煤矿安全生产的重大灾害之一,火灾事故不仅会产生大量高温烟流和有毒有害气体,危及井下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而且会烧毁大量井下设备、损耗煤炭资源,给矿井带来巨大灾难。因此,做到火灾事故的预防是关键,如一旦发生火灾事故,就必须采用得力的应急救援方案。在煤矿遭遇火灾时如何有效地进行抢险与救援工作,尽快将灾情控制在尽可能小的范围和程度,以减少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成为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1 煤矿火灾的分类和危害

1.1 煤矿火灾的分类

煤矿火灾按引火热源的不同可分为外因火灾和内因火灾:

①外因火灾,指由于外部火源如明火、瓦斯煤尘爆炸、爆破、电流短路、静电、机械冲击等引燃可燃物造成的火灾。其特点是:突然发生,来势汹涌,如不及时发现、控制,将造成恶性事故。②内因火灾,指煤炭接触空气后,因煤自身氧化产生热量,热量积聚使煤炭自然发火而产生火灾。内因火灾多发生在采空区、遗留的煤柱、破裂的煤壁及浮煤堆积等处。其特点是:会持续燃烧,浪费大量煤炭资源。

1.2 煤矿火灾的危害

煤矿火灾由于在受限空间燃烧,会产生大量的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有毒有害气体,使人体中毒,燃烧产生的高温可使人呼吸道灼伤;煤矿火灾可能会引起瓦斯、煤尘爆炸,进一步扩大伤亡;煤矿火灾可能造成井下风流逆转,致使风流紊乱。火灾产生的火风压会使风流逆转,使原来安全的上风侧工作面里混入有害气体,威胁上风侧人员、设备安全;煤矿火灾可能会烧毁井下设备、烧损煤炭资源。

2 煤矿火灾事故救援技术分析

2.1 制定救援方案的原则

采取一切有效措施,及时救助遇险人员,尽量减少人员伤亡;发生火灾后,先切断火灾区域电源后再灭火;采用直接灭火和有效的通风等措施,控制火灾扩大。

2.2 矿山救护队基本救援技术

发生火灾后,现场人员应首先设法切断火区电源,采用与火灾类型相应的消防灭火器材进行灭火。发生易燃支护材料和油脂着火时应首先选用灭火器灭火;井下发生煤体燃烧时首先要切断火区电源,然后再采取隔离等措施进行灭火;扑救火灾时,人员必须站在上风侧,同时要注意火风压造成风流逆转伤人。

现场指挥部应根据火区所在地点、范围和通风瓦斯等情况,制定通风措施,选择最有效的通风方式,要确保火灾有害气体不向有人员的巷道蔓延和逆转,以便救人和灭火。为防止火灾扩大,需改变矿井通风方式或采用反风时,应在组织灾区和受威胁区域的人员安全撤离后再采取此项措施。

3 防止火灾的措施

由于煤矿井下火灾的发生通常比较突然,火势的发展也比较迅猛,并且火势蔓延过程中还经常伴随着有毒气体、烟雾等的释放以及瓦斯等的爆炸,所以其造成的人员伤亡以及财产损失将是不可估量的。目前,虽然在煤矿的火灾中由于外源而导致的火灾所占的比例较小,但是,随着科技的进步,近几年来煤矿的工作中机械化的程度越来越高,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安全隐患,使得因浅谈煤矿井下火灾的处理外源而造成的火灾越来越多,导致其在煤矿井下火灾中所占的比重也呈现上升的趋势。在减少煤矿井下火灾的工作上做好火灾的防范工作仍显得尤为重要。

1)高温热源的防止,火灾发生的根本原因是因为产生了高温热源,引起火灾。所以关键的为防止高温热源的存在及阻止其失去控制,针对此管理层应该制定一定的规章制度对高温热源以及潜在的热源进行严格的管理。

2)可燃材料是火灾发生的必备要素之一,所以矿井之下所用材料的选取上也应该严格把好关。煤矿单位应该尽量避免易燃易爆材料的使用以及其放置,如果必须用到该类型的材料,则需要将其与热源保持一定的距离,以保障安全。

3)机电火灾的防止,机械设备的漏电以及未能及时关闭或者操作不当等原因都有可能使机械设备成为高温热源而导致火灾。

4)机械设备在使用过程中的摩擦是不可避免的,工作中应该选取合适的材料尽量减小摩擦,防止因摩擦而生热造成火灾。并且在胶带上应该配有相应的打滑、超负荷、跑偏等的综合拯救措施。

5)应该避免高温热源与易燃易爆物发生直接的相互作用;对于高温报警设备应该及时进行检查、维护,防止其因老坏而导致火灾。

6)在煤矿井下适当地建立防火门。第七,矿井下应有应急水源,地下水道。

4 煤矿井下火灾的处理

当因为外源问题而造成的火灾发生时,减小损失的最关键步骤在于对火灾的火势的蔓延进行限制。唯有将火势控制,使其蔓延局限在最小的范围内,并采取措施将其扑灭,才能做到最大限度地降低损失以及减少人员的伤亡。

4.1 不同地点火灾的灭火措施

1)采煤工作面发生火灾时,如在着火初期,现场人员根据火灾情况,要尽量采用直接灭火法进行灭火。如果火势发展较为严重,现场人员要沿着避灾路线立即撤离,由救护队员实施灭火或封闭。有瓦斯爆炸危险时要进行远距离封闭。

2)井口建筑物发生火灾时,立即视情况进行矿井反风或关闭井口防火门,必要时停止通风,防止火灾气体及火焰侵入井下。

3)井筒中发生火灾时,必须视情况采取风流短路、反风或停止主要通风机运转等措施,防止火灾产生的有害气体进入井下其它用风地点。

4.2 火灾初起时灭火方法

煤矿井下火灾一经发现,火灾现场工作人员应根据火灾的相应性质,采取相应的方式、办法将其扑灭,即使不能及时扑灭,也应该尽量采取一切办法阻止火势的蔓延,争取在火灾发现之初将其扑灭,使损失减小。

1)现场人员应将现场的电源以最快的速度切断,以防止因火灾而使电器设备在高温下爆炸。

2)通风口的关闭,当空气中的氧气不足以支持燃烧时,火势自然会减小,但是救火人员需保证自身所需的氧气,并且关闭防火门,防止火势往其他地区蔓延。

3)在火灾最近处找寻有利于灭火的设备、砂粒、岩石、水源等覆盖在火源上,以使其在缺氧的情况下渐渐熄灭。

4)需将易燃易爆物品与火源迅速隔开,如若是无法挪动的物品,应该用水浸湿或用砂粒等将其覆盖,使其被燃的概率减小到最低。

4.3 减缓火势并报警

火灾现场的工作人员,在利用现场可能的设备、器材、资源进行全力灭火的同时,应该让人专门负责与煤矿的调度部门取得联系并将现场的火势,火灾发生的原因、地点,火灾的性质以及现场的阻火、灭火情况尽快告知相关的部门,以获取更为科学、有效的阻火、灭火方式以及更多的救援。

