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发展规划范文

时间:2023-05-22 17:22:1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近期发展规划,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近期发展规划

篇1

【关键词】人力资源;企业;发展

企业是一个经济组织,其发展趋势不仅与政策法律、市场变化等有关,而且更取决于经营方式、经营理念、人力资源等。美国《财富》调查显示,企业的成功与失败,人力资源决定着其73%的成败率。因此,唯有深化人力资源规划管理,以先进管理理念激发人力潜能,才是知识经济时代企业发展的核心。

一、做好人力资源管理规划与现代企业发展息息相关

人力资源规划包括企业总体规划和业务规划两部分,总体规划是以战略目标为依据,制定战略计划内的政策、实施步骤等等,并以此进行总体安排。业务规划是总体规划的实施步骤分解,并以总体规划为中心实施下达方案,包括人员职位升降、员工培训、激励方案、薪酬评估等。在企业总体规划层次上,主要涉及企业外部因素,即预测未来企业的人才需求,对远期企业内部人力资源数量进行调整规划。在业务规划层次上,主要涉及内部职位及人事调动,根据内部人力资源供需量进行合理的方针政策支持,并制定具体的方案措施,同时进一步对具体事务进行规划,使内部人力资源的业务流程更具方向性与流畅性,企业总体规划和业务规划把握着企业发展的命脉。

二、人力资源总体规划的制定

做好人力资源管理规划,促进企业发展必须按照以下程序来进行。一是进行人才信息资料的收集、整理。企业外部的市场信息和企业内部的人才信息与资源信息是企业信息的重中之重,人才信息是决定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并最终促进企业发展的根本,因此,做好资料的信息处理,对资料进行分门别类,对人力资源管理规划来说就是有了一个便利的工具,能有效为后面的各项工作开展做到省时、省力的目的。二是对企业内外部进行未来人力资源的需求预测。现实能力和潜在能力是每个人都具有的,现实能力是通过学习、工作经验的积累而形成,而潜在能力则是未来可以从事某项工作的能力。因此,在掌握资料的信息处理后,对企业人力进行归档,对人员进行未来分析预测,并考虑人才的潜在能力,并可作为依据进行岗位的适宜配置,也就是企业需要什么人、需要什么人在岗位上能发挥其最大作用,以针对职能对现实能力进行调控,也就是所谓的“专业对口”。为此,在进行配置后,以激励机制进行调节,以薪酬体系进行掌控,未来的人力资源就一定会持续长久。三是对企业的人力资源进行供需比较。人力资源部门通过对内部人才的信息处理,实行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并预测出未来企业需要的实际人力。其后,针对企业现在的人力资源和未来预测的人力资源进行比较,并从中分析出未来企业需求人力的实际净需求量,从而达到企业人才资源的持续增长。四是人力资源具体实施方案。完成以上步骤后,人力资源部门需要制定出人力资源具体方案,这是一个细微的工作,但其作用巨大,根据供需数据,对企业内部和未来的各项资源管理要素进行合理的规定,并要求有关部门依据实施计划进行下达执行。五是进行资源的评估和分析。这是人力资源规划的最后一步,通过组织人力资源部门所参考的因素,对各个业务进行综合的效益评估,并在实施过程中进行监督与评价,查找人力资源计划中的弊端,并加以优化,以确保整体目标的实现。

三、人力资源业务规划机制的制定

大多数企业在实施人力资源管理机制方面,都包含以下几种主要机制来保障企业的长久稳定发展。

1.有效的激励与培训机制。

企业激励机制的主要目的就是激发员工积极性,让员工觉得在企业工作会有“奔头”,有发展前景。为此,人力资源部门就需要对员工进行绩效考核,对员工工作能力作出测定和评价,以薪酬来稳定员工,使其增加对企业的信任感、责任感和归属感;同时,可制定一定的培训计划,对员工进行全方位培训,在加大了员工能力的同时,也为后期人力资源的“潜在能力”作出投资。

2.完备的留人机制。

“以人为本”理念广泛推广以来,企业也把“以人为本”运用于企业管理之中,人力资源管部门在此时就要以感情留人、以事业留人,以全新的人本理念加强与员工的沟通交流,上级体恤下级,下级尊重上级,以言语进行人性关怀,以升迁进行祝贺,谋员工之福利,扬员工之所长,帮助员工进行自我超越,最终做到能使员工扎根、人才尽来的人力资源管理局面。

3.完善的薪酬及考核机制。

员工在企业的主要目的就是谋取自己的劳动所得,薪酬机制的实施可以为员工带来更多的福利,间接性地激励机制和留人机制进行催化。根据员工的绩效考核,对优秀员工给予一定的薪酬激励,在扩大正面的积极影响的同时,把薪酬与个人业绩进行挂钩,并将企业经营信息公开,以员工能力及表现为价值导向,保障除企业固定收入外,其他工资进入考核范围。

篇2

青岛卷烟厂自1987年开始实行档案资料的集中统一管理,包括科技档案、文书档案、会计档案、干部职工档案等十大类别。多年来,青岛卷烟厂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档案法实施办法》,狠抓长效机制建设,积极推行档案规范化管理。青烟的档案工作伴随着企业的发展而做优,于2001年通过全国企业档案管理 “国家一级”认定,2005年被评为山东省特级档案室,并先后多次荣获省级、市级档案管理先进单位和开发利用档案信息资源先进集体。

青烟的档案工作之所以做得有声有色、成绩斐然,与企业档案的规范化管理是分不开的。下面谈一下青烟是如何利用规范化的档案管理促进企业协调发展的。

1 提高认识,加强领导,为档案工作规范管理提供支持

多年来,青岛卷烟厂始终把档案工作作为企业发展的基础性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加强领导。档案工作一直由厂长分管,并建立了三级档案管理网络:一是以档案室主任为主体,对企业档案管理工作进行决策,研究并制定方案,对全厂档案管理工作进行指导;二是以专职档案管理人员为具体经办人,负责全厂各部门形成档案的收集和管理,并指导各处室兼职档案员的工作;三是做好档案的日常管理工作,坚持以兼职档案员为骨干,负责收集、整理、移交本部门在日常工作中形成的档案材料,从而确保档案的齐全、完整。

2 加大投入,夯实基础,为档案工作规范管理和数字化档案室的建立提供保障

为确保企业档案管理质量,企业加大对档案工作的投入。目前,档案室设有办公室2间、阅览室1间、整理室1间、复印室1间、档案库房2间,库房内配有目前国内最先进的全自动密集架。另外,还配有空调、除湿机、照相机、录放机、刻录机、扫描仪、大型复印机、电脑、杀菌机、电脑等一整套现代化办公设备,档案管理工作具备了很好的硬件设施。建立档案管理网络体系,并有方便实用的档案管理软件,为档案工作的规范化管理提供了足够的保障。

