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课堂笔记范文
时间:2023-05-23 15:28:1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高中数学课堂笔记,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高中数学的课堂笔记整理,主要是指学生将教师教授的内容进行整理和记录,进而为课后复习提供保障。在高中阶段的数学学习过程中,课堂笔记对于学生而言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很多学生并不会整理课堂笔记,课堂笔记的作用还不能充分发挥出来。因此,对高中数学课堂笔记的整理工作进行相关探讨就显得十分重要。
一、高中数学课堂笔记整理的重要意义
1.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在高中数学学习过程中,数学课堂笔记是一个由联想到分析再到文字的过程。在记课堂笔记的过程中,学生应该集中注意力,并在短时间内记录尽可能多的教学内容,有效地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时,有些学生在课堂上并不能听懂和消化教师所讲的内容,将这部分内容记成笔记,在课后进行思考和消化,通过这一过程,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也有了显著提高。
2.有利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高中数学的教材内容是无法满足高考要求和学生需求的。因此,有经验的数学教师都会适当扩充教学内容,这部分扩充的内容就是学生课堂笔记需要记录的重点。学生对课堂笔记进行整理,能够加深对所扩展内容的理解,也就能够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因此高中数学课堂对课堂笔记的整理是十分重要的。
3.有利于学生对数学知识点的巩固
在高中数学课堂学习过程中,课堂笔记能够帮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点进行巩固。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很多学生都会将自己整理的笔记进行整理和回顾。复习笔记的学生往往能在考试中取得优异的成绩。因此,高中数学课堂笔记的整理,能够加强学生对知识点的巩固,进而有效增强学生的记忆能力。
二、关于高中数学课堂笔记整理的探讨
1.培养学生记课堂笔记的习惯
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数学教师应该培养学生记笔记的习惯。新教材的空白比较多,学生可以将一部分知识点记在书本的空白处,但是要注意不能随意记录,该记录在相关知识的旁边,便于学生及时复习,也能够对课堂上所讲的内容做到心中有数。例如,笔者在教授重点知识时会停顿下来,给学生记笔记的时间,并会将一些扩充的知识传授给学生,让学生能够根据笔记完成课后的复习工作。
2.对容易出错的数学知识进行整理
在高中数学学习过程中,会出现一些容易混淆的数学知识,对这部分数学知识进行整理,可以采取记笔记的形式。例如,笔者在讲解“利用判别式求值域”这一知识点时,告诉学生不要忘记讨论,这是很多学生经常忽略的重点内容,需要记录到课堂笔记上,加深学生对该知识点的记忆,避免学生在做习题的过程中出现严重的失误,便于学生查缺补漏,有效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
3.对课堂上需要整理的内容进行明确
在对课堂笔记进行整理的过程中,数学教师应该明确学生的笔记内容,数学课堂笔记主要就是“四记”:第一,对教师的授课思路进行记录,明确课堂上研究的问题是怎样提出的,并需要采用怎样的方法进行解答;第二,对课程纲要进行记录,这个过程主要是对课程结构和逻辑线索进行记录;第三,对课程要点进行记录,这部分内容主要就是对数学课本中的定义以及需要注意的地方进行记录,并牢记教师在课堂上的补充内容;第四,对课堂上来不及弄懂的问题进行记录,以便能够在课后进行梳理并解决。
4.高中数学课堂笔记要简洁
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越是简洁的笔记,越高效。因此,笔者经常告诉学生,做笔记应该简洁高效,用最少的字记录最多的内容。同时,还应该正确处理“听”“看”“思考”“记录”四者之间的关系,如果不能很好地处理它们之间的关系,就会出现被动局面。笔者一直提醒自己的学生,在课堂上要抓住教师停顿的机会,一边思考一边进行记录,有疑问可以在课后向同学或教师请教,这样数学教学才能收到最佳的效果。
5.及时做好归纳整理
很多学生在课堂上都是边听边记笔记,这容易造成笔记上面的内容混乱。因此,需要学生及时做好笔记的整理,及时对自己的笔记进行归纳和整理,便于以后的复习。
总而言之,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课堂笔记的整理工作十分重要。数学课堂笔记的整理应该引起更多教师和学生的重视。
参考文献:
[1]李佳.高中数学笔记有效性之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13.
