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山地质灾害防治范文
时间:2023-05-23 15:28:1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矿山地质灾害防治,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1.地质灾害产生因素
1.1 疏于排水
采矿时对地下水必须进行疏干排水,甚至要深降强排.由此而出现了一系列的地质灾害问题。首先是矿井突水事故不断发生。许多煤矿的上覆和下伏地层为含水丰富的石灰岩,特别是石炭二叠纪煤系地层,不仅煤系内部有含水性强的地层,其下伏为巨厚的奥陶纪灰岩。这些矿床随着开采的延伸,地下水经深降强排,产生了巨大的水头差,在一些构造破碎带和隔水薄层的地段,煤层承受到来自下部灰岩地下水的高水压,威胁着矿井和职工生命的安全。其次是由于疏干排水,使许多岩溶充水矿区引起地面塌陷,严重影响地面建筑、交通运输以及农田耕作与灌溉。各矿区附近均有地面塌陷现象,水位下降很多,使厂矿、工业和生活供水原有系统发生吊泵,形成无法供水的局面。再次是某些矿山由于排水,疏干了附近的地表水,浅层地下水长期得不到补充恢复,影响植物生长;有的矿区甚至形成土地石化和沙化、水土流失、荒漠化严重,生态环境遭到破坏。
1.2 其他因素
矿山地质灾害诱发因素很多,有些是开采过程中难以避免的,如开采深度的增加,使得地应力相应增大引起冒顶、片帮、脱盘甚至岩爆的严重地压灾害;有的是开采中忽视预防或开采不规范、管理不科学导致的,如采空区不及时充填、废渣废水随意排放、水文地质及构造不了解、巷道偏离、盲目指挥、违章作业、私挖乱采等,非稳定因素积聚到一定限度引发各种灾害;有的矿山片面追求经济利益或为摆脱一时的经营危机,摒弃常规如采富弃贫、求近避远,结果为后期发展埋下灾害隐患;曾一度泛滥的民采风潮掠夺式的开采活动也对部分国有大中型矿山造成严重干扰和资源、环境破坏。
2
2常见且危害性较大的几种矿山地质灾害
矿山地质灾害类型多种多样,影响范围也有大有小。目前常用的分类方案主要有两种:第一,按地质灾害所需的时间分类;第二,按地质灾害的空间形态与诱发因素分类。鉴于目前的很多研究将着力点放在上述第二种分类方式描述的三种大类级别的地质灾害上,且研究比较详尽,本文主要针对破坏性较强且发生较普遍的几种矿山地质灾害进行论述。
2.1 矿山崩塌
矿山崩塌通常指坡度较大的斜坡上的尾矿、岩石及土壤由于受到重力作用而脱离原来位置,发生崩塌、滚落并堆积在平坦位置的现象。矿山崩塌主要由尾矿堆积不合理、矿坑设计缺陷等原因造成。崩塌造成的形状不一、大小不同的堆积在平坦处的堆积物,称为崩积物,有时也会被称为尾矿堆或碎石堆。
矿山崩塌会使建筑物,有时甚至使整个居民点遭到毁坏,使公路和铁路被掩埋。矿山崩塌带来的损失,不单是建筑物毁坏的直接损失,并且常因此而使交通中断,给运输带来重大损失。矿山崩塌有时还会使河流堵塞形成堰塞湖,这样就会将上游建筑物及农田淹没,在宽河谷中,矿山崩塌还可能使河流改道及改变河流性质,从而造成急湍地段。
2.2 滑坡与泥石流
滑坡是指山坡上的碎石、土壤及其他杂物,受天然降水冲刷、地震活动、及边坡失去稳定状态等因素影响,在重力的驱使下,整体性或者呈分散状态顺着山坡向下移动的自然现象。泥石流通常是指大量降水夹带泥土、碎石甚至岩块,以极快的速度由山顶或山腰沿一定的槽道或直接沿山体直冲而下,并在山地低洼处堆积。
滑坡和泥石流也是经常发生的矿山地质灾害,常常给矿山开采以及人民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有的甚至是毁灭性的灾难。发生在工矿区的滑坡和泥石流,可损坏采矿设备及厂舍,威胁职工生命安全,影响矿山生产活动,从而造成重大经济损失。
2.3 地面塌陷
地面塌陷是由于采矿造成的地下支撑减少、地下水水位下降造成地表岩、土体向下塌陷,并为地表造成塌陷坑、洞的一种常见现象。如果这种塌陷出现在经济生产场所或居住区,便会演变成一种可怕的矿山地质灾害。这种矿山地质灾害具有突发性,严重威胁矿区人民的生命安全和国家财产安全,尤其多见于煤矿的开采过程中。全国各地因煤炭开采造成的地表塌陷屡见不鲜,破坏耕地、建筑物、威胁交通安全。
2.4 瓦斯爆炸
瓦斯爆炸是指煤矿开采过程中,通风不良、煤层气泄露等意外导致矿井中的甲烷浓度意外升高,在遇到明火的条件下发生的爆炸,是一种快速的连锁反应。从化学原理上讲,瓦斯爆炸就是达到危险浓度的CH与自然界中的O2在达到燃烧温度下出现的剧烈燃烧反应。
3.地质灾害防治对策
3.1 泥石流防治对策
要防治矿山泥石流现象,矿区企业应将拦挡作为工作重点,并辅之以排泄和疏导。综合分析矿区所处的地质条件及状况,在泥石流现象容易产生的地方提前修筑拦截坝,用以封固该地方范围内的松散物质,另外,还应在适当的地方建造沟渠,可以在泥石流现象出现时,及时、流畅的通过沟渠来排除泥石流及其他杂物。应分别对待废石、渣土剥离等开挖工作中出现的不同岩土体,要把坚硬的岩土体放在底部,相对松散的岩土体放于表层。
3.2 崩塌的防治对策
减小开挖边坡台阶高度。在风化破碎面积广和软结构面的区域要通过减小高度或减缓边坡等措施来降低其自身重量,研究数据显示,8m左右的台阶高度,其效果实最明显的。阻拦滚石。在滚石现象常发的地段,要立好安全警戒标志,同时在坡脚处还应安放一些拦截构筑物,在坡脚的一定距离处可倒放生产剥离物以利于组织滚石、渣土,在爆破作业活动中,要综合边坡预裂爆破、逐孔降震控制爆破技术措施。
3.3滑坡防治对策
要防治滑坡,就必须减少和避免水的影响及危害。建议把工作面建成2%的反坡,这样可有效阻止雨水汇集冲刷,在工作面顶部留出截洪沟、排水沟,必要时可利于通过水沟排除地表水等,值得注意的一点是,排洪沟必须保持畅通;应适当调整滑坡体的外形。可通过减小边坡滑坡边缘的分层高度,增设几个分层等措施,搭建安全平台,保持坡脚的稳定性。
3.4 地面塌陷防治对策
篇2
关键词:矿山开发;地质灾害;防治对策
矿业发展是人类历史上活动时间最长,规模最大的技术经济活动,并且还是人类向大自然索取资源的主要来源,矿业对地表地质环境的影响是最大的。地质作用在短时期内可以通过人类对矿产的开采得到实现,这也时人类改造自然地最伟大的能源动力。在人类不断的向大自然索取时,也会对自身生存发展的环境和地质环境产生一定的破坏,从而会引发一系列的地质灾害,危害自身的生存发展,所以我们必须要认真的对待,处理好环境、自然和人类生存之间的关系问题。
1矿山地质灾害的影响
(1)矿山地质灾害不仅会破坏矿山所在地的土地资源使其丧失耕种能力,另外对矿山矿藏资源的开挖,会损坏土地,开矿使用的废水废渣会污染土地,在矿山的采空区会出现塌陷和土地地面开裂的现象十分严重。
(2)在进行矿藏开采时可能会出现由于坑采引起的地表的陷落,地表陷落现象的形成和采矿方法有着直接的关系,随着矿山的开采,开采区域内的植被不断发生改变并且植被的能力在逐渐的下降,陷落区域会逐渐的增大,直到开采完成后闭坑。一些坑采煤矿会引起地表的陷落,造成矿产资源的损失,并且对于矿产资源来说,开采的难度也会随之增加,矿区的采空区塌陷,露天采矿出现的矿山滑坡现象以及崩塌等地质灾害对矿产资源的影响都是十分巨大的,会直接的造成矿产资源的经济损失。
(3)矿山地质灾害的出现会影响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矿山是最大的用水地区,在矿山的水资源进行利用之后水源内含有多种有害有毒的重金属化学物质。部分的矿山的污水中呈现出强酸性和碱性,在矿山附近的地下水源均不同程度的受到矿石开产的污水的影响,导致地下水位不断的下降甚至出现地下水的枯竭。
(4)矿产开采引起的地质灾害会影响矿区和农民之间的关系还会破坏社会安定。对矿产资源的开采会破坏土地自身能力,破坏环境。对矿山附近村庄的影响也是十分巨大的,多数的矿山和周边的村民之间的关系十分紧张。
(5)矿产资源的开采一定程度上会对生态环境产生破坏。例如对矿产资源的过度开采会致使矿区的地表出现许多的坑,废弃的矿石堆放。矿区内产生的污水会致使鱼虾死亡。
2矿山地质灾害发生的原因
2.1技术经济因素致灾
(1)对矿区的地质环境的认识存在不足。例如矿山引发的岩溶塌陷的现象都是由其相关的地质灾害的背景条件影响下形成的。另外在矿区开采的过程中会引起滑坡现象。这些灾害发生的原因多数是因为对地质环境的认识的不足而产生的。
(2)由于工程技术的措施使用不当。例如,采空塌陷是采用冒落的方法进行矿产的开采的结果,如果能把这种开采方法改变成充填的开采矿产的方法。再加上露天开采矿产资源的矿区附近的矿山的边坡的失去稳定是由于对边坡处理方法的不恰当或者是违反有关的安全的技术要求有关系。(3)由于矿山规划和建设不当:如矿山规划区和重要工程布置在矿山的地质灾害的容易发生地质灾害的区域内,往往就会加重地质灾害的危害程度,直接或者是间接的影响地质环境甚至会破坏地质环境。2.2矿区开采的历史因素(1)矿山的建设的不合理性,会留下许多的遗留问题。
(2)长期的对矿产资源的开采有直接的关系。
2.3人为因素
(1)主要是由于矿区人民的安全防范意识较差。
(2)由于利益驱动,部分矿区选择铤而走险。
(3)不合法的采矿的方法会酿成灾害。
3矿山地质灾害的防治对策
3.1开展矿区地质灾害隐患区的搬迁避让及治理工作
要依据地质灾害调查成果,充分利用统筹城乡一体化建设和集中居住区建设的有利时机,落实受威胁居民的搬迁避让工作,按照“整合资源、聚合力量、捆绑投入、集中使用”原则,把地质灾害防治与新农村建设、土地综合整治、增减挂钩等有机结合起来,统筹安排资金,稳步推进为搬迁避让工作。充分利用生态恢复示范县建设及“矿山复绿”行动等有力时机,推进地质环境治理工作。及时建立治理项目监督管理机制,通过项目设计方案审查、招投标管理、定期巡查督察、严格验收等措施强化项目的监督管理,保障项目实施效果。