3 建章立制,确保档案工作规范化、科学化

档案管理是一项严肃认真而细致的工作,做好这项工作必须有严格的制度作保证。为使档案管理工作规范化、科学化,我们陆续编写了《企业档案管理规定》、《企业档案考核管理规定》、《档案库房安全管理规定》、《保密工作管理规定》等文件,对档案资料的安全管理及从产生到永久保存(销毁)的过程进行全方位控制。档案工作做到了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使档案管理工作切实落到实处,如档案工作的“三参加”、“四纳入”。企业新购设备的开箱及移交生产竣工验收、基建技改项目的竣工验收、科研成果鉴定等必须有档案人员参加,使档案在形成过程中质量得到了保障,为档案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确保档案管理工作可持续发展。

4 着力创新,注重利用,发挥档案在企业日常管理中的重要价值

档案利用是整个档案管理过程中的重要一环,是推动企业档案工作不断向前发展的最有力因素。因此,档案管理人员要树立服务意识,使档案为企业的生产经营服务,实现应有的价值,为企业创造效益。一是集中整理基建项目档案,为企业收回档案资料保证金。青岛市政府规定自1990年开始,凡新开工的基建项目,根据工程总造价,必须向城建档案馆交纳一定数额的档案保证金,以确保该项目的城建档案及时、完整的归入档案馆。档案室利用室存的档案资料及时完成了移交,收回了企业所有基建项目的档案保证金。二是利用会计档案,为企业追回欠款,解决三角债拖欠问题。三是利用档案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1994年青烟新研制开发的“老刀”牌香烟投入市场后,受到消费者的欢迎,给企业带来了客观的经济效益。但在全国市场上,我们发现了##烟厂盗用我厂的“老刀”牌香烟商标,其外包装的图案与色彩与我厂“老刀”极其相似,构成侵权行为。我们依据原始档案,证明我厂早在二十年代就开始生产“老刀”香烟,1994年7月7日重新注册,取得商标专用权。从而维护了企业合法权益和经济效益。

5 注重培训学习,不断提高档案人员的整体素质,为档案工作规范化管理奠定基础

篇3

关键词:电网企业公司 发展规划工作

中图分类号:C29文献标识码: A

一、电网规划的定义

电网规划又称输电系统规划,其目的是寻求最佳的电网投资决策,以保证整个电力系统的长期最优发展。电网规划以负荷预测和电源规划为基础。合理地确定今后若干年的电网结构,使其既安全可靠又经济合理。电网规划的基本原则是在保证电力安全可靠地输送到负荷中心的前提下,使电网建设和运行的费用最小。

二、电网规划工作的分类

电网规划分为近期(5年)、中期(10-15年)、远期(20-30年)。近期规划着重解决城网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逐步满足负荷需要,提高供电质量和可靠性。要依据近期规划编制年度计划,提出逐年改造和新建的项目。中期规划与近期规划相衔接,预留变电站站址和通道,着重将现有城网结构有步骤的过渡到目标网络,并对大型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做好前期工作。远期规划主要考虑电网的长远发展目标以及电力市场的建立和发展,进行饱和负荷水平的预测研究,并确定电源布局和网架目标,使之满足远期预测负荷水平的需要。短期规划建设周期短,规划方案制定后,调整裕度较小,如果客观条件或环境的改变将会对电网短期规划造成较大影响,后文会有专题分析。

三、电网企业规划工作的体系结构

电网企业规划工作的体系结构主要包括公司发展战略、电网规划(包含行业规划和电网规划设计等基础性工作)和公司发展规划等。

1、公司发展规划与公司发展战略的关系

企业战略是企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根据企业内、外部环境及可取得的资源情况,为求得企业生存和长期稳定的发展,对企业目标、达成目标的途径和手段的总体谋划,是企业经营思想的集中体现,是一系列战略决策的总结。

公司发展规划是企业战略的阶段性实现方案,也就是说,要以企业现状为起点,在客观条件下,寻找一条通往战略目标的最优路径,并确定相应的阶段性发展目标与方案。根据国资委的规定,目前电网企业的主营业务包括电力供应与生产、相关专业技术服务。电网企业的公司发展规划就是针对其主营业务发展编制的公司发展方案。

公司发展战略是对公司发展的宏观管理;发展规划是对公司发展的中观管理。公司发展规划在整个管理工作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是长期发展目标与短期发展计划的统一,是从宏观决策到微观实施的过渡阶段。

2、公司发展规划与电网规划的关系

在认真总结以往规划工作经验和充分分析当前形势的基础上,国家电网公司提出,今后几年公司系统各级电网企业的规划工作分为三个方面:电网规划设计、五年电网规划及远景目标展望、公司发展规划

电网规划设计和五年电网规划及远景目标展望是以电网为研究对象,以最小成本满足社会用电需求为目标编制的规划,主要追求的是国民经济效益最大化,二者统称为电网规划。其中,电网规划设计侧重于电网规划方案的研究,通过对多方案进行经济技术综合比较,推荐规划期内各水平年电网规划方案,电网规划设计是五年电网规划及远景目标展望制定的基

础。

五年电网规划及远景目标展望是在电力行业发展规划的指导下,以电网规划设计和各专题研究成果为依据,提出输电网、配电网及二次系统、信息网发展思路、规划目标与重点,针对电网规划设计工作中推荐的网络结构提出输变电建设项目、投资估算、资金需求分析和输配电价等。由于电网是国民经济基础产业和垄断经营行业,因此要接受政府管制,电网规划作为电网经营和发展的重要指导性文件,有可能成为政府管制的重要内容。

公司发展规划是以电网企业自身为研究对象,以资产良性运营为中心,以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为目标编制的企业规划,是在电网企业主营业务规划工程量基础上的价值量规划。公司发展规划主要追求的是公司效益和公司价值最大化。电网规划和公司规划两者之间内容各有侧重,具有连贯性,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共同服务于电网企业的发展。对电网企业来讲,电网规划是基础,公司发展规划是重点。

四、公司发展规划编制基本原则的探讨

1、以效益为中心原则

确保资产良性运营,不断获得经营效益,保证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是国有企业的重要职责,也是电网企业公司发展规划的重点研究内容〕因此,公司发展规划必须遵循以效益为中心的基本原则。

电网企业的公司发展规划应当以市场为导向、以改革为动力、以安全生产和优质服务为基础,不断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努力追求资产良性运营,促使企业价值最大化。

2、整体优化原则

电网企业的公司发展规划应遵循统一规划、整体优化原则,从公司的资产、资本运营和投融资的一体化管理出发,进行整体优化和规划;统一规划、整体优化应贯彻于编制规划的全过程,从投融资管理角度看,应从公司整体上进行统一投资竹理,将所有项目纳入总体管理,进行投融资优化;从资产运营角度看,将企业的增量资产与存量资产统筹考虑,进行总