篇2
【关键词】高中数学 教育特点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9-0183-01
高中数学与以前初中学的数学知识在本质上有区别。再加上高中数学这门学科具有抽象性、灵活性、复杂性和综合性等特点,使得广大高中生的数学存在基础知识不扎实等现象,为数学教育者的教学工作无法顺利得展开。根据这种情况,高中数学教师应该积极主动探寻高中数学这门课的特点,根据这门课的特点找到合适的教学方法以便展开数学教学工作,达到教学目标。
一、高中数学教育的特点
从高中数学这门课正来看,数学的教学特点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第一,数学知识具有抽象性,例如初中时,学生数学课主要学的函数,到了高中,不仅要加深的函数学习,还在函数的基础上继续学习集合的相关知识,而在集合这部分知识中,“对应”“映射”等知识的抽象性表现的特别明显。第二,数学知识内容多,难度大。高中数学与初中的数学知识相比,内容明显的增加,知识点繁琐且复杂,难度比以前要大许多。在初中的数学课堂上,老师通常是将知识点细讲,并有足够量的习题练习,而高中,老师一节课讲下来,只是似是听懂但是一做题仍旧无法熟练的运用所学知识。再加上高中的数学知识比以前难得许多,一些老师为了赶进度,使得原本学生就难以理解的知识更难明白。
二、高中数学教学方法
1.引导学生做好预习、听讲、复习三个主要学习方法
课前预习是高中生学习数学,了解数学知识的首要环节,而且课前预习还有利于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和习惯。在这个环节中,数学老师不仅仅要积极引导高中生做好课前预习工作,还要在每一节课结束时,带领学生梳理本节课主要学习的内容和下节课要学习的内容。例如,在学习向量这一单元时,老师可以在课前给学生留下预习作业,布置几个简单的有关向量的问题。课中师生互动是学生进一步掌握所学知识的重要过程。由于高中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使得学生学习特别吃力,此时就凸显出老师讲解的重要性。在课堂上,老师要是用正确的教学方法带领学生理解、领悟数学的定义、概念、公式,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灵活运用,课上师生之间在加强沟通交流,进而提高教学效率。除此以外,课后的复习工作也是十分重要的。老师要给学生提供一些有效的教学资料,给学生多讲解一些典型习题,带领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度。
2.带领学生做好课堂笔记
课堂笔记使学生在巩固和复习知识最重要的参考资料。因为课堂笔记的整理有助于学生抓住知识的重点、难点、掌握一种科学严谨的、条理清晰的思维方式,便于对知识的理解。此外,还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和质量,将老师总结的知识要点系统化。因此,高中数学老师在带领学生做好课堂笔记时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由于学生很难把握好做笔记的技巧,容易因为记笔记而错过要点或者听到要点记不全笔记,所以,老师要指导学生,告诉学生书上有的,教材上有的,简单易懂的不需要记,只需要记录教材上没有的,所学单元的重点疑难的知识。第二,在课上做笔记不需要从头记到尾,而是灵活的记录,记录知识的关键点,也就是所谓的详略得当。最后一点,老师一定要对学生定期整理笔记的重要性,在平时的做题,考试的过程中遇到一些特殊的又是考试常考的知识点,公式,一定要把它整理到笔记本上,换句话说,就是对笔记加以补充整理,加深、巩固、提高对知识的理解深度和运用能力,以便期末考试时复习。
3.培养学生数学创新意识,做到举一反三
高中数学还具有的一大特点就是灵活多变性,特别锻炼高中生的创新思维的能力。因为自由经过学生自己的独立创新意识的举一反三的能力。所谓举一反三,也可以指对一道题做到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等。因此,教师不再只是一味的知识与思想的传授,而是数学教学过程中的指导者和组织者。其最主要的优点是通过教学过程中的多个步骤激发和引导学生能够进行独立自主的思考,其承认并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地位,认为数学知识的学习是学生认知、分析、反思世界的一个过程。是其对社会行为的一种理解和创造。并不是教师的一种刻意、死板的传授。在教学上反复强调教师与学生的平等关系,甚至更加的要求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认为高中数学老师要对教学的只是内容进行合理的规划,可以按照知识的规律等进行教学,并给学生提供合作学习的平台,培养创新意识,做到举一反三。
例如,在学习解不等式这部分内容时,除了用常规的方法解题外,还可以借助图像来解决问题。比如:解不等式x2-2x-3≤0 ,这道题学生很容易就解出来,利用一元二次方程的两个根3和-1,辅之以二次函数的图像来解题,轻而易举的找出答案。同样的,在解决这道题:解关于x的不等式:x2-(2n+1)x+n(n+1)
三、结语
总而言之,高中的数学知识虽然具有复杂性、抽象行、独立性和灵活性等特点,但是,只要老师把握住高中数学的特点,根据高中数学知识的特点,整理出一套适合高中生数学学习的教学方法,并且在现实数学教学的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对教学方法不断地进行创新和整改优化,促进课堂效率和学生的数学学习成绩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洪云,蓝毅斌.藏族学生数学教育现状分析和教学方法探究[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5,(6):62-64.
篇3
传统的高中数学教师不注重课堂教学改革,偏重于对教给学生知识的研究,而忽视学习方法的指导,导致教与学背道而驰,无法融合,学生死记硬背、机械模仿,学习效率低下,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此,高中数学教师应遵循教学相长的原则,设计相应的学习方法的指导和规范,对学习方法进行有益的探索和研究,切实解决数学学习中的实际问题,帮助学生端正正确的学习态度,自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学会用数学思维进行交流、沟通,从而不断地提升数学课堂的教学质量。鉴于此,作为高中数学教师,我深刻地理解数学知识的内涵,传授给学生好的学习方法,采用以下几种方法真正帮助学生学好数学知识。
一、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针对学生的学习习惯,我有四个方面的要求:一是在课前要认真预习,努力找出重点和难点,对课本中的练习要尝试进行解题,遇到自己不了解之处,要重点思考,以确定上课时听讲所要注重的主要问题。二是在课堂的听课过程中,要把遇到的疑问和重点、解题思路和需要进一步学习的典型例题等内容都完整地记下来,便于在课后进行整理和复习。三是在课后要及时进行复习,根据课堂笔记中的记录,彻底弄清楚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解决自己的疑问。通过整理课堂笔记,把知识点进一步进行深化、系统化和条理化。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应要求其结合所学内容,阅读有关的数学课外书籍,以便加深和加宽知识面。四是在课后做数学作业之前,要先复习一遍当日所上的有关内容,等做完作业之后,还要进行总结归纳,找出解决同类问题的更多方法,尽量求得多种解法。
二、高度重视阅读数学课本
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侧重对学生进行阅读数学课本方法的指导,因为数学课本的知识点,一般都是由概念、公式、定理和例题等组成的。对于这些内容的阅读,主要是采取以下方法:一是阅读概念要做到能叙述、能判断、能举例。要注重剖析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注重理解每个字的内在含义,在字里行间学习知识。学生可以在关键的字、词下面标注圆点,并用正确的语言叙述,还能举出代表符号含义的典型例子。二是在读例题的时候,要先明确题意,再来尝试解题,接着与书上的解答进行比较。如果出现了错误,就要及时找出错误的原因所在。如果解答是正确的,那么就要对比自己的解答和书上的解答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到底是哪一种解法比较好,具体好在哪里?同时,还要再想一想,是否还会有其它的解题方法。也就是说,学生要善于及时总结出解题的规律,对于解答的每一步,都要批注理由,这样能起到训练学生的效果,使其解答问题时能切实做到言必有据。最后,还要注意在解题时运用好例题的规范格式,养成严谨的表述习惯。
三、传授科学的思想方法
篇4
【关键词】高中数学;价值取向;素质教育
高中学生的生理与心理发展趋于成熟,所以在设置课程价值时就需要适当的符合他们未来发展所需的知识技能要求.高中阶段决定教学价值取向的因素有很多,如教师的教学水平、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学校的综合水平等.而要实现教学价值取向必须从多方面着手,只有在共同进步的前提下,才能实现教学的价值取向.