3.2增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的法律意识
矿区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实行统一管理,分工协作的原则,地质灾害防治办公室负责全矿区地质灾害防治的组织、协调、指导和监督工作,各监测人员按照各自职责负责相关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全矿要进一步加强地质灾害各类制度建设,形成全员防灾、群测群防、责权分明的地质灾害防范机制,尽职尽责,全力以赴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确保矿区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要加强矿区人民对矿区地质灾害和地质环境的认识,加强对地质灾害的防止措施的宣传工作,强化对矿区的资源的地质环境的管理工作。
3.3制定矿山地质环境评价和管理办法
要把地质环境和地质灾害的勘查评价防治、监督贯穿到矿山劫探设计建设生产的全过程中在矿产勘探的同时,要对地质环境的背景进行详细的勘察评价工作,尽可能的对矿产开采中可能出现的地质灾害和环境问题进行预测评估并提出新相关的预防和处理措施和建议。结合相关的地质勘查的资料和对地质环境的评价等资料来对矿山进行开发设计,将矿山可能出现的地质灾害和环境问题的防治措施结合起来并入矿山开发设计环节中。在对矿山进行建设和开发的过程中要尽认真的严谨对地质环境问题进行整治,还要随时对矿区内的地质环境进行及时的反馈。
4结束语
针对不同矿区的地质环境特点,我们应该选择适当的矿山开采方案,并进行积极的地质灾害勘查方法,做到将灾害消灭在萌芽期。矿山的地质环境管理防御是一门综合性较强并且具有较高的实用性的科学工作,尽管当前扔存在许多的有待解决的技术问题,并且多数的新技术和新方法还有待应用和推广,但是我们仍然要计划性的组织相关的管理技术人员进行相关知识的学习。
参考文献:
[1] 阎如璲.略论安徽沿江地区地质环境基本特征及经济开发中的若干问题[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15(6):23-24.
篇3
关键词:矿山地质灾害;塌陷;瓦斯爆炸;预报;可持续发展
Abstract: mine geological disaster is a branch of geology disaster, is human exploitation of mines directly induce the man-made geological hazards. Is mining giants in China, the mining technology and equipment is relatively backward, leading to mining environment is deteriorating. In recent years, the major geological disasters rises apparently. So to strengthen the research of mine geology hazard is significant. At first, this paper enumerates the types of mine geological disasters, and then summarizes the mining geological disasters cause, finally in detail from four aspects discusses the countermeasures to prevent and control mine geological disasters.
Key words: mine geological disasters; To collapse; Gas explosion; Forecast;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中图分类号:F40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矿山地质灾害的类型
(一)岩土体变形引起的灾害
1、矿山地面和采空区塌陷
地面塌陷主要发生在地下以井巷开采的矿山。在矿山采空区,若保留矿柱不足,或因矿柱受损而失去支撑能力,就会造成地面塌陷。特别是那些矿体埋藏较浅,产状较平缓的矿区(如煤矿),地面塌陷的现象更为常见。矿体埋藏相对较深的地下开采矿山,如果不能及时回填和崩落采空区,当其达到一定规模就会产生大面积塌陷。此外,在岩溶分布区,还会因矿山排水疏干而导致溶洞上方地面塌陷。
2、采矿场边坡失稳、滑坡与岩崩
主要原因是不合理开采如采剥失调、边坡角度过陡等造成,这种灾害多发生在露天开采的非金属矿山和建材矿山。
坑内岩爆
坑内岩爆又称矿山冲击,这是因矿坑周边和顶底板围岩,在受到强大的地壳应力作用而被强烈压缩,一旦因采掘挖空出现自由面,即有可能产生岩石地应力的骤然释放,导致岩石大量破裂成碎块,并向坑内大量喷射、爆散,给矿山带来危害和灾难。
4、采矿诱发地震
因采矿活动而诱发的地震,震源浅、危害大,小震级的地震即可导致井下和地表的严重破环。
(二)地下水位改变引起的灾害
1、矿坑突水涌水
这是最常见的矿山灾害,突发性强、规模大,后果严重。生产过程中常因对矿坑涌水量估计不足,采掘过程中打穿老窿,贯穿透水断层,骤遇蓄水溶洞或暗河,导致地下水或地面水大量涌入,造成井巷被淹、人员伤亡灾难。
2、坑内溃沙涌泥
这是常与矿坑突水相伴而生的灾害。当采掘过程中骤遇蓄水溶洞,常见溶洞中充填的泥沙和岩屑伴随地下水一起涌入,另外一些透水断层和地裂缝也常会使浅部第四纪沉积物随下漏的地表径流涌入坑内。其结果是使坑道被泥沙阻塞,机器、人员被泥沙所埋,严重时甚至会使矿山遭受毁灭性的打击。
(三)矿体内因引起的灾害
1、瓦斯爆炸和矿坑火灾
这种灾害最常见于煤矿。由于通风不良,使瓦斯积聚发生爆炸,造成井下作业人员伤亡,矿井被毁;矿坑火灾除见于煤矿外,也见于一些硫化矿床。因硫化物氧化生热,在热量聚积到一定程度时则发生自燃,引发矿山火灾。矿山火灾的危害极大,而且还严重损耗地下矿产资源,如有的煤矿在地下已燃烧上百年,其资源损耗量十分巨大,使当地气候发生改变,农作物和树木大量死亡,田地荒芜,环境严重恶化。
2、地热
随着开采深度加大,地热危害不断加剧。我国已有许多矿山开采深度达到800m以下,矿山因含硫量高,开采深度又大,地温非常高。矿山地热灾害导致矿工劳动环境恶劣,严重影响了有关矿山的正常生产。
矿山地质灾害的诱因
矿山地质灾害发生的原因,可归纳为两种:一种是客观上的原因;一种是主观上的原因。
(一)客观原因
1、采矿活动
由于当前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的限制,采矿活动主要是几种在地球表面和岩石圈范围内。在进行采矿活动前,地球表面和岩石圈的地质状况是平衡的,但在采矿的过程中便会破坏这种平衡。采矿是要从地壳的内部挖出大量的矿石和岩石,长此以往,地壳内部便只留下了千疮百孔的空洞,使原本平衡稳定的地壳,变的不再平衡很稳定,地质灾害得以发生。
2、地下水不平衡
采矿特别是地下采矿必须要排净矿坑下积水和处理地层漏水,这又造成地下水的不平衡,进而导致地层的不平衡性和不稳定性。在采矿过程中,如果不按科学手段进行,滥采乱挖,必然会导致矿坑突水,冒顶,偏帮,瓦斯爆炸等灾害的发生。
3、环境污染
矿业活动是导致环境污染的一大因素。因为矿业活动不仅仅只是采矿过程,还包括选矿和冶炼加工,尤其是冶炼加工,不可避免的要用到水和火来处理。这样也必然会产生工业三废(废气、废水和废渣)。排放出的三废,会对周围的生态环境和水源造成重大的污染,严重危及人类的健康,从而也破坏了地壳的稳定性。
(二)主观原因
相当长时期以来,地方和民营小煤矿等如雨后春笋般发展,它们与国营大矿山争夺资源或单独或寄生于国营大矿山之上,每个小矿山在大矿山上挖一个洞,宛如一个个疮疤,极易发生瓦斯泄露和透水等事故。
近年来,矿山腐败现象滋生,有的国营矿山也变相地转为私人承包,不注意安全生产。他们只求增产,不顾矿工死活,欺上瞒下,谋取暴利,中饱私囊。这是矿山地质灾害频繁发生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
矿山地质灾害的防治对策
(一)做好矿山地质灾害的预测预报工作
1、TSP方法
TSP203超前地质预报系统是由瑞士安伯格测量技术公司专门为地下工程超前地质预报研制开发的目前世界上物探方面最为先进的地质预报设备。TSP203采用回声测量原理,地震波在指定的震源点(通常在隧道的左边墙或右边墙,约24个炮点布成1条直线)用小药量激发产生。TSP适用范围广、预报距离长、对隧道施工干扰小、预报精度高,既可用于极软岩层,也可用于极硬岩层的地质超前预报。预测距离一般为掌子面前方300~500m,有效预报距离为掌子面前方100~150m。
2、直流电法
直流电法属全空间电法勘探,它以岩石电性差异为基础,在全空间条件下建场。在地下隧道中进行电法测量工作,地下电流通过布置在隧道内的供电电极在隧道周围岩层中建立起全空间稳定电场,该稳定电场特征取决于岩石的电性特征及其赋存状态,测量该电场的变化规律,使用全空间电场处理和解释,就可找到隧道周围岩石中引起电场变化的水文、地质构造等规律,从而解释判断围岩的含水、导水地质构造,包括断层、溶洞、陷落柱、岩溶裂隙等。
(二)不同层次防治区的防治对策