4.4 停电与人员的撤离

相关部门在接收到火灾现场的信息后,应尽快与上级取得联系并且汇报情况,同时应及时将组织人员将相关的电源切断,安排相关人员进行灭火工作,同时按照相应的应急通道,做好其他人员的安全撤离工作。在火灾附近应派遣相关人员进行看守,防止不知情的人士误入火灾范围,造成人员伤亡。

4.5 煤矿井下火灾后的处理

火灾扑灭后,应尽快核实起火的原因,如若设备的原因,应检查相应的机械设备,对设备进行维修与更换,以防止此情况再度发生。并且对于其他未出问题的机械设备也进行全面的核查,以确保其安全性。对于由于设施的老化、低劣等造成的事故,煤矿单位应该加大井下机械设备的资金投入。如若为工作人员的一时疏忽造成,应给予严厉的处罚,让其了解其错误的严重性。与此同时,应该加强对煤矿区工作人员的知识教育以及安全知识的讲解,提高职工的安全意识及基础知识的了解,防止因员工的疏忽不小心而造成的事故。同时,对于井下的环境,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变换、重整,防止二次事故的发生。

4.6 灭火注意事项

1)采区内直接灭火无效时,应采取隔绝灭。火法封闭火区。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在进、回风侧尽量靠近火源,建造防爆墙,在防爆墙的掩护下建造密闭墙。采取隔绝灭火法封闭火区时,要指定专人持续监测风流及瓦斯、煤尘、一氧化碳的浓度和温度,以确保抢险救灾人员的安全。

2)当发生巷道坍塌和损坏时,现场指挥部要及时组织抢险队伍恢复破坏的巷道和通风设施,以恢复正常通风。

3)防止火风压引发的风流逆转,在灾区人员已撤出的情况下,应在火源进风侧挂风障,适当控制火区进风量,减少火烟生成。同时增加排烟风路,尽可能迅速将火烟导入矿井总回风巷排走。

5 结束语

由于煤矿生产条件恶劣,煤矿火灾具有不可预测性、突发性和毁灭性,但火灾是可以防治的,我们应该把重点放在预防上。如果煤矿发生火灾,在救援过程中,煤矿火灾事故的复杂性包括有害气体侵害的范围、进程、危害程度等因素均会给井下救援带来困难,若救援方式不当,不但会丧失最佳救援时机、延长救灾时间、扩大火灾的影响范围,还会造成人员和经济的损失乃至抢险救灾人员自身的伤亡。为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上述一种或几种救援方法进行抢险救援。文章针对煤矿火灾事故,简要分析了煤矿井下火灾事故的应急抢险与救援技术,为煤矿火灾事故的救灾决策提供支持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武炜.煤矿井下火灾事故人员逃生可视化技术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

[2]董建云.浅析煤矿火灾的危害及预防措施[J].山西焦煤科技,2009,6:50-53.

篇3

关键词:“一通三防”;安全生产;预防措施;发展

中图分类号:TD72

文献标识码:A

近年来,随着煤炭供求关系的变化,煤炭市场呈现供不应求的局面,煤炭价格大幅度上涨,随之而来的负面影响是相当一部分煤炭企业(包括国有企业)受利益驱动重生产轻安全,盲目扩大生产规模,严重忽视“一通三防”工作,超通风能力生产,有的矿井因此而引发了重大瓦斯、煤尘爆炸事故,其教训是极其渗痛的。因此在当前煤炭产销两旺的形势下“一通三防”工作显得更为重要。如何搞好“一通三防”工作,杜绝重特大瓦斯、煤尘事故是摆在煤炭企业面前的首要任务。

一、“一通三防”技术管理

“一通三防”技术管理必须贯穿于煤矿生产的全过程,且必须要有超前性、规划性和指导性。从矿井的长远考虑,要搞好“一通三防”工作,就必须从矿井的开拓设计开始搞好矿井的通风设计:

(一)要对矿区的煤层瓦斯含量和涌出量进行详细勘察,以便掌握准确的第一手资料。

(二)根据矿井的生产发展规划、采区布局和衔接安排,合理地确定通风参数。矿井通风设计必须充分考虑到矿井发展的全过程,要有长远规划,既要满足通风容易时期的经济性,又要兼顾通风困难时期的安全性。在可能的范围内对所设计的通风参数进行优化,力求做到所设计的通风系统的网络结构、阻力和风量与矿井投产后的实际情况基本相符。在矿井主要通风机的选型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通风容易和通风困难两个时期,必须保证主要通风机的运行在这两个时期都处于高效运行区。对高瓦斯矿井通风设计而言瓦斯涌出量的预测非常关键,若预测不准会给矿井生产的中后期通风工作带来巨大压力和严重隐患。

二、“一通三防”事故的特点

根据煤矿事故总结“一通三防”事故的特点有:

(一)突发性。重大的“一通三防”事故是在瞬间突然发生的,防不胜防,给人们的心理上造成的冲击最为严重。

(二)灾难性。“一通三防”重大事故的发生往往造成重大人身伤亡或所有的井下人员的生命受到严重的威胁,若抢救决策失误或抢救措施不力,往往酿成重大的恶性事故。

(三)破坏性。重大的“一通三防”事故发生后,往往使矿井的生产系统遭到破坏,它不但使生产中断,井下工程和生产设备损坏,给国家财产造成严重损失,而且还给事故抢险增加了难度,特别是通风系统破坏,不能保持正常通风,使有毒有害气体在大范围内扩散,很容易造成更多的人员伤亡。

(四)继发性。重大的“一通三防”事故发生易在较短的时间内引发同类事故或诱发其他事故,因此称为事故的继发性,比如:火灾可诱发瓦斯、煤尘爆炸事故,也可引起再生火源;爆炸又能引起火灾,可能出现连续爆炸,煤与瓦斯突出也可能在同一地点发生多次突出或遇火源引起爆炸等。

三、“一通三防”事故的预防措施

(一)建立完善的通风系统是手段。通风系统是矿井“一通三防”工作的基础,没有合理、稳定、可靠的通风系统,通风工作是不可能搞好的“三防”工作也就无从谈起,要用先进的科学技术保证在动态的生产条件下有静态的通风系统。

(二)造就过硬的专业队伍是根本。矿井通风是一项庞大、复杂、技术性很强的工作,责任重大,任何一个环节出问题,都可能酿成重大事故。所以必须狠抓队伍建设,培养造就一支技术精、作风硬、把关严“,只认规定不认人”的“一通三防”专业队伍。

(三)坚定正确的指导思想是前提。煤矿各级管理者都牢固树立安全是安宁、安全是稳定、安全是效益的指导思想,而“一通三防”是安全生产中的重中之重,一切工作都必须为其让路,各级“一通三防”从业人员都要牢固树立“只认规定不认人”的正确指导思想。