一、高中数学课程教学的价值取向
虽然高中数学不属于九年制义务教育,但是教学的最终目标依旧是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式和对事物正确的价值观.很多人认为高中数学应该是研究型的并且要突出高层级水准,对于学生的要求也要变高变严.但是,在高中阶段,我们对学生的要求不仅仅限于从学业上得到发展和突破,更要使学生全面发展,在综合素质上得到提高.在高中数学的课堂上,教师授予学生解题技能的同时,也是教授他们正确的科学、人文价值的机会.高中课程虽已分科进行,但是在探索正确的价值观方面,每个学科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能因为数学这门课的特性而忽视教育的共性.数学课程教学的价值取向离不开对教科书的选择,好的教科书是教师的重要帮手,更是学生们有价值的学习工具.在教科书选择问题上,教师要有正确的观念,教科书的使用不是教学的唯一手段,最多称得上是教学的有效工具,在思想和道德上的教育不仅依赖书本,更要有教师的循循善诱.许多高中数学教师在完成教学任务后,对学生不加教育,与学生之间缺乏交流,导致师生关系疏远甚至紧张.
二、从课程实施看高中数学教学的价值取向
在高中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应该就学习方面保持密切交流.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并且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是单方向的教学,教师讲台上滔滔不绝的授课,学生在课堂上不停做笔记,忽视大脑的思考.长此以往,不仅不会提升做题效率,更加无法使学生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不利于教学价值取向的实施.教师应该就教科书的新知识点结合学生已学的知识,让学生对新知识有良好的吸收并且对知识有更好的理解.比如,在初中阶段学生已经学习了一次函数、二次函数、正反比例函数等.因此,在学习高中阶段的函数时应该就已学的函数知识为例,用问题反映出已学函数的解题局限性,再学习函数概念与性质.在学生能接受的范围里,拓展新知识点,而不是一拉起教科书,就引出新的定义和内容.在学生对知识的摄入过程中,教师要有足够的耐心,不可抱有揠苗助长的心态.如果忽视知识的自然衔接,会造成学生的不解和困惑,严重时会打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自信心,从而影响教学质量和课堂效率.所以,教师必须将课程内容与学生的自身情况结合,推进教学价值取向的实施.
三、从课程评价看高中数学教学的价值取向
价值取向由教学课程的实施过程体现出来,对课程的评价则显现出高中数学的价值取向.课程评价,就是对教师的课堂内容与课程设计教学观摩与评估.高中数学课程的评价是多角度的,这种多角度表现在:首先,多元化的评价指标,相比较初中数学课程,高中数学课程的要求较高,除了基础知识外,还要对课堂所体现出的数学思想、实际意义、情感品质等作出评价,以此达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目标;其次,多元化的评价主体,为了满足现代教育所要达到的层次目标,不仅需要作出教师评价,还要作出家长评价、学校评价、社会评价,因为现代教育包含了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除此之外,学生之间也要互相进行评价.价值取向需要监督与引导,课程评价可以有效的完成对教学的检查与导向工作,发挥重要的引领价值观作用.随着形势的变化,高中数学的课程评价系统要及时进行更新与构建,改变过去单一的评价系统和方式,争取做到各方面评价多元化,以达到正确引领高中数学教学价值取向的目的,发挥好促进高中数学教学发展的作用.
四、关于高中数学课程教学价值取向的思考
新的时代对高中教学课程有新的教学要求,教学价值取向也应当随着形势的变化而发展,而高中数学的教学也相应的作出了变化,其价值取向也应及时的跟上时代的潮流,秉承新课标思想,大力推进课程改革,以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和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但是,课程改革进行的并不是很彻底,仍然残留着很多陈旧的教育思想与方法,因此依然有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由于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仍然存在着诸多不足.首先,旧的教学理念根深蒂固,数学教学还是在围绕做题进行,课堂内容仍然以单纯的概念、公式等为主,以学生会解题为首要教学目标;其次,没有彻底领会新的课堂评价的精神,对课堂评价的要求一知半解,只在一定程度上拓宽了数学教学的范围,但是远远没有达到锻炼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培养创新精神的目的;最后,应试教育的思想没有改变,浓厚的高考主导思想严重桎梏着价值观的解放与更新,使得课程改革成了一纸空文.
总之,一系列的课改实践让我们认识到,在当今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将课程价值适度调整,结合学生的实际需求,对于教学价值取向要与社会需求、学生自身发展需求相结合,推进高中数学的改革与发展.这样才能完善教学价值观,培养学生自主创新的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祝景干.浅议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之策略[J].新课程学习,2011(10).