体财务分析,评价规划方案的合理性

3、 量化原则

电网企业的公司发展规划应进行充分的最化分析,侧重价值量规划,保证价值量规划与实物规划相协调。所谓实物量规划,即公司主营业务的新、扩建和改造方案,是企业规模和运营能力的增量规划;所谓价值量规划,是指规划期公司价值的实现方案,是企业存量价值与增量价值的总体规划。只有在规划报告中对实物量和价值量进行统一协调的计算分析,

才能制定完整的、科学的发展规划。

4、风险防范原则

电网企业的公司发展规划应遵循风险防范原则,注重企业经营活动中的风险分析与防范工作。作为现代企业,各电网企业都在市场环境中从事生产经营活动,风险是必然存在的。

遵循风险防范原则,进行风险分析,一方面可以正确评估企业自身承担风险的能力,另一方面,可以对未来可能出现的风险有一个正确的估计,并事先制定好应对策略,做到有备无患。因此,在公司发展规划的编制过程中,应充分估计和考虑各种不确定因素,分析和预测企业可能遇到的风险,制定相应的风险防范措施。

五、电网规划的主要方法

1、负荷预测(需求侧预测)

负荷预测是电网规划重要的基础和前期工作,准确的负荷预测应能让电源点布置合理、能准确确定电网建设规模以及确定建设的合适时机。

负荷预测的方法有很多,中、长期负荷预测的传统方法主要有:电力弹性系数法、单耗法、、时间序列法、人均用电法、横向比较法等。但这些被广为运用的传统方法均不同程度的存在缺陷,如电力弹性系数法,只能对负荷进行大致预测;单耗法在产业进步比较快的时

候,对电单耗不能准确界定;时间序列法,需要对大量实时的负荷进行统计,而且计算量太大,造成在长期预测时难度较大;人均用电法,如果在这个区域内居民用电或者商业用电比例大,则负荷预测相对准确,若工业用电所占比例较大,则在这个网络内准确性就较差;横向比较法,若对负荷结构不同,经济水平差距较大的电网进行比较,会出现可比性不强的情况。近年来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对电网规划研究的深入,又陆续有新的负荷预测法被推广如:系统预测法、灰色预测法、模糊识别预测法等。但不论采用哪种负荷预测法,电网规划的基础都是准确的统计数据,包括某地全社会用电量,以及分片区、分变电站的负荷情况,和当地的负荷特性参数。

2、电源规划

需求侧预测作为电网规划的重要依据,通过对未来一段时间某地电源供应增长预测,确定某地电源供应与现有电网结构所允许承受负荷之间的缺口主要包括规划期间电源(现有和新增)的情况,包括电厂位置、装机容量、单机容量等;对水电厂,除上述参数外。还应有不

同水文年发电量、保证出力、受阻容量、调节特性等参数。

电力体制改革后,由于电厂和电网的分离,电源规划不再作为电网规划的内容,让电网规划在考虑电源侧供给时不确定性大大增加。另外,电力负荷增长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受电力市场影响,负荷的不确定性对电网规划的影响变得更加突出。为电网规划的重要技术标准

《电力系统安全稳定导则》和《电力系统技术导则》,在市场条件下,将不再作为强制性标准,而仅作为指导性的法则,这种情况可能造成电网的可靠性水平在不同地区的参差不齐。又由于电力市场正处在发展阶段,规划水平年的市场状况如售电价格、国家相关政策、电价成本等不确定性因素都会对电网规划产生重要影响,然后在规划项目的技术、经济等指标的选择上体现出来。过去在规划时电网和电厂没有分家,规划时更多考虑怎么把电由电厂送出,电网规划更多是为电厂服务。在厂网分离后电网规划的目标则需要考虑电网企业购电和售电

的价差,在兼顾社会效益的前提下尽可能使电网公司效益最大化。

3、电力电量平衡

电网规划的主要目的是实现电力电量平衡,其主要包括对丰水期电力电量进行平衡,主要是校验丰水期城市电力系统变电设备和输电线路的送电能力和经济性;对枯水期电力电量进行平衡,主要是校验枯水期电力系统缺电情况及网络的适应性。

结束语:

在当前电力工业改革的形势下,电网企业开展公司发展规划的编制工作十分必要,并几具备了一定的工作基础,完成该工作是完全可能的。因此,各级电网企业应积极开展公司发展规划工作在工作过程中,各电网企业应本着科学、严谨的态度,遵循效益优先、整体优化、量化和风险防范原则,完成企业现状与发展环境的分析、规划目标的制定、发展方案与融资规划的编制、主营业务的损益预测、规划方案的分析评价以及对规划实施的建议等工作内容。

参考文献:

篇4

城市交通规划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发展,上世纪50年代以前城市交通规划都是以道路网规划的形式出现的,这种状况在我国一直延续到70年代末。

我国远在周代就已经有了城市道路系统和道路网规划,周王城道路横断面是历史上最早形成的车走中央行人走两旁的具有人车分离功能的横断面,这种城市道路系统规划模式一直沿用到近代,是我国城市道路网布局的典型图式之一。唐代城市道路网规划建设明显突出了道路系统的功能,道路分为御用干道、全市性的主要交通干道、一般坊里的城市道路和坊内小路四种,与现代所采用的城市快速干道、主干道、次干道及支路的划分基本相同。北宋时,东京汴梁的城市道路系统在方格网的基础上,结合地理条件出现了丁字交叉和斜交,成为非严整的方格网;城市中出现了商业街道,道路开始具有生活性,成为居民的生活中心;城市水系与道路网结合,出现了对外交通枢纽,东京汴梁的城市道路系统布局对以后的都城,如元大都及明清时代北京有很大影响。

16世纪,西方资本主义的诞生与发展促进了城市及其道路交通的发展,不断产生新的道路网规划思想,如邻里单位规划理论、有机疏散理论、卫星城――新城理论等,这些道路交通规划思想对我国近代城市的发展也产生了明显影响。上世纪50年代,随着芝加哥交通规划研究的开始,真正意义上的城市交通规划诞生了。60年代,随着欧美发达国家私人小汽车的迅猛发展,针对日益严重的交通拥挤问题,重点研究了城市常规公交的规划技术、公交优先通行技术以及轨道交通规划技术。70年代的城市交通规划在土地利用、人口及就业分析基础上进行交通需求预测,提出城市交通规划应由城市交通发展政策、动态交通、静态交通、公共交通、行人交通及规划的实施与滚动等组成,“以人为本”思想初露端倪。同时,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提高了数据处理及分析预测的速度。80年代开始,从分析城市交通系统间相互联系与内在影响因素入手,明确问题的症结,进而提出城市交通发展战略目标、规划方案与政策建议,明确提出大城市中必须把公交放在首位,交通规划和建设不仅是为了解决交通问题,也是完善和发展城市的必要手段。90年代的城市交通规划,在以往城市交通规划研究与实践的基础上,明确“交通系统调查――现状分析诊断――交通发展战略研究――交通需求预测――交通专项规划”的城市交通规划工作程序,城市交通规划过程与主要研究内容逐步清晰。交通规划新理论、新技术的研究和探索不断深入,出现了需求与供给平衡、网络效率、交通组织、交通控制与管理等全过程的协调和优化的思想。