(四)全力保证资金投入是基础。从根本上搞好“一通三防”工作,必须依靠科学技术进步,安全投入要到位,没有投入就没有效益,它与市场经济不发生关系,它是企业内部按照自然规律去科学管理安全的一项工作,不应随市场和效益好坏而波动,否则就会出问题。

(五)坚持严细管理是关键。大量的资金投入,完善通风系统,但并不表明就彻底杜绝了“一通三防”事故的发生,实践证明,加强制度建设,从严从细管理,各种“一通三防”规章制度对生产具有否决权,不达标就停产整顿,这是关键所在。

四、“一通三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通三防”工作是煤矿生产中一个极其重要的环节,然而相当一部分煤矿企业管理者并没有从根本上真正重视起来。科学、先进的“一通三防”技术很难在煤矿生产中顺利实施。近几年来,接二连三的瓦斯、煤尘爆炸事故都是由于对“一通三防”管理放松造成的。因此,要想搞好煤矿的安全生产,必须要做好以下几点:

(一)提高煤矿管理者的“一通三防”意识,使他们真正认识到“一通三防”在煤矿安全生产中的重要性。

(二)开展全员的“一通三防”业务知识学习活动,提高全员“一通三防”业务技能。

(三)在生产过程中还要充分发挥工程技术人员和有关员工的聪明才智,不断积累新经验,同时还要不断引进和研究“一通三防”新技术、新工艺,并能及时应用到生产实际中。

结语:随着当前煤矿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采掘机械化水平也越来越高,这就要求“一通三防”技术管理工作能适应大规模生产的需要。只有不断研究、不断引进新技术、新工艺,才能真正杜绝重大瓦斯、煤尘事故的发生,才能保证“一通三防”工作能更好地为生产服务。另外。“一通三防”点多、面广,作业现场分散,因此,工作人员一刻也不能松懈,它涉及的单位多,需要众多单位的配合,各级领导的支持,一定要统一思想、总揽全局、加强协调、扎实工作;要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地去抓,才能把“一通三防”工作做好,从而确保煤矿安全生产。

参考文献:

[1]任宝.搞好煤矿“一通三防”提高抗灾防灾能力.当代矿工,2003

篇4

【关键词】煤矿通防;灾害预警;预控技术

煤炭是我国目前非常重要的能源物资,煤炭的发展对我国的经济有着很大的影响。在我国已查明的的煤炭有7241多亿吨,而生产利用的却只有1868多亿吨。我国一些偏远城乡或者企业对煤炭的依赖性很强,所以使得煤炭在我国一次性能源的使用中占了约70%,石油、天然气、水电、核电以及其它可再生能源一起仅占约30%,这就促使了一些煤矿产区加大对煤矿的开采。因为开采煤炭有较高的利润,所以涌现出了一批私营开采煤炭的小型矿井,这些小型矿井一般不具备很好的安全措施,而且大多数小型煤矿都是地下开采的,这样的情况及其容易发生意外事故。山西是著名的煤炭大省,而却也是煤矿灾难最多的地方。据数据显示,仅在今年一月份山西全省就发生了5起煤矿安全事故,造成11人死亡,无论是事故起数还是死亡人数都同比增加了150%以上。针对如此高的伤亡率,其主要原因还是在煤炭开采过程中没有做好通防灾害预警预控技术,如果大力推广煤矿通防灾害预警预控技术便可以很好的降低目前我国煤炭开采中造成的伤亡。

1 煤矿通防灾害事故分析

由于我国的煤矿开采深度在逐渐增加,所以煤炭开采的难度也随之增加,另外可能出现的危险事故也变得越来越多[1]。煤矿灾害事故主要包括瓦斯爆炸、煤层爆炸以及矿井火灾等,这些煤矿事故不仅使得开采人员受到较大的伤害,而且还影响了经济的发展。如此多煤矿安全事故的发生使得人们开始关注如何采取方法来预防,只有通过有效的预防才能够使得煤矿安全事故的发生率显著降低。煤矿通防技术则是对于煤矿中瓦斯、煤层以及易燃易爆物质做出灾害预警,其原理就是监控煤矿中这些物质的含量,一旦这些物质的含量超过安全含量就会预警,那么人们就可以及时采取防治措施来降低影响。

煤矿通防事故的发生并不都是偶然发生的,不少煤矿事故都是人为因素或者可控的,如果对于常发生的事故原因进行预防便可以有效的降低煤矿事故的发生率。当然煤矿安全事故的发生还是存在着偶然性的因素,由于开采过程中没有遵循相关的标准就使得危险因素不断积累,那么煤矿事故的发生就变得无法预控。煤矿通防灾害预警预控技术并不是对于所有的煤矿事故都能监测,这在目前技术上是无法实施的,煤矿通防灾害预警预控技术只是通过现代化技术最大化的预测煤矿事故发生的几率,并通过预测来减少煤矿安全事故所导致的危害。煤矿安全事故的发生还具有规律性、因果性以及必然性,首先事故的发生都有必然的原因,但是大多数都是人为因素导致的[2]。对于经常发生的安全事故要弄清楚发生的原因,这样下次类似情况出现的时候就会知道可能会发生安全事故了。而且多种危害因素积聚的话必然也会使得灾害发生的可能性增高,那么煤矿通防灾害预警预控系统就要针对这些安全事故的发生原因来针对性的预防预控,将损失降低到最小。

2 煤矿通防灾害预警技术

煤矿通防灾害预警技术所指的是在灾害发生前期整理相关的灾害资料,然后对于煤矿事故的发生情况进行统计,使得在灾害发生之前就能够预防。预警的方式是通过数学建模对事故发生的数值进行模拟,当达到预警数值的时候就发出预警信号。煤矿通防灾害预警技术主要包括煤矿通防灾害预警准则、煤矿通防灾害预警指标、煤矿通防灾害预警方法以及煤矿通防事故预警信号,下面将进行详述。

2.1 煤矿通防灾害预警准则

煤矿通防灾害预警准则的制定一定要合理,只有合理的灾害预警准则才能够在事故发生之前作出准确的预警。通常所采用的是《煤矿安全规程》,但是还是要依据每个矿井的实际情况来制定预警准则,这样才能够符合实际[3]。对于没有达到预警标准的情况不需要警示,但是要严格进行监控并做好预防措施,如果达到了预警标准那么就需要确定等级。

2.2 煤矿通防灾害预警指标

煤矿通防灾害预警指标的种类较多,通常所采用的是危害气体的浓度,因为危害气体浓度较大就会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概率增加。通过对于危害气体浓度的预警可以很好的预防瓦斯保障以及煤层爆炸等安全事故,但是无法预警火灾的发生,火灾所采用的预警指标是利用气体流通系统来确定的,即当气体流通不通畅或受阻时就要警示火灾的发生。

2.3 煤矿通防灾害预警方法

煤矿通防灾害预警方法分为两种,一种是静态预警方法一种是动态预警方法。静态预警方法主要是利用相关数据来进行预防的,这种方法虽然简单易行但是缺乏实际。而动态预警方法则是对矿井中一段时间的气体浓度进行检测,所收集到的是动态数据,所以预警的效果更加良好,目前煤矿通常采用的是两种方法结合。