篇5
[关键词]高中数学 课堂效率 学生实际
高中数学在整个数学教育体系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高中课堂教学是学生学好数学的关键之一。而课堂教学效率是指单位时间里课堂教学的效果,它不但能预期教学目标的实现程度,而且是评价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而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影响和制约效率的主要因素是教师、学生和教学方法。与教师相关的因素就是备好课,它是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前提。因而,如何提高高中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是现代教育者所关注的问题,以下是我的肤浅的见解:
一、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
教师们经常都说要让好的学生“吃”得饱,让后进生“吃”得了。这就充分体现了根据学生实际,合理地合理安排教学内容。这在教学过程中是尤为重要的人教版各科教材都符合科学性、适用性以及可操作性原则,无论内容,还是内容的编排顺序都是科学的,这就要求使用教材时,教师要灵活应用。根据学生实际,备课时,不仅备教材,还需要备学生。科学合理地安排实践数学教学内容,我认为对教材不可像语文、英语等文科教材那样可以做一些调整,因为数学属理科知识,具有很强的逻辑性,如前后相隔几节课对调是不科学的,这样会引起学生学习上的混乱,甚至神志完不成教学内容,更谈不上提高效率。当然,一节课需几课时完成,每课时内容分配,先讲什么,后讲什么,每节课讲多少内容,讲到什么程度,可很据学生情况而定,这样是有利于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
二、使用合理的评价方式
要准确衡量数学课堂的学习效果,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充分、可靠的依据,就必须做到关注学生整个学习过程的形成性评价。传统的基础教育评价模式只关注学生期中、期末及升学成绩等终结性标准,无法正确反映学生在学习中的整体表现,也不能准确体现课堂教学的成效,不适应现代教学体系的发展。合理的评价方式应是在掌握学生对知识技能理解、应用水平的基础上,对其学习过程中各个环节的表现给予评价。参加学习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独立性,在学习过程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否能够与教师、同学进行良好的沟通与合作,及这一过程中对他人的关注和帮助,是否能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自觉运用数学思想方法等,都应作为评价学生的整体指标。对学生的评价结果也同时是教师的教学模式方法的评价,是教师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重要依据。通过多层次、全方位的评价,教师应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根据不同学生在各个指标中的评价结果制定不同的教学重点,树立学生学习的自信心,从而培养出有个性、有特点的全面的数学人才。
三、优化课堂结构,高效利用时间
数学课堂教学一般有复习、引入、传授、反馈、深化、小结、作业布置等过程,如何恰当地把各部分进行搭配与排列,设计合理的课堂教学层次,充分利用课堂时间,是上好一节数学课的最重要的因素。设计课堂教学层次还必须注意紧扣教学目的与要求,充分熟悉教材,理解教材的重点、难点、基本要求与能力要求,从多方面围绕教学目的来组织课堂教学。当课堂容量较大时,要保证讲清重点,解决难点,其他的可以指明思路,找出关键,有的甚至可以点而不讲,但要指导学生自学完成;当课堂容量不大时,可安排学生分析评论,并进行一些深化练习,进行比较、提高,这样课堂结构紧凑,时间得到充分利用,有利于实现课堂教学目标。
四、师生之间互动交流,以此活跃课堂氛围
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学习的方式都以接受学习为主,发现学习为辅。在接受学习时,学生会感到枯燥无味,那么新课标下,有效的教学活动是让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这也是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之一。因此,教师需要留一些时间和空间给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让学生经历思考、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过程,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营造轻松活跃的课堂氛围。
五、勤做笔记,多练习
俗话讲,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如果学生上课的时能养成记笔记的习惯,将课堂内容的重点、难点、易错点记录下来,将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笔记是课堂内容的浓缩、补充、深化,做笔记不仅可以加深记忆,还可以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网络,理清学习思路。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记笔记,让学生在课堂上养成动脑、动口、动手习惯,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此外,高中数学对学生计算能力要求很高,在课堂上,除了积极思考和发言外,还需要学生勤于动手,善于思考。课堂教学活动是师生共同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只有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习兴趣,构建和谐融洽的学习环境,才能真正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六、结语
总之,教学过程是离不开学生的参与,所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必须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自主学习;让他们成为教学过程的主导。另外还要综合考虑影响课堂教学的各种因素。相信只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的探索、反思、研究、总结,就一定能够提高数学的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灵活运用教材提高教学效率》[J].现代中小学教育,丁秀菊
[2]《新课程标准下高中数学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杨淑荣.