1、重点防治区防治措施
(1)合理设计边坡参数,加强边坡监测,建议作挡墙稳固边坡,开挖后如果出现开裂变形,建议做专门的工程地质勘察。
(2)对于原有的灾害点,做好边坡加固和预防工作,尽量消除因矿山开采而诱发灾害复发的隐患。
(3)渣场弃渣严格作好方量及边坡坡度的设计,作好挡墙设计,设置拦渣坝,防止泥石流的产生。并充分、合理利用渣场,严禁随意弃渣(特别在公路沿线) 。
(4)对于坑道开采,在坑道内一定要作好支护,做到边开采边支护,防止因矿顶坍塌、冒顶等而产生的危害,尤其上方有住户处要预防引起上部地面开裂。
(5)设置监测点,作好监测记录与分析工作,确保在易于发生灾害地段防患于未然。
(6)开采结束后,对矿区进行统一规划,计划进行矿山复垦工作,恢复矿山生态功能。
2、次重点防治区防治措施
在进场公路、矿山生活区建设中,会形成大量的边坡和一定数量的弃渣,可能形成边坡失稳,造成滑坡和塌方;沿途不合理的弃渣可能造成水土流失,可能形成坡面泥石流,可能有滚石和飞石危害。
(1)科学合理设计边坡参数,并进行合理支护和加固,边坡上方应设置排水沟,做好地表挡排水措施。
(2)加强工地管理,合理堆放弃渣,严禁随意弃渣;在险要地段建设拦挡滚石和飞石的设施。
3、一般防治区防治措施
区内无主要建筑物和工程项目建设,主要可能因地表岩体的破碎而造成水土流失。应严禁越界开采,减少人为扰动,做好植被保护和水土保持。
(三)加强宣传
加强宣传是当前开展防治工作的首要任务。向矿山企业、人民群众加强矿山地质灾害防治宣传,提高矿山企业的重视度,有效利用人民群众的监督反馈作用,提高全民的矿山地质灾害预防和紧急自救常识,避免或减轻矿山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
(四)统计监测
加强矿区地质环境监测,建立统一的数据库,为掌握矿区地质灾害规律提供数据,为制定矿山地质灾害防治措施提供依据。建立监测网络系统是防治工作的有效措施之一,应在矿山地质灾害易发区,利用先进的监测仪器和电子计算机建立监测网络系统,对灾害进行较准确的、超前的预报预测,及时采取防范措施。
结语
综上,近些年来,矿区地质灾害频发,大多数都是由于不科学的采矿方法造成的。因此,应用科学的采矿方法进行采矿活动,是防治矿山地质灾害的重要途径,除此之外也要加强对矿山资源的合理有效利用,在开采过程中加强监测与信息化管理,最大限度的防止矿山地质灾害,促进采矿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杨志刚.矿山地质灾害的探讨[J].西部探矿工程,2008.3.
篇4
[关键字]矿山 水文地质灾害
[中图分类号] P5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3)-3-211-2
矿山地质灾害作为一种自然灾害,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类活动的加剧,其发生频率和造成的经济损失也日益增大,已引起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其防治工作迫在眉睫。作为采矿大国,我国的矿山开采环境也在不断恶化,近年来重大的地质灾害事件不断发生,更是为矿山的建设者敲响了警钟。
1矿山的建设过程中容易出现地质灾害的原因
我国的经济建设发展迅速,对资源的需求量一直比较大,我国的矿产储量丰富,矿区的开采量也比较大,因为开采技术和开采方法的制约,矿山的建设过程中存在有较多问题,极易引发地质灾害。
在传统的矿山开采中,一般采取如图所示的开采方法,以一条斜井靠近矿体,然后在巷道内对矿产进行开采。在许多中小煤矿的矿区内,因缺乏专业的管理手段,或采用了不适宜的开采方法,一旦岩土变形,或者地下水位发生突然的变化,都会对作为唯一出口的斜井造成破坏,从而引起严重的地质灾害,危及到矿区的生产安全。在进行矿山开采之前,必须进行详细的地质勘测,做好相关的地质灾害的防治措施,为矿区建设的顺利进行提供保障。
2矿山建设过程中容易出现的水文地质灾害类型
我国是地质灾害多发的国家,因地壳运动活跃本身就给矿山的建设和开采带来较多难题,在矿山的开采过程中,一旦不注意勘测水文地质环境,或者不进行有效的防护措施,发生地质灾害之后,矿井关闭和设备损毁会造成直接经济损失,也危及到井内进行开采作业的矿工的安全,矿山的建设过程中,容易出现的水文地质灾害,主要有以下几种:
2.1由地下水位的突然变化引起的地质灾害
在矿山的开采过程中,挖开的矿井接触到地下的蓄水溶洞或者暗河的可能性比较大,会导致地下水直接涌入巷道,也有可能是泥沙涌入巷道,遇到透水断层或者浅表的裂缝时,地表径流会带着一些沉积物进入巷道,这些水、泥沙和沉积物堵塞巷道会造成造成人员伤亡,掩埋作业机器,甚至会使矿山的发掘系统直接崩溃。这种自然灾害具有极强的突发性,一旦发生往往波及面较广,造成的后果也极为严重。
2.2由矿体内的易燃物质造成的地质灾害
矿体内可能含有易燃易爆的甲烷气体,随着矿井的深度的增加,矿井内部的温度也会在地热的影响下不断升高,含硫量也比较大,在这种恶劣条件下进行作业的矿工,本身就存在较大的健康隐患,一旦因为通风不良,易燃气体大量积聚之后发生爆炸,必然导致惨痛的后果。这种情况多见于煤矿,后果最为严重,但是具有较强的可预防性,在矿井的建设过程中做好日常的维护和管理工作,可以很大程度上避免灾害的发生。
2.3由岩土层变形引起的地质灾害
矿区在进行一段时间的开挖之后,已采空的矿体需要进行支撑,在一些埋藏较浅的矿区,会因为矿山采空而导致地面塌陷,如果不能对采完的矿体进行及时的回填和崩落,最终会引起大面积的塌方,造成严重的后果。矿井开挖造成的地面塌陷在浅表煤矿中普遍存在,会影响到地面的建筑物,会破坏耕地,给矿区周围居民的生产和生活带来较大的负面影响。因矿区的开发,需要对矿脉附近的岩石进行引爆,一旦事先的勘测数据不够准确,起爆点的选择出现偏差,致使岩石块发生破裂呈喷射状,会对矿井内执行作业任务的矿工造成人身伤害。
3对矿山中可能发生的水文地质灾害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
不同地区的矿山因形成条件不同,有不同的水文地质特点,在防治地质灾害的措施上,也各不相同,但是针对地质灾害的主要类型,也可以采取相应的有效防治手段。
3.1施工之前进行全面的勘测
在矿山开挖之前,必须对斜井或竖井的位置进行全面的工程勘察,预测好斜井内的涌水量,以及周边的含水部分的水文地质构造,详细绘制地质平面的剖面图,并根据施工情况随时修订预测结果,按照严格的施工步骤进行施工,由上级主管单位进行规范验收。对勘测过程中已知的含水部分,要综合考虑其位置以及距离井巷的深度,提前进行导水工程的建造,在建造的过程中,根据涌水量以及工程要求采取合理的预防措施。对矿山的生产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滑坡以及塌方,要及时对矿山周边的不稳定因素进行勘察,结合当地的气象水文情况,对恶劣天气条件下的滑坡和泥石流做好预防。
3.2做好防治工程的设计
在进行矿山的设计时,要考虑到可能发生的崩塌和滑坡现象,以及矿山附近的水文地质因素,结合危险事故的成因和发生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设计方案,保证防治工程的工程质量。对易发生危险事故的重点区域,做好加固工作,避免因矿山开采导致的灾害复发现象;对矿上的边坡,要由专业的勘测人员进行及时的监控,注意相关参数的控制,一旦在开挖后出现变形,要有相应的应急预案。矿山在进行成产之前,必须由相关的专家进行安全评价,对防治工程进行规范化的验收,保证矿山的生产安全。
3.3施工中应该采取的工程防治措施
在矿山的开挖过程中,要实时地采取相应的工程防范措施。在矿区周围要做好雨季的排水,在周边设置合理的截洪沟,及时将矿区外部的积水排出,以免外部积水倒流入巷道造成事故;针对开采面的设计,要禁止从下部开挖形成伞檐,悬空的伞檐有可能崩塌形成事故,需要从上而下对矿体进行台阶状开采;在矿区内的巷道,一定要注意通风,随时监测巷道内的甲烷浓度,在超标状态下进行暂时性停工作业排除险情;在巷道内进行矿体爆破时,要注意爆破点的选择;在结束开采之后,及时清理巷道周围的危岩,同时在破碎面周围和高危地区设置警戒线,以避免人员损伤。
3.4施工中应该采取的生物防治措施
因爆破残留的粉尘较多,导致矿区周围也存在一定程度的空气污染,矿山的开采过程中,也难免会对矿区周围的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被破坏的生态环境又会直接危害到矿区的生产安全,以及周边居民的生产和生活,所以在矿山建设中应该注意对水文地质灾害采取生物防治措施。矿区开采的平台和弃土的堆放,为了避免矿井涌水所采用的防治措施,这些都会对当地原有的生态地貌,以及当地的大气降水和自然环境造成影响,在矿山周围要种植植被,主要引进乡土树种,经济实惠的速生植物可以有效发挥绿色植物的固土作用,达到防灾减灾的目的。
4结语
在矿山的建设过程中,因行业的特殊性,容易出现严重的水文地质灾害,为了保证矿工的生命安全以及矿区的资源安全,矿区的负责人必须端正态度,提高认识,成立由专业地质勘测人员组成的勘测部门,对矿区周围易于导致地质灾害的危险因素进行全面筛查,及时掌握矿山的安全运行状况,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保证矿山的安全运行以及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任万英,叶积龙,许存胜.矿山建设中水文地质灾害防治技术[J].煤炭技术,2011,(11).