2.4 煤矿通防事故预警信号

煤矿通防事故有四种种类,分别是红色预警、橙色预警、黄色预警以及蓝色预警,这四种预警信号的分类是依据煤矿事故破坏程度的大小来确定的,红色预警是破坏程度最严重的,蓝色预警信号时破坏程度相对较低的[4]。但是对于蓝色预警信号也要进行及时处理,避免事故的恶化而导致更大的破坏。

3 煤矿通防灾害预控技术

对于可能出现的煤矿通防安全事故要进行相应的预控,这样才能够最大程度的减少煤矿安全事故带来的影响,下面将详述煤矿通防灾害预控技术。

3.1 煤矿通防灾害预控技术概况

煤矿通防灾害预控技术就是在接收到预警信号之后应该采取的措施,以此来控制煤矿灾害的影响程度[5]。煤矿通防灾害预控要针对不同的预警信号来采取相应的措施,通常在发出预警信号之后就要及时采取预控,这样就有可能避免煤矿安全事故的发生,或者能够将安全事故的损失降低到最小。

3.2 煤矿灾害预控对策库

在煤矿灾害预警信号发出后就要采取相应的预控措施,煤矿灾害预控对策库对于不同类型的预警信号都有相对应的预控措施,这样就可以在预警信号发出之后就能够及时处理。煤矿灾害预控对策库的建设主要是依据系统性原则、针对性原则、时效性原则以及可靠性原则,对于预警信号的不同预控对策库都有相对应的预控措施[6]。例如对于一些安全类的预警提示就不需要采取预控措施,对于危险物质浓度上升的情况就要严禁使用易燃易爆原料并及时隔绝火源,在采取相应的预控措施之后还要保持矿井内的通风状况。

对于煤矿通防灾害的控制,采取预警预控技术是非常有必要的,而且煤矿通防灾害预警预控技术可以有效的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毕四存.浅谈煤矿通防灾害预警技术的应用[J].科协论坛(下半月);2013-09-25.

[2]许振.煤矿通防灾害预警预控技术研究及应用[D].山东科技大学,2011-06-01.

[3]林晓飞.煤矿通防事故危险性预警及集成式管理系统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08-05-01.

[4]潘洁珠,朱强,郭玉堂.预警理论方法及其应用研究[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0.

篇5

关键词 煤矿 瓦斯治理

中图分类号:TD712 文献标识码:A

煤矿瓦斯事故是制约煤炭工业安全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影响地区和全省安全稳定好转的突出问题,煤矿必须认识瓦斯治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为切实搞好瓦斯综合治理,必须根据矿井的安全生产条件及危害因素分析,采取行之有效的针对措施,坚持标本兼治、重在治本,进一步完善瓦斯治理结构,矿井瓦斯事故是可控、可防、可治的。

1 煤矿瓦斯防治治理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煤矿瓦斯防治还存在着三方面的主要问题:①“先抽后采、监测监控、以风定产”十二字方针落实不够;② 瓦斯治理基础研究、抽采利用技术环节仍然比较薄弱;③煤层气开发利用的相关政策措施尚待落实到位。煤矿瓦斯治理是一场攻坚战,也是一场持久战,一定要认清瓦斯治理和煤矿安全生产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警示高悬、警钟长鸣,居安思危、言危思进,针对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采取更加切实有效的措施,抓好瓦斯治理和煤矿安全生产工作。

2 煤矿瓦斯防治治理问题的解决措施

2.1 进一步加强通风设施及降低风阻、防止漏风的措施

根据通风需要,安设风门、调节风门,严格按设计掘进、支护巷道,以保护巷道断面尺寸,对相邻巷道的掘进时,尽量减少放炮震动,同时注意加强支护,防止岩体(或煤体)松动或破碎,以有效防止漏风;同时加强对各通风设施的管理,对应密闭的地点应采用构筑物或永久密闭装置密闭,以保证满足通风及其它功能需要。

2.2 加强防尘供水系统治理

矿井的地面工业水池通过水泵将清水输送到高位水池,经回风斜井进入井下,向各采、掘工作面和其他各用水点提供用水。回风巷、轨道运输巷设洒水器形成喷雾水幕降尘;地面生产系统贮、装、运等起尘点进行洒水降尘。回风巷、轨道运输巷中的消防洒水管路设置三通阀门,定期清扫、冲洗浮煤并运出。调整采掘面、井巷的风速可以减少粉尘飞扬。煤矿应配备粉尘采样器、呼吸性粉尘测定仪、矿用个体粉尘采样器、压风呼吸器、呼吸性粉尘采样器等设备

2.3 加强防灭火系统治理

2.3.1 内因火灾预防

根据自燃发火期确定防治措施。若煤层自燃发火期超过回采工作面回采煤量的开采时间,应采用采完后打密闭墙、封闭采空区的方法防治煤层自燃。开采布署应为预防煤层自燃创造基本条件,原则上不设计联合布置、邻带同时开采,避免上、下煤层的采空区和邻带煤层导通后漏风,引起煤层自燃。结合本矿煤层赋存特点,可采用“扒皮式”开采。同时,对煤的自燃要以防为主,尽量简化采区巷道布置,减少辅巷道。主斜井、主要运输大巷、集中回风上山、总回风巷和采区石门巷道、材料斜巷均应布置在煤层底板岩性较好的砂岩中。

井下采面的开采顺序为下行式,相邻区段尽量少打横穿小眼,并确保横穿小眼不漏风。可实行无煤柱开采,隔离煤柱的留设要考虑防火的要求,且避免煤柱被压裂自燃。煤柱中不得掘进巷道,煤层巷道应全部“揭顶”布置,采用不燃性材料支护。回采工作面采用后退式回采,u型通风方式,采空区漏风小。加快开采进度,减小采空区氧化带面积,加大窒息带面积。

2.3.2 外因火灾预防

进风井筒及井下建筑物,井底车场必须采用不燃材料支护建筑,各水平的井底连接处,主要绞车道同主要运输巷道、回风巷道的连接处,井下机电硐室,都必须用不燃材料进行支护。进风井口必须设置防火铁门,以防止地面火灾波及井下。矿井必须设地面消防水池和井下消防管路系统,井下消防管路系统应每隔50m设置支管和阀门。

2.4 安全监控监测方面的措施

针对本矿井的实际情况,除配足安全监控一股设备外,针对容易自燃煤层,必须配备温度和一氧化碳传感器,并配备红外线便携式测温仪,对重点防范区域,班长配备便携式多参数检测器,进行定时、定点、定人的观测和预报。对井下煤层自燃进行预测预报,以便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2.5 矿井通风管理措施