篇6
一、思想重视是学好数学的前提
刚刚步入高一的新生存在很强的依赖心理和懈怠情绪。由于初中阶段数学教学中教师将各种题型都逐一罗列,学生依赖于教师为其提供的惯用模式,在家中又依赖父母的家庭辅导,以致学生很少独立思考各类题型的来龙去脉和定理的推导。以致于他们认为高中数学也是如此——做题时只要套用模式,比葫芦画瓢就能解决任何问题。然而事实却大相径庭,这种懈怠情绪直接导致他们面对试题望洋兴叹、茫然失措。因此,高一新生必须从思想上重视数学学习,克服依赖心理和懈怠情绪,形成刻苦、勤奋、严谨的学习态度。
二、兴趣是学好数学的强劲动力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好”和“乐”就是愿意做、喜欢做,这就是兴趣。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兴趣才能产生爱好,爱好它才会去做它,并乐在其中,这样才会形成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如果我们能把自发的感性乐趣上升为自觉的理性认识,便自然会立志学好数学,最终会成为数学学习的佼佼者。
三、提高课堂效率是学好数学的关键
高中学生仅仅有想学的意愿是不够的,还必须“会学”,科学的学习方法是打开数学大门的“金钥匙”,是通向成功的“立交桥”。下面我就来介绍一下提高课堂效率的方法。
首先课前预习是上好新课的基础。由于高中数学课堂容量陡增,进度又快,对重难点内容缺乏足够的巩固强化的时间,对各类型题也不可能讲全讲透。所以“学然后知不足”才能减少他们听课的压力,让他们在课堂上做到胸有成竹,对于理论性强的、抽象的知识认真听,详细记,对于那些简单的知识一笔带过,而不是全抄全记,顾此失彼。
预习时,首先粗读,对课本的教学内容进行大概浏览,初步掌握教学内容的基本情况。接着要细读,对课本中主要概念、重要公式、重点法则以及定理认真阅读、感悟、思索,对一时把握不准的内容作出记号,养成做摘记的习惯,在课堂上带着疑问听讲。课前预习不仅能培养自学能力,而且能提高学习新课的兴趣,掌握学习的主动权。
其次上课是学好数学的关键。由于高中数学内容抽象,多研究变量、字母,不但注重计算技巧性强的定量计算,而且还注重理论分析,常常需要作定性的研究和说明;另外高中数学课堂上,老师要讲清知识的前因后果,剖析概念的实质,分析重难点,突出思想方法,所以学生要想提高学习效率,这主要还是得在“听课”、“思考”、“记笔记”三方面下功夫。
在听课的时候,学生应明确每节课的学习目标,认真聆听知识讲解的过程;细心听教师对重难点的分析,特别是自己在预习中遗留的难点问题;仔细听例题讲解的思路以及题中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专心听课堂总结。课堂上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听讲时开动脑筋。在课堂上深入思考,要对知识点追本溯源,有打破沙锅问到底的勇气,敢于提出自己的独特观点;在课堂学习中要善于思考,结合课堂学习内容开展联想、猜想与归纳;要树立批判意识,进行反思。在记笔记时,学生应在教师的指导下做好课堂笔记。学生记笔记要在认真听讲的前提下进行,在恰当的时间记录;记笔记时把握重点,着重记知识要点、记疑难问题、记解题方法;记总结、课后拓展题等。学生还要明确学习过程中记笔记是为听听课和思考服务的,要正确处理好三者之间的关系才行。
四、巩固练习是学好数学的保证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表明知识的遗忘呈先快后慢的规律。学习新知识之后,只有通过不断的巩固练习,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中最基础的知识,形成基本的数学技能,并从做题的过程中领悟数学的奥妙。所以数学学习中巩固练习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首先要独立作业。学生只有独立思考完成作业,作业才能起到反馈学习情况的真实性,教师才能有效地调整下节课的备课重点,最后使学生掌握所学的知识。
其次要及时复习整理。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必须时常回复到所学的东西上而加以复习……牢固地记住所学会的东西,这比贪学新东西而又很快忘掉好的多。”再加上高中数学知识是由几块相对独立的知识模块组合而成的,如高一有集合,函数的性质、指数和对数函数、三角函数、向量等,经常是一个知识模块刚学得有点入门,马上又有新的知识模块出现,所以学生要反复阅读教材,查阅各种相关资料,强化对基本概念知识体系的理解与记忆,将所学的新知识与相关的旧知识联系起来,进行比较分析,把复习成果梳理在笔记本上,使对所学的新知识由“懂”到“会”,避免前学后忘。五、课外学习是学好数学的有效补充
阅读课外书籍与报刊,参加学科竞赛与讲座,走访高年级同学或老师交流学习心得等是课内学习的补充和继续,它不仅能丰富同学们的文化科学知识,加深和巩固课内所学的知识,而且能够满足和发展我们的兴趣爱好,培养独立学习和工作的能力,激发求知欲与学习热情。因此,课外学习是学好数学的有效途径。
篇7
[关键词]信息技术 主体 直观 容量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7(a)-0278-01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也应该摈弃旧的简单讲解的模式,紧跟时代的发展而发展,适当运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教学的表现形式更加形象化、多样化、视觉化,提高高中课堂教学效率,并且通过网络平台,找到更多改善课堂教学的新思路,新举措。
1.找到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与信息技术最佳结合点
1.1利用信息技术要突出高中数学教学的独特思维特点
信息技术高中数学教学服务的,要充分尊重高中数学的学科特点,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去选择、运用不同的信息技术,形象化、多样化、视觉化的再现教学中的重点知识。
1.2选用易于学生接受的形式,有效地给与学生知识、智能发展的帮助
信息技术容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这就需要选用易于学生接受的形式,有效地给与学生知识、智能发展的帮助。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改善学生学习数学的思维方法,从而更利于学生学习数学知识。
1.3突显教师的主导地位
有了信息技术的介入,不等于教师就可以解放,成为它的附属,而是更应该体现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继续保持传统教学中的优势教法,互相补充,更好的开展教学活动,让学生的参与更有效,课本为根,要让信息技术起到画龙点睛,锦上添花的作用,而不是喧宾夺主的泛滥成灾。
2.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渗透信息技术操作技巧
2.1用全新的形势点亮学生的眼睛
眼睛是心灵的窗口,学生对一个事物感不感兴趣,看他的眼睛就知道。因此,应采用图文并茂、声像并举、能动会变、形象直观信息技术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深入学习,深入探讨,挖掘学生学习数学的潜力,使他们由一个旁观者者转变成一个热爱数学的参与者,让学课堂不再死气沉沉。教师不再唱独角戏。
2.2让重点直观化,难点条理化