[2] 李继生.矿山工程地质灾害防治技术及预防措施[J].科技与生活,2011,(13).
[3] 秦定明.矿山地质灾害分析与防治[J].中国矿山工程,2009,(02).
篇5
[关键词]矿山 地质灾害 防治策略
[中图分类号] P694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5)-3-344-1
我国地大物博,矿产资源也是相当丰富的。但由于我国缺乏先进的开采技术与设备,缺少充足、丰富的专业知识,再加上人类为了谋取自身利益,对矿山肆意开发的行为,导致我国在开采矿产资源的过程中灾害频发,开采环境逐步恶化。所以我们必须找到并分析导致这一状况的真正原因,并加以防治,改善我国面临的地质灾害不断发生的状况。
1地质灾害与矿业开采
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各个国家对矿产资源的需求量也日益增加,加大了对矿物资源的开采与消耗,一些矿产开采公司借助这个发展机会,对矿山肆意开发。但是由于小型矿山资源开发的方法不当再加上选矿工艺的不合理,开采矿山的环保意识不强,开发后的矿山没有得到妥贴的善后处理,导致矿山地质灾害日益严重,开采过程中的潜在危险逐渐增加,也引起了大型人员伤亡、设备损坏、矿洞关闭、矿产资源严重浪费等一系列问题,这种状况严重制约了国家经济的发展,同时在社会上造成了极为恶劣的影响。
2目前矿山地质灾害的几种类型
当前矿山地质环境的状况不容乐观,矿山地质灾害多种多样,下面从灾害的形成原因与空间分布进行分类。
2.1岩土体变形引起的灾害
岩土体变形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开采人员急功近利、好大喜功。他们在矿产开采的过程中,为了谋求自身利益,往往采用不合理的开采方式。这种行为会使开采场地的边缘岩土不稳定,造成岩崩、滑坡等重大事故,这种情况主要发生在对非金属矿物的露天开采过程中;第二,地壳应力引起的坑内岩爆。因为在矿物的开采过程中,要破坏矿山区原有的地质结构,一些岩石层本来受到地壳的应力作用处于一个相对压缩的状态,此时如若开采人员不熟悉地质结构,将岩层挖空,致使自由层的出现,在这种情况下,压力会突然瓦解,岩石有可能会发生碎裂并向四周喷射,对开采人员造成伤害;第三,矿山采空区的塌陷。有些矿物埋藏在地下,这需要开采人员在地下挖洞对其进行开采。一些埋藏较浅的矿物,由于矿洞上方的岩石层较为薄,岩石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不够,在开采过程中地面塌陷的可能性非常大,而那些相对埋藏较深的矿物,如果开采后的矿洞没有及时填补,当它的面积增大到一定程度,会发生塌陷的危害,同时矿柱数量不足、位置不合理、矿柱损害情况严重等一系列问题也会造成采空区的塌陷。
2.2地下水位改变所引发的灾害
矿坑由于大多是在地下开采,在开采过程中突然发生向矿洞涌水的现象也是十分常见的。这种灾害由于是突发状况再加上其规模较大、对涌水量的预测不准确等原因引起的后果是十分严重的,地下水一但大量涌入,井底的工作人员很难及时回到安全地带,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同时矿井被淹,资源浪费。在地下水大量涌入的同时,泥沙的涌入问题也伴随而来,它们的到来会造成机器的堵塞、损坏,人员的掩埋、窒息,甚至会为矿山带来毁灭性的灾害。
2.3矿体内因
由于矿产的开采过程一般发生于地下,其通风状况并不好,在瓦斯的使用过程中,大型瓦斯爆炸的状况也时有发生,严重时会引起火灾。在矿山发生的火灾对地下矿物资源的危害极大,资源会受到严重损耗。随着挖掘的深度增加,工作环境会不断变热,工作人员的工作环境逐步恶劣,影响了工作效率。
3矿山地质灾害的防治策略研究
通过对矿山地质灾害的原因与类型的分析,相应的防治策略分为以下几种:第一,开采前先充分地了解当地的地质结构,合理地设计边坡参数,做一些防护措施使边坡更为稳固;第二,在原来的灾害发生区域做一些监测工作,彻底杜绝可能发生的隐患;第三,对于开采过后的矿洞要做到及时填补,因为开采的矿洞一般处于地下,用矿柱做支撑,但时间一长,矿柱容易受到损坏,所以要求矿柱的质量要过关、位置要准确、数量要足够,防止开采过程中或开采后矿顶崩塌的情况。同时,开采过后的矿山也不能弃之不顾,应该在对那些矿山合理规划,种植植被,还原它们的生机;第四,排水处理。在矿产的开采过程中,随着挖掘深度的不断增加,地下水很容易便渗透进来,并大量涌入,为施工人员和矿区环境带来难以想象的创伤,所以坑道的排水工作一定要做到位;第五,监控。矿产的开发因为是一项大型工程,再加上矿山恶劣的环境以及专业知识的不充分导致的对矿区环境不了解和安全措施不够等问题,在开采过程中,灾害很容易发生,所以事先设立监控点是十分必要的,随时监控可能发生危险的地段,将灾害出现的可能性降到最低;第六,加强施工人员的危机意识以及对矿山地质灾害的防范意识。矿山地质灾害的发生不单是自然灾害的发生,很多是由于人为原因的诱发,在这种情况下,施工人员的思想教育一定要做到位,要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做到正确施工、合理施工,尽量减少人为原因引发的矿山地质灾害。同时增强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在发生矿难时能够正确逃难与自救,降低人员伤亡情况。
4总结
我国做为一个矿产资源非常丰富的国家,在目前的经济发展趋势下,矿产的开采与消耗量都是十分巨大的,但是由于对开采环境缺少正确的认识,再加上开采设备的相对落后和中小型企业的老板的安全意识不够,在安全措施上所投入的资金不足等问题,使矿产开发过程中出现的伤亡居高不下,因此我们必须研究、优化相应的防治策略,使开采矿物变得更加安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存。
参考文献
[1]吴成房.浅析矿山地质灾害与防治[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4.10(13):17-18.