矿井必须有完整的独立通风系统,改变矿井采区以上通风系统必须制定通风设计和专项安全技术措施,由煤矿企业技术负责人审批。生产矿井必须采用机械通风,主要通风机必须设专职人员看管,主要通风机房必须安装水柱计、电流表、电压表、轴承温度计等仪表和直通矿调度室的电话,反风操作系统图、司机岗位责任制和操作规程应悬挂上墙。改变主要通风机的工况时,必须有煤矿企业技术负责人批准的安全技术措施。主要通风机必须在合理工况范围内运行。因检修、停电或其它原因停止主要通风机运转时,必须制定停风安全措施。各煤矿企业要从供电系统、机电设备、日常管理方面加强管理,严禁主要通风机和局部通风机的无计划停电停风。

2.6 排放瓦斯措施

篇6

关键词:巷道火灾 烟流 CO浓度 变化规律

中图分类号:TD7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2013)005-126-02

矿井火灾是煤矿重大灾害之一,一旦发生不仅会给生产带来重大损失,而且由于火灾中大量的有毒烟气在浮力和通风的作用下,可对原有通风系统的传播规律易造成破坏,并使得矿井中的烟气弥漫,造成井下人员中毒甚至死亡。在矿井火灾中,CO以其产生量大和所具有的毒性,对井下人员的安全构成了严重的威胁。

1 巷道火灾的燃烧过程

巷道火灾往往是从一个点逐步发展起来的,随着火区的扩大,可燃物增多,火区的温度也随之升高。根据温度与生成物在火灾过程中的变化情况,巷道火灾整个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即火灾发展阶段、稳定阶段和衰退阶段。

1.1 发展阶段

该阶段处于火灾的初期,由于火灾材料的热释放速率加速增长,火势发展迅猛,并在短时间内达到最大值,火区的温度也不断的增高。

1.2 稳定阶段

该阶段处于火灾的中期,由于火灾材料的热释放率达到了最大值,并持续一段时间,这时的火势比较稳定,火区温度达到最大值,并且变化较小,O2消耗量趋衡。

1.3 衰减阶段

该阶段由于火灾材料的耗竭其热释放速率开始呈逐渐下降,这时火势将不断减小,烟流的温度也将随着火势的较小而降低,氧气消耗量减小。

2 巷道火灾过程中温度和CO浓度变化规律的实验研究

将使用的火灾材料褐煤放在实验装置辅运顺槽的指定位置,利用加热棒放使煤样发生燃烧,然后撤掉加热棒,开始实验,其实验结果见表1,火区温度CO浓度变化趋势见图3和图4。

3.1 发展阶段

从图3和图4可以看出,在17:43之前,煤处于未燃烧状态,此时没有出现CO气体;从17:43到17:58,巷道风流温度持续上升并达到最大值150℃,此期间属于巷道火灾的发展阶段。

从11:47到17:58期间,煤样在加热棒加热下其温度不断升高并在17:58达到煤样的燃点开始出现明火,此时CO的生成量开始减少,CO浓度到达一个小高峰浓度348mg/m3。可见,明火的出现使CO迅速与O2发生氧化反应生产了CO2,且CO的生成量小于消耗量,所以CO浓度出现了降低趋势。

3.2 稳定阶段

从17:59到18:03,巷道风流温度稳定保持在150℃左右,此期间属于巷道火灾的稳定阶段。此阶段温度基本保持不变,由于明火的持续燃烧使CO浓度一直呈下降趋势,且在18:03时达到最低值300mg/m3。

3.3 衰减阶段

从18:04到18:26,巷道风流温度逐渐下降并趋于火灾发生前的温度,火灾燃烧进入了衰减阶段。此阶段明火逐渐减少,火势开始衰退,燃烧反应由于不完全产生了大量的CO气体,再加上明火燃烧消耗的CO量逐渐减少,使得CO浓度迅速增长并在18:18时到达最大值595 mg/m3;其后,随着火源温度不断降低,燃烧反应产生的CO量也开始减少,并在火灾熄灭时CO浓度成为零。

4 结论

(1)在巷道火灾的发展阶段,CO浓度呈上升趋势并在转变为明火时达到最高值;在巷道火灾的稳定阶段,CO浓度呈下降趋势并在明火开始熄灭时达到最低值;在巷道火灾的衰减阶段,CO浓度呈上升趋势并在火源开始熄灭时达到最高值,其后CO浓度又开始呈下降趋势并在火源熄灭时变为零。

(2)在矿井巷道火灾的三个阶段中,火灾衰退阶段CO浓度最高且持续时间最长,因而在火灾救援过程中该阶段应高度重视CO气体的危害。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064018))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煤矿生产;一通三防;安全体系

中图分类号:X7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作者简历:

乔马东(1979—),男,汉族,山西晋城人,于1999年毕业于山西煤炭工业学院(长治煤校),所学专业通风与安全,通风助理工程师,现在从事煤矿通风与安全管理。论文方向:通风安全作者:乔马东。

引言

众所周知,保证矿井能够进行安全生产,其最基本的条件就是有关矿井的通风系统;同时开展“一通三防”各项工作的前提和基础也是这个矿井通风系统。在煤矿生产中,瓦斯的问题,通风的问题以及粉尘对矿工身体造成伤害的问题等都给煤矿“一通三防”的管理工作带来了许多的难题。我国煤矿“一通三防”的安全管理体系的可行性虽然已经通过了三大体系的认证,它通过对煤矿“一通三防”体系的内容和构造进行了介绍,对煤矿生产中存在的各种不利因素采取了有效的措施,让煤矿生产的管理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从而也为煤矿的安全生产提供了更有力的保证。

一.加强煤矿安全管理的几个方面问题

1.对瓦斯的防治问题,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在现场作业中如果回风流里的二氧化碳大于百分之一点五或者瓦斯浓度大于百分之零点八时,就不能继续作业,要安全撤离作业人员,立即采取措施给予解决。

(2)作业面或其他作业地点的回风流如果瓦斯浓度大于百分之零点八时,电钻打眼就不能继续操作。在掘进工作面或者其他作业地点风流中、电动机以及开关周围二十米范围以内的如瓦斯浓度在百分之一点五时,就不能继续作业,要马上切断电源,撤离作业人员并采取措施解决。

(3)对瓦斯的监测

在作业时一定要挂上瓦斯便捷仪,要把它挂在迎头非风筒出口旁边,如果遇到顺槽作业,就可以挂在迎头向后第二棚的非风筒出口旁。在作业面还要安装甲烷传感器,放的位置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2.矿井通风问题,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采用了局散压入的掘进通风方式,这种方式要有两台机器,一台可以提供风,另一台可以备用,它们可以自动切换。把局扇和自动装置安装在进风的巷道,距离掘进巷道回风要超过十米,在全负压的状态下给予提供的风量不能少于局扇的吸入风量。

(2)必须要在巷道支护完好,没有滴水的条件下才能安装局扇,局扇台离地坪的距离要三百毫米以上,并且要紧固好,不能发生松动现象。

(3)局扇不能停止运作,如果突然停止,要立即切断电源,撤离作业人员。在通风恢复之前要检查瓦斯,在局扇开启前局扇和开关周围十米内风流中瓦斯的浓度不能高于百分之零点五。