高中数学教学内容有时比较抽象,思维跨度大,单纯靠学生在头脑中理顺知识的脉络是有难度的,而单靠数学传统的教学手段又有一定的局限性,这使得一部分学生由于逻辑思维能力差,思维便比较混乱,无法及时理解教学内容,跟上教师讲解的进度,逐渐的,这部分学生就越学越吃力,成为了学困生。而计算机可以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进行动态展示,加强学生的直观印象,这样可以弥补传统教学方式难以克服的重点、难点的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在讲几类不同增长的函数模型教学中,用几何画板可以快速得出指数函数y=2x、幂函数y=x2、对数函数y=log2x的图象,且清楚、准确,通过图像,对三种函数值随自变量的增长情况一目了然,还能向上、向右延展图像,特别是函数y=x2和y=2x有两个交点的情况,从图像反映出使得不等式log2x
2.3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探究问题
为学生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增设疑问,巧设悬念,激发学生获取知识的求知欲,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转化为主动探究问题,主动参与教学过程。
2.4变革教学方式
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通过采用信息技术,使学生成为课堂的参与者,主体,教师不能一味的讲,学生被动的听,而应该给学生学习的目标,有学生主动地去探讨,去发现,去解决,教师不能代替学生思维,要相信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使学生成为知识的探索者和发现者。在这一点上,信息技术可以节约教师讲解叙述的时间,把课堂时间还给学生,使学生获得更多的学习机会与权利。
3.运用信息技术应把握的分寸
信息技术也是一把双刃剑,运用得当,就会给高中数学教学带来高效益,运用不得当,就会适得其反,影响正常的课堂教学。因此,应该适度把握运用信息技术的度和方式方法,避免产生适得其反的结果。
3.1黑板这一传统形式有利有弊,要和投影仪结合使用
黑板上写教学内容,弊端是容量小,不能随心所欲的展示教学内容,还得反复的擦,优势是直观,变换时间长,学生有时间对知识领悟。信息技术形式优点是容量大,能清晰透彻的再现知识的系统和知识的步骤,弊端是变幻太快,如果不注意,学生还没反应过来呢,已经进行下一部分了。因此,有投影仪,也得给学生做笔记的时间,让学生课下还有机会复习。
3.2把课堂的主角身份还给学生
篇8
【关键词】高中数学教学学习方法
《课标》强调高中数学教师应认真学习,深刻领会,明确任务,自觉实践,尽快明确《课标》的特点,准确把握《课标》对高中数学教师和数学教学工作提出的更高要求。高中数学新课程在课程目标、基本理念、教学结构、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上都发生了较大变化,如课程目标的变化主要体现在强调三维教学目标上;基本理念的变化主要体现在教学目标――大众化,学生地位――主人化,学习方式――多样化,教师角色――多重化,教学过程――活动化,学生评价――多元化;教学结构的变化主要体现在模块、专题和学分管理制上;教学方式的变化主要表现在“分步到位”和“螺旋上升”的教学原则上;这些变化对数学教师的教学提出了许多新的挑战,教师要以积极的态度、饱满的热情应对挑战,将课程的新理念内化为自己的教育信念、教育观念、教育追求。
一、课堂教学设计安排得当
课堂教学设计是指通过精心设计的教学系统来更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习者的学习。课堂教学设计的基本内容包括:学习背景分析、学习需要分析、学习任务分析、学习者分析、学习目标的制定和评价、教学策略的制定、教学媒体的选择、教学评价等。简单地说,就是要回答以下三个问题:教什么和学什么;如何教和如何学;教的怎样和学的怎样。其实质依次是目标、策略、评价三方面的问题。数学学法指导是一个由非智力因素、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组成的动力系统、执行系统、控制系统、反馈系统的整体对其中任何一个系统的忽视都会直接影响学法指导整体功能的发挥。因此应以系统整体的观点进行学法指导以指导学生加强学习修养激发学习动机指导学生掌握和形成具有自己个性特点和科学的学习方法,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提高学习能力及效果为其内容及范围。
二、数学学法指导的实施
新课程要求以人为本,突出学生的发展,尊重学生的情感、个性、需要和发展的愿望。在教学中做到:1.承认并且尊重学生的自主能力、鼓励他们的创新精神;2.要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有利于他们发挥主体作用的教学思路和方法;3.在每个教学环节上充分考虑学生的需求,同时要尊重学生中的个体差异,尽可能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教学过程;4.要注重循序渐进的原则,使高中数学课程的教学目标分步到位,逐步实现,防止教学要求上的“一刀切”和“一步到位”的做法。学习方法体系的指导:指导学生形成拟定自学计划的能力;指导学生学会预习的能力。要求学生边读边思边做好预习笔记从而能带着问题听课;指导学生读书的方法;指导学生做笔记、写心得、绘图表的方法使他们能够把自己的思想表达出来;指导学生有效的记忆方法和温习教材的方法。学习能力的指导: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注意力以及自学、表达等能力的培养。良好学习心理的指导:教育学生学习时要专注不受外界的干扰;要耐心仔细独立思考不抄袭他人作业;要学会分析学习的困难克服自卑感和骄傲情绪。通过观察、调查,归纳总结了中学生数学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如“学习懒散,不肯动脑;不订计划,惯性运转;忽视预习,坐等上课;不会听课,事倍功半;死记硬背,机械模仿;不懂不问,一知半解;不重基础,好高骛远;赶做作业,不会自学;不重总结,轻视复习”等等。老师上课一般都要讲清知识的来龙去脉,剖析概念的内涵,分析重点难点,突出思想方法。而一部分同学上课没能专心听课,对要点没听到或听不全,笔记记了一大本,问题也有一大堆,课后又不能及时巩固、总结、寻找知识间的联系,只是赶做作业,乱套题型,对概念、法则、公式、定理一知半解,机械模仿,死记硬背。也有的晚上加班加点,白天无精打采,或是上课根本不听,自己另搞一套,结果是事倍功半,收效甚微。
三、改善教与学的方式
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是高中数学课程追求的基本理念之一。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不应只限于对概念、结论和技能的记忆、模仿和接受,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都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如选修专题的学习可以采用灵活多样的学习形式,可以采取专题讲座的方式,也可以在教师指导下学生独立阅读自学、写专题总结报告等。尤其是新课程积极倡导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网络学习等,应是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的有效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改变传统的讲授、机械训练为主的单一教学模式,应充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注重课堂教学方式的创新。正确认识数学学习方法的重要性。启发学生认识到科学的学习方法是提高学习成绩的重要因素并把这一思想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如结合教材内容讲述一些运用科学学习方法获得成功的例子召开数学学法研讨会让学习成绩优秀的同学介绍经验开辟专栏进行学习方法的讨论等等。 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数学学习方法。合理渗透,相机点拨,及时总结,迁移训练。还有其它的学习方法,根据不同的学习情境,学生可以据自己所学内容的特点进行选择,甚至还可以自己进行创造,提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步骤:如读、听、写、练四字学习法,再如浏览、发问、阅读、复述、复习五步学习法等。