二、传统城市交通规划的不足

根据对传统交通规划理论及典型工程实践中所反映出的规划目标、原则、内容、方法、手段和规划成果的分析,结合当前城市交通发展现状分析,认为传统的城市交通规划理论在新形势下已经暴露出了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规划目标单一。在规划研究过程中注重交通设施的数量而对系统功能重视程度不够,对资源――环境――交通需求之间的关系研究不够。(2)“四阶段”交通需求预测方法存在缺陷。“四阶段”交通需求预测方法是经典的交通需求预测方法,其建模思想和大部分定量分析模型是在上世纪50至60年代完成的,当时城市居民的出行是建立在社会尚未信息化基础上。虽然我国在引进该方法时对模型做了修正,并不断对其进行研究和完善,但并没有摆脱其思维方式的束缚。(3)对信息化缺乏反映。城市交通规划过程中,交通信息仍以手工采集为主,耗时又耗力,随着信息技术不断发展而产生的新的信息采集技术没有体现在规划过程中,信息技术对居民的出行目的、出行方式、出行距离与时耗以及路径选择等特征都会产生明显的影响,出行者在出行前或出行途中,获得实时信息,都有助于选择最佳的出行路径和出行方式,传统的交通规划对此都没有反映。(4)缺乏能源消耗、环境影响分析的规范化方法。传统的城市交通规划中,城市交通系统能源消耗的水平及其相应的改进措施、交通污染物的排放量多少、对城市居民生活的影响、如何减少污染物的排放等一系列问题在规划过程中没有涉及,成果中没有体现,对能源消耗和环境影响的控制也没有真正列入规划目标体系。近些年来,交通界已经开始注意这一问题,对能源消耗、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开展了研究,并取得了一些相应的成果,但尚未满足应用于城市交通规划的规范化要求。(5)没有真正体现“以人为本”,产生城市交通的根源是人或货物的移动,但在传统的规划中,人们更注重机动车交通。如果从“以人为本”的观点出发,行人交通和自行车交通理应给予充分的重视,规划中不应只体现汽车使用者的舒适和方便。

三、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规划

1、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根据可持续发展战略,从城市交通功能出发,提出以下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的定义: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就是以先进的科学技术为基础,在资源合理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的思想指导下,提高交通系统利用效率和服务水平,在经济合理地满足当前社会发展需求的同时,为整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证。具体来讲,可持续发展的城市交通应是在促进交通系统建设与发展的同时,重视对城市生态环境的保护和资源(重点是不可再生资源)的优化利用;在重视交通系统建设的同时,重视交通设施利用效率的提高;交通系统在满足近期需求的同时,要符合城市社会经济生态环境复合系统可持续发展的整体要求。

2、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规划。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规划实质是优化利用有限的时空资源,应遵循以下原则:为人服务而不是为车服务,重视低成本交通方式,如行人交通及自行车交通等;重视城市交通发展政策研究;与土地利用紧密结合,寻求高可达性、低交通需求的土地利用-交通系统发展模式;重视合理交通结构和交通容量的分析研究;积极开展环境评价,在尽可能满足社会经济发展要求的前提下,降低交通环境成本和负面社会影响;重视各种不同交通方式之间的衔接;重视现代化交通管理在城市交通系统中所起的作用;重视对规划实施保障体系的研究。

四、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规划理论体系

在现有的城市交通规划技术基础上,为实现传统城市交通规划向可持续发展的城市交通规划转变,应加强对关键技术的研究,主要有城市总体交通结构优化技术、高度信息化条件下的城市交通信息采集与交通需求预测技术、城市交通系统能源消耗与环境影响分析技术、城市交通系统供求分析技术、可持续发展思想下城市交通网络规划技术及城市交通系统可持续发展评价技术等。

五、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规划的层次和范围

1、战略规划。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战略规划是城市交通长远发展的方向性规划,在可持续发展思想指导下,着重提出城市交通长远发展战略,根据土地利用规划、生态环境容量、人口发展与分布和经济发展规划,研究未来城市客货运交通需求,确定保证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的交通系统供应量,相应的规划研究年限一般为20至50年。

2、中长期规划。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中长期规划着眼于整个交通网络中各种线路、设施的定位与规模,以及建设项目的建设顺序.其主旨是满通需求、优化资源利用且改善环境质量,是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战略规划的深化和细化,相应的规划研究年限一般为5至20年。

3、近期规划。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近期规划以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战略规划或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中长期规划为基础,重点是通过对现状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状况的分析评价,提出近期1-5年中,为促进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而需要采取的措施。主要包括现状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状况评价、现状交通网络的完善规划、道路交通建设方案设计、近期重大项目的效果分析及实施保障措施等内容。

篇5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住房发展规划体系已经初步形成,并逐步得到完善。2003年为解决房地产市场发展不平衡、住房供求结构性矛盾较突出、房地产价格和投资增长过快、房地产开发和交易行为不规范等问题,国务院了《国务院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持续健康发展的通知》(国发〔2003〕18号),其中第15条提出“各地要编制并及时修订完善房地产业和住房建设发展中长期规划,加强对房地产业发展的指导”,这是我国政府首次正式提出编制住房发展规划的要求。然而,该文件并未对住房发展规划编制工作进行具体安排。因此,住房发展规划的编制工作未能真正启动。

2006年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建设部等部门关于调整住房供应结构稳定住房价格意见的通知》(〔2006〕37号),该文件第1条即提出“制定和实施住房建设规划”,并明确要求“各级城市(包括县城,下同)人民政府要编制住房建设规划,明确‘十一五’期间,特别是今明两年普通商品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和廉租住房的建设目标,并纳入当地‘十一五’发展规划和近期建设规划。各级城市住房建设规划要在2006年9月底前向社会公布”。

至此,从2003年中央层面推动,到2006年工作启动,第一轮持续交叉的不同层面、不同力度的住房规划推进工作展开了。2006-2010年,各级城市开始编制住房建设规划,并多作为“十一五”规划的专项规划得到落实。同时,国家主管部门也陆续出台了更为具体的规定,包括2007年原建设部出台《关于建立住房建设计划(规划)编制公布工作督办制度的通知》(建规函〔2007〕380号)、《关于请督促做好住房建设计划和住房建设规划制定和公布工作的函》(建办规函〔2007〕740号)、《关于做好住房建设规划与住房建设年度计划制定工作的指导意见》(建规〔2008〕46号)等,其中在建办规函〔2007〕740号文件、建规〔2008〕46号文件中,明确提出“城市人民政府要在进一步总结2008年住房建设计划制定和公布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在3月底前制定并公布2009年住房建设计划,在6月底前制定并公布2008年至2012年住房建设规划,并认真组织实施”。从住房发展规划相关文件颁发的频度可看出,我国政府对住房发展规划的编制工作逐渐开始重视。