(4)主局扇要用三专供电,也可以用装有选择性漏电保护装置的供电线路给予供电,还要装设两闭锁,每天都要进行检查,保证局扇正常运行。

3.对粉尘管理的问题

企业应该采取相关的防粉尘措施,工作人员在进行作业时必须戴上防尘口罩,还要安装防尘的管道。尤其是在开采有煤尘爆炸危险的煤层时,很多企业没有采取防尘措施,井下巷道中也没有预防和隔绝煤尘爆炸的设施。

4.对防火的管理问题

在作业时如果发生火灾,根据火灾的性质、瓦斯情况以及灾区通风情况采取对应的方法灭火,要立即控制火势,寻找安全出口对作业人员进行马上撤离危险地域。如果电气设备发生着火,要马上切断电源,并采用不会导电的灭火器材进行灭火。

二.“一通三防”安全管理体系的评价重点

1.建立“一通三防”安全管理体系的意义

由于三大体系认证是有很多个部门而构成,工作起来很繁琐也很复杂,又没有效率,存在着很多不足。在这样的情况下,就必须建立“一通三防”安全管理体系。它有以下这些作用:操作起来更加简单、方便;可以提高各个阶层人员的整体素质;可以调动全体企业职工的积极性,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可以让企业培养出更多复合型的人才,从而工作效率也大大提高。建立“一通三防”安全管理体系和三大体系从总体上说出发点是一致的,而且管理的原理和模式很多地方是一致的。它们都是为了让社会、客户和员工等各方面的要求得到满足,同时也是为企业创造更大的效益,从而推动了企业的发展。

2.在煤矿企业中,“一通三防”安全管理体系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一通三防”安全管理工作的内容

首先,在安全管理体系中建立“一通三防”安全岗位责任制。在各个岗位和各个工种都明确指定岗位责任制。其次,建立“一通三防”主要按照三个程序来进行,即对工作进行安排的程序、开展安全会议的程序以及安排各个工种的工作程序。最后,要制定一套“一通三防”安全管理的规定。这个管理体系详细制定了矿井通风系统、巷道贯通、安全监测、密闭质量、综合防尘、瓦斯管理、防灭火管理、局部通风以及对瓦斯进行检查的现场交接等各个项目的详细内容,对瓦斯检查员的权威性和重要职能做了相关的规定。

(2)“一通三防”安全工作的控制

这个安全管理体系对矿井的通风问题、防灭火、瓦斯的防治以及对仪表仪器的管理等工作和对本身的考核控制程序、对现场发生的各种情况流程都进行了相关的规定。

(3)审核培训制度

这种安全管理体系审核的职权、目的、范围以及控制要点明确以后,每年都要进行一次的内部审核工作。这个安全管理体系对审核的目的、职责、范围和控制要点都作了相关的规定,对所有参加“一通三防”的相关工作人员都要加强培训学习,对于参加特殊工种和特殊工作岗位工作的专业人员要分门别类给予相关培训,还要求具有专业资格证书方能上岗。

(4)纠正和预防措施

在这个安全管理体系里面,具体规定了纠正和预防措施的职责、目的、范围以及详细措施,这样有利于消除不安全的隐患,防止发生灾害。

三.结束语

在煤矿生产作业中,始终要把安全问题放在首要的位置,要为作业人员提供一个安全良好的作业环境,作业人员要时刻保持高度警惕,还要不断引进新的科学技术。煤矿通过“一通三防”安全管理体系,要把人和机器环境互相协调,达到对系统的安全管理,从而推动了煤矿事业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朱雨.煤矿“一通三防”工作分析[J].煤炭科学技术,2008.

[2]刘启科,吴安强.“一通三防”管理工作浅析[J].管理观察,2009,(15).

篇8

关键词:煤矿;电气;安全;管理

中图分类号:TD611+.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9166(2010)020(C)-0105-01

引言:由于煤矿生产作业环境的特殊性,对煤矿井下在用的电气设备具有特殊的要求,对其防爆性能国家制定了专门的标准。从近年来多起瓦斯煤尘爆炸事故分析,大多爆炸引火源为设备失爆产生电火花。要杜绝此类现象,必须加强煤矿电气设备的日常管理和维护。只有做好了电气设备的日常管理和维护,才能够预防事故的发生。

一、煤矿电气设备常见事故分析

(一)电网漏电故障。漏电可分为集中性漏电和分散性漏电2种。前者指电网某一处发生漏电;后者指某条线路的整体绝缘水平降到安全值以下。漏电易造成人身触电伤亡,引起瓦斯或煤尘爆炸,引起火灾等重大事故,必须引起足够重视。预防措施主要有:(1)避免电缆、电气设备浸泡于水,防止挤、刺而使电缆损坏;(2)导线连接要牢固、无毛刺,电缆连接要采用接线盒连接;(3)不增加额外部件;(4)设置保护接地;(5)对于电网的对地电容电流进行补偿;(6)设置漏电保护装置。

(二)电网过流故障。过流是指电气设备的实际电流大于额定的电流值。过流会使电气设备绝缘老化,降低使用寿命,造成电气设备烧毁,引发电气火灾,引爆瓦斯、煤尘。预防措施主要依靠日常检修和巡回检查。

(三)触电伤亡事故。触电包括与正常带电部分接触触电,与漏电部分接触触电和没有直接与电气设备接触触电等。触电可分为电击和电伤两种;电击指电流通过人体内部器官损坏,导致残废或死亡。电伤指电弧对人体表面造成烧伤。为了防止触电事故发生,在电气设备设计、制造使用和维护过程中,要认真执行《煤矿安全规程》《、煤矿设备检修规程》等有关规定,做到安全用电。防止触电的主要措施有:(1)使人体不能接触或接近带电体,如采取栅栏门隔离、设置闭锁机构等;(2)设置保护接地;(3)在井下高、低压供电系统中,装设漏电保护装置;(4)采用较低的电压等级;(5)维修时使用保安工具。

(四)电气设备失爆。在瓦斯和煤尘爆炸事故中,由于电火花等电气设备失爆引起的瓦斯和煤尘事故占有较大比例。为了满足煤矿井下需要,国家制定了防爆电气设备标准,各种类型防爆设备的防爆措施不同,必须依据国家标准GB3836执行,保证各类防爆措施有效。

二、煤矿电气设备管理存在的一些问题

(一)人员方面。人员素质、知识、技术水平满足不了实际工作需要;日常工作中对需严格执行的规章制度、措施,执行力度不够。

(二)软件方面。各单位都制定了相应的规章制度,但实施力度不够。同时,普遍存在着领导干部重视瓦斯、煤尘、水灾等重大事故,对机电事故重视不够的现象。因此,具体工作人员在操作时对各类制度、措施的实施大打折扣,留下了许多重大隐患。

(三)硬件方面。电气设备,如电缆、矿用隔爆开关等技术指标不过关,给煤矿安全留下了巨大隐患;没有配备相应的检测设备,无法对购进设备进行必要的性能、指标、安全性能检测;维修、检修用配件、工具不足;运行中的大型设备及电网供电采用的保护装置不完善等。