篇6
【关键词】矿产;地质;灾害;防治
一般来说,矿山环境较为恶劣,而且周围的一些自然生态条件也比较匮乏。在这种情况下,一旦发生自然灾害,地下的矿产资源很有可能受到较大的破坏。另一方面,由于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因此对自然环境的开采力度在不断的加大,部分地区的植被越来越稀少,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也越来越差,从而陷入了一定的恶性循环。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们需要对矿山环境有一个综合的了解,同时制定有效的灾害防治策略,建立良性循环,减少地质灾害的发生概率。本文就矿山环境地质与地质灾害防治进行一定的分析。
1 地质灾害的诱发因素
矿山环境虽然存在一定的特殊性,但是在发生地质灾害的时候,一定存在诱发因素,这些诱发因素是导致地质灾害发生的导火线。为了更好的防治地质灾害,维护矿山的未来发展,在本文中,首先对地质灾害的诱发因素进行一定的讨论。
1.1 疏干排水
对于煤矿来说,疏干排水是采矿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工作,但是所带来的灾害问题是十分严重的。对于煤矿来说,地理位置相对特殊,有些是在深山老林当中,有些是距离城市的郊区比较近。不同的矿山环境地质能够产生不同的地质灾害。比方说,当工作人员进行疏干排水的工作以后,许多的岩溶冲水矿区引起了地面的塌陷,从而严重的影响了地面的建筑和交通运行,部分地区甚至对农田的耕作与灌溉产生了一系列的负面影响。由此可见,在疏干排水方面,需要进行一定的改良,虽然我们一直保持在某一个安全的尺度范围内,但是煤矿地质灾害依然在发生,这就证明有些工作还是没有做好。另一方面,由于近几年的采矿力度加大,因此疏干排水所引发的地质灾害程度也在不断的加深。部分地区甚至使厂矿、工业和生活供水出现了严重的阻碍。
1.2 其他因素
从多年的采矿工作中,我们发现诱发地质灾害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很多的问题都是在小的方面不断的加深所导致的。现阶段的社会是一个高度经济化的社会,人们对矿产的需求数量呈现出了直线上升的趋势。因此很多矿产企业都在加大开矿和采矿力度,在整个过程当中,随着开采深度的不断增加,地应力会相应增大引起冒顶、片帮等一系列的严重灾害。而有些地区在开矿、采矿的过程中,没有及时的采取安全措施,固有的隐患加上新增的问题,导致地质灾害的严重程度在不断的增加。在未来的工作中,需要采用针对性的方法来解决地质灾害,并且将防治方法进行一定的深化,杜绝表面化措施。
2 地质灾害的治理措施
不同的地质灾害具有不同的成因、破坏程度和范围。同时,每个季节容易发的地质灾害也存在一定的差异。从客观的角度来说,在矿山环境当中易发的地质灾害可以归结为几个大类,按照相应的类别去处理,能够达到一个较好的效果。
2.1 泥石流
泥石流灾害在近几年的发生频率不断提升,部分地区甚至因为发生泥石流灾害,被完全的淹没。为了保证今后的工作增加有效性,本文认为,治理泥石流灾害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要在工程措施上进行一定的努力,灾害严重的地区采用拦挡、排导和支护措施进行治理。但是经过多年的发展,这种简单的措施已经失去了原有的效果。因此,工作人员需要在这些工作的基础上,对岩土沟道边坡进行支护,在合适的地点修建速流通道,防止泥石流的淤积。其次是生物措施,主要分为两个方面进行,一个是治理水土流失、另一个是净化土壤。通过上述两种措施的结合,相信能够帮助矿山环境减少地质灾害的破坏程度,并且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抵抗力。
2.2 塌陷
塌陷灾害是一种破坏范围非常广的灾害,而且突发性较高。很有可能在日常的行走当中,脚下的路就会突然塌陷。在最近几年的报道当中,道路突然出现塌陷的情况已经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如果不进行有效的处理,一定会对社会的发展和矿产事业的进步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治理塌陷的时候,要从矿山实际的环境地质出发,采用针对性的策略。现阶段的多数情况都在采用充填复垦法,主要是利用矿区附近的一些充填材料充填采空塌陷的复田。这种方法可以就地取材,而且避免了时间上的拖延。 另一方面,充填复垦法还可以较大程度的保护周围环境,形成一定的再生机制,可以说是一种非常可取的方法。但是,每个地区的具体情况都不一样,工作人员必须结合地区的实际情况来治理,才能得到一个较好的效果。
3 矿山环境地质与地质灾害的预防
对于地质灾害来说,所有的人都希望不要发生。所以,在今后的工作中,除了要加强治理措施以外,还需要在预防工作中上进行一定的努力。采用先进的技术和设备进行预防,对将要发生的地质灾害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提前制定处理措施,把损失降到最小。另一方面,还要积极的处理细节问题,避免埋下隐患,从而达到一个全面预防的效果。
3.1 建立相应的预测系统
现阶段的技术和设备都比较发达,因此可以借助技术和设备上的优势来建立相应的预测系统。比方说运用3S技术,建立矿山环境地质灾害预测和控制管理信息系统,这样不仅可以对矿山环境地质变化有一个详细的了解,同时在采矿的过程中,也可以增加一定的安全性。最重要的是,3S技术的应用,可以在宏观上掌握地质灾害的分布、发生、发展规律,为将来的工作打下一个雄厚的基础。只有充分的把握将来,才能更好的治理矿山环境地质灾害,为社会的发展谋取较大的福利。值得注意的是,采用3S技术建立预警系统的时候,要对当地的情况有一个透彻的了解,同时结合之前的一些资料和数据,这样能够更好的掌握规律,避免从单一的方向出发。
3.2 建立完善的矿山地质环境保护标准体系
在现阶段的发展中,由于人们的需求过剩,但是矿业在开采的过程中需要时间,为了充分满足人们的需求。部分矿业企业将目光头像了一些“薄弱”地区,这些地区虽然矿产丰富,但是自身的环境抵抗力较差,一旦大面积的开采矿产,势必会对周围的生态环境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从而造成一定的地质灾害。在今后的工作中,需要从客观的角度去出发,建立完善的矿山地质环境保护标准体系。这样一来采矿工作就变成了“边采矿、边保护”。在工作过后,不仅可以最大限度的保留周围环境的安全性,而且避免了隐患的埋藏,形成良心循环才能获得一个较好的成果。
4 总结
本文对矿山环境与地质灾害防治进行了一定的分析,从现有的情况来看,矿山环境地质已经掌握的较为详细,而地质灾害的方式措施也在不断的深化,未来的工作一定会获得较大的积极成果。今后的工作重点在于,必须探索多种良性循环,在开矿、采矿的时候,必须综合考虑工作,不能总是为了经济利益牺牲自然环境。只有让多股良性循环共同作用,才能得到一个理想的效果。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矿山地质;灾害类型;治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 P2 文献标识码: A
一、崩塌的成因及其防治
1、崩塌的定义
高陡斜坡(含人工边坡)上的岩土体完全脱离母体后,以翻滚、跳动、掉落等为主的移动表象与进程称为崩塌。
2、崩塌的形成条件
地势地貌条件:坍塌多发作在陡峻的斜坡地段,斜度>45°的高陡边坡,凹形陡坡均为坍塌构成供给了有利地势;此外,江、河、湖(岸)、沟的岸坡及各种山坡、铁路、公路旁边坡,工程建筑物的边坡及各类人工边坡都是有利于坍塌发作的地貌。
岩性条件:坚固岩层多构成高陡山坡,在节理裂隙发育、岩体破碎的情况下易发作崩塌。
结构条件:各种结构面,如节理、裂隙、层面、断层等,对坡体的切开、分离,为坍塌的构成供给脱离体(山体)的边界条件。坡体中的裂隙越发育、越易发作坍塌,与坡体延伸方向近乎平行的陡倾角结构面,最有利于坍塌的构成。
昼夜的温差和时节的温度改变会促进岩石风化;地表水的冲刷、溶解和软化裂隙充填物构成软弱面;激烈地震以及人类工程活动中的爆炸,破坏了山体平衡,这些都会促进坍塌的发生。
3、崩塌的防治措施
排水:在有水活动的地段,布置排水构筑物,以进行拦截与疏导。包括排出边坡地下水和防止地表水进入。
刷坡、削坡。在危石孤石突出的山嘴以及坡体风化破碎的地段,采用刷坡技术放缓边坡。
锚固:遮挡。即遮挡斜坡上部的坍塌物,通常选用建筑明硐、棚硐等工程进行,在铁路工程中较为常用,这种办法常用于中、小型坍塌或人工边坡坍塌的防治中。阻拦。关于仅在雨后才有坠石、脱落和小型坍塌的地段,可在坡脚或半坡上设置阻拦构筑物。支挡。在岩石杰出或不稳定的大孤石下面建筑支柱、支挡墙或用废钢轨支持。打桩。固定边坡。护墙、护坡。在易风化脱落的边坡地段,建筑护墙,对缓坡进行水泥护坡等。通常边坡均可选用。
镶补沟缝。对坡体中的裂隙、缝、空泛,可用片石填补空泛,水泥沙浆沟缝等以避免裂隙、缝、洞的进一步发展。
二、滑坡的成因及其防治
1滑坡的定义及成因
斜坡上岩、土体以各种方式顺坡向下的运动,统称为滑坡。它是地表起伏不平的地形形成过程中经常发生的一种地质作用。滑坡是发生在斜坡上的以重力为主导的外动力地质作用。
2、滑坡的防治措施
治理滑坡应该坚持以防为主、综合治理、及时处理的原则。结合边坡失稳的因素和滑坡形成的内外部条件,治理滑坡可以从以下两个大的方面着手:
2.1消除和减轻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危害
滑坡的发生常和水的效果有亲近的联系,很多时候水是导致滑坡的主要因素,因而,消除和减轻水对边坡的危害特别重要。经过下降孔隙水压力和动水压力,避免岩土体的软化及溶蚀分化,以达到消除或减小水的冲刷和浪击的效果。常用办法有:避免地表水进入滑坡区,可在滑坡鸿沟修截水沟;在滑坡区内,可在坡面构筑排水沟。在覆盖层上可用浆砌片石或人造植被铺盖,避免地表水下渗。关于岩质边坡可用喷混凝土护面或挂钢筋网喷混凝土。咱们能够根据边坡的地质结构特征和水文地质条件来选择扫除地下水的措施。常用的办法有:水平钻孔疏干;竖井抽水;垂直孔排水;隧洞疏干;支持盲沟。