2008-2012年第二轮住房发展规划开始启动。针对部分城市房价上涨过快、投机性购房较活跃等问题,2010年,国务院连续下发《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通知》(〔2010〕4号)和《国务院关于坚决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的通知》(国发〔2010〕10号)两个文件,均要求各地要尽快编制住房建设规划,尤其是在〔2010〕4号文件中,明确提出“城市人民政府要在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建设用地规模内,抓紧编制2010-2012年住房建设规划”。

2010-2012年启动第三轮住房发展规划编制工作。但是,由于本轮住房发展规划仍然在第二轮住房发展规划期限内,因此,部分城市并未重新编制。但是国家的推进力度仍在加强。如2011年12月,全国住房保障工作座谈会和全国住房城乡建设工作会议,均明确提出2012年国家和地方要全面启动住房发展规划编制工作。

2012年,由住建部牵头完成首个全国城镇住房发展规划(2011-2015)的制定,省级城镇住房发展规划(2011-2015年)和市级住房发展规划(2011-2015年)也全面启动和陆续完成。

至此,我国已经初步形成了包括全国城镇住房发展规划、省级城镇住房发展规划和市级住房发展规划三个层次的住房发展规划体系,住房发展规划在地方住房建设和政策的实施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然而,从全国的总体情况来看,依然存在诸多尚待解决的问题。如不同层面、不同时期、不同省市的住房规划的具体提法有差异,内涵也不尽相同,有住房建设发展中长期规划、住房发展规划、住房建设规划等多种提法;不同规划的周期也不完全相同,有3年的,也有5年的;不同地区住房规划的归属也有差别,有的隶属城市规划、有的是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尤为重要的问题是,一些地方住房规划工作完成了,但是却被束之高阁,形同虚设,基本没有用。所以,距离制定科学的规划,以及发挥科学规划作用的目标还有很大差距。

实践中缺少科学的住房规划,而科学的住房发展规划又是住房发展迫切需要的,这主要缘于以下几个考虑。

第一,科学的住房规划利于市场形成合理预期。

科学的规划设定有明确的目标,且目标能够通过规划的实施得到实现。科学的住房发展规划,不仅包括住房的建设规模,也包括住房的建设结构;不仅包括住房市场发展规划,也包括保障房的建设规划;不仅有住房建筑的发展规模,也包括有土地规模及其空间布局;不仅有远期设想,也有近期目标。

规划中目标的设定及其逐步实施,将利于不同群体对住房形成合理预期。即不同群体能够根据政府的住房规划目标勾画出各自的住房预期,以及住房预期实现的路径。这样无疑会使市场中少了盲目、恐慌,而多了理性、稳定。

日本依据1966年制定的《住宅建设计划法》先后完成了8个住房五年规划。由于其规划目标明确具体,经过几个周期,不仅实现了从“户均一间”、到“人均一间”的住房数量目标,也逐渐提升了居住条件等质量目标,使战后日本的住房条件得到极大改善。

美国依据1974年出台的“住房与社区发展”法案第8条款计划(Housing and Community Development Act of 1974)提出的“社区发展补助计划”,将住房建设、都市重建和其他住房资助计划合在一起,并将资金分配给各州和地方政府,旨在加强和促进社区的发展。这一综合规划通过对城市低收入群体的住房需求的全面和准确掌握,提出具体的解决方式和落实途径,使住房困难群体的住房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所以,科学的规划能够促进住房合理预期的形成。而社会合理住房预期的形成是稳定住房市场价格和市场供求的重要基础,也是提高住房保障水平和住房政策效率的重要因素。

第二,科学的住房规划利于精准解决住房的主要矛盾。

科学的住房发展规划是以对住房需求的准确分析和预测为基础的,能够反映城市住房的供求状况,利于不同城市区分和解决住房的主要问题。

城市住房的需求主要取决于城市集聚人口的数量,而人口的集聚不外乎取决于城市能够提供的就业机会、城市的公共服务水平以及社会环境等。因此,不同的城市由于其条件的差异,城市的住房需求状况是不同的。有些城市可能住房保障问题较大,而有些城市则以住房市场问题为主。有些城市住房矛盾可能主要来源于外来人口,如北京等城市,住房政策就要重点关注外来务工人员群体的构成及其住房问题和解决途径。有些城市人口数量稳定,低收入群体的住房问题已经得到解决,如经济发达的中小城市,住房政策的主要关注点就不再是保障房的建设指标和建设问题,而是住房质量的提升和住房市场稳定。有些城市住房供给矛盾较小,房价水平稳定,解决保障房的关注点就不是新建问题,而是市场过滤和有效循环问题,如沈阳等城市。

科学的住房发展规划应该反映城市住房的需求状况和主要矛盾,便于更为精准和有效的解决住房问题。

第三,科学的规划有序引导住房用地供应。

住房用地规划和计划制定的主要依据应该是住房发展,只有科学的住房规划,才能引导制定合理和科学的土地规划和供地计划,也才能实现土地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合理利用。

从目前住房用地供应的情况来看,近些年为了落实保障房建设指标,满足保障房建设的需要,国家不断出台和强化供地政策,如保障性住房用地达到70%以上、对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用地“特事特办”、“加快审批”等。这些举措无疑有效保障了保障房的建设和保障房指标的落实和完成,有着积极的意义。

但是,实际中不容忽视的问题也同时产生:第一,一些城市建好的保障房空置和闲置;第二,一些城市保障房给了非保障人群;第三,出现保障房用地先占后办手续等现象。这些状况不仅会造成土地和住房资源的极大浪费,也会加大后续土地和住房管理的矛盾和风险,并产生新的社会不公平和矛盾。

篇6

 【关键词】高校  发展规划  战略管理  监控评估

         随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和《国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五规划纲要》的相继出台,目前,很多高校都正在完成或已经完成学校“十二五”发展规划编制工作,科学制定了符合本校实际发展和满足本校发展需要的发展的中长期发展规划,接下来的问题便是如何加强高校发展规划的实施管理,贯彻发展规划的指导思想、落实发展规划的行动举措、实现发展规划的期望目标、使发展规划真正成为推进高校科学发展的行动纲领。本文就如何实施规划的科学管理,增强发展规划的可操作性等问题进行了初探。

         一 广泛宣传,深入人心,营造规划纲要实施的良好环境和舆论氛围

         发展规划编制工作完成后,首要的工作就是应加强对发展规划纲要的宣传工作,强化全校师生员工执行规划的自觉性,提高全校师生员工规划纲要的执行力,为规划纲要的贯彻落实创造良好的环境和舆论氛围。