三、加强煤矿电气设备安全管理的措施

由于煤炭行业受资金、人才的影响较大,目前硬件方面如电气设备等,尚存在一些主要问题,虽然各单位都制定了相应的制度、规章,但实施力度不够。同时,普遍存在着领导干部重视瓦斯、煤尘、水灾等重大事故,对电气事故重视不够的现象。因此,要切实做好电气安全管理工作,必须用科学的方法对人、财、物资源合理配置从而建立电气安全管理系统,并使之正常运转起来。

(一)建立健全的规章制度。建立健全适合本单位实际的、具有可操作性的各类设备台账、卡片、采购标准、出入库管理、安装调试、维修、检修以及责任追究等各项规章制度,认真执行《煤矿安全规程》等规章制度,从制度抓起,从基础管理抓起。同时认真做好电气设备的采购、检测、安装调试、检修、维修等人员的技术培训,并做到制度化、经常化,同时制定岗位责任制,全面提高电气安全各类人员的整体文化、技术素质和工作水平。

(二)进行合理的资源配置。合理配置必要的检测仪器、仪表,检修、维修工具和备件,以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建立电气设备采购制度和标准,并附以必要的检测,确保合格的产品投入使用。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方法和建立健全高效的安全管理机制加强矿山安全生产。

(三)重视日常的维护。重视和加强日常巡检、维修和检查工作,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把重大事故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并对煤矿安全监控系统的使用人员要单独组织,要求配备有一定专业技术水平的人员,同时组建专门的电气安全监察队伍,其工作职责是监督、检查电气安全管理人员的工作质量,以避免人为因素引发的电气安全管理系统失控、失效。

结束语:随着近年来科学技术突飞猛进,一些技术先进、自动化程度高的供用电设备不断引进和投入使用,加之国家对煤矿安全生产制定了更为严格的管理规定,这些对于高瓦斯矿井的电气设备安全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强和完善电气设备安全管理系统是做好煤矿安全工作的保障之一,对避免和减少煤矿井下重大安全事故的发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作者单位:口孜东煤矿安检科

参考文献:

篇9

【关键词】煤矿 井下瓦斯 抽采 钻孔技术

一、关于煤矿井下瓦斯抽采钻孔施工技术的介绍

(一)什么是煤矿井下瓦斯抽采钻孔施工技术。

瓦斯抽采钻孔施工技术到底是什么呢?这一项技术其实是一项保障煤矿安全的基本措施,它到地什么呢?这就要介绍一些关于煤矿生产的概况了。可能大家都会不时听说过一些煤矿的安全事故,其实这些施工的发生,可以说都是没有将煤矿井下瓦斯抽采钻瓦斯,而孔施工技术运用到煤矿生产活动之中去的恶果。至于其必要性,将在下文进行讨论。而这个煤矿井下瓦斯抽采钻孔施工技术,就是在煤矿能源生产之前先进行瓦斯抽采。

(二)关于煤矿井下瓦斯抽采钻孔施工技术的必要性。

在上文已经对这个问题进行了初步的讨论,但是只是讲到这项技术会对煤矿生产的安全性有显著提高。这里来剖析一下到底为什么一定要在煤矿采矿之前运用这项技术,这项技术的必要性。首先来讲一下煤矿下面都有些什么,在煤矿下面,很有可能会有大量的瓦斯存在,而这些瓦斯因为是可燃性气体,如果清楚的不干净的话,那么对煤矿的安全生产就会酿成严重的威胁,到时候影响到的不只是能源的正常生产,造成巨大的财产损失,更加是会造成严重的生产安全事故。因此这项技术的作用就是在采矿之前将煤矿内的瓦斯都抽取干净,这样在采矿的时候发生安全事故的可能性就会大大地降低,因为首先可以排除因为煤矿之中有大量瓦斯,然后因为某些摩擦产生热量或者是意外产生的火花或者是电花而引起火灾或者是爆炸的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就会大大地降低,其次可以较大程度避免的就是一些瓦斯中毒的事件,因为煤矿工人长时间都处于煤矿底下,如果煤矿下面的瓦斯含量超过了安全范围的话,可能会发生集体中毒的事件。可以说瓦斯抽采钻孔技术的运用,就是一项预防措施,预防事故的发生,而且这些预防措施十分有效。

(三)煤矿井下瓦斯抽采钻孔施工技术的历史。 煤矿井下瓦斯抽采钻孔施工技术这项技术的历史也是十分旧的了,早在上世纪五十年代的时候,国家就已经提出了要将这项技术在国内的煤矿生产之中 推广开来,同时在那个时候国家就已经强调要将在这项技术上实现突破,进一步提高它的性能。在那以后,这些技术仍然是十分地受到重视,在零六年的时候,国家颁布了一个煤矿瓦斯防治方针,这个方针强调的是坚持先抽后采,以风定产,监测监控。

二、煤矿井下瓦斯抽采钻孔施工技术的设备状况

那么这项技术又需要一些什么的设备来实施呢?这项技术的主要设备有钻机、配套钻杆以及其他一些设备,像是钻头,但是前两样设备则是主要的设备。下面来对这两个设备进行简单的介绍。

(一)钻机。

在我国和其他国家在目前这个阶段,运用得比较多的钻机是全液压动力室坑道钻机。它是煤矿坑道钻探作用的主导机型。至于为什么的话,主要是因为它的性能比较优良。举个例子,煤矿井下的环境是十分特别的,在这样特别的环境之下,这一种钻机能够十分好地完成作业。而且它这种钻机本身的一些优点也是十分明显的,像是它的安全性高。这一点是十分重要的,尤其是在煤矿井下的作业之中,因为本来这项作业的事故风险就比较多,因此运用安全性高的设备就显得尤为重要,这样有利于降低事故的风险。除了高安全性之外,这种钻机还有着钻进效率高、操作方便、工艺适应性强的优点,因为这些优点对于煤矿业生产是十分有利的,因为在商业生产之中,上述这些的优点都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换言之,就可以提高生产的效益。

(二)配套钻杆。

这是煤矿井下瓦斯抽采钻孔施工技术的另一个重要设备,它和钻机一起构成整个主要的技术设备。这个配套钻杆在七十年代的时候使用的是地面钻探用锁接手钻杆为主,但是因为这种配套钻杆的自身缺点,渐渐地这种钻杆不再适合生产的需求,于是在九十年代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配套钻杆的种类变得多了起来,而且技术也不断地发展。现在在使用的主要配套钻杆的类型主要有外平钻杆、螺旋钻杆、三角型和正方型。它们这几种配套钻杆有着自己各自的优点。像是外平型配套钻杆,它就比较适合在一些稳定的条件下使用。