总之,对学生数学学习方法的指导要力求做到转变思想与传授方法结合课上与课下结合学法与教法结合教师指导与学生探求结合统一指导与个别指导结合建立纵横交错的学法指导网络促进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参考文献
[1]蒋云.高中一年级数学的学习方法初探[J].《课程教育研究》,2012年25期
篇9
关键词: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数学文化;应用;探索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7)14-0023-01
数学看似是抽象、深奥、复杂的,实际有其深刻的文化蕴含。在新颁布的《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中,数学文化已经作为课堂教学的改革任务予以专门提出。教育学认为,数学文化是对数学学科所包含的数学知识、学习技能、解析能力和品质素质等相关内容的高度概括和有效升华,是良好数学思想、学习精神、探析方法、数学观点的最集中的综合体现。因此,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将学生获取数学知识、感悟数学精神、领会数学思想和学习数学方法作为一项重任,还要通过开展数学教学,实现学生思维能力和思维品质的进一步提升。
一、融入数学文化,提高主体数学发展历史认知度
数学学科不仅具有生活应用的魅力,还具有悠久的历史发展特性,数学知识点的发展过程已经融入了人类社会文明史的进程之中。同时,高中数学新课标明确提出,高中数学课堂应融入数学文化,有机地结合高中数学课程的内容,选择介绍一些反映数学在人类社会进步、文明发展中的历史事件和著名人物。因此,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将提高高中生对数学史的了解程度作为数学文化应用的一项重要手段。数学教师在事先要进行充分的准备,要通过阅读数学史选讲等材料以及应用多媒体器材等,将相关的数学文化融入课堂,让高中生对数学知识的发展历史有深度的了解。可以将一些著名的数学发展逸事或有趣的典故融入教学中,切实提高高中生对相关数学知识点的认知度。例如,在“三角函数”章节阶段性复习课教学中,教师为加深高中生对三角函数的认知深度和理解效能,可以开设三角函数发展史教学专题,专门从三角函数的历史发展轨迹入手,分别引入三角学的起源与发展、西方三角学的发展以及我国古代三角学的发展,特别是我国古代在《测量全义》《三角算法》等数学典籍中对相关内容的研究。然后从三角函数的演变以及正弦、余弦定理实际应用等方面予以介绍和阐述,从而让高中生了解三角函数与历史、经济、文学、艺术之间的深刻联系,促进学生研究数学知识,体味数学文化,培养学生们主动探知的学习态度。
二、渗透数学文化,提高主体数学思维解析实效性
学生在数学课堂上,需要时刻开动脑筋进行思考分析和探究活动。教师作为课堂教学进程的主要推诱撸要营造良好的数学课堂文化氛围,让数学相关的文化内容渗透其中,并让学生感悟数学人文的精神内涵,进而转变为主动学习探知的行动和态度,从而展开深入细致的研析和探讨活动,提高高中生思维解析的效能,实现数学教学质量的有效提升。例如,“已知三个数a、b、c成等比数列,其积为8,又a、b、cD1成等差数列,求这三个数。”教师在进行案例讲解时,高中生通过感知题意认识到,这道题目主要考查等差数列的定义及性质、等比数列的定义及性质等考点。此时,教师为提高学生们的思维积极性,将等差数列的发展历史这一文化底蕴渗透其中,向学生们讲解等差数列起源于古代的一些实际问题。教师通过介绍等差数列发展历史轨迹,增强了学生们思维认知的积极性和深刻性。通过思考分析得到:“由题意设a=■,c=bq,所以a・b・c=■・b・bq=b3=8,解得b=2。即a=■,b=2,c=2q,又a、b、cD1成等差数列,所以2b=a+(cD1),所以4=■+(2q-1)。化简得2q2D5q+2=0。解得q=2或■。当q=2时,a=1,b=2,c=4;当q=■时,a=4,b=2,c=1。即所求数为1、2、4或4、2、1。”这样,教师借助于数学文化,将抽象枯燥的数学变得生动活泼且容易被学生接受。一个好的例题往往承载着数学的内涵和本质,蕴含着丰富的数学思想。教师选择恰当的题材,并在课堂内适时渗透数学文化,能极大地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三、施行拓展阅读,提高主体数学知识素养深厚性
高中生数学学习的范围,不应只局限在课堂之中、教材之内。教师应积极鼓励学生借助现代化媒体,充分运用好课外书籍、刊物、网络信息等资源获取数学知识。同时,数学教师要引导学生做阅读笔记、写数学日记,将所思所想记录下来,从而促进学生对问题的深入思考,进一步丰富学生的数学文化素养,拓宽学生的数学视野,深层启迪学生的心智,使学生掌握更多的数学文化信息,提升学生的数学文化应用水平。
四、结束语
总之,数学文化作为人类基本的文化之一,其内涵是十分丰富的,具有多元的文化特征。数学文化所包含的数学思想、精神、知识、方法、技术、理论等应成为学生必须掌握的内容,教师在课堂上进行数学教学过程中,要着力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完善他们的认知结构,推动和提升他们的数学技能和内在素养。
参考文献:
篇10
摘要: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保护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思维,创设轻松、愉快、活跃的气氛,为学生禀赋和潜能的充分开发营造宽松的环境。
关键词:高中数学 创设 轻松课堂
高中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主要是用来传播和再现前人研究、发现所积累的科学成果,虽然不再具有首创性,但是只要我们教师氛围,搭建科根据实际的教学内容创设一定的情景、学合理的平台,转变课堂教学模式,把课堂还给学生,营造宽松环境,制造和谐气氛,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真正实现教学相长。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保护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思维,创设轻松、愉快、活跃的气氛,为学生禀赋和潜能的充分开发营造宽松的环境。
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数学是一门有很强的系统性和逻辑性的学科。许多学生认为数学比较抽象、枯燥,学习起来困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才会使学生由"让我学"转变为"我要学",只有产生了兴趣,才能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也是新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因此,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是非常有必要的。如何培养高中生数学学习兴趣?