         1.充分调动,群策群力

         可以通过在全校范围内召开各种类型、各种层次、各种范围的座谈会,如派、离退休老领导、现任领导、中层管理干部、各学院院长、中青年骨干教师、学生代表等专题研讨会,在座谈交流中统一思想,集中民智。

         2.广泛宣传,充分解读

         通过校报、校园网、高校广播电台等相关校园媒体广泛宣传发展规划,请学校领导、规划编制专家和工作人员对规划进行详细解读,增强全校师生员工对学校规划纲要的指导思想、奋斗目标、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的认同感。

         通过交流,建立师生对学校发展的信念和动力,形成对学校发展目标的认同,使规划的制定和实施过程成为统一发展目标、协调各方利益的过程,增强广大教职工对学校的归属感,增强学校的向心力,最终完成发展目标,实现高校的科学跨越式发展。

         二 分解目标、明确责任,增强规划纲要实施的可操作性

         高校应根据学校的整体规划,结合各院系和机关处室等直属单位的实际情况,将学校总体建设目标分解到各个二级单位并建立涵盖所有成员的责任人体系,使每个人的工作都成为实施学校整体发展规划的个体责任,这样才能使发展规划的各项指标扎扎实实地落到实处。 

         具体来讲可以分为三步:第一步,学校领导将制定的发展规划总目标分解为近期、中期和长期三个阶段的目标,任务分解到年度工作计划和年度工作要点,并安排学校督查部门对重点工作进行及时的督查;第二步,将分解的子目标、任务再分解到学校各组织(职能)部门和学院,形成各二级单位的目标,就这一步而言,可以与一些高校实行的校院二级单位目标管理相结合;在年初,制定和签订目标任务书的时候就按照发展规划的任务目标,进行年度分解,并具体细化;年底进行考核时,根据目标完成情况进行奖惩;第三步,各组织(职能)部门内的每位教职工确定自己为实现部门目标的个人目标,将发展规划和个人岗位职责结合起来,作为教职员工年度考核和干部任期绩效考核的依据。

         纵向分解目标的目的是形成一个整合一致的管理目标体系,即高层次的总体目标是低一层次分目标的依据,而低一层次的分目标应服从于高一层次的总体目标的要求,这样通过目标网络把组织中的所有成员组织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从而产生一种积极向上的合力,使整体充满生机与活力。

         三 加强监控、有效评估,确保发展规划落实到位

         1.建立科学的发展规划评估体系

         发展规划管理是由发展规划制定、发展规划实施和发展规划绩效考核等构成的系统性管理,不同的阶段具有不同的特点。高等学校应有针对性的制定一系列的绩效考评指标,对发展规划的各部分、各阶段、各层次进行绩效评估和偏差分析,一直到最后的总评估。在规划实施监控中,总结发展规划实施与监控的经验与教训,做出是否持续发展规划、调整发展规划、重组发展规划或终止发展规划的决定。

         2.建立起发展规划管理的调控体系

         高校应及时进行发展规划分析评估发现并准确判断发展的最佳机遇,通过发展规划选择评估及时获取和处理发展规划执行情况与发展规划目标的差异,通过发展规划绩效评估,对发展规划目标完成情况的分析、评价奖惩和调控,有效地实施发展规划管理的事前、事中和事后控制。

         只有将发展规划分析评估、发展规划选择评估和发展规划绩效评估有机结合,不断地将发展规划制定过程与发展规划实施过程融为一体,才能建立起发展规划管理的调控体系,有效地实施发展规划管理。

         总之,在规划实施过程中,要加强规划的宣传、评估、控制和管理,建立一套围绕规划开展工作的运行机制,并将规划落实工作与目标管理、学校人、才、物等资源的配置紧密结合起来,使规划真正成为全校师生员工的行动指南,确保高校“十二五”期间的科学发展,为全面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和《国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五规划纲要》肩负高校应有的责任。

         参考文献

         [1]袁仁贵.全面落实教育规划纲要,深入推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j].中国高等教育,2011(6):1~8

         [2]郭必裕.高校战略评估对战略管理调控机理初探[j].现代教育科学,2010(1):87~89

篇7

滩涂是我省重要的土地后备资源,为了科学开发利用滩涂资源,缓解土地供需紧张矛盾,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域使用管理法》和《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海洋管理工作若干问题的通知》(国发〔*〕24号)以及《*省滩涂围垦条例》等规定,经省政府研究,特作如下通知:

一、坚持科学围垦,进一步完善滩涂围垦规划

坚持滩涂资源开发和生态环境保护相统一的原则,修订完善全省滩涂围垦总体规划。滩涂围垦总体规划应符合我省海洋功能区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钱塘江治理规划,与《*省环杭州湾产业带发展规划》、《温台沿海产业带发展规划》和城市发展规划等衔接。同时,明确近期和远期开发功能和目标,充分发挥滩涂资源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各有关市、县(市、区)政府要按照全省滩涂围垦总体规划,认真组织修编区域滩涂围垦规划,并报省政府批准后实施。今后滩涂围垦开发项目必须符合经批准的省、市、县(市、区)滩涂围垦总体规划,符合生态保护的要求,提高科学围垦水平。

二、统筹滩涂围垦补充耕地指标

滩涂资源和滩涂围垦形成的土地,除法律另有规定的以外,其所有权属国家所有。由于我省可围垦的滩涂资源有限,今后滩涂围垦项目开发所得的土地资源必须由政府掌握,按用途投放市场。*年及以后动工的滩涂围垦项目(含宁波市)中,凡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滩涂围垦规划已明确用作耕地开发的滩涂资源,应确保围作耕地。

为保证国家重点交通、能源、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的用地需要,省里对*年及以后动工的滩涂围垦项目,按实际围成面积的20%统筹用于补充耕地指标。各地在上报滩涂围垦项目时,应严格按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滩涂围垦规划的规定,落实用作耕地的面积,并与省国土资源部门签订由省统筹补充耕地指标的协议书。

三、进一步落实对滩涂围垦的扶持政策

认真落实对滩涂围垦的各项扶持措施。对滩涂围垦面积在4500亩(岛屿地区2250亩)以上的省重点围垦工程,补助标准为:浙东南沿海围垦每亩定额补助1500元,钱塘江两岸杭州湾区域围垦每亩定额补助1000元;滩涂围垦面积在4500亩(岛屿地区2250亩)以下的中小围垦项目根据规模和建设标准给予适当补助。在此基础上,对省统筹的围垦新增耕地(含宁波市),在达到基本农田标准并经省国土资源部门、农业部门验收合格后,由省财政在省级造地改田资金中安排补助。具体补助办法由省财政部门会同省国土资源、农业和水利部门制定。

四、依法加强对滩涂围垦项目的管理

所有滩涂围垦项目均应依法履行有关审批手续,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未经批准擅自进行围垦。凡涉及海域使用的围垦项目,要严格按照《海域使用管理法》和国发〔*〕24号文件的规定,先取得海域使用许可,再报省水利部门审批。在规划近期围垦的造地区内,不再发放养殖证。已获得政府或有关部门发放养殖证的单位和个人,应当服从经依法批准的滩涂围垦需要,并由围垦项目业主单位给予一定的经济补偿。滩涂围垦项目要按照政府投资项目管理的有关规定,实行业主责任制、招投标制、建设监理制等,确保工程质量。

篇8

7月9日,国务院正式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规划不仅解答了种种疑惑,更是指明了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方向,不过,“一千个观众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媒体和公众对《规划》也有着自己的看法。

微博精彩评论

MINI_E中国实路测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近期将由国务院实施,业界人士表示,该规划若能实施,有利于鼓励、扶持资源节约型消费,有助于推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拥有了大力的政策补贴,MINI E似乎已经看到电动汽车的春天喽!