(三)配套钻头。

除了上述讲到的钻机、配套钻杆之外,其实这个技术设备还有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是配套钻头。其实钻头的选用也是有讲究的,不过因为大多数情况下,地层都是以煤或者是煤系的地层为主,因此使用的钻头一般是硬质合金和金刚石复合片为主。而现在煤矿作业里使用得更加广泛的其实是PDC钻头,由于这一种钻头的探钻效果比较好,而且使用寿命也比较长,因此自然比较受欢迎。而且这一种钻头的话,它除了普通钻头拥有的功能之外,它还有一些附加功能,像是防卡、防喷等等。

三、结束语

煤矿井下瓦斯抽采钻孔施工技术,在煤矿生产和作业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能够发挥降低事故发生率,防范煤矿生产安全事故的功能。上面对煤矿井下瓦斯抽采钻孔施工技术的定义、它的必要性和历史以及它的基本设备进行了讨论。

参考文献:

[1]姚宁平. 我国煤矿井下瓦斯抽放钻孔施工装备与技术[J]. 煤炭科学与技术, 2009

篇10

关键词:地下矿山;危险源辨识;控制措施

一、矿区概况及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与分析

麦坝矿区大部分为碳酸盐岩层分布,经风化淋蚀形成一系列岩溶地貌、溶沟溶槽、坡立谷、漏斗及溶洞。矿区地形起伏较大,岩溶强发育,岩土工程地质性质总体一般,边坡稳定性差,矿体顶板岩体较稳固,底板稳固性一般~较差,工程地质条件属中等偏复杂类型。矿区水文地质类型属岩溶裂隙含水层充水为主、是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的矿床。

麦坝矿区水文地质类型属岩溶裂隙含水层充水为主、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的矿床,是重大危险源申报范围。从生产实际出发,为了加强和提高安全生产水平,矿井通风系统、顶板管理有必要作为重大危险源进行管理。

二、地下矿山主要危险源的控制措施

(一)水害(透水)控制措施

一是查清水害隐患。调查核实矿区范围内的其他矿山、废弃矿井(露天废弃采场)、老采空区,矿井积水区、含水层、岩溶带、地质构造等详细情况,填绘矿区水文地质图;摸清矿井水与地下水、地表水和大气降水的水力关系,预判矿井透水的可能性。

二是落实探放水制度。健全防治水组织机构和工作制度,严格按照“预测预报、有疑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的水害防治原则,技术人员结合本矿地质资料,根据物探成果图,分析前方是否有异常区域,推断异常区域地带,确定异常区的具置,编制施工地点《物探报告》,提出防治水方案,掘进工作面,与针对性的布置钻孔施钻进行探放水工作,做到“物探先行、钻探验证”,落实“防、堵、疏、排、截”综合治理措施。

三是强化应急保障。完善透水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水文地质情况复杂的矿井按照要求建设紧急避险设施,配备满足抢险救灾必需的大功率水泵等排水设备;加强对作业人员的安全培训和透水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演练,提高作业人员应对透水事故的能力;严禁相邻矿井井下贯通,严禁开采隔水矿柱等各类保安矿柱。

(二)冒顶片帮控制措施

一是加强顶板管理。确保井下检查井巷和采场顶帮稳定性、撬浮石、进行支护作业的人员经专门的安全技术培训并考核合格,持证上岗;回采作业前,必须“敲帮问顶”,处理顶板和两帮的浮石,确认安全方准进行作业;处理浮石时,应停止其他妨碍处理浮石的作业,严禁在同一采场同时凿岩和处理浮石;发现冒顶预兆,应停止作业进行处理,发现大面积冒顶危险征兆,应立即通知井下人员撤离现场,并及时上报。

二是强化地压和采空区管理。工程地质复杂、有严重地压活动,以及开采深度超过800米的地下矿山建立并严格执行采空区监测预报制度和定期巡查制度;建立地压监测系统,实时在线监测,发现大面积地压活动预兆,应立即停止作业,将人员撤至安全地点。

三是大力推广充填采矿法。首先要选用充填采矿法,不能采用的要经过设计单位或专家论证,并出具论证材料。

(三)坠罐跑车控制措施

一是确保操作人员具备相应资格。建立健全提升运输设备设施安全管理制度,提升机司机等特种作业人员必须经专门的安全技术培训并考核合格,持证上岗。

二是确保提升设备符合安全要求。必须使用已取得矿用产品安全标志的提升运输设备,用于提升人员的竖井应优先选用多绳摩擦式提升机;严禁使用淘汰的提升设备。

三是严格落实防坠罐跑车措施。罐笼、安全门、摇台(托台)、阻车器必须与提升机信号实现连锁,提升信号必须与提升机控制实现闭锁;提升矿车的斜井要设置常闭式防跑车装置;斜井上部和中间车场要设阻车器或挡车栏,斜井下部车场要设躲避硐室,倾角大于10°的斜井设置轨道防滑装置,斜井人车要装设可靠的断绳保险器,每节车厢的断绳保险器应相互连结,各节车厢之间除连接装置外还应附挂保险链。

(四)爆破伤害(放炮)、火药爆炸控制措施

加强井下中深孔爆破的各次最大一段允许爆破装药量的研究,改进和优化爆破参数,减小爆破震动和冲击波对采场顶板、周围巷道设施和地表工业场地设施的破坏,尤其要避免因爆破而引发地表滚石事故。对爆破器材的运输、储存和使用,应严格按爆破规程的有关规定执行,杜绝各种爆破事故的发生。严禁打残眼。矿山爆破作业必须有相应的爆破设计,采场大爆破必须严格遵守设计、审查、批准的工作程序。对含硫量高,温度异常的采场必须进行专门的爆破设计。

(五)火灾

一是减少井下可燃物。二是严格井下动火作业和用电管理。三是强化井下油品管理。四是完善井下消防系统。高压变压器室、变电所、牵引整流硐室等均须用不燃性材料衬砌,并作防水处理,室内要有醒目的标志和防火注意事项,并配备相应的灭火器材。设置栅栏门禁止无关人员进入,严格井下用电管理制度做到用电工作票制、挂安全警示牌。按照有关规定设置地面和井下消防设施,并有足够可用的消防用水;制定火灾事故现场处置方案,并定期进行演练。

(六)其它

1、粉尘。防止粉尘的生产,应首先考虑采用湿式作业。产生粉尘、毒物的生产过程和设备,应尽量考虑机械化和自动化,加强密闭,避免直接操作,并应结合生产工艺采取通风措施。

2、噪声。预防措施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产生噪声机械设备通过采取减振、消音、、屏蔽等措施,将噪声控制在限值范围内;另一方面是作业人员采取个体防护,预防噪声危害。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地下矿山井下生产系统的危险有害因素是多方面和错综复杂的,需要在生产过程中采取科学的方法和手段加以预防和消除,或减弱其影响。因此相关部门及工作人员能够切实了解该地下矿山危险源分布及存在情况,并采取相应控制措施,有效控制危险源可能带来的危害,确保员工生命安全,保障生产安全稳定运行。

参考文献:

[1]刘丽君,白辉.浅谈危险源辨识工作的创新与落实[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4,(16).

[2]陈春梅.危险源辨识方法[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