第一、对高中数学教材特点的把握
作为高中数学教师,首先要对学生介绍高中数学特点,高中数学知识比以前的老教材知识内容虽更多、但更简单,学习起来更易懂,更易接受。新教材充分体现了一个“新”字,说明新教材数学更面向全体,重发现,在内容上增加了大量的探究性活动素材,众多的研究性学习。为所有学生的数学学习构筑起点,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现代公民所必须的基本数学知识与技能,同时又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②突出一个“动”字,即动手实践,中探索。新课改要求:“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手段。”③注重一个“用”字,即新教材更联系实际,注重应用。通过数学知识的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能够从中亲身体验到新教材数学是从实际出发,自己去亲身体验,自主学习、探究、合作与交流,并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获得解决问题的技能与方法,学生通过对问题的思考、研究,在解题过程中获得学习心得体会,从而使学生建立起符合个人知识特点的认知水平。
第二、帮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进入高中的学生,对高中学习充满着自信和希望。而高中的数学内容增多了,又大大的提高了难度、广度。虽然许多学生平时也很用功学习,但由于学习方法和其它方面的原因,没有能很快的适应高中的学习生活。学习情绪也会很快的低落下来,丧失了数学学习兴趣。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平时多观察,找学生给他们摆事实,讲理由,分析原因,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是可以克服的。要克服学好数学的一系列困难,要求平日里端正学习态度,上课要认真听课,记好数学笔记,课后及时熟悉笔记上的内容并解决相关问题。教师还要注意平时多提些简单问题,把握好梯度,让学生心中有一种成就感。逐渐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从而培养了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第三、注重师生情感,理解学生的需要,做学生的知心朋友
传统的师生关系是"我--他"型的。教师在课堂上讲,学生只能是被动的接受知识或机械的记忆、训练,这种做法束缚了学生的思维与手脚,使他们逐渐的丧失了学习的兴趣。有一位教育家曾经说过这样意思的话"在今天中国的教室里,坐的是学生,站的是先生。而在精神上这种局面恰恰打了颠倒,站着的是先生占据着至尊地位,而坐着学生的躯体内却藏着一个战战兢兢的站着甚至是跪着的灵魂。"这种师生之间的地位的不平等和教法,更难以达到心灵的相互沟通,更不能取得学习上预想的效果。
二、通过教师自身形象塑造,为学生树立榜样。
教书育人能否收到实效,要害在于教师能否在学生的心目中塑造好自身形象,真正起到为人师表的作用。
1、要具有学高为师的业务素质。教师要在学生心目中树立崇高的威信,首先一点就是要具有渊博的知识和严谨的治学态度,要千方百计组织好教学,学生只有佩服你,才能尊重你,信服你。主动接近你和求教你,才有教书育人的效果。
2、关心热爱学生。爱是人类的情感之一,情感就是人们对于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个人需要而产生的态度及情绪体验,它在教育过程中具有巨大的作用。赞可夫说:“当教师的必不可少的,甚至几乎是最重要的品质,就是热爱儿童。”罗素说:“凡是教师缺乏爱的地方,无论品格还是聪明,都不能充分地或自由发展。”没有爱,就没有真正的教育。
三、设置有效的课堂提问环节
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是指教师根据课堂教学的目标和内容,在课堂教学中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和氛围,精心设置问题情景,提问有计划性、针对性、启发性,能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欲望,有助于进一步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在整个课堂教学中师生双方都应以主体的身份参与到教学全过程中,围绕课堂教学目标、内容,积极地、主动地提出有价值的问题,促使个体积极思维,增强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师生的创新意识。
要使得课堂提问“有效”,我认为应坚持三个原则:
1、充分准备原则
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设计符合学生实际的问题。切忌课前无准备,课上信口开河,提出让学生无所适从的问题。
2、由浅入深原则
教师课堂提问要恰到好处,要引发思考,不能为问而问。可先提出比较容易的问题,使学生比较容易得出正确答案,增强学生自信心,再逐步深入,提出少量综合性问题,增加一定难度,锻炼学生的思维。
3、鼓励性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