2.2改善边坡岩土体的力学强度
经过必定的工程技能办法,改进边坡岩土体的力学强度,进步其抗滑力,减小滑动力。常用的办法有:削坡减载;用下降坡高或放缓坡角来改进边坡的稳定性。削坡规划应尽量减少不稳定岩土体的高度,而阻滑部分岩土体不该减少。但这种办法并不总是最经济,咱们要在开工之前做经济可行性剖析。边坡人工加固;常用的办法有:构筑挡土墙、护墙等支挡不稳定岩体;钢筋混凝土抗滑桩或钢筋桩作为阻滑支持工程;预应力锚杆或锚索,适用于加固有裂隙或脆弱构造面的岩质边坡;固结灌浆或电化学加固法加强边坡岩体或土体的强度;SNS边坡柔性防护技能等。
三、泥石流的成因及其防治
1、泥石流的定义及成因
泥石流是指在山区或者其他沟谷深壑,地形险峻的地区,因为暴雨、暴雪或其他自然灾害引发的山体滑坡并携带有大量泥沙以及石块的特殊洪流。泥石流的形成条件是:地形陡峭,松散堆积物丰富,突发性、持续性大暴雨或大量冰融水的流出。
2、泥石流的防治措施
泥石流灾祸的防治首要应从两方面着手:一是消除或固化泥石流物源;二是消除泥石流的激起条件――水源条件。
新建矿山要事前规划出废渣弃土的安全存放地带,修建标准的尾矿泥(砂)库,杜绝泥石流物源的乱堆滥放。
疏浚矿区排水系统,使暴雨激流避开废渣弃土地段;洪水非通过泥石流物源地段不可时,应构筑排洪明渠,规划流量应能接受百年一遇的激流,并同时做好护坡控制水土流失。
已有废渣弃土的出产矿山,应采取相应的工程措施:将凌乱散布在坡岗上的泥石流物源,填入沟谷中,造田复垦;在有很多泥石流物源的沟谷下端,构筑拦砂坝。
四、矿山地质灾害的预防与治理对策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首先,要有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有力领导,充分发挥职能部门的作用,并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其次,矿山的生产流程必须严格按照有关地质法规,杜绝灾害发生的源头;最后,要强化、宣传人们的环保意识。
1、防治原则
坚持以“预防为主,避让与治理相结合”的原则,遵循客观规律,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综合治理;统筹规划、重点突出、主次分明、分步实施;走“群专结合”及“群策群防”的道路。确保矿山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进行。
2、治理对策
2.1工程治理,绿化改良
工程治理:避(即躲避、绕开、搬迁);削(减载、削坡、清除);排(钻孔排水、地表排水、爆破排除危岩、地面防渗、平硐排水、竖井排水、铺盖防渗);护(护墙、护坡、抛石反压);挡(挡土墙、锚杆、索链、抗滑桩、明硐)等多种多样的工程处理方法。绿化植被(如高栽刺槐,洼栽柳,沙丘栽榆树,杨树选择弱碱地,重碱地上栽柳和生物改良(如在山坡品种植中草药、土特产品,在洼地适当养殖水产家禽等;在轻度盐碱地上种植甜菜、向日葵对矿山的环境保护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一方面有利于防止地质灾害的发生;另一方面也可转变产业结构、发展生态农业,有利于美化环境和提高当地居民收入。
2.2科普宣传,预防灾害
矿山地质灾害作为一种内外地质作用的产物,其成因、危害及防治措施等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在地质灾害多发区,主管部门应大力开展宣传,利用电视讲话、专题报道、报纸广告、标语横幅等形式和渠道向全民宣传地质灾害知识,提高全民的防灾意识。使全民都参与并关心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充分发挥公众的监督作用,形成良好的地质环境保护氛围。使人们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支持和参与环保活动,真正懂得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3完备立法,健全管理
国家应建立完备的地质灾害法律、法规体系。对大、中型矿山的开采许可权及开采者的技术能力和环境生态恢复能力进行立法,从源头上杜绝矿山地质灾害的发生。
强化矿政管理格局,增进各级管理职能部门间的信息交流,遵循“以人为本,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属地为主”的原则,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管理人员务必实行依法治污,照章罚款,违法必究,处罚公开的原则。
2.4增进工艺,综合利用
矿山废物资源化,是人们追求的目标,也是治理废弃物污染矿区环境的有效途径。积极推广有利于减少能耗、减少污染物排放的先进工艺和技术。凡是对固体废弃物合理有效利用的个人、企业和矿山,政府均给予一定的政策优惠和资金支持,并鼓励和引导矿山积极与相关学校、科研机构合作。
结束语
活跃的维护矿山环境,开发和维护并重,通过治理、恢复和改善矿区环境,建造规划合理、景象特别、环境优美、科技含量高、具有杰出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绿色矿山”,走绿色矿业之道,只要解决好矿山挖掘与环境维护之间的对立,才干推进中国矿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薛鹏.矿山地质灾害防治与土地复垦[J].山西建筑,2014,31:104-106.
篇8
关键词:矿山地质 工程灾害 类型 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TD1 文献标识码: A
正文:
在矿山地质灾害当中,其发生的类型相对比较多,我们将其按照灾害的发生与时间的关系分类,可以分为突发性矿山地质灾害、缓发性矿山地质灾害两种,其中突发性矿山地质灾害主要包括矿坑突水、瓦斯爆炸等;而缓发性矿山地质灾害主要包括环境污染、地面变形等。但是在实际工作中,最为常见的地质灾害类型是根据空间分布与形成原因之间的关系而分类的。
一、矿山地质灾害的几种类型
1、岩土体变形灾害
(1)矿山地面塌陷问题
一般情况下,矿山地面塌陷是由于人们采用井巷开采方式而导致的。如果人们在矿山采空区开采矿产资源时,没有保留足够的矿柱,或者由于矿柱受到损坏,那么这就会导致矿山的地面塌陷,尤其是在地表或平缓的地区,地面塌陷的现象更为明显。而在一些地下较深的矿体资源,人们如果没有没有对采空区进行回填土或者合理的处理,那么就会导致采空区大规模的塌陷。
(2)采矿场边坡出现失稳或者滑坡现象
这种现象发生的主要原因是人们在开采矿产资源的过程中,由于没有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开采,这就导致失稳、滑坡现象的发生,一般来说,这种灾害往往发生于建材矿山当中。
(3)坑内岩爆现象
当矿产资源开采完毕之后,矿坑与顶部以及底板的围岩会受到地壳运动而导致其压缩,如果人们在开采的过程中消弧线圈的自由面,那么其中的应力就会突然释放,因爆裂而导致岩体出现各种碎片,从而带来巨大的地质灾害。
2、因地下水位改变而引起的地质灾害
(1)矿坑突水、涌水的现象
这种现象是最为常见的一种地质灾害,并且这种灾害产生的后果极为严重。一般来说,人们在开采矿产资源的过程中,由于人们没有对矿坑的涌水量进行分析,往往因为失误而打穿老窿,此时矿坑内就有大量的地下水涌入,导致各种安全事故的发生。
(2)坑内遗沙涌泥
这种现象一般会与上述突水现象一起发生。在矿产资源开采的过程中,如果遇到蓄水溶洞,一旦将其挖穿,那么就会有大量的泥沙极其岩屑伴随着地下水涌入到坑内,从而导致各个矿坑被堵,机械设备、开采人员都会被埋于其中,情况不堪设想。
(3)环境污染
在矿山开采的过程中,环境污染是地质灾害的另外一种表现形式。在矿产资源开采是,由于采矿以及选矿会产生大量的废气、废物、废渣,并且没有将其经过处理直接排放至外界环境当中,从而导致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的污染。另外,在采矿的过程中还会发生的自然灾害有水土流失、土地沙化等。
3.岩爆与井下突水
矿山地质灾害中的深部岩爆,即矿山一千米以下深部开采过程中,因高地应力作用,硬岩层会出现严重的岩爆现象。就其机理来说,岩爆实际上是开挖卸荷基础上的岩石自身弹性应变能骤然释放而产生的脆性破裂现象。在此过程中,因爆裂而产生的岩块、岩片等爆裂松脱、剥离、弹射,最终离开母体,对矿山资源开采工作造成了非常严重的影响。矿山井下突水,主要是含水层造成的,即在违规作业条件下,到遇到采空区、积水巷以及溶洞等含水体时,很可能会导致隔离岩层失稳,进而引起各种地质灾害。
4.崩塌、滑坡以及泥石流
矿山崩塌和滑坡灾害是矿山资源开采过程中最为常见的一种工程性地质灾害,而且其发生率非常的高,尤其是露天矿山开采过程中,会严重影响生产安全。对于崩塌和滑坡等地质灾害而言,其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形式,即采空区山体出现严重的滑坡,究其原因是超量开采作业造成的;采矿场出现严重的边坡失稳现象;堆渣场和排土场边坡出现了严重的失稳现象。同时,泥石流对矿山开发危害性也非常的大,不仅会危机矿山资源开采安全,而且对矿山周围居民的生产生活及人身安全也会产生严重的影响。据统计数据显示,除了少数国营矿山企业,大部分个体私营企业在开采过程中,习惯性地将废渣和尾矿等,随选随排,大量积聚于山坡、沟谷之中,一旦雨季来临,很可能会引发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二、矿山地质灾害的勘查方法及防治措施