中国智能电工网:随着《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颁布,纯电动汽车产业化成为新能源汽车下一步发展的方向的基调最终明确。要形成产业化,还需要解决电池技术怎样突破,政策利好如何落地,配套设施如何完善,商业运营模式怎样建立等等问题。

拓拓侦探:7月初,国务院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进一步明确了中国新能源汽车的技术路线。事实上,虽然节能与新能源规划中的长期发展方向是发展纯电驱动,但近几年内,由于纯电驱动还有技术上的难点尚未解决,最终产业化比例最高的将是混合动力汽车。

事件综述

关键词: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

关注度:

7月9日,国务院正式《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以下均简称《规划》),规划称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将以纯电驱动为主要战略取向,当前重点推进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产业化。

总体目标:到2015年,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累计产销量达50万辆;到2020年,纯电动和插电式混动汽车生产能力达200万辆、累计产销超500万辆。

技术路线:以纯电驱动为新能源汽车发展和汽车工业转型的主要战略取向,当前重点推进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产业化。

产业布局:力争形成2—3家产销规模超过百亿瓦时、具有关键材料研发生产能力的龙头企业,并在关键材料领域分别形成2—3家骨干生产企业。

媒体视角

为《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的迟到鼓掌。《规划》尽管两次失约,但理性思考下,等待还是值得的。假如《规划》在2010年如期出台,1000亿元补贴诱惑只会制造更大的泡沫,酝酿出更多不切实际的发展规划。放慢脚步,稳扎稳打,对新能源汽车产业化推广百利而无一害,毕竟,政策是当下新能源汽车发展最重要推动力。

此外,报道也认为:新能源汽车产业化之路绝非一日之功,弯道超车终是泡沫踏踏实实造车才是正途;政策推动的关键在于补贴直补到人。

——网易汽车

原中国交通信息中心总工赵向荣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规划》提出‘要以纯电驱动为汽车工业转型的主要战略取向,当前重点推进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产业化,推广普及非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节能内燃机汽车,提升我国汽车产业整体技术水平。’其明确了以纯电动汽车为目标,而这一目标任重道远,不会一蹴而就,因此其中包含了现阶段对车厂和油电混合动力技术路线暂时的‘容忍’”。

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向记者表示,作为一项指引产业发展的长期战略方针,《规划》获批的另一重大意义在于“为长期徘徊于几大技术流派间,又始终纠缠在理论分歧中的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卸掉包袱,而这实质上就相当于按下了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化的启动键”。

——《证券日报》

目前新能源汽车的优惠政策主要集中在购车补助,应对使用、售后服务维保、车辆回收、人员培训等环节未出台相应的鼓励配套政策,同时出台车辆购置税、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的优惠政策,形成有效的政策合力。

——新华网

实现《规划》目标,需要汽车企业大手笔投入研发、市场推广资金。在全球范围内,电动车电池等关键技术仍有待取得突破性进展,要让我国车企在技术、市场推广方面走在国际前沿,难度非同小可。企业是否看好市场前景,是否愿意响应政府号召,目前还不好说。清华汽车工程开发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汽车安全与节能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宋健仔细翻看阅读《规划》后,他的感受是:内容很空,没有提到实际支持措施,且目标制定得太高。

——新浪网

篇9

[关键词] 村庄整治 规划 内涵 协调 措施 探析

[中图分类号] TU982.2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3)05-0011-01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不断完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在十六届五中全会上再次被提出,以新的理念指导又一次的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改革是我国当前的重要任务。村庄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本,村庄的状况反映了三农的发展状况,想要有更好的发展就必须对村庄进行良好的整治,做好根本规划和建设。村庄整治规划已经成为了推进我国新农村建设,解决我国新农村问题,促进我国新农村发展十分重要的途径。村庄整治规划就是要在较短的时间内是农村的村容村貌和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它的内涵十分丰富,主要包括村庄土地利用规划、村庄建设规划以及村庄发展规划等等诸多方面的思想和内容,是结合多个规划的综合体。当前我国的村庄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基础设施配套、道路设计、建筑规划、用地布局以及产业发展等等多个方面,产生问题的根源就在于缺少一定的村庄政治规划工作。虽然我国的村庄建设规划、村庄土地利用规划以及村庄发展规划自身所具有的独立性很强,但纵观我国整体的村庄整治规划,这三者是一个统一体,相互联系并且相互依存、相互协调。下面,笔者就探析村庄整治规划的内涵与协调。

一、村庄整治规划的内涵

村庄的整治规划必须要强调人本的思想,借助当前新材料、新观念以及新科技,创造出一系列立体化空间以及联系空间,对各个阶层人以及各个年龄人的需求进行考虑,提供不同趣味以及不同性质活动空间的场所,为人们创造出一个休闲和舒适的家园。从村庄整治规划思想出发,这是更高层次上的规划,这一思想不仅仅体现出了村庄发展的思想,又将建设规划以及土地利用规划融入到其中,包含了村庄建设规划、村庄土地利用规划以及村庄发展规划。具体来说也就是结合村庄自身的自然条件,实施整体功能布局、环境面貌整治、建筑形体特色整理以及基础设施配套等等设计。村庄整治规划必须要为村庄近期整治以及村庄远期发展提供实施策略以及方向,进而形成近期建设、规划布局以及构思策划三位一体的规划体系,使得农村规划更加具有可行性以及连续性。与此同时,还要很好的体现出城乡互动的思想,城乡互动、统筹城乡、以城带乡三者相互促进和协调发展,实现城乡挂钩。村庄整治不仅仅是整治的规划,更多的是治理。治理必须要从问题的角度出发,发现问题,进而从长远的角度出发,对问题进行解决,实施规划的整治工作。新农村发展的村庄整治规划又可以分为发展规划和建设规划,二者缺一不可。

1.村庄整治的发展规划

村庄整治的发展规划就是指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进行村庄整治的过程中,要明确村庄发展的主要方向。村庄整治规划的最终目的就是为村中的居民提供一个有良好的居住环境、良好的经济来源及良好的教学条件,按照他们的所需来规划发展。不同村庄由于地理位置、自然风景的不同,有着独特的人文风俗和独特的乡土特色,人们的生活习惯不一样,所需自然也不尽相同,根据村庄的具体情况确定发展方向是十分必要的。一些乡土特色突出的地方,对其发展进行规划时可以针对它的特色进行规划引导,如保护古村的建筑文化发展旅游业、发扬特色手工业和土特产等;在适宜种植业的地区大力发展合适的农作物种植,在适宜养殖业的地区大力发展畜牧养殖业等,利用现有的资源,因地制宜进行建设发展。有了明确的发展目标,在规划具体项目时就要根据发展所需进行规划,使之有目标、有规则地进行。

2.村庄整治的建设规划

村庄整治的建设规划就是指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进行村庄整治的过程中,要明确怎样建设、建设怎样的适合时展的新型农村。对村庄进行整治建设必定会涉及到对村庄各种格局的重新规划问题,交通道路、活动场所、排水灌溉等都是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农村普遍存在道路设施差、绿化面积少、垃圾杂物乱堆乱放等问题,建设新型农村需要我们对这些进行新的规划。根据村庄的交通运输需要,开设新的道路,清理整治脏、乱、损坏的路面;在耕地范围外,植树造林防沙防尘,屋旁路边种植花草树木使生活环境清新美丽;管理杂物、废弃物的对方,合理处理无用垃圾,营造一个干净、整洁的生活空间,这些都是村庄进行建设规划时应该重点考虑的问题。

二、村庄整治规划协调措施

整治村庄的过程中,无论是发展规划还是建设规划都离不开土地。土地是人们生产生活的基础,耕地作为土地中的优先资源是农村生产的基本,合理开发和利用土地资源是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在村庄的整治规划中,既要做好发展建设又要保证合理的土地资源利用,就需要这二者相互结合、相互协调,对规划进行全方面的整体协调。

1.村庄发展规划要和土地利用规划相协调

土地资源是有限的,土地利用规划的用地布局必须要围绕着村庄规划具体的要求以及目标来实施,主要体现在为了实现农村环境保护以及大力发展养殖业的目标,在土地利用规划的过程中,必须要注重将养殖用地及时安排,养殖用地必须要做到合理选址,避免对于空气以及生活用水产生污染,在必要的时候,要对原有养殖场所实施拆除,这从本质上体现出了农村发展规划目标用地。除此之外,要发展村庄企业,村庄企业的不断发展已经关系到了村庄经济的发展,企业存在于村庄的生活区之内,在自身的发展过程中也受到了一定限制,需要将企业规模扩展,产业的用地也有所欠缺,从本质上会导致村庄土地利用规划和村庄产业发展之间存在矛盾。所以,在村庄土地利用规划的过程中,必须要遵循生活区和村庄生产区之间分离的原则,将生活区和生产区进行单独规划,使新农村建设既能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又不影响人们的正常生产所需。

2.村庄建设规划要和村庄土地利用规划相协调

村庄的土地利用规划和村庄自身的建设规划之间是相互协调以及相互影响的,主要针对村庄建设用地而言,村庄建设将村庄建设的规划作为一定的参考,那些缺少建设规划的村庄不仅仅布局混乱,影响到了村庄中的景观,更加影响到了村庄规模经营以及土地集约利用,所以,村庄的建设规划必须要和土地利用规划相互协调,土地的利用规划自身必须要结合土地规划区域之中自然的条件,对村庄土地利用适宜性进行分析,实施更多建设规划必须要在细节方面来实施调整,和规划目标相互结合,对规划用地范围里面已有风景资源进行调整,使得村庄的景观能够融入到其中,由此可见,合理土地利用规划能够引导村庄建设的规划,村庄建设必须要将土地利用规划作为控制,并且要严格按照村庄发展规划需求实施渐进式开发以及合理开发,严禁出现大规模建设。

三、结语

本文中,笔者首先对村庄整治规划的内涵进行了阐述,接着又从村庄发展规划要和土地利用规划相协调以及村庄建设规划要和村庄土地利用规划相协调这两个方面对村庄整治规划协调措施进行了探讨。村庄整治是新农村建设的重点,目的是使农村的村容村貌和村民的生活水平在短时间内达到一定程度的改善。在整治规划过程中,我们必须统筹村庄发展的客观要求,根据村庄具体的地理位置、土地资源、人文风俗等情况,进行合理的发展规划和建设规划;做好新农村建设的基础工作,将村庄整治规划与村庄土地资源的利用相互结合和协调是我们促进农村全面、长期发展的关键之所在。

参考文献

[1] 黄爱朋,牟胜举,黄凯.精明增长理论对村庄规划编制的启示.以广州市萝岗区九龙镇麦村村庄规划为例[J].规划师,2008,(11)B40-42.

[2] 何晓芳,王莉红,邱栩文,等.生态村建设规划研究初探.以安吉县禹山坞村为例[J].农机化研究,2006,(4)B9-11.

[3] 邵爱云,方明,李霞.村庄整治项目的确定及相关措施.以北京市平谷区甘营村村庄整治规划为例[J].建筑学报,2006,(5)B8-11.

篇10

《规划》明确规定了三阶段目标:近期至2020年,努力实现中国足球保基本、强基层、打基础的发展目标;中期至2030年,奋力实现中国足球动力更足、活力更强、影响力更大,跻身世界强队的发展目标;远期展望至2050年,全力实现足球一流强国的目标,中国足球实现全面发展,共圆中华儿女的足球梦想,为世界足球运动做出应有贡献。

在主要任务上,《规划》将制度体系、人才队伍、场地设施、赛事活动、足球产业、足球文化、足球开放等列为七大方面。在配套政策和保障措施上,《规划》提出了在财政和金融、规划和土地、税费和价格、人才和就业政策上的要求,并明确由共同编制此《规划》的四部门等负责本《规划》的监督检查,要确保责任落实到位、建设任务顺利推进、规划目标如期实现。

《规划》还将校园足球的建设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在近期目标中,要求建立健全校园足球竞赛体系,实施全国校园足球四级联赛制度,即高校、高中、初中、小学校园足球四级赛事。到2020年,全国特色足球学校达到2万所,中小学生经常参加足球运动人数超过3000万人。

同时,完善考试招生政策,激励学生长期积极参加足球学习和训练,支持建设一批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和试点县。《规划》要求提高高等院校体育类专业招收足球专项学生的比重,依托具备条件的本科院校设立足球学院,积极在中等职业学校开设足球专业。

《规划》还要求到2020年,全国足球场地数量超过7万块。为此,《规划》制定了“十三五”足球场地设施重点建设工程,要求全国修缮、改造和新建6万块足球场地,使每万人拥有0.5到0.7块足球场地。除少数山区外,每个县级行政区域至少建有两个社会标准足球场地,有条件的城市新建居住区应建有1块5人制以上的足球场地,老旧居住区也要创造条件改造建设小型多样的场地设施。