由于矿山的地质灾害都在深部发生,勘查多采用遥感信息技术与物理勘查方法。目前常用的几种勘查方法主要有:地球信息技术综合方法、地球物理勘查方法、环境化学勘测方法等。根据矿山地质灾害的类型特点可以看出,很大一部分地质灾害都是可以通过采取措施进行预防来避免的,这就为防治矿山地质灾害提供了一个有效的途径,即预防处理。笔者多年来的地质工作经验,提出了几点防治措施,具体如下:
2.1 建立和完善矿山开采前的风险评估与环境评估,并制定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的政策法规和规划体系。做到开采前严格评估,开产中积极防范,开采后积极恢复,把矿山地质环境恢复与土地复恳纳入法规,强制推行。
2.2 加强宣传,普及矿山地质灾害防治知识,提高矿山开采人员素质,增强其对地质灾害的危机感与警觉性。提高矿山生产过程中全员防灾、减灾技能与手段,强化矿山地质灾害的防、险避险、抢险培训。
2.3 开发与应用先进的信息化、地球物理勘查手段、地球化学勘查手段,对矿山地质进行严密监视,对可能发生的潜在灾害施行实时监测、动态监测,建立矿山地质灾害监测系统,实现矿山地质与环境生态动态跟踪与管理体系,避免重大人员财产损失。
2.4 加强矿坑、矿井边坡设计 ,进行边坡监测,坚固挡墙稳固边坡地质构造,开挖后如果出现开裂变形,及时做地质勘察,并做好预防措施。合理建设尾矿矿坝,形成稳定矿场与尾矿库,降低滑坡和塌方风险。
2.5 对于坑道开采,在坑道内一定要做好支护,做到边开采边支护,防止因矿顶坍塌、冒顶等产生的危害,尤其上方有住户处要预防引起上部地面开裂,同时做好坑道的排水设计,以防因矿坑涌水造成危害。
2.6 加强矿山环境监督与检查,进行全面、系统的地质环境和地质灾害影响评估。对破坏生态环境的小矿、低产能矿场进行坚决关停。对于污染型采矿区,制定科学开采和“三废”排放方案,减少次生地质灾害的发生。进行矿场开采后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对于可回填的废矿进行积极回填。
2.7 对于闭坑矿山地质灾害的防治和生态环境恢复,应该及时进行治理和生态恢复工作,全面推进矿山地质灾害防治与环境综合治理,进行复垦,提高土地复垦率,结合生态措施实施矿山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示范工程。弃渣场经处理后再敷表土、植草种树。通过上述地质环境恢复工作,减少水土流失,恢复矿山的生态功能,达到生态恢复和维护人类与环境和谐的目的。
2.8 在矿山开采区应严格禁止私采乱挖和越界开采,减少人为扰动,做好植被保护和水土保持工作,积极推行地质环境恢复方案及措施为防止水土流失、恢复植被和景观。监督与制止开采弃渣胡乱堆弃和不加处理排放,强制其必须统一堆放到开采境界线以外的矿山弃渣场内。
3结语
作为最大的一个发展中国家和矿业生产大国,矿产资源的开采与消耗量都非常的大,长期的传统粗放矿业开发模式应用,加剧了矿山地质环境的恶化,甚至部分矿区已经濒临毁灭性状态。为了有效控制矿山的地质灾害,尽可能的降低地质灾害带来的损失,就必须要针对不同的地质灾害类型,采取相应的有效手段进行防治。
参考文献
篇9
关键词:矿山地质;勘察;勘察灾害;防治
在目前各个行业发展的过程中,都需要使用合理的矿产资源,也就是说矿产资源对促使社会发展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人们对矿产资源的需求不断提升,在进行矿产开采的过程中还经常出现一些灾害,这些灾害主要表现在地质勘察上,其对地质矿产勘察的准确性和其他方面都产生非常严重的影响。因此这就需要在进行矿山地质勘察的过程中车,选取适当的技术手段,有效减少在地质勘察中出现的灾害,促使矿产开采更加顺利的进行。
1 矿山地质勘察的内容
一般来说,进行有效的矿山地质勘察对于减少在矿产开采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保证矿产开采顺利进行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且在对目前矿山地质勘察工作进行研究的过程中,还了解到其中涉及的内容也非常多,针对于这一点还应该对其中涉及的内容进行全面分析,保证其在矿山地质勘察中发挥自身最大的作用。
1.1 加强矿山生产勘探的措施
在对矿山地质勘察内容进行研究的过程中,发现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是矿山生产勘探的有关措施,其根本原因在于进行矿山地质勘探的过程中还经常出现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对矿山地质勘察和开采都产生非常严重的影响,针对于这一点就需要提出有效的解决措施,借以保证矿山地质生产勘探能够更加顺利的进行。在研究中了解到加强整个矿山生产勘探措施主要在五个方面,在这里笔者就针对于着五个方面进行详细的论述。
第一,在进行矿山地质勘探之前,需要对矿山整体结构和所处的地理环境等因素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并根据相应了解选取适当的勘探技术,这样对减少在矿山地质勘探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另外在进行矿山地质勘探的时候还应该按照科学的方法选取适当的勘探技术,保证矿山地质勘探和矿产开采更加顺利的进行。
第二,在进行矿山地质勘探的过程中需要根据相应规定来提升矿产资源的储存量,避免在矿产资源开采的过程中出现资源骤减的现象。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对矿山地质制定合理的补充勘探措施,使得找矿工作和地质矿产开采能够同时进行。
第三,在进行矿山地质勘探的过程中,还可以鼓励一些矿山企业加大自身投入的资金,也就是说吸纳一些矿山企业来参与矿山地质勘探工作,这样不仅仅能够保证矿山地质勘探能够处于一个良性循环的过程,对于保证相应矿产机构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准备好矿山接替资源也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第四,要想对矿山资源现状有一个全面的了解,还需要在这个过程中制定合理的矿山资源监督系统,了解矿山资源储存的含量和资源消耗速率。在这个过程中还需要对矿山资源做好相应的贫化处理,保证矿产监督人员能够在规定的时间内对矿山地质勘探结果进行核对,保证矿山地质勘探的合理性。还有一些国土地质矿产资源,在进行勘探的过程中需要按照国家规定的法规条例,进行实时的登记和统计等,有效保证矿产行业自身信息体系的合理性。
第五,在进行矿山地质勘探的过程中,还需要对矿山所处的地理环境和周边的水文信息等有一个全面的了解,这是因为地质环境状态和水文信息等对整个矿山地质勘探结果都会产生一些影响。而且在这个过程中还应该对地下水动态实施有效的检测工作,全面提升矿山地下水的利用和相应防治策略。另外,在对矿山地下水和环境状态进行进行监督的过程中,需要按照相应规定选取适当的监督方法,有效减少在监督和测量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借以保证矿山水文环境和地理环境监测符合相应规定。
1.2 共伴生矿和尾矿综合评价与勘察
加大矿山开发进程中矿产资源科学利用关键科学技术的开发力度,全面推动磷、铝、铜、锰、铁等当前较为紧缺宽敞资源的共伴生矿和贫瘠矿产资源的利用与开发力度,构建一套矿产资源高效、合理利用的强制性国家标准与产业技术政策,不断宣传科学、使用的矿山综合勘察、综合利用与综合评价的相关技术手段。
2 勘察灾害防治的措施
2.1 勘查矿山采空区的措施
因为矿山中的地质灾害通常都发生在矿山的深处,所以勘察工作一般都采用物理勘察措施。一是高密度电阻率法。所谓高密度电阻率法,其是将岩土体导电性差异作为基础的物探措施,其主要是针对较浅的采空区地下水系勘察。二是视电阻率法。所谓视电阻率法,其与导体材料的性质息息相关,通常来说,金属矿山都属于块状的硫化物框体,其属于一种良性的导电体,电阻率非常低,空气属于绝缘高阻,空气的电阻率和硫化物矿体的电阻率存在明显的差异,充分利用这种差异性就能够找到采空区。
2.2 矿山地质灾害的防治措施
当明确了采空区的详细位置之后,针对矿山采空区地质灾害的防治措施通常包含以下三种:一是进行采矿的进程中,进行采空区的回填工作;二是针对一些存在坍塌隐患的地方设置预警策略,针对矿区现有的建筑实施对应的预防策略;三是矿山的设计与开采应当尽量避免城市建筑与重要设施。
第一,运用3S技术,加强对矿山灾害预测的能力。在矿产开发的时候,不可避免的对对矿洞挖深,抽调地下水,这其实就是在破坏环境,我们要做的就是控制住这种趋势,以免过多的破坏带来巨大的损失,GPS技术可以精确的定位灾害发生地点;RS技术可实时对矿区的形态,破坏程度监控;GIS技术可对灾害信息有效分析,方便施工人员掌握矿区信息。
第二,保护矿山环境的政策。实践证明,要保持对自然环境的良好的状态,一个适当的政策方针是必不可少的,政策的出现可促使人们有意识的在开发和利用的过程中进行“合理开发,合理利用”的思想,有效的政策,如“谁污染,谁治理”能够强制性的规范单位对资源的开发过程。
第三,建立完善的矿山环境保护体系。整个体系应该覆盖调查、勘察、开发、评价和后续的管理过程,对整个开采构成予以正规化、专业化、规范化,确保每个开采单位对整个体系的遵守。这就要求整个体系标准要统一、适用范围广,才能够完成交互的需要。
结束语
综上所述,进行矿山地质勘察与勘察灾害防治的进程中,充分运用上述的措施与技术,科学、合理的实施矿山地质勘察工作,提升矿产资源的综合利用率,积极鼓励广大矿山开采企业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努力探索后备的结题资源,并且不断加大对于矿山地质灾害的防治力度,实施预防为主、治理与避让有机结合的模式,才能够推动矿山开采工作持续、安全、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宋威.矿山企业宿舍管理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矿山工程,2016(04).
篇10
关键词:矿山;地质灾害;评估;治理
中图分类号: TD3 文献标识码: A
1、矿山地质灾害
1.1、露天开采
露天采场中主要存在崩塌、山体滑坡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地下开采主要存在地面塌陷、地面沉降、地裂缝和矿井灾害(瓦斯爆炸、突水、煤层自燃、塌方、冒顶)等。由于经济条件的影响,在矿山采矿设计中,只要能保证矿山开采过程中的安全进行即可,对矿山设计的边坡坡度较大,其规模随着开采深度的增加而变大,这不仅会影响地应力的自然平衡,还会导致人工边坡出现变形、破坏和位移。同时,边坡在开采的过程中由于爆破的作用,会出现裂缝,并随着采矿工作的不断深入,裂缝缝隙不断加大,在暴雨、地震等诱发因素的影响下,极易造成山体滑坡、塌陷等。开采过程中形成的废渣滚石,如遇到暴雨、地震等诱发因素的作用,则极有可能形成泥石流。
1.2、地下采矿
在地下采场中,主要存在地面变形灾害和矿井这两种灾害,其中地面变形灾害主要包含塌陷、差异沉降和裂缝;矿井灾害主要包含瓦斯爆炸、突水、塌方等灾害。对于这两种灾害,应坚持尽量避免,提前预防,制定治理方案的治理原则。而我国的矿山开采企业多为私企,由于规模和资金的限制,这些企业不可能在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中投入大量的资金,通常为了眼前利益,只进行短效的治理,且灾害治理技术尚不完善。工程措施在某种程度上能起到一定的治理效果,但是人们通常不会考虑闭坑后的采场情况,这遗留了许多安全隐患。
1.3、闭坑后采场地质灾害
由于矿山地质灾害治理具有短效性且存在不可预见因素,因此,矿山闭坑后会遗留一定的安全隐患。露天开采闭坑后遗留的潜在灾害类型与采场地质灾害类型近似相同,这主要是由露天开采后形成的高边坡引发的,虽然在坑底用废石回填了一部分空间,但是仍然遗留了高边坡,特别是对于露采较深的情况,高边坡在后续工作中诱发因素的作用下存在着再次发生灾害的可能性。
2、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存在问题分析
2.1、地质环境破坏严重
由于多数煤矿开采的煤层大多在浅部,特别是厚煤层和中厚煤层的重复开采和放顶煤开采,开采后对地面地质环境的影响最为显著,表现为地面建筑物斑裂、耕地大面积下沉、地表水沿裂隙向下渗漏等。这样就造成对地面表土及地下水源的严重破坏。还有矸石的排放,洗煤废渣的堆积、矿井水的外排等等。老的煤矿矿区有着相对密集的人口,采煤后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经常引发一系列工农关系问题即社会问题,例如煤矿采空塌陷所造成地表耕地的破坏,桥涵、道路的破坏,村民建筑物的斑裂、倒塌,可以看出,煤矿矿区开采后地质环境破坏问题已不再仅是一个生态环境问题,而且是一个关系人类生存的事情。搞好和加强采矿后地质境恢复治理工作,努力改善矿区生态环境,以提高矿区居民的和附近村民生产和生活质量,这样才能打造和谐矿区、平安矿区,实现稳定发展及.安全优先、以人为本/的宏伟发展目标。
2.2、社会影响巨大
老的煤矿矿区有着相对密集的人口,采煤后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经常引发一系列工农关系问题即社会问题,例如煤矿采空塌陷所造成地表耕地的破坏,桥涵、道路的破坏,村民建筑物的斑裂、倒塌,可以看出,煤矿矿区开采后地质环境破坏问题已不再仅是一个生态环境问题,而且是一个关系人类生存的事情。搞好和加强采矿后地质境恢复治理工作,努力改善矿区生态环境,以提高矿区居民的和附近村民生产和生活质量,这样才能打造和谐矿区、平安矿区,实现稳定发展及“安全优先、以人为本”的宏伟发展目标。
2.3、恢复治理资金不足
采矿后的地面塌陷等矿山地质灾害恢复治理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但就目前来看,多数煤矿追求经济效益,而忽视环境保护,把采矿后矿山地质灾害恢复治理的投人看作是企业负担,不愿意或不情愿拿出大量资金投人到采矿矿山地质灾害境治理中,目前我国国土资源部门下拨的地质灾害恢复治理资金主要用在国有大中型矿地质灾害治理项目上。一些地方存在着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的盲区,矿山地质环境恶化的趋势得不到有效遏制。
3、矿山地质灾害评估内容
3.1、现状评估
现状评估是依照矿山开采项目特点、地质环境复杂程度等因素确定评估范围后对已有地质灾害危险性进行评估,主要查明评估区已发生的地质灾害的分布,分析地质灾害形成的地质环境条件、分布类型、规模、变形活动特征,主要诱发因素与形成机制,对其稳定性进行初步判定,在此基础上对其危险性和对矿山工程危害的范围与程度做出评估。
3.2、预测评估
预测评估是对矿山建设场地及可能危及矿山建设安全的邻近地区可能加剧或诱发地质灾害的危险性做出评估;对矿山建设自身可能遭受已存在的地质灾害隐患做出预测评估;对矿山建设中、建成后可能引发或加剧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危险性和危害程度做出预测评估。
3.3、综合评估
综合评估是在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和预测评估的基础上,充分考虑评估区的地质环境条件的差异和潜在的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分布、危险程度,综合评估地质灾害危险程度。依据地质灾害危险性、防治难度和防治效益,对矿山开采的适宜性做出评估,并提出防治矿山地质灾害和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的措施及建议。综合评估的侧重点是在前两项评估的基础上,根据现有和潜在的地质灾害成灾的可能性和成灾的严重性,对评估区(或分地段、分矿山工程部位)地质灾害危险性进行综合评定。
4、矿山地质灾害评估及治理关键技术
4.1、矿山地质灾害主要评估方法
专家评判法,由在当地工作多年,对当地地质灾害发育。发展机理比较了解的专家根据经验,直接对灾害体的稳定性进行评价;参数合成法,根据经验,对地质灾害的影响因素进行分类,对每类因素的影响给予一个权值,最后进行加权平均;模糊综合评判,利用模糊关系的特性,从多个指标对被评价灾害体隶属等级状况进行综合评判;数理统计,通过对现有地质灾害及其影响因素,进行调查和统计分析,总结地质灾害的发育规律建立评价模型,并利用所建模型进行预测评估。
4.2、矿山地质灾害治理方法
依据矿山地质灾害类型及评估结果,采取相应的防治及治理措施。对于不同的灾种,灾害体所处地区的重要性,危害对象范围,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采取切实可行的治理措施。表1为典型地质灾害治理方法。
表1矿山地质灾害治理方法
4.3、监测方法
矿山地质灾害的监测方法有人工巡视法、遥感解译法、工程测量法。人工巡视法主要针对矿山地质灾害点多、点散,发育规模较小的致灾地质体。遥感解译法,适用于区域性的矿山地质灾害监测,可以实现大面积的观测。工程测量法,主要采用测量仪器进行致灾体相对位移的测量,适用于滑坡有蠕滑变形的阶段以及防治工程效果的监测。主要监测技术有:人工巡视,可以监测不同类型的矿山地质灾害,如崩塌、滑坡、泥石流、地裂缝、地面塌陷等。可以根据季节的变化,增加监测频率,雨季监测频率要加密;遥感解译,区域性的地质灾害监测,能够发现大规模的滑坡、泥石流灾害,监测效率高,但同时需辅助现场调查核实验证手段;工程测量,地质灾害致灾体已发生蠕滑变形,滑坡周界清晰的滑坡、不稳定斜坡。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的防治效果监测,如布设在抗滑桩、挡土墙等防治工程部位。矿区地表变形、地面沉降、地面塌陷等的监测。
总言之,随着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需要,各矿区应建立起生态环境破坏恢复及防治地质灾害制度,不但优化技术措施,以此切实将矿山生态环境和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做好。
参考文献
[1]李磊.邢台地区矿山地质环境综合评价与治理恢复研究[D].石家庄经济学院,2013.
[2]乐美玉.基于矿山工程特点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应用研究[D].武汉工程大学,2012.
[3]滕冲.金属矿山地质灾害评估系统及综合预测模型研究[D].中南大学,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